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评职称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评职称看专业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评职称看专业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评职称看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评职称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技能培训 开阔眼界 减缓压力 职称晋升

中图分类号:G717.38

1.引言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点[1],更是学校发展与壮大的组织保证和原动力。同时,教师也是学校的一面镜子,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和魅力,因此,教师队伍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生死存亡。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措施,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2]。

2.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现状

目前,从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来看,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限制了教师队伍的成长、成熟。只有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才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战斗力,打造一支素质精湛的师资队伍,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有教师自身的问题、传统的问题、也有制度的问题。

2.1 教师自身的问题

2.1.1眼界有限

职业学校的老师每天以上课为主,一开学就进入了紧张、忙碌的制定计划、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工作循环中,长期工作在学校的小天地中[3]。面对越来越难教的学生,老师们也在天天想着怎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老师们交流的范围往往仅限于一个教研室的教师之间或者一个系的教师之间,思想和范围都相对较封闭和受限制的;同时,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学校也在组织着进行教学改革,并且也要求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这些工作绝大部分是用来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或者是应对某些项目的验收,等检查和验收一过,一切就又恢复了从前。可以说大部分教师对自己做过的工作并不是真正理解,什么是情景教学法?什么是行为导向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他们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到底怎样做才好?恐怕没有几个教师心中真正明白,所以,工作起来就会流于形式。其实,老师们也很想提高教学效果,但是,面对着自己心中还不很理解的教学方法,还没有信心,往往还是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

2.1.3实践能力不足,需要技能培训

职业院校的教师基本上来自于其他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本来在学生时代接受的就是传统式的教育方法并重于理论研究型学习,他们从一个高校毕业就来到职业院校成为教师。面对职业院校既重视理论教学,更重视实践教学的要求,显得不太自信。要实现培养应用型技能性人才的培B目标,职业院校的教师更需要敢动手、能动手,所以职业院校的教师更需要技能培训。

2.1.2职业倦怠、动力不足

一般年轻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觉得上课已经得心应手,不是什么难事,就觉得工作平平淡淡,不知道怎么更上一层楼;还有些教师,评上了高级、特级教师,认为到顶了,缺乏进一步提高的动力,形成了职业倦态、动力不足的现象。

2.2制度的问题

2.2.1职业院校对教师的管理制度过于严苛,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工作中压力过大,持续疲劳,科研能力下降。

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很多人都身兼多职,既是任课教师又是班主任。

作为任课教师要承担教学任务,每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听课、思考改进教学方法、参加每周教学例会、参与教学改革、指导学生实训、按要求按时整理好各项教学资料(由于要应对各项检查,格式上要求严格,因此,此项工作尤其繁琐,要占用很多时间)、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费时费力)等工作;同时,要考试拿证、做好科研工作、参与科研项目等等。

作为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就更加琐碎、繁多。这是一名班主任每天的工作:负责全班学生的常规检查和各项事务。组织学生早自习、白天检查上课迟到、保证学生到课率、学生请假、联系学生家长、教室宿舍卫生检查、晚自习学生情况检查、学生思想状况排查、学生就寝情况检查解决学生纠纷、学生心理辅导、解决学生与某些任课老师间的矛盾、班主任日志记录,每周召开班会、参加每周的班主任会议等,另外还有学生资助工作、学生生病就医、学生评优评先、学生违纪处分、学生书费收缴、书费退还、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学生出现任何问题,班主任要第一个到场(作为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半夜到学校解决学生之间的问题、到医院照顾生病学生都是常有的事)。同时,每一个教师在自己家里也有自己的角色,也承担着应有的家庭责任,也会有些家庭琐事需要在下班后处理。

个人时间精力有限,如此繁琐杂乱众多的事情压在身上,身体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即使有多么崇高的教育理想,也会逐渐变得麻木、倦怠、力不从心,激情减退,合作、和谐、奋进更无从谈起,也就根本无心投入科研。久而久之,也就基本失去了科研能力。

2.2.2 职业院校的教师职称晋升困难

职业院校的教师职称晋升困难,原因有以下几点:(1)由于上面的种种原因,教师科研成果产量很少;而职业院校教师所做的大量工作及成果,很多不能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2)职称晋升名额非常有限,特别是高级职称,学校每退休一名高级职称的教师,才能有一个评审名额。在这种情况下,既是教师经过努力达到了评审条件,因为名额的限制在学校里还是要排队。(3)年轻教师的职称晋升之路更是障碍多多,为了解决前面已经有很多人员排队的压力,有的学校将晋升职称设置了更多的条件限制,使很多年轻教师望而生畏,失去动力。

2.2.3职业院校的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

那些省级、厅级科研项目的申报条件,第一条往往要求项目申报人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业院校的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往往年龄较大,要么是没什么心思申报项目了,要么是科研能力有限,所以不想申报项目;而年轻教师大多具有较高学历,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是,职称级别较低,没有资格申报项目。所以,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就很少。

3.加强就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3.1增加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使教师开阔眼界,转变观念。

开阔眼界,才能增强动力。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交流经验,使教师不断汲取新鲜养料,从而使课堂教学新颖、有趣,以此促进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比如我校曾组织教师到清华大学学习,我校教师们无不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名师们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知识、高尚师德、新颖理念所折服。课程结束了,老师们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讲课中例子信手拈来,将抽象深奥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我们知道了,为学生储备知识是教师的师德。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差距,紧迫感油然而生,思想观念主动转变过来,效果很好。大家一致认为,每个教师都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认识了职业教育的概念,同时,也都跃跃欲试,心里想着要在新学期的教学实践中将新的理念和新学到的知识运用进来。一次外出学习,就反响这么热烈,所以学校还是应该多给教师们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只有使教师开阔眼界,才能增强动力。学校可以建立学习激励制度,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讲究实效,使教师的学习落到实处,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3.2政府能多组织一些真正操作性的,并持续深入的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

每年政府有很多针对职业院校的教师的国培或省培项目,学校派教师到政府制定的培训点进行培训,职业院校的教师基本上整个暑假都没闲着,可是培训回来后不管是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践教学中都基本不会有什么改变。也就是说政府投入了不少资金,参加培训的教师也投入了很多时间,可是培训效果甚微。因为,培训点教师讲的理论知识,职业院校的教师本来也知道,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的技能培训、实操培训却很少安排。所以,尽管每年⒓庸培、省培,职业院校教师所欠缺的技能仍然欠缺,使培训流于形式,也使职业院校的教师失去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只有真正操作的、能够持续深入的技能培训,才是职业院校的教师所需要的。

3.3学校能适当减轻压力,激发教师激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负担过重导致肤浅。教师压力过大,也能使人缺乏激情。职业院校的教师工作过于琐碎、繁杂,什么都要做,什么也做不精。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却很难获得对教师评职称有用的成果。职业院校可以考虑采用专职班主任制度。

3.4为教师职称晋升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是知识分子,有着较高的荣誉感和精神追求,职称评定不仅是对教师价值和业务水平的肯定,也关系到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建议学校要尽力创造条件,充分运用各种机制,满足教师成熟事业、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为教师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鼓励教师创新、成长。为每个教师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让教师能够看到自己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和希望,使每一位教师都将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4]。教师队伍的成长,必定会带来学校科研成果的丰收,促进学校实力的增强。

4.总结

对教师队伍的规范与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使用和使其得到良好发展。让人有安全感、幸福感、满足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有追求的乐趣,能实现自我价值。只有管理、使用、建设好这支队伍,形成尊重人才的大环境,形成体现人才价值的有效大环境,才能极大可能挖掘教师潜力,发挥教师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红.从专业教学质量思考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J] 中国市场,2014,(17):143-144.

[2]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J]课程教材教法,2015,(3):3-16

[3]卢双盈.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0):36-38.

第2篇:评职称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价值;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科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勿庸讳言,其价值并未得到真正充分的认识和高度重视,以致高职院校的科研存在许多问题和误区。实际上,科学研究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中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若要获得健康、正常、高速发展,应当充分认识科研的重要价值,正视并针对其存在的种种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策略措施来加强和推进科研工作[1]。

一、如何看待高职院校科研的价值

科学研究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中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功能论、要素论、存在论、本体论、目的论等角度去加以认识和把握。

(一)从高等教育的功能看高职院校科研的重要性

这是对高职院校科研的价值作“功能论”的认识和把握。一般说来,高等教育具有育人、生知、产值三大功能,依次就存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种活动。“育人”即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这是高等教育的本体。“生知”即生产知识,这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必须说明,对于人类知识的运行来说,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均在于它不仅传承或者推广知识而且还要创生知识。“产值”即产生社会价值(社会效益),这是高等教育的派生性但却是最终。

这三者是个三位一体的统一整体,为了更好地“育人”,就要不断充实、完善、更新教育内容,因此通过科研“生知”就成为高等教育“育人”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产值”,就要不断地推广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因此通过科研“生知”即产生新的思想、理论、知识、技术就成为高等教育“产值”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为了更好地履行“育人”和“产值”职能,即更好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开展社会服务,必须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创生思想、理论、知识和技术。因此,从高等教育功能的完成和实现角度看,高职院校开展科学研究不仅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从高等学校层次类型看高职院校科研的重要性

这是对高职院校科研的价值作“结构论”的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的层次要素即高等学校办学的水平要素;高等教育的类型要素即高等学校办学的学科要素。依据高等学校是以育人为主还是以科研为主或者以服务为主,我国高等学校划分为科研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和服务性等四种类型。毫无疑问,高职院校在办学水平上居于高等学校的底层,属于专科层次,既有单科类学校也有多科类学校,属于教学型、服务性高等院校[2]。科研型、教学科研型大学肯定是要重视科研的,专科层次的教学性、服务性大学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要不要科研?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明确:高等教育是什么?高等教育的“高”在哪里?高职院校算不算“高”?简要说来,高等教育是通过传授高深知识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实践活动。高等教育的“高”是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的,具体体现在知识(即教育内容)的“高深”和人才的“高级”上,它们在一定社会里是最高的[3]。而在这两方面,基础教育则表现为知识的“基础性”和人才的“一般性”。高职院校虽说处于高等教育的底端,但仍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也必然反映并符合高等教育的“高”的特性。即使说,高职院校传授的应用型技术性知识虽比不上学术型科学性知识那样高深,但在同类知识领域仍属于“高深知识”[4];所培养的人才虽比不上学术型科学性人才那样高级,但在同类人才领域仍属于“高级人才”。高职院校在传授“高深知识”方面、在培养“高级人才”方面,与一般高等院校的区别在哪里?特色是什么?有哪些现象和问题需要把握和研究,其发展有无规律可探寻和把握?这些都离不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索未知世界,既然高职院校存在那么多问题需要探索,内在的特色和规律等着去发现,那么科研就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了。

(三)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看高职院校科研的重要性

这是对高职院校的科研价值作“存在论”的认识和把握。相对于传统高等学校而言,高职院校与本科学校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高职院校虽说属于高等教育,但其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都与一般普通高校存在很大区别。后者以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为主,前者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特别是技术工人为主;后者比较注重专业系统理论教学,前者则须注重实际技术技能训练(简单说后者重理论,前者重实践)。二是高职院校的生源和毕业生就业渠道不同,其学生来源几乎是三本以下分数的学生,甚至已没有了分数线的概念;毕业生就业几乎是企业,很多是民营企业。三是高职院校大多从以前的中专升格而来,教学、师资、管理甚至思想观念都存在不适应的问题。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才能保证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创出品牌、办出特色。科研是关乎高职院校存亡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活动和工作,应当而且必须抓好。

(四)从科学研究及其分类看高职院校科研的重要性

这是从科学研究自身角度对高职院校科研的价值作“本体论”的认识和把握。一般说来,根据科研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根据科研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根据科研经费来源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办学定位,高职院校的科研以解决学校办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的具体实际问题为主,属于应用开发型研究,侧重于中观和微观研究,既有纵向研究课题,也有横向研究课题。由于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联系更加紧密,横向的应用开发性课题会更多。为了更好地办好学校,搞好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非常有必要开展科学研究以探寻其规律。

(五)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来看高职院校科研的重要性

这是对高职院校科研的价值作“目的论”的认识和把握。毫无疑问,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作为学校的根本性职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当有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规律。特色是在办学中通过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的;规律是通过科研去探寻和揭示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是什么?规律是什么?这既有待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实践来回答,也有待于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来回答。事物的规律虽然内在于事物发展过程中,但却需要人们去认识、去发现、去揭示。为了认识和把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规律,就必须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加以比较、分析、总结、概括、提炼,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然后再将这种认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其是否与实践相符合并对实践具有指导价值。因此,科研对于高职院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高职院校科研的现状及问题

从总体上看,应当说高职院校的科研已经有了很大起色,并越来越引起高职院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的极大重视。但毫不讳言,高职院校的科研尚未形成象普通院校科研那样受到高度重视的气候。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存在盲目攀比、偏重学术、力量单薄、方向迷茫、管理松散等五大问题。

(一)盲目攀比

这是高职院校科研存在的第一个问题。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不从自身实际和需要出发,而是一味模仿高水平院校,向高水平院校看齐[5]。由于受科研的前期基础、科研条件及其科研力量的限制,加之受学校自身地位较低的影响,重大的基础理论创新性课题报批不下来,一般的技术应用开发性课题又看不上。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受部分新近从高水平院校毕业分配来的硕士、博士的影响。他们常受先前跟随导师的学习和研究以及高水平院校学术风气的浸润影响,思考问题偏重理论和宏观,甚至有些就是导师课题的子课题;而且,他们尚未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变化,不了解高职院校的实际和需要,尚未实现从意识到行为的转型,仍然沿用在高水平院校学习和研究时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受高职院校科研定位的影响,认为只有高水平院校那样的研究才算科研,不知道科研也是分层次和类别的,不理解技术应用开发性研究也是科学研究,从而出现了科研导向上一味模仿高水平院校、向高水平院校看齐的“攀比”现象。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使高职院校的科研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且直接改变了科研的独特性,因此是十分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的。

(二)偏重学术

这是高职院校科研存在的另一个不良倾向。前面说过,高职院校的科研属于技术应用开发型研究,着眼于技术的革新开发性和应用推广性研究,以解决那些在办学中、人才培养中、社会服务中以及校企合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以探究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其实践应用为重点,担负着将纯理论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新知识、新原理经过再创造转变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转化成生产流程的任务。因此,高职院校科研的目的在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技术转化。

但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并非如此,而是一味仿效高水平院校的科研模式,瞄准学术理论性强的课题和项目,看不起技术开发革新与推广应用研究。这种科研导向和目标一方面脱离了高职院校自身科研条件的实际,另一方面不切合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偏离了高职院校科研的方向和目标。

(三)力量单薄

开展科学研究需要一支志同道合的强劲队伍。这是高职院校开展科研的重要前提条件。然而,尽管科研在高职院校已经逐渐引起重视,但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从以前的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学校缺乏重视科研的传统,认为科研是务虚,教学才是务实,教师只要把书教好、搞好教学就行了,搞科研是出风头、不务正业。教师中相当多的人已习惯了过去中专学校的办学模式,只满足于把书教好,普遍缺少科研的兴趣和热情,当然也缺乏科研的能力。而刚刚从高水平院校毕业分来的硕士、博士虽具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强烈的科研意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但由于分散在不同的学科和岗位,单枪匹马,势单力薄,尚未形成结构合理、实力强劲的科研团队。高职院校教师由于势单力薄,难以形成科研的合力,因而其科研也难以形成气候。

(四)方向迷茫

在学校评估或在评职称等外在压力下,当前高职院校及其教师也想搞科研,但由于存在“三缺乏”(缺乏科研传统、科研条件和研究基础)现象,不少高职院校及其教师盲目模仿高水平院校从而出现攀比和偏重纯学术理论研究的现象,找不到高职院校科研的主攻方向。他们不是不了解纯学术理论性研究,就是对眼前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在问题面前理不清头绪,不知道研究什么,不知道从何下手,找不到科研的切入点和突破口[6]。本来,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研究的对象则是问题域中你能够研究的核心的主要问题即“主题”。但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因而不会从纷繁复杂的问题域中筛选出自己需要而且能够研究的课题;即使找到了想要研究的课题,也缺乏从中凝练出研究主题的能力,以致处于“盲人摸象”状态。由于科研方向迷茫,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及其成效。

(五)管理松散

目前,不是所有的高职院校都认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性,从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手段来推进科研工作。不少高职院校由于尚未真正把科研置于关乎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地位,以致认为科研是教师们自己的事情,科研管理机构也就处于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摆设”地位,科研管理十分薄弱,科研激励机制缺乏,从而使教师们的科研处于自生自灭的自发、松散状态[7]。教师们本来就不高的科研积极性不仅没有被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反而有可能由于受到冷漠、歧视甚至压制而下降甚至泯灭。

三、高职院校科研的对策

当前,高职院校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凸显,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解决。为了保障高职院校的健康、正常、快速发展,为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科研的重要价值,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有效措施来加强和推进科研工作。

(一)强化意识,营造氛围

首先,高职院校应增强科研意识。学校和教师都应当认识到,无论从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高等学校的层次类型、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科学研究及其分类等哪个角度看,科学研究都是高职院校的应有职能。高职院校及其教师应给科研以足够的重视。其次,高职院校及其教师应当明确科研的应有地位。如果说,社会服务还是高等院校在育人、科研之上派生出来的职能的话,那么,科研则是与教学同属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9],这是它与中小学的不同之处。科研与教学,在高校如同并驾齐驱的两驾马车,相辅相成,应当将其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再次,高职院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科研氛围。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全体教师阐明,科研与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休戚相关,努力营造出崇尚科研、积极科研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方向,准确定位

高职院校及其教师为了克服和消除科研中一味攀高、偏重学术、方向迷茫等三种不良现象,必须明确科研的方向和定位。根据学校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科研的分类,高职院校应将科研的主攻方向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技术应用开发研究、教学教改研究、社会服务性研究。高职院校的科研应以推广应用、追求实践价值为目的,指向技术革新和技术应用以及课程、教材、教法、专业、学科等具体、实际、近期要解决的问题,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以及学校间的联系,尽力做好三项服务,即: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服务;为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服务;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三)培植队伍,打造团队

团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植科研队伍、打造科研团队对于开展科学研究至关重要[10]。为此,应当搞好科研队伍的规划和建设。首先,应注意发现和培植那些具有浓厚科研兴趣、强烈的科研意识、较强科研能力并且有一定科研成果的科研苗子。其次,从高水平学校和企业引进科研人才,如硕士、博士或者技术人才,以改变高职院校科研队伍的学历、专业及其素质结构。再次,建设科研团队。学校应在一些有特色、有优势、有基础的学科、专业着力打造这样一支队伍,让他们成为学术的排头兵和领头雁,以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强化管理、完善政策

科研需要管理,更需要政策。针对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地位不重要、职能不完善、管理较薄弱以及科研政策不配套,以致教师们的科研处于自生自灭的自发、松散状态的状况,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学校的科研管理机构,搞好科研服务。学校应当从科研关乎学校发展大局的角度出发,赋予科研管理机构一定的权利,使其能够起到引导、咨询、培训、规划、统筹、协调科研等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制定和完善科研的有关政策,这些政策不仅具有刺激教师科研积极性的作用,而且具有维护教师科研合法权利的作用。

(五)激活机制,勃发科研

为了保障科研活动的健康、持续进行,激励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有利于科研活动开展的一系列机制,肯定教师们付出的科研劳动,认可教师们取得的科研成绩。这些机制主要有科研成果奖励机制、科研成果评定机制、科研工作核算机制,等等。

参考文献

[1]于克鹏.浅谈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工作的基本定位[J].现代企业教育, 2011(7):87-88.

[2]王华莲.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7):39-41.

[3]郭彦省.高职院校发展科研职能的定位分析,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4):48-51.

[4]王成方,唐林伟.高职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8):84-88.

[5]蒋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41-242.

[6]伍新德.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的定位及管理制度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8(1):54-55.

[7]陈晨.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6):50-51.

[8]吕俊峰,袁建平,孙小娅.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5):24-26.

[9]杨晓兰,魏峻峰,李倩.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科学研究的职能[J].成人教育.2009(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