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杨贵妃的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记忆不经意间散落,思绪飘向了古城长安。一座飞檐翘角的仿唐宫门矗立眼前,横匾上赫然书写着―“华清宫”。华清宫是一座建于唐朝华清池宫殿遗址上的皇家宫苑,充满了浓郁的唐朝气息。步入宫苑,触目皆是朱栏、红柱、灰瓦的亭、台、楼、榭,掩映在枝繁叶茂的绿树间,远处有几点水光闪烁。流连其中,竟也有几分古韵犹存的意味。
踏着石板小路,在游客中穿行,我停在了湖畔。目光投向对岸,湖岸石壁上,八个石雕龙头分外突兀,其上方正中又悬有一个较大的龙头,此湖因而得名“九龙湖”。对岸“龙吟榭”背倚骊山,恰与我身后的“飞霜殿”隔湖相望。
仿唐“贵妃池”建筑群中,“荷花汤”“海棠汤”“星辰汤”等是主要景点之一。它们其实是古代帝王、妃嫔、臣子们沐浴的地方。走向“贵妃池”,远远看见一个喷泉池,池中杨贵妃的塑像亭亭玉立,呈象牙白。近看时,那雕像体态丰腴,面容娇美,姿态雍容典雅,引得不少游人驻足拍照留念。我从她身边经过,心中暗自叹息:当初倾国倾城的绝世美女芳魂归何处?曾经繁盛一时的唐王朝又消亡于何方?多少荣华不过是过眼云烟,多少传奇不过是史书中的几枚竹简!当一切的一切无从寻觅时,我们只能空怀幻想,勾勒出历史舞台上一个个模糊的面影,编织出一段段传说。
走出贵妃池,穿过望湖楼,进入“环园”。一两处水榭映入眼帘,也是朱红的廊柱、飞檐,淡灰的琉璃瓦,雕栏画栋,色彩鲜丽而不俗艳,风格典雅又不失情致。走廊与对面的轩馆隔着一汪清潭,水面平铺了一小片弧状的水生植物,翻卷的圆叶密密地遮住了下面的潭水,叶上寥落地开放着几朵梅红小花,娇小玲珑。这景致映衬着深绿澄澈的潭水,更显清幽了。穿廊而去,绕过几间楼阁,前方出现一栋小楼,爬满了嫩绿的爬山虎,只露出四角的飞檐。楼后是浅蓝无云的天空和天空上淡淡的清光。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这个角度仰望小楼,只能勉强辨出青翠的一帘爬山虎,其余的全都隐在一片深浅不一的阴暗中。
漫步苑内,误闯入一个陌生的湖畔,湖中零零落落地盛开着粉红的荷花。那抹柔柔的粉色,一下子攫住了我的心。我跳到离岸最近的一块石头上,拿着相机在荷叶丛中寻觅她们的倩影。当年的华清宫中,是否也开满了荷花?也许,那位唐朝贵妃就曾在此宫中扶栏望荷,倚柳赏莲。随意坐在湖中近岸的石头上,背对湖水,石头被荷叶簇拥,稀疏有几枝荷花;身后远远飘荡着湖畔垂柳的一抹淡绿,湖水轻荡,隐约缠绵着几分大唐的诗意,几丝罗曼蒂克的情调。
长长的柳丝低垂,柔柔飘摇,透过摇曳的枝条,我望见南岸的长生殿遥遥屹立水边,湖中粉荷点点,阳光中,长生殿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相传长生殿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盟誓的地方,见证了一段爱情悲剧。我不想走近它,只想就这样远远地看着它,就像在看可望而不可即的历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倚在柳阴下的山石边,反复念着这两句诗,为他们两人的爱情唏嘘不已。斯人已去,却留下了一段千古传说;华清宫中,青山依旧鸟空啼!
长恨歌里的华清宫,你留下一段历史,却消散于历史的何处?今天的这里,是否还有你的影子?又或者,你早已在那时之后的岁月中没了踪迹,因为,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无法找回。
简评
第一首一字诗《西施吟》:一笑一颦一捧心,一国倾废一霎间。一船一桨一生伴,一日归来一湖烟。
诗中的“一笑一颦一捧心”写出了西施的迷人之美。传说西施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时手扶住胸口(即“一捧心”),皱着眉头(即“一颦”),比平时更美丽。后有“东施效颦”的讽刺性成语,即源于此。“一国倾废”是写西施为帮助自己的君王越王勾践复国,而在国难当头之际,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西施终于用“美人计”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致使吴国灭亡,彰显了一个小女子的爱国情操。最后两句则是写西施在完成复国使命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四句诗,恰当巧用十个“一“字,概述了西施传奇壮美的一生,妙!
第二首一字诗《昭君吟》:一车一马一路尘,一鸣秋鸿一缕魂。一曲一唱一声怨,一月空照一丘坟。
这首诗写的是西汉美女王昭君主动出塞,嫁于匈奴单于的故事。王昭君劝丈夫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前两句写的是昭君出塞,路途漫漫,独尝思乡之苦的悲壮之气;后两句则用凄清的诗句赞美了王昭君为国而忍辱负重,身丧他乡的巾帼情怀。正如杜甫《咏怀古迹》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吟》四句诗,巧用十个“一”字,描述了王昭君的孤苦命运与爱国精神,奇!
第三首一字诗《貂蝉吟》:一计一献一连环,一朝兴亡一欷款。一笔一纸一方砚,一段风流一段书。
这首诗写的是东汉末年有着倾国倾城之貌的歌女貂蝉,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忧国忧民、欷欺不止的主人王允分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便设下连环计。貂蝉依计步步诱使吕布最终铲除了董卓。四句诗,巧用十个“一”字,描述了一个绝色女子知恩图报的情义与不输男子的胆量智慧,好!
这日,李白打电话到王维处想找他去钓鱼,可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打了五六次都占线。李白是个急性子,立马叫了部三轮到王维家,直奔王维书房:“我们钓鱼去吧,现在的鱼可肥了!”说着就拉王维往外走,不料王维却站着不动:“不,我不去,我要上网……”“上网?你也上网啦,难怪你和杜甫那老头子一样都不肯出去玩了。难道上网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当然啦!”只见王维一脸兴奋,“上网什么都可以做啊,看新闻,写文章,聊天……”
李白天资聪颖,去朝门外书店买了本《怎么做网虫》,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书上的上网技巧全搞懂了。于是乎,拨号,上网。
李白取了个“绝对黑色”的网名进了王维介绍的那个盛唐聊天室。哇!美眉真多啊,“花季少女”、“寂寞的敏儿”、“我是一朵云”……李白看了乐不可支,找了一个美眉“我是一朵云”聊,瞧这名字多诗意啊。
“我是一朵云,你好吗?”
“哇,绝对黑色,你的名字好酷啊!”
“不敢当不敢当,还是姑娘你的名字好,姑娘家一定是经儒世家?”
“是啊,李白你知道吗?”
“李白?当然知道。”
“他是我哥哥。”
“什么,李白是你哥哥?”
“惊讶了不是,其实他的好些诗都是我帮他写的,就像最近吧,我刚帮我哥哥写了《将进酒》,说实话,我哥哥他根本不会写诗,就会喝酒……”
“胡说八道!我就是李白!”
“哈哈,你就是李白,那我就真是李白的妹妹了。”
“你你你……”
“唉,一点情趣都没有,害得我白装了半天淑女,不跟你聊了!”
礼拜一气之下,离开了聊天室,去了网络悠悠论坛,想去和网友们切磋切磋文学技巧。打开网页一看,里面居然有许多和自己做的是的同名的文章,作者都叫“仅次于白”,心中暗想此人一定是非常崇拜自己,连名字都取成“仅次于白”——仅次于李白我嘛,还模仿自己写同名诗,看在他这么诚心的份上,就看看他的诗写得怎么样,指点一二吧。于是就点了《望庐山瀑布》,打开仔细一看,不禁晕倒:日照屁股生紫烟,梦见美眉在前边。飞涎直下三千尺,疑是嫦娥落九天。罢了,罢了,李白心想还是去看新闻吧。于是就到了知名的新闻网站——大唐新闻速递。于是,可怜的李白今天第二次晕倒。
近日要闻:
1.李白因酗酒成瘾,被玄宗皇帝贬为平民。
2.李白贬职后,今天因酗酒闹事,被菜市场市派出所拘留。
3.李白被贬另有原因,据高力士透露,李白曾与杨贵妃关系暧昧。
4.今天李白府中被大唐反贪局查抄,据可靠人士透露,李白家中有来源不明的巨额财
产。
相关报道:
1.李白每天无酒不欢,最爱喝老酒鬼酒。
2.据统计,李白与杨贵妃单独见面17次。
关键词:下场诗;集唐诗;《牡丹亭》;《长生殿》
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识码:A
下场诗又称“落诗”、“落场诗”,是明清传奇剧本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每出戏的末尾由人物下场时念诵的几句韵语,一般用以概括剧情、突出重要场景和造成期待等。明清传奇的下场诗沿自宋元南戏,在文人作家笔下逐渐定型,最标准的形式是由四句韵语组成.形同一首绝句。剧作家们由喜欢借用古语和古诗,最后集中到完全采用唐诗句,形成下场诗中很引人注目的“集唐诗”。曲论家对这种现象诟病不已,文人剧作家却十分热衷,形成一个矛盾却有趣的现象。那么,明清传奇中的下场集唐诗是如何发展定型的?应该如何评判它的是非功过?本文尝试对此作粗浅的探索。
一
王骥德《曲律》中说:“落诗亦惟《琵琶》得体,每折先定下古语二句,却凑二语其前,不惟场下人易晓,亦令优人易记。自《玉块》易诗语为之,于是争趋于文。迩有集唐句以逞新者,不知喃喃作何语矣。”作者概括出下场诗的三种类型,这是符合明清传奇下场诗的演变情况的。试以毛晋所编《六十种曲》为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六十种曲》作为我国篇幅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部戏曲选集,所收60种戏曲中除去《北西厢》一部杂剧,《琵琶记》、《荆钗记》、《杀狗记》、《白兔记》、《幽闺记》等一向被目为戏文外,共有54出传奇,据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可知,作于生长期的有15部,勃兴期的有39部。这54部传奇已经可以涵盖传奇下场诗的所有类型。传奇下场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俗型,以俚语、自作语为主,即王骥德所说的“先下古语二句,却凑二语其前”,形式比较粗糙;二是雅俗混杂型,已多采用唐诗句,但仍有大量俚俗语,且形式参差不齐;三是雅致型,集句诗几乎完全取代俗语和自凑语。具体情况看下面列表:
由上表可以发现:
(一)下场诗经历了一个句式、句数和语句的筛选淘汰过程。由句数和句式的参差不齐逐渐统一到整齐的七言四句形式;由广泛杂采古诗、古语到讲求采用不同的唐诗句。
(二)对下场诗的加工改造从生长期就已开始。粱辰鱼、邵灿、郑若庸、高濂、张凤翼等人开创了传奇中的文词一派,“自《香囊记》以儒门手脚为之,遂滥觞而有文词家一体。近郑若庸《玉i记》作,而益工修词,质几尽掩。”文人参与创作传奇,讲求典雅精致,逐渐注诗语文辞入传奇,初步改造了下场诗的滥俗和粗糙。
(三)集句诗一直没有完全统一下场诗。尽管文词派在生长期就已着手雅化传奇,但即使到勃兴期中三种类型的下场诗仍然并存,彼此难分伯仲。这主要与作家们的创作观念相关。戏曲的本色一向被定为通俗易晓,与含蓄蕴藉、讲求韵外之致的诗文雅文学泾渭分明。曲论家一再强调戏曲的这种“本色”。“曲始于胡元,大略贵当行不贵藻丽。其当行者日本色。盖自有此一番材料,其修饰词章,填塞学问,了无干涉也。”坚持戏曲本色当行的剧作家会注意作品的演出效果,追求让受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效果。“传奇之体,要在使田红女闻之而然喜,悚然惧;若徒逞其博洽,使闻者不解为何语,何异对驴而弹琴乎?”而文词派的剧作家则坚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去俚腐而致藻丽博洽。于是本色派传奇中的下场诗会坚持一贯的朴质通俗,文词派的下场诗则在改造雅化的路上越走越远,由起初的“雅俗混杂”发展到“雅致”,直至定型为四句七言集唐诗。
二
坚持本色当行的剧作家使用的语言直白晓畅,能够让受众喜闻乐见。下场诗达到了“场下人易晓,优人易记”的效果。通俗型传奇下场诗中俗语俗句的随处可见也就再自然不过。象“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奉劝世人行好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夫妻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都是流传众口、耳熟能详的语句,它们或出自小说笔记,或采自佛道语录,或来自童蒙读物,范围特别广泛。另一方面,下场诗中的诗句从唐诗、宋诗到民歌、宋词都有引用,但往往只局限在几首几句。譬如“门阑多喜色,女婿近成龙”(杜甫《李监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欧阳修《再和明妃曲》)、“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在梦中”(晏几道《鹧鸪天》)等等,都在传奇中频繁出现以至滥俗,这样就很难保证每一次使用都能准确恰当地起到下场诗的总结或提示作用。试以“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为例,它出自晏几道的《鹧鸪天》词的下半阙,描写久别的恋人再次重逢的喜悦之情,实际上化用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还秉烛,相对如梦寐”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这两句也受到传奇作者的青睐。他们在传奇中反复使用,往往根据剧情先自凑两句,再缀此两句,构成一出的下场诗。下面是《六十种曲》中的几个例子:
粱辰鱼《浣纱记》第十九出“放归”:自遇烽烟霸业空,三年流落似飘篷。今宵胜抱银缸照。犹恐相逢在梦中。
陆采《明珠记》第二十出“赘苹”:百岁欢娱今始同,劝君且莫叹西东。今宵胜把银缸照,犹恐相逢在梦中。
汤显祖《紫钗记》第五十二出“剑合钗圆”:薄命回生得俊雄,感恩积恨两无穷。今宵胜把银缸照,犹恐相逢在梦中。
朱鼎《玉镜台记》第三十八出“赏雪”:暴虎当年罹鞠,一朝脱悔喜重重。夜来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在梦中。
袁于令《西楼记》第三十八出“会玉”:何处飞来锦绣丛,新欢旧爱两无穷。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在梦中。
汪廷讷《狮吼记》第三出“访友”:准拟今春乐事浓,休教枉却一东风。樽前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在梦中。第十四出“赠妾”:喜得双仙驾彩虹,临歧含泪别恩东。今宵试把银缸照,犹恐相逢在梦中。
沈鲸《双珠记》第三十出“遇兄”:敕降仙姬下九重,笑啼交集叙行踪。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在梦中。
此外,崔时佩、李景华《南西厢>第二十七出“佳期”;范受义《寻亲记》第三十二出“寻亲记”;沈Z《义侠记》第六出“旌勇”;徐霖《绣襦记》第三十九出“父子萍逢”;王玉峰《焚香记》第五出“允谐”;张四维《双烈记》第十二出“就婚”;无名氏《四贤记》第三十六出“寻亲”等剧中同样如此,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征引。很显然,上述下场诗大多数并不能很好地表达 剧情,四句截然分作两节,缺少必要的关联,描写重逢之喜的“今宵”两句成为地道的摆设,频繁的出现已经使其变得俗不可耐。下场诗这种不避滥俗的创作距离成功完美传达剧意相差实在太远,更让一些追求雅致的文人作家不能容忍。“上下场诗,乃一出之始终条理,倘用旧句、俗用草草塞责,全本削色矣。”孔尚任的批评可谓代表广大追求雅致作家的心声。
文人参与传奇创作,自然会把接受的雅文化带入作品,更何况有些文人还着意对传奇进行“雅化”,加强剧本的文学意味和可读性。文人通过雅化传奇语言,将语言从鄙俚浅近改造成典雅绮丽,从而使传奇能够为尚雅的上层文人士大夫喜欢接受。这种“雅化”改造自然也波及到下场诗。从明代的传奇剧本中可以发现下场诗的形式渐趋于整齐,从杂言到以五、七言为主,从后两句引用诗句,到前两句也时有引用,从完全的俗语到偶用成诗,最后到四句集句诗,引用诗句的比重不断增加,征引的诗人也逐渐从几个大诗人扩展到大中小诗人。四句七言集唐诗是文人雅化下场诗的最后归宿。汤显祖《牡丹亭》就是一个范例。55出戏中除第一场开场、十六出无下场诗、最后一出大收煞八句以外,全部都是四句七言集唐诗,涉及唐代诗人104人,引用的范围大大拓展。
之所以最后限定在集唐句,个中缘由应该与有明一代的诗歌风尚密切相关。明代诗歌流派叠兴,但基本上都推重唐诗,鼓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贬斥宋诗,“宋诗尚理,主于议论,而病于意兴。”很多传奇作家就是这些诗歌流派的拥趸者。文词派的兴起与明代的诗歌风尚更是密切相关。“自粱伯龙(粱辰鱼)出,而始为工丽之滥觞,一时词名赫然。盖其生嘉、隆间,正七子雄长之会,崇尚华靡。”这种诗歌风尚下,传奇作家选择集唐诗而不是集宋诗、集宋词也就再自然不过了。另一方面,宋诗相比唐诗更加的生活化,宋词自不必说,这在崇尚本色的戏剧家那里或许会更加适合,本色的传奇中仍不乏宋诗宋词的句子,如欧阳修、寇准等人的诗句被引用的频率就很高。但到后来,作家们就有意避免除唐诗以外的其他诗句词句,以求得典雅和谐。
三
集句诗作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文字游戏,迎合了文人追逐才情,炫耀学识以求喝彩的心态。它的创作难度非常大,“按集句诗者,杂集古句以成诗也。……盖必博学强识,融会贯通,如出一手,然后为工。若牵合附会,意不相贯,则不足以语此矣。”“《柳塘词话》日:徐士俊谓集句有六难,属对一也,协韵二也,不失粘三也,切题意四也,情思联续五也,句句精美六也。贺裳曰:集之佳者亦仅一斑斓衣也。否则百补破衲矣。介甫虽工,亦未生动。沈雄日:余更增其一难,日打成一片,稼轩俱集经语,尤为不易。”(可以想见,下场诗使用集句既要符合诗的审美标准,又要贴合剧情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很多下场集句诗就弊病百出,招来很多批评声音,王骥德说其“不知喃喃作何语”;黄振说“上下场诗,前人多集唐句,文气本不贯穿,不过拈一两句与本出稍有沾染者入之,余皆闲文,且滥套可厌。”综合看来,传奇下场集句诗主要有三弊:一是四句杂凑,文气难以贯通;二是语句晦涩难解,“不知喃喃作何语”;三是不能很好地贴合剧情,大量闲文“干卿何事”。但是剧作家既然选择集句诗形式就会尽量避免这些为人诟病的地方。因此,下场集唐诗中工稳出彩者也不乏例子。《牡丹亭》和《长生殿》就是为人称道的典范。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为得意和看重的一部传奇。他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清晖阁批点《牡丹亭还魂记》卷首)。他曾极力反对他人的改动,将之与王维《雪里芭蕉图》被改一事相提并论。《牡丹亭》下场集唐诗可圈可点的很多,仅以《惊梦》一出为例略作分析。此出描写杜丽娘在花园中梦见与柳梦梅相遇的故事。四句诗作“春望逍遥出画堂,间梅遮柳不胜芳。可知刘阮逢人处,回首东风一断肠。”此四旬平仄合律,构成一首完整和谐的绝句诗,描写春游的一种感受。第一句写出游,出自张说《奉和圣制春日出苑应制》诗;二句写所看之景,出自罗隐《桃花》诗;三句四句抒情写怀,出自许浑《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岑次天姥岑》和韦庄《春陌二首》,丝毫不见牵合附会的痕迹,达到“如出一手”的艺术境界。放在传奇中,此诗也与剧情非常贴和。第一句概括杜丽娘受到春景的触发走出闺房到园中赏春。第二句写杜丽娘所睹春色,其中又暗合柳梦梅的名字。三句与戏中柳梦梅吟诵的上场诗相照应,“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一径落花随水人,今朝阮肇到天台。”可见汤显祖将梦中相遇的柳梦梅与杜丽娘比作阮肇天台遇仙女。而下场诗中的三句却从杜丽娘口中发出,形容其好梦被母亲惊断与柳梦梅分开的过程,四句刻画杜丽娘醒后的怅惘痛苦的心情。这样诗句与风华秀美的曲文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和谐完美的艺术境界,很难想象如果把它们替换成流传众口的俗语俗句将会是多么糟糕的一件事情。
作为“一部闹热牡丹亭”,《长生殿》在言情的主题上向汤显祖看齐,在艺术形式上也直接步武《牡丹亭》,“罔敢稍有逾越”。除第一出“传概”外,《长生殿》中下场诗全部采用集唐句,内容上贴合剧情,形式上更加齐整,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如“傍讶”、“幸恩”、“复召”、“偷曲”、“舞盘”、“埋玉”等出都是值得称赞的代表。试以“幸恩”一出为例作具体分析。春日禊游中,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杨贵妃因此醋意大发,触怒龙颜被谴出宫。此出写虢国夫人回味被皇帝召见的独自以及和韩国夫人的对话,突然闻报贵妃回家。与之相配的下场诗是“传闻阙下降丝纶,出得朱门入戟门。何必君恩能独久,可怜荣落在朝昏。”此四句分别出自刘长卿《狱中闻收|京有赦》、贾岛《上杜驸马》、乔知之《折杨柳》和李商隐《槿花》。前二句叙说贵妃被谴回家的事件,三句点出被谴原因,四句感慨君恩无常,有叙有议,文气贯通,畅达明白,与剧情配合无间。作者没有具体写杨贵妃被谴回家的具体过程,下一出开场直接写其在家的情景,因此一定程度上这首下场诗又有串联戏剧冲突的作用。可见,集唐句的运用并未造成削足适履、东拼西凑的不良效果,恰恰相反,作者一样可以自由驱使唐人诗句为己所用,使其与戏剧情节完美的融为一体。集句诗中经常出现的弊端在这里都已被化于无形之中了。
其实所谓的《昭君怨》实是人们对王昭君的同情,也是对软弱统治者的一种反感。看过《昭君出塞》后,我回忆这部剧给我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值得书写的又是什么呢?想之,昭君这位“落雁美女”大义和亲的光辉事迹感动了我,还有就是英雄与美女爱情中误会的解除,使得他们的爱情更加长久。我又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更深入的了解了昭君。有人说《昭君出塞》不符合历史,这一点我承认,但是此剧也不完全是篡改历史,只不过是让昭君与单于提前见面让他们一见钟情而已,为什么就不 能让昭君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爱情呢?而《昭君出塞》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全新的历史,一个更五彩斑斓的历史,一个值得观看的历史。
古代四大美女中只有昭君值得人们千古传唱。春秋战国时的西施只是越王复仇的一颗棋子;而汉朝的貂蝉则是利用美人计迷惑吕布,以借吕布之手杀了董卓;至于唐代的杨贵妃则是以个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只有昭君是为了民族的利益与 和平甘愿随大单于远赴塞外,直至死去也留在了匈奴的大地之上。
“昭君怨”,昭君究竟会怨恨什么呢?古今的诗人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当年昭君是自愿请行嫁于匈奴的,没有人强迫她不是吗?昭君是个有志向的女子,她的志向不限于闺房天地,她曾立志做以名“冯?弧保???页鲎约旱囊环萘ΑK?运?诤艉?暗ビ诶闯?肭蠛颓字?首栽盖胄屑薷?蟮ビ凇U丫?鋈?蠛艉?暗ビ谟侄云涑璋?屑眩?馄湮?澳??帐稀薄!澳??暗囊馑际窍M?ü?獯魏颓捉?⒑秃冒材?墓叵怠:涸?垡埠芨咝耍?纶?备脑??鼓?氨硎救〉昧擞涝逗推较啻Φ木置妗W哉丫?鋈?蠛盒傥?至顺ご锇敫龆嗍兰偷暮推剑?丫?锏搅怂?鋈?哪康模??降自购拮攀裁茨兀课椅薮恿私狻
1.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2.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雨霖铃》。
3.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步骤。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分别总是痛苦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写离别的诗句,大家知道哪些?
学生说出自己学过或在课外学习到的相关诗句。
二、讲授新课
1.题解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象征离愁别恨。
作者在填这首词的时候,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一点。
2.柳永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v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3.整体感知
播放《雨霖铃》原声朗读,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这首词,并谈谈整体感受,引导学生在音乐叹惋的余声里走进作者用文字所营造的意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请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词的意境和感情。从整体把握上阕写临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和下阕写离别后孤独痛苦的心情。
找出诗中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的句子。
4.名句赏析
赏析思路:手法+依据+作用,借景抒情+意象+意境+感情。
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例:这一句给我们点出了别离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寒蝉、长亭、日暮、雨歇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萧瑟的送别氛围,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赏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学生进行赏析。
5.分析下阕中的典型意象
下阕词人撷取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哪些典型意象?(酒、柳、月、风。)
6.讲解虚实结合
实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虚写: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联想:由此及彼。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本诗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诗歌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和无奈的感情。
三、诗词小结
语文老师PK学生
关于中文系老师的故事很有意思。其中有一位大学语文老教师酷爱诗歌,常常给大家讲普希金、海子等人诗作,还动不动就让大家写。大家一般都没什么兴趣,能收上来的诗作实在是少。这天,他忽然让大家上课写诗,到下课时交。
到快下课的时候,大家也都还在磨笔头,看上去没有多少人写好了。但老师已经等不及了,这时,大家听到这位老师大声呼喊道:“同学们,请快点,要下课了,我要收尸(诗)了,收尸了!”同学们听后,笑声朗朗,都赶快交上去了!
还有位大学语文女教师长得非常漂亮,而且才气逼人。某位研究生为其才貌倾倒,经过左思右想,终于花了整整一夜时间,写一封N页的情书给女教师。
几天后,那厚厚一叠情书被女教师送了回来,上面用红色的笔批道:“同学,从你的文章中,我能感觉到你的感情还算丰富,文笔也还流畅,只是这篇小说缺乏故事情节,太散文化了?选而且错别字还不少!”
该研究生一看,顿时心灰意冷,再不敢提笔疾书了。
英语老师PK学生
外语系有位英语老师为学术派教授,对英语事业可谓痴心一片,见大家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常常教育道:“你们到某某外语学校去看看,他们的大门口就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不懂英语者不得入内’”。
一日,某同学又在上课时沉沉睡去,老师点起他,怒问:“某某外语学校门口的牌子上面的字还记得吗?”
同学迷迷糊糊,寻思良久,忽然答道:“禁止小商小贩入内”。
真是在错误的时间问了一个极为错误的问题,外语老师早已经吐血远去了。
高数老师PK学生
计算机系的高数老师上课解题,一步接一步颇为陶醉,忽然点起一个学生问道:“你说说这一步经典不?”学生刚刚还在与人闲聊,完全未曾听讲,只好硬着头皮答到:“经典!”。数学老师狂喜道:“回答得真好!坐下。”接着又继续讲课,搞得众人面面相觑。
该系还有一位高数教授非常幽默,平时也很关心同学。某生经常上课睡觉,老教授总是把他叫醒,想让他认真听课。无奈该生就是屡教不改,还是喜欢一上课就睡大觉。
一天,该生居然迟到了,教授顿时亲切地对他说:“你怎么可以迟到呢?这样的话,会影响你正常睡眠的。”
该生听后顿感惭愧难当,再也不敢上课睡觉了。
哲学老师PK学生
我们外贸系的哲学老师生性传统而刚直,特别看不惯学生的某些流行习惯。比如有一天,他看到我们班的男同学陈寒头发披肩,感觉心里不舒服。于是就提醒他:“陈寒,你最好把头发剪了,我不希望看到你的长发!”。
陈寒似乎不能接受老师的要求,于是反驳道:“留头发好像是我的个人自由吧,我喜欢留长发!”
“我可没有想过要干涉你的个人自由。其实,只要你在上我的课的时间里能保持短发,其他时间里,你愿意留多长我都没意见的。”
还有一天,还是上哲学课,居然有同学在教室里吵闹。老师探明以后,才发现有一个同学喝醉了,在酒后狂言。哲学老师走上去,拉他一把,顿时把这位哥们吓了一大跳,脑子也猛然清醒。于是老师开始问他:“你酗酒了。”
同学回答道:“没有。”
“醉得来上课都自言自语,难道还不是酗酒吗?”
同学望了望大家,摸摸额头说:“天哪,我现在在自言自语吗?”
老师有些尴尬,不过马上就说:“你连是不是在自言自语都不清楚,难道还没有酗酒吗?”
同学顿时哑口无言。经过类似事件之后,大家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就是――千万别和哲学老师狡辩,因为他总可以让你无言以对。
当然总还是有人敢与他交锋的,偶尔还有为数不多胜利。有一天上课,哲学老师问我们:“你们谁能举个例子说说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我们的一个同学就站起来回答说:“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很容易区别,比如我们上哲学课快下课的时候,前排那些乐观主义的同学会说‘嗯,终于要下课了’,而我们悲观主义的同学就会盯着手表说‘还有十分钟,怎么过去啊’。”
这一次哲学老师满脸通红,笑而不语了!
历史老师PK学生
我们大二的历史老师是一个极为爱国的人,他上课的时候总是慷慨激奋,滔滔不绝,讲课声十分响亮,连下课的铃声都被他盖过了,而他本来一讲起来就比较忘情,所以常常都有拖堂现象。每次当他发现拖堂后,知道肯定坏了大家的心情,所以常常客气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耽搁大家时间了!”搞得大家很有当家做主的感觉。本来都很有些怨言的,但是鉴于他的态度,也只好忍忍了。
于是大家忍啊忍。某天,当他又一次拖堂时,有同学终于忍不住了,于是大叫一声:“老师!冷静!冷静!”
“怎么了?”
“下课了”大家齐声道。
历史老师顿时羞愧难当,挥手下课了。
当然历史老师下课拖堂不好,但上课讲课倒是很有些意思,比如他某天又慷慨激奋地讲起中国旧社会如何如何落后挨打时,嘴巴里动不动就来个“哎哟哎哟”,仿佛时刻有洋人再拿鞭子抽我们,让我们为之动容。接着为了让大家理解那种社会境况,就谈起了当时到处充斥洋货,还要同学举几个现在名字还带“洋”字的洋货来。
这时,大家争相举例,有一个男生大声回答说:“杨贵妃。”
历史老师一听,差点吐血,回答说:“同学,你搞错了,杨贵妃是正宗国产的,怎么会是洋货呢?”
经济学老师PK学生
我们系一个姓周的经济学教授也是一个和蔼的老头,大家也都很喜欢他,常和他开些玩笑。
有一天谈到就业问题,他问同学们该如何解决目前的失业问题。
某学生回答说:“我认为该让所有的男人单独待在一个荒岛上,让妇女们住在另一个岛上。”
教授疑惑:“这样就能解决就业问题吗?那他们该怎么做呢?”
该学生回答道:“造船!”
老教授听完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大大地表扬了一番这个学生。
后来的一次考试,考的题目和上面类似的问题,问题是这样的:“你认为造成经济萧条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当时临近圣诞,有一个学生不会做,就这样写道:“上帝知道?选我不知道?选圣诞快乐?选”
后来考卷发下来,只见老师在考卷上批道:“上帝得100分,你得0分。新年快乐?选”
广告学老师PK学生
大三的时候,我们开过广告课,广告学老师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讲课也很有热情,与大家的关系也拉得很近。不过广告课也还是乏味,丝毫阻挡不住大家夏天里上课睡觉的习惯。某天,他见大家又趴倒一片,只好提议说:“我想个办法让大家保持头脑清醒,精力集中,不想睡觉。”
大家说好。这时,只见广告老师从钱包里掏出一张百圆大钞晃了晃,对大家说:“你们真的都把眼睛睁开了,可见都是一群见钱眼开的家伙!”
大家笑作一团,一个个都醒了。
有一次我们作了测试,广告老师批改完后给我们发试卷,他说:“这次考试的结果不是很好,不过班长陈路考得不错,我给了他98分的高分,他做得最好。”
陈路接着说:“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广告词)
镇江三日之行,看了诸多第一之外,还在扬中市吃到了镇江四鲜中的三鲜:刀鱼、鱼、河豚。
清朝诗人朱彝尊诗云:京口刀鱼尺半肥。京口,镇江古名之一。上好的刀鱼长50多厘米,银白,江中成群游过,犹如雪涛。刀鱼的刺很硬,用蒸法正好可以令其酥软。加入春笋旺火蒸20分钟,此火候鱼骨、鱼肉最易分离。鱼肉鲜、嫩、细、爽,加上春笋的清香,美味无比。有好事者把刀鱼肉比作凝脂,用白香山写杨贵妃的诗句拿来比对:“温泉水滑洗凝脂”,可见刀鱼的鲜美。刀鱼鲜美,鱼刺很多,想要把美味的刀鱼吃到嘴里,要十分小心谨慎,以免鱼刺扎嘴,慢嚼细咽,这样就能更好的品味刀鱼的鲜美滋味了。但现今由于水污染和狂捕滥捞,刀鱼日益减少,朱彝尊诗中描述的那么大的刀鱼了已经很难见到了,现在重150克左右的刀鱼每斤卖价已达千元之巨。环保意识的缺失,已使美味刀鱼远离了寻常大众。
江为镇江的第三鲜。江是长江中下游的特有鱼类,镇江有,重庆、武汉也有。在镇江一带又称鱼、小鲨鱼。镇江一带流传,此鱼本为鲨鱼,是龙王太子派来毁渔网的,经过和渔民的搏斗,褪膘减肥,成了现在的样子。江在长江中也算是大鱼了,小则十几斤,大则上百斤。镇江吃鱼的名菜叫白汁鱼。取鱼中段,斩成小块,置沙锅中,加葱、姜、酒、醋、水,烧滚后取出,再加糖、盐、猪油,用文火炖1小时即可。成菜上桌,“肉如腐、汁如乳”,色泽乳白,肉质细嫩,卤汁稠黏,滋味鲜美,肉多刺少,食来方便。有肉质口感,绝无肉之油腻。鱼也有刀鱼同样的遭遇,尤其是野生的江,这在镇江都很少见到了。好在江人工养殖成功,才不至于在市面上消失。现在镇江吃的江,基本上是人工养殖的。
关键词:梧桐 凄凉 孤独 哀愁
《梧桐雨》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或《秋夜梧桐雨》,是白朴的代表作,此剧文采丰富,意境深邃,有浓厚的诗的韵味。白朴此剧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借助凄美婉转的爱情故事抒发人生变幻莫测,昨日繁华似锦,今日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在《梧桐雨》中“梧桐”作为重要的意象之一,蕴含着非同一般的含义,贯穿于始终,尤其是在第四折中更加突显了其非凡的意蕴,下面我将对这一意象进行分析。
“梧桐”意象从远古时代就有记载,最早在我国的《诗经》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在《诗经・大雅》的“卷阿”里,有一首诗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萋萋,雍雍喈喈。” 在《庄子》的“秋水”篇里,也说到梧桐。在说到庄子见惠子时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雏,子知之乎?夫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在这篇文章里,也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雏“就是凤凰的一种。他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见梧桐才落下。在唐宋诗词中,“梧桐”意象用来表示孤独离愁,离情别绪,同时也寓有失去挚爱的凄苦。比如李煜的《相见欢》中所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中表达了李煜内心的孤独和哀愁,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中表现的是对丈夫思念而不得团聚的苦闷,由此可见,“梧桐”意象早就在文人的笔下绽放光芒。诗人把自己的忧愁哀思寄情于梧桐,把自己的孤独寂寞隐藏在梧桐秋雨的滴落之中。
《梧桐雨》中梧桐是唐明皇与杨玉环爱恨离愁的见证,是感怀人生变换,世事无常沧桑之物。梧桐与秋雨的结合使剧中的情景更加凄凉与悲切,表情更加的丰富与婉转,意境也更加的凄美,使得此剧的悲剧氛围的到了更好地渲染。《梧桐雨》在原本李杨的爱情基础上,秋雨击打梧桐的景象,营造了凄凉孤寂的意境,一场秋雨看似无意,却使得这段爱情悲剧更加引人悲伤,想当初两个人“悄声儿海誓山盟”;也曾经“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筋手中敲,他笑整缕金衣,舞按霓裳乐”,情意绵绵,呈现出一片太平无事、歌舞升平的景象。可现如今“翠盘中荒草满,芳树下暗香消,空对井梧桐,不见倾城貌”,繁华不在,物是人非,梧桐还是那颗梧桐,只是再没有昔日的风采,只留下了凄凉与惨淡。唐明皇在失去了权利,失去了爱人之后,整日面对着空荡荡的宫苑,独自伤神,那种痛苦、彷徨、哀怨更与何人说,无情的秋雨打在梧桐上,惊扰了自己与美人的相会,那种恼怒,痛恨可想而知。秋雨梧桐的描写一方面如许金榜所说:“清冷昏暗,助恨添愁,再加上对往日柔情蜜意、歌舞繁华的回忆对比,把唐明皇的愁闷、痛苦、孤寂、凄凉、烦恼的心情写得深刻细腻,酣畅淋漓……”(《元杂剧概论》)另一方面剧中对于当时金盘舞姿的怀念、对于曾经山盟海誓的甜蜜回忆,在这里也似乎变成了对这种孤独无依状况的一种无情的讽刺与嘲弄。
“梧桐”意象也是孤独寂寞的象征,在剧中秋雨伴落叶的萧条,梧桐独自立在天地之间,依然高大,但是缺少了一丝生机,显得那么的落寞与孤独。梧桐是历代文人抒感的寄托,也是表达他们内心孤独、彷徨、哀愁的代称,这也就无可厚非的被用来演绎这段凄凉的悲情故事。而秋雨下的梧桐把这种悲剧氛围推向了顶点。在剧中“梧桐”也是唐明皇的代名词,在最早的记载中就有凤栖梧之说,杨贵妃就是栖息的凤凰,而这只凤凰终究没有获得幸福,不仅成为权利的牺牲品,而且还被看作是红颜祸水。剧中唐明皇与杨妃在梧桐下歌舞,在梧桐下享受远在岭南的荔枝,在此处不问政治,沉迷于酒色而不知悔改,敌兵来了还埋怨大臣扰了他的雅兴,同时也把自己从权利的巅峰跌落到如今失去权力与爱妃,变成一个孤独悲伤的老人。《梧桐雨》第二折【古鲍老】“红牙箸趁五音击着梧桐按”中的“梧桐”指的是琴瑟。所谓“击梧桐”其实就是抚琴。这一节中明皇亲自为杨抚琴,在古代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名句,是爱情的祈求。
《白虎通・礼乐》有“琴者,禁也,所以禁止邪,正人心也”。可见梧桐生长的茂盛,枝叶郁郁葱葱,是政治清明,道德风气良好的一种象征,而在《梧桐雨》中,梧桐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落叶在秋雨之中随风飘落,偌大的树木没有了往日的风采,失去了叶子的梧桐是突兀的,孤独寂寞的,预示着唐王朝已经衰败,社会风气污秽不堪。
杂剧《梧桐雨》远远超过了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所表达的情感。而在唱词中对于意象的铺排既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又满足了听众的需要,在满足形式美的基础上,有体现了艺术的独特性。剧中的第四折写安史之乱之后,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使人潸然泪下,不禁对这个孤独的老人产生了同情,唱词【倘秀才】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枉着金井银床紧围绕,子好把泼枝叶砍作材烧,锯倒。一系列秋天意象的排列,显得明皇的处境更加凄凉,把那种好梦被破坏的焦急与愤怒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同时梧桐意象的意蕴也得到了升华,梧桐叶的凋零,秋雨的无情打破了明皇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暗指往事不会在重新回来了,失去的已经永远失去,就像梧桐一样凋零的只剩下孤独的树杈与泛黄的落叶。自从京兆还朝,没有了权利,在这深宫大院中没有人再去陪伴这个孤独的老人,只有秋雨击打中的梧桐默默的陪伴着他孤独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