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耻文化论文范文

耻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耻文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耻文化论文

第1篇:耻文化论文范文

童话故事中一般都有一个或多个角色,用不同角色之间发生的故事来阐述一个道理,说明一个主题。在讲述中,如果只用单一的声音来塑造不同的角色,那么势必会缺乏生动而让孩子觉得无趣。讲述故事时,如果讲述者能根据故事中角色的特点来发出不同的声音、模仿这些角色说话的声音,就会大大提升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二、播音主持语言中情感表达对传达故事中不同情感的帮助

除了角色不同,故事里还有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情绪。二到六岁是孩子情绪发育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通过模仿大人来了解情绪、体验情绪、表达情绪。而绘本故事是帮助孩子们了解情绪的好媒介,如果讲述者能够运用声音准确表达故事中的不同情感,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去识别和感受情感。除了一些说明书类的文字,很少有文章会充斥着没有情感的文字。文字只有用有声语言才能传递出其承载的生命力,干巴巴的讲述只会让孩子走神分心而心生抗拒。用声音传递情感是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伤心的情感,可以训练带着哭腔来讲述,恐惧的情感可以训练先倒吸一口冷气,然后再开口说话,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讲述者生动贴切地表达文字中所描写的情感。

三、播音主持中对不同体裁作品的把控在儿童阅读陪伴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作品大致可分为童话故事、儿童现代诗、散文、儿歌、说明文等。根据不同体裁,讲述者也需要变换不同播讲方式。播音主持专业对于不同体裁作品的播讲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童话故事、儿歌多用生动活泼、语调略微夸张的声音来讲述,而像《昆虫记》这样一些说明文或科普小品文,播讲时就以介绍性说明性语言基调为主,就要以平实自然、清晰明了为主,不能过于夸张。

四、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2篇:耻文化论文范文

经过多年精心的建设和发展,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项目的开发正朝着多元和精品化方向进行。在多元化方面,目前已经具有多个特色鲜明的冰雪旅游文化项目,基本形成以“赛瓦萨,塑雪雕,观焰火,美在长春;看雾凇,逛庙会,放河灯,赏在吉林;祭圣湖,醒千网,捕鱼王,吃在松原;享风情,品风味,走边疆,乐在延边;滑野雪,狩冬猎,泡温泉,玩在长白山”为主题的特色冰雪旅游文化风格。在精品项目开发上,吉林省旅游局结合当前冰雪旅游文化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组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航空公司等旅游产业的主要力量,根据重要客源市场的实际需要,共同设计和策划符合吉林省冰雪旅游经济发展格局和市场需求的三条精品旅游线路:(1)长春—吉林—长白山—延吉,该线路包括了冰雪旅游最基本的景点和游览项目,内容丰富,日程紧凑,价格极具吸引力,是大众冰雪旅游爱好者的首选;(2)长春—松原—吉林—长白山—延吉,这条线路是吉林省冰雪旅游最具代表性的线路,内容丰富,物美价廉,深受广大旅游者欢迎;(3)史迹、雾凇奇观、天然滑雪、冬季狩猎、雪山温泉、边疆风情,这条线路是吉林省冬季休闲旅游经典线路,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行程安排舒适,旅游者参与度强。同时,近几年吉林省冰雪旅游的游客数量也出现明显的增长。近五年春节长假旅游人数由2010年的316.14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667.27万人次,平均涨幅20.5%。在游客组成上来说,比较起省内游客,省外和境外游客的增幅更加明显。例如,长春瓦萨国际滑雪节的参加人数,由2003年最初来自15个国家的750名滑雪爱好者增加到2014年的20多个国家的万余名滑雪爱好者。随着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项目开发的逐渐完善和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网络自媒体的迅速传播,可以预期将会有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吉林省的冰雪世界。

二、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冰雪旅游文化开发与市场需求融合度较差

在项目开发时,没有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同时,也缺少怎样与相关产业以及与国家经济总体发展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

2、冰雪旅游项目服务质量与产业发展速度融合不足

吉林省近几年冰雪旅游文化项目的发展迅速,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配套的服务质量远远跟不上发展的要求:首先,吉林省虽然加大了冰雪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但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却跟不上;其次,项目的管理人才极度缺乏,;再次,各类人员的服务意识跟不上;最后,人员队伍不够稳定、优质。

3、冰雪旅游项目的规模性不强

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项目的开发,目前只能说是刚刚起步阶段,与之配套的产业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性措施的建立仍需时日;冰雪旅游项目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规划还处于草拟阶段;配套项目的管理条例都有待完善;产业完整的生态链条还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

4、冰雪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度差

与冰雪旅游项目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吉林省冰雪旅游项目尚缺少自己的文化个性,项目多数以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为主,而缺少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主体性文化。冰雪旅游与吉林省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合不够,如怎样将萨满文化同冰雪旅游有机的结合,提高游客对冰雪旅游项目的认知,怎样突出冰雪旅游项目的创新性和文化性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5、冰雪旅游项目与衍生产业融合性较差

目前,吉林省的冰雪旅游文化项目相对单一,仅限于滑雪以及冰雪节,而与冰雪旅游相关的餐饮、娱乐、交通运输、购物、房地产等产业融合程度还有待提高。

三、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融合对策研究

面对当今激烈竞争的发展局面,怎样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使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能够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需要管理者在冰雪旅游产业模式的经营管理以及开发、公共宣传和服务、以及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另一方面还需要在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从而能够使整个产业良性发展,最终达到整体提升冰雪旅游产业的目的。

1、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上层管理以及调控

冰雪旅游产业严格地说是一个产业链条,是以冰雪旅游资源为主体,相关产业为辅助的庞大的经济综合体,要想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创造最大的效益,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就不可缺少,相关政策的扶持也尤为重要,这就突显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首先,政府部门要行之有效地进行正确的管理和引导,实行统筹规划、促进产业合作;同时出面进行营销,推进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相关产业的软硬件建设,并进一步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其次,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为辅助的模式促进建立行业联盟,并规范行业标准、建立行业管理制度。再次,在给予政策扶持的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行业的监督,避免盲目发展,要引导其走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道路。最后,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对相关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使冰雪旅游产业能够健康发展。

2、科学定位,突出吉林省人文地域特色,形成独特冰雪旅游品牌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使我国旅游进入品牌时代,怎样打造具有价值的品牌是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关键。要想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冰雪旅游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具有自己的特色。政府职能部门要科学规划,将人文特色同冰雪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并进行规模化的经营和科学化的管理;结合自己的优势来科学定位自己的品牌以提高竞争力;在冰雪旅游项目的开发上,结合吉林省优势资源,强调冰雪与文化、体育以及艺术等方面的相互融合交叉,在冰雪观光及休闲,冰雪赛事举办,冰雪节庆及民俗结合方面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内容丰富的冰雪旅游项目。

3、加大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大影响力

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有效结合长白山、吉林雾凇、查干湖冬捕、瓦萨国际滑雪节等能够代表吉林省旅游特色的元素,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广泛的大力宣传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发挥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式,联合企业到国内及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吉林省冰雪旅游的宣传及推广活动。

4、加强并完善冰雪旅游项目配套及相关产业设施建设

能够让游客满意的冰雪旅游项目,除了项目本身基础设施的完整之外,还需要与其配套的相关产业(如吃饭、住宿、出行、购物)的不断完善与建设。首先,可以把城市商圈的服务体系纳入到冰雪旅游产业的服务体系中来,具体的操作,可以适当延长商铺冬季的营业时间,或向商圈引入一些娱乐项目或者艺术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客源;其次,需要进一步完善冰雪旅游项目的设施,这其中包括救护设施和人员的合理配置,要争取做到救护设施的正常运转,通信的通畅,以及救护渠道的顺畅。

5、加强冰雪项目专业人才的培养

目前,与冰雪旅游产业相关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严重地限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解决当前问题,首先,要充分利用高校教学优势资源,特别是体育院校要加强冰雪旅游人才的培养,要开设冰雪旅游、雪场管理以及滑雪等专业课程,以弥补人才匮乏的问题;另外,要积极地向其他冰雪旅游发展较好的其他地区及国家学习经验,并向其地区委派人员或从当地引进一些人才,为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四、结语

第3篇:耻文化论文范文

创新金融产品

着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能力。一是量身定做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政策,将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列入支持类,在担保条件、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文化企业设置有别于工商企业的信用评级模块,制定版权质押贷款指引和并购贷款指引等等,为文化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二是通过创新信贷模式实现担保形式多样化。商业银行应结合文化企业运营方式和特点,弱化财务指标考核,转变以机器设备、厂房有形资产为抵押品的传统担保思路,积极试办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电影制作权、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企业联保互保贷款等,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为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扩大抵(质)押范围,丰富融资品种,解决文化产业普遍缺失抵(质)押物的问题。三是制定针对文化企业的授信制度,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四是加强与产权交易、信托、证券等相关机构合作,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资金结算、机构理财、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国际业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特别是针对目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部分文化企业正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现实,建立相应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措施,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来源于/

完善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支持机制

以完善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支持机制为切入点,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文化企业,应做好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的培训、辅导和推介工作,推动更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方式融资,支持文化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迅速成长。推动文化企业引进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境内外资本以BOT等形式参与文化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信托计划、融资租赁以及文化产业项目未来收益证券化等融资方式。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拓宽利用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的方式和空间,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中介组织

第4篇:耻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 图书馆;服务效能;迟效性

对图书馆服务效能来说,有长效性、速效性和迟效性。图书馆服务的长效性是指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可长期反复利用;而速效性是指图书馆服务的某一具体目标,比如检索某一知识点或阅读某一文献资料,图书馆能迅速有效的提供服务;所谓的迟效性,是指图书馆服务产生的文化整体效能,比如读者用户的知识积累、社会公众文化素养的提升、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积聚,不是“速成”所能奏效的,都是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得以实现。为此,本文试图从图书馆文化效能的角度,小议图书馆服务的迟效性。

1 图书馆文化的标志符号显示其效能的迟效性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具有其特定的标志符号,都有构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组成部分。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头脑中对某种文化现象的认知是一个“网络结构”,核心是其文化名称,围绕着它是文化现象形成的要素。图书馆文化之所以被人记忆并与其他事物区分,是因为培育生成图书馆文化的组织结构与其他文化不同,即是由图书、图书馆员、读者、建筑设备和服务方法等五大硬件要素构成。通过对这五大硬件要素的整体运行,形成并促进了人们对图书馆的认同,产生了图书馆文化现象,成为人们记忆图书馆文化的标识符号。

当人们感知到图书馆文化特定的标识符号时,就会产生相关的“图书馆联想”。经过长期的图书馆文化的体验后,人们一看到特定的图书馆名称或标志的硬件要素,就会激起对这个图书馆名称为核心的“记忆结构”,唤起关于该图书馆的各方面的联想。如:当北京图书馆某个老读者看到或听到“北京图书馆”这五个字时,就会想起北京图书馆标志性的建筑,想起北京图书馆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或阅读氛围,想起北京图书馆厚重的文化底蕴或与北京图书馆其他相关事物。

人们对利用图书馆的熟悉程度不同,对图书馆的认知程度和记忆结构不同,对图书馆的认知在先,产生的“图书馆联想”在后。因而,图书馆文化的标志符号作为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的识别系统,显示了图书馆文化效能的迟效性。

2 图书馆文化的运行模式显示其迟效性

一个事物如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是没有生命活力的。图书馆传承人类文明,以夯实和打造社会文化底蕴为己任,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图书馆潜在的社会文化价值,是维系图书馆与社会公众的无形纽带。

图书馆以各种方式提供服务,向社会展示其功能效用,让读者体验图书馆的服务成果和及时效应。而更重要的是图书馆所蕴涵的价值取向契合了社会读者的心理需求,使读者用户觉察和感受到图书馆的独特、可持续满足他们相关需要服务效能运行模式的附加值。

图书馆所从事的是通过文献资料去“文化”人的活动。这种“文化”人的运行模式不与戏剧文化产品雷同,不是按照设定的剧情发展去彰显戏剧产品,而是在图书馆特定的文化氛围中熏陶逐渐养成。一个人在图书馆“浸润”了若干年后,就不可避免地被烙下图书馆文化的印记。图书馆文化总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启迪人的智慧,影响人的成长。

图书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方式和“文化”人的运行模式是不能速成的,是长期的一点一滴的迟效形成的。

3 图书馆文化载体的构建显示其迟效性

图书馆文化载体与戏剧文化载体不一样,戏剧文化载体是戏剧的节目产品,反映时代特征的演出节目。图书馆是通过满足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来实现读者自身的发展、展示其文化价值的。

图书馆运用多种服务手段为社会提供文化休闲消遣或文献查询等公益服务,社会公众在体验图书馆服务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图书馆服务成果的直接“消费者”和“评判者”,同时,又是图书馆服务质量成效高低的“承载者”和“体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包括当下的读者用户、潜在的读者用户、以往的读者用户)是图书馆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图书馆文化形象最直接生动的具体体现,图书馆文化形象的最终检验是对其文化载体即社会公众影响力的检验。

诚然,图书馆文化载体中的“人”不仅仅包括馆外社会公众,还包括管理者和员工。馆长是图书馆文化形象的代言人和设计师,可以说馆长的办馆理念、人格魅力配合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成就图书馆文化的要素之一,如同教育界的名校培养名师,名师造就名校。所以,德高望重的馆长,学识渊博的员工和热爱阅读的公众读者是构成图书馆文化载体的中坚。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各种构建元素需要多方长期磨合协同努力方能奏效,才能使图书馆文化魅力发挥到极致。所以说,图书馆文化载体的构建显示其效能的迟效性。

4 图书馆文化无形资产的积聚显示其迟效性

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如何,不是由图书馆自己说了算的,而是由社会公众决定的。社会公众是指与图书馆相互关联的社会各界人士、团体和单位,包括: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当下的读者用户、潜在的读者用户、以往的读者用户、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新闻媒介、社区、协作单位、各类型图书馆以及图书馆管理者和员工,等等,他们与图书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双方通过相互了解沟通、协作服务,建立了稳定的交往形式,形成了图书馆与社会公众相互依存、共赢进步的互动关系状态。图书馆正是基于这种“互动关系状态”的积累,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形成了图书馆文化的无形资产。图书馆一些有形资产因服务利用而损耗,而其无形资产则恰恰相反,它不会因此而枯竭,反而因服务利用而受益增值。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通过自身的开放系统,不断地与社会公众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并获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通过这些关联获取图书馆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扩充其无形资产,是图书馆文化的“能力”所现。任何图书馆都有自己特定的公众目标和社会资源,挖掘、盘活和整合利用好这些资源,有利于优化和拓展图书馆文化的无形资产和发展的空间,为图书馆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图书馆的服务效能要提高,馆风馆纪要好;另一方面,要始终保持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发展规划、改革举措,需要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感受、评价、建议,是图书馆构建无形资产的重要决策依据。缺少了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得不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扩展图书馆服务效能将无从谈起。

图书馆文化的无形资产需要公众认可和共建,公众需要图书馆来满足自身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彼此依存并有机结合,图书馆文化的无形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逐渐地厚实起来。因而,从图书馆文化的无形资产的形成和积累来看,其效能具有迟效性。

5 图书馆文化是一种需要迟效评价的文化

戏剧文化凭借文化产品出色的表演技能,戏剧题材对社会热点和时代精神风貌的准确定位及有效的传播,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可以很快地打造出来,甚至一夜成名。图书馆文化则不行,图书馆文化的构件要素之一的馆藏浩瀚的文献体系的构建非一日之功,需要长年累月不间断执著地营建,图书馆服务窗口的设置、服务手段的完善、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及办馆理念、价值取向都受到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需要长期不断的探索实践。

豪华的馆舍可以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先进的设备可以及时购置,优秀的员工可以在短期内引进,图书馆服务功能也可以迅速扩展。唯有图书馆浓厚的文化氛围(包括图书馆服务的优良传统、馆风馆纪)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磨砺才能够形成。

图书馆文化的运营是一项全方位的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社会文化系统工程,可以说,任何一个著名图书馆的文化炼成,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图书馆文化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得以宏大和彰显,它不是短期内可以准确评价的。图书馆给予读者的不能仅仅是借阅,而是在发掘知识宝藏,享受图书馆服务成果的同时,体验到图书馆文化的魅力,品味到图书馆文化的精髓,图书馆文化因此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量,图书馆文化的“张力”因此而不断地得以扩充放大。

由此可见,图书馆文化是难以速成的,其厚实的文化底蕴需要时间来“沉淀”。

6 迟效性是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创建图书馆文化,必须正确认识迟效性与速效性、长效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书馆在提供某一具体文献的检索或阅览休闲服务,迅速有效地显现其速效性能。正是这种点点滴滴的速效效能经过长年累月的积聚,滞后形成了一个大的功能效应,展示了图书馆文化的整体效能,体现其迟效性能。这种长期积聚显现出来的整体文化效能必然能长期发挥其历史功用,因此又具有长效性。速效性、迟效性与长效性在图书馆文化发展进程中相得益彰,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

第5篇:耻文化论文范文

(一)农地产权比例化流转目前我国的农地制度在产权安排上的缺陷导致农民无法用自己的土地财产来换取进入城市的生存资料,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抵押、担保的权能,但由于受到法律限制,土地的融资功能不能完全发挥。农地产权“比例化共同所有”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提出,其原意是指将农地的所有权按一定的比例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形成以农民个人为载体的多元化农地法人产权。但由于受到我国农地政策的限制,农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因此,农地产权“比例化共同所有”是指农地的承包经营权按照一定的比例在集体和农户之间进行分配,实现集体和农户对农地的“共同所有”。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则是指将“比例化共同所有”的农地进行市场化流转,集体按照其所分配的产权比例获得的流转收益主要用于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问题,农民按照其比例获得的流转收益全部转化为农民个人的财产性收入。

(二)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是指为了促进某一产业或某一地区的快速发展,金融业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对金融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并在资金供给、金融服务等方面对支持对象进行主动的、有计划的和全方位的扶持。为了保证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的顺利进行,在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下,金融机构通过市场直接配置资源,在保证自身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农地流转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从而实现金融业和农地流转的协调发展。

(三)农地流转与金融支持的关系1.农地流转与农村金融的发展相辅相成。农地流转与农村金融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农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流转规模、流转绩效与金融支持和资金配置效率是密切相关的。资金的获取和流动速度直接影响着农地的流转,进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农地流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增加了对农村信贷、保险、投资、期货、票据等现代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而推动了农村金融的发展。2.金融支持是实现农地产权比例化流转的前提条件。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过程,是将农地进行商品化和资本化的过程,是将产权性质的农地向可增值的金融资产的转化。足够的资金支持是农地实现资产功能转化的前提和保障。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决定了农地流转效率的高低和规模化经营水平,进而决定了农地财产功能的实现程度。金融机构的发达程度影响着资金流动的顺畅程度,进而影响着土地流转的速度和效率。3.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动力。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是将农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农户从事规模农业和非农产业经营的“本钱”,使之进入资本市场,进而演化为辅的金融工具。因此,农地是农村金融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绩效的提高,进而推动了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随着转入农地的农户生产规模的扩大,对生产性资金需求也进一步扩大,促进了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的增加;其次,农地产权比例化流转,增加了农地流转的灵活性和产权的实现机制,使得金融机构的债权保障程度得到提高,刺激了农村金融主体的资金供给动机。

二、农地产权比例化流转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原则

(一)不得违反国家的“三不得”原则国家政策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集体所有的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的承包权益。因此,在开展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的金融支持政策时也要坚持“三不得”的原则,对于一些从事商业性开发活动、改变土地所有性质、改变土地用途、非法强占农民土地、严重损坏农民权益的流转行为不予以金融支持。

(二)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因此,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的金融支持必须以保证农地顺利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为前提,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为目的。

(三)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的原则开展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的金融创新活动,首先,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商业化运作为基础,通过市场实现对土地和金融两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以国家的政策扶持为支撑,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农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提供资金支持。

(四)以优先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为原则对于进行农地产权比例化流转的失地农民,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农地流转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金融机构在支持农地流转的同时要优先支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成立失地农民土地社会保障专项资金,并对其进行专项管理,从而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

三、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金融支持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农地产权比例化流转金融支持的组织体系有效的组织体系是农业经营主体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的中介,是保证农地流转金融支持体系高效运作的核心。1.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由于农业天生的弱质性和低收益性,决定了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合作金融机构成为农业金融的主体。从组织体系建设上,国家对农地市场化流转的金融支持可以采取渐进性原则:第一阶段主要是依托现有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稳步开展农地流转的金融支持业务。加快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转换和信贷业务创新,充分发挥其对土地流转进行资金支持的政策调节作用;第二阶段,当农地流转达到一定规模后,成立专门的农地金融机构,全面推行中长期农地流转的金融支持业务。2.继续发展农村合作社的农地金融业务。农村合作社在农地流转的金融支持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着资金外流、业务创新不足、支农力度不够等问题,仍不能满足农地大规模市场化流转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因此,应加快对农村合作社的业务创新和体制改革。在农村信用社内部成立“农地流转金融支持中心”,负责农地抵押贷款业务,满足农户规模化经营的贷款需求,以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深入基层、网点众多和信息成本低的优势。3.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农地流转金融支持业务。由于商业性金融机构坚持“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经营原则,使其不适合开展过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但商业银行具有的资源优势和资金实力对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商业性金融机构可建立农地流转项目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对满足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开发设计;同时重点发挥农业银行在农地流转资金支持方面的主导作用。4.壮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力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该类机构以立足农村、服务三农为目标,能够满足农村各种经济主体在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同时由于新型金融机构在贷款程序、贷款项目、贷款期限和额度上都符合农户的现实需求,因此市场前景较好。但该类金融组织同样面临着较高的市场风险,且组织管理上不够规范,因此对农地产权比例化流转的金融支持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革。

(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根据帕特里克的“需求追随型模式理论”,农地市场化流转使得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领域不断扩展,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数量和需求种类也将不断增加。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少、质量差、效率低,根本不能满足农地产权比例化流转过程中经营主体对多元化金融产品的需求。因此,必须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为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创造载体和运行条件。1.建立土地规模化公积金。土地规模化公积金是模仿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提出来的一种土地金融制度。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基础上,在由计划体制主导向以市场体制主导的演变过程中,所产生的自主原发的住房金融制度创新。土地规模化公积金是指在农地比例化市场流转后,从集体获得的流转收益中提取出来的用于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那部分资金。将农地流转出去的农民可用此公积金重新买地或用公积金贷款买地,类似于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这样既发挥了土地的融资功能,解决了规模化经营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又保障了农民长远的利益。通过规模化公积金这种既有强制性又有互的长期储蓄制度可以实现土地作为金融资本向生产性资本转化,比直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有更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土地规模化公积金具有以下的特点:(1)土地规模化公积金是一种强制性的失地农民储蓄计划,要靠政府的强力来推动,需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集中分配功能。(2)土地规模化公积金是一种分阶段实施、不断完善的土地融资制度。(3)在土地规模化公积金的归集与缴存方面要处理好强制性缴存的合法性、资金的管理成本与使用效率等方面的问题。(4)在土地规模化公积金的使用与投资环节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闲置严重,合理利用其增值收益,尽可能增加失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2.扩大农地抵押贷款的范围。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是指农民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从而获得自身经营所需的资金并履行按时足额偿还借款的义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新赋予农民对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农民因此可以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在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时,农民将自己所拥有的那部分农地承包经营权拿来抵押,如果出现了经营风险,无法按时还款,农民用自己的抵押物赔偿一部分,集体赔偿一部分、国家再赔偿一部分,最后还可以由银行的坏账准备金覆盖一部分。这种风险共担赔偿机制既保证农民没有完全失去土地,又能将银行的风险降到最低,增强了农户和金融机构开展农地抵押贷款的意愿。

(三)农地市场化流转的保险体系要保证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的顺利进行,健全的农业保险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当农地实行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后,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进一步提高,但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的弱质性,导致经营风险加大。因此,农地市场化流转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成为当务之急。从农户角度看,农户的收入有限,购买能力低下导致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不强;从保险公司看,经营农业保险的风险较高,经营存在不稳定性,且提供的保险种类少、市场发展空间有限;从国家层面看,国家的保险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对保险机构的规范性监管。因此,为了保证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的顺利进行,应设立专门针对农地流转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和再保险机构,为流出农地的农户提供失业风险保障、再就业风险保障;为流入农地的经营主体提供专业的经营风险保障;为农地流转保险人提供业务风险保障。

(四)政府支撑体系的完善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的最大风险在于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后将面临的失地、失业、失保障等一系列风险。因此,一种成功的农地流转模式必须考虑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也是开展农地流转的前提。在农地产权比例化流转后,建立专门的土地保障金,用于失地农民的综合社会保障建设。土地保障金主要来源于集体依据其所分配的产权比例而取得的部分流转收益,并由集体负责管理和发放。土地社会保障金既能保障流转农地农民当前的生产、生活,又能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从而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2.农地评估体系。要保证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土地评估系统,建立各级土地拍卖、交易和仲裁机构,培养一批专业的评估人员和中介机构,保证土地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健全完善土地评估体系有助于保证土地评估工作的公平性、公开性,提高农地流转的效率,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3.完善农地流转市场体系。首先,要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等指标选择合适的市场流转模式。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政府要发挥市场信息收集、咨询和公布以及配置农地资源等政策引导作用。再次,农地产权流转市场的建立应包括土地供需机制、农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等。4.完善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系统。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必须有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引导。首先是资金的扶持。政府需要向负责农地流转的农地金融机构直接注入资金或者提供贴息贷款,保证农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是机构扶持。由各级政府扶持建立农地流转金融机构,鼓励各类金融组织开展满足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资金需求的金融业务。

四、结论

第6篇:耻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赤芝;子实体;三萜类;二十六烷酸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fruitingbodiesofGanodermlucidum..MethodsVariouskindsofchromatographymethodswereusedtoseparatethechemicalconstituentsfromthefruitingbodiesofG.lucidum.Theirstructuresweredeterminedby1H,13C-NMRandMassspectraldata.ResultsEightcompoundswereisolatedfromthefruitingbodiesofG.lucidumandcharacterizedasganoderiolB(1),ganodericacidA(2),lucidenicacidA(3),ganodermanondiol(4),3,7,11,15,23-pentaoxo-5α-lanosta-8-en-26-oicacid(5),ergosta-7,22-dien-3β-ol-pentadecanoate(6),ergosta-7,22-dien-3β-ol(7)andn-hexacosanoicacid(8).ConclusionCompound8wasisolatedfromG.lucidumforthefirsttime.

Keywords: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

Karst.;Fruitingbody;Triterpenoids;N-hexacosanoicacid

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植物[1],与紫芝GanodermasinenseZhao,XuetZhang均首次收录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2],作为灵芝的药用正品。灵芝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已把灵芝列为上品,认为灵芝能防治多种疾病,是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珍品。为了从中分离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成分,我们对该植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并对分得的单体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本文报道从其中分离并鉴定出的8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灵芝醇B(ganoderiolB,1)、灵芝酸A(ganodericacidA,2)、赤芝酸A(lucidenicA,3)、灵芝酮二醇(ganodermanondiol,4)、3,7,11,15,23-5O-5α-羊毛甾-8-烯-26烷酸(3,7,11,15,23-pentaoxo-5α-lanosta-8-en-26-oicacid,5)、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烷酸酯(ergosta-7,22-dien-3β-ol-pentadecanoate,6)、麦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a-7,22-dien-3β-ol,7)及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anoicacid)。

1仪器与材料

熔点用X-5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未校正);NMR谱用BRUKERAvance300及BRUKERAvance5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ESI-MS用HP1100HPLC/ESI液质联用仪测定;EI-MS用岛津MS7070E型质谱仪测定。

薄层色谱硅胶及柱色谱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SephadexLH-20为Pharmacia公司产品;硅胶GF254薄层预制板为烟台化学工业研究所产品;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样品采自安徽省黄山市,由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中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沈建高级工程师鉴定为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凭证标本存放于南京中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方法与结果

2.1提取与分离

赤芝子实体粗粉(干品)4kg,用8倍量乙醇分别回流提取3次,2h/次,提取液浓缩得浸膏,加适量水混悬稀释后,得到下层沉淀(Ⅰ)部分(33g)和上层混悬液,上层混悬液依次用石油醚(60~90℃)、二氯甲烷、醋酸乙酯分别萃取,合并萃取液,回收溶剂,得到二氯甲烷(Ⅱ)萃取部分(63g)。Ⅰ部分经硅胶柱层析,石油醚-醋酸乙酯(10∶0~0∶10))梯度洗脱,每份500ml,分别浓缩,其中94~98份合并后经反复硅胶柱层析(石油醚-醋酸乙酯)和SephadexLH-20纯化(甲醇),得到化合物5(23mg),Ⅱ部分采用硅胶柱层析,石油醚-醋酸乙酯(10∶0~0∶10))梯度洗脱,其中37~42部分、43~45部分、69~81部分、82~100部分、152~156部分及223~239部分分别经反复硅胶柱层析(石油醚-醋酸乙酯系统)及SephadexLH-20纯化(氯仿-甲醇系统),得到化合物1(8.4mg)、2(120mg)、3(6.7mg)、4(13mg)、6(13mg)、7(36mg)和8(15mg)。

2.2结构鉴定

2.2.1化合物1白色晶体,mp171~173℃,分子式C30H48O2。EI-MSm/z:440[M]+,相对分子质量440。Liebermann-Burchard反应阳性。1H-NMR(CDCl3,300MHz)δ:5.47(1H,d,J=6.4Hz,C7-H),5.40(1H,t,J=6.6Hz,C24-H),5.31(1H,d,J=6.2Hz,C11-H),4.00(2H,s,C26-H),3.24(1H,dd,J=11.4,4.4Hz,C3-H),1.67(3H,s,C27-CH3),1.01(3H,s,C28-CH3),0.88(6H,s,C19和C30-CH3),0.57(3H,s,C18-CH3)。13C-NMR(CDCl3,75MHz)δ:35.72(C-1),28.10(C-2),78.97(C-3),38.68(C-4),50.31(C-5),22.98(C-6),120.25(C-7),142.72(C-8),146.00(C-9),37.36(C-10),116.30(C-11),37.83(C-12),43.77(C-13),49.14(C-14),27.88(C-15),31.49(C-16),50.92(C-17),15.73(C-18),22.70(C-19),36.05(C-20),18.37(C-21),35.91(C-22),24.51(C-23),127.03(C-24),134.39(C-25),69.08(C-26),13.58(C-27),25.53(C-28),27.88(C-29),15.73(C-30)。将化合物1的光谱数据与文献[3,4]对照,确定为灵芝醇B。

2.2.2化合物2白色结晶,mp112~113℃,分子式:C30H44O7。EI-MSm/z:516[M]+,相对分子质量516。Liebermann-Burchard反应阳性。1H-NMR(CDCl3,500MHz)δ:4.79(1H,m,C15-H),4.62(1H,m,C7-H),1.28(3H,s,C19-CH3),1.26(3H,s,C28-CH3),1.12(3H,s,C27-CH3),1.10(3H,s,C29-CH3),0.98(3H,s,C18-CH3),0.90(3H,s,C21-CH3)。13C-NMR(CDCl3,125MHz)δ:35.61(C-1),34.31(C-2),216.82(C-3),46.52(C-4),48.97(C-5),29.01(C-6),68.98(C-7),159.01(C-8),140.41(C-9),38.08(C-10),119.55(C-11),51.75(C-12),46.83(C-13),53.96(C-14),72.50(C-15),36.26(C-16),47.90(C-17),17.29(C-18),19.32(C-19),32.62(C-20)19.53(C-21),49.60(C-22),208.5(C-23),46.68(C-24),34.62(C-25),179.98(C-26),16.92(C-27),19.72(C-28),27.26(C-29),20.75(C-30)。将化合物的波谱数据与文献[5,6]对照,完全一致,确定为灵芝酸A。

2.2.3化合物3白色针状结晶,mp294~295℃,分子式:C27H38O6。Liebermann-Burchard反应阳性。EI-MSm/z:458[M]+,相对分子质量458。1H-NMR(CDCl3,300MHz)δ:0.95,1.06,1.08,1.21,1.30(各3H,s),0.93(3H,d,J=8.4Hz),4.81(1H,t,J=7.8Hz,C7-H)。13C-NMR(CDCl3,75MHz)δ:30.59(C-1),34.31(C-2),216.57(C-3),46.81(C-4),49.00(C-5),27.71(C-6),66.39(C-7),157.88(C-8),141.33(C-9),38.32(C-10),197.68(C-11),50.28(C-12),45.01(C-13),59.38(C-14),217.90(C-15),41.11(C-16),46.39(C-17),17.73(C-18),18.18(C-19),35.20(C-20),18.04(C-21),30.50(C-22),35.71(C-23),177.52(C-24),27.03(C-25),20.81(C-26),24.70(C-27)。将化合物3的波谱数据与文献[7,8]对照,完全一致,确定为赤芝酸A。

2.2.4化合物4白色针晶,mp182~183℃,分子式C30H48O3。Liebermann-Burchard反应阳性,EI-MSm/z:456[M]+,相对分子质量456。1H-NMR(CDCl3,300MHz)δ:5.40(1H,d,C7-H),3.30(1H,dd,活泼氢质子),1.22(3H,s,C27-CH3),1.13(3H,s,C26-CH3),1.09(3H,s,C29-CH3),0.59((3H,s,C18-CH3),0.91(3H,d,C21-CH3)。13C-NMR(CDCl3,75MHz)δ:35.55(C-1),34.87(C-2),216.80(C-3),47.49(C-4),50.74(C-5),23.69(C-6),119.95(C-7),142.88(C-8),144.54(C-9),37.22(C-10),117.27(C-11),37.85(C-12),43.78(C-13),50.32(C-14),31.48(C-15),27.88(C-16),50.99(C-17),15.74(C-18),22.07(C-19),36.64(C-20),18.65(C-21),33.49(C-22),28.74(C-23),79.61(C-24),73.24(C-25),23.23(C-26),26.59(C-27),25.46(C-28),25.37(C-29),22.48(C-30)。将化合物4的波谱数据与文献[9,10]对照,确定为灵芝萜酮二醇。

2.2.5化合物5浅黄色针状结晶,mp105~106℃,分子式C30H40O7。ESI-MSm/z:513[M+H]+,相对分子质量512。1H-NMR(CDCl3,500MHz)δ4.85(1H,m,C3-H),1.28,1.14,1.12,0.99,0.89,0.59(各3H,s)。13C-NMR(CDCl3,125MHz)δ:37.20(C-1),34.23(C-2),215.44(C-3),46.95(C-4),50.85(C-5),33.76(C-6),199.44(C-7),149.79(C-8),146.83(C-9),39.29(C-10),199.42(C-11),48.80(C-12),43.86(C-13),57.14(C-14),206.99(C-15),39.71(C-16),44.3(C-17),16.00(C-18),19.71(C-19),31.99(C-20),18.54(C-21),48.87(C-22),207.63(C-23),46.50(C-24),34.43(C-25),180.38(C-26),16.84(C-27),20.90(C-28),27.53(C-29),20.24(C-30)。将化合物5的波谱数据与文献[11~13]对照,确定为3,7,l1,15,23一五氧化-5α-羊毛甾-8烯-26-烷酸。

2.2.6化合物6白色粉末,mp113~115℃,分子式C42H86O2。Liebermann-Burchard反应阳性ESI-MSm/z:623[M+H]+,相对分子质量622。1H-NMR(CDCl3,300MHz,)δ:5.13~5.22(3H,m,C7,C22,C23-H),4.71(1H,t,J=6.0Hz,C3-H),2.30(2H,t,J=7.6Hz,C2′-H),1.25~1.46(长链饱和亚甲基),1.03(3H,d,J=6.4Hz,C21-H),0.91(3H,d,J=6.18Hz,C28-H),0.88(3H,t,J=6.4Hz,末端甲基),0.85(3H,s,C19-H),0.81(6H,m,C26和C27-H),0.54(3H,s,C18-H)。13C-NMR(CDCl3,75MHz):36.75(C-1),27.72(C-2),73.19(C-3),33.92(C-4),40.15(C-5)29.72(C-6),117.37(C-7),139.55(C-8),49.37(C-9),34.29(C-10),21.53(C-11),39.46(C-12),43.33(C-13),55.12(C-14),22.95(C-15),28.10(C-16),55.82(C-17),12.13(C-18),12.96(C-19),40.47(C-20),19.67(C-21),131.96(C-22),135.61(C-23),42.87(C-24),33.14(C-25),19.96(C-26),21.10(C-27),17.62(C-28),14.11(末端甲基)29.1-29(饱和亚甲基),173.32(C=O)。化合物6与文献[14]数据相一致,确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烷酸酯。

2.2.7化合物7无色针晶,mp136~141℃,分子式:C28H46O。Liebermann-Burchard反应阳性。EI-MSm/z:398[M]+,相对分子质量398。13C-NMR(CDCl3,75MHz)δ:37.16(C-1),31.48(C-2),71.06(C-3),38.00(C-4),40.29(C-5),29.65(C-6),117.46(C-7),139.78(C-8),49.49(C-9),33.10(C-10),25.55(C-11),39.47(C-12),42.85(C-13),55.12(C-14),22.93(C-15),28.08(C-16),55.78(C-17),12.09(C-18),13.02(C-19),40.44(C-20),19.64(C-21),131.91(C-22),135.57(C-23),42.83(C-24),33.10(C-25),19.93(C-26),21.10(C-27),17.60(C-28)。以上数据与文献[15,16]报道的麦角甾-7,22-二烯-3β-醇数据相一致,故确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

2.2.8化合物8白色片状结晶,mp79℃,分子式C26H52O2。EI-MSm/z:396[M]+,相对分子质量396。1H-NMR(CDCl3,300MHz)δ:0.88(3H,t,J=7.2Hz),1.25(44H,m),1.63(2H,m),2.35(2H,t,J=7.41Hz),9.8(-COOH),13C-NMR图谱中具有1个末端甲基信号(14.1),一些饱和亚甲基信号(29.1~29.5,C4~C23)及33.59(C-2)。以上数据与文献[17]报道的正二十六烷酸相一致,故确定为正二十六烷酸。

3讨论

本实验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到三萜酸类5个,麦角甾类2个,脂肪酸类1个。其中正二十六烷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萜类是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从中寻找出抗肿瘤及抗艾滋病病毒的活性成分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本实验中分离得到的灵芝萜酮二醇就具有抗艾滋病病毒化合物的活性基团,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参考文献】

[1]冯敏,沈建.东方神奇仙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7.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47.

[3]王芳生,蔡辉,杨峻山,等.赤芝子实体中三萜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6,31(3):200.

[4]MorigiwaA,KitabatakeK,FujimotoY,etal.Angiotensinconvertingengyme-inhibitorytriterpenesfromGanodermalucidum[J].ChemPharmBull,1986,34(7):3025.

[5]王芳生,蔡辉,杨峻山,等.赤芝子实体中灵芝酸类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7,32(6):447.

[6]HirotaniM,FuruyaT,ShiroM,etal.Aganodericacidderivative,ahighlyoxygenated1anostane-typetriterpenoidfromganodermalucidum[J].Phytochem,1985,24(9):2055.

[7]LuoJ,LinZB.AnewtriterpenefromthefruitingbodiesofGanodermaLucidum[J].ActaPharmSin,2001,36(8):595.

[8]NishitobaT,SatoH,KasaiT,etal.NewbitterC27terpenoidsfromthefungusGanodermalucidum(reishi.)[J].AgricBiolChem,1985,49(6):1793.

[9]普琼惠,陈虹,陈若芸.松杉灵芝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5,36(4):502.

[10]ArisawaM,FujitaA,HayashiT,etal.Revisionof1H-and13C-NMRassignmentoflanostanoidsfromGanodermalucidumby2D-NMRstudies[J].JNalProd,1988,51(1):54.

[11]HirotaniM,FuruyaT.GanodericacidderivativeshighlyOxygenatedlanostane-typetriterpenoidsfromganodermalucidum[J].Phytochem,1986,5(25):1189.

第7篇:耻文化论文范文

摘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区域经济的统筹,对改变鄂西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实现全湖北东西互动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拟就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鄂西生态文化 旅游圈 可持续发展

1、引 言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 这一发展战略构想,为“鄂西圈”中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结合长阳在“鄂西圈”中的战略方位和发展实际,长阳将以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支点为目标,进一步科学分析自身比较优势,找准战略定位,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地从基础设施、宣传营销、品牌塑造、机制体制等方面实施战略对接,力求在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发挥出积极作用,以整体大发展实现自身大飞跃。

2、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起步时间晚,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速率不一,加上鄂西多为山区,交通区位与客源区位比较不利,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制约与困难。

2.1旅游业区域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不合理

目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发展十分不平衡,资源富集区的交通通达性欠佳,地域结构矛盾明显,温冷地区的发展急需加强。由于鄂西普遍处于山岳地区,恩施、神农架、武当山等生态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缺乏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对外连接,一直无法大规模招徕圈外游客。以“一江两山”为例,武当山-神农架-宜昌三地距离不足400公里,而目前行程需要8小时以上,时间成本高。从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情况来看,对圈内旅游起到支撑性作用区域的仍然仅限于宜昌、神农架等,一方面使热点地区生态环境和接待设施承受着较重的季节性接待压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与产品的闲置,特别是襄阳、十堰、荆州等地的旅游业发展迟缓,不利于旅游圈的整体进步与形象塑造。

2.2旅游资源转化力和旅游产品吸引力比较薄弱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产品构成中多以单一的水域观光、山岳观光等观光产品为主,度假型产品和专项型旅游产品等开发不足,丰富的旅游资源未能有效地开发成多样化、系列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这也造成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精品景区(点)总量少,地域分布较集中,整体旅游产品互补性、吸引力不足,区域旅游形象不甚鲜明。以资源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比较有说服力的A级旅游景区为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4A级和5A级景区偏少,且主要集中在宜昌等地。其中,1994年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只是4A景区,最早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皇陵――钟祥市明显陵只是3A景区,充分说明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资源转化能力偏弱,良好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历史优势未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和市场品牌优势。

2.3旅游市场结构与经济效益急需提升

由于旅游产品的单一化发展、旅游产业要素配置不理想等原因,导致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的人次虽然稳步增长,但存在着旅游者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消费结构不如人意等问题,旅游产业扩张和效益提高的问题突出,旅游资源优势无法有效转化为旅游经济效益优势,形成了长期以来客源结构的单一和市场开拓实力的薄弱,难以稳定、健康地拓展市场,亟待优化区域市场结构、提质增效。比如,三峡水上旅游线由于受到“告别三峡游”、金融危机等的影响,一直呈现客源的波动性,尤其是对欧美市场过分依赖,使得此次金融危机后三峡游船在2009年的预订量下降了50%。此外,区域旅游收入中交通、住宿等硬性消费比重过大,旅游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弹性收入比重过小,像神农架滑雪旅游和宜昌的漂流旅游虽然吸引了大量以武汉为主的中短程市场客源,却由于娱乐、购物、餐饮等配套产品不丰富而限制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2.4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观念亟待统一和提升

一些地区和部门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重要性认识不够,未能意识到旅游业的贡献和带动效应,未能真正从政策、资金、人才各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部分旅游地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小富即安的思想,未能统一旅游开发步骤,产品重构与同质竞争现象普遍;旅游管理中存在着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多重交叉,政出多门,行业收费项目繁多,导致了管理水平低下和市场竞争无序化。

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三游”为重点,打造旅游产品品牌。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整合长阳的各种优势旅游资源,组合特色旅游产品,优化旅游线路,大力推动清江风情游、巴土文化游和运动休闲游等三大核心旅游产品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力争使这三大旅游品牌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最具吸引力的亮点产品。

二是以“挑战赛”为重点,打造旅游节庆品牌。借助“鄂西圈”的良好政策环境,继续做好与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和省体育局的争取工作,全力和北京体育大学联合办好一年一度的“张健横渡队清江画廊挑战赛”。通过不断探索活动举办的方式,深化活动对文化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力争使其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最有特色、最有吸引力、最有市场价值的景观赛事和品牌赛事。

三是以“清江画廊”为重点,打造旅游形象品牌。充分发挥清江画廊风景区在清江流域知名度高及其核心景区和最大景区的地位作用,全力整合,整体推进,进一步把“清江画廊”做大做强、做精做名,使之成为长阳旅游的形象代名词、“鄂西圈”的门户品牌。

四是完善政策支撑机制。围绕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完善政策争取工作机制。立足县情,制定出台相关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具体实施办法。同时,积极探索通过民族立法方式,出台关于加快融入“鄂西圈”,促进全县生态文化旅游突破性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

五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门户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建立旅游发展目标考核制,全面落实各部门的责任,强化对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相关工作的对接。

六是推进区域合作机制。积极争取把推进清江流域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大力推进清江流域跨行政区域的合作。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号:2010b166

参考文献:

第8篇:耻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药家鑫案” 耻感文化 社会舆论

2011年5月20日,药家鑫一案在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了二审。二审裁定:驳回药家鑫的上诉,维持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死刑,的判决,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在社会上成为舆论焦点的“药家鑫案”算是落下了帷幕。一起刑事案件,怎么会在全社会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在强大的社会舆论背后,耻感文化在无形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一、耻感文化的渊源及传承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耻感文化的国家。日本学者森三树三郎认为:中国的“耻感”文化倾向更强一些,是耻文化的发源地。①中国的耻感文化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耻”字在古汉语中写作“”,《说文解字》中对其解释为:“辱也。从耳,心声。”②《诗经》中曾写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③在《论语》中则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④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在《四书章句集・孟子集注》中写道:“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⑤清末著名思想家康有为在对《孟子》进行注解的时候也指出:“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⑥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耻感文化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受到学者、思想家们很大的鼓励与尊崇,甚至一度成为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经过数千年的文化传承,耻感文化流传至今,逐渐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发展到现在,从通俗意义上来讲,“耻感是人们自觉地求荣免辱的道德情感和价值意识, 是因经历和体验到了人性和基本价值被亵渎而在我们人格深处产生的一种自我谴责和自我贬低意识。”⑦耻感文化与社会舆论又有何内在联系呢?

二、耻感文化与社会舆论相互作用

所谓社会舆论,就是针对特定的现实客体,一定范围内的“多数人”基于一定的需要和利益,通过言语、非言语形式公开表达的态度、意见、要求、情绪,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交流、碰撞、感染,整合而成的、具有强烈实践意向的表层集合意识,是“多数人”整体知觉和共同意志的外化。⑧

在特定的事件、环境下,耻感文化和社会舆论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彼此互相作用、相互推动,在不断的交融、循环中将社会舆论的力量推到更强的地步,反过来也加深了社会的耻感文化。

1、耻感文化推动社会舆论

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和价值意识,产生并存在于人格深处。人们内心对于犯罪行为的羞耻、愧疚,使得人们不自觉或刻意地远离、谴责犯罪行为。正是由于耻感文化的存在,使得社会中大多数人都对犯罪者有反感、谴责的心理和行为。一旦发生犯罪行为时,人们普遍存在的抵触、排斥情绪经过蔓延、传播,会感染很多人。在合适的时机遇到导火索,这种情绪就会适时地爆发出来,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从而迅速形成社会舆论,并以几何倍数呈现不断扩大的势态。人们的耻感心理在舆论下不断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抵触心理逐渐加大。这样,在逐渐增多的耻感心理下,社会舆论也就会不断地增强。瞿同祖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不难想像存在于一团体较小而接触更为密切的社会中,舆论制裁有更大的可能性。”⑨尤其是当犯罪行为打破社会的道德底线的时候,人们的耻感心理就会越强,所引起的社会舆论也就越大。“道德底线虽然只是一种基础性的东西,却具有一种逻辑的优先性;盖一栋房子,你必须先从基础开始。并且这一基础应当是可以为有各种合理生活计划的人普遍共享的。”⑩道德底线靠人们的最低限度的耻感来维系。在人们所普遍认可、遵从的道德底线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犯罪行为就变得不能接受、非常反感,不遗余力地进行谴责。

在“药家鑫案”里,药家鑫的行为非常恶劣、残忍,已经严重触碰了社会的道德底线,为大多数人所无法容忍。在耻感心理的作用之下,他的犯罪行为让很多人远离他、讨伐他,在众多的相同意见经过碰撞、汇聚后,逐渐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药家鑫所在的西安音乐学院的立场也在舆论中不断改变。一开始,学校的很多老师、学生集体写请愿书为药家鑫求情。然而,面对社会舆论,在“趋荣避辱”的心理下,4月22日西安音乐学院在其官方网站刊登文章《我院师生坚决拥护法院对药家鑫案的公正判决》。反过来,西安音乐学院的行为又加强了社会舆论对药家鑫的讨伐力度。

2、社会舆论加深耻感文化

“中国古代是沿着由家而国的途径进入阶级社会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国家认同族长、家长自主的治家之权。⑾在古代,家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单位。家族是以血缘关系作基础支撑的一个小的社会组织。家、家族是一个人最主要的生存空间,每个人的利益荣辱与家族的利益荣辱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于是,在古代,每个家族都把本家族内有人犯罪看作是有辱家族门风的事情,整个家族都会感到十分羞辱、愧疚,甚至有人会因此而自寻短见以躲避舆论。这种耻感文化在传统的道德文化中生存并流传下来。一直到现在,人们在“趋荣避辱”的心理作用下,依然会远离、唾弃犯罪者及犯罪行为。尤其是在犯罪者的犯罪行为非常恶劣,导致大多数人都在声讨、谴责他的时候,即使与犯罪者有关系的人也会在耻感心理的影响下加入到“讨伐大军”里。这是耻感文化的一种表现。就这样,大多数人的情绪、意见不断地交流、碰撞,产生共鸣,便整合成了占据优势的“多数意见”。在“沉默的螺旋”效应下,“多数意见”越来越壮大,“少数意见”就会逐渐减少,直至沉默。最终,产生强大的社会舆论。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人们的耻感心理会越来越重,感到更深的耻辱感,从而陷入不断的循环之中。

在“药家鑫案”中,案情被媒体曝光之后,他的父母由于内心感到羞愧,离开了家,在外租房子住。社会舆论越强烈,他们内心的耻感就越严重。当药家鑫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时,他和家人、学校所承担的心理压力会逐渐增大。药家鑫内心所感受到的耻辱、愧疚在强大的舆论下不断加深,耻感唤醒了他的良知,使他进行反省、忏悔。

结语

从“药家鑫案”中,我们可以窥视到:耻感文化与社会舆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互相推动、相互作用,耻感文化推动社会舆论,社会舆论也加深耻感文化。耻感文化与社会舆论彼此依附、共同生长。然而,如何更好地培养耻感文化、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也将是亟待解决的又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①沈婉蓉,《“耻”文化在日本――浅论日本国民性格之形成》,《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9):74

②[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223

③于夯译注:《诗经》,远方出版社,2004:28

④徐志刚 译注:《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65

⑤[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351

⑥康有为 著、楼宇烈 整理:《孟子微、礼运注、中庸注》,中华书局,1987:123

⑦郭聪惠,《论耻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前沿》,2008(9):166

⑨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23

⑩何怀宏:《良心论―传统良制的社会转化》,上海三联书店,1998:416

⑾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113

第9篇:耻文化论文范文

由于环境生态的破坏,全球变暖及雾霾现象的日益严重,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渐渐开始重视生态保护问题,生态学开始被融入到国际贸易当中。国际贸易生态化被提出,生态化贸易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际贸易生态化未来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贸易生态化的科学内涵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资源协调发展,实现人、社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和谐统一。全球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生态化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为在经济发展及贸易活动中避免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如何有效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成为了各国学者研究的课题。我国想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不败地位,必须顺应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的趋势,提高对生态化发展的重视,加强生态化建设,国际贸易生态化是实现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生态环境与人类密切相关,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生态环境一旦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和破坏,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回复到原本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会遭到破坏,将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等等。我国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工业企业及其他的外来污染十分严重。国际贸易中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人类追求超额回报过程中付出的惨重代价。因此我国必须提高国际贸易生态化意识,实现绿色发展国际贸易,以此保障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的传统观念中环境是被人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以往国际贸易活动以盈利为活动中心,通过对环境的利用换取一时经济利益的增加,这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人们却没有考虑到,生态的破坏、自然资源的减少,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发展都会遇到阻碍,没有自然资源做为基础,经济将无法发展,人类将无法生存,目前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保护必须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提倡绿色生存和绿色消费,建设生态化和可持续化经济发展策略。目前国际贸易法已开始呈现“生态化”发展趋势,随着各国生态保护及生态化贸易意识的提高,国际贸易中贸易争端不断,所以世界贸易组织法和国际贸易条约开始对贸易中涉及到的生态保护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从生态保护到资源保护不同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了限制,保障了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的方向。目前已经的《卫生和动物检疫措施协议》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等相关协议中都对生态保护问题进行了声明和规定,对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的生态问题做出了限制,有效减少了国际贸易中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想要在国际贸易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紧紧跟随国际贸易生态化可持续发展趋势的步伐。

二、我国贸易贸易生态化及可持续发展中与国际贸易间存在的矛盾

国家经济发展及全球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利用基础上,来实现在各个国家区域之间资源与金融贸易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来满足各国人民的不同需求,使资源可以在全球各个国家中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实现对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应建立起生态化意识,采取相关生态保护措施。但是现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生态发展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上进行的,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与生态化发展及可持续化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现今的国际贸易中,并没有考虑到地域差异,使得很多国际的经济和资源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国家之间的资源问题。尤其是我国,我国是资源出口大国,但我国实际自消耗资源量却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许多国家为了缓解本国资源压力,即出于保护本土资源的目的,采取以国际贸易的方式进口资源,很多发达国家虽然资源消耗量远远高出发展中国家,但多数资源来自进口,本土资源并没有过度的开发,而是储藏了起来。我国正是资源的主要出口国,这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过度开采本土资源而出口国外的现象,资源的过分开发,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这种做法并不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经济活动的基础是自然资源,想要实现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与自然资源共同发展,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排放,减少污染,才是我国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资源的出口已经远远大于我国的自然资源供应,我国必须形成国际贸易生态化意识,国际贸易生态化不仅能实现自然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三、我国国际贸易生态化及可持续化发展优化策略

(一)国际贸易生态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策略通过以上分析讨论不难看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才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应在国际贸易中应将生态保护作为主流,把可持续化发展作为前进的方向。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只有尊重生态环境的产品才能站稳脚跟,将生态环保融入国际贸易当中,生态化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时展的趋势,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守经济与生态化共同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对国际贸易中的各个环境严格监管想要有效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法律规范适当的监督控制必不可少。我国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协调完善国际贸易生态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法律监督控制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制定相关规则,对国际贸易中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明确责任分配,加大对有害产品的流通控制,对有害物质进行严肃打击处理。维护我国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建设目的。另一方面,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加大对企业控制和监督力度,避免企业生产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适当控制资源开采目前我国在世界上属于资源短缺国,很多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过度开采,那么未来,子孙后代难以生存,想要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控制资源开采势在必行,过度的资源开采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破坏,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必须意识到这一点,适当控制资源开采,降低资源出口量。

四、结束语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