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毕业生自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本文理论到实践对中职德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其实效性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中职;德育实践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1
中职教育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一提起实践教学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专业课的实验、实训课,认为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劳动者的重要环节,但对德育课的实践教学却认识不足。其实,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中等技术人才,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而德育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各门课程不仅仅是理论性内容,同时也涉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实践教学也不容忽视。
一、中职德育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所谓德育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学生对社会实际生活的直接参与和体验,使其增加感性认识并更好的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可是面对中职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通过诸多的实践活动为他们今后如何走向社会、走向就业、走向创业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从理论上说,学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要完成由知到信,从信到行的两次转变,因此理论教学和道德实践环节都必不可少。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为普高淘汰下来的初中毕业生,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无心上学,产生厌学心理与行为,上课迟到、早退、随意逃课;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觉得低人一等,极易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等。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德育课承载了从行为习惯养成到思想道德修养的艰巨任务,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实践教学则以灵活的时间(课外)和开放的空间(社会)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使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具有它独特、新颖和生动的特征,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就业形势,那就是“难”!至于难到什么程度,我们带领学生考察劳了动力市场,在人头攒动的招聘大厅中,学生真正了解了什么是市场就业,他们面临着怎样的就业形势,该如何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结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我们带学生到法院参加庭审,使学生清晰而直观地了解了案件的审理过程;结合《哲学与人生》课程,我们带学生到附近的企事业位去调查,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结合《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我们带学生去企业参观,使他们认识什么是现代企业,职业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二、中职德育实践教学重在实效
中职德育实践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如,参观访问、“模拟招聘”、与创业成功者座谈、市场调查等等。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所以注重实效就成为德育实践教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人认为提高中职德育实践教学的实效要从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明确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成了德育实践教学成功的第一个环节。这就要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发挥着组织和引导作用的教师提前做好功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特别是要有得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带学生参观企业,目的是使他们认识什么是现代企业,职业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并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准备一些想要弄清的一些问题向企业的工作人员求教。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简单的把实践教学当成一次课外活动,就必然会导致实践教学盲目性和无序性,甚至还会让学生把其当成娱乐活动。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德育实践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灌输客体。因而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主动学习。可将德育教学内容分解为各种教学专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在调研与体验之中,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探究式学习法,即学习的八步法:设疑、自学、调研、交流、答疑、体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3.以评价促提高
中职德育实践教学既然是教学活动,就存在着如何评价的问题。不同的是课堂教学基本以考试分数为依据,侧重结果评价;实践教学则以体验感受为依据,侧重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应该包括:正确观念的接受;行为方式的改变;良好习惯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这样的评价仅仅靠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把全体同学的互评权重加在其中,因为共同学习生活在同一集体中,他们彼此间的认识才是细致和准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的结果全面和客观。而评价本身只是手段,其目的是以此督促学生把把正确的理论观点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而全面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德育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研可在提高中职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技工学校如何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德育工作 《中国校外教育》 2008年30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习惯 养成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33-01
两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中等职业教育从以前的被忽视到现在的蓬勃发展,说明国家的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职教育繁荣的背后,我们又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为什么单单提出中职学生的管理呢?我们做一下分析就不难看到其中的道理。
现在虽然中职教育在社会上很火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家长传统中的观念还是上大学。因此我们就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所学校当中,学习成绩优异、良好甚至合格的孩子都选择了上高中,而选择上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学习成绩较差甚至很差的孩子。而这一类孩子当中,很大一部分自我管理、约束能力差,有这样那样的恶习,还有一定比例(我校新生约占6 %)来自单亲家庭,心理素质也较差,针对这样的孩子,如果学校还拿应试教育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显然是行不通的。况且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还面临着一个课题,就是就业,如何让他们在短短的三年中能够从专业上,从心理上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管理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使你受益终生。我个人认为,一个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学生管理要上档次,与这个学校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人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个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如果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无论是教学还是学生管理,都会省去很多麻烦。根据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我总结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六个六”行为习惯。
一、“六个六”行为习惯的内涵
(一)六个学习好习惯:
1.提前预习;2.专心听讲;3.爱提问题;4.及时改错;5.勤于动笔;6.认真实践。
(二)六个做人好习惯:
1.积极向上;2.孝敬老人;3.勤俭节约;4.持之以恒;5.诚实守信;6.善待他人。
(三)六个礼貌好习惯:
1.遇见老师要打招呼;2.使用礼貌用语;3.坐有坐相,站有站相;4.不乱翻别人东西;5.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6.公共场所要安静。
(四)六个卫生好习惯:
1.食堂吃饭用自己餐具;2.不边走边吃;3.不在校外吃饭;4.常换衣服常洗涤;5.不随地吐痰;6.不乱扔垃圾。
(五)六个阅读好习惯:
1.经常读课外书;2.做摘抄,划重点;3.读、写相结合;4.善于使用工具书;5.善于交流心得;6.爱护书籍。
(六)六个安全好习惯:
1.遵守交通规则;2.遵守公共秩序;3.公路上不急追猛跑;4.骑车、走路右行礼让;5.不做危险动作;6.离家离校要向家长或老师打招呼。
二、如何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我校几年来的生源来看,能拥有这些好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所以,作为我们学生科、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讲,不仅仅是上好每一堂课,更主要的是教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我认为要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养成习惯规范化、具体化
学生,尤其是中职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学生科将新生入学军训后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如:北校区东二楼一楼大厅冬天拖完地面后,地面较滑,学生课间嬉戏容易滑倒,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学生科在通知版中及时提醒学生不准在走廊追逐打闹。由于规定比较清晰,一个星期后全校同学都自觉地做到了。
(二)加强监督,不断强化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年过8旬仍能准确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0位数字。有人问他是怎么记住的。他回答说:“说起来也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如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
(三)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确保养成好习惯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完成“五个一”活动,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我们行动起来,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弯下腰,捡起脚下的纸片,伸出手,拧紧滴水的龙头,礼貌地说声:“老师早”“同学好”。常言说得好:“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自然会养成,文明的春风就会吹绿校园。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人人有礼貌、讲卫生、爱学习,培育出具有较好行为习惯和文明礼貌的新一代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关键词:化工生产工艺组织;项目教学;课程评价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高职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但时常听到用人单位抱怨高职毕业生职业意识差、动手能力弱、业务上手慢等。其原因何在?经过数年改革,我国现行的高职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已大幅度提升,一般占总课时的30%-50%。与国外高职院校相比,我国高职的实践教学时间并不算少。因此笔者认为,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影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内容多元化、综合化,全面评价学生的多样性和阶段性,提高和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的对接,大大提升毕业生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一、项目化教学课程评价的改革
1.评价客体多样化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教育目标,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的课程教学目标,高职课程的评价标准必须进行改革,取消单一的“理论知识”评价,开展具有课程特色的综合评价。
《化工生产工艺组织》重点培养学生从事化工生产工艺运行及故障处理、工艺流程的组织与实施等化工工艺运行与技术管理的综合工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从事化工生产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的课程之一。因而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紧紧围绕职业能力,以项目任务为中心进行组织,构建了课内和课外两大基本模块[1]。教学组织方式是学生以团队形式设计方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针对这种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课程教学组织方式,课题组确定了与评价体系相关的评价客体,主要有项目任务、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三方面内容,其中职业素质的评价渗透在项目的每个环节,具体见表1。
2.评价主体多元化
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直接服务生产一线,因此评价主体不能只是教学实施者,还应考虑受教育者、企业及社会需求;传统的课程评价往往是单一的教师给学生打分,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课程团队认为课程评价应该采用“企业、教师、学生”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2]。“多元评价”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习动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评价能力、自信心理,能够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增强责任、不断攀登。
3.评价指标定量化
《化工生产工艺组织》课程是根据岗位群职业能力的需求设置的,根据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确定课程内容,根据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课程的内容序列。因此,职业标准就是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为使项目化课程评估落在实处,课程组成员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职业发展规律,制定了具体的、可操作的“量化评价”指标,并制作成评价表格,使复杂的评价指标可以采用表格进行评价[3],如表2。在教学实施中,“量化评价”与“表格评价”非常受欢迎。它们的优势体现为:(1)能够把教师主观评分转化为客观评分,使评估考核更趋于公平;(2)能够把量化的评价标准作为学生平时学习、训练的具体标准,使学生对学习训练要求更加明确;(3)能够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操作。
二、基于项目的课程评价模式
本课程的评价打破了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制度,课程考核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评价,根据绩效给出学生的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终结性考核。过程考核可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时刻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度,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提高学习信心,培养合作、敬业、严谨等良好的品行和素养。应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测验、日常行为观察、成果展示、行为表现、档案评价等。
1.过程性评价
将课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采取有效的过程控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告知学生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本课程的过程考核由组内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构成。组内评价由组内成员互相打分,关注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的态度、所付出的努力和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见表3;自我评价由个人以文字形式总结自己在项目团队中承担了什么、解决了什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填表打分;教师评价由教师给项目代表学生打分,关注以组为单位完成的项目任务的成果质量以及成果的展示,见上表2。
过程性评价重视学习、收获的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而每次项目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最终成绩的取得,学生需上好每节课、掌握每个任务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这使得学生愿意主动去完成任务,自觉掌握每个项目承载的知识和技能,也提高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动手能力。
2.终结性评价
本课程的终结性评价由知识考核和综合性考核构成。知识考核采取传统的笔试,综合性考核采取小组答辩的形式。由于本课程应用性强,故课程组摒弃了知识考核中传统的判断、填空等客观题,而是全部选择开放的应用型题目,考核形式也是开卷。鼓励学生敞开思路,利用各种参考资料,完成考核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没有唯一答案。综合性考核的内容就是本课程的课外项目,在课程完成3个项目左右时抽签选取。课程结束时根据学生提交的方案和现场汇报情况进行有目的的随机提问,考察学生对某个化工产品生产全过程所需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课程学习中所养成的职业素质。
3.课程总评
课程总评成绩由过程评价成绩和终结性评价成绩构成,见表4。
三、结语
高职课程教学并不是为了考试,而是采用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认真学好本门课程,获得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技能。笔者认为好的课程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的发展与完善。在基于项目的考核评价模式的使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此评价方式能如实反映学习水平和能力,通过参与过程考核,学生学习活动更为主动,改变了他们片面追求分数和笔试成绩的传统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兴趣。这种以“过程考核”为主,结合“终结性考核”的考核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化工生产工艺组织》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值得教育工作者注意的是在构建评价指标时不仅要关心评价对象的现实情况,更要重视评价对象未来的可发展性,努力构建一种促使每个学生、每位教师、每门课程在已有的水平上不断发展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徐瑾,叶爱英.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工业分析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关键词:亲和力 班级管理 学生档案 班干部
对于班主任这个职位,社会上给出了很多的评论,比如“班主任是最美的人”、“班主任是辛勤的园丁”,笔者认为班主任是无私奉献的可爱的人。把所有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耐心地培养他们,班主任的唯一希望就是自己的学生能够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为国家以及社会做出贡献。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每个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深远,班主任工作对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用爱心唤醒学生的自信,共建我们这个温馨的大家庭呢?
1.语言美,仪态美,人格美――做一名具有亲和力的“老班”
“老班”通常是学生对自己班主任的称呼,显得亲切可爱。对于刚刚进入中专的学生来讲,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以及陌生的校园。所以学生想要融入到新生活,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班主任对于学生适应新环境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学生对于新接触的环境都有抵触的心理,会自我设置心理防线,缺乏安全感。班主任是学生进入大学接触到的直接管理者,所以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消除这种不安的感觉。
首先,老师应该跟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在交流的时候注意语言要有亲和力,把学生当作朋友,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加快适应新环境的速度。其次,班主任应该注意仪态美,使学生感觉和老师之间没有距离感,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这样才能够对老师敞开心扉,把自己的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与班主任倾诉。最后,老师应该具备美好的人格,来影响学生。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通过对老师的观察,在实际的生活以及学习中效仿老师的做法。班主任在与同学接触的时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好榜样,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从而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学生的成才就指日可待。
2.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2.1明确班级制度,加强班级管理
班级是一个集体,班主任是这个集体的领导者,所以班主任在这个集体中应该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在班级的运行过程中,需要明确的班级制度,这是整个班级未来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不仅在学习方面,要制定明确的制度,对于学生平时的日常寝室生活也要有班规依据。然后,班干部也要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在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馨和睦。老师的指导,班干部的带头模范,相信班级会不断的进步。同时,班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及时做好记录,把一些问题和困难记录下来。老师应该定期的召开班级会议,班干部报告一段时间以来,班级管理的情况,将平时记录的困难和问题跟其他的同学进行分享。另外,在班会上,学生们应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观点。
我还请到了两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刘佳和刘璐。她们现在在本市最好的幼儿园任教。她们准备充分,给学弟学妹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程,用她们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们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然后,实现共同提高以及共同进步。这样不断地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班级的整个学习氛围会很好,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也会有所提高。
2.2完善阶段性总结工作
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田,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老师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学生的工作。与学生接触的一段时间,会发现一些问题和困难,班主任通过自身的努力将这些困难或者问题进行解决,然后记录在工作总结日记中,对于以后的工作也是有帮助的。同时班主任也要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阶段性的学习进展和阶段性的收获或者是存在的困难。然后将这些总结找时间与班主任进行沟通,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成长。
3.建立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的不同,学习能力的不同,所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差异。班主任的职责是提高班级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需要建立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详细地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和优势。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使其找到自信,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包括:学生上课的表现20分、学生的课堂纪律30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10分、参与活动20分、期末成绩20分。根据这些项目,按照学生的具体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每个学期进行一次汇总。根据学生的得分,就可以看出,学生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在哪些方面比较不足。班主任在以后的工作中就有了理论依据,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
4.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综合素质
走进学生的心田,共建一个家,要求班主任老师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如果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班级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之前,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上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使班级并不像一个集体,而犹如一盘散沙,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有限,如果老师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很可能导致学生误入歧途。所以老师应该进行综合素质建设,首先,班主任应该有较强的责任心,班级的学生比较多,老师应该详细地了解每个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班级的管理要亲力亲为,班主任不能够把班级管理的权利全部交给班干部,出于强烈的责任心,应该保证班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参与。并且给出指导性的意见。使学生能够有所提高。
同时,班主任应该具有细心办事的态度,很多问题都发生在细节不到位上,所以细心是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比如,当学生在完成一项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老师可以通过学生描述,从细节上发现工作难点,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班主任在工作中,除了细心态度之外,还应该具有爱心和耐心,对于家庭比较特殊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特别的关注,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主要是要经常和他们沟通。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更多的耐心,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提高的方式和方法。
5.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工作,但是要在工作中注意语言美、仪态美、人格美;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综合素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终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我们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也会更加和谐更加有爱。
参考文献:
[1]杨光.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小议[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09(24).
[2]陈强.家庭功能和生存质量对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影响:普高生与职高生的比较[J].应用心理学,2011(02).
[3]马忆萌,孟勇,徐金英.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