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素养;校园文化
一、导言
校园是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我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努力推进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客观要求,对于全面提升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促进医学院校内涵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建设以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校园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如何克服这些消极因素,将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下去,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系统性不强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其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但是在一些医学院校中,校园文化建设依旧面连着系统性不强的问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医学院校为了提升硬件方面的实力,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有形的物质文化建设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说的多、做的少,缺乏长远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有的甚至将校园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规划上,具体实施的则很少。诚然学校的发展需要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但是过分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对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医学特色
作为以培养医疗卫生战线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突出体现这一特点,将提升学生们的职业素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医学院校在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格局时,并未充分认识到体现医学特色的重要性,校园文化的建设缺乏应有的医学精神。这些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斥着浓厚的实用主义,将社会需求作为其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这与建设医学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要求是不相适应的。部分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当做是娱乐活动,没有充分意识到校园文化的教育意义,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缺乏能够反映医学院校特色、能够引导医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的校园文化,学校自身的特色便难以体现出来,建设一流医学院校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三)校园文化建设制度缺乏文化内涵
当前,一些医学院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制度管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引导、激励、凝聚和约束等方面的作用,把强化制度的作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未能将制度管理提升到文化层面,校园文化建设制度缺乏人文内涵。这就导致学生们对这种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认同感,有的甚至抵触这种校园文化,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出现了一系列更深层次的问题。
三、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大学校园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人文修养与精神,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门科学属性较为明显得学科,医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精神,但同时也应注意对于学生们人文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必须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从学生们的思想特点出发,挖掘学校自身的文化资源,并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努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教育平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尤其是网络平台,在信息传播中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将网络作为弘扬医德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空间。例如可以开通网上展览室,将学校的校训、先进典型事例、学校动态、学生的交流互动情况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们观看和学习。既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又方便学生们及时浏览,可谓一举多得。
(三)以社会实践促职业素养形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校园十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但也不能忽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医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他们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意志,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应当重视社会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把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一个重要载体,不断丰富实践内容,拓展实践范围,创新实践形式,使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专业的价值。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必要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而文化的精髓在于核心价值观。在当今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状况下,教育高“GDP”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使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出现扭曲,十分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势并不乐观,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立足于当前国家和社会对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其重视这一前提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相当重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发展目标、社会建设方向和个体发展要求这三方面指明大学生所应具有的价值追求,从不同的角度指出大学生应该成为一个兼顾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并且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更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方面紧紧抓住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教育。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规定的价值要求,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价值规范和引导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层次方面要求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区分核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思潮。
(二)高校校园文化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高校是为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校园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更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全体师生也更能积极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宣传教育平台。校园文化可以在无声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并通过师生与社会的联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到全社会。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我国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不全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由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构成的。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但是,当前的许多高校对于校园环境、校园建筑等关乎校园形象的建设盲目追求,校园中形形的科研活动、文娱活动此起彼伏。这些环境建设、活动建设并没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真正的作用。而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更在于它的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因此,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学生的价值观都有严重的影响。2.校园文化建设的功利性和娱乐性倾向突出在高校中,大学生参与校园建设功利性明显这一现象非常普遍。大学生更加重视追求“实用价值”,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动机意识和利益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这些活动建设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而学校对于这种功利性和娱乐性活动的纵容也会导致学生价值观的错乱,直接影响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校园文化建设十分不利。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迫切性
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大学生的价值思想受到了各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由过去的“集体利益至上”转变为多元价值取向。由于大学生在各方面的思想还不成熟,独立意识和自主性很强,他们更愿意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价值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直接导致了某些同学的价值取向错误。目前,许多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只是注重了空洞的理论,照本宣科,而没有将其联系实际,更加严重的是,有一部分同学完全不信仰、否认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表示认同。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只是机械的教授,并没有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呈表面化和片面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传统,只重视课堂讲授的作用,而直接忽视校园文化对于价值观教育活动的作用,或者有的高校只是作了表面功夫,对价值观教育缺乏系统的规划,教育方式单调。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实际行动就显得特别迫切。
参考文献:
[1]崔越.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87-89.
[2]董琳.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4(7):21-23.
[3]刘登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探源[J].思想教育研究,2006(9):37-40.
[4]孙叶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88-89.
[5]赵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进路思考[J].职教论坛,2014(29):29-32.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农村校园文化;关系
农村是我国的重中之重,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研究,这对于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我国农村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的农村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投入比较少
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学校对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比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2.校园文化内容过于单一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城市相比,存在和信息滞后和经济条件差一级人才缺乏等许多严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比较单一,很多农村地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宣传阶段,或者简单地通过办黑板报等方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3.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脱节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特别不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结合没有任何的努力。很多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硬件管理上的简单投入,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良好的结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探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本文认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
首先,初中历史课堂所教授的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味和感悟历史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另外,通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关历史人物的影响,从而使他们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这对于弘扬正气的校园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其次,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通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的灌输,那样只会使学生丧失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使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校的文化建设相互结合,鼓励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历史竞赛活动来增长自己的历史知识,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这对于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帮助。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3.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通常情况下而言,农村的风景和自然环境与城市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历史风情以及名胜古迹,从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对于学好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具有重大的帮助。另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所付出的鲜血和生命,这对于学生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比较少、校园文化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脱节等方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为此我们要努力处理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崔勇,齐卫东.新建本科高校的历史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23-24.
[2]李婧竹,柯棽元.历史文化传承与校园外部空间[J].西北美术,2015,01:42-44.
在时代逐步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科技水平技术不断提高,新型的机械设备与管理思想逐步涌入高校中。新型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先进的思想与操作水平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可以说,在校园各项管理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行政管理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长期的融合与摩擦后,行政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特别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学风建设与教育宗旨建设等,可以说,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行政管理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的效果终究可以发现,行政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为将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就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凸显出来。
二、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从实际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范围广、工作量大、容易受到影响等特点,这项琐碎的工作必然需要相应的纽带将各项内容相互联系在一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行政管理的作用就凸显在可以将各方面、多角度的繁琐工作相互结合与剥离,促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成为协调和容易操作的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容易操作的特点表现在应用行政管理的特点将计算机等多项先进设备与校园建设目标相互结合在一起,进而实现校园文化的传播与管理。现如今,部分高校在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管理手段仍旧比较落后,影响校园的荣誉与成就,使得校园招生与招聘活动受到一定影响。在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可以改善信息传播方面的问题。
在高校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有多项工作部门,而要想多项部门达到理想的效果,就需要应用行政管理。首先,行政管理能够促使个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达到协调与监督状态。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可以将各项琐碎的工作有机联系起来。其次,校园各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隐性的要求,即要求各部门与组织相互协调配合,但是在长期的工作中个部门各自为阵,并且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的特点,存在对校园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的问题。为避免部门之间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促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朝着协调的目标前进,就需要运用行政管理来组织、协调各部门能够更好的工作,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综合水平。
三、加强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措施
从前文的简单分析中就可以了解到,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将这种作用凸显出来,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将行政管理作用表现出来。
首先,加强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培训。任何一项管理活动,管理人员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开展所取得效果。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就需要从源头上把关,做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录用工作,层层选拔,认真挑选。实施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素质过硬的管理者。同时,在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要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素质培养需要从两方面来把握,即专业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营造轻松的氛围,提高行政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
其次,开展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在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实行以人为本的高校行政管理机制,激发师生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应当摆脱行政化的影响,需要清楚的认识自己,端正工作态度,加强服务意识,树立大局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被管理的对象。对于被管理对象的困难与需求应予以有效的帮助。督促并协调好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建立符合校园实际情况的指导性组织,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主人翁意识,献计献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最后,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生活。建设校园文化就需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在高校行政管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开展活动宣传文化建设的理念,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与渗透力,如,为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就需要在校园环境中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促使高校社团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鼓励社团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并将相应的理论应用于社团中,为学生提供良好、轻松自由的发展平台。校园文化生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展示个人才华的重要途径。针对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的作用,促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形成。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276-0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面临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等严峻挑战,如何建设突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21世纪时代特征和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时至今日,高职院校无论从学校数量、招生数量、毕业生数量等方面均已占中国高校的半壁江山,它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国职场人员的整体素质、中国未来的发展后劲,甚至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进程。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又直接塑造、影响甚至决定着其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因此,研究、发展优秀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探寻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使其健康而迅速地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含义与内容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以高职院校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参与主体,以知识的广泛交流、传播及高职院校师生特有的行为方式、生活节奏和精神风貌为基本形态的群体文化”[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其内部结构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它们全方位地影响着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包括优雅的自然环境文化、完善的设施文化、积极的方式文化三个方面;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核,是其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前提和根源,其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精神。“校园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建立起自身特殊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它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来引导群体成员的心理、行为,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思想的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中所特有的各种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行为规则。“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维系高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3] 行为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是各种精神文化传播的组织与设计,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十多年来,中国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1.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偏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影响了校园文化的整体协调,导致其发展结构不合理;崇尚娱乐性、通俗性,导致庸俗文化盛行、富有启迪性的高雅文化反而偏少的喧宾夺主现象;重视现代性、轻视传统性,割断校园文化的历史文化传统,阻碍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突出制度管理而忽视文化熏陶,对校园精神文化弘扬不力。
2.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结构缺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非常广泛,包括高职院校内所有的组织和成员。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和学校的管理人员,而学生是其主要主体。但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体过于狭窄,仅限于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影响下的骨干分子和特长生,而校园中的其他组织成员大多游离在外。学校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教师和学生等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相互配合,校园人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尚未形成。
3.校园文化建设中“主旋律”突出不够。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素质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倾向,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偏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不力,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和引导功能发挥不够。目前高职院校中,各种灰色文化(如西方思潮热、读书无用论、恋爱低龄化、公德意识差、“牛皮癣”现象、老乡抱团意识、考试作弊等)不断滋生蔓延,这对大学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
4.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够鲜明。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来历不同的各高职院校之间的差别不断缩小。许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从自身出发,充分挖掘体现学校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的文化内容,建设适合自身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相反,它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彼此借鉴、相互套用,使其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共性多、个性少,特色不鲜明,趋同现象严重,进而影响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不能在大学生思想中产生共鸣,致使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度不高,也非常不利于发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5.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部分高职院校领导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形成校园育人合力、促进校园和谐稳定中的作用,不能从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上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精力主要放在日常业务工作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研究较少,规划缺位,导致在人、财、物等投入方面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文化发展的需求。
6.校园文化建设中开放程度不够。国内外校际文化交流不够充分,校园与社会之间存在隔阂,开放性不足,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严重的“孤岛现象”。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对环境育人的作用缺乏深刻理解,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塑造人的灵魂的高度来认识,只是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点缀,导致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投入严重不足,人、财、物的投入均无法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2.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和规划乏善可陈。部分学校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界定混乱,片面或简单化地理解其内涵,甚至把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等同,不清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四个内容。部分学校没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仅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临时性的突击任务来抓,大大削弱了校园文化社会功能的发挥。
3.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不力。许多高职院校缺乏健全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缺乏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各部门难以形成建设合力,致使其很难把校园文化放在学校整体发展的层面进行建设,也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效应难以真正发挥。
4.对待“外来文化”缺乏科学态度。部分高职校园人对待“外来文化”存在两种错误倾向:要么拒绝“外来文化”,认为一切外来思想、外来文化都不如自己的校园文化,或者都不适合自己的校园情况而一概加以摒弃,否认国内外校际文化交流、校园与社会之间沟通的积极意义,导致自我封闭。它严重地影响了校园人对生活方式多元化的追求,窒息了校园人的思想活力,抑制了校园文化的勃勃生机,削弱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要么照抄照搬“外来文化”,使部分校园人对本校的优秀文化传统缺乏感情,导致中国的高职校园文化趋同现象严重而缺乏特色。
5.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的辐射和渗透。当前中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各项改革举措纷至沓来,人们的思想也在随之快速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建立但尚未成熟完善,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依然存在,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目标,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社会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大行其道,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等功利主义思想盛极一时,这些都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非常消极的作用。
6.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普通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快速发展时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师数量快速增加、办学投入迅速增加,然而,政府、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没有相应增加,使高校负担加重。因此,各高职院校不得不将有限资金重点放到“保重点”、“保稳定”、“保运行”、“保发展”等基本投入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鸡肋”项目,不得不压缩资金、减少投入,导致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举步维艰,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学生素质层次差距拉大,部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不高、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能力不强,也进一步影响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实际效果。
7.大众传媒中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深深地影响着高职院校校园人,如果不对其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取舍,其消极因素就会侵蚀校园文化,产生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的负面效应已越来越突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冀望各级政府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者能以之为鉴戒,使中国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茁壮成长、日臻繁荣。
参考文献:
[1] 温景文.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N].光明日报,2005-08-17.
(一)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行业文化要素
在推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现校企融合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与运用。而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行业文化则还远远不够。从已有的针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调研情况来看,与行业文化脱节或者联系不紧密的状况仍然存在。尽管在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上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相当密切,但是在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上还存在错位与偏离,不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也不能显现高职校园文化特色和开放性办学的实际要求。这里既有对行业文化的概括提炼不够,也有思想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不足,行动上与行业文化结合不紧等原因形成,需要在后续工作中予以加强和改进。
(二)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轻视教职工行为影响
建设校园文化实际是在营造环境,让生活在校园里的人都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种环境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校园环境里的人除了学生还有教师,而后者往往是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容易忽视的对象。更多情况下,大家考虑的是人才培养,主要是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才引入行业企业,做到校企共建校园文化。这种思想无可厚非。不过,要看到校园中的另外一方主体——教师。教师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将其在企业获得的职业素养在日常的教学、校园活动中展现出来,给学生以榜样的力量,这也是一种文化力。缺乏教师积极参与和认同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存在缺陷的,只有将学生和教师当作一盘棋,统筹考虑,这样的文化建设才有更大的影响力。
(三)单向流动强,微循环不足
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吸纳具有鲜明行业企业特色的行业文化,打造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环境育人,培育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并服务于所在行业企业,植入已受熏陶的校园文化,从而反过来影响行业文化,这种微循环局面的出现才是两者真正融合对接的根本体现。现实情况是,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考虑吸收行业文化,而行业文化对于校园文化的借鉴吸收甚微,单向流动明显,双向流动不畅。如此一来,文化传播的生命力就有限。长期以来,对于行业文化中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行业精神,高职院校能够主动去采纳,并成为学生日常修养的标杆,而高职院校在校园教育教学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行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文化研究成果较难在行业企业中产生波澜。
(四)任务式活动多,基础理论研究不够
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有很大比例是迎接各式各样的检查和评比,多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开展活动,尚没有真正回到环境育人和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培养的轨道上来。看起来是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有目的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是,“计划”和“目的”更多的是旨在完成一项或几项特定任务或工作,基于这样的理念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难以达到最终所要追求的目标。各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背后实际上还缺乏系统的构建,这就需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学界对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互融互通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基础理论研究的缺失也使得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遇到瓶颈。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融合对接的路径选择
凸显职业特色,加强与所在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个性化品质。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行业人才需求特征,作为服务于行业的高职院校应当充分思考本行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技能、素养,并基于此寻找合作的行业企业,推动校企共建高职校园文化。
(一)导入行业文化,彰显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职业属性
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其目标是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作为环境育人的组成部分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融入行业、企业文化,体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职业特性。行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结合专业特色,对接企业文化,践行行业文化,丰富和发展自身校园文化。校企共建的高职校园文化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需要的行业企业的属性,不是一味地“拉郎配”,需要回归到高职人才培养上来。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文化熏陶就是我们寻找合作的行业企业的标准,要达到相互间的文化认同,这样的合作才会持久。今天在校学习的学生,明天就会成为企业的员工,要达到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与需求上面的“无缝对接”,只有引入学校认同的行业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培养,才能确保毕业生顺利过渡进入行业企业,并进一步影响行业企业的文化构建,达到良性互动,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共建的校园文化。
(二)提升行为文化,凝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同力量
校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一个积累、完善、定型、升华的发展过程。学校的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影响上,应该涵括教职工,并且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作用力,利用教职工和学生的共同力量来提升行为文化。双师或双师素质教师强调的是学校或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度,从行业企业中来,又回到行业企业。因而,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别要注意引导教师加深对行业文化的认同,并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教师自身对行业文化,特别是行业企业优秀文化的解读,展现于校园中的一言一行,以符合行业企业规范化要求的行为举止去影响教育学生,这种身教胜于言传。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社团,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展现社团文化,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职院校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强化对学生和教职工的行为规范管理,在校期间学习、践行行业文化,以“准职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有了这样的行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有效推动。
(三)完善共建机制,形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不得不承认,高职校园文化不等同于行业企业文化,校企共建校园文化需要调动双方的积极性,特别是使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惟有如此,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形成合力。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各自发挥其作用,完善共建机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正力推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共识。校企共建校园文化正是校企开展深度合作的有力体现,对于高职的人才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当出台促进高职、行业企业文化共建的保障机制,包括动力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以政策杠杆带动企业的积极性发挥。行业企业应当切实肩负起社会责任,那就是在“享用”高职培养出来的合格人才的同时,也需要主动参与高职的人才培养之中,将行业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人才的基本素质和素养通过某种载体“渗透”到高职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更应当认清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对于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意义,更应当通过完善内部的规章管理制度,出台共建机制,主动与行业企业“牵手”,做实校园文化。
(四)加强理论研究,拓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视域范围
如前文所述,当前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般开展,但应付任务的成分高,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校企共建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还不足,尚不能为大规模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提供更宽广的视野,限制了校园文化建设更深入的开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统领、引导、规范各族人民的行为和思想的精神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最终体现,在各行各业中都闪耀着精神光芒,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必然会起到引导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确保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
高校校园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应该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要求和内容完全统一、完全一致。文化建设在于长期规划和持续发展,高校校园集中了优秀知识分子、专家、学者、管理人才和数以万计的青年学子,是我国先进文化的发源地、体验地,也是先进文化的实践者,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的整体成效。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桥头堡,就需要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确保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作为我国先进文化根本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引领,也是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确保高校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从广义上讲,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这其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都不难理解,校园文化中的行为文化,指的就是高校的教学行为和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具备理论素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点在任何时期都不容置疑。故此,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接受的指导,在大学生心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行为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的精神产物,这种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就可以发挥出重要的精神效果,可以确保我国高校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从实践效果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优秀人才的层出不穷,就得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抵御不良风气对校园的侵袭
当前社会形态中,不可否认的是各种不正之风、腐朽的价值观念、西方和平演变的思潮,正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进程,也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效果。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高校扩招的持续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内容,远远滞后于制度文化和形象文化的进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现状,每所院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都应正视这个问题,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来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特别是西方自由文化价值观的侵袭。这种客观任务就需要我国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接受先进文化精神的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向导和行动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容来武装在校师生的头脑,提升每位教师和学生的道德水准,为师生员工塑造正确向上的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实践者。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校园文化的建设准则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体系的中进行开展,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进而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成效。
(一)方向性准则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有一个方向指导,还应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中,指导方向就是一面旗帜,是前进的动力,是行动的指南,更是团结全体师生员工的核心要素。偏离了指导方向的文化建设注定会失败的,这也被历史经验所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武装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食粮,是规范、引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方向,自然就应成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方向,每所院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都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方向,发挥党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堡垒作用,将理论、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之中,为每位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整体性准则
前文所述,高校校园文化是由各个部分整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辅相成,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故此,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应从整体入手,在整体上确定建设方向和实施准则,按照整体规划来推进每个组成部分的建设进度。不容置疑,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上就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要求,确保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效果,在具体实践进程中,各个环节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建设校园形象文化,学校的、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要适合师生的学习和心理规律,使每位师生员工都能在校园环境中产生轻松、愉悦的感觉;制度文化建设重要摈弃不合理的要素,按照人性化的原则来制定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学习环境;积极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全体师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
(三)长期性准则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长期的持续、深入建设,才能发挥出文化价值观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坚持长期性准则,应长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建设,我国高校校园才能在整体规划、校训校风、精品校园等方面体现出成熟的文化效果,展现出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加学生对所在院校的归宿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校对的学生凝聚力、向心力和感染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特的校园文化深入到每位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学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者和执行者,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传播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内容传播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最终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程度,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效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措施
当前和今后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的指导,这种价值观的精神内容应完全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用这种先进的文化内容来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指导制度文化建设
我国高校党委和相关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容,领悟这种价值观的真实内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容来指导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尤其是制度文化建设。高校党委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要求,把握校园文化发展规律,加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建立在校党委领导下、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和团委等主要部门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确定年度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和重大活动主题,解决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校园文化建设中所涉及的资源进行统一配置,避免出现多头管理,资源浪费的现象,切实提升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效果,用科学系统的制度文化来带动整体校园文化的建设步伐。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统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为第一要务,将的最新理论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之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刻苦学习的坚强意志,将校园精神文化紧密与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相结合;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创新能力,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注入民族因素和时代因素,在传承和创新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之中,将高校校园精神文化进行具体化落实,以此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辱感和健全的道德人格。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指导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党建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网络技术的引导,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内容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增强学生网络法制意识,帮助学生过滤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最终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误区 基本内涵 路径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的办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师生文化素质、道德品质、审美情操,实现高校的教育发展目标,而由师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总和。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校园文化也可以说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以广阔的校园为活动空间,以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和校园精神为特征,是每个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独特的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是体现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所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不仅具有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特征及作用,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作出研究,不仅可以为丰富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作出应有贡献,还可以从实践中推动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的主要着眼点是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构建作一初步探讨,再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其具体的建设路径展开分析。
一、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在正确理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涵义之前,首先需要对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般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存在一些误区:一是片面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这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这是最突出的问题。二是盲目将高职校园文化定位“高移”,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使高职校园文化成为本科高校大学文化的“克隆”或“微缩”。三是认为大学文化建设这类“锦上添花”的事是本科高校甚至重点院校才需考虑的事,高职院校首先要做好的是学校硬件建设、招生就业这些“雪中送炭”的事,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只能“慢慢来”。四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高职特色,导致出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缺失等问题。五是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导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并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而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工处和团委,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从上述有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判断,实际上可以分析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涵义。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因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化”特点,使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融入了更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等因素,具有自身的特征。
1 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兼容性、先导性、地方性及企业化的特征。从文化的传承性来看,高职院校历史的、传统的校园文化积淀不够,但作为新兴的教育力量,正处在积极吸纳各种优秀文化的阶段,从这点来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另外,从文化的规范性来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虽然还不够完善,但与实践贴近,先导性与地方性较强。同时,由于职业教育要求专业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学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习惯,因此,师生的行为或多或少带有企业化特点,使校园文化具有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的特点。
2 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服务性、实用性及多样性的特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本科院校相比,学术性相对较弱,但在教学、技术及服务领域更具有创新性及服务性;高职院校推行的是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学校的教与学和企业的技术更新、管理更新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专业及课程设置都以就业市场或行业需要为导向,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和实用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星现出“实用”的基调。
三、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思考
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虽有30多年的历史,但不少职业技术院校成立和建设的时间不长,发展的历史较短。相对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扩建,其校园文化建设表现为一定的滞后性。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不明确,对其内涵的认识过于肤浅,或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偏离了高职院校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导致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内涵。精神文化建设缺少特色;一些教育管理者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方法,片面强调其控制功能、物质功能及激励功能,没有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操作实施,因而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全面发挥:缺乏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行动方案及步骤,校园文化建设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和作用。
因此,当务之急是高职院校要从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自我,找准定位,合理规划,建构富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理念作为学校发展的向导。
1 准确定位是前提。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应根据学校的性质来决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大量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展开。
高职院校有两个主要特性,一是姓“高”――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自然应该具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二是姓“职”――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其校园文化建设又应该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因此,高职院校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因袭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也不能一味“拷贝”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更不能只是中职学校的涂脂抹粉或改头换面。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按照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因此,我们理解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定位应该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着手,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科学民主的价值理念、导向正确的舆论环境,使学校形态、文化神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文明魅力刚柔并济。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 规范和优化制度文化建设是关键。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机制建设,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由于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历史较短,基础薄弱,起点较低,所招收学生的层次不高,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故而创设以人为本的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则显得非常关键。
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学校教职员工教学、管理,科研、后勤、服务等面的制度建设都是重点。应该在这些方面重点强化和完善,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 强化和突出精神文化建设是活力所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包括办学理念、学院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等。办学理念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而学校精神是对办学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它们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一样,都是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积淀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与追求。校徽是一个学校的象征,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校歌是学校的重要文化标志,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师生对母校的理解和热爱,对于弘扬学校精神、凝聚师生力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高职学院在提出办学理念、学院精神、校训、校风时,不应一味地追求口号的响亮、目标的远大和语言的华丽。高职学院在提出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教育性――以人为本,重在塑造;二是职业性――立足现实,着眼特色;三是开拓性――勇于创新,鼓舞人心;四是质朴性――朴实无华,朗朗上口。
摘 要 为了深入了解武当太极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充分发挥武当太极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本文就针对武当太极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和具体应用措施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从武当太极拳中所蕴含的和谐思想、辩证统一理念和顺应思想等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武当太极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结合高校的实际,提出了有助于武当太极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的几点措施,以期能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科学化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武当太极拳 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
武当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当山派内家拳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将养生、悟道和技击三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但全面体现了“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和“阴阳易变”“生生不息”的基本信念,而且还以武术这种独特的形式展现了平和包容的民族性格和中正和谐的民族文化心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如今,随着近些年大众健身拳术的广泛流行,部分高校将武当太极拳纳入了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教学体系之中,而也正是因此武当太极拳开始在潜移默化中对高校校园文化产生了影响,并在无形中逐步影响到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鉴于此,为了深入了解武当太极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充分发挥武当太极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本文就针对武当太极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和具体应用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能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科学化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武当太极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武当太极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武当太极拳中所蕴含的和谐思想,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武当太极拳以我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作为自身的指导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要能够建立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追求的不是人与自然、人与外界之间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之间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关系。武当太极拳运动中所蕴含的这种和谐的自然观,能够十分容易的转化成为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人文观,并在潜移默化中对练习者产生影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积极的与他人之间建立一种友好亲善、和平共处、互帮互助的平等关系,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其次,武当太极拳中所蕴含的辩证统一的理念,凝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武当太极拳的套路结构充分考虑了左右兼顾、上下配合、内外兼修等基本要求,全套动作在刚柔、快慢、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状态中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连不断,要求练习者在练习时要能够做到“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虚实互换、快慢相间”等一系列对立而又统一的状态,很好的体现了阴阳、快慢、开合、动静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和变化机理,凝聚的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这种蕴含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与变化机理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长期的学习和练习之中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辩证统一”的哲学理念,引导辩证的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培养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以此来更加有效的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
最后,武当太极拳中所蕴含的“顺应思想”,有助于学生之间和谐良性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武当太极拳讲究“顺应”,要求练习者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够顺时应势积极、主动、从容的去应对周边的变化,“动急则急动,动缓则缓随”,其中蕴含的实际上是一种和谐共处的相处法则,即: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看待周边的变化,并根据当时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出顺时应势的应对。上述理念对于高校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保持与和谐人际关系形成均具有指导意义,对于高校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无疑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武当太极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措施
为了促进武当太极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特提出了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应积极组织开展与武当太极拳相关的文化讲座,来加深学生对武当太极拳文化的了解,扩大武当太极文化的影响面。高校太极拳教学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而其中关于理论和文化的教学时间更是十分有限,多数任课教师在开展武当太极拳教学活动时,都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组织开展与武当太极拳相关的文化讲座,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武当太极拳的了解,促进武当太极文化在高校校园中的传播,还能够有效的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其次,鼓励武当太极拳协会的组建。高校的各种协会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活动力量,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促进武当太极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借助协会的力量,通过组建武当太极拳协会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利用所学习的太极拳知识和技能去创造文化的实践平台。例如:可以通过武当太极拳协会,紧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太极拳活动,不但有助于中国优秀体育文化的弘扬,还有助于校园文化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