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从业报告范文

从业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从业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业报告

第1篇:从业报告范文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了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ENR),按年营业总额排序的2008年“全球工程承包商225强”中前100家企业2008-2009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基本情况,以及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式管理的特点和关键因素,包括目标管理、组织结构、沟通与交流,以期对国内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词:建筑企业 可持续发展 项目管理

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2005年,建筑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GDP的5.5%;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400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5.3%,此外,建筑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温海成,2007)。但是与许多建筑业强国相比,我国建筑业还存在较大差距,能源消耗问题、农民工问题、市场管理问题、技术创新等问题都是我国建筑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国内建筑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与国外相比更是远远不足,这些大大影响了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ENR)公布的2006年国际承包商225强中,中国企业有46家榜上有名,占225家的20.4%,而海外营业总额仅为100.67亿美元,仅占225家企业海外总额的5%(赵桂平、王宏梅,2007)。尽管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已经开始觉醒,也提出了“加强属地化运作,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高度重视安全环境问题”等要求(刁春和,2009),但是国内建筑企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经营领域窄,主要业务集中于利润率较低的施工环节等问题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能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和模式,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经济、环境、社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经济――环境――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运行轨迹。“可持续发展”还倡导了一种基于财务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信息披露制度(Elkington John,1997),即可持续发展信息的报告制度。经过10多年的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

为了解世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了ENR全球年总营业额排序的“全球工程承包商225强”中前100位的企业在2008-2009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研究,试图从中总结概括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的要点和先进经验,也为国内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报告基本情况分析

ENR排名前100家企业分别来自欧洲、美洲、亚太地区的16个国家,其中14家企业来自中国,业务范围覆盖了房屋建设、道路桥梁建设、油气服务等多个领域,项目区域遍布全球,代表了世界建筑行业的顶尖水平。企业报告情况和报告比例如图1和图2所示。

在这100家建筑企业中,共有45家以《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或其他形式的报告向社会公布了其可持续发展管理的进展与成绩。其中绝大部分报告企业来自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总共占报告45家企业中的39家。国际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对可持续发展越是重视,而业务集中于本国的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往往较差。中国和美洲都有着庞大的建筑市场,进入ENR100强的建筑企业共有42家,但是这两个地区的企业报告的比例却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分别只有18%和7%,14家中国企业中仅有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了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毕马威(KPMG)对世界排名前列建筑业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国际建筑行业绝大多数大型企业已经认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94%的受访人员都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并将在未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72%的受访企业建立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结构,接近半数企业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大部分企业管理者都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建立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即对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式管理,但是在亚太地区,这一比例却低的多。虽然中国建筑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营业额、利润率方面都不容小觑,但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还十分落后,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建筑企业而言是排在企业业绩、利润之后的次要问题。种种数据都表明,无论是可持续发展水平还是信息的主动性,国内建筑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一般来讲,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作,而项目管理则应具备时间、资源有限制的特征,可持续发展管理同项目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但是,由于企业需要在一定时间点向社会各方利益相关者报告其可持续发展的进展与成果,因此,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与阶段性目标的完成大都和报告周期同步,可持续发展工作更接近一项以报告时间间隔为限的项目,这就使可持续发展工作具有了时限性;另外,虽然可持续发展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但是可以投入的资源却受到企业业务水平、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限制;由于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和外部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在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阶段也需要大量的沟通与交流,这些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工作具备了鲜明的项目特征。因此,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工作采取项目式的管理,是必要且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式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内外部资源,进行高效率的管理,既可以得到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团队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配合,同时又能以一致的态度面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对这些企业报告的研究,文章总结了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式管理的特点。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式管理特点

(一)清晰明确的目标管理

1.充分考虑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紧跟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从建筑行业自身特点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明确企业可持续发展方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前提,企业需要对行业和企业的关键问题、现状、改进的必要性和风险有着清楚地认识,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目标。从报告来看,建筑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有两大特点:一是对国际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快速反应;二是对与建筑业关系紧密的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的清楚认识。很多建筑企业都紧跟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将“可测量的、可报告的和可核实的(吕学都,2008)”二氧化碳排放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出,同样,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也是建筑企业开展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在确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建筑业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与建筑活动紧密相关的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见表1),经济和环境被建设企业认为是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而工程安全、固体废弃物等问题,则是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排名第1的VINCI公司明确把“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找到最大的排放源并尽可能减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很多企业将“尽全力避免出现导致死亡的事故”视为最大的挑战,排名第27位的澳大利亚Bovis Lend Lease公司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在于消除施工现场的伤亡事件,这也是公司一直努力的方向。排名第9位的FCC集团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按照与企业的相关性和成熟度进行了划分,将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分为不明显、出现、必要和紧迫四个级别,并根据企业现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业务构成灵活分解目标,以保证目标可以顺利完成。在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后,企业需要从这些关键问题出发,结合行业与企业自身情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需要对其进行清晰化、定量化的分解。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细化分解,有助于企业目标的落实完成,从操作层面,往往有利于职能部门的把握。建筑企业一般将可持续发展目标按照几种方式进行分解:按照时间限度分解、按照业务部门分解或按照项目进行分解。按照时间分解如确定季度目标、年度目标和5年、10年目标;按照业务部门划分是按照不同部门的特点将目标进行细化,如分解为商业准则的遵守、事故率的降低、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等内容;按照项目分解,则是确立目标后以项目形式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运作管理。比如,鹿岛建设株式会社在报告中提出了企业年度目标、10年目标和30年目标;VINCI公司从建筑工程的材料和能源角度提出6个指标:二氧化碳排放和空气污染,能源消耗,资源开发,用水,固体废弃物和危险性废物,并以“全生命周期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建筑活动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大成建社株式会社为解决能源问题在美国建立了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的评估与分析完成了更好的节能方案,仅空调一项就减少了其所需电力的30%,从而节约了100-200万美元的运营成本。

(二)有效的组织结构

1.建立矩阵式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结构,保证可持续发展工作在企业内部的顺利开展。在确立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后,企业还需要有效的组织结构保证目标顺利完成,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工作在企业内部的开展,对项目成功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工作,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往往是由高层管理人员开始自上而下渐渐渗透,而具体工作则是从职能部门和项目部门承担,可持续发展既需要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又需要各业务部门或项目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一个既可以保证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又可以兼顾平行部门之间沟通效率的组织结构就显得至关重要。

矩阵式的管理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大部分建筑企业均采取了这种模式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管理。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设立了专门的项目工作组去完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个工作组既具备项目型组织中项目组的许多特征:有独立于职能部门的专职工作人员;有自己的一套工作程序;可以在组织常规的标准、正式报告架构之外进行运作,同时,在企业职能部门中也需要人员积极参与项目,使可持续发展工作可以像一个项目一样在企业上下顺利开展。这样的组织结构既可以在企业层面上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工作能够落实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建筑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式管理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

2.不同组织结构分管不同工作,保证可持续发展工作在企业上下的落实。在这样一个矩阵式的管理模式下,企业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一般由董事会、管理层的高层和法律专家、各职能部门代表组成,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项目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跨越各个子公司或部门的合作。一般来讲,该委员会是独立于企业职能部门的一个指导性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对企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提出意见与建议,制定企业层面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目标,当中涉及的领域包括公司道德,风险和危机管理,职业健康和安全,环境和气候保护,人权,社会标准和投资者关系等多方面内容,而并不参与具体的工作。实际工作由可持续发展的专职部门完成,该部门由董事会或执行层专人管理,负责可持续发展工作在企业内部的执行。这个部门主要承担的工作包括:将企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按照职能部门进行分解;监控企业对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执行情况;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企业内部的顺利实施;帮助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确认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内容;结合国际形势,了解国际可持续发展新动向,并将这些融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参与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论坛和讨论,增进企业管理者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认识;搜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并定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参与国内或国际可持续发展股票指数,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英国金融时报道德指数(FTSE4Good),IBEX35等的管理。

在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中也有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负责人员,配合可持续发展管理部门的工作,将企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到各个职能部门,完成各业务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这些业务部门也参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资料搜集和编写工作。

(三)积极主动的沟通与交流

1.从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报告。无论是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还是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环节,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沟通都必不可少。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要求,以及企业实现这些要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之前,要通过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反馈,分析他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要求,在报告中披露他们参与的过程以及对报告内容的评价等,通过有效地沟通将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统一。表2反映了建筑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同需求。建筑企业报告反映的结果表明,建筑企业对同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十分重视,多数企业在报告中都分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针对不同群体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报告。

无论对哪一类沟通对象,信息的及时反馈是很重要的。企业如果在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没有长期或不能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将导致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认可度逐步下降,那么企业在推进这项工作时的协调控制能力也会逐步降低。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利益相关者,除可以使公司更好的了解各方需求,有针对性的设定目标外,还可促进企业在多方面改进。排名第17位的Balfour Beatty公司从2003年开始在报告中主动公布受到各种环境方面的事故或提醒,甚至小到涌流或扰民事件也积极公布,从2004年起,公司的中级和严重环境事故就呈下降趋势,2007年以后就没有出现重大环境事故,这和公司面对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态度分不开。

2.重视第三方审计给企业报告带来公信力的提升,主动完成第三方的审计。企业如果只是单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无论是沟通效果还是公信力都难以得到保证。从财务报告的经验上来看,公司对外公开的财务报表必须经过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审计,独立第三方以其客观性和专业性的验证意见,让财务报表信息具有公信力,从而被投资人接受和采用,这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第三方审计有两个效果:一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内容的规范性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对企业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做出检验,第三方审计是保证企业报告的真实性,提高报告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在统计的报告中,接近一半的建筑企业报告都通过了第三方机构的认证。这些第三方机构包括AA1000,透明国际,KPMG等,有些公司的报告甚至经过了多家第三方机构的检验,如排名21位的Acciona的报告就通过了利益相关者,AA1000,独立专家和毕马威的多重验证。同样,企业也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沟通价值,企业报告并不是单方面的,读者对报告的意见也是企业对报告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进的重要依据。多数报告最后都加入了读者信息的反馈渠道,通过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读者意见,为企业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帮助。

结论

通过对ENR“全球工程承包商225强”中排名前100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到世界领先的建筑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经验和成果,同时,文章总结了世界先进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式管理特点。对行业和企业关键问题的认识,清晰明确的目标,有效地组织管理结构,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正是建筑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对国内建筑行业有着尤其明显的借鉴意义。作为世界建筑业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建筑行业还将经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时期。因此要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引入可持续发展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吸取国外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先进经验,将可持续发展与项目管理相结合,提升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水平,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建筑企业的贡献作用。

参考文献:

1.刁春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现状及展望.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9.6

2.KPMG.Embracing change:Global Construction Survey,2008

第2篇:从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 财务报告;增长率;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能。从形式上看,企业的发展能力主要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主要依托于不断增长的销售收入、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和不断创造的利润等。从结果看,一个发展能力强的企业,能够不断为股东创造财富,增加企业价值。

一、从资产负债表看财务的成长性

财务实力是一个静态概念,而财务成长性是一个动态概念,财务报表分析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动静结合。按照这个要求既应当从静态方面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实力,又要从动态方面观察企业的财务成长性。相对于财务实力来说,财务成长性对报表使用者的意义更大。因为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其所关注的重点都是与其相关的企业的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计算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两个指标值就可以衡量企业的财务成长性。

(一)资产增长率指标分析

资产增长率是指本期资产增长额与资产期初余额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资产增长率=本期资产增长额/资产期初余额×100%。资产增长率是用来考核企业资产投入的增长幅度的财务比率。资产增长率为正数,则说明企业本年度的资产增加,资产增长率越大,则说明资产规模增加幅度越大;资产增长率为负数,则说明企业本年度的资产规模减损。在对该指标进行分析时,要更加关注企业资产增长的来源。因为企业的资产一般来自于负债和股东权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资产的增加应该主要取决于企业股东权益的增加,而不是负债的增加。因为一个企业只有通过增加股东权益,才有能力继续对外举债,才能进一步扩大资产规模,进而顺利地实现增长,从而使企业偿还债务也具有保障。

(二)净资产增长率指标分析

净资产增长率是指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与股东权益期初余额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净资产增长率=本期净资产增加额/净资产期初余额×100%。净资产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本期净资产增加得越多;反之,净资产增长率越低,表明企业本期净资产增加得越少。从根本上看,一个企业的净资产增长应该主要依赖于企业运用股东投入资本所创造的收益。为正确判断和预测企业股东权益规模的增长趋势和增长水平,应将企业不同时期的净资产增长率加以比较。因为一个持续增长型企业,其净资产应该是不断增加的,如果时增时减,则反映出企业发展不稳定,同时也说明企业并不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二、从利润表看经营的成长性

经营能力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观察一个企业的发展趋势,更应着眼于分析它的经营成长性水平。对企业的经营者来说,所追求的不仅是暂时的经营能力,更注重企业未来的长期持续的增长能力和发展能力。而观察企业经营的成长性情况,可重点选择观察利润表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率指标及其变化趋势。

(一)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分析

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销售越大,表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空间越大。相应的,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越快,说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提高越快。因此,可以用营业收入增长率反映企业在销售方面的成长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就是本期营业收入增长额与基期营业收入净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营业收入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增长额/基期营业收入净额×100%。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某个年度的整体销售增长情况。销售增长率越高,说明企业产品在本年度增长的越快,销售情况越好;销售增长率越低,则说明企业产品在本年度增长越慢,销售情况越差。在对该指标进行分析时,还要关注销售增长是否具有效益性。如果销售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于资产的相应增加,也就是营业收入增长率低于资产增长率,说明这种营业收入增长不具有效益性,同时也反映企业在销售方面可持续增长能力不强。

(二)净利润增长率指标分析

由于企业追求财富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的收益是否具有持续性和发展潜力,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净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因此,净利润的增长率是企业成长性的基本表现。净利润增长率是本期净利润增长额与基期净利润之比。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增长额/基期净利润×100%。一般情况下,净利润增长率越大,说明企业收益增长越多;相反,企业净利润增长率越低,说明企业收益增长越少。从利润表上可以看出,企业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益两部分。由于营业利润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创造的收益,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企业营业利润越多,营业利润增长越快,表明企业收益质量越高,企业经营的成长性越强;相反,如果说一个企业的营业利润不稳定或逐年下降,但企业的净利润增长幅度很高,只能说明净利润的增加是靠营业外收益的增加带来的,而营业外收益不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收益增加并不具有成长性,企业经营的成长能力也较差。

三、从现金流量表看发展的持续性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任何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尤其是现金的投入。因此,从现金流量表观察企业的发展能力,实际上就是观察企业的现金流量满足长期投资需要的能力,这里的长期投资既包括内部的长期资产投资,也包括对外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通过现金对投资适应比率等指标来进行分析。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现金对投资适应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100%。该指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可进行再投资发展的水平,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满足其资本性支出的能力越强。如果该比率大于1,则表明企业的资本性支出完全可以由企业自身创造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来满足,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就越强,发展的趋势就越好。

[参考文献]

[1]王冰.浅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 .山西统计,2003(12 ).

[2]冯丽霞.企业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3]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从业报告范文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财务报告体系日臻完善,形成了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为主体,并辅以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为补充的财务报告体系。对企业价值评估而言,三张主报表有助于确定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其中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主要取决于企业当前的资产和负债价值、企业盈利能力和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未来现金流量的产生时间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未来现金流量产生的不确定性或风险主要取决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但是由于财务会计遵循其固有的一套规则,使得财务报告的信息还是不能完全满足以未来自由现金流量评估企业价值的特殊需要,其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财务报告结构不是很合理。在损益表中没有列出销货退回、折让和折扣的信息,而这些可以反映出客户对企业商品的质量、规格的满意度,这些情况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做出预测时是非常关键的信息;未将非常损益与正常损益分开列示,虽然表中有营业外收支项目,但是它包含的内容太广了,非常损益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所以这就很难分清哪些是经营决策的结果,哪些是企业所不能控制的非经常活动造成的结果,从而导致对企业绩效的评价和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做出不正确的结论。

二是关于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在资产负债表方面,由于现行的财务会计确认模式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因此某些虽然与交易无关但是却十分重要的期间价值变化因此被拒绝确认。现行财务报告主要确认和计量一些“硬资产”如固定资产,尽管也对商标权、专利权等“软资产”略有所涉及,可这是远远不够的,如企业及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竞争优势对企业以后的经营发展意义深远,但却因为不直接与经营活动相关而未被确认。再例如,企业内生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知识产权、智力资产等软资产也未得到反映,同样根据这样的报表得到的有关净资产的变化对现金流的影响也是不准确的;此外在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时,由于现在普遍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这样一些巨大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例如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外币折算差额和债务重组等,绕开了收益表直接进入了资产负债表的权益方,也使得收益表对投资者决策的有用性大大下降。

三是财务报告的及时性问题。现行财务报告只有年报和半年报相对较详细的披露企业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情况,这使数据往往都存在很大的滞后性。现代企业的生产周期已经大大缩短,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投资者更需要及时了解企业的资产和经营情况。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实时财务报告成为可能,可是如何规范网络财务报告的披露以及网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都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

不难看出,现行财务报告体系自身在满足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需要方面的不足,但财务会计体系有其固有的一套规则,本文对财务报告改进的思路也只能是在维持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基础上局部做一些形式上的修改和增加必要的披露信息,以满足企业价值评估的需要。

1、对财务报告形式的改进,主要是在体现企业经营情况的收益表上。目前的收益表不仅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经济资源的变化情况,而且对使用者判断企业经营情况的帮助也不是很充分。在这方面本文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采用全面收益报告,这样可以比较全面的反映企业对经济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果担心因此而引起的对财务报告信息可靠性的影响,那么可以将企业的业务区分为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进行报告,核心业务侧重可靠性较多采用历史成本,而非核心业务可以采用其他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这样做既可以使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经营情况的侧重有所了解,同时也能相对全面的报告企业的收益。目前一些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和IASC都在努力改进财务业绩报表,比较一致的做法就是在传统收益表之外增加一张新的财务业绩报表反映企业的全面收益,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并且对我国金融业务的发展和我国与国际会计的协调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4篇:从业报告范文

时间:2019年一季度

主题:有效防范 明确责任

内容:

一是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广泛营造廉政风险防控氛围。办公室先后组织学习了中石油和渤钻有关廉政工作文件的规定,学习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领会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上来,预防和控制党员干部失误,以制度保持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第5篇:从业报告范文

城市和农村牧区低保标准月人均分别提高33元和16元

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最低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330元和235元

城镇“三无”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分别不低于700元和500元

1月30日上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2011年第三次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及城乡低保等低收入群体保障标准事宜。决定从2011年1月起,按人均220元标准全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五保户供养标准、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也都有明显提高。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对做好春节期间民生和安全稳定工作进行了部署。自治区领导任亚平、邢云、潘逸阳、张力、韩志然、乌兰、李佳、符太增、吴合春、曹征海、赵双连、连辑、布小林、刘新乐、赵黎平等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实现这一目标、确保富民工作落到实处,要从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抓起,首先保证低收入群体增收水平达到12%以上。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切实关心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群众,下大力尽快提高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确保“十二五”时期逐年接近、逐步实现中央确定的“两个同步”目标。

会议研究决定,从2011年1月起,按月人均提高220元的水平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调整后我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基本上可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采取普遍调整和特殊调整相结合的办法,与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缴费水平挂钩,对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等特殊群体、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科技人员、高龄人员等给予倾斜。

会议研究决定,按照不低于12%的增长幅度,把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每人每月分别提高33元和16元;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330元和235元,增加到3083元和2196元;城镇“三无”人员(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城镇居民)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月由340元提高到70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上述民生指标调整提高后的新标准从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会议研究决定,进一步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提高我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从2011年开始,用两年时间使全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0%,提前完成国家确定的“十二五”期间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0%的目标。

第6篇:从业报告范文

职业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向来是德国民族引以为豪的教育财富,每年所有青年人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在就业前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以学校和企业双向结合的培训造就了德国出色的技术水平,使德国的工业及工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沿。就是在如此良好社会背景及发展水平之上形成的体制,由于在本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其地位发生了动摇,出现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位置间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需要培训人员的增加与企业提供培训位置的减少。这种矛盾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企业的经济结构与劳动组织的相应调整与变化,使得一直以和谐发展的职业培训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危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出现矛盾与不协调。当时德国尚缺少对培训位置的数据统计,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缺乏足够的规划与预测。对此,德国的教育科学部部长Helmut ROHDE认为,职业教育政策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培训,为我们的青年一代能够在职业培训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高质量的培训位置。如何解决此问题,德国政府将目光对准了职业教育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职业培训市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能够防患于未然,实现对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可行之路。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法律的健全与完善,保证了此报告的顺利实施与完成。1976年,鉴于对培训位置供求数据的统计与对培训位置的规划和预测的需要,《培训岗位促进法》生效。其中第一次明确联邦政府将职业教育报告作为每年对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的综述性报告,包含关于职业教育的统计数据和职业教育计划的制定。1977年,形成了第一本职业教育报告。其后,198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又将职业教育的研究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规划相联系,明确了职业教育研究在国家职教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及任务,并就为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研究组织与机构、相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二、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地位及作用

1.《职业教育报告》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每年出版的职教政策性报告 它是联邦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政策时所依据的纲领性文件。是所有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规划和实施人员制定工作计划的基础,称之为德国政府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白皮书。

2.《职业教育报告》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联邦职教所研究、起草 它对整个联邦职业培训的质和量统计基础数据进行研究以及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完成此报告的宗旨是将全社会的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协助联邦政府解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上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3.《职业教育报告》自1977年开始研究,已有20余年了 它对教育政策及社会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此报告所形成的历年对培训市场供需关系的分析与研究,一直是德国政府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据;二是它对社会、企业培训岗位的设立,家庭、个人职业岗位的选择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内容大致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报告。以1997年内容为例,主要有以下方面: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总结与评价;现实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与要求;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及前景展望。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出了德国政府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所持的态度与意见,国家对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性的预测,代表了国家的教育意志与思想;但同时不排除社会各界不同的看法,也反映工业界、社会少数派代表的意见。

第二部分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状况及数据统计。以1997年为例,主要有:职业培训的量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及其结构问题;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职业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等。

两部分的内容特点:

第二部分侧重于研究方面,通过对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及前沿性的课题研究,体现出教育决策所具有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同时,对职业教育发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论述。其中包含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与个人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内部发展、职业教育师资、职业咨询与指导、促进与支持妇女及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新的职业及对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不同领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差异及教育政策诸方面的内容,其全面与详实是任何一类研究报告所不能比拟和涵盖的。

四、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内容特点分析

德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之所以能在德国教育界与经济界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告将职业教育研究与国家的教育及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在《职业教育促进法》中指出,职业教育规划是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通过教育规划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尽可能符合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需要,这种职业教育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职业培训单位提供的从性质、数量、规模和地域的培训名额的统计与分析,预测并提供职业培训位置。因此,要求联邦主部门对职业培训名额在地域和行业方面的供求发展进行经常的观察,具体的内容即为年度报告,报告中须说明下一个年度可能提供的职业培训名额的情况,若应提供的培训名额不能得到保证,则必须在报告中提出克服困难的建议。

鉴于此,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与预测构成了整个报告的主体,是整个报告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种研究内容与时展需要相结合的思路,使职业教育研究一开始就纳入紧密联系实际开展综合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通过以分析职业培训市场供求关系入手,实现了职业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统一,这也从某种方面体现出了德国民族务实、求真的民族个性。

这种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预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明确了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通过系统的对职业教育数据的定量分析,为企业界、行业组织、工会团体、公开的社会组织开展培训提供了广泛的信息,从而实现了研究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同时,一个最有意义的特征是,这份报告为广大青年及适合培训者所利用,成为其选择培训位置,确定将来的就业机会与可能的重要工具。

2.国家对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视,将教育决策、规划与管理紧密与教育研究相连 突出的特征就是联邦职教所的建立,同时赋予它的法律地位及任务。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联邦职教所是一个法人团体,主要任务有:①协助准备国家的培训条例和其他法则、职业教育报告及进行职业教育统计;②促进模式试验;③就职业教育问题向联邦政府提供咨询,进行并促进职业教育研究;④编制获承认的培训职业目录;⑤审核、批准并赞助职业培训函授课程。联邦职教所属于联邦教育科学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决策机构,同时,在法律基础上建立了主管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监督保证了各项研究工作的完成及研究内容的专业水平。

3.职业报告除大量的统计数据外,还反映出大量的研究课题、典型试验,代表着较高的专业和学术水平,其观点与内容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作为国家最高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联邦职教所除完成历年的政府报告外,还承担有大量的研究与试验任务,至今进行了约125个专项典型试验课题,它以不同的时间周期来运作,在每年的报告中将不同的研究成果反映于其中。目前包含在此报告中的研究共有以下四类,即重点研究课题、一般性研究课题、超前研究课题及国际资金资助课题。其中超前研究课题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自1995年起为适应职业教育出现的新形势与新情况而设立的,迄今为止进行了三方面内容的专项研究,即职业资格和能力与职业的升迁;新的职业与新的就业领域;通过教育改革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个性化与差异性。

典型试验及其成果反映出德国职教研究的特色及价值取向。1978年以来,联邦职教所利用联邦教育与科学部的资金资助校外职业教育典型实验,以开发和实验职教实践的新举措。这类试验内容与问题来自于职业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试验的结果同时也能够在相应的领域推广与应用,从而实现了研究的社会价值。如“学习岛”的研究,新职业与就业领域的研究。这种兼顾了职业教育制度与就业制度双重需要的研究,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研究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将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同时,所形成的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概念丰富了职业教育理论。

4.研究数据的全面与可靠,保证了报告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决策服务的价值 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报告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有两部分组成:①上一年度截止到9月30日登记入册的培训合同签订数及由联邦劳动局介绍但未被利用的培训位置数和在联邦劳动局登记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②预测该年度的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和可提供的培训位置数额。历年报告就上一年职业教育形势与培训位置的供给进行总结与评价,尽可能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进行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供需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与展望。

为了保障此数据统计的收集与整理,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数据统计归口及管理制度。其中联邦统计局主要管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基本统计数据,保证此数据的共同利用价值;具体有关职业教育数据内容的调查设计、数据的登记整理及培训合同签订数由联邦职教所管理进行。此数据与各级地方劳动部门登记的需培训人数构成培训位置分析与预测的基本数据。各州统计局负责本州职业学校的有关数据的管理;劳动就业人口数和参加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数则来自联邦劳动部。

5.报告中反映出研究者的科学的务实精神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贯穿此报告体现出的是研究计划的周密性,准备工作的充分性、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内容的实用性。每年的4~5月份将下一年的报告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人员及内容分工,这种分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作为年度报告的任务承担者,必须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所要求的内容。从事此报告的研究及工作人员约有80余人,相当于全所人员的五分之一,从而保证了此报告的质量与水平;此外,这种分工表现为内容的细化与具体,作为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此方面的内容,达到报告内容的准确与实用。

转贴于 五、中国职业教育报告情况及其发展思考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研究领域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一直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本国的具体研究需求相结合作为努力方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但是,目前我们的研究报告,还仅仅停留在作为一份数据汇总与资料整理基础上的研究报告,与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相比,存在着几个不够明确的问题。第一,报告的属性问题,即此报告属于研究性的课题还是同时具有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的功能,这决定着报告的写作方向与具体内容的制定,正因为对此问题界定不够明确,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此报告内容与结构问题的反复争论。第二,报告的特色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报告。从内容上讲,我们的报告在目前不可能对劳动力培训市场进行调查与预测的前提下,其主要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历年职业教育发展基本状况的数据统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对构成中国职教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形式诸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不一致,从而使报告成了年复一年的统计资料,长此以往,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第三,报告的结构问题,即在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全面描述的基础上,就数据分析与宏观决策研究的结合,整体描述与地方特色的兼顾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及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在报告中如何体现此类问题也是一个难点。第四,对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与推广问题,作为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加以考虑。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为我们的报告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在总结我们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研究情况,为完成我们的报告,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 如果历年的职教报告是我们今后的一项常规工作,且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与咨询工具,而我国现行的法律还没有对教育科研做出具体化的规定时,我们的报告迫切需要进行管理部门的参与支持。对完成研究所应有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人员经费、时间进度等方面,应做出一系列的规定,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完成报告的任务。

2.对现行报告进行认真研究,确定其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就其形式、结构、篇幅等具体事项做出原则规定,使报告的完成具有可操作性 特别是就报告所涉及的数据统计、文献资料,应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信息源。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及我国的地域差距大的特点,作为一份政策性的参考资料,发挥地方研究部门的积极性,扩大地方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地方的研究特色,使报告成为各地经验利用与推广的工具,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3.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报告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特别是报告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导,除需要对现实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外,就问题本身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并能够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为此提高从事研究报告人员的科研水平,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第7篇:从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口语;口语练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英语能力,特别是对英语口语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都很欠缺。很多高职院校中的英语教学仍然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应试能力,学生的口语能力低,难以听懂或是表达困难,很多学生连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都没有具备。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市举办,每年都有上千名的国外嘉宾参会。我院教师和学生有幸参与到其中成为大会志愿者,从与国外参会嘉宾的沟通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必要性。能参与到大会志愿者的学生都是英语水平相对较好的,但是在和外国人沟通中,仍然存在外国人说话他们听不懂、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简单的句子等情况。

一、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首先是交际的工具,包括听说读写几个部分,而听和说在交际中运用的最为广泛。只有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才能在实际交际中使用英语,否则再多的英语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专门型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很多企业和岗位对于高职毕业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都提出了要求。特别是一些涉及对外的业务,对于从业者的英语口语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加强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当今时代对于高职英语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1.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大部分高职学生入学之初,其英语基础就比较薄弱,听力水平低,对英语口语也缺乏兴趣。很多学生听不懂教师在课堂上的英语表达,更难以开口说英语。很多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就很少进行英语口语练习,害怕出错被人耻笑,对英语口语练习普遍缺乏信心。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口语练习不够重视,课堂中主要讲授词汇和语法知识,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口语练习方面的课时很少,很少有让全体学生参与的口语练习课。

2.影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因素

学生方面,主要是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小,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进入高职后基本都将精力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提高自己英语口语能力的意识和毅力。由于没有信心,学生对教师布置的口语练习任务都抱有敷衍的态度。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更愿意将时间花在读写能力和应试能力的培养上,不愿意花时间进行口语练习。

教师和教学方法方面,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本身的英语口语能力有限,对学生特别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缺乏耐心。大部分高职教师沿袭旧的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偏重于词汇和语法的讲授,很少设计课堂口语练习,即使有课堂口语练习也没用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练习面狭小,不能兼顾到全班所有的学生。

3.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影响英语口语教学

从广义上来讲,课程就是学校为了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而规定出来的所有科目的综合,从狭义上来讲就是特指的某一学科。课程充分表现出来了国家对于学校教育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很多高职院校在大一时都开设大学英语课程,课时量是每周4节课,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教师在保证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给学生补充英语基础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更加逆反,完全提不起学英语的兴趣。此外,英语课程与其它专业课几乎没有关联,学生会产生一种学英语没用的想法。

4.高职英语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英语教学目标不相符

英语的课堂教学要帮助学生将语言基础练扎实,要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和相关的课外练习对学生的语言运用技巧和实践能力进行锻炼,这样能够为今后更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打下基础。就目前来说,高职英语教学往往以通过A,B级或大学英语四六级为目标,并未把口语测试划分到总成绩当中,仅仅采用单纯的笔试成绩对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做出评价,可以说这样的评价是不客观的。由此看来,因为这些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的错位关系,其相互之间不能够平衡发展,结果也只能是越来越削弱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力和效果,从而导致当前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较弱。

三、加强口语练习的对策

鉴于社会上对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还有待提高,要加强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练习,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

改变陈旧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注重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灵活化、生活化。在英语课堂中要多使用能让学生运用口语的教学环节,比如让学生用英语对话、扮演角色,用英语进行辩论、讲故事等,特别是可以使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英语交际场合中应该如何应对,提高口语交流能力。

2.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

在英语口语练习中,情感教育的作用是显著的。很多高职学生英语底子薄,对口语练习一开始有排斥心理。教师要调整心态,尊重学生,当学生在口语练习中不敢开口(下转第91页)(上接第86页)时要加以鼓励,特别是当学生练习口语出现错误时,更不能粗暴地打断甚至批评,这会严重挫伤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营造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打消顾虑,自觉自愿地参与口语练习。举例来说,教师在正常的授课过程中可以请学生朗读一段课文的内容,也可以请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对于学生在朗读和回答问题当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以温和的态度进行讲解,可以告诉学生自己当初也曾经犯过这样类似的错误,但是现在都纠正过来了,这样不但可以巧妙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还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喜欢英语口语这门课程。

3.改变考试方式,增加口语环节

当前的英语考试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核较多,而忽略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考核,这也导致很多学生不重视口语的练习,在平常的口语练习中态度敷衍。如果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和方式对学生的口语练习成果进行评价,那么平常的口语练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应该在英语考试中适当增加口语考试,促使学生重视口语的练习。比如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课文背诵、情境对话演练、英语演讲等,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口语考试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举例来说,高职学生英语期末考试可以以“考试”和“考察”两种形式来进行,考试方式就是常规的笔试部分,而考察方式则用来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进行逐一的考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语表达适当定分,最后总成绩按照考试成绩×50%+考察成绩×50%来计算,这样假如学生的口语成绩低于20分,那么即使笔试成绩为满分也不能及格。

4.强化英语口语学习

语言环境对于语言的学习非常重要,仅凭课堂上的口语练习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还远远不够。各个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创建英语口语第二课堂,例如课后英语合作小组,英语演讲和辩论比赛,还可以将英语口语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让学生进行本专业情境中的英语口语交际练习等。举例来说,教师在正常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着采用以英语进行讲课的方式来进行,开始的时候可是英语汉语穿插着进行教学,随着时间的递进,教师可以慢慢减少在课堂上使用汉语的几率,最后慢慢全部采用英语对学生进行授课,这样一来就能够迫使那些想学却底子较差的学生加大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力度,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英语口语能力,可以说这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办法,但是实施起来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辩证地加以运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英语口语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只有加强英语口语训练,改善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薄弱的现状,才能使高职学生顺利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对高职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书丽.怎样提高中专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

[2]龙千红.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13(6).

第8篇:从业报告范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证管办(证监会):

我国的期货经纪行业经过两年多的规范整顿,盲目发展的热头得到初步遏制,混乱无序的局面得到一定控制,正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但是,近来一些期货经纪机构在内部管理和运作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部分期货经纪机构内部管理松懈,财务管理混乱,业务规章不够规范,风险控制不力,诉讼纠纷不断;一些期货经纪机构自营与不分,挪用客户保证金炒作期货,损害客户权益;有的机构蓄意违规,为操纵市场行为提供方便,甚至直接参与操纵市场;个别期货经纪机构利用非法手段诈骗客户资金,负责人甚至卷款潜逃。部分期货经纪机构的上述行为给期货经纪业带来了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对期货经纪行业的监管,确保我国期货市场试点工作的正常进行,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证管办(证监会)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的期货经纪公司、期货经纪公司营业部和期货兼营机构(简称期货经纪机构)的监管,及时掌握期货经纪机构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证管办(证监会)应要求期货经纪机构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一次自查,并就1996年9月底前的财务、营运、风险控制、业务、遵纪守法等项写出自查报告(内容见附件1),报证管办(证监会)。对逾期未报的,证管办(证监会)应给予处罚。

证管办(证监会)要建立期货经纪机构定期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要求期货经纪机构自96年第四季度始,每季终了15日内向证管办(证监会)报送上季营业报告(内容见附件2、3、4)。

证管办(证监会)要及时掌握资不抵债或经我会批准成立后6个月未开业或开业后连续6个月没有业务活动的期货经纪机构的情况,并报告我会,我会将取消其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资格。

二、证管办(证监会)要根据以下规定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严格管理和规范期货经纪机构的业务行为:

1.期货经纪公司、期货经纪公司营业部、期货兼营机构期货部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承包给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承包的必须在本通知下发之日起30日内解除原承包合同。

2.期货经纪机构不得为客户融资,不得允许客户蓄意透支交易,不得接受客户的全权委托。交易指令必须由客户或其授权人签字,电话下单必须录音并补签字,场内出市代表不得直接接受客户交易指令。

3.期货经纪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资金管理的规定,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加强对客户开户、资金划转、现金提取的管理。不得允许法人以个人名义开户和个人以法人名义开户。不得以“退还保证金”、“佣金返还”的名义随意向第三者划转资金。

4.任何期货经纪机构均不得接受被我会列为“市场禁入者”的机构与客户,不得录用、雇佣被我会或我会授权机构通报的有劣迹的从业人员。

5.任何期货经纪机构不得以分仓、借仓等手段超限量持仓,不得为操纵市场者提供便利和条件。

6.期货经纪机构必须按照交易所的成交回报价格通知客户成交结果,不得将客户交易指令不通过期货交易所而私下对冲,不得挪用客户保证金。

7.期货经纪机构通过各种媒体所进行的广告宣传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夸大,不得有诱导性内容或虚假内容。

三、证管办(证监会)要认真规范整顿辖区内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机构。

除期货经纪公司、已经证管办(证监会)初审并上报我会复审待批的期货经纪公司营业部和期货兼营机构外,其他机构和会员单位均不得从事期货经纪业务。期货兼管机构不得从事二级业务。

除已经证管办(证监会)初审并上报我会复审待批的期货经纪公司营业部外,期货经纪公司和期货兼营机构不得以其他任何名义设立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分支机构,各会员单位在交易所周围设立的出市代表管理部门不得挂牌,不得接受客户指令,不得提供结算服务。

证管办(证监会)如发现违反上述规定的机构,必须坚决查处,对情节严重不服管理的,上报我会取消其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资格或其会员资格。有欺诈行为的,移交公安、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四、证管办(证监会)要进一步认真贯彻中国证监会等四部委《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证监发字〔1994〕65号)及其会议纪要(证监发字〔1994〕96号)的有关精神,与外汇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公安部门积极配合,协同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一经发现立即取缔,绝不姑息。非法从事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的期货经纪机构将被吊销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

五、规范整顿期货经纪机构涉及面广、难度大,各地证管办(证监会)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区期货经纪机构的现状和有关问题,规范整顿的工作要充分细致,方法步骤要积极稳妥,一经实施要迅速果断。要吸收一些会计、审计和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强有力的队伍,把辖区的期货监管工作切实抓起来,维护市场稳定。

六、凡违反本规定或提交虚假报告的期货经纪机构,证管办(证监会)可在我会授权范围内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上报我会予以惩处。对于严重违规、影响恶劣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我会将取消其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资格。构成犯罪的移交公安、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各证管办(证监会)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期货经纪机构的日常监管,加强信息沟通并及时将落实本通知的情况报告我会。

附件:1.期货经纪机构自查报告

2.期货经纪机构营业报告??A类

3.期货经纪机构营业报告??B类

4.期货经纪机构营业报告??C类

附件1:期货经纪机构自查报告

基本情况

1.你公司营业执照与《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内容是否一致?

2.与期货经纪机构注册登记和变更有关的〔1994〕69号、证监发字〔1995〕167号、〔1995〕168号、〔1996〕4号、〔1996〕16号、国发〔1996〕10号等6个文件是否已学习并通晓?

3.你公司所有股东情况、董事情况、监事情况、副总经理以上管理人员情况是否已真实、及时向证监会填报?

4.能否保证你公司所有从业人员具备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符合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5.与你公司开展期货业务的公司,是否已获得证监会批准从事期货经纪业务?

6.你公司是否曾参与过分仓、借仓等操纵市场行为?

7.你公司是否严格遵循了证监发字〔1995〕167号和〔1995〕168号文件?是否还设有未申报的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分支机构?

8.若你公司为期货经纪公司或所设营业部,是否做自营?若你公司为期货兼营机构,是否从事二级?

开户

1.你公司在新客户开户时是否严格审查其从事期货交易的资格?

2.你公司客户开户文件(包括风险说明书、委托合同书等)是否齐备?内容是否符合证监会的要求?样本是否经证监会审核?

3.国有企事业单位在你公司开户时有否检查其是否符合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如:

A是否为亏损企业?

B有无主管部门或董事会同意文件?

4.你公司是否有金融机构客户或金融机构股东?

5.你公司是否掌握客户的以下情况:

A名称或姓名?

B经营范围或职业?

C年龄?

D年收入?

E以前是否参与期货交易?

6.你公司是否向客户提供必要的培训?

7.你公司客户中有否以自然人名义为单位开户或以单位名义为自然人开户?

8.有否措施禁止交易所或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在你公司交易?

9.其他期货公司通过你公司做二级时,你公司是否考察过它的资信状况?

客户订单和记录保存

1.国有企事业单位下单时有否检查其是否符合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如交易的品种是否与本单位生产经营有关?

2.你公司的客户订单是否包含以下内容:

A交易时间?

B买或卖?

C交易品种?

D数量?

E价格?

3.电话委托是否有同步录音及客户事后补办的签字或盖章手续?

4.你公司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是否立即盖上时间戳记?

5.你公司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是否立即下到交易所场内?

6.成交后你公司是否立即通知客户?

7.你公司是否及时向客户发出交易确认书和成交月报?

8.由于你公司失误造成客户损失,是否由你公司承担?

9.你公司是否有适当的程序保证大户报告书能及时向有关机构呈报?

10.对以下记录是否保存二至五年:

A客户订单?

B电话录音?

C成交确认书?

D交易月报?

E大户报告书?

F结算所或机构的成交单?

G客户保证金明细帐?

保证金和手续费

1.当客户保证金不足时,你公司是否及时发出追加保证金通知?

2.你公司向客户收取的保证金水平是否低于交易所向会员收取的水平?

3.你公司是否曾向客户提供过透支交易?

4.你公司是否挪用过客户保证金或套用不同帐户的资金?

5.你公司是否曾经通过或计划通过降低手续费来吸引客户?

内部管理

1.你公司的《客户委托合同书》、《风险说明书》、《交易章程》和《从业人员管理规定》是否符合证监会的要求?

2.当你公司修改上述四个文件时是否事先向地方证管部门申报?

3.你公司的其他内部管理规章是否完备?

4.你公司是否允许从业人员参与期货交易?若允许,你公司通过什么办法能执行客户委托优先的原则以保护客户利益?

5.若你公司为期货经纪公司并设有营业部,是否设有内部审计制度并有相应的人员审计营业部的财务情况?多长时间向总公司提供一次书面报告?若发现问题,你公司能否保证会采取行动?

6.你公司是否聘用过曾被证监会、交易所或地方期货监管部门处分过的人员?

7.你公司对负责开发客户的从业人员是否进行过必要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客户投诉和广告宣传

1.你公司是否专门聘有法律人士来处理客户投诉或咨询?

2.你公司是否建立有相应的规定和步骤来处理客户的投诉或咨询?

3.你公司客户投诉有处理结果的百分比是多少?

4.若你公司为期货经纪公司并设有营业部,是否要求营业部将发生的投诉向公司报告、由公司处理?

5.你公司是否做过诱导、夸大或虚假广告宣传?

6.你公司广告宣传的文稿在正式刊登以前,是否有一定的审核程序?是否经公司副总经理以上管理人员审定并批准?

7.你公司广告宣传文稿在刊登以后,是否保存五年以上?

资金和帐户管理

1.你公司是否有专人负责保证金的收取及核算,客户提取保证金是否有专人负责审批,并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2.若你公司为期货兼营机构,你公司是否做到了与自营帐户分开?

3.你公司是否考虑过将客户的持仓量与其净资产挂钩?

4.你公司对客户或二级返还的手续费,是否都进行专项的财务处理。支付的款项是否都通过客户的保证金帐户?

5.你公司能否掌握客户的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并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6.你公司是否按国家法律规定及时足额纳税,有无偷漏税和拖欠税款情况?

7.你公司是否定有风险警界线以防止客户爆仓?

8.你公司累计投资额是否超过净资产50%?

兹声明本报告真实、准确、完整,不含虚假成分。

                                                法定代表人:

                                                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2:期货经纪机构营业报告??A类(期货经纪公司)

                                            编号:______

                                              (监管部门填)

    公司名称:                        开业时间:

    ------------------------------

    许可证有效期自:      至:        许可证号:

    ------------------------------

    住所:                            邮政编码:

    ------------------------------

    营业场所:

    ------------------------------

    法定代表人:        总经理:      本报告联系人

    ------------------------------

    电话:(    )        传真:      BP机或手机:

    ------------------------------

          区号

    1.本报告反映的起迄时间自__年__月__日至__年__月__日。

    2.本报告的类型是  月报  季报  由_____特别要求。

    3.登记事项若有变更,请列出具体事项。

                            具  体  内  容

      股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交易所席位若有变动,请列出具体情况。

                          交易所名称    取得席位时间    席位号

      新增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篇:从业报告范文

对好报告标准认知的纷争

2010年12月1日,我以专家的身份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际研讨会暨“金蜜蜂2010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典礼。会议有一个研讨主题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报告是一个好报告”。作为国内连续五年编制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亲历者,我深有感触,但在现场我踌躇再三,最后选择了倾听和沉默。

现场的讨论很热烈,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从业人员对“什么是一个好报告”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好报告必须与国际惯例相接轨,最好是全盘接收,其中最为广泛的参照标准是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有的人认为一份优秀的社会责任报告应该具备完整性、实质性、平衡型、可比性、创新性和可读性。有的人认为一份好的报告应该达到两个目的,―是本着客观严谨的态度,遵照真实透明的原则,用社会责任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二是报告要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的改进,为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未来绩效和推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有的人强调利益相关方的满意,认为好报告就是让各利益相关方满意的报告。有的人认为“报告应该基于科学态度,基于国情和企业自身实际,实事求是地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关切”。有的人强调报告的“完整性”和“平衡性”。认为报告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全面沟通的平台,旨在服务利益相关方的决策和判断,必须保证信息披露的平衡性,不回避负面信息,推动组织创造价值,也就是所谓“责任沟通创造价值”。有的人强调报告要披露国家的法律和管制信息,阐述企业的合规管理体系和绩效。有的人强调报告要披露公司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信息和公司支持重大社会公益项目的绩效。

我仔细倾听了各位专家和从业人员角度各异的认识和看法,深觉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报告有必要对此问题作出回答。

对好报告标准的初步回答

回答一:一个优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需要系统阐述一个公司创造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完整逻辑,包括意愿、行为和绩效。从整体而言,需要阐述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公司使命和企业愿景;需要阐述公司具体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发展战略;需要具体阐述公司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改进空间和优先领域;需要具体阐述保证公司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制度安排;需要具体阐述公司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重大举措和具体行动;需要具体阐述公司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结果绩效。

回答二:一个优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需要有效保证报告信息的质量,包括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及时性、全面性、平衡性、易懂性和可比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但要做到“三好”(动机好、行为好、结果好),而且必须要做到“三让”(让人知道、让人认可、让人信任)。对于前者,所谓动机好,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必须能够保证企业有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意愿;行为好,就是企业行为符合“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的要求,并能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创造综合价值;结果好,必须定期衡量企业行为的综合价值创造效果。对于后者,让人知道,意味着报告得让人听得懂、让人愿意听、让人听充分;让人认可,意味着报告对公司的社会价值创造功能和成效的自我认知,应该与社会认知尽可能保持一致;让人信任,意味着报告所披露的公司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的因果链条需要获得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各界的价值认同,形成对价值创造认知的统一标准,推动各方积极参与综合价值创造的过程;当然值得指出的是对公司及其报告的不信任本身就是全社会的福利损失,是对企业的社会价值创造功能的损害。

回答三:一个优秀的社会责任报告,需要充分考虑社会责任的国内外标准,注重与普遍接受的社会责任标准的衔接与融合。所谓标准,归根结底是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对企业的普遍期望,回应利益相关方要求和社会期望是一个好报告的应有之意。

国家电网公司的实践

实践一:《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报告》在国内企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一个优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贵在系统阐述一个公司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的完整逻辑,包括意愿,行为和绩效。该报告系统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目的,包括:系统阐述公司创造综合价值的完整逻辑;有效沟通建立与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关系;推动形成对电网和公司发展的价值认同;引导调整利益相关方对公司履责的期望。这充分说明,通过编制和报告,可以让企业深刻地了解到自身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的成效、不足和改进方式;可以让社会各界推动、帮助和监督企业提升综合价值创造的能力和绩效;可以与利益相关方加强沟通,引导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各界对企业创造综合价值的认识和期望,达成共识,建立信任,促进全方位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和社会各界的综合价值创造潜力。

实践二:《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报告》在国内企业报告中首次全面阐述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与创造综合价值的密切关系。报告提出,履行共同责任和特定责任,是国家电网公司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的两大基本方式。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以最大限度创造综合价值为目标,以实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为中心,以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为重点,以推进“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为保障。报告共同责任篇阐述了公司履行科学发展、安全供电、卓越管理、科技创新、沟通合作、全球视野六大共同责任,与创造综合价值的关系,展现了公司通过实现“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的核心社会功能,最大限度创造综合价值的意愿、行为和绩效,特定责任篇阐述了公司对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履责议题、履责理念、履责战略、制度保障和年度重要实践,展现了公司通过实现“负责任地对待每一个利益相关方”的一般社会功能,最大限度创造综合价值的意愿、行为和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