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投资贸易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世界经济中,国际直接投资是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经济运作方式之一,且与国际贸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从总体上看,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都在大幅度增加和日益扩大。但具体而言,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是具有互补性还是具有替代性?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还是相反?在加入WTO之后,我国政府和企业如何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促进贸易出口的增长,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分析。
一、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的理论解析
影响国际贸易增长的因素有许多,从理论上讲,仅就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而言,直接投资究竟是构成对贸易的替代,还是产生了对贸易的创造,这主要取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
按照小岛清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从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三种类型:①(1)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在东道国寻求某种自然资源既是为了满足母国本国的需要,也可以向其他国家出口。因此,资源导向型的投资不仅扩大了母国自然资源的生产规模,而且也促进了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发展,甚至还扩大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发展。(2)市场导向型投资。如细分起来还可以分为突破贸易壁垒型投资和占领市场型投资。因此,在这种类型中,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如: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后的初始阶段,因各种需求的存在,贸易是创造性的;当投资和生产形成一定规模时“,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结果势必会减少贸易的往来,因而具有贸易替代效应。但如果是突破贸易壁垒型投资,也许这种投资对贸易的间接促进会使贸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全面地分析,即使是前面所述的替代贸易时,在东道国进行市场导向型投资也可能会带来服务贸易方面新的需求。(3)生产要素导向型投资。这主要是指在东道国寻求低成本劳动力的投资。这种类型的投资,因国家之间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国际分工,在初始乃至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中无疑是加大了贸易的发展,如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而进行的加工贸易。但因比较优势是动态而非静态的,这种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也要视具体情况而进行具体分析。
在理论上阐述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贸易的替代关系的还有佛农(Vernon.R),他在其著名的产品周期理论中,通过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模仿和扩散的动态分析,阐述了母国的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在新产品的第一阶段,产品在技术创新国国内的生产、销售主要以满足国内需要为主(也存在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接近的其他国家出口的可能性);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化,同时又面对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降低产品成本成为技术创新企业维持其海外市场占有率的必然要求,这时便出现了技术创新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佛农认为,一般地这种对外直接投资不会产生对母国出口的替代效应。但是,如果这种投资发生得过早,就有可能替代母国的出口。在技术进步日益加快的情况下,随着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贸易的替代影响将越来越明显。①总之,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即存在互补性,也具有相互替代性,这要根据母国(或跨国公司)投资的动机、类型和发展阶段而定。
二、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实证检验
当我们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再来看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时,会发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存在一些异同。因此,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对这两类国家分别进行研究。
(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国外一些学者将对外直接投资与某些产业的实际出口联系起来进行了实证研究。如,伯格斯坦(Bergsten.C.F.)认为,在美国不同的对外直接投资产业中,那些对外直接投资程度较低的产业,其出口水平也较低;随着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提高,出口规模也相应上升;但是当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一定规模后,追加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促进效应就逐渐消失了。因此,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既是互补关系也是竞争关系。随着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其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竞争(替代)也将不断加剧,因而海外子公司的生产将逐渐替代美国的出口。②同时,学者们也有相反的发现,利普赛(Lipsey.R.E.)和威斯(Weiss.M.Y.)的研究表明: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美国的出口与美国海外子公司销售额都是高度正相关的,而且美国海外子公司的生产销售都部分替代了美国出口竞争伙伴中的发达国家企业的出口③。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除去个别的现象,较大规模的起步应从20世纪60年代算起,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委内瑞拉,亚洲的印度、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和中国台湾地区都是从那时起陆续向国外或境外进行直接投资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一些成员的投资方式也从贷款转向间接投资,再由间接投资转向直接投资。④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而且由原来主要投资于邻近的国家和地区,逐步转向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伴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发展中国家企业进入世界级大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1997年,发展中国家企业进入“全球500强”的仅有22家,平均营业收益率为3.6%;而2000年入围企业增加到33家,平均营业收益率提高到5.2%,且高于“全球500强”4.7%的平均收益率①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发展对贸易的促进也有其特点。首先,小规模和特殊商品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优势。由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大多数属劳动密集型的小规模生产,资本劳动比率比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低许多,发展中国家东道国更愿意接受劳动密集型高的项目投资。即使是进行规模较大的生产性投资项目,与发达国家相比,作为母国的发展中国家也占据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同时,这种生产性投资也将给母国带来原料、设备的出口增加,因而具有很强的投资与贸易互补性。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侧重于扩大出口的市场销售战略。无论是为保护原有的出口市场,或是开辟新的市场,还是避开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多采取各种方式保障出口,在达到一定实力和经验积累后,逐步再向全球经营战略发展。
考察韩国的经济,其迅速发展得益于通过出口把国内产业与国际市场紧密连接的结果,从而使国际市场容量的不断增大,并对国内经济的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1991年韩国全国经济学家联合会的一份《韩国制造业的国本外投资经营成果调查表》②中,我们看到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总的来讲与贸易联系较多,所占比重也较大。如开拓市场与回避进口限制两项都与贸易紧密相连,其之和所占比重在韩国整个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中达到35.7%。当然,从表中还可以看出,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因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北美洲和欧洲地区,开拓市场的动机比重最高,占到29.3%,比其他动机的比重平均高出10个百分点,这是为适应当地区域化经济和确保新产品市场的结果;在拉丁美洲、大洋州地区,最高比重的动机为回避进口限制,占27.3%,也比其他动机高出10.4个百分点,这说明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此两个地区对贸易壁垒的突破动机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但具体到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还有更进一步的动因分析。如李宏格(音译)(Lee,Honggue)对韩国电器行业的研究。③电器是韩国最重要的制造业部门,在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电器生产国。李宏格指出,韩国电器行业在1989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额比1979年增长了85%,显示出韩国在该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于20世纪80年代末达到了顶峰———尽管与韩国电器产品的出口相比其投资的规模是非常有限的:1976-1992年间电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为5亿美元,而1992年电器产品的出口额却高达161亿美元。李宏格分析,韩国电器行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表现为维持和扩大出口的需要,即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那么,这种对外直接投资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韩国本身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所造成的压力,迫使电器行业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寻求廉价劳动力以降低生产成本(主要是在亚洲地区);另一方面,则是来自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在韩国扩大对欧美出口的同时,其电器产品也已成为反倾销的对象———这一点对我国在加入WTO之后,重新审视海外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有所不同,但总的趋势是积极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一国的对外贸易乃至国际贸易;由于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互补关系和替代关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不一,所以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的影响具有动态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它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经济运作方式。
三、中国海外投资发展与贸易的关系
为了论述的方便与国土概念上的准确,我们把以下涉及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称为“海外投资”。
(一)中国海外投资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海外投资的发展,比较准确的提法应该从1949年算起。但因那个时期的海外分支机构都是一些贸易企业,规模又非常小,一般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内。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海外投资的步伐越来越大。截至2001年年底,经外经贸部批准的企业就达6610家,中方海外投资总额已达83.5731亿美元,遍布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①。
1.中国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中国海外投资在全球的区域分布正逐步由集中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目前从投资的额度来看,集中化的表现还依然存在。截至2001年底,中国海外投资企业数量在全球主要63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见表1。从基本格局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占28.99%,发达国家(欧洲、大洋州和北美)占27.99%,加上中国港澳地区33.46%的分布,大致呈现出各占1/3的态势,可以说是一个多元化的分布。具体的投资额度和比重见表1。
通过以国家和地区分布的形式进一步对投资额排序,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海外投资分布的集中化:即地缘优势和人缘优势使相邻国家(地区)和海外华侨聚集的国家(地区)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集中区域。至于在拉美地区和非洲投资额分布得较高,一般为投资行业的原因所致,这将在下面进一步阐述。
2.中国海外投资的行业分布。中国海外投资是从贸易
型企业起步的。这些贸易型企业开始在海外做的商业性工作是为对外贸易企业提供信息、进行市场调查和客户联系服务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中国政府有关政策的引导下,生产加工型企业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服务贸易型的投资行业特点仍十分突出。根据对外经贸部的统计,截至1999年,中国海外投资中服务贸易型企业,无论从企业数量上还是在投资额度上仍占绝大多数;生产加工型企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增加较快,但在投资额度上还处于较小规模;而资源开发型企业在投资额度上比生产加工型企业还要大些。详见表2。
一般地,中国海外投资在发达国家的多为服务贸易型和研究开发型,即非生产性项目。服务贸易型企业的运作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国内企业的出口,以促进中国产品的出口;在海外投资于研究开发型企业则是为了更有利地接近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技术,以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则大多为资源开发型和生产加工型,即非贸易性项目。资源开发型的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国外开采条件较好或储量、品位较高的石油、矿产、林业、渔业等资源,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生产加工型投资,主要为转移国内长线产品的生产能力或发挥中国在技术、管理上的比较优势以占领当地的市场,同时带动相关材料、设备、零配件的出口。因此,这也是生产加工型的投资大多集中在非洲、拉美和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原因。
(二)中国海外投资与贸易的互动
1.中国进行海外投资的动因。从外部条件上看,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进入生产、销售、采购的全球体系成为必然。中国既然已经实行了“引进来”的改革开放,也必然要实施“走出去”的对外开放,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实现资本、技术和人力等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提升国内的产业结构,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上看“,走出去”到海外投资不仅是政府的政策号召,更主要的是国内企业自身发展的利益驱动和内在要求。如前所述,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许多动因,具体而言,中国海外投资的动因主要有如下五点:(1)寻求资源开发。中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率很低。在进入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资源短缺对中国经济将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其中,开发的重点放在对我国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对外能源投资,即对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此外,还有一般性资源(如:黑色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树林资源等)的开发。在海外投资开发资源,主要是为了保障我国资源长期、有效和稳定的供应。(2)扩大出口贸易。无论是从中国政府政策的角度,还是从企业投资的角度,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带动材料、机器设备、零部件的出口,甚至带动服务业的出口,都是目前进行对外投资最多的动机。在政府定的有关海外投资政策中,着眼点基本上都是扩大出口,是与对外直接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综合对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动机调查,扩大出口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①(3)开拓国外市场。在中国国内需求不足以及同类企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积极开拓新的国外市场是企业利益驱动的内在动力所致,也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这与理论上阐述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之一———寻求市场型是相同的。(4)规避贸易壁垒。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上讲,规避贸易壁垒或突破贸易壁垒都是寻求市场型的种动机。由于我国现已加入WTO,关税逐步下调后,规避各种贸易壁垒已成为扩大出口和占领国外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近年来,出口配额限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等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利用海外投资建厂生产可谓是突破贸易壁垒的一个有效方式,也是对特殊贸易限制的一个反应。(5)获取高新技术。在海外投资是中国企业获取高新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的一些航天、航空、电子、生物化学和机械业的大型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渠道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少数中国企业还在国外投资建立了研究和开发机构,用最近的距离、最快的时间学习、研发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当然,这种类型的投资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但它将是最具潜力的海外投资。
2.中国海外投资对贸易的影响。如前所述,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上,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即存在互补关系也不乏替代关系,即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也有贸易替代效应。具体到中国的实际,由于投资行业的特点和投资区域的不同,海外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要视具体的投资行业和投资区域而定。首先,服务贸易型企业的投资,动机与目标非常明确,肯定是为扩大出口服务的,因此这类企业的海外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其次,资源开发型企业的海外投资,进口的资源都是我国相对成本低或战略的需要,同时还能带动设备、制成品(如钢材)、技术和劳务的出口,虽然会带来一定的进口贸易增长,但从整体上看对我国出口贸易还是起到了促进作用;最后,生产加工型企业的海外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情况较为复杂。我们将对生产加工型企业的海外投资做一个具体分析。(1)机械行业。机械行业中如汽车、摩托车零配件组装,家用电器中的CKD、SCD①等,由于绝大部分甚至全部都要使用国内的零部件,在初期设备投资之后,后续的零部件就成为组装生产的必备条件。因此,从总体上看,机械行业在海外投资对我国出口的带动作用是持续且长期的。特别是大型家用电器,这是典型的加工组装型产品,根据外经贸部的有关统计,家电行业投资带动出口的系数比其他产品高达20-30倍。金城集团的案例也显示,摩托车产品在海外投资建厂生产后,大幅度地带动了该集团的出口:1997年海外销售收入250万美元,带动出口近150万美元;1998年海外销售收入近600万美元,带动出口达400万美元②。实证分析表明,机械行业由于技术与原材料、散件的高度结合,海外投资就可带来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2)轻工行业。严格地讲,轻工行业中也有属于机械行业的产品,区分出来的主要是体积较小的机械产品如自行车以及其他轻工产品。这类产品的特点是,体积较小,出口运费没有体积较大的机械产品高,与海外加工的生产成本比,在国内的生产成本更低,因此这类产品的海外投资与出口很可能出现替代关系。也就是说,在国内生产此类产品后出口更经济,就很少会有企业再到海外投资生产;即使在海外投资并形成规模生产,对国家的出口带动作用也不大。(3)纺织服装行业。纺织服装业的投资主要是规避贸易壁垒,由于根据多种纤维协议,在投资国的出口配额已经用尽时,如果东道国尚有未使用的配额,投资国便可以使用。中国在纺织品领域受欧美出口配额的限制非常严重,因此不少的纺织服装企业到海外投资主要动机都是为了突破配额的壁垒,在海外寻求更广阔的市场。这种类型的企业在海外的投资也要视情况而定:一次性投资建厂可以带动国内纺织机械的出口,但对出口贸易没有持续的带动作用;使用国内材料多的,可以促进国内原材料、面料的出口,但有原产地规定比例的国家对此也有一定的限制;在有的国家(地区)可以享有免配额、免关税的优惠,则可以大大提高我国产品出口或向第三国出口。因此,纺织服装行业在海外的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是扩大还是替代,兼而有之,目前尚未找到实证数据。超级秘书网
四、结论
1.综合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理论,回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中的发展,以及中国海外投资与贸易的现状与特点,论述了中国海外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我们进一步证实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既存在互补又存在替代关系、中国的海外投资既有贸易创造效应又有贸易替代效应的理论。有意义的是这些互补和替代关系,或称贸易创造和贸易替代效应,在不同的投资领域、投资行业、不同的投资区域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是有所差异的。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0.7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073.91亿美元,年均增长31.2%,高出全国同期年均增长速度14.2个百分点。尽管浙江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在政府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迅速增长,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989年的499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7000万美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可见,浙江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都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为了衡量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在国内,有关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很少,实证研究尤其是具体到某一省份的实证研究就更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时间较短,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量少,占GDP和进出口的比重都不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尚不显著。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会进一步凸现,研究这一经济现象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迄今为止,虽然对各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为数众多,但众多的理论分析所得出的代表性结论只有二个:一是以芒德尔为代表的相互替代关系理论(Mundell,1957);二是以小岛清(1987)为代表的相互补充关系理论。芒德尔于1957年提出了著名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芒德尔认为,由于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常常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有效地避开贸易壁垒,成为对外贸易的替代物,从而也就出现了“贸易替代型对外直接投资”。而小岛清的互补模型则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并不是对国际贸易的简单替代,而是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互补关系:在许多情况下,国际直接投资也可以创造和扩大对外贸易。小岛清模型的基本含义是:在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生产函数不同的条件下,一国对另一国的直接投资可以扩大对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改变双方的比较优劣势的态势,从而直接创造了对外贸易。无论是芒德尔的替代模型,还是小岛清的互补模型,都是从传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上衍生出来的,并没有经过实证的检验。这既有统计数据残缺不全的限制,也有统计方法与工具上的瓶颈。
从总体上看,对外直接投资与投资国对外贸易之间的互补性要大于替代性,为数不少的经验统计显示,贸易与直接投资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Lipsey、Ramstetter和Blomstrom(2000)依据日本、美国、瑞士的统计数据,研究了这些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同行业的国际贸易更多地显示的是正面的积极影响。Markuson(1983)和Svensson(1984)对要素流动和商品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它们之间表现为替代性还是互补性,依赖于贸易和非贸易要素之间是“合作的”还是“非合作的”,如果两者是合作的,那么,贸易和投资表现为互补关系,如果两者是非合作的,那么,贸易和投资表现为替代关系。以上主要是对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理论分析,而对于有其自身特点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关系的分析,最具代表性的是Agarwal(1986)对印度进行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上述结论的差异表明,在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替代或互补关系,且这些研究大多数是针对发达国家,对于处在转型经济的中国来说意义甚微。由于国内对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甚少,而具体到某一省份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更鲜有人为之,本文试图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文基于浙江省的历年统计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两者之间的短期均衡关系。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由于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加之统计数据并不完善,样本仅设定在1989-2005年之间。本文选取浙江年鉴和2005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对外直接投资额(CFDI)衡量对外直接投资量,以外商直接投资(FFDI)衡量外商对浙江省直接投资量,以出口额(EX)、进口额(IM)来衡量对外贸易。蔡锐和刘泉(2004)认为,FFDI在中国发挥作用时,中国的吸收能力存在时滞问题,同理,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也可能存在时滞问题。所以本文在模型中加入了到上一年度为止累计的浙江省内外向对外直接投资值总和(ACFDI、AFFDI)。同时浙江省经济增长较快,其影响不容忽视,于是引入变量“浙江省生产总值指数(GDP)”来度量浙江省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
(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在对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之前,首先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别序列的平稳性。只有平稳的时间序列才能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对序列采用ADF检验,其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LnGDP、LnCFDI、lnACFDI分别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平稳性检验,表明这些变量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即零阶单整。LnEX和LnIM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没有通过平稳性检验,而其差分后的两个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表明这两个变量是一阶差分平稳的,即一阶单整。同理可知,LnAFFDI差分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表明该变量也是一阶单整。对LnFFDI进行二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平稳性检验,即二阶单整。
综上所述,序列lnEX、lnIM、lnCFDI、lnACFDI、lnFFDI、lnAFFDI、lnGDP均为二阶单整序列。依据协整理论,对于通过平稳性检验且为同阶单整序列来说,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分析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
(三)协整检验
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文献均重视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拉动作用,着重分析两者直接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到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有长期均衡关系而进口与对外直接投资没有长期稳定关系(张如庆,2005)。其研究的重点只放在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作用上,低估甚至忽视了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口贸易的滞后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为避免忽视进口的作用,首先单独分析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及其滞后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及其滞后因素与出口、进口之间的关系,建立如下模型:
lnEXt=a0+a1lnCFDIt+a2lnACFDIt+a3lnFFDIt+a4lnAFFDIt+a5lnGDPt+ε1t(1)
lnIMt=b0+b1lnCFDIt+b2lnACFDIt+b3lnFFDIt+b4lnAFFDIt+b5lnGDPt+ε2t(2)
综合考察这些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并依据DW值与t值,运用向后回归法进一步筛选可以被替代的变量,删除t值不显著变量,同时消除模型中的多重共线性和自相关。
对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解释变量)与出口额、进口额(被解释变量)做OLS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其残差序列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回归方程(1)表示LnEX与LnCFDI、LnFFDI、LnAFFDI、LnGDP之间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2)表示LnIM与LnCFDI、LnAFFDI、LnGDP之间的线性关系。根据表3与表4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额、外商直接投资额对出口总额、进口总额的作用较显著,模型拟合优度较高,且不存在序列相关与异方差。模型估计式(1)、(2)的残差序列为平稳性,变量lnEX、lnIM与lnCFDI、lnFFDI、Ln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由回归方程(1)可知,CFDI每增长1%,EX将增长0.0709%;FFDI每增长1%,EX将增长2.5622%;AFFDI每增长1%,EX将减少0.312821%;GDP每增长1%,EX将增长2.2407%。原因在于浙江省的对外直接投资(CFDI)起步较晚,相对于外商直接投资(FFDI)来说总量较少,所以对出口的贡献程度没有外商直接投资来得明显,但由回归结果可知,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正向影响,即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了浙江省出口贸易的发展;从短期来看,当年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产生正向影响,而从长期来看却对浙江省出口贸易产生负面的影响,与一般看法和直接统计结果相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商直接投资中跨国公司赚取垄断利润的动机越来越明显,市场导向型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替代作用将逐步显现。
由回归方程(2)可知,CFDI每增长1%,IM将增长0.054923%;AFFDI每增长1%,IM将减少0.241292%;GDP每增长1%,IM将增长2.333%。同理,浙江省的对外直接投资(CFDI)对进口的贡献程度也没有外商直接投资来得明显,但由回归方程可知,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导致了进口的增长,说明对外直接投资中为了获得自然资源、技术与管理经验的投资对浙江省进口贸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符合浙江省自然资源相对缺乏、原材料稀少的实情,从而带动了浙江省进口贸易的发展;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进口贸易产生负面的影响,说明更多的外商在浙江省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本土化,需要进口的原料更多地来自本土,从国外的进口减少了。
(四)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ErrorCorrectionModel)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成为协整分析的一个延伸。若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表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而这种稳定的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短期出现了偏离均衡的现象,必然会通过对误差的修正使变量重返均衡状态,误差修正模型将短期的波动和长期均衡结合在一个模型中。
由协整检验可以知道浙江对外直接投资额、外商直接投资额、浙江省生产总指数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惟一的协整关系,因此可对各模型分别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如下:
lnEXt=0.027ΔlnCFDIt+0.099ΔlnFFDIt-0.346ΔlnAFFDIt+2.412ΔlnGDPt-1.062ECMt-1
t:(0.839666)(1.154311)(-2.395444)(5.941397)(-3.837613)(3)
lnIMt=0.042ΔlnCFDIt-0.313ΔlnAFFDIt+2.425ΔlnGDPt-1.115ECMt-1
t:(1.332574)(-2.847501)(6.042488)(-3.679680)(4)
在误差修正模型(3)中,协整关系对EX的增长起到了反向修正作用,当超出对外直接投资的均衡约束(ECMt-1)时,则误差修正作用降低了当期EX(弹性系数为-1.062),EX的动态调整过程具有一定稳定性,而且误差修正模型ECM项对应t值较高,说明浙江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短期比较稳定。
在误差修正模型(4)中,协整关系对IM的增长也起到了反向修正作用,当IM超出对外直接投资的均衡约束(ECMt-1)时,修正作用也降低了当期IM(弹性系数为-1.115)。IM的动态调整过程具有稳定性,这体现着短期内浙江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的稳定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浙江对外直接投资额CFDI、外商直接投资额FFDI、生产总指数GDP与进口贸易额、出口贸易额之间的协整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口增长、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可得出以下结论:
(1)从长期关系看,CFDI、FFDI、GDP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惟一的协整关系。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产生促进作用,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究其原因,在浙江省加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若干年内,对外直接投资在浙江省已经逐渐转型,从追求人力资源优势的生产型投资逐步转向追求市场的市场型投资。这样的转变从长期的趋势来看是十分明显的,无疑明显影响到了浙江省出口的增长规模。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也能产生出口引致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设备等出口的增加。
从前文实证分析来看,CFDI、FFDI、GDP与进口贸易之间也存在惟一的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表现为对进口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母国原材料的进口(邱立成,1999)。浙江省经济实力虽位于全国前列,但资源极其匮乏,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许多重要的资源,如黑色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几乎完全依赖外省或是从国外进口。因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能在国外获取自然资源、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它们对进口贸易无疑有强劲的促进作用。其次,随着浙江省国际贸易地位的提高,已经或者将要遭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利益所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为规避贸易壁垒而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能缓和双边经济关系,化解贸易(张如庆,2005),从而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纵观全局,现阶段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额与贸易额相比,比重还很小,2005年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比例为1∶0.00158(注:根据2005年浙江省统计年鉴相关指标计算得出。),而世界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比例为1∶0.5634(注:根据2004年《世界数据报告》相关指标计算得出。)。表明浙江省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从短期关系看,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CFDI与出口贸易短期均衡关系显著。从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出,其中CFDI与出口贸易的关系存在着一个由短期向长期均衡调整的机制,且t值显著,证明了对外直接投资能促进母国出口贸易(邱立成,1999)。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限制到鼓励的发展历程(齐晓华,2004)。由于其规模太小,对进出口的影响还不及外商直接投资FFDI来得大。但据权威研究报告预测(王亚平,2004),“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扩大。浙江省作为全国经济强省也首当其冲,必然大幅提高对外直接投资额。随着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金额的进一步增大,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将逐渐增强。
本文实证表明,浙江省CFDI与进口贸易也存在短期均衡关系显著,CFDI与进口贸易的关系也存在着一个由短期向长期均衡调整的机制。相比之下,CFDI对进口贸易的短期调整作用更强。
从浙江省当前贸易战略出发,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充分重视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对能产生进出口贸易互补、创造效应的对外直接投资给予各种政策优惠,从而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往政府有关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制定大多涉及与对外直接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而并不直接制定与贸易有关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我们必须跳出这种思维模式,直接制定切实可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使浙江省企业步入国际化发展阶段,逐步建立自己的跨国公司,提升产业结构。
对企业界而言,加入WT0后,国内市场上国内外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只是固守本地市场而放弃进入国际市场,那么其国内市场份额势必逐渐被吞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浙江省企业必须增强国际竞争意识,积极“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拓宽企业的生存空间,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投资促进贸易,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参考文献:
蔡锐,刘泉.2004.中国的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是互补的吗?——基于小岛清“边际产业理论”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8).
齐晓华.2004.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现状与趋势分析[J].投资研究(3).
邱立成.1999.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联系[J].南开经济研究(6).
小岛清.1987.对外贸易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437-442.
王亚平.2004.“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参与国际分工趋势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49).
张如庆.200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3).
AGARWALJP.1986.Thirdworldmultionalsandbalanceofpaymentseffectsonhomecountries:acasestudyofIndia[M]//KHUSHIMK.MultinationalsfromtheSowth.London:Maemillan.
MUNDELLRA.1957.Internationaltradeandfactormobility[J].AmericanEconomicReview,(6):321-335.
MARKUSONJR,JAMESRM.1983.Factormovementsandcommoditytradeascomplements[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4:341-356.
众所周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中国足吸收fdi的世界大国,占了流向发展屮国家fdi总量的三分之-。但另-方面,巾国也是世界资本的-大供给源,虽然口前巾国流出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相比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ifdi)规模还较小,但其增长速度不容小视。仅2017年一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幅就达到了 32%,中国的很多跨国大企业在国际商务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7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746.5亿美元1,创历史最高纪录,位居全球第五。
在全国各省市中,广东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位列第一,达到了 116.3亿美元。上海位第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达到60. 43亿美元。上海和广东作为中_经济的领头羊,许多行业都是处于全w领先地位,尤其是制造业,而且在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中,也还是以制造业为主。
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很多,有目的国的环境因素、政策因素、中国的市场因素、政策性因素等等。但以上分析都是基于宏观层而的,这些h益增长的对外宵接投资究竟是由什么样的企业贡献的?剔除相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因素和不同的冃的国的影响,什么样的企业更容易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乂有什么样的关系?对企业层面的复杂差昇很难由一个笼统的调查阐释清楚,因此只有通过对企业层面进行严谨的分析,才能回答上面的问题。
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在贸易中的作用是被忽视的。
传统贸易理论关于企业的描述仅有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新贸易理论中虽然将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国际贸易分析中,但企业还是同质的(homogeneous)典型企业,即所有企业都从事出u。然而,近十几年的贸场理论研究表明,企业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为什么一辟企业从事出口而另-些企业不从事出口?为什么有些企业选择通过出口进入海外市场,而有些企业选择fdi?对上述两个问题,异质性企业理论从新的角度给予了解释。
melitz首次通过异质企业模型将上述研究规范化,出现了以企业异质性为特征的新-新贸易理论(new-new trade theory)。
新-新贸易理论是同际贸场理论的前沿,能够很好的解释当前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现实情况,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思路和研究方向。该理论主要分为两个研究方向,以melitz (XX)为主导的方向主要探索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又称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heterogeneous-firms trade,简称hft);以antras (XX)为主导的方向主要研究企业全球组织生产抉择,又被称为企业内生边界理论(endogenous boundary theory of the firm)。而从现有文献来看,该理论还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关于异质企业的理论假设需要更加详细的企业面的数据来进行检验。
本文将沿着melitz的研究方向,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山发,就企业生产率与出口、对外直接投资之问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采用上海和广东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企业层而数据,来重点考察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本文为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1.2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阐述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产生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为本文的研究奠足了理论基础。接着论文结合上海和广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点,进一步探讨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给出相对明确的结论,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决策上的支持和指导。
第1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异质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难点及解决办法,并对本文的框架和结构做出相关的说明。
第2章是文献综述部分,是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首先简单介绍了不同文献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研究假设、理论框架等相关内容的分析,为本论文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接着对有关异质性企业生产率与出口、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关系的论证,进行相应的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实证假设。
第3章是分别对上海和广东省的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做出了分析,通过对这两个典型区域的相关研究,来发现这两地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劣之处,从而为我国企业今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4章是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首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地出口企业与fdi企业的生产率进行比较,从而来验证hmy模型的相关结论,即fdi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出口企业。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fdi企业的生产率,即为什么fdi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出口企、ik,是自我选择效应还是学效应的结果。
第5章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对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做出总结,并对我国企业制定走出去战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3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框架
1、文献研究法第1章的研究动态和第2章的文献综述,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在前期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异质性在主要贸易理论中的体现进行了回顾和归纳,为本文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2、定性分析法
第3章主要运用了定性分析法,通过对相应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来说明上海和广东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不同之处。
3、实证分析法
第4章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度出发,在己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经营选择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首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验证fdi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出口企业。
然后通过回归分析,解释为什么fdi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出口企业,是自我选择效应还是学习效应的结果。
以下是论文的研究框架:
论文关键词:FDI,贸易结构,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贸易结构的决定是国际贸易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古典比较优势理论诞生以来,经济学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决定贸易结构的因素,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一些西方经济理论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动态比较优势,贸易结构的变化进行了阐述,而较为著名的是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雁行”理论。维农把国际贸易与FDI产生的原因统一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之下,将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与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方式选择联系起来,并证明了投资是在贸易基础上进行的比较优势转换的结果。而“雁行”理论认为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而且对外开放的国家,某一产业可以通过吸收国外资本和技术而获得发展。近几年,国内学者关于FDI与贸易结构的关系也做了许多研究,江锦帆(2004)发现FDI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资本效应和外溢效应两方面的作用协整检验,外溢效应对出口贸易有积极影响。江小娟(2002)对FDI与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定量了研究核心期刊目录。她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进行了比较,认为FDI有利于优化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刘重力(2000)比较研究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国外出口商品结构,发现FDI促进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已有的文献上看,这些研究都是从国家层面上来研究FDI与贸易结构的关系,而对于浙江省这样一个出口大省来说,研究FDI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浙江省贸易结构的现状
(一)、外商投资企业对浙江省出口的贡献
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浙江省FDI流入的典型代表,其对浙江省出口的贡献可以看出其对浙江省贸易的影响,我们用外商投资对浙江省出口贸易贡献度来衡量其对浙江省出口的影响;“外商投资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贡献度”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在整个浙江省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作用力大小。
表1 1997-2008年浙江省外商投资对其出口贸易贡献度
年份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
(单位:万美元)
浙江省出口额
(单位:万美元)
贡献度(%)
1997
246640
1011113
24.39
1998
268295
1086623
24.69
1999
332783
1287125
25.85
2000
534843
1994279
26.82
2001
709961
2297747
30.90
2002
919969
2941102
31.28
2003
1304773
4159499
31.37
2004
1964667
5814638
33.79
2005
2726282
7680353
35.50
2006
3795210
10089427
37.62
2007
4725567
12827293
36.84
2008
5426543
论文关键词:台州对外贸易,区域经济增长
一、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也显而易见,它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外贸易不仅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使我国的产业向纵深层次发展,而且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同国内消费和投资一起支撑了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贸易优势经济论文,其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深刻的烙下了对外贸易的烙印,对外贸易对这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其区域内的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于认清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发展重心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
关于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相关实证研究,其中刘方等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数据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对外贸易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张灿亭、江凌基于江苏省1885-2004年的相关数据证实了,从长期来看,对外贸易尤其进出口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即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具有同向性;梁碧波等人对通过对广东省1987-200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也得出对外贸易对广东经济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李伟等对浙江省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论文开题报告。
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贸易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主要体现为对外贸易带来区域规模经济效应、产业集聚资本的形成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从理论的层面上来看经济论文,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为了深刻的分析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关系,本文以浙江沿海地区台州1994年—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贸易数据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揭示对外贸易对台州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总体上来看,台州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从1994年的2.4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70亿美元(表1),远远高于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而且进出口与GDP的变化趋势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另外,从反映区域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关系的重要指标——外贸依存度来分析,对外贸易在台州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现总体上升趋势,这一情况在台州外贸依存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表2)。
台州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说明了台州经济增长中对外贸易的贡献和份额不断提升,同时也说明台州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加深。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历史来看,外贸依存度提高的过程也往往是一国或地区经济起飞和快速发展的过程经济论文,随着经济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则其外贸依存度也将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一定正相关关系,为了佐证这种相关关系,以及探讨对外贸易指标对区域经济或者GDP的增长有着怎样一种关系,本文通过计量方法做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与相关性检验,来论证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区域经济的增长是否与对外贸易存在着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
表1 台州市1994—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94
270.08
2.4496
2.0314
0.4182
1995
380.04
3.2591
2.7778
0.4813
1996
445.79
4.0111
3.2857
0.7254
1997
466.97
4.6636
3.5757
1.0879
1998
505.42
4.7337
3.7969
0.9368
1999
550.62
6.5932
4.9001
1.6931
2000
613.31
11.4436
8.6877
2.7559
2001
680.8
15.4277
11.7860
3.6417
2002
782.85
21.9125
18.0240
3.8885
2003
908.87
32.8806
26.5072
6.3734
2004
1076.48
47.8862
37.9895
9.8967
2005
1251.77
63.5301
51.9553
11.5748
2006
1463.31
84.3174
70.3475
13.9699
2007
1721.84
110.9292
93.6472
17.2820
2008
1965.27
138.1114
117.6443
20.4671
2009
2025.47
120.3152
100.6683
19.6469
2010
2415.12
170.0189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中国外贸规模的扩大有着很重要的推进作用。在跨境贸易中,企业才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体,也是最大的收益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我国外贸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有利于企业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美欧日等境外企业和我国境内企业之间的贸易,通常是以它们的本国货币进行计价结算,这样由此带来的美元、欧元和日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风险通常主要由境内企业承担。如果能以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则境内企业可以避免承受这类汇率风险。从而当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时,我国和周边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的企业所承受的外币汇率风险即可部分消除。
(2)有助于企业营运成果清晰化。当我国进行贸易结算时,通常其经营成果较为透明,表现为进口企业的成本和出口企业的收益能够较为清晰的固定下来,这样就有利于企业进行财务核算。
(3)人民币结算节省了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费用。当企业在贸易中以非本币进行结算时,通常为规避汇率风险而委托银行进行衍生产品交易,从中资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的收费标准来看,买入三个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额的2.5,卖出三个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额的5收取费用。而一般的外资银行这项交易的收费标准则普遍高于中资银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企业进行国际结算主要使用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国际货币,因此为控制汇率风险承担了大量的外币衍生产品的交易费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若采用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我国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所承担的衍生交易费用即可大幅降低。
(4)人民币结算节省了企业两次汇兑所引起的部分汇兑成本。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与我国之间的贸易大都采用美元结算,而其国内又不能进行美元流通,这样结算通常要经过本币-美元-本币的两次兑换,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公司的内部交易的贸易之中。若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的话,则可减少其中一次兑换并节省有关费用。
(5)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加快结算速度,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一次汇兑本身就减少了资金流动的相关环节,简化了结算过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不需要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企业可以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投入和相关资金投入,这也有利于企业加快运转速度。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带来了机遇,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人民币结算也可能会引起境外债权债务关系,外汇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在人民币境外债权债务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会形成外国企业持有人民币的现象,由此可能引发诸多问题。在外汇管理方面,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可能会使当前的进出口核销制度出现一系列的操作性困难。
我们不难看出,人民币结算试点,其作用也不可高估。当前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的稳定和扩大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1)人民币结算尚处于试点阶段,是否扩大到香港和东盟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还要根据试点的效果来稳步推进。
(2)即使人民币结算扩大到其他国家,其使用规模既受限于这些国家所持有的人民币规模,又受限于境外客户使用人民币的意愿。此外,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水平主要还是取决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复苏,从这一角度分析,人民币结算对出口的直接刺激作用仍有待观察。
首先,建立成熟的金融市场。我国目前缺乏成熟的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成熟的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以及对外国投资者开放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市场。只有建立了成熟的金融市场才能提供更多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稳定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关键词】贸易自由化;长三角;环境污染
一、贸易与环境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在考察自由贸易所引起的福利变动时,经济学家很少考虑环境方面的因素,但随着自由贸易所导致的后果凸显以及公众环境意识提高,人们开始反思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所引起的包括环境污染在内的各种后果。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主要如下:
1.“污染者天堂”假说。“污染者天堂”假说的主要内容如下:如果在实行不同环境政策强度和环境标准的国家间存在自由贸易,那么实行低环境政策强度和标准的国家,由于其外部性内部化的差异,使该国企业承受的环境成本相对要低。这样在该国进行生产时,其产品价格就会比在母国生产同样产品的价格相应要低一些。于是国外企业尤其是环境敏感型企业乐于在环境管制宽松和标准低的国家落脚,这些国家就成为“藏污纳垢”之所。
2.贸易的环境影响效应。国际上关于贸易的环境影响效应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GrossmanandKrueger在对NAFTA贸易环境的影响研究中,最早使用了贸易—环境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他们将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为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这一分析框架现在己经被经济学者们广泛采用。他们认为,尽管贸易自由化在短期内的环境效应是消极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自由化将对环境产生长期的积极的影响。
二、长三角地区贸易以及环境污染概况
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聚集地,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对外贸易和外资利用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拉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整个地区的环境质量面临着日趋恶化的巨大压力。
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仅凭全国2.2%的陆地面积、10.4%的人口,近三年来长三角地区创造了全国约22.2%的国内生产总值、约23.8%的财政收入以及约36.6%的进出口贸易总额。
1.规模与增速。1995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为521.77亿美元,只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8.5%;至2010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0882.5亿美元,历年数据如下表所示:
2.外贸依存度。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2006年外贸依存度已高达108.83%,比同年全国的外贸依存度67.03%高出41.8%。2000年之前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虽然稳步增加但都在50%的水平以下,直到2001年我国入世之后,随着对外贸易环境的改善,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才开始得以连续三年急剧增加,并于2005年首次越过100%。
3.污染状况。作为我国城市群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人口密集,高楼林立,工矿企业密布,制造业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整个地区的环境负荷逐年加重,环境质量日趋恶化,长江三角洲地区己成为我国新的生态环境脆弱带。
三、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效应分析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即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规模效应是指自由贸易扩大了经济活动的规模所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结构效应指贸易自由化通过影响经济结构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贸易对环境的技术效应是指,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生产环保技术的不断引进、扩散与创新,使得单位产出的能耗、物耗与污染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如上图所示,厂商一开始在B点生产,排污量为zB,由于贸易自由化带来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的最佳生产点位于C点,排放量为ZS,B到C生产点的变化所产生的对环境污染排放的影响即为规模效应,同样道理,ZC到ZS即为技术效应,ZA到ZB即为结构效应。
四、回归分析
1.数据变量选取以及模型设定
本论文主要选取长三角地区污染物排放量中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来代表该地区的环境受污染程度,并在计量分析过程中将它作为被解释变量。
SO2=C(1)+C(2)*GDP+C(3)*FDI+C(4)*TR+C(5)*(K/L)
其中GDP为表示规模效应特征的解释变量;K/L为表示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特征的解释变量,用固定投资量除以城镇从业人员数计算得到;TR表示对外贸易依存度,用进出口总额占GDP得比重得到;FDI表示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2.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该模型中各变量的的系数如下所示:
LSO2=4.09+0.59LGDP+0.45LFDI+0.25LTR-0.16LKL
(3.22)(2.28 ) (2.66)) (-3.54)
(1)长三角地区GDP与环境污染成正相关:随着长三角地区GDP的上升,该地的环境污染状况也是越来越严重的,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显著,通过了T显著性检验。这意味着该地区还位于环境库兹尼茨曲线顶点的左侧,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该地区的环境状况还是会随着该地区的GDP的上升而恶化。(2)长三角地区的FDI与环境污染成正相关:其中的一个解释为,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有一部分是为了转移环境污染,致使该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进一步加重。
(3)外贸依存度与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也成正相关关系: LTR的系数为0.25,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长三角地区的以加工制造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出口比重比较大,而第一第三产业即清洁产业的出口比重比较小,即出口带来环境污染的正效应大于负效应。
(4)该地区的资本劳动比与该地区的环境污染成负相关的关系:资本劳动比每上升一个单位,则该地区的环境污染会减轻0.16个单位。随着资本劳动比的上升,意味着该地区积极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逐步转化,从而产品的资本含量和技术含量也在增加,由于产品中技术含量的增加导致该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变好。
五、对策建议
从以上的回归结果以及分析可以看出,贸易自由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对长三角地区环境的影响是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复杂性,有利也有弊。
1.完善相关立法。我们应该借鉴国际上成功经验和措施,将环境保护法与对外贸易法结合起来,在发展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同时,不能片面强调出口创汇,而应建立在不破坏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上,在外资项目审批和管理上应该执行严格的环境规则,以防止过多的重污染型企业进入该地区。
2.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对外贸易战略。在出口方面,应减少污染品的出口,鼓励和发展技术含量高、情节性产品的出口;逐步开发绿色产品,在进口方面,尽可能的减少污染品的进口以及防止重污染企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该地区。
3.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进一步强化贸易自由化对长三角地区的结构效应,有效遏制该地区的结构性污染,应加快现有区域内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科技先导型、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和产业群。此外,鉴于当前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充分发挥这一地区的人才优势,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减缓该地区的环境污染的压力。
参考文献:
[1]于之倩.江西省对外贸易、FDI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陈欢欢.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关键词:贸易结构,实际有效汇率,协整检验
一、引言
2010年福建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087.8亿美元,年均增长21.13%,总体规模比1985年扩大了121倍。其中出口额达到714.93亿美元,年均增长21.43%,扩大128倍;进口额372.87亿美元,年均增长20.62%,扩大109倍;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从1985年的1.3%上升为2010年的3.7%,2010年进出口总值位居全国第七位,其中出口名列第六,在全国对外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①进出口贸易是福建省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动会对全省经贸产生较大影响。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从汇改前的1:8.2765到2011年9月30日的1:6.3549,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30.24%。②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给我国外贸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企业本来就很低的利润率被汇率升值侵蚀殆尽;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国外需求的锐减更使这些企业雪上加霜,出口企业面临整体“洗牌”。但人民币汇率升值也降低了我国进口的成本协整检验,强势的人民币增强了我国企业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其带给我们的增强的国际购买力如果利用得当,也许能够成为我国贸易结构升级的动力。在这种形势下,福建省出口贸易结构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关系如何,人民币汇率变动特别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究竟会对福建省的出口贸易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这些问题,无论是从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都是值得分析和研究的。
二、相关文献综述
汇率是一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
合性价格指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它的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国内经济活动的波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它将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相互联系起来,使得世界经济贸易发展顺利进行论文服务。目前国际上检验一国和地区的汇率波动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运用“弹性分析法”——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否成立,即进出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本币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大部分学者以此条件为基础,进行研究。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贸易结构取决于经济体内部各种贸易产业或贸易产品的产出结构变动,在产出水平受制于贸易竞争力的状况下,贸易竞争力成为推动贸易结构调整的根本力量,如果汇率变动对经济体内部各种贸易产业或贸易产品的贸易竞争力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就会带来贸易结构的变动。目前国内学者对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关系影响的研究存在着三种观点:第一,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刘传哲、陈寒凝和贾彦利(2004) [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江苏省出口贸易额的增长与汇率变动明显正相关。沈丹红、寿志敏(2007) [2]认为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第二,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马丹、许少强(2005) [3]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能够改善中国贸易收支;而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郭晶、洪诗茜和应汇康然(2010)[4]通过Granger 因果检验以及协整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发现人民币汇率与浙江出口贸易为负向关系。第三,一些学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欧元明、王少平(2005)[5]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中国内资企业出口与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企业内资出口间没有因果关系, 并且无论在长期和短期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都不能有效地解释内资出口的变动,说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内资出口影响非常小。林筱文、黄劫、宋保庆(2010)[6]在对汇率的基本概念、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关键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协整检验,对福建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和福建外贸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且大多集中于汇率和贸易流量的关系,汇率变动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只是作为附带结论,缺乏对这个问题深入的实证分析。本文从出口商品结构角度出发,采用协整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深入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省贸易结构的影响,进而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三、 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设立
根据一般经济理论,影响一国进出口贸易最主要因素是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而影响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关键因素就是汇率。除此之外,由于在1985年~2010年的几十年间, 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郑月明、吴青青、程雅思(2009)[7]采用实证的方法,认为FDI对于我国初级产品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而FDI对于制成品的出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个效应因地区和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本文在协整分析时考虑三个重要变量:贸易结构,汇率和FDI,为避免经济数据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对各个序列取自然对数,建立模型:
lnYt =β0+β1lnFDIt +β2lnREERt +μt
其中,t为时间,Yt为出口贸易结构,FDIt为外商直接投资,REERt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β0为常数项,β1、β2为回归系数,μt为随机干扰项。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1.本文采用的数据是年度数据,样本期为1985—2010年。福建省出口总额、工业制成品和FDI均来自《福建统计年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国际金融统计。
2.本文研究的是狭义的贸易结构,即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论文服务。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和附加值的高低,出口商品的构成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即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相比初级产品而言,工业制成品附加值高协整检验,竞争能力强,较高水平的集约型外贸增长方式和国内产业结构多以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为主。因此本文取我省工业制成品在总出口中的比重衡量贸易结构。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划分,贸易结构有十类商品: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SITC0),饮料及烟类(SITC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SITC2),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SITC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SITC4),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5),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SITC6),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7),杂项制品(SITC8),未分类的其他商品(SITC9)。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将SITC中第61章、65章、82—85章和894章的工业制成品归入劳动密集型产品,将SITC中第5类化学品及有关产品,以及第7类机械和运输设备中的绝大部分门类归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因此,本文中我们将SITC 0,1,2,3,4类定义为初级产品,第6,8类定义为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第5,7类定义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
3.按汇率是否经过价格调整,人们通常把汇率分为名义汇率和有效汇率。在实证过程中,又把有效汇率分为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与名义汇率、名义有效汇率相比,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一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的变动,而且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本文采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来研究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三)平稳性检验
由于实际汇率(1nREER),FDI(1nFDI)和出口贸易结构(lnY)为时间序列,为了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相关实证分析,首先需要对这些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否则可能导致伪回归。本文采用单位根ADF检验的方法,对各变量及其差分分别进行检验,利用Eviews5.0得到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表1ADF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模型类型
ADF统计量
ADF临界值
是否平稳
C
t
p
AIC
SC
1%
5%
10%
lnY
原值
-2.62
-2.52
-4.44
-3.72
-2.99
-2.63
是
lnFDI
原值
1.87
1.97
-1.43 **
-3.72
-2.99
-2.63
否
一阶差分
1.42
1.52
-5.5
-3.72
-2.99
-2.63
是
lnREER
原值
-1.99
-1.9
-3.97
-3.72
-2.99
-2.63
是
注:检验形式(C协整检验,T,P)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含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表示在三个临界值的显著性水平上不能拒绝非平稳假设。
(四)协整检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虽然有一些经济变量本身是非平稳序列,但它们的线性组合却可能是平稳序列,这种线性组合反映了它们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长期均衡关系,称为协整关系。根据Engle和Granger在1987年提出的协整理论,检验因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主要是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是一个平稳序列。
使用Eviews5.0软件对模型回归估计,得到
lnYt=-0.480226+0.098838*lnFDIt -0.214771*lnREERt +
(-0.631779) (5.733194) (-1.596416)
R2 =0.73299对残差= lnYt+0.480226-0.098838*lnFDIt+0.214771*InREERt 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ADF统计值
-3.740000
1%临界值
-2.66072
5%临界值
-1.95502
10%临界值
-1.60907
检验结果显示,残差序列拒绝原假设,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因此可以确定序列是平稳序列,lnYt与lnFDIt、lnREER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福建省出口贸易结构与FDI、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1985年至2010年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区间.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和FDI对福建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人民币汇率与福建出口贸易结构为负向关系。人民币实际汇率每升值1%,以工业制成品衡量的出口商品结构(1nY) 下降约0.21%;由于出口汇率弹性的差异,汇率升值对初级产品的影响可能会大于对工业制成品的影响,这种对于不同类型产品的差异性的“汇率压力”长期影响可能将改变一国的贸易结构。其次,FDI流入对福建贸易结构升级有正向推动作用。我们了解到,FDI流入每增加1%,贸易结构升级约0.098%;可见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贸易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且其技术外溢、加快资本积累等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论文服务。
目前福建省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主要是建立在高资源能耗的基础上,整体看来福建省工业过多集中于低端产业,资源使用效率不高,长此以往我省资源利用过度会使得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因此,贸易结构升级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几年里,随着人民币汇率进一步的趋势性升值,我省出口必然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出口产品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虽然出口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但也得到了一个进行贸易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一个绝好机会。这种压力将迫使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协整检验,降低生产成本,转移一些原来仅凭低廉劳动力成本获取竞争力的产业,放弃一些能耗高、污染大的低端产业,引进技术先进、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的高端产业。
为促进福建省出口贸易发展和出口贸易结构调整的顺利实现,本文建议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考虑以下三点:
1.目前,在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复苏的背景下,稳定人民币汇率对出口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币汇率升值不利于出口的恢复,因此,短期内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助于外贸稳定。但在制定中长期汇率政策时,要逐步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的管理幅度,更多地发挥汇率对市场供求的调节、导向作用。
2.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因此,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力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招商引资的重点应该是能够促进福建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技术含量高的项目,特别是符合福建省产业政策的、能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项目,从而提高福建省的产业竞争力。
3.在产业变革转型时期,政府应该做好引导工作,提供相应的政策制度环境,支持引导企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与技术,利用好人民币汇率升值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创造的良好发展机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注释:
①《福建统计年鉴》
②《中国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刘传哲,陈寒凝,贾彦利.实际汇率对江苏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3).
[2]沈丹红,寿志敏.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阴[J].商场现代化,2007(10) .
[3]马丹,许少强.中国贸易收支、贸易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6).
[4]郭晶,洪诗茜,应汇康.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浙江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J].浙江金融,2010(2).
[5]欧元明,王少平.汇率与中国对外出口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9).
[6]林筱文,黄劫,宋保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外贸影响的实证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2010(4) .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1、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贸易也在快速发展并成为拉动我国经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汽车行业的发展尤为迅速,汽车工业更是目前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部门之一。2019年中国汽车的最终产销量为1350万辆,经过几年的发展在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高达2459.8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36.2%毫无悬念的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作为“汽车大国”的中国还不是一个“汽车强国”。专家指出,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二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三要掌握汽车的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支撑和引领世界汽车产品的技术进步,并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出自己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汽车企业不得不与国外大型汽车公司合作共谋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外资车尤其是合资车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具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举步维艰。但在艰苦的条件下这些具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也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强大生命力。几年的卧薪尝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由小做大由弱走强,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吉利、北汽还纷纷开始收购海外汽车资产,开始开扩国外市场尤其是具有完全自主品牌的奇瑞汽车公司更是走在了“开疆扩土”的前列。
成立于1997年1月8日的奇瑞汽车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中的后起之秀但它却走在中国汽车出口的前列,担当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先锋”。2019年10月奇瑞第一批轿车出口中东拉开了奇瑞汽车争夺海外市场的序幕,时至今日奇瑞汽车已经销往全球几十个国际和地区,并在俄罗斯、乌克兰、埃及等国家建有多个海外工厂积极融入全球市场。一直以来奇瑞汽车的出口量在我国汽车出口总量上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
奇瑞汽车是走出去了,但并不代表奇瑞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就站稳了脚跟,由于奇瑞汽车的产品结构单一,技术无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品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奇瑞汽车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国际化经营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如何让奇瑞汽车在国际化过程中走得有力走得扎实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本文将以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为基础,结合奇瑞汽车公司开战海外市场的战略部署对奇瑞国际化经营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其在国际化经营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提出符合奇瑞汽车的国际化策略,并为其他国内汽车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主要是从需求、生产、技术、销售市场四个角度对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考量和研究的。认为不同的文化、地域的人对汽车的要求喜好是不一样的,不同市场对汽车的要求也不一样,汽车生产企业要主动去适应这些差异满足不同的需求;汽车企业在生产汽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达到内外部的规模效益就会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掌握汽车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汽车生产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克敌制胜的关键;不同的国家和地域由于文化、政府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汽车的设计、实用性和销售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针对不同的市场要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市场销售规划。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驻华首席代表Dominik Declercq(2019)表示或许只要5年左右的时间,奇瑞等中国汽车公司在汽车质量、排放标准和安全性上都可以通过政府的投资支持得到解决,经营海外市场需要解决的是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在汽车供应、备件网络和售后服务上提升水平。
麦启安、彼德诺兰(2019)说中国汽车产业存在集约化水平较低、国际品牌影响力小、国际化人才缺失等情况。
John Paul Macduffe教授进行IMVP调查后说丰田汽车能在国际化经营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强大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掌握了核心技术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Fredrikvon Corswant(2019)从汽车产品供应商的角度对汽车行业进行研究提出对汽车产品高度细分可以形成高度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效应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汽车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中面临困境研究主要集中在缺乏核心技术、品牌国际影响力不够、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规模过小导致规模效益不强、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管理体系落后、汽车零部件制造体系相对薄弱、国际贸易壁垒、几大汽车巨头企业对汽车行业的垄断等导致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市场上举步维艰。
例如黄金蕊(2019)在《奇瑞汽车产品开发战略研究》中指出奇瑞汽车在其产品设计、技术性能,尤其是在中高端汽车品牌的影响力上与国外品牌比较存在明显劣势。
王琪(2019)对中国奇瑞汽车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奇瑞的营销和推广要从消费者偏好着手,从企业的营销管理到市场调研和预测这些工作都要做充分,同时要做好汽车的售后服务,做好隐形营销。
李晓伟(2019)在《奇瑞汽车自主创新战略研究》中明确指出奇瑞汽车在品牌塑造,市场扩展,技术研发,资金流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国际化进程。
陈金波(2019)对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应向依附性发展,依托国外技术来实现自身产业升级。
卫金桥(2019)对中国汽车产业中外合资情况分析后说“中外合资模式缺乏顶层设计,外商对汽车生产设计的核心技术进行严密的控制,合资汽车企业没有换来真正的技术积攒,核心技术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陆海平在《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经营》(2019)中提出世界汽车企业是大鱼吃小鱼,寡头竞争日趋激烈;汽车产业要求整合各类资源,产业链全球化配置;要通过技术升级推动产业发展增强竞争力。
(3)主要参考资料
[1]Eckhard Sigge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A survey and a Proposal for Measurement[J].Journal of Industry,Competition and trade,2019(02):11~18.
[2]John E.Kwoka.Automabiles:The Old Economy Collides with the New[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19(01):23~27.
[3]Nicholas G.Rupp.The Attributes of a Costly Recall:Evidence from the Automotive Industry[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19(01):31~35
[4]P.A.Geroski.Competition in Markets and Competition for Markets[J].Journal of Industry,Competition and trade,2019(03):19~27.
[5]黄金蕊.奇瑞汽车产品开发战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6]宋波.奇瑞汽车进入国际市场品牌战略研究[J].战略研究,2019(12):35~37
[7]宋梅.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以奇瑞汽车公司为例[J].交通运输中国市场,2019(10):25~27
[8]程静.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9(30):22~24 [9] 陆海平. 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经营[J].汽车工业研究,2019(06):38~41 [10] 罗良忠,陈亚娟. 我国汽车企业“以技术换市场”的跨国经营新模式.[J].国际贸易探索,2019,28(09):72~76
[11]陈鑫.中国汽车出口的策略问题探讨.[J].商情,2019(07):58~59
[12]王福昌.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策略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9 [13]李欣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贸易与面临的技术壁垒[D].长春:吉林大学,2019 [14]赵泽文.中韩FTA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9 [15]王传兵.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 [16]孟侨.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17]于杰.2019年汽车市场盘点[J].汽车纵横,2019(01):26~27 [18]张逸潇.奇瑞汽车去年全球销量55万辆[J].芜湖日报,2019(01):02~03
3、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案
(1)研究思路
本文以奇瑞汽车的国际化经营困境及对策研究为重点,首先介绍国内汽车市场的产销情况和国内汽车公司对开扩国外市场做出哪些努力,接着介绍奇瑞汽车的历史和发展情况。然后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分析目前奇瑞汽车公司在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然后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希望这些分析思考能够为奇瑞汽车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安排有一点点帮助,并为其它想要走出去的汽车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我国对外贸易汽车行业国内外环境分析;第三部分,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的困难和挑战;第四部分,对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发展的建议;第五部分,结论。
(2)研究方案
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产品周期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国际贸易壁垒,地缘经济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首先以大视野分析我国汽车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结合奇瑞汽车公司的对外贸易方针分析造成奇瑞汽车国际经营困境的原因,然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3)工作进度及具体安排
2019年12月—2019年1月,查找资料,阅读有关该学科的书籍,确定毕业论文课题的方向;
2019年1月下旬—2月中旬,确定课题方向、题目,写出提纲,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19年2月下旬—3月下旬,进行毕业实习,收集有关该课题内容资料;整理资料并完成初稿;
2019年4月初—5月初 整理资料,写出论文初稿;
2019年5月初—5月下旬,在导师指导下修改完善论文,整理成文,装订成册;
2019年6月初—6月中旬,准备并完成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奇瑞汽车国家化经营困境及对策研究
内容及任务
主要内容:论文以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为对象,主要研究奇瑞汽车在开拓市场过程中所遇困境,然后分析为什么奇瑞汽车在国际化经营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应对策略。
论文应当分为绪论、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对外贸易汽车行业国内外环境分析、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的困难和挑战、对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发展的建议、结论五个部分。
主要任务:该论文必须从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现状入手,因此查找相关资料是最重要的。需要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通过对于中国知网的检索,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阅读和整理,从而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本文提供充实的事实依据,保证论文各个部分的连贯性和相关性。
拟达到的要求或技术指标
1、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积极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同时,按照老师修改的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采取如下的研究流程进行研究:查找最近几年有关奇瑞汽车在开拓国外市场的进展和销售情况方面的资料,认真思考并做好相关笔记,分析奇瑞汽车在国际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困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也就是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来完成论文。
3、论文中所有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引用的文句必须采用脚注的形式,自己在实际调研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也必须标明来源以及获取方式,以保证论文的真实性、完整性。
4、开题时参考文献在10篇以上,并且随着写作过程的深入不断增加。
5、按照论文进度要求完成各阶段任务,论文格式要求参见《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2019)》,毕业论文的字数应当在15000字以上。
进度安排起止日期工作内容备注
2019年12月-2019年1月中旬查找资料,阅读有关该学科的书籍,确定毕业论文课题的方向;
2019年1月下旬—2月中旬确定课题方向、题目,写出提纲,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19年2月下旬—3月下旬进行毕业实习,收集有关该课题内容资料;
2019年4月初—5月初整理资料,写出论文初稿;
2019年5月中旬—5月下旬在导师指导下修改完善论文,整理成文,装订成册;
2019年6月初—6月中旬准备并完成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1]王福昌.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策略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9 [2]李欣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贸易与面临的技术壁垒[D].长春:吉林大学,2019
[3]赵泽文.中韩FTA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9 [4]王传兵.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
[5]孟侨.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6]于杰.2019年汽车市场盘点[J].汽车纵横,2019(01):26~27 [7]张逸潇.奇瑞汽车去年全球销量55万辆[J].芜湖日报,2019(01):02~03
[8] Eckhard Sigge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A survey and a Proposal for Measurement[J].Journal of Industry,Competition and trade,2019(0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