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灰意冷的诗句范文

心灰意冷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灰意冷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灰意冷的诗句

第1篇:心灰意冷的诗句范文

其实初学者所遇到的几个问题,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是较为常见的。我在习练书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漫长的初学阶段,也被这些问题困扰过,在此我想告诉大家,在练习的过程中千万要克服自身的急躁情绪,练字时心和环境均应达到静的状态,切勿急于求成。另外就是要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学习的技巧性。以下针对几位同志在习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谈我个人对初学书法的一些见解,仅供初学的者参考:

一、初学书法者属于自身打基础阶段,应该从最初的临帖开始。就像我们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教我们在田字格里一笔一划地学写汉字一样,掌握字的结构与写法。书法临帖应从楷书起步,在印有米字格的草宣纸上习练。字帖可以选择颜真卿所书的《颜勤礼碑》和柳公权所书的《玄秘塔碑》楷书字帖。颜体楷书作品气势雄迈清奇,雍容宽博;用笔爽利劲健,结体端庄雄伟,外紧内松、形态各异。如学好颜体字,从《颜勤礼碑》入手最为适宜,可让学书者得到较好的技法训练。柳公权是晚唐时期的书法大家,尤以楷书著名。《玄秘塔碑》历代以来一直被初学者列为初入书法的最佳范本之一,特点是字体较大、特点明显,整体书风严整劲健、笔势雄奇,集欧体的劲挺秀健和颜体的疏朗开阔于一体。如果个人喜好也可以选择其他名家字帖,例如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的楷书字贴《千字文》等进行习练。

二、书法作品中最忌的就是出现错字。一幅书写完好、字体端庄大气、章法结构完美、提款印章考究的作品中由于某个字写错,导致整幅作品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初学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学习和临帖习练,自身水平有明显提高,有的同志逐步开始翻阅一些历代名家的碑帖或集字书帖,可以逐步开始练习行书、草书等字体。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在书法专著中就明确指出:“练习书法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从临帖入手,打下良好的书法功底,不要走弯路、走捷径。更重要是不能写错字,书法作品中最忌讳就是错字的出现-----。”欧阳中石先生讲的不要走弯路、走捷径,指的是有的同志刚刚临帖几天,就急于求成想写出好的书法作品来,开始按照自己不成熟的思路写字。例如:一幅行书作品中不时出现楷书和草书的字体混淆其中且章法错乱,这也是初学过程中所容易犯的错误,过于心切、急于求成,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字体的风格更是变化多样,同样的一个字在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中所体现的形态差异很大。初学的同志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建议您购买上海出版社出版的《楷、隶、行、草、篆常用字字帖》,目前已经出版了五册。五册书中涵盖了绝大多数常用字的不同写法,相信能成为您在习练中的得力助手。

三、学习书法的同时还要在学习章法上下功夫,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笔法和结构是主要的。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更是尤为重要,章法是欣赏书法艺术的总体。作品通篇结构、一气呵成、首尾呼应、寓情寄意,字里行间令人赏心悦目,这些都属于章法的组成部分。书法作品中有中堂、横幅、对联、条幅、扇面等多种幅式。不同的幅式中字的数量、内容、字的大小怎样合理安排,应在什么位置提款、盖章均属于章法内容的范畴之内。书法家贾秀隽老师编写的《楷书章法》一书中在谈到章法时,他把初学点画后习结构比喻为,点画犹如建筑材料,结构如同按照设计方案施工。材料齐、质量优良、设计精心、合理施工,才能营造好宫室屋宇。如果点画达到刚柔相济,间架结构写的舒朗协调,还要学习章法。贾老师把章法比喻为,亭台楼阁建造的精美还不够,同时还要具备园林设计的整体美。如果总体设计不合理,园林的亭台楼阁建设的再精巧细致,也缺乏整体美感和统一协调感。贾秀隽老师的比喻一目了然的告诉了大家,学习书法间架结构和书法章法的重要性。

上文提到有的同志书写单个的字,已经写的很不错了,但是一涉及到书法创作,例如:抄写一首唐诗或临摹一段碑帖就很难写好了,这时就需要耐心地把书法的间架结构、布局好好地学学了,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整幅作品的章法。如果我们抄写或临帖一首七言的唐诗,那么首先就要考虑以下几点:1)因纸定字。根据所书写的字数选择纸张,当然这时候还需要把所写字的大小一并考虑到。通常如果纸大而字数少,在书法作品中则显得“白”压“黑”,反之纸小字大则显得拥挤充塞。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在纸与字的关系上应该是黑白相映、虚实相生。最简单的一句话就要是让观赏者看着舒服。2)格式适当。例如:我们要书写一首28个字的唐诗,一并确定了字数和纸张后,要把它书写成一幅立幅或横幅书法作品时,此时的书法格式就尤为重要了,在此我简单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书写四尺整纸立幅的作品时,可以写成纵行3行8个字,1行4个字或写成两行10个字,1行8个字。但在有的时候诗句中出现“一”字,属于字体自身比划较少、占纸的空间也相对较少时,不妨写成纵行3行零3个字也可以。例如,20字的诗句可以写成纵行2行8个字1行4个字。书写4尺整纸横幅28个字的诗句时,基本可写成纵行6行零3个字或纵行7行每行4个字也可以。书写20个字的诗句时,基本就是纵行5行,每行4个字即可。书写4个字或5个字的四尺对开的横幅作品时,初学者可以采取折纸的办法,即把纸均匀地折成4折或5折,充分保留合适的上下左右空间和落款、盖章的地方,其余部分用于书写正文。当然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掌握书法的间架结构。值得一提是成功的章法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得来的,对于初学者来讲,最终的结果就是让自己和欣赏者都达到赏心悦目就可以了,同时书法的间架结构和章法也充分体现着书法的艺术内涵的存在。

第2篇:心灰意冷的诗句范文

“紫罗兰,我想,我爱上你了。”

2001年12月的一天下午,黎佳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上面一行字。她的手指便那样僵在键盘上,抬眼看窗外的天空,冬日的阳光即使明亮也是冰凉的,她的泪也随之缓缓滴落。许久,她回复了一句话:“你何苦哄我。”

“紫罗兰”是黎佳的网名,她是江西省萍乡市人,那年20岁。黎佳的父母都在医院工作,她从萍乡卫校毕业后分配到上栗县医药公司做营业员,一家人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半年后,黎佳突然感到全身乏力,伴有腹部胀痛和异常突起,经南昌、长沙等地医院诊断,为肝癌晚期。在花光了家里全部积蓄和四处借来的10多万元后,黎佳绝望地回到家里等待死神降临,心灰意冷的她选择在网上聊度余生,并给自己取名为“紫罗兰”,带着淡淡的幽怨向网友倾诉自己的故事。许多人都不相信她的故事,除了“寒冰”。

“寒冰”就是向她表白爱意的那个人。他的真名叫邵金峰,21岁,一个刚从武警某部复员回家的年轻人,来自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灰腾草原。灰腾在蒙古语中意为“寒冷的山峰”,然而现实中的邵金峰有着山的宽厚与坚实,更有火热而真诚的心。

半年来,邵金峰和黎佳在网上进行了无数次倾心交谈,邵金峰由最初的同情转变成怜惜,最后升华成爱情。那时没有视频,他们也没有互换照片,也许这种剔除了一切世俗眼光和标准的交流真正来自心灵,有着最强烈的震撼力吧,两人越来越感觉到心意相通。当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黎佳陷入了震惊和怀疑之中:她和他,一个江南水乡一个漠北草原,一个身患绝症一个青春锦绣,这样几乎完全陌生的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吗?

黎佳一夜无眠。清晨起来,她看着镜中自己浮肿的脸、水肿凸起的腹部,再想到邵金峰的话,悲凉感弥漫心头。

打开电脑,黎佳收到邵金峰发来的一幅图片――蓝天白云下的蒙古草原一望无际,邵金峰说:相信我,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一起到大草原,骑马、住蒙古包,看触手可及的星空,听远远传来的苍茫马头琴曲……

千里之外的邵金峰开始考虑他俩之间的实际问题了,为此他放弃了家里为他安排好的工作,只身去了北京某化工厂担任销售人员。

恰好住地附近的线路出问题,邵金峰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办法上网。黎佳的情绪越发低落。这时,黎佳的父母打听到北京协和医院有更好的治疗手段,再次筹钱北上。黎佳原本是想放弃治疗的,但想到邵金峰正在北京,她心里有了一个朦胧的愿望:哪怕是死,也要见他一面才好啊。

黎佳在母亲陪伴下来到北京。在协和医院附近一家招待所她给邵金峰打了电话。第一次打电话时邵金峰一阵惊喜,但随后说正忙,稍后联系。黎佳等了一会儿,无法抑制自己的思念再次打去电话,电话那端邵金峰压低声音说:“我正在开会,再等会儿。”黎佳手中的话筒掉在地上,她掩面而泣,喃喃说了一句:“骗子。”

邵金峰听出了黎佳声音中的异样,他什么也顾不得了,匆匆请假赶紧朝招待所奔来。当1米82、眉清目秀的邵金峰一脸焦急地站在黎佳面前时,憔悴的黎佳呆住了,继而有点自卑。

邵金峰似乎全然没有注意到黎佳胀得像只皮球的肚子和长满斑的脸,他和在网络里时一样热情,言语中透着挚爱。为了看第二天的专家门诊,邵金峰从当天中午开始去门诊处排队,20多个小时他一个人在那儿排着,累了就用报纸铺着在地上坐一坐,饿了就啃口馒头,终于让黎佳挂上了专家号。

专家说,除非做肝脏移植手术,否则生命只有几个月了。费用需要20余万元。

邵金峰拿出了他这几个月积攒的几千块钱,并一再恳切地向黎佳的妈妈表达自己不离不弃的决心。黎佳的亲人们感动了,她的姨妈连筹带借拿出6万元,父母单位及各处捐款几万元。

为了鼓励心中刚升腾起活下去希望的黎佳,邵金峰义无反顾地辞去工作陪她回到江西上栗县。经过多日苦苦查寻,终于得知武汉同济医院有肝源。

2002年11月23日下午,黎佳在武汉同济医院进行肝移植手术。送进手术室前,卫校毕业的黎佳非常清楚自己很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从见到邵金峰后再未哭过的她突然哭了,她说:“你是个好人,你陪我这么久我已经很满足了,你走吧。”

邵金峰也不多说什么,将她脚上的鞋子细心脱下来捧在怀里说:“我们那儿有个风俗,只要捧着亲人的鞋子,亲人就一定不会离开。”他一手将鞋子搂紧,像是搂住生命的希望,一手握紧黎佳的手,温热通过掌心传递,那样的时候,任何语言任何表白都是多余的。

手术从下午4点开始,一直进行到晚上10点,邵金峰捧着黎佳的鞋站在手术室门口,目光坚定。手术十分成功。黎佳醒来了,她第一眼就看见邵金峰温暖的笑脸,两人就那样痴痴对视,泪水流了又干了,干了又流下来。

邵金峰说:“瞧我说对了吧,我在门口还等着你回来为你穿鞋呢,死神也带不走你。”

半个月后黎佳出院了。

黎佳走出医院,站在阳光下久久不肯挪步:“我终于活着看见阳光了。”已经是中午时分,可是租住屋里却开着灯,房子既窄又暗,没有窗,黎佳走进小屋眼睛一时适应不了光线,闭上了。

等她再睁开时,她惊奇地发现正对着门的墙上画着一幅画:用色彩单纯的画笔勾勒的窗外,有蓝天白云,草原炊烟。下面似乎还有一行字。黎佳指着画问他:“这是做什么用的?”邵金峰笑了:“这房里没有窗户,所以我画了一扇窗,就好像什么都看得到了。”

黎佳不禁笑了起来,想凑近一点看:“还写了句什么话呢?”邵金峰突然脸红了,一把拦住她不让她细看,这样她就在他的怀中了,而黎佳已经看清楚了,那是一句改动后的诗句:你看这蓝天吻着白云,月光吻着波浪。可是这般的柔情有什么意义,如果你不吻我?

黎佳也脸红了。自从手术成功后,她的母亲及亲人们放心地回老家去了,留下邵金峰陪伴着她。黎佳允许邵金峰替她按摩脚、牵她的手,甚至抚她的脸庞,却就是不让他吻她。她说:“我患有肝病啊,会传染的。”

邵金峰深切地吻了黎佳:“嫁给我吧。”

胎儿与父母血脉相连

2003年春节,邵金峰的父母催他回家过年。再也无法隐瞒实情的他向父母坦承了自己的恋情。大草原给了这对可敬的老人以宽广的胸怀与爱心,他们虽然有犹豫有担忧,但最终还是认可了儿子的选择。

邵金峰没有回草原,而是与黎佳合写了一封长信,给远方的父母拜年了。

此时黎佳已经回到上栗县家中养病。

手术后的黎佳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武汉验血复查和开药。当时正好是“非典”流行时期,人人谈“非”

黎佳需要终身服用抗排斥药,每天光药钱就得100多元。邵金峰面对窘迫的经济状况,没有退缩,为了尽快还清数十万元的债务,他决定自己创业,租下门面办起了酒店。

邵金锋每天不仅仅忙生意,还要照顾黎佳。时间一长,黎佳的饮食起居要求,在他心里成了一本无字书。每天早上,他默默为她端上一杯营养品,中午提醒她吃药,晚上生意结束后,陪她看电视、聊天。为了尽快入乡随俗,他还让黎佳教他上栗话,有时为了一个字的发音,黎佳要教他十次八次。

不久,为了更方便照顾黎佳,两人领取了结婚证,邵金峰将户口由内蒙迁至上栗县。

邵金峰与黎佳相依相偎地走到婚姻登记处,上台阶的时候,黎佳停下脚步:“你真的想好了吗?”邵金峰紧紧牵过她的手:“傻姑娘,如果是我病了,你看见我之后,会不会离开我?”黎佳郑重地摇头:“不会。”他叹息一声:“这就是了,因为我们彼此相爱,无论贫穷或者疾病。”他模仿教堂里神父的口吻逗得她嫣然而笑。

新房几乎没有任何布置,除了门上贴了喜字外。邵金峰替黎佳戴上一枚银戒,那是他的母亲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赶来参加婚礼时交到他手中的,他替她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他说:“知道为什么要戴在左手无名指上吗?因为这儿有一根血管与心脏紧紧相连,因为戴在这儿,戒指可以感受到心脏的跳动,于是心便知道了,那是我在说我爱你。”

黎佳按照江南习俗取出一根红丝线缠在她和邵金峰的腕上,以示生生世世缠绵。邵金峰一笑,然后说:“也好,万一我睡着了,你不舒服,就将这根绳子提着拉一下我就醒了。”黎佳缓缓摇头:“不,我不睡。万一我睡着了醒不来怎么办,还是你睡吧,我要看着你。我要把你睡着了的样子记得久一点,万一我走了,下辈子我还能找得到你。”

邵金峰的心一阵酸痛,又是一腔柔情,他们低声哼唱着曾经唱过的情歌,就这样依偎着度过了新婚之夜。

奇迹终于发生了,2003年秋天到来的时候,黎佳的身体复原情况极好,身体的浮肿消失,脸上的斑慢慢褪去,脸色也好了起来。

有天早上,邵金峰替黎佳梳完头发,突然笑了,对镜中的她说:“原来你长得这么漂亮啊。”

黎佳看着亲爱的丈夫,心中百感交集。

此时邵金峰听得懂上栗话,和当地人交流无大碍了,从漠北到江南也已经两年了,他不是不想家,大草原是故乡,那儿有他慈祥的父母,少年的伙伴啊,但考虑到黎佳的身体,他一直没有回去。在离家万里的异乡小镇,这位24岁的年轻人日夜操劳,黎佳和他们的爱情就是他心神所系的全部。

2005年4月的一天,邵金峰突然对黎佳说:“最近你似乎变了,变得沉静了,若有所思的样子。你怎么了,有什么不舒服吗?”

黎佳看着眼前这个细致入微的男人,终于鼓足勇气说出了自己十多天来的猜测:“我们可能有孩子了。”

邵金峰愣住了。他们曾经说好不要孩子的。黎佳用手指封住正准备开口的邵金峰:“从前有个女孩在网上极其幸运地拾到一个爱情的漂流瓶,她千辛万苦找到男孩,得到了幸福。对我来说,那个漂流瓶就像摇篮,瓶里的神秘纸条就是我们的孩子。”

黎佳轻抚腹部:“对不起,是我自做主张的。我现在身体状况不错,但万一突然哪天不行了呢,我希望有孩子代替我陪伴你,等你老了可以照顾你。”

邵金峰的眼睛湿润了。

邵金峰带着黎佳来到武汉同济医院,向曾经为黎佳做过手术并且还来参加过他们婚礼的教授们咨询。

专家想了想,说:孩子不一定保得住,最重要的是,如果牵一发动全身,特别是引起异体肝罢工,那黎佳肯定没救了。

当夜,邵金峰努力想说服黎佳放弃这个孩子,他不愿意让爱人冒生命的危险:“为了做肝移植手术,你自己吃了多少苦,你的家人四处借债才换来今天。我们说好两个人过一辈子的。教授说得对,怀孕对女人身体影响太大了,有太多不可预知的因素,你吃不消的……”

黎佳打断他的话:“胎儿是你和我骨肉的一部分,我能感觉到他来了,他在我的身体里生长,和我不能分割。”黎佳那么坚定,邵金峰俯身在她的腹部,一遍遍地感受着,仿佛可以看见他们的孩子正像庄稼的种子降落在泥地上,草原的泥土地上,在那有充足水分和肥沃土壤的家园,发芽、茁壮成长……

邵金峰祈祷着,他爱她,爱一个人就是给她一个家,一个温暖的怀抱,一个一辈子不离不弃的承诺,而这一切与那个刚刚到来的小生命似乎奇妙地融为了一体……

黎佳第二天又去做了B超检查,已经两个多月的胎儿一切正常。

他们买了一些适合作胎教用的磁带带回家,在这件事上他们有了分歧。邵金峰希望多听一些古典音乐,黎佳则买了许多草原民歌。争执不下,最后他俩只好各让一步,平时吃饭时听粗犷的民歌,晚上入睡前则放几曲中国古乐。

虽然依旧忧心忡忡,但邵金峰没有选择,他惟一能做的,除了祈祷,就是和黎佳一起面对,迎接可能到来的凶险,迎接他们爱情的结晶,迎接一个新的生命。

一加一等于一

2005年4月底,黎佳突然莫名其妙地高烧,她除了抗排斥药外,坚决不肯吃感冒药治疗。邵金峰为了说服她嘴角都起泡了,恨不得代受其苦。最后他跪在了黎佳的面前,用手抱住她的腹部:“孩子,爸爸对不起你,但是没有办法,救你妈妈要紧啊。”黎佳捧着爱人的脸,不停地吻他,他脸庞上一片清凉,全是洒落的泪滴。

邵金峰出去买车票了,他决定强行带黎佳到武汉流产。但等他再回家时黎佳已经“离家出走”了。她去了同学家、朋友家,轮流住着,躲开邵金峰的寻找。经医生再三解释,又上网查了资料,黎佳知道青霉素对胎儿基本是安全的,她才肯注射了一针,烧奇迹般退下去了。一切正常。她随身带上了录音机,带上了那些给孩子听的磁带,听着古典民乐,听着来自草原上的民歌,她渴望早点见到出世的孩子,也思念着正焦急寻找她的丈夫。她的决心随着腹中孩子的成长一天天地坚定。

邵金峰终于找到了黎佳。看见她的一刹那,他冲过来将她紧紧抱住,她乖乖地跟着他回家了。

腹部已悄悄隆起,黎佳将邵金峰的手放在凸起的地方,告诉他4个月大的胎儿皮肤是透明的,眼睛开始长眼皮了,也开始长头发了。她轻轻地问孩子:你是像妈妈一样的双眼皮,还是爸爸一样的高鼻梁呢?你是个男孩还是个女孩呢?

邵金峰在一旁听得痴了,突然他的手轻轻一震,抬眼正看见黎佳惊喜的眼:是的,是胎动,是孩子听见了妈妈的话,他在回答她!是孩子感觉到爸爸掌心的温暖,他在呼唤他!

突然间两人就泪流满面,孩子,这个腹中的孩子,他来得如此艰难,也许他的一生将承受更多的艰辛,但现在他正在妈妈最温暖的房子里慢慢长大。

黎佳开始着手准备孩子的衣物、尿布等。世界上最愉快的事情是为一个自己最爱的人悄悄地准备礼物,她为孩子编织的第一个礼物是一双小小的猫猫布鞋。孩子出生后将迎来他的第一个冬天,那时孩子的脚多么需要暖在母亲的掌心里呵护着呀。而那时,也许……黎佳摇摇头,她不愿再想下去了。她只知道,不能让孩子冻着,她得为他多多准备御寒的衣物。

一件、两件、十件,没有钱买更多的新毛线,她就拆了自己最好的毛衣为孩子一套套地编织。孩子一个月穿的,十个月穿的,一岁穿的,两岁穿的,五岁穿的。红色的,蓝色的,她最喜欢的还是绿色的,那是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色彩,是大草原的颜色。

邵金峰觉得奇怪,问她为什么要织那么多毛衣。她淡淡地回答他:“早点织好,说不定等孩子长大后我就没时间了呢。”

黎佳也越来越依恋邵金峰。他们常常在一起描述未来的情景,一家三口去大草原看远方的爷爷、奶妈、姑妈等亲人,在苍茫大地上信马由缰,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在夜里看流星从身边掠过,遥遥地传来马头琴的乐音……

2005年10月5日凌晨时分,黎佳和邵金峰乘火车来到武汉,随后住进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科病房,等待分娩。

他们在经济上还很拮据,医院在获知这些特殊情况后,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减免了费用,并由妇产科教授联合内科、外科多位专家组成专门医疗小组,准备迎接黎佳和胎儿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

在病床上,黎佳给邵金峰和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写下了遗书。写给丈夫的遗书让人心碎:“这八个月来,我拼了命也要留下这个孩子,为什么?因为我要做一个母亲,做你孩子的母亲,我是在替我们的孩子和病魔拼命!所以你一定要答应我:如果情况紧急了,先保孩子,再保我!如果老天真的要让我们中死去一个,就让孩子活下来……”

然后她又含泪给孩子留下一封信:“妈妈也许不久于人世,多想将一腔母爱全都交给你啊,多想将早就织好的毛衣一件件地给你穿上,多想看着你一天比一天长高……如果真的不能做到这些,妈妈也很满足。因为妈妈是这样地爱你的爸爸,也是这样地爱你,只要你来到这个世界,只要你和你爸爸过得开心,妈妈就很幸福很幸福了……”

剖腹产手术就定在第二天。

10月8日下午,在手术室门口,邵金峰一手握着黎佳的手,一手轻抚高高隆起的腹部,舍不得松开,眼里满是泪水。

突然,他像想起什么似的,赶紧俯身替黎佳脱下鞋子,又拿来一双黎佳亲手给孩子做的猫猫布鞋,一并捧在怀里,他笑了,他说:放心吧,我捧着你们的鞋子等你们母子俩出来。

湖北省首例,全国第三例进行过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分娩手术成功完成,邵金峰含着泪微笑着迎接心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

孩子属早产儿和高危儿,但其体重仍然近5斤,一切生命体征是正常的健康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