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及早启动。2014年5月4日县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十二五中期评估;6月25日召开全县十三五重大项目策划碰头会,发改、经信、住建、水利、交通等部门参加,拉开了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序幕;9月12日县政府第24次常务会专题研究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讨论了发改局《关于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9月18日县政府召开了全县重大项目策划会,成立了全县重大项目策划领导小组,会议印发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重大项目策划的通知》;9月30日县委常委扩大会专题研究部署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及重大项目策划工作;10月18日两办发文成立“十三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印发《XX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重点课题前期研究安排及主要内容》。
(二)深入调研。10月9日至10月20日,发改局牵头深入16个乡镇及相关部门,就我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重大项目,听取单位主职意见及建议。逐步完善十三五项目库初稿,同时在全县范围内选调精干力量,组建策划专班,对各乡镇和部门提交的项目进行再审核、再完善,并提出一批新项目。
(三)初现效果。据初步统计,截止目前共策划“十三五”重大项目533个,总投资2507亿元。其中新型工业类36个,投资241.57亿元;交通类27个,投资125.08亿元;能源类11个,投资255.12亿元;城建类项目37项,投资56.03亿元;生态环境类项目17项,投资66.2亿元;特色农业类项目17项,投资82.77亿元;水利基础设施类29个,投资44.21亿元;文化旅游类73个,投资123.02亿元;社会民生类项目19个,投资18.4亿元;乡镇项目267个,总投资1495亿元。
二、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思路
1、总规编制工作思路。我县总体上与国家、省、市同步进行,结合我县实际,以及按照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具体化的要求,突出项目支撑引领作用,我县在国家、省、市规划编制“三阶段”的基础上增设了重大项目策划与储备阶段,四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重大项目策划与储备阶段(2014年8月—2014年9月)。主要开展重大项目策划储备工作。一是组织乡镇与相关部门,根据行业分工,围绕新型工业、交通、能源、城建、生态环保、特色农业、水利、文化旅游、社会民生、乡镇发展等九个方面,集思广益,策划一批经济效益好、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二是组建策划专班对各乡镇和部门提交的项目进行审核、完善,并提出一批新项目,建成覆盖全县各行业、各领域,基本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储备库》。
第二阶段:重大问题研究和基本思路形成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主要开展通过重大项目倒逼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基本思路的起草。一是组织县直有关部门、乡镇开展重大问题和规划思路的研究,起草形成《XX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二是按照《XX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要求,就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听取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的意见,研究提出编制我县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的方案。三是年底前向市发改委、县政府报送《XX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并做好向县委汇报的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纲要(草案)》基本框架形成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主要形成《规划纲要(草案)》的基本框架。一是继续深化重大问题研究,明确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政策取向、战略重点等,形成《规划纲要(草案)》基本框架。二是组织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研究提出纳入全县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的改革和政策举措,初步确定十三五重要指标和《十三五规划项目库》。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形成、修改、阶段(2015年7月—2016年2月)。主要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汇报、提交审议等工作。根据县委建议,组织起草《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邀请专家进行咨询论证,根据各方意见修改完善《规划纲要(草案)》。做好与省、市规划的衔接工作。2016年初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
2、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安排。专项规划分重点专项规划和一般专项规划两类。重点专项规划,目前我县初步拟定24个重要方面。编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2014年年底前按照分工开展前期研究。二是到2015年6月份完成初稿。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就重点专项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内容纳入到县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三是到2015年年底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等方面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做好与县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衔接,按程序报县政府审定。一般专项规划由县直有关部门根据市相关部门的要求及工作需要提出,并由各部门自行组织编制和,报发改局备案。
三、2014年下半年工作重点
1、成立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专题会议,印发《XX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XX县十三五规划前期调研课题内容及安排》。
2、组建项目策划与规划编制两个工作专班。项目策划专班拟从全县相关单位抽调20名专业人员组建,负责对全县各单位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查,并集中策划一批新项目;规划编制工作专班从县直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5名,承担县十三五规划思路及纲要起草工作。
3、开展22个前期课题研究工作。前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十三五规划的质量,为做好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先期启动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我县提出了22个研究课题。2014年11月10日前各课题承担单位完成并提交调研报告。
4、起草规划《基本思路》。在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组织起草规划《基本思路》。确保及时向省、市发改委上报我县需要纳入省、市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重大项目,年底前向省市发改委报送全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并做好向县委汇报的准备工作。
5、搞好省、市规划衔接。拟定我县请求纳入省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重点内容的建议,做好迎接省、市发改委关于规划编制工作调研的各项准备工 作,及时汇报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加强省、市规划衔接,争取更多的XX元素进入省、市十三五规划。
6、着力开展五项活动。一是开展重大项目策划活动。储备目标是项目400项以上,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0项以上,总投资800亿元以 上。产业项目占入库项目60%以上;二是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深入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吸纳好的经验做法,为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奠定基础;三是开展规划培训、研讨活动。举办全县十三五规划专题培训班,邀请国家、省有关规划专家讲座,拓展和启发规划人员的编制思路,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四是开展规划咨询、论证和评审活动。拟聘请相关领域资深专家,对县十三五规划进行咨询、论证和评审,借用专家的智慧,提升我县规划的层次和水平;五是开展献计献策活动。坚持“推开门”编规划,“俯下身”听民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在《XX网盟》上开辟“献计十三五,建设新XX”栏目,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为十三五规划献计献策。
四、我县经济运行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据统计,元至9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6.2亿元,同比增长9.0%。
2、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据统计,元至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完成105.56亿元,同比增长21.9%。规模全市第5,增速全市第6。其中,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4.91亿元,同比增长121.3%;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2亿元,同比减少2.5%。加房地产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4.25亿元,同比增长7.4%。房地产开发投资8.69亿元,同比减少19.9%;商品房销售面积20.5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0.1%。在全部入库的196个项目中,3000万以上项目152个,本年完成投资91.36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86.55%;亿元以上项目64个,本年完成投资59.8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56.73%。其中10亿以上项目4个,本年完成投资5.74亿元。
3、亿元项目及省市重点项目。元至9月,我县3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为100%,其中宏晟纺织项目今年完成投资28200万元,已经完成生产车间1栋、综合楼1栋、辅助用房3栋及部分生产设备,第二栋生产车间及辅助用房主体基本完工;沿江一级公路今年完成投资44240万元,已完成征地3139亩,房屋拆迁291户84884.9平方米,迁坟3963座,杆线迁移669根,完成土石方389万立方米,路基已全部完成,路面硬化完成20公里;湖北小池滨江新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联投小池5.36平方公里起步区)项目今年完成投资153559万元,其中冬青路、新河桥路人行道铺砖和绿化基本完工;还建房一期16万平米完工,二期8万平米完工,正进行小区管网和绿化施工。太子湖一期水面完工,绿化完工;20万平米住宅正在施工。2014年列入市级双百在建项目16个(含3个省重点),总投资307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48.4亿元;列入市级双百前期推进项目8个,总投资173亿元。截止9月份,计划在建的16个项目全部开工纳入统计,共完成投资57.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8%,占全县总投资的55%。开工率、完成投资占比、单个项目完成投资额三项指标全市第一。其中县城滨河新区建设项目(包含三中心一广场、新县河、滨河路网等)完成投资52472万元,康宏粮油完成39588万元,小池妙乐新农村项目完成24310万元,中部商贸物流园完成59578万元,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完成34600万元,五祖禅文化旅游区二期完成51794万元,北部山区旅游公路完成13050万元,玖隆国际安防智慧城完成22030万元,中部创新科技产业新区完成12353万元,哈福生物制药完成13935万元。
关键词:运河新城; 规划建设;“十三五”期间; 目标;思路
十二五期间,运河综保委深入贯彻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拓展旅游、系统综合、品质至上、有机更新”七大理念,做好运河“保护、建设、管理、经营、研究”五篇文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综保工程建设和产业培育为主线,以运河旅游国际化为中心,以运河新城、塘栖新城建设和运河江干段“城中村”改造为重点,着力落实运河综保工作在生态环境、遗产保护、民生改善、产业培育和资金保障领域的重点任务,着力推进运河综保生态环境工程、遗产保护工程、民生改善工程、产业培育工程、资金保障工程五大工程,努力实现“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运河综保三大目标。
运河新城是运河综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拱墅区部分规划位于石祥路以北,余杭界以南,拱康路以西,京杭运河及巨州路以东,总用地面积7.27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达10万人。运河新城自2008年底正式启动建设以来,坚持“南北联动、以北为主、成片推进”总思路,重点突破征地拆迁,大力推进道路、河道、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拆迁安置房建设,累计启动项目约79个,完成征地2563亩,拆迁农户1561户、企业91家,开工建设“十三路一桥”,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118万平方米,省一级重点中学杭十四中、杭州新城实验小学、红缨幼儿园新城园区等配套学校投入使用,出让A-R21-11地块80亩,出让金额7.47亿元,累计投资75亿元。
一、运河新城“十三五”时期建设的目标及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
继续以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为主题,以南、北两大片区建设为重点,着力落实运河新城建设在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和资金保障领域的重点任务,着力推进拆迁安置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民生改善工程、资金保障工程四大工程,努力打造城北城市副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运河新城将围绕拆迁安置、生态环境、民生改善、资金保障四大工程开展工作,截止到2020年,运河新城计划完成政府总投资约40亿元(平均每年8亿元)。至2020年末,运河新城农户拆迁基本完成,南、北两大片区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十三五”期间,四大工程的具体目标是:
1.拆迁安置工程目标是:基本完成剩余400户农户拆迁,安置1400户。
2.生态环境工程目标是:新建三里洋路、丽水北路南段、顾扬路、规划支路二等道路,建成主干道金昌路,及宣杭铁路绿化带、运河景观带(康桥路-宣杭铁路)、谢村公园等景观工程。
3.民生改善工程目标是:完成西杨B地块、谢村安置地块等安置房建设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康桥文体中心等一批配套设施。
4.资金保障工程目标是:做好运河新城北片区和总管塘片区两大区块的土地整理和出让工作,完成土地整理约1000亩,地块出让约400亩。
二、运河新城“十三五”时期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拆迁安置工程
征地拆迁是实施项目建设的前提,回迁安置是维护运河新城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继续坚持拆迁和安置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市区联动”优势和街道、社区的主体力,全力以赴推进拆迁安置工作,为项目建设和新城发展腾出空间。
拆迁工作:目前运河新城除了列入2015年拆迁计划的50户农户外,还剩余西杨村200余户农户和谢村150余户,初步计划将上述400余户农户列入“十三五规划”,确保至2020年底运河新城基本完成农户拆迁。
安置工作:努力减少运河新城在外过渡户,计划在西杨D地块、西杨A地块二期、西杨B地块、谢村安置地块等项目安置农户1400户。
(二)生态环境工程
“十三五“期间,运河新城将同步推进大型基础项目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进一步加大路网建设工程、绿化景观工程建设投入。
路网建设工程:以形成结构合理、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为目标。实现新建城市主次干道4条,约5公里。主要建设任务是建成主干路金昌路,新开工次干路丽水北路(南段)、顾扬路、祥园路,三里洋路及规划支路二等;加快北片区已建成道路的交付使用。
绿化景观工程:以构筑起点线结合、穿珠成链的绿色景观长廊。新建谢村公园以及康桥路-余杭界运河景观带、宣杭铁路绿化带和姚潭洋河以南绿化带,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河道整治工程。运河新城内完成平安桥河、蒋家河、后洋浜以北规划河道、管家漾和莫婆桥河的整治工程,提高运河沿岸自然景观质量。
(三)民生改善工程
安置房建设工程:以“为民解难、为民造福”为宗旨,为民解难,就是要求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民造福,就是实施这项工程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生活质量。在具体的实施上,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加强安置房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使土地出让、拆迁安置、工程建设相互协调,实现运河新城城中村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其中西杨B地块22万方计划2017年全部建成,谢村安置地块28万方计划2017年主体竣工,2019年全部建成。
配套公建工程:配套公建主要建设任务是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康桥文体中心(含农贸市场)。加快供电、供水、公交等市政设施用地整理工作,加快推进市政设施建设进程。
1 引 言
《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曾指出,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2万公里左右,其中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若按照2015年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及“十二五”期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的规模,假设“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比“十二五”高10%,则“十三五”期间铁路投资规模将高达3.9万亿元,而与此同时,铁路资产负债比率不断攀升,如果经营效率没有提升、其他融资渠道没有拓展,铁路总公司只能进一步借新债还旧债,融资成本更高,如何解决庞大的投资资金来源是铁总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1996年以来,我国有关资产证券化问题的研究在理论界日益广泛。2000年以前,研究重点在于对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原理及运行机制的引入,为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推行奠定了理论基础。2000年以后,这种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已从单纯的理论介绍扩展到研究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具体运作领域。目前普遍观点认为,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可广泛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住宅抵押贷款、银行不良资产等方面。其中存在不少文献关于高铁建设和资产证券化的研究。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基础设施中的应用。答孝棋(2003)结合资产证券化的使用本质和运行机制,认为我国现行的收费基础设施,例如发电厂和高速公路,建设完成之后都存在未来的现金流,符合资产证券化的本质要求。戴菊贵(2004)通过分析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政治大环境,认为我国已经存在适合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资金来源、投资者群体、中介机构和先行经验。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铁路建设中的应用。丁伟(2012)在《资产证券化在铁路融资中的应用研究》中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分段建成的铁路项目和一次性贯通铁路项目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铁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其对两种情况下的资产证券化的优劣势及可行性进行了合理的理论研究,从国家与铁路公司的双方利益进行合理的探究,但其中缺少了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数据的分析,缺乏对铁路线路及设备资产进行一定的量化研究,若具备量化分析,将更具有说服力。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高铁建设中的应用。张迪南(2007)通过以前已经建成的高铁融资方式和从建设到运营的现金流的类比,研究新的高铁项目预计的现金流来证明高铁采取包括资产证券化在内多种融资方式的可行性。
2 资产证券化概念
资产证券化是指企业或者金融机构把缺乏流动性但有稳定未来现金流的资产进行组合,以资产池为支撑向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形式上可以分为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这里我们只讨论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主要是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其性质属于直接融资方式,只是融资基础不同于传统的普通证券融资。
3 铁路融资现状及问题
3.1 政府投资占主导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铁路总公司确立了“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铁路投融资改革总体思路。其主要内涵是:政府主导,就是各级政府要在铁路建设中发挥投资主导作用,承担起项目审批、资金筹措、工程实施推进以及为投资铁路创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等责任;多元化投资,就是把政府投资与境内外社会投资结合起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多种建设模式;市场化运作,就是依据市场规则和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组建规范的铁路公司,落实市场法人主体责任,维护和保障各方出资者的合法权益,实现风险和收益共担。但是,从铁路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铁路行业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即使是在合资铁路这种投资主体最活跃的铁路公司中,中央政府投资仍旧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整个铁路系统来看,铁路总公司是铁路建设最大的投资主体,约占总投资的90%以上。建设资本金主要来源于征收的铁路建设基金以及每年几十亿元的财政预算内资金,其他的建设资金基本上是债务性资金,主要是国内银行贷款、债券、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所有基本建设的投资和融资由铁路总公司最终决策和作为投融资主体。目前铁路的外部筹资主要还是政府行为,银行对铁路的贷款是根据国家的计划和政策以及其他行政命令而向“铁总”提供的。
为了更好地分析铁路基本建设资金来源,以“十二五”期间铁路基本建设资金来源结构为例进行分析,根据对原“十二五”期间铁路建设投资的分析研究,预计“十二五”期间铁路建设投资为3万亿元,其详细组成见表1。由表1可得,在“十二五”期间,专项基金,即铁路建设基金和国内贷款约占铁路建设资金总量的77.5%,由此可见政府投资占主导。
3.2 民间投资动力不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铁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缓慢,资本结构高度封闭,企业间公平经营与竞争的市场化环境尚未形成,投资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其实很多投资者已经看到了中国铁路潜在的商业利益,但因为铁路主管部门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所以大多数民间投资者仍然持观望态度。
3.3 问题
《中长期铁路路网规划》明确了中国铁路路网中长期建设目标和发展蓝图,同时铁路超常规发展将需要强大的资金和财力作为保障。2020年之前我国铁路要完成中长期规划所制定的建设任务,总投资据估计需20000亿元。而在“十一五”期间的2006―2010年就需要投入12500亿元,每年大概要筹资2500亿元,而在2005年之前铁路建设项目每年投资都在600亿元左右,4~5倍的资金需求量对铁路总公司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一方面,铁路总公司依靠负债融资的模式难以为继,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铁路总资产5.45 万亿元,总负债3.53万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65%。年预计还本付息需 2700亿元,而经营性现金流入约为 1700亿元,只能依靠继续借债完成还本付息。另一方面,铁路回报周期长,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缺乏及时的退出机制。
4 资产证券化在铁路融资领域的可行性分析
4.1 现金流量分析
4.1.1 现金流选择
从高铁定义可以看出高铁成本因素包括路线设计速度、轨道类型、沿线地形、天气条件(如极低气温需要对路基进行特殊设计)、土地征用成本(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这项成本相当高)、用高架桥代替路基、大型跨河桥梁的建设及大型车站的建设等。由此可见,高铁的建设非常复杂,成本同样也很巨大,说用一条高铁的建设成本可以建设几条普速铁路也不为过,由于成本高造成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高铁都在亏本运营。到目前为止,中国已通车运行的高铁线路只有京沪高铁在2014年运送旅客超过1亿人次,客票收入约300亿元,按营业税口径计算,有望实现约12亿元利润。从资产证券化的实行来看,未来稳定现金流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单从高铁一方面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不大。
从近几年铁路总公司偿债能力来看,铁路总公司EBITDA分别为2071.02亿元、2293.74亿元和2476.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35%。随着近年来长期负债和利息支出的增加,EBITDA利息倍数略有下降,长期资本化比率和总债务/EBITDA指标均有所上升,但是,上述指标仍处于合理、可控的范围。从表2来看,2014年铁路总公司EBITDA利息倍数、长期资本化比率、总债务/EBITDA指标分别为3.93倍、61.02%、12.58,仍具有较好的偿债能力。因此将铁路总公司总体的现金流量作为资产池打包进行资产证券化可行性相比较更大。
4.1.2 现金流预测
(1)数据收集
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向好,对铁路运输的客货需求将较快增长。随着公益性运输补贴机制的建立,铁路总公司承担的公益性运输成本会逐步得到合理补偿,每年还可以增加较大的净现金流入。因此可以预计,铁路总公司长期具有稳定的盈利水平和较好的现金流入。本文将通过对铁路总公司从2005年到2014年历史现金流量表(见表3)进行回归分析,定量预测“十三五”期间现金流的可能情况。
(2)模型变量选取
本文该阶段是对“十三五”期间现金流的预测,因此回归模型分析的因变量是未来的现金流。在解释变量的选取上,由于实际影响现金流的因素很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纳入模型。本文初步考虑“十三五”年份的重要性,因此将初步考虑凸显年份作为影响现金流关键因素。
(3)模型建立与分析
选用表3的年份与年末现金的数据作为模型估计的样本数据,输入Excel中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统计算法和散点图(见图1)模拟显示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呈线性递增变化,即Y(现金流)与X(年份)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选用线性回归模型来模拟现金流变化情况可行。
即将模型设为:
Y=a+μX
从整体上看,表4中显示R2为0.64,说明该模型的方程式有较好的拟合程度,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以下,变量和常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具体数据结果见表4、表5和表6。
因此可得模型方程:
4.1.3 总结
综上,“十三五”期间的铁路总公司每年均有较好的净现金流入,满足资产证券化的最主要的先行条件,因此以铁路总公司包括高铁与非高铁的总体净现金流入作为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池在现金流方面可行。
4.2 资金需求
“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大约在3.5万亿元,到2015年年底,我国“四纵四横”的高铁的骨干网络基本建成。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我国高铁建设速度将不减,城际铁路和中国西部铁路将成为重点。所以,在“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铁建设将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
4.2.1 “十三五”我国高铁建设总里程预测
“十三五”我国高铁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虽然这两年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处于高增长。此外,我国高铁可以带动客运量持续增长。2008―2014年全国客运量增长了9亿,其中8.2亿来自高铁,高铁贡献的客运量占了总增量的91%。所以高铁的建设里程将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所需的资金也将大幅增加。而在研究“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铁建设资金总需求时,首先要对“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铁建设的总里程进行预测。本文通过2009―2014年高铁建设的里程数进行线性回归,预测“十三五”我国高铁建设的总里程。2009―2014年我国铁路建设基本情况见表7。
(1)变量的选取
本文预测的对象为“十三五”我国高铁建设的总里程,所以“十三五”期间每年高铁建设的里程应作为回归的应变量。选取年份作为自变量。所以在以下的分析中,应变量为Y,自变量为X。
(2)建立模型
从表7可以看出,我国高铁建设的总里程基本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所以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预测“十三五”期间每年高铁建设的里程。公式如下:Y=a+bX,只要求出 a和 b的值就能建立“十三五”期间每年高铁建设的里程的模型,输入年份即可自动算出预测期资金需要量。
(3)模型分析
在经过Excel的线性回归后,得到了表9所示的回归数据。从表9的数据中可以得出R2等于0.5934。该数值小于1且大于0,说明此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较好。所以可以得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高铁建设的里程(Y)与年份(X)的关系为:
Y=-1363578.888+679.045714X
4.2.2 高铁建设里程预测
根据“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高铁建设的里程(Y)与年份(X)的关系,可以预测2016―2020年间各年的高铁建设里程:
4.3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铁的资金总需求
通过对“十三五”我国高铁建设总里程预测以及对我国高铁每公里建设所需资金的分析,可以得出:“十三五”期间我国需要高铁建设资金为3.97386(1.18×33676.819)万亿。我们通过推断,目前发行的债券并不能完全弥补建设资金的需要,铁路总公司亟需其他融资渠道来拓展资金来源。
4.4 项目风险
在项目融资中,贷款银行通常要求DCR≥1;如果项目被认为有较高风险的话,贷款银行通常要求DCR的数值相应增加。公认的DCR取值范围在1.0~1.5。我们通过对铁路总公司近些年的项目债务覆盖率进行分析,该比例>1,在“十二五”期间该比例基本保持稳定,说明铁路总公司持续一定时期的低违约率、低损失率,具备项目融资的先行条件。项目债务覆盖率数据见表11。
5 采用形式
5.1 优质铁路资产单独上市发行债券
中国铁路总公司市场化之后,优质铁路资产上市融资来筹资修建铁路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以2011年6月通车的京沪高铁为例,作为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的黄金线路,京沪高铁在2011年年底、2012年年底、2013年年底,以及2014年截至12月7日统计的日均运送旅客量分别是13.4万人次、17.8万人次、23万人次、29.4万人次,复合增长率达到30%,客流量的快速增长也使其在2014年实现扭亏为盈,我们可以以此优质资产单独上市,发行相关债券达到融资的目的。
5.2 优质铁路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目前,在铁总整体上市可能性较低的情况下,将铁总旗下部分优质铁路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有利于提升铁路上市公司的盈利,而盈利预期的改善将使盘活存量资产,做强增量资产成为可能,也能使上市平台更好地发挥投融资功能。比如,上市公司可以发行成本较低的公司债、可转债,通过增发参与到新建铁路项目。三大铁路运输上市公司(铁龙物流、大秦铁路、广深铁路)均存在较强的资产注入预期。
5.3 设计流程
【关键词】规划区;十三五;多规融合;建设重点
1.规划新背景研究
1.1新形势
近年来,国家级的各类战略规划和政策指引频出,从“一带一路”巨型城市群发展战略开始,到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国家“八横八纵”高铁网、国内各种组织形态的城市(镇)群规划(其中,涉及到柳州的就有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等)都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城市不单靠政策扶持发展,抱团发展并找准每个城市的发展腹地是当务之急。
2010版柳州总规批复后,柳州市面临着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外部环境的直接变化是广西的三个中心城市(南宁、柳州、桂林)中唯有柳州未实现高铁直通。内部发展环境的最大变化在于柳州行政区划的调整,且五年内进行了2次;第1次调整将雒容、洛埠镇分别划入鱼峰区管辖,柳州市区的行政区面积由原来的651.02平方公里增大到1016.75平方公里,第2次{整是柳江县撤县设区获国务院批复,市区面积由1016.75平方公里增加到3555平方公里。柳州城市发展当前面临的困境演变为外部发展环境受限而扩大的市区空间又需要高质量的城市建设来支撑。
本轮近期建设规划在编制期间同步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对外,高铁客运网的建设受到市民的广发关注,对内,北部生态新区、河东路北片、西鹅南片等都是大家讨论的重点区域;此外,对城市具体设施建设的关注点从住房、产业园区向生态休闲、体育文化、交通设施转变。
1.2 新理念与新规范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工作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近一年来,城市规划行业在上述五个发展理念基础上梳理出多个规划设计理念:在“创新、协调”方面,强调全域规划、多规融合,并在全国多个城市展开规划实践;在“绿色”方面,强调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绿色建筑、轨道公交,并同步出台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等多项配合指导建设的规范规则;在“开放、共享”方面,强调建设窄马路、密街区的开放社区、打造城市轨道影响区范围内的慢行交通系统等。上述内容为本轮柳州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构思理念更新与技术路线升级作好了准备。
1.3 新内涵
从规划时序来看,本轮近期建设规划是《柳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在目标冲刺阶段的实施安排和行动计划;从组织方式来看,是市政府以公众意见为导向,引领各部、委、局办对于今后五年柳州城市建设工作的统筹安排;从主要内容来看,包括确定近期城市建设目标、重点发展区域,城市基础设施类用地和建设项目的安排,重点强化了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十三五”十大城市建设工程对近期建设发展的引领提升,从而实现对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协调作用。
2.规划编制思路与主要内容
2.1 落实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要求
按照城乡规划法以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在现行法定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从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进行论述,规划区范围主要是研究城市发展格局在区域空间上的分布,重要的近期建设规划内容系在中心城区(即包含在规划区内的城市核心建设区)来表述,全面就中心城区范围内建设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涉及的有关专项建设规划实施内容进行了研究,展开相应指导和论述,符合有关编制要求。
2.2 区域化的规划视野
考虑到本轮近期建设规划是柳州市现行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最后5年,不仅要落实完成现行总规的规划目标,更重要的是为新一轮总规修编打好基础。因此本轮近期建设规划以城市发展的视角去考虑行政区划调整后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及其与周边衔接区域的关系。研究确定了中心城区未来北接北部生态新区、东连柳东新区、南接柳江新区,且此上述区域已与中心城区在交通、产业、经济等方面存在密切联系,因此规划选取了与上述区域紧密衔接的城市片作为本轮近期建设规划的重点建设区域,明确了重点建设区域在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具体建设内容。
2.3紧扣《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轮近期建设规划在城市发展目标与城市发展格局上紧扣《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围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目标任务进行布局,并将“一江两岸、一主三新、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落实到城镇空间。 其中,“一江两岸”即柳江及两岸,是柳州城市发展格局中的引领带,也是柳州城市特色空间的集中展示区;“一主三新”,即主城区(市中心城区)、柳东新区、柳江新区和北部生态新区;“多点支撑”,即新兴组团等城市支撑点。
2.4 深化多规融合的规划理念
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目标、用地建设边界、主要用地利用结构、重大项目落地等主要内容上都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保持一致;同时,规划还整合了多个专项规划的最新规划理念,在综合交通规划中贯彻了通道设计理念,柳州城市道路格局从单中心的环形放射状向多中心的井字型结构转化。在城市绿地与景观系统和环境保护规划中,本轮近期建设规划融合了海绵城市、生态修复、地下综合管廊等最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中,拓展了保护规划的内涵,除了既有的历史街区、文保单位,还根据城市自身特色,挖掘了工业遗址、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
2.5 空间构架统领建设重点
规划以“一带双环八片”的空间构架统领重点完善建设片和重点建设项目,提出十三五期间柳州市城市建设的重点应落在城市门户形象区、城市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内部提升改造区这三大类共八片的重点区域,并针对每个重点区域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设指引。
2.6 交通空间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2.6.1破解无高铁直通的困境。
没有高铁直通是柳州当前面临的最大困境,至少在商务客流、旅游客流等方面的竞争力明显减弱;本轮近期建设规划明确通过柳州至三江、柳州至河池、柳州至南宁的城际客专联系贵广、贵南、南广高铁,这是柳州主动对接国家高铁网的理性举措。
“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148亿元、利润总额100亿元,分别较“十一五”增长124%和246%;经济增加值总额75亿元。二院连续四年荣获航天科工经营业绩考核优秀单位称号。
作为集团公司的排头兵单位,二院近几年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转型升级发展思路及战略措施,发展突飞猛进,成绩斐然,一直是众多兄弟单位对标的标杆。
对于二院“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十三五”的发展规划,院长符志民言语中透露着坚定的信心和清晰的思路。
筑牢基业多点开花
“军品是基业,稳固的基业地位是发展的基础。”“十二五”期间,二院的军、民、贸产业均实现了快速发展。
二院取得了军品市场开发和领域拓展的实质性突破,多个重大项目获得立项,进一步确立了防空装备体系技术总体和标准体系总体地位。在纪念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第三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精彩“亮剑”,充分彰显了中国的防空实力。
二院也在不断探索着军民融合及民用产业发展的新道路。一系列民用安保“神器”诞生,一批智慧城市项目落地,多种自主可控产品完成研发等等,不仅拓宽了产业领域、优化了产业结构,二院的主业集中度也在逐年提升。“在‘十二五’期间,二院实现了安保科技产业向智慧城市产业的战略转型,确立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另外,基于多年的发展基础,为打造民族工业的脊梁,自主可控产业也实现了新的突破。二院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云制造’的概念,并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个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这些都将是‘十三五’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符志民说道。
关于二院国际化经营,FD-2000毫无疑问是‘十二五’期间的明星。FD-2000是二院研制的新一代防空装备,无论是2012年闪耀亮相珠海航展,还是2013年在国际重大采购项目中以第一名中标,都树立了中国军工的良好形象,意义重大而深远。同时,二院民品出口也稳步增长,出口产品不断丰富,市场遍及亚洲、非洲、南美洲、欧洲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14年底,统筹建设一期圆满收官,标志着二院装备研发能力实现跨越提升,现正全面实施以研发区、制造区、外场试验区、专业化基地为格局的统筹建设二期工程。
牢牢抓住“三创新”
面对资源短缺和激烈竞争,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成功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是关键因素。
“十二五”期间,二院专利申请总数3528件,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翻番且均居航天科工首位;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00余项。与“十一五”相比,二院专利申请量增长2.8倍,千名研发人员拥有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增长16.5倍。
“二院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专业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不断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开展重大前沿技术探索,支撑和推动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更新换代。”对于二院的技术创新工作,符志民如数家珍,设立军工企业首批、集团公司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产品智能制造实验室,国内首个卫星遥感地物波谱特征实验室投入运行,与缅甸合作设立首个国家级雷达与卫星通信联合实验室等等。
“技术换市场、合作建设运营、集群化发展等,这些都是探索构建的商业模式。”符志民坦言,二院正在积极探索可复制的商业模式,随着产业推广逐步拓展,不仅能够提升核心竞争力,也能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
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保障。五年来,二院有7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奖,80余项成果获得国防军工及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奖。
“对于集团公司转型升级发展思路及各项战略措施,二院一向是不打折扣地大力落实。”符志民坚定地说。
“争取再造一个二院”
展望“十三五”,二院确定了“一一三四”的发展目标。据符志民介绍,“一”是要确保经营发展,实现“十三五”经济总量翻一番;“一”是要完成一个重大项目立项,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要实现军用产业、军民融合及民用产业、国际化经营的有效协调发展;“四”是要实现“四个转变”,从守业型向创业型转变,从任务型向能力型转变,从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从技术型向产业型转变。
“如果能够完成既定的目标,那么到‘十三五’的末期,我们相当于再造一个二院。”符志民对未来发展蓝图的描绘十分清晰,他指出,这样的高目标要求二院在战略思维、创新能力、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都要有质的飞越。
符志民强调,在“十三五”期间,航天产业将成为二院重点拓展的方向,二院将围绕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求,创造低成本、高r值的产品,采用新型商业航天的运营模式,实现更多价值和多方共赢。
针对军民融合及民用产业发展,二院现已制定了8个方面共20条措施。“‘十三五’期间,军民融合及民用产业要超过军用产业,二院也将在各个方面向其倾斜,包括研发措施、人才培养、激励政策等等。考核和激励的力度很大,希望大家能把这些奖励拿到手里。”符志民笑言。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相关工作要求,切实组织好《XX市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坚持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维护生态安全、打造金山银山三篇文章,为我区全面开启林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建设生态文明、秀美山川新XX提供科学的规划保障和政策指引。
(二)编制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与创新发展相统筹原则。既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基础,科学设置“十四五”林业发展目标;又要适应林业转型后新体制、新环境的内在要求,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分析林业发展现状与突出问题,主动衔接国家、省、市等上位规划,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确保规划适应新时代要求。
2.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原则。既要全面统筹林业各方面,推动全区林业高质量发展;又要突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滞后方面,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措施。
3.坚持战略谋划与可操作性相统一原则。既要坚持未来五年甚至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规划设定目标的科学、合理和易评估,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4.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好政府部门编制规划的主导作用;又要坚持开门搞规划,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尤其要听取基层单位、涉林企业及林农的意见,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主要任务
系统总结XX区“十三五”时期林业建设取得的成绩、经验,找出制约林业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林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生态治理重点建设区域和重点建设项目;提出营造林任务、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增长、林业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等目标指标;确定“十四五”期间深化林业改革的重点任务及需要国家支持的政策建议;制定实施“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
(二)责任分工
1.生态保护修复股。牵头推进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落实规划编制机构单位;征求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对林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汇总收集相关课题调研报告,整理形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及规划评审会;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
2.财务股。负责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
3.森林资源管理股、森林防火股(办)、森防站等相关股室(单位)。根据各自工作领域和调研工作安排,完成相关课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及时报生态修复股收集汇总。
4.南阳国有林场、区国有林管理所、区种苗站等直属单位。根据单位自身基本情况,结合“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及项目进度,充分考虑“十四五”期间林业发展方向,撰写本单位“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成果报告,并报生态修复股汇总。对全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初步成果提出意见建议。
5.规划编制单位。具体规划编制单位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由生态修复股按程序落实。
三、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
规划编制期限为:2020年12月-2021年7月,分为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总体思路、编制规划大纲、成果编制评审和规划成果报批6个阶段。
(一)制定工作方案阶段(2020年12月)
制定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部署开展重大问题调研;组织各直属单位、局机关有关股室和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开展“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建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政策和资金需求等基础材料及数据收集上报工作。
(二)开展专题调研阶段(2021年1月-2月)
围绕《规划》编制和重点工作,确立3个调研课题方向,分组开展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于2021年2月底前报“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修复股)汇总。
1.推动林业转型,实现“十四五”XX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对策
课题组组长:施广,成员:岳映强、曾冬、毛中友、胡昭、李文铭
课题任务:精准分析XX林业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准确研判国家林业政策走势和重大机遇,对接林业改革方向,确立林业转型思维,研究提出“十四五”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
2.建立“十四五”林业森林资源综合监管保护体系的重点任务与对策措施
课题组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课题任务:吃透国家、省、市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工作职能,提出“十四五”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地、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在专题调研进行的同时,同步启动规划编制单位招标。
3.“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对策与思考
课题组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
课题任务:全面分析“十三五”XX林业产业发展基础,把握林业金融、资金等政策走向,提出“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升级的方向、途径。
(三)形成总体思路阶段(2021年3月)
完成规划编制单位落实。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修复股)在汇总前期资料收集和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林业发展相关政策,撰写形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经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后提交规划编制单位。
(四)编制规划大纲阶段(2021年4月)
深度剖析国家、省、市林业发展规划,深入对接上位规划和区级相关部门“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大纲,召开第一次专家咨询会,修改后报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
(五)成果编制评审阶段(2021年5-6月)
2021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6月上旬,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机关股室、直属单位、社会各界等意见建议,召开第二次专家咨询会,修改形成规划送审稿;6月下旬,召开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评审会意见修订形成规划成果稿。
(六)规划成果报批阶段(2021年7月)
2021年7月,完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成果编制,按程序送审报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成立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分管林业工作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生态修复股、森林资源股、财务股、森林防火股(办)、区森防站、XX国有林场、区林管所、区种苗站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附件),下设办公室于生态修复股,负责日常工作,统筹推进“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协调解决编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成立咨询专班。
邀请省、市、区林业科研规划领域专家、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成员单位领导和专业人员、林业新型经营主体代表以及林业乡土专家代表等组成专家咨询组,为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等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持。
关键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12 -03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创新,是我国事业单位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常态。用五大发展理念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国事业单位稳步发展的主动选择,也是必然要求。作为全民事业单位的常州市铁路建设处,隶属常州市城乡建设局,跨入2016年,迎来了“十三五”开局之年,该处为了抢占发展先机,率先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创新进行实践和研究(为论述简练,下文“事业单位”前冠词一概省略,论文标题中也略)。
一、岗位设置管理创新的重要地位
岗位设置管理创新是指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管理中,建立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经营理念,以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新型的管理制度的活动。岗位设置管理创新的重要地位是由该单位事业性质决定的,即是国有产权性质决定的。所有事业单位经费统一实行财政拨款。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规定“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如果“不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定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可见,岗位设置管理创新成功与否是事业单位兴衰存亡的决定因素,地位十分重要。
二、岗位设置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
首先,必须进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创新。常州市铁路建设处以高昂的创新姿态进入“十三五”,大胆地进行包括人事制度在内的一切管理制度的稳健改革,既为该处创新发力开道,也为该处岗位设置管理创新奠定基石、创造前提条件。岗位设置管理创新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实现事业单位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向,把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在岗位设置中,单位所有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创新的机制。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创新管理制度。
其次,必须同步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原来的身份管理实行的是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工资与人结合,待遇随人走。岗位设置管理机制创新后,执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主导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它的特点是:突出了工作岗位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与岗位结合在一起,待遇随岗定。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紧结合在一起。因此,岗位设置管理创新必须推进岗位绩效工资的实施。
再次,必须同现行政策规定相匹配衔接。由于岗位设置管理创新是一项全新的机制,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稳妥处置好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的有机衔接。管理岗位分1~10级,依次分别对应现行的部级正职到办事员的10个级别;专业技术岗位分13个等级,是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定的,它为解决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职业发展台阶过少、平台过大的问题创造了条件;工勤技能岗位中技术工的5个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减少与现行制度的矛盾和冲突,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创新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平稳过渡、顺利实施。
第四,必须稳健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创新。由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创新,关系到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涉及全体职工,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艰难任务。因此,在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创新的进程中,既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作总纲、作引导,又要贯彻“五个更加注重”实现分配制度由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向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转变,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一句话,即必须适应计划经济、不完全市场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
三、岗位设置管理创新的思路
常州市铁路建设处实践与研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创新的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一)重视岗位设置管理理念创新
1.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和“五个更加注重”引领。常州市铁路建设处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中,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和“五个更加注重”作为指导思想,通过岗位设置的建立与结合收入分配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创新与改革。在单位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常态、新目标、新任务的人事制度”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铁建处在常州市城乡建设局领导下,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在发展中更加注重单位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更加注重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分配的公平、公正和效率;更加注重单位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观念的更新和开放。
2.坚持从单位实际出发,依法依规优化岗位设置。常州市铁路建设处在“十三五”期间的岗位设置管理创新中,坚持结合本单位主要承担的与铁路相关的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和实施的社会服务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单位发展等实际情况,制订《常州市铁路建设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在岗位设置中坚持做到六点:即(1)按需设岗;(2)控制职数;(3)结构合理;(4)精简高效;(5)规范管理;(6)严控常州市人社局核准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
(二)坚持岗位聘用的原则与条件
1.岗位聘用原则做到六坚持。(1)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三公”,即公开、公正、公平;(2)坚持标准,严格程序;(3)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平稳过渡,渐进深化改革;(4)坚持首次岗位设置聘用时,优先聘用在职在岗人员;(5)坚持岗位续聘要按公开竞聘的方式择优聘用,操作中必须掌握三点,即在核准的岗位总量内、在结构比例限额内、岗位出现空缺;(6)坚持一人一岗的聘用原则。如遇特殊情况要兼任,须经上级人事部门审批后执行。
2.岗位聘用条件做到五掌握。(1)掌握各类岗位通用的基本条件。包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操守品行;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和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任职以来年度考核达到合格以上(含合格),完成继续教育课程;具备相适宜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等内容。(2)掌握管理岗位聘用条件。包括学历要求、阅历要求、任职年限要求、连续工龄要求等要求。(3)掌握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条件。常州市铁路建设处制订了《专业技术各等级岗位聘用条件》,做了详细的明文规定,限于篇幅省略。(4)掌握工勤技能岗位聘用条件。(5)掌握聘用岗位与岗位工资不一致的处理原则。一是遵循五大发展理念;二是被聘用人员的岗位工资身份不变;三是晋升的职员职级岗位工资(专业技术岗位工资)高于专技岗位工资(职员职级工资)时,执行相应的职员职级岗位工资(专业技术岗位工资)。此类人员不得跨类晋升职员职级或跨界晋升专业技术岗位分等级。
(三)强化岗位培训措施
常州市铁路建设处在“十三五”规划中,实施人才强处战略,在岗位设置管理创新中,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优、轻、高、综”导向,实施本处重大人才工程,通过强化岗位培训措施,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优秀工程管理人才、优秀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1.拜师学技
在“十三五”期间,坚持每年开展青年职工“拜师学技”活动,处领导以身作则亲自抓师徒结对工作。对成绩突出、业绩优秀的师徒双方,分别给予表扬或奖励,起到示范作用。切实加强技术传承、人才续接工作,拓宽年轻技术人才培养途径。为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和人才保障。
2.重点培养
对政治坚定、廉洁勤业、事业心强、作风优良、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对德才考核中成绩突出的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在评优奖励、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重点培养中做到三点:首先,加强管理。认真抓好“三考一评”工作。即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综合考核和干部民主评议。其次,思想工作。单位党支部书记、政工干部、工会主席和各级行政负责人分工包干做好重点培养对象和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谈心活动,多做沟通工作,解决成长中的各类问题。再次,压担培养。给优秀创业创新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既压重担,大胆使用,又宽容失败,承担领导责任。总之,常州市铁路建设处为实施“十三五”规划,千方百计地调动年轻才俊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创造力,在行业中塑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年轻的专家队伍。
3.注重贴近
常州市铁路建设处在强化岗位培训措施中,十分注重贴近职工需求、贴近岗位职责、贴近行业发展的特点。一是贴近职工需求。该处是知识和专业技术双密集型单位,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96%,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92%。职工总体需求是:施展才华谋发展、创造业绩盼奖励、突出贡献想晋升。二是贴近岗位职责。该处的岗位分五大类三大档。即工程类、经济类、财会类、政工类、档案类;每类又分高级、中级、初级三档。其中管理岗跨七、八、九3个等级,专业技术岗跨五级――十二级计8个等级。三是贴近行业发展。该处的行业重点是与铁路相关的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其次是涉及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道路、桥梁、各类管线)监理、咨询服务,邮电管线工程和工程项目管理。三个贴近中,贴近行业发展是岗位培训的纲,其他两个贴近是岗位培训的目。抓纲举目是岗位培训的策略。常州市铁路建设处在“十三五”人才培训规划中,对接国内外行业发展总趋势,瞄准行业发展最先进、最领先的科技成果和管理理念,立足于创建国内外行业一流单位,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人才竞争的制高点。为此,该处将职工培训愿景、单位培训目标、行业发展培训战略统筹运作。处心积虑为职工搭建各人所喜欢的培训方式,广采各种培训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培训、院校培训的作用,鼓励职工采取自学、进修、考研、晋升职称等举措,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总之,培训因人而异、因岗而别、因级而设。既有针对性,又有目标性;既有集中培训,又有分散培训;既灵活多样,又独出心裁。三贴近培训。把职工的个人梦、单位梦、中国梦紧紧地联系起来,从而促使该处的专业水平、管理层次将在全国行业中挤入第一方阵,从而保证单位在“十三五”中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轮岗锻炼
常州市铁路建设处(含常州开元建设工程(下转第30页)(上接第13页)监理有限公司)职工总数仅40人,但业务却涉及铁路相关的工程项目,还涉及道路、桥梁、各类管线监理、咨询服务等。鉴于该处人才特点、行业特点、业务特点,要实现高效运作,必须培养监理、咨询、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管理人才。即必须使每个职工能掌握多岗专业技能和多岗管理能力。实施“轮岗锻炼”培训制度,是该处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执行“五个更加注重”在人才培训模式上的又一创新。轮岗锻炼,是指专业技术岗位与管理岗位交叉轮岗,也有不同专业技术岗位之间的跨界轮岗。轮岗锻炼对单位而言,意义重大。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职工全面成才、激发职工队伍活力、提升单位综合竞争力。对职工个人而言,轮岗职工有更多机会在不同岗位、不同环境中得到实践和锻炼,能激发个人的潜能,在更广阔的领域施展抱负和才华。
笔者深信,常州市铁路建设处岗位设置管理创新,必将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综合型”“复合型”杰出项目管理、监理、咨询人才,他们将在单位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中的目标,奋发努力,建功创业,创造非凡业绩,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对象更精准
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县
《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将规划范围瞄准83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56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为确保扶持对象的精准精确,让已脱贫销号的及时销号,返贫的及时纳入建档立卡,识别不精确的及时清除,《规划》还充分发挥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作用,明确要求要加强建档立卡工作,健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与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核查,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并严格执行贫困退出和评估认定制度,以确保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目标更明确
10大指标确保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规划》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以下简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规划》进一步细化设计了10项具体指标,除了将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纳入指标外,还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细化提出了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贫困县义务教育巩固率、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返)贫户数、建档立卡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率4项指标。
同时,考虑到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贫困村集体经济壮大对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性,《规划》设置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和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指标。
在10项指标中,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各占一半,充分体现了《规划》对“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的底线要求和预期引导作用。
路径更清晰
8大举措解决稳定脱贫问题
《规划》对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和兜底保障等7大扶贫重点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实化,同时,将社会扶贫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形成了贫困人口脱贫的8大路径。
《规划》明确,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通过产业扶持,帮助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帮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约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通过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并动态调整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上述扶贫开发路径,不是相互割裂,而是一个政策集合体,可以统筹安排、综合运用。关键是针对不同对象的致贫原因,因村、因户、因人实施,切实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其中,产业扶贫是最基础的举措,比如电商扶贫、农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下一步要鼓励更多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攻坚中。
重点更突出
15大工程破解区域性贫困难题
长期以来,“老、少、边、穷”地区能否脱贫致富,是关乎我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瓶颈之一。《规划》以“老、少、边、穷”地区为重点,通过实施百万公里农村公路、小型水利扶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网络通信扶贫、以工代振等9大工程,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实施交通骨干通道工程、重点水利工程、重点能源工程3大工程,加强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行动计划、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行动3大举措,着力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些重大工程、重大举措的实施,将加快解决贫困村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大幅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为到2020年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提供有力支撑。
措施更有力
“5+5”政策体系保驾护航
针对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规划》中体现多项超常规举措,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
在体制机制方面,《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精准扶贫脱贫、扶贫资源动员、贫困人口参与、资金项目管理、考核问责激励等5大机制,“五管齐下”确保贫困人口精适侗稹⒕准扶持、精准脱贫、精准推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同时,加强考核问责和第三方评估,加大扶贫资金项目监督管理力度。
在政策扶持方面,《规划》构建了财政、投资、金融、土地、干部人才“五位一体”支持政策,要求财政、投资、金融各类资金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资金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同时,进一步加大干部人才支持力度,强调贫困地区干部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更要充实各级扶贫开发工作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队伍支撑。
扶贫先扶志
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光荣脱贫
《规划》将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要求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
同时,《规划》还提出,要创新贫困人口参与机制,加强贫困群众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市场意识培育,鼓励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推动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组织化水平,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参与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机制。
申论看“两会”已经成为公考的常态,无论是笔试和面试,各地两会热点话题都是出题的风向标。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两会中出现的一些热词也必将成为2016年公考餐桌上的一道“大菜”。为帮助广大考生透过两会看公考,现梳理出了五个热点词语和出题方向,以便把握好时政脉搏,考出好成绩。
热词一:供给侧改革
【基本概念】供给侧改革,简言之就是在供给的一端,展开改革。众所周知,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出口。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通过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手段,在需求侧出谋划策。然而“供给侧改革”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供给侧下功夫,通过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更加健康有活力地拉动经济增长。
【深度解析】“供给侧改革”突破发展经济的局限性,在供给方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不仅满足发展经济的需求,也是解决当下经济发展僵硬难行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开放前期阶段,我国国内的消费需求总体动力不够,除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较低以外,和传统“储蓄”思想,“有备无患”思想也密不可分,相比于消费投资,人们更倾向于储备积累。因此当时便积极地刺激需求,随着消费动力的提升,供给的产品却无法跟上要求。“镉大米”、“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问题一次又一次地挑战大众的神经,相对比的却是外国进口奶粉等产品遭哄抢。这是为什么呢?这正是从侧面反应了供给方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一味刺激内需带来的产能过剩也在严重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是顺势而生,是对我国经济问题开出的一剂对症药方。
【命题角度】食品安全;产业结构;中国制造;科技创新;创新型国家;创新品牌;收入分配;简政放权等。
热词二:精准扶贫
【基本概念】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精准扶贫思想落地。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谁贫困就扶持谁,同时更加注重“谁来扶”、“来扶谁”、“怎么扶”。精准扶贫是老词新说,我国扶贫工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距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老词新谈在于精准二字,将这项伟大的民生工程做准做精,真正为百姓谋福利。
【深度解析】“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扶贫脱贫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考验,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脱贫再度成为时下热词。以往的扶贫工作虽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然而走到后期面临一些关键问题却有些隔靴搔痒、偏离重心。扶贫资金“天女散花”、“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戴着“贫困帽”、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等问题让扶贫工作走向尴尬。在这种情形下,提出“精准扶贫”正是化粗放为精准,化模糊为具体,针针见血、步步到位地把扶贫工作最后的冲击阶段走好走稳。
【命题角度】民生保障;反腐倡廉;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公平正义;创业创新;收入分配等。
热词三:环保“红线”
【基本概念】2014年1月,环保部印发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这是我国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文件。划出红线来保护生态,在“十三五”期间,环保将涉及到方方面面,政府在给地方领导干部制定环保指标的同时,也要给企业生产划定环保“红线”。比如,“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相继出台,中国对未来的发展划出多条环保“红线”。
【深度解析】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美好环境的渴求,是我们攻坚克难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多年积累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成为民生之痛,也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影响着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要进行思想观念变革,一些地区仍然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学会在补“生态短板”中创造更多“绿色财富”;要通过构建监管统一、执法严明的环境治理机制,让环保执法的“牙齿”既能“硬起来”,也能“咬下去”;要建立制度,形成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严格的终身追责制度。生态环境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保护彰显执政党的责任担当,是一场没有退路的决战。环境保护的“红线”不能仅仅划在幅员辽阔的国土上,更要划在每位领导干部的头脑里。
【命题角度】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出行;环保理念;环境治理;新能源;产业结构;低碳经济;生态农业;美丽中国等。
热词四:新型城镇化
【基本概念】所谓新型城镇化, 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
【深度解析】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城市迎来大发展大繁荣,也产生了问题和麻烦。城市拥堵、城乡差距大、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子女入学难等等。每到春节期间,各大城市就会“人去楼空”,侧面反映出现在城市中漂流着一大群没有归宿感的“外地人”,在他们身后还站着一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样的城市格局显然是失衡的。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打破城乡无形隔膜。一方面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完成脚步,另一方面抓城市本身建设,新科技新产业引领潮流,建立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要遵循科学规律,大胆创新,积极引导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命题角度】户籍改革;城乡统筹;教育改革;社会保障;人口素质;智慧城市;公共资源;社会服务;交通堵塞;开放二孩;幸福感等。
热词五:“一带一路”
【基本概念】“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指一种合作共赢的理念和倡议,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深度解析】“一带一路”是十三五规划重要支撑,是“两会”重要议题,在建设等方面都可以做大文章,在新常态下当有新作为新发展。回顾过往历史,我们既有开放包容的时刻,也有锁国狭隘的时刻。经验告诉我们,封闭意味着停滞倒退,只有在交流碰撞中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活力。“一带一路”的构想脱胎于两汉时期中国古人开创的丝绸之路,又远高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方与西方的贸易通道,是为了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而新时代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则是通过通路通商传达、合作共赢、合作包容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敞开的合作通道为本国经济文化注入源源不断新鲜的生命力,但也给我国经济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展开的区域新型合作有着无限的期待前景,也要承担各国差异性政治性带来的一定风险。通过“一带一路”,打造利益共同体,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