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工作管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开展的慢性病研究内容局限,主要是收集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生物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身体活动等行为危险因素,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等相关信息,而无慢性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等指标,与临床关联性不强,对保健工作的临床指导作用有限。人群流动性大依从性不理想现况调查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是在某一时点或在较短时间内收集的,客观地反映了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们的某些特征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但由于被调查人群的不固定性,难以继续进行再次或多次调查,因而无法与既往的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此外,受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所表现出的依从性也并不理想。监测形式陈旧人力投入较多目前,我国慢性病信息监测主要是依靠常规报卡和流行病学调查,大样本人群和较高层次的监测网络尚未建立。在监测中,通过单病种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的信息量较少,通过常规报卡效率低、环节多,手工操作量大,数据质量不高。同时,所收集的信息不便于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和数据再利用,制约了研究的延展。
2慢性病监测新思路
有关慢性病行为方式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呈现给临床医生的患者大多已经是症状明显或相关临床指标警示明确的人群,而处在临界状态的人群却失去了更好的干预时机。对于有相同特征的固定人群,或是有更高医疗保健需求的人群,我们提出了一个慢性病监测新思路:将健康管理与慢性病监测结合起来,实现慢性病研究的早期化、临床化、连续化、数字化。
2.1长期监测与随访实现监测早期化
较好的预防疾病和及早发现疾病是保健工作的重点。对于健康医疗需求较高的保健人群,不仅需要在患病后得到良好的诊治,更需要对健康状况进行长期监测。通过对各种健康指标的长期监测并及早进行临床和行为因素的干预,为处在临界状态的人群赢得更好的干预、治疗机会,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期获得良好的预后。
2.2结合体检与临床实现监测临床化
将慢性病监测的内容由单一的行为因素拓展到更多的临床项目,将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等指标纳入监测内容。这不仅对研究临床指标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有所帮助,更可以为保健计划的制定及体检项目的设立和执行提供指导。
2.3开展持续性调查
实现监测连续化开展长期的、连续的、有间隔的、定时定点的现况调查,短则6个月1次,长则24个月1次,将同质指标的结果按时间顺序排列或连接起来,形成慢性病相关的临床指标和危险因素曲线。这些曲线既可以反映慢性病及相关因素的变化,也可以反映临床和行为因素干预的效果和效益。
2.4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监测数字化
随着较大规模研究的开展,监测的数据量将不断增加,传统的纸张记录和手工操作已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监测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利用的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支撑业务活动的信息管理需求,从而实现数据采集网络化、信息管理自动化、调查分析一体化[4]。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手工操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更可以较好地提升信息准确性并提高数据质量。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病”综合防治方案的实施,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治网络。通过开展“三病”的筛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居民“三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健全长效运行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二)具体目标
1.以乡镇为单位,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率分别≥8%、1.5%,社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压率≥95%;患者规范管理率均≥60%;服药率≥60%;高血压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均≥30%;常住人群健康教育覆盖率≥95%、健康知识知晓率≥70%。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现率≥2‰,规范管理率≥60%,逐步降低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率。
2.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综合防治组织机构,对每位“三病”患者实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个性化干预治疗方案,实现档案动态信息化。
3.对常住人口“三病”患者实行国家基本药物范围内的药品免费配送治疗。
4.建立完善“三病”综合防治长效运转机制。
二、实施步骤
(一)调研访谈,摸清基数(3月1日至3月31日)
1.组织调研组走镇下村,深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通过召开座谈会、民主恳谈、群众走访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城乡居民对健康的需求,明确项目的工作目标和重点。
2.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掌握已知的“三病”患者数量及分布。
3.召开“三病”防治专家技术论证会,确定治疗方案及年经费数额。
(二)完善组织,制定方案(4月1日至4月27日)
1.县政府成立“三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防治项目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设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2.卫生部门建立专家指导组(邀请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参与)、质量控制组、宣传报道组、检查督导组等小组。
3.组建14支诊疗团队。每支诊疗团队由市级心脑血管临床专家、内分泌临床专家各1名,县级相应临床医生各1-2名组成,疾控人员、责任医生、联络员全程参与。同时,组建1-2支精神病临床专家组,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诊治。
4.组织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综合防治项目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工作职责。
(三)广泛动员,全员参与(4月28日至5月10日)
召开全县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目标,建立上下一心、步调一致的运转机制。采取各种有效宣传形式,广泛动员群众参与。
(四)落实措施,精细管理(5月11日至10月)
1.采购配置国家基本药物范围内的药品及血糖测量仪、试剂等物资。
2.建立县“三病”信息管理平台,分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扩大发现“三病”患者人群,对已掌握的“三病”患者由诊疗团队进行复诊核查,开具个性化健康处方。
3.社区责任医生对现场复诊排查后的“三病”管理对象根据新的分级管理规定,规范开展定期随访工作,并及时将每次随访信息录入管理系统。
4.专家指导组开展巡回指导、随访质量控制、患者药物治疗、非药物干预指导等。
5.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双向转诊制度。
6.通过讲座、健康俱乐部、走村入户宣传等健康教育形式,积极开展非药物干预。
三、保障机制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三病”综合防治项目是惠及我县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是今后几年的卫生重点工作,各单位务必提高认识,按照县政府《关于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县公共卫生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本方案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项目正常有序开展。
(二)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公益性、群众性精神卫生和慢性病预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养成体质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
县发改局: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规划纳入县“十二五”总体规划中,向上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督促落实,确保乡镇卫生服务站建设适应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需要。
县公安局:重点掌握辖区内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情况,把加强精神病人的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之中,落实日常监管和控制措施;依法做好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治工作,参与并协同实施应急医疗处置措施;会同民政局等部门做好流散在社会上的精神病人的处置工作。
县民政局:建立健全慢性病、精神病患者救助制度,将慢性病、精神病困难户纳入低保。研究制定精神疾病患者、特困慢性病患者医疗救助政策;组织病情稳定的慢性精神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使病人通过生产自救,改善生活质量。
县财政局:负责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财政投入机制,及时落实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精神病人服药治疗补助所需资金;配合卫生部门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考核工作,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县人劳社保局:研究制定加强慢性病、精神病防治技术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保持队伍稳定,扩大队伍规模;研究解决提高城镇参保人员的慢性病、重点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为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创造或提供就业条件和场所。
县卫生局:负责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计划;提高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开展项目培训、指导;负责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完善信息公示及奖惩等制度。
县残联:维护精神残疾者的合法权益,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采取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推行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参与社会生活的开放式管理,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服务,提高康复质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质量。
县慈善总会:制定慈善救助方案,落实精神病人服药治疗补助所需资金,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重性精神残疾人的慈善救助。
各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三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领导;重视、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三病”患者的筛选和管理提供有利条件;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网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健全并规范公共卫生专干和村(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加强对村社区的督导,强化组织、宣传和指导,定期召开例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机制,确保实效
1.定期组织对各乡镇项目实施进度和工作质量进行督导控制,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保证工作质量。
【关键词】 慢性病; 社区健康管理; 综合防控; 策略; 效果分析
doi:10.14033/ki.cfmr.2017.5.0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151-02
慢性病主要是对一类隐匿发病,且病程较长、迁延不愈的疾病的总称,常见慢性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其已经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据相关调查统计,截止2005年有大约61%的人死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1-2]。且就目前我国发展趋势,本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给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3]。慢性病具有一定的可防控性,本研究主要针对社区健康管理用于慢性疾病的防控策略构想及其效果展开探究,详细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区管理的400例居民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随机对其进行编号(1~400号),其中1~200号为研究组,其中男109例,女91例,年龄39~81岁,平均(58.56±4.62)岁,其中高血压16例,糖尿病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恶性肿瘤6例,其他5例;201~400号为对照组,其中男111例,女89例,年龄41~78岁,平均(59.87±4.96)岁,其中高血压17例,糖尿病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恶性肿瘤8例,其他5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予以常规社区管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健康管理策略,详细内容,(1)提高社区健康管理主动性及积极性:首选应明确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控关键,分析慢性疾病防控相关政策,并探究针对性防控策略;明确慢性疾病防控涉及的部门职责及相关部门防控工作现状,并分析期间存在的问题,从慢性病防控的特点及需求出发,按照各职能部门的大小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提高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通过从筹资、支付方式及激励机制和服务模式等几方面入手;同时还可参照健康管理组织运行机制,并成立社区慢性疾病防控的补偿及激励机制,提高医疗保险有效使用率,继而控制医疗费用,维持双方利益。此外,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慢性疾病防控相关知识的认识,继而提高其自主性和积极性。(2)提高慢性病防控受体主动性及积极性策略:慢性病防控管理的受体除患者外,还包括其家属,不仅需要针对已经患病者进行健康管理,同时还应注意监测高危人群的情况。目前主要采用的措施,如:针对医疗报N制度进行改革,全面分析城市居民医保、城市职工医保等相关制度和规定,进一步分析慢性病门诊报销规定的可行性,制定相应计划。此外,对于受体而言,采用有效社区健康宣传及营养健康促进的方式,提倡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继而降低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暴露。同时应详细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分析目前存在的优势和不足。(3)社区居民电子档案管理策略:电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社区健康管理工作的重点,要保障所有有效电子档案的采集及管理,应建立电子档案,评估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并追踪指导,针对患者近几年的危险因素展开讨论。根据电子档案评估结果,予以正规性管理,如,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相关危险因素的管理;针对健康人及高危人群应予以心理指导,并结合动态追踪结果,评价其干预效果。同时社区健康管理工作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慢性病防控策略,并予以有效处理方式,完善电子档案产生的差距。并加强社区电子档案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做到资源共享,进一步使一级医疗机构在短时间内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治疗计划,提高确诊率和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有效避免患者入院后进行重复检查的项目,继而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4)慢性病防控分阶段干预策略:鉴于健康人、高危人群及患者之间的护理和工作重点的不同,所以应确定干预的关键,分析总结各种技术的差异及优势与劣势,继而奠定基础,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予以控制,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并根据居民的特点制定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两组新发病率、疾病控制率、居民满意度及患者不良情绪等情况。焦虑、抑郁情绪采用SDS、SAS评分,0~100分,50分为临界值,分值与情绪之间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7.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新发病率及疾病控制率对比
结果显示,研究组中新发病例数为19例,新发病率为14.07%(19/135),对照组57例,新发病率为43.18%(57/132),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
2.2 两组居民满意度调查
结果显示,研究组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
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不良情绪显著较对照组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发展为目前对人们生命安全及利益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鉴于其可防控性,临床表示社区健康管理可显著提高疾病防控率[4-5]。目前对于慢性病的控制尚缺乏健康管理理念及综合干预思想,可能进一步导致慢性病产生的医疗费用较高[6-7]。国内外也有大量研究表示,很多慢性病存在相同的危险因素,如,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不合理膳食等,所以可通过综合控制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同时减轻家庭负担,节省人力物力[8-9]。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通过提高慢性病防控主体、受体主动性、积极性策略,以及建立社区电子档案和分阶段合理综合防控干预等措施后,慢性病新发病例明显较对照组少,同时疾病有效控制率较对照组高,满意度比较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杨金侠,王章泽.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7):67-69.
[2]徐小明.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J].医学信息,2015,29(19):14.
[3]戴碧茹.社区健康管理与慢性病控制分析[J].当代医学,2012,19(29):25.
[4]梁小华,李大兴.慢性病及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1):55-57.
[5]梁小华,朱坤.我国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6):413-414,438.
[6]高金丽,朱吉伟,黄红儿,等.社区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1):124-125.
[7]鲍勇,孙炜.中国社区健康管理实验基地主要慢性病控制现况与对策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5):302-305.
[8]张璐,徐文丽,彭金陵,等.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中应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的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4):556-559.
[9]杨金侠,马青连.我国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框架构建[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7):55-58.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随访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117
根据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以下特点:①社区的人口老龄化,慢病的患病率高。②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存在广泛;如吸烟,醺酒,肥胖,高盐饮食,运动减少,工作压力大等。③患者的文化水平偏低,对疾病的认识不够清楚,不够重视。④遵医行为差,用药不科学。⑤社区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⑥社区的工作刚开展,工作经验不足。
针对以上特点,以工作人员的随访技能培训、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慢病的定期监测、用药指导、责任医务人员的考核制度、慢性病随访管理从这几方面开展工作,具体计划如下。工作人员的随访技能培训:确定培训对象、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为所有居委会的责任医师和护士。培训目的是对慢病的科学管理,达到既病防残,限制残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培训内容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知识,如何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随访的技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中,健康教育的内容是慢病的危险因素,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的用法,以及慢性病的防治,并发症和预后等。健康教育的方法为面对面的口头教育,发健康宣传资料,身边的案例教育,组织一些活动,如糖尿病的饮食竞赛、高血压的知识竞赛等。
一、认真做好社区常见病诊疗工作,解决居民基本健康问题。
1,做好社区居民常见病处置,使“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落到实处。
2,坚持药品零差价制度,认真做好药品采购工作,满足社区居民健康基本需求。
二、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抓预防、保健,提升全社区居民的健康理念,提高了整体健康水平,使个人、家庭具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在社区创建良好的自然环境、社区心理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完善工作态度的同时,抓管理,共创具有健康人群、健康环境的健康社区。
1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每月1次大的讲座,不定期开展小讲座。常见病、多发病预防保健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播给居民。
2、每月办一次室内宣传栏,每季度更新室外健康知识橱窗,争取把最需要的、最简便易懂的防病知识传播给社区居民;随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随机利用VCD播放科普知识。
3、随时随地的开展健康教育。
4、做好各种健康教育登记总结,注重居民反馈,不断改进和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5、把慢性病防治摆在重点,提高慢病管理率和控制率,注重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三、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免费发放各类计生用品。使全社区居民都能享受到生殖健康的保证。
四、建立健全本辖区居民家庭档案,统计慢性病资料,做好分类管理,辅助各科室做好已婚妇女病普查,老年病、慢性病等普查,普治工作,普查率达80%以上。
五、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治的宣教工作;强化门诊医生首诊责任意识,坚持做到无传染病的漏报、迟报、错报。
一、 上年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健康档案的建立,存在电子档案的录入与纸质档案不同步现象,建档率低,致使各项重点人群的筛查率低于理论数字。
2、 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询活动次数未达到项目要求。
3、 由于慢病患者外出,致使慢病管理频次及管理率不达标。
4、 由于村卫生室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慢病随访和其电子录入工作未能及时完成,个别随访无意义,甚至不真实。
5、 与门诊大夫未配合好,档案未很好的利用,大多数成了“死档”,失去了建档的意义。
6、 由于仪器及试剂等原因,65岁老年人体检中的辅助检查工作未完成。
二、20__年的工作目标: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国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惠民政策,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全体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 长期工作安排:
1、健康档案。继续建立健全信息化档案,及时更新档案,并做好保密工作。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完善返乡及流入等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
2、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至少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定期进行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对其电子录入,尤其是高血压人群,应分级及时按月做好随访工作。利用随访宣传防病知识,使农民对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并做好资料汇总和信息上报。对慢病的管理率达80%以上,慢病的控制率达25%。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测血压率达100%。同时加大筛点人群,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做好门诊日志记录。
3、健康教育工作。要真实,有意义。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季节防病重点,每月更换一次室外及室内健康教育宣传栏的内容,印刷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覆盖率达60%以上;要求相关人员在上门访视时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居民基本卫生常识知晓率达80%以上;组织动员孕妇及3岁以下儿童家长参加我院举办的孕妇和儿童健康教育讲座;孕妇在孕早期或中期接受一次健康教育的覆盖率达到85%以上,3岁以下儿童家长覆盖率达到85%以上。每个月进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每个月利用集市开展一次健康咨询活动;每天循环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六种;提供不少于十二种的印刷资料,居民覆盖率达30%以上;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60%以上,其相关资料(通知、照片、记录、教案、试卷等)必须规范存档。
4、老年人保健。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护和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尤其是管理的老年人辅助检查工作,今年至少完成95%以上。65岁以上的老年人管理人数达到90%。加强体检宣传工作,确保65岁以上老年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体检率要求。全年对上述人群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做好宣传发动,积极参与强化免疫,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5、档案(纸质和电子)的利用工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今年不漏来院的任何一个就诊、咨询者,未建档的建档;建档的充分利用档案,如信息的更改,内容的填充,随访等,除特殊情况下,必须当面立即完成。
6、预防接种。建立规范化的免疫门诊,建立健全计免制度,规范计免接种操作,每月接种不少于8天,同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到安全注射,为我镇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熟练掌握接种前、后的全面情况,做好接种反应事故的处理登记,加强冷链管理,做好疫苗的进出管理、冷链远转管理、失效报损登记。根据上级疾控中心的要求,进行相关疫苗的强化和为重点地区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性的传染病。新生儿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都达到100%。入托学生验证率达100%。
7、传染病防治。
(1)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组织和传染病管理制度,全面规范使用门诊日志,建立健全发热、腹泻门诊登记,认真做好疫情报告、疫区管理及疫情登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法》,让医务人员全了解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分类、法定报告人、报告时限、方式、程序等业务知识。同时让更多人群认知疾病防治的重要性。要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及时完成疫情登记,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每月至少报一例传染病,报告率100%,报告卡及时、准确、完整率100%,疫情登记率100%。
(2)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开展病人的追踪治疗及随访管理,督促其定期复查,并将信息及时上报贺州市疾控中心。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普及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建立规范的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
8、儿童保健。加强儿检工作,三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75%以上,新生儿访视率达90%。加强散居儿童保健管理,使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80%以上,婴幼儿系管率和使用生长发育图监测率分别达75%以上。及时发现与治疗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开展儿童保健技术培训。
依法加强托幼 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管理。对新入托园的幼儿一律进行体检,合格者方能入托。5-6月份完成所有幼托儿童的健康体检。保证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80%以上。
免费向我镇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同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辅食的添加等营养及护理的咨询指导,对常见病的预防、心理发育、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对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等疾病进行预防,规范儿童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9、孕产妇保健。免费向辖区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规范孕产妇保健,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等工作。继续加大实施母婴安全工程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掌握育龄妇女和孕妇情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7%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以上。孕产妇产后访视率85%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减少孕产妇死亡。叶酸及孕产妇分娩补助及时发放。
10、重性精神患者管理。完成四次的随访等工作,如患者等情况许可,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年底,在对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达到95%以上。
11、每月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疾病、孕产妇、儿童进行免费体检(辅助检查:彩超、尿常规、血糖、全血细胞分析、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肾功、心电图等)
12、每月的22日各专项小组上报纸质的工作情况及相关数字到卫生院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审核完成,25日前上报旗卫生局。
四、阶段性工作安排
一月份:①召开第一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下发今年总的工作计划。③各专项小组上报各自的工作计划。④开展孕产妇健康知识讲座。
二月份:①召开第二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全院职工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培训。③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一次检查、督导。④开展儿童保健知识讲座。
三月份:①召开第三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一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③利用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开展两次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两次,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对结核病的防治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一次。
四月份:①召开第四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利用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进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讲座一次,并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一次。
五月份:①召开第五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二次检查、督导。③利用5月3日世界哮喘日进行相关知识讲座一次,针对5月31日世界无烟日,重点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知识咨询活动。
六月份:①召开第六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全院职工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培训、学习、互相交流。同时召开一次村委会协调会议,并邀请分管镇长参加。③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二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④利用6月6日爱眼日进行眼部疾病及保健方面的知识讲座一次。对公共卫生半年工作进行总结。
七月份:①召开第七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开展碘缺乏病的预防知识讲座一次,并对相关知识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一次。
八月份:①召开第八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三次检查、督导。③进行滥用抗生素对人体的危害相关知识讲座一次。
九月份:①召开第九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进行村卫生室及全院职工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工作。③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④结合9月20日全国爱牙日,开展口腔保健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讲座一次。
十月份:①召开第十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总结一年的工作进展情况。③结合10月8日高血压、世界精神卫生日,大范围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讲座及健康咨询活动各一次。
十一月份:①召开第十一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③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四次检查、督导。④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11.14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讲座及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①召开第十二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利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讲座、宣传教育。③各专项小组对工作分析、总结,上报下年计划等。
五、临时性工作安排:
1、如有特殊情况,以上时间、工作临时调整。
2、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3、根据工作情况,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检查、督导。
4、抓住机会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如集市、学校开家长会、家长接送学生、接种日等。
5、根据情况,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的整理工作。
一、就业创业情况
一是技能脱贫培训,现阿城镇已有4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完成技能培训。二就业技能培训,我们先后组织了三次技能培训,分别是中式面点、保健按摩师、公共营养师培训,培训人数109人,我们把免费培训的优惠政策宣传到位,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免费培训政策的好处,群众反响都非常好。明年继续对各村有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人员进行摸底,让他们再学一技之长,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是人才招聘情况
通过开展“春风行动”活动,举办现场招聘会,招聘和求职信息,免费提供公共就业等服务,为本地企业招募各类人才。
三是劳动力调查工作
对全镇19259的劳动力全面摸排调查,对省外、省内、市内就业人员全面摸排清楚,摸清全镇劳动力就业状态。
四是就业创业情况
今年,我镇就业创业形式良好,已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32人,并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充分宣传到位,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优惠政策。完成了县局分配的任务。
二、医疗保险工作
(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
按时完成全镇参保缴费任务,及时修改维护参保人员信息,保证系统内各项数据准确无误,保证参保人员及时缴纳到位。
(二)医疗信息维护工作
关键词:中药血型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47-02
1慢病的现状
现阶段,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较过去已经有了显著的降低,然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导致的死亡率较过去发生的显著的提高,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5-7]。据资料显示我国现阶段死亡率在前5位的慢病分别为脑血管疾病(201.38/10万)、恶性肿瘤(176.25/10万)、呼吸系统疾病(138.62/10万)、损伤和中毒(95.44/10万)、心血管疾病(67.03/10万),其余的慢病所引起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如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疾病、神级系统疾病等。
2慢病的危险因素
与慢病的发病存在联系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生活压力、性别、家族遗传、吸烟酗酒、高血压、口味、睡眠质量、肥胖等。年龄大、家族遗传等是所有慢病发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而在其它方面存在差异性。如高血压的发病主要与肥胖、家族遗传、生活压力大、睡眠质量有紧密联系[8-10];冠心病的发病主要与高血压、家族遗传、肥胖、睡眠质量差存在密切的关联;糖尿病的发病主要与肥胖、家族遗传、口味重、高血压有显著的联系;脑卒中的发病主要与性别(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家族遗传、高血压、生活压力大有明显的联系;恶性肿瘤的发病主要与生活环境(长时间接触化学、物理致癌因子)、家族遗传、生活压力大有较大的关联[11]。
3慢病的干预对策
慢病具有病程长、容易复发、预后效果差、存在严重并发症等特点,对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给社会、家庭、个人产生极大的心理和经济上的压力,属于严重的公共问题之一。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做好慢病的干预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慢病的发生率,提高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12-14]。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宣传海报、广播、视频的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规律饮食、增加体育运动、减少烟酒的重要性,并且让广大居民了解糖尿病、高血压等最为常见的慢病的高危因素以及相关预防与治疗方面的知识;定期举办慢性疾病的咨询、义诊活动,每年为居民进行免费的体检;通过举办“无烟活动”教育戒烟的重要性以及指导吸烟者进行有效的戒烟[16,17];同时政府干预对于慢性病的防治中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强化宏观管制,弥补市场机制所存在的缺陷,而且可以增加对卫生领域的资金投入,确保全体居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做到公平、公正,最终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水平[18]。
4总结语
近些年,慢病的患病人数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严重存在紧密的联系,对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存在极大的威胁。因此为做好慢病的防治工作,必须从发病的源头着手,找出慢病发病的高危因素,从而给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19,20]。临床研究发现与慢病的发病有着紧密联系的因素包括年龄、生活压力、性别、家族遗传、吸烟酗酒、高血压、口味、睡眠质量、肥胖等,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调整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如减轻生活压力、戒烟戒酒、规律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运动避免肥胖等来预防慢病的产生。参考文献
[1]姜立民,施侣元.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J].疾病控制杂志,2003,7(7):341-343
[2]李立明,吕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新进展[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3):97-98
[3]Hongcai SH,Guohua D, Junhua H,et 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secondary prevention study ( MISPS )[J].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2006,3(2):116
[4]王亚东,孔灵芝.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和策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0-42
[5]陈静,商洪才,张伯礼等.重大慢性疾病防治策略、途径与中医药整合调节优势[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5-16
[6]朱荣,马颖,滕芬,等.政府干预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1):984-985
[7]方红,黄俊.新形式下城乡结合部慢性病管理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9(22):66
[8]徐光铮,张惠琴.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相关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8,7(2):107-108
[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Writing Group. 200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SH) statement on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J]. 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03,21(20):1983-1992
[10]李丽君,殷堰,黄秋圆,等.社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169-170
[11]胡代碧.100例60岁以上老年疾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卫生,2007,8(2):33-34
[12]Mathers C D,Loncar D.Projections of global 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from 2002 to 2030[J].PLoS Med,2006,3(11):e442
[13]王薇,赵冬,孙佳艺,等.中国11省市队列人群危险因素与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比较[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133-1137
[14]万传君.浅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及危险因素[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259-260
[1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a vital investmen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eneva,2005,44-45
[16]张安玉 孔灵芝.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1):1-3
[17]Derek Yaeh, C H,C.Linn Gould,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Chronic Disease[J].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4,291(21):2616-2622
[18]McAlister FA,Fiona MEL,Koon K,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trials of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s in heart failure [J]. A 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01,110(4):378-38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19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医生制度正在不断的逐步为社区居民所接受,数年来我在社区工作的实践中,将工作的难点是和技巧予以一个简单的小结,希望本文能对家庭医生进一步发挥作用有些帮助。
家庭医生制度的实现是一项惠民工程,在实践工作中,一个好的改革思路不但要有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部门的积极扶持-资金、政策、服务手段、业务进修等。对社区居民对签约后的想法及顾虑,需要多方努力,在社区中加强各种场合的宣传力度和媒体宣传手段,大力弘扬全心全意为社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有的放矢地吸引社区居民主动签约,才能在全市乃至全国达到星火燎原的改革目标。
家庭医生的改革是一项实事工程,因此在工作上每一个全科卫生服务团队要加强对服务内容、工作质量、实施细则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诊断疾病、服务技能以优质的服务质量吸引社区居民的签约服务率。服务过程中要讲究落到实处,切实为社区居民做实事,针对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多方位开展疾病预防,亚健康干预,运动疗法,养生保健,多发病并发症的防治等工作。让社区居民得到实惠,从而减少政府医疗费用的支出。
社区服务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人群,我们的医务人员首先要加强语言沟通技巧的学习。对于一个医务人员来说,你在社区工作,首先要与居委干部有一个良好的协作关系,对社区居民的疾病,家庭情况等内容要先做调研,做到心中有数,沟通时,要注意沟通技巧,必须要让社区居民认可你,熟悉你,那么以后开展各项工作就能方便许多,社区居民也愿意把你当作他(她)们的朋友也愿意把他(她)们的顾虑、困难、病痛向你倾诉,并希望得到你有效的治疗和心理疏导。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践中发现社区居民特别是空巢老人生活的寂寞,子女的忙于工作疏于探望造成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家庭医生不但是单纯医治疾病,更需要我们针对病因有的放矢为社区居民做一些心理辅导,从社会、环境、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多方面来评估病人,在有条件的社区中开展各类有益健康的健身、拳操、讲座,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能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在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改善了与社区居民的关系。
社区服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家庭医生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医务人员的形象要大方得体,讲话要注意分寸,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时,不能随意表态,轻易下结论,防止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和加重社区居民心理顾虑,再者需要每一位医务人员要有精湛的医术,熟悉心理咨询的方法,了解你的服务对象,将居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处处做一个有心人,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解决居民的医疗等问题上遇到的困难,通过全科团队家庭医生的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更好地开展工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全科医生的工作作风一定要深入细致,不能有半点马虎。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影响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