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业务发言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各位领导同事,下面我就结合我们财务部门的工作,以第四个议题“更好地总结共性、发现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拿出更多实招硬招破解本单位本系统存在的困难问题,形成更大更广更好的改革效应?”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就是我们财务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吧,入所工作后也接触了很多集团内的兄弟单位,目前来说因为国企性质的原因,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存在财务制度建设不是特别完善,信息反馈不足,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是很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等等。以下我就做个简单探讨。
(一)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国有企业与民营及私企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国有企业发展容易受政策的影响,不是很受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的影响,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我所的财务管理体制建设原先也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虽已经大步推进制度建设,但是离完善的企业管理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二)产权关系不明,没有为财务创新提供条件
国有企业的经营运作资本主要是国有资本,国家是出资人,因此,很多国有企业对于资本只有管理权,这导致部分国有企业跟随政策走向,较为随意,导致很多产权问题,产权的不明确导致很多后续实际管理问题,必然导致创新的不积极。
(三)因为国有企业受政府部门的影响和牵制,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管理过程当中受业务导向影响,财务管控意识较弱,导致各项业务实际运作过程中易出现相关风险点。
(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大量专业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但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信息化程度不高使得业务效率不足,同时导致部分财务核算及管理工作不到位。这也是影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原因。
下面就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作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以财务管控作为出发点,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遵循创新原则,创新财务管理制度,审查原有财务管理制度,根据时代的发展,创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督促有关部门执行。其次,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审核与控制制度的建设,包括企业资本审计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企业资本运作制度等等,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要按照制度与规范开展财务工作。
(二)创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文化
同时国有企业要从文化建设入手,创新财务文化理念,财务管理要以企业的长远利益为目标,尊重财务管理人员的创造力,为企业的经营和运转提供条件。企业要根据时展更新文化理念,优化财务管理结构,创造新的财务管理机制。其次,要建立创新的价值观,注重企业内部各类关系的协调,寻求企业的创新之路,促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不断创新。
(三)创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重视核算,忽视管理,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企业管理活动都要以市场规律为基础。国有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树立创新理念,提高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分工,明确人员责任,鼓励员工开拓眼界,勇于提出企业发展建议,针对现存的财务管理问题及时处理,营造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
(四)创新国有企业财务人员培训与考核机制
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国有企业要从财务管理人员入手,加强财务人员创新的培训与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国有企业还要建立科学的财务工作评价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将考核与激励结合起来,搭建财务管理创新评价平台,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
(五)大力发展财务电算化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
省修建业协会执行会长杨乾芳带队,查询了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六家特级企业,并与企业担任司法事务的主管指导、企业司法事务部分担任人以及企业部属各分、子公司担任司法事务的专职人员进行了座谈。调研后果申报如下。
一、法制工作组织的树立状况
为顺应企业法制建立和运营治理需求,各企业均将司法工作提高到了企业全局的高度。
(一)企业总司法参谋准则的落实状况
被调研企业大局部已依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落实中心企业法制工作三年目的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律例[]号)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企业总司法参谋制的建立。企业总司法参谋由企业分担司法工作的高级治理人员担任,对企业董事会或行政指导班子担任,具体担任企业司法事务工作,一致协调处置企业治理和运营中的司法事务。
(二)企业司法事务机构的设置状况
被调研企业均设置有企业司法事务机构,司法事务机构局部为自力的部分,局部从属于企业的总经办或由其他部分代管。
企业司法事务机构都非常注重人员本质,现有人员均为司法专业人士,大局部获得企业司法参谋资历,有的还获得律师执业证书;企业对新进人员也要求有有名政法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由于企业司法效劳事务量的增大,企业对司法事务机构的人员装备也大为添加。企业司法事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均出现逐年添加的态势。
(三)三级司法参谋准则的树立状况
大都企业不只设立企业总司法参谋准则,鼎力增强企业司法事务机构的建立,还积极推进进分(子)公司、项目部的司法组织系统建立。
局部企业在分(子)公司、项目部增设司法主管指导、司法联络员,构成收集式司法营业组织系统。企业司法事务机构担任日常司法事务及严重疑问问题或胶葛的处理;分(子)公司或项目部的司法主管指导对本级司法日常事务担任,疑问问题请企业司法事务机构决议计划。这一收集系统的树立,保证各级司法事务均有司法专业人士参与,能到达职责明白、分工合理、运转有效、信息迟滞的目标。
(四)借助中介机构力气,完成司法资本共享
被调研企业均外聘有律师担任企业终年司法参谋。外聘律师除对公司日常合同、信件、胶葛进行司法风险防备和实时处置外,有的企业还要求外聘律师每周准时到公司坐班,为各个本能机能部分供应司法征询效劳,并在需要时供应司法意见书,协助公司做好充沛的前期论证工作,使公司的一些严重事项从一开端就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单个企业特殊注重对外聘律师的资本发掘,律师深化到企业的一切运营活动中,全程参加公司对外签署的合约,早年期会谈,到合同会签,到实行进程的监视节制,再到胶葛呈现的处理处置以及最终合约实行终了的材料归集和遗留问题的处置等等都在参谋律师的调查把握及参加中。事前防备、事中节制、过后追查环节均有律师参加。
二、企业具体风险防备系统的准则建立
在企业具体风险防备的系统建立中,企业积聚了丰厚的经历,以下准则均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严重事项司法搜检准则
特殊严重事项如企业改制方案制定、合同额较大的投融资项目、BOT项目及建立托付治理项目等,执行司法搜检双书制,即企业界部的司法事务机构与外聘律师辨别出具司法意见,参加项目、跟踪项目做到防备关隘前移,对严重项目进行全程效劳和监视。如许使企业一直处于正当运转形态,为风险设置隔离墙。
(二)合同范本准则和合同会签制
企业日常运营进程中很多运用的合同,由企业司法事务机构牵头订定合同文本,向各分(子)公司推进行合用。企业日常合同执行分类治理,必然标的额以上的合同均须企业司法机构担任人参加,并进行合同会签。在企业司法机构进行会签后,方可进入下一流转顺序。这一准则建立,保证企业的日常运营处于可控形态。
(三)债务治理准则
依据修建施工企业的特点,很多对外债务的存在使企业无法进行扩展再生产,故对债务依据其帐龄进行分类治理,并布置专人进行清欠催收,保证企业尽快回款。
(四)诉官司务治理准则
树立立案治理准则、诉讼案件请示准则、外聘中介机构治理准则等根本准则,从司法事务治理、处置、计算等多方面标准企业的司法事务工作,使企业法制工作步入日常治理轨道。
三、企业司法工作当前面对的问题
(一)人员活动性较大,企业注重水平还有待提高
企业司法工作因是效劳部分,不直接发明经济效益,故企业虽赐与注重但各方面的搀扶力度仍不敷。如企业界部司法机构人员的上升通道不疏通、收入偏低一级缘由,均形成企业司法事务机构的人员活动频频,招致企业司法事务机构的步队不不变。
(二)企业的法制情况还需改善
施工企业因施工项目普及全国各地,故在其涉讼尤其是异地涉讼时,往往不克不及求得一个优越的司法情况。修建企业在诉前(讼)保全和执行进程中,能够遭遇法院的保全或执行不力,招致其权益最终不克不及获得保证,让判决书成为“司法白条”。此外,在诉前(讼)保全进程中,即便是有着优越诺言的特大型施工企业,也不克不及以信誉方式供应诉前(讼)保全的担保,招致企业的资产不克不及有效流转。因为施工合同胶葛案件专业性较强,而某些审讯人员在工程方面不具有专业布景,招致案件审理不公的景遇时有发作,最终招致国有资产的流掉。
此外,对施工企业有严重保证的建立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维护工夫过短。在司法理论中,业主往往迁延结算招致在建立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维护刻日,施工企业无法行使优先权,使优先权形同虚设。
(三)国有施工企业所面对的政策“弱势位置”尚需改善
因为大型国有施工企业的前史沿革,招致其承当的社会责任超出了其接受局限。如:呈现分包企业欠付民工工资时,总承包企业即便已足额向分包单元付款,劳动部分仍要求总承包企业赐与垫付,这一行为分明与司法抵触;此外,省发改委关于县政府工程“最低价中标”的政策规则,招致在技能和实力方面抢先的大型施工企业反而损失了市场份额,小企业的低价中标也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四、企业对协会的要乞降希冀
(一)但愿协会能建立与县政府行业主管部分的桥梁,反映施工企业的诉求,添加施工企业的“话语权”
省建协作为修建业行业协会,具有专业上的优势,更有与行业主管部分的沟通渠道。施工企业均但愿协会可以在普遍汇集企业意见的根底上,就企业生产运营中遍及反映的问题,如“最低价中标”、“民工工资”等事关施工企业亲身好处的事项,代表施工企业与行业主管部分进行有效沟通,追求处理的路子。协会的有效沟通,将建立企业与行政主管部分之间的桥梁,使企业法务工作的渠道更疏通。
(二)但愿协会可以在为企业发明一个优越的司法情况方面有所建树
施工企业诉讼案件多、标的金额高,对社会调和不变影响很大,妥帖处理诉讼问题是企业的燃眉之急。企业均透露表现但愿在施工企业遭遇不公道的司法待遇时,可以经过协会与审讯机关获得有效沟通,为企业营建优越的司法情况。
[关键词]物流费用结算;课程教学;高职物流专业
[DOI]10.13939/ki.zgsc.2016.36.177
1 引 言
物流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分析、计算物流费用和结算物流费用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物流企业作业活动多,有些作业发生的频率高,作业过程涉及的费用项目多,且涉及的费用单次结算的金额少,也正因为此,物流企业主要靠量来发展业务量,导致结算工作相应随着业务量的增多而同比例增长,一方面要向客户收取款项,另一方面又要与供应商进行结算,物流费用结算在现代物流企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社会对具有物流管理费用结算知识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费用结算对物流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加重企业负担。物流行业作为当今的热门行业,同时也是竞争力比较大的行业,若是不能采取有效的结算方法收回发生的物流费用,那么企业将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无法拓展新的客户或业务,甚至原来固有客户的业务都要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二是给企业带来坏账损失或滞纳金。物流行业是先服务后结算款项,客户那里应该收取的费用若是没有及时结算,就会给企业带来坏账的风险,企业不仅不能获得利润,还要损失代垫的费用;供应商层面,若是没有按时进行结算费用,会产生很高的滞纳金。
本课程依托校企合作这个平台,本着“重在实践,理论够用”的原则,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费用结算员”这一岗位来开发设计的,“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这门课程是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重点建设课程和核心骨干课程,也是重要的职业技能课。
2 设计思路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本课程是在国家级骨干院校建设的重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背景下,以培养完成物流费用结算员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面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按照分析物流费用、计算物流费用和结算物流费用的思路进行设计的。
2.1 设计目标
在当前的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中,相当一部分并非接受过物流专业教育,为数不多的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员中又出现这样的情况:懂专业的不懂会计,懂会计的不懂物流。因此,既懂物流又懂会计的人才是极为匮乏,物流企业对这样的人才求贤若渴。我院作为财经类的高职院校,在各个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应将专业知识与会计知识结合培养懂会计的物流人才。
通过“物流费用结算员”岗位开展的教学项目活动,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物流企业管理软件。结合物流专业知识、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票据、单证以及专用印章,能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处理费用结算业务,实现与物流企业费用结算员岗位的“无缝”对接。
2.2 课程内容
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作为管理部门的财务部门和作为业务部门的物流部门之间往往是脱节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对物流部门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知识和费用结算方法的培训,这样既能够对物流费用及时计算和结算,也能够让物流部门管理人员更好地为企业目标实现服务。物流费用的计算和结算应该针对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分别设计和选择。本课程设置了运输费用、仓储费用、包装费用、配送费用、流通加工费用和装卸搬运费用等六个教学模块,在每个教学模块中,再根据业务类别设置相应的工作任务,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全方位地熟悉并模拟物流费用结算员岗位的相关业务操作,突出物流费用结算的实用性、情境性和技能性。
每一教学模块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物流各项作业的概念、分类及产生的物流费用的构成,详细介绍每一作业所产生的物流费用,并对每一费用项目进行计算;第二部分介绍物流活动总费用的结算,要求学生掌握物流费用结算实务的工作流程,能根据物流费用的产生进行费用结算方式选取、灵活地运用费用结算管理制度。
2.3 教学组织
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根据物流的七项作业活动设置的教学项目,按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真实环境的要求完成物流相关费用的计算和计算业务。每一个教学模块都是依照“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理论”,实现理论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三者的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的要求,把理论教学、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融为一体。
理论教学的组织:依照“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理论”的指导思想,组织相应的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中,会详细地向学生介绍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和装卸搬运费用的构成及计算方法,比如,人工费用如何计算,燃料费用如何取得,大修理费用和日常的修理费用各自的计算方法,设备折旧的计提方法等。严格遵照“理论够用”的原则,教学生掌握物流各项活动所产生的费用计算方法,对于“三票一卡三方式”这7种结算方法要熟练掌握,同时,对于银行账户结算这种方法也应该理解。
实训教学的组织:我院专门建立了与之配套的物流费用结算实训室,购买了用友的财务软件,实训教学的组织就是利用用友的财务软件在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以便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本课程要充分利用物流实训中心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能在物流费用实训室利用财务会计软件完成物流企业真实发生的物流各项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分析和结算,提升学生对物流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对于结算票据的填写,我们在物流费用结算实训室专门设置了相应的会议室,学生可进行手工填写相对应的票据模拟结算。
现场观摩实践教学:老师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和用人单位实际参观学习,请校企合作的技术骨干或部门主管担任兼职教师,学生通过现场观摩能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实际作业和物流费用日常的结算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 课程教学的配套资源
3.1 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目前市场上并没有有关物流费用结算的教材,有关物流成本管理的教材众多,但是都不适用于物流费用结算这门课程,我院与广东心怡物流公司、中海物流等物流企业协作自编了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导向的“物流费用结算实务”校本教材,突出了会计知识与结算在物流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教会学生在物流作业流程中使用结算软件,更好地体现本课程特色。教材内容体现“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编排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选取实践案例时要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教师引导和讲解案例时要具有趣味性。
3.2 网络资源
任课教师将课程讲义、教学课件、实训操作演示录相、资格考试、故障排解等资料传到网上供学生阅读,并通过网上社区、QQ等方式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不断补充教学案例,上传企业学习和参观视频,丰富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自学,为了达到更优异的教学效果,课程组从符合课程设计要求的目标出发,在数年的教学中逐步积累和开发了习题及答案、测验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我测试。网站提供了网上在线提问和许多有特色的物流网站的链接,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学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上网学习,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3.3 物流费用结算实训室
本实训室以物流企业内部活动为着眼点,以提高物流企业效益为目标,通过对费用设置、收入管理、结算管理、网上银行、资金管理、现金流管理等关键业务的实训,使学生在进行完相关理论教学之后,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物流费用结算等实训教学。
4 结 论
“物流费用结算实务”是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费用结算员”岗位开发的课程,课程标准还有待完善,课程内容也有待补充,学院层面,要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同时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端服务业 创新发展 河北省 策略与方法
一、高端服务业的内涵
高端服务业并不等同于一般的服务业,关于它的定义学术界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一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它是服务业中的佼佼者,是推动市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对于一般的服务业来说,高端服务业具有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更加专业的人员。但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高端服务业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行业,它能够带动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它还能为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动力,在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同时,整个市场的经济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高端服务业是现阶段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我们需要关注和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
二、促进河北省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一)是发展城市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高端服务业是一种前进的、充满巨大潜力的行业,它能够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是提高市场活力的重要条件。城市是发展高端服务业的主要地方,高端服务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更多有价值的资源,同时它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端服务业是一种高度现代化的行业,而一般的公共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高端服务业的要求,因此.城市的公共服务以及居民的居住条件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水平以及整体实力,是发展城市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二)是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经济要想平稳发展,一些高端的产业则必不可少。高端服务业就是其中的一种,高端服务业将会促进经济的平稳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将面临着调整,首先,第三产业的比重得到提升,前两种产业的比重下降,而高端服务业则属于第三产业中的一种,因此,经济转型中必然会发展高端服务业。另外,经济转型将降低传统农业的占有比例,农业也开始向高科技方向转变,第二产业在转型之后,传统以手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将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以高科技为主的高端制造业,而在这些转型中,都需要教育以及信息等高端服务业的大力支持。
三、河北省高端服找荡葱路⒄勾嬖诘闹饕问题
(一)骨干企业相对较少
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高技术、高质量的企业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企业要具备一定的科技信息,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带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当科技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还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来操控这些高端的技术,这样才能够使高端服务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在实际的情况中,类似于这种高科技、高人才的骨干企业相对较少,这些骨干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层层的阻力,导致其发展空间并不广阔,发展的速度也非常缓慢,另外这些企业的效益在整个经济市场并不算高,这就进一步限制了高端企业的发展,高端企业发展缓慢,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受到牵连。
(二)高端服务业分布较分散
河北省的高端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阻力,并且分布并不集中,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张力也并不是很大,要想发展高端服务业就必须增加其产业的链条,增加它的规模以及效应等。同时,在发展高端服务业的过程中,忽视很多具有优势的产业,并且没有将服务业中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这就导致了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环境比较落后,缺乏足够的空间来推动其发展。因此,在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既没有带头的骨干企业来推动,也没有较长的产业链来促使其发展,许多的人力以及资金的分布不均匀更.是成为高端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巨大阻力。
(三)产业带动力不高
由于高端服务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层层的阻力,因此其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很快,而它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力也就正如它的发展速度一样,对其它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端服务业刚刚兴起,尽管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来说,它在市场中所占的经济比例并不是很大,相应来说,它的影响力就比较小。另外,高端服务业在发展中缺乏一些骨干企业的推动,这就使得高端服务业在发展中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这是其对其他产业推动力较小的主要原因。最后,在河北省的大公司、大企业以及一些知名品牌的数量相对较少,而有一些接近与世界领先地位的部分还处在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一些经济、金融等的总部在河北省设立的也并不多,这就为河北省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阻力。
四、促进河北省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一)培养重点产业
河北省是一个以工业发展为主的省份。这是河北省发展高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优势。由于其工业基础较好,一些高科技的产业也相对较多,这就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在接下来,河北省需要重点发展一些金融行业,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囤积大量的发展资金,另外,还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因为技术是推动产业进步的动力源泉,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就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而高端服务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有了资金和技术之后,还需要发展物流以及商业服务,这些都是发展高端服务业的重要领域,是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技术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另外还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这是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只有高端服务业与高科技制造业以及现代农业紧密联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样才能够为高端服务业创立较长的产业链,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二)优化发展环境
结合河北省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种种困境并对河北省的经济政策进行了相关的了解之后,我们对河北省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要想更快地发展高端服务业,就要对其发展的环境进行优化升级,以适应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服务的管理结构也是其在发展中需要重点改善的一环,服务业的管理要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当前经济条件的要求,另外,在一些高端服务业比较聚集的地方,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还要加强领导,对其提供更多政策上的帮助,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这样才能够使河北省在发展的环境上要比其他的省市更具备竞争性,其在发展高端服务业的环境上业更加宽松、更加优越。在具备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后,河北省还需要重视对外界高端服务业的引进,只有引进一些现有的且发展比较完善的高端服务业,才能够推动其自身高端服务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河北省还要引进大量的经济总部、网络总部以及物流总部等高端产业的聚集,使河北省的高端服务业具有更加综合、更加完善的服务系统,这样才能够带动现有的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三)发展产业优势
每一个省市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河北省也是如此,我们要正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这并不能成为发展高端服务业的阻碍,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寻找高端服务业中的特色行业,并促进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在确定好这些特色的高端服务业项目之后。我们就需要对这些特色的项目进行功能上的定位,哪些地方适合发展什么行业。都需要做好详细的规划,而不同的地区。其特色的高端服务业是不同的。在对这些特色服务业发展一段时间后,要对这些产业进行及时的优化和升级,经过不断的改造之后,便形成了河北省高端服务业的基本雏形,有了这些雏形之后,再对高端服务业的产业链进行延伸,使其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够使河北省的高端服务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除了发展一些特色的服务业之外,原有的服务业也不能够忽略,这些原有的服务业在经过一定的改造和升级之后,也能够成为高端服务业中的一份子,成为河北省高端服务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此种方式的发展之后,河北省的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也将得到提升,而服务业得到提升之后,也会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更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在推动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销售收入122.8亿元,其中电信传输和信息内容服务业78.8亿元,软件业44亿元。信息传输服务业方面,固定电话用户(含公用电话和小灵通)发展到113万户(城市电话户数73万户,农村电话户数40万户),移动电话户数为357万户,农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为35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软件服务业发展迅猛,全市聚集了我省近90%的软件企业,合肥市软件企业实现的软件销售收入占全省软件收入的85%;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我市共有1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实现产值近10亿元,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三个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其中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是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园区、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
围绕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目前,我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到1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其中国家级5个,在孵企业600家,转化科技成果900余项;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初步建成,促成产学研交易项目47个,交易额4900万元;“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展览规模28000平米,参展项目5000多个,219个自主创新合作项目签约,总投资988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一带”(高新技术产业带)、“三区”(高新区、经开区、蜀山区)、“多园”的空间布局。
(二)政府牵头,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引领行业发展
由于信息资源、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的配置上存在多头管理、部门分割、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等问题,为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往往需要政府出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立共享平台。
1、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整合信息服务业资源
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电子政务建设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政务是我市信息化的切入点,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龙头。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满足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框架。统一电子政务专网、统一政务处理平台、统一机房、统一管理机构“四统一”的合肥建设模式成效明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政务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进展。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专网,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互联”目标,纵向实现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的互连互通,横向实现同级单位之间的受控互访。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入,以“中国·合肥”门户网站为龙头,以县区、市直部门101个子网站群为支撑,重点突出政务公开、在线办事,“12345市长热线”、“__阳光政务”、“数字电视”等信息资源都得到了有效整合,通过税务、社保、公安、土地、文化、教育等近百个各类政务应用系统,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联系办理税务、社保、医保、土地、教育等公共事务,鼠标一点就能实现咨询、求助,提出意见和建议。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共享,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了建设成本。
2、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切实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初步建成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行,“中心”具有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技文献信息、科技创新合作、专业技术、投融资等七大服务功能。“中心”坚持政府主导、省市共建、资源共享、创新服务的原则及公益性运作模式,在集聚各类科技资源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辐射能力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为国家专利技术(合肥)展示交易中心。
“中心”汇集了科技成果1485项,仪器设备1176台(套),技术需求1503项,备案专利1610项,重点企业571家,知名专家2053人以及与合肥支柱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等科技资源,实现了“找文献、找仪器、找项目、找资金、找政策、找专家、解难题”的“一站式”科技服务功能。
至底,“中心”为企业提供的成果和专利推介、交易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科技合作服务、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科技文献查新和检索、推介服务以及科技咨询、培训、辅导等服务累计近10万人次,其中70%以上为企业用户。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近几年,我市陆续出台了《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合肥市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并在服务外包、科技企业孵化器、中介服务等领域给予税收、租金、土地、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上国家和省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以及即将出台的《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20)》,在我市已初步形成促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发达地区城市而言,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机构不佳,效益不高,速度不快,人才匮乏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们调研了国内几个城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和同比增长,成都市为427亿元、同比增长38%,大连市为306亿元、同比增长42.3%,厦门市为145亿元、同比增长31.8%,而我市为122.8元,同比增长24.6%。与成都、大连和厦门市相比,无论是总量和增速,我市均明显偏低,且增速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人均信息资源占有率方面,我市与其它城市也相距甚远,信息服务业产值低、行业资金投入小、人员投入和经营规模不大,虽然涌现出科大讯飞、科大恒星等一批优秀软件企业,但与东软、浪潮、联想等企业相比,产值相差很大,缺乏竞争力,缺少技术较为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生存能力较强,具有行业领先作用的龙头软件企业。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存在规模小、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科技人才公司、产权交易公司等要素类专业服务机构比重偏低。很多企业每年要申请数十件甚至更多专利,而全市专利机构只有十余家,专利申请时间过长,给企业权益保护带来不便,也影响了专利机构的信誉。由于科技风险的投资和退出机制没有形成,以及发展环境、自身管理水平等因素,合肥地区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缓慢,全市共有8家风司,可八年后,数量不增反降,目前仅有7家尚在运营,7家的注册资金总额还抵不上发达地区1家风司的规模,这显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旺盛的市场需求,也严重制约了我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二)资源共享存在障碍,有待进一步整合
由于缺乏长远的统筹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以及行政条块分割和行业利益的存在,造成信息语言和技术不兼容,信息多口采集、重复输入以及多头使用和维护,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部门与部门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信息难以交流与共享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而阻碍了信息服务业发展。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中心”资源体系还不够完善,与科技资源丰富的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尚未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资源分类不够清晰,科技服务机构入驻较少,缺乏个性化专项服务,社会各界对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宣传推广力度还有待大力提高。
(三)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涉及教育、劳动、财政、税收等广泛领域。目前,各级政府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但还没形成有效的政策体系,关于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扶持措施有待进一步细化,已有的政策有些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吸引投资不够,投入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市信息化工作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市级信息化专项资金主要投入到市直机关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效益局限性较大,低水平重复建设未能杜绝,对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少,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科技服务业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市部分科技中介机构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属财政差额或全额拨款单位,其行为往往带有浓厚的部门行政色彩,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行为,他们凭借先天优势掌握着大量科技资源,挤占了民营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市大多数科技中介机构经营行为单一、孵化类较多、条块分割严重、业务交流合作积极性不高,渠道不畅。经济资源、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先进技术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限制了科技中介机构的业务扩展和组织发展,使之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多功能服务。这些充分说明我市科技服务行业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和有效的调控手段,制度建设缺少总体框架设计和有效执行环节的安排。
(四)人才资源短缺,素质有待提高
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信息服务业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it行业软件应用人才严重短缺。科技服务业缺乏既熟悉科技、又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中高级人才的培训机构较少,社会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不足,产业部门与教育培训部门人才供需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在职教育、职业资格认定制度不完善,也未建立有效的引进机制,致使企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三、几点建议
(一)关于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建议
1、制定信息服务业的专项规划,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计划,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验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扎实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健全完善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2、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政府牵头,鼓励电信运营商积极参与本地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并做好对企业的宣传工作;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现有信息化手段基础上,推进移动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促进高新企业及电子制造等企业与电信运营商进行对接,政府牵头制定高新、电子制造、系统集成等企业名录,为电信运营商在信息化服务项目中进行软硬件选型提供参考,有利于扶植本地高新技术企业。
3、通过政策扶持和重点投入,进一步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努力在示范园区内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能对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企业。
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尽快出台合肥市服务外包专项政策和实施细则,重点对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办公用房租赁、市场拓展活动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同时,尽快落实《关于共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协议》中有关合肥市1:1配套资金。4、统筹规划我市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3g)。将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纳入合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环保部门出台支持3g网络基站建设相关政策,政府出面做好基站选址、建设协调等工作;对3g网络终端、业务和服务实行政府采购,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科研院所、商业机构、办公场所等率先推广使用3g手机、3g上网卡、3g上网本等业务和信息化服务;新闻媒体加强对3g网络建设和应用宣传,加强基站建设的正面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基站辐射,消除误区,为3g网络基站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5、整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出台我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规范和促进市县(区)各级行政机关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政务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信息共享效率,支持业务协同,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6、打破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发展的壁垒,加快建立依托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电子商务示范平台,探索符合我市市情的电子商务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已经覆盖到税务、工商、公安、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等众多领域,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人数据、详细信息分布在这些系统中,这为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能力,也为电子商务发展中产品规范、推广渠道、安全、监管、信用等突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路径。
7、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研究完善软件人才培训的鼓励政策,建立软件人才培训费用政府补贴制度。加快建设以安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为基础的“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合肥)”,建立健全服务外包人才知识体系,支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课程开发工作,牵头组织各相关单位进行专题调研和课程开发,对所需资源和资金给予一定协调和财政支持;同时,切实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学分互换”合作计划,组织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培训机构对接,建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联盟,重点支持ibme.t.p和cmu-hp等国际合作培训项目实施;为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在原有人才培训支持资金基础上,对与hp、ibm等跨国公司合作的高端人才培训项目给予专项支持。
为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主动接纳大学生实习并给予资金支持;参照北京、上海等地的有效做法,研究完善个人所得税、经济住房、创新创业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二)关于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建议
1、尽快制定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在摸清全市科技服务业情况的基础上,从新的战略高度,制定发展我市科技服务业的总体规划,指导和规范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
2、在孵化器建设方面,政府对投资发展孵化器的企业给予土地优惠、税收优惠、孵化器建设及运维补贴、种子资金或孵化资金等方面支持;为创业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社保办理等“一站式”注册服务;加强各孵化器与各高校、各级人才中心的联系,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咨询,让更多的大学生、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海外人才等创业主体深入了解、参与创业;通过孵化器协会等组织,加强各孵化器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全市整个孵化器行业的发展;为孵化器引入咨询公司、投资公司、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并为中介机构提供相关扶持。
3、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应与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整合科技成果、仪器设备、实验室、专家等资源,充实“中心”各类数据库资源,并整理成详细的名录向社会公布,为高校院所和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政府对提供设备服务的单位应予以补贴并制定相关收费政策。
4、转换机制,引进和培育科技服务机构。制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指导意见,将挂靠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各类中介机构剥离出来,保持科技中介机构的“独立”地位,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充分利用科研设备和人才优势,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重点引进国内外具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秀科技服务机构。
5、营造环境,形成科技服务网络体系。成立科技服务行业协会,协调各中介机构的业务,沟通信息,加强行业自律,推进科技中介机构的资信认证和绩效评估工作;发挥科技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吸引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向科技创业产业园区集聚,向品牌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借鉴北京等地的经验,建立政府投入奖励机制,每年从市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咨询服务专项资金(北京市每年每个专项资金不低于100万元);设立合肥市服务业专用税收发票,在所得税上,允许智力劳动的劳务支出打入成本,减少咨询服务业的税收成本。
一、××市港口物流业发展现状
伴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型物流公司的纷纷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市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增长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目前我市港口物流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港口物流业发展态势迅猛。随着全省国民经济和腹地经济快速的发展,××港货物吞吐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发展势头更加迅猛,20xx年××港货物吞吐量为1029.5万吨,20xx年增至3318.6万吨,年均增长率29.9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0xx年为6576teu,到20xx年猛增至73789teu,年增长率达62.2%。20xx年9月30日,上港集团正式签约参与××港口集团改制并参与城西港区码头建设,把××港作为上港集团在长江中游重要的战略支点,必将发挥××港对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加上沿江产业带发展带来的物流量,据预测到20xx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6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确保达到30万teu,力争达到40万teu,与沿江港口城市相比,20xx年××港口规模和吞吐量可以列长江内河港口第4位(前三位是武汉、重庆、芜湖)。
2、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国际水运中心集装箱吞吐能力已达10万标箱,成为长江中游转港物流中心,全年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水运可直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京九、武九、合九、铜九四条铁路线汇集于××,并拥有京九线上最大的货运编组站,还有拟兴建的九景衢铁路;福银(昌九)、杭瑞(九景)两条高速公路跨境而过。成功引进上海港口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新的港口与物流园区建设,20xx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8万标箱,同比增长19.5%,是20xx年的13.3倍。投资10亿元的京九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已经签约。20xx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78亿元,同比增长17.4%;全市货运总量完成3800万吨,同比增长20.3%;货运周转量完成8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6.3%。
3、具备一定的物流服务功能。对外贸易航运开辟了日本、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韩国、香港、台湾、斐济等直达国家及地区近洋直达航线;对外籍轮开放后,成功地泊过洪都拉斯、巴拿马、伯利兹、俄罗斯、越南、柬埔寨、韩国、丹麦等外国籍的远洋船舶;国际集装箱航运每天开通有××—上海中转各港公共内支线航班。江西往年的进出口货物有一半以上通过××口岸直接或中转进出口。
我市的港口物流业近年来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属于起步阶段,从这次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港口物流业无论是组织结构、运作规范、还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离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和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发展××港口物流缺乏科学的认识。多数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现代物流无迫切需求,自购自储自运部分过大,而且忙闲不均,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观念上存在“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重规模轻服务”的思想,缺乏对发展现代物流区位优势的辨证思维,对现代物流通过降低成本的危机感认识不足;不少企业还存在着“求人不如求已”的观念,担心放弃经营多年的物流渠道会损害自身利益。
2、港口布局不尽合理,严重制约码头资源的充分利用。××港岸线虽长但使用不合理,码头虽多但布局不合理。××港绝大多数岸线尚处于自然状态,各类大、小码头分布比较杂乱。据调查统计,××港区的60多座码头中,长年对外作业经营的不足50%,其他码头为生产自用码头或工作码头;3000吨级以上码头只有20座,而1000吨级以下的码头35座,占码头总数的50%以上;××港务局所属的码头约占30%,其他均为货主专用码头。这充分说明了××港码头的分布和使用现状,即营运性码头少,自用性码头多;大型码头少,低等级码头多;公益性码头少,货主码头多。不难看出,××港码头虽多,但相对分散,加上大多数码头缺乏重型机械,装卸能力较低,难以吸引大宗货物从××中转。
3、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资源的整合难度较大。技术装备落后,运输车辆车型偏小,车种陈旧,大部分是一户一车。仓储设施陈旧落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尤其是普遍缺乏发展现代物流所必需的先进的网络信息 设施。
4、临港工业尚不发达,缺乏现代物流体系支撑。发展临港工业,实现港口产业化,是世界港口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我市虽引进了一些临港型工业项目,但规模不大,尚未充分依托港口发展产业的优越条件。第三方物流体系尚不发达,很少有完全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本土较大规模的基本上都是中央直属企业,散、乱、差、小、效益低,缺乏现代管理手段和设施;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园区建设更是滞后。我市物流企业数量不多、质量不高、速度不快。
5、技术落后、人才短缺。目前我市的物流教育还是空白,物流培训才刚刚起步,企业普遍反映缺少物流专业人才,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瓶颈”。多数物流企业仍采用传统运作方式,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难以做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极大地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和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人才紧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物流业的发展。
二、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原因分析
1、有利因素
(1)地理位置优越
××地处长江中下游,与赣、鄂、皖、湘四省毗邻,是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依长江承东启西,托京九对接南北,构成经济轴“黄金十字架”的交汇点,是江西唯一的通江达海外贸港口城市。五条铁路从××穿境而过,长江与大京九铁路在××交汇,出境基本上都是高速公路,所以××发展物流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港口条件良好
××港拥有长江岸线152km,下设瑞昌港区、城西港区、城区港区、湖口港区和彭泽港区,共有泊位134个,其中生产性泊位119个,3000—5000吨级泊位约占有1/4;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口岸线约为36km,对外开放码头5座(分别为214码头、外贸码头、三角线港区、炼油厂码头、中建万佳码头),锚地2处(分别为姚港锚地和新港锚地);198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对外贸易水运口岸,开放国轮直航进出口贸易运输。1991年××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20xx年××港水运口岸为扩大开放口岸。××航道水深流缓,终年不冻,可常年航行3000—5000吨级海轮,具有件杂货、散货、超大伯、石油、散装液体化工原料、国际集装箱货物等综合通过能力。
(3)具有建设区域性中心港的体制环境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基本实现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我市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包容性很强,这为把××建设成为“长江中游重要区域性中心港、长江中游新兴的集装箱喂给港、江西省沿江开发工业港”提供了必要的体制条件。
(4)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随着现代物流概念被大家逐步接受,发展物流会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我市成立发展现代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加紧研究和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性文件,减少了通关环节和费用,进一步加快了货物周转和通关速度。加入wto对我市物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加入wto以后,一方面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将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又将降低企业仓储、运输等费用,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效率提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加速我市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而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扩张的大好机会。
2、制约因素
(1)车船结构的制约。我市散装车船多,集装箱车船少;小吨位车船多,大吨位车船少;一户一车的多,集约型车船公司少,不能满足工商客户的需求,有碍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外企结构的制约。我市外企以生产车间型企业居多,物流的两头在外,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分销均按总部或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的指令行事,除一部分本地配套产品的物流外,许多外企在物流供应链的选择上没有自主权。
(3)机制性制约。现行港口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严重制约沿江港口经济快速发展。沿长江岸线的120多座码头中,3000吨级以上的不到25%,60%以上为生产自用或工作码头,没有统一的港政管理机构,多头管理,政企不分、资源分割、相互扯皮的现象一直存在。××港是交通部最早下放给地方的国家一类港口之一,但以前因沿江主要港口是双重领导,致使行政主管部门职能比较模糊,有时难免造成都管又都不管的局面,从而对沿江港口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力度不够,缺乏协调,没有形成合力。
(4)政策性制约。目前,在第三产业用地地价仍高于工业性用地地价的情况下,物流园和物流企业优惠用地的问题较难解决;由于物流企业的经营涉及到多个行业、多种方式,在税种和税率的确定上也缺少扶持依据。
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服务业市场准入领域的不断扩大,物流市场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在物流业的市场准入方面,将在3—4年内取消外资在租赁、速递、货物储运、货仓、广告、包装等方面的准入限制,货代、船代、分销等原来不允许外资控股的行业和领域都将对外开放,并允许建立100%的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这意味着在加入wto以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将会迅速进入中国的物流市场。只要我们积极寻求合作,苦练内功,我市的物流产业将会很快融入全球性物流产业链,争得全球物流市场的一席之地。
三、加快××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省各级政府和领导对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在加快江西经济发展和实现在中部崛起中重要性的认识,使政府和企业深入了解发展港口物流的重要意义并化为自觉行动。首先应科学地认识港口物流的成本优势,港口物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就是物流成本。然而发挥港口物流的成本优势需要具备客观条件,同时要有规模效益。××港口作为江西唯一通江达海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水运可直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台湾等地区,在全省发展条件最好。江西省要发挥出水路成本优势,就要围绕××港发展港口物流,把重点放在××沿江大开发战略上,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港口建设给予倾斜。因为我市面对的市场不仅是××地区,而是赣鄂皖湘区域,是中部地区,包括武汉、芜湖等港口。除了水陆铁运的竞争,还有港口之间的竞争。要将市场引向××通道,就要让利铺路、整合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中转功能的良性循环。目前这项工作需要全省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从高层高位推动物流业的整合。建议省政府在省基建投资中建立全省港口物流业发展基金,学习武汉市补贴对接上海洋山港的货运航线,整合支线航班。建议省发改委编制规划更侧重××,省交通厅把××港口建设放在全省水运建设的首位,在港口建设方面出台配套优惠政策。
2、加强领导,科学规划
规划是龙头,是依据。认真学习贯彻《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畅通水运物流大通道,发展长江和鄱阳湖航运,形成以××为龙头,以鄱阳湖水系航道为脉络的干支直达、江海联运的水运网络。必须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好××港,按照《××港总体规划》,把××港打造成“长江中游重要区域性中心港、长江中游新兴的集装箱喂给港、江西省沿江开发工业港”。建议组建××市港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主要负责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协调物流项目建设,并对市有关部门物流推进工作进行督促和考核。
3、规范市场、优化环境
(1)建立物流标准体系。物流系统建设的标准化程度高,整合难度大,需要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协调职能,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以避免多头建设,标准混乱的现象。通过对物流流程的构成要素重新组合,实现物流流程彻底的重新设计,从而获得企业绩效的巨大改善。建议尽快建立适应我市物流企业评估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程度,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2)建立物流企业审批和人才培育制度。目前我市挂物流企业牌子的单位越来越多,不论企业规模,纷纷要求冠以物流公司、物流中心之名,扰乱了物流的概念,影响了现代物流业的规范发展。应对物流企业的规模、人员、设备、经营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设立最基本的审批条件,规范企业名称,有利于对有发展前途的物流企业的扶持。加强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开展多层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面向国内外引进高素质物流人才,开展并规范物流从业资格认证工作。
(3)建立物流统计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强化对样本企业的培训,掌握我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态势,定期公布物流统计和分析数据,为领导决策及政策出台提供支撑。把现代物流业推进工作纳入年度服务业工作目标考核中,实现对物流推进工作的考核。
(4)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体系。修订或废除过时政策法规,制定统一的物流行业管理条件和运输、仓储管理办法;规范针对物流企业的各种收费,整顿收费站点,对物流服务价格实行宏观指导;加快企业物流运作制度改革,扩大社会物流需求;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4、整合资源、增强能力
随着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港口现有的装卸生产能力已不能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很有必要对港口码头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和设计,发挥现有码头设施的综合效益。严格码头建设准入制度;对港口岸线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大力整合现有码头资源。原则上不主张由生产企业自建专用泊位,提倡其服务功能由公用码头承担,以免浪费岸线资源;对港口的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完善港口集疏运设施,合理安排作业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强港口通过能力,缩短船舶货物在港停留时间。加大对港口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港口的开发开放步伐。在搞好现有集装箱码头建设的基础上,优化港口布局,增强港口的揽货体系,除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外,要通过市场化运作,鼓励外来资金独资、合资建港,或以股份制形式,对现有港口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建议:市政府应将港口公用基础设施的投入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并仿效沿江其他城市的做法,设立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基金,确保专款专用,以适应港口基础设施大建设、沿江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5、完善功能、培育体系
港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功能,提高港口的运作效率。进一步拓宽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包括以货物装卸为主的核心服务;在特定的货场完成货物装卸、运输、堆码、储存的辅助服务;向货主提供优质、便捷的货物交接的延伸服务。××港必须通过提供多元化服务来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开发包装、流通加工、储运、配送、免税自由贸易等物流功能,提供融资、报关、商检、货物保险、风险规避、信息交流、专业人员培训等增值服务,提高综合物流效率。
积极推动××港口电子口岸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以港航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和航运物流动态数据系统,提高××口岸通关速度,尽快实现网上报检、货物快速验放的管理模式和“多点报关、口岸放行”的大通关目标;优化进出口货物查验流程,简化查验环节,提高电子查验比率,切实提高通关效率,打造更为顺畅的港口物流。建议政府设立电子商务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积极打造面向社会的基础性、公益性物流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推动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公路、铁路是××港口物流主要集疏运方式,要积极发展公路运输,加快建设公路主枢纽场站,形成与综合集疏运网络相适应、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公路主枢纽系统,加快湖口至彭泽段、××至瑞昌段沿江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度;提升现有铁路运输能力,积极推进铁路集装箱运输。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推进城西港区、码头工业城、金砂湾工业园、彭泽工业园和城西港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并增加现有××港铁路专用线运能。
切实推进港区联动,港港联动。港区联动是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通行模式。加强××出口开发区以及沿江工业园区与××港的联系,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进一步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中心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从而有力地促进××港航、仓储和物流产业的联运发展。推动××港与南昌港的深度合作,实现港港联动,南昌港直航上海实际不经济,××港作为中转枢纽(小船换大船),整合了港口资源和物流货源,提高效率。
以物流园区建设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加快培育优质、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转运体系。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要与××市特色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特色工业园区的信息化推进、传统物流业的转轨变型、工商企业剥离物流业务结合起来,努力在现有资源的系统整合上下功夫。可选择在上港(城西)物流园区项目作为样板项目进行推广应用。
6、政府引导,扶持发展
由于物流产业具有投资大短期回报率低的属性,要从实际出发,尽快制定包括准入、用地、税收、价格、融资等方面内容在内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筹组物流行业协会或同业工会,规范市场秩序和企业经营行为,指导物流行业健康发展。制定港口物流发展政策,实现国土、财税、工商、城管等各个管理工作环节有效衔接,引导金融系统完善“支票结算”服务等。
(1)提供财政支持力度,清理各种行政收费。
由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培养重点物流企业发展,同时全面清理向物流运输车、船收取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项目,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由于集装箱运输车辆自重很大,为扶持集装箱物流,对进出港区的集装箱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通行时,实行单向收费优惠。或按照连云港等市的做法,为集装箱运输车辆制定专用票据,优惠30%。
(2)制定优惠政策,为我市港口物流业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建议市政府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物流企业发展。对新开办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国际化物流企业,可实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上港物流(江西)有限公司提出可学习上海财政的做法,一定比例返还“土地使用税”;对物流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给予适当贴息及费用减免等优惠;对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建设及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可给予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制定用地优惠政策,对符合规划的港口码头和物流园区项目在用地上给予政策优惠,地价可参照工业、交通类项目用地标准,并在征地拆迁方面给予优惠;对在重点物流基地(园区)内设立的新增物流用地,适当减免土地出让金及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企业整合内部物流资源等等。
(3)积极开拓港口腹地,将港口功能向内地延伸。
在现代物流理念下,港口质量高低越来越取决于与腹地联系的质量、增值服务的质量等。建议与内陆城市开展无水港项目合作,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周边地区的货物经××港进出。鼓励企业建设××港的喂给码头、铁路、公路及喂给场站。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新情况,利用现有的有利因素,鼓励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扩大进口业务,同时制定扶持配套政策,鼓励其到××市周边地区投资,扩大对外进出口贸易额。
(4)外引内联,拓宽渠道。
关键词: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
基金项目:2012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廊坊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2102;课题组成员:陈萍、李冬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8月5日
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具有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其中包括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网络信息、创意设计等领域。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务业,对于提升廊坊市服务业整体质量和水平,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在2012年2月1日开幕的廊坊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聂瑞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重点面向京津高端休闲商务需求,加快发展网络经济、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虽然廊坊市高端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一、高端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高端服务业占经济比重较低。近些年廊坊市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廊坊市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一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36%,低于全国40.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地区45%的水平;二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高端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生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三是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服务业外资占廊坊市每年吸收外资的比重只有1/3,低于制造业;四是现代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廊坊市的服务业主要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行业占比近40%;现代服务业中,除金融保险业比重稍高以外,其余新兴行业均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产品、服务手段、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较弱,导致产业能级较低。
(二)对接京津交通设施不发达。凡是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往往能比较好地带动高端服务业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面临着技术、资金、人才等较高的要求,本地发展困难较大,所以应以开放引进为主,本地催生为辅,廊坊市引进高端服务业的资源优势就是区位优势,即京津半小时经济圈,“半小时进京入卫,一小时上天下海”,所以交通路网对接京津在高端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廊坊市还面临着对接京津交通设施滞后的瓶颈,适合高端人士出行的方式还比较单一,高端白领人士一般不会选择速度较慢的公交出行,高铁出行也未必方便,适合高端人士出行的高速公路多年来只有一条京沪高速,且限速较低,国道、省级公路路网密度小、等级水平低,丁头路、断头路现象普遍,路网连接北京相对欠发达的南部较多,连接经济更为发达的北京东部较少。目前急缺适合高端白领人士出行的连接北京东部和天津城区的高标准城市快速路。
(三)园区功能尚需完备。园区是经济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产物,是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必须集中优势资源加强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影响了高端服务业项目的招商进驻。一是存在园区重复建设、产业雷同、特色不突出、品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同时也不同程度造成了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无序竞争;二是园区缺乏必要的城市配套设施。园区与城市相互分离,留不住科技人才,出现了许多白天热热闹闹、晚上冷冷清清。廊坊市最早开发建设的廊坊开发区,与先进地区相比,其医疗、教育、文化、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也比较滞后,功能不够完善,不能充分满足园内企业的现实需求;三是园区项目吸附力和承载力也相对较弱。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这样要求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具备产业的高度聚集性和辐射性。目前,高端服务业发展中单兵作战现象明显,高端服务业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对整个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对相关产业的渗透性不强,难以促进二三产业融合,相辅相成的发展。
(四)城市服务和管理水平有待加强。一是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形成核心品牌,对于高端服务业的聚集将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目前,廊坊市相邻地市以及临近京津各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竞争日趋激烈,如果中心城市不能形成发展极核和制高点,各种生产要素就会不断流失,区位优势就有可能被边缘化。但目前廊坊市域城镇规模发展相对均衡,主城区在高端发展中还没有形成龙头作用,核心作用不明显,品牌效应不突出,削弱了竞争力;二是效能建设需要加强。对企业的服务,虽有审批中心和办事大厅,但仍存在“前店后厂”、多头审批、程序繁杂等现象。在入区项目洽谈、跑办手续、日常管理等各个阶段都存在服务质量不高、客户满意度低等问题。据有关机构对10个园区百家企业调查反映,对服务的满意度不足60%,而且这一数字呈逐年下降趋势;三是针对高端的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缺乏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的高水平的教育机构、现代医疗机构和高端休闲娱乐设施,缺乏技术、产权、信息等的交易平台和会展推介平台,缺乏方便快捷、灵活多样的资金支持和服务。
二、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对策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服务业比重。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可加快构建适宜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高地”,实实在在地推进高端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为此,政府有必要从制度体系、行业规范、市场培育、人才高地、政府服务、组织管理、资金支持和财税优惠等层面构建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一是积极培育市场,努力放宽高端服务市场的准入领域,积极鼓励民营和外资参与高端服务业发展;二是加强行业规范,重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建立行业标准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和建设征信服务系统;三是实施资金扶持和资源保障等鼓励性政策,建立高端服务业项目资助计划,并用专项资金、配套资金和项目资金进行资助,同时实施减免所得税、贷款贴息和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另外,还需对人才引进交流、教育培训、考核奖励等进行细化安排,使高端服务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得到保障。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能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经营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当地高端服务业成长和发展,而且有助于吸引外地乃至国外高端服务企业的涌入,因此应把路网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一是要建成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把空中、地上和地下交通系统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要加快建设轻轨对接,尽快实现与京津地区的轻轨连接;建造高标准的北京新机场通行线;与京津沟通,立项建立面向北京东部的京廊快速路、面向天津市区方向的津廊快速路,努力实现半小时上天入海。二是要打造功能完备的服务设施,创建一流的居住和商务条件,搞好各种文化设施建设,为人们提供快捷、便利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加强园区建设,优化发展平台。一是明确各园区各自的发展定位。对单个园区制定科学的控制性详规,以此形成成龙配套、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全市域园区规划体系,实现生产力要素最优配置,避免市域园区同质化发展和无序竞争;二是完善园区配套。坚持按照城市化理念建设园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实现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可借鉴苏州和郑州新城的经验,按照做园区就是做城市的理念高标准建设园区。对现有园区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有欠账的,要抓紧补上,应重点完善教育、文化、医疗、金融服务、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建设水平,完善服务功能,满足入区人员居住、生活、休闲的需要;三是探索新模式。借鉴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廊坊和燕郊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品牌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一区多园”的管理模式,充分整合各类要素资源,使廊坊成熟园区发展空间相对扩大。
(四)优化城市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完善的城市功能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高端服务业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城市功能和城市品牌形象提升。一是要提升主城区承载能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构筑对外协作和竞争的龙头,统筹推进中心商务区、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不断增强主城区产业集聚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要按照“三大板块,一体两翼”城镇发展空间布局,重点打造主城核心区,以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人口集聚规划、功能区规划等保障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实现高端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互促共进;二是要实施精良管理。要坚持建管并重,增强管理意识,创新管理理念。积极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形成高效有序、协调运转的管理机制;三是加强效能建设。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进一步强化服务责任,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为推进全市现代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文秀,夏杰长.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人民日报,2012.6.4.
[2]王廉,桂华莲,柯华林.高端服务业经济.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11.1.
[3]杜人淮.努力推进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经济研究参考,2007.65.
[4]聂瑞平.廊坊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廊坊日报,2012.2.1.
[5]廊坊市政协办公室.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2012.5.2.
为打破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瓶颈,日,省中小企业局与省电信有限公司在宁签署了《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启动这一工程,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
首先,是全球信息化潮流下无法回避的选择。现在,谁也不会否认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企业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主体,自然要积极主动面对这一大趋势。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是明确了目标和路径。其次,信息化推进工程是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多年来,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充满活力的主体力量。但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仅仅停留在电子邮件和信息搜寻的较低层次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尚处在酝酿阶段。第三,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和it技术飞速发展,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国家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氛围。省、市、市等各级领导也十分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我们有非常好的战略合作伙伴。电信一直致力于为我市信息化建设服务,深入开展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各类业务,紧密跟踪先进技术,适度超前地进行通信能力建设,并在传统网络的智能化、宽带化、数字化改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全市中小企业特别是园区企业推出量身定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电信“商务领航”这一新的客户品牌,为中小企业事业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此次召开的全市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会议是由政府、电信等各方联合推动的一项系统工程,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该工程将通过电信的“商务领航”信息化业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从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到网络通信和信息管理系统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实现有效益的信息化。
“推进工程”的核心内容是推进“一平台,一中心”的建设,并积极参与全省“百千万工程”。一是由电信为主,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量身定制,提供“一站式”技术支撑。“一中心”,即由电信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7×24小时的信息化建设人工咨询服务。同时参与全省范围内实施的“百家企业信息化样板试点”、“千家企业信息化体验”、“万家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的“百千万工程”,切实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在具体实施上,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以政策引导,搭建平台,营造环境为主。将通过制订加快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意见,编制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方式,加强引导,营造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良好环境;搭建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并对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市电信分公司牵头实施“商务领航”,采用模块管理,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自助建站、网上、网络硬盘、电子传真、网络安全、企业邮箱等诸多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推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电信公司基层管理者,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集团公司确定的移动业务发展策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集团公司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突出重点,统筹规划,抓住关键,加强管理,精心准备,狠抓落实,通过新业务的学习,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认真领会精神,做好电信员工的领头兵,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迅速进入移动业务市场,打好全业务经营的第一仗。
正直与诚信,是一个管理者所必须有的基本品德,偏离了这个航向,我们的工作将会走入自私,狭隘的死角,不仅是我们自身,甚至我们的企业也将走向背离社会的方向。那是我们每一个电信人所不愿意看到的。廖仁斌总经理在在省公司机关和专业分公司管理者见面上的讲话就是对我们每一个管理者提出的要求,诚信经营 全业务发展坚守的底线。
从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看,诚信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市场关系的先决条件,每一个成功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诚信守约的支持,获得了“诚信”认同感的企业,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获得了合作伙伴和广大客户的支持。我们能做到什么就承诺什么,不要说那些不能企及的空话,不要让客户觉得我们的承诺是一句空话,力所能及的,有据可查的,有错就改的,站在客户等同的关系上对客户做实实在在的承诺,是建立我们企业诚信、领导诚信、员工诚信的社会认知度的先觉条件。
不是每一个客户都会提出要检测我们的交换机计费!准不准的问题,也不是每一个客户都要看我们的经济指标是不是如期完成,客户关心的是他们与我们企业、员工所发生的“合同”(业务)是不是能按照我们“签约”时的条款兑现了,障碍是不是在承诺的时间内修复了,资费是不是在所说的优惠范围中“实惠”了,有问题反映上来后是不是及时解决了,我们在竞争中所说的优势是不是真的,那种纯粹靠关系营销的业务肯定不能代表我们的优势吧。在我们在困境中,弱势中需要客户的支持时,客户支持我们了,我们能承诺客户什么呢?我们的客户在我们的关系营销后,至少不能处于一个“吃亏”的处境。我选择了电信的业务,结果是比我选择其他运营商的业务在同样的消费下要多出钱,那我选择这个业务有什么意义?难道关系好就是用来吃亏的?至少要解决一个“对等”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基层管理者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我们的全业务运营在目前来说,基本上在我们这个地域还是处于领先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为客户实实在在的算总体通信费用的帐,用综合信息业务来拓展我们市场。客户在整体消费基本持平的基础上,从几家运营商合并到一家,还是可以接受的。至少解决了多处结账的麻烦。还能获得积分增加的好处。这对于有固话、宽带、个人移动业务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卖点。
其次,对于集团网的客户来说,是各个运营商竞争的焦点,我们要挤进去,他们要巩固住。从客户角度来说,这是他们在竞争中获得好处的一个良机,他们也会抓住这个机会来和我们几家运营商进行左右摇摆以获得最大利益。我们可以通过全业务来进行渗透,但不在移动业务上进行让步是难得做到的,简单的说,单位的固网、宽带是单位消费,移动业务很大程度上是个人消费,我们捆绑起来进行营销,在整体利益增加的前提下,移动业务要获得原来的消费水平是办不到的,客户会以换号换终端的理由来进行拒绝,我们只能让步,让多少,怎么让,是我们基层管理者需要认真斟酌的。一方面需要分化各个单位,多次协商;另一方面,也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供我们进行谈判;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现场决策权。
再次,对于个人客户,单纯的移动业务使用者,同样是一个较大的空间,换机、换号的问题如何解决?通过家庭客户来影响个人?很难!能通过家庭客户影响的,已经归并到家庭客户中了。我认为,在目前我们不能通过价格优势来影响市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制定与其他运营商等同的价格,来进行相持,一口不能吃成一个胖子,我们不需要在政策上一步将客户全部引导过来,那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