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竞争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教育;竞争特色;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01)07-0014-03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存在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肩负高职教育任务的各类高职院校目前在竞争中仍然处于劣势,如果不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及时调整战略发展自己,将不会在竞争中取胜。
首先,与同属高教系统的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存在着诸多劣势。各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还处于探索时期,有些院校还是由各类成人院校、培训类院校转过来的,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办学规模、教学管理、教育经费等软硬件条件上都远远比不上普通高校。虽然国家把高职教育定为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一部分,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同的地位,但是人们在观念上总是认为职业教育不是高等教育,接受高职教育是不得已而为之。有资料显示,高职院校学费是普通高校的二至三倍,如果加上吃、住等费用,高职生的人年均消费达9000~11000元。高职教育没有建立起自身独立的学历、学位教育体系,这使得高职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高职毕业生缺乏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而且高职院校在生源范围、质量及毕业生分配、就业等方面都存在着比普通高校更大的困难。
其次,中国加入WTO后,还面临来自国外竞争者的竞争。一方面,国内教育需求将进一步国际化。由于种种原因,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得不到国际就业市场的认可,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出国接受高等教育,这将加重高校生源市场的流失。另一方面,国外将对国内提供更多的教育供给。事实上,许多国外教育机构已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入世”后,还将会有越来越多国外教育机构抢滩国内市场,它们将争夺一部分特别是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优秀生源。
第三,高职院校还面临着其他同类高职院校的竞争。另外,还有许多普通高校都开设了高职班,这无疑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竞争力量。
根据目前状况,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做到:
一、创建竞争对手不易模仿的办学特色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较之各方面的竞争对手,高职院校实力普遍较弱。在这种情况下硬拼是不行的,只能巧取,即尽量避开竞争的焦点去另辟蹊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历史沿革和发展优势确定办学特色。那么,什么是特色呢?
1.特色应当是“人无我有、独一无二”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色是我们目前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于突出能力本位。高职教育人才的定位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学上应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还应具备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及“双帅型”的师资队伍等等。但是,高职院校仅仅具备这些特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是高职教育的共同特色,是所有高职院校都具有的特色。就目前情况而言,创建特色最主要的任务是要能在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发与众不同的专业,即使专业在名称上不能做到与众不同,也应根据市场需要在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技能培养结构、学生素质培养上力求独特;我们还可以在学生考核标准、授课内容、考核方法上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或者我们可以制定独具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得我们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特色还应当是“只有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
要想使自己的特色优势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保持,其特色就应当不容易被任何竞争者学习和效仿。当我们的办学特色发挥出明显的优势,学校因此而受益时,竞争者们就会竞相效仿,一旦效仿成功,我们的特色也就荡然无存,特色优势也只能是一时的而不会持久,因此特色最好具备不易模仿性。但是,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我们必须在具备特色硬件(如: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及特色软件(如:教学管理方法等)的基础上,达到教学各部门、管理各环节的动态协凋,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把特色渗透到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还要使之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此,我们的特色就不会被轻易地复制了,因为复制一个部分容易,复制一个系统很难。
3.要想形成特色必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从战略的角度看,创建办学特色需要明确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任何企业都很难生产所有的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要,小企业更是如此。高职院校在竞争中的地位与小企业相类似,其产品是毕业生,其市场是用人单位,它没有足够实力培养所有类型的学生去满足用人单位的所有需求,而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放弃,这就是定位。定位的本质就是牺牲,只有主动放弃某些东西,才能建立起一个独特的位置,而且放弃的越多,留下的越稳固。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在自己的优势上纵深发展,把有限的力重集中起来,切忌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这样才能把特色搞好。但是目前的情况刚好相反,很多高职院校不从长远考虑,只要眼前有利可图就去做。比如:在专业设置上,哪个专业是热门就开哪个,不懂得扬长避短,这样做的结果致使原有的定位变得模糊了,因此必然要损害院校在原有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二、实施柔性教育
1.使专业教学计划柔性化
目前的情况是:专业一旦确定教学计划也就随即确定。也就是说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周安排、课程的学期安排等被确定后,还须根据教学计划编制相对稳定的教学大纲,教师再根据教学大纲选择教材、编写讲义,以便使课堂教学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如果说计划经济时期我们还可以这样墨守成规的话,那么现在这样做就不符合时代要求了,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这些变化可能会使我们的教学不能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比如:我们的课程(科目、安排)可能要根据实际需要作出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除了要根据经济形势、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还要随时增加本学科领域中新的科研、科技成果的有关内容;同样,产业结构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动荡,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也使得用人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我们的专业目标的确定也必须随之作出反应。如果把教学计划定得很死,并要求教学各部门、各环节不折不扣地执行,那么我们将难以在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中迅速调整计划,教学活动也只能一成不变地进行。因此教学计划必须具有足够的柔性。
我们可以在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加大选修课的设置比例,使学生充分依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自身条件自主选修课程,通过允许学生依据实际需要工学交替,适当延长学习期限或分阶段完成学业来达到学制柔性化;通过在不影响学习连续性和知识系统性的情况下,允许学生颠倒课程进修顺序来实现教学安排的柔性化,通过使教学大纲框架化,不指定教材而是向学生推荐学习参考书目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柔性化等等,这样我们可能获得一个相对柔性的教学计划。除此以外,我们最好把教学计划仅仅当作是预测性计划而不是执行性计划,也就是说,在实施计划时我们可以不断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2.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实现柔性
要想真正在教学管理中引入柔性机制,单靠制订一个柔性的教学计划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使计划的执行方式、下达方式具有足够的柔性,要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实现柔性。
那么,如何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实现柔性呢?丰田的准时化生产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50年代,为了适应风云变幻的市场需求,柔性地组织方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管理人员在超级市场运作方式的启发下,创造性地把这种与工业生产毫不相干的商场运作方式应用于工业生产组织与生产过程控制,设计出独特的“倒过来”的生产组织方式。这一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各工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供—求”关系;作为供货者的前道工序必须在作为顾客的后道工序需要的时刻向其提供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生产计划仅下达给总装配线,总装配工序的作业人员根据这一计划在必要时刻到前道工序领取必要数量的必要零件,前道工序再依此类推地操作。这种逆向控制方法不仅把相当孤立的各道工序的生产同步化衔接起来,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系统的柔性。因为一旦生产计划需要修改,或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管理人员只把新的计划通知总装配线就可以了。
我们的教学过程即对学生培养过程也可以分成几个阶段,这如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道工序,如图1所示: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合格毕业生的标准,即先明确符合市场需求的产成品是什么样的,然后再确定为达到这一标准,教师在第三培养阶段即前道工序中,需要且只需传授给学生哪些专业知识及培养何种专业技能;同理,我们必须根据第三培养阶段的需求来确定在第二培养阶段学生必须拥有什么样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使下一阶段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得以顺利进行。依此类推,最后我们要确定的是入学新生(原材料)的类型。在此过程中,前一个培养阶段开设课程的数量、科目、时间安排、课时量大小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分配等等都必须视后一培养阶段的需要而定,同时,前一阶段必须在培养内容的数量和质量上向后一阶段做出保证.前后阶段必须紧密配合、积极协调,才能顺利完成整个培养过程,实现培养目标。当教学计划需要调整或社会需求发生变化,我们只须把信息传达给最末一个培养阶段的教学及管理人员,这一由各阶段有机组成的“教学组织链”就会自行做出迅速、准确而有效的反应。
虽然教育行业有着与其他产业截然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把生产管理的方式、技巧生搬硬套于教学组织、管理过程,但是这一“倒过来”的逆向思维方式对我们还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利用这种方式来组织教学过程,可以使每一阶段的教学更具目的性、针对性;还可以增强教学系统本身的柔性;而且由于各培养、教学阶段是供与求的关系,前一阶段必须向后一阶段保证其教学质量和知识内容、结构的合理性,这样无形中就对教学质量形成了一个刚性约束;最后,由于每一阶段都只传授后一阶段必需的知识或技能,因此这一教学组织方式有效杜绝了过度教育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魏大鹏.丰田生产方式研究[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MichaelE.Poter,“WhatisStrategy”HarvardBusinessReview,November-December,1996.
CharacteristicsandElasticity—TheMakingofHigherProfessionalInstitutesintheCompetition
关键词:企业;品牌经营;核心竞争力
4.树立我国企业品牌,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从战略角度来看,企业必须具备战略意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在打造企业品牌,实施品牌战略,这对企业是根本性的;同时,要有品牌战略的制度安排。一个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不可能谈得上实施品牌战略。要把品牌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夯实信用基础;要找好着力点,因企业而宜。但有两点须注意,即企业的研究力和企业的服务力;这是企业发展的理性和应有的形象,否则,企业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具体可以从如下着手:
(1)转变经营观念,树立名牌意识。企业要真正意识到品牌代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最终靠核心竞争力来维持。
(2)重点突破,合理创新,打造我国企业品牌。品牌的树立以核心竞争力为支柱,要靠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完成。核心竞争力反映在企业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环节。我国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各方面条件限制,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面出击,而应该集中自身优势,如完善的销售网络、对国情的深刻了解等,集中加大对优势环节的投入,以创新来保持与发展核心竞争力,进而为品牌经营打好基础。
(3)强化市场营销,在观念上与国际接轨,在方式上进行创新。市场营销是企业创名牌中的重要一环。国外一些知名企业都具有几十年乃至上百
年的营销经验,而我国在这方面可说起步较晚,财力也有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企业在营销方面没有优势,相反还很落后。因此,要以品牌合理定位为起点,细分市场,研究适合国情的营销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再以品牌带动研发、管理等,形成品牌经营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良好互动关系。
(4)动态调整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战略,保护我国企业品牌。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经济环境、竞争对手状况、企业发展战略不断进行调整,以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与品牌形象。同时,还有核心竞争力与品牌的保护问题。一个组织要成长,就必须变成学习型组织,专攻核心专长,然后以核心专长直接指向最终用户,不断创新以抓紧最终顾客,而这些创新都必须有法律上的保护,否则不被竞争对手模仿就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①菲力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关键字】:搜索引擎网站网络营销核心竞争力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3期
【本文作者】:杨赋立
【作者简介】:杨赋立(1970-),男,江苏金坛人,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讲师,亚洲理工学院商学院MBA。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一、搜索是商业网站营销的重要功能
根据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孔茨的观点,传统工商企业的管理职能有五种:计划、组织、人事、控制、领导。在这些基本的管理职能之外,有一种活动不被列入主流的管理职能之中,却是以上管理活动的起点:这就是"找"。
决策前的数据、资料等信息的收集是一种找,市场开拓是找客户,研发是找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招聘是找人才,控制是找企业运做过程的纰漏,等等。这些找的行为可以统一归为搜索,是一种搜索信息的行为。随着电脑、通讯、网络技术、软件业的飞速发展,以上传统的搜索行为都可以在万维网(worldwideweb)上实现,即企业可以通过公司的内部或外部万维网站点查找、搜索信息,从而使网站的搜索功能成为商业站点对外服务的一项重要手段。
网络营销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使用互联网(Internet)的方式不同,可以将网络营销分为两大类:
第一,基于万维网的网络营销,这种方式是以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传输方式为主要特点的营销,主要方式有综合类站点上的网络广告,比如新浪网、搜狐网站点上的旗帜广告(Banner)、按纽广告(Button)、跳弹广告(pop-up)、聊天室广告(chat-room)、文字链接广告、声音广告、视频广告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的网上商店,比如易趣网站上的付费商店;商业信息类站点上的信息,比如阿里巴巴网站的诚信通服务;搜索引擎类站点上的网站登录,比如在google、baidu上进行的网站加注;以及网上调研、企业站点等等。
第二,基于电子邮件的网络营销,这种方式是以使用邮局协议(POP)和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为主要特点的营销,主要方式有用户许可下的电子邮件、用户自愿加入的邮件列表。这种方式通常会和第一种方式中的网络广告一些方式结合,起到对企业品牌、产品、服务宣传推广的目的。比如在使用超文本标置语言(html)格式的电子邮件里,插入旗帜广告、按纽广告或文字广告。
对一个传统企业来讲,可以使用以上所有手段进行网络营销活动,但最重要的手段,无疑是应该首先建好企业自身的站点。特别是对那些有长期发展战略的大中型企业更是如此。企业万维站点的建立,使营销的理念、方法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企业网站除了需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精致的美工设计、稳定的信息传输、以客户为导向的内容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还需要被客户找到,让客户在站内找到相关的内容,这两点都离不开搜索。
人类社会经历了以土地为主要活动场所的农业社会,以工厂为主要活动场所的工业社会,现在正在经历以虚拟的网络为主要活动场所的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信息数量巨增,一个以营销为目的的商业网站,是几十万、上百万个站点中的一个,如何在如此众多的站点中让客户看到你企业的站点,需要搜索引擎。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7月1日,中国共有473900个万维站点,其中商业类最多,达到72.1%,共341753个。在如此众多的商业站点中,如何让客户知道,已成为网络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传统管理活动中,"搜索"这一行为的普遍性,是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基础;另外,信息社会信息的过度泛滥是目前企业网络营销活动所处的现实外部环境,两者存在尖锐的矛盾,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取相关信息,如市场需求信息、客户状况信息以做出相应的决策;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信息的过度泛滥时刻干扰着企?quot;搜索"相关信息的行为,信息越多,干扰越大,越不好找。这种企业所需相关信息的有限性与网络信息膨胀的无限性存在长期的矛盾,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解决的途径还是离不开搜索引擎。
二、搜索引擎对网站营销的重要性
从企业网站营销的角度看,搜索功能必不可少。从整个互联网的视角分析,搜索对整个互联网也同样十分重要。在浩淼无边的互联网,信息实在太多,而每个人兴趣点则又是有限的。如何在大海里捞针,不能没有工具,不能没有搜索引擎。由张朝阳创办的搜狐公司,在早期进行宣传推广的时候,曾经用过一句广告词,叫"出门靠地图,上网找搜狐"。地图是帮我们在现实世界到达目的地的重要工具,搜狐将自己与地图并在一起,俨然是自尊为互联网上查找信息的一种"地图"。只不过搜狐没有成为这类专业帮人们查找网上信息的公司,即我们所说的搜索引擎公司。
基于万维网上的搜索引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94年7月出现的lycos,同年yahoo公司推出的超级目录索引使搜索引擎的概念深入人心。此后搜索引擎的功能日益强大,功能越来越全面,得到了高速发展,出现了google、wisenut、inktomi、teoma、百度等知名的专业搜索公司。搜索引擎一般是使用网络"机器人"(robot)程序通过对文件的搜索、分析、索引、检索追踪网站上的相关信息,满足用户搜索的需要。一个完整的搜索引擎应该包括自动搜索子系统、自动标引子系统、自动索引子系统、检索查询子系统和用户接口子系统五个部分。
一个以营销为目的商业站点建立之后,需要借助这些搜索引擎把网站的网址推广给目标客户,主要策略有两种:
1、搜索引擎的推营销策略
所谓推营销策略,就是指企业的营销人员,通过免费的注册搜索引擎、交换链接或付费的竟价排名、关键字广告等手段,使自己的网站网址被各大搜索引擎收录到各自的索引数据库中。只有这样,当用户用搜索引擎搜索的时候,才有可能找到该网站。
2、搜索引擎的拉营销策略
所谓拉营销策略,是指企业的营销人员,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外部的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情报,政府机构的法规政策,消费市场的市场信息及消费者自身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跟踪、整理、分析,判断自身网站在同类网站中的竞争地位,发现优势与不足,提出改进的办法。
推拉营销策略以搜索为主题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依存,相得益彰,构成网站营销的主要内容。鉴于搜索及搜索引擎的日益凸显的重要作用,现在一个网络营销经理的观点如果还是:我们应该上网,应该建一个漂亮的网站,应该建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站,则他早该被淘汰掉了;
如果营销经理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分析用户、分析市场、分析竞争者,在此基础上开发一个适合我们企业需求的网站,则他已经落伍了;如果营销经理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分析内部资源、外部环境,但更要考虑搜索引擎友好、排名的问题,则他还未落伍;如果营销经理的观点是:搜索引擎解决方案是站点服务用户的关键环节,应认真考虑,则他抓住了网络营销发展的脉搏。
从搜索的角度,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企业网站应该被开发成"搜索引擎友好"的网站。站外,通过优化网站结构、页面内容提升公司网络形象,使更多的人能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自己的网站。站内,利用搜索技术,使用户能迅速找到他感兴趣的产品信息,不致于因用户没找到本来有的网上信息,而使公司丢掉一个潜在客户。可以说搜索引擎对整个互联网有多重要,则它对公司的营销网站就有多重要。
三、搜索功能与网站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
就是21世纪的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源问题,搜索引擎的出现则成为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查找目标信息的动力。通过搜索和搜索引擎,企业还可以提升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在网络营销中赢得优势。
根据菲利普·科特勒的看法,所谓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为企业进入各类市场提供潜在机会,能借助最终产品为所认定的顾客利益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不易为竞争者所模仿的能力。并具有RAIDS等要素。RAIDS是指可以依赖(reliable)、可以利用(appropriable)、无法模仿(inimitable)、持久性(durable)、不可替代性(non-substitutable)。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很少能看到支持站内搜索的网站。国外比较大的企业比如沃尔玛、IBM、微软、摩托罗拉、福特,其网站都非常方便的提供搜索功能,国内企业如海尔、长虹、红塔集团的网站也提供了站内检索或搜索功能,但中国相当部分大企业网站,如一些上市公司的网站就没有站内搜索支持,显示了网站营销观念的落后。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1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用户经常使用的前两位网络服务分别是电子邮件(88.4%)、信息搜索(61.6%)。网民对搜索的需求继续保持递增的态势,仅次于电子邮箱,高居用户最常使用网络服务项目的第二位。这种趋势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搜索蕴涵着巨大的潜力,一旦被开发,将有不可低估的商业力量。这种力量主要表现在搜索引擎对网络信息的重新整合。网络信息的数量与搜索的重要性成正相关,网络信息越多,搜索越重要,因为与每个人相关的信息是相对不变的,不随网络信息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这就使查找的难度加大,从而使搜索引擎的作用增大。
如果说搜索引擎网站是对网络外部信息的重新整合的话,那么站内搜索就是对站内信息的整合。对提高网站的核心竞争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是客户服务的重要手段,直接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通过搜索,使用户快速、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产品、技术指南,应该是网络时代网络服务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不仅满足于我的网站有这种信息,还要提供将这些信息呈现给客户的手段,这就需要某种搜索技术。
2、体现"体验经济"的特征,让客户在搜索中得到某种体验,某种愉悦的感觉,这将成为客户增值服务的一部分。为什么网络拥护喜欢到搜索引擎去搜索,难道仅仅是找信息?大部分情况,是一种找"?quot;的感觉。这和传统购物,强调购物体验有异曲同工之妙。自从阿尔温·托夫勒1970年,提出"体验业"的概念后,派恩二世(pineII)和吉尔摩尔(Gilmore)更是在1999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中宣称"体验经济时代到来了"。利用万维网站从事营销可以融声、视、触于一体,直接体现体验经济的特色。
3、是收集客户信息的有效手段。通过服务器日志,或专用软件,能直接分析哪些产品、信息经常被客户搜索,哪些产品、信息从来不被客户查找。为网站信息布局提供直接的依据,为调整企业的产品线提供线索。显然,那些经常被用户搜索的产品、服务应该被优先放到网站的首页首屏的位置;而其他信息可以放到相对次要的位置。避免那种网站设计随意化的倾向,做到有据可循。
网站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一个是与客户的关系;另一个是与竞争者的关系。在一个动态的网上竞争环境中,搜索引擎无疑在这两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网站有无搜索、搜索质量的好坏,能直接决定网站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搜索是网站与客户互动的有效手段,为企业优化网站,改善产品、服务提供根据,并据以加以改进,形成网站与企业的良性互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张晓君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8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EB/OL].
[3]毕强,杨文详.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0
以企业或其产品及服务注册搜索引擎是进行网络营销广告常见的方法。2003年末的一次调查显示,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中,Google占到了56.1%,YAHOO只占了21.5%。华尔街对Google上市后的市值预估更是达到了250亿美元,成为最近几年市值增长最快的企业。而在Google已被发掘的商业价值中,最核心的部分则是关键词广告(Adwords,俗称右侧广告)和搜索排名(俗称左侧广告)。也正是因为这一全新商业模式的发现,形成了以Google为龙头的一股“搜索力”经济热潮。
企业做广告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树立品牌形象和促进销售,而网络广告与传统的广告媒体相比,因其含有更多的新技术成分,使它存在着一些鲜明的特点。
网络广告具有广泛的传播时空
传统的广告传播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内传播,要想把在本国内刊播的广告转为在国外,则涉及需经当地政府批准,在当地寻找合适的广告,洽谈并购买当地媒体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同时,广告刊播时间受购物时段或刊期的限制,目标受众很容易错过广告信息,并且广告信息难以保留,广告主不得不频繁地刊播广告以保证本公司的广告不被消费者遗忘。
另外,网络广告的广告信息空间在Internet上几乎是无限的,网站的信息承载量足以让广告主用少量的广告费投入,制作比传统广告更富有变化,灵活多样的广告信息以供不同的广告需求。
网络广告可以与接受者即时互动
这也是网络广告最为显著的优势这一特点对传统广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广告是一种单元向的信息传播,由广告主将广告信处“推”向目标受众。即使目标受众受到广告的影响而要采取行动,也会因不能及时与企业广告主实现双向交流,形成供需间的时差与延误,这样就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网络广告是一种双向的、推拉互动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它的即时互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趣味性强;能实现多种交流功能;实行个体化沟通模式;担高了目标顾客选择性。
网络广告采取理性说服的方法传播信息
传统广告具有信息的单向强制传播特征,是一种“硬性广告”,无论目标受众是否喜欢,都强调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让目标受众被动接受,甚至是强迫接受广告信息。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网络广告是一种非强迫性的“软性”广告。
网络广告效果的可测试性
传统媒体广告,目标受众游离在广告主监控之外,广告主无法确切地知道究竟哪些人观看了广告而哪些没有,他必须为所有这些人支付广告费。广告的营销效果比较难以测试和评估,广告主无法知晓多少购买决策是因广告而作出的。一位企业的营销主管在对自己企业每年投入不菲的传统广告费用抱怨说,至少这种广告费用的一半是冤枉的,但企业无法确定哪一半是冤枉的。
网络广告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传统媒体广告的投入成本非常高,其中用于广告媒体的费用要占到广告总费用近80%左右。传统媒体所提供、信息的空间有限且昂贵,不论广告主购买空间多大,均按宣传的成本和时间计费。
网络广告表现形式多样性
更多的广告创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些都为企业广告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既然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相比有诸多特点,那么企业究竟如何利用其独到之处展开营销活动来达到较好的广告效果或效用呢?
广告的目的不外乎是为树立企业形象和/或其产品及服务的推广。目前,企业网络广告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自设企业网站做广告
此种方式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广告,要建立企业自己独立的网站、主页,同时企业网站本身就是一种活的广告。但企业的WWW网站不能只提供广告信息,还要提供一些非广告的信息。建立公司的主页是网络广告的最根本手段,而其他的各种形式的网上广告仅仅是为了提供连接到公司主页的多种途径,以扩大公司网页的访问规模。此种方式尤其适合于财力居上、规模较大的企业,而且网民中有很多就是企业同类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当然,要自立企业网站,除了财力之外,企业还要配备一定的电子商务人才和内部管理一体化平台的支持。
从外部购买广告时空
为了在更大规模的范围内吸引用户,甚至有些小企业由于自身人、财、物的局限,不能独立设置公司网站,就须通过各种的网络信息服务机构,以付费的方式或部分免费的方式把企业的信息与其他企业的信息一起并列于公共网站上。需要注意的是向网络广告商选择有效用的业务模型。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一种基于广告的收入模型被供认是最有效的,但网络广告商提供广告服务时的收费方式,一般有下列几种:
点击收费
这种方式是许多著名搜索引擎网站固有的收费模式,但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直接与这些网站发生广告业务,一些广告中间服务商会变更搜索引擎网站原有的做法:不仅收取点击费,而且每月先向用户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开户费),一般在200~1000元之间;而且,不把网上搜索引擎网站的账户界面信息提供给客户。这样,一些服务商就可以随意对点击数字进行夸大,比如,客户的广告明明只被点击了100次,服务商却告诉说被点击了200次或者更多,并依此收费,而客户却无法查证。
按“印象数”收费
用户在每月向服务商交纳固定服务费(开户费)的基础上,其投放广告的关键词搜索页面每被显现一次就计费一次。这种模式的弊病在于:它不能保证用户的广告出现在固定位置,今天可能出现在第1页,明天如果投放同一关键词下的广告增多,也许就会掉到第10页甚至更往后;而且,它只能保证广告关键词出现,不能保证它被点击浏览,而实际上,广告只有被点击浏览才是客户投放广告的根本意义所在。
包月收费
客户每月向服务商交纳固定费用,服务商根据客户提供的关键词是热门还是冷僻、要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做推广等因素来估计一个价格,一般都在千元以上,热门关键词的收费自然要比冷僻的更高。这种收费模式与许多搜索引擎自身定制的收费模式背道而驰,所以没有价格参照,中间服务商想定多少就是多少,一般在几千元之间。需要注意的是:中间服务商收费的透明和合理。因他可以在广告显示方式上有多种控制,比如,客户交给服务商1500元/月,但是他却给搜索引擎网站交150元,然后在显示方式选择每天1美元,这样搜索引擎网站就会严格地控制改广告每天最多被点出1美元,这使得客户的广告并不是每天时时显示在搜索引擎网站上,而是间断显示,每天控制在1美元之内。150元人民币被点完了,一个月可能已经过了近20天了。通常到这个时间,客户看着每天都有,已经不太注意了,如果客户追问,那就再往里加点钱,于是,客户交给服务商的1500元,实际可能被商赚走1350元。
利用网络技术广告
由于Internet存在一些自由网站和免费的信息空间,因此企业可利用网络的这一技术特征来做网络广告,主要表现为:使用新闻组和网络论坛、使用电子公告板BBS、使用电子邮件。
使用新闻组和网络论坛
新闻组不同于正式的新闻传播或出版,它是公众进行讨论和信息分享的自由网站,公众可以自由加入,成为其中的一员。新闻组成员可以阅读到大量公告,也可以发表自己的广告,或回复他人的公告。新闻组因不同的讨论主题而划分为不同的网站。企业可以选择与本公司产品相关的新闻组发表公告。虽然,按照传统观念新闻组和网络论坛是拒绝开展广告活动的,但企业仍可以采用一些Usenet上可接受的方式与方法开展广告活动。在Usenet中广告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可以在某个组中单独挑起一个话题,吸引预定的受众对象加入进来;也可以寻找一个与所做广告相关的话题讨论组,巧妙的插入,将自己的广告信息有机地融入其中;还可以选择某个组的适当位置单纯地粘贴广告。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用什么方式,一定要根据广告信息的主题选择新闻组,并且要注意技巧,以免引起其他成员的不满。Usenet通过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来维持其秩序,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则是非常必要的。如在讨论组中盈利性的广告是粗野的和无理的;在讨论组里信息要短小精悍,主题要鲜明且与讨论组的主题相符;要相互尊重、互通有无等。Usenet能发展成具有三万多讨论组、参与网民数以亿计的庞大体系,依靠的就是绝大多数参与者的自觉守法。
使用BBS电子公告板
BBS实际上是一台接有Modem的电脑,它允许其他用户通过Modem来访问它上面的信息。你可以通过Internet接入,也可以直接拨号进来。不同的BBS可以提供新闻讨论、下载软件、玩在线小游戏或与他人聊天等。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或Web方式在电子公告栏广告信息。BBS上的信息量虽然小,但针对性较强,适合行业性很强的企业。
使用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Internet上的“硬性”广告手段。电子邮件是通过Internet传送个人信件,企业可以把广告信息通过电子邮件直接发送给个人。广告主可以建立自己的电子邮件列表或购买别人的邮件组广告,定期向这个邮件组发送广告信息。
电子邮件广告的关键在于获得有效的用户E-mail地址。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获得用户的E-mail地址:用户反馈的个人资料;企业加入有关的讨论组;从专门出售用户E-mail地址的公司那里购买。企业根据其收集到的E-mail用户地址发送邮件,便可通过免费电子信箱把广告发送至用户手中。一些企业建立了更为详细的顾客数据库,可以根据有关的顾客资料有目的地发送邮件。因此,电子邮件广告与其他形式的广告相比具有成本低、针对性强、信息和反馈速度快的优点。
网络广告较之其它媒体最大的优势便是互动性,易于企业与消费者建立一对一的营销关系,正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通过相互的交流与沟通才能增进彼此的关系一样,互动方式使广告由原来从企业角度出发的宣传和说教变为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沟通与交流,大大增加了目标受众对广告的欢迎程度和接受程度。此外,网络广告还能明确选择目标受众,对客户进行准确衡量于判断,同时广告的访问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告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目前网络广告领域的竞争还不激烈,但激烈的竞争将不可避免,也不可否认,网络广告还存在如何提高广告效果和效果衡量的问题,如企业要弄清访问量与广告费率之间关系,并围绕这一关系制定营销战略,相信广告效果的衡量与评估会逐渐成为一个行业,进而推动网络广告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
1.董惠良,网络营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张清辨、张丽芳、聂志松,电子商务和多媒体网络通信教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
1.1供应商质量管理SQM的定义
SQM的应用范围:所有交货于本公司的供应商(制造商和商,制造商应适用于其下游制造厂商;商须应用至它的制造商)。SQM的责任:推动供应商持续改善。
1.2供应商质量管理SQM的意义
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延伸到供应链前端优秀供应商的竞争,供应商和企业的关系也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质量管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1.2.1有助于从源头上降低产品质量风险
研究表明,30%的质量问题出在供应商方面。而随着企业自制率的降低,供应商的质量问题甚至占到了企业质量问题的七成到八成。有时候供应商质量可以毁掉公司全部质量改进所做的努力,上游某个节点或环节出现了质量问题,将很可能在最终产品上出现重大缺陷,形成质量链上的牛鞭效应。一旦最终产品上出现重大缺陷,分析处理质量问题的难度将成倍的增大,严重时甚至会延误产品的交期。因此,提高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能力就是从源头上把控产品的质量,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杭齿集团公司把2013年作为“品质提升年”,对工程机械变速箱、船用齿轮箱四大类产品关重件进行工艺评审,历时半年多时间对40多家关重零部件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并对供应商整改过程进行帮扶提高,目前供应商的零件送交合格率有明显提高,配套准时率也得到提高。如杭州某机械有限公司主要为杭齿集团生产工程机械产品零件,在评审前,由于平时忽视夹具的投入以及量具的定期检查,零件产品质量一直波动较大,一次交件合格率低,经常影响杭齿集团公司的产品出产。通过SQM部门的定点帮助,从产品零件的工艺编制,到设备的定点,工夹具配备的全面梳理,逐一整改,同时,要求厂家对检测量具建立台帐并定期检查等工作。零件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自检合格率、一次交件合格率均提高20%左右。
1.2.2有助于降低产品总成本
从企业本身来看,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的一大部分,不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去缩减采购成本。然而,盲目过分地降低采购成本会导致质量风险。过低的压低采购价格必然会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使得供应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做出违反供货合同的事情,如“偷工减料”,减少抽检频次等。因此,过度的压低采购价格以及过于苛刻的质量要求都是得不偿失的做法。SQM并不是单纯的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来降低企业成本,而是通过供应商质量工程师运用精细化的管理,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供应商,达到“价与质”的平衡,这样将有效的降低企业因劣质质量带来的成本,并降低后续的质量管理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总成本。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主机厂(总成厂)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建立,有助于供应商内部质量管理部门和主机厂(总成厂)质量管理部门各种资源的共享,供应商可以学习主机厂(总成厂)内部的质量管理方法,借用其质量管理的资源,如共享检验和试验设备等,从而降低自身的成本。如杭齿集团公司目前对部分供应商,经质量体系、过程控制等现场综合评审合格,采用的就是杭齿集团公司“授权直送”机制,可以有效减少检测成本;另外杭齿集团公司不定期举行各种质量检测培训班等,由质量部门或SQM部门的SQE授课,供应商派遣人员前来进行培训。通过一些共享资源的共用可以明显降低产品的总成本。
1.2.3有助于缩短交期,提高产品成套率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加剧,顾客的满意度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按时的交货是企业信用的基础,供应商稳定的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供应商零件的质量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影响成品的交付期。当供应商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无法及时供货,即使有量无质或有质无量均将影响企业的装配成套率,影响产品的正常出产计划。更有甚者,当产品组装完毕后试车时发现零件质量问题,发生返工返修等问题,增加成本费用的同时更是影响产品的正常交付。
1.2.4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供应链管理重要性的提升,优秀的供应商管理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强调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系。企业与供应商通过共同的努力达到共同的目标和解决共同的问题。企业将非核心的零件和业务外包给供应商,而企业自身则集中所有资源开发核心业务,保证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下,企业让优秀的供应商参与到新产品的开发中,可以结合供应商的资源,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竞争力。SQM管理的优劣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关键的作用。
2成立SQM部门的必要性
以往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于来料质量检验和处理应急问题,而现在供应链的竞争模式,赋予了供应商质量管理更多新的内容,也给予供应商质量管理更高的挑战,因此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供应商管理部门。
一方面,成立SQM部门能够使供应商问题归口管理,从而提高效率。以往外协零件出现质量问题时,可能同时牵扯到采购部门和质量部门。供应商评审时更是工艺部门、技术部门、质量部门、采购部门等多个部门都要参与。多头管理导致责任分散,效率低下,出现紧急问题时供应商也不知道该寻找哪个部门解决。成立SQM部门之后,供应商所有的零件及问题均由SQM部门负责。当出现紧急情况时,供应商也直接找SQM部门。权责统一能够使供应商质量管理更加细化,更加系统,效率更高。
另一方面,成立SQM部门能够使企业集中力量帮助供应商提高,使外购零件质量更加稳定。以往质量部门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救火”,哪里有质量问题就扑向哪里,内部的、外部的,应接不暇。时间精力有限从来无法考虑如何“防火”的问题。要做到“防火”,就要从根源上杜绝“火灾”的潜在隐患,这就需要有一个团队深入到供应商生产现场和工艺过程进行指导和优化,SQM就是这么一个部门。它需要一支专家队伍,对供应商的指导和提升形成系统化和流程化,针对供应商的长期存在的重大质量问题进行体系上和过程上的解决,为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专业指导,只有从供应商的源头上保证过程的稳定性,其提供的产品才会是稳定的。
3现代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对SQE的要求
供应商质量管理部门(SQM)若要发挥作用,一个高素质的SQE队伍必不可少。SQE(SupplierQualityEngineer)即供应商管理工程师,是SQM部门的灵魂。随着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工作的复杂度提升,SQE作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桥梁,对保证供应商产品质量,提高供应商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要求SQE具备以下素质:
首先,SQE需要具备综合的知识体系。作为检验员、审核员、项目工程员,SQE必须懂得工艺、设备、质量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质量工具的基本用法如QC七大手法,五大工具MSA、APQP、SPC、FMEA、PPAP,同时还要了解工厂运作的各种体系如ISO9001、ISO/TS16949、ISO14001、ISO17025等。另外,随着和供应商共同成长需要的增加,SQE需要懂得一些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于指导供应商建立更加高效的生产系统。
其次,作为辅导员、协调员、消防员,SQE需要常驻供应商处,消除质量隐患,第一时间解决质量问题,做好公司与供应商的沟通工作,因此SQE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较强的领导力等。
(一)管理创新统领施工企业发展全局
随着施工企业的发展,管理者必须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和统筹企业全局发展的能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德治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运营好企业的各项业务。加强企业各类资源的整合,增强企业经营发展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靠“管理创新”。而在新的形势下,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是解决好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问题。[2]
(二)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属于经济学范畴,它的主要特征体现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强调了市场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工业性试验、重大装备国产化、产学研联合和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等,构成了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技术创新从本质上追求进步、发展、卓越的理念。[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企业仅仅依靠原有的技术远远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必须进行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是现代所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作为施工企业,只有进行技术创新,只有合理优化创新,最终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营销竞争力。
二、以优秀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营销竞争力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故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但不能完全等同于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通过企业文化开启创新之门
企业文化是施工企业战略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的理念基础,加强施工企业文化建设能推动员工理念和思路不断创新,促进员工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企业战略、制度、技术和经营等不断创新,从而提高施工企业核心营销竞争力。[4]
(二)通过企业文化可以打造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是施工企业品牌延伸、精神升华、形象提升、效率提高、效益增长的保障。加强施工企业文化建设能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诚信度、忠诚度,不断弘扬和升华企业精神,使员工达到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从而提高国有企业核心营销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集中反映。
(三)通过企业文化可以加强文化管理
文化导入企业管理中,使企业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科学管理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文化管理,实现了企业管理方式的飞跃。[5]在崇尚以人为本理念的今天,制度缺少了文化,就会限制人才发挥最大能量,最终导致企业逐渐走向僵化。只有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相融合,企业才能实现最佳管理方式,进而形成管理优势,最终形成营销竞争优势。
三、通过企业机制改革打造企业核心营销竞争力
施工企业改革创新的重心要放在激活机制上。当前施工企业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弊端,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就要先从改革管理机构入手,按照精干高效原则,采取“定岗、定编、定薪”,实行全员公开营销竞争上岗,择优选聘,分流人员,精简机构。[6]在慎重稳妥清理不在岗人员劳动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劳务作业层与企业的分离力度,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劳务公司,通过市场化的办法,促使其走上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之路;全面理顺劳动关系,管理人员也实行劳动用工市场化运作;在控股或参股子公司建立起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逐步松散卸除企业多年的包袱,促使企业轻装上阵。
(一)明确企业市场定位,强化企业功能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的市场应该是多层次的,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调整经营结构,明确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在新的领域实现更好的发展。同时要从价格上低层次的营销竞争中走出来,通过外延和内涵的联动形成多个产业板块,从而提高企业适应能力。
(二)加快科技发展,掌握核心技术
企业要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必须要加快科技发展,掌握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营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而要掌握核心技术除了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和优秀的人才之外,还要把握好施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推进技术体制改革。[7]
(三)加强管理制度改革
(1)加强合同管理
落实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对合同进行分级、分层、分类管理;建立合同签订前的申报备案制度和合同执行过程中信息反馈制度,并对签约、履约进行过程监控,实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加强合同的索赔管理,凡因对方违约造成的损失,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组织索赔。
(2)突出资金管理
强调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资金运用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整体效益。在企业内部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对资金运作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监督控制,所有资金进出均通过结算中心办理,实行资金计划调度使用,规范内部资金市场,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制定严格的用款制度,大额资金使用采取报批制,重点掌握工程项目资金的来龙去脉。
(3)深化成本管理
坚持“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企业内部成立成本管理中心,制定成本管理办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系统。加强项目成本的监管工作,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实行材料采购和劳务队伍公开市场营销竞争制;对项目部实行分段考核,定期开展经济分析,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差异,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控制和降低各项费用开支;加强监管审计,形成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以目标成本为依据,从预算收入、主要实物量、价格、分项成本和资金等方面入手,开展对项目成本的稽查工作;严格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和竣工审计,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项目亏损。
(4)落实项目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是企业效益的源泉、信誉的窗口,也是企业一切管理的落脚点。企业的管理重心应转移到项目管理上,实行项目经理授权经营,建立起科学的在建工程施工管理组织体系,推行工程项目强制性标准和项目经理考核奖惩办法;强调过程控制,加强检查监督,加大对项目部的运作控制及服务监督力度。总之,项目管理应以合同管理为龙头,以质量、进度、安全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手段,以经营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
(5)实行质量安全目标管理
健全完善质量安全体系的运行保障机制,贯彻实施三大管理标准,实行体系的一体化,通过三大管理体系的整合,将三大管理体系认证与企业的基础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解决两张皮现象,进一步增强三大管理体系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8]全面落实安全质量责任制,结合开展创优夺杯和创建文明标化工地活动,加强安全质量的监督考核。
四、通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打造企业核心营销竞争力
(1)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企业要想在营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必须具有其某种特殊的核心营销竞争力,而核心营销竞争力的载体就是企业的员工,因此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员工为出发点和中心,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员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勤于思考、勇于争先;要创建一种宽松的选拔使用人才的环境,打破所谓“条条框框”的约束,建立一种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的机制;要健全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使广大员工抛弃后顾之忧;要完善员工的教育、培训机制,使员工的知识、技能不断得到提高。[9]所以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了科学详细的学习、培训计划,使员工尽快掌握业务知识;在生活上给员工安排舒心的住宿生活环境,使员工有一种“公司如家”的感觉,进而转化为他们在工作中的动力。
[摘要]核保是寿险承保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在整个寿险经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寿险业务核保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业务发展,轻业务质量;核保制度不健全,核保管理不完善;核保规定不全面、不合理;核保人员素质和队伍建设方面的不足,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端正业务经营指导思想,加强业务质量考核;完善核保制度,加强核保管理;提高核保人员素质,实行资格考核;改善核保条件,提高核保技术。
寿险核保是指寿险公司对被保险人的危险状况进行评估选择,以便确定是否承保及保单收费标准的过程。
近年来,国内寿险业务迅速发展,但寿险核保中却呈现出诸多问题,如果不重视和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入世”后我国寿险公司与外资寿险公司的竞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业务发展、轻业务质量。寿险公司经营必须先有相当数量与规模的业务,没有业务就不可能生存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寿险公司,其目标之一就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要长期合理地赢得利润,首先就要保证所承保的寿险业务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寿险公司都过分强调业务发展而忽视业务管理,各级公司领导最关心的是保费收人多少、承保面大小,没有将业务质量也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2.核保制度不健全,核保管理不完善。要做好寿险核保工作,就必须健全核保制度,完善核保管理。而我国寿险公司近年建立的核保制度尚有许多不足。首先是没有设置专业核保部门,少数基层单位甚至没有专职的核保人员,没有实行展业部门与核保部门的彻底脱离。其次,对展业人员保前调查工作要求不严。寿险公司承保前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有关情况的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核保工作及承保业务的质量。而目前寿险公司各类展业人员大多都不能全面准确地做好保前调查工作,特别是个人营销人员。营销考核主要以保费数量定收入、定优劣,助长了营销员只注重开新单、收保费的思想,虽对其业务质量有一定的要求,但对营销员因违反核保规定造成的经济损失则无有力的制约,导致其保前调查工作做得很粗。第三,对核保责任的考核要求不完善。我国寿险公司过去一直没有严格的核保责任制,初建的核保制度虽对核保人员定有岗位职责,但定的不全面,如没有核保部门负责人及各级公司分管领导对核保工作的责任、权限。特别是没有核保责任的考核,出现核保责任问题的处罚等,这样,会使核保人员出现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的现象,极不利于核保工作质量的保证。第四,对免体检件保单的风险控制不严。以年龄为主要因素的免体检件保单,在近年来寿险公司新承保业务中,占了很大部分。此部分保单的核保要素主要依靠投保人如实告知,因此,其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因投保人道德方面的风险;二是因未体检把关所至的被保险人健康要素方面的风险。寿险公司承保部门的部分人员认为,既然规定不必体检就可承保,则其风险肯定是可以承受的,从而在核保工作中不注重运用其他手段来防范免体检件的风险。由此,形成一个目前寿险核保管理上的漏洞,致使近年来免体检件保单的赔付纠纷和保户的道德风险案例持续增加。
3.核保规定不全面、不合理。寿险公司的核保规定,是指寿险核保操作的内容、项目、标准、方法。它是寿险公司从具有不同风险和损失经验的投保对象中,经统计和数量风险评估,从技术上制定的对风险分类及匹配费率的标准。它也是核保工作的主要依据。目前寿险核保规定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
第一,核保规定项目的不全面。首先是实务核保职业风险查定中职业种类的不全面。如职业分类表中没有石油公司的加油职员、铁路工程局的机筑职员等,因对其职业无法定性,只能参照相近职业,靠核保人员的臆断确定费率。其次,医务查定标准中疾病种类的不全面。如脊椎膨出病,此病需手术治疗,但查定标准中无此疾病,因此无法定性及合理的承保。
第二,职业分类的费率匹配有不合理之处。职业风险高的匹配低费率,职业风险低的匹配高费率。如各类机动车驾驶员风险较高,但提示是标准费率,特别是大货车和三轮车等风险更高的驾驶员,应属于加费体,决不应该按标准费率承保。
第三,核保规定不详尽且没有一套全面、具体的说明资料。在寿险业务的迅速发展中,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面对复杂的情况,如果没有一套详细、准确的核保规定或说明资料,核保人员就无所适从、难以定性、不便操作,即使通过其它渠道解决了问题,也会造成核保时间的延误或结果的不准确。
4.核保人员素质和队伍建设方面的不足。核保是一门综合技术,要求专门知识和人才。涉及核保工作的人员主要有三方面:寿险人、专职核保人员和作为核保的计算机人员。此三方面中,核心是专职核保人员,对其基本的要求,一方面是有丰富的寿险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是基本掌握医学、经济和风险等全面的综合知识。
二、应采取的对策
1.端正业务经营指导思想,加强业务质量考核
寿险公司应把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和防范化解风险作为生存发展的前提,坚持持续、健康的业务发展战略,坚持展业与管理同步,规模与质量并重,在强调发展业务的同时,注重不断提高盈利水平和防范化解经营风险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核保工作在业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彻底转变过去那种“有业务就敢做,有保费就敢收”的不计成本核算的粗放型经营观念,切实提高防范经营风险的自觉性。
建立业务经营管理工作的标准体系,建立与完善业务质量和责任追究等考核体系。制定业务质量的量化考核指标,加强对利润率、保费资产率、业务质量率等指标的考核,将这些指标作为经营者业绩考核、提拔使用、晋升工资、奖励表彰的重要依据。充分利用经营杠杆和利益驱动机制调动各级公司和全体员工优化业务结构、提高业务质量、防范经营风险的积极性。
2.完善核保制度,加强核保管理
(1)将核保与展业部门脱离,以使核保工作能够独立、有效、充分地发挥防范业务经营风险的作用;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专业核保制度。通过对核保人员岗位技能严格的等级考试,科学设定出各级核保人员的核保权限,核保工作的质量要同各级核保人员的经济利益密切挂钩。要设计制定出便于操作的核保质量量化考核标准与办法,由有关管理部门定期对核保人员进行考核。
(2)寿险公司要尽快健全投保人、被保险人的统计资料。通过对不同的投保人及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病伤经历、生活习惯、个人特征、财产物质条件等的数据技术评估,制定出更全面、科学的核保内容及办法,以使寿险核保制度更趋于合理、规范。
(3)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控制免体检件的风险。要坚持对免体检件在承保前进行风险调查,对免体检件的审核要坚持“严进宽出”的原则。同时,把审核的重点放在重复投保、主动上门投保、超经济承受能力投保等情况的投保件上,坚决防止有逆选择倾向的业务“病从口入”。
(4)在大力发展寿险营销业务的同时,加强对营销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另外,对营销员要制定严格且易操作的业务质量考核办法,规定对营销员的业绩奖励和晋升必须要有业务质量的考核内容。
3.提高核保人员素质,实行资格考核
首先,要加强寿险核保人员的配备和核保人员的培训工作。配备核保人员要尽可能要求其具备保险、医学、法律知识及丰富的社会知识,可对现有人员进行有步骤、分层次、多学科的培训。
其次,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核保人员的资格考试制度。将核保人员分为初级核保员、中级核保师、高级核保师,具体制定出各个级别核保技术人员的条件和要求,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并结合其实际工作业绩和技能,核发资格证书。实行不同级别核保人员分等级的个人经济收入分配和其他待遇制度,以调动核保人员学习提高的积极性,提高核保工作质量。
4.改善核保条件,提高核保技术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的用人机制滞后,在人才竞争中表现出不少弱点。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建立一套良好的用人机制。笔者就此结合我国企业用人机制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如何完善用人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用人机制
一、先进合理的用人机制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大家知道,先进合理的用人机制,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对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和确立企业改革的方向,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队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吸引和留住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各类人才,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等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只有建立与国内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合理的用人机制,企业才能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才能不断探索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才能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才能面向市场着力转换经营机制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企业用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今天,人才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谁掌握了关键人才,谁就占领了竞争制高点。而我国企业对人才争夺战反应冷漠,对人才国际化感觉迟钝。观念上的落后、制度落后、投入滞后和缺乏先进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等导致行动上的迟缓。当国外企业开始大肆争夺人才时,我们的企业既惊慌又惧怕,在具体准备上又非常不足。在人才使用和人才管理上,我国企业同样显得观念落后,对于国际化感觉缓慢,如何发展、提升企业人才资本,如何更科学地进行国际化人才管理和开发,许多企业还未考虑。当前,外企业大举进入国内,我国企业现有人才将成为外资挖掘的对象,关键人才面临流失。因此,人才观念落后,对人才的认识不足是我国企业存在的关键问题。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用人机制的具体措施,完善用人选拔机制
1.转变观念,增强对人才关键作用的认识,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我国企业必须增强对人才关键作用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人才使用重视力度,从行动上营造出吸引人才的内部环境,形成科学的吸引人才、选才用才、留住人才机制,提高人才吸引力;只有创新用人机制,才能保证人才有效利用,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迅速发展。要把创新用人机制作为实施人才战略的基础环节来抓。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宏观调控,通过多种途径和科学的开发机制,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促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扩大单位分配自,突出多劳多得,实现分配政策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建立符合各类人才特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评聘分级分类管理制度,逐步实现评聘分开,优胜劣汰,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多出成果,多作贡献。
2.构建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一套针对性强的培训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素质
(1)建立健全的分层分级培训制度。在一个企业里面,人力资源存在等级结构与专业职能结构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培训制度也应该分层分类,例如,新进员工的培训应该跟老员工的培训有所区别,底层员工的培训应该与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有所区别。
(2)培训应该定期展开,培训内容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更新,使培训真正成为提高人力资源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3)培训的内容与培训的考核结果应该列入考核与薪酬的考虑因素中,这是由现阶段人力资源素质不高的现实决定的,为了避免培训制度流于形式,需要有一定的机制去约束成就感不强、积极性不高的员工,保证培训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要确立“人事共赢”的选拔培养理念;在传统的用人习惯中,较多地强调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能量,以实现事业发展的目标。而“人事共赢”的理念,则要求我们由用人到合理利用财物,使人与事相得益彰。因此,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人对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高度重视人的才能发挥、个性发展、情感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做到以人为本,取予并重,突出选拔培养的侧重点;根据企业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重点培养和造就有开拓精神,增强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先进管理知识,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3.建立稳定人才的良性机制
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推动,人才的稳定需要成功事业。只有把优秀人才选拔到相应的岗位上,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发挥聪明才智的表演舞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实践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才能有效地留住人才。因此,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入分配机制,实行一流人才一流报酬,让知识、技术和科研成果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通过设立科技人才奖励基金和制定科技成果奖励办法,使有贡献的高层次人才享受高薪,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稳住高层次人才。在完善用人选拔机制方面:要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向与要求对与企业的重要管理人员进行选拔、培养和使用,改变企业经营者的上级任命传统用人方式,推行从企业家市场上公开招聘与挑选的做法,将上级考察与董事会对他们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考核结合起来,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彻底打破“官本位”,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具体做法有:一是实行经营者统一考核制度。作为企业经营者,需要一定的基本能力、素质和知识,可建立企业经营者资格考试制度,凭资格证书上岗。其中,经营者的考核应主要侧重于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的考核。二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实行公开招聘。目前,可在政府部门指导下,由企业董事会公开招聘。三是完善经营者市场,实行经营者竞争上岗和完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做好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
四、建立和完善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实行企业用人机制的探讨
内容摘要:战略成本分析旨在创建企业的竞争优势,因而也成为零售商自有品牌分析的重要角度和方法。本文着重介绍战略成本分析的适用过程,并提出了零售商创建自有品牌的思路。
关键词: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成本分析价值链
目前,我国零售商在实施自有品牌战略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面临着发展中的困境。许多零售商的自有品牌战略,在品种选择、设计制造、营销推广等许多方面和环节上存在着盲目性,缺少科学的分析,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零售商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竞争优势,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战略成本分析方法为企业创建竞争优势提供了一条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思路。目前我国学者尚无从战略成本的角度对零售商自有品牌问题的分析研究,本文正是从战略成本分析的角度对零售商创建自有品牌的战略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对策建议。
1战略成本分析的基本特征
战略成本分析的基本特征就是创建竞争优势。对于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指出,一个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可能有许多长处和弱点,但其可以拥有的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是“成本优势”和“别具一格”,而且成本优势相对于别具一格战略也是极为重要的。可见,成本优势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重要性是十分突出的。
从创建企业竞争优势的角度对企业的成本行为、相对成本地位、决定相对成本地位的因素以及取得持久的成本优势等方面的战略分析构成了企业战略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传统的成本分析往往从研究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出发来寻找降低成本的突破点,而没有从分析外部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角度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迈克尔•波特曾尖锐指出:传统成本分析所依赖的会计制度常常妨碍战略成本分析;而且大多数成本研究都着眼于细枝末节,目光短浅。而战略成本分析基本特征是通过获取成本优势来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
如果企业进行所有价值活动的累计成本低于竞争厂商的成本,它就具有成本优势。成本优势的战略价值取决于其持久性。如果企业成本优势的来源是竞争厂商难以照搬或模仿的,其持久性就会存在。企业如果向客户提供可以接受的价值水平,同时其成本优势又不为售价低于竞争厂商的需要所冲销,成本优势就会带来超额效益。
战略成本分析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六个步骤:确定适当的价值链,以分摊成本和资产;判断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十种主要成本驱动因素决定了价值活动的成本行为,它们是:规模经济、学习和外溢效应、生产能力利用形式、联系、相互关系、联合、选择时机、独立于其它驱动因素的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政体因素;辨别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确定竞争对手的相对成本和产生成本差异的根源;通过控制成本驱动因素或重新配置价值链和/或下游价值链来制定降低相对成本地位的战略;确保为降低成本所做的努力不会损害别具一格的形象,或者有意识地选择这种做法;检验降低成本战略的持久性。贯穿这六个步骤的指导思想是以竞争优势为内涵的成本优势分析,而这正是战略成本分析与一般成本分析的不同之处。
由于价值链是这一分析框架的基础,因而对于不同的价值链,战略成本分析的内容必然有所不同。零售商价值链不同于制造商价值链、零售商自有品牌价值链不同于零售商经销的制造商品牌价值链,因而具有其特殊的战略成本分析内容。本文所关注的是经营制造商品牌还是零售商生产经营自有品牌,因而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分析着重的是零售商自有品牌的价值链与战略成本分析。
2战略成本分析的基础内容
价值链与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与本企业的价值链不相同,那么两条价值链的内在效率将会决定相对的成本地位。当企业的价值链与竞争对手相同时,则该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就取决于价值链中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的地位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比较;企业在逐个估计共同性的价值活动的相对成本地位之后,把它们和不同活动的相对成本累计起来以决定全面的成本地位。
确定价值链是战略成本分析的首要步骤和基础。价值链把企业分解为战略上相互联系的活动,以了解成本行为、成本地位、现有的和潜在的成本驱动因素;企业通过比其他竞争厂商较低的成本进行这些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活动而取得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实际上是基于制造商的生产活动而提出的所谓通用价值链。这里本文在借鉴波特价值链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零售商自有品牌的价值链模型。
零售商自有品牌价值链把自有品牌的总价值展开,它由价值活动和差额所组成。价值活动是零售商在自有品牌经营中所进行的在物质形态上和技术上都界限分明的活动,这些是零售商创造出对客户有价值的自有品牌产品的组成要素。价值活动可以分成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指生产经营自有品牌的实质性活动,主要包括自有品牌的开发设计、原材料购买、生产制造、物流过程和销售促进等。这些活动与自有品牌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有关,是自有品牌的基本增值活动。辅助活动是指用以支持基本活动而且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主要包括零售商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融资投资等。差额是自有品牌总价值和进行价值活动的成本总和之间的差。
在零售商经销制造商品牌的价值链中,零售商自有品牌价值链中的开发设计、原材料购买、生产制造等活动将被商品采购所取代,辅助活动的内容也会不同。可见,零售商自有品牌价值链与零售商经销制造商品牌的价值链是有差异的。战略成本分析的目的正式要通过对这两个价值链的成本分析,确定能够为零售商带来成本优势的价值链,最终使零售商在品牌经营中具有竞争优势。
3基于零售商自有品牌的战略成本分析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自有品牌商品比一般同类商品价格低30%。国内连锁店自有品牌的价格大多低于同类产品的10%-20%左右。在建材市场中,因为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有的建材超市中自有品牌商品低于市场价近五成。低价格是目前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受消费者青睐的首要因素。据调查,22%的购物者选择“低价格”为主要购买因素,15%的受访者认为“高品质”为主要购买因素,其次为“促销活动”(占13%)及“广泛的选择范围”(占10%)。要实现“低价”与“差额”的并存,低成本是前提和基础,因此,价格优势的实质正是成本优势。
在确定自有品牌价值链的基础上,需要判断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与自有品牌价值链相对应,每种价值活动的驱动因素包括自有品牌开发设计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成本、生产资料购买中的产业交易成本、自有品牌商品生产制造成本、商品物流成本和商品销售成本等。这些成本驱动因素之间常常相互作用,作用的两种形式是相互加强和相互对抗。比如有效的品牌开发设计有助于物流成本和销售成本的降低,物流过程的合理组织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也可以由于物流成本的降低而降低销售价格,从而降低促销等销售成本;但有时又会出现相互对抗的情况,比如有效开发设计带来物流成本降低的前提可能是较高的开发设计成本等。
当然,成本地位的关键是成本对比,即自有品牌累计成本与经销制造商品牌的累计成本的比较。由于自有品牌价值链中的开发设计、产业交易、生产制造等活动是对经销制造商品牌价值链中的商品采购活动的替代,因此前者的累计成本应低于后者的成本;如果高于后者,则自有品牌价值链中其它活动必须以更大的幅度实现低成本运作,从而使零售商自有品牌在总体累计成本方面处于相对有利的成本地位,而这正是价值链分析和战略成本分析的核心。
获取相对有利成本地位的两种主要方法是控制自有品牌价值链中的成本驱动因素和重新配置价值链。从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零售商自有品牌价值链中的相对较低的成本主要来自于物流成本的节约与交易成本及销售推广成本的节约。在物流成本方面,自有品牌商品从生产到上架过程中的诸多物流环节得到最大程度的简约,精益物流被成功地实施,从而使得产品相应地减少了许多运输与储存等物流成本。从交易成本看,自有品牌商品省却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中间交易环节,大大节省了商品搜寻、信息搜寻、商品鉴别、谈判签约、履行合同等方面的交易成本;再加上借助零售商的服务品牌,商品上市减少了前期的广告宣传投入,节省了零售商的市场推广费用,节省了广告费等与顾客之间的交易成本。这样,自有品牌的价格就会比经销制造商品牌处于比较有利的成本地位。
4零售商自有品牌创建思路
在零售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发展自有品牌,仍然应该成为我国零售企业的战略选择。但是在推行进程中必须进行科学分析,科学实施。基于以上的战略成本分析,零售企业实施自有品牌战略,可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1商品品种的合理研发
商品品种的开发设计是创建自有品牌的第一步,一些零售商拥有专门的研究设计部门,负责确定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作。例如在Marks&Spencer公司,有200多人在它的食品研究设计实验室工作。由于涉及到成本问题,所以创建自有品牌的起步阶段,企业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商品品种的选择上要充分分析自有品牌的成本地位与经销制造商品牌的成本地位,在战略成本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成本优势的品种,进行自有品牌开发。
2自有品牌的合理定位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同类品牌商品相比的定位。欧美一些零售商只有在一个新的自有品牌至少符合、最好超过消费者产品测试中的最好品牌时才会推出。二是自有品牌的定位与企业定位的一致性。当零售商之间的竞争仅仅是价格竞争时,零售商自有品牌被广为利用来宣传商店的低价定位。当零售商更加重视质量和服务,市场定位发生改变时,零售商更加重视其自有品牌的质量,因而需要对自有品牌的成本地位重新进行战略成本分析。
3制造方式的合理选择
进入了自有品牌商品的制造阶段后,有以下两种制造方式可供选择:自设生产基地,其特点是生产者附属于零售商,协调性好;但需要零售商具备充足的人力和财力,可能会增大整个价值链的成本。委托生产商制造,即所谓定牌生产函数。这时,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关系较为松散,合作关系不稳定。但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零售企业可以节约生产制造设备方面的成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制造商。
4商品的合理促销
随着自有品牌建设的深入,在广告促销方面应有相应的投入。在自有品牌调查中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态度有所不同。例如,在同样未做任何品牌宣传的情况下,在被问及是否愿意购买超市品牌一次性纸杯时,71.4%的顾客选择愿意;而去屑洗发水的比重仅为25%。在上世纪70年代的欧洲,当零售商极力主张低价策略时,他们的自有品牌的包装是功能型的和粗糙的。现在,零售商认识到自有品牌包装是一个“不会讲话的说客”,注重自有品牌的包装,通过改善包装,既满足了产品功能要求,同时也提升了自有品牌商品的质量形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