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教育的作用范文

家庭教育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庭教育的作用

第1篇:家庭教育的作用范文

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保障

1.家庭教育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

人从降生开始,父母就是其第一任老师,作为孩子直接的学习对象,父母所肩负的责任非常重大。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作为孩子老师的使命远远没有结束,而是随着孩子年岁的不断增长而使这种使命更加艰巨。可以说,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父母为孩子所教授的最重要的课程就是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会受用终生,因为这些习惯关乎到孩子今后的长远发展。在幼年、少年时期,如果孩子能够在父母的引导下养成好的习惯,孩子就会有一辈子都享用不尽的利息;反之,如果因为父母的疏忽,孩子养成了坏的习惯,可能孩子就要在这一辈子都要承担为此而偿还永无止境的债务。哪些习惯是值得父母向孩子要求必须要养成的呢?像要求孩子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坚持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微笑待人的习惯、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的习惯、犯错后勇于反思自己的序贯等等。反之,有些习惯孩子坚决不能有,像完全依赖于父母;不如他愿就会发脾气、使性子;没有礼貌,漠视、冷酷;说谎话、大话,不诚实;有暴力倾向、攻击;父母的话假装听不进去等等。总之,学校教育能否起作用是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家庭教育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一环。

2.家庭教育中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

《论语》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家长的习惯对孩子习惯的养成起决定作用。因此,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作为父母要以自身为榜样去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在孩子的面前应该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那么,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哪些良好的榜样呢?有两个榜样值得家长们特别注意。首先是实事求是的公正榜样,在平时的生活和与人交往过程中,让孩子在看待人、事、物的时候,能够保持一种公平、公正的态度。其次是有礼有节的待人榜样。不论是从众生平等的角度上还是从人格魅力方面来讲,作为家长,我们都应该在各种场合各种情况下引导自己的孩子学会有礼有节地对待自己所认识的每个人,这也是家长本身应该做到人格方面的基础要求。

3.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

心理学在研究和发展的过程中,告诉我们“真诚、热情”这两大品质能够让人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因此,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让孩子忠诚、正直,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让孩子品德高尚,温文尔雅、知情达理;让孩子乐于助人,设身处地、与人为善;让孩子胸怀大志,顶天立地、自强不息;让孩子奋发图强,闻鸡起舞、坚苦卓绝;让孩子真诚,抱诚守真、璞玉浑金;让孩子虚心,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相信通过父母日积月累的培养和教育,一定会为他们成人后的美好人生打下一个坚实健康的精神基础。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1.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

由于家长与子女之间固有的血缘、感情和伦理上的内在联系,家长的言行对学校教育的效果是起直接和最终作用的。一个好的家长应该对子女成长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从孩子学习时间的分配上来看,在学校七到八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加之学校期间,班级人数众多,老师的精力和时间是无法和父母相比的。因此,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要负起管教孩子的责任,积极、主动、正确地与学校配合,为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做出应该做的一切。只有这样孩子的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2.家长要架好家校沟通的桥梁

《三字》里早就讲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孩子的成才,学校和家庭都负有重大责任。要想让孩子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家长和学校都要行动起来,只有家长重视,主动配合,才能保证学校教育出效果。一方面,家长要做到与学校配合,落实学校教育的相关要求。对待孩子在学校里出现的各种违反纪律的情况,家长要第一时间到学校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家长要做到和老师密切配合,和老师一起探究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虚心听取老师对家长需要配合的教育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对孩子在家里出现的一些和孩子成长不匹配的情况,家长要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相互沟通,交流看法,选用最佳方案对孩子施教。

总之,“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家长和学校、老师紧密联系,经常沟通,我们才能为孩子创设更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成长成才。

第2篇:家庭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相对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形式而言的。它的显性特征往往是通过与其他形式的教育比较分析出来的。了解其特征和重要性有助于我们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特征

(一)深远性

从教育对子女产生的影响上,家庭教育的效用是深远的,甚至有时候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家庭教育往往伴随着孩子出生就开始了。一些幼教专家更是认为,胎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婴幼儿的启蒙有相当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家庭教育很有可能从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就已经开始了。这个时候的教育是最原始的,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启蒙教育是孩子学习一切知识、本领的基础。这时候的教育可能没有专门的教育形式,父母本身的言行可能就是这种启蒙式家庭教育的起点。这种教育简单但又不被察觉,但对于幼儿来说在他出生前或者刚出生时接受到的世界或是社会的第一个信号就是家庭成员给予的。这种信号一般表现为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和睦程度、家风、父母本身的文化素质等,这些都能对婴幼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比如,在父母时常吵架的家庭里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比较缺乏安全感和不够自信。可以说,家教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这种影响无不是深远的。

(二)不可替代性

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唯一能否伴随人的一生而存在的一种教育形式。学校教育更多的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社会教育也有所倾向,二者都是一种被动的传授。而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互动,它以亲情为纽带,教育者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受教育者也能够很容易的理解这种教育的内涵,并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也就是说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效果上看,家庭教育都是不可替代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人成功的重要基石。

(三)首要性

家庭教育在各种教育形式中居于首要地位的。一是就产生的时间上来看,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产生,上文已经提到,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腹中婴儿,孕妇的一颦一笑都有可能影响到孩子,这是家庭教育最早的开始。二是从产生的影响上来看,相较于其他教育,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这种影响来源于母体的天然影响和家族家风的传承,是有极为深刻的文化延续性的。而且从遗传学的角度,本家族中的人也更倾向于有类似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会更容易接受自己家庭的教育。因此,被教育者的接受度越高,教育的作用就越显著。家庭教育在这一点上是明显优于其他教育的。

(四)综合性

家庭教育本身不排斥其他教育,且能和其他教育相结合,在人的多个方面发挥出巨大成效。家庭教育往往是其他教育的基石,同时又高于其他教育。一方面,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时,家长、学生和老师成为了教育的铁三角,学生在学校学习书本知识,回到家可以由家长监督完成相关作业,重要的是家长会在做人上给予孩子一定教导;当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时,人与社会上形形的人来往,在获取了金钱和能力的同时,会接受一些挫折,会感到迷茫,家人在这时会给予关怀和安慰。这两种结合中家庭教育起到是基础的辅助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在其他教育都实效的时候,总能为人寻找出解决的路径,因为家庭教育更多是在情商上给予人动力和勇气,在这一点上看它又优于其他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子女情志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子女情趣和志向有很大影响。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不需要用学校教育中的那种方法,家长自己的自律本身就是孩子的正面教材。家庭里家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也可以成为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方式。家风、家书、家庭习惯和家人本身这些都可以是对子女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用引导的方式在子女尚未入学和形成价值观前就带给了他们对这个社会、世界、人的初始判断,正是这个判断对他们今后的兴趣和志向起了关键作用。

(二)对子女情商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子女智商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在情商的培养上,家庭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情商往往是影响人生活快乐与否的关键。学校教育注重的是对子女的知识培训,社会教育有利于一个人的情商塑造,但更多在于成年后的培养。家庭教育如同一颗种子,在一个人幼年时播种,越长大作用就越凸显。子女往往是在家人的个人经验、生活心得甚至家族智慧的基础上成长的,高情商或者注重情商培养的家庭出身的小孩在成年后往往能更适应社会。研究发现,幸福、和睦的家庭里的孩子长大了会更自信、更有安全感、更有克服困难的能力。家庭教育在情商影响上,更多的是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体会,在无形中给孩子成长的动力和能力。

(三)对子女职业成就的影响

家庭教育几乎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职业选择和成功程度。老话说的好,三岁定终身。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家庭所营造出来的学习氛围、以及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因子越好,孩子在未来就越有学习的能力,就更容易成功。同时,一个人选择什么职业往往要依据自己的专长。而专长往往是在一个人小的时候就开始有兴趣的先导才能发展下来。

三、如何发挥的家庭教育的作用

(一)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就是家长自身。很多时候家长会苦恼孩子学习不自觉,会对孩子施加压力。殊不知家长自己每天督促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自己却在做一些诸如看电视、打麻将等休闲娱乐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话就不再有权威和说服力,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不公平待遇,因此,对于家长要求他们学习就不会认同和理睬。在很多书香门第,家长自己就很会统筹安排生活,而且在学习、看书上就有自己的心得,在生活中就会熏陶到孩子。孩子在幼童时很多是处于好奇的模仿,正是这种模仿使孩子不自觉的把家长当做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老师,第一个崇拜学习的对象。如同傅雷一家,从傅雷的家书中,我们就可以窥探出,傅雷及其夫人对傅敏和傅聪的影响。傅雷是翻译家,傅聪在其影响下有了英文的基础,才有可能出国留学,才可能有了外国妻子的结合,在国外开那么多音乐会。因此,家长的自律、家长的个人素质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二)因材施教

一个人自身的主客观因素实际是影响他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在认清楚孩子的基础情况和基本意愿以后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从而教育他。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沟通的过程,只有通过艺术性的沟通和了解,加上细致的观察,才有可能发现孩子真正的喜好和长处。要以兴趣为主导。通过发掘孩子的喜好,也就是他的兴趣来选择教育方式。可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注重和孩子的沟通。沟通方式很重要,一些家长就比较擅长沟通。比如他们会在孩子很平静的时候把之前犯的错误拿出来说。沟通的时机也很重要,一般不能选择孩子吃饭的时候或者当着同龄人面前说教,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发育不同,因此沟通内容也需要慎重考虑。如不能总是责怪幼童成绩不够好,而是应该多多鼓励。不能总是要求未成年的孩子牺牲睡觉和业余时间去补习班等等不合理的要求。至少有效的沟通能增进孩子与家人的亲近感和信任感,这是有效教育的前提。其次,是努力发掘孩子的兴趣。可以在平时生活学习过程中,多多细致观察孩子,和他的朋友圈建立沟通途径来了解他的兴趣爱好。特别是不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父母的虚荣心强加到孩子身上。要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对什么事物的注意力会比较持久,再加以科学的引导。

(三)氛围营造

父母应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尽可能好的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外因的重要性。为爱孩子营造学习的氛围包括良好的家庭氛围和邻里关系、父母、亲属、孩子的朋友、甚至邻居的个人素质及教育理念。美国小孩每年寒暑假都会有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其实这个就是通过孩子的交友来拓展他的视野,通过外因影响他情志的一个例子。家庭教育亦是如此,孩子在成长的时候,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还在形成过程中,周围的一些因子对于他来说都是新奇的,都可能对他产生影响,而家长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一些不好的人或事务。

参考文献:

[1]刘秀丽,盖笑松,王海英.中国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问题与对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9年03期.

第3篇:家庭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教育;作用;思考

一、乐做玩伴,在游戏中张扬亲情

当今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甚至许多幼儿的父母也是独生子女,我们常见到的或是祖孙牵手在小区漫步,或是被父母紧紧地看护在封闭的楼房内,他们缺乏同龄玩伴、缺少娱乐嬉戏、难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并且父母总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孩子有无兴趣,帮助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兴趣班、补习班,在家教中更是把传授知识、学习技能放在第一位。然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孩子只有在愉悦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把内在的潜力表现出来,也只有在放松的环境中身心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家长,要要善于通过玩和游戏,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去发现每个孩子天生的潜质。所以当妈妈准备换好行装去逛街购物的时候,当爸爸说出无数个理由要加班应酬的时候,请别把孩子送到他不能好好的、安全的(心理上)、放松地玩的地方,那样对他们是有些不公平的。父母能够带孩子在一个周末去春游,但下一个周末呢?下一个季节呢?别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他们是在“玩”中长大的,当然这种“玩”会在你的“牺牲”的陪伴下收获孩子和你真正的幸福!这种亲情环绕中的用心游戏,是健全孩子情感、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有效形式,也许是一个天才诞生的摇篮。

二、善做榜样,在表率中凸显魅力

有一个赌瘾很重的父亲,经常通宵达旦地沉迷在赌桌上。一个大雪后的早晨,他又准备到外面去赌博。突然感觉身后有人跟着他,他一转身惊奇地发现年幼的儿子正一边顽皮地踩着他的脚印,一边兴奋地朝他大喊:“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走呢!”听着儿子那银铃般纯真的笑声,父亲心中不由一颤,默默地念叨着:“儿子正踩着我脚印走呢,儿子正踩着我脚印走呢……”他当即重新迈进了家门,从此戒赌,担当起一个称职父亲的重任。这位父亲在儿子的童稚中明白了“言传不如身教”道理,重新开始扮演好自己对儿子的导引角色。

学校不可能包揽家庭教育的全部,家长对子女的血脉亲情,抚养照顾、生活培育、家风熏陶、家教训诫等等,都是学校无法替代的。所有的家长都会凭着经验和本能,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发展基本能力和了解认识世界。正常的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会凭借自己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模仿、去记忆。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家,孩子学习的冲动我们拦都拦不住……孩子每时每刻都在调动自己的智慧吸收新知识,当幼儿遇到不懂或凭借自己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仿效父母,尤其是爸爸,因为爸爸在他的心目中是最能干的。所以,作为家长要时刻记住要以身作则,为下一代做出表率。要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家长的熏陶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三、巧做导师,创设良好教育环境

家庭幼儿教育本质是一种环境教育。行使着监护权利的家长,其首要职责是要为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指适宜于幼儿发展需要的玩具、图书、活动材料、活动空间等等。孩子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建议家长根据家庭条件给孩子留出活动空间,并为孩子提供适宜的、适量的活动材料。家庭的精神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修养、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气氛等组成。这是关系幼儿身心发展更为重要的方面。在此应特别提一提亲子关系问题,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家长很爱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不少家长由于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教养态度与教养方式方法不正确或者溺爱孩子等,便不可能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氛围。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了儿童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孩子在家最不开心。自主活动、集体活动、学校、家里,孩子从其中体会到的快乐逐一递减,家竟然成为了孩子最不满意的地方。专家由此发出呼吁,家长莫滥用监护权,不要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还有健康的人格、民主参与家庭事务等,而家长一味强调前者,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这将导致孩子失去创造力,这也是导致男孩女性化的原因之一。家长应学习如何正确地履行家长监护权,而不是停留在滥用和不用两个极端上。

参考文献:

[1]白海燕.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11期

第4篇:家庭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伴随个人一生的教育形式,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关系更加亲密且比较牢靠,家庭成员之间的这种微妙的关系特点使其在情感上有着强大的感化作用,对于教育有着出其不意的效果。我们就应该针对大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已经出现的问题,运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深入分析,才能够提出建设性方案和意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其形成健全人格,从而可以成为为国家和社会所用的栋梁之材,成为对社会发展进步起着促进作用之人。

一、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是各种教育形式的基础,家庭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后天行为和思想观念都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力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没有统一的规则和方法,家庭教育也讲究因材施教,依据不同的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表现对其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家长要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社会生活实践,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施加一定的影响,以期望子女能朝着他们的预期目标去发展。要想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家长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对其进行全面的教育,促进家庭教育积极作用的良好发挥。

二、大学生所受到的家庭教育特点

大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相对于小学、初中、高中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家长在子女进入大学阶段之后就会自觉弱化家庭教育的功能以及作用,并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步伐,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相对于学生以前所受家庭教育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功利主义价值观主导下的家庭教育方式的特点是,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过分关注结果,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家长一味地追求子女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家庭教育的形式上,只注重家长教给子女的东西,忽视了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更忽视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现如今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迅猛,仅仅只重视家长对其辅导,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子女的教育需求,家长更应该关注子女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其学习的方向,避免其误入歧途。其次,家庭结构组织日益复杂的特点。独生子女是大学生家庭结构的一种普遍现象,单亲家庭的家长自身由于离婚造成心理失衡,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父亲或者母亲可能会施加给孩子更大的压力,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父亲或者母亲的唯一,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单亲家庭的父母往往身兼多职,在照顾子女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精力不足、时间不够、力不从心的现象,家庭教育就会在总量上出现缺口,家庭教育思想方法上容易造成偏差。第三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威型关系被平等交流沟通和民主商议所取代,这种新型的亲子关系对于家庭关系的调和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已经成为学生主体,二胎政策也是近年来才实施的,家长往往会以一个孩子为中心,容易出现过分保护与溺爱,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独立性。与此同时,独生子女在成长环境中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无法体会到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及相互间的交流与分享,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和同学们沟通交流,不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可能就会造成其自私的性格特点。多子女家庭,会出现的问题就会是偏向其中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孩子,而使得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孩子备受冷落,导致子女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这就会导致孩子产生妒忌和甚至仇视心理,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如果不注重及时地对孩子心理状态积极指导,帮助其调整心态的话,子女机会产生很强的嫉妒心。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绪就会被放大,很容易产生不良后果。重组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第5篇:家庭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桥梁绘本;阅读活动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049-02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怎样让幼儿的阅读顺利过渡到小学,阅读桥梁绘本是衔接的重要阶段。由于阅读方式的改变,必然会让幼儿在阅读上面临新的阅读问题,所以桥梁绘本阅读会让幼儿提早适应小学阅读,避免打击到幼儿阅读的自信心,减少幼儿进入小学的阅读困难,因此在家庭中开展桥梁绘本阅读为幼儿阅读和写作起到基石的作用。

一、什么是桥梁绘本

桥梁绘本是桥梁书的一种,是幼儿阅读过渡书,帮助幼儿从看图或者少量文字阅读过渡到能够独立阅读大量文字,桥梁绘本起到辅助幼儿达到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只喜欢看图画不喜欢阅读文字的习惯。桥梁绘本培养幼儿文字阅读能力,文字阅读量得到提升,具有循序渐进性。相对于纯文字的阅读,桥梁绘本中图画与文字紧密配合,更能够培养幼儿学习看图说话及作文叙述和描写能力。

二、家庭教育中开展桥梁绘本阅读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1.家庭教育中开展桥梁绘本阅读活动的意义。家庭教育是开展阅读活动的重要场所,奠定幼儿阅读素养,影响幼儿语言学习。桥梁绘本阅读活动符合幼儿阅读规律,幼儿对于图画的阅读能保持较好的注意力,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引发幼儿对于阅读的兴趣。(1)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幼儿终生的自主的阅读行为,影响幼儿的阅读方式,获得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学习语文和理解文字内涵的必要条件。家庭中在儿童入小学之前开展桥梁绘本阅读,这种提前适应小学阅读方式,让幼儿学会策略式阅读,避免机械式的阅读,阅读习惯提高幼儿阅读质量的源泉。(2)阅读态度。在家庭中开展桥梁绘本阅读逐步提高幼儿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并且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幼儿的现有阅读水平逐渐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幼儿有强烈的阅读欲望,注重提升幼儿注意力不稳定的发展特性。满足幼儿主动阅读行为,巩固幼儿阅读的兴趣,为幼儿自主阅读行为提供动力。(3)阅读行为。在家庭教育中开展桥梁绘阅读解直接接触复杂的文字阅读,获得相关成就体验,是坚持对文字认知、思考、理解和评价的一种经常性的阅读活动。巩固阅读习惯,体现阅读态度的表现,将习惯和态度转换成幼儿主体能动性,引导幼儿阅读活动的探究能力。

2.家庭教育中开展桥梁绘本阅读活动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来阅读”。儿童阅读是由图画阅读转到文字阅读上的,这种由表面阅读到深层次的阅读是递进式阅读,对于幼儿阅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足见桥梁绘本为层次性和递进式的阅读。(1)建立阅读的信心。桥梁绘本阅读内容由易到繁,阅读理解上由浅到深,是阅读文字的媒介。自信心在阅读中起关键作用,自信心是幼儿阅读能力的支柱。家庭教育中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阅读能力,帮助幼儿走自主阅读道路,建立阅读的自信心。(2)培养幼儿前书写能力。幼儿通过阅读提高学习怎样书写,递进式阅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这种递进式的桥梁绘本让幼儿逐渐建构自己的阅读模式,发展幼儿的前书写能力。家庭教育中经常开展桥梁绘本阅读活动培养前书写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3)培养幼儿独立阅读。家庭中开展桥梁绘本阅读活动提升幼儿独立阅读、独立和别人交往的能力,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独立的阅读方法,为幼儿积累知识,为幼儿情感诵读做好准备。桥梁绘本配合幼儿阅读阶段发展幼儿阅读能力,为幼小衔接这不明朗的阅读阶段搭建阅读桥梁。

三、幼儿进入小学阅读面临的新问题

家庭是教育与教养并重的施教场所,强调寓教于乐、具有藏息相辅的教育教学原则。幼儿期阅读自主性相对比较弱,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化。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主要是以上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按照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教材阅读,对于阅读理解能力和总结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阅读能力的变化。有一些入小学的家长很苦恼,他们的孩子不喜欢看文字,只喜欢看图片。而进入小学阅读注重课前预习,学会识字认字,朗读要原文朗读,不丢字不落字,有的阅读还要背诵文章,注重总结中心思想的表达,会联系上下文,并且还要能够动笔书写。进入小学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为这与幼儿期阅读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有的幼儿本身阅读能力不适应小学阅读。

2.阅读方式的变化。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是为了培养幼儿爱读书、乐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3―6岁的幼儿绘本是以图片配少量文字吸引幼儿阅读兴趣,丰富幼儿的想象,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到了小学侧重儿童独立阅读习惯,通过自主阅读加强对文字概念的理解。通过方式的转变运用到阅读理解绘本表达的主旨上,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培养幼儿转为默读的习惯。

3.阅读环境的变化。进入小学有正式的课桌,阅读要有正确的姿势,小学课堂课本阅读要与目录结合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重视阅读教材的挖掘。定期为学生准备书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4.阅读内容的变化。幼儿进入小学,以阅读课本为主,强调自主阅读,要掌握课本文章拼音及生字,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争取良好的阅读成绩单。以小学一年级教学大纲为例,要求学生能准确、流利地读、复习巩固拼音,掌握生字,学会正确书写。

四、家庭教育中开展桥梁绘本阅读的建议

1.家长成为幼小衔接阅读的预备者。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关注幼儿绘本阅读中的问题,当幼儿出现阅读文字内容困难的征兆时,要充分考虑选择桥梁绘本的多样性、趣味性、创意性等内容,充分把握幼小衔接这一阶段年龄特点,及时发现绘本阅读中幼儿存在的阅读困难,整合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准备有层次的绘本阅读,为幼儿提供支持性帮助,让幼儿自主阅读。

2.设丰富的桥梁绘本阅读环境。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中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家长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为幼儿提供有层次有梯度的阅读绘本让幼儿体验桥梁绘本阅读的乐趣。幼儿的阅读层次的提升是一种建立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下,幼儿感兴趣的桥梁绘本能够促进幼儿阅读习惯、阅读态度和阅读行为的养成。

3.把赞扬和鼓励作为享桥梁绘本的主导方法。家长要在幼儿只喜欢看图片不喜欢阅读大量文字时进行科学的引导,避免过多强硬的干涉,重视鼓励幼儿分享桥梁绘本,以催化幼儿的阅读能力发展,使幼儿在分享中轻松愉快的度过“文字阅读艰难期”,为文字书写建立良好的基础。

4.重视桥梁绘本阅读的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成为幼儿读懂文字,解决疑惑的技能。真正地理解文章内涵要有一定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幼儿思考、想象和讨论,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阅读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桥梁绘本阅读渗透到家庭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把握桥梁绘本的连贯性特征,促使幼儿从现有阅读阶段顺利转向小学阅读阶段。

五、总结

“幼小衔接”的幼儿面对阅读能力、方式、环境和内容的变化,家长也要转变教育方法,为幼儿终生阅读习惯奠定基础。1998年,斯诺・格里芬提出:“儿童阅读领域,词汇的增长很大程度是受阅读的数量和种类影响。”家庭教育中开展桥梁绘本阅读需要家长为幼儿进行选书和指导,为进入小学的大量文字阅读做铺垫。家庭教育的幼儿阅读,要重视桥梁绘本阅读活动,坚持促进幼儿前书写深度的发展,要把握好家庭教育中开展桥梁绘本阅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钱晶.亲子绘本阅读中家长提问策略的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5).

[3]吴颖.桥梁书:儿童阅读的新台阶[J].出版广角,2012,(10).

[4]王宇.浅谈桥梁读物对学龄儿童阅读的引导作用[J].图书馆论坛,2013,(2).

[5]海飞.让分级阅读成为现代社会的新时尚[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1).

[6]曹桂平.亲子阅读活动中绘本运用形式与策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6).

[7]虞哲中.PISA测试对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的启示[J].浙江教育科学,2009,(5).

Family Education to Carry out the Bridge in the Meanings and Functions of Picture Books Reading Activities

ZHAO Chen,ZHAO Hui-jun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32,China)

第6篇:家庭教育的作用范文

1.道德认知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反映,即,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客观存在的道德现象、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主观反映。具体说来,道德认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其他社会主体进行社会交往中,通过对其他道德对象外在特征的感觉感官,来判断其道德角色的个性、动机和心理状态,以及判断其道德生活对象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并最终形成人们对各种社会德行现象的理解和评述。

2.完整的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认知的形式和道德认知的内容,二者缺一不可。道德认知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主建构性。道德认知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而成的。道德认知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在基于自己心理的自我样式来建构内在的道德观念或道德原则的过程。第二,阶段性。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不是不加修改的直接吸收社会道德规范,相反,它是一种同化吸收道德认知内容和结构中的矛盾冲突,并在调节二者的平衡中而不断向前发展的。个体的道德认知水平就是通过这样的平衡—不平衡—平衡这样同化吸收和调节平衡的过程来实现质的飞跃,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最终不断的提高道德认知水平。第三,反复性。人们在面对一些道德观念、道德准则时,习惯于把这些观念同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相比较,对那些和自己理解相一致的观念青睐有加,而容易排斥那些和自己观点有冲突的观念。此外,人们在面对一些新的道德观念时,会不自觉的将它与社会主流道德观念相比较对照,以判断其真实性,从中做出选择。当它与社会主流道德观念相一致时,这些新的道德观念就会被主体接受,主体也就获得自己所要的道德认知,反之,新的道德观念就会遭到排斥。道德认知就是这样通过理性的推理判断最终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个体的道德需要和情景都会发生变化,导致道德认知的不稳定和反复性。

二、家庭教育的论述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也是父母的“作品”。孩子性格的养成,与父母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息息相关。所以,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和后盾,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助手和人生导师,负责孩子的身心健康,负责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和智力发育。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和行为习惯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恰恰是影响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同时也是主导性的教育,它是孩子接受其他教育的基础,是其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道德品行和价值观念。运用道德认知的有关知识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和支持,能够使个体健康的成长,并具有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三、如何发挥道德认知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以育人为目的,而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和第一场所。道德认知对于家庭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家庭成员以及个体自身的参与下,道德认知能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1.根据个体不同的成长时期,采用不同的道德认知方式和道德认知内容,发挥道德认知的作用。个体从出生到十四岁之前,个体的自我意识从萌芽到逐渐产生再到拥有初步的自我意识。这个时期,主要是发挥家长正确的道德认知作用。个体的自我意识尚不突出,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个体树立良好的道德认知榜样。对待个体错误的道德认知,要耐心引导,给以道德认知的灌输,使其拥有主流道德认知。而在成年之后,个体从家庭走向社会,但家庭教育仍然是个体接受其他教育的基础,这个时期,要积极引导个体接受主流道德认知,将自己与主流道德认知相悖的道德观念进行修正。

2.发挥良好“家风”道德认知的作用。家风是家庭教育观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美德的一种,它是调整各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和情感关系的道德行为规范,引导家庭成员的行为符合家庭美德的要求,即符合良好“家风”道德认知的标准。家风通过潜移默化来不断影响个体道德认知的塑造和形成,道德的个体应该通过自身内心稳定的道德认知去决定自身的道德行为,从而不为外部环境所影响。

3.努力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养,促进个体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发挥道德认知的作用。家庭是由不同的家庭成员构成,其政治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参差不齐,形成的家庭道德认知氛围也会不同,因此,作为家庭中的一份子,为了营造良好的正能量的家庭道德认知,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充分发挥道德认知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总之,道德认知在家庭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向家庭成员灌输主流道德认知,提高其道德认知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个体成人成才。

作者:黄琳庆 杜中原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汪才明.论道德认知及其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1.

第7篇:家庭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家庭教育;有效沟通;家校联手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未来建设者的基本要求越来越高,每一个家庭对自己的子女成才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而与此同时,有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仍然凭经验教育孩子,缺乏科学的有效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作指导,甚至在有些家庭教育中还存在很多理念和方法上的误区,如果此时班主任能对学生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和指导,大力配合学生的家庭教育,则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当前家庭教育中常见问题

(1)家庭教育理念有偏差 有许多家长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分数,忽视孩子的思想和个性发展,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校智力教育的延续,认为家庭教育就是配合班主任,督促孩子在家中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作业即可;还有许多家长认为,家长只要照顾好孩子的吃穿问题,学校才是对孩子学习、品德各方面进行教育的主阵地,甚至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把孩子托付给学校了,孩子此后出现学习和思想方面的问题,就向学校和班主任问责;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不需过多过早对孩子进行教育等等。

(2)家庭教育方法不够科学 比如有些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孩子比较 ,或者常摆出家长权威 ,不容孩子质疑,或者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如果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不停地批评他,或者是只注重对孩子的物质满足,忽略孩子思想方面的需求,或者溺爱、庇护孩子等等。

二、班主任在家庭教育中的配合和指导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说:“帮助孩子最好的途径就是帮助父母。”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一般只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管教孩子,而不大懂得家庭教育的规律,相对来说,中小学班主任老师大多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习,并且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绝大多数家长乐于倾听老师的意见,乐于接受老师的帮助,这是班主任老师参与指导家庭教育的一个先决条件,那么班主任可以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提供哪些帮助呢?

1.班主任要及时反馈学生在校信息 ,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

班主任可以通过校信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及时向家长提供一些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生活和活动情况的信息,反馈家长的家庭教育在学校中对孩子的影响信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思想与精神状态,可帮助家长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向和教育方法,有的放矢,更好促进孩子向前发展。

2.班主任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理性地爱孩子

作为班主任,要学着指导家长理智地爱孩子,要帮助家长树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观、评价观、教子观等新观念,要让家长们认识到,孩子是人,是生长发育中的人,是终将走向社会的独立的人,做父母的应该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教育他们,理性地爱孩子,科学教子。

3.班主任要帮助家长掌握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改变错误的家教态度和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发现你的小孩,了解你的小孩,解放你的小孩,信仰你的小孩,变成一个小孩。”家长只有掌握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从全方面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孩子。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由于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不足,常常是事与愿违。比如,在自己的孩子十分专注于自己爱看的一个电视节目或者一本故事书时,家长常常要问他作业做了没有,或者干脆中断孩子正在做的事,让他去做功课,经常如此,会让孩子因此而失去一次次的专心致志投入做某事的机会,还会使孩子把学习放在了兴趣的对立面,同时,孩子也会因此对父母产生一些烦躁、不满或是抵触的情绪;还有些家长不懂得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而过多地唠叨,埋怨,蛮横管制,造成有些孩子拒绝接受家长教育,拒绝与家长沟通;还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常让孩子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造成孩子自卑、压抑的个性等等。

三、班主任推动家校联手的具体措施

1.定期召开班级家长会,充分利用“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和家长调查问卷形式,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班主任按照学校的要求并结合班级的特点,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各位家长展示学生近期的学习成果和生活、活动表现情况。班主任要向学生家长发放其子女写的“今天,我想对爸爸、妈妈说说什么”一封信,让家长了解近期孩子对父母有什么看法和需求,了解孩子近期思想动态,同时,通过家长调查问卷形式和家长写的“孩子,我想对你说几句“活动,了解家长对孩子近期在学习、生活方面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学生,这样,既增加一个亲子交流的机会,又切实增强了家长和子女之间的感情交流,不仅使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又使孩子们能够理解父母,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2.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鼓励学生家长走进班级,参与班级活动

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请家长走进班级,参与班级活动,让家长了解了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比如请家长观看由学生自己组织的主题班会,如“我的青春我做主”,“我要长大”,旁听辩论赛“孝敬父母时,物质和形式那个更重要?”邀请一些愿意参与班级活动的家长为近期作业完成较好或上课积极发言的同学,团结认真的小组成员颁发一些橡皮、作业本等文具,通过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家长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些对班级建设有益的建议等。通过参与班级活动,使家长们看到了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孩子的学习环境、学习习惯、思维发展等情况有所了解,使家长对孩子今后的教育会更具针对性。

3.充分利用校信通交流平台,传输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加强家校交流互动

利用校信通这个现代交流平台,班主任定期精选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向家长发送,或根据近期学生的思想动态,向家长提供一些有关学生心理成长方面的心理学知识,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单独与学生家长交流孩子情况,家长也可以通过校信通向班主任反映在教育孩子时遇到的困惑,通过校信通这个现代交流平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总之,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家长是否具有科学教育思想和有效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除了做好学校和学生的工作,还应掌握更多更新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服务的意识和水平,才能为家长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和服务。每一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每一位班主任都爱自己的学生,从孩子和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角度来看, 家长和班主任就是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并肩作战的战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们撑起未来的天空吧!

参考文献:

[1]余本祜:《家庭素质教育》,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叶立群:《家庭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第8篇:家庭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和谐民主非智力因素尊重感受爱

做班主任工作已经送过三届学生了,想必其中的艰辛只有干过班主任的老师才深有体会。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努力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国家庭中的家长,主要担负着教养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把家长所充当的“教养”这种角色进一步分解为“教”与“养”两个方面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家长担任“教”的角色,显然因为缺少学校教师那种专业优势而显得逊色多了,家长们常常更多、更自觉的是充当着“养”的角色功能。这使得教育过多或过分的依赖于学校教育,造成了当今家庭教育窄化、家庭教育弱化甚至缺失的现象。

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接触了许许多多学生,他们各具特色、千差万别。正如我们的地球之所以瑰丽多姿。同样,学生也有复杂的多样性,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父母教育方式不同等等。

在我接触的学生家庭中,大多数的家庭是健全的,和谐的;没有哪位父母是不爱自己孩子的;绝大多数的孩子是懂事的,可爱的……。然而,也有问题学生,探究这些问题学生背后深层的原因,我们发现,学生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家庭在对孩子教养过程中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和谐民主的家庭是造就孩子健康心智的前提。

孩子再小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而认为作为家长可以替孩子决定一切,决定孩子的全部生活。今日说法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案例:母亲含辛茹苦的把男孩拉扯大,从不让他做任何家务,也很少让他与同龄人玩耍,一心只为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在选择专业时,母亲执意给孩子选择了孩子并不喜欢的医学。上了大学的男孩脱离了母亲的监管,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又讨厌所学专业,结果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最后因为无法完成学分被勒令退学,假期回到家的他,无法面对母亲,竟然将母亲杀死。记者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不想因为自己退学让母亲伤心,索性杀了便解脱了,事后他很后悔,但一切全都晚了。案例中的孩子虽然衣食无忧但却并不快乐,原因很简单,一个从小没有感受快乐的人怎么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一个从未体验过被尊重的感觉的孩子又怎么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呢?家庭需要民主,需要平等的商量、理解和沟通。孩子小,我们可以正确的去引导,毕竟孩子必然要长大,孩子不应是父母完成自己理想的工具,他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我们切忌包办代替,这样才不至于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丧失自我。

2、在家庭教育中应更多的重视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从心理学上讲,以上方面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讲一个小故事:有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他很小的时候的两件趣事,他第一次为父母做面条,是把面条直接下到凉水锅里煮,父母下班后回到家,用筷子根本挑不起面条,父母把卤子倒进锅里,家里吃了顿面条汤,父母说很好吃。他第一次炒菜,拎起个油壶就倒,菜是用香油炒得,父母说比自己做的香。等再大一些才知道,饭该怎么做,但他永远也忘不了父母对他的鼓励。这个故事总结说赏识教育也好,鼓励教育也罢。其实家庭教育就在平时的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起着作用。作为家长,关注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引导,开朗豁达的性格,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要比考多少分更为重要。

3、让孩子学会尊重,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长辈、父母、师长、同学、兄弟姐妹等等。

现在不少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知道接受爱,不知道爱别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内部的关系问题,它是关系到道德情感和怎样做人的大事。家长不孝敬父母,孩子看在眼里,将来他也许也会这么做。家长不尊重领导和同事,背地里埋怨领导,贬低同事,将来他也许也会怨天尤人。家长对孩子总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批评指责,甚至训斥打骂,孩子将来也许也会不讲道理,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父母在家庭中尊重孩子,把他当作平等的人看待。尊重他的想法,认真聆听他的意见,那怕其意见是幼稚、不成熟的,要对孩子充满信任,相信他的上进心、相信他的是非判断。只有在这样尊重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的自立意识才会随之诞生。

4、让孩子不仅得到爱,更要让孩子会感受爱。

第9篇:家庭教育的作用范文

一、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美国教育家克莱尔曾说:“如果你自己都不准备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么。”而“成就”在此的第一要义就是成为孩子接受的、爱慕的、模仿的父母;第二才是在事业和生活其他方面的成就。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没有小事。一位妈妈发现5岁的孩子在接受他人礼物时没有说谢谢,就微笑着对孩子说:“欣欣,你好像忘记说什么了?”欣欣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说什么,这时,妈妈对客人说:“谢谢您送给欣欣的礼物,我代表欣欣谢谢您!”欣欣听了妈妈的话,意识到自己没有表示应有的礼貌,于是奶声奶气地说:“欣欣也谢谢阿姨!”由此可见,父母不仅是一种权威,而且是孩子言行举止标准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成为孩子的参照。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让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糟糕。一位妈妈带着10岁的儿子在车站等公共汽车。汽车一到,妈妈立即推搡着儿子上去占座位。也许是人小鬼大,儿子顺利地占到了一个座位。可是妈妈上来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下车后,妈妈一路上不停地小声数落儿子,诸如:“像你这样以后还有什么出息?”“我以后别指望你啦!”等,原来妈妈在抱怨儿子只考虑自己,没有把书包放在前面的椅子上,为妈妈抢一个座位。父母要求孩子言行端正、品德优良,就必须先从自己做起。

二、重视和创造家庭中良好的智力气氛对孩子的成长进步至关重要

家庭智力气氛,即父母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以及父母平时的谈吐和家庭环境的布置等等这一切,对孩子智力的发育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孩子的妈妈,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很多问题,一天工作下来,晚上总想着看看电视,放松放松。儿子上完晚自习,回到家看到闪烁的电视画面,嘴上不说什么,默默走进自己的房间学习。我以为他在认真学习,可后来慢慢发现儿子心不在焉。有位老师告诉我:不妨你关掉电视拿起书陪儿子一起看书。此后,只要儿子一来,我就默默地坐在一旁看书、写教案。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好孩子的特点是不浪费脑细胞,很安静。人不安,心不静;人一安,心就静,静能生慧。安静状态下的孩子,学习好是水到渠成的。由此可见,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孩子智力的发育,确实像春雨一样起着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父母注重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才是真正帮助孩子

毅力、勤奋,只能帮助人完成工作,唯有情感的投入才能使人成就伟业,所以“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女儿已经学了一年的英语,四次考试都是满分,并且学得很轻松。这种欣慰来自于对孩子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记得女儿要进入三年级的那个暑假,我和女儿迎着初升的太阳,徜徉在家乡东山的弯曲小道上,心情自然是轻松的,这时我不失机会地对女儿进行英语启蒙教育,女儿也饶有兴趣地听着、学着。她不太准确的发音在我们的逗笑声中改正了过来,并能记一些简单的单词了。由于这儿的树比较多,我就指着一棵树对她说:“tree”,接着又对她说:“This is a tree.”然后又解释了“This”“is”“a”“tree”各自所代表的意思,这就由单词过渡到简单的句子。后来慢慢接触到写英语字母、英语单词。一个假期下来,既培养了孩子早起的良好习惯,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拿千金也难买的财富。

再看看我们的一些父母,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学习落后,往往情绪激动、操之过急,或训斥、打骂,或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地说教,或者一厢情愿、盲目请家教。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不但没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四、父母求知善思往往不仅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自己

渴求知识、善于思考,这是人们开阔视野、建立良好知识背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前提。乔乔的妈妈为了孩子的学习,自己勇于尝试陌生的知识,善于学习,为孩子探寻一条可行的路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8年过去了,昔日的下岗女工,今日已成为一名英语教师。乔乔的父亲下岗后,在妻子的感染下,也拿起笔从事自己喜欢的文学创作,现在已成为一名专业的作家。因此,我们应从乔乔父母的“求知善思”的榜样中受到启示,做一个爱学习、爱动脑的家长。最终,你可能在成就了孩子的同时,也成就了你自己。

五、父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为孩子掌控自己的命运奠定了基石

有这样一句格言: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那我们如何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呢?自控力不强的孩子又如何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呢?我觉得掌控人生命运的法则就在于四个字――积极主动。也就是思想上积极、行动上主动。被誉为世界CEO的杰克・韦尔奇谈到了他读高中时的一件事。当时他是校冰球队的队员,在一次联赛中,他们开始连赢了3场,但随后却连输了6场比赛,而且其中5场都是一球之差,所以在最后一场比赛中,杰克・韦尔奇极度地渴望胜利。在上半场杰克・韦尔奇就独进两球,但下半场对方却连进两球,将比赛拖入了加时。加时赛开始没多久,对方又进了一球,比赛结果为2∶3。杰克・韦尔奇愤怒地将球摔向了对方场地,怒气冲冲地进了更衣室,当时整个球队都已经在那儿了。就在这时,门突然开了,他母亲大步走了进来,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冲着他大吼道:“你这个窝囊废!如果你不知道失败是什么,你就永远都不会知道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你就最好不要来参加比赛!”杰克・韦尔奇在他的朋友面前遭到了羞辱,但他从此就再也无法忘记母亲的话,是他的母亲让他懂得了在前进中接受失败的必要,这也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思想基础。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可见父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重要,他们不但为自己找到了生命中的贵人――有积极主动心态的自己,而且为孩子找到了在人生中取胜的法宝、取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