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

中学生消费情况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消费情况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消费情况论文

第1篇:中学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学 家庭体育教育 现状

前言

体育慢慢深入家庭,能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又排解个人在现代社会中所承受的竞争压力,给家庭成员提供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持与慰藉,起到改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沟通思想,活跃家庭气氛,提高亲和力、凝聚力,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使家庭成员获得全面的健康,去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慢慢地深入家庭,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体育锻炼,是群众体育活动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家庭体育活动,将成为未来每个家庭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解中学生家庭体育教育现状,使家庭教育走出重智轻体的误区。重点调查家庭对子女的体育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开展家庭体育锻炼的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中学生家庭体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建议和对策,为中学生家庭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遵循随机抽样原则,运用抽样法选取了岳阳市第二中学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

1.2调查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针对本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查阅了《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和《科技文献通报》等有关家庭体育教育的论文和论著,对收集的信息加以分析、研究。

1.2.2调查访问法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岳阳市二中部分的学生和家长进行走访,咨询教育方面的专家,就论文的某些问题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依据社会学调查理论与方法制定、发放、回收问卷,问卷制定过程中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为论文的分析提供了实证材料和数据共发出问卷125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96%。收到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98%。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影响家庭体育活动的因素

(1表示工作学习时间长,没有时间 ,2表示无体育兴趣,3表示无人组织,指导、4表示合适的器材,5表示没有场地,6表示经济方面,7表示懒惰,8表示其他。黄-百分比、红-人数)

图1影响家庭体育教育活动的因素

从图中1可清楚地了解到影响家庭体育活动的因素。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没有时间”,说明了岳阳市二中学生的学习比较紧张,学习压力较大,也或许是因为中学生在其生活方式中对空余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其次家庭成员没有共同爱好,也制约着家庭体育活动。结合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对象来看,中学生大多数是跟朋友同学一起活动,说明朋友同学之间的共同体育爱好使中学生更多的与朋友同学一起参加。有少数人跟家人一起活动,不排除家庭成员的爱好对家庭体育的影响。假如家庭成员能有共同的爱好,中学生能更多的与家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可喜的是认为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为零,说明中学生都对体育活动有兴趣,都愿参加体育活动,但是客观原因制约着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家长对体育课的认识浅薄是制约其子女参加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2.2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家庭体育影响

从对岳阳市二中部分学生父母的学历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 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很少,只有15名,占总调查的13%;专科文化程度的也只占到了总调查的21%;高中及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了总调查的一大半,有65名,占总调查的54%;父母低文化程度的也占到了33%;父母的学历对家庭体育内环境的好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家长的体育健身态度是影响子女参与体育健身的关键因素。家长喜欢体育的程度与反对子女从事体育的比例呈负相关,家长受到的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提高孩子的体质健康重视程度也明显要高,他们通常都会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积极支持孩子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但是,也有少数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和大多数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家长,由于对体育健身功能认识不足,没有形成体育健身的正确观念,认为孩子参与体育健身是浪费时间,反对孩子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由此我们得出父母的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家庭体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实施的效果。

2.3家庭生活水平对家庭体育影响

家庭的生活水平是指家庭收入的高低以及家庭负担所带给家庭的承受能力,这是学生能否受到良好家庭体育教育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家庭体育教育在家庭中开展是否顺利的先决条件。

表1 家庭收入水平

表2 家庭消费情况(月)

表1中说明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子女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基础因素之一。有研究报道,家庭所属社会阶层与体育参与有密切关系,社会经济状况优越的家庭体育参与程度也趋向于高水平,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即家庭收入的多寡与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存在正相关。表2中数据说明,家庭经济收入的高低与体育消费水平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体育消费与家庭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呈正相关,家庭体育消费随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增大。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只占到总调查的9%;生活水平一般的占到了44%,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率;有34%的生活水平较差,对家庭体育教育也是有心而无力的;而更有13%的家庭生活水平差,对家庭体育的关注甚少,且对家庭体育教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程度,也未有正确的认识。

3.2家庭教育态度和行为对家庭体育影响

(1重学业健康指导;2重学业无健康指导;3没有考虑)

图3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目标

从图3可看出,绝大多数家长对体育能增进孩子体质健康、调节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但是,现行的学生升学制度,造成了家长对孩子文化成绩的重视,超过了对孩子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视。因此,有许多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了体质的培养。总体上看,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对学习及智力发展比较关心,但存在重智轻体,体育教育观点不明确的问题。家长在重视子女学业的同时,也希望孩子有健康的身体,但体育教育意识性差。调查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健身活动完全依赖于学校的安排,忽视了家庭在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教育方面的应有作用。这是在开展学生家庭体质健康教育活动中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体育教育行为是指父母对待子女体育锻炼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这将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与激情产生直接的影响。

表3父母对子女的体育教育行为

从表3中可说明家长在家庭体育教育中,无能为力,口头说教任其发展是家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法提供现有条件,不能积极为孩子创设环境,不能用身体力行带动影响孩子,说明家长的体育教育行为、态度、观念确实存在问题,只求表不求本。

3 建议

3.1 树立科学正确的健康理念

国家有关部门应从管理机制入手,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升学考试和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机制。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重视对孩子的“健康投资”,通过营造家庭的体育健身氛围,使孩子养成自觉锻炼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2 营造融洽的家庭体育氛围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体育爱好,结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激发孩子对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家长要身体力行,带领孩子进行体育健身活动,这对促进家庭亲人间关系的融洽和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3 进行必要的家庭体育投资

家长应尽可能地为家庭体育健身活动投资,为孩子添置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器材,如经济条件好的可以购买健身器材、假日体育旅游、聘请家庭体育辅导教师、送孩子到专业的健身俱乐部等。

3.4 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

家长应主动跟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情况和体质健康状况。学校要做好健身知识的宣传工作,让家长知道科学评价孩子体质健康的标准,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报告和相关的健身运动处方提供给家长,指导家长利用空闲时间安排好孩子的体育健身活动。通过家庭和学校经常性的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在孩子体质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

3.5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体育教育观

现在家长的认识主要受制于高考制度,就业形势,社会文化传统等。“重智轻体”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所以要帮助引导家长们学习新的教育手段,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潮流,为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立足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引导和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的教育观,就是要使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其次,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再次,引导和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处理好孩子的文化学习投资和体育锻炼投资。其实“知子莫若父”,做好“文”和“武”的投资平衡是很关键的,要把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健康中成长。

3.6 家庭在家庭体育教育中应承担恰当的责任

对于孩子的体育教育问题,家长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走出认识上的误区,主动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在家庭体育教育中,首先要使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生活、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如果不牢,构筑的理想大厦迟早都会倒塌;其次要坚持“快乐体育”的基本原则,积极参与孩子的家庭体育活动计划制定,督促他们持之以恒,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再次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等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确定家庭在体育教育中的位置,主动配合学校、社区共同做好体育教育工作。

结论

父母的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家庭体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实施效果,父母的学历对家庭体育的内环境的好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经济水平是影响子女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基础因素之一,是决定家庭体育教育在家庭中开展是否顺利的先决条件。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即家庭收入的多寡与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存在正相关。

家庭体育态度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因素,父母对家庭体育教育的思想是学生能否更好的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影响因素,这是在开展学生家庭体质健康教育活动中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即父母的体育态度决定学生体育参与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山灵团. 论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有效结合[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2) .

[2]李淑梅,卢莎,金长伟. 谈家庭体育的社会功能[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12) .

[3]石伟铮,章连娣. 论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有效结合[J]. 浙江体育科学 , 2004,(01) .

[4]万益民. 我国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若干关系探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 2003,(06) .

第2篇:中学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

中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应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一、自主参与 协调合作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专题性研究课程。所谓研究性课程是指以学生学习的内容或相近领域选择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调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过程。在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作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载体,引导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研究性课程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研究专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搜集有效信息资源,再通过学生自己建构专题性知识网络,综合提取多学科的主干知识并给予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如高二经济学重视社会生产一节中,可以针对当前的热点“三农问题”体会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节中可以就当前的新闻热点“农民工权益保护”、“都市繁华街区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教育均衡化”等来讨论追求“社会公平”下的效率。如适度合理消费一节中,我们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子课题如:“绿色消费之我见”、“三代人的消费结构变化”、“中学生的高消费面面观”“中学生名牌消费分析”、“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中学生高消费剖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的辨证统一”等等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基础上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中学生消费之我见”、“农民工与城市发展”、“贵族学校与教育均衡”三个专题,通过6课时的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发挥。

二、培养创新精神

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思想政治课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对传统的教学要有“离经叛道”的精神,摆正自己的位置,同时教师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科学的训练方法,正确的评价制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否则如果教师只满足于传统教学模式而不愿做新的探讨,那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只能成为泡影。高中政治教师只有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以创新的精神实施创新教育,才能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来的一连串问题,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谈访、问卷等形式获取资料的方法,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得出相应的结论;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信、电话、email等向专家请教,使他们学会学习。教师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巳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学会思考。

三、实践尝试有感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的教师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课时候,有的教师发现许多同学对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和如何走现代农业之路等知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几个课题小组,让他们围绕家乡农业发展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有的小组以《家乡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为课题,有的小组以《家乡农业资源利用状况研究及对策》为课题,也有的小组利用有同学家长开面粉厂的有利条件,确立了《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这样的课题。

第3篇:中学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

关键词:吉林省;青少年;体育消费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但实际上,青少年指13岁以上到成年之前(也就是满14岁不满18岁)这段期间的人多为学生,且也进入一种人身的转变期,是社会上令人重视的一个群体。青少年群体体育消费情况直接关系到未来体育消费的发展走向,对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观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青少年体育消费现状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

以吉林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四平市、延吉市每市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男女生各50人)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浏览中国期刊网上关于青少年体育消费方面的论文,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支持。

2.专家访谈法。对经济学、体育学、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咨询专家学者对青少年体育消费的意见。

3.问卷调查法。对吉林省5个城市青少年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每个城市放发100份问卷,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94份,回收率98.8%,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97.1%。

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运动用EXCEL、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青少年体育消费金额调查分析

为了解当前吉林省青少年体育消费情况,对青少年每月用于体育消费的钱数进行问卷调查,从表1可以看出当前青少年的体育消费水平普遍不高,月消费30元以下的人数较多,占被调查人数的43.8%,月消费30-50元的人数占30%,50-100元的人数占15.8%,100元以上的人数仅有10.4%,对这组数据进行分析,由于青少年处在初高中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渡过,有中考、高考的压力,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对体育的兴趣不高,体育消费也就很少了。另外,由于青少年经济上不独立,父母怕给孩子太多的零用钱,孩子花在不好的方面,也限制了青少年的体育消费。这些都需要引起社会上的关注。

2.青少年体育消费影响因素

从表2青少年体育消费影响因素调查表可以得知,当前影响青少年体育消费主要有以下原因,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占被调查人数的24%,学校体育氛围的影响占32.5%,家庭因素的影响占25.4%,体育商品广告的影响占14.2%。对这组数据进行分析,社会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的传递,中国人有着比较节约和务实的传统,超前消费的意识不强,因此这种传统观念也影响了青少年的体育消费。青少年主要的学习生活地点是家庭与学校,学校体育氛围的影响与家庭体育消费观念都对青少年体育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促进青少年体育消费的发展,必须要从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进行宣传,培养青少年的体育消费观念。由于青少年处在青春发育期,对明星有着模仿、崇拜的心理,电视体育广告对青年少的吸引是巨大的,许多青少年都是出于追星的心理而进行体育消费,这种体育消费的心理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四、结论与建议

1.吉林省青少年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消费意识需逐渐加强。

2.吉林省青少的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社会文化因素、学校体育的氛围与家庭的体育消费能力、体育广告的影响,这些因素影响了青少年的体育消费。

3.培养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促进青少年的体育消费。由于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不成熟,兴趣就成为引导青少年体育消费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改变现有体育课程,将学生喜欢的项目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学生体育兴趣提高了,也就会主动进行体育消费,体育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4.引导家庭体育消费,提高家庭体育消费能力。要想提高青少年的体育消费水平,家庭体育消费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起自身的健康,花钱买健康的理念已经被人们接受,社会要加强对家庭体育消费的宣传,使家庭更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消费,家庭体育消费观念的形成会促进青少年体育消费观念的培养。

5.城市应该加强体育经费的投入,增加体育场馆的建设,为青少年体育消费提供充足的体育资源,为青少年体育消费提供良好的场馆服务,促进青少年体育消费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帅.中学生群体体育消费特征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0).

[2]杨明霞. 厦门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主成分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3]张哲能.台州地区部分中学生体育消费的调查与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4]吴兰辉,关玲香.绵阳市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研究[J].网络财富,2009(16).

[5]程林林,胡承洪,张永韬.我国体育消费研究进展与前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1).

第4篇:中学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对中专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调查与分析,由此掌握调拉中专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有效的心理调整技术,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在体育教学中,心理过程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心理矛盾随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仍有规律可循,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在体育过程中的心理卫生问题,还应掌握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心理障碍的成因,以便遵循体育心理健康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提高心理品质,排除心理障碍的影响和干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时象

以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2002级师范班、2003级师范班、2004级师范班共210名男、女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

(1)采用调查分析法、资料文献法、数据统计法。

(2)问卷调查情况。Www.lw881.com将学生分班集中起来,先讲解填表内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认真、如实地填写后当场交表。为消除顾虑,一律不填姓名。发放问卷210份,全部回收且均有效。

二、研究结果的分析

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中专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既有自身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全面分析影响中专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根源之所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工作者一项新的教育任务。针对学生对体育课态度体验分析,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引发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轻视体育课。调查结果表明,学习体育课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完成考试,认为体育课不是主课,只要及格就行,而应当认真学好其他文化课的不良心态,占被调查人数的54.4%。担心参加体育锻炼会耽误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果,从而轻视体育课。学生进人中专学校后,由于这种思想和心态的根深蒂固,因此大都应付体育课考试,出现故意请假,无故缺席,情绪不高,不愿主动去练,练习效果不好等轻视体育课的不良心理状态。

(2)厌学体育课。认为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乏味,缺乏新鲜感,不喜欢上体育课,并把上体育课作为一种心理负担,占被调查人数的59.8%。首先,中专体育课的内容与中小学的内容基本相似。教学中教师统得过死的军训式教学,枯燥的讲解、示范、练习,单调的教材教法,因而导致一部分学生不愿去上体育课。其次,部分学生体形较胖或较瘦,性格内向,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又差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在体育课上过分担忧具有一定难度技术和竞赛性的练习,害怕练习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鄙视,因而厌学体育课。

(3)恐惧、厌倦耐力跑。耐力跑教学中,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占被调查人数的85.2%。其一是由于耐力跑多数是在跑道上进行练习,这样一圈接一圈周而复始地在跑道上进行单调动作的频繁练习,极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在心理上对耐力跑练习产生恐惧与厌烦情绪,由此而使运动兴趣下降。其二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普遍娇生惯养,心理脆弱,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日趋减弱,对耐力跑这样一种枯燥的训练内容必然产生一种回避心理。

(4)过分担心考试。在考试前过分紧张的,占总人数的66%。心理症状为心跳加快、呼吸短促、手脚出汗、四肢僵硬不协调等。在考试时由于知觉和表象不连贯,记忆力减退,忘记技术动作要领,造成不能正常发挥和正确完成动作。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师又不能耐心正确地疏导和关爱他们,导致了这些学生陷人悔恨、遗憾、不满意自己的不良心理状态。

(5)人际关系不协调。在调查中有38.5%的学生人际关系不协调,不能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现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普遍娇生惯养,心理脆弱。心理症状主要是交际范围比较窄,缺少和别人交往的能力,经常出现退缩、害怕他人、不能容忍挫折、固执己见等。有的学生在学习动作技能的过程中不能正确理解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自尊心受到伤害。有的体育教师在对学生批评和纠正错误时不注意方式、方法,态度强硬并凌驾于学生之上,导致学生情绪低落,并容易产生烦恼情绪,长期下去就会形成人格适应不良的心理障碍。

(6)服务设施不够良好。配套服务设施可解除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后顾之忧。调查发现有20.2%的男生和41.5%的女生认为配套服务设施不好,对体育学习的影响非常大。

(7)受家庭经济制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进人小康的家庭逐年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体育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当前中专学生的消费能力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调查发现,有38.3%的男生和29.0%的女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能力不能满足体育锻炼的需要,对体育学习的影响很大。随着市场经济对高校校园健身观念的影响,人们虽然已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体育消费观,但有些场馆、健身房收费偏高,加上当前各级各类学校贫困生不断增多,使较多的学生望而却步。

三、对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调控

(1)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刻苦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明确锻炼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思想上要树立不怕苦、不怕累,具有顽强毅力的品质;在锻炼中,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要有意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终身体育的思想。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老师应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应将快乐教学、尝试教学、情境教学等有机地渗透于教学之中。要发扬协作型教学,重视教学一与其他诸要素的协调,使启发式的教法与创造性的学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内容上强调“发现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形式上强调“过程的自组”,多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努力实现参与练习的全体性,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练习内容的层次性,确保全体学生在不同层面上获得成功;练习要求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要;练习过程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目标意识,从而使他们从自学、自练、自评中,从互教、互学、互评中,从友爱团结的多向交流中,从自我肯定中得到满足,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自我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3)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课的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体育需要,尽可能地扩大选用教材的范围,使学习内容弹性化。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应加强它的趣味性、科学性、对抗性,变“无味”教材为“有趣”教材。另外,体育课中要多讲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能够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

(4)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在学习中多创造一些良好的心理氛围。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可减少在练习时出现的紧张和害怕心理。教师对具有紧张、胆怯心理的学生应多加关心,少批评,更不能讥讽,应及时鼓励,使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满足感”、“成功感”的情绪体验,从而逐步树立起信心。教师还可以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暗示。教师的语一言要生动、形象、准确,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5)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因此,要严格按照国家对体育设施、器材的有关规定,不断改善体育场地、器材和配套服务设施,尽可能满足教学和课外活动。同时,经营性的体育场馆,在利用市场手段调节的同时,应时常与公益相结合。

(6)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体育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的过程。体育教学必须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参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互助的教学气氛,这有助于学生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关爱学生,特别是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运用教育手段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克服运动中的心理障碍。

(1)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修养。在新的时期,旧的知识结构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因此教师必须从健身育人的角度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出发,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如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和评价标准等。作为教师不但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还要掌握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体育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其品德、修养,直接影响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保持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在教学中以熟练、优美的示范动作和生动、有趣的讲解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1)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目前心理问题颇多的中专生,应该倾注更多的爱心,关心他们的成长,使其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专生心理素质。

(2)影响中专学生体育学习障碍的内、外因素很多,其中有体育兴趣、体育意识、体育能力、教师素质、场地器材、服务设施、学生的消费水平等。因此对于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消除措施和方法也是多渠道的。从诱发的原因来看,首先是个体心理因素,其次是外界的影响。

第5篇:中学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经济生活》 原因 策略

作者简介:徐菊红,女,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漫画、广告、地图、清单、目录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和修订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各种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以《经济生活》为例,全书中图文类72处(不包括综合探究),图类(包括曲线类,柱状图和饼状图)6处,漫画类6处,表格类2处,此外,还有一些凭证单、地图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经济生活》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它们与教材正文内容交互补充,相互契合,能够很好地承载信息,是新课程生活化理念的载体。

一、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原因

1.对于教师而言,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合理使用“非连续性文本”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增强彼此的信任、理解。而大量的思维火花往往就在互动教学、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和生成。因此,研究“非连续性文本”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也符合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的需要。其次,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重视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挖掘和使用,并能在备课、授课和评课,甚至作业布置、课程评价中注重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材研读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推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2.对于学生而言,首先,有助于启发诱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面对枯燥而生硬的政治理论,学生易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进而学习动力就会下降。“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非连续性文本”用表格、图象来综合信息,是教材重要的“语言”形式,包含着教材所要表达的很多“言外之意”,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改变以往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更好地巩固知识。其次,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阅读并理解“非连续文本”的主要任务:一是寻找信息。学生必须将自己需要寻找的信息,与图表、数据等“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信息相联系,从中发掘、整理信息,从而发展信息处理能力。二是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学生要学会把文本中找到的信息与其他知识相联系,并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统一。可见,“非连续性文本”因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经典精炼,设计生动新颖,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和智力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3.对于政治课程而言,“非连续性文本”紧密围绕教材内容主旨,为解决教学重难点而融人教材中。有的是对重点内容的分析,有的是对难点内容的注解,有的则拓展了想像空间,其实质就是对教材正文的延伸和具体化。因而,重视“非连续性文本”有利于挖掘教材资源,盘活教学内容,使教材知识能以更加连贯的方式组织起来。

二、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策略

1.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精讲知识,创设情境,使之成为“情境教学资源”。首先,以非连续性文本为桥梁,巧妙导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起点与关键,导入的设计将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用漫画、图表等“非连续性文本”导入,有利于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调整到最佳状态,并渲染课堂气氛,从而缩短教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有效进入课堂。以“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为例,在介绍每种理财方式前,教材均配有图或表,教师可充分利用,有效导人。比如,关于储蓄存款,可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迅速增长”一图,设置三个问题:1.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连年增长的原因是什么?2.人们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3.人们把钱存到什么地方?尤其通过对第二问的思考,学生可以得出结论:人们把钱存人银行是为了获得利息,所以储蓄存款是投资理财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三问则引出“商业银行”的相关知识。再如,“面对经济全球化”一框,可在课堂一开始就展示教材中的两幅图片:“中国市场上的外国货”和“外国市场上的中国货”,使学生直观感受经济全球化,明白商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你接触过哪些外国品牌的商品?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以此调动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自然地引入课题。可见,此类非连续性文本的运用能让学生动起来,让图表活起来,从而在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氛围中顺利导人。

其次,以“非连续性文本”为载体,有效讲授。教材正文基本上采取一种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方式,大多比较抽象,而“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多样,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在教学中重视对非连续文本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教材内容,有效把握教材知识,并综合各方面因素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搞清疑点,进而有效落实书本知识点。比如,“影响价格的因素”中“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知识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如果直接提问“商品价值量由什么因素决定”,这显然超越了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类似于“填鸭式”教学。因而在突破该难点时,可以借助教材中“专家点评”相关资料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小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进行如下操作。师: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的价值怎样形成?由什么决定?生:在劳动中形成,由劳动量的多少决定。师:劳动量很抽象,应该怎样衡量?生:看劳动时间。师:现实中生产同一商品的企业很多,应该以谁的劳动时间衡量价值量?(表格呈现甲乙丙三家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进一步提问:该商品的价值量应该由哪个企业的劳动时间量来决定?此时,学生中会出现分歧,有些学生认为是甲乙丙中的某个企业决定价值量,还有些学生认为不是由甲乙丙这些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对此,双方展开辩论,各自阐述理由。最后得出结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接下来进一步水到渠成解释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相关知识。在本案例中借助“非连续性文本”将繁琐问题简单化处理,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再如,“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框中关于“生产决定消费”的四方面具体体现是重点,但知识点容易混淆。在此,可以借助书本“今非昔比”图片进行如下讲解:在古代,位高权重的皇帝为什么都不能坐上飞机、使用空调?结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古代皇帝只能坐马车出行,而我们可以选择坐飞机出行,这说明什么?结论: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坐马车与坐飞机哪个更方便?结论: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古代没有飞机人们就不会有坐飞机的欲望,而现在正是因为飞机的存在使得人们考虑选择飞机,这说明什么?结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借助书本的图片,并通过以上四个问题的设置,学生可以比较清晰地区分“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具体表现。在《经济生活》教材中有很多类似的图片或文字资源配套知识的教学,这些图文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设疑启思,提升能力,使之成为“能力训练资源”。深化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适应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理解能力,其设置为能力培养搭起了一座桥梁,使之更有效地融人书本知识的学习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借助各种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提升学生能力。比如,引导学生通过对图文的分析准确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提高学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巧妙地重组各种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疑中学,培养质疑精神,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例如,“公司的经营”一框,多处呈现图片、表格等信息,可利用这些“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设置以下思考或探究环节:1.分组成立一家公司,并介绍自己的公司;2.要想使自己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该如何努力?3.如果经营不善,最终可能会有哪些后果?让学生在小组的合作探究中,灵活运用公司含义、类型,公司经营成功的措施,以及兼并、破产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再如,“新时代的劳动者”一框中关于就业现象的两幅图片,对应并贯穿了“就业”这条主线,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该图片资源。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开展积极的合作探究讨论,这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就业现状及劳动者就业观念,从而更好适应未来生活。

3.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晓理导行,明辨是非,使之成为“道德教育资源”。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人的灵魂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知的堆积。学生的发展不仅要体现在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获得上、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上,更应体现在情感和价值观的内化和升华上。教材中某些“非连续性文本”本身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尤其是一些图片和漫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图片、漫画等作品中人与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真假,培养学生扶正祛邪的优秀品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为将来的人生走向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例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中关于“白色垃圾”的图文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你是否用过这些“白色垃圾”?对于这些“白色垃圾”你如何认识?2.关于解决“白色污染”,你有何建议?这幅图片来自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有话可说。当他们畅所欲言后很容易达成共识:应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正确消费观念。对该图片的使用和分析有利于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再如,“征税和纳税”一框中可以让学生围绕“张大爷主动纳税”、“追星族”、“优惠税前”这三幅正反例子的漫画、图片开展讨论、分析,从中深刻体会并明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光荣”。总之,图片、漫画等“非连续性文本”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理性、辩证地看待人和物,应充分利用,合理分析。

4.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整合资源,启发思想,使之成为“创新教学资源”。首先,将“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转化为实践知识。“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实践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观点,实践是书本与生活相结合的环节。教师应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开展实践。比如,可以利用教材中实践性的“非连续性文本”布置一些开放式的生活作业,让学生带着作业到生活中寻找答案。例如,学习“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框时,可以结合书本中涉及银行的图片,要求学生动手填写存款单。再如“股票、债券和保险”一框结束后,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图文内容设置一个实践性的作业:“假如你家有××万元闲置基金,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计一套最适合自己家庭的理财方案。”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理财方案,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还原教材知识的生活性。

其次,化“非连续性文本资源”为习题资源。纵观六年浙江高考的文综试卷,政治试题均出现以漫画为题材的选择题和数据图表为题材的非选择题,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力。教师在习题设计中,可以将书本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作为材料载体,将课文正文所阐明的观点作为答案要点,制作成有特色的漫画题或表格题,并设置问题,使学生逐步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等能力,并有效巩固教材知识。比如,可利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的漫画设计一道漫画类的选择题:(呈现漫画)漫画《小儿麻痹症》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坚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协调发展;B.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C.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对待攀比心理;D.精神消费比物质消费更重要。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框中的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可结合图表设置如下问题:(1)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2)如何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3)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反映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以上问题的设置并不仅仅局限于本框题,还能联系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这不仅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还能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且没有激情的行程。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而,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若想体现教材编写意图,提高教学效率,就一定要尊重教材,重视“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合理挖掘,有效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激趣、感悟、拓展功能,定能找到那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

(责任编辑:罗松涛)

关于继续使用《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的通知

第6篇:中学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开放性课程理念为课程资源开发带来了极大的自主创造空间,教师与专家、学生都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通过实施小组探究性学习,借助时改热点点评、巧设各种课堂活动以及开展社会调查等路径调动其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课程资源 开发路径 价值指向

作者简介:王晓琴,女,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

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共同收集、处理、展示课程资源。这就是说,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创造者和主体。《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促进我们在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做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路径

1.实施小组探究性学习,拓宽课程资源。探究性学习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目前常见的操作方法是由教师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案例中探究结论。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反其道而行之,即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搜集整合案例来探究论证问题。在进行人教版《政治生活》第三课“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的教学前,笔者提出探究问题——“结合当前我国的社会热点,看我国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能的?”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整合案例,在课堂展示研讨。课堂展示环节,探究小组运用三个案例阐释我国政府的职能及履职状况。一是结合当前我国桶装水市场不规范、管理混乱的案例,指出我国政府要搞好市场监管,认真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同时应严厉打击桶装水市场的违法犯罪现象,执行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二是播放我国“嫦娥”飞天的视频,说明政府认真履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促进了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快速发展;三是介绍近期北京市治理雾霾的一系列举施,说明市政府切实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之后,教师基于学生展示研讨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悟:一方面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政府的服务和管理,另一方面政府要不断转变观念与职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与能力。这种探究性学习通过让学生搜集整合素材、探究体验感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孵化出“提出问题——搜集案例——展示研讨——形成认识”的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

2.借助时政热点点评,丰富课程资源。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人文与社会学科,在向学生进行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求与时事政策教育相补充,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与分析能力。为了提高时政点评的有效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时事点评时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勿把时政点评演绎为新闻播报,割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纽带。时政点评反映出学生运用经济、政治、文化等知识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折射出学生的价值取向。时事内容、学生点评、学生价值取向三位一体,为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课程资源。第二,坚持时政点评的内容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原则。例如,学习“人生价值”时,要求学生结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与年度最美人物进行点评;学习“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要求学生点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文化现象。第三,坚持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优先的原则。遇到出现国内外重大新闻,则指定时政内容,如每年的中央与地方两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一届政府的简政放权、我国划分东海防空识别区等。

3.巧设各种课堂活动,生成课程资源。学生的成长需要自身的体验,只有学生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的获得。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就是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如果恰如其分地在课堂上安排如辩论赛、小品表演、记者招待会、访谈节目等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表达对生活的理解感受,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表演能力,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在学习《文化生活》第八课“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我们安排了一场辩论赛,正方观点为“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反方辩点为“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课堂上,正反双方围绕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内涵、区别和联系、两者给社会与和人们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两种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展开了激烈辩论,正反双方在辩论中逐一呈现的观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抓住其中辩论不清的问题引导全班深入探讨,使学生意识到无论什么类型与风格的文化,只要是先进健康的文化都是有益于社会的,青年学生要努力加强阅读与学习,从文化作品中汲取有益养分,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开发课程资源。社会调查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是学生主动了解社会、探究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一个专题知识学习之前或一个模块知识学完之后,我们都会开展主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实践,搜集素材、整合数据、积累资源、形成成果。

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之前,我们确定了“广州市中学生品牌消费现状之调查”主题,让学生调查广州市中学生的名牌消费现状,并将它提交到课堂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与讨论。学完《经济生活》模块之后,我们拟定了“广州市春节消费状况调查”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寒假调研,挖掘出蕴含在春节文化中的经济学道理,并指导学生撰写了《2014年春节水上花市消费情况调查》、《年夜饭中的趣味经济学》、《浅谈“春节年夜饭”》、《中学生春节消费状况研究》等小论文,与同学交流分享。

二、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指向

1.转变教学方式,打造主动互动的高效课堂。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不是孤立的行为,它必然引发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引起师生传统课堂地位的变化。学生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力量,意味着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生要把自己的生活、获取的信息、思考的问题带进课堂,就需要自主学习亲自动手动脑、小组合作共同实践探究。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课堂信息的垄断者与唯一传递者,因此,教师要以民主、平等、开放的心态接纳分享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活力才能得到空前释放,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转变,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效课堂才能形成。

2.凸显学科价值,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与其它学科相比,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的德育功能,决定了它具有独特的学科价值。学生个体的德育情感具有缄默性,一味说教的课堂教学不但难以取得学生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反而会虚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使其置身社会现象进行信息的搜集、筛选、探究、分析,学生会将思考的结果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对事物接受或拒绝、赞同或排斥的情感态度,实现知行意的统一。此外,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力目标的核心内涵是“过程与方法”,它涵括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知能力即学习力和思维力,实践能力即行动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实践力,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另一重要学科价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就是锻炼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判断与论证的能力;讨论与探究、设计与参与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相关的学科能力,才能在浩如烟海、不断更新的知识海洋中撷取新的养分,以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与教材的内容与外延丰富了很多,但不是任何体验与案例都可以进入课堂。学生在情境选择、资源整合、分析问题、评价事物、活动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师应该具备指导学生开发课程的能力。譬如,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会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使用信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思考、记述、调查和讨论。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流学习方式,教师独白式的课堂教学受到挑战,教师应随课程建设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课程建设,课堂更多地呈现为一种动态的生成,能否有效地利用好学生资源,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具有捕捉、判断、选择、组织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与高超的教育智慧。毫无疑问,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学生开发资源的程度以及发挥其效益的水平,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反思、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扎实前行。

第7篇:中学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城市贫困中学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纷纷解囊相助,但这一群体有其特珠的心理特.点,他们有的对贫困资助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因接受资助导致心理问题。为了使人们爱心捐助的效用得以更大发挥,作者依据调查,对这部分学生心理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几.毅建议,以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问厄的提出

近年来,贫困学生就读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曾一度掀起捐资助学的热潮。众所周知,广大农村、边远山区早有了助学的希望工程;许名大专院校也纷纷建立起助学、贷学基金,这些举措为不少家庭贫困的青少年解决了读书的实际困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来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有困难请求帮助也是天经地义之事。可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特别是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城市中学生,这种表现更为突出。有些学生即使家庭生活相对拮据,也不愿轻易接受外界扶持;还有些接受了资助的学生其心理发展也遇到了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二、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典型情况:

1.接受资助就意味着低人一等心理

部分学生认为,接受捐助就是承认自己家庭贫穷,在同学中根没面子,会被人小瞧。调查中我们发现,消费的攀比心理和超前消费在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通常具有吸引异性同学和高出其他同学的心理,爱美意识比较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追求一种高消费,服饰、自行车、学习用品等讲名牌、讲档次,以此来显示其优越感,但对于家庭条件一般或困难的学生这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刺激,对此大多数同学能比较恰当地处理,可那些家庭环境不好的学生常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企图以从众心理,求得心理平衡。倘若一旦被划为资助对象,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就会为穷酸感到羞耻,害怕被别人讥笑。

2.自尊心受挫、自信心不足导致的消极心理

另一部分不愿接受捐助的学生认为,自己成绩不理想,受之有愧,与其让人说三道四,不如干脆拒绝。这些学生在校表现平平,成绩一般,虽然也具有学习上进的动力,只因家庭经济等问题的分心,而影响了学习效果。比如,想早点解决父母负担,只求找个工作,不求继续深造;或者家里拮据,因体恤父母产生过度思想压力;也有人受社会上“读书无用”思想和经商潮的影响;还有人对大学生毕业自谋出路产生错误理解,认为“知识无用”而丧失学习动力。以上种种学习中的不利因素,致使他们成绩不理想,加之这一时期的学生自尊心强,心理承受力薄弱,自信心缺乏就成为必然。他们自知学习成绩不好,要有所进步存在困难,害怕接受了资助又不能通过努力达到理想高度,所以采取回避态度。从内因来看,这是学生个体因自尊受到威胁,产生羞愧、压抑等情绪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态度。从外因来看,是社会风气产生的作用。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尚在形成发展中,还不够成熟,具有较强可塑性。他们特别看重别人的评价,一般根据老师、同学的认可来寻找自己在集体中的定位。班风对他们是影响至深的。当班上的老师同学都认为助学金应为品学兼优的困难同学所属时,这些学生自尊就会受挫,产生抵触情绪。即或班上只有部分人持上述观点,他们当中自尊心稍强的同学也会由于信心不足产生内疚心理,觉得自己没有比较突出的地方,就不该申请助学金,辜负大家的希望;同时,这样也避免了被人拿话柄。

3.学习环境造成的压力

经了解,得到较大帮助的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他们同样存在一定困惑。因为有些捐赠活动社会效应较大,优秀的受助者极易成为关注的焦点。外界的影响往往在无形中,给他们增加了压力。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是不平衡的,发展优劣是相对的。那些学业优良的学生,本来竞争意识较强,危机感较重,加之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值较高,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有时较高的期望值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他们个性发展受到压制,成为学习的机器,而不利于学生其它优势的发挥、发展。对于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助学金,受到人们关注,对其可能是更大的鼓励。但我们也不能一味认为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驱动力。因为成功的愉悦体验常常使人不自觉地产生自傲情绪;可社会上人们对贫困理解出现的偏颇,又常使他们感到深深的自卑;最终陷人自卑、自负相交织的不稳定状态。如不妥善处理,将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人格发展。另据有关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即个体完成任务的动力是来自机体内部,如对学习本身的兴趣、爱好,是一种稳定持久的心理倾向,有利于个体自尊的保护。外部动机即个人追求成就主要是为了他人或外在因素,如父母、老师、名誉、奖励等,依赖于他人的赞誉、.鼓励,当这些得到满足时,完成任务的信心减弱,坚持性就会降低,不利于持久保持好的成绩。①很明显,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宣传过多,声势过大,可能使有的学生在荣誉面前迷失,产生懈怠。

三、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现象,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热心的人们在掀起一波又一波捐资助学热浪之后,还需要一点冷静的思考:爱心行动是否只停留在捐赠活动?我们在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物质上的帮助,也是否应该给予他们精神的支持。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协调配合,但关键还在于学校工作,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

1.扩大社会正面影响,净化社会不良风气,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作为学校教育主体的青少年学生,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应尽可能减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教育冲击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培养“经济头脑”、“商品意识”的同时,也不应忘记“艰苦朴素”、“团结互助”等传统美德的正面宣扬。当前,时代道德教育发展趋向是让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这意味着道德教育应是对社会生活的主动适应和超越。它不应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也应是整个社会的责任,要依靠全体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

2.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好统筹规划和德育教育工作。第一,加强和改善资助金的管理、利用及发放工作。学校应考虑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对困难学生进行具体标准的划分、管理和评价;可以在如何有效利用捐助资金上动脑筋,使分配合理化。第二,合理、科学地运用物质资助与精神扶贫的关系,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学校在协调各资助单位、活动关系的同时,需注重思想问题的解决。

3.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开展相关有效的教育工作。班主任直接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给学生的影响很大,他们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平时应广泛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困难学生的生活状况。对于符合资助标准的学生要尽力给予支持,让他们能安心接受帮助。不要只是形式地让学生举举手、请求帮助,让班干部管管钱、按时发送;而要真正深人关心学生,进行理智的管理,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推动班集体和谐发展。

4.家长需持正确观念,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支持。心理学者研究指出:父母教育方式全方位影响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自我概念和行为问题。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父母期望、父母关系和家庭结构对其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均有较大影响。②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方式,对其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如何对待和处理困难,如下岗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将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如果家长面对困难能及时更新观念,持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表现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无疑对其子女是一种安慰和促进。因而作为困难学生的父母,要明白自身言行的重要性,保持一种正常心态,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给孩子一份支持和鼓励。

参考文献:

第8篇:中学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

(一)开展综合探究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综合探究课强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通过实验、观察、交流等探究活动解决问题。教师可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手抄报比赛等,比如开展“金钱是否万能”的辩论赛、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主题手抄报等。有些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可以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去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促使学生关心了解社会现实,感受课本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等。具体做法是由集体备课组共同商定一些研究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如中学生消费观调查、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防城港市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居民投资理财的情况调查等。每位科任教师负责指导一到两个课题,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研究任务。课题的开题、实施和结题由年级和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部署,以保证研究性学习活动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有所收获,也有利于教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政治特色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结合社会实际理解、领悟政治学科知识,我们组织开展了一些政治特色活动。例如:利用网络视频资源,在政治课堂上给学生观看时政新闻,并让学生及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评论;结合十精神,举行十知识竞赛;组织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参加消费维权科普知识讲座,开展“我的中国梦”合唱比赛和诗歌朗诵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兴趣和感悟,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在各位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承担了“高中中等生学习策略指导的行动研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高效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互动德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等相关课题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积极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策略。教师还得有意识地在教学研究实践方面进行反思总结,撰写教学活动设计、心得和教研论文,并且连同教学所用课件素材等汇总起来构建学科资料库。这样的过程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例如,政治学习策略课题研究组把课题研究成果做成教育主题网站———中学生学习策略网,并参加了全区的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比赛,荣获一等奖。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高中政治学习策略应包含完整学习环节策略、信息加工策略、自我调控策略、专注策略、学习动机策略和互助策略六个方面。这对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内外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实践证明,开展课题研究是全面推进新课改的强大动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三、新课改以来,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收获与困惑

(一)新课改的收获

1.师生的变化新课改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更注重学生的学及其全面发展。政治集体备课活动更加充分深入,教师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自身的教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时,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就能得到全面发展。新课改使得师生之间变成了民主、平等和合作的关系,更亲近、融洽了。

2.课堂教学的变化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教学需要设计一些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注重运用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对话等课堂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得学生更会学、乐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新课改的困惑

第9篇:中学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

关键字:网络学习;自我调控;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7-0050-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未来十年里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网络学习环境下,自我调控学习能力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的关键性因素,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控是网络学习成功的保证。然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转型期,思想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1在学习过程中难免被网络中繁多的资源所诱惑,导致网络学习成效不高。因此,对大学生网络学习中的自我调控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辽宁省大连市七所高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所学专业涉及很广,包括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被测试的学生中男生占总人数的45.9%,女生占54.1%。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483份,包含学习调控量表的有效问卷1440份,有效率为96%。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题目采用单选题或多选题的形式,结构化题目的选项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方式,“1-5分”分别代表赞同的程度。最后使用SPSS for Window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量表的结构及信度与效度分析

1.量表的结构

Zimmerman定义自我调控学习为学习者在元认知上、动机上和行为上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2也就是说,自我调控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运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的过程。就元认知过程来看,自我调节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能够计划、组织、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从动机角度来看,自我调节型学习者把自己看作自我效能的、主动的和具有内在动机的个体;就行为而言,自我调节型学习者选择、构造、甚至创设能使学习最优化的社会和自然环境。3本研究根据Zimmerman对自我调控学习的定义及理论,将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调控量表分为三个构面:元认知调控、动机调控以及行为调控。

2.量表的信度分析

可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是衡量一个测量工具可信度和稳定性的主要方法。根据吴明隆书中的信度指标表4,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值α在0.5以上表明量表有一定的可信度。本量表的总体量表信度系数如表1所示。

由量表1可知α值为0.723,表明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动机调控、认知调控和行为调控的α值分别为0.514、0.653、0.712,内在一致性信度都满足要求。

3.量表的效度分析

效度(Validity)是衡量一个测量工具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准确测出所需测量事物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对量表进行了结构效度分析。结构效度分析通常采用因素分析。在进行因素分析前,需要对量表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根据Kaiser1974的观点,KMO值在0.6以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4Bartlett检验是根据相关系数矩阵的行列式得到的,如果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1,我们认为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做因素分析。5表2为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

由表2可知KMO值为0.797,相伴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1,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适合做因素分析。

在因素分析时,对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采用最大变异法对各因素进行旋转,计算各变量的因子负荷量,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在成份1上有大负荷的是C10、C9、C11、C12、C8,通过查看量表中的相应题目发现这些因子的共同属性是考察网络学习过程中学生创设学习环境和条件的调控,与理论分析所得构面一致,以“行为调控”来命名;在成份2上有最大负荷的是C5、C6、C4、C7,这些因子的共同属性是考察网络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元认知的调控,与构面一致,以“认知调控”来命名;在成份3上有最大负荷的是C2、C1、C3,这些因子的共同属性是考察网络学习中学生自我效能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反向变量,以“动机调控”来命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上网情况统计

从表4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被测试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网龄都在3-5年(30.0%)或5年以上(46.7%),对网络已经不陌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1-2小时(33.1%)和2-4小时(34.1%)的比例较大,每周上网次数多在4-6次(36.5%)及7次以上(43.4%),说明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接触网络,而上网时间多在课余时间(47.9%)和晚上时间(25.6%+24.1%),且时间较随意,有空就上(30.5%)。对于上网的花费,学生大多消费20-50元(49.6%),学生使用的上网设备包括台式计算机(25.7%),笔记本(87.7%),手机(68.6%),ipad(5.4%),说明学生上网设备条件较好。学生上网的地点多选在宿舍(89.2%),可见,学生大多有自己的上网设备,而在学校机房(14.2%)上网相对较少,总体来看,学校具备上网的条件。大学生上网进行网络学习比例(40.3%),远低于休闲娱乐(78.2%)与社交聊天(51.3%)的比例,说明大学生自制力较差,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效率较低。

2.大学生使用网络辅助学习的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在平时的学习中,0-3门课程使用网络辅助的比例为53.4%,3-5门课程使用网络辅助教学的比例为22.1%,表明网络应用于教学和学习中的情况较好。在学生使用网络交流工具进行学习的调查中,38.2%的学生表示使用论坛和社区进行交流,选择Email交流的有15.9%,选择博客的比例为14.3%,表明学生使用异步交流工具的比例总体较大,对课程网站提供的交流功能使用比例为23.3%,而使用即时聊天工具的比例为62.3%,表明学生更倾向于实时同步的学习交流。

3.不同性别大学生调控方式的显著性差异分析

为了确定网络学习调控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以动机调控、认知调控、行为调控为检验变量,以性别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结果表明,在动机调控、认知调控、行为调控三个方面,女生与男生有显著的不同,女性动机调控(M=9.6198)显著高于男性(M=9.3848),因为,动机调控为反向变量,所以,男生在动机调控方面要好于女生;女生认知调控(M=14.5635)显著高于男生(M=13.8000);女生的行为调控(M=17.1879)显著高于男生(M=16.7957)。

4.成绩排名与调控方式的相关性及显著性差异分析

对班级成绩排名和网络学习调控方式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得到班级成绩排名与动机调控、认知调控和行为调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261、-.231(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因为,班级成绩排名为反向变量,所以,结果表明,班级成绩排名与动机调控呈0.01水平的显著性负相关,与认知调控和行为调控呈0.01水平的显著性正相关。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了不同成绩排名的大学生网络学习调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发现样本中认知调控和行为调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之后对认知调控和行为调控样本进行Dunnett检验。而动机调控样本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Scheffe法进行多重比较方法,结果如表7所示。

结果表明,在动机调控中,排名中等的学生比中等偏上的学生更依赖于教师的调控(成绩排名与动机调控都为反向变量),而在认知调控和行为调控中,学习成绩越好,网络学习调控越高。

5.网络学习习惯与网络学习调控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情况是“学习为主且挂着QQ偶尔看网页”,比例为56.9%,“边学习边听音乐”的学生(19.3%)也占一定的比例,“经常挂着QQ不自觉聊天”的学生比例为5.8%,,而只专心于学习(9.2%)和放弃学习去娱乐(8.8%)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小。为了探讨这一情况与网络学习调控的相关程度,对两者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

分析结果显示,上网学习时的不专心度与调控中认知调控和行为调控呈显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0和-0.224,因为,不专心度为反向变量,所以,说明在网络学习的同时关注其他的事情越多,网络学习调控能力越差。

四、建议

从调查所得数据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条件已经成熟,使用网络的时间很多,且拥有可以上网的电子设备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但是,使用网络辅助学习的学生比例较少,网络学习中的调控能力较差。性别、成绩排名在网络学习调控中都有显著性的差异,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关注学习以外的事情对网络学习调控有很大影响。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自我监控占主导地位,是决定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学习的各方面由学生自己调节和控制,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是保证学习成效的关键。下面笔者以提高网络学习成效为出发点,从增强自我调控能力的角度对网络学习调控提出相关建议。

1.增强自我调控能力,首先要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内部推动力,兴趣、求知欲、责任感等内部动机的激发能有力地促进个体的自我监控。8学生要培养自己对知识的兴趣,在学习有所进步时对自己进行奖励,在遇到学习难题时,不应逃避,要想方设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提高自我效能感,进而对学习内容有更多的求知欲望。当然,真正的目的不是兴趣,而是责任。作为学生,要深深地明白自己最主要的责任就是学习,这是自己的职责,也是自己未来服务社会的基本保证。

2.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其次要调节认知过程

元认知过程是指学习者在获得知识过程中制定计划、设置目标、进行组织、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等阶段。学生要主动对学习活动进度进行计划、检查,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进而修正和调节学习活动,从而更好地吸收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在学习活动中要丰富学习策略,有计划有组织地自我指导和评价,同时,不断调整,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活动的效果,并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而提高学习成效。

3.增强自我调控能力,还要控制学习行为

行为过程是指自我调控的学习者选择、建构甚至创造最适宜学习的社会和物质的环境。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大量膨胀,网络交流途径多种多样,网络拥有个性化、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徜徉在网络的海洋中,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网络条件,运用多种搜索方式、手段,尽可能多地搜集学习资源,创设适合自己的学习条件和环境,通过多种渠道优化自己的网路学习,如此才会收获好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 姚巧红王健李玉斌李雁云.大学生网络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7.

2 Zimmerman B J.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6329-339.

3 杨宁.从元认知到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研究的新进展J.南京师大学报20067.

4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44.

5 金枝.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11.

6 彭习梅文懂云张晓琼.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我调控学习能力的个案调查J.软件导刊20082.

7 杨金来.网络学习行为的实时监控研究与实践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