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含有星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含硒模拟酶试剂(2-SeCD);自由基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301-02
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一是使细胞膜被破坏,自由基对人体的攻击首先是从细胞膜开始的。细胞膜极富弹性和柔韧性,这是由它松散的化学结构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它的电子很容易丢失,因此细胞膜极易遭受自由基的攻击。更为严重的是自由基对基因的攻击,可以使基因的分子结构被破坏,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引起整个生命发生系统性的混乱;二是使血清抗蛋白酶失去活性,大量资料已经证明,炎症、肿瘤、衰老、血液病以及心、肝、肺、皮肤等各方面疑难疾病的发生机理与体内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由基是人类健康最隐蔽,最具攻击力的敌人。三是损伤基因导致细胞变异的出现和蓄积。最新研究表明,吸烟中自由基的危害要远远大于烟碱(尼古丁)。吸烟产生的自由基,有的是可以被过滤嘴清除的,但还有很多种自由基不能被传统的过滤方法清除掉,必须采取更科学的手段来对其进行清除和降低。自由基的存活时间仅仅为10秒,但吸人人体后,就会直接或间接损伤细胞膜或直接与基因结合导致细胞膜转化等,从而引起肺气肿、肺癌、肺间质纤维化等一系列与吸烟有关的疾病。
氧自由基对蛋白质的氧化损伤是自由基生物学及自由基医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在这一领域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同时, 对于抗氧化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生物体内的氧化代谢会产生少量的自由基, 体内的抗氧化系统能及时清除以维持自由基的代谢平衡。但是在一些损伤因素的作用下可诱导体内大量自由基的堆积, 细胞中抗氧化保护机制不足时, 使活性氧产生堆积并对细胞产生毒性, 从而产生氧化和抗氧化的不平衡状态, 这种状态称为氧化应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是生物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它可以消除机体内的过氧化氢及脂质过氧化物, 阻断活性氧自由基对机体的进一步损伤, 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是生物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 它可以消除机体内的过氧化氢及脂质过氧化物, 阻断活性氧自由基对机体的进一步损伤, 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 它以硒代半胱氨酸(Sec) 的形式发挥作用, 以谷胱甘肽(GSH) 为还原剂分解体内的脂质过氧化物, 因而可防止细胞膜和其它生物组织免受过氧化损伤。它与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和过氧化氢酶(CAT) 一起构成了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EC 1. 11. 1. 9)是机体抗氧化酶系的重要成员,是由 Mills发现的哺乳动物体内首个含硒酶,它可以清除脂类氢过氧化物(ROOH),并且 GPX 与脑出血、肿瘤、白内障、克山病和衰老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GPX 作为抗氧化药物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天然的 GPX 来源有限、难于用基因工程表达、稳定性差、分子量大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其药用价值,因此人们主要研究对 GPX 的人工模拟。
2-SeCD具有以下的优点:1)分子量2400Da;2)酶活力是世界上著名PZ51模拟物的8倍多;3)属于有机硒化合物;4)在120℃灭菌条件下,酶活力能够保持在90%以上;5)1克2-SeCD可完全溶于3毫升水;6)β-CD与硒是化学共价键结合;7)1克2-SeCD含硒量高达33毫克;8)经过大量研究,最终选定无毒β-环糊精来模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动物实验表明:急毒LD50为8克/公斤动物,常毒LD50为6克/公斤动物;对心肌细胞产生细胞毒性的浓度为0.8mM,而PZ51为0.1mM;9)分子结构清楚,作用机理明确。
参考文献
[1]Doroshow J H.Glutathione peroxidase and oxidative stress [J].Toxicol Lett,1995,82/83:395-398.
[2]Arai M,Imai H,Koumura T,et al.Mitochondrial phospholipid hydroperoxid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plays a major role in pre-venting oxidative injury to cells [J].J Biol Chem,1999,274(8):4924-4933.
[3] Sies H, Masumoto H.Ebselen as a glutathione peroxidase mimic and as a scavenger of peroxynitrite [J].Adv Pharmacol,1997,38:229-246.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18日的6号令暨《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办法》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发(1994)43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征收和使用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为加强王府井地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的征收管理,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1.为加快王府井地区的开发和建设速度,保证王府井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市政府有关王府井地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用于王府井地区改造的规定,市财政局委托市王府井地区开发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开发办)对王府井地区内土地有偿使用收入进行征收、缴交、使用。市财政局负责管理、监督、审计。
2.开发办会同市房屋土地管理局研究确定王府井地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协助办理有关手续、监督合同、代收王府井地区出让地块的地价款。
3.开发办在征收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时,应使用市财政局统一印制的北京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费专用票据,直接缴入市财政在交通银行开设的专户(开户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帐号:0061200053)并应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所规定的交款期限,负责督促土地受股方按期上交应交的地价款。
4.市财政局对开发办上缴的土地出让收入单独设专户管理。土地有偿使用收入进入市财政帐户后,市财政局采取即收即拨的方式,扣除必要费用后每月10日、20日、30日分三次由市财政帐户返回开发办帐户。
5.王府井地区的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全部用于王府井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如市政拆迁、道路、各种管沟、电信局、消防、交通指挥中心建设和相关的市政投资,以及按市政府(94)43号文件的规定,返还给市属局、总公司有关企业的地价款返还等,专款专用。
6.市财政局每年按开发办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上缴情况及实际工作需要,按年度核拨土地出让业务费,开发办按有关规定使用。
7.开发办要对本办法下发前已经收取和支出的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列出清单,报市财政局备案。
8.收支项目由开发办分项立帐,改造完成后由开发办与市财政局办理清算。
9.开发办按季将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支出情况及土地出让业务费的使用情况报市财政局。
10.市财政局对开发办各项支出进行监督管理,定期审计。
11.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1)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心系苍生,胸怀天下,“_______,__________”,令人敬仰。
(3)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4)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浙江金华市)
廉政文化进校园,让我们懂得了廉洁奉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座座镌刻着“廉洁”与“奉公”的人生丰碑。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着诗人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范仲淹的“
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
三、(安徽芜湖市)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诗经》)
(2)三人行,______________。(《论语》)
(3)得道者多助,________。(《孟子》)
(4)采菊东篱下,________。(陶渊明《饮酒》)
(5)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韩愈《早春》)
(6)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
(7)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
(8)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或民生疾苦的名句,请你写出上下连续的两句(课内外均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湖北襄樊市)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放达宽慰之语,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陋室铭》中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生活中,我们既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又要客观地看待别人,任何人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正如俗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福建莆田市)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诗经》)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杜甫的《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7)北京奥运会将至,我们将以满腔的热情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正可谓“______,________?”(用《十则》中原句回答)
(8)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个相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北京市)
(1)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2)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鸟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湖北黄冈市)
(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绘夜间、黄昏时江面上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天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第49天,请你借用一句古诗词表达对中国奥运健儿的激励之情: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江苏徐州市)
(1)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破阵子》)
(4)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________________ 》)
(5)《 出师表》 中有这样两句话“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意思一致。
九、(湖南长沙市)
(1)子曰:“___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2)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3)王勃在《________________ 》中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安慰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4)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开幕,请你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
(5)残酷的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我们坚信,像陶渊明笔下所描写的“土地平旷,
____________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 ,鸡犬相闻”的美好家园必将重现在美丽的天府之国。
十、(湖北恩施自治州)
(1)杜甫在《望岳》一诗中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后主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是写愁,李清照却把它搬上了船,她这样写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十一、(广东汕头市)
(1)子曰:“岁寒,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要放眼未来,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去实现我们远大的理想。(用杜甫诗句填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把文天祥《过零丁洋》默写完整。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十二、(河北省)
(1)俱往矣,____________,还看今朝。____ (《沁园春・雪》)
(2)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 ,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5)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 ,国恒亡。(《〈孟子〉二章》)
十三、(湖北咸宁市)
(1)________________,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人家在何许,____________。(梅尧臣《鲁山山行》)
(3)苏轼在《浣溪沙》中不自伤白发、不悲叹衰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4)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十四、(浙江温州市)
(1)苔痕上阶绿,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2)夫战,勇气也。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3)____________,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
(4)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5)田家少闲月,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6)____________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5月,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家园顷刻被毁,生命遭受劫难。危难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灾区人民在绝望中重见希望之光,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十五、(福建漳州市),
(1)一代天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雪》)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5)《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 ______, ________。
(6)在古代诗歌史上,“酒”是诗人吟咏的灵感源泉。请你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酒”字的完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外均可)
(7)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移居》)
十六、(黑龙江哈尔滨市)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十则》)
(2)____________________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 。(汉乐府《长歌行》)
(4)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7)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桃花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江苏常州市)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
(2)雨,是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请写出古诗词中借雨抒情的2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与“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的哲理意蕴基本吻合的2句古诗(扣住1句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浙江奉化市)
(l)关关雎鸠,____________。窈窕淑女, 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鸟宿池边树,______________。(贾岛《题李凝幽居》)
(4)我国古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请写出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提升文化品位,有关部门准备挑选含有飞鸟的诗词佳句,镌刻在观鸟园的山石或廊柱上,请你推荐两句这样完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江苏南通市)
(1)蒹葭苍苍,________ 。(《蒹葭》)
(2)________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 。(赵翼《论诗》)
(5)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6)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沙漠风光,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十、(湖南益阳市)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3)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5)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 。”
(6)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摇篮。古代诗人以她为题材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任意写出一个与黄河相关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浙江绍兴市)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论语》十则)
(2)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4)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5)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 。(李白《月下独酌》)
(6)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李商隐的“____________ ,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7)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保持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请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二十二、(湖南株洲市)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________ ,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3)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二十三、(四川资阳市)
(1)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_________(《诗经》)
(3)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4)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毁坏房屋数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李白的“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关切;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抒发的是别愁离绪;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 ,把酒问青天”,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
(6)“舟”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笔下,但妙用不同。孟浩然的“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表达的是深感无人引荐,不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的惭愧苦衷;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创设的是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刘禹锡的“____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诗人异常达观的态度;李白的“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无限留念,依依不舍之情。
【参考答案】
一、(1)谈笑有鸿儒(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千树万树梨花开家书抵万金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铁马冰河入梦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 化作春泥更护花 濯清涟而不妖
三、(1)白露为霜(2)必有我师焉(3)失道者寡助(4)悠然见南山(5)草色遥看近却无 (6)西北望射天狼(7)为有源头活水来(8)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四、(1)悠然见南山 (2)烽火连三月 (3)潮平两岸阔____(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五、(1)白露为霜(2)天涯若比邻(3)春蚕到死丝方尽(4)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8)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等等。
六、(l)闲来垂钓碧溪上(2)弓如霹雳弦惊(3)苔痕上阶绿(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七、(1)柳暗花明又一村(2)正是江南好风景(3)问渠那得清如许(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5)示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等。
八、( 1)蒹葭苍苍(2)长河落日圆 (3)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4 )瀚海阑干百丈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九、(1)学而不思则罔____(2)人有悲欢离合但愿人长久____(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十、(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十一、(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十二、(1)数风流人物 (2)人有悲欢离合(3)绝胜烟柳满皇都(4)芳草鲜美(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十三、(1)江流天地外(2)云外一声鸡 (3)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四、(1)草色入帘青 (2)一鼓作气 (3)商女不知亡国恨(4)悠然见南山 (5)五月人倍忙(6)了却君王天下事(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十五、(1)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6)示例1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示例2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7)疑义相与析
十六、(1)思而不学则殆____(2)夕阳西下____(3)老大徒伤悲 (4)人有悲欢离合____(5)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十七、(1)随风直到夜郎西山重水复疑无路(2)示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示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十八、(1)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2)黑云压城城欲摧(3)僧敲月下门(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十九、(1)白露为霜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4)各领数百年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十、(1)风正一帆悬 (2)造化钟神秀____(3)江山如此多娇(4)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示例: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二十一、(1)思而不学则殆 (2)山重水复疑无路 (3)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足蒸暑土气(5)对影成三人(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十二、(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__(2)衡阳雁去无留意长烟落日孤城闭 (3)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从标题认识对象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古诗的标题隐含许多信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把握诗意的大门。
1.标题揭示了写作对象
古诗写作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写人、叙事、绘景、抒情、说理都可以。通常题目就会揭示诗歌所写的题材、所写的对象。如:《大林寺桃花》《咏柳》《早梅》之类揭示了诗中所写之物;《上阳白发人》《山中寡妇》《自叙》之类揭示了诗中所写之人。
2.标题表明了诗歌类别
根据写作内容,古诗通常可分为“咏物诗”“山水诗”“边塞诗”“民生诗”“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咏史怀古诗”等,诗体中常有提示性的字眼。如:《从军行》《关山月》《出塞》之类,诗题中有与边塞有关的字眼,表明是边塞诗;《送元二使安西》《送魏万之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类显然就是送别诗。每类诗都各有特点,如果能判断诗歌类别,掌握各类诗的特点,读起来就容易多了。
3.标题奠定了诗歌基调
“歌咏言,诗言志。”抒情是诗歌最基本的特点。诗人的浓情也常明示在诗题中,如:《春宫怨》《恨别》《哭李商隐》《落日怅望》《悲陈陶》之类,诗题中的“怨、恨、哭、怅、悲”就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础。扣住这些字眼,便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感情。
从作者了解背景
所谓“文如其人”“言为心声”,阅读故事必须“知人论世”,必须对人(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个性)和世(作者所处时代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如:2002年上海春季招生题就岳飞(小重山)词中“欲将心事付瑶琴”设问:“词中说的心事指……”,很明显要对词人岳飞及其所处的南宋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答出是“希望抗金保国”。
当然,写作的背景还可以通过诗前小序,诗后注释来了解。
比如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诗后注释:本诗为元稹悼念亡妻之作。如果不借助注释了解写作背景,写作目的,那么对诗后的问题“诗的前两句借‘沧海’‘巫山’比喻什么?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就无从下笔。注释中提到本诗是悼念亡妻之作,自然要表达对亡妻的感情。仔细一琢磨便可知,诗中的“沧海”“巫山”是隐喻夫妻感情犹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与美好是无与伦比的。前两句抒写深切怀念之情,后两句表达忠贞不渝之情。
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语言上看,古代诗歌首先具有文言的特点,包含一些文言现象,这是理解的难点,其次它具备诗歌特定的语言特点,诸如用典、象征等,这是理解的重点。从字面上读出感觉,就是从具体的词句入手,理解诗意,体察诗情。阅读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自觉激活文言知识
中学阶段学了不少的文言文,大家都有一定的累积。在古诗的学习中,要自觉激活所学的文言知识,正确分析诗句的结构和关键字的词性,掌握诗中的倒装、省略、活用等现象,顺利地化解难点。
古诗因为音律等原因,存在一些倒装现象,读时要先理顺,才读得通。
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分”是指“有了分别”,过了桥便是色彩斑斓的原野;“移石动云根”是指“云根动了石也好像在移动”。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其实是说“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朱弁的《送春》中“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其实是说“山下初见小桃花,沙头未飞弱柳絮”。再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其实是说“危石咽泉声,青松冷日色”。其中的“咽”和“冷”都是意动用法。把倒装和词类活用的知识用上去,就能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变得细小了,低沉了,喑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出现寒冷的色调。”
诗的语言不像一般文章的语言那样连贯,或省略、或跳跃、或藏头露尾,这些统称为“语句的跳脱”。读诗时必须补出跳脱的部分,才能理解诗意。如:崔颢的《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这两首诗实际上是由一问一答组成的一个整体。其中,第一首:一个住在横塘的女子,泛舟时听到邻船男子的话音,疑是他乡遇到同乡于是问:“君家何处住?”并且不待对方回答又急切地说出“妾住在横塘”,这里问话前的叙事都省略了,一开始就单刀直入让女主人公出口发问,只有补出诗中的省略,才能体会女主人的孤寂,没有一个可与共语的人。
词类活用突出地表现在炼字方面。一首诗中诗人所炼之字一般就是诗歌的诗眼,所谓点睛之笔,通常是一字妥帖,全篇生色。在关键处,一个妙煞的字,可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状难状之景,甚至可以营造出一个意境,化腐朽为神奇。
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极富表现力。诗人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效果着想,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样既写出了春风的精神,也写出了诗人的喜悦。再如:周邦彦的《满庭芳》中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写“莺雏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将莺雏、梅子的变化与风雨联系到一起,并且用叠印的手法清晰地展现出变化前后的异同。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老”“肥”,犹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2.准确理解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运用非常普遍,很能增强诗的形象性。只有准确地理解了所用的修辞手法,才能读懂诗意。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用“绿肥红瘦”摹写初夏绿树苍翠,鲜花凋零之景,柳永的《八声甘州》中用“红衰翠减”绘深秋万物萧瑟之景。两者都以色彩代景物,突出景物的特点。再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的一、二句写她的所见所闻,三、四句从表面上看是写天气,实际是一语双关,写初恋少年的心理:江上唱歌的这个人啊,倒是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出了太阳,可真捉摸不定。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通过这两句形象而朴素的诗,她的惆怅、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与等待都刻画出来了。这里,如果没有对三、四句所用双关手法的准确认识,是没有办法把握诗意的。
3.用心体会诗歌的特定语言
古诗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四种语言需要关注。
(1)意象语言:古诗中所谓“意象”指的是包含了作者情思的形象。这里的形象大部分是景物形象。诸如松、竹、菊、梅一类景物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如:黄叶,被赋予了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之类的象征意义;绿叶,被赋予了生命力、希望、活力之类的象征意义;东风,象征春天或美好;西风,象征落寞、惆怅、衰败或游子思归。借景抒情是诗歌最常见的抒情方式,所以了解常见的诗歌意象,可以降低体察作者情感的难度。
(2)情感语言:诗歌中常有一些“悲、孤”等直抒感情的词,如:“长河落日孤城闭”;也有一些见解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不堪、强”写出了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时之佳境,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表达出内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
(3)象征语言:首先,有些诗句本身含有象征意义,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再如:司马光的《客中初夏》中“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写的是自己不会像随风飘散的柳絮一样,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像“向日倾的葵花”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其次,有的诗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许多咏物诗具有这个特点。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中经历今昔荣枯巨变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诗中的“柳”不正是一个并无实才的得势奸佞忘乎所以的丑恶形象!
(4)用典和化用前人的语言:古诗中用典言简意丰,含蓄深刻。诗人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用“折柳”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用“楼兰”的典故表达爱国之情。其《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
古诗中化用前人诗句的现象不少,读“化用的诗句”要考虑其意趣和情趣与前人诗句的相通之处或出新之处。
从无字处看出关联
读诗读词要从整体入手把意象贯穿起来,提挈意脉,从无字处看出内在的关联和感情的逻辑,使诗词的意境完美地展现出来。写景抒情的诗句,其内在的关联非常明显,谈的就是景和情的关系。有些词的内在关联要用心体会,才能有所发现。
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描写了一个女子孤独苦闷之情。上片,开头两句写她褪了色走了样的眉晕、额黄和乱发,是隔夜的残妆。三、四句写刚起床时“弄妆”,用“懒”“迟”两字,是由外表进入到内心的描写。下片,开头两句写妆成之后的明艳,极写其人之美。至此,整首词只是写这个女子从起身梳妆到妆成衣着。最后两句写穿衣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金鹧鸪。作者的寓意点到为止,从“双双”两字可见,女子因成双成对的金鹧鸪而触景生情,自怜孤独。这也是上片“懒”与“迟”的根源。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从诗题可见诗人是写夜行黄沙道的感受,上片写情,下片写雨,而各有深浅主次之分和心情急缓之变。读词不能“拆碎七宝楼台”,咬文嚼字,见小失大,而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整体上把握词境,体会词心。
灰蒙蒙的天空,乌云它也不懂。用阴天来遮住我,谁懂我的痛,安静的放空。凌乱的华丽在骚动。
——题记
时常在脑海中想象,月光折射在田野,蜿蜒曲折的小径似乎永无尽头,湖面如同镜子般倒映出黑色的景象,波光粼粼。空洞漆黑的天空点缀着璀璨的明星,凉风一波又一波划过指尖,闲情舒适,感受风的细语。即使是在黑夜,但那种奇幻的田间风景却是我心中最向往的,暖暖的。每每回到家,见到的都是看了十几年的那张脸,唯一不同的是看到的父母又衰老了几分,原本乌黑亮丽的发丝已被根根银发逐渐占领夹杂在一起,变了容颜。
镜中的自己偶尔红妆,是谁伤了你碎了模样。父母的青春换来了我的青春,还没有变的是在开门时挂着的淡淡笑意。看到他们平安,已经成为抚慰心灵的一种方式。政治书上说被人赞美是令人喜悦的事。把赞美施予别人,既鼓舞了他人的心,又愉悦了自己,何乐而不为那?我并不是乐观主义者,也不是悲观主义更不懂赞美,而是一半是悲观一半是乐观,谁没有一点秘密在心里,如果说每个人都有,那我就是个例外。就算有也早已被我淡忘了,记性不好没办法。没有秘密便是我心中的一缕阳光,不用因为去守护秘密而发愁,也不用怕秘密泄露。向别人袒露出真实的一面那便是给他人最好的赞美,在我看来。不知什么时候喜欢上了诗经,也许是从同桌给我的那本安如意写的思无邪的时候吧,里面引用了一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前不觉得怎样,现在却觉得幽美难言,那意境仿佛是天上的白云。好比歌宴后的美人褪去浓妆,惊鸿照影,美得淡定惊心,又似嫁衣。
从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上看,在一定的限制下,试题将越来越开放。在形式上表现为话题作文向材料作文发展,作文的内涵将具有较强的向心性,但在切入角度上却具有更大的发散性。
绝大部分论文都谈到了格式安排、材料组织等方面的技巧,但这些都基于学生掌握着较丰富的素材。作为农村中学的学生,其经历和涉及的事情都是非常有限的,绝大多数素材都来自于新闻、报刊、课外书籍和教师的介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让学生在作文时有“下锅之米”,我采用了如下的方法来让他们积累素材。
一、利用 “新闻联播”,凭借兴趣积累
学校每天都开设有新闻课,这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信息的最有效的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画面下的字幕来概括事件,通过听新闻来了解整个事件的原委。同时用一句概括的话(时间、人物、事件、评价)把该事件记录在自己的素材本上。一天记录的事件不宜太多,最好一天或几天记一个,如事件较多,需慎重筛选。这些材料是学生关注社会的窗口,具有较强的时代性。这些素材用在高考作文中最能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因为它们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脉动。
二、利用报刊杂志,坚持零星积累
学校的报架和阅览室是同学们愿意去的地方。校园的轻音乐能让学生将此时的阅读当成最好的休闲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目录)法来筛选和阅读,以减少阅读的盲目性。看完一则事例后必须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然后将这句话记录在素材本上。当然我们在教材上所学到的一些事例也同样适合这种方法。
学生在积累材料后,应该写出 30~40 字的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借以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维深度。
以上两种方法所积累的素材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具有较强的个性倾向,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是语文新考纲所倡导的。这些素材就是展现自己个性特色的绝好载体。但这些材料在内容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为克服此缺点,可利用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来弥补。
三、利用课堂交流,深化互动积累
俗话说,当你有几个苹果时,别将它们一口气吃了,可以用来与别人换取其他的水果。每节课前 5 分钟的故事介绍,既可以促使学生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共享知识和材料。
教师可以在每周用一节课为学生搭起一座交流的平台。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思维的启迪、想象争鸣、素材积累、精妙的语言、灵巧的结构等),将学生自行分成几个专题小组,由每个小组推荐 1-2 名同学上台发言,每组发言完后就进行讨论评价,以此轮流到其他专题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和积累,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不太感兴趣的领域,拓展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此,学生既可以共享素材,也可以交流思想,让他们的思维在相互交流中迸发出火花。
四、利用熟悉载体,强化保底积累
过去常听到农民说的一句话:手里有粮,心头不慌。作文也是如此。只要学生脑中有几十个事例,写起议论文来也就不会担心“言之无物”,写起记叙文来也会有许多波折在胸,达到“尺水兴波”的效果。为此,我便利用学生所熟悉的诗歌为载体,以素材的概括语为枝干,让学生形象地去记忆。例如,我以杜甫的诗歌《客至》为载体设计了一张素材表。
杜甫《客至》故事集
此表以学生所熟悉的诗歌中的字(词)为联系(联想)点,将含有此因素的相关事例串联起来,形成一棵庞大的素材之树。按诗中每个字联系一个事例计算,一首五言绝句就可以聚集 20 个事例,这种让事例依附于学生所熟知的载体来积累的方法,至少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 60~80 个事例上考场,使他们在较为紧张的考试环境下,不会因为平时积累的素材没有关联而感到茫然,而可以根据诗句中的字(词)快速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事例,并将这些事例在第一时间抄在草稿纸上,等待排序以完成作文。
汽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公路奔驰,车窗外青松翠竹挺立,满山的映山红如火如荼,唯独往常路边遍布的兰草显得越发稀少。一位中年兰友情不自禁地发问:“郑板桥诗中描绘的情境:‘峭壁兰垂万箭多,山根碧蕊亦婀娜。’过去在公路两旁的崖壁上、小溪边兰草随处可见,现在为何罕见了呢?”一位知识分子幽默地答道:盖因为一个‘雅’字吧!,兰花色淡清吞、清新飘逸、赏花求雅,人们对兰花备加钟爱。尤其在盛世,人们丰衣足食以后,每逢春季前往野外踏青、采集兰草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那些爱兰至深的人,为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常常在山区跋涉,搜寻所谓珍稀兰花品种,使大别山兰花资源遭到破坏,以至于盛产兰花的大别山区近些年来也出现资源匮乏的现象。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位兰友一语道破天机,也为郑板桥的诗句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诠释。
不知不觉中,汽车行驶到大别山腹地――潜山县和岳西县交汇处,抬头望去,尽是连绵的山峰,真可谓气势磅礴,令人神往。我们整束好行装,沿着登山小道向上攀登。初登山时偶尔在羊肠小道旁边发现有零星兰草生长,峰回路转之后,兰花也渐次增多,终于在一片开阔的坡地上发现了成片生长的兰花。这里的兰花长势十分旺盛,既有素兰也有蕙兰。素兰叶薄草质,稍有光泽,大都绽开笑脸,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蕙兰叶片较长,边缘锯齿明显,叶质也较坚硬,含苞待放,藏在深闺之中。这些都印证了我国一位资深兰花专家在书里所说:“长江南北气候凉爽、湿润,适应于素兰和蕙兰生长,尤以安徽境内居多”的说法。我们仔细观察这里的环境,杂木丛生,草长莺飞,土质疏松、肥沃,气候清新凉爽,为兰花创造了良好的天然生存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兰花资源。这可能也是目前大别山区腹地为数不多的兰花集中生长地。
市场上经常见到的素兰和蕙兰品种在这里几乎全能见到,我国已经发现的野生兰花天然杂交的后代或经过高温、日晒、雷电等外界环境导致遗传基因变异的品种,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时有发现。素心品种中既有白苔素、绿苔素,又有黄苔素、红苔素。白苔素白洁如玉,绿苔素翠绿如茵,黄苔素鲜黄亮丽,红苔素灿烂夺目,各展花容月貌,群芳争艳。
[关键字] 炼字;要求;技巧;诗眼;意响
1 炼字的要求
1.1 必确。唐代大诗人杜甫,历来被视为锤炼字句的圣手。杜甫《曲江对雨》中有句:“林花著雨胭脂湿”,因题在院壁,“湿”字被蜗涎所蚀,令后辈学人颇费心思,苏轼用“润”、黄庭坚用“老”、秦观用“嫩”、佛印用“落”补缺,都不及“湿”字下得精确,诗人乃写长安乱象,与色彩明快之“润”“嫩”不合,花在雨中,不一定就“落”,也未见得就“老(色暗)”,此处“湿”正为用得恰到好处的诗眼。
1.2 必显。袁枚在《随园诗话》曾记载,“随园担粪者”在农历十月中报告主人,梅树“有一身花矣”,作者将这句话加工成“霜高梅孕一身花”。仔细品味诗句中的“霜”、“孕”两字,真是奇妙无穷!这里的“霜”,不仅点明了霜重天寒的季节,更主要的是写出在万物萧疏、百花凋零的环境里,唯独梅花能临寒不惧,傲霜斗雪,从而烘托出高洁不屈的品格。
1.3 必响。严羽说:“下字贵响,造语贵圆”。所谓响者。致力处也。前人以声响字代声哑字之例极多,如杜甫《謇宿左省》:“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英华集》把“寝”字作“寐”。黄生《杜说》中云:“本言“不寐”改为“寝”字方响”。古诗人认为:五盲宜炼第二、三等字,七言宜炼二、四、五、七等字。如李商隐《汉宫词》:“青雀西飞竞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起句中的“竟”字便是响字,含意十分丰满。
1.4 必情。戴叔伦的《题三阊大夫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其中一“怨”字,从结构上看,紧承上句,使滔滔沅湘意蕴深长,既写出了江水的长流不尽,也写出了屈子深重的哀愁;又领起后两句,既让眼前的秋风与枫叶景中含情,又让人联想起屈原笔下的秋风与枫叶,让人体会到屈原诗中浓重的“怨情”。
1.5 必自然。陆游曰:“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即主张自然纯熟。然自然并非平淡,必须含有深致方属上乘。谢榛《四溟诗话》云:“僧处默有诗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陈后山炼成一句吴越到江分:或谓简妙胜原作,然余以为陈诗到字未稳,若改吴越一江分“方为天然”。黄庭坚分析说:到江吴地尽之到字自然,吴越到江分之到字,即有削痕迹。改到为‘一’,始变生硬为自然。”
2 炼字的技巧
2.1 从词性的角度炼字。
①锤炼动词。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如谭敬昭《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其中一“带”字极佳,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而且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
②锤炼状词。如果说动词能够增加诗歌的生动性,那么形容词能够增强诗歌的意蕴美。诗歌中写景状物,形象具体,记人叙事,明显逼真。能承担这种任务的只有形容词。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其中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所以“破”“深”两字把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读者能够感觉到诗人内心的更强烈地荒凉寂寞。
《迢迢牵牛星》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③锤炼副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地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此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其中“但”和“应”都属于副词。能够很好的把李商隐想念对方,望月怀人,深夜难眠之情描绘出来。她不心痛我心痛,借人映己,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
④锤炼数词。数词单纯来看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巧妙地运用它,进行艺术加工,嵌入诗歌,结构精巧,能使诗歌形式奇异。读起来琅琅上口,趣味横生,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徐文长的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梅花都不见。”此诗的前三句用的都数词。但又有变化,由小变而大变,由渐变而突变,恰如雪越下越大,越下越猛,最后突然一转,以“都不见”收尾,诗味顿出。
⑤表颜色的词。色彩是事物最鲜明显著、最富于感性直观的特征,能给予人极强烈的视觉刺激并迅速引起人的美感。如李贺的《残丝曲》:“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描写青年男女在暮春中宴游,诗仅八句,就接连叠用了黄莺、黄蜂、浓绿的杨柳、青色的榆钱、粉红的落花、绿鬓的少年、金钗女子……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紊乱错杂的青春行乐图,而诗人怅惘的惜春情绪,却渗透在这色彩杂乱的画面中。
2.1.1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炼字。①词的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在锤炼字眼时诗人也很重视。如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与风雨联系到了一起,“老、”“肥”经由形容词转成动词后,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②修辞手法地运用。张先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王国维赞:“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其中的“弄”字6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原来未必尽情显现的花的丰姿神采此时在月光映照下婆娑弄影,摇曳生姿的景致;相对于上半阕的伤感,衬出了作者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愁中闪烁出的一星快乐的火花。
③表现手法地运用。古代诗歌中有些字用得独一无二,完全在于他们善于运用一些表现手法(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虚实相生等等),从而使诗歌的意境全出。李白的名句“遥看瀑布挂前川”其中的“挂”字化动为静,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3 炼字的注意事项
3.1 所炼之字不能仅是诗眼。吕居仁曰:“每句中须有一两字响,响字乃妙指,……予窃以为字字当活,活则字字响”。无独有偶,刘熙载也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也就是说:诗中需要锤炼的不一定只一个字,可以更多。如杜甫的《=送蔡都尉诗》中“身轻一鸟过”、“飞燕受风斜”,其中“过”、“受”都是句中的响字,都值得我们去锤炼。
3.2 所炼之字不仅要求适应句,更要适应全诗。说到所炼之字与全句全篇的关系,还是吴大受说得好:“一句之灵,能使全篇俱活。”也就是说:诗人炼字,要具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艺术功力。所炼的字要与整句诗乃至整首诗高度地融洽。不能因追求奇响而影响整首诗的气韵。因此古人写诗,不是就字选字,而是要就全句,甚至全篇选字。
Creat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Poetic Classroom
GAN Qinghua
(Gong'an School for Special Education, Jingzhou, Hubei 434300)
Abstract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an art teacher if clever use of skills, hidden in the "read" for the point, focusing on "thinking", and fine thinking "dialogue" face, to "point" to wear "line", "line" even "face" to "point" seek "face"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colorful language of the world, so that students feel the poetic beauty of Chinese language lessons.
Key words Chinese; poetic thinking; dialogue
所谓“诗意”意在语文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以师生的共同合作、创造为基础的美学追求、生命精神追求。“诗意”缘于“情意”,因为语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所以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栖息。如何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1 读中彰显语文课堂诗意韵味
“三分文章七分读”,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琅琅书声,犹如盲人骑瞎马,奔不远,飞不高。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就是“读读、说说、写写”,但是,怎么读,怎么讲,怎么写却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读不是枯燥乏味地读,写也不是机械重复地写,讲也不是人云亦云地讲。语文学习的底气来源于阅读。经典的诗歌与文章要大量背诵、大量阅读,课堂中不需要纷杂、疲惫不堪的设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语文味”。
1.1 “映日荷花别样红”――朗读感知文本
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感知靠读,感悟靠读,理解靠读,情感的熏陶也靠读。可以说,对于文本,初读有感受,再读有感悟。尤其是对于文本中那些值得学生品读的词句,更是“读”演绎的舞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读得熟,才能悟得深。从上课一开始就渲染气氛,有意识地让教材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连接、沟通,让学生披文入情。在自读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轻言细语慢慢读,须字字认真,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误一字。通过自主读、小组交流互读、课堂展示精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文章,形成正确的语感、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曾在网上看过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一课,课中老师引导学生读的环节令我印象颇深。王老师擅长对读的情境的创设,在品析课文时,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描述,让学生的读显示出生动的画面感,让学生通过反复比较读出文中“天天”一词的意味,从而领会出鸟儿和树之间的深厚感情。王崧舟老师的诗意教学如浩瀚大海,荡涤着博大、激昂的海浪,诗意课堂成为了众多教师的追寻目标。立足当下文本,从读中生惑,读中悟情,王老师将语文课的诗意美建构得淋漓尽致。
课堂上,对文本中一个词的读,可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一句话的读,可以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读中渗透情感,在读中动情演绎,在读中有所收益,形式多样的读书声会为语文课增添“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采。
1.2 “此时无声胜有声” ―― 默读升华情感
语文课须“书声琅琅”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现在的语文课堂不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也不缺精彩的朗读指导,语文课堂有的是活力和生机。然而,蓦然回首,语文课上若只有朗读似乎也缺少了一种韵味。朗读很重要,默读也不可或缺!就语文本质而言,默读与朗读如“鸟之双翼”是“车之两轮”。朗读引出情感的共鸣,那默读让情感升华。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文章本是有情物,教师指导学生默读,让学生静下来体会,一定要引导学生注入真情,甚至幻化成作者,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语文课文中有一些经典作品,往往含有很多熠熠生辉的精妙句子,均值得学生反复体会,玩味再三。例如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先对景物的具体描绘,笔锋逆转,立马升华到对哲理的概括,这是所谓的诗眼之所在,景与理跃然纸上。教师除了构设情境让学生从感性上把握庐山的整体形象外,还应让学生默读来感受诗意,让学生体味到作者虽从多个角度看庐山,还是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貌,感受到只有跳出庐山看庐山。进而在理性的角度上悟出要全面、多角度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哲理。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充分吸收文本的情感养料,涌动生命的情感源泉,人生体验得以丰富,生命空间得以扩充。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真实意境就是“欣赏”与“感悟”可共生,“感知”与“内化”能和谐,“动”与“静”能平衡,这就是默读的效果。读让文字有了生命,读让语文课堂有了天籁般的声音,读让课堂有着“春色满园关不住”的诗意。
2 疑中拨寻语文课堂诗意星亮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为学生有了“愤”、“悱”的心理状态,教师就可以开导指引。我们发现身边语文教得好的老师,大都有一两手教学上“一招鲜”即教学艺术,师生配合好,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仅有滋有味,而且诗意盎然。
2.1 以异求异,引导质疑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质疑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往往喜欢崇拜书本和老师,往往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老师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教师应鼓励和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每篇课文学完了,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也会有对所学结果有疑问之处。记得有一位老师上二年级《司马光砸缸》一课,让孩子读题后尝试提几个问题:有几个孩子提的问题很合老师的设计,比如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司马光是谁?但是有一个小朋友高高地举手说:老师,我觉得他的名字好难听啊!很意外的小插曲,于是老师温和地说:每个人的名字都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没有好听与难听之说。说完并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满意地坐下了。教师在学习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包容以及对孩子自尊心的照顾让人印象深刻。在课堂中体现的平等和宽容让整节课的氛围非常愉悦。
2.2 授之以渔,引导想象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表现形式,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诗歌具有丰富的情感,学生通过吟读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所以有人说“诗歌的学习如果缺少了朗读,就如同一部优美的舞剧缺少了音乐。”对于诗歌学习而言,单就字面解释一通,如同嚼蜡,没多大滋味;通过吟读体会情趣,滋味才能隽永。教学《游山西村》时,通过范读,自由读,齐读,引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让学生与诗人一道,融进这纯朴的乡情中,体会农家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莫笑”二字读出作者的中肯,“足”读出农家的自豪,“山重水复”读出山路的曲曲折折,“又一村”读出作者的惊喜……情感诗韵的把握,皆从读中求得。
3 动中构建语文课堂诗意平台
学生呼唤语文课堂中与老师的平等对话,希望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可以无话不谈没有隔阂。只有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老师才能真倾听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听出学生对文本真正理解的深度,听出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是什么,听出学生对某一事物真正的评价和看法。课堂上的互动应是师生全员参与,以学生为中心,以平等、尊重为原则,在教学中促成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相互激励、启发和分享。如此,课堂便充满愉悦的情趣和美妙的回味。
3.1 以情动情,平等交流
教师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学生是主角,教师当导演,正视师生关系的换位。尊重学生新奇的想法,学生才能大胆发挥聪明才智,才会在学习中得到愉悦的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从而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在备课《游山西村》这首诗时,我就感叹于诗人用词的精炼、准确。中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有了一定的基础,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自读古诗,让学生质疑问难,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如理解“丰年留客足鸡豚,莫笑农家腊酒浑。”诗句时,抓住“足”、“莫笑”等词理解诗意:“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象一下,村民会怎样招待客人?在作者眼里,这里的“足”难道还单单指酒菜足吗?那还指什么足?你能把村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充分地朗读出来吗?“莫笑”是什么意思?不要笑什么呢?村民招待客人会说些什么呢?相信此时此刻诗人已被村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这样通过理解“足”、“莫笑”等词语,学生能体会农家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2 多元互动,共促生成
有效地进行多元互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十分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经常表现在提问和回答的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活动中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独辟蹊径,对学生的回答及反应要予以恰当的反馈,对有标新立异的观点及时肯定,强化学生的创造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