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小的船教学反思范文

小小的船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小的船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小的船教学反思

第1篇:小小的船教学反思范文

小小的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本课是一首短小优美的儿童诗,诗歌描绘了孩子在晴天的夜晚看到的天空景色。诗画相配,内容生动,诗句优美,更富有想像力,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趣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的积累,很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理念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8个会认字,会写“天、只、儿、两、见”5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课是叶圣陶先生的名作,诗歌以简洁明快、丰富有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静谧的夜晚,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妙趣及夜色的温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入丰富、生动的画面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像世界,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朗读能力,通过他们的画笔展示脑海中的夜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之间的联系,发挥想像,体会晴朗夜空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让我们给来听课的老师们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好吗?齐背《古朗月行》。

2、刚才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小时候看月亮的情景,小朋友们喜欢看月亮吗?

3、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月亮是这样的――课件出示圆月图,问:这是什么样的月亮?能用一个两个一样的词来说吗?

4、出示弯月图,问,这又是什么样的月亮?

5、这样美丽的月亮姐姐挂在蓝蓝的夜空中是多么美丽呀!有一位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把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板书课题)

二、指导书写生字“小”

1、和老师一起书空。

2、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小”这个字怎么写才漂亮?

3、学生书写这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初读儿歌,认读生字

1、自由读儿歌,和同桌一起认认生字。

2、课件出示儿歌,读读红色的文中生词。

3、将生词单独摘出来你还能读吗?开火车读生词。

4、玩摘星星的游戏,星星后面有生字,开火车读字组词。

5、齐读课文。

四、学习儿歌内容,练习说话

1、齐读儿歌,思考,儿歌有几句话?

2、男生读第一句,女生思考: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弯弯的月亮为什么像小船呢?

4、出示:弯弯的月亮像()说话练习。

5、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弯弯的?

出示:弯弯的()

6、女生读第二句,男生思考:我在船上看到了什么?

7、出示:闪闪的星星像()

8、出示全文,观察“弯弯”“闪闪”“蓝蓝”“小小”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你还知道有哪些词语也是这样的?这些词语叫做“叠词”。

9、练读全文,配乐朗诵。

五、拓展练习

1、放歌曲《小白船》,欣赏,想象你坐在月亮船上还能看到什么?

2、交流回答。

六、补充练习

1、《静夜思》

2、有关月亮的成语。

七、板书设计(略)

第2篇:小小的船教学反思范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阅读,在阅读中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而在读中学“读中悟” 呢?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创设意境,开拓学生联想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是个有效的办法。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打好朗读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丰碑》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过雪山的时代。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

这里要提一点。“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 。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四、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有一点需注意,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竞赛、表演的形式,教师不妨试一试。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

五、注重朗读评价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们评价时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

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读得入境

将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引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吸引学生快速入境,让学生从中领悟课文的内容,情感。如:教学《小小的船》,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晴朗而美丽的夜空,有星星一闪一闪的,有弯弯月儿高挂,一个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望着美丽的星空,这多美啊!学生们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此时教师引导,如果是你,你这时看到了什么?最想做什么??(此时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体会到文中的美景,再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读出情感了。最后结束课文时,把一首《小小的船》歌曲教给学生,他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在唱做之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八、利用表演进入情境

案例:《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

师:我们了解了小艇的独特样子,那么在河道复杂的威尼斯,船夫的驾驶技术如何呢?请同学们自读,交流哪里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上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师:指名读这一段话,请大家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生边听边想象。

师: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夫会怎么做呢?请大家想象一下互相演一演。

生根据课文,进行表演理解。

师:请一个小朋友当船夫来给大家读一读,大家听听这位船夫的驾驶技术如何?

生1:有感情地读。

生2:这位船夫的驾船技术很好,如果能将“毫不手忙脚乱”,读得再沉着一点,就让人感到这位船夫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驾得很好。

生3:有感情地读。

师;造型独特的小艇带邻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小艇随着波浪时起时伏,我们的心也随之不安,真怕一不小心坠入水中,如果此时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帮我?

生:给你讲笑话。

生:介绍威尼斯的风光

……

第3篇:小小的船教学反思范文

第一次见到李老师,是在南通师范学校的大礼堂,那年我16岁,读师范一年级。记得那场报告作了两个多小时,李老师讲她与教育的情缘,讲她的情境教学,讲她出访日本讲学的见闻感想。她的报告,带给我们强烈的心灵震撼:小学老师,竟然也能做实验、搞科研、成专家;一名小学老师,居然还可以漂洋过海去国外讲学,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对从没有走出过南通的我们,是多大的奇迹啊!李老师的报告,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职业尊严,什么是事业追寻,什么是人生价值。青春的我,心中的梦想变得清晰起来:工作后一定要像李老师那样,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

向李老师学上课

很幸运,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我成为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班的老师。于是,李吉林老师,这位我仰慕的教育大师,亲切平和地走到了我的眼前。

最让我沉醉的是李老师的课堂:《小小的船》《萤火虫》《桂林山水》……一节节精彩的课例,如诗如画,带着我走进美好的意境。我沉迷于李老师的教学艺术,对她的课堂无限憧憬。我甚至难以置信,怎么可以将孩子教得这么可爱聪明,怎么可以将课堂营造得如此缤纷活泼?至今我还不时忆起李老师的《萤火虫》,整堂课洋溢着童话的色彩、美好的诗意、浪漫的情趣、丰富的哲思。课堂伊始,李老师寥寥数笔,黑板上立刻呈现出夏夜、草地、星空、缤纷的花草――萤火虫,那夏天的精灵,提着小灯笼,在夏夜低飞,像撒落在丛林里的绿色宝石……我们都沉醉在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里。

细细体味,李老师课堂的一切精彩,都源自她“童心的视野”,站在儿童的角度,是李老师教学的起点。我学着把李老师的课,完完整整地“拷贝”给自己班里的孩子。记得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我把课堂搬到了室外。在假山旁、花园边,我和孩子们一边观赏美景,一边品读文字:“花园里,有绿树,有红花,还有青青的小草。”秋高气爽,桂花含香,孩子们边朗读,边表演,课堂亦诗亦画,特别富有情趣和美感。孩子们高兴地说:“我们喜欢王老师的课”;家长们夸赞说:“这位老师小小年纪很有灵气”;领导同事也对我欣赏有加,夸我的课教得活泼创新。我知道,在大师身边的耳濡目染,已渐渐化作我教学生涯的神奇营养。

跟李老师做实验

非常怀念和李老师一起搞实验的日子。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我一路追随,一路揣摩,一路实践,一路收获。

每年,李老师都要把实验班的老师集中好多次,期初带我们学习实验计划、中途组织教学观摩活动,乃至学期结束的实验总结,李老师每次都安排得精心周到,让我们惊喜不断,收获多多。很佩服,李老师总能用最感性的语言讲演最理性的思想,一切枯燥的理论,在李老师的口中变得那么明晰和生动,充满文学的色彩和艺术的韵味。至今还记得她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情境教育的理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实验的操作策略,甚至还记得她讲怎样起早看日出,怎样为寻找写作素材走过秋天的庄稼地,如何策划大型综合展示活动“萝卜娃娃看到的世界”……

在她的感召下,我在实验班尝试进行低年级“识字、阅读、作文”三线并进实验,探索小学语文提前读写的佳径;我尝试在中高年级进行大单元组合教学,将大量的美文组合让学生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效率;我组织开展系列野外情境活动,丰富孩子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孩子自由流畅的表达。

长达九年的“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研究,我感受着情境教学思想的博大精深,领悟着情境教学的丰富内涵,流连于情境教学实验的美好境界。从一招一式的模仿到自主领悟后的创造,情境教学思想与我内心深处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达成了契合,我尝试进行了儿童嬉乐作文的实践。大自然成为我“嬉乐作文”的天然情境场,多彩的生活丰富着孩子的感受和表达,孩子们人人喜欢作文,个个发表作文,童稚的习作留下孩子们生命的记忆,多彩的活动美丽着斑斓的童年。教改实验之路,让平常的日子变得充实而富有,让我的内心变得温馨而满足。

学李老师带团队

我的第一本集子《细雨微澜》,是李老师写的序。当年我实属无名之辈,那本集子亦没有书号,非正式出版。李老师全然不顾这些,《序》写得真实、真诚,饱含对后辈教师的欣赏、爱和呵护。记得《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俗话说,‘文如其人’,笑梅是‘名如其人’。她永远是微笑的,因为她自信,因为她热爱,她成了教育园地的一枝灿烂的笑梅。而‘笑’的后面正是因为心中的‘甜’和‘爱’。”李老师的赞赏,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化为我生命成长中无尽的动力。

是的,李老师对青年教师的爱,和她对孩子的爱一样,是从心底里自然流淌出来的。她的“情境教育”、“情境课程”吸引了全校许多教师参加;她的实验学校,带出了一支优秀的队伍;她创办的“青培中心”,是全国范围内最早的校本教师培训基地之一;她所指导过的老师,遍布全国各地。

受李老师的影响,我走上校长岗位后特别重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我的管理哲学是“做教师成长路上的校长”,我构建了“校长――做学校首席学习官,领导班子――做学习的先行者,全体教师――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习惯”的校园学习理论,探索了“用学习丰富教师的生命视野,用实践充实教师的生命体验,用反思提升教师的生命智慧,用成功彰显教师的生命价值”的教师成长路径。我像李老师当年培养我们一样培养身边的青年教师,我和教师一起观摩课堂,举行沙龙研讨,进行碰撞争鸣,我经常和老师们一起研讨到深夜。从自我发展到群体共生同长,从学术个体到建立学术圈,到建构学术场,我培训着教师的培训,成长着教师的成长,快乐着教师的快乐,和老师们一起行走在共同成长的大路上。

李老师对我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大为赞赏,全力支持。记得那一年,我利用五一长假,在区体育馆举行了一次“‘江海诗情’全国名师走进通州大型教学观摩活动”,将全国最知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孙双金、薛法根等请到通州,让全校教师坐在家门口欣赏全国一流的课堂教学。为提升活动对学校教师的影响力,我邀请李老师出席开幕式并讲话。记得那天一大早,李老师就从南通赶到通州,在准备室,顾不上寒暄,拿出讲稿,握着铅笔,一字一句细细斟酌、修改。开幕式上,她入情入境,激情演讲,向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诠释着理想的课堂,对老师们利用五一长假享受课堂教学大餐倍加赞赏。她的讲话,给参会的老师们极大的鼓励,让我这个组织策划者倍感欣慰。

第4篇:小小的船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语文素养; 实践活动; 内容; 兴趣; 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组织实践活动,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贯穿于全过程,保证学生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时间、活动的成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确定内容,巧选形式,让学生"有兴趣动"

语文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应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把世界作为学生的教科书,特别重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世界、自然世界、社会世界。所涉及的不仅是文本内容,更强调非文本内容的心得与感悟。自然风光、风土习俗、新闻热点等均可以作为活动内容。

形式的选择应依据活动的内容,尊重学生的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趣味性、体现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开展"唱"、"画"、"做"、 "读"、"赛"等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唱,即唱一首歌。爱唱歌是小学生的天性,教材中有些课文本身就是歌词,如《小小的船》、《快乐的节日》、《欢庆》等,这些歌词或活泼,或抒情,或柔美轻快,极富感染力,让学生学唱或欣赏,变背为唱,学生的情感便在音乐所创设的氛围中得到了共鸣。

画,即画一幅画。教材上插图色彩悦目,形象鲜明,有较强的立体感,观察插图,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又带给学生美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同学们,让我们也用自己的画笔把课文中描绘的美景画下来,比比谁画得美。"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被调动起来。于是,在教学《黄山奇石》一文后,教师引导:作者概括地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后,就迫不及待地带我们去看岩石了。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画一画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这样,学生们都兴致盎然。在画画时,不仅对已有知觉材料重新温习,而且还充分发挥想象,对课文经过加工产生新形象。

做,即动手做小实验。教材有些课文围绕"科学与创造"这一专题,向学生介绍科学家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小学生好模仿,好奇心重,学完课文,可以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探索科学的奥秘。如学了《玩出了名堂》一文后,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并让他们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小发明或小制作,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读,即读相关课外书籍。"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年级学生应完成的相应阅读量,并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完成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在阅读后,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赛,即组织学生开展诸如朗读、写字、习作等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心理学研究表明:妥善组织竞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如为了提高同学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相继开展了"诗歌总动员"、"成语对抗赛"、"校园童话节"等竞赛。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巧妙地达到了积累训练的目的。

2 把握时机,精心安排,让学生"有时间动"

各年级真正安排在课程中的实践活动的课时数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根据需要精心安排,拓宽语文实践活动的渠道,确保学生的活动时间。

2.1 语文课,挤出时间。一些跟课文关联的,由教材拓展延伸出去的内容往往可在课堂上留出时间完成;一些和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紧密结合的内容以及"实践活动"中的内容,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如课本剧的表演,一般可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当堂进行;再如辩论会,一般也可结合阅读课文当堂举行。

2.2 综合实践课,给出时间。综合实践课,也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好时机,如结合第六册《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我启发学生确定了"父母的爱"活动主题,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交流父母的爱的事例和自己的感受,设计生日贺卡,排练爱父母的小节目。

3 凸显主体,激励为主,让学生"有信心动"

实践活动,更多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和自由,教师应是学生活动的欣赏者、支持者、激励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实践活动,应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3.1 自主参与活动设计。活动方案应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师可以"参谋"或"合作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调整活动方案,但应以尊重学生的方案为前提。如我让学生设计《找春天》的活动方案,学生找了大量的资料,然后设计活动步骤。学生一经点拨,豁然开朗,设计出了富有诗意的方案:亲吻大自然,踏春;影像图片,赏春;诗词歌舞,颂春;自创诗文,咏春。

3.2 自主参与活动准备。从活动内容搜集,学具教具制作,到活动场景的布置,均可让学生参与,教师主要做好小主持的指导。如结合第六册的口语交际"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特别邀请了孩子的父母到学校,开展了 "情意浓浓迎母亲节"这一活动。在这温馨和谐的活动环境中,活动当然开展得充满浓浓亲情。

3.3 自主参与活动过程。活动课重在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搜索;鼓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勇气,让学生表现自我;提倡学生寻找合作伙伴,共同解决难题;于是,我布置了学生编辑自己的作文选,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从整理习作、誊写(打印)、设计封面到取名,自主自动,编出了有特色的作文选。

第5篇:小小的船教学反思范文

新课标要求七到九年级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初中学生作文要强调一个“真”字。就是说真话、诉真情。说真话,就要写真事、写实事,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说假话、套话,不胡编乱造。诉真情就是写真情实感,写自己对生活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不受约束地写作,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亲情、友情,写乡土情、师生情。不必限定什么重大严肃的主题或热门话题,也不要把情感分成积极的和消极的,用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是作文的大忌。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因此,同学们在记叙文写作中务必要做到感情真切。

技法精讲

一、述亲身经历。

写作来源于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作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典型的细节描写,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三、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是具体的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服。在写作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姓名、年龄、相貌、性格、职业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

四、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的。写作时,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味。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要用生活语言,正确、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

五、露潜在意识。

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而且非常活跃和丰富,但在作文时,潜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潜在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意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使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在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

六、拟相应情景。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改造。这就要注意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的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做呢?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

范文引导

(2009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满分作文)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一考生

我曾以为,我可以冷漠,可以置身事外,但我似乎做不到。

今天,他们又吵架了,原因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吵得很凶,从房里一直闹到大厅。我站在一旁,像是在看一场已经看了几百遍的电影,想关掉,却找不到按钮。同一场电影,同一个结局。爸爸摔门而走,妈妈窝在沙发上哭,弟弟妹妹躲在阳台上的黑暗角落,可以想象出他们紧咬下唇、努力不发出声来的样子。生在这种家庭,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这是上天对我的磨砺与考验吗?能换一种方式吗?

翻出电话簿,打了个电话给爸爸,告诉他回家来有事和他商量。看着眼前坐在一起却不相问候的两个人,我的心突然开始下沉,以每秒一千米的速度坠落深渊。整理好情绪,我平和地说:“你们离婚吧,这样不累吗?”他们愣了一下,似乎不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但从他们震惊的眼神中我依然可以看出,他们是考虑过这个问题的。

我突然笑了起来,很夸张的那种。妈妈看见我突然的笑,不知所措,顷刻后冲着我离去的背影连喊了两声,我没有理会,直冲出家门。

外面下着淅沥的小雨,像我哭泣时的泪水,无声无息,却能渗进心里,冰冻整颗心。已经十二点了,这条繁华的街道此时也只剩几个醉酒的人与蜷缩在大楼角落里的流浪汉了。

我走了很久,却总在原地打转。我一直在想,他们太自私了,因为相爱,想在一起,却因为无法相处,而让彼此都成了受害者。他们到底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我努力甩了甩头,想抛开一切烦恼,但它们却像纠缠在一起的头发,千丝万缕,无法解开。

不觉间,我走到了一座电话亭旁。亭子的另一边蜷缩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我掏了掏口袋,只有一枚硬币,那是从今天早餐中省下的零钱。把钱塞进投币处,然后拿起电话想拨号,脑袋却一片空白。原来,我的朋友是如此的少,唯一记得的只有妈妈的号码。

“喂,是你吗,孩子?”那边传来的是妈妈沙哑而焦急的声音,“快回家吧。”

眼泪突然落下,摔在地上,碎成几十瓣。我只不过是一尾不小心跳到岸上的鱼,皮肤被晒得干裂,迫切希望有一朵浪花把我拉回大海。

原来,我坚强的外壳下是一颗如此脆弱的心。原来,我那么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

爸爸妈妈,你们能给我一个幸福的家吗?

推荐理由

作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个与十几岁年龄不相称的懂事早熟的孩子的内心所承受的“生命之重”,读来不禁让人动容。

这篇文章叙事具体,通过细节描写真实地写出了“我”的言行举止,“我”的所感所想。“我”被磨炼得可以冷静地打电话给父亲,平和地劝父母离婚;在淅沥的雨中走上街头,见到了几个醉酒者、流浪汉,还有电话亭旁那个衣衫褴褛的老人,电话那头妈妈的呼唤,刹那间才让“我”发现了自我――原来我冷漠、平静的外表下是一颗脆弱的心,那里藏着一份对幸福的家的渴望。

作者在文章中展现的自己冰冷的心,相信会引起读者深沉的思考。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只有情感真实,文章才能打动读者。

佳作示范

一个真实的故事

陈莉莉

如果有一天,你的母亲提起你小时候不经意间做过的一件小事,请你不要惊异于她的记忆。因为,在母亲面前,没有奇迹。

――题记

年华似水,岁月如梭。一转眼,我已由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事情都一如秋日林间的落叶一般飘零,只留给我模糊的背影,但有一件事我却一直铭刻在心。(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这件事令“我”印象深刻,自然引出下文。)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入选了学校的舞蹈队,那年的元旦联欢晚会我参加了舞蹈《庆丰收》的演出,小演员们的家长也应邀到大礼堂观看演出,所以我的母亲也陪同我一起去了。

演出非常成功,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问母亲:“你知道舞台上哪个大头娃娃是我吗?”母亲微笑着摸摸我的头说:“知道。”我感到非常奇怪,就追问道:“我是哪一个呢?”母亲说:“左边第四个。”我更加惊奇了,本来嘛,舞台上共有十个大头娃娃,服装、头饰都一模一样,连动作也被教练调教得如出一辙,母亲是怎么认出我的呢?母亲看出了我脸上的狐疑,便对我说:“在台上,你的手是不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快结束时我看见左边第四个人微微甩了甩手。你平时被东西扎着时就是这个样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母亲观察细致,突出她对女儿的爱)我愣住了,小小的心灵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我悄悄地低下了头,看着母亲牵着我的那只手。我暗想,如果有十位母亲同时伸出一只手,我能辨认出哪一只手的纹络是属于我的母亲的吗?(通过母亲的言行反思自己,说明“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儿女的爱和母亲的爱的出发点、延伸线与着落面都是不同的,因为她是母亲,是纯净的海,而我们只是小小的船,永远也驶不出她的海域。(通过议论,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母爱的深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如果有一天,你的母亲提起你小时候不经意间做过的一件小事,请你不要惊异于她的记忆。因为,在母亲面前,没有奇迹。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