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费预算管理论文范文

经费预算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费预算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费预算管理论文

第1篇:经费预算管理论文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我国针对消防经费预算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条例,但是这些规章条例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究其原因,一是这些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在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无法对行为主体进行约束,失去了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消防部队预算法规意识不强,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预算基础工作不稳定。一些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提供的相关数据不准确;部分单位重视支出,不重视收入,资金的安全性上存在漏洞。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一是预算的编制内容不完整。如一些单位没有将上年度的超额经费纳入下一年度经费预算,将当年的部分收入隐藏起来,未列入下一个年度预算中;还有一些单位列入预算的项目不全,预算安排也不够具体,没有针对性的文字说明,更有预算出现赤字的现象。二是预算执行过程不规范。有些单位在预算编制中没有听取业务部门的意见,财务部门自己说得算,造成经费预算与执行不统一。当预算经费无法满足需要时,可以不经过任何审批手续,随意调整经费,对年终超预算情况不正常上报,预算管理工作缺乏严肃性,随意性大。三是预算安排不合理,存在浪费现象。四是预算执行存在脱节的现象。

(二)问题的原因。从主观上分析,一是不少领导思想上对预算管理工作不重视,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财务人员对经费预算管理工作的宣传不到位,同时,在预算执行中也缺乏制度措施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二是受财务人员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限制,预算编制粗糙。从客观上分析,首先,人员职责不清,不少单位的预算编制与审核为同一个人;其次,预算经费审批严谨性不够,监督把关不严;再次,缺乏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

二、加强经费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预算机制建设。

1.首先,要增强对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做好事前有效控制。结合消防部队实际,预算编制要做到四摸与四看。所谓四摸,就是一要摸清今年的工作重心是什么,有哪些工作任务,领导对工作的想法;二要摸清明年对经费的调整变化情况;三要摸清每年经费使用情况与市场有什么变化;四要摸清各个单位对预算安排是否有意见。四看,即一看预算收入是否符合规定,编报收入是否真实;二看预算支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与标准;三看预算安排的重要项目有没有进行论证;四看单位每年预算的结余情况,对预算报表把好质量关。

2.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工作。对经费审批要严格把关控制,对所需报销的账目要进行严格审查,做到三查五不报。三查,简单来说就是对开支查看有没有计划;对报销发票查看是否完整;对手续查看是否符合规定。五不报,即不报预算外的开支,不报超出业务范围的经费,不报手续不全、审批有问题的经费,不报不符合财务制度的经费。

3.保持预算平衡,提升综合效益。保证预算平衡,使各项业务能够健康协调发展。对一些合理需要增加的预算项目进行增加,需要减少预算的项目合理减少,使预算结合实际,提高预算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对预算经费管理实行责任制,分级负责,同时配合奖惩制度,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经费使用的综合效益。

(二)规范经费收支程序和预算关系。首先将所有的经费纳入预算管理中,每一个项目的预算经费都要在单位整体预算下,所有经费支出都要符合相关制度与标准,由经费预算管理部门统一进行审核,以减少经费分配不合理、不均衡的现象。其次,要不断扩大集中使用经费的范围,对经费的流动要严格控制,消除经费随意支出与垫付的现象,并且尽量采用网上银行结算。再次严格预算审批过程,对超出预算确需调整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级汇报审批。最后明确经费预算的目标,对由于预算不够而借垫款的,特别放置在一类里,在进行年度预算结余时应要求其一一偿还。

(三)细化预算编制项目,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第一要对财务人员经费预算编制的方法进行细化,特别是对上一年度的人员工资、福利、退役费、住房补贴等进行细化。第二是对消耗性的开支预算编制的方法进行细化。第三是对专项经费预算标准方法进行细化。细化预算编制需要短中长期各项经费预算计划的配合,这样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有序地安排经费,经费操作也更加简便。

(四)编制预算工作程序要严格。每个业务部门都要根据本年度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预算明细表,包括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需求情况,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相关部门进行审批。财务部门对各个业务部门上报的经费预算需求进行审批时,不仅要查看经费使用是否合理,还要针对未来工作的安排以及财力情况进行衡量,从而使各个部门的预算达到平衡,审批后要上报到党委,经过讨论决策同意后执行。另外,在预算的编制及执行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坚持岗位不兼容的原则,预算的制定与审核要分开,避免使预算的制定、管理演变为形式化。

(五)强化经费预算编制的审计。一是经费审计内容要完整。审计的内容包含预算编制的内容是否合法、有理有据;预算制定的标准与依据是否符合规定;编制预算收入的基础资料是否真实、可靠;预算支出是否合理、合法。二是审计方法要合理。方法合理要做到四个结合。第一,预算制定报表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第二,经费预算审计要与专业审计相融合;第三,经费预算制定要与日常审计调查结果结合在一起;第四,检查问题与探究问题相结合,这里的检查问题指,不但要检查出一些单位在经费预算编制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对其进行全方位、客观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可操作的解决办法与对策。

三、结论

第2篇:经费预算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财务管理。

一、引言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部分事业单位完全推向市场,部分事业单位由国家赋予了一定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政府新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建立,政府经济职能的“市场化”倾向加强,作为完善政府职能的辅助部门———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它正从单纯的“公益性”向“综合性”逐渐改变,其市场性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其服务对象、服务方法以及取得资金的来源等,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企业会计法规体系。而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然沿用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务管理滞后且明显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痕迹。财务管理相对单调与简单的常规做法与其实际发展的复杂性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种种问题。

二、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渠道,财务管理难度加大。

完全推向市场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已经脱离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范畴。而尚未被推向市场的事业单位,仍保留计划经济时期的痕迹。即,财政低层次的保障,允许事业单位开展一些收费或者经营服务,甚至有些事业单位成立下属企业进行经营,以弥补经费的不足。这样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更加广泛,财政拨入资金、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多渠道,使得资金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2、国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行的是预算绩效考核,强调的是预算管理,从而使得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在计划经济下,我国的财政是一种大包大揽的财政,政府统揽一切,财政通过直接分配来实现政府目标。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来源与使用缺乏足够的自主决策权,它只是政府目标的执行工具,无需对资金使用产生的效益负责,财务管理相对简单,主要就是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作为独立的法人,拥有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经营收入和有权进行相应的投资,无疑也会参与到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预算管理。但是,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围绕的仍然是预算资金的使用,一方面给事业单位开了创收的口子,另一方面又不能真正按照企业模式运作,迫使各事业单位更加注重的是预算执行,而非经济效益,很少考虑行政成本,成本核算粗放,也使其很少进行相关的财务决策,导致资金效益显然低下。

3、财政收支两条线的改革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是改革的必然要求。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在税收和非税收入定位不明确,仍有一些单位出现自收自支的现象,事业单位的部分资金尤其是经营性收入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

4、资金来源多渠道,综合预算编制不完善。

由于预算编制是从基层由下而上进行编制,编制上的不科学性使得一些事业单位人为地将有些经营性资金不纳入预算管理,游离预算管理之外从而可能引发小金库。

5、事业单位人员经费、部分业务运行。经费不足,造成资金使用上的不规范。

在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国家只从政策上给予保障,财政预算经费如人员经费、部分业务项目经费等是严重不足的,从预算的角度上看,得先保证人员经费的支出,经费的不足,导致资金的滥用,有些单位因没有或者经营性收入不足,从维护稳定的角度出发,用项目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发放人员津补贴。

6、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由于事业单位未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有效划分,事业单位的经营创收正是利用了这部分资源进行科技服务,创造了一定的财富,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从国有资产的构成来看是不均衡的,资产的购置者、使用和维护者不一致,势必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单位资产的运作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同时也造成成本费用支出的不合理。HtTp://

7、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财务岗位权责弱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能实现工具弱化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主动财务管理意识,再加上财务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从而使得本应发挥财务控制和监督职能的财务机构基本上作为一个会计核算单位或报账机构存在。其主要表现有:①财务人员没有参加重大经济决策的过程;②财务控制流于形式,如一些财务人员仅仅从会计的角度对发票、报销单等资金划拨手续进行审批,而没有按照相关合同或文件对支出金额的正确性、合理性进行核对;③财务人员没有对会计信息进行相关的整理、提炼和加工,有些单位甚至全年都没有编制过基本的财务报表,其直接后果就是既不能为相关的经济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又没有及时掌握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三、对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财务管理的建议

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市场主体的相互独立和产权清晰,在新公共财政与新公共管理主义的改革浪潮中,为了适应与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了政府改革的必然趋势,这势必要强化政府在公共事务中的“市场化”地位,让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和谐与融洽。因而,加强自身的“市场化”地位也成为了改善作为完善政府职能而存在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加强事业单位的“市场化”地位,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继续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刀切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很难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事业单位发展,我们应该继续深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其“市场化”地位。

1、继续完善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确定不同的市场主体地位。

事业单位的存在具有历史特殊性,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改革浪潮中,有加强“市场化”的趋势。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事业单位都需要关注其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所以,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完善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从而确立相应的财务管理目标。

具体来说,准政府类型和纯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重点在资金使用上而非其资金盈利性;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目标是追求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关注的重点除了资金使用以外还有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的保值、增值以及盈利;纯经营类的事业单位就应当与市场中的企业定位一致,追求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盈利最大化,但其前提条件是其追逐盈利的过程中不能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产生负的外部效应。

2、引入权责发生制,增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财务决策权。

对于准政府类和纯公益类的事业单位,其主要定位还是在于其政府职能的实现,无需关注财政资金的盈利性,需要的相关信息比较少,所以可以仍然适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对于纯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而言,企业的市场地位需要更加全面和相关的会计信息来支持其财务决策的做出,因此应当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体制,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相对比较复杂,既要考虑财政资金的使用,又要兼顾社会资金的盈利性,单纯的用某一单一的会计核算体制都难以满足其财务要求。所以,相应的解决方法有两种:①严格区分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途径,对于公益性的资金使用,沿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体制,而对于经营性资金使用,引入权责发生制。

②对于难以具体区分资金使用的,在用收付实现制核算的基础上,再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一遍,从而满足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信息需求。

(二)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从只注重财政资金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转到对单位全部资金的来源、使用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过程进行核算和监督:

1、加强综合预算管理。事业单位预算是根据各单位职责、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反映单位资金收支、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是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也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所以各单位的预算外收入、经营收入也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编制年度综合预算,全面反映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状况,不得“坐收”、“坐支”。

2、深化和完善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运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软件对财政数据进行分析,加强财政与经济联系的分析,同时完善和利用各部门的财务软件系统对预算外、经营性资金全面剖析、把握资金的走向,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对策,提高预、决算分析水平,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3、加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固定资产产权登记、变动和纠纷的调处,尽可能地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区分开来,对单位资产的运作以及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加大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增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决策的外部监督事业单位虽然是作为政府职能的辅助部门存在,但是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前提下,事业单位与政府之间同样存在“委托—”关系。事业单位目标利益函数和政府的职能目标函数是存在差异的,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这种目标差异矛盾就变的更为明显与尖锐。而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更助长了事业单位财务“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阻挠了政府职能目标的实现。因此,适当的财务公开就像是引入一个有效的外部监督,一方面,加强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约束事业单位的“机会主义”行为。

(四)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是改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状况的必要前提,但是光有这个前提是远远不够的,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也起着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和专业水平。一方面,强化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要让投资风险、筹资成本、资金的时间价值、经营收益等基本财务意思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加强对已有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及新进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准把关,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国贤,服务型政府的预算框架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1):1~11.

[2]冯永梅,王泽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J].注册会计师与审计,2008(9):30~31.

[3]匡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J]财会通讯,2007(7):2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