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学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改革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区分专业特色。课程标准是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大纲,在教学中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课学时的分配,实验内容项目的选择等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应该根据我校实际的教学经验,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实例,制定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药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使老师在教学中有章可循,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更有针对性地因生施教。根据课程标准,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药学相关性大的章节应该多分配学时和精力,以对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合理分配实践教学的内容,在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中达到平衡,适当增加药学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另外,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2人1组,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内容,而不是以往因为人多,很多同学只是看实验,理解实验这种误区。在实践中渗透理论知识,验证理论知识,强化理论知识。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
3有效的教学过程
3.1引人入胜的绪论
绪论是生物化学的开篇,是整门课程的缩影。所以,精彩的绪论对之后的内容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合理把握绪论的介绍,简明扼要地讲明整门课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组成成分是什么,什么作用,怎么变化,怎么调节,发生机理及专题生化。介绍时层层递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可引入一些临床或生活实例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对生物化学的了解更形象更实际,从心里接受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在绪论结束,介绍几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轻松。总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绪论上应该多下点功夫,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
3.2精美的课件
教学过程几乎都是以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课件的美化与内容的涵盖。首先,教师应该坚持独立制作课件,依据自己上课的思路,可以适当借鉴比较好的如精品课程的课件,但不应该全盘借鉴,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思路。课件就是把自己上课的思路和想法展现出来。其次在内容上,课件不应该是教学内容简单的罗列,不应该是文字的聚集,而应该是用重点的提纲挈领。对于色彩的运用应该到位,尽量避免压抑的黑色,刺眼的红色,视觉疲劳的白色。另外,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要适当穿插图片,动画等。比如在讲解酶可逆抑制时,三种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可以做成动画共同集中在一张PPT上,一来动画可以非常清晰地表达每种抑制作用的特点,二来三种抑制作用可以形成明显的对比,看完后,学生自己就能总结其区别,对每种抑制作用都有清晰的认识。
3.3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一个教师的魅力所在。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己和所教授学生的教学方法。鉴于药学专业的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该多侧重与此相关的内容知识点。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或帮助理解生活中的遇到的疑问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比如在学习酶的竞争性抑制时,可以介入磺胺类药物杀菌机理,并提问学生,为什么在服用复方新诺明时要首剂加倍?和实际相联系会更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物化学在内容上有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机能生化等。教学中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甚至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2];比喻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把知识化繁为简,学生能举一反三;列表法可以让复杂的知识简单条理化,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示意图法可以让学生在总体上把握主线,认识形象;谐音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更好地理解。具体教学中,同一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内容,而同一内容也可以同时采取几种教学方法。
药学服务是一项技能型实践工作,其能力的培养则需以岗位的需求为标准,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或进行项目实践实训,还是考核评价都应符合岗位的要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药学服务相关岗位的适应情况。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药学服务观念
药学服务人员是专业技术服务型人才,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患者,是大众。而传统的药学服务思想无论在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都只是以“药物”为中心,医院药房主要表现为收方、审方、取药、核对与发药;而社会药房则表现为药物的推荐与销售,整个过程忽略了人的存在形式是“社会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层次的提升,人们的保健意识愈发强烈,他们不再满足于医师开什么药,就吃什么药,而是更加关心这些药物怎么用是安全的、是有效而经济的。由此,传统药学工作模式的打破必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高职学生转变“发药供应”的传统认识,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的药学服务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全程化”的工作特点,树立“零距离”服务患者的意识,避免因自身过失对患者产生伤害。
(二)开发整合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1.课程开发与整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职药学专业教育一直不断进行改革,也有部分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高职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基础性课程学科本位特征明显,特别是主要以化学课程为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等,主要是为培养药物制剂、检验分析或药物合成人才服务的;而职业方向课程呈现简单化,缺乏对学生思维模式和模式的培养;还有考核方式不够完善,有些考核制度甚至和工作任务完全不搭边,已经脱节了。社会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它决定了高职办学特点,因此,高职药学现在面临向药学服务方向发展的机遇,在进行专业调研之后,我们要将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置与整合,删减部分侧重于药物基础研究的化学课程,正确处理药学与化学、临床和护理之间的关系,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其具体设置可分为几个模块,包括生物医学、药学科学、临床科学及社会科学等。在工作内容上进行根本性的变化,除基本的药品供应、调剂外,还需包括用药咨询、合理给药方案、普及用药知识等。其中《药学服务技术》是根据岗位需求新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组通过到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及社会药房进行课程调研,结合药学服务技术岗位,与相关岗位人员进行探讨而制定相关的课程标准;另外以前学生学习调剂与处方时,均是安排在药物制剂课程中学习,但该内容主要是针对药师工作而设置,其实践环节应该是在药店或医院药房完成,故造成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之间出现了矛盾,需要进行整合。其总体目标是为了缩短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2.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掌握药学服务的要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传统一根粉笔一黑板字的教学方法,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灵活而实用的教学方法。如PBL、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等,在药学服务能力提高中,角色扮演以药物咨询模拟和现场操作为中心任务,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体验“准药师”的职业环境。通过综合训练,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
(三)培训沟通技巧,提高服务质量
药患之间信息交流的顺利进行是保证药学服务质量的根本。通过认真聆听,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情况,有利于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因此,培训药学生的沟通技巧对于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方法上主要采取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展示相结合,校内与校外交替等方式进行。
1.开设《人际沟通与礼仪》、《心理学》等课程
药学服务则是以患者为对象,即“社会人”,以药物治疗为核心。其包含的药学服务项目如:处方药推荐与销售、医师处方调配、用药指导、用药追踪/疗效管理、小区健康教育、规划药学服务方案等,这些项目要求药师具备的技能包括医学与药学知识、用药指导技巧、用药追踪流程与方法、咨询式沟通技巧、建立信任与关系技巧、简报与演讲技巧、规划/领导技巧等。即合格的药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因此,为了达到培养目标,还需要邀请专业的心理学专家、医院及社会药房优秀药师、礼仪老师授课。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谈话技巧、学会聆听、非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及投诉应付等。除此以外,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知识,以丰富自己的内涵。
2.设计情景剧,学生自编自演
我们结合工作岗位设计相应的药学服务情景,根据项目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设计,编写用药咨询、药患沟通等剧本,由专业教师指导,并进行扮演排练演出。另外,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院医药学社等社团活动走进社会药房,观摩药师工作程序,并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传等。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各类活动,顺利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了的综合素质发展,获取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四)校企合作,扩展服务领域
近年来,通过立足本地,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本专业与湖北心连心药房、武汉九州通、杭州天天好等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建立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实践项目,如社会药房建立药历,即用药档案,对患者进行追踪服务,这是以前药学服务中所没有的项目,如今在很多社会药房都已经顺利实施,这种改变是服务领域扩展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校企合作,转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扩展了药学服务的领域,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影响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引领者。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训练,积极探索有个性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合适的调整,及时解决学生在用药咨询中关于药品应用和人际沟通的困惑。授课中要充分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鼓励为主,尤其是在实训环节,对学生的情景设计和“问病卖药”角色扮演尽量给予否定性的判断。当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层面、交流能力和实践经验,要利用寒暑假走进医院药房或社会药店,多学习,多实践,才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二)学生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药学生要主动汲取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逐步渗透职业行为准则,培养接受他人、尊重他人并肯定他人的礼仪态度等,这些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同时,药学生要克服恐惧心理,大胆地走出教室,积极地进入实训、见习或实习场所,多参与实践性的训练项目,培养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来逐步适应岗位要求,以防出现毕业后再花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工作的情况。
(三)环境因素
专业文化氛围、实践场所条件、信息技术支持等对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提高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构建药学服务的环境,需要不断完善实践场所条件。如设立模拟药房,模拟药房内设置处方区和非处方区。处方区还需要有咨询区和医药健康信息区,这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扮演患者的学生一进入到模拟药房,就清楚明白处方区设置有咨询场所,就会想到找药师咨询;另外,扮演药师的学生必须要配戴胸牌,以区分于一般营业员,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另外根据新形势下药学服务工作发展的要求,药师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完成具有特色的药学服务,如收集、整理各类药品信息等,所以学校的信息技术支持与否也是影响学生能力提高的一个因素。
三、结束语
【关键词】 药学服务;药房;药学专业教学
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 PC) 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Minnesota大学药学院Helper和Strand 两位教授提出的, 最初的定义是指为得到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最终结果而向患者提供负责任的药物治疗[1]。后来Strand 重新定义为“药学服务是一种药师对患者药物治疗有关需要承担义务并对这种承担的义务进行负责的实践”[2]。上述观点的提出,标志着新世纪药师的工作将从以前单纯的提供药品、合理规范用药向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转变;从以前间接为患者服务向直接为患者服务转变。在这个新的形势下,药学专业学生作为我国药师队伍的后备力量,应当具有药学服务的意识。药房作为药师工作的一线阵地,应当成为培养药学学生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的重要基地。
1 培养药学学生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的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药学联合会(FIP)自1988年起至1997年联合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讨论了药师在卫生保健事业中的作用。认为药师有责任对病人提供药物及其用法的客观可靠的忠告,并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和促进健康。因此由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截至2004年,我国设置药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271所,其中42所高等药学院校共招收本、专科学生18757名;毕业本、专科学生8580名[3]。目前我国药学学生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但是由于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不够,药学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成为真正提供药学服务的药师的人数还非常不足。根据最近一次对执业药师的调查表明:仅有19.7 %的人表示能够解释各项检查结果; 31.3 %的人表示具有常见疾病的判断能力; 34.9 %的人认为能够识别常见药物的中毒并解救; 37.3 %的人认为具有必备的急救知识; 45.9 %的人表示具有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及预防知识; 44.9 %的人比较熟悉常见中老年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知识; 49 %的人能够指导特殊人群合理用药; 37.8 %的人能够进行简单的诊断服务[4]。这样的情况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药学服务的需要。培养药学学生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对于提高药师整体素质,保障用药安全,提升全国人民生命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现有教育模式下药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缺陷
2.1 当前的药学教育主要还是以化学模式为主导,课程内容大部分是面向药品的研制与生产方面,对于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涉及不多,仅有《药理学》这一门课程的部分内容与药品的使用有关。而这门《药理学》主要是普通药理学,其内容以人体各系统的用药来编排,偏重理论,缺少药物相互作用、禁忌以及特殊人群用药的内容。这造成了药学学生在审核处方和指导合理用药上能力的不足。并且书中列举的典型药物在数量和类型上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上的药物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使得药学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与实际应用脱节。
2.2 药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忽视了临床实验科学的作用,很少开设或者根本不开设临床医学和临床药学类课程。药学服务要求药师与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用药方案,然而现有教育模式下培养的药学学生因缺乏临床知识,看不懂病人临床资料,将难以参与病人的药物治疗决策,不能发现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在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发挥作用。
2.3 药学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而开展的,这就需要药师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情况,以便确定药疗方案。然而我国理工类学科一直以来对人文学科缺乏重视,导致药学这样一个“以人为本”的学科也受到影响。学生简单的把所学知识当作工具,而没把服务于人的理念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欠缺人文关怀以及与患者沟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不利于保证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服务,不适应药学服务对医药工作者的要求。
3 药学服务要求下带教药学生的教学方法
3.1 药房带教老师要转变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为目标,把握实习的每一个环节。在新形势下,药师为患者所做的不再是传统模式下简单的制剂、处方调配、发药的工作。带教老师的带教重点应该在处方审核、确定药疗方案、安全合理用药等方面;鼓励和指导学生与患者交流;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2 以课本为依托,重新认识临床药物。开展药学服务,首先要熟悉临床药物。《药理学》教材中介绍的各类药物品种偏少、偏老,而且都是以通用名称来讲解的。药学学生在进入药房进行实践的时候会发现药物品种多而新;有些药品商品名不一样但有效成分一样,比如β-肾上腺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的商品名就有倍他乐克、美多心安等;还有的复方制剂,从名称上看很难分析出它的有效成分。教材中的内容无法跟上药品市场行情,这一部分内容必须在药房实践中补充。学生应该将书本知识与药房的实际用药相结合,首先从药品名称开始,了解熟悉临床药物,为培养更全面的药学服务能力打下基础。
3.3 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指导,加强对临床药物药理作用、毒副作用、配伍禁忌与特殊人群用药等知识的学习。药师是处方药品流向患者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对处方的把关审核、正确调配以及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用药安全和治疗质量,而药学服务的理念也正是在药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可见审核处方、指导用药是药学服务所要求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药学学生理论知识在这方面有很大欠缺,应该抓住药房实践的机会,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临床药物性质、用途、禁忌的再学习,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3.4 深入临床,加强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提高自身临床知识水平,培养沟通交流能力。药学服务要求以患者为中心,药师需要对医生的治疗意见、患者情况、疾病类型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制定出给药方案。药学学生前期的学习脱离临床,有必要在实践阶段,利用有利条件,补充和完善其临床知识。医院药房可以合理安排计划,让学生转科或者定科进行临床观察和实习,这对学生以后成为合格的药师或专科药师都会产生积极效果。而且在临床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面对面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对疾病、诊断、药疗三者的关系也可以有更直观的认识。
3.5 参与患者药历的建立工作。药历即临床药师在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过程中,以合理用药为目的,采集临床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整理、归纳而形成的完整记录,是为病人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的重要依据,是开展药学服务的必备资料[5]。参与患者药历的建立工作,可以强化学生的药学服务意识,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药历中的药疗记录,学生可以集中学习和分析个体化药物治疗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指导个体化给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参与患者药历的建立工作,学生还可以掌握临床科室的用药情况及用药趋势,树立药物经济性的观念,认识到降低药物治疗费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的重要意义。
3.6 参与药讯的编写。药讯是药学情报传递的重要形式,是指导合理用药的的重要资料,是提供优良药学服务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通过参与药讯的编写,可以培养药学情报收集的能力;及时了解新药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识库;随时掌握最新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用于临床合理用药指导上。
4 结语
目前药学教育体制改革因内容、结构和体系的庞杂而进展缓慢,而药房实践以医院为依托,形成了涉及面广、可以一对一教学和灵活机动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药房实践做为突破口,通过实践教育,补充学生在药学服务能力上的不足,为以后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药学服务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Hepler CD,Strand LM.Opportun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pharmaceutical care[J].Am J Hosp Pharm,1990,47 (30):533.
[2] The Editor.Pharmaceutical care:the Minnesota model[J].Pharm J,1997,(258):899.
[3] China Pharmacy Annual.2005th (中国药学年鉴2005卷)[M].Shanghai: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press,2005:156-157.
高职高专药学教育也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围绕高职高专药学学生就业方向,培养出药学服务需求的新型人才。
1.1优化带教队伍,明确带教老师及其责任
医院药学工作内容广泛,技术性强,服务性明确,它体现了学科渗透、专业交叉的趋势。药学部带教人员要胜任实习教学工作,应具备较高的专业业务水平。我院带教老师要求具有药师任职资格三年以上,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我院药学部采用责任制带教方式,每个部门选派1~2名带教老师负责实习带教。通过责任制带教,明确带教责任。
实习结束,由学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议,学生的评议对带教老师工作起到促进、监督作用。老师会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技术水平与带教技巧,改进带教方法。科室根据评议结果结合年度工作考核成绩评定是否具有继续带教资格,科室对优秀带教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进一步调动和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积极性。
1.2制定实习计划,确定实习目标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期一般为8~10个月。根据实纲要求,制定详尽的实习计划,实习部门包括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药库、静脉配置中心、临床药学室等。将实习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组学生均衡轮转到每个部门,对药学部的各项工作能全面了解,并将实习计划编制成册,明确实习周期、实习内容、实习目标、工作纪律与实习考核等,人手一册、严格遵守。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要求学生在门诊药房认识调剂工作的重要性,在确保调配准确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提供药学服务。在住院药房能准确为住院患者调剂药品,了解典型的临床科室用药特点。
在药库要了解药品的采购、保管、发放等工作,完成常用药品的出入库记录。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要掌握静脉配液中心工作流程,了解肠道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室岗位职责。在临床药学室参与临床药学的基本日常工作,跟随临床药师查房,进行病历分析和处方点评,熟悉不良反应监测上报流程,了解治疗药物监测工作等内容。
1.3开展讲座培训,建立考核体系
组织实习生行岗前培训十分必要,岗前培训包括医院岗前培训和科室岗前培训,医院岗前培训内容主要是医院概况、医德医风、实习管理制度等,药学部门岗前培训内容通常是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科室规章制度和部门操作流程等。实习过程中,科内定期举行知识讲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业务讲座过程中,融入爱岗敬业、沟通技巧等人文教育,在不断强化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开展培训讲座活动,使学生加深理论,丰富实践。严格的考核体系是保障实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实习考核内容有:部门轮转结束,由部门负责人和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部门操作技能考核;学生提交相应部门的实习报告一份,带教老师负责审核并签署意见;结合培训和讲座内容适时进行理论考试。考核结果在学生实习手册中如实记录。
2展望
优化授课内容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设计必须是“药学特色”的分析化学,即:既要符合分析化学自身的基本内涵,又要突出药学专业的特点。因此,在教材内容和授课选材上,必须合理地、有选择的删减与药学专业联系比较少的纯化学理论以及在药学领域应用较少的内容,选取在药学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的方法和技术,将药学学科中的热点问题及时、巧妙渗透到分析化学教学中,并不断更新、充实分析化学的发展前沿内容,提高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杜刚锋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47306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如详细讲解决定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部分,略讲在药学分析中应用比较少的重量分析法及沉淀分析法,适当增大在新药研发、药品鉴定、临床检验等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的仪器分析方面的内容比重,如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实验课内容的选取也要结合药学专业特点,除了选择能代表分析化学学科特点的实验方法及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外,还应选择《药典》中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的经典案例,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快乐,如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氧化还原滴定)、饮用水pH值得测定(电位法)、磺胺嘧啶的含量测定(永停滴定法)、维生素B12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等。这些实验内容的设定,既能使学生了解到分析化学在药物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加深对与药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手段的理解、掌握。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及相关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分析化学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网络、动画、多媒体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查找学习资料,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特点,将教材中枯燥的理论、抽象的问题转换为生动形象的图形、文字、动画、视频等,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立体化,使枯燥的理论理解起来更形象、更直观,既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抽象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地、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既可弥补传统的教材、挂图及实物模型携带不方便的不足,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液相色谱法时,通过播放Flas演示,学生既可明了色谱仪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又可以清楚观察到液相色谱分析过程的产生,再结合教师的适当的讲解,必然加深学生对该法分离机制的理解。
3综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大多数高校普及使用。虽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激发学习兴趣,但传统的板书仍然有着现代教学媒体无法完全替代的优势。例如在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可跟着教师的书写记笔记,板书的过程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板书相结合,并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PBL)的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讲授与讨论,在线答疑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分析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
目的:分析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探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方法:采用SWOT分析方法。结果:现阶段,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有一定的就业优势但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以及学校就业服务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了就业率与就业效果。结论: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完善学校就业服务等途径,可以提高其就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关键词:
高职药学学生;态势分析;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就业服务
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及专科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随着近十几年高校连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1]。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2014年为727万人,2015年预计将达749万人[2]。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压力大的问题尤为突出。高职药学专业学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资源,其合理就业不仅对学生自身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及时发现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对策,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3-4]。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史提勒(Steins)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对象现实情况的方法。其中:SWOT分别代表优势因素(Strength)、劣势因素(Weakness)、机会因素(Opportunity)和威胁因素(Threat)。前两者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后两者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本文用SWOT分析法对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探讨提高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就业适应性与竞争力的对策[5]。
1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就业现状SWOT分析
与药学本科院校相比,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呈现出如下特征:
1.1优势一是动手能力较强: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课程的开设以适应岗位为准则,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为1∶1,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见习、定岗实习环节时间长,强化、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高职药学专业学生通过3~5年的系统培养,上手快,基本能胜任药品经营、生产、使用一线岗位。二是适应性较强:在校期间重视专业社团活动和社会项目实践,促进了学生经验与专业技能的积累,毕业后易于进入状态;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使学生熟悉企业流程,能快速融入企业环境。三是薪资要求适当,能接受一线岗位的就业安排。
1.2弱势一是职业素养方面:自信心不强,学习动力不足;择业方向、自我定位较为模糊,缺乏目标感,竞争意识不强;对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创新能力不够。二是职业能力方面: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知识储备不足,部分毕业生要经过短期培训才能上岗;就业竞争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因药学专业高职学生在企业的职务难以短时间内得到升迁,而一线工资待遇偏低,毕业生工作稳定性不佳。三是学校就业服务方面:因高职教育办学历史相对短暂,高职药学专业学校在学生培养、就业指导、服务措施等方面尚不完善,学生对行业了解不深,就业出路较为单一[6]。
1.3机会一是产业前景好:医药行业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生物医药被列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发展前景广阔,高职学生在医药产业一线岗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药学人才市场需求逐步增加:科技日新月异、医药市场转型升级等环境增加了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因动手能力、适应性等较强逐渐得到了企业青睐,有较好的发展机遇和平台。三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化形势也给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高职学生经基层实践锻炼后,竞争力提升,能适当把握上升机遇。
1.4威胁一是岗位需求有限:近几年是我国就业的高峰期,就业处于买方市场;政府机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压缩人员编制,毕业生进人机关工作的机会大幅减少,就业不单是知识、技能的比拼,更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社会资源的整体考验。二是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近年来,药学专业高等教育、成教、职业教育等蓬勃发展,医药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就业市场高层次、有经验的竞争者逐步增多,人才饱和,就业压力增大[7]。三是对毕业生要求更高:部分用人单位提高了门槛,盲目追求高学历或过于重视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国际化的环境也意味着国际范围的竞争和挑战,对个人素质要求更高。总之,SWOT分析显示,现阶段,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有一定的就业优势但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以及学校就业服务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了就业率与就业效果。
2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需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减轻劣势,回避威胁,积极发挥优势,从加强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完善学校就业服务3个方面提升竞争力。
2.1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2.1.1关注用人单位需求,培养职业素养据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8]:专业对口是单位用人的首要标准,对所学专业的关注率为71%;实验技能水平、学习成绩、毕业院校、社会活动经历的关注率约为43%;学生干部经历、相关资格证书、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关注率约为23%;性别关注率约为7%。另外,我院课题组于2014年对50家合作医药单位进行了“用人单位素质要求市场调查”[9],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依次为:首先,重点强调有良好的敬业合作精神;其次,要求学生工作效率高,掌握新知识能力好;再次是认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好;最后要求个人身体、心理素质适应环境,符合岗位需求。具体情况见图1。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首先,药学专业高职学生就业时应专业对口,在校期间着力培养敬业协作、服务社会的职业精神;在课程设置方面,努力做到厚基础、宽专业,合理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比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对接,提高现场操作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应拓宽知识面,补充一定的食品保健、化妆品、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社会适应力。
2.1.2加强职业能力训练,夯实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展药学专业技能竞赛、技能单项比武、操作练兵、强化训练等活动,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夯实岗位操作技能,确保人人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二是开展专业社团活动,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充分展现自我,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团队意识;三是带领学生参与药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与药品经营、药学服务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如“药品知识进社区”“合理用药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社会现状;四是布置各种难度的药学综合实践项目,开展创业指导与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平台,激发潜力,提升职业能力;五是实行经营、生产、使用3个岗位轮转见习制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求最佳的工作岗位。
2.1.3扬长避短,一线就业2014年,我院课题组对50家专业合作医药单位进行了“用人单位药学专业就业岗位需求市场调查”。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岗位需求为:因零售连锁药店的蓬勃发展,药品经营岗位仍保持对学生有最大的需求;随着新版GMP的实施,药品生产监管更加严格,催生了药品生产企业旺盛的人才需求;药品使用、检验监督、保管、采购岗位因人员编制的严格限定,需求较少;研发岗位几乎不招高职学生。具体情况见图2。根据岗位需求,首先,应克服盲目乐观的心态,根据自身兴趣、专业特长和行业需求准确定岗定位。如:可多选择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一线岗位,不要好高骛远参与新药研发、药品检验监督等竞争激烈岗位的角逐;在地域选择上,不要一味追求沿海和省会等专业人才较为集中的大城市、大医院或大企业工作[10]。其次,药学专业高职学生是具有较强一线岗位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就业宜选择可操作性强、体现职业素养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宜盲目追求理论性强的岗位。另外,我院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反映,有30%的学生选择营销岗位并小有所成,提示药学专业高职学生可以选择终端营销、新药推广、市场开发等营销岗位,从基层做起,扎扎实实地发展。
2.2.1及早规划职业生涯一是学校应在新生入学之初便有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对其开展有关职业定位、专业未来发展、国家与行业政策的相关教育,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未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二是邀请行业专家、优秀毕业生与学生座谈,专家、优秀毕业生的工作经历是在校生的良好参照,可行性强,可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树立榜样,指明奋斗方向。三是引导学生主动与环境交互,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信息平台挖掘整合身边的资源,寻找就业机会。四是提供教育服务,如当学生发现自己某些方面有所欠缺需要学习提高时,学校应创造条件提供相关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积极完善自我的需要,为学生成长助力[11]。
2.2.2做好药学专业高职就业服务一是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更好地实施职业指导。组建“毕业生就业网”,将其嵌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一体化系统,及时更新国家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开展在线就业指导并随时收集学生的诉求及动态;对医药“用户”进行细分,分药品经营、生产、使用、监督管理4个方向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对毕业生进行“量体定制”的专业培训,满足“用户”要求,促成双方的“供求关系”平衡。二是利用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形成“合作办学,订单培养”模式,畅通学生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渠道,促进相互了解,并通过与药企的长期合作确保学生顺利并满意就业。三是拓宽就业渠道,从社会、学校、企业、行业、媒体、职业中介6个维度为学生打造广阔的就业平台、提供丰富的就业选择。四是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并支持药学专业高职学生到基层社区医疗点、基层医院就业。五是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使学生毕业时具有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双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12]。六是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密切关注心理动态,重视做好个别咨询、引导工作,实施“扶一段,送一程”的跟进措施,确保学生顺利就业[4]。七是提高就业指导的工作水平,将专业人员授课、讲座、报告、讨论、调查走访、咨询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实效;积极开展创业培训,通过基地实践、企业兼职、校友及专家导师团队、创业社团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战机会,培养创新精神[13]。八是强化毕业生在择业中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教育,帮助毕业生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2.3对接地方医药产业据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的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产销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仍会保持25%的增幅,处在良好的发展机遇期[14]。“紧密对接地方医药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成了时代对高职药学办学的必然要求。高职药学要将行业标准、职业文化、职业道德等企业因素充分融入校园,做到“五个对接”: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6]。通过采用顶岗实践、见习,应用企业教材、企业老师教学及行业指导等方法,密切地方医药产业与学生的联系,强化学生企业道德、企业精神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归属感,使专业无缝对接地方产业,落实“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发展产业”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15]。
3结语
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正处在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进行SWOT分析是检查学生的技能、知识、职业发展方向的有用工具。本文立足于学生的就业现状,探讨了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和竞争力的措施。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完善学校就业服务等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对学生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邓晖.大学生就业难该转变点啥,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透视[J].劳动保障世界,2013,7(22):22-23.
[2]王广慧,乔琳,刘宇清.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综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5,(4):105-108.
[3]黄仙红,林禄静,王小合,等.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8):46-48.
[4]刘柏霞,姜磊,刘雪梅.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J].沈阳大学学报,2015,17(4):486-490.
[5]薛欢,王佳.区域经济视野下的河北省高职院校SWOT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4,30(8):232-235.
[6]梁红静,杨晓彤,陈志伟.本三院校90后毕业生求职心理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5,(23):223-224.
[7]唐柳荷.论当前“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71-73.
[8]陈雁,符崖,王羚郦.药科类学生质量追踪与毕业生需求调查[J].药学教育,2008,24(2):61-63.
[9]徐爱宏.太原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分析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6(81):66-67.
[10]张嘉赢,邹茹莲.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现状与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2015,17(1):13-17.
[11]郑佳琳.提高医学高职生就业率的对策思考—基于SWOT分析法[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7-8.
[12]王瑞军.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实习生的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49-50.
[13]雷海栋.民族类大学创业教育发展模式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6):201-204.
[14]曹洁,陶思亮,胡建华,等.适应医药行业需求的医学类学生生涯资本培养体系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4):494-495.
关键词:产学研教学模式;药学;应用型药学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71-03
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实现,药学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延后于行业市场发展水平,满足不了目前医药行业的需要。对社会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产学研模式,对于与之相关联的高等院校,特别是应用型的药学专业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笔者作为实践者所思考并撰文的动因。
一、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界定
产学研是高等院校强调技术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国内外已有较长的历史。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且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如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产学研合作过程其实就是创新过程,或者说就是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1]季国强“关于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互动机制的若干思考”,[2]陈培擂、屠梅曾“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创新机制研究”,[3]分析了“产学研用”、产学研联盟的体制机制等内容。且通过百度、Google学术搜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到“产学研合作”相关概念,可得知“产学研合作”词频最多。因此,在这里将产学研教学模式定义为“产学研合作”,即“产”是指企业,“学”是指学校,“研”是指科学研究与开发,“合作”是指企业与学校在生产研发经营和教学科研之间的相互结合,以达成互利、双赢为目的。“产学研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合作形式;既可以实现校企间优势互补,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同时旨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产学研教学模式对于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为能在药品的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说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而在我国药学人才的培养中,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大部分应届药学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而提倡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必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教需矛盾,可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药学生。
(一)产学研教学模式是高校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校通过探索发展产学研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与企业资源整合、与时俱进等优势,从而不断增强自身办学能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且产学研教学模式还可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再者,通过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成的设备技术及人力资源,学校可将自身的科技创新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学校知名度,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而对企业而言,可利用高校教育优势,为其进行员工再教育,培养员工终身学习能力,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也可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优势,加速产品的开发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持续发展。
基于高校与企业双方资源优势的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进行资源的合理交流与整合,实现教育持续稳定发展与企业效益最大化“双赢”。
(二)产学研教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医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药学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以及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药学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学研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应用型药学人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医药卫生市场。应用型药学人才可分为能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工作,具有原始创新、产业研发能力的创业型人才;能解决药品开发、生产中工程技术问题的技术型人才;能解决药品质量控制和安全合理用药等问题的药师型人才;能进行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和管理的医药经营管理型人才。[4]而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是以上四种应用型药学人才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作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产学研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本质是把以课堂授教为主的教育与以应用知识为主的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实施产学研教学,学生可通过亲身实践,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增加学习主动性,不仅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以上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更加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整体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为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5]。总之,作为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药学类人才,运用产学研教学模式,能让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并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实现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三、产学研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探索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要求培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决不能仅仅在象牙塔中培养,必须要结合“产”与“研”。产学研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时展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机制。桂林医学院药学专业进行了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颇有成效。
(一)更新教学理念,重新定位药学人才培养目标
药学专业是桂林医学院的传统专业,1976年在广西率先开办,在三十多年长期的专业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是培养广西高级应用型药学人才的主要基地。在当前社会大量需要应用型人才的情况下,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必先重新定位药学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桂林医学院药学专业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零距离”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教学、科研、基地、就业等全方位一体化合作。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突出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零适应期的药学人才为特色,在高等学校同类或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并将这一培养目标贯穿于整个环节中,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学。
(二)搭建平台,营造环境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产学研合作意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搭建各种平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走产学研合作之路。
1.更新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高校组织管理来说,更新观念,充分给予教师发言权,提高教师参与管理和参与制定政策的程度,鼓励参与产学研合作;要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要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创新教师考评制度,改变重论文、重评奖的行为,营造不断学习和提升能力的科学氛围,形成自觉科研、积极创新的良好环境。桂林医学院药学院广泛征集一线教师意见,鼓励其参与科研奖励制度的制订;成立药物研究所,积极鼓励和组织教师与企业开展各类科研项目研发;举办药苑论坛,为本院教师及其与其他单位的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研讨氛围。
2.整合优势,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学校、企业优势,建设资源共享平台。桂林医学院药学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三级实验室”、生药学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SPF级实验动物中心和GMP药物制剂实验教学中心,同时还具备大量的高学历高职称优秀人才。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与企业共建受托研究项目平台、专项联合研究平台、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学生实训平台等。如建立果蝇药理学研究平台、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平台、桂林罗汉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广西特色药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室平台。平台的建设加强了产、学、研结合和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服务,提高了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与质量,成为教学、中试样品研制、药物制剂实训等的重要基地。
(三)由浅入深构建产学研教学模式
产学研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如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精英参与教学或指导、让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校企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共建二级学院联合培养人才等等。但根据我院所采用的模式可以划分为浅、中、深三个层次。
1.浅层次合作。建立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学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用于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真实的锻炼机会,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与职业岗位接轨,更能适应未来的工作,更好地达到了应用型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桂林医学院药学专业已建有稳定的具有实习协议的实践教学实习基地40多个,包括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珠海民彤制药厂、海南思迈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施强制药公司、江苏康缘药业公司、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中族中药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教学基地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为应用型药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中层次合作。建立一种横向合作体,即让企业的精英(骨干)参与教学,聘为客座教授,或成为该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或实施,根据企业需求,对学生采取“订单式”培养。如我院与深圳海王星辰、广东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青海益欣药业等品牌药品连锁企业就药学服务人才开展了多年的校企联合培养。该校企合作机制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大一、大二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同时让学生早接触企业,组织和指导学生到药厂、药店进行见习、观摩,帮助药学生早熟悉专业和职业特点,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尽早进入职业角色。大三导入企业课程,聘请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来学校做专业知识讲座和演讲。大四同时开设企业培养内容与学校培养内容,有效减少学生进入社会的壁垒,突出零适应期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特色。企业通过主动参与学生暨“准员工”的培养,缩减学校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
3.深层次合作。学校与企业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项目和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或者产品;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建设校内基地,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学校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企业发展,在提供各种技术、营销、管理、咨询、培训服务的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6]我院先后与桂林亦元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富硒罗汉果颗粒剂;和桂林莱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通过生物转化途径提高罗汉果中罗汉果甜苷的含量;和桂林南药合作研发出青蒿素脂质体制剂,和天和医药有限公司合作,解决了骨痛贴膏的透气性问题;和啄木鸟外贸企业合作,牙科器械成功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通过临床实验等。这些项目的合作必然有着药学学生与教师的参与,实现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换,实现科研与教学相长,从更高层次、更好地培养了药学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产、学、研”是一种合作系统工程,字面意思就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7]药学人才的培养采用产学研教学模式是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药学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8).
[2]季国强.关于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互动机制的若干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23).
[3]陈培樗,屠梅曾.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创新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6).
[4]徐晓媛,吴晓明.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展望[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5.
[5]李盛青,林辉.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药学类创新人才的思考[J].中医药导报,2007,(10):107.
2、负责药品检验鉴定和药检仪器的使用保养,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
3、配合临床研究,制作新药及中草药提纯。
4、检查毒、麻、限、剧、贵重药品和其他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向上级报告。
5、按照处方为顾客配药,并且向顾客说明如何服用等相关事项。
【关键词】:药学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1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的界限,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使学生能更有效地获得技能与知识。实践教学应当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模式,将实践教学渗透于理论教学内容的开展过程中,通过立体化和真实化的训练,使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充分地理解和掌握,并能应用于实际中。实践教学是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条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形式、方法等,其教学目标及内容是与理论教学相一致的,二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因此,在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应当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发展。
2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2.1构建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学院通过职业与岗位分析,结合医药行业发展及我院教学特点,做出以下方案:(1)确定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以化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比较系统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广阔知识面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能够从事药品生产、检验、销售、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等药学技术应用型人才。(2)确定药学专业职业岗位群。主要有四大类:政府机关部门、学术教科研单位;药品生产企业、医院制剂室;各级医院药房、社会药房;医药公司、制药企业营销部。(3)确定课程设置。根据高职药学专业职业岗位群,构建了以适应不同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基于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2+1”的药学专业课程体系。(4)组织课程内容。第一学年,开设医学基础课和公共课;第二学年,开设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病毒学、生药学、临床药理及药代动力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常用药物制剂设备、制剂工艺学、静脉药物配置、医药市场营销、药事管理及法规、中药学、临床毒物学、临床合理用药等课程,以满足药学专业不同岗位职业能力需要。(5)改革药学专业毕业实习方案。主要内容是把毕业实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参加医院药局实习,学习临床药学工作的方法;第二阶段根据学生的意愿参加医药连锁公司或制药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2.2积极改革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教学,是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积极采用教学教改方式能够起到良好效果。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教师需要给学生们布置明确的实验课任务,简单性的介绍其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们按照教学课题积极开展相应的实验工作。在实验课程中,针对学生们进行分组,让学生们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全面了解到自身小组需要进行的具体实验内容,针对实验的具体情况设置好相应的步骤。实验小组长可以和组内同学进行讨论,确定好每个成员的职责。积极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自行开展相应的实验,针对实验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指导。最后,学生们实验完成之后,需要自行进行实验的总结工作,可以将其作为作业进行完成,让学生们综合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经历,完成总结作业,提升学生们的总结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3创建实践教学平台,引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
一是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包括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工厂等。如化学、药学、生物学基础实验室、各专业的实训室、固体制剂车间、仿真实验室等。能够模拟现场环境的实习基地,可提供给学生一个现实的操作环境,解决了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学与职业未充分结合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选择在行业内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的制剂生产企业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保障。三是与其他院校签订共享协议,将实验中心、实训中心等作为公共的实践教学平台,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同时提高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效率。
2.4丰富教学实验内容,设置必做和选做实验项目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增设一些内容新颖、综合性强、能反映现代药学学科发展的实验内容作为“选修实验项目”,给学生提供发挥个人能力和兴趣特长的条件。例如,三年级《药物分析》实验课程内容的编排,通过增加选做实验项目,如“现代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和“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等实验内容,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性做相关实验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以及灵活运用多门基础理论的能力。
2.5积极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能够应用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中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不仅种类多样,效果还十分明显。现阶段中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够应用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中能够充分应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多种方式,将教学信息进行综合的应用,给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教学内容。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方面较多,需要积极准备到多项仪器用具,并且需要针对药剂制作的过程进行展现,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够全面模拟出车间的运行情,让学生们全面细致的观察到药剂和仪器的全面使用过程。
结语
总之,药学学科应坚持以应用为根本,以技能培养为目标,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协调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措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实践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