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讲故事范文

幼儿园讲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讲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讲故事

第1篇:幼儿园讲故事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绘图讲故事;技能

绘图讲故事是幼儿园的一门传统课程类型,它以自由便捷的课前准备、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深受幼儿教师的喜爱,成为长盛不衰的幼儿园课程类型。而作为美术基础技能的绘图讲故事,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却未能及时普及。本文立足于《美术》课程,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在绘图讲故事训练的现状,结合幼儿园对绘图讲故事训练的实际要求,提出加强绘图讲故事训练的建议,并结合《幼儿教师口语》的教学情况,综合探讨绘图讲故事训练的方法和策略。

1 绘图讲故事训练的意义和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幼儿园逐步发展壮大,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大幼儿园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逐渐增强。绘图讲故事作为幼儿园的传统课程,对于该课程的要求更高,对幼儿教师进行绘图讲故事训练,一方面对提高幼儿的看、听、说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幼师、学生适应幼儿园实际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的儿童文学家松居直认为,图画文学是一种特定的儿童读物形式,其表现的主体以图为主,其画面有着很强的表述性。学生用再创造的方法,把语言和绘画这两种艺术,不失特性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

所谓绘图讲故事,是指教师利用边画边讲的方式,将故事生动地呈现给幼儿,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绘图讲故事的教学基础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绘画基础,另一方面是讲故事基础。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材尽管有造型、色彩、简笔画等模块,但缺乏绘画讲故事训练的内容。

2 绘图讲故事与讲故事的区别

(1)绘图讲故事与讲故事的侧重点不同。传统讲故事重点在于“听”,是指幼儿在上课过程中从听觉获得的信息,与教师在讲故事时所表现的态势语相结合,综合上述信息而获得的故事情节认知。绘图讲故事,它以幼师图画为主,以幼师的讲述为辅,整个过程没有文字的出现,用绘图的方式完成故事情节片段的展示,图画和讲述相互依赖,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捕获故事信息,构成自己对故事的认知。

(2)绘图讲故事与讲故事的表现技巧不同。绘图讲故事依靠幼师具有扎实的绘画基础,能够运用线条色彩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辅的讲述及提问又有利于启发幼儿的思维发育。讲故事主要依靠“话”“表”结合,幼师辅助适当的态势语。讲故事对幼师的绘画功底不做要求,相对较容易。

3 绘图讲故事训练策略

在美术教学中,要学生将老师传授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幼儿园上课的教育实践,必然要进行两个阶段的转化学习,第一阶段是将书本和老师传授的教育观念转化为自己认同的教育观念,第二阶段是将自己认同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幼儿园的实践教学。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确立训练目的。长期以来,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注重机械式的模仿与不断重复,学习内容庞杂,导致了幼师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现象出现。其原因有三,首先,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幼儿园美术教学相对简单,不需要过多的专业化训练,导致学生思维固化,难有创新,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造成了障碍。其次,学生学习时间过短,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便采取速成策略,忽视了学生绘画基础和创新能力训练。第三,学生的学习内容庞杂,美术课没有持续性,造成学生对新知识没有吸收理解,旧的知识已经迅速遗忘,难有时间巩固练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绘图讲故事的基本流程,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教学岗位需要。使学生理解绘图讲故事能满足幼儿的阅读欣赏需求,有利于对幼儿进行想象力的启蒙。在教师示范,学生观摩的过程中,提升对绘图讲故事的方法的运用。

第2篇:幼儿园讲故事范文

一、进行感性美学管理的故事化思维

幼儿园实行感性美学管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故事化运作,也就是用最具动感美的故事来打动人心、促进工作、推动发展。为此,在幼儿园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启用“故事化思维”。

1.故事化思维富含“感性管理智慧”。所谓故事化思维,一是说要引导教师和幼儿凭借故事来直观体认幼儿园生活,并凭借故事进行直觉型思考,让教师、幼儿的生活柔性地得到改进、发展与提升,这是一种非理性思维;二是说需要用故事的方式来管理幼儿园,从管理方案制定到课程开发再到保教活动的开展,都要采用故事化的结构与方式。一句话,幼儿园的管理需要讲“故事教育学”。

2.故事化思维符合“幼儿阅读定律”。在幼儿园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是故事的忠实读者。正如美国的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所写的那样:“人类是喜欢享乐的。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人们会自愿地反复去做。”这是一条重要的心理规律。

3.故事化思维具有“童年发展旨趣”。为了更好地遵循故事教育学原理,运行故事化思维,我们需要对故事进行价值澄清。优秀的故事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童年发展旨趣:首先,故事具有“濡化意义”。孩子的心就像一片广袤的土地,种植爱心和亲情,才会收获友爱、同情与孝心。利用故事来启发孩子,是最便利,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其次,故事具有“协调旨趣”。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找寻一种叙事,叙事赋予我们一种最为切实可行的身份形式,即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再者,故事具有“拯救功能”。好的儿童故事对孩子来说,具有较高的情趣指数,有助于提升语言学科的“欢喜指数”。

二、基于感性美学的故事化管理

幼儿园的管理应该顺应儿童故事性思维的特点,引导他们用形象的方式来感悟和传达自己对于故事的真实理解,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这,就是基于感性美W的故事化管理。对一个班而言,故事化管理就是在幼儿园的统一规划下,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适才、适性、适时地运用匹配的主题故事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和管理。对一个幼儿园来说,故事化管理就是确立了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之后,推出主题故事微课程,对教师和幼儿进行感性化的美学管理。故事化管理既是对教师的,也是对幼儿的,但最终是服务于幼儿全面发展的。在实施基于感性美学故事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主题化原则。根据幼儿园的整体发展目标和班级发展的实际需求,形成各学段、各班级故事化教育的主题,然后按照教育主题来匹配适合的故事。在实施故事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长线的规划,不可随意性太强。

2.适切性原则。我们所确定的主题,所配用的故事,都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选择故事的时候,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充分考虑幼儿的阅读心理。我们可以将幼儿引到故事化课程的建设中来,充分听取他们对所选故事的意见。也就是说,我们要更多地采用集体审议的方式来实现故事选择的最优化。

3.感性化原则。故事化管理是基于感性美学的。感性是一种力量,一种推动幼儿发展的绿色能量。在选择故事、演绎故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凸显感性化这一原则。所有的故事,尽量是纯感性的,拒绝理性话语的大量侵入。在讲述的时候,也要让其自然地传达道理,甚至可以让幼儿利用故事来理解故事。

三、运行故事化管理的策略

幼儿园如何运行故事化管理呢?可用的策略或基本的路径有哪些呢?下面以环保教育为例来进行探讨。

(一)长线化管理:天天讲故事的“三级推进”策略

1.天天讲故事第一级为“园”级。近年来,我园在一日活动中增设了“天天故事”环节。每天下午2∶30孩子们通过班级广播听一至两个由教师或家长、小朋友现场讲的有趣的故事。为了加大幼儿聆听环保故事的频率,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我们的“天天故事”栏目组每周还推出1~2个精品环保故事,用幼儿最喜欢的方式来强化环保意识。

2.天天讲故事第二级为“班”级。全园的故事听完,随后是班级的“天天故事”时间,由班级教师、幼儿讲故事,也可以由1~2个幼儿根据听到的故事交流自己的想法。

3.天天讲故事第三级为“家”级。我园还将“天天故事”的接力棒传到了家长手里,向家长推荐了“喜马拉雅”电台,建议家长每天晚上8∶30左右,和孩子一起躺下来,把灯光调暗或关闭,营造宁静的听故事氛围,进入睡前故事时间。

(二)适切性管理:合作看绘本的“四季应变”策略

1.随四季的教育目标而变――阅读匹配的主题绘本。我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环境教育”目标进行分解,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环保故事绘本供幼儿阅读,形成实验幼儿园环保绘本专项阅读系列书目。

2.随四季的校园生活而变――创编可用的绘本故事。我们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师幼合作,共同绘画、创编环保故事。我园还以环境为载体,传播、浸润一种文明的情愫,唤醒幼儿心中的环保知觉。用最具诱惑力的绘本故事来加强环保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艺术化管理:生活版趣事的“合作创演”策略

1.演练生活版的“趣故事”,推动环保学习的日常化。环保意识和习惯的形成需要情境演练。绘本除了讲述,尤其要关注表演。演着演着,就成了真的,别人的好习惯就成了自己的好习惯。我园教师从可分解的环保故事中抽取若干个特定场景,让幼儿演练其中的部分情节。

2.演习仪式类的“趣节目”,推动环保学习的日常化。在加强环保行为养成演练的同时,我们还重视强化养成教育的仪式感。我园根据幼儿的特点,全面创新了升旗仪式,用童话剧或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来展示环保教育的成果。

(四)信息化管理:童话类故事的“视频选播”策略

视频版故事符合幼儿动态阅读的特点。我园为孩子精心挑选了有益其成长的环保教育动画片,建构了环保教育视频版资源库,有《辛普森一家》《熊猫家族》《爱探险的朵拉》《小熊维尼和跳跳虎》等。教师陪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把动画片当作课程资源,并适时对孩子进行提问和引导,增强环保教育实效。

(五)联动型管理:亲子型诵读会的“牵手互动”策略

亲子诵读,融入的是亲情之爱,环保教育也因此有了情感的温度。为了协调好亲子型诵读会,我们采用了两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1.立体牵手策略――直通“大书场”,烘热亲子阅读。我园以“告家长书”、办《牵手报》等方式,引领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营造家庭读书氛围;通过“专家讲座”“名家现场读书指导”“环保讲座”等活动,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书、共读、休e,在读书实践中获取真知,陶冶情操,培养习惯。

2.节日狂欢策略――搭建“大舞台”,推动联合演读。幼儿年龄小,这为幼儿园结合节日组织较大型的环保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一些幼儿难以单独完成的环保教育活动,我们均通过家长的力量,让家庭配合幼儿园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四、增强故事化管理力的有效路径

要实现幼儿园的故事化管理,无论是园长还是教师,都要增强自己的故事化管理力。

1.主题研究,增强感性美学素养。秉持感性美学,不断提升自我的美学素养,才能有效提升故事化管理力。为此,我们需要借助主题研究来发展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洞察一切的审视力、良好的记忆力以及鉴赏力、预见力、表达力和审美气质等。

第3篇:幼儿园讲故事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教学改革 必要性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227-02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培养反思性实践型人才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提高儿童早期教育水准,取决于家长与师资的素质,而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要适应社会对反思性实践型幼儿教师的需求。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重点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并能内化为正确的教育观和理论经验,依照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各类教育活动方案,能组织成生动具体的教育活动,并能进行反思评价。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优化改革的重点。

(二)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复合要求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表层功能是准入、规范、发展功能,深层功能则是专业唤醒功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意味着幼儿园教师既要掌握三大部分知识,即基础修养知识、日常生活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应用。因此,对幼儿教师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上都提出了复合性的要求。然而在现实中,学前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与实践结合不够,理论与实践成为“两张皮”,无法磨合在一起;实践教学环节时间短,学生实习见习期间很难将先前的理论学习进行有效结合。

(三)当前高职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存在着与改革方向不相适应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培养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专业技能程度的高低。但在实践中,本门课的重要性未被充分重视,存在诸如教学计划中学时过少,实训条件简陋等问题。

2.课程体系不完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分科式教学存在割裂和零碎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大多采用把“五领域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进行分科式教学,五个领域的教学法内容上相对独立、各成体系。但是,五个领域的内容存在很多共性的部分,完全可以整合。

3.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多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践训练为辅。《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它注重学生实践的应用,是理论和实践双重性的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

4.教学方法陈旧僵化。教师指导方式上习惯“以教定学”,学生学习方式多“被动听讲、接受”、少“主动体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只停留在观念上,实践中还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 ,对学生的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实质上还是摆脱不了“教师权威”意识,“教师中心”思想严重。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操作起来笨手笨脚,捉襟见肘。”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为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就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反思与改革,改革探索初见成效,具体策略归纳如下。

(一)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要想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一定要贯彻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乐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二)明确课程性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学科性质进行科学定位和认识。

在本课程第一节课上,可对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课?”这一问题,请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结合见习经验思考:做一个幼儿园的合格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你已经具备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自己还欠缺的有哪些?以此做铺垫,再讲解本门课的学习意义和价值,学生就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同时,把本门课程两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学习任务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本门课论理学习和实践训练学时的比重,对自己将要学习和完成的实践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穿插讲解往届毕业生实习就业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突出本门课的实践性

根据学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特点,参考多本教材的内容,对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精选重构,形成兼具科学性、整合性、丰富性、实用性的三大模块(如下图)。

一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理论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本理论、幼儿园听课和评课理论、幼儿园教育五领域活动理论等。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技能模块: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设计技能、设计方案评价技能模块。三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拓展技能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五领域七大类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幼儿园说课展示、技能展示。

(四)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专业技能渗透。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技巧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特点,在理论内容部分的教学中,穿插渗透展示相应专业技能技巧小环节,如讲故事、朗诵儿歌、情境表演、唱歌、跳舞、拍节奏、喊口令、学做模仿操等专业技能。

比如,讲故事能够集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然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展示的能力,为试教活动打基础。可利用课堂前5-8分钟时间,按学号顺序让2-3名学生每人讲一个自选故事,其他学生欣赏,并做文字记录和评价,教师以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听故事情况,结合学生的讲与评做点评总结,为学生讲解故事评价的内容标准,示范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评)讲故事的方法、提高(评)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讲故事技能训练,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讲一个小故事,欣赏到几十个小故事,了解和掌握了讲故事的基本技能要求,独白语言能力、自信心等方面也得到锻炼。同时,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有效互动和有机结合。

2.案例教学。在学习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时,精选教学活动录像案例作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七类教学活动每一类都精选1-2个视频作为观摩案例,通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还原――案例评价”,引导学生还原教案,运用所学活动设计理论分析评价案例中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案例教学部分,教师先采用示范法,引导学生讨论、还原案例、示范评价案例的内容和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案例还原和案例评价。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习难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听课、评课能力上逐步提高。

3.任务驱动。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以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引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学习任务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操作,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是设计任务,即要求学生设计七类教育活动方案。在学习设计教育活动方案之前,学生进行该类活动的设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在布置设计任务后,教师从目标的确定到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设计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提供设计思路,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活动方案。每项设计任务都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检查设计方案完成情况,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挑选部分优秀方案进行点评。二是实践任务,即要求学生进行试教活动和说课展示。试讲任务在开学初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组,每组同学试讲任务提前告知,学生自选活动方案、自制教具、自制幻灯片。在试讲时,小组内学生扮演幼儿,其余学生观摩记录并评课。说课展示任务作为期末考核的形式,在学习完幼儿园说课相关理论和说课案例后,学生自选说课主题,自主撰写说课稿,制作演示文稿,在期末按照序号顺序逐个进行说课展示,实践体验幼儿园说课流程,展示自己的说课基本功。三是评价任务,即要求学生评教和互评设计方案、说课稿。学生设计好活动方案和说课稿,收齐后再随机发给同学们,要求每位同学都在认真研读手中的方案后,在该方案后面写出自己的评语和建议,打出分数。教师再请几位同学在集体面前进行评价,随后进行点评和总结。

每位同学试教过程中,其他同学做听课记录,并进行书面文字评价。每位同学试教结束后,教师检查听课记录,以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在集体面前对试教同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随后教师进行示范性评价、提出优化建议。

以上三个任务的实施,促使学生达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现代型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四会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从“被动听讲接受”向“主动体验探究”转变,人人都有实践计划,人人都有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在综合实践教学技能上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构建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要改变以往的期末一次性终结评价,变为注重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讲故事技能展示、方案设计、试教活动、说课展示及评价任务完成情况都纳入考核的范围。

期末考核以说课展示(满分100分)作为期终考核内容,平时考核(满分100分)包括讲故事(10分)、方案设计(20分、)试教(30分)、评价(20分)、考勤(20分)。

另外,可在学期初就对学生提出奖励措施计划,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对期末综合考核优胜者进行发放图书等小礼品的奖励。

这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认真对待每一项学习任务,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4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4-JSJYZD-085。]

参考文献:

[1] 王文乔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川等.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但菲等.幼儿园说课、听课与评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唐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6)

第4篇:幼儿园讲故事范文

一、想读就读——创设阅读环境

1.特色“廊道文化”。我园充分利用廊道空间打造特色文化墙,将一些经典故事、诗文等以幼儿喜欢的形式展示在墙壁上,孩子和家长经过时常驻足观看,时间长了便也会吟诵了。我们还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和幼儿的聪明才智,把家乡的山水景点及特产等创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和故事,配上美丽的图画,就成了原创的图画书,我们定期把这些图画书展示在廊道上,供孩子欣赏、阅读。

2.班级“读读书吧”。在我同,每个班级都设有“读读书吧”。图书的摆放位置极其讲究,如在孩子经过最多的出入口处,我们会筛选近期孩子们喜爱的热点和热门类图书。这样,孩子们每每经过时,总会被图书吸引驻足观看。在区角内,孩子有充分的阅读游戏时间,我们就摆放一些经典绘本类图书,让孩子们仔细咀嚼品读。在班级门外家长等候区,我们会在高点的地方摆放家教类书刊,指导家长科学育儿;还会摆上一些故事书和游戏类书籍,让父母和孩子一起讲讲故事、玩玩游戏。

3.“流动书摊”。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部分家长不会选书,平时很少逛书店,家中藏书少。于是,我们首先发放调查表,调查了解家长在亲子阅读方面遇到的问题,然后将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在家教论坛和家长阅读交流会上,着重讨论并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组织了一场热闹的“好书推荐会”。这样,班级里的图书多了起来,我们就设立了“班级流动书摊”。每周让孩子选一本喜爱的书带来幼儿园放在书吧,大家自主阅读;到了周三,孩子们交换图书带回家与家长分享阅读。期间教师做好登记。一段时间后还与其他班级交流图书,这样家长面临的各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4.阅读记录主题墙。我园每班都设有亲子阅读记录专栏,如“爸爸妈妈看过来”“你说我说”等,由孩子叙述,家长记录或由孩子通过绘画方式表达。孩子之间会互相介绍自己的小故事,家长之间也可以随时交流分享,了解自己孩子的阅读效果和其他孩子的阅读动态。现在“阅读记录主题墙”已成为我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幸福品读——营造阅读氛围

1.游戏中的阅读。我园一直探索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贯彻“生活化”“游戏化”的理念,如班级设立小小电视台,和孩子们玩接龙游戏阅读、玩扑克牌阅读、玩捉迷藏阅读等,教师不着痕迹地将诵读融入生活和游戏中,帮助孩子轻松记忆、丰富语言。

2.枕着故事入眠。我们引导家长抓住睡前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并将此时间命名为“亲子时间”。

为了给家长作好榜样,教师也坚持在每天午睡前给孩子们讲故事,小班一般选择童话小故事,中班多讲寓言故事,大班多讲神话故事……孩子们枕着故事入眠,这是多么甜蜜而美好的事情啊。

3.“小喇叭”讲故事。这是我园的一个品牌文化。开始是在午餐前的休闲时间,教师去广播室给孩子们讲故事,后来逐渐让孩子走到前沿,选拔各班孩子到广播室去给大家讲故事。这样,既丰富了幼儿午餐前的休闲时光,又调动了全体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三、经典诵读——搭建展示平台

1.“春之声”诵读节。每年举办一次,给孩子和家长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首先发出活动倡议,鼓励人人参与。活动的形式有亲子朗诵、小组朗诵、师幼朗诵、集体朗诵,单人朗诵等,内容必须符合儿童特点,积极向上的。先在班级里开展、筛选,然后在全园汇报展示。

第5篇:幼儿园讲故事范文

在此之前,鹤由系氖瞧胀ㄓ锥园,我得天天接送,还要天天给他做饭、讲睡前故事,简直累得要死。这下,我总算解放了,虽然托费高出不少,但与我获得的自由相比,我觉得特值。

没有了儿子拖累,下班后我打电话约同事李先生打牌。他一听就说:“哪有空呀,还得去幼儿园接孩子呢,接完孩子还得做饭。”说到这儿,他不禁疑惑起来,“我说,你怎么有空儿玩牌呢,不用接孩子了?”

我立即跟他传经送宝:“送全托了,接送不管,吃喝不管,晚上也不用回来睡觉,从周一到周五,我完全轻松,能妥妥地玩喽。”

李先生羡慕得不行:“快告诉我,送哪所幼儿园了,回头我也把我家的小包袱给扔进去,轻松轻松。”

听听,眼馋了。我赶紧把幼儿园地址发给了他。

过了段时间,一天下午下班,碰上李先生风风火火离开单位,一问,还是去幼儿园接孩子。我不解:“不是已经把全托幼儿园的地址告诉你了吗?你没送孩子去?”李先生解释:“本来想送的,可回家跟媳妇一商量,她死活不同意。”

“干吗不同意?”我追问。

“唉!回头再跟你细谈,这会儿孩子正盼着我呢!”说完,急匆匆地走了。看着李先生的背影,我实在不解:有全托幼儿园,完全能做“”,还天天早送晚接,这是何苦呢!

晚上,李先生打来电话,向我解释不送孩子去全托幼儿园的原因。他说,他妻子为了提升养育孩子的能力,自学了不少幼儿养育知识,是个懂幼儿教育的人。她认为,把孩子送进全托幼儿园,虽然大人解放了,但对孩子却是巨大的伤害。小孩子在幼儿园难免遇到不开心的事,这时候就会出现负面情绪,如果这种负面情绪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就会郁结于心,孩子就会闷闷不乐。而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不愉快有时是他们发泄负面情绪的唯一出口,如果一连数天把孩子“关”在全托幼儿园,孩子见不到父母,就相当于关闭了这唯一的一个出口。李先生说:“一连5天有‘苦’无处诉说,孩子得有多郁闷,多不开心呀!我媳妇说孩子不开心她会心疼,所以死活不让我送儿子去全托幼儿园,为的就是每天都能见到孩子,让孩子每天都有向父母倾诉不快、消除负面情绪的机会,天天都能快乐。”

我有些不以为然:“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不会找老师倾诉?再说,幼儿园里不是还有其他小朋友嘛!”

李先生一笑,说:“咱们大人找个倾诉对象都不容易,何况孩子呢!可以肯定地说,小孩子在幼儿园是找不到倾诉对象的。不信,你回头问问你儿子,他在幼儿园不开心的时候会不会跟老师或小朋友说,有没有人听他倾诉。”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不禁打起了鼓:儿子在全托幼儿园真的没有倾诉不快的机会?

到了周五,我比以往提前了一个小时去接儿子。远远地,我就看见他一脸不爽的表情。难道真的是积累了一周的负面情绪,都写在了脸上?我抱起儿子问他:“高兴吗?”儿子不但没有说“高兴”,反而往我肩头一趴,小嘴一瘪,万分委屈地哭了起来……

儿子的状态完全印证了李先生的说法――孩子在全托幼儿园遇到了不开心的事,真的无处倾诉,一周下来积累了大量负面情绪。

我轻拍儿子的后背安慰他:“宝宝,不哭,以后,爸爸天天来接你回家,回家吃饭,回家睡觉,回家给你讲故事……”儿子半信半疑,止住哭泣问:“真的?”

我肯定地回答:“真的!”儿子的情绪大为好转,渐渐地有了笑脸。

儿子的笑容让我体会到这样一条亲子规则:爱他,就不要天天把他放在幼儿园,就要每天接他回家……

我很快给儿子办理了退园手续,重新送他到普通幼儿园,又开始了每天忙碌的日子:接送、做饭,休息的时候陪他画画、与他一起玩游戏、给他讲故事……

第6篇:幼儿园讲故事范文

一、生活习惯的自动力培养

在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身上,老师不难发现,他们吃点心的时候,总会无意识地随手把包装纸扔在地上。此时,尽管老师花费很多的时间教育幼儿不要出现乱扔垃圾的行为,但幼儿还是无法建立主动捡起地上垃圾的意识。而老师在教育幼儿不要乱扔垃圾的举动中必然会吸引很多幼儿的围观和注意力,还会无意识地防碍部分幼儿吃点心的专注情绪,而且会迟缓幼儿吃点心的时间。对此,我的建议是:老师在组织刚进幼儿园的幼儿进行就餐之前要着力思考和准备相关的教学策略,逐渐养成幼儿生活习惯的自动力。

策略一:引导幼儿学会自己吃饭,改掉不愿吃饭而乱发脾气的坏习惯。

路是一步步走的,饭是一口口吃的。怎样让小朋友认识到“我会自己吃”而产生“我要自己吃”的强烈愿望呢?针对主题活动的教学要求,我实施了以下几个游戏活动:1.讲故事《我要自己吃》。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在交流和探讨中,幼儿深受故事的启发,达到深刻领会故事教育意义的目的。2.看电视短片:《我要自己吃》。指导幼儿探讨怎样吃饭吃得干净的方法,并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小朋友的观点,如饭前要先洗手,吃饭时右手拿勺,左手端碗,饭后要整理碗勺等吃饭要养成的习惯。3.老师示范吃饭,幼儿模拟吃饭。如儿歌:“我用小调羹舀饭,不多也不少,把饭送到嘴里,嚼呀嚼咽下去。吃完第一口,再舀一口菜。桌上没饭粒,地上也没有饭粒,嘴上没有饭粒,真干净真干净。”然后,指导幼儿尝试用小木珠当饭菜来亲身体验吃饭的方式。4.幼儿开始吃饭。根据小朋友都喜欢表扬的愿望,对得到表扬的小朋友都给予“五角星”和“红苹果”贴纸的奖励,以此激励没有完成任务的小朋友向同伴学习,逐渐学会自己吃饭。

策略二:就餐之前教导幼儿合理的生活常识。

如,吃面包时,老师要亲手在幼儿面前演示一下如何去打开包装纸,如何取出面包,怎么拿,怎么吃,吃哪部分,吃完后包装纸扔在哪儿,吃完的小朋友该干什么。同时,时刻提醒幼儿就餐时不说话,不挑食偏食,并随时纠正幼儿就餐时使用勺子、杯子、碗和毛巾的正确姿势。所有的这一系列指令,老师都要在每一次的就餐前加以认真演示和明确说明,以此来刺激幼儿遵守就餐次序,并有效地防止幼儿由于教学的疏忽而引起教学突发事件的产生,避免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和就餐卫生。

策略三:合理放置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

幼儿来到了幼儿园,最吸引其的是幼儿园大型的活动设施――滑滑梯。可是,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只知道想玩玩具,他们没有分析判断哪些玩具可以玩的能力,只要拿得到的东西他们都要玩。因而,小班幼儿班级里的剪刀、铅笔等尖利的玩具和工具都要隐蔽地放置在橱柜中,那些方便拼搭的积木也要适宜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可操作能力。如,手掌般大的玩具,易于幼儿操作,易于幼儿整理,易于老师管理。而在区域和角色游戏的活动场所,老师应放置丰富形象的直观玩具及幼儿感兴趣的玩具。当幼儿迷恋于玩玩具的游戏中时,老师首先要教导幼儿遵守不随意乱扔玩具、不争抢玩具的良好游戏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自动力习惯。

二、学习习惯的自动力培养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刚进幼儿园,小朋友在哭闹中的“乱发脾气”行为正是他们对幼儿园一切事物不熟悉的抗拒。怎样妥善安抚好幼儿入园情绪和安顿好幼儿入园生活,小班教师的教学策略应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自动力的养成抓起。

策略一:养成坐端正的课堂纪律习惯。

老师可以积极地运用铃鼓声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老师一边富有激情地拍起铃鼓,一边积极地指导幼儿跟随老师的击打节奏来拍拍小手。在老师这样的煽动力鼓舞下,出于好奇,幼儿会跟随老师拍动小手,并且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老师走到哪儿他们的小眼睛就会注视到哪儿。在与全班幼儿进行游戏互动的同时,老师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唤起幼儿跟随老师来做拍手活动的游戏,更重要的是要一一纠正幼儿坐的姿势。如此反复,幼儿活动的情绪就能越来越高涨。在这样有序的课堂纪律规范下,老师就能有效地对幼儿进行不要乱扔垃圾等不良习惯的说服教育,并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策略二:引导幼儿学会认真上课的好习惯。

养成好习惯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听老师讲故事,可是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在讲故事的活动中,为什么?因为,听故事的小朋友中聚集了哭闹的幼儿、乱发言的幼儿、乱活动的幼儿,一切乱成一团,故事情节打乱了,听故事的心情打乱了。怎么办?我的指导策略如下:1.指导幼儿学唱歌曲《我上幼儿园》,让歌曲的内容对幼儿产生“我要上幼儿园”的思想共鸣,让幼儿感悟到歌曲中的歌词所带来的愉悦心境。2.指导幼儿听故事《小青蛙听故事》。老师来到了小朋友们的身边,讲起了故事。“哦,这么安静呀,老师多么喜欢你们呀。有小朋友还像小青蛙在叫唤吗?”老师可以这样试探性地询问幼儿的学习表现。在小朋友们一同专心致志地听故事的课堂学习氛围感染下,调皮的幼儿受到了鼓舞,而其他幼儿也充分理解了故事内容。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小朋友认识了很多知识,并且懂得了认真听故事的道理,养成了不在课堂上哭闹,不在课堂上乱发脾气和影响大家学习等良好学习自动力习惯。

众所周知,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稳定的自动力意识,其幼儿自动力的培养决不可忽视,也不能期望幼儿自动力习惯养成的一蹴而就,还要尊重幼儿的特点,正视幼儿养成过程中的不断反复。同时,在小班幼儿自动力的培养过程中,老师还要多一些宽容和鼓励,多一份耐心和爱心,多一些细心和关心,积极地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自动力习惯。

第7篇:幼儿园讲故事范文

大家上午好!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举办这次绘画讲故事比赛。首先我代表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欢迎银城学管会毕主任的到来,并向多年来支持我们幼儿园的家长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今天,我们举行绘画讲故事比赛活动,给我园幼儿塔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是向各位家长们对幼儿一年来的成长从一个侧面做以汇报。

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指导纲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继续坚持“健康、愉快、自由、益智”的办园理念和安全第一、健康第一、质量第一的办园方向,努力打造让幼儿开心,让家长放心的一流幼儿园。

为了提高办园质量,首先我们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开展了“人人奉献一节优质课活动”,教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观看优质课教学录像、学习课件制作,利用周六进行校本培训。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给幼儿创设一流的教育环境,我园加大硬件投入,办公室安装电话、上宽带网、各班配备高标准语音座、安装校园广播。形成传统教学与网络化、现代化教学相结合,在安全方面,不仅制度健全、人员到位,而且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

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我们把活动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得到了锻炼、教师得到了提高。在日常的活动中我们更注重幼儿的安全常识教育。做到月月有内容、周周有活动,用不同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全脑教育,促进了幼儿综合智能发展。

第8篇:幼儿园讲故事范文

关键词:早期阅读 家庭 现状 分析 建议 早期识字

一、农村幼儿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的现状

1、家庭幼儿读物的现状。

统计结果显示,家庭拥有幼儿图书的数量最少是0本,这样的家庭约占15%,最多的达到140本。其中将近1/5的家庭,幼儿图数量在10本以内,20本以内的家庭约占2/5,20—100本的家庭约占21%,4%的家庭幼儿图书超过了100本。

家长最近购买的幼儿图书,57%的家长购买的是故事书、知识类书籍和期刊杂志,还有43%的家长购买的是有关儿童绘画、拼音、数学练习、幼儿英语和开发智力等方面的书。将近有一半的幼儿不喜欢父母为他们购买的书籍。有10%的家长会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2、孩子最喜欢的图书类型。

孩子最喜欢的幼儿图书大致可分为故事书、知识类书籍和杂志期刊等三类。故事书包括生活故事、历史故事、科学幻想故事或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知识类书籍主要包括有关人体、动植物、衣食住行、天文、历史等知识的书籍;杂志期刊主要是指以学前幼儿为读者的杂志期刊。调查表明,有85%的孩子最喜欢的是故事书,只有9.6%的幼儿最喜欢的是知识类书籍。调查中海发现:表现卡通人物形象的图书,大多受到孩子的喜欢。

3、家庭亲子共读的情况。

当问到家长陪孩子看书或讲故事的频度,调查结果显示:14%的家长从来不陪孩子看书或给孩子讲故事;很少或有时陪孩子的占51.9%。调查还发现,当孩子向父母要求看书时,父母的反应时:12.7%的父母愿意陪孩子看完书;和孩子看一会儿然后去做自己事情的有26.5%;有48%的父母会建议孩子自己看书或让孩子找其他人;让孩子做其他事情的家长占12.7%。

4、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

为了了解家长是怎样指导幼儿阅读的,我设计了有关提问、复述、看书方式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玉孩子阅读中,41%的家长只是回答孩子的提问,很少主动提问;而27.6%的家长会主动向孩子提问;15.7%的家长既主动提问又回答孩子的提问;15.7%的家长从不与孩子交流。

基于复述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孩子的阅读能力,我给家长提出了“给孩子讲故事后是否要求复述”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36.9%的家长偶尔要求复述;18.2%的家长总是要求复述;43.7%的家长从不要去复述。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图书能力发展的状况,一般而言,父母在指导孩子看书时,会有侧重地采用图读法(边讲故事边指画面)、点读法(边讲故事边指汉字)、诵读法(把故事连续地讲完,尽量不让孩子打断)和跟读法(自己讲一句让孩子跟着讲一句)。调查结果表明:68.7%的家长选择图读法,其中小班占55.7%,中班占30%,打扮占14.3%;19.6%的家长选择点读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百分比有递增的趋势;7.8%的家长采用诵读法;3.9%的家长采用跟读法。

5、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

(1)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具体问题上,通过调查“家长和教师在孩子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谁起主要作用”这一问题可以看到,39.1%的家长认为家长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起主要作用,也有60.9%的家长认为教师应该起主要作用。

(2)为了考察家长对识字与早期阅读关系的认识状况,我设置了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调查:

首先,面对下面的情境:假如有甲乙两所幼儿园,当甲幼儿园承诺在三年内教会1000个汉字,乙幼儿园没有明确提出识字要求时,你如何选择幼儿园?68.2%的家长选择甲幼儿园。

其次,当家长遇到孩子把不认识的字说成一幅画时,家长的反应各异:15.7%的家长会问孩子这幅画像什么;32.7%的家长会告诉孩子这不是画,是一个汉字;51.6%的家长会告诉孩子这是一个字,并告知字的读音和字的意思。

最后,有28.6%的家长认为“早期阅读就是早期识字,不识字怎么阅读。”这说明仍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家长把识字作为阅读的必要条件,简单地把早期阅读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44%的家长认为这种观念不全对,认识识字不等于早期阅读,但认一些字可以使幼儿对阅读更感兴趣;27.4%的家长认为这种观念完全错误。

二、农村幼儿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现状的分析

1、不同的家庭幼儿读物的拥有量差异很大。我推测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家长认为孩子看不看书无所谓,只要成绩好就行;买不到适合的图书;幼儿不喜欢看书或家长没有买书的资金等。通过分析后我发现:家庭幼儿读物的拥有量与父母学历的高低成正比。

家长最近为孩子购买的图书与孩子喜欢的书之间存在着差异。这说明,孩子喜欢与否只是家长做出购书选择的一个标准,家长购书还有自身较理想的标准。有一部分家长在满足孩子物质需要的同时,已兼顾到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孩子最喜欢的幼儿图书大多是表现卡通人物形象的图书,这可能与电视的影响有关。

2、家长的文化程度与陪孩子阅读的频度有关,即高学历的家长更主动地花时间陪孩子阅读。当孩子有阅读动静或愿望时,一部分家长会不同程度地允许或支持孩子的看书行为,家长的行为表现与家长的学历存在着显著的关系,即高学历的家长在陪孩子阅读上表现出更多的支持与坚持。

3、有一部分家长已经在自己或不自觉地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反思、质疑、假设和复述的能力。家长指导孩子阅读的方式与孩子的年龄存在着显著的关系。

三、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的建议

作为家长的你,怎样在家里开展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呢?

1、尽可能多地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早期阅读材料。

2、不要过早地限定孩子的阅读范围和阅读内容,而应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不要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3、创设自由而宽松的阅读氛围,亲子参与孩子的阅读行动,每天尽可能拿出一点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既满足孩子听故事的愿望,又加强了亲子交流。

第9篇:幼儿园讲故事范文

一、幼儿园传统故事活动模式

幼儿园传统故事活动模式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幼儿带着问题听;提问故事的名字、人物、情节;借助图片分段讲解,学习字词及句型;请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总结出故事蕴含的道理;复述故事;表演故事。

这种活动模式,比较注重幼儿对故事的记忆,突出了技能训练和知识的掌握,并强调通过故事学习要明白一定的道理。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的活动模式,不能充分发挥故事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广泛、深邃的教育价值。

二、文学网络活动模式的基本理念

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就是从某一作品入手,围绕作品开展一系列与作品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接受作品,理解体验作品,迁移经验扩展想象,并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和认识。故事活动中运用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就是要遵循新大纲的理念,结合故事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充分发挥幼儿园故事活动多元价值,摒弃其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文学作品的活动模式,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和谐良好的故事教学氛围,将幼儿置身于故事活动中,唤起幼儿探究故事发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感知体验故事,产生心理共鸣,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三、网络活动模式的基本流程

(一)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幼儿对故事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选择好故事后,应全面分析故事,根据故事内容,设计相关的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使之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体验作品人物的心理特点,把握作品展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二)理解和欣赏故事

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学形式,蕴涵着丰富的认知、情感、审美等价值。

1.创设情景,引出故事

学习欣赏故事,首先要引出故事。教师可运用图画、音乐、游戏等方式,创设与故事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情境,使幼儿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主动参与到故事活动之中。

例如,在《会动的房子》活动开始时,先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提问:“小朋友们,你家的房子会动吗?你见过会动的房子吗?”接着,用小松鼠手偶吸引幼儿注意力,调动其听故事的欲望:“小松鼠就建造了一座会动的房子,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吗?”

2.学习理解故事

本环节,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感受故事的文学语言。

(1)引导幼儿倾听,理解故事

倾听是幼儿接触、熟悉故事的唯一途径,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讲述故事。通常,一次故事活动可以讲述三遍故事。第一遍教师自己讲述,不用教具,利用语调、表情感染幼儿,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第二遍可以配以幻灯片、图片、手偶等,也可用录音,让幼儿整体感受、理解故事内容;第三遍可变换教具,也可以让幼儿表演或讲述。每一次讲述,教师都要借助不同形式的材料,给幼儿不同的视觉感受,让幼儿每一遍倾听都有新鲜感,情绪高涨。

(2)通过三层次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教师在讲完每一遍故事后,都应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对故事进行理解和思考。

第一遍讲故事,提出描述性问题,帮助幼儿掌握故事的名称、人物、情节、对话等,对故事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第二遍讲故事,提出思考性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题、人物性格和心理特征等;第三遍讲故事,提出假设性问题,引导幼儿运用个人经验进行想象。

(三)迁移作品经验

故事展示给幼儿的是建立在他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这种经验使幼儿感到既熟悉又有趣,迫切地想体验。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围绕故事内容开展的可操作的或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如绘画、手工等,使幼儿在活动中将故事的内容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同时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四)创造性想象和表达

故事活动,不仅要幼儿感受文学语言建构的美,更要让幼儿学会创造性想象和表达,大胆尝试故事作品文学性语言的建构方式,学以致用,达到对故事的深层次理解。此环节可以开展续编、创编、仿编、谈话等活动。如在《会动的房子》中,借助假设性问题引导幼儿进行大胆的艺术想象和创造,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四、网络活动模式的优势

(一)有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体验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需要来定。文学网络活动模式重视故事学习前期经验的丰富,不匆忙进行故事活动,而是先组织与故事有关的活动,促进幼儿知识的增长和情感的满足,从而在学习作品时,能设身处地地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二)有效地扩展了幼儿的语言经验

《纲要》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语言经验。在文学网络模式故事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为幼儿创设支持性的语言环节,将作品展示的间接经验与幼儿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帮助幼儿将故事内容整合地纳入幼儿的经验范畴,实现了幼儿直接经验与故事的间接经验的双向迁移,有效地扩展了幼儿的语言经验,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有利于创造性语言能力的发展

《纲要》强调“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文学网络活动模式从始至终就在努力为幼儿创设这样一种宽松、自由的语言运用情境,如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描述性的提问,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使幼儿有了想说的欲望,再通过师幼互动的思考性、假设性问题,提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讨论,并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鼓励幼儿敢说、喜欢说、大胆说。尤其是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预期”和“假设”,如鼓励幼儿创编故事表达自己的想象,这不仅提高了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能够引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有利于幼儿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幼儿的认知空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藏勤.观念与实施.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