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预言,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教育尤其是课程及时做出敏锐的反应。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就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中国人才“高分低能”的缺陷。
面向全体学生,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进一步改革并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爱训老师认为: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制约,过分偏重学科类课程,忽视活动类课程,偏重必修课程和分科课程,忽视选修课程和综合课程,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偏难和过分关注学科体系的完整,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标准化”规范化”制约,过分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同等标准,从而导致过高的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等等。
[二]、新课改的趋势
受训老师总结出,新课改要向以下几方面发展:
1.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2.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环保教育,加大人文学科课程的比例。
4.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5.重视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6.强调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课程个性化问题实际上也是因材施教的问题,课程多样化尤其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教材的多样化,是我国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客观需要。
7.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新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8、课程设计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体现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的精神:强调课程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终身学习的价值;改革课程结构门类过多、整齐划一,改革过分注重课程的知识传承价值。缺乏统整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改革过分注重经典内容、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和系统性的偏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偏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革考试过分注重学生的知识记忆,并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评价标准的偏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标准多样的评价体系。这些目标及其所体现的基本精神应成为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基本依据。
9、课程评价如何进行,必须明确的是,课程评价总是具体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改变以往考试结果定终身的弊端。
[三]、新型的学习方式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对新教材没有全新的认识,家长不理解新课改,对学校的教育持怀疑态度;家长素质低,没法开展适应新课改的家庭教育,致使学校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有时还不得不用陈旧的教学方法。
一、精心组织是前提
1、从教育部到教育厅再到州市教育局一直到我们××中学的领导,对于此次的培训都予以了高度的重视,通过多次组织我们的教师做现场动员和参加网络视频会议,在我们的教师中做好了宣传动员工作。
2、培训平台根据我们学校报上去参加培训的教师分配给我们相应数量的注册码,我们拿到之后再把对应的注册码配发给每位参训教师,然后组织参训教师到多媒体电教室演示具体的注册培训信息的方法,最后在我校全体信息技术老师的帮助之下于16日基本完成了学员们的信息注册,在16日的晚上我用管理员身份登录各个平台核对学员们的信息,发现有问题的再电话通知到个人要求他们去修改。17日再联系安排在我校的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由于原来安排的教师中有些不能参加此次培训,因此又根据我校的情况,再征得州市教育局的领导同意之后,做了适当的调整,落实之后,就组织他们到平台上修改身份信息,并在这天,督促完成各种身份信息的注册与修改。
3、调试培训用的机房,测试网络畅通情况,并做好应急准备。由于我校机房为了参加云南省组织的会考,所装的系统是windows2000,我们在调试的过程中,开始是播放视频的时候有声音无图像,我们把它的播放器版本更新了一下,正常了,后来又发现从平台进入论坛和发表文章都无法进入,看了要求说是ie版本过低,可是在windows2000下装ie6却怎么也装不上,于是我们又用最快的时间把系统换成winxp,并把配发下来的光盘素材直接复制到计算机上,这样即使外网不通,也能够保证培训的正常进行。
4、让学员明白学习的流程及时间安排,我们也根据老师们的反映对这个时间安排做了适当的调整,每天早上9:00—11:30组织观看视频及视频文本,并建议他们从本地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从网络平台上观看视频文本,下午2:00—5:00进行交流与提交作业。
5、严格的考勤制度。我们学校采用的是双向考勤制度,早上下午进入和离开机房的时候都要签名,考勤表由我们学校的党支部副书记陆敬林老师亲自保管。
二、优秀的学习资源是保证
我们的学员是老师,老师的学习耐心跟我们所教的学生比起来要差得多,我相信如果没有好的学习资源,我们的教师绝对难坚持下去,所幸这次各学科的资源都深深吸引了我们的教师,我们调整的时间是从早上9点开始,我们的有些学员在8点刚过就打电话给我,叫我去开机房给他们,并且每天都不得在中午12点以前离开机房。
三、平台互动是提高
网上交流让我们的教师与他们的同行畅所欲言,提交作业是我们的教师对于学习后的理论见解,好多老师由于计算机操作不熟,打字速度很慢,于是在早上学习的时候,他们就会把作业写在稿纸上,有的中午回去打好用优盘带来,有的下午直接把自己的娃娃带来机房里帮忙,而他们就积极专心地参与网上交流和发表文章。因此按照原来网络平台的评价方案,时间过去5天的时候我们的绝大部分的教师成绩显示都是满分了,但我们的教师依然坚持着。还是一样的积极与专心。
四、理论得到提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我们的老师通过这10天的学习,在理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相信具体到后来的教学中,他们会用新的理论指导他们去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课改。在此,附上我们的老师的几句感言:1、此次培训是第一次参加远程教学活动,既新鲜,又手足无措,但技术性的差别的克服还是可能的;2、每天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刮风下雨,我们都踏着充满干劲的步伐登向72级阶梯的知识殿堂——四楼微机室;3、很喜欢网络培训这种方式,专家的教诲如天籁之音,如阳光雨露,沐浴着我们茁壮成长;4、网络拉近了我们与专家的距离,新颖的学习方式激发了教师学习的无限热情;5、短短十天的培训,收获颇多,不仅电脑打字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整个高中语文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有了全面的认识;6、在过去的几天里,学习是紧张的忙碌的,虽然很累,但我们却在默默的坚持着,心里仍充满着说不出的满足与快乐。
在高中新课改的形式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秉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转变教学观念,让新教材的教学绽放光彩。绝大部分的老师都认为累着并快乐着,因此他们一直坚持着,努力着,我也相信他们在不断的提高着。
本次培训,我们的教师们受益匪浅,但由于也是第一次组织这样的培训,作为我们所谓的技术员来讲也就是到昆明参加了一天的培训,不管什么东西都还得我们回来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有好多工作都做得不够完美,当然这其中也有各个方面的因素。在此我也根据这次培训中的一些问题提几点自己的感想:
一、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如果由我们的专家来担任,我想这次的培训效果会更好。首先是辅导教师批改作业,如果是我们的老师来担任,别人交上来的作业如果是网上复制过来的,我们的老师也会碍于情面,给他一个合格,再有如果专家们给我们老师一定的评语,也会激发我们的老师学习的热情。
二、再研究完善一下网络培训的评价方法,从3个平台的评价方案来看,这个也在我们的教师心里有一定的影响。
三、增强网络服务器的稳定性,在培训中途,网络链接出现故障,直接影响我们教师的心情。我想如果把每个学科放到不同的服务器上来运行那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三年来的课改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我们学校于XX年7月组建后,7月份进行了南北二区一年来课改工作的回顾摸底,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课改实施方案。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理念先行、机制保障、校本研训、改革评价、设备投入、反思改进的工作思路。
一、理念先行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材的修改,而是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它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课程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课改的灵魂,它包涵了三层意思:
1、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教育;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过程与方法及实践体验。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我校利用XX年暑期师德培训和每周一的教师工作学习例会进行学习、宣传、谈体会、写心得、小组交流、大会交流,并利用周六下午多次召开专题会、报告会,先后两次邀请嘉兴教育研究院书记朱建人来校作报告,今年暑期结合师德培训在全校开展了校园文化和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全校教师明确上述理念,内化成教师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从而指导新课改实验工作。
二、机制保障
做好课改工作,需要组建相应的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制订和改革原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1、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领导全校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
2、制订了课改实验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各学科组也分别制订了学科课改实施方案。科学组还申报了市课改实验基地学校。
3、制订了学生的评价细则,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设计了学生发展性评价和家长联系卡。
4、制订了教师的考核与奖励细则,并在细则中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5、制订了学生评教办法。
6、制订了校本研训制度。
7、制订了教导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和奖励办法。
我记得一开始的教学中我很注意把自己的教学与趣味相结合。在我读书的年代,那些政治老师老是拿着课本来给我们读课本,然后把重点划了,就让学生看书。那时候我是很不满的,老师怎么可以这样讲课的呢,好闷!所以,在我的课堂里,我总会为学生找一些有趣的事例或故事来讲述比较深刻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而且趣味性浓,他们也乐于听。我感觉还是很开心的,虽然我在课前找资料的工作比较苦。
上课久了,发觉仅仅靠一些动听的小故事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的。新课程改革有个要求是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活动,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获取知识。而我,是在听了几位优秀老师的讲课才真正的体会到这一点的。在她们的课堂里,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政治的课堂应注重学生的活动和实践感受,而不应沿袭旧教法“满堂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这里我要谈谈那次到佛山汾江一中所听的一堂很有收获的政治课。那次讲课的其实就是一位和我一样刚毕业的教师。在她的课堂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那位年轻的老师能在课堂中结合了教材内容,让学生演小品,通过小品与他们分享小品中所反映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把课后找到的资料与其他同学共享,使学生掌握了一种独立学习的习惯;让学习活跃的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启发了同学的思想与学习的主动性。在他们的课堂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学生在发挥,而不是老师的一味讲述。老师在这个课堂中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和启发的作用,由此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讲述的课堂虽然也正在与新课程改革靠拢,但是我做的还不是很好。在一些学生不活跃,主动性不强的班级里,我还是“灌”的迹象比较多。其实针对这些不活跃的学生而言,我们老师更应该想尽办法去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由不活跃变为活跃。而且我们的课堂还不善于用小品去吸引和感染学生,因为长期以来的“灌”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懒惰性,学生们都懒于去为课堂做准备,无论是找资料还是让他们课后准备一下小品。这一节课让我发觉了,学生的积极性靠的提高的还是老师的培养。你不去培养他们是不会主动的积极的。怕去培养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
回去以后我是开始了新的尝试。我曾上了一个以启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为主的课。在讲第五课第2框题的“ 正确认识自尊自信”那一课我采用了小竞赛的形式,步骤如下:
1、给十五分钟学生自习本框题,每组学生在阅读后提出2个问题,并在第一环节的竞赛中提问另外三组的同学。其中一个问题为指定一组的同学回答,另外一个问题指定该组的一个同学回答。回答出问题加10分,回答不出来扣10分。(在这里设立“指定某个同学回答”主要是考虑到有的同学依赖心理重,想着自己组别的同学努力,自己就不用看书了。有指定回答的环节那就可以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竞赛中。)
2、各组提问十五分钟。
3、每组选派一个同学朗诵85页“欣赏自己”、“名言”最佳者,其所在组加10分。
4、老师提问:4个问题属于抢答,4个问题属于指定回答。
5、心理测试内容。
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中,能力的发掘远比知识的讲授重要。学生面对的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题目,第二类就是知识综合性强、重点考查综合能力和潜力的综合题,本文重点对后一种类型进行分析,主要是指针对综合能力进行考查的题目。通过对综合题的破题分析,模拟出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读者可以体验到一个完整的解题训练过程,以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目的。解题综合能力训练应以以下几方面为突破口:
一 注重“双基”,强化解题基本技巧
高考综合性题目,重点考查的是学生能否熟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除了熟练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求掌握解题的基本技巧,这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常规训练”,需要通过有目的性的解题过程训练来提升能力。
1.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我们面对的题目总是在基本题型的基础上不断变换表述形式,这其中必然有我们比较熟悉、便于理解、易于分析的形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是数学发现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转化为更易于处理的表述形式?学生可以将问题通过换一个提法、换一个角度入手,或研究这个问题的几何意义等途径思考。目的就是让问题从复杂向简单转化,从陌生向熟悉转化,从抽象向直观、具体、便于观察转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要教会学生在问题面前总是“自觉地立于有利于自己的场所”。
2.重视分解,化整为零
复杂问题总是由某些基本的单元构成,基于这种观点,在数学研究中人们面对某个复杂事物或复杂问题时,往往通过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易于观察的小事物或便于解决的小问题,通过小问题的逐个解决,以达到理解和解决整体问题的目的。重视分解,化整为零的分解思想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有着突出的作用。在解题训练时,学生可通过思考将问题能否分为几个方面,能否分为几步来完成,第一步应怎么做等途径实现初步分解,打开思维之窗。
在此还要强调,分解是简化复杂数学问题的重要方式,对于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通过合理的分解,将其分解为若干个方面、部分、步骤和环节,使每一部分成为一个简单的问题,逐个解决,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以解决整个问题。分解要基于对问题的条件、设问以及条件与结论的联系等分析,同时要考虑设计问题者通过问题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方法和基本题型。
3.弱化条件,以退为进
面对一个设置条件较多的问题,我们往往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弱化问题条件,即暂时丢掉题设中的若干条件,充分参考训练过的基本题型,设法将问题变得简洁,同时易于使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处理,然后逐渐补充加强条件,直至恢复成原问题。在进行条件弱化时,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我们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哪个条件最影响问题的解答,去掉这个条件或把这个条件改一改就是熟悉题型等途径逐步弱化条件。弱化问题条件的方法相当于你掌握了主导权,在此主导下,问题变得易于分析、处理。
二 敢于猜测,尝试推理
猜测是数学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是推理和证明的前提。当然猜测不是乱猜,而是基于对问题的观察、联想、归纳和类比的基础上(包含着合情或模糊的推理过程)得出的猜想对一个问题的证明或解答,然后逐步证明思路。实际教学中常常由于内容多,教师急于赶进度,而把证明“一气”写出来,这样往往会使学生对证明过程中每一个想法的出现感到突然,而要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分析、猜测、简化等一系列基本能力,就要先让学生自己分析情况,猜测解答,即教师并不立即吐露全部“秘密”。而让学生猜猜看,在猜测到了可能的证明思路或方案后,要试着去证明,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证明的过程中,也应尽量避免由教师自己来完成,否则学生会赞叹教师的才能,而自己却莫名其妙,同时也常常会挫伤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此时教师可按如下提示:我们有什么(条件)?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期望什么?要是……就好了。试试看(What?Why?How?Try!)。
如此步步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证明的思路,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训练。
三 重视特例,善于类比
一、 教师管理方面的反思与建议
1.一些教师课改的思想准备不足。具体表现为满足于自己现有的教学经验,教育的危机意识、改革意识不强。这要求教师亲身感受新课改模式,同时要不断学习教育的新理念,了解全国新课改的发展动向,看清当代教育的发展潮流。
2.一些教师的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不足,不愿认真编写而上网下载。这要求学校加强师德教育和管理力度,严格工作纪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争在新课改中更好地奉献社会,更好地实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人生价值。
3.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具体表现为一些青年教师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功不扎实,课堂掌控能力不强,而中老年教师的电脑技术操作不够熟练,原有的讲授经验又太“丰富”。一方面要求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结对子,以老带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要求编写导学案时加强集体备课,规定课堂教学全面开放,缩短青年教师的适应期和成长期。
4.一些教师在推行新课改中适应性不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完全照搬山东昌乐中学“271”新课改模式进行教学,这对我校基础较差生是不大合适的,编写的导学案内容多,难度大。二是在实际教学中重难点把握不准,让学生展示、点评过多,导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在推行新课改中为课改而课改,不能很好地把握高考复习的重难点,复习效果不佳。四是推行新课改一段时间后,教师怕学生不理解知识点,课堂上越讲越多,有重回传统教学模式的迹象。这要求学校通过示范课进行规范和引导,加强听课和个别指导,召开高考复习座谈会,集思广益,统一思想,统一复习方法,统一复习模式。
二、领导管理方面的反思与建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者无疑是我校新课改的核心力量,优秀的领导是我校新课改成功的根本保证。
1.领导必须树立榜样,打造奉献形象。在外语实验中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师看年级组长,年级组长看校长。”在新课改中,校长不仅是一位管理者,更是一位教育家,一位先行者。校长及整个领导层应走在教师的前头,起到榜样的作用。 笔者认为,只有这样做,我们的领导才真正是具有道德的感召力和信仰的追随者,这是新课改能否最终成功的“软实力”。
2.完善课改实施方案。科学可行的方案是顺利推进新课改的保证,原先制定的课改方案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课改,但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它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出来,影响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重新设计课程表,增加学生白天的自习课,并且规定晚自习不准统一授课,教师负责布置学习任务,个别辅导学生,督促学生学习。
第二,规范示范课的流程,真正发挥示范课的示范作用。建议学校:(1)把示范课细分为预习课、新知课、练习课、复习课等课型。(2)每类课型安排文科理科各两位教师上,文科理科的重点班和普通班各一位,不要都安排到重点班上。(3)每位授示范课的教师,课前要严格控制学生的预习时间,否则示范课就变成“面子”工程,失去了意义。(4)每次示范课至少有一位副校长全程参与听课、评课(专门及时地用一节课),组织教研主任、教务主任、相关学科教研组长及教学骨干、授课教师参与评议,不断完善课型结构。
第三,调整导学案编写人员,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导学案,提高导学案的质量和适用性。建议学校在推行新课改的前两年,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成立导学案编写组,以保证导学案的质量,待条件成熟后再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导学案的编写工作。
第四,建立课改评价机制,对教师奖罚分明。建议学校尽快在评优(先进)、评职称、外出学习机会、奖金发放等方面充分考虑,拉大区分度。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改自启动以来,迅速上升为教育界的新话题,并展现出了覆盖全国各地的态势。这种火热的新课改气氛,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内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沉重的一击,但就目前国内的教学现状来看,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是存在的,这说明了当前教育在适应新课改方面仍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
国内的升学压力越发严峻,高中的教学问题就越发成为了学生和家长的关注焦点,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对于升学的种种要求,同时还要紧追新课改的步伐,可谓是举步维艰。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同样也陷入了这样的局面之中,一个问题的出现,总会引来各界的关注,接下来不可避免的就是关于在新课改背景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探究。
一、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新课改既然是我们讨论问题的背景,那么首先应该了解的就应该是新课改。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中重要的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与“回归生活”。顾名思义,在教学活动中重视“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回归生活”则是指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当然这两点理念并不是新课改全部的内容,但可从侧面反映出新课改的整体概括。新课改是以解放学生的思想为主,将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体转移到学生那里,以此来解放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二、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高中语文的文本内容和学生以往接触到的语文知识显然是不同层次的,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学生开始摆脱了启蒙阶段的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高度。这个时期,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就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主要具有人文性与生活性、综合性与复杂性、总结性与选择性的特点,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内容相比,减弱了对知识的记忆,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规律的总结,教学重点的改变,必然会导致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对此,笔者就和大家来谈谈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
1.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批判继承
传统教学模式在国内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甚至直到现在,在教学中仍占有着一席之地。但存在的即为合理的,既然传统教学模式在国内的教学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那就不可否认它的优势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教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虽然新课改已经席卷了全国,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但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坚持批判继承的态度,对于其中积极合理的成分加以吸收,其余的消极部分则要丢弃,这才满足新事物的发展规律。比如,高中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学生记忆的方式为主,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对于学生的知识记忆是很有效果的,当然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也同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任务之一。因此,虽然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但不得不承认,以重复的模式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也是很重要的。为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主张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合理成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2.营造出高效活跃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创造一个高效活跃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首要前提,只有使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诱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带领他们融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比如,教师可以采取巧妙导入课文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导语设计的好坏往往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的文章来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音乐导入和故事导入是常见的两种导入新课的手段,当然也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创设教学情景的手段来活跃课堂的氛围,在高中语文的课本中,很多文章是与作者潜在的情感息息相关的,学生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如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符合课文思想感情的教学情景,那么就大大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当然类似于上述的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未来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不断探索中,一定可以出现更多更加有效的方法。
3.积极落实学生的课后自辅
教师每上完一节课,总是习惯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本意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完成课后作业,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如今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前提下,很多学生也都已经开始接触到网络。利用这个契机,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尽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此来充实学生的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课堂中的知识仅仅只是为学生提供了课本中的知识,但学生是最终要走进社会,成为其中一员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跟上时展的步伐,让学生在网络中寻找与学习相关的知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虽然这项属于课后的学习任务,但这仍属于课堂学习的范畴,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课后的落实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为积极落实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在进行着很多方面的探索,寻找到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方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改核心内容的引领下,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探索,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相信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一定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课堂学习效率一定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明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现代阅读,2007年2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 新课改 动手能力
一、农村中学新课改的困境
有限的教学设施和手段给农村中学新课改顺利开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总结梳理一下,制约新课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观念落后。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农村中学部分老教师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有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创新不强现象,没有主动积极适应和实施新课程,并认为实施新课程应该是年轻人的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教学实践中即便实施新课改,也是勉强应付,摆摆花架子。教学中很自然地穿新鞋走老路,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二是培训落后。扎实做好农村中学教师培训工作是顺利开展新课程的基础,教师思维观念的转变,课程标准的认识和把握,这些要依赖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改。然而,目前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外出培训和校内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学校的教师是包班教学,且学校师资力量紧张,外出学习培训可能就会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并不宽裕,教师很难外出培训,部分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完善,影响了对现代教育信息的认识和新课程的把握,高标准、高起点地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举步维艰。
三是教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包容性、整合性、综合性等特点,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早已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刻苦专研,不断“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可是,农村中学受地域、经济、设施等基础条件掣肘,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相当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也没图书馆,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老古董了,教师和学生想更多地发挥动手能力,也是无用武之地。
四是引领落后。农村中学大多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新课改的引领者更是凤毛麟角。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新课改的恶补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低下,没有较好地将培训所得内化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农村中学大都地处穷乡僻壤,新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长期有效的督导,对新课改组织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中学新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农村中学新课改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新课改不仅是课程内容本身的改革,更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巧和教学手段的一次全方位的强力冲击。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认识能力,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关键词:农村;教师;新课改;能力;途径;方法
新课改之所以在农村实施较难,原因除了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整齐,教师角色和观念未能很好地转变、教学反思浅薄、教学和考试评价的狭隘等,还因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而导致硬件上无法满足。
一、整合资源,发挥优势
1.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从而提高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水平
农村中学教师已经修改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面对新课改,很多教师想尝试,却不知道该如何做,原因就是没有对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从理念上提升教师素养,让教师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从而逐步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2.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兴趣而投入新的教学设备
随着“薄改项目”的推进,大多中学已逐渐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至少有的学校配备了电视、播放器等设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而展示相应的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促进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也有积极意义。
二、转变观念,逐步实施
在农村新课改中,教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即盲目地追求新课改而忽视了实际,或只是嘴上说新课改,教学实践中又延续传统的教学。针对这种情况,在农村新课改中,学校不应急于推行新课改,而可以试点的方式进行,即可就一个学校的某几个班级或某几个学科进行试点,然后总结,再推广。
在试点过程中,学校要组成相应的新课改指导组,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程序一一对试点的教师进行指导,在教学实践后,要不断反思其中的得失,然后再以此为出发点,从点到面实施。
三、不断反思,革新评价
新课改在农村的实施比城市难度较大,周期也较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从实践中反思,尤其是对教学模式的反思,教师要从每一节课做起,从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的实施反思做起。在反思中,要从追求分数逐渐过渡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总之,新课改在农村是一场思想和实践的革命,广大农村教师还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观念革新开始做起,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1]彭鸿起.如何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能力[J].考试周刊,20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