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教学论文范文

高校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教学论文

第1篇:高校教学论文范文

教学质量评价需要保持公正,实事求是,评价的主体又有许多不同,观察角度并不一致,需要对评级主体进行划分,以确保对教学质量有效控制。所以需要综合各方评价来确定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在客观公正,真实的层面上。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包括学生、同事、领导等等。

2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

2.1评价信息的收集

评价信息的收集为了保证客观公正,全面的特点,需要对手机的信息进行严谨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参测者必须做到公正,不加任何私人感情给出最为客观的评价。在规定的时间,组织评价信息收集的开展。利用较为有效的手段进行收集,以学生为例,可采学生集中程度比较高的时间段开展或者利用多媒体互联网平台进行问卷评价,减少学生的顾虑,以利评价信息的收集工作顺利开展。同事同行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听取评价对象的课程汇报和综合教学成绩来对教学质量给予评价。各级领导需要按照规定听取平江对象教师的课程,并给出相应评价。通过三个层级,三个评价主体的不同观察角度,对评价对象教师形成相应的意见,进行计算和总结。

2.2对评价进行计算和等级区分

通过相应计算,注意要对一些特殊信息进行甄选和鉴别来调整计算和整理数据,比如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不同工作年龄、教学任务的性质不同等等。形成四个等级的划分,既优、良、中、差。由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往往具有倾向性,所以需要进行同类教师在不同院系进行排序去百分之十五为优秀,最后百分之五的为差,中间的良好或者一般。

2.3反馈到评价对象

教学质量的评价的主要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并找出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正。所以评价的结果必须及时反馈给教师,提出纠正和改正的意见,以便以后的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反馈结果可包括评价的成绩、评价的级别和评价建议等,其中评价建议可开诚布公的说出问题和不足,并鼓励和肯定评价中优秀的部分,以便推广和汇报。

3结论

第2篇:高校教学论文范文

足球运动在世界上的发展已经有了将近百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有关足球的历史文化、足球的竞技技术、足球知识理念以及和足球相关的体育规则,已经逐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纵观我国高校中足球的发展和教学现状,学生尽管对足球运动持以强烈的追求与痴迷,但学生对足球这项运动的具体学习目标还不是非常清楚,而且学生本身所具备的技术层次参差不齐。目前高校学生的平均年龄是23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过了学习以及培养足球技术与能力的黄金时期,所以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甚至较为深入地了解足球中非常庞杂的技术与团队战术配合上的方法。当前,高校在开展足球课程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对足球教学仍处在应试教学的传统理念上,使得足球教学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对足球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这一现象引起了相关专家和教师的关注,有关学者也对这种状况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及分析。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足球教学方面的发展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教学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而这其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和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比如:在足球教学过程中对足球教学目标不清楚,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单纯的重视足球技术方面的培养,而对足球运动中的实际应用严重忽视;从当前高校足球教育教学大纲体系可以看出,学校对足球运动教学的实际内容,在课程编排上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出现学生对教学中比例较大部分内容不感兴趣,而感兴趣的内容却寥寥无几;高校中对足球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过于传统和古板,并没有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加入新时代新生元素,进而不能非常有效的提起学生对足球的学习热情;高校在开展足球运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方向,没有做到将学生的自身作为教育的主体,导致足球教学不能形成理想化的教学成果。足球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本身发展的特性,使得学生在进行足球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对教师所布置与安排的教学内容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致使学生在足球课程的学习上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有一些高校的足球教师其本身的足球综合素质较低,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受高校教学环境的影响,足球运动的教学用地较为有限,且质量不过关,足球的教学设备与教学器材非常简陋,在质量上存在很大问题。

二、解决高校足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学实施改革的对策

(一)实施新型的足球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足球运动在其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较为单一,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本身的感受,对当前的足球教学形式实施有效的改革。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在其素质教育体制上改革和体制创新的过程中,我国对高校足球教学课程上的改革主要现在对足球教学体制上的变革。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一部分高校已经取消足球教学课程,尽管可以让学生通过其本身的兴趣去自主选择相应的课程,但是因为足球方面的教学课程并不是依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与学生正处在的实际生活环境来实施教学形式的调整,而只是单纯依照传统形式来教学,对足球的运动技术仍然是老一套,缺乏创新精神,使得高校体育教学体制并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全校师生需要积极投入到足球运动当中,全面发展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

(二)足球教学需要充分注重趣味性和对身体的锻炼

提升高校足球教学的工作质量,对高校足球的课程实施科学准确的指引,充分培养学生强烈的体育运动精神。从高校体育教学进程来看,体育运动可以将人的身体与心理达到一种完美结合,这其中主要涵盖了:教学目标、足球知识、教学动机、足球技能训练、教学的实际需求、足球教学理念以及学生思维模式的有效培养等方面。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是要对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实施有效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足球运动意识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更能培养出学生强烈的体育竞技意识。所以说,当前高校足球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注重足球本身所具备的锻炼功能以及其中的趣味性,因为高校学生的年龄段还处于爱动和爱玩的时期,喜欢探索新生事物,针对高校中足球的教学方式实施较为深入的改革和创新,让高校足球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实、丰富和精彩,以此来提升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让学生在教学中对足球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足球是一种较为全面、有益且简捷的一种体育活动。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学生如果不具备强健的身体与坚持长期锻炼的体育意识,则其本身的发展就会慢慢被社会淘汰,从这个角度出发,把体育运动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关联,可以使学生拥有热爱体育运动的体育理念。

三、结束语

第3篇:高校教学论文范文

近年来,从事声乐教育的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人才辈出,国家对声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声乐学科也从无足轻重的副科变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声乐的发展和表现形式日趋多元化,但同时,传统声乐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对声乐教学理论研究不足

众所周知,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同样,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也离不开声乐教育理论的指导。但我国现阶段关于声乐教育的专业书籍还比较少,没有系统的、科学的、深入的研究课题,没有形成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就不利于更好地指导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因此,只有先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声乐学习理论,才能更好地实现声乐教育的目标,再运用具体的实践活动检验和丰富理论知识,使理论继续为实践活动服务。这是检验真理,也是指导实践的理想状态,久而久之,理论会更完善,实践也能得到更好的指导。

(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方面存在问题

1.声乐教学课程安排不科学,内容形式呈现单一性声乐学科与我国其他新兴学科一样,缺乏更丰富的实践活动,声乐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依旧照本宣科,死板地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内容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违背了开设这一学科的初衷。

2.课程设置随意且单一,缺乏材由于缺乏一本被普遍认可的使用教材,因此,声乐教学没有一个规范的教材指导,各个学校也是自选教材或者由教师自编教材,这就使得声乐教学不能在某种意义上得到统一和同步,而是成为相对较为随意的一个学科,这不利于各个高校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不利于声乐教学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授课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只能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一些在声乐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名人,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同类化”和“外在化”,只能学到名人的表象,不能得其精髓。

(三)声乐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声乐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广泛、所涉猎的范围大等,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除了要掌握教学所必需的歌唱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声乐实践经验,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要具有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乏优秀的专业教师,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无责任心。

(四)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声乐教学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不同,对声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进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课程节奏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改进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体系

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个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确的教育体系,才能明确声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优秀声乐人才的计划,达到促进声乐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可能走弯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及早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借鉴他国声乐教学的优秀方法和手段,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息息相关,只有科学的、先进的声乐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作为授课教师,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的定位。其次,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好的、美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师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完成声乐教学的重要前提。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活动。二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技巧的培训,引导学生投入到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所以,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深造,坚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结语

第4篇:高校教学论文范文

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有规律规范的教学框架,依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其对音乐教学意义重大。

(一)可以更新教学观念

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不是为了培养艺术专家,重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健全大学生人格魅力,培养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的才。无疑,音乐是融德育、智育、美育等为一体,学习音乐可以铸造完美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这种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培养自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旧有的一人堂的教学不适合高校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应该寓教于乐。高校公共音乐教学首先是人的教育,而后才是音乐的教育,育人是基础。高校教师,能够用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来支配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定的思想指导,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可以改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两个概念,很多人把他们弄混。教学模式是较为系统化的操作体系,而教学方法是具体操作手段,是教学模式体系中构成要素或有机的组成部分。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是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选择过程中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是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

(三)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过程是在考虑所有教学规律、方式、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内外部条件,选择最优的的组织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的选择,正式考虑了优化教学的原则,认真进行贯彻执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身教学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过程,而是随着时间和环境、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提高,经过修订的教学模式,更能灵活指导教学实践,是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最终能够改善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二、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最初我国高校设置公共音乐教学是为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之后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主要是为了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情感,完善个性。当前教育部提出把音乐教育纳入正规本科教育体系,设置公共音乐课。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学起步比较晚,很多教学模式都是模仿正规音乐院校的教学,教学模式古老传统化。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使得课堂气氛凝重,学生学习被动消极,尤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实施随意性强,偏离学生课堂主体的思想,不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课程设置流于形式。特别是一些高校,只把音乐作为公共选修课,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也是为了应付任务,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另外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模仿了艺术院校的方式,没有根本上形成自己独立的模式,片面强调音乐文化教育,成为应试教育的变形,与普通高校教育目的偏离,不能完全去感受音乐的内涵和情感,完全成了知识的复制。尤其是高校课堂要留有固定的作业,其实就是复制和背诵原有的观点,没有创新性,音乐中隐藏的,潜移默化的情操没有被挖掘和探讨,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审美能力。在以灌输知识为主的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成了复制他人思想的课堂,过分强调教学一致性的高校,执行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忽略大学生个体差异,限制了个性发展。由于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种种问题,切实需要一套全新的适合时展的教学模式,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是必要的。

三、建立新型的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有三个因素起着主导作用,而这三个因素的结构,是决定现代教学模式的基础。这三个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改革教学与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升华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而依靠书本等媒体为主的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氛围。通常情况,一套优秀的教学模式,是合理组合三者的关系,调节三者结构才能让教学模式发挥最大效能,有序进行教学。探讨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应适合时展。

(一)以人为本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教与学重新解读

现代认知理论以人为核心,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符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特点,学习是获得信息后经过理解加工的过程,重视人的内心和感悟,是发现价值的过程。但是实践中,如果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网络媒体等,实现视觉和听觉并用,提高教学效果。关注学生,以人为本,让个体的个性最大限度发展。学习是知识在学生心里重新构建的过程,学生作为主体,主动的学习才能达到知识构建,改变教学中心,以学为主替代以教为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媒体,以人为本,教为辅助,学为目标,构建知识。

(二)由知识传递向学生自主转变,由学生接受到学生参与转变

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应当以“导”和“助”为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设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教师摆正位置,变教为导,课堂上教师多加引导,给学生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大学生自由联想能力,领悟音乐真谛,并且在不偏离音乐的共性基础上,让学生对音乐进行再创造,感受音乐美感,升华音乐的美。独立思考,认知音乐,发现音乐的美感,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

(三)由单一发展向多元发展转变

第5篇:高校教学论文范文

鉴于对于目前在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将成人高校英语的授课形式、基本内容和授课方式加以改进,并逐渐摸索对目前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加以改变。修改出一套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为目的的课改办法,以完善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首先我们可以变化课程安排,变化课程安排是全面改革教学模式的基础,变换课程安排的重点改革内容包括打造语言环境、培养语言技巧、发展交流思维能力等,要充分增加学生自信,从而激发学生们培养听说能力的学习需要。

其次在授课理念上产生转变,不能一味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分数上,应该将以往的通过英语书面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好坏的观点加以转变,不能拿学好英语能提高分数这一理念要求学生,老师的岗位角色也可以从知识传播者加以改变,作为知识技能的指导者出现。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主动用英文交流,养成良好的语境习惯,教师作为参与指导者出现。

最后将英语教育改革重点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因地制宜的将教材加以改变,留出灵活的教育教学板块,让学生去架构。将知识的运用和累计加以互补和协调,作为成人高校英语授课的目的,拒绝教材的束缚,要把学生作为中心,可以应用精讲班和多媒体教学相辅相成的教育手法,尽可能的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激发学生们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表达能力,采用各种各样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未来成人高校英语教学新办法的养成

第6篇:高校教学论文范文

漆画语言是以大漆为基本媒材的,把大漆确定为漆画课程主要媒材是漆画课程教学的关键。天然大漆是漆画构建的重要基础,只有以大漆为基础才能够使得漆画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正是因为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把漆画课程教学定位在大漆这一主要媒材上,这对于开展漆语言教学,促进学生了解漆性,加深对传统漆工艺的了解和认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建立以大漆为主要媒材的漆画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从大漆本身讲起,来明确漆画艺术底线。

大漆是漆画艺术创作的基础,大漆也主要盛产在东方。天然大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崇高的品质。大漆的自身价值代表着东方哲理,它深刻地界定了漆画艺术的学科范围。高效漆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大漆教学放在漆画艺术的入门阶段,要让初涉漆画艺术的学生对大漆有深刻地了解。把大漆作为主要媒材,作为主导的漆画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培养现代艺术创作观念,能够把现代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审美有机融合到一起。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向学生倡导要在掌握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来尝试其他工艺。广泛吸新型材料及技法。只有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够守住漆画的底线和内涵。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一点。

(2)要科学认识大漆、腰果漆和聚氨酯漆在漆画创作中的作用。

在漆画创作过程中各类漆材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只有对各种漆性材料的漆性全面了解,才能够实现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三者各自的优缺点。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进行深入分析,要让学生对不同漆能够有深刻地全面地了解。通过分析其他漆材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为什么要以大漆作为主要媒材。这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选择漆材是有好处的。

(3)从大漆发展史角度来让学生感受到漆艺文化的沉厚积淀。

我国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气,我国漆艺的艺术成就非常高。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非常成熟,在西汉时期进入到了黄金时期开始向海外传播。元朝时期在马可波罗船队的带动下漆画艺术传到了欧洲。到了清朝时期漆画工艺已经成为大宗出口商品,给清政府带来了大笔外汇。从大漆发展历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我国漆器是具有辉煌的历史的,同时也对世界漆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教授大漆发展史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工艺的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加强漆画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不适应当前的实际形势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校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改革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才能够有效提升漆画课程教学质量。

(1)要改变传统的只注重技法训练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工艺技法的训练保持高度重视,而忽视了绘画品性。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作为绘画艺术的绘画品性。当前漆画课程时间过程中有些工艺是非常复杂烦琐的,这对于高效教学非常不利,因而要改变这种局面,要逐步提升实践课程教学的操作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注意的是,传统的作坊式的绘画创作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漆画在当代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定位及艺术学科构建。要对漆画课程教学体制、材料及方法等各方面来进行深层次变革。要注重营造更加包容,更加宽泛地艺术氛围。从而有效推进当代漆画的多元发展。

(2)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学生漆画创作能力的提升最终是要靠实践教学才能提升的,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而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天然气的应用复杂性以及它对时间的要求有充分认识,要建立起专门的实践平台和磨画台等基础设施。课程设置方面则必须要以主要研究当作手段,要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漆画展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主讲教师进行授课的同时还需要安排辅导教师来对学生创作进行跟踪辅导。学校的美术工作室应该不分年级地向学生对外开放,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低年级学生同高年级学生的有效沟通。总的来说就是要实现纵向衔接及横向沟通。要有效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3)要树立起团队合作理念。

漆画艺术创作不同于其他艺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漆画课程结束之后也许只有到了毕业的时候才能够重新进行漆画创作。又由于漆画课程的材料用量有限。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就应该通过分组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在全班范围内要科学分组,大家共同使用能够合理利用资源,对于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是要好处的。实现团队协作教学,不仅能够提升漆画创作的质量,同时还能够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减少自私心理,对于减少重复劳动,体验协作是有好处的。

(4)要积极运用新材料新技术。

第7篇:高校教学论文范文

一、对传统的民族声乐教材进行改革,优化课程设置

传统文化精神和文化的继承、声乐基本技能两方面是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核心。在高校多元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声乐技能、理念;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多样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的代表性曲目,将典型曲目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多元化教学的质量。

1.合理调整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在保证基础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形态的民族声乐。要把握世界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遵循民族声乐的本质特征,开设专项的民族声乐课,深化对东方民族声乐的探索和分析。民族声乐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对多元化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应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和教育,督促教师强化自身学习,并涉猎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2.对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及教材进行改革。根据我国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仅将曲谱作为教材的现象,忽视了音像材料、音响材料的重要性,使这些教学材料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多元化教学效果。高校应丰富教学内容,选取其他形式、内容的教材,通过图像、音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理解声乐知识,透彻地分析演唱技巧及作品的风格特色,提升自身的审美观。

二、提高对原生态民歌的重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扩大对原生态民歌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招收,由于这些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多带有本地民族声乐基础,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改造,能够使学生自身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此外,高校也要提高对以原生态歌手出身的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们了解民族地域特点,透彻地掌握民族声乐专业的内涵,将民族特色更鲜活、强烈地表达出来。

三、构建完善的音乐学知识结构

在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加强对音乐学知识结构的完善,构建一套促进学生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民族生活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将声乐教育生活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当地民族文化和习俗,提升情感认知。

四、结语

第8篇:高校教学论文范文

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是1945年创作的《白毛女》,此后这类民族歌剧在表演中逐步发展出自己的演唱风格与艺术特色。1959年创作的《洪湖赤卫队》中的《洪湖水浪打浪》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使得我国民族声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高校中的民族声乐教学和舞台表演都会选取《洪湖水浪打浪》、《红梅赞》等经典作品作为必选曲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感受民族歌剧中的歌曲充分表达歌曲的情感和展现人物特点。笔者认为高校声乐教育需要通过加强中国民族歌剧的鉴赏与教学才能让学生正确把握人物角色,把自己融入到歌剧剧情当中,将自身人物化,才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共鸣。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在声乐演唱中投入情感,提高声乐素养。

二、民族歌剧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实践

(一)在开展民族歌剧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该部民族歌剧的故事背景然后再进行歌剧鉴赏。

例如,在演唱《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曲的时候,要让学生了解这部歌剧中展现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展现出的充满传奇的革命时代。

(二)让学生了解歌剧中的人物性格,正确把握人物角色。

例如,在歌剧《江姐》中,怎么表现出江姐的胆大心细以及对革命事业的不屈,在江姐的人物刻画上,怎么展现出音色柔和、细致、婉转等,这些问题都值得学生去思考。不仅如此,在歌曲的演唱上都要思考如何展现出人物的情感,让歌声听起来具有张力,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鼓励学生合理运用演唱方法,提高二度创作能力。

对比起西方的歌剧,我国的民族歌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其唱腔以及发声方法具有一定的民族声乐的形式,因此,加强我国民族歌剧的教学,也是要让学生不要一味地模仿西方的美声唱法,根据自己的声线以及唱腔的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二度创作能力。正如我国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她的演唱既有戏曲的色彩又表现出西洋唱法;老师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在吐字行腔上大胆地运用柔与刚、虚与实、收与放、真与假、动与静、明与暗的对比技巧并吸取戏曲唱法的特点,字里传情、字里含形、字、声、情三者合一,令人百听不厌。因此,在表现歌剧人物时应结合自己的演唱特点和音色特点选取适合自己的歌剧选段,同时也要注入自己对歌剧的理解,将自身人物化,要去创造人物而不是去模仿人物。

三、总结

第9篇:高校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高职院校

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

双语以及双语教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双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双语教学来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是Twolanguages(两种语言)。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规定的官方通用语言有两种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交往的方便,往往两种语言并重,即“Bilingual”,或是一种语言为主一种语言为次。但就“双语”的具体内涵,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界定。如在美国,“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法语;在新加坡和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汉语。

双语教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但真正被各国广泛运用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不过,对于“双语教学”,国际社会尚无统一的定义。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著名语言学家西格恩和麦基(SiguanandMackey)则指出:“使用‘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是指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

对于双语教学的含义,我国学者之间认识也不尽一致。如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通常是学生看的教材是汉语编写的,教师授课则全部用外语,即学生在视觉上接触的是汉语,听觉上接受的则是外语。还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就是教师以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传授学科知识。学习者通过外语学习学科知识,达到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工作、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使用中文的同时,使用第二语言(如英语)或使用第二语言教材(如英文教材)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必须指出的是,双语教学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其他科目的学习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学科知识以及语言的目的。

同时,根据笔者的理解,以下情形不属于双语教学:(1)全部教学仅仅只使用一种语言,而该语言并不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如外籍教师给中国学生进行的语言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大学早已是司空见惯,它显然不是双语教学。(2)在教学中使用同一语言的两种变体进行的教学,如标准语和方言。(3)一切学科教学用语为学生的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只是作为一门课程。

从双语教学在各国实施的具体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浸润式教学模式(ImmersionProgram),指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浸润式教学模式又可分:(1)沉浸式(Immersion),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模式。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学生在校的全部或部分时间内沉浸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这种模式旨在使母语不是第二语言的学生能在较短时间里掌握第二语言,同时也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这种模式最早出现在加拿大,主要用于法语和英语的教学。(2)双向沉浸式(Two-wayImmersion),指把两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编排在一个班共同进行学习,参与各种活动,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双语能力。它是加拿大沉浸式传人美国后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模式。(3)结构型沉浸式(StructureImmersion),指以学科双语教学为基础,利用第二语言教授学校开设的几门学科,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2.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即学生刚入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3.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指学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实施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英语在世界经济、文化等全球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运用双语教学方法进行国际贸易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国际贸易基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是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学发展的需要。

目前,双语教学在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许多发达地区的中小学也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尝试。然而,从各地区、各不同级别的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来看,却是参差不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师资的因素,也有教材的因素以及学生英语能力的因素等。在国际贸易学课程的教学方面,目前也有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尝试,不过,也有很多高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开展双语教学。同时,已经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学校,取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总体而言,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国际贸易学双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制约的因素。笔者认为,现阶段影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师资的问题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师资。因为开展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或仅有流利的英语都不足以担当双语教学的任务。只有任课教师既具备标准、流利的专业口语表达能力,又拥有厚实的专业背景才能有效地组织双语教学。然而,目前许多学校都出现了师资短缺的问题,而能够担当双语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更加稀缺。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许多专业教师,虽然英语基本功较为扎实,教学经验也较为丰富,但是口语能力较为欠缺,难以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听、说、译、写能力,但缺乏专业英语知识,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正是上述问题的存在,才使得尽管双语教学在国内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是真正能够利用双语教学的高职院校屈指可数。师资的欠缺是在我国推广双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障碍。

双语教材问题目前我国对于国际贸易双语教材的选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基本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材体系。在双语教材的选用方面,各高校的做法各不相同。一部分高校坚持使用原版外文教材。使用原版教材的优点很明显,一方面学生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但是,使用原版教材也并非毫无弊端。实际上,原版教材的选择和双语教学之间存在许多不可回避的矛盾。首先,原版教材的版权和费用高昂。一般的原版教材动辄几十美元甚至上百美元,如果完全使用原版教材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其次,国外教材自身也存在许多与我国现行教材的冲突之处。如国外原版教材一般针对性不强,教材内容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国外教材一般重点分散,给学生掌握带来困难等。再次,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不适合完全使用原版教材。最后,国外教材普遍缺乏对中国对外贸易问题的系统论述,这必然会给学生的知识结构带来一定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学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使用现有统编教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统编教材翻译成英语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至多只能是缺乏双语教材下的权宜之计。

学生素质的问题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学生的外语都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学习外语的经历一般也有6~7年之久,已经具备了接受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模式的最基本条件。但是由于地区的差异以及自身情况的各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外语语言能力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给实行双语教学带来了困难。如果学生语言能力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双语教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根据美国加州大学科拉申教授所提出的“输入假设理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学习者要能理解略高于他的水平的输入语,如果学习者现有水平为i,那么教材提供的输入只能是i+1,如果输入内容太难,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将会受到挫伤,最终收效甚微。如果输入内容能为学生所理解,并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思考,学生的学习动力将会增强,自信心将会上升,渐渐地会形成积极的态度。另一方面,在我国,许多学生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消极灌输的教学模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也给双语教学的推动带来了障碍。笔者对学校国贸专业本科共2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0%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赞同态度。令人吃惊的是,超过50%的学生感到学习吃力,觉得难以接受。由此不难看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开展。

考核和评价体系问题尽管教育部下发关于推动双语教学工作的通知已经三年过去了,但直到现在,我国还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双语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主要表现为:缺乏教师的上岗资格认定标准;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双语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标准等。考核和评价体系的滞后给推广双语教学带来了困难。

改进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实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改进。具体包括:

培养和引进双语教学师资要想大力推广国际贸易双语教学,培养既通晓英语又了解WTO规则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就是双语教学师资。为了推动双语教学的进行,提高教学效果,目前,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师资培训。如笔者所在学校于2004年和2005年先后选派15名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到英国剑桥进行了两期的双语教学培训,这些经过培训的教师都成了本专业双语教学的骨干。这些措施无疑对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双语教学的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人才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教师的培训方面,应该有系统的安排和合理的培训计划。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在培训形式方面,采取国内培训与国外进修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教师首先在国内接受一定课时的强化培训,达到一定标准后,再利用假期到国外进行几个月的外语实践,以强化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仅靠高校自身培养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双语教学人才的需求矛盾,要想使双语教学制度化,还需从国外大量引进合适的双语教学人才,以充实双语教学的师资。

激励和促进双语教材的建设教材建设是双语教学模式定位的关键因素。前已述及,完全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有利也有弊。不过,从长远来看,要真正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还是要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贸易学双语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同时又能加强学生运用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的能力。在编写双语教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编写的双语教材要符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的要求。(2)要严把教材的质量关,做到宁缺毋滥。国际贸易学双语教材的编写者应该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国际贸易学课程的学习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3)正确处理双语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关系,两者应该形成互补的关系。(4)教材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外语水平。

探索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前已论述,在双语教学方面,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模式。从各国实践来看,运用比较成功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浸润式模式;另一种是过渡式的模式。浸润式模式主张把学生完全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所有学科内容都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在加拿大运用较多。浸润式模式比较适合有第二语言环境的国家和地区使用,对于缺少语言环境的国家和地区,过渡式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在我国开展国际贸易学双语教学,具体采取、应该采取什么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视不同的情形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正如学者指出,双语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简单的渗透层次,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英语讲重要的定义和关键词,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第二个层次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文表达英文;第三个层次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第一个层次对很多学校来说并不是问题,但是要达到第二、第三个层次则需要假以时日不断地努力,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达到的。所以,在我国现阶段实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不可能要求所有学校从一开始就实行浸润式教学模式,现实的做法是首先实行过渡式的教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渐采取浸润式教学模式。同时,在实施双语教学时,要经过认真调查和论证,并根据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构建自己的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模式。

加强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互动教学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动教学对于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最终目标是教师用双语讲授,学生用双语思维以及师生之间用双语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综合能力。在具体实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加强互动,如可以采取外文案例分析、外文原著的选读与讨论、师生之间角色互换等多种方法来加强教学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手段实现双语教学的互动。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在近年逐渐开展和普及的新生事物。它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灵活等特点。在双语教学举步维艰的今天,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无疑可以极大地促进双语教学的开展。首先,多媒体课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送大量的信息。其次,课件的使用可以缓解双语教材不足的矛盾。再次,课件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英语口语的不足。最后,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录像等设备将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形俱备地传输给学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缓解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措施要使双语教学制度化,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学的一系列规章和制度。在此方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首先,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激励制度,给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以政策上和经费上的支持,以此调动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尽快制定出可行的双语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及学生考核标准体系,从而推动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再次,努力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的校园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全面提高我国的国际贸易教育水平,尽快培养一大批既通晓国际贸易规则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而通过对国际贸易系列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正如麦凯和西格恩教授所言:“双语教育的代价无论多么昂贵,它都比不能进行双语教育所要付出的社会代价要低。”

参考文献:

[1]彭军.对引进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前沿,2003,(5):134-136.

[2]任北上,陆春,施庆霞,彭云帆.高师院校双语教学的理论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