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嫂嫂范文

乡村嫂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嫂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嫂嫂

第1篇:乡村嫂嫂范文

乡村市场是一块令人垂涎的肥肉,这是事实,毕竟80%的人口都生活在那里。

要搞定乡村市场,必须借助“车销”,这也是事实。这年代的乡镇二批被竞争“惯坏了”,基本不到县城进货,厂家要想进入乡村,都必须通过县城经销商(一批商)组织车辆,主动送货到乡镇。

提到“车销”,厂家总是游走在爱恨边缘,这还是事实。爱是自然,恨却无法避免:要购买车销工具(厢式货车),要招聘和培训车销人员(司机加业务员),要划定车销路线,要增加直接成本(油费、过路费等)……实在不是一件省心的事情。

丰实公司(以下均为化名)是一家大型食品企业,在大中城市名声显赫,但在乡镇市场却默默无闻,反而不及后来崛起的华虎、黑象以及乐呵呵。

丰实公司自然不甘心在肥沃的乡村市场无所作为。2005年,公司在南充、巴中、广元、汉中等地建立“川陕根据地”,派遣精兵强将,历经半年摸索,实践出一套“车销联盟”模式,成功打人乡村市场。“川陕根据地”也因为有效开发了乡村市场,业绩实现了40%的巨大增长。

两个现实问题

丰实公司广泛设置营业所的渠道操作模式,一度在一、二级城市叱咤风云。但丰实公司的渠道重心却止步于县城,营业所精英多年受到“直营思想”熏陶,只会攻占县城的学校、商场、超市等终端,至于乡镇市场的开拓,却不得其法,只是随大流,要求经销商不定期“车销”,送货到乡镇。

丰实公司的“车销”遇到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1.经销商车辆有限,一般只有一辆货车,“车销”只能蜻蜓点水,到达最重要的几个交通枢纽镇,更多的乡镇却鞭长莫及,何况更加偏僻的村、组。以南江这个中等规模县为例,乡镇48个,近的十来公里,远的五十公里,一周拜访一次,若要全面“车销”,就得增加4辆货车。

2.即使增加车辆,如果只销售丰实公司的产品,一车货要送三四个乡镇才能卖完,来回要两三天,费时耗油,毛利不抵费用,是一桩不划算的买卖。

丰实公司发现,其他公司的经销商也都遇到类似问题。那么,如果把好几家公司“联盟”起来,互相捎带产品,大家划分片区,分路线进行“车销”,岂不可以覆盖更多的乡镇?再则,多个经销商的产品组合起来,品项多,一两个镇就吃货一车,当天来回,省力又划算。“多赢”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要实现“车销联盟”,还必须全面了解当前“车销”现状。“川陕根据地”销售人员驱车下乡,走访了村组、乡镇上的各种售点后,发现市场上执行车销的队伍五花八门,除了经销商层级的“一级车销商”外,还有三种其他形态的“车销商”。

各显神通的“车销商”

1.一级车销商。

主要是各大品牌的经销商(一批商),在厂家指导下,定期或不定期“车销”到乡镇。一般说来,一级车销商都是单打独斗,彼此间没有合作关系,甚至互相敌对。也正因如此,每个一级车销商都和丰实公司一样,到达宽度有限,只能到达重要的镇,其余乡镇处于自然流通状态。

一级车销商中,最有实力的当数乐呵呵公司,其县城经销商一般都有两三辆车,有比较固定的路线,在重要的乡镇上发展有特约二批商,并且行之多年,乡镇网络非常成熟。

2.二级车销商。

他们辐射农村的末梢神经――村、组,主要是大镇上一些有实力的二批。他们拥有微型厢式车,可以在凹凸不平的乡间公路穿梭,把货送到周边的小乡或者公路旁边的农村杂货店。

二级车销商有多品项的组合优势,一部车里面有农村市场需要的各种副食品以及日化用品,一般有好几十个SKU,小店缺什么就可以补什么,非常受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品类产品,二级车销商一般只捎带一个品牌,比如,捎带了丰实方便面,一般就不会捎带健师傅方便面,反之亦然。

3.集市流动车销商。

赶集在农村仍然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大镇一般隔天赶集,俗称逢单、逢双,小乡一般隔两天赶集,俗称逢147、258或369。

农村家庭所需副食、烟酒和日用百货等,往往在集市上采购,并且有“一次购足”的特点,至于农村居家周围的杂货店则只是一种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集市有些类似城市里的大卖场,农村的杂货店则类似城市的便利店。集市的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具体比例,无从统计,但通过简单的抽样推测,应该占据五成以上,这也是集市流动车销商存在的重要前提。

集市流动车销商有别于一、二级车销商,它们是零售商,并不为乡、村、组的商店送货,而是直接针对农村消费者,专门组车轮流赶集,差不多365天都在周边的几个集市摆摊设点,现场销售。集市流动车销商一般配备有喇叭、宣传布幅等推广工具,还具备一些促销常识,常举行买赠、抽奖等农村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提升销量。

4.车销游击队。

车销队伍中还有一支很特殊的力量,就是车销游击队。他们手上没有固定的品牌(资金不足,很难成为大品牌经销商),没有门店和仓库,惟一的工具就是拥有一部可以四处奔波的小货车。

车销游击队赖以生存的手段:一是固定成本较低(无仓库、门面);二是专门在县城各一批商那里找寻特价商品或有促销活动的产品(不乏假冒伪劣产品),拥有一定价格优势;三是多产品组合,可以满足乡镇二批一次备货的需要(同二级车销商)。

车销游击队与一级车销商之间素有渊源,当一级车销商月底冲刺业绩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空间让出很大一部分,让车销游击队吃货,借以开拓自己无法到达的乡镇。

丰实公司的“车销联盟”战略逐渐清晰:若能把这四种车销队伍都“联盟”起来,不要说进入乡镇,简直可以横扫乡村市场!

联盟的四种操作方法

1.一级车销商:先摘好果子。一级车销商大都是大品牌的经销商(一批商),很多已经发展为商贸公司,有一定商业头脑。组建车销联盟共同下乡,也是其隐性的需求,稍加点拨就“顿悟”。“川陕根据地”首先就把目光瞄准了乐呵呵公司的经销商们。

以川北B市为例。其一,丰实公司的经销商只有一辆货车,只能勉强车销到8个大镇,而B市乐呵呵经销商拥有两辆货车,在乡镇有30多家特约二批商,其二,乐呵呵产品主要为水和果奶等,与丰实公司的方便面、果汁、茶饮料并不直接竞争,双方谈判起来没有敌意;其三,乐呵呵公司最先发迹的就是农村市场,前几年产品旺销,供不应求,但这两年一些跨国大品牌纷纷下乡,挤压了乐呵呵的生存空间,加之产品老化,新品上市不成功,导致其乡镇网络有所松动,以前一个镇一次吃一车货,

现在只能吃大半车,单次的运载能力出现过剩。

乐呵呵B市经销商王老板也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年轻人,也有意寻找合作产品,挖掘新的赢利空间。因此,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形成“车销联盟”。

对于乐呵呵的实力经销商,丰实公司的原则是:名份放两旁,利字摆中央。丰实公司经销商必须无条件执行“平进平出”,将产品平调给乐呵呵经销商,公司给予的促销政策也必须全部转移到乐呵呵经销商。这样,乐呵呵经销商虽然没有经销商的名分,但实质享受到丰实公司经销商的待遇,每箱可以赚取0.5元的顺加毛利额。那丰实公司的经销商又赚什么呢?凡是通过乐呵呵经销商车销出去的数量,月底丰实公司另行每箱返给0.3元补贴。

这个合作皆大欢喜,通过乐呵呵的渠道,丰实公司乡镇网络一下就扩展两倍,其在B市的销售每月都实现50%以上的增长。

2.二级车销商:逐个拿下。

没有谁可以将二级车销商一下子全招至麾下,所以只能一个个地接触,一个个地拜访、一个个成交。丰实公司“川陕根据地”的具体做法是:

业务专员会同经销商的业务人员到各个乡镇实地盘查,将;有能力、有意愿的二级车销商登记造册(仅执行这个步骤,就需一两个月)。

业务课长亲自拜访、逐一洽谈,以契约方式将二级车销商纳入“联盟”,类似乐呵呵公司的“特约联销体”。

无条件奖励:每箱给予0.2元奖励费(用意是使二级车销商在同一品类中只捎带丰实产品)。

有条件奖励:按二级车销商设定的销售区域大小,分设目标,月销量达到100%,再返利0.3元/箱。

3.集市流动车销商:建立品牌的桥头堡。

城市消费者每天接受大量活动信息,没有创意的活动很难触动消费者的神经;但乡镇不一样,简单的赠品、抽奖就能吸引大量的消费者整箱购买。

丰实公司先与某个二级车销商形成联盟,然后通过该二级车销商去寻找相应镇上最有实力的集市流动车销商,给予一些围裙、火腿肠、明星代言人海报(明星海报在乡镇的效果奇佳,是年轻学生疯抢的收藏品)等赠品,让其推广丰实公司产品。集市流动车销商可以借此拉拢人气,自然求之不得。

4.车销游击队:该出手时才出手。

车销游击队属散兵游勇,无组织无纪律,难以把握,平时交由经销商自主管理。但每两个月举办订货会时,丰实公司会邀请包括车销游击队在内的所有车销商参加,给予特别的政策和优惠,把他们的力量作为一种补充。

此外,丰实公司“川陕根据地”为培养车销商忠诚度,还成立了“哥俩好俱乐部”,激励好的大户:

每个季度,根据各车销商的销售表现,给予每箱0.1元~0.5元不等的模糊返利。

每个月都有成交,且平均每月销售超过400箱的车销商,可以在年底获得“新马泰”旅游名额一个。据预估,“川陕根据地”的每个县在年底平均能产生10来个“哥俩好”会员,换言之,每个县都可以直接创造4000箱以上的增加业绩。

两个思考

1.“甭想把海洋煮沸”

“车销联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当前内地乡村还缺乏专业的物流平台,因此“车销联盟”注定是局部的、间断的、脆弱的。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单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把所有的车销商紧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从而全面覆盖乡村。但多结盟一个车销商,便能多一点收成。

2.“先污染,后治理”

当“联盟”吸纳了一定数量且类型不一的车销商后,彼此区域难以严格界定,激励政策也有所差异,如果操作不慎,很可能会出现窜货、杀价问题。但俗话说“窗户打开透气,飞进来几个苍蝇也是正常的事情”,再说,窜货、杀价这些问题早就存在,不搞“车销联盟”也会存在,不必过分多虑。最重要的是,对于丰实公司这样的企业,乡村市场未曾开垦,业绩成长才是硬道理,不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倘若因噎废食,岂不是“连洗澡水与婴儿一起倒掉了”?

第2篇:乡村嫂嫂范文

前一阵去杭州出差的时候去了浙江大学开的宾馆,在那里的麻将文化馆,他们的楼总让我系统地学了点麻将的历史。原来麻将是春秋就有的骰子与由明代的叶子戏发展而来的马吊在清代中后期结合而成,开始是长形纸牌,从我们老家的老人早年玩的所谓长牌还能看到其传承,后来演变为麻将牌。

麻将在中国人中甚是普及,不只在城市乡村到处可见,就是到了国外的中国城也还可以看到专门的麻将馆。据说老蒋与老毛均会打麻将,甚至说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三大贡献就是中医、《红楼梦》与麻将,他认为麻将中有哲学,体现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中国出台了专门的国家麻将规则,希望将麻将规范起来,甚至准备专门举行国家级麻将锦标赛,最后因为社会舆论压力之故而未能如愿。

我并不喜欢玩麻将,偶尔玩玩也就是推倒胡的水平,用我一些朋友的说法,就是属于没入门,即使我老妈也很看不上我的麻将水平。我老妈年轻的时候是坚决反对家中任何人玩牌与麻将的,到了晚年她才开始对玩麻将有了兴趣,现在玩麻将基本上成了她下午的常规活动,就是到其他亲友家串门也少不了推两把。我的姐姐嫂嫂们为了陪老妈高兴,多少也会来那么几把。我老妈还说玩麻将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症呢。

我老家一个亲戚过于沉迷麻将,偶然还赌点钱。我受其家人之托去劝说他,他对我说,你说乡下这样的地方,也没个娱乐,也没啥有意思的活动,你不去玩麻将,难道等死?难道憋死?在我看来,首先,麻将是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交际方式,有麻将桌就能形成场子,就有中心感,就有了自然的话题。而且唯独它比较有持续性与统一性,打麻将的人可以互相不认识,但是通过麻将就可以自然发生关系,在这个意义上麻将真的可以算是国粹了。其次,比照西方社会,中国既没有发展出来类似基督教会这样能耗费大量时间的系统的精神活动空间,又没有由好莱坞、迪士尼等构成的丰富的商业娱乐制造体系,因此城乡居民的大量业余时间与闲暇时间是无法大规模打发的。闲暇通常生事,而消除与减少生事可能性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小孩上网、大人麻将。再者,麻将是一种规矩,它有清晰的规则,在相对模糊的传统文化范式中,麻将真的还算是一种不错的提供公平训练的社会活动。

对麻将最大的垢病,应来源于用麻将赌博这一点上。如同任何输赢竞赛机制,麻将会被有些人用于赌钱,有些甚至输赢巨大,更有的还通同作弊。关于这一点我没有更多的辩护,而且我觉得,就像体育运动也可以用于赌博,但不应该归咎于体育运动本身,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麻将本身也没有罪,重要的是我们大部分人是不是从麻将运动中受益。

第3篇:乡村嫂嫂范文

关键词:沈从文 湘西社会 《长河》 “常”与“变”

《长河》是沈从文一部未完成的小说。原计划写四卷,但南于种种原因,只写成一卷。在沈从文的笔下,描写最多的是“乡下人”。他们既对“新生活运动”感到恐惧,又生活得自然、坚定、乐观。沈从文认为这些性质是湘西原始自然环境的产物,他怀着虔诚的由衷的情怀赞美湘西社会自然的人性美。当然,时代的风云也折射进沈从文的小说,也就是所谓的“常”与“变”。

沈从文一生都以“乡下人”自居,他一再说:“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与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乏机警,却不甚懂诡诈。他对一切事照例十分认真,似乎太认真了,这认真处某一时就不免成为‘傻头傻脑’。这乡下人又因为从小飘江湖,各处奔跑、挨饿、受寒,身体发育受了障碍,另处却发育了想像,而且储蓄了一点点人生的经验。”沈从文不可能是个原生态的“乡下人”,实际上从进入北京这座古城之后。他就拥有了一个具有“乡下人”眼光的都市知识分子身份,时时看待中国的“常”与“变”。因为到北京后,沈从文接触到的是一个与湘西社会完全不同的生活状况。而当1934年和1938年沈从文两次返归,途经故里,发现湘西社会生活在“现代文明”的侵蚀和影响下开始变质,感到大吃一惊。他怀念、留恋那虽然落后、保守、闭塞,但却安宁、秀丽、淳朴的“一角小隅”,所以他要“用一枝笔来好好来保存最后一个浪漫派在二十世纪生命取予的形式”,于是一部部以湘西人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陆续出现。《长河》即是沈从文第二次返归,在对军阀统治的不满,对城市文明入侵农村、质朴民风变质的感慨之下写成的。

《长河》所写的仍是沈从文所熟悉的辰河流域盛产橘柚的地方。虽不若《边城》完整,却也显示了较为广阔的历史视角。就如沈从文自己在《长河》题记里所说的:“就沅江流域人事琐琐小处,将作证明,希望它能给外来者一种比较进实的印象,更希望的还是可以燃起行将下乡的学生一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另外却又用辰河流域一个小小的水码头作背景,就我所熟习的人事作题材,来写写这个地方平凡的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以及在两相乘除中所有的哀乐。”这所谓的“常”,即指湘西社会质朴、勤劳、和平、正直的人性美及优良的民族品德:所谓的“变”,则是指“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素朴的人性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而十年实际社会培育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从而给首当其冲的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伤害。尽管沈从文热切希望新的能净化未来的中国,但“常”与“变”的交替错综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枫木坳看祠堂的老水手,是个饱尝艰辛、洞悉世情、坚韧达观的善良老人。他比《边城》中的摆渡爷爷更富阅历,最早感受到政府的“新生活运动”将会给这里带来的骚扰。滕家橘园主人的小女儿夭夭,聪慧而纯真,她这时所面对的人生显然比《边城》中的翠翠的世界要龌龊得多;保安队向商会强派枪款,保安队长向滕长顺强要橘子及对夭夭动邪念的事情,都反映了新的历史动向。

沈从文以其固有的思想和风格,加上时局的限制,在描写时运用了一种乡村幽默取代原来的“尖酸残忍”,所以并未能畅所欲言,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沈从文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沉痛感慨。

对于《边城》之后的《长河》,沈从文的创作初衷更加明确:要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来作朴素的叙述,”“来提到二十年来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质朴、勤俭、正直的行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由于现代文明已经渗透进了边远偏僻的湘西,沈从文感到昔日的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淳朴的民风将难以维系,他所能做到的不过是在文学作品中建筑一座供奉人性的小庙而已,于是有了《边城》、有了《长河》……

沈从文的作品有他自己的美学理想,有他自己的取材角度,也有他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也就是人性。沈从文所构建的理想中的“人性”,是抨击“现代文明”对农村朴素人性的破坏,希望他笔下所表现的“人性”不是返璞归真的,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保持传统的民族的美德。基于这样的美学理想,《长河》无处不显示着这种深厚的民俗的朴素的人性。在《长河》里,沈从文把人性美、人情美发挥到了极至。

夭夭是《长河》中用墨最多的人物。夭夭身上有翠翠的影子,但是在夭夭的身上已经看不到翠翠的忧郁。在夭夭身上展现更多的是她的自由和开朗。如在《摘橘子》一节中。其他人都在橘树上费力地爬来爬去,她却在长竹竿的顶端缚一个网兜在树下专拣大个的采摘,“且间或把竹竿撩拨树上的嫂嫂和姐姐,惊扰她们的工作”,半空中飞来只蜻蜓,便去追蜻蜓:地上出现蝉蜕,又去捡蝉蜕;蚱蜢的振翅、小羊的咩叫都会把她吸引过去,最后忙累了“才选一株最大最高的橘子树,脱了鞋袜。光着两个白脚,猴儿精一般快快地爬到树顶上去与家中人从数量上竞赛快慢”。就是这短短数百字中,沈从文竟把这个生活无忧无虑、又受父母宠爱的橘子园主人的小女儿调皮活泼、生命力又特别旺盛的神态,写得神采飞扬、呼之欲出。而当整个乡村弥漫着“新生活”带来的恐怖气氛时,她仍能“从容自在之至”,在保安队长直接对她进行卑鄙与拙劣的和调戏面前,她直接看作是“看水鸭子打架”,她并不惧怕新生活。在她身上,具有面对人生忧患的从容和镇定。

在《长河》中看祠堂的老水手,沈从文也用了很多的笔墨。这位乡村无产者出身的水手,是传统的湘西地域文化结出的优秀的果实。他集诚实、善良、热情、硬朗与乡村型智慧于一身。小说突出表现了他在社会动乱即将来临时:对地方未来及小儿女辈命运的担忧。愚憨和睿智在他:身上获得了奇妙的统一,面对“新生活”带来的精神压力及保安队长的蛮横霸道,他决不“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在精神上,他已滋生出同命运抗争的硬朗和雄强。小说极力渲染老水手近乎“无事忙”的忧患意识,以此来衬托作为乡村小儿女辈纯然天真的灵魂世界。

除了这两个沈从文着重刻画的人物之外,滕长顺的谦卑和敢于反抗的精神;三黑子身上萌发出的与现实强加于人的外来政治形态相抗衡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平民主义的政治理想,“不许欺压人,欺压老百姓。要现钱买现货,公平交易”、“做官不好,也要枪毙”,三黑子的勇敢在于他直接喊出了“沙脑

壳、沙脑壳,我总有一天要用斧子砍一两个”;以及保安队长的丑恶嘴脸、惟恐天下不乱的恶意敲诈和对夭夭的不怀好意,也都描写得相当出色。

沈从文在刻画这些人物时,常常抓住人物潜意识等心理现象,以及在特定心理状态下的表情和行为,暗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栩栩如生。《长河》中最典型的就是对老水手关于“新生活”就要来了这一事件的潜意识的描写。老水手因听到路人说的关于“新生活”的只言片语和对一个问路的河南口音的耍猴戏的人的猜测。便认为“一定有事”,跟任何人说话都是模棱两可,想说又不敢说。而沈从文就是通过对他潜意识的描写,来突出老水手对小儿女辈命运的担忧和他自己的忧患意识。

夭夭、老水手、三黑子等人物之所以描写得那么成功,是因为沈从文在这篇小说中运用了以往小说不曾用过的纯正的湘西方言,虽古拙朴讷,却新鲜别致。比如说“打口干”就是解渴的意思,“巴家”就是会持家的意思,“满满”就是叔叔的意思,等等,这些都是湘西方言的直接运用。当我第一次读到《长河》时,我惊喜地发现把家乡话运用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是多么地巧妙!这不仅仅是地方方言的运用,更是凸显乡村人生所持有的神韵和风采的另一种方式。无论是生动、充满旨趣的人物对话还是新鲜、贴切的叙述语言。亦或是充满浓郁的泥土气息的比喻,都源于沈从文童年时代在湘西的语言积累。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文字的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语言太多了。”大多数人在初读《长河》时,会觉得不知所云,我想这也许是因为当时的局势使沈从文未能写得那么直露,而只能用这种最俭朴的湘西方言来表达他当时的心情。

沈从文反对文字的意气浮露,行文不依仗附加的词藻,但这也不等于不锻造琢磨。《长河》中的语言就是经过了反复的琢磨,精练了许多当地的譬喻。比如“尿脬上画花,外面好看,里面是空的”、“用鸡脚黄连封住我的口,免得我开口”等地方譬喻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小说内容,而且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也许正是因为《长河》中湘西方言和地方譬喻太浓,才使得《长河》不若《边城》出名,但《长河》中沈从文也有把诗、散文的因素导入小说,也正是通过这种充溢着牧歌情调的艺术形式才能把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生活描摹得如此生动、幽美静穆。沈从文任意识流动,纵情去写,多暗示和个人的情感。如写橘林的秋色:“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霜降后,缀系在枝头间的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每当摘橘子时,沿河小小的船埠边,随处可见这种生产品的堆积。恰如一堆堆火焰。”沈从文善于捕捉自然与社会生活中转瞬而逝的各种物象,他用各种官能向自然界捕捉各种声音、颜色同气味。他写橘花的“香馥醉人”,写橘子的“丹朱明黄”、“堆堆火焰”,语言平淡、柔和、富有灵气。随着文字的移动,秋天的橘林尽展在我们的眼前。沈从文正是用乡村的这种宁静为以后的“官”和政府的“新生活运动”作陪衬,为以后写老水手对农村生活的焦虑作铺垫。

小说描述了当时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人们,连远离城市文明的乡下苗人都不能幸免,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抗议。那正陷于破产绝望、挣扎于死亡中的“长河”世界。也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王国。如司马长风所说:“如果说《边城》是散文诗的画卷,那么,《长河》不仅具有这些,而且还可以听到时代的锣鼓、监察人性的洞府。生存的喜悦,毁灭的哀愁,从而映现历史的命运。”

第4篇:乡村嫂嫂范文

关键词: 吉英・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男性角色 中产阶级

吉英・奥斯丁是英国十八世纪末期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她用幽默讽刺的笔法无比细致地描写了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生活。她自己评价“我的作品好比是一件三英寸大小的象牙雕刻品”[1]。后人都认为她的作品之细致,的确当得起这个比喻。在吉英・奥斯丁42年的短短一生中,她一共创作了6部小说。分别为《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苑林》、《诺桑觉寺》、《爱玛》、《好事多磨》。在这些小说中,奥斯丁忠实地记录了英国在前工业时代的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被誉为“可与莎士比亚比肩”的作家。其中《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代表作,也多次被拍成电影,搬上荧屏。这部小说通过对那个时代婚姻问题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幅当时社会中产阶级的精彩画面。纵观评论界的文章,多是对《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2]及叙事艺术[3]进行分析,鲜有对男性角色的分析评论。事实上,吉英・奥斯丁笔下的男性角色也有独特魅力。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男性角色为切入点,对小说中的主要男性和他们的婚姻观进行剖析。

一、《傲慢与偏见》中男性角色的特点

小说中所涉及的主要男性角色有以下几个:班纳特先生、柯林斯先生、彬格莱先生、达西先生及韦翰先生。

1.班纳特先生:班纳特先生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父亲。文中是这样描述他的:他是个古怪人,他一方面喜欢插科打诨、爱挖苦人,同时又不苟言笑、变幻莫测,真使他那位太太积了二十三年之经验,还摸不透他的性格[4]。当年他因为贪图美貌,娶了一位心智愚钝、见识短浅的女人,因此婚后不久便对她情淡爱弛。不过班纳特先生并没有因为婚姻不美满就在外面寻欢作乐。他喜欢乡村环境和爱好读书,于是便在书房中度过美好时光,只是时不时拿自己的妻子的愚昧无知来开心。对于女儿,他欣赏两个大女儿吉英、伊丽莎白举止高雅、见识丰富,特别推崇二女儿伊丽莎白的聪慧机智,但对三个小女儿粗俗无礼、追求享受的行为听之任之,最后间接导致小女儿丽迪雅跟人私奔,铸成大错。他虽然聪明,但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

2.柯林斯先生:柯林斯先生是吉英・奥斯丁笔下极为经典的喜剧人物。他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表兄,也是浪搏恩财产的限定继承人(因班纳特先生与太太连生五个女儿没有男性继承人,按英国当时的限定继承法财产只能由一位远亲柯林斯先生继承)。为了在继承浪搏恩财产时心安理得,他别出心裁地想出一个妙招――挑选班纳特先生的一个女儿作为妻子。柯林斯先生是个传教士,他趋炎附势,巴结上了一位有钱的女施主咖苔琳夫人,便自以为了不起,以为像伊丽莎白这样的姑娘,“尽管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不幸财产太少,把可爱、优美的条件都抵消了”[5],肯定会答应他的求婚,因此他对求婚十拿九稳。在遭到伊丽莎白的拒绝后,他既不解又气愤,但他并不伤心。他之所以要结婚并不是出于爱情,而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好像什么女人都可以当他的妻子。因此就出现了三天之内,他又向另外一位女性求婚这种啼笑皆非的场面,而第二位被求婚者是伊丽莎白的好朋友――夏洛蒂,竟然答应他的求婚,也令人感到吃惊。夏洛蒂财产很少,长得又不标致,嫁人是她唯一体面的出路,“总算给她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6]。柯林斯先生既自负又自大,缺少男子气概,但工于心计,善于逢迎,一副可笑的蠢样子。

3.彬格莱先生:彬格莱先生是一位仪表堂堂的年轻绅士,为人温柔敦厚、坦白直爽,每年有四五千镑的收入,是每一位丈母娘都喜欢的“国民女婿”。他到了浪搏恩以后,很快就和班纳特先生的大女儿互生情愫、坠入爱河。但他们的爱情受到了多方阻碍,他的好朋友达西认为吉英小姐门第低微,亲戚粗俗不堪,对彬格莱也无真情爱,尽管很美貌,但配不上他的好朋友。彬格莱先生的妹妹希望达西的妹妹做自己的嫂嫂,以便将来追求起达西来可以顺利些,可谓亲上加亲。彬格莱天性谦和、缺乏自信,容易受他人影响。最终由于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促成了这一段美满婚姻。总的来说,彬格莱天性善良、对爱情专一,但性格有点懦弱,如果交友不慎就可能吃亏。

4.达西先生:达西先生是小说的男主人公,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每年有一万英镑的收入,是女性眼中典型的“高富帅”。在他刚到浪搏恩时,几乎所有女性都用爱慕的眼光看他。可不久以后,大家发现他既傲慢又挑剔,门第观念很深,大家都不喜欢他了。达西的性格复杂,充满矛盾。他傲慢又善良、门第观念深但又向往真正的爱情。当他爱上聪明伶俐、体态轻盈的伊丽莎白后,他竭尽全力加以抑制,爱的力量和腐朽的旧传统,在他身上表现为畏首畏尾的顾虑,也使人物更加鲜活丰满。一方面出于“爱的需要”,他希望和伊丽莎白深交并获得她的爱慕,并最终向她求婚,另一方面他看不起伊丽莎白的家庭及社会地位,觉得向伊丽莎白求婚是委曲求全,贬低了自己的身价,违背了自己的意志。达西傲慢又内向的性格,激怒了伊丽莎白,她指责达西既是拆散她姐姐和彬格莱先生的罪魁祸首,又毁了韦翰先生的前途(后证实是韦翰的恶意诋毁),于是断然拒绝了他的求婚。求婚失败,达西逐渐醒悟过来,爱情必须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他接受了伊丽莎白的指责,真诚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正如文中他的一段自白所说:“从小时候起,大人……纵容我自私自利,傲慢自大……他们教我,除了自己家里人以外,不要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教我看不起天下人,至少希望我去鄙薄别人的见识,鄙薄别人的长处,把天下人都看得不如我。从八岁到二十八岁,我都是受的这种教养,好伊丽莎白,亲伊丽莎白,要不是亏了你,我可能到现在还是如此!你给了我一顿教训,开头我当然受不了,可是我实在得益匪浅。你羞辱得我好有道理。”[7]最终达西和伊丽莎白有情人终成眷属。达西先生出身高贵、傲慢但本质善良,体恤穷人、对爱情执著,他的性格是发展和变化的,在第一次求婚遭拒后,他反思了自己以往傲慢的行为并加以改正,从而最终获得了伊丽莎白的爱和尊重。

5.韦翰先生:韦翰先生是小说中老达西(达西先生的爸爸)账房的儿子。他是一个外表风度翩翩、内心邪恶的徒。表面上他英俊潇洒、谈吐动人、殷勤多礼,骨子里却贪图、贪图金钱、骄奢逸。他和达西是两个极端,达西的好处都藏在里面,而韦翰的好处都显示在外面。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他因为出色的外貌和交际手腕,赢得了众多少女的爱慕,并成功地诋毁了达西先生的人品,加深了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误会。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发现他追求伊丽莎白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追求金小组(有1万镑的财产)和达西小姐(有3万镑的财产)则完全是对于金钱裸的追求。他好赌成性,赌债累累。在逃债的路上还带着丽迪雅(伊丽莎白的妹妹)私奔,是个彻彻底底的、道德败坏的浪荡子。处于社会中下层的韦翰长相英俊、谈吐优雅,特别容易获得少女的芳心,因此欺骗性很强。他财产少,所以对金钱极其贪婪。小说最后,由达西先生出面,替韦翰偿还债务并买了一个官职,才换来他和丽迪雅一段冒失的婚姻。但这种没有爱情、没有道德底线、也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注定不会幸福。

二、五位男性性格特点及社会根源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闪烁着斗智意味的爱情轻喜剧。它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真理:男女之间的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的婚姻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小说中五位男性各具特色,但由于社会地位和财力的不同,导致他们不同的性格特色和择偶观。达西先生出身豪门、收入很高,因此他性格傲慢,在雄厚的财力和高贵的社会地位的保障下,他对婚姻的精神层面非常看重,主要是“爱和归属”的需要。彬格莱先生无论在社会地位和财力方面都要稍逊达西一筹,所以他的门第观念没有达西那么深。他性格谦逊,讨人喜欢,收入也很不错,因此在婚姻方面他也是把“爱和归属”的需要放在首位。班纳特先生也属中产阶级,每年一宗产业给他带来二千英镑的净收入,也是衣食不忧的,因此他把女子的美貌放在婚姻条件的第一位。可惜他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这宗产业只能由远方的侄子继承,这让他妻子伤透了脑筋,他的性格随遇而安,也不多操心,得过且过。柯林斯先生的出身一般,老爸是个守财奴还不识字,他虽进过大学,但由于天资愚钝,父亲对他的管束又很严厉,所以也没有学得什么真本领。他年纪轻轻,善于巴结,得到咖苔琳夫人的提拔寻得一个牧士职位,因此性格既谦卑又自大。娶妻并非出于爱情,而是为了找个女人安排家事,一起逢迎咖苔琳夫人。韦翰先生社会地位比较低,没财产,因此他希望找个有丰厚嫁妆的女人做妻子,在他的婚姻中,“金钱需要”是第一位的。综上所述,人的性格和对婚姻的理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和人们的社会地位及当时的社会风俗(如不动产限定继承,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有着必然联系。《傲慢与偏见》的五个男生对婚姻的理解正是对十八世纪中期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社会万象的有力诠释。

参考文献:

[1]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2]吴卫华.试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J],外国文学研究,2000,(3).

第5篇:乡村嫂嫂范文

来到杭州你才真的知道,无论多么细腻的笔触、多么优美的文图,都无法将杭州这座容情山水间的秀美城市的风貌完全展现。它让一切丰富的,华丽的形容和修饰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杭州的美在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哪哪儿都透着一股子灵气。闻名遐迩的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一个个词语听着便让人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梦境之中。

杭州的美在于山水相依、城景交融,人在城中,城在画中,浑然天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人们常把这副描写济南大明湖的对联当作杭州西湖的写照,岂不知杭州的美和西湖的美又岂是这一副对联所能描绘的。泛舟西湖,若是晴天,你便被绿树鲜花及满眼的艳丽所笼罩,心情也像出笼的小乌兴奋得想要欢叫,若是阴天,隐匿在飘渺之中的群山便构成了一幅极尽写意的山水画,美的让人有些忧伤。

杭州的美在于虎跑梦泉,龙井问茶,虎跑泉与龙井茶自古被称为“杭州双绝”,用虎跑泉水冲泡的龙井茶别有一番真味。游人来到这里,品一杯虎跑泉冲泡的龙井茶,凭几临栏,暖风徐徐,眼中不尽美景,手上袅袅香茶,真是“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西湖龙井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特点。西湖龙井茶因产地不同,又分为五个品号狮,龙、云、虎,梅,即产于狮峰山龙井村、五云山,虎跑泉、梅家坞一带的龙井茶。根据采摘时间的不同,龙井茶还分为明前龙井和雨前龙井,即清明节之前采摘的龙井和谷雨之前采摘的龙井。民间素有“雨前龙井为上品,明前龙井为珍品”的说法,明前龙井其珍贵度堪比酒中女儿红,所以明前龙井又别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说的便是这明前龙井。

杭州的饮食习惯也受到饮茶之风的感染,高雅清淡。杭帮菜是浙菜系的典型代表,菜品品种丰富,菜式小巧玲珑。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喜食河鲜、湖鲜也是枕水人家的一大饮食特点。杭帮菜制作精细,变化多样,并喜欢以风景名胜来命名菜肴,烹调方法以爆炒烩炸为主,清鲜爽脆。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干炸响铃”、“西湖莼菜汤”、“龙井虾仁”、“叫化鸡“霉干菜扣肉”等,并且几乎每道菜都有一个典故在其中,让人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更显文艺范儿。

杭州名菜

楼外楼:

杭州楼外楼菜馆是一家名闻中外、有160年历史的名餐馆。它坐落在美丽西湖的孤山脚下,与西湖风景中的一些很有名的自然和人文景点平湖秋月、放鹤亭,玛瑙坡,西泠桥、苏小小墓、六一泉、四照阁、西泠印社,俞楼、秋瑾墓、中山公园、文澜阁、浙江博物馆等为邻。楼外楼创建于公元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它的创始人叫洪瑞堂,是一位从绍兴来杭谋生的落第文人。他从南宋诗人林升的诗中取了三个字,把自己的小店取名为“楼外楼”。

龙井虾仁

将河虾洗净,挤出虾仁,用蛋清、精盐,湿淀粉浆好:取龙井新茶10克,用沸水50克沏泡10分钟:浆好的虾仁用四成热的大油滑熟,再烹上茶叶、茶汁、绍酒翻炒即可。“龙井虾仁”是取用清明节前的西湖龙井新茶与时鲜的河虾烹制而成。菜肴色泽白绿相衬,口味鲜嫩清香,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西湖莼菜汤

选用杭州西湖特产的鲜莼菜和鸡脯丝、火腿丝制作而成,故又名“鸡火莼菜汤”。此菜鲜莼翠绿,滑嫩清香,鸡丝白净,火腿丝嫣红,色彩鲜艳,汤清味美,是一道具有杭州风味的浙江名菜。系用杭州西湖特产的莼菜与熟鸡脯肉丝、熟火腿丝,加上高级清汤、精盐、味精、熟鸡油汆制而成。菜肴色彩谐和,汤莼味美,莼菜鲜嫩,脍炙人口,突出了地方风味特点。

典故晋朝张翰在洛阳做官时,“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翰弃官还乡,竞因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就因为这件事,后来便有了“莼鲈之思”这一成语典故。

江南 一词的启发。此词写道:“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旧时,有寒食节不举火的风俗,节后举火称“新火”。这个时候采摘炒制的茶叶,正是“明前”茶(寒食后二日是清明节),属龙井茶中的最佳。河虾被古人誉为“馔品所珍”,不仅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且有补肾、壮阳、解毒之功效。取用清明前的龙井新茶与时鲜的河虾烹制而成的“龙井虾仁”,集两者之精华,菜品色如白玉翡翠,透出诱人的清香,食之嫩滑鲜美,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州名菜。

宋嫂鱼羹

宋嫂鱼羹的配料更为精细讲究,用鳜鱼或鲈鱼蒸熟取肉拨碎,添加配料烩制成鱼羹,因其色泽油亮,鲜嫩滑润,味似蟹肉,故有“赛蟹羹”之称,是闻名遐迩的杭州传统风味名菜。

典故:据(宋)周密著的《武林旧事》记载:淳熙六年(公元1171年),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潮,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自称是东京(今开封)人,随嫁到此,在西湖边以卖鱼羹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并念其年老,赐于金银绢匹。从此,声誉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誉京城的名肴。

叫花童鸡

选用15千克左右重的嫩母鸡,宰杀褪洗干净后,肋开取出内脏,经用山奈、八角、酱油、绍酒、白糖、精盐、味精、葱段、姜丝和成的卤汁腌渍,再逐层包上猪网油、荷叶、玻璃纸,用细麻绳扎好,最外面再包上和好的酒坛泥(和泥加料酒、精盐),放入烤箱内烘烤3至4小时,去泥包,蘸花椒盐、辣酱油佐食。典故:相传,古时有个叫化子,偷来一只母鸡,在缺锅少灶的情况下,他就用泥巴将鸡包起来。放在火中烧烤,烧熟后再剥去泥巴,食之滋味鲜美异常。后来这一泥烤技法传入饭店酒家,又经过不断研制改进,才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

西湖腊鱼

西湖醋鱼选用鲜活草鱼,经饿养1~2天,促使其排尽泥土味,并采用活杀现烹,不着油腻菜品,色泽红亮,酸甜适宜,鱼肉结实,鲜美滑嫩,胜似蟹肉,风味独特。这个菜的特点是不用油,只用白开水加调料,鱼肉以断生为度,讲究食其鲜嫩和本味。

典故:西湖醋鱼,又名叔嫂传珍。古时西子湖畔住着宋氏兄弟,以捕鱼为生。当地恶棍赵大官人见宋嫂姿色动人,杀害其兄,又欲加害小叔,宋嫂劝小叔外逃,用糖醋烧鱼为他饯行,要他“苦甜毋忘百姓辛酸之处”。后来小叔得了功名,除暴安良,偶然的一次宴会,又尝到这一酸甜味的鱼菜,终于找到隐名循逃的嫂嫂,他辞官重操渔家旧业。后人传其事,仿其法烹制醋鱼,“西湖醋鱼”就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

霉干菜扣肉

猪肉枣红、干菜油黑,鲜香油润,酥糯不腻,成鲜中略带甜味,是干菜焖肉的风味特色。典故:北宋年间,坡居惠州时,专门选派两位名厨远道至杭州西湖学厨世,两位厨师学成返惠后,坡又叫他们仿杭州西湖的“东坡扣肉”,用梅菜制成“梅菜扣肉”,果然美味可口,爽口而不腻人,深受广大惠州市民的欢迎。

东坡肉

“东坡肉“经历代厨师的不断总结发展,而被公推为杭州第一名菜。选用带皮猪五花肉,刮洗干净,切成75克重的正方块,放入水锅内焯透捞出;取一大沙锅,用竹算子垫底,铺上葱、姜块,再放上猪肉,加入白糖,绍酒酱油,加盖密封,烧开后,用微火焖2小时,焖至酥烂,撇去浮油,皮朝上装入陶罐内,盖上盖,上屉蒸30分钟至酥透即可。特点是油润柔糯,味美异常。典故:此菜相传出自宋代大文学家坡的故事。宋元佑年间(约公元1090年),坡出任杭州刺史,发动民众疏浚西湖,大功告成,为犒劳民工,吩咐家人将百姓馈赠的猪肉,按照他总结的经验: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烹制成佳肴。与酒一起分送给民工,家人误将酒肉一起烧,结果肉味特别香醇可口,人们传颂东坡的为人,又将此独特风味的块肉命以“东坡肉”。

杭州小吃

知味观:

素有“知味停车、闻香下马”雅称的百年名店――杭州知味观,由孙翼斋先生于1913年创建。知味观东临繁华商业街延安路,西濒湖滨商贸特色街及风景秀丽的西子湖,是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中国十大餐饮品牌企业,是目前杭城最具知名度的餐饮企业之一。1913年,孙翼齐与义阿二两人出资在湖滨仁和路开设知味馆,次年在生意清淡的情况下,孙翼齐想着自己的点心不比别人差,就写”欲知我味,观料便知”八个大字,贴在门楣上,迎来顾客的好奇,生意日渐兴隆。知味馆以经营各式名点为主,辅以杭州名菜的经营,“幸福双”、“猫耳朵”、“西施舌”等成为菜馆的传统名点。1956年公私合营,期间改名东风馆,1979年恢复原名。

知味观立足于杭州传统菜肴,大胆引进各地精华。在名厨的主理之下,菜系各领,名菜层出不穷,如“鸡汁银雪鱼”、“干菜鸭子”、“武林熬鸭”、“蟹黄鱼丝”、“龙凤双会”、“辣子羊腿”、“蟹黄橄榄鱼”、“一品海鲜盅”等精美菜点。真所谓“此味只应天上有,缘何为我落人间”。

干炸响铃

“干炸响铃”是用泗乡特产的豆腐皮,切成正方形,卷上用猪里脊、精盐、味精、绍酒和成的馅,再切成3.5厘米的段,放入五成热的菜油中炸至松脆捞出,装入盘内,配葱段、甜面酱、花椒盐佐食。泗乡豆腐皮产于杭州富阳东坞山村,故又名东坞山豆腐皮,已有1千多年的生产历史,以上等黄豆、优质水源经18道工艺精制而成,腐皮薄如蝉衣,油润光亮,软而韧,拉力大,落水不糊,素有“金衣”的美誉。

典故:干炸响铃,色泽黄亮,食时脆如响铃而得名。

但民间却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杭州城里有一大一小两家饮食店。大饭店老板欲独霸生意,常常寻事生非,欺负小饭店的老板。一天,他得知小饭店里豆腐皮断档,便唆使一些无赖到小饭店去专点吃豆腐皮,扬言若不能满足要求,就砸掉小饭店的招牌。此事激怒了一位经常在这里喝酒的彪形大汉,只见他一言不发,急出店去,跨上自己的黄膘马。挥鞭而去。过了不一会儿,只听一阵马铃儿叮当响,大汉已出现在小饭店门口,手中还托着一包从泗乡买来的豆腐皮。事后得知,此大汉乃是一位有名的江湖好汉,专爱解人危难。他的举动使小店老板感激万分,立即动手烹制了豆腐皮制作的下酒菜,不惜用上好的猪里脊肉,入油锅加而成。为了纪念这位好汉的功德,小店老板把豆腐皮卷成了马铃儿的形状。“干炸响铃”名肴就这样问世了。

油焖春笋

“油焖春笋”是选用清明前出土的嫩笋,顺长剖开,拍松,再切成5厘米长的段,用花椒油煸炒后,加入酱油、白糖、味精和鲜汤,烧开后改用小火焖至汤汁稠浓,淋上香油即成。特点是油重、糖重,色泽红亮,口味偏甜,属于浙江的传统风味菜。

杭州酱鸭

1 选用当年饲养成熟的肥壮鸭子空腹宰杀,洗尽后在处开膛挖出内脏,除去气管、食管,再洗尽后斩去鸭掌,用小铁钩住鼻孔,挂在通风处晾干。

2 将精盐和火硝拌匀,在鸭身外均匀地擦一遍,再在鸭嘴、宰杀开口处内各塞入5克拌料,将鸭头扭向胸前夹入右腋下,平整地放入缸内,上面用竹架架住,大石块压实,在0度左右的气温下腌12小时即出缸,倒尽肚内的卤水。

3 将鸭放入缸内,加入酱油以浸入为度,再放上竹架,用大石块压实,在气温0度左右浸24小时将鸭翻身,再过24小时出缸。然后在鸭鼻孔内穿细麻绳一根,两头打结,再用50厘米长的竹子一根,弯成弧形,从腹部刀口处放入肚内,使鸭腔向两侧撑开。然后将腌过的酱油加水50%放入锅中煮沸,去掉浮沫,将鸭放入,用手勺将卤水不断浇淋鸭身,至鸭成酱红色时涝出沥干,在日光下晒两至三天即成。

4 食用前先将鸭身放入大盘内(不要加水),淋上绍酒,撒上白糖、葱、姜,上笼用旺火蒸至鸭翅上有细裂缝时即成,倒入腹内的卤水,冷却后切块装盘。

定胜糕

将粳米粉,糯米粉放入盛器,加红曲粉,白糖和少量清水拌匀,让其涨发1小时。再将米粉放入定胜糕模型内,摁实,面上用刀刮平,上笼用旺火蒸20分钟,至糕面结拢成熟取出,翻扣在案板上即成。

典故:在唐代,常熟城里的官府规定,市上的糕点要计量,一升箩米做十个,约合一两一个,叫做“定升糕”。常熟百姓为使一两一个的糕点做大,既吉利,也讨官员欢心,后来想出了一个极好的办法:用梨木雕刻成各种各样的花朵和树叶模样的容器,正好装下一两湿米粉,拌米粉的水里掺上各种花卉和菜蔬的汁液,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容器口大底小,容易倒出,图案有半桃、牵牛、梅花、线板、棱台、五星,等等形状。倒出后上蒸笼一蒸,乘热盖上红印,取名为“鼎盛糕”。到了明朝,打仗的事儿越来越多,老百姓就把“鼎盛糕”送给当兵的壮丁作为干粮,取名为“定胜糕”。猫耳朵

杭州“猫耳朵”,是杭州的名小吃,它是一种面条,因形似猫的耳朵,故名。猫耳朵极像意大利的一种做成贝壳形的通心粉,据说意大利的这种出品,就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学会了捏猫耳朵,回去以后仿制的,后来便由机器生产了

典故:据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叶小舟赏玩西湖。游

得兴致勃勃时,天忽然下起了小雨,众人连忙避雨于小舟船舱内。大家等啊等,可是雨越下越大,下了许久都不见停。几个时辰过去了,乾隆皇帝又饥又饿,忍不住问老渔翁有否吃食。老渔翁告诉乾隆有面但没有擀面杖,做不成面条。正发愁之际,老渔翁的小孙女抱着一只小花猫走来说:“没有擀面杖,我来用手捻。”于是小姑娘动手将面捻成块,状似小花猫的耳朵,小巧可爱。她把这形状。隆怪的面条下锅煮熟后再浇上鱼虾卤汁端给乾隆吃。乾隆见面条不同寻常的模样,玲珑别致,吃后更觉得回味无穷,赶忙问小姑娘这叫什么面,小姑娘回答说是猫耳朵。乾隆非常喜欢这道点心,回京后即召小姑娘为其做“猫耳朵”。自此“猫耳朵”成了一道名点。

杭州采访侧记之龙井茶

拍摄当天,我们来到了杭州最著名的龙井村,车子盘旋而上,终于来到慕名已久的龙井的故乡,但见每家每户站在门前。或炒茶或品茶,每家主人都热情地招呼你过去品茶,但确实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得起,尤其清前茶的价格更是贵的令人咂舌,龙井茶每斤在2000元左右。

告别短暂的龙井村一游,我们奔赴了正宗的茶园――梅家坞,一路上,茶园脆嫩,清爽宜人,风景之美只能用“美不胜收”来形容,偶尔会碰见茶庄旁边修葺的茶室,挂上古雅的“龙井茶”几个大字,就知这里便是品茶的胜地了。当我们一行穿过梅岭隧道,从雕刻着巨大的“梅家坞”三字的门牌下走过,漫山遍野的茶园向我们敞开胸怀,扑面而来,而这种突如其来的绿色将整个心情撩拨到兴奋,进而停下来,开始为整片的茶园所震撼。

清幽幽的茶香扑鼻而来,从五云山淙淙而下的梅坞溪经过清淤驳i勘后靓丽洁净了好多,映衬着一幢幢白墙青砖乡村别墅美丽的景致,干净整洁的江南民居、秀丽精致的小桥流水、油绿油绿的茶园……美景美色有些应接不暇。

正当欣赏茶园春色时,一行采茶的茶农从山上采茶归来,走在最前面的是顾客,跟茶庄的老板谈好价钱之后,茶庄雇佣几位茶农早上6点就开始采茶,直到新茶采摘完之后下山,我们看到每个人茶篓子里都只有星星半点的新茶。问及现在的采茶情况,他们说今年温度比常年偏低,新茶比往年稍晚一些,随着温度升高,清明节前的茶叶还能不断采摘。

狮峰山、龙井村、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土地肥沃,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云雾。良好的地理环境,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