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云雀的心愿范文

云雀的心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云雀的心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云雀的心愿

第1篇:云雀的心愿范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森林的宝贵作用,懂得不爱护森林将会有严重的后果。

3.对学生进行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云雀心愿是——让沙漠变成绿洲。这是多么美好的心愿啊!小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森林对人们到底有哪些好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地阅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10、13节

1.云雀妈妈把森林比作了什么?“大水库”“空调器”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2.自由读课文第10、13节。思考:为什么要把森林比作“大水库”和“空调器”?画出它们的特点。

3.指名说森林是怎样蓄水的,把“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四个词语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明森林是如何蓄水的。同桌试说,指名说。齐读第10节。

4.为什么说森林是空调器呢?指名说。齐读第13节。引读:所以小云雀感叹道:“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5.森林除了有蓄水和调节气温的作用外,你还知道其他的作用吗?

三、学习课文1——4节

1.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如果没有森林,我们的生活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跟着云雀妈妈一起到沙漠中去看看。分组朗读课文。

2.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想象“漫天飞舞”时沙漠中会出现哪些情况?为什么会形成沙漠呢?你的心情怎样?(疼惜)

3.指导朗读第4节,抓住词语“茂密”“乱砍滥伐”“越来越少”“贫瘠的沙漠”。

四、学习课文5——8节

1.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呀飞,飞到了大河上,大河上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自读第五节。

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如果你被洪水围困,你又会想到什么?

你想对乱砍滥伐的人说些什么啊?

2.指导朗读第5节,读出洪水的凶猛和受灾人民的悲伤。男生读。

3.小云雀看到这样的情景,它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4.洪水为什么会“泛滥成灾”呢?女生读云雀妈妈的话。

五、总结课文

1.即使森林再宝贵,经过人们的乱砍滥伐之后,就会失去这些宝贵的资源,我们的周边只会是漫天飞舞的沙漠,洪水泛滥成灾,人们不能快乐安定的生活。所以小云雀会产生“让沙漠变成绿洲”的愿望,这也是我们大家的心愿。

2.同学们将会为实现自己的心愿做些什么呢?

六、课外作业:《我的心愿》

板书:

云雀的心愿(让沙漠变成绿洲)

大水库(蓄水)

树冠

树干

树下

土壤

森林

空调器(调节气温)

挡住

遮挡

太重要了

乱砍滥伐

第2篇:云雀的心愿范文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期待 阅读成果 阅读领域

课程改革为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带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滥用课件、表面热闹等。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优化,努力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演绎的华美乐章。

一、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

教师要以深沉、持久的师爱创设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课文《云雀的心愿》以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说明了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教学伊始,我以儿童化的语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他们就是(出示云雀图,生回答)……他们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还记得是什么吗?那么课文的哪一小节写了云雀的这个心愿?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下子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节课我们就和小云雀一起跟着云雀妈妈去旅行!

二、让学生共享阅读成果

阅读教学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例如,在教学《云雀的心愿》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在大河的上空,小云雀看到了什么?

(根据回答出示: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有几处河堤被冲垮了,一些村庄淹没在洪水之中。指名读,让学生评议好在哪儿)

生:他读出了河水凶猛。

生:“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这一句话,他读得特别响亮有力,体现了河水的凶猛。

生:“咆哮”一词读得特别好,读出了河水凶恶的样子。(让学生观看课件,让学生亲身体会)

师: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发现河水真的十分凶猛。

生:还有“水位很高”“冲垮”“淹没”也体现了河水的凶猛。

生:有点儿难过,因为村庄被淹没了,河堤被冲垮了。

师:那请你再来读读这段话,好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了河水的凶猛,读出了人类的悲痛。)

教师在接触文本的基础上演示课件,学生紧紧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朗读训练,读出了河水的凶猛,读懂了河水的危害,从而体会了森林的重要。教师没有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却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课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有了心灵的絮语,有了会心的微笑。

三、让学生拓宽阅读领域

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学生用得最多而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当面对全新的问题时,学生往往束手无策,不知从何下手。要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关键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

1,课前搜集信息,了解、感知课文。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森林的作用,在教学这一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森林的资料(如图片、动画、歌曲、广告语等)。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了解到与之相关的丰富信息,较为完整地认识到了森林的作用,从而增强了环保意识。

2,课中整合信息,深入理解课文。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情境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将不同角度的信息有机整合形成合力。这样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阅读多种信息,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

第3篇:云雀的心愿范文

关键词 节约型校园 长效性高校后 勤运行机制 创新

在“两型社会”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建设节约型校园是推进高校管理的实践创新。高校后勤的生存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创新现有的高校后勤运行机制,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创新的环境因素

社会中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制约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创新的三大环境因素。

1.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高校后勤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计划经济转变了市场经济,高校后勤就经历了二十年的社会化改革。现在“两型社会”是政府工作的主题,“节约型社会”建设备受重视。“节约型校园”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必将围绕节约型校园长效进行改革与创新。

1.2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从十二大以来,积极推进了政治体制改革。节约型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如何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制度已成为高校后勤管理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1.3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节约型高校后勤运行机制的创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全面深化,使高等教育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中国高校后勤随之进行的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显着成就。从机构、人员、分配制度等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2 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创新

2.1文化导向机制创新。高校后勤应逐步建立以先进文化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创新的目标。既要增强高校师生节约意识,又要优化组织设计,还要健全规章制度。只有抓好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发挥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团结一致努力实现后勤工作的远景目标;只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检验的规定措施,才能形成有效机制和长效机制,把节约工作软任务硬化。才能降低运行成本,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使高校后勤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2.2风险分析机制创新。根据风险分析的情况制定风险预警机制是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创新的必然。高校后勤可通过风险评估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措施,并通过风险交流使风险管理措施更加完善。高校后勤存在的风险主要有:(1)食品卫生安全风险;(2)防火安全风险;(3)交通安全风险;(4)机械操作安全风险;(5)市场经济对校内市场冲击的风险。

2.3绩效考评机制创新。客观评定员工的工作状况、能力、行为和适应性必须通过有效的绩效考评,只有进行定期的、有组织的、实事求是的业绩和素质评价,才能将员工的个人工作表现状况和高校后勤的长短期战略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既能培养和开发员工的潜能,又能反映高校后勤各环节间关系的协调性,做出针对性的绩效改进,提升高校后勤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

2.4行政问责机制创新。实现行政问责制可以强化高校后勤管理者的责任与行为,提高后勤管理的效应。实现行政问责机制的顺利运转,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合理划分部门责任,整合行政监督资源,强化内部监督,加大惩戒力度,对绩效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严肃处理。

2.5竞争机制创新。高校后勤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促进高校后勤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引进社会企业到校园内参与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社会资金和力量来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当然,高校后勤管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控。不过度开放校内市场引起无序竞争,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有计划地做好引进工作,激活校内市场,形成竞争氛围,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 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中应采取的对策

高校社会资源的消耗与各高校后勤工作息息相关,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中,要群策群力,转变思想观念,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后勤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3.1加强宣传教育,确立勤俭理念,养成节约习惯。后勤管理部门作为经济实体,要主动与其他职能部门建立经常的联系机制,积极开展节约型校园的各项主题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崇尚节约的氛围,使每个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2推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规章制度,加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认真研究制定节约资源的具体规划和措施,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计划性、持久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完善市场导向机制,水、电等资源产品按市场定价。对公共服务的用水用电,实行“核定指标、节约留用、超支自付”;对独立核算单位、经营单位和教职工宿舍用水用电,实行“谁使用,谁交费”。要制定限电措施、督察制度、岗位责任制、奖罚措施,对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要进行奖励。

3.3开发和推广节能新技术,用高科技手段确保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性。高校后勤要充分利用高校雄厚的科研实力优势,加大节能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和推广使用,用高科技手段确保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性。比如:对既有高耗能建筑和用电设备进行节能改造;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新技术;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总之,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与相关科研院系开展横向联合,依托高校的科技优势共同进行节能技术科研课题的开发和推广工作。

第4篇:云雀的心愿范文

一、紧扣重点,主详次略

“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抓住文章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如《云雀的心愿》一文,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森林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重点,每一部分都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___________”让学生说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由“云雀的心愿”引申到人类共同的心愿,让学生有条理地写一写森林的重要,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选准突破,把脉全篇

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反复研究,找到最佳切入点,因势利导,把脉全文,这样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如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我从“自豪”入手,问:“你感到自豪吗?”学生纷纷自豪地说出了自己的长处。“小骆驼一开始自豪吗?它为什么不自豪?”学生找到了小骆驼自卑的原因后,再问:“你觉得小骆驼应该自卑吗?”学生齐答:“不,应该自豪!”随即问:“为什么应该自豪?”这样抓住了文章的突破口,由点及面,把握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三、抓住“亮点”,品读感悟

“亮点”即是课文中的写得精彩的地方,读起来畅快淋漓,回味无穷。那生动形象的比喻,气势磅礴的排比,栩栩如生的比拟等等。抓住这些亮点反复诵读,不但能快速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能力的培养无疑也是一条捷径。同时,还能重点突出,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品析字词,潜心会文

第5篇:云雀的心愿范文

[关键词] 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教学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巧妙设计问题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设计问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环节。

一、设计“主问题”,提纲挈领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问题设计,以“主问题”概念的提出和推广最为明显。与传统课堂的“教师满堂提问”相比,“主问题”的设计就显得简洁而精致。什么是“主问题”? 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给出的概念是: 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余映潮老师曾这样说过:“在以‘主问题’为线索的阅读教学中,由于一般性提问的‘量’的大大减少,课堂活动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内容,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可以说,‘主问题’最大的教改意义就是能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或问题将学生深深地带入课文,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例如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如今的迪拜绿树成荫、鲜花遍地,而以前的迪拜却是不毛之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个问题贯穿了全文,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探析体悟,学生感受了如今的迪拜绿草遍地、鲜花盛开,又目睹了以前的迪拜寸草不生、荒凉贫瘠,进而主动探索发生这种巨大变化的原因,对理解绿洲的来之不易和阿联酋人民对绿洲的精心培育与爱护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二、设计“问题链”,环环相扣

设计问题要紧扣阅读内容,围绕阅读目标进行,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精心解读文本,充分考虑学情,然后围绕目标整体考虑。一般可以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

例如教学《云雀的心愿》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森林的重要作用,可以设计这些问题:1.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2.小云雀为什么会萌生这样的心愿呢?3.小云雀和妈妈飞到沙漠的上空看到了什么?4.它们飞到大河的上空看到了什么?5.它们飞回居住的森林,又感受到什么?6.森林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通过小云雀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明白了森林有防风固沙、蓄水保土、调节气温的作用。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靠近文本的内涵深处,实现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多重目标。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问题链”看上去连接的是问题,但其本质却连接着教学的内容、学生的思维、文本的主题、师生的情感,使我们的问题浑然一体,更使我们的教学一气呵成。

三、设计“巧妙问”,循循善诱

孔子要求教师“循循然善诱人”,这句话放到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来理解,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通过思考、合作、探究等激起其问题意识并从中求解。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在“巧”字上花功夫。

1.设计“适度问”:基于“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学生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最近发展区”。所谓“适度问”是指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之上,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使设计的问题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接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范畴,接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

例如,教学《小露珠》时,通过对二、三、四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与小露珠打招呼的样子和语言,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说话练习:“请你选择一种最喜欢的小动物去跟小露珠打招呼,如果能配上动作、表情就更棒了,请同学们分小组、分角色练一练!”学生就把学到的课本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用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蹦蹦跳跳的小青蛙、爬来爬去的小蟋蟀、翩翩起舞的小蝴蝶,绘声绘色地用上课本语言、肢体语言、神态语言与伙伴对话、与老师对话。

这一设计将老师与学生从枯燥的讲读中解放出来,不仅用对话、表演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而且把富有感情地读与文通句顺地说结合起来,从模仿语言到内化语言,生趣盎然地把语言训练、朗读训练落到实处,也切实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把说与读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设计“层次问”:形成“最长持久力”

阅读是一个认知、体验、感悟的过程,其有规律可循: 起始于读者的初识、文本的表层,然后透过语言,获得体验,进而进入文本的深层,启发思考,获得感悟。于是,我们的问题的设计就需要符合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过程。一般而言,一堂完整的阅读教学课都需要设计导入性问题、感知性问题、体验性问题、感悟性问题等层次性的问题。

“层次问”是指合理调配各种等级问题的分布,使问题有层次,便于教者因势利导。就像爬楼梯一样,从第一个台阶迈向第二个台阶,逐渐地到达楼顶。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类型,按难易程度大致可分为知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和创新性问题。知识性问题答案大都是简单的,不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就可以解决的,如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字形。理解性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方可解答。如教学《掌声》一课时,文中有两处具体描写掌声的句子,要理解“同学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为小英鼓掌”,就需要学生走入小英的内心世界,在课文情境中去感知。探究性问题层次较高、难度较大,还以《掌声》为例,文中两处掌声的具体内涵,第一处是同学们鼓励支持自卑内向的小英走上讲台,第二处是同学们对小英讲述故事的由衷赞扬,都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基础之上的探究分析。创造性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层次最高、难度最大,重在根据阅读所得,创设阅读情境,表现出独创性见解。如教学《云雀的心愿》第10自然段后,笔者设计了“现在你就是‘小小环保宣传员’,你会怎样向大家宣传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呢?请把你的宣传词写下来,也可以和同桌合作,快快动手吧!”这一问题,这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想象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提问作为实现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普遍形式,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巧妙设计问题则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就得在课堂提问设计中转变观念,不断探索,优化提问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打造有效、高效的课堂,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使学生学得愉快而轻松。

参考文献

[1]李智祥.阅读教学中巧妙设计问题的策略[J].阅读教学与研究,2012,(19).

[2]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6篇:云雀的心愿范文

幽幽的夜空,不眠的星星轻轻地眨着大大的眼睛,想要读懂女孩的心事,想呼唤出她心里那个深深刻下的名字。“爱太深,容易看见伤痕;情太真,所以难舍难分......”女孩的泪终于无声地滑下,带着点点的星光破碎。

你已经走了好久了,所有的往事,已如上古时代的回忆,飘忽而又遥远,女孩尽自己的努力,怅然无触摸到你依旧清晰的笑容。梦总有醒来的时候吧,就算是心里着埋藏着深深的眷恋,却仍旧错过了在风里云里已经相传告着的你那熟悉的气息。

在这如水的月色里,很多与你携手走过的日子都会反复地重现,女孩只盼望你能有着同她一样的感觉,在大海的那一面,在同样一个写着思念的夜晚,让所有的心境都永远不变,让所有失去的一切都可以重来。一只只纤巧的纸鹤,在女孩灵秀的手指间有了生命,薄薄的轻羽,又如何载得动她写尽一生的牵绊。“折一千对纸鹤,结一千个心愿,传说中心与心能相逢.....”或者她与你的故事,不过是造物横恒时空的一段尘缘,在无边的黑暗里,在某个遥不可及的角落,一定有着一种神奇而又悲悯的力量,微笑地关注着世间的一 切吧。那么,它是否真的能够听见,女孩心里的痴缠?

与你的偶遇,始终怀着一种乍喜乍悲的忧伤。就如纸鹤那斑斓的彩翼,有着一种怵目惊心的美丽。女孩在泪光中祈祷上苍,是谁说时光不能重回,是谁说世间充满着无奈的变幻,又是谁说不能够与曾经错过的感动再次相逢。在你的世界里一再地流连,在一个永远也无法享有的境遇里傻傻的留恋。因为你的存在,生命变成了怎样一段令人感念和心动的岁月,与你携手走过的路上,在每一个转折和角落里,在能察觉到和察觉不到的时刻,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无处不能感觉到你的温暖、 你的爱怜。“夜难眠,往事忽隐忽现,心在痛,对你越陷越深......”

望着你的背影,才慢慢地明白,这个世界有很多的事情无法用二分法来说明,所有纠结着的心事也不可能用简单的“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对”或者“错”来分得清清楚楚。一如你的莅临,无从回避,无处躲闪,又如你的走远,无法制留,无力牵挽。错还是恋,无法明辨,怨还是念,无从分捡,如果说所有的惨痛都只是生活上一些必须经历然后再忘记的时刻,那么,柔弱的心又将不得不面对怎样一种雪与火的涅磐,生与死的考验。

也许你会回来,来赴你许下的约,也许永远不再回来,用你独有的方式,去解一个只有如此才能化开的结。如同所有风花雪月的美丽,将在醉里梦里不断的重演,故事只有一个,但主角却已换了千年。今夜的纸鹤,又曾是多少个星移物换的企盼,又会是多少份如泣如诉的缠绵。“折一千对纸鹤,结一千个心愿,梦醒后情缘不再

飘零......”

逝去的时光已是不可再寻的了,人生毕竟是一场有规律的阴差阳错,这由不得你我。所有的无奈都变成一种生命的痕迹,抚之怅然,却无处追寻。只能在一段又一段流走的韶华里,品味着一段又一段不同的忧伤,或者彼此都知道正在上演的 不过是一出悲剧,却也只能含泪等待那早已写好的结局。所以,无论你回不回来,或者什么时候回来,其实都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这一千只纸鹤,只是一千个放飞的心愿,为你,为你带来的淡淡如歌的岁月,为与你携手走过的洒满阳光的日子......

“我的心,不后悔,折折叠叠都是为了你,我的泪,流不尽,纠缠在夜里梦里的负累;我的心,不后悔,反反复复也是为了你,千纸鹤,千颗心,在风里飞,千纸鹤,千份情,在风里飞......”

千纸鹤有一个传说,一天折一只纸鹤,坚持一千天,就可以给自己喜欢的人带来幸福

红色千纸鹤——红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白色千纸鹤——别以为是白色的就不吉利,到了鸟的世界,一切就都要改变了。白色 的鸟,那不是天鹅就是喜鹊啊!

黑色千纸鹤——黑色是庄重的象征。

兰色千纸鹤——兰色代表忧郁,宽广。有海一样的胸襟和天一样的豪情。兰色也通常是具有诗情画意的们最喜欢的颜色。

绿色千纸鹤——绿色在平时是生机勃勃的意思,但到了鸟类世界里就完全是鹦鹉的代言人了。

最后是黄色千纸鹤——黄色是暖色,给人一种温暖和温馨,更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本色哦

在日本千纸鹤代表:黑色是诅咒。红色的是祝福。白色是恋爱。

第7篇:云雀的心愿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魅力课堂;实施策略

安徒生在他的自传中说:“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这说明童话能带给人心灵的归宿。爱迪生也表示:“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净化的源泉。”说明通过童话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有效发展学生智力。童话中有清晰的人物、情节设计,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属于非常重要的教育素材。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爱好进行分析,小学生非常喜欢通过阅读、表演童话开展学习过程。基于此,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重视童话教学。依托童话特色,构建轻松、趣味、魅力的小学童话课堂,不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反思、创造与实践能力,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一、引入童话表演,激活趣味课堂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好多样,喜欢将自己阅读过或者是观看过的童话故事讲给别人听,并伴随着动作、表情和搞笑的对白。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表演欲很强。结合小学生的这个特点与兴趣爱好,小学语文时,可以引入童话表演活动,在学生阅读、分析童话内容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理清童话中主题、人物、故事情节、语言、结构等各方面内容。继而展开分角色童话表演过程。以学生的自主表演,展现出童话中的情感、思想,彰显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和学习能力。

如教学《猴子种果树》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这篇童话的内涵,教师邀请有兴趣的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猴子、乌鸦、喜鹊、杜鹃,还有时不时更换的树苗,另外还有旁白。选出6位学生后,基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知,学生带上动物头饰,展开表演过程。“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悉心照看着,正当梨树快成活的时候,乌鸦来了,它说……”各种“动物”惟妙惟肖地表演,伴随着动作、神态的变化,教师为他们播放轻快的歌曲,旁白为他们点缀着情节。在表演过程中,观众反思着童话的内涵,似乎若有所思。通过趣味的童话表演,激活趣味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实践探究中领悟童话中的哲理,也收获了人生经验。

二、引导交流分享,体验童话韵味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在教学童话时,有必要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分享活动。教师科学预设,精心设计交流分享的活动过程、内容,引导学生分享互动,探讨出童话趣味、韵味。交流分享首先要阅读童话内容,积累童话知识。如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安徒生童话》,拓展对作家的认识。除了可以阅读同一作家的童话并进行对比分析外,还可以阅读同类童话,如历险类、魔法类等,以此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实施交流分享时,要设定分享主题,如《谁的本领大》,分享主题“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通过围绕主题展开交流分享,深入感受童话韵味,获得人生道理。

三、践行读写结合,展现童话魅力

表演童话、讨论与交流童话,只是站在欣赏童话的角度来学习童话,而读写结合、写作童话,则是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好方法。知识不能只进不出,单纯的阅读和表演能让学生收获人生道理,但是却不能引导学生创新思考和拓展想象。由此需要加强学生的童话写作体验,践行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在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展开写作运用,引导学生将积蓄在内心深处的趣味故事、勾勒出的人物梗概表达出来,可以是拓展写作、续写、增加新情节、重构童话、仿写等形式,如改变人物关系、改变情节设计、改变情节等。如对《云雀的心愿》这篇童话进行续写:“云雀知道森林的重要性后,第二年春天,邀上了很多小伙伴,在一片沙漠上种上了成千上万棵小树苗,并精心地呵护着……”或对课文进行仿写:“云雀来到一片海洋边,发现有很多白色的垃圾……再到了一片沙漠,发现那里没有一滴水……”通过仿写,告诉人们水资源的重要性。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下,学生开动脑筋,通过大胆想象和联想,创意设计,写出了内涵深刻的童话故事。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童话教学,基于小学生的认知基础、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选取科学的童话教学策略,构建趣味、轻松、自主的童话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模式下自主体验、交流、表现和创造,提升童话知识学习的效率,扎实掌握语文知识。同时教师要注意,童话教学不应仅限于字词句的教学层面,还应该加强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童话中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童话表达思想,写出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

第8篇:云雀的心愿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 多维空间 意识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28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对学生不放心,处处干涉,学生自主学习变为“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有名无实的口号;二是教师放任自流,变自主学习为“自由活动”,课堂教学依然低效。那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培养自主意识,摒弃自由思想

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在多个维度上,自主意识培养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学习无非就是“要我学”和“我要学”两个层面。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就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想学”“我能学”“我会学”。能否形成这个意识是决定自主学习成败的关键。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机,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服务。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在学习《沙漠中的绿洲》时,有一位教师这样引导:“咱们再来自由读课文,这次读课文咱们设置一个特别的竞赛任务,就是看谁学到的东西多,获得的信息有价值。每一个同学要将收获简单地列举在本子上。”学生开始自主学习,教师又及时给出提示:“读课文,首先要理顺文字,这是读熟课文的前提。扫清文字障碍之后,就需要弄清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文章主题、写法、语言都有什么特点。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不等教师讲完,学生早已开始学习了。有的忙着读书,有的赶紧查资料,还有的在一起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自主学习的意识自然就到得强化。像这样的课堂设计,就是非常成功的。教师通过有效调控,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自然很显著。

二、探索自主方法,反对人云亦云

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需要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教师要给予学生的学习进行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于学生自身学力有高低,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给出具体的建议,让学生掌握学法选择要领。如读书方法,有默读、朗读、浏览、略读、精读等多种方式,具体如何选择,还需要根据阅读内容和个体阅读习惯来决定。

学生在学习方法运用方面往往有习惯性,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引。在学习《生命的壮歌》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方法对两篇短文进行阅读,然后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我知道,大多数学生都害怕复述课文,于是提醒道:“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来读,思维都要高度集中,找到每一个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和结局,这样才能提炼出复述故事的提纲。”学生听我提示后,很快就进入阅读状态。

这里,教师并没有规定阅读方式,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做出方法的选择。自主学习就是要体现学生个体学习的完全自主化,不管学习方式还是学习效果的展示,都要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之上。

三、创造自主空间,消除依赖心理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又不能过多显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能代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引导时,要拿捏好,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学习方法的引导,对学生顺利进行自主学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云雀的心愿》时,教师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方向。教师问:“黄河的水为什么会咆哮呢?这‘咆哮’是什么样子?谁能用害怕的语气读一读小云雀的话?妈妈是怎样回答她的?谁来读一读?从妈妈的话里你又知道了什么?用什么语气读妈妈的话?”这样的教学引导,体现的是师生互动,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引导者的位置上,用一些启发式的小问题串联起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第9篇:云雀的心愿范文

1.教学形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

主体教育思想一直主张将学生看成是富有个性和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规划指导下,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去学习新的知识以及了解新的事物、及时牢固地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它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下,需要综合主体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将教学目标仅仅限在掌握基础的字、词、句、篇上以及那些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上,还要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要加强对其以后的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把学习的最终目标定在更好地为以后的生活工作服务。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生活应用为终结目标。

2.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语文学习的基础积累阶段就是小学语文的学习,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将语文学好,初中或高中即使花再大的功夫去补习,效果也不会很好,特别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很难去改变。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把教学内容限死在所发的课本教材上,不能仅仅是单纯地让学生去记忆字、词、句、篇,不能只让学生机械地分析文章结构以及模仿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能够选择恰当的文章著作,要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不断充实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出正确的、有价值的、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这可以更加有效地去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学模式要具有开放性,实现以能力教育为主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语文能力不断得到训练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就理解而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其主体的积极性,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章中的句子,对文章进行批判性的阅读。所以,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就要求教师需要在一个范围内让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如《云雀的心愿》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学到这个地方,就有学生提出质疑:鸟类是没有汗腺的,哪来的汗水呢?学生的这种反应,就是在阅读中主体充分参与的表现。就表达而言,它的开放性体现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需要为学生更多的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勇敢去表达和交流,并能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恰当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4.教学评价要有开放性,实现以全面发展为方向的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上面所提到的内容相对较好地实施,在实践过程中,最困难的是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首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然而针对不同的学生,其重点又有所不同,不能什么都一刀切,应该对所有的学生有一致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既要有德智体美劳、能力、知识、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一个学生做全面的评价,又应该遵照其实际情况对学生予以不同的评价。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注意不能仅仅通过成绩就对学生做定量评价,而需要关注其整个的学习过程,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要采取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结合的形式对其评价,如表现性评价、档案评价、小文章评价、活动参与评价、小评语评价、语言激励评价以及评价表评价,等等。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评定一个学生的素质能力,而是通过他们对不同阶段的评价,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在教师的不断指导下发扬其优点并改正缺点。

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