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德育的核心范文

幼儿德育的核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德育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德育的核心

第1篇:幼儿德育的核心范文

2、新的一年,你要每天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快快乐乐回家,健健康康长大。

3、新年到了,祝你拥有黑猫警长的勇敢,捉住所有坏蛋。

4、祝你快快成长,永远都可以用你可爱的微笑,感染身边的每个人!

5、愿你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6、亲爱的孩子,不要烦恼,不要放弃,要相信明天!

7、爸爸哈哈哈心肝宝贝,在新的一年里,要开开心心的!

8、祝你天天健康愉快,愿你一切愿望都能实现。

9、希望上小新春学以后,能勇敢面对每一项难题,成为一名勇敢的小学生。

第2篇:幼儿德育的核心范文

在幼儿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合理安排和调节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往往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 是否成功,是否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广大幼教体育工作者的极大重视。

一、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含义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 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它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 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 幼儿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均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幼儿园 体育课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二者是否适宜还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锻 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呢?作者认为,首先必须了解制约运动负荷 和心理负荷的因素,然后再综合各因素找出科学的调节策略。

二、影响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人在运动时的生理负荷量,常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幼儿20米速跑 ,跑后即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1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 后者小。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钻、爬、投掷等动作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幼儿的活动时间。它包括幼儿连续活动的总时间和练习时间、间歇时间,其中,幼儿的练习密度(幼儿 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如果一节课,幼儿总 是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量就偏大而且易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

3.活动项目的特点。不同的活动项目对幼儿身体的影响也不同。如幼儿做直体滚动时,前庭分析器所受的 刺激和意志负荷均较大,而运动负荷却不大。障碍跑时,不仅全身运动负荷很大,而且认识和意志负荷也较大 。连续立定跳远,运动负荷较大而心理负荷却较小。在平衡木上走、跑、过障碍、滚球、拍球时,幼儿的心理 负荷都很大。幼儿参加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一般两种负荷均较大。

4.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前者指练习的次数、距离的总和,它们与幼儿的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后者指练习 的正确规格和要求。对练习质量的要求越高,幼儿需负出的心理负荷则越大。

5.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教师组织体育课内容的难易是否合适,是否具有趣味性,组织措施 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幼儿的运动和心理负荷。如过多的排队调 换队形,分组太少而导致幼儿长时间的轮番等待,均易使幼儿产生烦燥情绪,甚至注意的分散,从而影响教学 任务的较好完成。

6.幼儿的个别差异。指幼儿的身体机能水平和心理特点的个别差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往往相同的练 习对不同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以同样的速度速跑完20米,有的幼儿心率达180次/ 分,有的幼儿仅168 次/分;同做一个游戏,有的幼儿兴致勃勃,有的却感到索然无味。

此外,教师的教态、教具、环境、气候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三、合理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策略

综合以上各影响幼儿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特提出以下的调节策略:

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 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宜与强度较大的跑 、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教师要合理安排幼儿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幼儿的练习密度。确定任务 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例如某大班教师为了发展幼儿听信号调节运动的能力,培养其灵敏协调素质,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设计了 一个“找朋友”的体育游戏。其玩法是,教师站在一直径为3至3.5米的圆圈中心击鼓,幼儿分别站在圆圈的边 线上,游戏共分三轮。第一轮是教师击鼓,幼儿听教师的信号沿逆时针方向绕边线快跑,约50秒,鼓声停止, 幼儿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事先准备好的绒毛小动物玩具,数量每一轮都比游戏的幼儿少2至4个。),没 找到“朋友”的幼儿立即退出游戏。 第二轮变化为幼儿听信号双脚沿边线行进跳,第三轮则变跳跃为竞走。后 二轮均为鼓声停止,幼儿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幼儿跑、跳和竞走的时间和距离,可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 而定。显然,此教师的教材安排是较合理的。

2.合理调节负荷节奏

教师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幼儿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 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曲线。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 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而合理确定。一般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 是指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相当的水平,持续一定的时间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中幼儿出现两种负 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量较大,后半部分较小,运动量由大变小。前 低后高型则正好相反,运动量由小变大,如课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连续立 定跳远。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如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 分是集中练习立定跳远,孩子初步掌握动作后,可结合快速奔跑加两次立定跳远约1.5分钟, 后半部分就可安 排运动强度较小的由走组成的平衡游戏“熊和石头人”。

心理负荷的曲线较复杂,往往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无任何规律可循。一般来说, 体育活动中幼儿的认识负荷不应太大,且需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伴随幼儿,让幼儿在快乐中动脑筋。幼儿的意志 负荷也不应太大,应让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活泼开 朗的性格。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教材时充分考虑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所选的内容难易适当,富有兴趣性和直 观性。同时还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由于幼儿十分喜欢游戏,孩子在游戏中的认识 负荷、情绪负荷、意志负荷都较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生动有趣、针对性强的体育游戏和道具 ,再结合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示范,来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锻炼的效果。一般来讲,基本部分 的前半部分应抓住幼儿头脑较清醒的时机安排新的较难的教材,以增大幼儿的认识负荷,而后半部分则宜安排 认识负荷较小的带复习性质的教材。而情绪负荷,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不应过大,以避免因幼儿情绪过度兴奋 而影响新教材的学习掌握,在后半部分可安排适当的内容以让幼儿的情绪负荷达到。对意志负荷,学习新 教材和较难教材时应先大后小,学习较易教材或复习旧教材时则可是先小后大。总之,对心理负荷的调节,教 师应处理好幼儿认识负荷的紧张与松驰,情绪活动的兴奋、欢快和平静,意志努力程度的变化,方能取得较好 效果。

3.灵活运用教法。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领导幼儿的体育课时应精讲 让幼儿多练,应使幼儿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一般幼儿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在35%—55 %较为适宜)。还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幼儿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 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幼儿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幼儿的 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 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 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幼儿的运动量和心理负荷。

在各个年龄班,尤其是小班,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 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由于中大班幼儿对活动结果已变得十分关心,因此 ,在中大班可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幼儿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幼儿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 体责任感、荣誉感。

组织措施也是影响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措施都紧紧 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幼儿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 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幼儿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幼儿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 意的分散。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幼儿纯静止休息的方法,而应巧妙地把教师的讲解、示范、 交代任务、评价、幼儿分组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幼儿的休息时间。

4.充分利用场地、器械。事实上,每个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在体育场地上,有的幼儿园还达不到 正常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多采用分组活动和分散活动。如器械不够, 则可采用分组轮换型或循环练习型等形式,以加大幼儿的练习密度。

第3篇:幼儿德育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整合研究

每一个孩子处在幼儿阶段的时候,都是有很大的好奇心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幼儿愿意去探索,这时期是学习新事物最快的阶段,幼儿需要通过一些生动的形象的感觉来了解知识和世界,但是传统的幼儿教育远远满足不了。信息技术的引进,让孩子们可以通过观看影像和图片等等,深刻的感受到新鲜的知识和事物,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

一、信息技术融入幼儿教育的好处

(一) 激发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幼儿才愿意去学习和探索。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呈现出新鲜的事物才会让幼儿更加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的融入正好符合了这一点要求,信息技术中的图片和影像以及声音的刺激,可以把原本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模式变的丰富多彩,让内容更加的生动形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件的整理和讲解。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的讲解过程中,老师也会觉得比较轻松,对于课件的资源也可以共享给其他的老师。

案例:在老师对幼儿进行《祖国河山》的教学中,老师就利用信息技术整理一些关于中国山川河流的图片和影响,在老师点开视频以后,幼儿的注意力都非常的集中,在视频看完以后小朋友们积极的讨论,各说各的想法,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老师也不需要再费力的进行讲解。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幼儿教育是非常关键的。

(二)帮助解决教学难题

在幼儿教育中很多的事物对于年纪还小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遥远的,根本无法想象和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孩子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只是单纯的依靠老师语言的描绘,或者是拿出一些相应的图形,但是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对于幼儿来说根本提不起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把幼儿平时接触不到的事物和知识,用图文和影像的形式表达出来,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案例:在老师讲解“我们的城市”一课程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对于幼儿来说根本没办法去了解自己居住的城市,他们的认知还是比较浅显的,单纯依靠老师语言的描绘根本没办法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城市的美好。运用信息技术以后,可以把整个城市的图片放给大家观看,大家就一目了然了。这样不仅让孩子对于课程的内容比较深刻,对于教师来说也减轻了教学的难度。

(三)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幼儿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事物。

二、信息技术融入幼儿教育将会面临的问题

(一) 幼儿过分关注课件,忽略了课程内容

很多老师在进行课件的整理和制作的时候太过重视课件本身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忽视了课件本身的内容的讲解。对于幼儿的好奇心比较重,在看课件的过程中,也只是关注课件的色彩和声音,没有真正的学习到课件的内容和本质,在这个过程当中,幼儿根本没办法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那这个课件就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课件信息量大

信息技术的优点就是信息含量大,但是这对于幼儿教育也是一个弊端,幼儿能接受和理解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但是很多幼儿教师的课件内含有的信息量和数据太多,幼儿根本没办法记忆和思考。老师在播放课件的时候速度相对也是比较快的,对于幼儿的记忆很不利。孩子的记忆都是相对临时性的,对于日后学习的积累也很不利。

三、如何解决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

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的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超过学生的理解范围,那样根本起不到教学的作用。教师本身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专业性。教师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还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不能误导幼儿。

结 语

幼儿教育在我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话题。如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使用,幼儿教育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模式,课堂学习变的更加的生动有趣,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兴趣。但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是需要教师和学校关注的,教师不要为了让自己轻松,对于课程的讲解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只有优化我国的幼儿教育,从小开始培养,才能塑造出有价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彦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

第4篇:幼儿德育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130-01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完全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走进了幼儿的视线中。它的到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教育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我国也在创新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以及先进技术的推动下,经历着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这场改革中,各种新型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犹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其中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领域。

采用多媒体技术是学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代表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通过研究新课程教材,探索选择多媒体教学的原则,并开发和运用课件,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世界变成了一个 “地球村”。作为信息时代有一个显著特征,通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资源日新月异,这一特点极大的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技术,也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课程整合的不断研究、实践和深入,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悄然进入了幼儿园的课堂,它能使静止的东西动态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多媒体技术具有图像直观、动静结合、形象生动的特点,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快乐自主的学习。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幼儿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幼儿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下面就我园使用多媒体进一浅析: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课程整合的不断研究、实践和深入,当前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信息技术对幼儿的教育是否有效、是否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而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使教学达到怎样的目的,怎样整合才能使信息技术发挥其最大作用等等问题了。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最优的整合,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从实际出发,深刻认识“整合”的概念,根据其内涵着重研究教育改革的需求,以及可操作性的实际问题。

首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幼儿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的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改变,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其次,在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完成最优的整合,也是幼儿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部分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理念,不加分辨、筛选和优化的“堆积”信息资源,不研究怎么恰当地应用才能达到最优整合,所以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就不大,甚至与传统教育没有区别。如果不仅注重“信息技术”,还能将更新教育理念和研究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那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会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的一些教育媒体,如:投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帮助幼儿获得知识和形成健康行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得手段运用与目标培养达到和谐、高效。

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年龄小,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鲜明、新颖、具体形象的刺激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动态画面、声音的配合能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某些知识性较强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音和图象来实现,这样就更易于幼儿掌握知识,同时也符合低幼年龄的认知特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思维、创造。把语言篇章表现出的意义化为自己具体形象的感受,化为语言能力。心理学家说过:“多变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我在活动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指导幼儿学故事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相配。如在听《三只蝴蝶》这个故事时,我先放录音,让幼儿听故事。幼儿被故事中绘声绘色的描述所吸引,听的非常认真,随后让他们谈通过故事知道了些什么知识,幼儿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的思考和回答,有的幼儿还进行故事情节表演,表演的生动有趣、逼真、形象、收获甚多。然后可以通过运用动画课件,让幼儿亲眼目睹了蝴蝶是怎样找花、如何相亲相爱的来加深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最后让幼儿展开丰富的联想,听觉、视觉、感官的并用,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思维想象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科学活动中包含了许许多多抽象的科学道理,并具有较强的严密性。传统的教学来看普遍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挂图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被孩子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组织上多半是通过教师用语言从头讲到尾的模式来进行的。对知识的把握也只是处于被动状态。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感知获得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而且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各主题页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这样我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这就是在多媒体技术下孩子们产生的主动、精彩、新奇的特性作用下的结果。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鼓励参与,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将静止的画面连贯化、动态化、抽象的课题趣味化,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异刺激,可以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在多媒体教学中如果积极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既能调动幼儿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创造出崭新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景象,又能使幼儿开阔视野,活跃思路,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的教育媒体辅助教学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完美的结合,可使幼儿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强幼儿学习时机,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能使幼儿在可视的、直觉的和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在积极并主动的状态中提高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磊,黄艳霞,金晓晓. 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 学前教育研究,2009(01):17.

[2] 王新艳. 非言语信息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黄河学刊,1994(02):104.

第5篇:幼儿德育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技术整合;技术研究;整合研究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信息技术不仅给其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技术支撑,还在更大程度上拓宽了其教育所用的各项资源,从而使得幼儿教育的形象性、先进性、科学性与智能性等到了更为充足的保证。因此,为了使得我国幼儿教育能够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使得我国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幼儿园的幼儿教育必须尽快与信息技术完成整合。

一、技术整合之与教学方案的整合

在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最为突出同时也是最为总要的整合内容之一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在我国传统幼儿教育中,老师为了在教育时更好的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会选择使用一些孩子较为喜欢的道具进行教学,或是在教学时融入一些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小故事以达到教学的目的。然而,通过相关调查可以发现,在信息化的时代,老师如果仅仅采用这种较为普通的方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大多无法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这一目的可以得到较好的实现。比如说,老师在教授《宝宝睡得香》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电子白板技术或是多媒体技术,通过动态演绎、动画嵌入以及声音模拟的形式来为孩子提供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模仿能力。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老师可以给孩子提供更为绚丽的展示舞台,在这舞台上,孩子可以自己对“睡的香”的理解进行展示,从而增强孩子的个人表达能力与想象能力[1]。

二、技术整合之与培养方式的整合

在我国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幼儿培养方式大多只与孩子和幼儿园有关,这样大大降低了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更是使得孩子在幼儿教育中的培养过程有所缺失,而这与我国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相悖的。因此,为了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为了使得家长、孩子与老师之间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为了使得幼儿教育的培养方式能够得到更好的完善,在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老师应该注重于信息技术与培养方式的整合,其中又以与家庭教育整合为主要整合内容[2]。当然,为了使得信息技术与培养方式的整合能够更好实现,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信息交流平台,如微信、QQ、微博等等,通过在休闲时间向家长普及一些较为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或是与孩子交流的方法,来实现对孩子生活时间的教育以及对孩子生活习惯的“二次教育”。比如说,当老师在教孩子学会“饭前饭后要洗手”时,老师可以在晚饭前后时间在微信平台上对家长进行提醒,如“又到了吃饭时间,爱干净的宝宝和细菌说‘byebye’了吗?”等等,这种童趣化的语言不仅提醒了家长与孩子饭前饭后不洗手的弊端,更是让孩子养成争做“爱干净宝宝”的习惯,从而真正实现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生活习惯的目的[3]。

三、技术整合之幼儿管理的整合

在幼儿教育中,由于信息技术的整合,老师可以给孩子提供更为科学化、更为安全化的管理,从而让安全问题杜绝在摇篮之中。比如说,目前我国多数幼儿园中已经实现在视频监控及其与派出所的网络连接,这种网络连接不仅可以保证孩子在园时间内的基本安全,还可以让家长对幼儿园的管理更加放心。与此同时,在幼儿管理与技术整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电子档案对孩子的成长有更为全面的了解[4]。当然,在孩子的电子档案中还应该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有较为详细的记录,这样不仅可以方便老师针对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对孩子教育方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隐形疾病进行预防与控制,从而使得孩子自身的健康的都更好的保障。而在幼儿教育的幼儿管理中,如果老师想要实现这种科学的管理的模式,就应该尽快促进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5]。

【结语】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孩子的安全、健康、习惯的养成、知识的吸收、兴趣的培养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否都是老师与家长关注的主要话题,因此,为了实现对这些话题的全方面关注,老师与家长应该共同携手,一起促进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从而给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使得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巧燕.关于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8)

【2】李玉桃.试论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J】.学周刊,2016(29)

【3】贺艳芳.刍议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2016(29)

【4】马萍.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的整合探究【J】.中国培训,2016(02)

第6篇:幼儿德育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体育运动;幼儿;自信心

一、体育活动中影响孩子自信心健康发展的因素

1.幼儿身体的活动能力

有关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身体活动的能力就越是其一切行动的基础,对其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也极为重要。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强,能够完成多种体育活动或体育动作的幼儿,获得的成功体验较多,往往会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从而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2.对孩子表现的评价和反馈

对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是发展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孩子心目中最有威信的老师和父母,他们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往往是孩子评价自己的尺度。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能使孩子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自尊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以树立。

二、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利用晨间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晨间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早晨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器具幼儿都是那么的兴奋。在这段时间里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器具、选择伙伴,自行规定游戏规则,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指导,不能任其自流。鼓励他们在自由结伴的游戏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2.让每一个孩子感受老师的关心并融入集体中

在体育教育活动中,由于小团体的身体练习活动,使教师和孩子、孩子与孩子的心理距离缩小,相互感到亲切与依赖,并由此而引起彼此之间的情绪相互共鸣。由于团体的影响力,可促使每个孩子以教师和团体中的样板为榜样,努力学习与实践。

3.让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孩子要区别对待。如,在大班的一次《跳楼梯》体育活动中,我考虑到如果以10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于是我同时安排了100厘米、80厘米、60厘米等不同的高度,孩子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

4.给予空间,让孩子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当活动器具展示在孩子面前时,应让孩子自己想出玩的办法,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5.正确评价孩子的表现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长的评价。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向孩子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孩子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利用语言形式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应做到:(1)有丰富的评价语。如果孩子的动作做得好,而老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如果说“你很勇敢”“你做得真漂亮”,这样既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又有利孩子自信心的树立。(2)用肯定性语句代替否定语句。如,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老师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小”“不要紧张”更有激励作用。(3)动作行为。即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4)目光接触。教师还可以通过视线来与孩子交流,告诉孩子老师正在关注他们。

6.利用家园共育中的体育运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庭是孩子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摇篮,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合作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保持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培养要求和教育策略,尽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教育。

对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自信心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活泼、积极向上。

参考文献:

第7篇:幼儿德育的核心范文

对幼儿绘画作品欣赏、评价,对于教师来讲是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种美术教学方法,它既是对本次作业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因为幼儿绘画教学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决定了我们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幼儿创作意图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作品都应给予肯定,凡是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创作思想、纯真天性、大胆手笔、积极情感的作品,即使其中只有一个细小的闪光点,就可以认为是好作品而给予赞赏。对于家长来讲,要评价、欣赏儿童绘画首先应该了解、理解儿童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不要用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画,以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儿童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画。成人的态度和评价对孩子会有相当的影响。如果评价不好,可能会打击、挫伤儿童绘画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判定儿童绘画作品的差别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欣赏绘画作品的:

一、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

现在大多数家长、老师都把模仿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像真的”就是优秀作品;“不像”就认为是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所以,评价幼儿作品首先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不应用“像”与“不像”、“对”与“错”成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不应用专业眼光或教师主观的眼光去评价这些特殊的作品。评价是一种导向,肯定幼儿作品,有利于树立孩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再创作的信心。

二、成人要有爱心和细心

成人评价时要有爱心和细心,应该经常用鼓励的话语:“你画的真不错”“真好”来肯定幼儿的成果。曾经有一次,我教幼儿画太阳时,有个孩子画了一个绿太阳,我一见就想说:“世上哪有绿色的太阳?”可又一想,还是听听孩子的话。他说:“我的妈妈天天在地里干活,让火辣辣的太阳都晒黑了,而且满头大汗,我就想让太阳变成绿色的,给妈妈一片绿荫,妈妈就不会热了。”多美好的愿望呀!多大胆的想力呀!如果老师不分清红皂白地去说:“哪能有绿色的太阳?”那么结果就是幼儿失去了想象的翅膀,失去了创造的空间,所以适应的鼓励是培养幼儿自信心、增强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三、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经验

我们儿童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多儿童绘画的内容空泛,形象概念,构思和表现内容雷同。比如:画“六一节”就一定要画歌舞表演,画“祖国”就一定要画五星红旗等等。绘画中表现的内容应该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体现出儿童自己的态度。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学习而忽略观察、感受生活的这一重要环节。应该提示儿童描绘具体的生活,画自己熟知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使自己的绘画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四、作品是否有“童趣”

评价幼儿绘画应着眼于“童趣”。老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可以用富有童趣的奖品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在教学中,我常常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印章或颜色鲜艳的剪纸作为奖品,不同的奖品代表不同的绘画水平,让幼儿自选。如布局饱满、色彩鲜艳、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就可以让幼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奖品。

五、要给幼儿创设互评与自评作品的机会

幼儿互评美术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地发表看法。每一次画完可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张一张贴出来,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和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会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这时教师不要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要对任何幼儿的作品下结论,避免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

孩子们经过审视、互相观察,他们心里明白,谁的颜色搭配的好,谁的画构思有主次,谁的画想的新鲜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幼儿的自信、自强、自爱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会更强,画面更有动力。

第8篇:幼儿德育的核心范文

何二民,艺名何人,生于60 年代初,长于湖南湘潭,一方水土养就了质朴率真的性格,他常用自己的名字来自谦自嘲为“二等公民”。当年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系的他,擅长工笔人物,兼攻写意花卉。1994 年,随着滚滚而来的经济大潮,把他冲到了广西北海,而他凭着艺术的技能和敏感开始投入装饰设计领域,并在这里得到了许多创作灵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勤奋,不久便在装饰界声名鹊起,在北海民航机场大厦有他的浮雕《追梦曲》,在北海老城有他的群雕作品,第24 届世界客家恳亲大会的吉祥物也是他设计的。虽然何二民在商界辗转浸多年,但他并不甘心仅仅在商海里拼搏,他心中的梦想和激情是回归艺术创作。不久,何二民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和文化部全国画院专业画家人物画高研班学习。随之,《老街遗韵》《锦绣家园》《美丽家园》《故里》《老屋》等一批可圈可点的作品涌现。

何二民爱竹,爱其节外无枝的操守和“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的性格。而画竹之难,难在雅与俗之间,中国传统画中的竹,并不拘泥于如实地表现它的一枝一节,而是要概括地去描绘她的形、神、意等特征,抵达那种心中有竹无不是竹的境界。何二民时常记得古人语:静气写竹!一个“写”,道明了画竹之关键所在。何二民说“: 画竹相当于写字,书体的篆、隶、行、楷、草在画竹中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定位。”把书、画完美地糅合一起,把写竹时那种红尘浮躁融化于墨香笔端间,不管窗外几多风雨,仍然保持内心的宁静。何二民借鉴古人的笔墨技巧,取工笔与写意间,尝试董寿平以“力”贯穿始终的墨竹。挺拔劲健的竹竿,有篆书的笔法;淡墨勾勒的竹梢,有隶书的味道。而画竹的过程其实就是画家与所画之竹融为一体的过程。通过笔线墨色,作者把墨竹的灵动英姿和它直、节、虚静的品格展现出来,同时其感情其心境其灵性也寄寓在其中了。

何二民的山水画是以“老街、老屋”或者是榕树为题材,他认为“老街、老房”是一种静态美,它汇聚了先辈们的创造智慧。在广西北海的老街,看似西洋建筑的骑楼老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从深层文化根源来看,它体内流动着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晶。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写道:“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何二民通过“老街系列”“老房系列”的沧桑史来唤起人们对古老历史的回忆和保护文化的意识。他说:“我通过笔墨的黑白世界以质朴的方式怀念老街、老房曾有的辉煌,想念它曾经历的风雨。”何二民的《锦绣家园》《故里》《老家遗韵》《三堡》和《月光》等作品,在满构图中运用线条的穿插寻求一种“密中插针”的表达方式,并采用黑白关系,注重画面的起伏,穿插、参差、叠压变化来表达“老街、老房”经历岁月沧桑的容颜。

何二民的另一类题材是画那些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盘根错节的古老榕树,让人们领略千年榕树苍劲之美。何二民在他的《生生不息》《榕树》《听涛》和《南珠魂》等作品中,之所以用朴素的黑白灰语言,是为了在表现榕树枝叶晶莹剔透的水润时而又不失其树干之丰富肌理,在黑灰白转换中既展现古树枝叶“空灵”的潇洒风度,又呈现它宏伟苍茫的大气象。

何二民是一个不断思考人生哲理的艺术家,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心态关注着周围的世界。他以顽强的毅力,为艺术付出艰辛的劳动。他总是选择那些能让自己感动、能让自己灵感迸发出激情的事物加以描绘,他的作品总是追求情景交融的境界。

何二民

艺名:何人,1961 年8 月9 日出生于湖南湘潭

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结业

文化部2012 年全国画院专业画家人物画高研班结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广西书画研究院创作研究部主任

《美术界》编委

北海中国画院院长

第9篇:幼儿德育的核心范文

1、幼儿园素质教育=音乐十美术+活动

部分老师认为,幼儿园没有升学压力,没有分数评比,每天的活动以唱唱、跳跳、画画为主,我们不是一直在实施素质教育吗?其实不然,这只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罢了。素质教育不仅是“全面”的,而且还应是“发展”的。要做到“发展”,绝非是简单增加科目就能完成的,它要求我们教育者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有见地地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我会学”。这是个艰巨的过程,也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思的问题。

2、幼儿园素质教育目标就是迎合家长心理,创建“特色园”

21世纪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长,将来步入社会后有立足之地。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心理,把幼儿园办成“音乐特色园”、“美术特色园”,认为这样既能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又可扩大生源,不是一举两得吗?

诚然,我们并不反对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本园的特色。然而推行特色、迎合家长并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更不是某园炫耀自己的标语。我们并不否认特色教育,只是强调应该如何看待特色教育。我们认为应该在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谈特色,而不应该将单项技能训练的特色看成是全面发展的途径。特色项目可以渗透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而不是单项特色强化训练。即便想通过某项特色教育让孩子获得一技之长,也应定位在儿童的兴趣和发展可能性的基础上,而不是让所有的儿童定位在一种特色之上。对于幼儿园来说,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应是:从实际出发,帮助孩子在他们生命之初,播种下整个成长阶段必备素质的种子,并且耐心、细心地呵护他们,期待着有朝一日,这些种子能开出绚丽多彩的人生之花。

二、实施幼儿园素质教育的着力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调整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

1、养成――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

有这样一个例子: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记者问:“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之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可见,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陈鹤琴先生的长子谈到这样一件小事,很小的时候,父亲让他清早坐便盆,他站起来到处跑,父亲就又把他拉回来让他坐下,经过一段时间,清晨大便形成了习惯,使他一辈子受益。在幼儿园里也是这样,我们培养孩子饭前洗手,玩完玩具后要自己收拾,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既能保证孩子们迅速适应愉快的集体生活,又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而若不及时培养,形成了不良习惯,纠正起来就很困难了,孩子和成人都受累。

2、启智――智力的启蒙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大误区,不少人理解的所谓智力开发着眼于灌输、识记一些知识。如许多家长对幼儿读、写、算方面发展有特殊的期望,有些家长对幼儿在艺术技能方面的发展有更高的要求,这种压力使得某些幼儿园忽视了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开发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本质应在于,使受教育者多元化的潜在智能得以充分开掘和升华,高度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特质、兴趣和目标,尽量大的可能帮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潜力。”(加德纳)要高度重视来自幼儿实际的生活信息,重视幼儿智力,帮助他们有效地从事生活活动。

3、健心――培养幼儿健康、完善的人格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核心要求。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发育健全、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特征:幼儿的心理健康以情绪愉快、适应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健康教育是第一观念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充满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幼儿健康教育与幼儿素质教育关系密切,幼儿素质教育为幼儿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从小培养幼儿健康、完善的人格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素质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字里行间都旗帜鲜明地倡导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观,其中明确指出“以幼儿发为本的理念”,指出:“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等等。因此,幼儿教师要把这一理念融入各个领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用心发现每个孩子的智力潜力和特点,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快乐与成功,让每个孩子都富有个性地发展,为他们提供一条建立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