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科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作为知识信息传递的方式,若要达到良好的信息传递效果就必须对信息传递的途径、媒介与过程不断进行优化。要实现教学效果的倍增作用就是要构建符合时展、符合高职教育类型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课程教学模式,其必须做到两点:第一,从学生心理认知特点、需求层次以及行为习惯出发进行思考,考虑到人的差异化发展、不同人的层次需求,即“人性化关注”。第二,从满足时代技术进步,反映了信息化条件下人们行为方式的变化出发进行思考,充分实现人人互通,即有效的“网络信息化手段”。不难发现这与“湿营销”这样一种网络时代下信息传递的成功范例所体现出来的核心理念与做法不谋而合。因此,“湿营销”理念对现行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显著启迪作用和方法论意义。
二、“湿营销”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以下以高职《电子商务法》课程为例,针对网络环境下高职课程教学要素的变化以及高职课程教学目标,借鉴“湿营销”理念中“湿源头、湿渠道、湿结果”的方法,结合建构主义、多元智力和层次需求等教育理论,对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予以改革和创新。
(一)湿源头——设计富于感染力的类信息商品式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
通过调研了解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现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变化以及学生未来创业对法律需求,以某个活动、情境或问题为中心,设计包括空间教学资源在内的,具有类信息商品营销特征、富于感染力的、新奇有趣的教学主题,从而有效地聚集群体(学生),刺激学生来积极参与、探究,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创业过程中所成立的创业主体的有关设立程序、法律责任与法律风险的认知都存在需求。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我们爱创业法律爱心小册”主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同学们运用博客-微博-维基-论坛等方式自己讨论在创业设立过程中希望了解和得到帮助解决的法律问题,同时让同学们自己出谋划策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个主题极大的刺激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也通过这个主题将《电子商务法》之中涉及法律主体设立、法律责任等内容的教学很好地融入其中。不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题外,线上还是线下都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
(二)湿渠道——运用集网络信息化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新颖而又富于效能的分享式教学方法
电子商务法包含了众多的法律规范,知识点与网络生活息息相关,与工作实务紧密相连,体现出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对侧重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而言,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制度;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理论知识防范未来职业中的法律风险并解决实际发生的电子商务法律纠纷。因此,如何让学生尽量多的了解电子商务活动中出现的或潜在的法律风险与纠纷及其解决办法成为教学不可忽视的要素。但由于时间与内容上的局限性,学生在参与主题当中所发现的问题可能无法100%得到及时的分析与解答,这时借助当代青年学生乐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这一行为特点,运用集博客-微博-维基-论坛等课程信息传递载体于一体、利于课程信息传递、新颖而又富于效能、利于高职《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实施,能够实现师生和企业实时分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空间载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教学矛盾,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围绕教学主题如“我在淘宝上吵一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各种网络渠道采用个别化学习、集中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主动获取、分析、加工相关的信息资料,然后把包含了相关信息的各类博客-微博-维基-论坛等通过学院的电子书包教学资源网作为平台集中起来,大家在上面不断分享、相互学习,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价值与肯定,也被更好地激发了参与积极性。学生既丰富了对行业背景的了解,同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湿结果——构筑注重评价教育功能
集集“学生+教师”的实时评价与企业定期评价于一体的分享型评价体系有趣的教学过程不足以保证最终的学习效果,通过构建反映课程教学目标、体现课程教学要求、反映电子商务法课堂教学-空间互动-实践养成的功能性作用,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实时评价与企业定期评价于一体形成有效的分享型评价体系成为最终的保证,如“学生的分享”的点击率、评论好评度等作为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指标。通过这样有效地评价体系,学生被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鼓励贡献、分享和修正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口碑,使知识信息的传播不因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束而结束,而是不断的持续。最终实现知识传递的倍增效应。
三、总结
1.1实训设备陈旧,实训和理论相脱节
目前,我院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训设备由于资金短缺,使用的仍然是十几年前购置的设备。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原有的实训设备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脱节。
1.2理论教学时间和实训教学时间比例、关系密切度安排不合理
受教学大纲规定所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时较少,但是课程内容信息量涵盖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要完成该课程的基本理论教学,又要在实训中更好地运用本课程的相关知识,无形中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传统教学模式下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以致于不能完成练习任务,没有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训的课时时间安排紧密结合。
1.3教考分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采用期末考试理论统一闭卷考试,学生就等着期末考试前一段时间任课教师给画画范围,临时抱佛脚,背一下,就能及格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平时上课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帮助。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整合教材,降低理论教学难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无论采用哪本教材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为教材是静态的,理论性太强,概念、公式、原理都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劲。为降低理论教学难度,笔者首先对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按照所讲内容分为强电和弱电,各占一个学期时间进行讲述。其次,在保证课程重、难点清晰明了的情况下,尽量保证照顾到高职学生的特点,使课程内容更加简单化:尽量去弱化不实用又难学的器件内部结构知识,重点放在电路的外特性及其应用上;删除一些烦琐的理论推导,对一些公式、定律直接给出结果,便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保证课程内容前后连贯的前提下,调整课程内容安排次序,删除后续课程重复的内容和添加对后续课程有用而教材中又缺少的内容。
2.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兴趣导入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对该课程绪论部分的教学,绪论课结束后通常会用2个课时的时间带领学生们参观该课程所用的所有实训室,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由提问,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第二,情境教学法。在课程教授过程中,笔者通常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让学生结合家庭用电,计算一下电费的问题。讲到放大电路的时候,结合多媒体上自带的麦克风,讲述电路的放大原理,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拥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并且可以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再加上配上逼真的音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2.3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现有教学大纲安排,“电工电子技术”现有的实验课课时少,内容多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增加一些设计性的实验,减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和实训室沟通,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后,成立了电学开放式实验室,学生可以带着问题随时到实验室,或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实验,这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和主动性。另外,笔者还建议学生们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比如开展一些电子小制作、电路板的焊接、小家电的维修等,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我国于2005年开始进行CDIO模式的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改革目标是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吸收世界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建立符合国际工程教育共识的课程体系。目前,CDIO教育理念已应用于人才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教育或教学改革,而这些改革都是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设计和建造的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为目标。“数字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一门核心主干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实践要求高。而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体现在以下方面:学生普遍感觉比较枯燥,学习兴趣很难持久;学生了解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和原理,却不清楚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学完课程后只会设计几个功能简单的数字逻辑电路,缺乏实际运用能力,无法完成一个完整实际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为了摆脱目前教与学的困境,本文借鉴CDIO教育理念,重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二、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重构
1.课堂授课策略的重构
目前,在多数高校中“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的传统教学形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为指导思想,一般是先利用幻灯片向学生介绍本章节涉及的逻辑单元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等,然后通过例题给学生讲解组合逻辑电路或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充当“听众”的角色,跟着教师的思路去理解、记忆相关的知识点,学生的“学”完全围绕教师的“教”来进行,这种传统的教师主动“教”的模式,只能带来学生被动“学”的困境。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快速掌握课程知识点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也会导致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面对实际的工程项目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根据CDIO“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采取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PBL教学方式是先由教师在课前提出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再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习解决问题的“教与学”紧密结合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是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基础知识的讲授者、创新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者、学习过程的监控者、学习质量的评价者和师生互动之间的协助者;而作为教学过程中心的学生,需要自己解决学习问题,承担自主学习的责任,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体。“数字电路技术”课程中组合逻辑电路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立足于生活引出“数字显示抢答器”的设计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并各抒己见,让学生的自得到尊重,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学生完成设计后,教师在现场用电子电气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EDA)软件Multisim搭接电路并仿真实效,对学生的设计做出评价,EDA软件具体可参考文献。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技术和学习策略,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上创新性的开发工作,而于教师本身而言,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职业技能的开拓都大有裨益。
2.教学内容的重构
“数字电子技术”原有课程教学内容以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原理为主线,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或验证相关的知识点。在现有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框架下,学生虽然能够掌握单一的知识点及其应用技巧,但不清楚如何在整个项目中合理地使用各类技术,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知习惯,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和浅薄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反映教学内容枯燥难懂,在未来工作中又没有实际意义,由此形成了教学主客体的双重尴尬局面。在CDIO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下,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系统地融合起来,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围绕该项目展开;符合CDIO模式思想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能从较高层次把握这些内容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学生理清课程中各种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凸显设计和应用,改变过去重视原理、忽视设计、忽视应用的状况。“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以原理、设计和应用为主线,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成与之对应的三个部分:(1)数字电子技术原理部分,涉及逻辑门电路和触发器等;(2)数字逻辑电子电路设计部分,涉及组合逻辑电路和有记忆功能的时序逻辑电路等;(3)数字电子技术应用部分,涉及硬件描述语言、EDA电子仿真实验和硬件电路调试实验等。笔者拟建立基于CDIO特色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虚线框的内容代表教学内容,实线框的内容代表教学内容相应教学的作用。
3.教学评价模式的重构
在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中,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分离,课程考核基本采用单一笔试的考评方式,像大部分课程仍采用“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和作业两个部分)”的评价模式,该模式简单公正,但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仅仅反映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很难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态度;此外,这种只关注结果的考核评价具有较浓的功利色彩,学生也仅仅为考试而学习,没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更谈不到创新能力的提高。CDIO创新教学模式的愿景是要为工科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建立在实际工程上产品的C—D—I—O过程的环境基础上的工程教育;而基于CDIO的教育理念构建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应将培养符合产业界的工程师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变为学生考核的主要目标。因此,我们拟建立以教师、实验师和学生三方为主体,结合学习过程、项目结果和考试三方面的综合评价模式,在这种评价模式下课程的成绩评定,采用“结果性”考核与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态度、素养、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等“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模式来决定。减少“结果性”期末理论考核在总评中所占比例,设定比例为35%,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术。加强“过程性”考核的力度,提高平时考核所占比例,学习过程和项目结果占的比例为65%,重点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态度。学习过程考核主要由课堂表现16分和协作成绩14分组成,教师评课堂表现,学生互评协作成绩;项目结果考核中项目质量和创新占20分,项目答辩占10分,这两部分成绩是教师和实验师针对项目团队打出的,互评成绩5分是根据项目组内根据对项目的贡献程度由学生互评得出,既能使成绩总体上取决于团队成绩,使学生重视团队协作,又能衡量在一个项目组内各学生对项目贡献的大小。然而,项目设计的结果往往不是唯一答案,因此,要重点关注有特点、亮点的设计方案,并给予大力鼓励与表扬。总之,“结果性”和“过程性”课程的考核评价不仅注重知识和技术的评价,而且要注重能力和态度的评价。
三、结语
关键字研究性学习电子信息专业课创新性
1引言
当前信息社会发展与国内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大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创造新知识,并且具备相当的终生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式的教学与这些要求是有距离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高年级的选修课中到课率普遍不高,其原因在于经过低年级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对学习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并且具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因此不再满足于学习内容在师生之间的机械移位。帮助他们利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来说,技术创新更是产业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因此电子信息专业课教学应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电子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2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积极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重心是学习而不是研究。学校毕竟不能等同于科研机构,没有必要的研究设施和科研经费,只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促使学生通过与研究相类似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来进行学习,其根本目的不是预期的研究成果,而是预期的学习结果。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能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因此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我国近10年来进行的主体性教育实验证明了学生发展的核心是他们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了教学的重要目的。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课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自己调查并得出研究结论,体现出他们是教学的真正主体。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使人类主体的智力资源转化成个体的智力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认识世界,与学生时代所形成的学习方式是密切相关的。我国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不能很好地将人类智力资源转化成个体的智力资源,研究性学习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从实践方式看,传统教学主要是演练式、实验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主动认知、主动实践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验证—体验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主动、愉快、积极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是否学会了学习;是否具有健康的社会感情;是否具有创造性精神。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这三种能力的形成。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治学之道、知晓做人之理。治学之道与做人之理是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做人之理的形成需要他们治学之道的支持。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良好作风。
3研究性学习是高等教育的内在需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的弊端在于: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的前提下难以实施;以语言讲述为主的表达方式,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作用,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创造力;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总是在进行重复性劳动,教学强度非常大。这样教师就无法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脱身来进行研究工作。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及取得创新性成果,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实行加速创新的研究性学习是必由之路。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应具有发现问题、解决实际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能力。这光靠知识的传授显然是不能实现的。而且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训练,这是高校教学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在模拟“问题情景”中通过研究和探索去获取新知识,产生创造性成果。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强调系统性的实践,在科研实践中发挥自主性潜力,因而满足了形成创新精神和产生创新成果的主要因素。研究性学习对创新的形成起催化促进作用,大学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现实舞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策略中还包含有课题组研究的形式,强调课题组集体的合作和配合,这种协作精神的锻炼对后续的科学创新有积极的影响。研究性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研究中学到知识,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的锻炼是传统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弥补大学生的先天不足,可以给他们一方容量极大的“用武之地”,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极大地发掘学生科学研究的潜质。通过参与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被动思维发展到主动思维;从单一思维发展到多元思维;从平面思维发展到立体思维;从静态思维发展到动态思维;从封闭思维发展到开放思维。因此,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提出独立见解,潜能会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为进行科学创新奠定基础。
研究型教学使得考核结构发生了变化,适当分离基础内容考核和创造性的考核是必要的科学的考核制度,有利于公平的办法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支持。目前研究型教学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在解决了认识问题以后势必有更多的学校、老师会去作进一步实践。在打破一校一课的局限以后,如何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摸索出合适的形式,确定合理的目标和工作量是我们乐意看到的。可以相信研究型教学将会对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起示范作用。
4电子信息专业课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1)学习目标的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电子信息专业所涵盖的通信信号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以及DSP技术等领域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教学的互补,专业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研究性学习则不以系统电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电子信息学科教学欠缺和研究性学习自身所长为主要追求。
(2)学习内容的设计。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特别是电子信息专业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接受性学习,它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便可以在相当宽泛、相当灵活的范围之内加以选择,这符合电子信息专业覆盖范围广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具体选择和设计,主要是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原则,没有一定要达到的绝对标准和程度,而是视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灵活处置把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通信信号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以及DSP技术等领域中选择方向,这些选择都是合理的,都能够有效地体现和达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没有高低之分。
(3)学习策略的设计。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分工、活动方式和方法选择研究或调查对象;进行查询资料、操作与制作等活动;汇集、交流学习成果等。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自主性,不仅要求教师要从思路、活动空间和时间上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安排、自己组织学习活动的目的,同时还要求教师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学或其他程序规则的限制,自主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4)学习评价的设计。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指,在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信息,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对学习中所引起的学生认知行为上的变化,在定性、定量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为研究性学习的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总是呈现出种种阶段性结果,它们既是总结果的分支,同时又是学生在学习中预测总结果的反馈体。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非常重视阶段性结果评价,即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阶段,设定考查学生的不同能力:在课题设定阶段,考查学生设定课题的能力;在收集相关资料、调整研究方案阶段,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在开展课题研究阶段阶段,考查学生的课题探究能力;制作成果检查,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性、创造能力;在自我评价阶段,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总结、汇报、交流阶段,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等。
5结语
电子信息专业学生正在面对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他们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终生学习能力,在专业课中通过设计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教会学生学习,特别是学会思考问题以及分析和处理教室以外的实际问题,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安桂清.研究型课程控微[J].课程·教材·教法,2000(3)
2钟文芳.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0(12)
(1)使课程设计的手段和实验教学的内容变得多样化、彻底有效地贯通课程设计和实习教学。丰富课程的设计手段和实验教学内容,是构建多样化、立体全方位教学体系的核心基础,因此,我们应该从加强基础的能力入手,是创新的教学体系以整体的形式覆盖模拟、数字化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同时综合电路设计的专业训练,此外还包含了编程逻辑的器件、CAD设计、EWB方针、单片机等创新技术的实验教学,通过这些来促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如在点在的元器件教学的内容上采取利用多媒体文档的形式和教师的实验课程内容相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电子课程的设计环节采用上机的实际操作的教学和教师课前准备的教学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在电子产品的实践制作的环节上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以教师的教学材料为辅的方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学生自主探索式教学和问题的情境教学的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拓创新以及动手实践的积极性,要注重课程设计与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的方法相整合优化、有次序的关联起来,通过这些方法为学生构建出集电子技术设计,电路器件的测试、计算机的辅助的应用和设计、制版焊接的技术应用、系统的调试技术等综合技能于一身的教学体系。
(2)科学的编制电子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大力推举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的完善建立,在编制课程设计的大纲环节上,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电子技术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以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为指导方向,要充分注重教学的实践性、素质教育、自主创新,要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双方面能力培养,为学生制定出一系列的、分为不同层次的、不同渠道的实践训练课程,推动课程结构和其他科目的贯通,从而使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能跟上时展的脚步,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这样的人才需求。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必须要用现代化的信息武器来武装自己,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设备、教学材料和各种教学媒体进行模拟演练、虚拟实验练习并构建完善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题库,使这一教学具有科学、综合、实践、新颖、包含的知识量多、内容完善的特点,从而可以推动学生对研究电子科学的积极性。我们在编写课程设计指导书的时候,要对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环节加以充分的重视,让学生通过查询各种不同的资料,为他们提供自主创新、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接通电力原件、测试调试环节的依据,从而使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指导下实现自主的实践的充分锻炼。
2结语
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时候,主要有以下两点关键问题:一是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二是安排好上课时间,做好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而想要实现教学的目标,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对于视频教学有足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观看下去。因此,在课件的制作上要保持精良,尽量使得播放的内容顺畅、简短、切中要点。其次就是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的气氛。就目前来说,课件的制作不难,但是课程知识的融合和整理显得比较难,这就需要教师研究出具体的方法进行解决。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就在于其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因此,要安排好上课的实践,发挥课上和课下的双重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吸收,以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的实现课堂的翻转。
2翻转课堂对教学品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电子商务教学为例
电子商务的基础课程为《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样课程一般都开设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初级技巧。电子商务课程划分为六个主要的项目,一是初始电子商务。这个项目是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明确电子商务的概念,熟悉电子商务的经典网站,了解电子商务的专业术语。二是网点美工。这个项目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图片美化,运用简易的软件设计出LOGO。三是网站运营。了解网站运营能够使得学生可以在淘宝上开设店铺,并且学生还能对自己的店铺进行简单的装饰和运营。四是网站建设。能够使学生独立的进行网站的宣传。五是网络推广。学生能够对商品、网站、服务进行基本的推广及WEB2.的推广。六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学生能对电商企业物流进行简单分析,对仓储配送这个环节做出自己的模式选择及完成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初级体验。
2.1学习目标的实现。
为保证课下学习目标的实现,对每一个工作情境都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单元内容,对每一个单元知识点都录制了相关的精美视频,下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可以通过五个工作情景来实现。这五个工作情景分别为:①初识电子商务,包括知晓经典电子商务网站、解析电子商务相关概念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应用;②网店美工初体验,包括图片简单处理、LOGO设计;③网店运营初体验,包括网上开店、淘宝助理上货、商品描述、网店简单装修、软文撰写、网店推广;④网站建设初体验,包括用Dreamweaver快速建站、文本网页的制作、图像和动画的插入、利用表格布局网页、多页面的生成;⑤网络推广初体验,包括搜索引擎、关键字优化、网络广告、博客、微信推广。
2.2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中,总的教学改革思路是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微课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双课堂的作用,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全班同学开展微课预习情况点评,既可以让学生懂得微课预习的重要性,又可以激发学生微课预习的积极性。学生利用微课预习可进行微课知识点回顾与梳理。其次,教师选拔有代表性的学生(3-4名)上台进行微课任务展示,台下学生认真倾听与辨识,让学生在辨识中(好与不好)逐渐提升微课任务预习质量,同时培养学生上台的胆量与表述能力。再者,教师布置课堂任务,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提升学生任务完成的时间观与效率观。在此期间,要注意因材施教。学生的基础各有差异,教师可个别辅导基础欠佳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可相互交流指导。还要注意集思广益。教师抛出学生在完成课堂限时任务时所遇到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最终解决问题。最后,课堂的最后阶段由学生来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堂任务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师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可因况适宜地选用相关的教学方法来引导、训练学生。学生的学习主要倡导“基于微课的自主、个性化学习”,利作碎片时间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通过课堂展示、老师的答疑解惑来查漏补缺,提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结束语
爱因斯坦通过著名的电梯假想实验,明确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引力质量和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惯性质量的等效性,也就是著名的等效原理,而这是广义相对论的基石。牛顿的引力理论建立在平直的欧几里得空间,而爱因斯坦在利用等效原理找到了局部惯性系之后,使用相对论原理并且加上当时已经成功发展的描述弯曲时空的非欧几何(黎曼几何),建立了广义相对论理论。使用广义相对论能够精确地解释水星近日点的进动,所以广义相对论的第一次验证就是通过天文观测进行的。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预言就是引力场中的光线偏折,而这个预言第一次得到验证就是通过日全食的观测,这个观测确立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1666年,牛顿把通过玻璃棱镜的太阳光分解成了从红光到紫光的各种颜色的光谱,而这就是物理光学的基础。在1814年~1815年之间,天文学家夫琅和费在太阳光谱中发现了很多谱线。1885年,天文学家巴耳末发现了符合已知氢原子谱线位置的经验公式。随后对原子光谱的进一步观测又发现了更多的谱线序列和经验公式。1913年,为了解释氢原子谱线位置的经验公式,玻尔建立了原子光谱的量子模型,成功解释了原子谱线的经验公式,奠定了原子物理的基础,量子力学也从此诞生。波尔作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于192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此天文学的观测研究对于建立牛顿力学、验证广义相对论和奠基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都功不可没,也可以说天文学研究奠基了包含牛顿力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两个现代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理论体系。
目前,各高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现状是:随着高校热门专业的逐年扩招,学生多,实验教师少,迫使很多高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不得不大班上课,一次2~3个班级,几十名甚至于上百名学生同时做一个实验,即使有两三名教师同时指导,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学生相互参考实验数据的现象经常发生。由于学生多,实验教师少,实验设备和实验空间有限,造成同一个实验内容,在一个学期内必须重复安排多次,学生上实验课的时间不能统一,一部分学生先做实验,另一部分学生后做实验,完全一样的实验内容很难杜绝学生之间相互参考实验数据,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完全统一的实验教学内容必须改变。以上现状是高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教学模式陈旧,实验内容单一,学生的差异性在逐年加大,学生多,教师少,实验设备和实验空间有限,这些是高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2课程改革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模拟电子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半导体器件以及以半导体器件为核心的基本电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因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
2.1调整实验教学时间
大连理工大学教学课程改革在实验教学时间安排上做了适当的调整,调整后的实验时间尽量与理论教学时间并行,紧跟理论教学的进度,做到理论课刚讲完的内容马上安排实验,以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配合好理论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
2.2优化了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
(1)在第一次仪器实践课上,增设了二极管的实验内容。在以往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没有安排二极管的实验内容,但二极管是模拟电路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摸透二极管的工作特性,那么后续课程的学习必将受到影响。本次教改,将二极管的实验内容与仪器实践课安排在一起,让学生在熟悉仪器使用的过程中,设计实验电路,测试二极管的特性,掌握二极管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在电路设计和数据测试的过程中掌握仪器的使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二极管的参数特性,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电阻设计实验电路,测试并计算二极管的导通电压、工作电流、耗散功率、动态电阻等参数。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到决定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主要参数是流过二极管的工作电流,知道二极管的导通电压、耗散功率和动态电阻都是由流过二极管的工作电流决定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分析工作电流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的重要性。
(2)在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实验中,以往只安排了一个实验电路,让学生在面包板上搭接指定电路参数的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并测试。由于学生第一次在面包板上搭接实验电路,不熟悉面包板的结构,在搭接实验电路的过程中耗时过多,虽然只安排了一个项目的实验内容,但也有很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按时完成实验。本次教改,设计了一个专用实验平台,在实验平台上给学生提供了偏置电流可以调节的静态工作电路,让学生在实验平台的基础上设置静态工作点,设计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共基极三种不同组态的单管放大电路,测试、计算、比较并分析这三种不同组态放大电路的异同点。并通过改变静态工作点,观察、测试并分析放大电路的失真波形。通过对实验内容的调整,满足了多数学生的实验需求,实验技能稍差的学生,可以在实验平台上完成一部分实验内容;实验技能较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新的实验平台,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三种不同组态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这种层次化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在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实验中,本次教改后的实验内容增设了恒流源负载的射极耦合差分式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实验要求学生在静态工作点相同的条件下,比较电阻负载和恒流源负载这两种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的异同点。本次教改之前,在规定的实验教学时间内,大多数学生只能完成一个电阻负载射极耦合差分式放大电路的电路搭接和数据测试。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两个差分放大电路的测试与比较,在本次教改的实验平台上,给学生提供了差分放大的基础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与调节电路需要学生自己连接。在新设计的实验平台上,保证学生可以通过调节电位器,将两个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调成一致,以保证在静态工作点相同的前提下,比较两个不同负载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真正理解恒流源负载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在性能上的提高。
2.3调整实验项目的设置原则
本次教改的重点集中在电路器件的选择上。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器件都是老师设定好并准备好的,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电路和实验器件完全统一,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教材上规定的实验电路,用统一的实验器件搭接实验电路、测量实验数据、验证理论计算就能够完成实验。本次教改调整了实验项目的设置原则:在保证实验器件可以安全工作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件,全部实验的器件一起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厂家提供的器件手册自己设置实验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基本上能保证每组实验,学生所选用的实验器件不完全一致,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生产厂家提供的器件手册设计实际电路的能力。
2.4设计全新的实验平台
为保证在增加实验内容的前提下,不影响学生完成实验的进度,本次教改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实验平台。在新的实验平台上,给学生提供了一部分基础电路,学生可以在基础电路上进行扩展,设计自己的实验电路。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必做的实验内容,同时还保证了实验内容的多样性,解决了层次化教学管理这一难题。保证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有更多的实验条件,设计完成更多的实验内容;同时也保证实验技能相对较弱的学生能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基本的实验内容,做到了既注重精英人才的培养,又照顾到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好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为后续的课程学习以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为了能更好地贴近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在本次教改设计的实验平台上,还增设了多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验项目,如称重传感器小信号的检测与放大,室内光强变化的检测与控制,环境温度变化的检测与控制,障碍物的检测与判断等多种模拟传感器检测电路,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就能直观地体验到所学到的模拟电子技术知识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充分调动出学生设计实际电路的创作热情。
2.5改革考核制度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本次教改还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实验考核制度,明确了每个实验项目重点考核的实验内容,以及每个实验项目的具体考核办法。实验考核内容分为仪器使用、电路设计、搭接实验电路、实验数据测试、实验数据分析等五个方面。细化到每个实验项目,实验考核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实验一重点考核学生学习使用电子仪器的能力;实验二重点考核学生设计电路的实践能力;实验三重点考核学生实验电路测试和数据分析能力;实验四重点考核学生在面包板上搭接实验电路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验五综合考核学生在电路设计中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对具体能力的考核打分方式,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帮助学生提高电路设计和创新实践能力。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