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桩基检测质量控制范文

桩基检测质量控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桩基检测质量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桩基检测质量控制

第1篇:桩基检测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桩基工程;检测质量控制

1 当前桩基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省的桩基检测的工作,总体情况良好,但由于各检测单位、各地区的情况存在差异,因而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以下儿个方面的问题。

1.1 检测单位的硬件设备参差不齐

1.2 检测单位的内部管理较为混乱

一些单位缺乏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内部没有建立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岗位管理上存在着持证人员变动大,岗位人员不到位,有无证人员在场开展检测工作等问题。档案管理上,一些单位没有档案存放设施、地点和管理人员;资料杂乱、混装,没有按照“一个工程一份档案”的要求装订成册。

1.3 检测的市场行为不规范

由于检测市场不规范,一些单位在检测工程中,现场数据采集不认真,数据资料处理草率,甚至冒用检测人员或技术负责人签名。有个别单位还出现出卖资质或与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单位、个人联营,或将盖好章的空白检测报告交给无资质方使用的现象。一些地区搞地方保护主义,垄断经营,阻止外地检测队伍的进入,妨碍了技术进步和检测质量。

1.4 检测成果不够精确

(1)应反映或引用的资料不全,数据不准,结论简单或含糊。

(2)静载试验的内容与执行的规范不符,原始记录潦草且涂改严重,观测时间不充分,基准梁安置不标准,Q-s曲线、S-Lgt曲线采用手工绘制,误差大,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基本值判断不准。

(3)低应变检测采集的曲线一致性差,有的不注意锤重、落距的选择。锤击力不够,分析时选用的参数不合理或过于简单、不全。

2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要求

2.1 桩基检测现行有效的依据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以下简称规范)。规范规定: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现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检验,混凝土桩桩身完整性检测也是上述两规范质量检验标准中的主要项目。工程实际操作时,宜先进行完整性检测,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做承载力检测,以对整体施工质量作出评估。

2.2 检测方法的选择

(1)目前规范检测方法有7种,即: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钻芯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

(2)对于冲孔桩、挖孔桩和沉管灌注桩以及预制桩等桩型,可采用其中多种方法进行检测;但对异型桩、组合型桩,这7种方法就不能完全实用(如高、低应变动测法和声透法)。因此在具体选择检测方法时,应根据检测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各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检测能力,考虑设计、地质条件、施工因素等情况确定,不允许超适用范围滥用。同时也要兼顾实施中的经济合理性,即在满足正确评价的前提下,做到快速经济。另外,对设计等级高、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质量变异性大的桩基,或低应变完整性判定可能有技术困难时,提倡采用直接法(静载试验、钻芯和开挖)进行验证。桩的动测法是静荷载试验的补充,不应也不能完全代替静荷载试验。

2.3 检测开始的时间

对于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应小于15MPa;当采用钻芯法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值承载力检测时,除桩身强度应符合规定外,尚应满足土层休止时间的要求。

2.4 检测结果的评价

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分为:桩身完整、桩身有轻微缺陷、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和桩身静载检测报告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承载力值,并给出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需要指出,这一结论并不等同于全部基桩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3 桩身完整性检测质量控制

(1)对桩基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必须检测桩身完整性。工程实践证明,常用的低应变动测方法对桩身完整性的检测,能较为可靠地发现一定深度范围内基桩的质量问题(如裂缝,夹泥、收缩等)及其严重程度。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现行技术已能对传统的静载荷试验不能直接说明的桩身完整性问题作出定性分析,并据此对桩进行分类,便于发现问题,为桩基处理提供依据。

(2)钻芯法可对桩身质量进行直观定性分析,能检测桩身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离析和胶结、混凝土级配搅拌情况、桩底沉渣(桩身夹渣)或桩底持力层情况、基岩的承载力和完整性情况,检测结果准确率高。对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而言,其直径一般较大,当对其桩身质量进行低应变动测后有质量问题需进一步确认时,可采用钻芯法检测桩身质量。钻芯法与超声波透射法相结合,可用于重要工程的大直径灌注桩。

(3)基桩低应变法动测的关键是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测试信号,所以现场检测人员应操作熟练,有丰富的动测信号分析经验,现场应及时排除干扰信号。遇到异常信号时,应分析原因,多换几个检测点,特别对大直径桩,桩截面各部位的运动不均匀性会增加,桩浅部的阻抗变化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故应增加检测点数量,每个检测点的采集信号不宜少于3个。现场应保证采集到一致性好、真正反映基桩质量特性的信号。

第2篇:桩基检测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桩基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建设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在越来越多的房屋、水利以及公路桥涵的建设中,桩基作为一项典型的隐蔽工程在工程质量控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桩基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严重的会对工程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造成事故。

由于桩基的隐蔽工程特点,在桩基的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灌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离析、夹泥、缩径、沉渣甚至断裂等质量问题,造成工程隐患。因此在实际工程检测中,利用测得反射波曲线信号准确地判定桩身质量,排除桩身隐患,对基桩的质量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低应变反射波法较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经济,准确的特点,在工程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的基本原理

对于桩基的检验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桩基的承载力,对桩基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以验证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还有就是对桩基本身的灌注情况进行检测,对桩基中存在的质量隐患进行排查,通过适当的手段进行补救,保证工程质量。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主要是对桩基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对桩基的长度进行校对,检验桩基是否存在缺陷,并准确定位缺陷位置,以及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进行估算。其原理是通过力锤或手锤敲击桩基顶部,使桩基产生应力波,应力波通过桩基,延桩基方向传播。根据一维弹性杆应力波波动理论,桩基中存在如断裂、夹泥、扩径、缩径、沉渣等情况时,应力波的波阻抗Z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产生反射波和透射波,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波阻抗Z的大小,也就是说取决于桩基中存在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安装在桩基顶部的传感器接收信号,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反射波和透射波的相位以及幅值大小,可以有效确定桩基的问题位置和程度。

2.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的局限性和影响因素

2.1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的局限性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虽然快速有效,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一是对于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桩基判断存在一定困难,如地下水丰富的地段,由于地下水储量太大,桩基质量很差,应变波在传递过程中衰减过大或完全衰减,无法对桩基进行检测。

二是在桩基整体强度偏低时,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验桩基的完整性未能发现问题,在钻芯时发现桩基强度太低,无法形成完整的芯样,使得低应变反射波发生检测失误。

三是在桩基受到周围影响较大时,对于周围土层的束缚或其他情况时,会产生大量复杂波形,影响桩基检测,使检测无法正常进行。

四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灌注方法,如钻孔灌注法等,桩基本身的扩径等现象尤其明显,直接导致低应变反射波法不能正确判断,造成失误。

2.2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的影响因素

2.2.1桩头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的影响

桩头的处理是低应变反射波检测的关键,是检测过程中最基础但是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桩头处理直接影响着测试的结果。但工作人员往往很容易忽视这一点,造成测试结果的偏差和不理想。由于施工过程中,桩头部分的处理往往难以把握,很容易造成桩头部分混凝土松散或浮浆、桩头破损等问题。当发生桩头部分处理不当时,在测试时对信号的反馈和测试结果都不理想,改变传感器安装也不会对结果有任何改善,这是由于在桩头部位的混凝土浮浆,造成存在大量的反向脉冲存在。

2.2.2传感器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的影响

传感器的安装对信号的收集处理有很大的影响,从理论层面讲,传感器越贴近桩面、传感器越轻、与桩面接触点的刚度越大,达到的效果就越好,收集到的信号就越强。对于传感器的安装,可以采用黄油或凡士林,虽然经济实用,但黄油较脏。也可用采用弹性较好的橡皮泥、牙膏和口香糖,但是选择的耦合剂会直接影响传感器的信号接收。当耦合剂使用不当时,会使反馈信号减少或消失,直接影响到对桩基的判断,造成判断失误。

2.2.3激振锤的选择对低应变发射波法检测桩基的影响

选择适当材料和重量的锤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应针对不同的测试对象选择不同的激振源,小桩选择较小的锤,大桩选择较重的锤或力棒。一般来说,较长的桩宜选择脉冲比较宽的激振源,才容易获得桩底反射信号。短桩要求入射波脉冲窄,若脉冲太宽则会影响缺陷的分辨率。金属锤所产生的脉冲频率偏高、中低频不丰富,衰减过快,可能会显得能量不足。橡皮锤太软,脉冲过宽,容易导致漏判缺陷。在金属锤上加尼龙锤头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这样振源频率成分分布比较合理,有利于波形分析和缺陷判断。

2.2.4周围土层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的影响

桩基周围土层对于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有很大影响,土层的不同对于信号的分析和反馈往往会有较大影响和干涉,测试时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土层变换,常常会造成检测的误判。当桩周围土壤从软土层变化到硬土层时,波形会发生变化,产生一种类似于扩径的反射波;而桩周围土壤从硬土层变化到软土层是,波形同样也会发生变化,产生一种类似于缩径的反射波。如果对于波形的分析不到位,检测人员经验不足,很容易造成对结果的误判。

3.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的注意事项

对于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应充分考虑测试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才能得到有用的信号,以进行正确的分析整理。一是要注意桩头的处理,桩头处理要保证桩头的干净整洁,通常来讲,桩头处理要处理到看到新的含骨料的混凝土为止,且不要有破碎、杂物等。二是传感器的安装,传感器安装的耦合剂要足量,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在空心桩的测试过程中,要保证传感器安装位置同锤击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与桩中心线应保持垂直,并将传感器安装在桩壁厚的1/2处。三是选择合适重量的激振锤,宜用宽脉冲获取桩底或桩身下部缺陷反射信号,宜用窄脉冲获取桩身上部缺陷反射信号。四是对周围土层有充分的了解,在测试前的准备工作中要全面详细,对桩周围土壤的勘测资料需要完整详细,应充分了解周围土质,以便正确判断反射波的变化所对应的情况。

4.总结

总而言之,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是一种在工程中适用性很强的检测方法,它能够实现快速检测和准确定位,对于各种土建工程都能有广泛的适用性。在检测过程中充分考虑各项因素的影响,并准确对检测步骤逐一完成,是能够实现提高工程效率的整体目标的。 [科]

【参考文献】

[1]杨光辉,李武强.施工及地质条件对桩基低应变动力反射波曲线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31.

[2]黄理兴,陶海平.桩身缺陷模型桩模拟试验与动测波形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

[3]李燕华.反射波法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学报,2006,8.

第3篇:桩基检测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冲孔灌注桩;质量控制;问题处理;检测方法

0 前言

近些年,在一些地区的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基础施工中广泛采用冲孔灌注桩。在地下水丰富、淤泥层较厚、持力层较深(大于30m),无法采用人工挖孔桩,或是遇表面孤石、持力层必须嵌入中、微风化层而无法采用沉管灌注桩的情况时,特别是在处理软土地基时,可考虑采用冲孔灌注桩。选用冲孔桩机可适应多种地质,它穿越复杂岩层能力强。冲孔灌注桩属湿作业成孔灌注桩中的一种,系采 用泥浆护壁成孔,水下灌注砼的办法。这种桩多是以摩擦力为主的摩擦端承桩,也有以端阻力为主的端承摩擦桩。

多年来,本人对冲孔灌注桩有较深的研究和探讨,掌握或解决了冲孔灌注桩质量控制、出现问题如何处理以及一套检测的方法。本文就着重上述几方面进行论述

1 质量控制

对成孔工艺中的原材料、锤落距等质量控制这里不作论述,就本人认为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1.1泥浆比重控制

冲孔灌注桩是靠泥浆护壁,泥浆比重太小,难以护壁,容易塌孔。泥浆比重太大,又不利施工,且壁膜太厚。正确控制泥浆比重是顺利成孔及保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泥浆比重可用泥浆比重计检测,根据土层地质不同,宜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1)人工填土层1.4~1.8

(2)淤泥层、粘土层、中砂层、残积土等1.3~1.4。

(3)强、中、微风化层1.3左右

(4)清孔 1.15~1.25

1.2 桩垂直度控制

在成孔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桩锤钢丝绳位置,观察其是否与护筒外桩中心线的引桩在同一直线上。若发现钢丝绳偏移,应慎重分析原因,是否遇孤石桩机移位,或桩基底座不平等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修正,确保桩身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

1.3终孔深度的控制

在成孔过程中应及时测量进尺,若进尺缓慢时,根据地质资料估计已达基岩面时要随时从锤上漏槽中取样,判断其是否已接近或进入岩面,经判定岩性后应正确测量孔深,然后继续冲孔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嵌岩尺寸为止,再次取样鉴定,若岩样无变化方能终止,岩样变化应重新确定岩画。若持力层无需入岩,则不必取样,只需保证桩长符合设计要求。

1.4水下砼浇注的控制

(1)下导管时,导管下端应先放到孔底,再提起40cm 左右,然后用枕木固定。使隔水球冲出导管后砼能顺利下灌。

(2)水下砼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 220mm,含砂率为40~45%,为改善水下混凝土和易性和 缓凝性宜掺外加剂。砼初灌量要保证导管底端埋入砼中不少于80cm。

(3)在砼浇灌中,导管应不断上、下移动,使砼密实。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直径宜为200~250mm,直径制作偏差不立超过2mm,接头宜用法兰或方螺纹方扣快速接头。砼导管不可埋置太深,一般情况下埋入深度超过6m时,就应及时提升、拆卸导管。提升导管时,要避免碰到钢筋笼,若发现钢筋上浮,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4)准确测定成桩的顶面标高,防止桩长不足。在浇灌砼时,应及时用测锤测量砼表面标高,测量时必须考虑桩顶浮浆500mm.

2 冲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2.1堵管或断桩

2.1.1常见原因分析

(1)砼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灌注砼时,因供料系统故障,砼不能连续补给,导致不能及时提升导管而造成堵管停浇。

(2)导管埋入砼太深。成桩过程中,导管埋深及管内外砼高差控制不严,造成未能及时提升导管。还有少数施工操作人员怕提升导管后,拆卸工作麻烦,而减少提升拆卸次数,造成导管埋没过深而堵塞.

(3) 砼性能不良:a.坍落度太小。常见原因有:配合比不当,配料控制不严,以及砼运输方法不当,或停放时间过长造成坍落度损失过大等,致使砼下料不畅堵塞导管。b.初凝时间太短。按国家标准规定水泥初凝时间不应 小子45mm。如使用初凝时间短(但是合格)的水泥配制砼,很可能造成堵管。c.砂率大低。砂率低造成砼流动性差,不适宜用来浇 注水下砼。

2.1.2处理方法。

(1)当导管堵塞而砼尚未初凝时,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 a.用桩机起吊设备吊起一节钢轨或其它重物在导管内冲击,把堵塞的混凝土冲开。b.迅速提出导管,用高压水冲通导管,重新下隔水球灌注砼。灌注时,当隔水球冲出导管后,应将导管继续下降,直到导管不能再插入时,然后再少许提升导管,继续灌注砼,这样新灌注的混凝土能与原灌注的砼结合良好。

(2)用较小桩锤重新冲孔:当孔内只浇注少量的砼时,可以采用比钢筋笼内径小的桩锤,将砼冲透直至基岩。然后清孔、浇注砼。成桩后宜作动测检测。

(3)插入式接桩:当孔内浇注的砼量较大,而用较小桩锤冲至基岩有困难时,可以采用冲除部分砼,清孔后继续浇注砼,形成插入式接桩。接桩面标高应在该截面的水平应力较小处,且停歇时间不应过长。采用此法处理后,其成桩质量需作严格检验,应作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合格后方可验收。

(4)补桩:当孔内浇注的砼数量很大时,常采用将此桩报废,在临近位置补桩。但工程量较大造价较高。补桩后桩的最小中心距宜满足桩基技术规范的规定。

(5)开挖式接桩:当堵管停浇,桩顶标高离设计规定值不远时,可待基坑开挖后挖出桩顶、清除泥浆、水泥浮浆层及砼松动部分,整理好钢筋,用高一级标号砼将桩接至设计标高处。

2.2卡锤.

2.2.1常见原因分析

(1)桩锤在下放过程中,速度过快形成大落距自由落体,使锤斜卡在孔壁内。

(2)因锤径小于设计孔径,焊完锤牙后重新施工,上下反复扩孔时,造成桩锤卡在孤石或岩石处。

(3)石块落在孔内,夹在锤与孔壁之间。

(4)桩锤磨损过度,孔径呈梅花形,提锤时锤的大径被孔的小径卡住。

2.2.2处理方法

(1)若桩锤卡在孔中时,要注意保证泥浆比重,加强泥浆循环,然后用桩机起吊或吊机协助顶升起吊,若均无效再用空心锤或锤焊钢轨扩大孔桩,冲掉探头石部份,然后再提升。

(2)若采用上述方法仍不能吊起时,可采用水下爆破法,以爆松卡住锤部位,爆破同时应立即用桩机起吊桩锤,以使桩锤顺利脱升。

2.3 坍孔。

2.3.1常见原因分析。

(1)泥浆比重不够,起不到可靠的护壁作用。

(2)护筒埋置大浅,下端孔坍塌。

(3)孔内泥浆面低于孔外水位。

(4)遇流砂、软淤泥、松填土或松砂层,冲孔速度太快。

2.3.2处理办法。

(1)探明坍塌部位,将砂和粘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回填到塌孔位置以上1~2m,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重新冲孔。

(2)提高泥浆面,使之高于孔外水位。

(3)如塌孔严重,可将粘土、泥膏投入孔内,待孔壁稳定后,再低速重新冲孔。

2.4桩孔偏斜。

2.4.1常见原因分析

(1)冲孔中遇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

(2)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基岩倾斜处,或在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冲孔,锤头所受的阻力不匀。

(3)桩机底座不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

2.4.2处理来法

(1)发现探头石后,随即回填碎石,或将桩机稍移向探头石一侧,用高冲程猛冲探头石,击碎探头石后再冲孔。

(2)遇基岩石,采用低冲程冲孔,加快冲击频率,进入基岩后,采用高冲程冲孔。如发现桩机倾斜,应回填碎石重冲。

(3)检查桩机底座,及时调整以保持桩机水平。

2.5钢筋笼变形、倾斜。

2.5.1常见原因分析

(1)钢筋笼制作、堆放、运输没有按规定进行、造成变形

(2)钢筋笼吊装下落速度太快,致使钢筋笼斜插入孔中。

2.5.2处理办法。

(1)钢筋笼制作场地应平整,并平放在砖砌的"马"上。每隔2米设一道加劲筋。

(2)钢筋笼安装,使用Ф16钢筋当吊筋,对称焊在钢筋笼沿轴线方向上,以此作为钢筋笼延伸线,并固定于钢护筒上。

(3)钢筋笼安装时应对准孔口徐徐下落。放入孔内后,要牢牢固定。

3冲孔灌注桩常用的检测方法

3.1小应交检测(动测)

主要是检测砼桩身完整性,检测是否缩颈、离析或断桩,检测桩数一般为桩总数的20%~30%。

3.2高应变检测

主要是用来检测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若在钢筋笼上埋放应变片还可测其摩和力)进而得出其端阻力,也可检测砼桩身完整性。采用该方法检测,锤的重量应大于预估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1%。检测桩数为桩总数的2%,且不少于5根。此检测方法费用较高。

3.3抽芯检测

主要是检测砼桩身质量,即砼强度。若桩基入岩时还可检测桩持力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沉渣厚度是否符合设计、施工规范要求。此方法检测桩数为桩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

3.4静载检测

第4篇:桩基检测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钻孔桩;检测;成孔质量;精度;检测;施工技术

一、前言

纵观可知,针对钻孔灌注桩进行质量控制时,成孔质量检测可谓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地位,其会对桩基础成品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基于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切实强化提升相应的钻孔桩成孔质量检测精度,确保工程项目高质完工。

二、钻孔桩施工中影响成孔质量检测精度的因素与施工对应措施

1垂直度测量

在实际的现场施工作业实施中,会对垂直度测量精度造成影响的因素包含多方面内容,错误选择扶正圈,尚未结合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扶正圈,不能获取准确的测量数据信息,精度达不到1∶100;通用密封接头出现进水情况;操作仪器的时候未能针对扶正圈数值进行及时修正;因为时间因素的存在,施工现场操作员将垂直度测量间距大大拉开。为提高相关测量精度可采用有效技术措施为,认真完成扶正圈直径的准确计算,及时进行有效修正,参考设计孔深与孔径双项指标合理选择扶正圈,运用Ф≥D-H/50计算扶正圈,其中,Ф表示的是仪器外径,D表示被测孔设计孔径,H表示被测孔设计孔深,譬如说某桥钻孔桩桩径分别为1.5m跟2.0m,钻孔桩长度分别为67m与95m,计算使用仪器外径控制在160mm~300mm,结合仪器配备情况选用Ф420mm扶正圈,测量仪器所默认的为Ф200mm扶正圈,在测量实践中,容易出现忘记修改测量仪器默认值的情况,进而在垂直度测量中需配备专员复核检查输入的扶正圈修正数值,待确认数值正确之后方可实施测量行为。就通用密封接头定期实施检查,钻孔桩施工所处环境相对较为恶劣,测量仪器会在碱性泥浆中长期浸泡,容易损坏通用密封接头,导致实际测量精度受到消极影响,进而应定期采取有效的检查保养措施,在施工现场,每隔两个星期或者是测量孔数量超出20个之后展开集中保养检查。严格落实执行具体规程,在测量过程中运用点测方式,每隔十米距离实施一次采样操作,完成测量之后就垂直度量测点数展开复核,若低于应测量点数百分之五则需进行重新测量,开始测量前要求档位必须处于“测斜”位置,而后方可将电源接通,若档位处于“沉渣”位置时将电源接通则会因为沉渣高压电源使得测斜仪电路受到严重损坏。垂直度测量孔口校零,通常把探管下降到10m位置处之后提升至5m位置,如此一来,测量仪器得以快速稳定,保持良好垂直状态,若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则需控制起始测量深度在水位之下。

2沉渣测量

测量沉渣时,基于跳变曲线拐点就沉渣厚度实施估算行为,因为每个人所选取的沉渣曲线拐点是各不相同的,导致估算所得沉渣厚度不尽相同,工程建设针对基础沉降提出十分严格的要求,若未正确实施沉渣测量则会造成精度欠佳情况出现。就此问题进行解决可采取施工技术措施为,使用沉渣探头开始测量之前,可基于测绳设施的配合使用实施复核操作;选择多人电脑数值读取分别计算手段,充分确保测量工作拥有较强精度,通过不同的人实现取值,选取最不利值当做沉渣厚度值,旨在让沉渣厚度得以符合规范具体要求;打开测量开关之前,在井下位置安放沉渣测定仪井下仪器设施,确保微电级系部分处在水中位置;选择微机检测仪“测量转换”开关置于“沉渣”档位位置,而后将电源打开,在此应该注意的是必须先换挡之后再实施通电措施,旨在合理规避换挡开关遭受损坏情况。

3孔径以及孔深测量

在日常测量实践中,针对孔径进行测量的时候,由于不能良好把握电缆抖动的时机跟力度,不得不再次返工测量;就孔深展开测量时,因为不合理选择深度起算面,导致测量钻孔桩成孔质量精度欠佳。就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可采取的有效施工技术措施包括,开始实施测量行为以前,根据翻板顶标高以及护筒顶标高、设计桩顶标高等内容完成对起算点位置的准确计算,而后正确标定;采用仪器设施进行测量之后,使用传统意义上针对孔深展开测量的测量绳复核所得结果;在具体测量孔深度时,应预防下降仪器突然出现停止行为,旨在规避测腿被张开,保障孔深测量工作落实到位,实施提缆操作时要重点关注相关动作要点内容,提升电缆行为需注意轻放猛提,保证一次性完成,保障测腿处于全面张开状态,使得孔径测量作业拥有较强精度。

4仪器标定及养护

针对钻孔桩成孔质量实施检测施工的进程当中,不难发现,每当在一段时间之后检测所得孔径值不是整体偏小就是整体偏大,表明在使用测量仪器的时候,其精度不断降低,因此必须重新标定。可采取有效施工技术措施为,把测量仪器下放至水下位置之前,对比已知护筒直径测量值跟仪器显示的测量直径,在仪器中输入已知直径,基于数据测量自动生成系统误差调整系数;运用标定仪器针对井径仪定期实施标定行为,全面掌控仪器实际工作情况,若在标定中发现不精确问题,则可基于系数修正措施实施合理修订。

综上可知,在工程建设中,钻孔灌注桩整个施工过程拥有较强隐蔽性,若采用常规设备及传统方式进行成孔质量检测难以获取良好成效,对应测量精度相对较低。通常而言,常用检测方式均是基于理想状态,根据假设情境测量并检验数据,同时过分依赖检测员的经验感觉展开结果分析计算及判断,造成测量工作颇具较大随意主观特性。所以,相关单位部门应重点关注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工作,基于先进科技,合理配备必要检测设备,避免主观测量,提高成孔质量检测精度,高质完成桩基施工,保证对应构筑物可靠安全,为企业社会经济效益获取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周长友 单位: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5篇:桩基检测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机电工程 安装质量

中图分类号:TP2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机电工程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建筑日后的使用功能,机电安装的工程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机电安装工程涉及面很广,包涵了工业和民用、公用建筑中的机械设备、给排水、电气、自动化、通风、电梯、采暖、仪表、通信、消防、环保工程等众多方面。完善机电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机电施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对工程质量管控进行研究势在必行。

1机电设备安装特点

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涉及到日新月异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这些复杂多样性的建筑机电技术以及材料要求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各相关建筑单位具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具有其固有的通性,但不同的建筑工程、不同建筑阶段也有其特性,例如在大型建筑工程中,对吊装、 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很高,需要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有着明显的区别。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分为几个阶段,针对最先进行的阶段,第一步应该确定合同规定要求的施工范围,将其按照单项、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第二步是分解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总承包项目的施工任务实现把管理责任和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层次。上述的两步工作是前期工程准备工作的基础。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根据建设项目规模、性质和环境条件等的不同,其建设部署内容和侧重点都会有相应的调整。在工程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施工程序会根据各个单位工程和建设项目总目标条件的施工过程来确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设备安装应根据项目的要求,依次按照顺序的开展施工程序。针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技术,各项目部门的分工和各自的责任需要明确,交底工作需要在各相关方要互相在施工前完成,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高质量的进行。

2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管理的现存问题

1) 不规范的操作流程导致的安全事故问题。例如变配电所的位置选择应该遵从相关设计规范:应该考虑建筑设备吊装及运输方便。

2)设计问题导致设备可用性低。机电设备的材料、规格、型号繁多,而国内目前没有一套相对完整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设计阶段对相应设备的标注是否明确是后期建设单位进行设备采购以及监理单位进行监督的重要依据。而通常在设计中,设计者通常习惯只在系统图的设备符号旁标处进行注释,即仅仅包括该设备的型号、厂家产品编号等信息,例如中断路器简单的标注了“B079Z 30安”,致使采购人员误采购成其他厂家“30安”的普通断路器,引起了无效采购,最后导致需要重新采购并进行更换,不仅延误工期而且还浪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更为严重的可能导致建筑的使用功能,造成安全隐患。

3)协调配合问题导致施工错误。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关键是组织和协调工作。例如建筑物的防雷避雷工作,通常情况下都是利用建筑物种的结构钢筋来做引下线、防雷接闪器、等电位与接地端的连接器。

3 加强机电工程安装质量控制对策

3.1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技术协调。由于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优劣,更会影响到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因此,提高机电安装施工图纸的质量,减少由于技术错误造成协调的问题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内容,都相对严密和完整,故与其他人连接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埋设于潮湿和多尘灰场所的电线管路、对管子连接外应该做密封处理;当电线管路埋入地下的时候不宜穿过设备基础,若穿过建筑物的时候,应该外加保护管;中间应装设分线盒,当埋设可挠管超过下列长度时:无弯曲时,管子全步长度超过30m时;管子全长超过20m,当只有一个弯时;管子全长大于15m,只有两个弯曲;管子总长度大于8m,若有三个弯时;盒、箱开孔L整齐,应采用液压开孔器或手电钻进行开孔,若管孔不能开长孔的时候,孔径与管径相匹配,开孔时严禁采用电气焊。因此,这就对图纸会签的重视提出了要求,仔细发现问题,并认真查找方法,从图纸上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2)管理协调。通过机电安装工程管理,减少过程中各专业由于配合产生的问题,专业人员统一指挥,建立以业主、监理为中心的统一领导,认真落实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监理人员、管理人员要全面完整地掌握各专业工序和设计的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达到统筹各个专业施工队伍的目的,保证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到位。若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顺利完工,并且通过了验收签证,资料也已经整理好并汇总完毕,需有相关责任方签字认可。由于建设单位造成的工期延误、机具空闲、人员窝工等经济赔偿问题得到建设单位的认可后,项目部便可以向工程发包方结算最后的工程价款。

3.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1)合理综合布置,规范操作。根据通风空调管道、消防喷淋管道、电气线槽、照明等设计图纸进行综合布置,给灯具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高度,使之吊顶上的机电产品安装成直线,风机盘管安装要尽量贴近楼板,要保证冷凝水管道的坡度要求,避免管道倒坡或集水盘溢水淋湿吊顶面板,留下水痕迹,在变配电所及发电机房的位置选择上,既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设备运输的便利性,也要考虑到运行过程中机电设备的维修、更换等问题中的运输便利问题。这就需要一个能从全局考虑的设计人员给出明确的说明技术措施,并由监理单位根据设计文件监督施工单位顺利完工。2)严格规范技术与安装工艺。配电装置是机电设备安装的核心,它关系着所有机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其中电缆作为传输电能的主要载体,其密度大、数量多、型号规格比较繁杂,在不仔细分类及严格审查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施工混乱,会产生电信号相关干扰,严重的可能导致运行中电缆温度过高,存在酿成火灾等恶性事故。因此对于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这项工艺性与技术性并存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时刻抓住技术条件与安装工艺的具体技术要求,在规范与设计不相符,或者施工修改的内容,都需向设计单位汇报,多方对修改内容或不符合规范的地方进行论证,最后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记录在案,便于后续的系统整体调试和开通;

3.3施工后期质量控制

完工测试包括再次进行工厂测试和对全部或部分设备有选择的技术试验,承包人将完全按照招投标文件和国家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在监理和业主批准监督下进行,测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单项设备通电测试、单项设备功能测试、分系统功能测试、系统功能测试,以及对关键设备和大宗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检测文件等的审查。

4 结束语

机电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核心,其安装技术和安装管理手段是不可避免的过程,是只有保证了品质,才可以保证建筑质量和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社会经济效益。在工程的每个参建单位,应该做好技术知识更新,重视人员培训,不断引进实践各种新技术,从中总结经验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志彬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0,(12):121

第6篇:桩基检测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 建筑装饰施工现状质量

中图分类号:TQ17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的现状与问题

1.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不够完善

装饰设计作为装饰工程施工的基础,是施工秩序和良好质量的必要条件。然而在装饰工程施工之前没有完整施工图纸是非常常见的现象,部分装饰施工只依靠效果图和几个平面图,没有节点大样图,有的连施工大样图都没有,常常根据经验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明显地影响施工质量,容易导致水暖电工序的返工,工期延长和资本浪费的情况非常严重。

2.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施工部门工人较低的素质是建筑装饰工程中施工一直存在的问题。当前建筑装饰市场的现状是准入门槛非常低,甚至无准入门槛的概念,施工队伍中大部分都是农民或者是不具有经验的工人,没有通过任何专业技能的训练就直接工作进入施工现场,施工队伍人员调动十分频繁,打游击状况十分普遍,真正拥有高技术水准、高专业素质的施工队伍一般不常见。

3.装饰质量隐患问题

装饰材料种类繁多、鱼龙混杂,在建筑技术与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现在,装饰材料的规格样式、品牌种类都非常多,质量有好有坏,有天然的、人造的,也有假冒的、伪劣的,价格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材料管理人员以及施工管理人员都不易辨识与掌控,施工单位即使拿高价钱购买高等级材料,仍然将被以假乱真的材料所替换。

4.定额标准对工艺水平的制约

新施工工艺常常缺少定额参考。最近几年,优良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在广泛出现,然而现有装饰定额中的做法以及选材可能会滞后周期,很少有完整的装饰工程定额对工程造价展开预算,控制装饰工程造价对投资单位来讲非常困难。很多投资方常常对报价进行综合,使用平均值包干的方法进行投资再估算,也有组织人力或委托第三方对市场展开调查,对单价进行分析。然而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的同时,却不一定与施工单位达成共识。

二、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控制的策略探讨

1.各专业与装饰施工之间的协调配合

安装专业和装饰专业一定要沟通顺畅。应标注明白天花、墙面等空间区域内的管道设备和走向布置以及装饰造型的相关尺寸;弄明白天花上风口、报警探头、消防探头等的布局和灯具布局是否等分成行,有无交叉与重叠;调整不同专业设置在墙面上的开关、按钮等的位置标高。参与施工的各方要各司其职,建立高效的协调互动机制。长期施工实践可以看出,图纸清晰度不够、图纸设计矛盾是后期施工的重要干扰因素,各专业负责人员要互相了解相关专业的设计及技术要求,动员各单位的技术人员召开例会,互相交流学习,迅速地把各种图纸矛盾和缺陷高效协调地进行解决,让施工各方都可以从大局出发,相互谦让。

2.注重施工管理措施

完整的、各方面全可以认同并遵照执行的后期施工计划是有序施工的条件。计划的目标为合同竣工期,施工交叉配合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弄清在各个阶段的主导工种,比如,顶棚内的风管和电线不事先安装好,吊顶就无法施工。在众多工程中,安装工程是作为装饰施工的主体和先导。安装工程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系统性,占用工期不断,调试的周期很长。因此施工的综合计划常常采用倒计时的措施进行安排,来满足工期要求。

3.注重装饰施工的细节问题

第一,需控制好工作面。现代建筑装饰施工工序种类很多、交叉也很多。需做好长期计划以及短期协调工作,保证各个工作面进入时间、进入次序、进入要求等问题。第二,增强设备保管。装饰施工通常存在设备无库堆放问题,需做到泵、机、柜、箱等重要设备带箱堆放,杜绝淋雨受潮、避免砸碰,加强零部件的开关、手把、表盘以及电动机等的保护与保管,说明书完整无缺,设备需要移动时,要通过责任人员登记,使设备每时每刻都处于完整与高效运行状态。第三,重视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做好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和脚手架的应用,后期施工多有一个垂直工作面上多个单位同时施工的状况,立体交叉的防护工作是安全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要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施工人员自身以及他人的安全。治理控制脚手架的占用以及拆搭,一定不允许拆扣件、抽钢管、移动脚手板的举动。掌控好用水用电以及接水接电,避免浪费,要有组织、有控制的进行污水的排放,避免污水排放污染施工成品干扰施工楼层,垃圾要快速清理和运走,工期紧张时,室内作业人员很多,一定要对消防保卫等统一安排,要划分平面并设专人动态管理,专人负责材料设备等的堆放,争取达到文明施工,确保装饰施工企业的美好形象。

4.做好选色和样板间施工

在定好设计要求的色相之后,然后展开试配色的工作,之后就做出实物的样板,样板色一定要与实际大面积的色彩保持相差不大。在建筑物外部需做到层次清晰,施工期间不咬色、不污染,一种颜色周围当均匀一致、协调漂亮。现代建筑通常标准层多,房间的数量很多,尤其是对于室内装饰要求标准高的房间,需使用有很多装饰施工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对样板间或样板层多次考量、仔细施工,打磨出满足业主要求的精品,再以样板间或样板层的标准来大面积大范围地进行施工。

5.加强成品的保护

现代装饰施工通常工期非常长,施工材料以及成品数量多,施工工序交叉重叠很多,成品保护工作是特别重要的环节,成品保护需预防为主、防护相结合。施工的成品质量与施工材料的质量及其运输和保管有密切的关系。铝合金、不锈钢、磁砖等半成品,要尽可能减少堆放和二次搬运,厨卫洁具要从厂家仓库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在镶贴面层、吊顶和油漆等装饰施工前,水电专业人员需先进行检查。木门框、夹板门框以及铝合金门框和防火门框在安装之后,再用铁皮等材料包封好,避免被不断施工作业的手推车等器械设备碰撞,一定要进行拆封的,作业后也要快速恢复。室内铺贴防滑砖、磁地砖等砖面后,要分层分段封闭保护一段时间,干扰其他施工作业的,经薄膜、木板或铁皮等材料覆盖防护后,才可以行人作业和堆放轻型工器具。成品保护对于装饰工程来说关键性不言而喻,它是最后一道工序,任何小破坏出现的瑕疵都会损坏整体的美感,使得装饰质量大大降低。通常情况下,要以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相结合。即使用严格的防范性强制性制度的主动防护,与此同时使用有关的防碰撞等措施来保护成品的被动防护方法。

三、严把建筑材料关

第一,需加强政府、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建筑材料的控制。政府部门、国家建设行政部门需制定出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措施,增强建筑材料的控制力度,规范建设工程各有关质量责任主题的行为,在根本上、源头上对于进入工程现场的建筑材料严格控制,确保工程总体的质量。第二,要认真检查施工单位建筑材料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落实情况,对于施工单位建筑材料使用管理人员配备、检测程序以及方法进行认真检查,保证满足建设工程的实际需要,能把相关的政策法规落实到位。与此同时需要施工单位明确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的责任,建立奖惩制度,让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建筑材料的管理中去。

最后,在建筑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要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过程进行跟踪。在少数施工单位或者个别人员的职业道德不高,一味的追求利润,出现使用材料与申报材料不符的情况,必须对于进场的材料进行跟踪检查,防止未经报验的或者是不合格的材料在施工中使用而造成质量隐患,已经发现,一定要严肃处理。

四、加强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管理

同样的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越细致、规范,就能较好的控制造价,而越是粗糙,就越不规范,就难以控制造价,所以,要想对于建筑装饰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如果是有较高的装饰要求的建筑工程,没有经过相应的程序进行审定,就不准动土兴建,这就要求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要层层把关,严格审查;其次,政府主管部门对于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的单位要进行严格审查,要求这些单位具有相应的设计资格,在领取建筑装饰设计资质证并且在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过营业执照、具有相应的设计资格,方才准许其进行设计,否则取消其营业资格;再者,设计人员要进行深入的实际调查,对于所设计的方案进行经济分析,优化工程设计,严格遵守“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标准,要求从业人员要有强烈的造价意识,精心设计、计算,积极地尝试采用新的工艺、材料,同时,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尖、新”的攀比倾向,设计过程要切实考虑实际情况,不要仅仅对于建筑物的美化,也要注意实用的问题。

同时,对于建设项目耗费较高的项目,应该由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供完整的施工图纸,构造图、细节图、效果图等缺一不可,设计单位制定相应的设计规范,从而杜绝不规范的行为。统筹协调纵观效果,克服由于在土建以及装饰设计各管各互不衔接而造成的返工浪费以及重复投资的现象。规范装饰工程市场行为,为装饰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造价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从纯粹的物质生活中走出来,渐渐进入健康、舒服、美观、具有个性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人们追求建筑美的品味高低直接取决于建筑装饰效果的好坏,然而建筑装饰理念是建筑装饰的精华,因此建筑装饰的特点要与建筑的应用功能以及所处的环境相协调。对于不同状况控制实施至工程施工的全部过程,如此一来既能提高装饰工程的质量,又能符合人们对美化环境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杨秀方.装饰工程施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孔晓泊.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徐永泉.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J].低温建筑技术,2004(9).

4]李书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

第7篇:桩基检测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复合载体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5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众多的施工工艺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领域中,其中复合载体桩施工工艺是目前建设部重点推广和应用的技术之一,该项技术在陕西华岳凤凰城项目、西安石油大学新校区等工程得到了应用,并且在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二、复合载体桩的定义

复合载体桩是一种地基处理的专利技术,通常针对松散填土地基或者软弱地基的特点,通过夯实挤压以及扩底填料的方式提高桩基承载能力以及抗变形能力的一种全新的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复合载体桩就有单桩承载能力高、桩身较短的特点,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重锤对扩底填料进行夯击,促使桩端基层纵向约2.5m-4.6m范围以及横向1.5m-2.5m范围的土体进行挤密加固,保证土体得到最有效的挤密加固效果,并且还能促使扩充底料向四周的土体扩散,形成挤密土体、填充料、干硬性混凝土组成的复合载体,然后再下放安装好的钢筋笼,最终在桩身内灌注混凝土,并在内夯管以及重锤的重力作用下,最终形成复合载体桩,增加地基土体的压缩模量以及地基的承载能力。

三、复合载体桩施工工艺

1桩位线的复测施工。工程施工单位应该指派专门的放线人员,根据相关的规定在桩位点放出轴线,然后报至工地监理部门进行验收,并且在具体施工之前,应该组织桩基手、技术员以及其他施工班组进行桩位的复测,保证桩位线符合相关的设计规定之后再进行具体的施工,轴线测量的最大允许总长度偏差为±14mm,最大允许总宽度偏差为±6mm。

2移桩机械设备就位。当复测桩位线满足相关的规定后,确定所需要打的桩型,通常选用φ420钢筋圈圆心对准桩体中心,并标出相应的痕迹,用三角架吊线坠把移桩机的护筒调整到垂直方向。

3沉管施工。保证护筒准确的定位桩位,然后将内、外管同时用柴油锤夯入土中,沉管施工的流程可以概述为:复核桩位,然后桩机就位,桩机就位后调整夯管的垂直度,保证夯管的垂直度小于桩长的0.95%,内、外管同步打入设计深度。

4填料夯击施工。提升内夯管高出调料口,然后进行填充料和干硬性混凝土回填,填充料可根据施工地质的具体特点,选择碎砖、碎石、卵石等作为填充料。填料后内夯管提升做自由落体进行夯击,在夯击的过程中,控制填料量,做好施工记录。

5三击贯入度的测量。当复合载体桩形成密实状态后,应该测量三击贯入度,测量的贯入度都应该小于或者等于前级贯入度,当三击贯入度符合相关的施工要求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当三击贯入度不能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时,应该再进行填料夯击施工,直至满足三击贯入度的要求为止。

6下放钢筋笼。钢筋笼的制作需要符合相关的规范,纵向钢筋通常采用常钢筋,不能采用焊接的方式,如果必须采用焊接施工时,应该将焊接点选在距离桩底较近的地方,并且保证相同连接区域的接头比例不超过45%,并且当焊接施工完成之后,还应该对焊接质量进行抽样检查,当焊接质量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钢筋笼在运输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碰撞,防止钢筋笼发生变形,在进行钢筋笼的下放施工时,应该严格的控制钢筋笼的标高,并制作一定长度的钢筋,保证能够钩住钢筋笼上部的钢筋,最终将钢筋笼下放到设计的深度。

7混凝土施工。当三击贯入度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之后,应该进行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夯填干硬性混凝土,提升重锤至3m高度夯击5次,保证干硬性混凝土夯击密实;其次,灌注混凝土,通过护筒的填料口灌注混凝土,直至灌注到复合载体桩顶的标高位置,然后以小于1.5m/s速度将护筒拔出;再者,混凝土的振捣施工,在混凝土中插入振动棒进行振捣施工,振捣的时间控制在4min-5min之间,并且尽可能的防止出现漏振或者过振的现象。

四、复合载体桩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对策

1严格的按照复合载体桩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施工。复合载体桩的质量控制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三击贯入度,每击贯入度都应该小于等于前击;(2)填充料的含泥量不大于10%、有机物含泥量不大于3%。(3)底部干硬性混凝土搅拌均匀;(4)桩身灌注充盈系统应该控制在1.0-1.3之间;(5)桩径的最大允许偏差为±20mm;(6)桩位的最大允许偏差分为两种状况,当桩径小于500mm时,桩位的最大允许偏差应该小于70mm,当装进超过500mm时,桩位的最大允许偏差应该小于100mm;(7)桩孔的垂直度应该小于桩长的0.95%。

2桩体施工时采用干硬性砼止淤,用水泥袋装好干硬性砼30kg以上,强度等级C20。放在桩位中心,堆成小堆,把套管对准桩位中心,压在干硬性砼上进行沉管。

3填充材料的填量应该控制在0.5m?-1.8m?之间,以此防止对临近桩体的影响。

4在三击贯入度时禁止出现离合操作和刹车操作,测量时应该准确细致,并且还应该及时、准确的记录。

5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并且安排专门的负责人留取混凝土试块,严格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6在成桩的过程中,应该随时检查相邻桩体的竖向位移,并且随时观察地面是否存在隆起问题,当出现相邻桩体的竖向位移以及地面隆起超过相关规定时,应该及时的报告相关的技术人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此保证复合载体桩的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复合载体桩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通过采用复合载体桩施工工艺,能够显著的增强桩体的质量以及桩的承载能力,并还具有对周边建筑影响小、工地浮尘少、速度快、工期短、适应性强等方面的特点,并且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复合载桩体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第8篇:桩基检测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基;质量事故;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造成桩基损坏的基本原因,包含了如下种类:在测量时错误放线,导致建筑物挪动位置或者桩体移动;单个桩体的承载力无法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造成成桩流程中断;钻探的小孔发生塌陷,卡住钻探设施;沉淀在桩体底部的泥渣过厚,混凝土原料破碎,桩体夹带泥浆;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内部钢筋安放错误或出现扭曲,等等。如果对于建造程序缺少控制,就会出现桩基断裂等严重故障,威胁到周边居民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要研究防止桩基损毁的对策,就应当明确桩基不合格的成因,而不应当回避这些施工问题。

常见性的桩基故障成因

勘测材料的原因

许多灌注桩建造的基础性勘测资料不够全面精准,用于拟定安排方案的文件也存在弊端。具体而言,地质勘察层面的材料漏洞,主要包含了钻探小孔相隔过远、小孔数量不足、深度数值不够、土壤的测验资料缺乏、取样的程序不规范等。部分施工人员没能领会文件的设计要点,导致桩体的类型选取失误、施工结束后地面标准高度模糊。

因此,在钻孔等操作开始以前,需要谨慎查看勘测得到的材料和数值。同时,如果桩体基础持力层薄厚不均,则有必要增加打孔的密度,必要时应当再次予以勘验,避免桩体的一端设置在承受力差的层面上,损毁灌注桩。如果成桩地点存在冻土,则需要穿过这种冻土,不要将承重的层面安排在冻土上,防止由于土壤融化而导致下陷。如果当地的回填土层或者软弱土层很厚,则需要查看桩体的基础。

控制误差的原因

如果桩置、标准高度、小孔深度、直径存在设置误差,就可能造成侧壁塌陷。在施工展开的过程中,地坪的标准高度会不断变化;部分施工人员没有等到回填结束,就勘测打桩的场地,造成高程偏低。部分工程在勘验时选取了相对类型的高程,而在操作时却忘记了换算,造成小孔深度的差值。

在测量小孔深度时,最好选取测量钻杆的方式,将小孔底部的界面设置在钻头长度的三分之二左右。应当将桩体一侧打进持力层的长度,作为终止打孔时的距离,而不要预先固定这一深度。小孔端口处出现差值的成因,主要包括完成勘验之后再次予以回填、在计算高程时出现失误,以及场地内部的泥渣淤积,地面不断被抬高,造成小孔端口的高程改变。

泥渣沉淀的原因

小孔底面的泥渣厚度大,或者浇灌之前孔内泥浆含砂量偏大,都可能带来质量隐患。当底面上的泥渣不停堆积时,如果不予以及时除去,或者对于堆积的具置鉴别不当,就会影响到钻孔的正常程序。要量出精确的沉淀厚度,就需要先确定终孔时达到的深度。要选取测量钻杆的方式来判断这种深度,将数值设定为钻杆和钻头的总体长度。

受力判断的原因

准确识别桩基的持力层,是建造钻孔类型灌注桩的关键性程序,施工人员要提升识别的能力。如果持力层属性为非岩层,则相对易于鉴别,可以依据勘验材料,结合对于场地的样品提取,来做出综合性的识别结论;如果持力层属性为风化程度高的岩层,则鉴别起来比较困难,可以将勘验材料上表述的深度数值为基本参照,综合考查钻探设施的受力状态、钻杆的浮动状态和小孔端口处的样品性质。

具体对策

指引性的处理规则

在开展对于桩基的补救之前,应当明晰故障的种类和桩基损坏范围,要备有几套成型的补救方案。参加处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基本上形成共同对策,最后决定最佳的那种方案,并获得设计方的认可。桩基的补救方案应当可靠,节省原料,有助于缩短操作期限。要对未加补救的桩基部分提出改造的建议,预防类似桩基故障的产生。

在发现桩基操作误差的初期,就需要及时予以补救,不要留下任何隐患。在形成小孔之后,要查看小孔深度持力层面的数值、岩层的坚硬程度、沉淀泥渣的薄厚等等。小孔的垂直角度要与设定标准吻合,如果一种指标没有吻合,就必须随时调整。在获得建设、监理等各方的认可之后,才能移动钻探设施、灌注混凝土等,尽量避免复查桩基时才发现隐患。在挖掘之前,应当审查桩体的形成记录,以及有关的测量资料,各方形成确定的对策之后再着手处理,避免挖掘到某一阶段再予以处理。

在选取适宜的对策时,需要顾及到处理程序对后续操作的干扰作用。例如:如果补桩的措施不适当,将会干扰附近较为脆弱的桩体。处理钻孔类型桩基的方案通常比较多样,应当衡量这些措施所耗费的原料和技术含量,选取那种节省原料、又便于安置桩基的措施。要提高检验措施的先进程度,如利用超声波来查看桩基是否破损,以及桩体本身是否夹带泥渣、直径是否缩小或者扩张等。

常见性的对策技术

通常采用的桩基弥补对策,就是转变操作方式。桩基的故障,多数是由于操作次序有误或者方式不适宜造成的。因此,在处理的流程中,既需要适当补救已经被损坏的灌注桩,又需要纠正偏差的施工次序。如果桩体的间距过小,给操作增添麻烦,则有必要转变成桩的实际次序,采纳间隔形式的成桩对策;如果桩体下方淤积了较多的水分,则应当更换成桩的措施,换成在套管内部形成桩体。

接桩的对策,指的是如果成型灌注桩顶部的标准高度不合规定,则需要衔接一段桩体来弥补。可以选取挖掘的方式来衔接:将桩体的端口挖出,除去附着在上面的混凝土原料浆液以及密度较小的表层,并挖出桩体的钢筋,清洗之后再用额外的钢筋予以衔接;也可以选取嵌入的方式来衔接:如果形成桩体的进程被中断,或者混凝土原料的灌注停止,那么在确认清理浇注原料存在困难之后,就可以选择这种对策。

补桩的对策,指的是在建造承台梁柱之前,如果灌注桩彼此相距过远,难以承载上方建筑物的负荷,那么可以在相邻的桩基中间再增添一根灌注桩。

补强的对策,适宜运用在混凝土自身出现较多蜂窝、发生离析、构造松散、强度或者长度不达标、桩基底面泥渣偏厚等情况下。通常将压力很大的泥浆灌入到钻孔里面。如果桩基本身原料的某一部分存在离析状态,或者存在很多蜂窝,则可以运用钻探机等设施,钻探到这一部位下方大约两倍直径的深处;然后冲洗并灌入泥浆。如果桩体不够长,则运用钻探设施持续钻孔,达到受力层的标准高度部位,并对不足的桩基予以灌浆,巩固它的稳定性。这类对策存在损坏附近桩基的风险,因此需要谨慎选取。

结语:

在设置钻孔类型的灌注桩基过程中,会遇到勘测、方案确定和具体操作等多个流程,每个程序都隐藏着桩基质量的风险。大部分钻孔和打孔等操作,是在地表以下完成的,人们无法亲自观察这些程序,在桩体形成以后,也不能再次挖开来检验质量。因此,这种桩基的安置过程,更容易出现桩体不合格的事故。在面对事故时,详细判断损害的成因,并选取补救对策固然重要,但是预防桩基的质量事故更加必要。要善于归纳桩基损害的常见原因,并研究、采用针对性强的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桂云.钻孔灌注桩基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

第9篇:桩基检测质量控制范文

[摘要]教育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高职院校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文章针对湖南高职教育在质量监控与保障方面存在的省级监控行政化色彩明显、院校监控自主性缺乏、社会监控不健全、财政投入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必须从政府、高职院校、社会三方采取积极有效的监控与保障对策,才能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

关键词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保障

[作者简介]毛尚华(1965-),男,湖南津市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纪委副书记兼纪检监察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农民职业教育。(湖南 长沙410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构建地方特色职业教育质量监督保障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KJ011ZDUT005,项目主持人:刘友金、佘正德)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2-0037-04

建立和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有效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是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教育部2006年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文以湖南部分高职院校为对象进行调查,试图在了解和分析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高职院校外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力量和高职院校内部,探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的有效对策。

一、调查设计

截至2013年,湖南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68所,本文按照25%的比例选取17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从举办单位来看,省教育厅举办的4所,地方政府举办的5所,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7所,社会力量举办的l所;从类别来看,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3所,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2所,省示范性院校7所,省骨干性院校4所,一般高职院校l所;高职院校接受访谈的对象中,督导主任7人,教务处长9人,系主任1人。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7个单项或多项选择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由参与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逐一进行回答。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情况;二是高职院校实施质量监控与保障情况;三是社会力量参与高职院校质量监控与保障情况。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放和回收,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l000/o。

二、结果与分析

1.对湖南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整体评价。调查显示,64.70/0的调查者对当前湖南高职教育质量的整体评价为“较好”,认为“一般”的占35.3%,无人选择很好或很差。对于影响湖南高职教育质量主要因素的多项选择中,所有人都选择了“生源质量”,其后依次是力、学条件(占88.2%)、教师业务能力(占76.5%)、教学管理水平(占64.7%)、专业课程设置(占64.7%)、社会环境(占58.8%)、上级政策(占52.9%)、教师职业道德(占35.3%)、其他(占17.6%)。

2.对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与保障的现状评价。在调查中,认为湖南省教育厅实施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有成效的占76.5%,认为一般的占17.6%,而认为很有成效的仅占5.9%;认为省级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管理过多的占35.3%。管理妥当的占47.1%,管理过少的占5.8%,没管到点子上的占11.8%。在回答“省教育厅对高职院校质量监控的重点”多项选择时,94.1%的认为是办学条件监控,其后依次是教学水平评估(占88.2%)、教学过程检查(占52.9%)、教学结果考核(占23.5%)。在多项选择“对省教育厅实施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的主要职责”的调查中,被调查者均选择了制定政策,其他按选择比例依次是鼓励发展教育社会评价中介组织(占70.5%)、增拨经费(占64.7%)、监督检查(占52.9%)、验收评比(占35.3%)及其他(占11.8%)。

3.对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与保障措施的评价。根据近年来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的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措施,共设计了19个选项,供调查者进行多项选择,其结果见表1。

从表l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调查者认为专业设置省级评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开展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公布就业率、填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状态数据平台、制定管理文件、开展省级专业技能抽查、开展省级专业教学评估等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的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的主要措施。

在对“实施高职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与保障的手段”多项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排第一的是经费拨款,占82.4%,然后依次是院校排名(占58.8%)、行政奖惩(占52.9%)、行政审批(占11.8%)及其他(占11.8%)。76.5%的调查者认为,实施高职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与保障的难点在于地方财政支持不够,其次是管理措施不到位( 58.8%),政策调控权威不够(47.1%)。64.7%的调查者认为高职教育质量省级监控应该做到全面监控与重点环节监控相结合,选择重点环节监控占35.3%,而全面监控无人选择。

4.对高职院校实施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现状评价。调查显示,认为本校主动接受省级教育质量监控的占29.4%,认为被动接受、介于主动和被动之间的各占35.3%。没有主动邀请主管部门进行质量监督的院校占58.8%,主动邀请主管部门进行教育质量监督的院校占41.2%。在“高职院校内部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必要性”的调查中,选择很有必要的占70.6%,选择有必要占29.4%。而从本校开展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现状来看,认为较满意的占70.6%,满意的占29.4%。在调查“你校引入了哪些外部教育质量监控”(可多选)时,回答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排名靠前且超过半数的依次是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专业评估、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校企合作企业、学生家长和毕业校友,而引入社会中介组织所占比例较小。

在“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外部监控谁更重要”的调查中,选择企业及用人单位所占比例最高,达82.4%,而选择学生家长、社会中介组织、政府、社会舆论及毕业校友均低于三分之一。对于是否有必要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开展高职教育质量评价,调查者有不同的选择,认为有必要的占82.4%,没必要的占11.8%,无所谓占5.8%。

5.对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督导的评价。教学督导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有效制度。从调查情况来看,17所高职院校均建立了教学督导机构,88.2%的院校是与教务处平级的独立设置模式,11.8%的院校是跨部门的委员会模式。教学督导机构校内专职人员最多18人,最少仅有1人;根据学院的规模大小,从事教学督导的校内兼职和聘请校内外退休人员人数不等。总体来看,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占大多数。在这些高职院校中,实行院、系二级督导比例最大,占70.6%;实行院、系、教研室三级督导的占23.5%;实行院一级督导的比例最小,仅占5.9%。各院校教学督导机构职责范围有差别,其中承担督教、督学、督管任务的占70.6%,承担督教、督学任务的占29.4%。调查显示,认为本校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体系比较健全的占58.8%,一般的占23.5%,而认为很健全、很不健全、不太健全的比例小,均只占5.9%;认为教师支持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占94.1%,认为教师持无所谓态度的仅占5.9%。对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督导方式调查结果见39页表3。

表3统计的结果表明,督导听课、检查教师授课计划教案、集中开展教学检查是所有高职院校教学督导采取的普遍方式,而采取学生评教、开座谈会,随机调查学生,教师评学、检查实习实训,抽查学生班级日志等方式的,均超过半数。

在对“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涉及哪些方面”的调查显示,课堂教学排第一,占1 00%,其后依次为实训教学(82.5%)、教学管理(76.5%)、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学生日常管理(均为58.8%),而涉及学生宿舍与后勤管理、教师科研管理所占比例很小。

信息反馈是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方面,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但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向教研室或系(院)反馈的占88.3%,与教师直接交流、向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长汇报、教学工作会议集中反馈均为82.4%,其他依次为编印督导简报(76.5%)、座谈会反馈(70.6%)。

在对本校开展教学督导T_作的主要困难多项选择调查中,调查者看法不一,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主要困难,居首位的是督导人员不足、素质有待提高;排第二的是督导经费不足和制度不完善两个方面,然后依次是督导地位不高、领导支持力度不够、系部不配合、教师不欢迎及其他。

三、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近年来,湖南省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深入分析发现,湖南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方面还存在着省级监控行政化色彩明显、高职监控自主性缺乏、社会监控不健全、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还需要从省级监控、院校监控、社会力量监控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探寻有效对策。

1.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弱化省级质量监控与保障的行政化色彩。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具有显著的行政化特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运用行政手段指挥和实施对省域内高职教育的质量监控,既担当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者,又是高职教育质量评价者,扮演着组织者、管理者、评估者的多重角色。要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推动高职教育全面发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弱化高职教育质量监控的行政化色彩。一是要转变观念,明确角色定位,摒弃行政命令式的作风,用管理者、服务者而不是领导者的身份来引领高职院校实施教育质量监控,使其成为质量监控的核心主体,为学校开展自主质量监控创造宽松的环境。二是要改革管理模式,以指导性文件或宏观政策取代具体指标性监控,指明高职教育发展方向,重点解决发展中普遍的关键性问题。三是要按照教育部《关于改进评审评估评价和检查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力精简项目评审、教育评估、人才评价工作,推动简政放权。同时,建立健全联合工作和共享信息机制,减少学校重复劳动和工作负担。四是要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立合理、公正、公平的教育质量评估长效机制,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实施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五是要通过立法、拨款、奖惩等手段监控高职教育质量,引导和促使高职院校有效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六是要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名义制定《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意见》,指导高职院校进一步健全教学督导机构、工作机制、保障制度等,重视和规范教学督导工作;成立全省高职教育教学督导研究会,定期开展教学督导工作交流和理论研究。

2.发挥高职院校核心主体作用,推进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质量监控的当然主体,应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但一直以来,在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高职院校扮演着上级部门监控活动的追随者与响应者的角色,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监控自主性的发挥。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水平,一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重点,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学模式,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内涵建设,形成办学特色,打造学校品牌。二是要树立科学质量观,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价值观,积极倡导全员参与教育质量保障工作,培育积极进取的质量文化,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三是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针对自身办学特色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制定符合学校特点和更具实效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考核、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毕业综合实习、教师上岗等主要环节质量监控标准,加强过程和细节管理,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四是重视常态监控,定期开展自我评估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年度教育质量报告,接受社会监督与评价。五是完善教学督导机构,强化院系二级督导,健全院内教学督导制度和督导工作体系,建立教学督导反馈机制,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督导水平。六是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人才培养上,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相应的人、财、物支撑,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