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工程论文范文

农业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工程论文

第1篇:农业工程论文范文

1、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工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施工单位管理、管理人员的管理以及招投标管理等几个方面。我国推行招投标制度,各个工程企业投标过程中需要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招投标,在招投标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价格竞争混乱的局面以及暗箱操作等问题,导致整个工程出现不规范招标不;同时盲目的价格战造成开发商正常施工利润无法得到保障和满足,为了保证效益不得不想方设法降低成本,采取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等等,无法保证工程质量,还会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施工单位的管理不完善容易造成施工资质不符合国家要求。施工人员的管理混乱使得整个的施工工作无法正常实施,造成施工失误、合同违约、工程延误等。人员管理是最为重要的管理,如果出现漏洞就会造成一系列工程的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问题。这些都可能是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把整个企业和工程置于一种非常大的安全风险之中,需要认真和解决。

2、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因素。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不断壮大,工程施工越来庞大,每一个工程量非常庞大,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非常之多,工程工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大量的由专业技能人才参与施工,但是很多的施工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工程的高技术要求无法全面得到完全的落实,这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诸多的部门和环节,每一个管理环节都需要认真落实,做好管理,每一个管理部门都要做好有效的协调,如果相关环节不能做好有效的协调,各个管理部门不能做好有效的配合,都可能会出现安全和质量问题。

3、工程施工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包括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安全控制以及成本控制等。在进度控制方面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和安排,对工程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会存在问题做好有效的预测,确保工程稳步推进。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工程的施工技术不达标会出现质量问题,开发商在选择原材料质量以及材料的数量等方面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同时作为监管部门的质量监督如果不能够严格地按照质量标准全方位的监督检测,都会出现问题,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由于工程庞大,工期较长,部门较多,环节繁杂,施工过程一点的疏忽都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不善也会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浪费,增强工程成本。

二、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策研究

1、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首先好人员的配备,确保各种施工人员的技能化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加强安全教育和质量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在招投标过程中选择善于市场运作的人员参与招投标制度,确保工程招标和理性竞争,确保所选择的开发商符合资质要求和施工要求,严格检查他们的施工资质。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实现工程管理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以及成本方控制等方面的有效配合,确保管理人员的能够对工程施工各个方面各个程序以及各个部门都能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组织和协调各个部,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对工程监督部门做好有效的整改,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出现重大的安全问题。对于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能够很好地预测并制定有效的应急机制,加强应急训练,确保工程的安全问题。同时对于工程质量严把质量关,增强开发商和施工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始终把工程的高质量和管理的零风险作为整个施工工程的终极目标。

2、注重工程的施工过程管理

工程管理的最为重要的在于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把各种各样的管理目标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工程施工,安全高质量完成。首先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技术操作能力,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科学高效,实现施工过程能够真正地按照,合同要求和技术要求,符合技术指标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另一方面做好整个工程施工的团队配合使各个部门都能够在发挥自主能力的同时能够和其他部门做好有效的衔接配合,无论是作为开发商还是作为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还是作为监管部门以及,各个监理单位,都要和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做好有效的配合和协作,才能够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确保科学有序才能够保证工作的质量,有效按照预定的进度安排保证工作的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把各个管理的目标落实在具体点施工过程中。

3、加强工程施工的控制管理

第2篇:农业工程论文范文

1.地上输水渠道水网型节水工程模式

地上灌溉输水渠道是指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业灌溉的工程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按灌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将灌溉渠道分成若干等级,大、中型灌区的固定渠道一般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共4级。德州市地上输水渠道水网型节水工程是德州市传统的输水渠系建设方式,其主要特点为:①依托中科院技术支撑,研发了末级渠系远程计量和灌溉管理决策支持两大系统;②探索实施了U形槽滑膜技术;③改进了传统给水栓;④改进了传统伸缩缝切割工艺。

2.地下低压输水管网型节水工程模式

地下低压管道水网节水工程模式是在对传统的灌溉模式进行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泵一网一卡两表一带畦田”的灌溉模式。“一泵”是指泵站,“一网”是指输配水管网,“一卡”是指同时具有站首系统的IC智能充值电卡和支管首部的智能水表卡功能的射频卡,“两表”是指系统中的固定水表和移动水表,“一带”是指田间出水口及移动水表以下连接的小白龙输水带,“畦田”是指以农户为单元的田间畦块。

二、工程节水模式的建设及应用特点

1.在灌溉水利用系数方面

地上输水渠道水网型节水工程,是传统的节水工程建设模式在以往的基础上对地上输水渠系的建设进行了改进,其中禹城市的地上渠系建设成绩最为显著,井渠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65。地下低压输水管道水网型节水工程,是在以往节水工程基础上的一个创新型的尝试,在当地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可以发挥很好的节水效果,项目中地下低压输水管道水网节水工程中水利用系数可达0.95,可有效避免输水和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

2.在施工技术和材料方面

德州市在地上输水渠系建设过程中应用了U形槽滑膜技术,施工过程中省时、省工、省料,渠系使用糙率小、输水和抗地基冻涨变形能力强、质量好;工程切割时改进了传统伸缩缝切割工艺,针对U形槽特殊形状研发了新型切割设备,取得了切割效率高、整齐划一、一次成型、对U形槽无损伤的效果;在伸缩缝填充材料上推广应用了双组分聚硫胶,该材料具有耐高温、弹性好、密封性好、黏接力强的特点,有效解决了输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渗漏问题,提高了输水效率。地下输水管道水网节水工程施工中,输水管道采用地下低压输水管道,材料为PVC和玻璃钢,管道接口处采用特殊材料处理,杜绝了输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渗漏和蒸发,提高了管道的输水系数。

3.在安全性方面

地上输水渠系建设中,材料主要为泥沙和水泥,施工过程中存在切割等程序,尽管伸缩缝用特殊的材料处理,输水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量的渗漏,而且主要构筑物主要建在地上,很容易被人为破坏。地下低压管道主要材料为PVC和玻璃钢等,耐腐蚀性和耐老化性比较强,对接缝隙经过特殊处理,解决了水的渗漏问题,并且主要建在地下,不易被破坏。

4.在农业灌溉模式方面

地上输水渠系中,水网建设采用了末级渠系远程计量和灌溉管理决策支持两大系统。通过在支渠和斗渠量水建筑物上安装超声探测仪,自动采集渠道水位,并采用远程遥感技术,将数据传输到用水户协会信息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了灌溉远程计量。灌溉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分析,进行科学配水,对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实现了科学灌溉,有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地下低压输水管道水网型节水工程,在灌溉决策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泵一网一卡两表一带畦田”的灌溉模式,采取泵站加管道的模式,由泵站提水加压输入管道,管网输水到地头,每50m设1个出水口配水到畦田,出水口处安装给水栓,可有效减少水资源在田间地头的浪费,同时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情况进行适时灌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工程节水模式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在两种节水工程模式的使用过程中,节水效果都比较显著;同时农民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地上输水渠道水网型节水工程在节水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工程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几点不足,例如大多数工程设施建在地面以上,特别是斗、农渠等田间输水渠道及取水设施,对作物的耕作和收获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工程的主要构筑物主要修建在地面,灌溉间歇期间容易出现人为破损的现象等。地下低压输水管道型水网节水工程不论是灌溉过程还是增产、增收效果都得到了农民的一致好评,同时节水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水资源利用系数可达到0.95。存在的问题是工程各部件的有效使用寿命不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损坏等,而这些问题是工程本身不可避免的。项目区建立了相对应的管理模式,基本解决了以上问题。

四、新型给水栓的应用

给水栓———俗称出水口,是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向农田输水配水的重要设施。传统型的给水栓存在着止水不严、开启方式烦琐、不便于田间耕作等致命缺陷,为解决灌溉过程中灌溉水量无法测量到户和田间配水设施容易毁坏及水源配置无序等问题,开展了“多功能给水栓装配式混凝土保护井”成套产品开发与研究,目前已获得两项国家使用新型专利、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传

1.功能特点

①隐藏式安装:采用分体式结构,下栓体安装于地下,并以装配式混凝土管保护,实现了隐藏式安装,不影响农机耕作,收割作业时碰不到、碾不坏。②自动进排气:下栓体采用浮体式止水结构,相当于等同口径规格的排气阀,可有效防止水锤冲击、回水负压等因素破坏管网。③自动关闭:止水阀板为浮体结构,在水流浮力作用下可实现自动关闭,此功能省去了灌溉前管理人员逐一检查是否关紧的繁杂工作,防止无序开启、乱开盗水。④移动上体:上栓体为专用开启工具,一般一条支管上只配一个上体,由专职水管员保管和使用,彻底解决了系统中给水栓乱开启问题,确保按轮灌制度灌溉。⑤多向出水和用水量:上下栓体采用快速接头连接方便快捷,同时可实现4个方向出水;计量式移动上栓体安装了灌溉专用水表,实现了分户分田块用水计量。

2.农业灌溉使用流程

①打开混凝土盖板。②安装上栓体,顺时针旋转开关开启放水。③开启放水前先记录水表起码,每户灌溉结束后记录水表止码,并由用水户签字确认,作为水量计量到户、水费收缴的依据。④灌溉结束后逆时针摇动开关把手,至浮体上浮到位不漏水为止。再逆时针转动上栓体使上下栓体分离,盖好混凝土盖板,进行下一个出水口灌溉。

五、实施效果分析

1.地上输水渠系型水网节水工程效果分析

地上渠系型水网节水工程实施后,井渠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65,项目区年增产粮食362.7万kg,年节水215万m3,年省工18万个,年增灌溉效益1830万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4%,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32元,受益人口达到1.44万人,有效促进了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地下低压输水管道型水网节水工程效果分析

第3篇:农业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我国苹果生产中推广最成功的十项技术

 

一、红富士苹果品种的普及与更新,缩小了我国苹果与国际发展的差距。红富士苹果因品质优良、耐贮性好,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完全替代了我国栽培将近一个世纪的国光,成为生产的主栽品种,这在我国苹果栽培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品种的替代对我国苹果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缩小了我国苹果栽培品种与国际流行品种的差距,提高了我国苹果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立足我国实际,选择适应我国不同地域气候特点的品种,选优工作在不停的进行着。我国先后选择出了烟富系列、昌红富士、红锦富、礼泉短富、天富1号、寒富等大批优良品种,极大的丰富了我国苹果品种组成,加快了品种更新,红富士苹果优系的发展正成为生产的主流,这为我国苹果产业效益的提升打好了基础,促使了苹果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二、单果管理全套袋栽培技术,使得苹果品质大幅度提升。套袋栽培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对于改善果品外观质量,提高对果实病虫的防控,改善果品食用安全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由于套袋栽培具有较好的市场销售空间,高额的利润回报,因而推广快而面广,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推广到目前已经普及,套袋栽培占到了我国苹果栽培比例的8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栽培模式。

套袋栽培在改进果实品质的同时,加速了我国苹果生产管理精细化措施的落实农业论文,疏花疏果、单果管理普及率达95%以上。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果实品质,克服了果树大小年结果现象,实现了苹果丰产、优质、稳产,使生产效益得以大幅提升。

三、纺锤形整形,有效的解决了幼树期进入结果期迟的生产难题。纺锤形整形,主枝保持单轴延伸,枝条以长放为主,很少应用短截,对树体的刺激作用小,符合树体生长特性,树势易稳定,有利成花结果。纺锤形树形的推广,成功的解决了红富士进入结果期迟的生产难题,促进了红富士苹果在我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纺锤形整枝时,树体级次少,结构简单,有效结果枝充足,有利产量的提高,因而纺锤形成为苹果栽培的主流树形。

四、以拉枝为主的简化修剪,加快了苹果生产的普及。随着拉枝技术的普及,使苹果管理不再神秘,生产管理大为简化,以往只有少数人员掌握的技术,随着简单化而普及。拉枝技术,广大果农一看就会,一用就灵,得到迅速传播,成为目前苹果生产中修剪的最基本方法,颠覆了传统的修剪方法。一般对于树体萌生的有空间的枝条,采取长放长放再长放的方法,待枝长度超过1米后实行拉枝处理,通过“一揉二压三拉四固定”,保持基角成90度,枝成水平或下垂,就可有效地缓和枝的长势,促进形成花芽而结果。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下垂枝不但成花容易,而且所结果实果个大、果型端正,促进下垂枝结果成为修剪的主要环节。一般一个枝条从芽抽出后,要经一年长条、两年成花、三年挂果、可持续多年结果,但枝龄过长,则结果能力下降,所结果实品质很难提高,一般枝龄在三至五年内,结果能力最强,因而在修剪时要对枝龄过长的枝实行回缩处理,以保持壮枝结果,提高结果能力,促进产量品质的提高,这是在苹果进入盛果期后应抓的关键环节。以长放、拉枝、回缩等为基本方法的简化修剪已成为树体调节的关键站。

五、覆盖栽培,有效的缓解了干旱对苹果生产的影响。干旱缺水是我国苹果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农业论文,气候反常,降水少,干旱出现的频率高,危害的范围大,促使了覆盖栽培的大面积推广,以地膜、杂草、沙石等为主的覆盖栽培有效的改善了苹果生产中水分供给状态,极大的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促使了苹果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特别是黑色地膜的应用,不但起到了很好的保墒效果,而且对杂草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覆盖黑膜后,果园除草用工量减少,覆盖栽培已成为我国苹果主产区的主要栽培方式。

六、配方施肥的推广,使施肥的科学化程度提高。长期以来,我国苹果生产中施肥管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特别是氮肥的大量施用,导致树体虚旺,出现适龄不果现象。近年来,随着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这一现象有很大的改观,氮肥的施用得到有效控制,配方施肥、均衡施肥已成为苹果园肥料管理的主要方向。

七、沼肥的应用,促进了果品的有机生产进程。沼肥是将畜粪和鲜草等送进沼气池,经厌氧发酵,充分腐熟后的有机肥,在果树生产中应用,对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非常有利。近年来,随着国家绿色能源项目的实施,沼气的普及,使得沼肥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沼肥的应用加速了我国苹果产业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进程,对于提高我国苹果品质,提高我国苹果国际竞争力,增加出口都是非常有益的。

八、机械作业的推广,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随着微型旋耕机、农用三轮车、机制喷雾器等小型农机的成功研发,由于很适宜我国苹果以家庭经营为单位的生产现状,加之售价相当,大多果农能负担得起,以上农机成为果农的生产必备。小型农机的推广,大大地提高了果园的劳动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果园管理的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

九、食心虫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果实的商品率大幅提升。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食心虫对苹果生产危害严重,危害较重的果园,虫果率达60―70%,严重制约着苹果生产的发展,自1993年我国实行套袋栽培后,这一现状得到明显改善,加之近年来地膜覆盖栽培的大面积推广,使得食心虫结茧及出土均受到抑制。全套袋栽培,使得果实得到有效保护农业论文,食心虫的危害已由主要虫害降到次要虫害,对生产的危害已大大减轻,有的已不再有虫果出现,使得果实的商品率大幅提升。

十、栽植技术不断完善,新建园成活率高、保存好。苹果栽植后成活率低、保存差、园貌不整齐是以往苹果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常导致树体进入结果期晚,前期产量的提升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北方春旱现象发生普遍,土壤墒情差所致。近年来,随着栽培时间的前移,地面覆盖保墒、枝干套育苗袋等系列措施的完善,大大的提高了新植果树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使了幼树健壮生长,为早果丰产打好了基础。

一般在我国北方,秋季降水多,土壤墒情好,栽植果树后成活率高,于是我国苹果产区在没有浇水条件的地方,多改春栽为秋栽,充分利用秋季土壤墒情好的优势,以提高成活率。

地面覆盖后有效的控制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使天然降水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对促进树体成活效果非常好。

枝干套袋后,枝芽生长的微环境得到改善,枝干水分蒸发散失减少,有效的防止了抽干现象的发生,促进了萌芽,提高了成活率。

第4篇:农业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图1 马常杰、陈守余提出的G-IDSS参考模型框架

3.结语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既发挥了专家系统以知识推理形式解决定性分析问题的特点,又充分利用了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计算为核心的解决定量分析问题的特点,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它不能直观、精确而灵活地描述组织对象的位置布置、空间分布等地理信息,也不能描述组织对象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信息。精准农业实现的全过程均依赖于地理信息。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因此,针对精准农业的特点,将GIS和IDSS结合起来,辅助决策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地理信息是实现精准农业的核心系统,它管理所有的农业信息,并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对精准农业实施给出精准的作业方案。论文参考网。我国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GIS软件在城市建设、农田规划和土壤养分管理方面已广泛应用。目前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开发出具有自主产权的用于精准农业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农田管理决策系统。将GIS与IDSS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使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更加实用化、智能化,对于提高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益将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IDSS) 研究综述.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4期

[2]孔祥强.GIS与ES的结合及在精确农业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1

[3]吴雨华.国内外智能决策系统的发展概况及推广应用.农业与技术,2005年1月

[4]张卫建,卞新民,柯建国等.基于网络GIS 的区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思路与方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 (2):23~26

[5]郑文钟,何勇,张玉林.基于GIS的农业机械化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31(3):329-332,2005

[6]马常杰,陈守余.基于GIS的IDSS模型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2003年第2期

[7]周勇,田有国,任意等.基于GIS 的区域土壤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3月

[8]刘书华,杨晓红,蒋文科等.基于GIS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农业工程学报,2003.7

[9]周舟,王秀,王俊,阎波杰.基于GIS的变量喷药决策支持系统.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9月

[10]张梅,文静华.基于分布式Web-GIS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37-2738

[11]张东彦,杨武德,冯美臣.专家系统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农业网络信息,2007年第2期

[12]夏敏,张佳宝,赵小敏等.基于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年11月

[13]郭银巧,李存东,赵春江等.玉米栽培理论及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进展.2005,13(1):95~98,102

[14]杨长保,吴秀媛,马生.基于GIS的专家系统及其在农业宏观决策中的应用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 ,26 (1) :111~115

[15]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16]夏安邦.决策支持系统引论.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第5篇:农业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光伏发电;工业园区;项目投运后管理

在能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1 分布式电源发展背景

分布式电源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与大电源、大电网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欧美发达国家以中低层的独立住宅为主发展屋顶光伏。我国光资源富集在西北和华北,其荒漠地区适宜集中式开发,主要包括:建筑屋顶和农牧区户用光伏。我国内陆城市则以高层建筑为主,发展条件不及欧美。

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相当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本地多年平均太阳能总辐射为4200~5000MJ/m2,平均日照时数为1666.4~2280.9小时,多年日均水平面太阳辐射量3.67kWH/m2。它对改变地区能源结构、缓解地区用电压力、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内陆城市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前景广阔。

2 本地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

作为城区内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有一定局限性,因为我国内陆城市则以高层建筑为主,在公用建筑屋顶进行光伏发电项目安装需要取得其他业主的同意,面积要求大,推广具有难度,而在工业园区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是充分利用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且免费的太阳能;

二是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内企业现有厂房、办公楼等建筑物闲置瓦面或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建独立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装置,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再次利用,无需新增土地,既节约了国土资源又节省了征地费用;

三是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实现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销售。对工业园区所属企业,不仅节约了电费,还能享受政府补贴,同时,用不完的电还能卖给电网实现创收,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是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来发电,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用电压力,且不消耗燃料,不污染环境,还能够改善供电质量,调节峰电,保证电力供给。

从本地区工业园区已建的8个分布式光伏电站来看,尽管本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差的第四类地区,但设备运行情况良好,发电效率达到80%以上,表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技术成熟,达到了理论设计要求,与同等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较,8个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12.66吨;减少碳排放总量1017.55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6.65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3.52吨;减少粉尘排放48.42吨;减少灰渣排放202.89吨等,有效地改善了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

由于8个光伏电站项目都是充分利用工业园区企业现有厂房、办公楼等建筑物闲置瓦面或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建光伏电站,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再次利用,无需新增土地,既节约了国土资源又节省了征地费用,而作为关键部件的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长,寿命一般可达到25年以上。可见工业园区内的光伏电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但是目前太阳能电池、电缆等材料成本相对较高,从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投资回收期。

3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运后管理

光伏电站投运后管理也很重要,虽然工业园区内建设,后期维护可以较为集中。分布式光伏维护主要在光伏组件的定期保养,由于分布式光伏电站暴露在露天环境中,外面没有任何保护,自然环境因素对分布式光伏电站质量会有较大影响。由此,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日常保养很必要,这直接关系到光伏电站使用寿命和发电效率。

对于设备性能来说,辐射强度和温度是影响组件效率的显著因素,带载率和工作电压是影响逆变器效率的显著因素;而对于系统效率来说,由于其具备季节性,环境温度、灰尘遮蔽是影响效率的显著因素。例如如果不注意清洁光伏板组件,有泥点污点,就容易产生热斑效应。所谓热斑效应,就是光伏板组件的串联电路上有部分被遮蔽,其发电量下降,会消耗其他部分产生的电能,成为一个负载。热斑效应会导致光伏板电池组件损坏甚至烧毁。定期对光伏电站组件进行清洗和检查,能明显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

因此在光伏电站设计运维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要对关键风险进行控制,这样才能降低度电成本,提高投资回报。

根据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及其太阳能辐射量五类地区划分来看,同类项目在我国适合在与内陆城市工业园区太阳能资源四类以上地区推广除四川、贵州两省外,其它地区均可大范围推广,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刘维亭,姜文刚.户用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徐亮,翟庆志,王宁.光伏发电系统中MPPT算法的研究与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

[3]黄维学,徐璞.聚光型光伏发电系统(CPV)的发展前景分析[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1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

[4]侯世英,房勇,孙韬,宋星. 混合储能方案平衡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变化[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

[5]王景义.光伏发电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

[6]孟昭渊.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储能新方法[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

[7] 辛煜,王智灵,何淼,陈宗海. 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直流变换器综述[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8]黄护林,陈昊.一种新型的风力-太阳能光伏互补分布式发电[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

[9]罗雪莲.中国光伏发电的发展及前景[A]. 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07年优秀论文集[C].2008

[10]孙亚宁.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 2009

第6篇:农业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改探索;农业工程;一体化

构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模式,改变以往毕业设计教师出题、学生选题、侧重理论、缺少实践支撑的模式,从企业生产、人才需求出发,提出“一体化”模式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合理选题、设计形式多元化、校企联合指导、调整毕业设计时间、优化毕业设计内容和评分标准等措施,使毕业设计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缩短就业的适应期,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

一、毕业实习改革探索

毕业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与社会深入接触的良好机会。毕业实习之前,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参观和调研的机会充分认识本行业的情况、特点、企业需求以及当前的业界形势和各项政策,据此初步形成毕业实习意向。

1.顶岗实习

学生进入企业直接从事岗位工作,与工人同吃住。为使学生能胜任岗位工作,在岗位的选择上需反复论证。学生顶岗实习有一定压力和工作强度,实习之后学生对工作、就业会有深刻的认识,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打下扎实的基础。

2.注重工艺训练和设备的使用

在学校,更多的是理论学习和基本原理的验证。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应注重农业生产工艺的训练以及现代化农机设备的使用。

3.校企合作

校企优质资源联合,学校的优势在于师资,企业的优势在于设备和生产制度,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1.小组合作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的内容可联系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进行选择。研究内容、设计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做得好的毕业设计项目能直接服务于社会实际生产。考虑到学生的特长爱好,通常把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合作完成实际项目的毕业设计。学生根据确定的毕业设计方案进入实习企业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

有条件的高校可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与本校教师共同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实现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校企联合指导,指导方式多元化,力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追求实效。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有大致的阶段划分,但无须明确界限,应根据当时具体环境灵活掌握。

3.建立品牌毕业设计题目库

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筛选、凝练和总结,各小组均选出一些毕业设计题目,建立品牌毕业设计题目库。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进行评价。以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设计了一些品牌项目,如“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实现电梯的基本升降控制、无线报警控制、视频监控等功能;“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实现土壤的墒情信息、环境参数信息智能监控,并可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监控;“食品包装生产线监控系统”,实现食品的称重、传送、包装智能监控;“智能楼宇监控系统”,实现安防监控、智能照明、智能门禁监控等功能。

三、就业拓展探索

1.与相关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协议

我国正处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期,现代化农机、农建、农村新能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业工程类人才需求量大增。高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有利于促进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的提高。农业建筑、农业水利、农业水电、农业物联网、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农业电气化等农业工程类专业的订单式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多方面共赢。

2.实现以专业为背景的创业

当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给个人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会。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发展更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具有农业工程类专业背景的学生创建现代化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农业服务类公司拥有独特的专业优势,促进就业的多元化。我校近年来创建了一大批与农业科技相关的公司,并对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子提供了多方位的支持。毕业生陈飞宇参加全国创业大赛赢得8100万元的巨额意向融资。

3.国外就业拓展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各类人才培养和应用都处于世界的前列。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海外发展大有所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对我国的农业人才青睐有加。

四、“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探索

1.一体化模式的内涵

所谓“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即学生可以根据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和岗位,结合生产实际中的具体课题确定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也可以根据毕业设计题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毕业实习工作,积累经验并为就业做好准备。

2.一体化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模式对指导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条件的高校也应支持本校教师去相关的工厂、企业开展实验进修。为确保一体化模式的有序实施,指导教师应协调好学生的毕业实习及设计项目和企业生产需要之间的关系,落实毕业实习内容和毕业设计项目。同时,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方案论证、督促检查,并与企业导师一起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

3.一体化模式实施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期参观和调研阶段。学生在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相关企业参观和调研。通过参观和调研充分了解行业现状及生产特点,对职业发展意愿进行自我调整,以便为后面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确定目标。

第二阶段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目标的设计阶段。在前期实地参观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根据专业知识学习情况、自身意愿和企业要求,确定毕业设计题日、毕业实习地点和未来就业方向或单位,并对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方案进行具体修正。

第三阶段是针对具体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针对性实习。学生的毕业实习和设计实行“统一导师制”,即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师也同时负责该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专业知识学习的指导、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指导、就业及职业发展引导等。

4.一体化模式的评价体系

建立契合一体化模式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指导本模式的修订。在“一体化模式”下,质量评价体系应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分配,应体现三者结合的程度,并综合考察人才质量与自定目标的符合程度。

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对农业工程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是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廖晓纬.校企合作低成本高效率毕业实习的一种新模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1):131-133.

[2]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53-155.

第7篇:农业工程论文范文

 

智能化信息化,全球农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加速、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紧缺,我国农业开始向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推广产业化、全程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农业与工业的相结合,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农机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关注安全、安心的食品,对农产品的要求转变为重视品质。其中,物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可解决消费者和市场对农产品信息的需求问题。另外,农机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的可行性已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和验证,因此这一发展方向是明智之举。

 

智能农机装备主要包括信息检测、数据分析和决策、相应的自动化执行机构以及相关信息传输技术。现代农业生产不是单一的产业,而是需要在复杂的环境里与工业等其他产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因此,农机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是简单的集成。

 

目前,我国已成立了《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农机联盟),包括了相关科研院校、企业、公司,并形成了一个体系,主导我国农机装备产品的研发。农机联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和相关部门的认可。由于农作物种类多,农业生产环境特殊,农业装备的研发需要到现场发现问题,通过现场试验、试制过程完善样机,并逐步实现产品化。农机装备的研究应与现场紧密结合,鼓励百花齐放,科研单位结合地区特色农业研制农机装备,农机联盟引领、扶持与企业合作实现产品化。

 

成绩斐然,执着前行

 

赴日本留学期间,崔永杰参加完成了永田雅辉(Nagata Masateru)教授主持的日本文部省课题“草莓采摘机器人”,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当时日本几家科研单位率先研究草莓采摘机器人,后来农研中心(NARO)坚持研发十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尚无产品推广。

 

农业机器人进行产品化的过程中,成本和效率是一个突出问题,而且农业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相比有它的特殊性。工业机器人针对的是标准件,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特定的工艺;农业机器人针对的农作物本身具有个体之间差异性,生长环境复杂,这些给农业机器人的开发带来新的挑战。虽然现阶段农业机器人处于研发阶段、成本较高、有待提高效率,但是从我国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高价位农业机械的发展、普及历史来看,今后成本不是主要问题。现阶段以人与机器人协同作业、机器人减少人的作业负担为主的理念,开始作好研究,准备迎接农业机器人市场的到来。

 

留日期间通过长期调研,崔永杰发现嫁接机器人产品化的瓶颈是幼苗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全程工艺的连贯性、系统装置的集成化。回国以后他通过地区调研发现,地方特色果业之一猕猴桃的棚架式栽培模式和果实物理特性很适合于机械化作业、农业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的研发。由于受到产业和地区特色的限制,目前猕猴桃采摘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西兰和中国两个猕猴桃产业大国。果蔬采摘机器人的研发中创新点和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感知、无损采摘末端执行器、提高作业效率以及安全保障的方法。

 

研究成果对产业的贡献,产学研相结合是很重要的手段。我国提出了产学研结合,日本提出了产学官结合。我们应重视作为行政部门官在促进行政、科学、产业的结合以及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中华奇异果-猕猴桃的原产地是中国,也是陕西省的代表果实之一。猕猴桃生产中采摘机器人等自动化装备的应用,可提高附加值,推动猕猴桃的产业化发展,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崔永杰积极利用杨凌示范区的支持,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地方的猕猴桃试验站、陕西九立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陕西齐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合作,把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为目标而努力。

 

两岸交流,共促技术发展

 

国际交流、民间交流是提高科研水平、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海峡两岸合作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作为两岸交流的一部分,陕西省政府非常重视与台湾的交流。双方在农业、工业领域互补,可促进共同发展。台湾的芯片、农业园区建设都具有优势,陕西的农业园区市场、猕猴桃等果蔬产品市场的规模较大。陕西可以引进台湾的芯片、精密产品以及农业园区建设的丰富经验,陕西的猕猴桃等水果也可以出口到台湾。台湾大学方炜教授的科研成果、育苗企业也在陕西省杨陵示范区安家落户。台湾的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之间有广泛的交流,每年双方互派研究生、本科生进行实践教育、学术交流。

 

高铁、汽车、智能手机已充分证明了产业链、技术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通过合法的渠道利用已有的技术,可提高研发水平、缩短研发时间。崔永杰长期与国内科研院校、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专家进行自动化农机装备的研究与交流,得到了很多启发,也凝炼出了一些观点。在“设施园艺”的实际应用中,日本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国内的很多设施农业科研机构也有很多留日学者。根据产业化为主导的国家需求,我国“植物工厂”等设施农业领域除了基础研究,应重视自动化生产装备,有利于实现产业化。我们可以借鉴日本以工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为理念,已实施的“植物工厂”项目。其特点是结合地区特色农业,选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农作物,注重农艺与自动化装备相结合,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加快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教研相长,重视人才

 

我国目前在农业工程领域的人才培育情况也存在一些问题。每年招收研究生过程中第一志愿报考农业工程学科的好生源较少,调剂生源较多。国家已放开了推免生自主选择学校的权利,大学期间学习农业工程的很多推免学生想“跳槽”,主要原因是学生考虑就业或继续深造时,担心社会上的偏见,想早日去掉“农”字。

 

但是,农业工程人才有他的特殊性和优势。农业工程领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把农民的经验、需求以及现场问题凝练成科学问题并进行装备的研发,有利于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论文上慢一些、少一些,但是在完成整个培养过程之后,其综合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高,思路和经历等方面会更加丰富。

 

近五年培养的研究生中在有国家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等单位就职或深造。希望减少社会上的偏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农业工程人才具有创新思想和科研能力,能胜任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工作。

 

面向未来,奋力攀登

 

华南农业大学的罗锡文院士强调,农业工程领域的科研目标是除了、申请专利、试制样机, 应重视与企业进行合作,实现产品化及推广。

 

农业工程领域的科研需要“坚持”和“实践”。崔永杰自从大学开始学习农业机械以来,二十多年“坚持”了农机装备等农业工程领域的科研、教学;深有体会“实践”是发现新问题也是创新的源泉。他非常感谢近五年主持的“863计划”课题(2012AA10A5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5099),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2015KTCQ02-12)等科研项目的资助,将继续坚持搞好嫁接育苗成套装备,猕猴桃生产装备的研发,相信今后为现代农业生产更好地服务,并会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结合地区农业的需求,静下心来研发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智能农机装备,这是一个朴实而敬业的梦想,让我们共同祝愿崔永杰副教授的愿望早日实现,也期待他的更多科研成果为我国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助力现代农业的繁荣昌盛。

 

作者简介

 

崔永杰,男,1971年生,吉林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机械专业,同年留校任教,2003年获日本宫崎大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日本鹿儿岛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任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主要从事果蔬生产机器人、基于机器视觉的信息感知、智能化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如嫁接育苗生产自动化装置、草莓采摘机器人、猕猴桃采摘机器人、无损品质检测、自动分级装置等。

第8篇:农业工程论文范文

小编发现很多作者对论文的参考文献都不是很重视,都认为只要把论文的内容写好就可以了,参考文献就随便写几个,这样写出来参考文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本篇主要介绍了盐碱地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盐碱地论文写作时提供方向。

盐碱地论文参考文献:

[1]林岩。盐碱地发展能源作物蓖麻产业的可行性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2.

[2]徐慧。盐碱地产权安排的农户行为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2.

[3]郑永宏。沧州滨海区盐碱地整理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

[4]李取生,李秀军,李晓军,王志春,宋长春,章光新。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治理与利用[J].资源科学,2003,01:15-20.

[5]徐慧,黄贤金。土地利用政策与盐碱地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3:154-160.

[6]杨福,梁正伟。关于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水稻发展的战略思考[J].北方水稻,2007,06:7-12.

[7]张培通,李春宏,郭文琦,张恒友。江苏省构建沿海滩涂盐碱地甜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的设想[J].江西农业学报,2013,02:17-20.

[8]李汶蔚,董先治,陈诗琪,刘美麟,彭梦楠。吉林省盐碱地作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6:150.

[9]杨富亿,李秀军,王志春,赵春生。东北苏打盐碱地生态渔业模式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04:183-186.

[10]姜丽芳。盐碱地改造项目绩效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22:17-18.

盐碱地论文参考文献:

[1]赵国臣,郭唏明。吉林省重盐碱地生态农业及人才培养事业科技与示范[J].农村天地,2000,06:32.

[2]秦韧,王学锋,刘树堂。盐碱地改良研究进展-东营市河口区“上农下渔”改良模式[J].当代生态农业,2005,Z1:32-34.

[3]李彬,王志春,孙志高,陈渊,杨福。中国盐碱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02:154-158.

[4]岳耀杰,张峰,张国明,张化,徐品泓,王静爱。滨海盐碱地利用变化与优化研究--以黄骅市“台田-浅池”模式为例[J].资源科学,2010,03:423-430.

[5]徐仁海。内蒙地区次生盐碱地防治措施的探讨[J].中国水利,1962,09:22-28.

[6]吴宝新。盐碱地水果生产的经济效果[J].新农业,1980,15:26-27.

[7]薛凤霄,阎赞尧。应县盐碱地的综合治理[J].山西农业科学,1983,08:5-6.

[8]付兴国。从土地规划角度谈黄淮海平原盐碱地资源的开发治理问题[J].河南科技,1983,06:8-11.

[9].东北及内蒙四省区水利科协作盐碱地改良技术讨论会会议纪要[J].内蒙古水利科技,1984,01:2-4.

[10]陈秀玲,方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经济效益[J].中国水利,1984,02:25-26.

[11]伍黎芝,底艳。干旱区盐碱化土地整理工程实证研究--以陕西省蒲城县卤泊滩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农业工程学报,2005,S1:179-182.

[12]金连胜。吴桥县在盐碱地上创出吨粮田[J].河北农业科技,1990,04:5-6.

[13]杨力。辽宁省紫丰葡萄第二次协作网会在省盐碱地所召开[J].盐碱地利用,1986,05:46+6.

[14]尤彩香。大力开发利用沿海盐碱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J].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12,01:10-12.

[15]王文杰,贺海升,祖元刚,赵修华,杨磊,关宇,许慧男,于兴洋。施加改良剂对重度盐碱地盐碱动态及杨树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05:2272-2278.

[16]关元秀,刘高焕,王劲峰。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J].地理学报,2001,02:198-205.

[17]罗廷彬,任崴,谢春虹。新疆盐碱地生物改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干旱区研究,2001,01:46-48.

[18]张建锋,张旭东,周金星,刘国华,李冬雪。世界盐碱地资源及其改良利用的基本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2005,06:32-34+111.

盐碱地论文参考文献:

[1]刘阳春,何文寿,何进智,沈振荣。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进展[J].农业科学研究,2007,02:68-71.

[2]李茜,孙兆军,秦萍。宁夏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33:10808-10810+10813.

[3]贺海升,王文杰,朱虹,祖元刚,张衷华,关宇,许慧男,于兴洋。盐碱地土壤改良剂施用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11:5338-5346.

[4]刘建红。盐碱地开发治理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8,12:51-53.

[5]吴立全。盐碱地改良模式现状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2:51-52.

[6]贾广和。盐碱地综合整治与开发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04:112-114.

[7]马奔,黄贤金,陈志刚,吕晓,王佳丽,徐慧,张墨逸。区域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农户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江苏省滨海盐碱区133户农户的调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02:202-210.

[8]郭世乾,崔增团,傅亲民。甘肃省盐碱地现状及治理思路与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04:75-79.

[9]牛东玲,王启基。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2,06:449-455.

第9篇:农业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设施农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01-03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科与农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专业。所谓“复合型”是指在农业工程、环境工程和生物技术三方面复合的知识结构平台上各种能力或潜能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该专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产业性极强的特点。但是在全国本专业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与社会对该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构建我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十分必要。

一、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1423”型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1.“1”个新型实践教学方案的修订与完善。新方案压缩单项实习内容和时间,由原培养方案的9周减少到4.5周,增加了专业综合实习内容和时间,由原培养方案的5周增加到8周,达到提高学生的复合型能力,实现工农知识融合掌握,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践的问题。

原实践教学方案中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设施操作技能训练、设施环境工程学实习、综合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17个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完全伴随课程性质进展进行,对单独课程教学效果良好,但实习内容重复现象严重,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合理化安排实践教学具有较大的改进的空间。修订后实践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认知实习、专项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研创新实践6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理清了实践教学层次,增加了总体实践教学的时间,调整了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的比例,提高了综合实践环节的比例。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循序渐进的层次和顺序,强化了实践教学,突出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

2.“4”个环节的全程实践教学的构建。“4”个环节的全程实践教学是指“认知―专项―综合―科创活动”环节。(1)增加认知实习,强化学生对复合型能力的认知。认知实习包括工程训练、设施技能操作训练和综合认知实习。虽然是认知实习,但其实践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其实践时间打破常规,安排在一、二年级,通过认知实习使学生对专业能力的复合型要求有一定的认知,启发学生的专业思维,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以后有目的性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2)缩短专项实习和课程设计时间。专项实习包括植物保护实习、生物学实习、测量实习、设施环境工程实习、设施栽培实习、温室综合管理实习等;课程设计包括温室结构与构造课程设计、园区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建筑电气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休闲农业建筑课程设计、休闲农业艺术与设计课程设计以及温室智能化管理顶岗实习等。专项实习和课程设计直接针对核心内容进行,安排在大一到大三期间,时间控制在0.5~1周,强化和深化学生的专项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综合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3)强化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实习是学生将工农两方面知识有机结合的一次演练。我们与温室企业、设计公司、农业园区等20家企业、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生进行4~5周的顶岗综合实习,参与一线的管理、生产和设计等任务,以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毕业论文(设计)设计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实习单位或导师的科研工作、生产管理或规划设计工作,从实践中选题,毕业论文(设计)具有科研创新或实际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4)补充科研创新实践,培养复合能力。创新与科研技能实践,不占用实践教学的计划时间,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有力的补充。创新与科研技能实践的基本支撑:一是国家、学校的科创项目;二是老师的科研、实践项目;三是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可充分利用大一到大四的课余、节假日时间进行。创新与科研技能实践时间安排更为灵活、内容更综合,是我们多年来大力发展和支持的实践内容。现已建立和完善学生科研创新的长效机制,加强资金和研究平台保障,培养学生自己的科研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了大学4年的计划教训时间和节假日,综合性实践教学的时间得到保障,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复合能力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教学质量。

3.“2”是指“点”与“面”相结合的实现模式。“点”上实习主要包括工程训练、设施技能操作训练Ⅰ、设施操作技能训练Ⅱ、生物学实习、植物保护实习、测量实习、设施环境工程实习、设施栽培实习、温室综合管理实习、温室结构与构造课程设计、园区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建筑电气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休闲农业建筑课程设计、休闲农业艺术与设计课程设计等15项内容,重点提高学生的单项技能。“面”上实习包括社会实践、暑期综合教学实习Ⅰ、暑期综合教学实习Ⅱ、毕业论文(设计)、科研创新项目等内容,是课程实践的深化和强化的综合性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设计温室时,学生不仅简单地从温室工程建造角度设计,而且从植物需要、环境特点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从而实现了工程和农科有机结合,优化了温室结构。另外,在设施农业产业中,不仅考虑种植植物种类、栽培管理技术要求,而且考虑产品市场销售。在实习安排中,我们重点加强面上的实习,保障其时间和实习效果,实习贯穿大学四年,计划内综合实习时间达21周,实习内容紧密结合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一线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并在学校导师和基地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对单项点的实习则针对性强,要求精益求精,短时间内突破单项技能的瓶颈,为综合性实习奠定基础。“点”与“面”的合理安排和组合,以理论教学为线,融会贯通,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复合能力。

4.“3”是指与校企、校研、校社三联合的实训基地。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迅速、遍及全国,涌现出大批设施农业企业、科研单位和农村合作社,建立了大量的设施农业基地,为实践教学拓展空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我们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校内建立了设施农业环境与生物技术实验室、园艺植物与设施生理生态实验室、温室工程实验室、陕西省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践教学基地。校外与20家著名的温室公司、景观规划设计公司和设施农业园区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实现了校企、校研、校社联合培养模式。学校、企业、研究所和农村合作社可为学生提供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实践平台,既满足了学生的实践实习场地需求,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也为企业等用人单位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发展活力。扩大空间,汇聚研企社资源,建立多层面实践教学基地。2008―2011年连续3年,先后选派了346名设施专业本科生分别到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都市温室有限公司、北京京鹏温室有限公司、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榕绿宝石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宁夏中卫市新阳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宁夏丰甜科技农业有限公司、陕北安塞生态示范园区、榆林市农业科技示范中心、阎良天成园、西安尊地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杨凌新天地示范园区、杨凌现代化创新园等公司进行综合实践。校企、校研、校社联合的方式,既为学生实习增加了实践基地,又让企业、科研单位和合作社与学校合作,促进了他们的发展。我校与宁夏丰甜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宁陕科技合作项目协议书,与宁夏中卫市新阳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担了国家支撑项目。

二、实践效果分析

1.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改革,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改革了陈旧的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升了实践教学队伍素质,完善了实践教学制度;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对在生产实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动手实施等一系列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再认识,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设施科学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深刻认识学科在现代农业和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前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养成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的良好个性品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次心理调整。如通过“专业劳动课”教学实践,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对象和实习实践环节,自由安排实践时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精神。在新的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下,从一开始就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自2008―2010年本科生公开达24人次。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达25.88%以上。

2.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增强,创造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92%,2008年增加到了20.37%,参与学生的人数比例增加。每届毕业生中有20%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了专业学生的质量,学生对口就业比例提高,2010级毕业学生从事本专业的人达85%之多。

3.更好地解决工科知识与农学知识的衔接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加强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和了解,缓解供求不对应的问题,满足社会对设施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过去围绕课程进行单项技能培养,工科内容和农学内容不易很好衔接,学生综合能力很难有质的提高。通过多次综合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工科和农科两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教师虽本身研究方向是侧重某一方面,但由于常年从事设施农业方面工作,而且大多从事社会服务,工农两方面知识结合较好,在教学中也能兼顾两方面知识,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复合型能力的关键所在。实践教学新体系建设后,我们跟许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保证企业能有一定数量的实习生,以给学生提供了除正常实习时间以外随时实践的环境条件。寒暑假给学生长时间实习提供了条件,我们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单位实习,保证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满足了企业需要相对稳定的、长时间的实习生要求,也为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社会需求奠定了基础,很好地解决了就业时供求难以对应的问题。

4.实践教学的社会反响好,报考率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自2003年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2个班52人来,至2007年招生已达4个班,招生规模扩大了1倍。生源地涵盖全国各地,第一志愿报考率逐年增高,由2007年的33%提高到2009年的54%。从学生不了解该专业到目前招生规模的不断壮大,说明了该专业自2003年创立以来,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尤其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5.实践教学改革了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了全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作为全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首创者,本团队对该新型专业的创建及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被全国20余家高校借鉴,尤其是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体系一直被其他高校引为模版。2007年,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等全国30多所院校、科研单位参加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设施专业的完善与发展”为主题的全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研讨会。我们在会议上重点介绍了我校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与举措,受到同行的一致赞誉。2009年举办了全国设施专业师资培训班,为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17所高校的教师进行了设施工程方面课程的培训,受到了同行的好评。2010年完成了全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学规范,供全国高校借鉴。

6.与研企社合作,节约实习经费,保证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经过我们八年的努力,我们筛选了一批有经济实力、热情为实践教学服务的研究单位、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社作为我们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些校外基地不仅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场所,而且承担了实习学生的吃住行费用,一些单位还给学生劳动补助,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学校的实习经费,保障了我们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而且校外基地指导老师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我们实习效果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