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婚礼歌曲范文

婚礼歌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婚礼歌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婚礼歌曲

第1篇:婚礼歌曲范文

出发的日子定在情人节的第二天。一大早,莱特和琼丝就带着早已准备好的必备器具,在富有希望的8点,告别亲友,踏上征程。

来到山脚,两人紧紧地握着手,静静地看着对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开始了这一艰难的攀登。他们清楚地知道,这次行动也许会让他们永远地离开人世,因为那时还没人能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并安然无恙地返回。

开始的两天,还算得上天朗气清,一切正常,攀登也进行得很顺利。可在第三天,天气骤变,大雪纷飞,狂风大作,整座山峰都被狂风暴雪弥漫。莱特说:“我们搭帐篷避避吧。”琼丝摇摇头说:“抓紧时间,继续走吧。”他们捏着拳头,互相挥了挥,义无反顾地闯进风雪之中。

好不容易,他们攀上一道雪崖,正要松口气,突然,莱特脚下一虚,崖边的雪块哗啦一声崩塌了,他的身子在雪块间挣扎着慢慢往下滑落。

“莱特……”琼丝顺手扯下背包边挂着的绳子,扔向莱特。莱特一伸手,竟奇迹般接住了。就这样,琼丝拉着绳子的一头,莱特拉着绳子的另一头,悬挂在了半空中。像拔河一样,琼丝趴在雪地里,与莱特僵持在山崖边。

莱特清醒地知道接下来的后果,他大声喊叫:“快松手。否则我们都会死的!”

琼丝含着眼泪,揪心地回答:“不!我要救你上来。我们的攀登还没完成,我们的婚礼还没开始,我还没做你的新娘。就算要死,我也要和你死在一起。别胡思乱想了,相信我,你会平安无事的!,,

耳边的风雪呼呼作响,肆意咆哮。没有太多的话语,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说话太多,无疑是加速死亡。他们拥有共同的信念,这就够了,就有足够的力量面对任何狂风暴雪和灾难。

琼丝试着使劲,想把莱特慢慢从山崖下拉上来,可是哪里还有多余的力气!她只能死死地躺在雪地里,双脚勾住石块,死死地拽着绳子,与莱特下坠的力量抗衡,

两个小时过去了,四个小时过去了……冰雪已经把琼丝冻结,寒冷、饥饿和干渴,使她越来越接近崩溃的边缘。她头目眩晕,她似乎看见死神就站在自己面前,狰狞地对着莱特笑。她鼓鼓劲,把绳子拉得更紧。琼丝的手被绳子磨破,开始流血了,洒在雪地上,鲜红耀眼。时间一点一滴地流走,鲜血浸透了手中的绳子,琼丝已经忘记了一切,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拉紧绳子!拉紧绳子!

风雷狂妄地继续着。一天过去了,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积雪,还是坚持。第二天,大雪停了。只是那洁白的积雪,变成了鲜红色,像要燃烧整座珠穆朗玛峰。

十多个小时以后,莱特和琼丝终于被救援队发现了。

第2篇:婚礼歌曲范文

[关键词]艺术歌曲 混响 混响时间

本文将以艺术歌曲的混响为前提,简单论述混响在艺术歌曲录音作品中的简单制作思想。

一、什么是艺术歌曲

所谓艺术歌曲(Lied),是综合了抒情诗、歌唱者和钢琴伴奏的一种抒情歌曲形式(发展了由管弦乐团伴奏的“新式”艺术歌曲),尽管这种编制非常简单,然而“是一种透过音乐及诗作共同激发灵感、营造气氛形成知性的感官知觉,让听者能够透过某种语言清楚地感受得到的一种音乐形式。而这并非其他音乐形式,例如,歌剧,能够办得到的”(费雪迪思考语)。艺术歌曲诞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时期,有不少学者认为,舒伯特是艺术歌曲最早的也是最好的作曲家,他在17岁时创作的《纺车旁的格里卿》被认为是艺术歌曲历史上的开山之作,《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则更成为艺术歌曲中的佼佼者。继其之后,舒曼和勃拉姆斯也是最优秀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他们成功地把天才文学家歌德、席勒和海涅等所写的诗文谱成音乐。另外,门德尔松、李斯特、瓦格纳、、沃尔夫等也都是艺术歌曲创作的行家里手。

艺术歌曲的主要特征如下:

其一、艺术歌曲是诗与音符的结合。作曲家根据诗歌中的语气语调,加上自己的想象创作旋律。使得音乐的情绪与诗歌原作尽量贴合。同时,作为原作读者的作曲家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对于诗歌意境的想象放进音乐中去,由此便使得音乐呈现出了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理解,融入其自身的风格。

其二、艺术歌曲是独唱与钢琴伴奏的结合。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其地位和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和声的烘托与节奏的敲打,而是配合歌唱旋律与歌词意境的进行,用特定的音型和更精致、更独特的织体,营造出一个人琴合一的融合空间。其实用钢琴来作为艺术歌曲的唯一伴奏乐器。比使用整个管弦乐队来说是更加困难的,因为管弦乐队的音色千变万化,而钢琴却相对统一一,所以要制造出复杂的意境与心理变化,钢琴自然比不过交响乐队。然而,这里的钢琴已不仅仅是一架钢琴而已。不能因为“伴奏”两个字降低了钢琴在艺术歌曲中的地位。如在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中,音乐的开始并不在于歌唱的开始。而是钢琴前奏响起的那一刻。在这里,钢琴有其特殊的主导性,它的前奏、间奏和尾奏都不能被仅仅看作是歌词进行的中断和结束,而是音乐整体不可缺少的的一部分,是与歌唱者进行“对话”的一个角色。下文中,将详细阐述在录音制作中。如何把握钢琴与人声混响的整体效果及其相对关系。

其三、艺术歌曲的内容十分丰富。因为艺术歌曲的歌词都来自诗人的诗篇,所以内容丰富、内涵深广是必然的,达到了歌词与音乐一体化的境界。把握这样的艺术作品,光有好嗓子是不够的,歌者,亦包括钢琴伴奏者,只有是经历过一定岁月洗礼的艺术家,才能真正把握住其精髓所在。

其四、艺术歌曲的结构非常精致。艺术歌曲一般都可以算是“小品”,短小精悍,浓缩精华。因此,在细节上往往会有大文章,一个变化音或是一个休止,可能都是有意安排的,稍加琢磨可能会大有发现。

其五、艺术歌曲要求演唱者具有较高的演唱技巧与音乐修养。正是由于艺术歌曲以上的这些特点,使得演唱艺术歌曲较一般的民歌甚至歌剧更有难度。它要求歌唱家既有细腻的声线,又有完美的音质,既有清晰的咬字,又有恰当的情绪表达能力。一位演唱家是不是合格,艺术歌曲是很好的考核材料。著名歌唱家翁得里希曾说:“涉猎艺术歌曲很晚,并不是我对它们不感兴趣,而是因为我知道我只能在自己完全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之后才能去唱它们。……艺术歌曲是检验歌手水准的标尺。”

其六、在演出环境上,艺术歌曲与室内乐、器乐奏鸣曲类似。它不适合在大教堂,也不适合在大型的交响音乐厅演出,而是适合在中小型的音乐厅、音乐俱乐部或者一般符合声学条件的房间里唱响,因为这些地点声音干净,混响适中。有一种宁静、祥和、温暖感。

以上是艺术歌曲最有代表性的六个特点。当代艺术歌曲的范畴有所拓宽,广义上来说,也可以把管弦乐队伴奏的严肃音乐歌曲统称为艺术歌曲。但本文所指的的艺术歌曲是狭意的,特指仅有钢琴作为伴奏的歌曲。

二、混响及其在艺术歌曲中的使用

混响(Reverberation),即当一个连续发生的声源,在达到稳态声场后声源突然停止震动,即停止发声,从声源停止发声到室内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60dB)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T60。一个房间的T60随不同的频率是有所变化的,通常以500Hz声音的混响时间为代表。混响现象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当声波在室内传播时,要被墙壁、天花板、地板、室内物品等反射。而每反射一次,声能都会被障碍物吸收掉一些,而未被吸收的声能则将继续反射,直到最后被吸收干净。所以,当声源停止发声后,人耳仍能够听到声音在持续并减弱,这就是混响现象。自然混响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室内的声学环境,如建筑的内部形状、室内温度以及由不同的室内物品或吸声材料造成的不同的吸声系数。

一般地说,语言演播厅的混响时间不宜过长。比如我们说“你好”这两个字,也就是一秒钟之内的事儿。假如房间混响超过一秒,那么“你”字后的“好”就会严重地受到“你”字混响声的干扰,那么,一句较长的话就会混混沌沌,什么都听不清。当然,混响时间也不能太短,否则会影响响度,从而影响清晰度。但是,音乐厅和剧场的混响时间可以稍长一些为宜,一般是1.5~2s,但也要因不同的情况而不同对待,如轻松活泼的通俗音乐,要求比较短的混响时间;而严肃的古典交响音乐,则要求相对长一些的混响时间;而对于艺术歌曲这样需要听清楚歌词的古典严肃音乐,混响时间是需要控制的否则,即使音乐做到了连贯舒展,但歌词的含糊不清,也会使“歌曲”这两个字失去意义。

图中直达声是由声源直接到达听音点的声音,早期反射声是指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射声,混响声是指多次反射形成的声音。初始延时是指直达声与早期反射声之间的时间间隔,混响延时是指早期反射声与混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混响时间是指声源停止震动后室内声能密度衰减到60dB所需时间。所以,混响时间并不是广义上的“混晌”的全部内容。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如在我们的家庭影院系统,或者民用卡拉OK娱乐设备上,时常仅会用单个“混响”旋钮控制混响时间,这尽管给用户提供了方便,然而却在传播着一种对于混响概念的错误观

念,导致许多人认为,混响就相当于回音。

好在在专业领域中,对于混的概念还是相当清晰的,专业的混响器是能够针对不同的具体参量进行单独调解的。一般的调整参量有以下几种:混响时间、高频信号的混响比例、扩散、初始延时(或预延时)、混响延时、反射声密度、效果电平与直达声电平比例,等等。另外,我想要强调的是,如果前期录音场所选择在声学效果极佳的音乐厅,那么后期一般就不用再对其的混响作进一步加工了。传统音乐的录音室几乎都是混响时间一定的自然音乐录音室,在这样的环境中声波的扩散状态良好、声场分布均匀,其声学环境接近于扩散声场。而传统音乐的演奏更加离不开混响的“配合”,不论是巴洛克时期的《康塔塔》,还是海顿、莫扎特的交响曲,或者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混响都是音乐的一部分。

然而音乐类型的不同,混响的具体情况也不同,因为不同形式的音乐演奏的场所并不一样。对于艺术歌曲这样的传统音乐,我坚持认为,后期工作的核心是让音乐的音响效果尽量贴近自然厅堂的声音,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添加一些只存在于录音师想象中的“美妙”声音,那样只会破坏艺术歌曲本应具有的意境魅力。所以,在混响制作上要符合这样的“原则,’要求,一个大前提就是要使人声和钢琴处在同一个声场之中!这就要在灵活使用混响器的同时,牢牢把握一个“原则”的尺度。

第3篇:婚礼歌曲范文

关键词:黔北苗族音乐;苗族民歌;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9-0016-01

我们知道,贵州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区,在此地苗族不仅是一个人数多,而且也是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其中分布于贵州黔北地区的苗族,由于居住环境与汉族、仡佬族等交融,在这样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下,其音乐文化不可避免的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与渗透,尤其是汉族文化。因此黔北地区的苗族音乐的变化,可以说,是展现了在多种民族文化影响下发展的轨迹,而这样的嬗变轨迹,正是本文想着重探讨的。

黔北地区苗族散居在遵义的各个县市,杂处于汉族、仡佬族、土家族等人文环境中。相对集中的地区是桐梓县的马鬃、习水县的东皇、桑木、正安县的华尔山、遵义县的洪关、仁怀县的后山、赤水县的磨盘山和务川、道真等县,其文化特征带有浓郁的各民族文化影响的痕迹,他们所唱的苗歌也在慢慢发生变化,融入了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据我们实地走访、考察得知,由于黔北地区的苗族居住环境相对边远、生活条件艰难,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与黔北地区的仡佬族相比,保留了较多的民族个性。但改革开放以来,不少苗族走出大山,接受了新的文化教育,毋庸讳言,他们接受的是汉文化的教育。黔北苗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只到三年级,是为了让从小在苗文化环境中生长的孩子初步了解汉文化,为进一步学习汉文化打下基础。而进入高小后,学校学习的都是汉语,他们的观念、语言、服饰、生活习俗无不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汉文化处于绝对的优势,以至于他们日常交往大多采用汉语,穿汉服,苗语交际被逼到家庭狭小的空间,只有在苗族的重大节日里才会穿上她们本民族的盛装。而电视的普及,给许多小孩感官上的刺激,也是他们从小不仅从父母出习得母语,还在电视中习得汉语,不仅听、唱本民族的苗歌,也听唱各种流行歌曲,汉文化对他们的全面冲击,使黔北苗歌显得不那么纯粹,但它分明还是苗歌。下面我们就以黔北地区早期的苗族婚礼歌与现在黔北地区的苗族婚礼歌为例来对比进行分析。《婚礼歌》是黔北桐梓县苗族比较早的一首在婚礼时所唱的歌曲.其谱如下:谱例(1):

这首《婚礼歌》是g角调式,它是一首叙事性体裁的民歌,音域不宽采用了同音反复的手法,弦律较为平缓,唱词密集一字一音,采用了诵唱的方法,音调较为简朴,从节奏来看,这首苗歌基本上是自由的无节拍苗歌,没有以小节为单位的强弱规律,演唱时强弱对比不太明显,在演唱过程中更多的取决于演唱者的生理条件而不是预定的规则。 从这首苗歌来看,它的特点是每个音的力度较为均衡,几乎没有轻重音的区分,演唱速度较快,具有地道的苗族民歌风格。

这首遵义县的《婚礼歌》是一首较早流传在遵义县苗族婚礼上的婚礼歌,也是一首叙事体裁的苗族民歌,唱词密集,旋律流畅、简朴。它同样是一首 无节奏、自由诵唱的一首苗族婚礼歌,这首《婚礼歌》的特点也每个音的力度较为均匀,轻重音不太明显,演唱时有随演唱者的情绪来决定歌曲的速度,极具苗族民歌风格。

第4篇:婚礼歌曲范文

《梦中的婚礼》这首曲子是法国作曲家及音乐制作人保罗·塞内维尔(Paul De Senneville)和奥立佛·图森(Olivier Toussaint)为理查德·克莱德曼量身定制的,出自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带有一点忧伤。

2、《Happy Birthday》钢琴谱

随着英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用英文来表达祝福。现在过生日唱《生日快乐歌》,会先唱一遍中文再唱一遍英文。由玛德里德·希尔谱曲,柏蒂·希尔填词。

3、《一闪一闪小星星》钢琴谱

《一闪一闪小星星(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是英国经典儿歌,歌曲原名为“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在全球广泛流传2个世纪。音乐风格是双语儿歌,摇篮曲,外国童谣,儿歌。

4、《river flows in you》钢琴谱

《river flows in you》是一首由李闰珉Yiruma谱曲,李闰珉Yiruma编曲,李闰珉Yiruma演奏的纯音乐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初恋》中。2011年Carl Doy在专辑《East West》中重新演绎了这首钢琴曲,而非坊间流传的Carl Doy原创该曲。

5、《天空之城》钢琴谱

第5篇:婚礼歌曲范文

【关键词】甘洛白彝民歌;整理;现状研究

一、甘洛民歌现状

作为凉山北大门的甘洛是举世闻名的“南丝绸之路”迈进横断山脉的第一段,是成都平原的“南城门”,因而,甘洛成为汉、唐设关御敌之要津,成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点。甘洛县境内尼日河西北一带的以玉田、田坝、苏雄聚居的彝族自称为“曲伙”,俗称白彝,这里就是彝语北部方言区的田坝土语区,与汉族、藏族杂居,在文化、生活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着和其他彝区不一样的丰富的民歌资源,无论是劳动间隙,还是年节婚丧,都要以民歌抒发其情绪。

彝族民歌不仅是婚丧嫁娶、喜庆节日、迎宾宴请风俗性礼仪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中闲暇自娱、排忧渲泄也出口成歌,而甘洛田坝土语方言区的民歌是彝族民歌当中比较独特的一支,不论从彝族历史,人文以及文化等对民歌的影响来讲,甘洛县田坝土语区具有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田坝土语区的彝族民歌伴随着彝族先民的生息繁衍而发祥,随着母系制消亡父系氏族制的确立,民歌作为礼仪和风俗活动的组成部分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由“畜牧为事”转向农耕和半农耕,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丰富了民歌的形式和内容。而如今,受到现代文明与时尚潮流的冲击导致对歌曲的审美方式的改变,当地交通的改善,原本偏远和封闭的居住环境被打破,流行歌曲的介入,以及汉语言与彝语言的冲击,人民对民歌的意识处于淡薄的状态。更让田坝土语区民歌的传承处于濒危状态,在城镇已面临消亡与断代的危机,而且消亡的趋势已由近郊向边远农村蔓延。

二、对甘洛白彝民歌的整理及分类

根据对甘洛田坝土语区的田坝、玉田、苏雄等几个片区的调研后,对甘洛白彝民歌作了以下简单的整理和分类。甘洛白彝民歌可以分为婚礼歌、丧葬歌、节庆歌、山歌、劳动歌、叙事歌六大类,各类民歌均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特定场合唱特定的民歌,一般很多民歌在很多时候都不能随意就唱,而且有的民歌还分了性别唱,而本文试着从甘洛民歌中比较重要的婚礼歌,丧葬歌,山歌进行分析和梳理。

1、婚礼歌

彝族的婚礼仪式及婚俗文化是彝族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甘洛白彝的婚礼程序相当复杂,内容十分丰富,仪式也非常热闹,其间围绕婚礼要唱的民歌也有很多。

在举行结婚仪式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的姑娘们都集中在一起,女方家父母为她们准备许多消夜的美食,姑娘们要唱举行婚礼时女子们唱的歌,有《热达》、《石尼诺古》、《古呷》、《阿呷姬姬》、《阿嫫嫫果》、《牛牛》、《略略》、《阿木阿里》、《觉比》等。

彝族有哭嫁的习俗,《热达》又称《哭嫁哥》,是女儿出嫁将要离开父母时,妇女们唱的一首欲留住女儿的歌曲。“热达”是拉住之意,歌曲主要的意思是不要把女儿嫁到远方去,不要做买卖婚姻的罪人,卖了女儿也不会改变穷境,要把女儿留在身边。这是由两个妇女对唱的长歌,第一人领唱,第二人起合的作用,歌词完全相同,回忆姑娘出嫁前在娘家的生活情况。这是过去四川世居彝族妇女都会吟唱的婚礼歌,但各地的曲调不同。很多在座的人们听着妇女们优美而悲伤的歌声,不少人会想到在娘家时的回忆,想到家乡的亲人,想到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会情不自禁地留下眼泪。

其中《古呷》(大雁)是一首流传在田坝、苏雄一带的彝族长歌,采用小孩问天上飞的大雁之形式,反映了思念父母的心情。这首悲伤的彝族民歌在凉山有好几个不同曲调的版本,围绕这个民歌的传说也不尽相同。其中有一个传说是: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因父母包办婚姻而被迫出嫁,但姑娘始终不喜欢她的丈夫,几次逃跑都被抓回,最后丈夫家的人把她关进一个碉楼里。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大雁,姑娘触景生情地唱起了悲伤的《古呷》。当父母筹足金银来换取她的自由时,她已受尽折磨而自尽。后来姑娘出嫁时都要唱这首悲伤的《古呷》。

2、丧葬歌

甘洛地区的彝族人除了婚礼以外,一般老人的葬礼也办的很隆重。在彝族人看来,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就如竹笋脱壳,是自然规律,不用过分悲伤,要把丧事当作喜事办,让老人走的安心、高兴。所以在举办丧事时还有摔跤、赛说、赛唱等活动,所以在甘洛保留了很多在丧葬时唱的民歌。这些民歌歌词内容丰富,唱法较多,总的来说都很感人,曲调悲凉凄美。收集到的有《阿吉木惹》、《扎皆喔喔》、《阿木麻芝》、《塞苟溜惹》、《扭扭》、《沙列》、《阿古》等。

其中,《阿吉木惹》是流传在甘洛彝族地区的民间故事歌曲,叙述了孤儿阿吉木惹一生的悲惨遭遇及之后被继母残害致死,姐姐最后为其报仇的故事。《阿莫麻支》是流传于田坝、苏雄、玉田一带的彝族古调,叙述了阿莫麻支一生的经历,死后人们对她的悼念。《塞苟溜惹》是一首流传在甘洛彝族地区的古调民歌,也可在葬礼时唱,叙述从前彝族打仗之有理,并求天神保佑,使之战神对手。《沙列》是在流传极为广泛的彝族悲调,系丧葬时所唱,叙述孤儿玛支乌合的悲惨一生。《阿古》是一首流传甘洛彝族地区的悲伤送葬歌曲,叙述了对死者的悼念及送葬的经过。

3.山歌

山歌在彝族民间音乐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是一种节奏较自由的民歌形式,很多山歌的歌词是歌者自己口头即兴创作与自由发挥的,其中情歌的比重很大。彝族人在上山放牧和打猎、下地劳动休息或在赶集路途中都喜欢唱山歌。以前小时候在家乡时,放牧和劳动时经常能听到山歌,有时夜晚也能听到山上走夜路的人唱山歌,除了表达感情,夜晚还可以壮胆。这些山歌的内容很丰富,抒情和叙述性强,有的高亢、豪放、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属于高腔形式,一般在山上放牧、打猎等单独活动时演唱;有的曲调婉转、平稳、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动听,属于平腔形式,这一类的山歌男女老少各种场合都可演唱。《阿呷拉惹》是流行甘洛县田坝一带的彝族民歌,叙述了阿呷拉惹姑娘赶场购买东西的喜悦心情。《阿底母基》叙述了集市贸易的的热闹场面及阿底母基赶场的经过。《恋爱山歌》是流传田坝、玉田、苏雄、普昌一带的山歌,曲调甚为普及,叙述了思念情人的心情。《阿的罗夫》是流传田坝一带的彝族民歌,描写了阿的罗夫一家的富裕生活。《久久勒合》也是田坝一带的彝族民歌,描述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景色。

民歌作为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白彝民歌除了本身的艺术价值,它还深刻、直接地反映了当地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人文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吉古夫铁.凉山彝族民歌简述[J].凉山大学学报,2004,6(4).

[2]李向京.论福建传统民歌的继承与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1).

[3]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第6篇:婚礼歌曲范文

当我第一次听到《梦中的婚礼》时,单纯地认为这是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我爱上了这首曲子,于是把它放在音乐播放器上,每天都听一下。

听了没多久,我开始仔细地品尝这《梦中的婚礼》中的韵意。我听着,听着,好像联想到了什么。为了更让自己体会这首歌曲的意思,我打印出这《梦中的婚礼》的曲谱,开始自己用钢琴演奏。当我可以熟练地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我好像发现当中有一个凄美的故事……

刚开始,是一段优美的旋律。给我的感觉,好像是一对情侣在大教堂举行婚礼。婚礼顺利地进行着,所有的人都为这对新人感到开心,为他们祝福。只是,新娘的脸上好像有一点不愿。

琴曲进行着,开始第一段地增幅,进入第一次——忽然有一个男子人撞开了教堂的大门,很明显,他是来抢新娘的。从刚才新娘的表情,不难联想到新娘应该是被迫与新郎进行婚礼,或许那个新娘家里迫于新郎家给的压力,才准备牺牲新娘。这时,新娘真正喜欢的人就来闹事了。

那个人被保镖打得满身伤痕,扔出了教堂。新娘眼里泛起水雾,却不能让任何人看见。舒缓的音乐响起,婚礼继续顺利地进行。

交换戒指的前一秒,那个男子又闯了进来!音乐开始了第二段。婚礼的音乐响着,新娘看着两人理论,到了最后,最终的掀起——两个男子开始互相搏斗,刚才被打出去的那个男子忽然变得格外勇猛,最后的结果,却是两人同归于尽。新娘终于跪在地上,抱头痛哭。

婚礼变成了丧礼,音乐继续进行着,好像在无情地嘲讽这残酷现实。

第7篇:婚礼歌曲范文

评委介绍

Visionl(V1视觉)技术总监、V1学院培训总监。从事影视行业10年,婚礼拍摄8年。前后期全能型选手,技术、硬件控,酷爱钻研各类技术手去及影像器材。黯熟于客户需求与艺术创作的平衡与把控,对婚拍摄像师的培训与指导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周培:全片主要以新娘旁自来贯穿,规避了新郎表现力偏弱的缺憾,思路的设计也是扬长避短。影片第一部分很吸引观众,画面和音乐搭配的恰到好处,构图和光影都展示出了摄影师扎实的功底,色彩上做了一些类似胶片的风格化处理,唯美清新,加上新娘的旁白,意境的阐述很到位!少许高速升格镜头画面更是提升了逼格,表现力极佳!第二部分新郎的表现欠佳,美感拉分不少,音乐的选择可以再多些尝试,第三部分画面感接着第一部分的风格,也是头尾呼应,不失为佳作!

《数码影像时代》:这个片子整体风格非常具有日系风格,画面清新淡雅,色调柔和。在拍摄过程中以第一人称的讲诉为主,配以大光圈浅景深,配合慢动作,以高调的影调展现人物的心理情感。整个影片画面唯美,节奏紧凑,是一个高水平的婚礼电影。

评委介绍

RECPLUS艺术总监,作为一支从英国爱上拍摄回到北京创业的年轻视频团队成员,有着丰富的拍摄经验,多次拍摄明星婚礼。不矫揉造作,只专注于技术上的修养与提高,做可以走心的片子。

Will:《证明题》影片结构完整,拍摄上表现的很棒,导演和摄影师思路清晰。多元化的镜头运用在5-6分钟的微电影中会让观众忘记时间,手持摄影的呼吸感让观众完全融入到影片剧情中。剪辑方面对音乐情绪的选择很恰当,带入感强而且歌曲不俗,在写实写意中转换的游刃有余,主题贯穿由始至终,文案方面也很出色。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就是调色的问题,色调不太统一容易让对颜色敏感的观众出戏。另外个人对剧情的方面有一点建议,开始女生在思考要不要嫁给男生的时候.如果不是客户强烈要求没有必要提,毕竟是婚礼微电影,直接给主角表情特写、音乐转场就足够了,这类文艺的微电影有时候虚实结合才能更加引人入胜!

《数码影像时代》:这是一部微电影作品,简单对话的开头之后是大篇幅的回忆,整个回忆过程完整暖心。整个片子节奏较为平缓,大光圈的运用带来的浅景深,营造了一定的电影感,同时它采用的手持式的拍摄手法,带来的晃动、逆光不但不会让人不舒服,反而增加了不少现场感。女孩独自的过程在剪辑中进行了很好的推敲,整体应用第一人称视角串联起了整个故事。整体的画面处理的干净自然,风格清新。但调色上缺乏对人物的情绪变化做相应的处理,更加细致的调整后质量会更好,整体来说是个不错的微电影作品。周培:视频开篇是亮点,选用了一段NEW AGE风格的音乐,画面配合大量浅景深的升格镜头,给人感觉纯净、缥缈、虚幻。新娘几句旁白的点缀,情感的流露,仪式的庄重,一股古典婚礼风油然而生。

第8篇:婚礼歌曲范文

1、凤凰传奇男的叫曾毅,曾毅1979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益阳,中国内地男歌手,凤凰传奇组合中的男主唱。 2011年11月20日,曾毅在家乡湖南益阳举行了婚礼。歌手江涛、陈思思见证了两人的婚礼。

2、凤凰传奇,中国内地演唱组合,由杨魏玲花、曾毅组成。1998年组合成立。2004年4月正式出道。2005年组合在“星光大道”获得年度亚军,同年发行组合首张专辑《月亮之上》开创“民族流行风”类型音乐先河。2007年发行专辑《吉祥如意》。2009年发行专辑《最炫民族风》。2010年举行“荷塘月色”北京演唱会。2012年凭借歌曲《最炫民族风》获得百度音乐2012十大金曲冠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婚礼歌曲范文

【关键词】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传承;萨班节音乐

1.塔塔尔族概述

塔塔尔族民歌概述:

塔塔尔人先祖鞑靼人自古就有能歌善舞的艺术传统。早在盛唐时期,活跃在漠北与阴山地区的鞑靼人就与唐朝建立了亲密的臣属关系,每次朝贡庆典,总要献演精彩的民族歌舞。宋朝时,鞑靼国曾派遣歌舞艺妓随史团前往临安(今浙江杭州)表演《鞑靼舞》。元朝时期上演的鞑靼乐曲《额寽苏》、《栋丹巴》与《锡里森》,一时朝野上下传为佳话。

塔塔尔族民歌是塔塔尔族民间音乐中主要的艺术形式。塔塔尔民歌在塔塔尔民族不断迁徙和融合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伴成长,形成了鲜明的、兼收并蓄的民族特点,堪称塔塔尔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按照民歌体裁塔塔尔族民歌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1劳动歌曲

劳动歌曲包括了塔塔尔族农耕时的劳动歌曲以及人们放牧时自由抒发的牧歌。在长期的农牧业生活劳动中,塔塔尔人民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劳动歌曲中有不少是直接或间接描绘和赞美马、牛、羊等牲畜及各种飞禽走兽和其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如《黑森林》、《柏树》、《月儿高高》、《骏马和马嚼子》等。当人们在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向往和丰收的喜悦之情时,较有代表性的歌曲有《收割之歌》、《欢乐的撒班节》、《镰刀姑娘》、《闪闪发光》等。在《欢乐的撒班节》中人们唱到:

“丰收就是欢乐的节日,

节日里歌唱又跳舞。

从黑夜唱到太阳升起,

敲着美丽的小铃鼓。

人人都要努力劳动。

辛勤播下晶莹的汗珠。”

……

1.2爱情歌曲

爱情歌曲在塔塔尔族中占有重要地位。情歌反映了塔塔尔族人民渴望自由恋爱,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从而刻画出塔塔尔族人真挚朴素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许多情歌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情歌内容丰富、曲调优美、风趣幽默,结构较为自由,形式除独唱外,还有对唱,用来表达互相的爱慕之情。这类歌曲中经常运用比兴的手法象征男女青年的爱情。如以姑娘的名字为歌曲命名的有:《孜来鲁克》、《萨柯达》、《玛依拉》、《别尔达吾孜凯》、《萨利亚》等。在《萨利亚》这样唱到:

“有一只歌唱的夜莺萨利亚,

鸣唱在绚丽的花丛中。

年轻的朋友欢聚在一起节日里多高兴,

年轻的朋友齐声唱吧唱得东方露朝霞。”

……

在一首对唱歌曲《窗外》中表达了小伙子对姑娘的爱慕之情:

(女)“你为什么总是看着窗外,

(男)因为那窗外的大雪啊,格外白。

(女)你为什么脸儿又瘦又黄呦,

(男)因为那是我日夜把你想。”

……

以动植物命名的有:《我的夜莺》、《野樱桃》、《芬芳的花朵》、《白苹果》、《鸽子》、《姑娘似鲜花》、《覆盆子》、《粉红色的花》、《蝴蝶》等。

1.3颂赞歌

塔塔尔族人民热情奔放、乐观开朗,对家乡、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纯洁美好的情感常以歌曲的形式借以抒发。《阿吾勒的歌》、《故乡的歌》就是两首热情歌颂家乡的歌。

1.4习俗歌曲

这类歌曲分为摇篮歌、婚礼歌、祭祀歌。

1.4.1摇篮歌

塔塔尔人把婴儿降生看作是人生大事,十分重视。当婴儿出生七、八天时,要设宴请客举行“摇篮礼”。在此场合长者要吟唱《摇篮歌》为新生儿祈祷。

1.4.2婚礼歌

婚礼歌在民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喜庆热闹的婚礼场面上,歌声不断。塔塔尔族举行婚礼时,常由一些歌手即兴编唱,内容多为对新郎、新娘的赞颂和祝福。有些民歌在长期而广泛的流传中,曲调已经基本固定下来,而歌词则可以即景生情,自由灵活的即兴填词演唱。

1.4.3祭祀歌

塔塔尔族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在漠北游牧的民族,其祖先是曾信奉过原始而古老的萨满教(后改信伊斯兰教),故民间遗留下许多反映的《祭祖歌》、《祭奠歌》等。

2.塔塔尔族的萨班节

2.1萨班节的起源

2.1.1萨班节之名称

塔塔尔族“萨班节”的汉语书写形式曾有过“撒邦节”、“撒班节”,但现在塔塔尔人在节日会场的布置上或需要写成汉语时都用“萨班节”这一书写形式,“撒班节”与“撒邦节”只是音译的不同而己。

2.1.2萨班节之历史

关于萨班节起源于什么时期,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一些塔塔尔族老人说它己有2000年的历史了;《塔塔尔民俗文化》一书中说它已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人根据史料认为塔塔尔族的萨班节应该产生于12世纪至13世纪初。早期由于人口少等原因,塔塔尔人一开始并没有举办过萨班节,直到解放后伊犁地区的一些塔塔尔人开始自行举办萨班节,但在中又中断了。直到1986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乌鲁木齐市首先恢复了萨班节,地点是在乌拉泊,当时全疆各地都派来代表共同欢庆萨班节。自此新疆塔塔尔族聚集的地方都开始举办萨班节了,而且是越办越热闹。许多塔塔尔人都说“萨班节是一个拾起来的节日”。

2.2构成萨班节的传统要素

一个完整的萨班节一般都含有如下活动:萨班节前有一个收集祝福毛巾并宣布举办的时间、地点的仪式,地点一般都选在风景优美的野外;节日当天等大家到齐后首先是骏马拉犁仪式和长者的讲话,现在只是在现场张挂表现骏马拉犁仪式的布景;文艺表演活动;饮食活动;体育竞技活动。

3.萨班节文化的现代意义

3.1文化记忆的重要形式

所谓文化记忆,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集体记忆力。集体记忆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无论是民族、宗族还是其他的社会团体,往往也和个人一样,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回忆和记忆的能力”。在交流形式上,文化记忆所依靠的是有组织的、公共性的集体交流,其传承方式可分为“与仪式相关的”和“与文字相关的”两大类别。任何一种文化,只要它的文化记忆还在发挥作用,就可以得到持续发展。

3.2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民族自信心是维护民族尊严与文化本位的精神基础,一个民族如果缺乏自信,就会在精神迷茫中失去自己的民族位置。特别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在经济一体化的挤压下,民族自信心显得更为重要,保持高度的民族自信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而民族文化则是牢固民族自信的根本。假如一个民族失去它的文化根基,它可能就不只是缺乏自信,而是失去了自己民族的精魂。

3.3文化创新的基础与凭借

在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重新发现传统中的人性意义,亲近自然、亲近身边的人正成为现代休闲生活关注的中心内容。萨班节正是塔塔尔族生发强调这一传统的最佳时机,萨班节要在野外举行,现在地理空间的变化,使得赛马等体育竞技活动无法举行,有的地方甚至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举办萨班节的场地,这使人不得不重新重视、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生活节奏加快的情况下,人们很少有机会去邻居或亲朋好友家串门,而萨班节正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好时机。

4.结语

通过前文的描述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萨班节作为塔塔尔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是塔塔尔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构成塔塔尔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塔塔尔族自身文化的集中展现。所以要探究塔塔尔文化,就得解读萨班节的文化内涵,如萨班节中的骏马拉犁仪式正说明了塔塔尔文化中农牧文化并存的典型特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萨班节,对于它的传承保护更为迫切,这需要塔塔尔民众、民间组织、政府、学者及媒体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之所以要传承保护,是由萨班节在民众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决定的。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