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格言范文

健康格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格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格言

第1篇:健康格言范文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2篇:健康格言范文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第3篇:健康格言范文

2007年,他了戒烟产品,原以为烟民都会来买,后来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很多烟民已经习惯了抽烟,对戒烟产品只是问问而已,真正购买的不多。人们在交际应酬中离不开香烟,能下定决心彻底戒烟的人很少,导致戒烟产品销量不大。他在报纸和电视做了大量宣传,可是卖掉的部分产品还不够付广告费。

正当王磊一筹莫展时,一个在日本打工的朋友回来看他,王磊发现他在香烟上套一个金属嘴,就很好奇,朋友说,这是过滤焦油尼古丁的。他烟瘾大戒不了,就加上烟嘴再抽烟。以前经常咳嗽、嗓子干、上火、牙黄,用了烟嘴这些症状都消失了。朋友说,在日本80%烟民都用烟嘴抽烟,朋友走后,王磊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他预感这是个巨大的商机。中国有13亿人,30%的人抽烟,用烟嘴既不改变抽烟习惯又保护身体健康。后经四处打听,找到国内一个烟嘴厂家做了襄阳市。他每天骑电动车带上货,跑遍了襄阳的大街小巷、各乡镇烟酒副食店、超市、药店,他先铺货后结帐,很多店都乐意经销合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干了一年赚了十几万,还清了所有的欠债。2008年,他又做了武汉,凭借着他的勤奋踏实,诚信经营,到2011年,他在武汉买了房,还买了六辆轿车配给业务员。

2011年底王磊注册了“雅哥”商标,他要打造自己的烟嘴品牌,以最好的产品质量回馈烟民,以最优的售后服务帮助烟酒副食店、超市、药店,赚抽烟人的钱。王磊成功了,他愿把多年总结的为人处世和销售实战经验与有缘人分享,帮助更多小本创业者改变命运,实现赚钱目标。

目前,雅哥已研发出一次性烟嘴、金属烟嘴系列产品,市场零售价从5元至100多元不等,产品采用食品级全新材料精制而成。全国统一售价,严格区域保护。现诚招空白县市加盟:① 烟酒副食店、超市、药店经销加盟(进货500元以上,4折价供货)月赚500元② 户外促销加盟商(在大型商超、广场、夜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设促销点,进货1500元,四折价供货,另赠送促销台1个)月赚5000元以上③ 区域独家商,负责当地烟酒店、超市、药店等终端客户开发与维护,享受最低折扣价。a县市级进货5000元,月赚5000元。b.地级城市进货1万元,月赚1万元。c省会城市进货2万元,月赚3万元,公司提供创新营销模式,全程指导及物料支持。对独家商,公司派专人上门指导、无需经验,只须克隆成功模式,确保赚钱!

武汉好哥商贸(烟具)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北路77号东方时空大厦2003室

电话:027-85561109 18071712110

第4篇:健康格言范文

关键词: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应用

1格林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格林模式又称PRECEDEPROCEED模式,是美国著名的健康教育学家Green和Kreuter在对社区人群的健康行为变化进行群体干预的基础上,借鉴以往健康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型和观点,并综合各种心理认知和外部社会环境因素最终提出,主要用于探索健康知识获得和行为变化发展的历程[5]。1970年首先提出PRECEDE框架,随着该模式在使用过程中知识和经验的积累,2005年PROCEED框架被加入其中,后又重新修订分为PRECEDE和PROCEED2个阶段,包含5个计划阶段、1个执行阶段和3个评估阶段[6]。其虽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但为各种行为改变相关理论及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框架。随着格林模式推广,相关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是应用格林模式进行疾病预防、认知行为干预以及自我管理,其研究对象包括健康者和病人,研究类型包含实验研究、类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等。

2格林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格林模式具有从“结果入手”的程序特点,即充分考虑影响健康的多重因素并作为重点干预的目标,运用政策、组织等手段进行健康干预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实行的健康教育模式中,健康信念模式重视对个体的认知水平及影响个体认知的内外因素进行评估[7];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则是在评估病人和家属知识、性格等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宣教[8];自主性健康教育模式要求研究对象具备一定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与上述健康教育模式相比,格林模式在社会学、流行病学、行为与环境、教育与组织等的评估更加全面,并且对研究对象的知识、能力无严格要求,此外格林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全程评价,故其干预过程更全面、系统、连续,也更易实施。

3格林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3.1疾病预防

目前促使个体或群体行为改变的模型、模式有很多,例如跨理论模型、健康信念模型、系统模式等,而格林模式是其中最常用的模式之一。来自10个国家的多学科研究小组ToyBox应用格林模式实施以幼儿园为基础、家庭参与的健康教育计划预防儿童肥胖[9]。Lyons[10]以格林模式为健康教育框架,定性研究俄亥俄州制定的Claire法律对婴儿的摇晃婴儿综合征发病率的影响。Aldiabat[11]按照格林模式的9个阶段对加拿大老年病人实施健康干预,探究吸烟与相关疾病风险和死亡率的关系。此外,也有针对妇女心血管疾病[12]、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生率[13]等健康干预内容。虽然上述研究中应用格林模式干预的内容不同,但均以格林模式为健康教育的理论框架指导整体研究思路,最终降低各种疾病发病率。

3.2认知行为干预

格林模式可使人们通过内省重新认识到健康信念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而对其信念和行为进行修正并改善自身健康状况。Moshki等[14]以格林模式为指导通过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探索其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疾病预防的知识和态度的影响。Hosseini等[15]对伊朗农村卫生中心的40例高血压病病人实施2个月基于格林模式的教育干预方式,结果显示可增强病人的倾向、促进以及强化因素,改变病人的生活方式。贺成城[16]利用格林模式进行调查和访谈,分析影响手卫生的认知程度、依从性的因素并有侧重点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最终发现护生手卫生认知、执行率以及正确率均较前明显提高。因此,以格林模式为干预框架指导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研究对象的行为依从性,提高其健康维护意识。

3.3自我管理

目前应用格林模式对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干预的研究主要是从影响教育与组织诊断的因素入手,通过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董翠萍等[17]通过对食管癌病人及责任护士深入访谈,将影响食管癌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归为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并给予相应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李玉雪[18]根据病人掌握情况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行为技能实施两周的指导,评价其干预前后病人饮食、运动、认知以及自我监测误区得分。谭敏琪等[19]运用格林管理模式于社区高血压病人,通过建立沟通平台了解影响病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使其对服用药物及日常生活习惯进行管理,提高其躯体活动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这也与黄雪珠[20]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可知,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自主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4格林模式的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

格林模式基于多学科视角进行系统评估,分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主要从影响行为的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三方面实施干预。PRECEDE阶段即在教育和环境的诊断、评价中应用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规划[21];PROCEED阶段是指在执行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则及组织的手段,通过有效干预实现预期的计划目标,不断进行过程评价,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两个阶段共包含9个基本步骤,其前后呼应形成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22],使整个干预过程也更加全面、系统。但是格林模式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①教育者应注意到个体行为是不断变化的。格林模式的干预步骤是非常系统的,但是个体的行为受经验、环境、社会等因素影响,因此教育者应动态评估目标对象的需求与状况,适当调整健康干预措施。②教育者应注意个体具有主动性。格林模式属于参与式行为研究,重视目标人群的参与[6]。教育者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个体从思想上转变为健康行动者,积极探寻健康促进的方法,发挥自身主动性。③教育者应注意不同文化差异。格林模式虽被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领域,但国外对其理解更透彻,模式的应用也更深入,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文化差异造成的结果[22],因此如何将其正确、科学地在我国进行应用仍需进一步探索。

第5篇:健康格言范文

大气污染与汽车尾气排放紧密相连。这是由于目前汽车的主流动力源仍是化石燃料――石油。把从加工石油获取的汽油,柴油在汽车发动机中燃烧,将汽、柴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汽车奔跑,实现了人类期盼的快速行走。然而,在汽车中,燃烧的汽油、柴油排放出的废气却造成了当今全球大气污染中产生的“臭氧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

汽车排放出的氮氧化合物(NOx)与碳氢化合物(HC)在强烈阳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低空臭氧和光化学烟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汽车排放出的一氧化碳(CO)与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亲和力比氧气要大21倍。当人体内一氧化碳血红素占到人体总血红素的20%时,人就会感到头疼、头晕,出现中毒。当占到人体总血红素的60―65%时,人即会死亡。

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HC)中苯和多环芳烃物质目前被证明是致癌物质。

汽车排放出的氮氧化合物(NOx),特别是NO2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红褐色气体。在浓度为百万分之五(5ppm)时就对人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有很大的危害,若其浓度超过100ppm。人在其中只要生活0.5―1.0小时就会得肺水肿而死亡。此外,汽车排放的NOx与SOx是造成酸雨的重要祸首。

汽车排放,特别是柴油车的排放重点是 NOx和颗粒。其中颗粒是可溶性有机物、碳素粒子,氧化物(SO4-2、H2O、NO3-、PO4-3)及金属杂质等组成。通常,颗粒物易使人造成慢性气管炎;肺水肿,可溶性有机物还有致癌作用。所以,在汽车尾气排放法规中,对颗粒物的排放有着严格的限制。

汽车排放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欧洲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汽车CO2排放已达到165克/公里的先进水平。然而,按此算一算,全球拥有8亿辆汽车每天行驶,那每天排放出的CO2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为444.39万辆,保有量达2382.93万辆,摩托车产量为1450万辆,保有量达5929万辆,农用车产量为290万辆:保有量达2400万辆。就这一年,全国机动车碳氢化合物(HC)排放达836.1万吨,一氧化碳(CO)排放达3639.8万吨,氮氧化合物(NOx)排放达549.2万吨。按165克/公里的CO2先进排放水平算,2003年我国机动车CO2排放高达一亿多吨。

首都北京汽车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占氮氧化合物(NOx)的73,6%、占一氧化碳(CO)的73.5%、占有机物的47.6%。在通常的静风、高温、低气压条件下,汽车排放出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合物(NOx)气态的相当一部分,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盐、硝酸盐,就成了颗粒物,北京的汽车排放对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贡献率高达23.3%。

第6篇:健康格言范文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现状

本文随机为学生分发调查问卷进行调研,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此次调研样本为320人,包括224名男生和96名女生,男女生比例为3∶1,与全校男女生比例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样本具有代表性。(1)课程开设情况。此次调研中发现,只有131名学生(约占样本41%)明确表示所在院系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59%的学生表示未开设课程或者不知道是否已开设课程。可见,部分学院不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不具备开课的师资力量。(2)学生关注的心理问题。分析数据发现,滨院大学生关注的前四位心理问题为就业(18.8%)、学业规划(17.6%)、交友(12.3%)、情绪控制(11.1%)。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可参考这组组数据。(3)课堂听讲情况。大部分教师仍采用讲授、观看多媒体等传统方式向学生大量的灌输知识,缺乏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引领和启迪。经实地考察上课情况发现,学生昏昏欲睡、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屡屡发生,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师生互动较少。而专业性教师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涉猎广泛,讲授知识通俗易懂,更能吸引学生投身学习。(4)教师备课情况。经访谈发现,有些老师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网上资料备课:有些教师根据查阅以前PPT素材备课;有些老师根据日常心理健康咨询经验备课;有些教师根据专家教案结合自己理解备课;有些教师根据学生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情况备课。教师备课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形式丰富,有的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文在了解课程教学现状的同时,也发现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课程重视度不够。近年,我校为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制定了《滨州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纳入测评内容。但在实际施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客观和主观的阻碍。经实际调查发现,只有小部分的院系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开课院系将此门课当做“摆设”形同虚设,用来应付检查。导致上课学生不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2)教学方法陈旧。很多任课教师仍采用传统讲授法,以大班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遵从教材、偏重知识的讲授,多讲授枯燥乏味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偏重于照本宣科,大面积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内心真正需求得不到重视,不能将所学知识入耳、入脑、入心,最终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得不到拓展。(3)考核方式不完善。经调查发现,滨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方式多以提交作业、课程心得或者卷面考试为主。这些传统考核方式,不能考察课程实际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真实程度。经访谈发现,学生们更主张将个人课堂反应、参加活动情况等平时表现纳入课程考核。(4)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滨院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老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从调查结果看,授课教师多为院系辅导员,其中更以理工科教师为主,受过专业培训的少之又少。专业知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课程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教师采用照本宣科、念PPT、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晦涩难懂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整堂课气氛压抑、沉闷,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寥寥无几。

第7篇:健康格言范文

论文关键词:人格教育,人格,人格心理学,心理健康

 

1.引言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及研究已取得大量的成果,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已有研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健康人格教育的比重极小,很少从人格教育的角度入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3】;同时,少量相关的实证研究仅探讨了人格教育对心理健康的有效性,而没有提出有效的人格教育方法【4】;心理健康教育多从问题矫正或行为调适而非发展入手,积极干预措施不多【5-6】。本文作者在人格心理学教学和人格教育的实践中发现仅仅通过简单的知识讲授,人格教育的有效性非常有限,必须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人格教育发挥出更大的功效。笔者曾使用两种不同的人格心理学教学方法,并且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基于此素质教育论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两种不同人格教育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有什么样的不同影响,从而从人格教育的角度提出一种较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次实验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了河南某高校07级和08级应用心理学专业两个心理学班级8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07级43人作为对照班级,08级44人作为实验班,共进行为期两个学期的实验研究。

2.2 研究工具

(1)大五人格量表采用周晖、邹泓根据“大五”人格结构编制的 “青少年人格五因素问卷”。包含五个维度,分别为外倾性、神经质、宜人性、责任心和开放

性。各维度和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73-0.85之间。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90个项目,共9个因素,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能够较为准确地测查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3 研究程序

2.3.1前测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分别采用大五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前测。

2.3.2 干预程序

针对对照班,采用传统的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式,即根据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讲授教材(人格心理学郑雪编),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记为主。

针对实验班,采用杨眉教授的健康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型和教学方法。该模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健康人格模型介绍+核心人格特质训练+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体验论文开题报告。

健康人格模型介绍:向学生介绍西方人格心理学家的心理健康观,这些心理学家包括: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弗洛姆、艾里克森等。教学中,把这些人格心理学家的健康人格观提炼并介绍给学生,向学生提供一个视野非常宽泛的对比参照。 核心人格特质训练:在理论讲授之外,对学生的责任感、共情能力、自信心、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做专门的训练,以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与体验:教学中遵循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和非指导式教学方法。尊重并信赖学生的自主性,相信学生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教学中,把团体咨询的技术用到课堂上,充分利用团体动力,如通过课前短讲、课堂讨论、提问、作业分享、小组活动以及注重此时此地的鼓励、支持与提倡情感表达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自己指导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知行统一的能力素质教育论文,课堂上安排了约2/5的操作训练内容,包括各种技能训练,训练中我们还常常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2.3.3 后测

当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再使用大五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后测,作为干预后的数据。前后两次测量均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独立完成,问卷不记名。

2.4 分析方法

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

3.1干预前后对照班和实验班大五人格各因子比较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大五人格问卷上前测和后测上的得分情况及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和传统教法相比,健康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型和教学方法对学习者的人格特征是否有较大影响?我们以是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分类变量,以前测大五人格问卷得分为协变量,以大五人格后测问卷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变量单因素的协方差分析,考察不同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习者人格特征的影响。如表1所示,在干预进行之前,两班学习者在大五人格各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外倾性和开放性因子上,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前后测均没有显著差异,两班的后测也无显著差异。在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因子上,对照班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实验班前后测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 < 0.01),两班的后测也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 < 0.01)。以上结果表明,和传统教法相比,健康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型和教学方法对学习者的人格特征在一些方面有较大影响。

表1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大五人格问卷上前测和后测上的得分情况及协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班实验班

(N=43) t(N=44)t t

外倾性 前测 33.52±4.1334.13±6.34 4.23

后测34.22±5.24 4.17 33.27±4.55 5.643.25

神经质 前测 34.42±4.25 33.43±5.16 5.26

后测29.52±3.24 5.24* 23.19±4.25 4.58**6.47**

责任心 前测 36.71±6.2435.23±4.34 5.47

后测42.35±2.27 5.68* 48.53±6.26 6.27**4.35**

宜人性 前测 35.42±6.14 34.25±5.14 6.57

后测41.15±3.26 6.37* 47.33±4.24 5.46**4.39**

开放性 前测 41.42±4.3542.33±5.14 3.25

后测42.12±3.25 3.14 41.16±4.17 3.576.58

注:*:p<0.05素质教育论文,**:p<0.01;下同

3.2干预前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比较

表2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症状自评量表上前测和后测上的得分情况及协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班实验班

(N=43) t(N=44)t t

躯 体 化 前测 1.51±0.231.54±0.34 4.21

后测 1.47±0.34 3.251.42±0.43 4.243.57

强迫前测 1.62±0.331.59±0.26 3.43

后测 1.54±0.35 3.651.47±0.35 6.244.65

人际敏感前测 1.72±0.131.64±0.33 5.13

后测 1.52±0.23 5.27*1.31±0.25 4.34**4.32**

抑郁 前测 1.63±0.271.67±0.25 5.13

后测 1.47±0.24 3.27*1.26±0.35 3.55**2.15**

焦虑 前测 1.59±0.331.62±0.233.13

后测 1.41±0.24 4.38*1.17±0.35 5.44**2.35**

敌对 前测 1.62±0.231.73±0.34 3.53

后测 1.49±0.24 3.15*1.27±0.35 4.24**2.65

恐怖 前测 1.52±0.131.55±0.31 2.27

后测 1.42±0.27 4.621.39±0.55 4.243.65

偏执 前测 1.54±0.331.51±0.24 5.21

后测 1.46±0.21 3.171.44±0.25 6.245.16

精神病性前测 1.55±0.131.57±0.27 5.24

后测 1.46±0.34 4.511.47±0.56 4.244.55

SCL-90总分 前测 37.52±11.1738.23±12.14 6.23

后测 28.22±8.44 4.17*23.227±9.65 5.64**5.26**

由表2可知,在干预进行之前,两班学习者在SCL—90的各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则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躯体化、强迫、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前后测均没有显著差异,两班的后测也无显著差异。在其他因子及SCL-90总分上,对照班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实验班前后测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 < 0.01),两班的后测也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 < 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授课方式的干预对于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有一定效果。但是,和传统教法相比,健康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型和教学方法对学习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更大。

4 讨论

4.1 两种人格教育方式都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学习了人格心理学课程后,在大五人格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上的得分都发生了变化,心理健康水平较之学习之前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由此可以看出,人格学课程的学习确实能改变学生人格特征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说明从人格教育入手,通过开设人格心理学课程是完善学生人格和解除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建议各高校应重视人格心理学课程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并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向学生系统进行人格教育。

4.2两种人格教育模式的教育成效存在很大差异。

尽管两种不同的干预方式都有一定成效,但是,和传统教法相比素质教育论文,健康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型和教学方法对学习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更大,这说明新的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论文开题报告。即讲课、讨论、训练与作业分享合一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了他们的自主与开放精神,使他们降低了防御心理并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同时,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健康人格的欣赏与向往,使他们产生追求心理健康的需要和动机,也向学生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培养健康人格特质的知识和方法,从而满足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建立同一性的成长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有助于学生产生幸福感,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

4.3 人格教育对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只能产生部分影响,而非全部。

研究结果表明,在大五人格方面,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前后测在外倾性和开放性因子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在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因子两班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说明外倾性和开放性受先天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是人格中较稳定的成分,很难通过课程的干预有所改变,神经质虽然也有其生理基础的制约,但通过学习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依然会有显著改变。而责任心、宜人性因子主要是个体为人处事的特质,这两个方面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改变较为容易,因此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两个方面也发生了显著改变。

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对照班和实验班在躯体化、强迫、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前后测均没有显著差异,而两班在人际敏感性、敌对、焦虑、抑郁因子上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躯体化属于生理方面的改变,强迫、恐怖、偏执则属于神经症性问题素质教育论文,精神病性则属于最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很少出现这三种心理问题,因此也就不存在改变的问题。而人际敏感性和敌对则属于应对人际关系时出现的问题,通过训练可以有所改变。焦虑、抑郁则属于不良情绪问题,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情绪管理技巧,也会有所改变。

5 结论

5.1 人格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但是,和传统教法相比,健康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型和教学方法对学习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

5.2 人格教育对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只能产生部分影响,而非全部。大五人格方面,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前后测在外倾性和开放性因子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在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对照班和实验班在躯体化、强迫、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前后测均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人际敏感性、敌对、焦虑、抑郁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展望.心理科学.2007年第2期.

[2]王秋英.心理教育课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第5期.

[3]付建中.心理学课程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第9卷第5期.348-349.

[4]林澍峻.大学生健康人格模式的构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8):23-25.

[5]杨眉,等主编.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模式.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6]杨眉:从人格教育入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第8篇:健康格言范文

〔关键词〕中美;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认证;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8-0004-03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2005年颁布了新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这表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在不断完善,但这一资格鉴定标准仍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美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认证体系已较为成熟,其相关的认证措施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

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顾名思义就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行业的人员。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较快,从业人员分布较广,包括心理咨询员、心理学家、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师或学校心理学家等。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从业人员各种称谓混杂,只在学校中就有心理健康教师、心理教师、心理辅导员、心育教师、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员等数十种称呼。为方便起见,本文将以上各种称谓统称为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简称从业人员。

(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

资格认证是指认可某一个体或特定机构是否达到了既定的职业标准和开业规定要求,它是对个体机构进行评价的制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颁布一套据以鉴别合格与否的标准;二、依据该标准对特定机构或个人进行合格与否的审核。

概括地说,美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包括两个层次的认证:第一个层次是认证咨询员培养机构和培养课程;第二个层次是认证某个申请者是否达到了咨询员的特定标准。为了区分,笔者援引江光荣和夏勉先生的观点将第一个层次称为资质鉴定,第二个层次称为资格认证。本文只讨论第二个层次。

二、中美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比较

(一)从业人员培训层次比较

美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尤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培养分为三个层次:高级层次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咨询心理学家;中级层次培养具有硕士学位的专职心理咨询工作者;初级层次培养兼职咨询教师,也就是将中小学具有教育教学经验、热爱心理咨询工作、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教师,送到高等院校或条件较好的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接受一定的咨询技能专业培训,然后回到中小学担任兼职咨询工作。

在各个层次从业人员培训方面,除了这些专业的国家认证的学校和协会培训机构的考前培训外,还不定期地对从业人员进行其他培训,使其掌握最先进的、最适宜的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等。获得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也不是一证到底、一劳永逸,还要进行证书的更新工作。通常国家资格证书更新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持有者必须在三年中提交所规定的最少75个小时的CPD(“继续职业发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简称CPD)的官方证明方能换取下一个三年的执照。CPD的活动类型很多,主要有在职培训、大学/学院课程、专业会议或研讨会、研究与出版学术作品、做见习期的督导人、担任专业机构负责人以及其他可以被证明的自我学习和提高活动。可以说,美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是终身的。

在我国,由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严重匮乏,国家出台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只要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到工商部门注册后即可开业。要取得这种从业资格并不困难,只需要在培训机构报名参加培训,一般最终均可以获取证书,有的培训机构甚至打出交钱保证能拿到证书的广告。心理健康教育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是有了,但质量却在急剧下滑。从业人员的培训缺乏层次性、专业性,学历水平也较低。《标准》规定,“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毕业证书,经心理咨询员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均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这种规定忽视了学历教育,模糊了专业申请的条件和资质,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

(二)从业人员资格等级比较

第9篇:健康格言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个人收入因素对不同地区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应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采用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中文版调查问卷分别在广州和贵州黔西南州两地对≥60岁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等。结果 不同年龄段人群心理指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州各年龄段老年人群心理指数得分均高于贵州地区(P

【关键词】 心理健康;WHO5量表;生存质量;老年人群;收支状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personal income and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elderly popul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WHO5 wellbeing index scale plus demographic and financial information were used in the survey respectively conducted in Guangzhou and Qianxinan on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ging 60 or more with a conveniently acquired sampl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analysis, t test, Chisquare test and ANOVA. Result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found (P>0.05) on the WHO5 wellbeing indexes among elderly peopl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The crossregion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mental wellbeing of the Guangzhou popul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uizhou (P<0.001). The objects′ wellbeing indexes with different financial income were separately compared by ANOVA 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01), implying that those with good financial situation had better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than others with poor financial balance.Conclusions Personal incom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the mental wellbeing of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the elderly population living in the developed region have better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than those living in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s potentially due to their economic and financial advantage. It also implies that lower income featured by deficit financing is a risk factor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elderly population.

【Key words】 Mental wellbeing; WHO5 questionnaire; Quality of life; Elderly population; Financial balance

本研究应用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作为主要指标,对贵州和广州两地区≥60岁老年人群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观察沿海与内陆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和收入及花费的差异,以探讨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现状与经济因素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自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间对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白云区以及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望莫、兴义、兴仁等地区的≥60岁老年人群进行随意抽样调查。调查人员由在读中专生、大学生和研究生志愿者组成,在实施调查工作之前均经过统一培训,以便对调查工作流程进行规范。

1.2 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受访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等)及其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测量的主要工具为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WHO5 WellBeing Index)。该量表由5个条目构成,每个条目按6个等级记分(0~5分),量表总得分为5个条目的分数之和;分数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如果总得分低于13分,则提示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回答形式为调查员根据量表条目逐条向被调查的老年人询问并解释问题的含义,由调查对象自行选择应答项并现场记录,或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本次共发出问卷2 800份,回收问卷2 552份,其中合格问卷2 490份,合格问卷应答率为88.93%。

1.3 统计学分析

对合格问卷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2 结 果

2.1 一般人口学数据

本研究共调查≥60岁老年人2 490人,广州市633人,贵州省1 845人;年龄60~101岁,平均年龄(69.24±7.39)岁。去除性别缺项调查表12份,婚姻缺项调查表32份,文化程度缺项调查表2份,对调查样本人群按地区进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等状况比较,除婚姻状况两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地老年人经济收入与支出情况对比

去除未填写收支情况的54份缺项调查表,以及31份月生活费缺项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的个人生活费收支情况进行分类和比较,提示同一地区老年人群在不同收入层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广州与贵州两地老年人收支情况及月生活费用(略)表3 广州与贵州两地区老年人月生活费构成〔n(略)〕

2.3 基于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的调查结果

使用经翻译校正后的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调查,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7),但各年*龄段的得分均数仅略高于13分的健康临界值,提示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情况普遍较差。见表4。表4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指数(略)

如表4所示,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广州和贵州两地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数进行比较,发现各年龄段不同地区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不同收入层次的老年人群心理健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老龄化,我国确立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目标。在目前生理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发展条件下,卫生保健的目的不再单纯是解决躯体上的痛苦,而是注重身心健康的全面改善和随此带来的主观健康状态及生活满意度的提高。生存质量强调个体主观幸福感获得的主观性指标,是目前评价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理想指标。对于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测量工具方面,目前多采用SCL90或自编量表,存在条目较多,针对性不强,对于老年人群而言,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调查实施的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使用了由丹麦学者Bech研制并由WHO心理研究协作中心修订而成的心理健康指数量表作为主要测量工具,该量表被WHO推荐用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测量,亦可用于抑郁症的初步筛检工具〔1〕。课题组于2004年引进该量表并译制成中文版,进行了初步应用信度和效度的评价〔2〕。

本研究在广州和贵州两地使用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对≥60岁老年人群进行调查,经济状况和人口学资料提示,广州地区老年人群年龄偏大,文化水平相对贵州较高,月经济收入及生活花费亦高于贵州地区。根据收入状况对老年人群进行WHO5心理健康指数的调查分析,提示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但心理健康并不单纯随收入的增加而改善,而是受收入和生活开支情况的影响;经济上达到收支平衡的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较经济条件差者好,经济收入是影响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上述数据分析提示,入不敷出的经济困境可能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的发生。从上述分析来看,欝州地区的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瘦得分普遍低于13分临界线,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调查,探讨经济因素对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内容简明,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适合用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测量〔3〕。然而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信度较低(α=0.51)。因此对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民族人群,需要对条目表达内容进行翻译和校正,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Bech P,Gudex C,Johansen KS. The WHO(Ten)WellBeing Index:Validation in Diabetes〔J〕. Psychother Psychosom,1996;65:18390.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