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范文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

第1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公路建设取得飞速发展。在国内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沥青路面因为其表面十分平整,路面强度大,行车安全系数高、噪声低,没有扬尘与振动和良好的防水性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采用,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也因此得到极大的提升和进步。所谓的沥青路面是指在公路路面建设施工过程中,在路面的使用材料中添加一定成分的沥青,来达到提高公路路面质量的要求。沥青路面因为其诸多优势,在各级公路建设过程中都被广泛使用,通过提高沥青路面的高质量来缓解日益繁重的交通压力,促进基础建设技术的进步[1]。

1 沥青路面的施工规范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规范和要求中,路面施工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施工要求相对于其他环节的工程来说更加严格,因为路面施工后的外观及质量直接影响到公路通行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因此,在进行公路工程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要求相关的作业人员按照行业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路面完工后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按照国内相关的公路工程施工的法规文件的要求,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技术规范的要求:第一,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一级公路和特级公路,压实度不可以低于98%,对于一般的公路工程的沥青路面,压实度也不能低于95%,以确保路面的质量和平整性;第二,在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路面涂层厚度需控制在2cm以内,路面的平整度需要控制在0.5cm以内,路面的总体宽度需要控制在2cm以内,以确保路面的施工符合行业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第三,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沥青等材料的施工温度对于路面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测量才能进行沥青等材料的摊铺施工;第四,为了确保路面的压实度,必须采用12吨以上的压路机,才能确保压实效果。

2 沥青路面原材料的控制

在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沥青、粗细集料、矿石等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直接因素,因此,控制好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料的质量对于沥青路面质量的保证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相关原料的采购时,需要寻找生产质量过硬,诚信经营的供应商来供应满足技术标准规范的原材料,对于原材料的各个采购和进料环节进行监督和抽验,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处于可控范围。沥青路面施工使用的原材料因为属性较为特殊,故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专用车辆进行,温度也要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用到不同规格的碎石来铺设道路的骨架,所以,安排专人对碎石在场地存贮,保管进行管控,确保碎石的干燥性,有利于沥青路面使用的混料质量的稳定性。

3 沥青混凝土中的材料配比

沥青混凝土陆念是现代公路建设的主要工艺方式,因此,沥青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对于路面的质量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在沥青混凝土的配比设计过程中,为了确保配比后的质量,一般需要在储备原材料之前进行相关的工地实验来确定配比比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准确的实现对材料品种、级配和用量进行确认,还可以通过抽样实验,对沥青混合料的用量进行准备有效的控制,以提升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2]。

4 沥青混凝土施工的工作面要求

沥青混凝土铺筑的基层的强度、平整度和弯度对于沥青混凝土铺筑后的质量影响十分重要。所以在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干燥度和清洁度,需要对基层进行重点检验,确保没有松散的石料等影响沥青混凝土施工的因素存在,同时,在基层上洒一定数量的透油层,以确保施工的质量。

5 施工技术控制

要实现对施工技术的控制,必须对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严格技术管控:第一,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和运输控制。沥青混合料为了确保混合质量,要求拌合时间短,运输时间不宜过长,使用翻斗里涂抹了油水混合物的15吨以上的自卸汽车,来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氧化和挥发;第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控制。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必须对摊铺机进行例行的检查,以确保沥青混合料得到连续稳定的摊铺,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在后面人工检修时,不可以站在未压实的沥青混合料上施工;第三,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控制。沥青混合料要实现想沥青混凝土的转变,必须要通过对其进行压路机的压实施工,使沥青混合料材料之间的空气被挤压出来,确保矿物颗粒能够有效的粘结;第四,路面接缝处理控制。安排专人负责表面粗斜较多,离析较大的接缝状况。使用喷灯烘烤或热混合料覆盖的方式,使接缝处软化在实施接缝铺筑施工,并涂抹沥青层来加强混合料的粘结,最后实施压实动作,确保接缝质量。

6 收集资料,强化验收

资料的收集是工程验收的基础保障。因此,在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不断的总结,同时关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作用和功效,以实现对施工过程实现动态管理,确保施工环节处于可控状况,对于沥青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并记录,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对于相关环节的施工参数和相关实验数据及照片影像资料进行及时的归档保存,是保证后期竣工验收的关键性依据,为确保施工质量奠定基础[3]。

结束语:

目前,使用沥青混凝土进行公路工程路面的施工,已经成为现代公路建设的主要工艺方式,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也因此逐步成熟和完善,在公路工程的使用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公路工程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通行压力,为了确保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的质量,我们需要对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相关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使得技术不断得到优化和升级,确保沥青路面施工的顺利开展,为公路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文平.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

第2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公路;路面;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交通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的,道路的建设能够刺激经济的发展,同样的,经济发展后也会作用于道路的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道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沥青路面施工简单,污染小,建成后路面较为平整,使用寿命长,因此我国大部分的公路,是使用的沥青路面。沥青路面建成以后会因为质量问题出现各种开裂、车辙等问题,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因此,沥青路面的建设技术以及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公路路面沥青施工技术

2.1 施工前准备。施工前需要进行相关材料的准备和质量检查工作,做好人、物的安排和施工计划制定,对需要使用的机械进行安排和技术检查、调试。

2.2 配料比。混合料生产前需要进行预拌,确定混合的时间、温度、矿料以及拌和工艺、混合料用量等。如果出现待料或者溢料,就代表供料比不相称,需作出调整。搬货机调整稳定后需要进行马歇尔以及抽屉实验,并且钻孔取芯,检验效果。

2.3 施工过程。施工主要包括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运输,摊铺施工,碾压施工。

摊铺过程首先用摊铺机自动倾斜汽车将沥青卸载到摊铺机料斗上,然后通过链式传送器传到螺旋摊铺器上,均匀的把混合料摊铺,紧接着用振捣板捣实,熨平板整平。

碾压过程包括初压和复压,初压能够使混合料平整、稳定,表面压实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利于质量的提升。复压的作用在于形成稳定的结构层,使得混合料密实、稳定、成型,需要使用重型轮胎压路机配合振动压路机进行,最终形成平实的路面。

3 质量控制意义方法

3.1 常见问题分析。目前我国沥青路面大致有以下几种问题:(1)路面泛油,油包。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之中,由于设计的不合理性,或者路面没有做好平整工作,粘层油会向路面比较低洼的地方集中,导致泛油以及油包的问题出现。在初期阶段不会特别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泛油和油包问题对粘结力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粘结层逐渐失效,出现路面开裂等问题。(2)路面裂缝。这是最普遍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重点防范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沥青材质的调配过程需要合理进行,以及合理地处置道路沉降和荷载处理工作。路面开裂后如果不能被发现,会逐渐扩大,危害安全。(3)车辙。车辙是高温条件下车辆载荷长时间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原因在于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不够,或者使用过程中交通载荷过大或者环境条件太过于恶劣所致。(4)水损害。公路路面积水或者降雨条件时,水会逐渐渗透到集料或者沥青界面上,导致沥青表面逐渐剥离。要加强对水损害过程的研究,科学的提高沥青路面质量,延长其使用期限。

3.2 质量控制方法。做好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其主要作用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通过采取正确的质量控制手段,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理的问题,并对其采取正确的控制手段,避免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施工安排,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2)提高效益。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手段,对施工需要的各要素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和施工安排,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现象,发挥出人、物的最大价值,从而提高沥青路面施工的效率和效益。(3)提升沥青路面的质量,延长使用期限。这是沥青路面施工的最终目的。能够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合理手段改善路面质量。

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应当在施工设计、施工工程、工程验收中有所提现,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主要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检查。主要包括施工材料的选购、检测和质量控制,机械设备检查。施工材料主要包括施工所需的沥青、机制砂、矿粉、石屑等材料,在选购过程中应当做好检验工作保证其质量可靠,性能可靠。在材料进入沥青拌和站或者铺设使用时时,需要找专人再次做好质量检验工作,防止施工现场复杂性导致的质量问题。机械设备主要有运输设备、拌和设备、碾压设备、摊铺设备等等,在设备的使用之前,需要对设备的功能和配件的完整性做好检查,确保其处于最佳状态,避免故障的发生,进而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效率和质量。(2)施工技术手段:主要是沥青的选择,摊铺、碾压、压实、接缝处理施工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施工中,要根据公路路面的施工条件、道路工艺、路面结构、石料酸碱度等现实情况选择所需的沥青标号。在沥青的拌过程中,需要保证沥青合理的拌和时间、加热和出场温度,做好混合料的拌和工作;拌和后每班都需要有人抽样检验,保证拌和质量。摊铺时需要清扫公路上面杂物,保证基层路面的密实度和厚度,在摊铺前4-8h进行表面的透层沥青铺洒;摊铺过程注意平整度达到要求;多层摊铺时一般横缝错开1m左右,纵缝错开15cm左右。碾压过程中,需要保证碾压速度2km/h~4km/h之内,避免突然的停顿刹车或者急转弯,碾压轮要保持清洁;复压过程中,需要注意路面温度尽可能在100℃以上进行,终压后需要立马进行检查,发现没有完成目标的地方立马重新压实;当天成型的路面注意不得停放各种车辆或者杂物。切割机制作平接缝时需在混合料冷却却并未变硬时进行。(3)施工质量评定。施工后的检定可以发现路面的质量问题,通过对检测数据分析,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路面质量。质量评定工作是评价施工质量的依据,相关人员需要履行自己职责,采取科学的尺度和手段进行衡量,制定完善的评定制度和评定标注,指导工作的进行。

结语

沥青路面的质量直接决定公路质量的好坏,施工人员要从技术上不断总结思考,应用到施工中,管理上精细化管理,做好每个细节,双管齐下做好质量控制的工作;评定人员认真负责,做好质量评定;验收部门也需要实事求是,把好最后一道关卡。

参考文献

[1]卢保伟.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交通科技, 2013(06):52-54.

第3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着施工工艺简单,易于维修养护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处,这也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技术管理与新的施工工艺的不断创新与完善来予以弥补,因此,加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是我国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载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建设对于促进我国交通体系的发展,方便人们的出行,以及促进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砂石路面共同组成了我国公路路面三大基本类型,而沥青路面以其自身的良好适应性、可塑性以及维护管理的便捷性,在我国目前的公路路面施工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其中尤以城乡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居多。

沥青路面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温度敏感度高、易出现离析问题等,这些对于沥青路面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而弥补其应用缺陷的主要办法在于,通过技术的完善与创新,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提高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保障各环节施工操作的规范性,通过针对性措施与方案的运用,有效控制施工缺陷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予以支持。加强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沥青路面施工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同时也可以促进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延长公路工程使用寿命,保障公路交通的运行安全、促进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水平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常见问题分析

在沥青路面公路工程的施工现场,一系列常见问题的出现,很容易对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并进一步导致公路使用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出现,影响公路工程使用性能的发挥,以及公路工程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沥青路面的摊铺问题

在我国,沥青公路传统的摊铺作业方式普遍采用摊铺机进行路面施工作业,特别是在城乡公路的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目前沥青路面施工严格按照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中的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程序和国家规范进行施工工艺,沥青砼摊铺机连续完成摊铺工序。由于沥青砼的供应是间断作业状态,摊铺机承载物料的负荷呈波动形式,易造成路面施工质量的下降。特别是沥青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施工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甚至会在短期内出现路面的裂缝问题,这都会影响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2、沥青砼的离析问题

沥青砼离析是目前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项常见问题,也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沥青砼离析根据其产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温度离析,即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沥青混合物的温度较高,当拌合均匀性不良时,就有可能产生内部温度差异,导致温差存在的区域易发生离析。另一类则是密度离析,即在混合料搅拌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等原因,导致大颗粒发生集聚,混合料搅拌的均匀性下降,导致密度出现不均匀分布,并影响路面的平整度,致使路面质量下降。

三、加强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1、严格规范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应用

在现场浇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操作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各项技术选用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并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例如对沥青混合料的配比控制,对沥青浇筑温度的监控等。同时,还要形成较强的质量控制意识,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控,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减少缺陷问题的发生几率。

2、强化施工现场的监理力度

施工监理是关系到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整体质量的关键工作,因此,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责,从施工的各个环节着手,全面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施工材料质量合格,供应到位、各项施工操作符合相关规范与标准,确保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做好监理记录,以此为依据,对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解决,以此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

3、加强施工现场沥青混合料搅拌工序的技术管理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搅拌工序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技术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对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合理选用与质量把控,要确保进入搅拌工序的原材料质量合格,并且要对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科学的确定,通常需要经过科学的实验,对不同的配比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性能最佳且与施工需求最适合的配比方案。在搅拌过程中,应加强对搅拌环节中各项工序的控制,如搅拌机械的选用、原材料加入顺序、搅拌时间、搅拌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搅拌均匀程度的控制以及外加剂的使用等,从而确保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最佳,充分满足沥青路面浇筑施工的需求。

4、加强沥青路面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可以采用混凝土转运车来进行沥青混凝土的转运,通过这种方式来保障浇筑作业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能够减少因设备问题对浇筑施工造成影响,对于保障路面平整度有着良好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采用超声波传感器来有效控制沥青混凝土供料过程。即将超声波传感器安置在输送机机头位置,以实现对料斗内混合物数量的实时监测,确保辅助料仓的沥青混凝土保持在一定高度,确保摊铺机连续作业。

5、加强重点施工环节的重点管理

在沥青混凝土材料摊铺与碾压等重要的施工环节中,应加强对施工各项操作的重点管理,例如在摊铺前要做好对路基的检查与清理,确保其满足摊铺作业的要求,并且还要在正式施工前,进行一段距离的摊铺压实试验,以检验沥青路面的性能是否符合工程的要求,同时,对摊铺过程中的沥青混凝土温度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杜绝超温料的使用,此外还要加强现场检验,及时发现缺陷问题,并采取措施弥补,从而确保路面的质量符合标准。

6、做好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

沥青路面通常采取洒水养护的方式,保持路面湿润,防止裂缝出现,一般养护时间不少于一周。沥青路面铺筑完成之后,不得在其上停留车辆,待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方可开放交通。如果需提前开放交通,可通过洒水来降低路面温度。

总结:针对沥青路面施工中存在的缺陷问题,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从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着手,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条件与需求,合理采取管理措施,通过有效的管理保障施工现场各环节施工操作的规范性,确保施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同时,加强新的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应用,确保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进而保障我国公路交通运行的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充分发挥出其经济与社会双重价值。

参考文献:

第4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沥青路面;裂缝;原因分析;预防措施;治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F526 文献标识码: A

沥青路面以其行车舒适、噪音小、扬尘少、维修方便等优点被广为应用, 但裂缝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 裂缝的出现不仅使沥青路面的品质下降, 而且带来路面病害的恶性循环。沥青路面的开裂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横向、纵向、网状和反射裂缝。下面我单从施工角度对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有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1、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分析

(1)、施工冷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好。

(2)、沥青和沥青结合料的性质是影响沥青路面温度开裂的最主要原因,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劲度是决定沥青路面是否开裂的最根本因素,沥青劲度又是决定沥青混合料劲度的关键。在沥青性能指标中,影响更大的是温度敏感性,温度敏感性大的沥青更容易开裂。

(3)、各个结构层层间粘结力差,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推移导致开裂。

(4)、半刚性基层产生的反射裂缝。

(5)、拌和机除尘设备未定期更换,粉尘含量超标,后期气候温差过大形成路面开裂。

(6)、极端最低温度、降温速率、低温持续时间、升降温循环数次数是气候条件影响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的四大要素。

(7)、桥梁、涵洞两侧路基台填土沉降,导致跳车,形成裂缝。

(8)、高填方、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

(9)、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当路面结构层底部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其材料的抗拉强度时,产生的开裂。

(10)、施工现场摊铺温度及机械组合不当,温度下降过快,碾压过程中,机械未压实到位,导致压实不足,渗水过大等原因造成后期裂缝产生。

2、沥青路面产生裂缝采取的预防措施

(1)、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应连续进行,尽量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路面端部切割整齐,清除碎屑,预热使其接缝软化,产出加热料,涂刷改性乳化沥青,再摊铺新的混合料,机械应及时碾压。

(2)、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再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左右,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cm-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3)、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按该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

(4)、桥涵两侧填土充分压实或进行加固处理;沉降严重地段,事前应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和合理的路基施工组织。

(5)、沥青路面摊铺前,对下卧层需要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卧层稳定,并宜喷撒0.3kg/m2-0.6kg/m2粘层沥青。

(6)、原材料质量和混合料质量严格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范进行选定、拌合和施工。

(7)、拌和机设备零部件及摊铺机设备零部件达不到要求及时更换,保证混合料及摊铺质量。

(8)、控制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

A、 基层混合料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碾压,要防止碾压时含水量过小,压实度和强度不足造成强度裂缝。

B、对分段施工的基层,在碾压时,应预留3m-5m混合料暂缓碾压,待下段混合料摊铺后一起碾压,以利于衔接。对于分层碾压的基层,上下层的接头应错开3m-5m,已减少出现裂缝的机会。

C、合理选择混合料的配比,控制细料数量;重视结构层的养护,并及早铺筑上层或进行封层以利于减少裂缝。

3、沥青路面裂缝处理

(1)、一经发现裂缝后应立即修补以免水通过缝渗透到基层,造成基层破坏而影响面层。对于较小的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缝宽在6mm以内,宜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去尘土后,可用灌入热沥青或乳化沥青材料加以封闭处理;缝宽大于6mm的,将裂缝内杂质处理干净后,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撒砂,扫匀;也可以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封。

(2)、轻微龟裂可采用刷油法处治,或进行小面层喷油封面,防止渗水扩大裂缝;大面积龟裂、网裂采用加封层或沥青表面处治。严重龟裂、网裂应对基层进行补强。

(3)、碾压中出现微裂缝,可在终碾前,用轮胎碾进行复压,消除裂缝。

(4)、因土基、路面基层的病害或强度不足引起的破损,应处理路基或基层,然后再修复路面。

4、总结语

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其产生的外部因素有交通荷载、环境温度、突发的震灾、水分及阳光、空气的老化作用等, 内部因素有材料的受拉疲劳、受拉屈服、剪切屈服以及施工不当留下的潜在裂缝。裂缝的防治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 宜从防裂厚度、混合料配合比、应力吸收层、应用改性沥青等方面综合考虑。总之,合理的设计选材,精心的施工、养护和及时的维修是预防和控制沥青路面裂缝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第5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早期损害

【中图分类号】TU13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073-03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建道路偏重于高等级,而原有道路则不断升级改造,“十一五”期间,全国公路网总里程新增63.9万公里。但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多数低等级公路以及部分高等级公路的沥青路面出现了使用寿命短、早期损坏严重的现象,从而不得不耗巨资进行维修、改造。其中,大多数高等级公路沥青面层虽然已经使用了优质的材料,先进的施工机械,但仍无法修出高水平的沥青面层。我国目前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体水平偏低,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尤其对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个指标认识不足,没有一个完整的控制指标体系,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控制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深入分析沥青路面早期损害原因,加强质量控制意识,明确工前控制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一、我国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状况

近年我国道路建设速度发展迅速,道路施工的技术和设备水平发展也比较快,部分施工设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应该说我国道路施工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但部分道路开通不久出现了不同质量问题或病害,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主要的原因是施工质量控制问题,也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需要在施工设备设置调控、原材料控制、施工工艺、检测评价等方面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也就是加强道路施工的软件环节。实践证明,加强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不仅可以提高道路质量,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及行车舒适度和有效使用年限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才能实现良好的使用性能。目前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

1、原材料质量不好,质量不稳定,材料管理不规范;

2、施工设备参数设置不恰当,施工设备局部存在缺陷;

3、施工过程中对关键工序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施工工艺不合理,导致施工过程不稳定或匀质性较差;

4、存在机械设备上投入不足,设备性能落后的情况;

5、路面质量检测方式和评价方法满足不了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6、施工质量技术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

这些问题将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反之如果加强和改进这些方面的控制,也会显著提高路面施工质量。

随着新型沥青路面、新型建筑材料、先进的施工机械应用,需要更加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和管理方法,施工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施工技术。然而,由于我国修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时间还较短,建设经验还很欠缺,有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的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之近期我国道路建设速度又很快,需要加强沥青路面施工的技术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正是在这一工程实际需求的背景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病害研究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施工质量分析

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出现任何薄弱环节都可能引起路面早期损坏,如高温车辙、水损害坑槽等典型早期病害。由此,研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关键环节和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并进一步为实施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高温稳定性病害与施工质量控制

高温稳定性车辙病害是沥青路面一种主要病害形式,尤其近年交通量增加迅速,年均气温也逐渐增加,车辙病害己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病害与原材料本身性能、设计方案、交通荷载等因素有关,但目前较多的非均匀性分布的车辙病害与施工质量控制关系较大。

下图1为江苏某高速公路所调查的三个标段车辙分布曲线图,分布图表明三个标段的车辙情况各有一定特点,C标的车辙最大,A标次之,B标的最小,比较数据见表1。三个标段路面方案、原材料、交通流量基本相同,通车不久出现车辙病害,但路面车辙病害发展和分布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车辙分布差异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三个标段的整体差异,即三个标段车辙病害整体上表现不同;另一方面差异是每个标段自身路段内的车辙分布变异性也非常大,相距10m的路面车辙深度差异可能很大。

图1分析路段主车道车辙分布图

表1路况调查数据统计表

通过核查施工记录和试验报告发现,车辙病害的差异和间断性分布与施工中两个拌和楼的混合料控制有关,即存在油石比和级配差异,这是两个重要的控制项目,如果控制不好会直接引起早期病害。因此,施工过程稳定性控制非常关键,从设计、原材料、管理、工艺等方面采取系统措施控制好施工的稳定性。

2、水损害与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是沥青路面存在水分的条件下,水分逐步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同时由于水动力的作用,使沥青膜渐渐从集料表面剥离,并导致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而发生的路面破坏过程。水损害也是沥青路面一种主要早期病害,水损害导致路面沥青混合料松散,并逐渐发展成为坑槽,对交通安全和路面耐久性影响较大。一般沥青路面坑槽分布离散性、随机性较明显,这也说明与施工质量的均匀性控制有直接关系。

有关调查表明,水损害坑槽发展有如下特点:坑槽破坏发生在雨季,开始时一般先有一小块松散,之后脱粒并出现小坑,小坑逐渐扩展成较大的坑槽,如下图所示2。

图2沥青路面坑槽发展过程图示

同图1对车辙检测的同时,采用核子密度仪对该路段沥青路面的空隙率进行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空隙率分布表现出显著的变异性,波动较大,局部位置空隙率过大,超过8%。

图3分析路段沥青路面空隙率分布

而同时进行的钻芯取样,抽提筛分后发现,部分芯样0.075mm的通过量高达20.6%,超出规范限定的15%,而石料堆场的调查发现,部分粗集料含泥量过大,超过规范值1%。9个样本中有4个小于设计沥青用量4.4%,从而减小沥青膜厚度,进而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此外,细集料在露天堆放,造成其含水量过大,为了烘干细集料,不得不升高温度进行拌和,导致细集料出现一定程度的脆化,而集料表面温度较高造成沥青结合料出现一定程度的焦化现象,导致沥青粘结性能退化,还有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在碾压时料温过低难以压实,渗水严重,最终致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3、沥青路面开裂与施工质量控制

裂缝是沥青路面的一种主要破坏形式,且裂缝的出现往往是路面损害急剧增加的开始。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裂缝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下表2所列。

表2我国沥青路面裂缝分类

由于沥青路面属柔性路面,其裂缝的产生和开展受基层和路基的影响较多,典型的破坏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没有拌和到底,在底部留有素土夹层,素土夹层成为沥青路面结构中的软夹层,它会导致沥青面层产生块状裂缝;还有路面的不均匀沉降,会导致路面局部主体断裂。

4、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完善的设计是确保路面使用性能的前提,严格的施工是确保路面使用性能的关键,施工质量是诱发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破坏的主要因素,所以为防止路面早期损害,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施工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强化施工管理,提高工序控制的科学性。

(2)保证现场试验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杜绝弄虚作假,特别是沥青材料、砂、石料的试验数据真实,必须做到试验检测的过程规范化操作;保证沥青路面材料的路用性能,对高路堤、软基处理、填挖结合处、结构物两端填土等重点部位的施工重点监控,防止不均匀沉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3)重视并合理调整道路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均匀度、平整度和构造深度等指标,特别处理好平整度与压实度的关系,不能过分追求平整度而牺牲压实度,而是要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追求平整度,否则通车后的路面极易发生水损坏以及松散、车辙等早期病害。

(4)对于路面基层施工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合格材料,对于水泥稳定类材料,要严格按配合比要求控制水泥剂量及含水量,保证路面基层设计厚度及顶面标高,洒水碾压至要求密实度,保证基层表面平整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同时要重视半刚性基层的养护,防止反射裂缝的出现。

(5)对于路面面层施工先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材料及材料的级配,凡发现沥青混合料级配不佳,油石比过低;当沥青含量过大时,要及时通知后场对沥青用量进行调整,调试现场施工还应掌握好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保证沥青混凝土压实度及平整度,搞好施工缝、结构物伸缩缝位置施工工艺的选择和处理,防止路表水下渗,另外对于边角及有障碍物碾压不到的部位,要使用热墩锤,热烙铁或平板震动夯实。

(6)为减少路面病害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好沥青混凝土的级配、施工过程中不离析、保证压实度是施工成败的关键,而碾压温度是控制沥青面层压实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对于温度的控制在沥青路面施工中非常重要。

通常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场与摊铺地点相距较远,沥青混凝土运输时间长,混凝土温度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控制沥青拌和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时间是温度控制的最主要的环节。运输过程中导致沥青拌和料温度损失主要是大气环境温度和运输时间两个主要因素,大气环境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影响,主要体现在沥青拌和料的摊铺-初压-复压-终压阶段,为了保证沥青拌和料在摊铺-初压-复压-终压阶段的温度要求,拌和站出料温度应随大气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沥青拌和料的温度在运输过程中损失温降,通常与自卸车运输途中的运输时间成正比关系,运输时间越长,温降越大。

三、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以上分析表明,沥青路面施工过程复杂、影响因素环节多、变异性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早期病害。沥青路面的质量不是简单的由试验和检测实现的,而必须通过执行合理设计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计划来实现。承包人应合理设计质量控制计划,而业主应合理设计质量保证计划。这些计划的设计及执行对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生产、摊铺及使用性能至关重要。

1、质量管理体系与控制

质量管理科学自产生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人员根据技术标准,利用各种测试手段对零部件(工序、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查,做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断,不允许不合格部件进入下道工序或出厂,起到了质量把关的作用。这种质量检验主要是在产品制造出来后进往,这样的质量管理表现为一种被动管理.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进行工序控制,突出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质量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在此管理阶段,强调“用数据说话”和应用统计方法进行质量管理,因此通常将这一阶段称之为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简称为SOC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涵盖较广泛,其核心是“三全”的管理: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为了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应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首先必须确定控制目标,其次应建立控制机制,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控制是对被控系统的整体而言的,既要控制被控系统从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也要控制被控系统的所有要素。在项目质量控制中,根据被控系统全过程的不同阶段,控制可分为三类:①事前控制,又称为预先控制或事先控制,即在投入阶段所进行的控制,实质上是一种预防性控制,如质量预控就属于事前控制。②过程控制,也称为事中控制,即在转化阶段所进行的控制。如工序质量控制就属于过程控制。③事后控制,即在输出阶段所进行的控制,如项目交工验收阶段所进行的质量控制。这种控制实质上是一种合格控制。基于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特点,对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是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两个阶段。

2、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特点

对照项目质量管理科学的发展,我国沥青路面建设的质量管理基本处于质量检验阶段,目前使用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事后认可。对于需要及时反馈的质量控制来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与被动性,无法起到动态控制作用。分析目前沥青面层施工的质量状况,原材料质量、混合料级配、油石比、温度、厚度等主要技术要素都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可能使路面质量产生过大波动,路面局部早期损害严重,使用年限缩短,部分项目通车一、二年后开始大规模维修,因此在路面施工中进行系统质量控制,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势在必行。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沥青路面施工过程控制缺少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研究成果,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施工现场缺少必要的技术指导,从而导致沥青路面的最终施工质量得不到有力的保证。

控制体系是通过对沥青路面施工中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检测指标,如关键工序、重要工艺参数及关键设备的操作程序等,进行数据采集并及时分析处理,从而及时判定施工工艺是否得当,判别施工质量的优劣程度,变事后控制为有效的过程控制。

沥青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是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用系统观点及控制原理,建立适用的技术指标体系,明确控制目标,建立统计控制与技术诊断相结合的调控机制,即动态质量控制方法达到监控、纠偏、改进、提高的动态施工管理过程,最终铺筑出高质量的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其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控制研究是多方面的,只用一两个指标是不能全面反映施工过程和控制施工质量,为此,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指标控制体系。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是由许多的有内在联系的单项指标组合而成,在设计时,既要从总体全面考虑整个体系所应包含的内容及其框架,也要逐一考虑各个单项指标的含义、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等。

3、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原则与发展

基于沥青路面施工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主动控制原则,由于沥青路面施工具有工程规模大、投资巨大、控制难度大、变异性大等特点,如果前期准备出现问题,后续很难纠正或需付出巨大代价,因此沥青路面施工中必须做好事前准备和事前控制,包括设计审核、原材料准备、设备检验、工艺管理考核等。

(2)系统平衡原则,沥青路面施工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前期准备、施工过程,应从系统平衡角度进行前期准备和过程控制,施工过程又可分为拌和、摊铺、碾压等工艺过程,也需要从系统平衡角度控制各个工艺过程连续、平稳、有序,从而为保证路面质量均匀稳定建立基础。

(3)整体与细节原则,沥青路面施工是一个复杂过程,既要建立整体过程控制体系,又要保证每个细节质量控制,只有细节的质量得到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也就是只有控制好每一车混合料质量,才能控制好每lm路面质量,进而才能保证整条公路路面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4)过程控制原则,只有通过加强过程监控,才能及时发现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质量稳定。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控制方法和体系:

(1)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沥青路面施工是一个复杂过程,影响因素环节众多,提高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水平是提高沥青路面质量的必要条件,建立全面系统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3)建立基于概率统计的质量控制体系,只有建立基于概率统计的控制体系才能客观全面的检测评价路面施工质量,判别施工过程控制状态,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工程验收和实施按质支付提供依据。

(3)实施按质支付的质量管理体系,可调节支付形成了契约形式激励机制,促使承包人提高工程质量,明确细化质量管理验收标准,提高业主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护投资人利益。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我国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结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工程实践,从设计、材料、工艺过程、检测评价等方面系统分析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和相应技术措施,具体总结如下:

1、研究分析了集料、沥青等原材料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原材料供应、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质量控制要点和措施;

2、结合实际工程中沥青路面典型病害,分析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提出了应充分考虑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应从系统、过程、整体的角度进行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3、总结提出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基本原则:系统平衡原则、整体与细节原则、过程控制原则。

参考文献:

[1]张登良.沥青路面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22-25

[2]沈金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张肖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J].公路,2005,(2)

[4]徐林样.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现象分析及防治[J].浙江交通科技,2003.3

[5]沈金安.解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早期损坏的技术途径[J].公路,2009.5

第6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摊铺施工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公路建设的突飞猛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在其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像如:车辙、开裂、泛油一系列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将会对人们的日常通行和公路的使用寿命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为国家带来了非常大人力、物力及财力等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问题分析

1.1 公路沥青路面的开裂、油包、泛油、车辙、推拥

公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开裂、油包、泛油、车辙、推拥等。对于公路沥青路面来说,无论新建道路路基柔性再高,公路路面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开裂、油包、泛油、车辙、推拥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大都是由沥青路面裂缝引起的。公路沥青路面所使用沥青的材质、道路的沉降、荷载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特别是在降雨条件下,裂缝会增加沥青路面的含水率,从而降低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1.2.公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害

公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害主要是指公路沥青路面在大量积水或者降雨条件下,同时受到公路沥青路面温度和荷载的作用,让公路路面水渗透到集料和沥青的界面上,形成强大的渗透压力,导致公路沥青表面剥离,从而破坏或者丧失集料之间的粘结力。公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害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针对我国公路水损害问题,要加强分析研究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形成的过程,控制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的关键环节,从而提高公里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发生概率。

2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材料的筛选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凝土材料所采用的沥青包括:改性沥青、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等。在施工中,要根据公路路面的施工条件、道路等级、施工工艺、路面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该公路工程所需的施工材料和沥青标号。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煤沥青主要用于公路透层施工而不作为公路面层材料使用,这是有其特殊性质所决定。乳化沥青主要分为两种即阴离子乳化沥青和阳离子乳化沥青,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应根据石料的酸碱度来决定具体选用哪种乳化沥青。

公路施工过程中,在选用粗细骨料和填嵌料时,不但要满足相应的级配要求之外,而且还要选择干净、坚硬、没有杂质的物料。在公路沥青路面抗滑层的施工时,抗滑层必须选用无风化石,不能使用不坚硬、不耐磨的砾石或者矿渣。

2.2.公路沥青混凝土的拌合和摊铺

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应该在拌和厂进行拌制,并且要在沥青混合料拌制前进行试拌,以确保拌合时间、适宜的沥青用量、加热和出厂温度,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质量。在沥青混合料拌和后,必须保持混和料的均匀一致,不能有结团成块或者粗细料分离现象出现,每班必须由专人对矿料级配组成和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进行抽样试验,若不能到达要求就需及时调整。

2.3 公路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在进行公路沥青路面的面层铺筑前,必须清除干净公路基层上的杂物,并准确检查公路基层路面的密实度和厚度,若路面基层中存在坑槽或者松散应及时修整。为了让公路面层与基层更好的粘结,在进行公路面层铺筑前4-8小时,需要对公路路面粒料类的基层表面洒布透层沥青,一般用量是1.0-1.2kg/m 。如果公路基层是旧沥青路面时,就要在公路面层铺筑前,在旧沥青路面表面洒布一层粘层沥青。公路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自动倾卸汽车并将沥青混合料卸载到摊铺机料斗后,通过链式传送器将沥青混合料传到螺旋摊铺器上,随着摊铺机的行驶,螺旋摊铺器就能够均匀地摊铺混合料,紧接着由振捣板进行捣实,再由熨平板整平。在进行公路路面上面层摊铺工作时应采用雪橇式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从而达到横坡和平整度的规定要求。在进行多层混合料铺筑时,上、下面层的接缝必须错开,一般保持横缝错开1m 左右,纵缝错开15cm 左右。

3 公路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在公路沥青路面的沥青混凝土摊铺之后,立即开始初压。初压工作一般采用二轮压路机至少进行两遍碾压工作,并且压路机的驱动轮需要面向摊铺机,压路机的碾压方向必须和路线保持一致,防止沥青混合料的推移。完成初压工作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及时检测路面的路拱情况和平整度,对于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及时地调整处理。接着进行复压施工工作,为确保公路路面的碾压力度,必须先用振动压路机至少碾压3-4 遍,接着用轮胎压路机碾压至少4-6遍。完成复压工作后,进行终压作业,终压采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以消除复压过程中沥青公路表面遗留的不平整。在公路沥青路面摊铺层的压实工作中,应该时时检测

施工质量,修复缺陷。

4公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处治

公路沥青路面的沥青表面处治主要是采取集料和沥青按拌合方法或者层铺进行施工,铺筑一层薄层路面,其厚度不大于3cm。沥青表面处治施工应采用层铺法,通过层铺法施工的路面结构层强度构成嵌挤力,也就是说公路沥青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主要依靠集料颗粒之间的互相嵌挤产生强大的内摩阻力,沥青和集料之间的粘结力起次要作用。在进行层铺法施工时,首先要把路面基层清扫干净,然后在路基上浇洒透层沥青,等到透层沥青充分渗透再浇洒沥青,对于有缺边、空白和浇洒不足的地方要立即进行人工补洒。

在沥青浇洒完成后立即散铺石料,并按照规定一次性散足用料数量,及时的扫匀,保持厚度一致。石料散铺完成后后立即用轮胎压路机或者6-8T 双轮压路机碾压至少3-4 遍,以从路两边移向路中心的碾压方式,并且每次轮迹重叠30cm,三层式沥青表面施工要求和二层式路面沥青施工要求和施工方式与上相同,不同的是要分别增加两次和一次洒油、撒料和碾压工作。如果公路路面在初期养护期间就出现泛油现象,就需要在泛油的路基地段补撒和最后一层矿料相同的石料,并要仔细扫匀石料。

5公路沥青路面的接缝处理

5.1 切缝的处理

摊铺作业快要结束的时候,摊铺机料斗内的沥青混和料也会越来越少,烫平板也将沿着纵坡出现下降的趋势,摊铺的厚度也会逐渐变薄,为了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横缝接头,所以就需要进行切缝操作。首先需要采用3m 的直尺检定,以便于确定预定摊铺段的末端,从而停止摊捕工作,通过人工将端部的混合料进行拢齐并要修成斜坡,而压路机也要碾过斜坡。在压路机碾压完毕之后,再用3m 的直尺垂直接头每隔1m 就测量一次,并要及时的记录每尺测量的压实层端部下塌的位置,通常是以最内侧的塌点为基准,画一条垂直路线方向的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切缝隙位置。

5.2 横缝碾压

横缝的碾压首先要注意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通常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必须控制在110℃左右,然后再进行碾压工作,最好骑缝碾压。在进行骑缝碾压的时候,可以沿着沿横缝进行顺向碾压,也可以和横缝成45°角进行斜向碾压。在进行顺向碾压时,首先要伸入新铺层15cm 通过往返2次,然后再慢慢向新铺层过渡,并且每次要伸入15~20cm,直到大约有2/3 轮宽的时候再进入新铺层。接着进行纵向碾压,当碾压轮的1/2 进入到新铺层后,便退出,然后错开大约10~20cm,再掉头从中央带进行斜向碾压。横向接缝主要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便于保持横缝有一条碾压成型的、垂直的边缘。

6 结语

在我国的公路建设当中,沥青路面可以说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路面形式,其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对整个道路的正常使用的影响巨大,在施工操作过程当中,施工人务必要加大对沥青路面摊铺施工技术的重视,从摊铺的整个施工工艺流程来控制其质量,做好质量的把,提高其公路建设的质量及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王志宇.蔡满新.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摊铺施工技术.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24) .

[2]马雪云, 陈畅.浅谈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甘肃科技纵横,2012,40(3)

[3]张星,张雪丽.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探析.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1)

第7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沥青路面;层铺法;贯入式;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首先,沥青材料。在公路建设中,主要选择煤沥青、石油沥青作为沥青材料,在使用时,应按照施工方法、交通量、沥青类型等进行选用,沥青标号应按照本地气候条件、路面类型、矿料性质、矿料尺寸、施工方法选用,选用沥青应达到公路沥青使用标准。

其次,矿料。沥青路面通常使用粗集料,例如矿渣、破碎砾石、碎石等,细集料,例如石屑、机制砂和天然砂,和填料。

第三,施工机械检查。在沥青公路施工之前,应全面检查施工机械,机械是否存在故障,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在施工时,尽可能减少施工故障。

第四,铺筑试验路段。尤其是高等级公路施工前,可铺筑试验段,以为后序施工积累经验,有效检查施工机械的组合,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主要确定如下内容:机械是否合理、机械数量与机械组合方法;拌和机拌合数量、上料速度与拌合温度;确定摊铺温度、摊铺速度、辗压顺序、辗压速度、辗压温度、辗压遍数;确定接缝方法与松铺系数;试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检查材料、施工质量;确定施工管理体系、施工组织、施工人员、指挥方式。

二、沥青路面的层铺法施工

首先,沥青表层路面。主要指集料、沥青使用拌合法、层铺法进行施工铺设,厚度小于3cm沥青路面,沥青表面的处治厚度为1.6~2.9cm,层铺法有单层、双层和三层法,沥青表面处治主要在三、四级公路总应用。因沥青表面的处治层较薄,通常不能提高强度,主要是抵抗车辆磨耗,提高防水性与平整度,有效改善行车条件。通常在较热、干燥季节进行沥青表面处治施工,经过开放交通进行压实,直到成型稳定。沥青表面处治选取矿料,最大粒径和处治层厚度一致,矿料最大粒径和最小粒径比小于2,在两筛孔间含量大于75%,沥青表面处治可选择乳化沥青、煤沥青和石油沥青进行铺筑。

其次,工序要求。其一,清理基层。在施工之前,清扫路面基层,暴露大部分的基层矿料,确保干燥,对于不平整、坑槽路段,应给予修补、整平。其二,撒沥青。必须均撒沥青,严禁空白、积聚问题,防止日后出现拥包、堆积、松散等现象,按照施工气温、沥青标号确定浇洒温度,防止撒沥青后要等较长时间方可撒材料。其三,撒矿料。撒沥青后,立即撒矿料,一次性撒足矿料,并均匀铺撒,对于局部缺料处,应给予找补。严禁漏空、重叠现象,若选择乳化沥青,在乳液破乳之前,应完成撒集料。其四,辗压。撒矿料后,选择双轮压路机进行辗压,有一侧路缘辗压至路中心。在进行辗压时,轮迹要求重叠29cm的宽度,辗压3遍。

其五,初期养护。待完成辗压后,可立即开放交通,严禁车辆超过20km/h的速度行驶,控制车辆路线,均匀辗压全幅路面,对于局部麻面、松散等问题,应及时给予修整。

三、沥青贯入式路面

沥青贯入式路面在初步辗压矿料上进行沥青撒布,接着分层铺洒嵌缝料、沥青,再辗压压实而成。厚度通常为5~7cm,乳化沥青路面厚度应小于5cm。若贯入式层上部沥青混合料、辅拌,拌合层厚度为3cm~4cm,路面总厚度8cm~9cm,通常在二级、二级以下路面使用。

沥青贯入式路面的稳定性、强度均较高,主要由矿料钳挤、沥青材料粘接力构成路面强度,因沥青贯入式路面属于多空隙结构,为避免水浸入,提高路面水稳定性,通常加铺封层在面层最上层,通常在较热、干燥季节进行沥青表面处治施工.

四、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热拌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与沥青在热态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热拌沥青混合料在热态下铺筑施工成型的路面,即称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首先,施工准备及要求。其一,面层铺筑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的厚度、密实度、平整度、路拱等进行检查;其二,若基层为灰土类基层或有抗冲刷要求,为加强面层与基层的粘结,减少水分浸入基层,可在面层铺筑前铺下封闭层;其三,为控制摊铺厚度,沿路面中心线和四分一路面宽处设置样桩,标出混合料的松铺厚度。采用自动调平摊铺机摊铺时,还应放出引导摊铺机运行走向和标高的控制基准线。

其次,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其一,沥青采用导热油加热,集料温度范围超过沥青温度差值在10到100度范围内;其二,拌合时间确定,间歇式拌和机每锅拌合时间为30~50S;其三,厂拌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明显的集料离析。沥青混合料成品仓储温度不低于50度,时间不宜超过24h,最多不超过48h。其四,拌合楼控制室要逐盘打印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温度。

第三,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机的组成、可调的活动熨平板或整平组件、修边套筒、夯板和可调震幅的振动整平板组合、足量的受料斗和自动进料控制器、自动整平控制器和横坡控制器、摊铺、夯实板刮平捣实、熨平板按厚度和拱度要求熨平。

第四,碾压成型。宜采用钢筒式静态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组合的方法,沥青混凝土压实层厚度不宜大于100mm,沥青稳定碎石压实厚度不宜超过120mm,如果采用大功率压路机且经试验证明可以达到压实度要求时,允许增加到150mm。应配备足够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和终压的碾压步骤。

第五,沥青路面交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沥青路面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将全线以1~3km或100~500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随机选取测点,对沥青面层进行全线自检,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向主管部门提交全线检测结果、施工总结报告,以及原始记录、试验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申请交工验收。

五、结束语

总之,在沥青路面施工时,应按照施工方法、交通量、沥青类型等进行选用,沥青标号应按照本地气候条件、路面类型、矿料性质、矿料尺寸、施工方法选用,选用沥青应达到公路沥青使用标准,选择正确、合适的施工技术。

第8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聚酯纤维;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1、前言

为了提高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消除公路沥青路面早起损坏现象,近年来浙江省各地市在高速公路和沥青路面中上面层大中修工程中广泛了聚酯纤维新材料,在沥青路面水稳性、高温稳定和低温抗裂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同时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2、聚酯纤维沥青路面的特点

聚酯纤维呈惰性,不受混合料的酸碱性环境而衰变,也不吸收湿气,还具有高强度、高弯曲弹性、高延伸率、高取向性、易拌和等性能。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聚酯纤维后,其沥青最佳用量增加,密度降低,空隙率和流值增大;同时如每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2.5千克聚酯纤维后,即有超过20亿根纤维的三维立体支撑系统对混合料进行加强,提供强大内聚力及桥接作用,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在昼夜温差的热胀冷缩及外力冲击等的影响下,掺加聚酯纤维的沥青混合料可以承受很大的拉伸变形,能够很好地提高沥青路面的力学性能。另外,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特点表现为在-40℃~250℃的温度内不脆化、不软化变形,每根纤维都是独立的,具有极强的吸附性,且不缠绕,能够产生巨大的内聚力,可以大大抑制沥青混凝上的开裂、剥落,提高了路面质量和延长寿命(图1)。

3、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原材料

3.1.1聚酯纤维材料

3.1.2沥青

沥青采用优质道路70号A级SBS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相关要求的规定。

3.1.3粗集料

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上面层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碎石应用反击式破碎机进行轧制,以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确保粗集料的质量。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未掺加抗剥落剂之前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低于4级。

为提高沥青路面的质量,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对粗集料的部分质量指标,如石料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表观相对密度、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

3.1.4细集料

采用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米砂,石质为石灰岩等(上面层可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碎石),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见表4。

3.1.5填料

宜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相关要求的规定,进场填料按要求进行检验。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能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3.1.6抗剥落剂

沥青面层用抗剥落剂应有较强的稳定性,可先用消石灰或水泥,具体掺量根据试验确定。

3.2沥青混合料要求(表5)

3.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要求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应满足《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相关要求的规定。

3.3.1聚酯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表(表6)

3.3.2压路机碾压控制表(表7)

3.4实施工程动态管理

3.4.1沥青路面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3.4.2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关键工序及重要部位宜拍摄照片或进行录像,作为实态记录及保存资料的一部分。

3.4.3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总结、归纳,对好的方面要予以保持和发扬,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下一步施工中予以落实解决。

3.4.4施工项目部要有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办法,根据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确定每一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和内容,并在日常工作中予以落实到位。

4、结语

加强聚酯纤维沥青路面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工程质量,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1聚酯纤维沥青路面的技术效益

经多年的实践,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达到了如下技术指标:空隙率4.0~5.5%、稳定度≥8kN、48h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85%、动稳定度≥3000次/mm、渗水系数≤120ml/min、冻融劈裂残留强度≥80%、弯曲试验破坏应变(-10℃,50mm/min)≥2500uε,明显改善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水害能力,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4.2聚酯纤维沥青路面的经济效益

虽然掺加聚脂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造价比未掺加聚酯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造价有所提高,实践表明,这部分增加的造价在日常养护节约费用中冲销。总体上,掺加了聚脂纤维后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减少出现路面早期破损情况而节省道路后期养护和维修经费、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从而具有较高的综合经济价值。

一般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的年维修养护费用在8万~10万元/公里·年,掺加聚酯纤维沥青路面由于具有较高的水稳性、高温稳定和低温抗裂性,道路出现车辙、泛油和坑槽的早期破损现象大为降低,年维修成本可降低至3万~5万元/公里·年,则每年可节省维修养护费用5万/公里·年。

第9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 分析 研究

沥青路面施工在目前道路施工中较为常见,其施工技术相对比较复杂。近年来,沥青路面的路面不平整和施工接缝处理不当以及裂缝的产生等问题的存在较为普遍,保证道路的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因此,要避免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提高道路的使用年限,就必须对施工技术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只要使用标准的施工方法,就能有效地保证道路的质量问题。

1、沥青路面施工准备

1.1必须根据施工道路所在地的交通量、混合料的类型以及气温条件来选定沥青材料的沥青标号。

1.2必须按照相关标准中的表面纹理、形状、强度、耐磨性以及沥青和矿料之间的粘连性等众多标准来选择粗集料。在选择矿料时,必须充分考虑交通量、混合类型以及铺筑层位等因素。

1.3沥青路面的填料矿粉不能太细,否则会给和易性以及施工带来难处,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的稳定性。但过粗的填料矿粉也不能使用,过粗的填料矿粉会造成沥青与矿料之间的作用不充分,从而使其性能大大的降低。

1.4沥青混合料中的细集料一般使用石屑、天然砂以及人工砂。细集料的棱角在沥青混合料中可以起到提高材料内摩阻角的作用,而效果明显高于粗集料的棱角。细集料与沥青之间应该保持良好的粘连性。

2、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沥青路面施工时所使用的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拌合厂进行拌制,而且只有在根据室内配合比进行试拌之后才能正式进行混合料的拌制。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加热过程中和出厂时的温度以及合适的沥青用量,只有掌握了这些标准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在拌制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配料单进行选料和拌制,并且要对各种材料以及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掌控。必须确保拌合之后的混合料的均匀并且无结团、粗细料分离以及花白的情况出现。通过对拌制好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抽样,然后进行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合料组成的沥青用量实验,对无法达到标准的必须及时改正。

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3.1 清理基层

在进行沥青面料铺筑之前,必须对路面基层上的异物进行清扫处理,并保持干燥。要对路面基层的密实度以及厚度进行确定,对存在坑槽和松散的路面基层应该进行及时地休整。

3.2 洒布沥青

在进行面层铺筑之前的4到8小时内,对粒料类的基层表面进行透层沥青的洒布,洒布行驶速度不宜过快,宜控制在2.5Km/h之内,一般采用单层施工,纯沥青用量采用0.9~1.0kg/m2,改性乳化沥青用量按所检测的沥青含量比例进行折算。这样可以保证基层与面层之间的粘接度。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水泥混凝土路面或者旧沥青路面,必须要在面层铺筑之前,对旧路面进行粘层沥青的洒布。

3.3 摊铺沥青混合料

连续稳定地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措施。在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过程中必须使用摊铺机,摊铺机的使用过程是通过自动倾卸车将沥青混合料运送至摊铺机的料斗中,再由链式传送器将沥青混合料输送至螺旋摊铺器。在摊铺机不断行驶的过程中,螺旋摊铺器会将沥青混合料均匀的摊铺在摊铺带的宽度上,并使用振捣板进行充分捣实,最后用熨平板进行整平处理。在摊铺机自动找平的过程中,中层和下层之间可以使用一侧的钢丝绳进行引导,这种方法被称为高程控制方法。进行上层的铺设施工时,摊铺层的前后应保持同样的厚度,这种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效果较好。必须要确保经过摊铺机初步压实的摊铺层满足横坡和平整度的相关要求。在进行多层混合料铺筑过程中,必须将上、下层的接缝进行错开处理,错开的纵缝距离必须达到15厘米以上,横缝距离应达到1米以上。在进行主干路面层的接缝过程中,必须对接缝处进行削平处理,并均匀涂抹沥青粘层,最后将接缝表面进行烫平处理。

4、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4.1 初压施工

在进行初压的过程中要确保压实的平整度。沥青混合料经过摊铺机的摊铺,已经被初步的压实整平,并且刚被摊铺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一般高达140摄氏度。因此,在这种高温条件下,只需较小的压实力度就可以形成较高的压实效果。压路机的选用一般为6至10吨的振动压路机或者6至8吨的双钢轮压路机。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适宜碾压速度随初压、复压、终压及压路机的类型而定,按规范要求选用。初压的过程中最好不要使用普通轮胎压路机。初压的温度应该保持在120至145摄氏度,如果遇到低温天气温度必须增加5至10摄氏度。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应该保持均匀的速度前进,后退时应该沿着前进碾压的痕迹行驶,并且可以使用振动碾压。初压过程中也可以使用组合式钢轮轮胎压路机,其碾压方式与前两种压路机的碾压方式相同。初压工作结束后,必须对路拱和平整度进行严格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必须进行及时修整。如果在碾压过程中有推移的情况发生,可以等到温度降低之后再进行碾压。一旦出现横向裂缝的情况,应该立即查找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

4.2 复压施工

复压阶段在整个压实过程中极其重要,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混合料的稳定、密实、成型。复压施工必须紧跟初压施工后进行,而且必须在高温度下进行施工,温度一般控制在120至130摄氏度。复压阶段使用的碾压机可以选择重型静力双轮压路机或者双轮振动压路机以及16吨以上的轮胎压路机进行先后碾压。也可以使用轮胎压路机、组合式压路机以及双轮振动压路机进行同时碾压。其碾压方式与初压方式基本相同。要通过铺筑实验的结果来确定碾压遍数,一般不会少于6遍。

4.3 终压施工

在确保面层的平整度以及去除缺陷和轮迹的过程中,终压施工是其中最后一个环节。终压的作用是去除复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面层不平整,从而确保路面的平整度。沥青混合料必须在合适的碾压温度下结束碾压,而终压停止施工时的温度不能低于90摄氏度。终压施工一般选择静力双轮压路机,并且终压施工要紧随复压之后,其碾压遍数一般为2至3遍。

4.4 接缝碾压

4.4.1纵向接缝碾压

具体碾压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在进行碾压时,只将压路机轮宽的10至20厘米置于热料层上,而将压路机的其他部分放置在已经定型的冷料层上,当多余的混合料从没有压实的混合料中被压出,可以有效的减少结合边缘的混合料。这种方式可以产生较低的结合密度。其二是直接将压路机放置在热沥青混合料上,并从较热的一边将混合料压进冷结合边,这种方法产生的结合密度相对较高。

4.4.2横向接缝碾压

当纵向的相邻路幅已经定型时,必须及时进行冷纵向接缝。其方法是使用钢轮压路机沿着纵缝从头碾压一遍,在碾压过程中,将钢轮放置于已经定型的相邻路幅上,对新铺层的碾压宽度应该保持在15至20厘米。然后对横向接缝进行横向碾压,结束横向碾压之后再进行纵向碾压。在实际碾压过程中,如果双轮压路机在进行横向碾压时与路面中心线呈垂直状态,那么压路机应该位于已经压实的混合料层面上,并且深入新铺层的宽度不得超过20厘米。每次进行碾压时必须向新铺混合料移动20厘米左右,当压路机完全位于新铺层时方可停止碾压。

5、结论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的施工环节在整个道路施工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沥青道路的施工技术决定着道路的质量。施工技术的不规范是引发道路质量问题的关键原因。因此,提高沥青道路施工的技术水平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研究分析,并总结出施工要点以及施工方法的标准,旨在为公路建设的沥青路面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丰胜.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技术措施[J].工程建设与档案92005(1).

[2]叶瑞莲.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措施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

[3]李银萤.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技术在市政道路维修工程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