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课资源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微课;信息化教学;系统论;知识地图
微课类教学资源是以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实训实验、项目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微课类资源的核心内容是微视频,广义的微课教学资源还包括与该教学知识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练习测试、PPT等辅教学内容。[1]微课教学资源可以应用在各种教学模式下,微课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当前,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积极组织教师制作微课资源。国家及省市级的不同教育管理、教研机构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竞赛活动,比较知名的有全国微课大赛以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等。微课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
1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目前微课资源建设与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存在脱节现象。一方面,各院校在进行校本资源建设项目或者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时,投入了资金和人力,建设大量的微课类教学资源,这些建设项目最终考核验收的重点是资源建设的总数量、建设进度,而对于所建微课教学资源的实际应用效果缺乏后续考评。另一方面,目前的微课资源建设规范对于微课资源中的文本、图片、视频、动画、软件等各类素材进行了统一规范,但没有从教学使用上对资源建设进行规划,教学效果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为了提升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实际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运用系统论思想,把信息化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为整体来分析。因为构成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各子要素虽然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它们是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而构成的整体,因此必须以整体观念来协调信息化教学系统内部的子要素。[3]
2以系统论思想建设微课教学资源
系统论强调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和处理事物,强调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协同性。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必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和谐有序,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系统发挥正常功能。考虑到系统论的要求,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中,需要分析整个课程中各微课资源间的相互联系,也要分析微课资源与信息化教学模块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性,以达到保证系统整体的教学效果。[4]图1揭示了信息化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图1中,共有4个子系统,即: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师、学生。其中教师通过筛选整理知识点建立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子系统,并通过知识地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课程教学知识点,同时构建翻转课堂或者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学习矩阵中各职业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下面将阐述如何通过知识地图和学习矩阵,加强各子系统的相互联系及协同性。通过知识地图和学习矩阵把系统论的思想融合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主要是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描述课程教学内容众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体系结构。当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新课程的知识时,往往因为知识点数量比较多并且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没有描述,造成对课程整体知识网络比较迷茫的状况。使用知识点地图形成课程微课资源的总分布图,用于组织微课资源,将散落的微课资源整理起来,予以有效的管理与维护。通过课程知识点地图,能够学习、分享这些微课资源。知识点地图通过揭示课程内各微课资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处在整个课程知识点体系中的什么位置。这是高效准确地学习课程的有效办法。二是对不同职业背景所需掌握的各层次知识点的程度加以说明,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制定学习策略。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这是教学目标设定的重要因素,这种因素导致从事不同职业的学生对同一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不同。一个学生能否适应这种关系的变化是反映其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学生要保持对职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课程知识点与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从而制订出正确的学习策略。[5]所设计的课程知识点学习矩阵,把某特定专业所需要的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制作成分布矩阵,清晰地说明将来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能力水准。对每一知识点,根据不同职业,将其需要掌握的程度分为基本了解、理解本质、熟练应用、创新与推广4个能力水准。这一学习矩阵,是一个能反映学生与所需学习的知识点之间关系动态变化的模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及其变化,正确地处理知识点与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微课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6]
3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系统论视角下微课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教学效果,在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服装面料认识与鉴别》的建设与教学应用中,融入了系统论思想。随着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过程的开展,研究得到深入。根据课程的教学对象,以及这些对象将来所需从事的工作岗位,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面料原料鉴别、质量认识及服装服用安全为基本出发点,要求培养学生服装面料识别、检验、选购和保养能力,及服装服用安全性能的辨别能力。本课程是学生将来从事纺织服装企业质检、采购、贸易与营销等岗位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入门技能。该课程内容分为9个大知识点,主要包括:绪论、初识、评价、鉴别、品质、选购、流行风格、保养、安全等消费大众关心的问题。在表一中给出了课程内容的知识地图,每个典型知识点下均设置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的知识点群,例如知识点2“初识材料”下包括:三大织物认识、纱线与纤维、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化学纤维等5个子知识点。在网络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给出反馈;而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度选择一个支系下的知识群进行学习。每一知识点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程度又分为基本了解、理解本质、熟练应用、创新与推广4个能力水准。在表2中分别说明电商从业、企业管理、织物产品采购及织物产品检验等职业岗位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本学期共计84名学生参与《服装面料认识与鉴别》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如下:1)建立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线开放课程中,共有各类题目710条、布置作业18次、在线考试15次、微课资源52个、课程文件数150、课程资源容量60G;2)在通常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中,教师侧重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力图通过单个的资源向学生展示知识点,而缺乏各教学资源的协同性及教学资源与学生将从事职业之间的关联。不同与以往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在系统论思想下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指明了知识点的关联及不同职业背景下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便于网络教学的进行。3)通过学习矩阵,学生根据各职业背景的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学生能力得到质变。通过作业实战演练,学生了解并掌握服装面料的种类和性能要求,能对材料能进行简单鉴别,具有面料选购和质量检查能力,服装安全性能的辨别能力,具备在储存、运输、保养过程中的面料维护能力,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绩突出。4)教学效果显著。组建了两个班级微信群和10个学习小组微信群,累计学生答疑信息达到2000多条,由于采用了微信点名,缺课率为0%。
4结语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对于如何提升所建资源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效果的复杂问题,系统论是值得借鉴的思想方法。[7]文中所提出的微课教学资源建设方案,跳出单一微课资源的设计个体环节,抓住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之间的各种关联因素,确定了以知识点地图为纽带的微课资源包建设方案,形成了基于微课的课程信息化资源包整体组织构架,对整个信息化教学项目实现了整体控制。这种规划设计方式,正是应用了系统论“树立整体观念”的思想方法,使得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有序、有效。
参考文献
[1]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2]孙小蒙,葛元骎,叶大鹏.微课建设与学生发展的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24):94-96.
[3]高铁刚,薛峰.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8):26-32.
[4]郑雅琦,文辉.系统论设计思维方法研究——基于模组化实例分析[J].设计,2014(2):143-145.
[5]许易,陈盈.基于知识地图的课程学习平台构建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6(3):68-70.
[6]唐钦能,高峰,王金平.知识地图相关概念辨析及其研究进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1):121-125.
关键词:微课 动漫教学 职业教育
在日常的教学中,微课的学习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而且通过展示个别学生作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综上所述,要使职业教育阶段的动漫专业学生学好相关课程,就要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背景,设置不同的讲授模块,突出专业特点,大量使用企业中的实际项目去引导学生,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行业间的互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动漫专业的微课程主要是结合基础形体知识,讲解3ds Max三维软件的操作,由于课堂讲解案例都是三维虚拟物体,只能依靠教师口头描绘和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知物体结构,因此借助于微课的形象生动展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微课与课堂讲授的联系
课堂讲授是主要展现模型的结构和微视频在课程中的作用,教师讲解模型制作的方法,并通过两个以往知识点的复习,引导学生自主开发新方法并进行总结。目前职业教育的学生内在专业基础能力差距较大,对于知识的接受也有明显差异。要针对不同的能力背景,设置不同的讲授模块,突出专业特点,大量使用企业中的实际项目去引导学生,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行业间的互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微课教学呈现出明显的优势,教师通过课前预习和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提前将知识重难点以微课的形式发给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问题的处理和分层次辅导,增强教学效果。
二、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动漫专业课程在讲授中多以章节课程进行举例阐述,重点讲解工具的使用和技巧,多以演示操作为主。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接受知识的快慢而产生差距,也增大了教师的辅导难度。以三维动画课程为例,课程适应的学习者为三维动画软件课程初级者、中等职业院校动漫专业学生和三维模型制作人员,以上学习者都是对三维模型结构模糊、对于工具修改器容易混淆,模型制作方法单一且用时较长。由于课堂讲解案例都是三维虚拟物体,只能依靠教师口头描绘和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知物体结构。例如,讲解汽车轮胎的三种制作方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模型结构,然后通过风扇和弯曲模型的制作引导学生运用其它两种建模方法建立模型。将本节课制作成视频课程,方便学生在课程初始阶段多角度的观察所建模型,理解模型结构,针对教师的讲解和演练,可以反复的观看学习,以下是依据课程环节,举例展示微课的实际应用。
课前复习:通过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微课,复习所学内容。
新课导入:播放汽车宣传片,引入汽车模型制作章节,是学生对本章课程产生兴趣。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汽车在模型建立中如何分块建立。回放课程微视频,引导学生提出课程难点。学生思考本节课应解决的问题或要学习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完成操作。利用三维动画,演示模型的结构特点及分解。
新课讲解:教师操作师范,讲解工具的用法以及结构的关系,使学生掌握简单的链点应用。微课导入一:教师操作师范,讲解工具的用法以及“成组”与“弯曲”修改器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成组”与“弯曲”修改器搭配使用。微课导入二:教师操作师范,讲解轴中心与旋转复制搭配使用。使学生拓展旋转复制的应用范围。
知识拓展:模型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方法,完成本堂课知识的扩展,为实际操作练习做准备。
总结:本节课三种模型制作方法的区别及优缺点,学生与老师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仔细听讲,深化本节课内容。
在课程拓展练习方面,学生可以针对学习的不同进度自主延伸学习。视频课有利于本节课的方式转换,通过视频的引入回顾,帮助学生自主探索新方法。
三、动漫专业微课资源库的建设原则
1.明确动画制作在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课程内容模块划出需要掌握的目标,并制定其相应的考核方法。
2.根据教学的系统性原则,每个内容模块应具有综合性应用能力目标及鉴定要求。
3.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根据能力标准制定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课程教学实施纲要。
4.切实按照不同专业课程能力标准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创意思维。
5.减少理论讲授,加大操作教授比例,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其专业的学习兴趣。
6.结合本专业实际,通过项目植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动漫课程所授软件功能繁杂且需要交错使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多次讲解才能熟练应用,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经历集中在基础知识点上,无法针对优等生扩展知识内容。针对课程知识的重难点制作成视频课程,方便学生在课程初始阶段多角度地观察所建模型,理解模型结构,针对教师的讲解和演练,可以反复的观看学习。
四、动漫专业课程在微课推动下的改革
动漫专业课程设计。根据动漫专业的知识需求和职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所学的课程大致有基础绘画、色彩构成、透视学、PS平面设计、Flash二维动画制作、3ds Max三维动画制作、AE影视后期制作、摄影技术、动漫人物及场景设计等相关课程。上述课程即包含了动漫专业所需的文化知识,又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计算机相关软件的教学中。教师去企业实践事在必行,动漫产业日新月异,动漫人才的培养也要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脚步,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动漫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强调动手能力和技能培养,利用企业资源弥补设备缺陷。
动漫课程既要把握基础,也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动漫人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就业大致定位于室内装潢设计、平面设计、广告制作喷绘、模型制作、模型贴图制作、影片剪辑等软件重复使用率较高的岗位,具备较强的动漫基础是动漫人才得以长远发展的必备要素。
>> 白银市中小学微课资源建设的现状调查与情况分析 中小学微课资源开发的现状调查与实例分析 中小学微课建设现状与应用开发研究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微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小学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微课在中小学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城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韶关市中小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 浅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 国内微课资源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青海省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 赵瑞芳,胡作富,袁建云.区域中小学微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8-10.
[5] 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关键词】大学英语;微课资源;翻转课堂
H319;G434
一、引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跨语言交际能力,成为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大学生的互动交际能力,成为高校英语教育至关重要的内容。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必须要根据大学生的学情、未来发展及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成效的模式与策略,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及英语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要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先导。《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也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当前,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以微课、慕课等为代表的先进教学手段,不断被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2010年在广东进行微课试点并取得显著教学成果后,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就在全国各级学校,迅速得到推广和覆盖。微课是一种新颖的数字化教学活方式,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我国课堂教学转型提供了新的基础条件。现在,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已经在很多学校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微课与翻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终端设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对于高校来说,推进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实现大学教学数字化、移动化、碎片化,将能极大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
1.微课概念及其优势特点
微课(Micro-Wcourse,Micro-lecture)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首次提出的,作为“微时代”发展的产物,微课有着非常先进的内涵与教学理念。具体来说,微课就是以特定学科知识点或教学任务等为主题,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特点,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制作5分钟左右的微型教学视频,以及相关的微课件、微练习等辅教学资源,来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实现集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反馈交流等为一体的情境化、个性化、移动化学习的教学方法。微课简单易用,具有碎片化特征,其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Pad 等多媒体,随时随地地学习,从而实现“5min 完成一次学习,300s 经历一次思考”。
微课是一个经过精心教学设计的教学单元资源包,具有主题明确、鲜明生动、知识紧凑等突出优点,它以短小精悍的视频,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有兴趣,也更容易理解和透彻领悟。相较于精品开放性课程资源,微课的课程资源非常小,部分视频甚至不足百兆,有利于信息快捷传播和分享。微课借助视频来营造一个情景性的微课场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紧密地有机结合。这种碎片化的范在学习方式,能够增其课堂参与的欲望,因而是学生认知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新途径。
2.翻转课堂内涵及教学特点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亦可成为“颠倒课堂”或“颠倒教室”,主要是通过微视频、微课件、微练习、微反馈、微反思等相关资源,使学生在课堂外完成自主学习,并将问题、疑惑带到课堂进行讨论、答疑,进而实现知识的深化和内化。关于翻转课堂的概念,尚未有比较统一和权威的界定。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关于翻转课堂的定义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用视频录像替代原有的直接教学和板书教学,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对教学视频录像等学习资源的观看与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进行作业释疑、合作探究和互动交流,传统的教师被视频在线课程取代。另一种是指翻转课堂尽管“颠倒”了传统课堂教与学的顺序,但这只是教学形式的不同,教与学的本质并未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发生变化。基于前人文献理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翻转课堂就是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利用信息科技和现代教学手段,将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课外,使学生能够通过自由、自主的方式进行课前学习,而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而实现知识内化和深化。翻转课堂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借助信息科技和现代教学手段,将知识传授从课堂转向课外,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对教学视频录像等学习资源的观看与学习,课堂则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实现知识内化和深化的场所。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先教后练”的教学模式,以趣激学,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认知、情感体验与技能内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安排和时间分配发生了改变,使师生角色发生了改变,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教学中学习内容和时间的强制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且,由于减少了知识课堂传授环节,为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生生协作学习预留了充足的时间,在提出疑惑、陈述观点、互助竞争中,能使学生语言表达、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与质量。
三、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将课前学习资源层次化
翻转课题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微课的课前自学和课后复习情况。优质多样的微课资源才能带动我们的翻转课堂,英语翻转课题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微课资源是学生课前学习必要的渠道,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设计微课资源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差异教学理论,创建层次化微课资源、层次化微测验,使微课资源根据指向性,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翻转课堂学习中,使之由浅入深地从基础进阶到精通,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及运用英语知识进行跨语言交际的能力。
2.强化探究性任务为驱动的课堂互动
微课资源将复杂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模块,并将其以丰富、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开展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时,英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布置探究性任务,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对于难度较高的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的援助。最后,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对学习结果进行展示与讨论,以及点评与启发等。这不仅是大学英语课堂学习能否深入的前提,也是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和素质提升的基础。微课资源开发建设必须要与翻转课堂的教学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共享资源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从而构建起各专业、各课程的微课资源库,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3.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知
受专业不同的影响,各专业的大学生对于欧美文化了解也不仅相同。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中英文化差异,了解欧美文化特点。教师需要营造跨文化的语言文化环境,以转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受本民族思维模式影响的思维定势,这样,才能在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做到文化移情和文化认同。除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创设情境,还应正确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与英美文化相关的书籍或者刊物,让学生定期撰写读书报告,促使学生留心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
4.以多元化评价为导引进行课后反思
多元化评价是指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形式多元化,这也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课后反思的主要依据。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在评价教学效果的时候,学生本人、同学、教师等,都是u价主体;评价形式多元化,是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全面。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成绩和名次,而是为了引导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对自我学习策略、效果、态度、方法等进行改进。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分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并最大化地挖掘和激发他们的发展潜力。
四、结语
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微课与翻转课堂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国内外教学实践已证明其效果显著,相信也必将对我国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实际,不断深入研究和完善微课资源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其更高效、高质地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锐,王海燕.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 现代教育技术,2014,05:26-32.
关键词:微课;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6-0191-01
1 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具体实践
1.1 项目背景与来源
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促进研究性教学和自主性学习,南通大学启动了2014年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全校微课的限额是10门。学院按照学校下达的推荐限额,择优推荐校级立项项目,教务处组织对推荐项目的审核,符合校级立项要求和标准的,正式列为校级立项。最终,笔者主讲的“计算机系统维护”被学校正式立项。
1.2 教学设计
“计算机系统维护”共制作计算机硬件组装、数据恢复技术、计算机系统优化、计算机系统故障检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安全问题、密码的科学设置与使用等15个微课视频。在拍摄与制作每一个微课视频前,都进行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其中的教学过程包括:1)设计教学方案及课前探究。围绕选题设计方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2)导入新课。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增添兴趣的言语导入新课。3)按教学结构营造教学情境讲授教学内容。教学能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学科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的理论部分采用讲授法,操作部分采用演示法,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总结针对微课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巩固教学重点与难点。
1.3 拍摄制作
拍摄设备选择了索尼HDR-PJ390E,拍摄场地选择了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拍摄时间选择了一个光线充足的晴天。为了避免拍摄过程中被外界干扰,在教室外面设置“请勿打扰,请安静!”的告示牌。事先调整好三脚架、机器等设备一个人独自完成拍摄[1]。拍摄过程中教师表现出了平时应有的教学水准。拍摄完成后,用X4版本的会声会影进行片头片尾的制作,并在覆叠轨加入课件内容,最后输出视频结果文件。
1.4 比赛获奖
在“计算机系统维护”微课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选取了其中的一个微课视频“密码的科学设置与使用”参加了南通大学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最后获得了二等奖。
2 对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
1)在微课中教师是主角。教师精心准备、精心策划、精心制作的微课,是教师自我风采展示的舞台,每个教师都有独特的魅力。所以许多教师对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很感兴趣。学校及相关部门要鼓励、支持和引导教师进行微课教学资源建设,保护教师的积极性。
2)在微课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同一门课程或者是相同内容过度重复建设,避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统一规划,重点建设一批精品微课。在百花齐放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一批优秀教师,制作一批高质量的微课。
3)在微课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要侧重建设一些比较特殊的微课。这些微课包括:平时不能反复做的、动用设备多的、复杂的演示实验;平时在课堂上不太好讲的、不太好演示的内容;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内容。比如:望远镜、显微镜下的科学研究物体,快镜头、慢镜头、定时拍摄下的物体,教师个人独自拥有的、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找不到的一些教学资料,一些再不用拍摄等技术手段记录下来就要消亡的、需要抢救性记录保存的教学资源,等等。
4)微课肯定不能等同于课堂教学,也不是将上课40分钟的内容一分为三或者一分为四就是微课。微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听课对象、教学手段等都和课堂教学不一样。微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作为学生课后学习的优质教学资源。
5)学校在微课的拍摄与制作过程要加强技术指导,可以举办一些培训或讲座,也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制作团队由教技水平高的教师进行后期剪辑、合成[2]。当然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微课 教师也可以自己制作,因为真正经常要用到的制作技术不是很多。
6)微课教学资源建设有利于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段大段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而碎片化时间却越来越多。教师精心制作的、每次时长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的微课,正好可以填补这些碎片化时间的空白。在学生学习了越来越多的微课后,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7)逐渐由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向学生制作微课视频方向发展。当然这是许多发展方向中的一个。贺斌老师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中谈到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记住率存在巨大的差异: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也就是学生自己讲能记住95%最有效。现在手机、DV、电脑等硬件都很普及,录屏软件也很容易使用。只要在学生自己讲的同时做好摄录工作,一个简单的学生微课视频就很容易地完成了。
3 结束语
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学校的投入很多,教师的辛勤付出也很多。微课教学资源建设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能提高了很多,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很多,使大部分学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摘要:在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环境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应以教育需求为前提,以系统理论为指导,遵循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本文基于以上观念,探索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微课的应用,并将其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资源库;微课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概况
物质资源、能源资源和信息资源是现代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性资源。教育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挖掘教育的发展潜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Internet技术向宽带、高速、多媒体方向的发展,它以更具人性化的应用方式推动着教育的信息化的飞速前进。已悄然登上教改舞台的网络教育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把获取信息的途径由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扩展到因特网所覆盖的任何场所。然而,网络只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信息资源的汲取和共享才是人们使用网络的目的所在。要发挥网络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优势,就必须有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支持。因此,在教育领域,发展网络教育的核心是网络化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校园网络在各级学校的广泛建立,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然而,许多学校建立起来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学信息资源,而难以发挥在教学与科研中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了设备的大量闲置与浪费。校园网资源库具有因特网上资源库无法替代的作用,建设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资源库是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商品化的资源库无法提供学校个性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在校园网中自建资源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近年来,以微课为代表的新兴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成为研究热点,涌现出丰富的微课教学资源。本文试就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微课的应用做一些初步探讨。
二、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微课的组成
人力资源管理R怠拔⒖巍钡暮诵淖槌赡谌菔强翁媒萄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微课制作的具体步骤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微课的制作步骤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选定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一个章节的知识,然后将这一知识点的重难点部分,以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进行视频的录制,为了保证视频的质量,录制的环境必须要安静,并且在进行录制之后,还要对视频的时间进行控制,保证微课教学的灵活性。
五、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库为翻转课堂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对教师而言,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微课资源库的建设中微课的应用,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教学资源库能很好的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而教学资源库中的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
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微课应用的保证
(一)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资源库的微课资源库得到充分应用。
(二)每所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电教资料,如教学示教录像片、教学音带和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等。平时,由于受学习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这些音像资料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现在可以将这些音像资料转制成微课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通过校园网就可以随时地调用这些教学资料供教学中使用,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音像资源。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须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通常学科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可以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微课。
【参考文献】
[1]周勇祥.基于梅瑞尔“首要教学原理”的高职微课教学设计[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40-43.
[2]赵磊.微课在纺织导论与入职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14(04):87-88,91.
[3]周晶,江新.微课教学在高职实训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04):161-163.
[4]楼海华.基于微课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76-77.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微课;信息化教学;学习方式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背景下,需要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产生、应用微课程,导致新的教学模式产生。如今,微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受到社会的青睐。微课程,能满足了中职生的学习需求,具有高效、方便和碎片化的学习。
一、微课程内涵
微课程是以传统的教学资源为基础建立发展起来的,它属于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开展微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精心制作、录制的视频,通过网上教学方式,特意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
微课程讲授的教学视频、微课件、试题等,这凸显了教学内容的逻辑特征。一个独特的微型课程主要是在教学时间、内容、资源、存储容量、资源环境五个方面。每个微课程约5-10分钟,抓住了中职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并能满足中职生在短时间内的学习需求,碎片化学习。微课程增强教育资源的互动,脱离了课堂的束缚,可随时随地对要点知识展开讨沦、研究。微课程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除了课堂教学外,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微课程的开发、资源建设
微观课程的发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处理和原始。
(一)处理和变换,是根据现有的视频记录,通过添加字幕、课件、教学反思等形式进行再创作。这种方式能提高资源库的利用率,并可以节省制作微课程的时间。
(二)原创开发微课程,主要由前期准备、内容设计、资源建设、微学习应用与评价四个部分构成。
1.前期准备环节。(1)微课程主题的选择。在选择微课程主题的时候,教育决策行应将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特定对象、教学主题的普遍性三个要素纳入考虑。微课程主题的选择,要符合大众的需求,以满足大众学习为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微课程的推广,提高微课程的经济效益。(2)分析、制定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实现中职生的自身目标。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子目标,并充分体现在相应的单元微课程。通过实现各个子目标,进而实现学习者的总目标。
2.内容设计。(1)单元划分。微课程主要借助学习平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每屏可承找的信息量少,便于人们学习、记忆知识。因此,将教学知识科学合理的分配到行个教学视屏上至关重要。教教育者需要细化教学知识,并确保10分钟之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微课程以重点知识学习为中心,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学生的认知负担,能够有效的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质量。微课程要遵循“条理清晰”的原则,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发挥教学的价值。教育决策者在微课程设计时,可从教育性、目的性、趣味性三个方面人手。教学导入、设立问题、解答难点知识、测试练习、学习评价构成了完整的微课程设计体系。微课程的教学导入要干脆、利落,直击主题,这能够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微课程结尾要言简意赅,强化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3)互动性设计。互动不但能够贯穿整个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亦可以单独设立一个学习区域,为中职生提供互动与交流的空间。互动空间的设立,提高了学习者的相互协作能力。
3.资源建设。(1)课件制作。为了提高可见的辨识度,教育者可设置不同颜色、型号的字体。版面色彩不要过多,防止重点知识被“淹没”。课件的制作应科学合理,课件应突出知识要点,并简化。(2)习题设计。在微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练习题、思考题,以此强化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微课程练习题要有针对性,满足学习者训练的需求。(3)录制。微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录屏、实景等。在录制微课程的时候,要注重现场的布置,准备好所需的教学工具、资料。录制过程中,为了确保清晰的画面,声音的逼真度……当下,微视频主要采用摄像机、智能手机等录制。在录制视频的时候,要根据所要教授的内容,录制的对象等选取设立相应的情景。(4)资源整合。整个微课程由微视频、微课计划、微教学反思等组成。教师应善于利用和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为中职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此外,教师还能够创立微课程学习平台,通过平台与学习者交流、互动。
4.微课程的学习与评价。(1)微课程的使用。现今,微课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程扮演着:案例分析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课堂的新型教学资源。另外,也可以把微课程划分到及时课程的行列,使其成为正式的教学内容。(2)微课程的评价。可依照传统教学模式制定,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完善微课程的评价机制。
三、微课程的应用模式
(一)混合学习中的应用模式。混合学习指的是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说,混合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理念。由于微课知识比较碎片化,这就要求教师把每个章节的知识体系分享给学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应用,并抓住知识的重心。
(二)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中的应用模式。网络环境,提供了一个中职生独立学习的平台。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由学习,它是指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不受他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人能够不断地改变行为方式。教师除了把需要学习的知识以PPT等课件形式呈现出来,还要通过论坛、QQ等工具加强与学习者之问的交流互动,及时解答学习者的疑问。此外,教师应把重点难点问题转化为课件,及时更新,为中职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资源。
关键词:军工科研单位 人力资源信息化 E-hr
一、人力资源信息化概念界定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是以先进的软件和硬件系统为基础实现的人力资源管理,其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从“数据管理”到“流程管理”,从“业务需求”到“价值贡献”的重要转变,在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诊断与优化人力资源业务活动流程,促进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和人力资源规划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军工科研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1.人力资源对单位的价值贡献亟待提升。近年来,军工科研单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单位发展需要,向人力资源管理“要价值、要效益”已成为单位的迫切需求。目前,军工单位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基础较差,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员工招聘、考勤、薪酬、劳动关系、绩效管理、统计报表等日常琐事上,思考如何改进业务以提高人力资源价值的精力较少。人力资源信息化可将人力资源管理者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来思考如何提高人力资源对单位的价值贡献。
2.管理的规范化和管理效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军工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力度,而军工科研单位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缺少业务流程、业务流程不规范、管理漏洞较多等问题,给单位发展带来了一定风险。人力资源信息化,可以持续诊断与优化单位人力资源业务活动流程,解决管理的规范化和管理效率之间的突出矛盾。
3.未雨绸缪,为未来人力资源转型奠定基础。随着人力资源的发展,军工科研单位未来人力资源将会由“六大模块”式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向“三驾马车”式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RBP)转变,在HRBP中,共享服务中心(SSC)承担着招聘、考勤、薪酬、劳动关系、绩效、报表等高度流程化的工作,需要以良好的人力资源信息化作为基础。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可以为未来人力资源成功转型奠定基础。
三、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实施关注点
1.充分结合单位实际,做好人力资源信息化规划。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中,要对人力资源信息化有清晰成熟的思考。包括:在建设前,单位要开展立项可行性研究,成立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信息部门组成的调研组,对单位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实际情况、信息化需求等进行调研分析,确定实施项目的可行性,包括政策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选择与单位发展阶段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单位其他系统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有效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并与系统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结合单位实际,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系统长期使用需求。
2.稳步推进,统筹实施。由于人力资源信息化具有工程量大、周期长、投资高等特点,有计划、分阶段统筹实施很有必要。首先,配置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模块,如:组织结构、员工配置、薪酬管理、劳动合同等,明确各业务模块数据维护标准,并按标准进行数据维护,实现数据标准化,满足基本功能的使用需求,如:员工基本信息查询、基础报表统计等。该步骤工作琐碎,工作量大,但其是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其次,根据管理制度及业务需求,配置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活动,以流程化来推动信息化,如:员工发起离职流程,在流程进行过程中,可自动实现员工劳动合同、薪酬、员工状态等相关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后期,可根据需要实现系统的二次开发,如职称评聘流程等,以保证系统的实用性。第三,对流程化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为开展具有高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活动提供支撑,如:针对核心员工离职过多的现象,根据员工入职、培训、绩效、薪酬、合同、离职信息等数据,分析单位在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系统成熟后,可利用大数据机制,做好核心员工离职预警工作,化被动为主动。该工作以前两步工作为基础,是人力资源信息化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
3.做好人力资源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单位要做好人力资源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确保信息系统的可持续性。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信息部门人员组成专业的运营团队,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机制,以明确的管理要求,将不同人员的责权利以制度进行固化,如:人力资源管理者负责维护数据、确定业务活动流程、配置角色权限并进行业务模块操作等,信息部门人员负责系统的软硬件配置、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实现、系统的日常运维等。
四、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效果评价
1.功能是否达到规划目标。人力资源信息化完成后,要对系统功能是否达到规划目标进行评价。在用户方面,重点评价其是否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工作环境,如实现员工薪酬、合同、绩效考核结果等信息的自助查询;是否实现了与用户相关业务活动流程的自助发起,如员工自助发起调岗流程等;在人力资源管理者方面,重点评价其在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活动流程、促进与其他系统的人力资源信息共享、提高人力资源业务活动的信息化程度和人力资源价值贡献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在信息部门人员方面,重点评价其是否可以结合单位实际,实现系统的二次开发,满足长期使用要求。
2.安全保密性。系统存储着大量的重要数据,因此,要确保系统具有稳健性,可以有效抵御病毒、网络恶意攻击等各种突发问题;同时,系统能根据业务活动需求,为不同业务活动人员配置相应的权限;对于薪酬等关键数据,实现加密存储,并采用信息系统“三员”(管理员、安全员、审计员)分权管理,相互制约,确保数据的保密性。
3.便捷性。系统要充分考虑用户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使用需求,为其高效开展业务活动提供便利。如针对用户,提供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采用浏览器方式登录,只要是联网的计算机均可登录开展业务活动,简便快捷;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除提供B/S架构外,可提供C/S(客户机/服务器)架构,从客户端登录,以满足其特定业务活动的需要。
4.经济性。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系统工程”,周期长,投入高,企业既要重视资金投入,也要对人力资源信息化进行科学规划,避免因走弯路等造成的资金浪费,以较低成本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的重要价值,确保其经济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微格教学课程资源 教师教学技能 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50—0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成为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在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方面,微格教学课程资源是基础,也是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时展的主题。
一、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涵义与理念
(一)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涵义
广义的微格教学课程资源是指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微格教学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对于一所学校来讲,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内涵更加明晰,指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微格教学课程实施,促进培训目标实现、教学专业提升、教学技能训练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它具有多样性、多质性、具体性、价值潜在性等特点。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种类繁多,研究者根据不同标准,把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如下图所示:
从以上微格教学的两类资源来看,两者并没有绝然的界线。现实中的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素材,也包含开设微格教学课程的条件。
(二)建设和利用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基本理念
1 教师是微格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兼具条件性与素材性课程资源的两种性质的人的要素在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中起主导作用与决定性作用。教师不仅决定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积累和利用,也是素材性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微格教学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最重要的微格教学课程资源,教师的素材决定了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建设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2 微格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包括录像资源。微格教材是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载体,微格教材的建设与利用不仅要呈现学科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职前、职后教师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教学技能行为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微格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发展对教学的责任感。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微格教材在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同时必须认识到微格教学的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改变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理念,合理建构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
3 教学技能训练过程是师生运用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过程。除了具有训练教学技能的特点之外,还应该成为广大师生运用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共同建构技能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只有当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等素材性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真实地进入课堂、进入训练过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微格教学训练过程是他们的教学过程,也是他们教学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二、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对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实践教育家的持续过程”。在此过程中,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是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条件,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具体来讲,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在以下几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一)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成为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对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使教师对教学技能有了新的认识,原有的教学技能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满足需要,就得开发和建设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就是要对新的技能进行“二次开发”或者“技能重构”。对技能的“重构”或“二次开发”,其实就是对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中更好地运用新技能,并使知识传授和技能操作更加协调,使教师对自身的知识、技能进行重新评价,推动自身教学技能不断发展。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技能,改变教学技能的行为方式,对所需求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价,确立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预测课程资源应达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得到成长。这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对资源的评价能力、技能操作和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新技能的出现,一些中小学教师感到困惑,“力不从心、无能为力的紧张和无能感,使教师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并成为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宝贵动力资源”。有了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这个助推器的持续作用,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成长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