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手抄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普及天南地北,通达五湖四海,话传你我心声。
3、普通话流利,找工作顺利。
4、让青春与普及的语言作伴,让知识与文明的语言携手。
5、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开口一件事:大家说好普通话。
6、说普通话,交四方友。
7、普通话,用处大,利国利民少不了它。
8、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9、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0、社会就是一个家,人人都讲普通话。
11、普华夏之声音,通天下之语言,话中华之文明。
12、说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使用规范字,方便千万家。
13、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4、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15、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16、普普通通说普通话,文文明明做文明人。
17、普及普通话,沟通无障碍。
18、学好说好普通话,方便文明又高雅。
19、说好普通话,热爱我中华。普及普通话,世界看中华。
20、普及共同语,通达华夏情。
21、普通话——承载文明,光彩中华。
22、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23、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24、异口同讲普通话,齐心共建现代化。
2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礼貌语,送一片真情。
26、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说普通话。
27、用普通话连结世界,让全世界瞩目中华。
28、文明语融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贯通东西南北情
一、活动目的:弘扬雷锋精神,倡导文明新风,深化学雷锋活动,结合养成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精神代代传教育,培养青少年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优良品质,加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掀起我校学雷锋活动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雷锋,永远的榜样
三、活动要求:“学雷锋”活动要立足我校和我校各班级的实际情况,使学雷锋活动深入到每个班级,落实到每个老师同学,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流于形式。
四、活动时间:从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
五、活动对象,黄家沟小学全体师生
五、活动安排:
1、国旗下的演讲,活动启动仪式。举行全校升旗仪式,四二班主题演讲“雷锋,永远的榜样”,发出倡议,“雷锋,永远的榜样”主题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2、以“雷锋,永远的榜样”为题,举行主题班队会。在一二年级中进行雷锋事迹、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帮助低年级同学认识雷锋和雷锋精神;在高年级同学中,进行主题谈论,以雷锋为榜样,对照雷锋,检查自己,加深都雷锋精神的认识,引导全体同学在认真深入学习雷锋精神的同时,开展自省修身活动,各班制定学雷锋活动计划,将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真正落到实
3、举行主题手抄报展览比赛。要求高年级同学每人自办一份主题手抄报,然后经过班级评比,三年级每班推荐5份,四年级每班推荐8份,五年级每班推荐10份,于三月三日上交德育处,要求手抄报用统一规格的美术纸制作,字体工整漂亮,版面合理美观。
4、开展课前一支歌活动。在每天上午第一节和下午第一节课前,集体合唱雷锋赞歌《学习雷锋好榜样》
一、借力“小先生”,助推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最佳阶段,让“小先生制”在小学英语课前预习中引导学生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事先了解英语教学的大体内容,找出自身存在学习困难的单词、句子或短语,并以合作互助之力解决这些学习难题,这又是教师实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最佳时机,能够帮助教师具体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和学习需求,让教师以“大先生”的角色主导后续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5B Unit2“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前,我就创设了以“小先生”为领头羊的小组前置学习任务。在这一单元的教学预设中,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以问句开头,直指学生上学途中的交通方式,话题明确,具有生活性,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息息相关,难度较小,非常适合学生们在课前展开探究活动,因此,如果以“小先生”牵头,开展小组前置学习,会有着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或英语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担当“小老师”,对交通工具的英语表达以及小组成员上学途中的出行方式展开探究,并完成相应的表格。
在这样以“小先生”为牵头的小组前置学习中,学生们的预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那些英语基础较薄弱、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在小组成员的感染下,都有了明显的转变。
二、借力“小先生”,助推课堂互动
“小先生制”最为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它“即知即传”及“教人者先教己”的核心理念,它强烈呼吁学生在充分学习争当小先生的基础上,还应当积极培养“下线”的小先生,以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英语作为学生较为陌生的新语言学习内容,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启动“小先生制”,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传帮带作用,实现整个英语课堂的合作、互动学习,也让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学生吸纳,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在译林版小学英语6B Unit3“A healthy diet”中,为了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语言知识点的实践与应用,我开展了一个“超级营养师(Super dietitian)”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个课题实践活动中,我按照学习小组对学生们进行了分组,每个小组需挑选出一名学生当“小小营养师”,并且带领自己的小团队,分别设计breakfast、lunch、dinner等,进行食谱大PK。在PK的过程中,我则充当他们的导师,对各组“小先生”的展示进行点评,以导师制的方式选出优秀团队。在这个模拟时下很多“导师制”电视节目的语言活动中,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迅速点燃,在活动中,“小老师”成为维系导师与学员之间的桥梁,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课堂互动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我们语言实践活动中,结合自己的生活饮食经验,出谋划策。
三、借力“小先生”,助推课后实践
“小先生”不仅是课堂中的小先生,还是课后实践练习和探究交流的小先生。英语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它所定义的文化意识发展目标同样也在诉求学生探索精神的觉醒,通过小先生在课后的引导和帮助,不仅能够帮助英语学习后进生巩固新知,增强英语接触和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而且还能在强化课外合作对话的基础上,拓展英语学习的时空,真正实现教、学、探的完整合一。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6BUnit 2 “Good habits”单元后,我创设了一个以“Good habits,Better life”为主题的英语手抄报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为了降低学生们的学习负担,提高活动效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并选出“小先生”,负责牵头、拍板,对手抄报资料收集、信息加工、美工设计、文字誊写等进行分工,共同完成这项实践任务。在“小老师”的带领下以及竞争机制的刺激下,各个小组都忙得不亦乐乎,手抄报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创新,有的小组利用手工,在手抄报的装饰中加入了立体的花朵,还制作了小架子,使得原本平面的手抄报,不仅“站”了起来,还变得十分立体。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英语教学 小组学习 方法 交流
由于新教材的改革,每个模块的词汇量加大,每个模块有清晰的主题,多方面强化了语言技能的训练,关注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渗透学生文化意识。新教材的语法虽更简单,但用法更灵活,语法练习难度大,模块中的文章阅读有难度。学生要学好这套教材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模块的词汇、时态、语法和文中体现的文化意识呢?我认为采用小组学习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益和学生的学习效益。
课堂教学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开放、合作的气氛。教师要注重教学信息的多面交流和互动,善于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学习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有目的地分小组学习
1.把全班60人分成10个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分好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把教学任务交给每个小组。在预设任务前,我们要仔细分析教材,精心设置每个教学任务,要求每小组在学习新的模块前做好本组的任务。比如,我在教完八年级上册第二个模块的Unit 3时,我给10个组分了下个新模块Module 3 Journey to Space的任务:5个小组写出知道的行星和星系,5个小组写出人类探索太空的事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书刊或其他方式查阅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得出最后结论,在上课前的5分钟由小组长或组员回答。同时,小组课后的资料搜集过程可以由组长记录,并根据组员的积极程度打分,这份记录每周交给老师检查登记。因课前任务新颖、独特、有挑战性,学生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开始思考情境中的认知问题并想办法完成任务,获得能力并从中得到乐趣。在教授完Module 3的Unit 1后,作为课后的作业,我布置了以小组为单位背诵对话。
Daming: Hi, Tony. What are you up to?
Tony: Hi Daming, I’ve just made this model of the space station. What do you think?
Daming: It’s great. Is this for your space travel homework? I haven’t started it yet.
Tony: Don’t panic! Ms James wants it next week. Have you heard the latest news? Some scientists have sent a spacecraft to Mars. It has taken several months to get there.
Daming: Has it arrived yet?
Tony: Yes, it has. That’s why it’s on the news.
Daming: And have the astronauts discovered life on Mars?
Tony: No, not yet. There aren’t any astronauts in the spacecraft.
Daming: But astronauts have already been to the moon.
Tony: Yes, but no one has been recently. But lots of astronauts have worked on the space station. They take the space shuttle, and go there and back.
Daming: You know a lot about space travel. Can I show your space station to my parents?
Tony: But I hear they’ve gone to Shanghai on business.
Daming: Oh, they’re coming back this evening. I’d like to show it to them.
Tony: All right, you can borrow it. But bring it back tomorrow.
小组检查背诵后,共同完成单元中的第八部分:“Think about space travel. Make a list of what we have and haven’t done.” 每小组分成两个对立团队,完成两个表格,并准备好下节课发表。
2.在教学完现在完成时态时,我将任务活动设计如下:
(1)让学生用现在完成时态造句,如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以激活学生知识库里已有的现在完成时态结构的知识。
(2)其他同学根据句型的时态造句,联系生活经验,借助图片,写小故事或画图说话,运用现在完成时态进行描述。
(3)小组角色互换。小组讨论,组员1:I have been to Shanghai. 组员2:He has ever been to Shanghai……学生经过不断的句型变换,巩固时态的结构,熟悉句型结构的运用。
(4)小组讨论后,每小组派一名成员,表述小组里所有的句子或是小作文、小故事等。这有利于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多边交流地进行小组学习
我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可进行小组的学习。在每个模块的对话活动中,教师可让小组背诵、复述课文、总结语法、讲故事、背单词等。例如,我在教授完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后,设置了小组手抄报比赛的任务。各小组的组长都分派任务给小组成员,有负责美工的,有收集资料的,每个组员负责一个时态的内容,同学们做的手抄报内容精彩多样,有故事类,有信息类,有新闻类,还有他们自制的手工卡片加图解说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我把各小组的手抄报在班级的英语角里展出。每张手抄报凝聚着学生的智慧,放飞了他们的理想。每个同学都尽情施展才华,整个制作的过程洋溢着自信和快乐!我把他们的作品一一录下,放在电脑中。开家长会时,我把视频播放出来,家长们也感到自豪和快乐。
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及其价值,因而更易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产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成为促进其不断学习的内驱力。而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探讨问题、发表见解的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缔结朋友式的情感纽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分析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在每周的学习之后进行一次小组评比讨论,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各组的总体情况及各组员的表现情况,及时指出需改进的问题。同时,教师要表扬小组合作融洽、讨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优秀的小组或组员,并把优秀小组的成果或作品展出在英语角,给予鼓励。
一、探究意义
在高中人教版化学课本必修一、二及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等教材中,有许多依托本地资源开展生态道德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在实施这些教学活动时,应用生态、环保与创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及家乡环境现状开展环保创新课题探究及实践,注重生态道德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与推广,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理念,提升科学素养,建设特色生态道德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
二、教学实施思路
将课本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内容与当地的环境现状、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积极整合,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好环保创新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学习的知识、实验、现代技术,应用环保创新理念,开展“对安顺地区酸雨的认识及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的探究”“一次性餐具的合理使用与回收利用”“废旧电池的回收宣传与创新利用”等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发现、探究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能力。
三、教学实施方法
通过每周的教研会,学习、分析、总结高中化学教材板块中“问题与讨论”“科学探究”“课外实践”中的生态道德教育问题。讨论怎样充分利用与开发本地区、本校的各种环保创新教育资源,采用科学灵活的创新方法,去实施好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和社区、环保、科协、宣传等单位联系,获得支持。并在科技日、科技周活动中开展创新课题、实践活动的展示与交流活动。
四、教学实施案例与效果
1.实施案例一
结合高一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及高二化学选修三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2节《化学电源》中“电池的分类、原理、运用”的学习,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在课内外开展《废电池的回收宣传与创新利用》教学活动。
(1)教学活动内容
①调查生活中废旧电池的使用、危害及回收利用情况。②在班级成立废旧电池回收处,并制作回收箱、宣传标语、宣传画、海报等,发动学生及家长主动回收废旧电池。③结合高中物理、化学教材的学习,分类回收废旧电池,了解各类电池的主要制作材料、物理性能、化学性能。④在校本课、课外活动等课中,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废旧电池在生活、实验、工厂中再利用的创新方法及实践。⑤在活动日、科技周等活动中,组织学生通过手抄报、黑板报、宣传单、展示实物、创新成果等开展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宣传与创新利用。
(2)教学实施效果
利用化学课、班会课、校本课及化学课外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调查与宣传,通过设计回收标语,创作宣传画,制作回收箱,组织学生到五金店、广场、社区等处做好废旧电池回收的宣传;课后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创新课题探究,实施中,指导学生开展创新课题《“绿色兑换——校厂联合——电池再生”三维废电池处理方案》获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课题的亮点为:设立校内回收站,通过用绿色盆栽植物奖励主动回收废旧电池者。对不能自行处理的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等,无偿交由废电池回收厂处理;对回收到的低毒性的废旧锌锰电池,用线将6~8节1号、5号捆绑后装入回收的药瓶中,这种并联方式可使废电池的内阻得到减小,并通过在废旧电池底部钻孔,向其内部补充已基本消耗完的氯化铵浓溶液的方法使废旧电池得到再生利用。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共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理念及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宣传、交流、创新、探究等能力有重要作用。
2.实施案例二
结合高一必修二“资源利用、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组织学生在课内外开展《一次性餐具的合理使用与回收利用》教学活动。
(1)教学活动内容
①调查学校食堂及校外餐馆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与回收情况。②思考丢弃的一次性餐具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③成立生态道德研究组,探究一次性餐具的合理利用方式及怎样通过有效的宣传,来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④成立生态道德研究组,探究怎样回收与利用丢弃的一次性饭盒、塑料泡沫、剩余米饭、筷子等使之能“变废为宝”。⑤在科技周活动中,组织学生通过手抄报、黑板报、宣传单、展示实物、创新成果等宣传一次性餐具的合理使用方法与回收利用的创新实践。
(2)教学效果
①通过组织学生调查校内外一次性餐具使用及回收情况,引发学生思考一次性用品对人类及环境危害的生态道德问题,指导学生制作黑板报、手抄报,巧用回收的一次性餐具制作环保用品,艺术花及分子结构模型,并通过环保品的展示、环保标语的宣传,在学校食堂、校外餐厅等处做好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的宣传并积极地回收可再利用的一次性餐具,用于制作环保用品或是应用于实验。②利用“变废为宝、废物循环利用”的生态道德理念,指导学生对课本实验《利用废弃泡沫塑料炼制燃料油气》进行了改进,巧用废弃铁罐代替玻璃烧瓶作反应容器,提高加热速率;用回收的废弃泡沫做反应物,用回收的铝制品代替氧化铝做催化剂,达到环保、节约的目的;用小型具支U形管、医用小试管胶塞等将收集和检验装置改进得更简便、更有利于产物的收集和检验,从而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极大地缩短了反应时间,激发了学生开展环保、创新、探究的学习兴趣。该课题获贵州省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但是,人类为了自己的发展,不惜代价“征服”地球,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极端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处于危机之中,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因此,增强民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已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对生态环保问题相当重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指出: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决定》中兼顾到城乡环保协调、区域环保协调和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三大环保领域的协调,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作为一名生物学科教学工作者,应该结合学科优势,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为我国的环保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以生物课堂为渠道,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以生物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对学生进行生态环保知识的理论教育,即寓生态环保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一)提高认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首先,学校和学科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必须认真上好课本内有关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决不能拘于形式或让学生自学甚至干脆不讲。由于有些地区的初中生物成绩不计入升学考试总成绩,于是,有些学生认为生物科是“杂科”,可学亦可不学,出现厌学情绪;有些教师也认为这是可教可不教的内容,学生也就顺水推舟,不愿学了。诸如此类的思想认识,严重阻碍了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制造“可教时刻”,创设兴趣盎然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的精力集中在“愿学时刻”。如,在讲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吸收作用中的无土栽培”时,可提问学生:“大家有没有看过没有土壤培植出来的植物呢?”这个问题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很快进入“愿学时刻”,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吃过水里种的豌豆苗”、“我吃过无土番茄”、“我吃过沙里种的豆芽”……教师接着讲述无土栽培的原理和优点,并讲述无土栽培在生态环保中的意义。这样,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灌输生态环保知识给学生,自然就培养了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二)重视教材中与环保有关的“活动”等栏目,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虽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但有部分老师还是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对教材中的一些“活动”、“建议活动”等栏目不够重视,栏目内容知识教学有一带而过或只字不提等现象,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学工作者,一定要领会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教材中与生态环保有关的每一个活动,用好这些活动栏目,使新课标真正落到实处。比如,在执教“一次性木筷的利弊”讨论活动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木筷加工厂厂长、餐馆经理、餐馆消费者、清洁工、环保人士、林场工人、政府官员等角色,让他们在各自的立场上发表意见。加工厂厂长组代表说:“一次性木筷的好处非常明显:1. 卫生;2. 方便,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3. 便宜;4. 易被自然分解,不会造成白色污染等”。餐馆经理组代表说:“我赞成使用一次性木筷,除了加工厂厂长所说的外,还有两点好处:1. 成本低,我们不用雇人洗筷子;2. 卫生,不需要耗电去消毒”。餐馆消费者甲:“一次性木筷卫生、方便、便宜,很好”。消费者乙:“一次性木筷方便、便宜,但是否卫生,我表示怀疑……”清洁工组代表:“一次性木筷不好,筷子用后乱扔,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而且加重了我们的工作负担,为我们的清洁、运输、处理等带来许多不便,这也是现在垃圾量比以前多的原因之一”。环保人士:“树木被砍伐,破坏森林,大量资源的浪费与垃圾的堆积,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带来了无穷的后患”。经过角色扮演,讨论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利弊,使学生认识到虽然一次性木筷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然而代价却是沉重的,让学生分析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弊端,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从保护生态环境、拯救森林的角度思考,通过举手表决,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应该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三)在课堂教学中扩充课外知识,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光靠课本中的生态环保知识照本宣科是不够的。教师应结合实际,搜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资料进行教学,如,讲授保护我国举世闻名的珍稀植物时,可穿插一些对环境有净化作用并要加以保护的植物进行教学。如,天然解毒机――木槿,粉尘过滤器――榆树,抗污降毒树――夹竹桃,天然吸尘器――泡桐,绿色消声器――珊瑚树,污染监察兵――女贞,常绿净化器――黄杨等等。这些课本外的知识学生非常感兴趣,想不到自己身边的许多植物对人类环境的作用如此巨大,都能意识到要注意保护这些植物,并且要大力宣传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又如,讲到有关益鸟的保护时,除书本介绍的森林医生――啄木鸟外,还介绍其它益虫、益兽、益鸟,如地下耕耘者――蚯蚓,大地清道夫――蜣螂,蚜虫死对头――瓢虫,除害飞行家――蜻蜓,田间卫士――青蛙,壁上小老虎――壁虎,捕鼠能手――猫头鹰,灭鼠益兽――黄鼠狼,灭害功臣――乌鸦等,这些动物也是人类的好帮手,都有其自身价值和生态环保价值。通过课外资料的搜集、讲解,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增强了生态环保意识。
二、以课外实践为途径,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就好像纸上谈兵。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通过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组建“环保志愿者”小组,宣传生态环保知识
通过校园广播、校报、黑板报以及在公示栏张贴海报等多种宣传方式,向广大同学宣传生态环保的重要意义及相关知识。动员、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环保志愿者”小组,成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浓厚的氛围中,获取课堂中无法获取的知识。“环保志愿者”小组的组建,使学生在有组织的情况下,通过志愿者活动向更多市民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同时,在“环保志愿者”小组的带动下,校园生态环境也大为改观。
(二)让学生收集信息,编辑手抄报,参与生态环保活动
先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沙乡年鉴》、《环境保护》等科普读物,并让学生根据手抄报的编辑需要到学校图书阅览室查找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各种环保信息。如,有的同学注意到,2001年7月13日,北京奥申委在莫斯科陈述情况后,国际奥委会委员提出“北京如何解决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环保问题,我们的回答是改用天然气作燃料并使用自行车,提出申办“绿色奥运”的理念,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回答很满意,我国最终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诸如此类的信息编入手抄报,将手抄报办得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手抄报的编辑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还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更深刻地领会了生态环保的重要性。
(三)组织“生态环保”研讨会,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研讨会要在学生掌握一定材料、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召开。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撰写“生态环保”小论文,并提供一些主题,比如“怎样解决白色污染”,“如何提高空气质量”,“怎样建设生态旅游区”等。在小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学生会将他们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上升为理论,而且材料颇为真实。在研讨会上,让学生自己宣读论文,发表自己的新观点,然后,同学们发表各自的看法,通过研讨形成研讨会决议,从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组织学生参与生态环保实践,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学校周边有很多企业、居民点、河流,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调查小城镇、居民点或河流的生态环境状况,观察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对水质以及周围空气的污染和蚊蝇的孳生等;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深入调查各乡镇居民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感受和希望。调查造纸厂、水泥厂、松香厂等企业的污水排放情况,观察污水注入河流后造成的河段环境变化。组织学生参加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清理“白色污染”(塑料污染)。要求每一位环保志愿者每年在校园、林场或学校的德育基地种植一定数量的花草树木,并落实种好、管好的责任制。这样,学生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总之,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生态环境正处于危机时,作为生物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学科优势,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责无旁贷地保护环境,珍爱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恩山.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M].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121.
[2]林崇德.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自然.环境)[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12:363-368,433-436.
[3]殷海成.生物教学渗透生态环保意识教育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0(1):26-27.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我校按照区教育局要求,于2020年9月11日—17日开展了“安全教育周”活动。我校紧紧围绕“做文明学生,建和谐校园”这一主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开展系列活动,达到精密安排、活动经常、形势多样、教育性强的目标,为创建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就活动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重视安全教育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安全教育周”活动,加强和改进工作,我校成立了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安全工作联络员:由徐平校长任组长,邵长湖副校长为副组长,校委会成班主任为组员,并制定了详细的、符合学校实际的计划,指导全校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二、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强化安全教育。
1、扎实开展宣传活动,力求人人参与,效果明显。在开展教育周系列活动之前,我校便颁发了题为“安全伴您平安行”的《给家长一封信》,并在校园网上了安全教育周的计划、通知及各种宣传材料,要求广大教职工及有条件的学生要上网学习,并要求班主任老师据此制定班级的实施计划,开展教育活动。
2、国旗下讲话教育。刘世平校长于2020年9月14日上午,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题为“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的国旗下讲话.
3、召开饮食、饮水、安全、卫生会议,由德育处、保卫科主持对饮食、饮水、卫生等安全工作进行了阶段小结和安全教育周工作安排;同时,保卫科再次规范了安全日报制度和宿舍安全报告制度。
4、学校安全检查,在教育周内,学校对校园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发现不安全的地方马上加以维修,确保安全第一。
5、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我校充分利用班会课时间,要求班主任从方方面面以“安全”为主题进行了安全教育.
6、出版安全教育主题黑板报,在召开班会的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宣传手段,要求每班出一期安全教育黑板报,并编出小样,在学校宣传栏“报刊选登”内加以刊登宣传;每班上交一份安全教育手抄报,并评出优秀手抄报12份。
7、举行安全教育讲座二场,由学校团委、保卫科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警示片,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深化教育效果。
8、签订安全教育责任状,校长和各班主任签订责任状,明确职责,明确分工。
三、取得效果
1、学生安全知识面更广了,安全意识更强了,对注意安全的理解更深了。
2、学生法制观念增强了,学生能够做到知法守法,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提高了。
3、学生讲卫生意识更高了,个人自理能力更强了。
4、教学秩序更好了,学生学习行为文明了,活动更加安全了。
5、管理机制更加完善了,教育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了。
6、创建了安全的教学环境,形成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良好氛围。
四、问题与思考
尊崇天性、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这是小学教育的灵魂。儿童天性好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出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有效张扬儿童天性、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大体可分为参观游览活动、语文主题活动及社区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可以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而且能为发展学生的不同爱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提供广阔天地。
一、通过参观游览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和写作能力
包罗万象的大自然永远是孩子最喜欢的的语文大课堂。春夏秋冬风光迥异,早晨夜晚景色不同。即便是在自己熟悉的家乡,时时处处都有变化多端的景象值得去观察,有充满乐趣的活动值得去体验。春天踏青、野炊、放风筝,夏天小河戏水摸鱼虾,秋日登高望远采野菊……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广阔的大自然让孩子的身心放松,天性得到充分解放,能量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设计活动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单元目标来穿插户外活动,如每册教材都有介绍家乡景物的课文,或有记叙活动的课文,甚至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本地人文资源,组织一次次目标明确的参观游览活动。只要教师有心,不愁教材不新。
参观游览应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基点,在引导观察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最后指导他们将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例如在组织春游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留心沿途的景色及风情,对感兴趣的事物要仔细观察;春游过程中要注意自己身体和心情两方面的感受,“累”是怎样的感受,累的时候想到什么,怎样前行;其他同学有哪些表现;登上山顶时心情怎样,由近到远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活动过程重在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只有明确了目标,活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今春,学生春游,在评改这次习作时,许多精彩的文字让我欣喜:“远处的山连绵不绝,若隐若现,真不知道那里面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我的腿像灌了铅似的,足有千斤重。”……试想,如果将学生关在教室里,任凭他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也描绘不出这般生动的画面,捏造不出这么真实的体验。看来,不要吝惜时间和精力,给学生一片天地,他们会你很多惊喜。开发好大自然这本鲜活灵动的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二、凭借语文主题活动发掘学生听、说能力和创新潜能
小学语文主题活动也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形式有故事会、辩论会、演讲赛、朗诵等;培养学生创编、阅读能力的形式有办黑板报、手抄报、阅读和写读书笔记等。在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时,有计划地穿插一些语文主题活动,既可以培养和强化学生某一方面的语文素养,又能通过活动来调控教学节奏,活跃气氛,使得语文教学不至于紧张、单调。
阅读是一切语文主题活动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广泛阅读永远是一项相当重要的主题活动。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拓宽了视野,才有兴趣和能力去进行其它一系列的语文主题活动。现在,我们图书馆配备的图书无论从内容还是数量方面,都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关键是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提供阅读机会,想法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获取了一定数量的信息,有了一定的语文积累,便可以顺势组织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办手抄报等相关活动。这样既能因势利导地使学生将从阅读中掌握的知识进行交流、检测,还能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对于阅读更深的兴趣和更高的期待。
近年来,我坚持与学生一起阅读,不断以不同手段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今,我本班学生人人都有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当他们涉猎书籍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表现和倾诉的愿望也就越来越强烈,希望通过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于是,其它一些主题活动就应运而生了。本学期期中,我班学生自发策划了一次演讲活动,演讲内容都有课外阅读的痕迹。讲者表达清楚,文采、口才都有一定感染力,听者全神贯注,听后积极评价,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作业 多元化设计
一、设计分层型作业,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所谓分层型作业是指将作业根据不同的学习时间和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进行分层,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好地让高中学生适应新课改。课题组以试卷形式为载体,在卷面上安排了六种不同层次的作业:第一部分为课前预习作业,第二部分为自主学习作业,第三部分为基础巩固型作业,第四部分为能力提升型作业,第五部分为拓展探究型作业,第六部分为学生评价。学生必选作业为一、二、六三个部分,其他依据自己的能力选做。这下类型的作业旨在有层次的对学生学习的高中数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学习到不同的数学知识,通过预习、自主学习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让学生能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别的学生及教师评价不断鼓舞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通过问卷调查,约80%的学生认为“主题式”作业对他们的帮助很大,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更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设计活动型作业,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所谓活动型作业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学习内容,通过小型活动来完成的作业。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重要的学习形式。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使学生有尽情表现、发展潜能的机会,使他们在从事学习等活动中,产生浓厚兴趣。在学习完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后,我们课题组举办了一次全校的《数学与创意生活大赛》,其主要内容为: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几何图形等,借助小组合作的集体智慧设计出精美服饰(包含头饰、首饰、衣、包等)、精致的家居、学习用品等,并以“立体”的、多元的、丰富多彩的实物呈现在学生面前。活动受到了全体学生欢迎与响应,有共计高中三个年级的32个班级参赛,学生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呈现出了很多优秀的“纸制立体服装”、“别墅”、“手提袋”、“多功能书架”等精美的手工制品。
三、设计操作型作业,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所谓操作型作业是指按照学习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用动手制作、动手操作等形式来完成的作业。运用这种作业形式,将学生置于学与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又能收到启智明理的效果。
(一)动手写画中,激发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所学的数学文化知识,笔者改变以往让学生做现成的测试卷作业的做法,而是让学生们自己编制一套必修2全本书的测试卷。在自制测试卷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动脑设计,兴趣大,积极性高。他们用自编的试卷及参考答案,在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按学生自己的话说,“不仅复习巩固了必修2全书的内容,也了解到出一套试题原来有这么多学问,看到别的同学选的题目、精美的排版、准确的几何图形与自己的有差距时,既高兴又有些隐忧,但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作业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提高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学到了别人的长处”。
(二)动手操作中,激活思维
在学习了许多空间几何的数学概念后,同学们总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容易混淆,笔者就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制作教材中立体几何图形如: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台等的作业。通过动手“做一做”的形式来化解知识的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在做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学生们辩认区分了各种图形,了解了各种图形的特点,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课题组又将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实习作业等编制成“主题式”作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断开阔视野,激活思维。达到了以作业巩固所学,以作业提高技能的目的。
四、设计合作型作业,在合作中增长学生的数学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