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飞机小飞机范文

大飞机小飞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飞机小飞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飞机小飞机

第1篇:大飞机小飞机范文

[关键词]腓肠肌肥大; 胫神经肌支切断术

[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1263-02

Neurotomy of muscle branch of tibial nerve for gastrocnemius muscle hypertrophy

CHEN Yu-zhe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the Third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 simple,safe,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alf muscle hypertrophy.MethodsTypical patients with calf muscle hypertrophy were chosen. Local and intravenous anaesthesia were used. The incision was in the transverse striation of popliteal fossa. After medial gastrocnemius muscle branch and caput laterale musculi gastrocnemii branch of tibial nerve were found, confirmed with nerve stimulator, the branches were amputated. ResultsFrom September 2005, 400 patients underwent this operation. In 6~24 months of follow-up, the effect of this operation was satisfied. The calf was minified 3.63±1.10cm (P

Key words:gastrocnemius muscle hypertrophy;neurotomy of muscle branch of tibial nerve

塑造女性小腿的优美线条一直是比较困难的课题之一,以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皮下脂肪抽吸术,但是由于小腿特殊的解剖结构,对操作技术要求很高,容易出现凸凹不平和皮肤色素沉着而达不到受术者的主观要求[1]。近来也有人采用小腿腓肠肌部分切除术,但是因为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恢复慢,手术风险较大,手术不易普及[2]。还有人采用肉毒毒素注射,使小腿肌肉萎缩达到瘦小腿目的,但是因为肉毒毒素用量的限制而效果不佳[3]。笔者受选择性切断周围神经治疗痉挛性脑瘫[4]的启发,采用窝后切口,行胫神经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离断术,使腓肠肌失去运动神经的支配,造成腓肠肌瘫痪、萎缩而达到瘦小腿的目的,自2005年开始共完成400例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共400例,均为女性,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2岁,小腿最大周径30~42cm。其中10例为先天性单侧肌肉发育不良造成双侧小腿粗细不均,50例为小腿吸脂术后肌肉轮廓明显,外形不佳。上述就诊者均有强烈要求改善小腿外观的愿望。所有患者都表现为小腿肌肉轮廓明显,以穿高跟鞋行走时最为明显。除外小腿肌肉、血管、淋巴病变,排除从事需要下肢力量和负重的职业,如运动员、舞蹈演员等。

2应用解剖[5]

胫神经为坐骨神经的续行段,较大,位于窝中间最浅面。静脉位于其深面,动脉又在静脉深面,三者共同包于血管神经鞘中。胫神经上部位于动脉的外侧,在下部则居于动脉的内侧。在肌下与动、静脉一起出窝下角,经比目鱼肌腱弓深面进入小腿深层。在窝部发出的有腓肠肌外侧头肌支(1~2支),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多为1支),比目鱼肌肌支(多为2支)。腓肠内侧皮神经在窝部发自胫神经,在筋膜深面腓肠肌两头之间下降。腓肠外侧皮神经在窝部发自腓总神经,在浅筋膜下行。

3手术方法

3.1 麻醉: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或者局部浸润麻醉,切口用1%利多卡因加1:20万肾上腺素混合液局部注射。

3.2 手术操作:病人俯卧位,窝部皮肤皱褶内切口,长约1.2~1.5cm。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至浅筋膜,在外侧注意保护腓肠外侧皮神经,显露深筋膜,纵向切开深筋膜。胫神经位于深筋膜下的血管神经鞘内,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借助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神经探测仪分别找到其分支:腓肠内侧皮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多为1束)、腓肠肌外侧头肌支1~2束、比目鱼肌肌支(多为2支)等,这些分支下方是动静脉,注意保护。然后用保险刀片离断并切除腓肠肌内、外侧头神经1cm,关闭创口,完成手术。术后带小腿套1~3个月,12天拆线。

4结果

本组400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小腿外观均有改善,尤以足尖站立位时肌肉轮廓减轻最为显著。应用SAS 8.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小腿围度缩减程度,P

5讨论

5.1女性小腿的美学标准是圆滑纤细,而小腿粗壮、肌肉轮廓突出是引起女性困扰的较严重问题,有人因此不能穿长靴、短裙。强烈要求改善小腿外观、减细小腿的人群不在少数。

5.2小腿的外形主要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除了皮下脂肪外,肌肉成分占了小腿体积的大部分。而浅层的肌肉-腓肠肌肥厚是造成小腿粗壮、肌肉轮廓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病例,均选择皮下脂肪较薄,小腿腓肠肌轮廓明显者。而支配腓肠肌运动的神经有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和腓肠肌外侧头肌支,由于离断了运动神经,腓肠肌除了失去收缩作用外,也失去了运动神经对其的营养作用而逐渐萎缩。

5.3小腿三头肌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人直立姿势和行走、跑步时的提跟运动。其中,比目鱼肌是维持姿势平衡的主要肌肉,只有当运动需要更多的力量和速度时,才由腓肠肌辅助完成,腓肠肌参与踝关节的屈伸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这两个作用完全可以被比目鱼肌、股二头肌和内收肌所代替[6]。在重建外科中,许多情况下使用小腿腓肠肌肌皮瓣修复小腿的创面,术后几周内小腿的功能完全能够恢复[7],而采用平板运动实验,发现腓肠肌移植后肌力无明显下降[8]。本组病例虽然同时阻断了腓肠肌内外头肌支,但是随访并没有发现对小腿日常活动产生影响。但是,对田径运动员及舞蹈演员会因此影响运动和表演成绩,不适合此项手术。

5.4本手术的特点就是神经显微解剖的过程,胫神经支配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各神经肌支的发出点基本在股骨内外上髁的水平[9],故在横纹(股骨内外上髁下1cm)处做切口,即隐蔽又有利于辨认各分支。在此处深筋膜内可以找到腓肠内侧皮神经、腓肠肌外侧头神经肌支,腓肠肌内侧头神经肌支,比目鱼肌神经肌支。

上述神经肌支除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多为一支外,其他可以为2支。也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肌外侧头神经肌支,腓肠肌内侧头神经肌支和比目鱼肌神经肌支共干现象[9]。所以,判断腓肠肌内侧头肌支不单凭神经走行的方向,最重要的是确定它确实进入腓肠肌内侧头。本手术操作简单,只要熟悉局部解剖,受过显微外科技术训练即能完成。

5.5术后早期部分就医者会产生小腿乏力、酸痛的症状,一般在2~3周即可改善。一般2周以后就能看到小腿肌肉萎缩的效果。此手术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但是,它毕竟是破坏小腿部分功能来达到目地,而且,一旦出现误切胫神经主干或者其他重要神经则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对神经解剖不熟悉的术者来说应该慎重开展。

[参考文献]

[1]Weniger FG,Calvert JW,Newton ED.Liposuction of the legs and ankl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Plast Reconstr Surg,2004,113(6):1771-1785.

[2]Kim IG,Hwang SH,Lew JM,et al. Endoscope-assisted calf reduction in Orientals[J]. Plast Reconstr Surg,2000,106(3):713-718.

[3]Lee HJ,Lee DW,Park YH,et al. Botulinum toxin A for aesthetic contouring of enlarged medial gastrocnemius muscle[J]. Dermatol Surg,2004,30(6):867-871.

[4]Warwtck. Functional outcomes following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in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 J Neuro Surg,1991,74:380.

[5]顾立强,裴国献.周围神经损伤基础和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79.

[6]Lemperle G,Exner K. The resection of gastrocnemius muscles in aestheticallydisturbing calf hypertrophy[J].PlastReconstrSurg,1998,102:2230.

[7]Greenberg B,La Rossa D,Lothe, P,et al. Salvage of jeopardized total knee prosthesis: The rate of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 flap[J]. Plast Reconstr Surg,1989,83: 85.

[8]Knopp W,Buchholz J,Muhr G,et al. Negativeffekte lokaler Unterschenkelmuskellappenplastiken auf die Fussfunktion[J]. Unfallchirurg ,96: 229, 1993.

第2篇:大飞机小飞机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对策

一、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表现

大学生的消费从整体上看,表现出自律、节俭的主流,但是也存在着部分大学生不合理消费的情况。

(一) 超前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文化不断的变迁。大学生的消费也逐渐受到社会上的影响,“超前消费”的热潮开始逐渐的兴起。一些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甚至已超过一般的上班族,为了一些所谓的面子,攀比、追求时尚、感情投资等,买一些自己根本承受不了的商品。

(二) 过度消费。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青年时期,希望通过前卫、时尚来向众人展现自己的个性、青春和活力,同时时刻关注时尚潮流,唯恐自己落后于潮流。一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消费频繁,根本没有理财意识,无节制、无计划的进行消费。据调查显示用于购买时尚的衣物、网游花费、旅游、电子产品等消费品时,大多已经超出了自己可承受的支出范围。

(三) 炫耀消费。一些大学生的消费有时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只是想用自己的高消费,奢侈品消费行为进行炫耀。他们的穿着打扮无不是当下最流行和新潮的款式,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享受别人的羡慕与恭维。更有甚者,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一般的手机、电脑等一般的电子产品,而是开始选择层次更高的汽车消费。当下,开着名车上学已经屡见不鲜。

(四) 情绪化消费。一些大学生的生活极其空虚和乏味,以及一些学生找不到合理的情绪宣泄渠道,致使他们将消费作为弥补空虚的手段。特别是对于女同学,她们天性就喜欢购物,更是把购物当做一种消遣和排解寂寞的途径。当她们受到挫折和和伤害时,就把疯狂购物当成发泄情绪、伤财不伤身的最好方式。

(五) 享乐主义消费。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也涌进我们的国门。当代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思想糟粕的影响,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把对物质欲望和感官欲望的追求和满足作为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唯一目标。根本不考虑自己的消费承受能力和自己的实际需要。

二、 目前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主要原因

当前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虽然与大学生自身脱离不开关系,但这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的引导、学校的教育有关。

(一) 大学生自身消费心理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晚期,自我意识显著增强,最自我关注日益强烈,渴望给他人以美好的印象大学生在消费时具有从众性、攀比性、时尚性、个性化等心理特征。作为社会的潮流群体,在消费的时候总是有意或无意的受到时尚因素的影响,追求品牌,信奉物质是快乐的源泉。同时,因为攀比性与从众性的心理,另一些自信心较弱、自尊心较强的同学很难在消费时再保持着冷静,因此做出一些超出自己实际承受范围的不理智消费。

(二) 社会上的“拜金”、“享乐”主义风潮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西方的一些资本主义思想糟粕也随之进入我们的国门,是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浮躁的风气,即轻视精神重视物质。是一些,鄙视理想,崇尚实惠。这股社会风气冲击了一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穿讲究样式,吃讲究营养,住讲究宽敞,行追求豪车,用追求品牌,充分展现个性。即时消费、现实消费与贷款消费渐成趋势。

(三) 学校消费教育的缺失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虽然受高等教育的熏陶,具有理性的思维,但受到社会经历和年龄因素的局限,他们还不具备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的能力,因此需要高校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同时,教师在教育中对消费教育的引导不够,对学生缺乏管理钱财、计划钱财的教育,大学生陷入非理性消费的泥潭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 家庭消费教育的缺失影响大学生的消费

家庭消费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每一个家庭的消费都有其自身的消费习惯、理念和特点,而处于这种生活环境中,家庭特色的消费习惯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除此之外,父母望子成才的心愿异常迫切,只重视其智育发展,很少让孩子了解家庭中的经济情况,参与家庭的消费活动,造成了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差。

三、 应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主要对策

目前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不仅加重了将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家庭内部之间的关系,而且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滋生,影响其全面的发展。因此急需给予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大学生自我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

正确认识和了解金钱,养成科学的理财习惯。坚持每学期、每月建立开销预算,以防止消费的无计划性。在消费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自己的实际需要明确消费标准,理性进行消费。同时,在消费中应当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坚持消费适度原则、计划性消费原则消费自立性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来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二)加强社会对大学生的引导

大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青少年。主流媒体应当利用自身的号召力,引导大学生建立绿色消费观和科学消费观念,同时也要旗帜鲜明的反对腐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侵蚀,反对当下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从高校周边的小环境来说,学校和政府应该通力合作惊醒清理和整顿,坚决清除一些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诱导因素,还给大学生一个学习、休闲、生活的理想去处。

(三)学校应加强消费观念的教育

首先,各高校应当对本校学生的消费进行研究与调查,积极引导学生对非理性消费行为进行自我分析与剖解。其次,学校可制定不同的消费咨询与指导机构,对学生的消费进行指导与分析。再次,把大学生消费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来抓,增强大学生的理财和计划消费能力。最后,高校应当大力加强校内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把大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追求健康的美好生活上来,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

第3篇:大飞机小飞机范文

2008年,在鸟巢9万人以及全世界数亿观众的注视下,奥运会和世锦赛冠军刘翔以伤退这种令人意外的方式退出了卫冕之旅,就此挥别北京奥运会。

刘翔的退出使得比赛在他的粉丝眼里黯然失色。据说当时那场比赛的票价已经炒到了上万元!当时有外媒评价:中国也有体育英雄,他们的观众也有着极其浓厚的体育英雄情结!

在“体育也疯狂”的太平洋彼岸的美国,那里也同样有层出不穷的体育英雄,人们也为此花费相当数额的金钱前去现场为英雄们摇旗呐喊:对于每年度的“超级碗”比赛,即便是愿意花钱,还不一定如愿,必须要提前34年,据说2044年之前的“超级碗”比赛球票已经售罄。

因此,在家看比赛成为不能身临现场的大多数美国粉丝的无奈选择。美国有200多家电视网转播体育比赛,NBC电视台给出的数据显示:美国橄榄球大赛联盟周,同步的电视转播可以吸引2000万名观众,而对于那些囊中羞涩的人来说,花几美元“宅在”家里享受体育比赛带来的激情远远大过于在商场中购物带来的。

9・11后,当时小布什鼓励国人去旅游、消费和看棒球比赛,前纽约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曾经说道:2001的秋天,只有两件事情能够让我远离那个噩梦,一个是棒球,二是我儿子的足球比赛;只有在观看这些比赛时,哪怕只有15分钟、20分钟,我都能觉得自己似乎又回到了正常状态。

正因为全民对体育的狂热,2007年的金融危机让美国很多产业遭受打击,但是体育产业毫发未伤:2008年,美国人自豪地宣称体育产业年产值为4410亿美元,相当于挪威整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

但数据显示,在太平洋此岸的中国,2009年全国体育产值仅200亿元人民币,其中88%收入来自于服装类消费收入,真正由体育赛事及体育运动中创造的产值少得可以忽略不及。

中国人对体育并不缺乏激情与疯狂,十几亿中国人的大市场,为什么其体育产业却如此赢弱?

美国体育产业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各项体育运动中锻造的体育英雄是这个产业的摇钱树;全民体育疯狂是这一产业最为坚实的基础(2010年美国有6000多万青少年参加日常的体育训练);而完善的职业体育运作手段既为市场化提供了保障,又利于体育精神的发扬光大,从而进一步保护了全民对体育的热情――体育消费市场因此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中国体育产业要做大,必须要激活体育消费市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表示,和美国成熟的体育产业相比,中国体育产业才刚刚起步。

一个北京白领的

体育消费账单

每个周末,31岁的毛毛都会约朋友一起去打两个小时的羽毛球或网球。就在家附近的体育馆,两小时下来,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毛毛是一个金融行业的白领,月收入过万,加上各种奖金,年收入30万左右。周末两个小时的体育活动他已经坚持了五六年了。

“一个羽毛球场,租金大约是每小时50元;网球场大约是80元每小时。”毛毛告诉记者,有时他们也打乒乓球,价格要便宜一些,大约是30-40元每小时,场地费大家均摊。每到周末,体育馆的场地都很紧张,如果不提前预定,很可能就会排到晚饭时间了。“他每月在羽毛球和网球场地方面的支出大约为200元左右。”

类似毛毛这样热衷于各种体育运动的白领们,是北京体育生活的一个缩影,他们构成了庞大的体育消费群体。“80后的年轻人占了体育馆消费的大部分,其次是中学生或大学生,也有部分70后。”毛毛表示,年龄再大一点的人,很多都打高尔夫,而他在体育馆活动了这么多年,很少发现中老年人去参加这样的体育活动。

毛毛喜欢体育,是一个疯狂的球迷,可是他只看国外的球赛,因为“中国足球把他的心都伤透了”。即便这样,他还是花了350元办了一张国安俱乐部的球迷年卡,这张卡可以让他观看数十场国安的主场比赛。

2010年,毛毛花了1080元换了一个比较好的羽毛球拍,1500元换了一个新网球拍;他还花了350元购买了一个球包,800元买了一双球鞋;2000元的运动服,各种体育用品2500元;此外,他还是一家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年卡6千元左右,由于去的时间不多,今年,他不准备续办。心血来潮的时候,毛毛也会去买体育彩票,身上有多少零钱就买多少,一年下来最多500。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北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比较快,压力也大,这促使年轻人更多地参加体育运动,达到放松自己的目的。同时,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年轻人的运动支出比例会增高。体育消费,已经成了年轻人的一种社交方式。

从毛毛体育消费构成来看,2010年消费17480元,占收入总额的6%左右。虽然2010年参加体育运动的支出占到48%左右,但是他表示,今年不会再为体育健身会所买单,但国安球赛照看。参照毛毛往年的常规支出,如果刨去这部分费用,我们可以看到,毛毛的常规体育消费中,体育运动支出占到20%左右;购买体育用品占到72%,购买体育彩票不到5%,观看体育竞技,大约花费350元,在整个体育消费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

这种体育消费结构,基本印证了国家体育总局于2004年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中的数据。该报告透露的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构成中,购买体育用品的费用大约占了总支出的四分之三强;参加体育活动的消费支出(场地等费用)大约占五分之一弱;观看体育竞技的消费支出大约占总支出的4%,处于弱势地位。

而据记者了解,毛毛的体育消费额,在北京普通市民的体育消费支出中,算是很高的了,高出国家体育总局2004年公布的北京市民平均体育消费的4倍左右。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运动场地、人均体育消费及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等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鲍明晓就提出,中国想要成为一个体育消费大国的话,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显然,要提升体育消费,需要从结构上做文章。具体来说,就是要提升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竞技方面的支出,激活我国体育消费的大市场。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造成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直接原因,并不是人们不愿意增加在这些方面上的消费,而是目前市场上缺乏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消费习惯尚未形成。

以北京为例,一些学校、休闲酒店(商务会馆)、社区体育场馆等是大众健身的窗口,就目前来说,学校的场地相对比较紧张,只有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才能对外开放;对于便利的社区体育场馆则人满为患;而记者走访了多家休闲会馆,发现里边基本上成了麻将室。

事实上,随着全国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的理念已为居民普遍接受。但是,我国场馆建设侧

重于竞技体育的大型场馆,缺少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场地,社区体育场地严重缺乏。

以老人健身为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指出,虽然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但是针对老年人的体育运动场所、体育运动项目极少,老年人体育消费几乎处于空白了。

我们再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为例看看中美两国的差距:在美国,高中生、大学生都可能通过各种联赛在团体体育项目广泛参与,而在中国,一方面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没有时间来参与,另一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联赛组织。很多在中国投资的体育跨国公司,都在寂寞地等待有一天能通过赞助高中篮球联赛和大学足球联赛的方式在中国年轻人中间培养出一种体育文化。

可见,在中国,无论是老百姓对体育活动的参与还是对体育赛事的观赏,都存在着尚未被满足的巨大需求,这吸引了各路资本纷纷入场,体育产业似乎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

露天金矿掘金难

NBA娱乐总裁、首席运营官亚当・西尔佛说:中国大约有3亿人打篮球。40%的中国儿童说篮球是他们最喜欢的项目,他们最崇拜的5个体育明星当中,有4个来自NBA。15到24岁的年轻人,75%说他们是篮球运动的热爱者,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这个比例达到97%。在亚当・西尔佛看来,这些数字正告诉他,在中国有大把的钞票等着他来赚。其实,何止是美国的篮球联盟,全世界都盯住了中国体育中蕴藏的巨大商机。

在中国,体育产业被企业界称为露天金矿,被政府部门预期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被学界认为有可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推动,中国体育产业,以一个被估算为每年2万亿元人民币的巨大潜在市场,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

专家估计,到2020年前,中国经济增长率年均7.3%,中国旅游业增长率年均12%。中国体育产业的增长率,是中国经济增长率的4倍多,是中国旅游业增长率的2倍多。

如此巨大的产业机会和商机,号称中国体育第一股的体育龙头企业――中体产业却走得极为艰辛。

“专注中国体育,提升品牌价值。”进入中体产业的官方网站,这句话占据了最醒目的位置。作为沪深两市中唯一一家涉及体育行业的上市公司,中体产业2010年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中体产业80%的利润源自房地产销售,5.88%的收入来源于健身服务,只有2.76%来自体育赛事收入。这与十多年前中体登陆沪市时的豪言相距甚远。当时中体的招股书中明确写道:将以体育休闲健身产业为主,同时经营体育产品、体育竞赛等。

中国体育第一股已是名副其实的地产商,一家掌握着中国最优质体育资源,又是官方背景的上市公司,为何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却卷入地产洪流之中?

数据显示:美国体育产业对于美国经济的贡献占到11%,而我国却只有0.7%。相对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体育比赛场馆,但是民众却无法享受体育联赛带来的欢乐;我们有打遍天下数十载无敌手的高水平运动项目,但是与之相关的联赛市场却迟迟没有启动;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球迷,但是他们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很少有时间参加运动;而曾经走在市场最前沿的中超和甲A,却因为体制不到位,早早失去应有的存在价值。

前不久,在健身领域一直拥有良好口碑的青鸟健身会员分别收到一条短信:青鸟因为房租问题,暂时歇业。青鸟的“告会员书”中,老板满含心酸地说了一句:“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们能走到现在,真的是很不容易了。”这句话让很多满含愤怒的会员心里的火熄灭了:表面看来,是百盛60万月租金逼倒了青鸟,但其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中国健身产业高成本非常规扩张给企业带来的厄运。

对于中体特殊的盈利模式和青鸟的惨烈歇业,某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市场还没有形成,即:没有成规模的大的消费市场在支撑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利润空间偏小也就不足为奇了。

纵观中体的发展历程,公司一度醉心于体育产业,投资数亿兴建健身广场项目和电视转播项目,最后却血本无归。直到它投资了体育地产项目之后,才转危为安,并成为地产股的常青树。记者采访的某专家也表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体育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相应的核心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其中的利润非常稀薄。我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中,其中一半以上依赖于体育用品业的迅猛发展。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体育部门收入的自给率仅占体育事业支出的50%左右(有些甚至不到这个比例),除了发行体育彩票和足球联赛初具产业规模,其他都是零敲碎打要来的。有专家表示:中国与世界体育强国的差距,不是以奥运金牌为标志的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而是以利润和企业化程度为标志的产业化水平。没有产业化发展,中国竞技体育,终将会因缺乏经济动力而成为无源之水,作为一种消费方式的全民健身业将因没有规模效益而难以持久。

问题说到这里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老百姓有巨大的体育消费需求;而当资本进入的时候,却发现消费市场难以形成。

当记者和某外资赛事品牌推广负责人讨论为什么国内没有出现大的品牌赛事的时候,这位负责人略为迟疑了一下说,“中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体育运作机制和手段,因而很难形成具有大众吸引力的体育赛事。”

他进而表示:中国的体育资源基本都掌握在政府手里,但管理部门与体育爱好者、消费者之间是脱节的,要让他们更好地沟通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位仁兄说出了亿万中国体育迷心中的痛,也说出了资本在面对这座体育金矿却难有作为的无奈。

激活体育消费的关键

2004年10月2日,北京现代队在中超联赛客场同沈阳金德的比赛中因不满裁判点球判罚集体离场罢赛,这是中国职业联赛首次出现罢赛。

此事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北京球迷甚至公开致信中国足协:如果没有公平竞争,他们将罢看中超,拒绝买支持中国足球比赛的一系列产品,并拒绝购买足球节目中播出广告的商品和其提供的一切服务!

这些球迷愤怒地表示:十几年来,即使屡败屡战他们也坚定地支持自己的球队,可是中超吹黑哨、踢假球等接踵而来,一次次无情浇灭他们对足球的热情。对于中国足球的种种黑暗现象,他们满腔愤怒却无处发泄。

丧失了体育精神的中国足球逐渐浇灭了亿万球迷的激情,庞大的消费市场也随之萎靡不振。

体育消费低迷的首要原因剑指中国体育的管理体制。

“中国现在还很难按市场需求来吸引重大体育赛事。”一家投资体育产业的民营企业老板无奈表示,投入进去之后,才发现这座露天金矿是带红外线的,稍不小心就触雷,掘金让他掘得很疲惫。“各种比赛和项目的

审批、管理,以及运动员,都掌握在体育行政部门手中,而不是以市场来配置资源。”

该老板表示,不改革这种管理体制,体育竞技资源很难释放到市场上,社会资本介入不进来,资源优势就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在转播权上也是如此。中央电视台对体育赛事的转播事实上是处于垄断地位,赛事转播还没有进入市场化运作。如去年全国男篮联赛仅仅获得100万美元的电视转播费。与国外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

“政府在体育领域的投入是巨大的,但过分倚重金牌战略,使得这些投入基本为创造金牌服务,对夯实大众体育基础、推动体育产业化帮助甚微。”北京财经研究基地研究员黄河认为,这种投入方式不仅无助于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反而窒息了体育产业的活力。

当美国通过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传统的老式俱乐部,第二层次主要是健身俱乐部,第三层次是隶属于各类社会组织的“准俱乐部”)的构建,动员起几千万人健身并形成巨大的体育产业,而我们握着几乎所有的体育资源,但关注点仅在金牌,产业化的动力又从何而来?

“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支持,还要体现在如何创造条件使老百姓的基本体育需求容易得到满足。”有一位关注体育产业的专业投资人告诉记者,青鸟的歇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昂贵的场地租金压力可能是其中之一。如果政府在城市和小区建设中考虑到健身场地的配套问题,并在政府投入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为社会资本的进入降低门槛、创造条件,这无论对于老百姓还是企业来说都是福音。

“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上述投资人告诉记者,体育消费的提升还有待于体育全产业链的形成和协调发展。

2011年“CBA全明星周末”不久前在五棵松体育馆落下帷幕。如果仅仅看全明星赛的开幕式,你也许会以为这是一场文艺晚会,现场不仅有很多文体明星的加盟和表演,还有非常绚丽的灯光和音响效果。很多球迷的感觉是:CBA全明星越来越洋气了!遗憾的是,可是当比赛结束之后,相关的品牌店却没有几个人进去逛逛,面临着无人消费的尴尬境况。而美国的NBA比赛,赛事和衍生品的比例为1:2.3,衍生出的消费远远大于赛事本身。

据记者了解,CBA在国内也算是市场化比较好的赛事之一。其招商过亿的推广权已经由篮管中心委托一家推广公司去运行;同时,篮管中心又将手中原有的甲B与乙级联赛合并成了NBL联赛,新NBL联赛的体制与之前的CBA有很大区别,所成立的球队基本上与各地体育局脱钩,由民间资本直接进行投资运作。这样的体制无疑为今后朝着类似NBA的股份制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体产业锁定客户少,导致相关产业跟不上。”一位关注CBA推广公司的PE谈到,体育赛事在中国走向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刚开始发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NBA晚上比赛,白天就可以进场参观,而中国大型比赛安全第一,运营商往往要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安保,企业几乎不盈利或很少盈利。

在鲍明晓看来,中国体育产业积弱不振的原因还于本土企业在品牌和创新上着力不多,不能给消费者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2004年9月,F1战车轰隆隆开到上海。以后的8年中,上海要向F1上交近24亿元的申办费与电视转播权购买费,三年比赛的广告收入也全归F1囊中。甚至连赛场内卖爆米花的钱,F1也有份分羹;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使得F1能够坐地生财,而中国还没有产生这样伟大的品牌。

同样,我们的体育产品这些年来也一直顶着“产量大国、品牌小国”的焦虑。

目前,中国的体育器材、服装等体育用品的产量至少占全球产量的60%以上,部分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更高达80%,但国际上主要的体育器材、服装等品牌里却鲜见来自中国的品牌;而目前只有乒乓球等极少数项目拥有本土的国际制定器材提供商,绝大多数项目的中国体育器材生产商都只具备加工的能力。

据记者了解,这些国际器材提供商生产的产品就是国际大赛的比赛器具指定产品,比如杠铃、跳板等,其他品牌的产品,肯定会与指定品牌有差别,而哪怕一丁点儿的差别,都有可能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绩的好坏。而要想成为某一个运动项目的国际制定器材提供商,企业不仅需要投入高达百万美元以上的赞助,还需要具备相当的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

“很多中国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已经能够拿出一定的资金,虽然数额还比不上国际知名的企业,但他们最欠缺的却是在科技研发能力的提高和品牌价值的持续塑造上。”黄河表示,中国的体育用品产业要想真正发展壮大,仅仅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肯定是不够的。

不久前,北京市体育局产业处处长邓旭自己花钱买票进电影院看了《让子弹飞》,这部电影的票房收入让他唏嘘不已:“我们的文化产业已经非常产业化了,而体育产业才刚刚开始,很多赛事都是靠送票。什么时候体育消费才能生产出如《让子弹飞》这样有创意的产品?我们的体育消费就激活了。”

有数据显示:欧美人均体育消费每年300-500美元,而中国人均体育消费每年不足100元人民币。邓旭他谈到,一直以来,我们体育部分发展体育产业的思路,都是把场馆运营提到一个很高的地位,但体育产业是内容产业,最重要的是内容能够不断创新。

“体育产业也是创意产业。”黄河认为,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远超中国,就是因为他们占有创意的高端。对于这一点,马来西亚未来学家冯久玲曾经警告我们:中国生产的东西琳琅满目,但是美丽动人的商品却不多。

比如风靡世界的耐克没有生产线,整个公司只有四五十人,但靠创意就向全世界推广,而且拿走利润的大部分。为什么国外的比赛能够有很高的上座率和天文数字的收入,而我们的大型运动会常常赔本赚吆喝?为什么中国的全运会是全世界最赔本的大型运动会?其创意能力的差距不言而喻。

我们还看到这样一个现实:为什么国外竞技体育最赚钱的电视转播、门票、广告,在我们这里都相去甚远?

黄河以彩票为例进行了说明:北京2006年体育彩票发行额为1 19666万元。85%的美国人买过彩票,70%的日本人买过彩票,64%的法国人买过彩票,而我国只有6%的人买过彩票。从以上差距中可以看到,我国彩票市场的潜力还远未开发。中国彩票业的重镇北京,较之伦敦、罗马等欧洲城市,还不如人家的零头――由此可见,中国彩票的玩法急需创意。

缺乏内容和创意,体育产品和服务将会显得苍白无力而缺乏吸引力,反之,则会插上有力的翅膀,高飞翱翔。

3月19日下午,虽然舂寒料峭,位于大兴的北京国际时尚体育公园滑板室外训练场上,却有着数十个身穿衬衣或短袖T恤的男孩玩得不亦乐乎。虽然令这些孩子疯狂的“Vans之夜3”要晚上七点才开始,仍然有很多孩子提前赶到,在训练场上酣畅淋漓地施展着滑板技艺。据了解,一些滑板爱好者甚至从台湾、日本、新加坡或者其他省市坐飞机或者火车前来,就是为了参加“Vans之夜”。

美国老牌极限运动品牌公司VANS的核心用户是19-23岁的年轻人。多年以来,他们往往通过所定位的特殊消费群体(独立、自我、与众不同),去吸引更多的试图引领潮流的消费者。首先夯实专业的滑板渠道,进一步向时尚品专卖店、大商场、超市卖场这些零售渠道倾斜。

某PE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还没有类似VANS这样成熟的品牌公司出现,体育企业大多以体育产品为主,即使是那些已经上市的体育类公司,也没有向内容产业转型成功,体育消费类公司的崛起,将会引领整个体育产业走向成熟,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再以VANS为例,从进入中国,它的活动都是围绕产品来展开的,而从一开始,就仅仅锁定目标消费者:19-23岁这一阶段的消费者,据该公司中国区负责人表示,选取这一阶段的消费者是因为他们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特殊阶段――对他以前年纪小的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于职场人士也具有一定的衔接,他们更能够将时尚的元素在交际中去影响到更多的人,并且,相对于更为年轻的消费者而言,他们也有着更大的消费能力。

第4篇:大飞机小飞机范文

【关键词】消费心理;健康;消费行为;大学生

所谓消费心理,就是指消费者在社会总体消费环境的影响下,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1]。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行为。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如何,不仅反映他们当前的生活质量和个体素质,也对其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已有的相关调查研究结论不一致,也缺乏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消费意义的认知、家庭熏陶与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问题对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本调查的目的就是摸清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实际情况,并对上述几个问题做出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被试在山东省的3所综合性大学,选取大一到大四学生作为样本,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48份,其中有效问卷821份。男性398名,女性423名,年级、专业分布人数基本相等,平均年龄21岁,69%来自农村地区。

1.2工具以自编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调查问卷为工具。问卷共29个题目,包括家庭情况(家庭所在地、父母文化职业、家庭人均收入及父母对其教养方式)、消费结构及消费水平、家长及本人所属消费类型、消费者个性心理(主要指人生观、价值观)、对消费作用的认知情况、消费的原则、消费的理性决策程度和理财智商情况等8个维度。本问卷先抽取60人作为样本,进行预备性调查,结果发现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39~0.81,重测信度0.45~0.87。我们又针对问卷是否真实测量了所要测量的内容及可靠程度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与问卷评定结果的相关在0.69~0.87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证明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另外随机抽取有效问卷的5%进行访谈。

1.3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利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生活学习费用的主要来源与消费内容、消费水平的情况统计表明大学生生活学习费用主要来源81%的为父母供给,其余有12%的学生其该项费用来自助学贷款,5%的靠亲戚朋友赞助,只有2%的为勤工助学。见附表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结构基本合理,并没有出现娱乐游戏过度、恋爱支出过高的结果(注:谈恋爱的占29%,恋爱支出平均每月38元)。大学生入学伊始就倍感就业的压力,虽很郁闷但较清醒,只有极少数存在消费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平均月消费321元,其中基本生活费为188元,占消费总额的59%,说明大学生在经济不独立的情况下消费能力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主。

统计中还发现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较大,最高为1100元,最低仅为135元;但整体分布呈现两头小,中间大,呈纺锤形,属正常状况。具体统计结果为:月消费150元以下的占12%,低于平均基本生活费,这一部分学生全部来自贫困家庭;160~299元的占22%,300~499元的占36%,500元以上的仅占10%。这些消费高的学生在个人衣着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占了大部分,对一名大学生而言,这并非必要,也无助于个人的发展,只会助长消费欲望的膨胀,导致消费心理的扭曲。

统计还表明,8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注:学生间用于购买手机和使用手机的费用差别较大);53%有MP3(MP4);二者兼备的占39%,21%的拥有电脑;前三者同时具备的占15%,5%的有数码相机。闲暇消费的内容统计表明依次为家里(寝室)、书店(图书馆)、逛商场、游玩、网吧、其它。大多数同学想出去旅游,但因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实现,有的即使旅游几次也大都在方圆几百里之内。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为现实生活。

此外低年级学生消费相对较少一些,高年级消费高一些;男女总体消费额差别不大,女生在服装、零食方面消费大一些,而男生在饮食、娱乐、人际交往方面大一些。这跟访谈结果一致。

2.2大学生整体消费原则、决策理智情况统计表明,大学生基本认同务实,反对超前。盲目、从众、攀比等社会上流行的病态消费心理在大学生中表现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大学生所受的教育使其有较为完善的人格,消费决策较为理智。衣食住行标准:经济实惠占63%,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占33%,尽量追求高标准占1%,不清楚占3%。日常花钱原则:能省则省占57%,该花就花占40%,不花白不花占2%,不清楚占1%。经济拮据时,朋友来访如何接待:节俭一点花占10%,尽力而为占85%,面子不能丢,借钱也得花占5%。看到同学的服装或物品时尚漂亮时你有何想法:感觉很美,但自己并不想拥有占50%,想要但没钱占31%,也去买一个占2%,不清楚17%。

统计情况还表明,消费倾向大的学生又分2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花钱无度、追求享乐主义的一类:本身消费水平很高,一边花钱如流水,一边抱怨缺钱花;另一种情况是消费水平很低,这一部分学生大都为贫困生,因购买力严重不足而压抑消费,导致消费饥渴症。属于这2种情况的大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都可能会产生扭曲的价值观,进而形成病态的消费心理,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

2.3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和理财智商情况被调查的大学生100%希望能自食其力,愿意打工补贴家用甚至养活自己,表明大学生追求经济独立的愿望非常强烈,都具有急于摆脱其经济来源依靠家庭的心理状态。但统计结果也表明,大学生的整体理财智商一般,普遍存在上半月花钱松、下半月紧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消费计划性不强、攒钱意识差,只有24%的大学生表示正在攒钱。反映了大学生欠缺理财意识,也反映出家庭与学校对大学生理财教育的缺失。

2.4居于消费两端的大都为女性统计中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居于消费两端的大都为女性。消费低端的形成原因为:一是女性基本生活费普遍较男性低,也就是说从生存的角度看女性比男性消耗得少;二是大多数女性比较节俭,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消费高端的形成原因为:一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女性的情绪易于波动,即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这一点跟统计结果明显吻合,月消费额500元以上的女性85%属于冲动型消费类型,其消费状况跟情绪有很大关系;二是女性天美,对能表现自己美的物品有较大消费倾向,从而形成消费高的一端。

2.5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其消费心理的影响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观,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就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问卷调查表明:只有2%的大学生认为要体现人生价值就要追求即时享受;2%的同意金钱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6%的大学生认为金钱是事业成功的唯一标志。调查问卷同时表明这部分学生中95%的具有超前、虚荣、攀比的消费心理。证明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6大学生对消费意义的认知情况对消费与个体幸福感的关系、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消费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大学生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表明大学生对消费意义的认知不是十分清楚。在一定条件刺激下,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可能会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因为认知的不正确会导致心理的不正常,进而表现出行为的异常。调查的具体统计情况为:10%的大学生认同只要满足消费欲望个体就会有幸福感;约20%的认为只要消费就一定能促进经济增长;17%的认为消费与环境保护没有联系;竟然还有22%的认为中国的国情适合采取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虽然这种不正确的认知只占20%左右,但因为被试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今后国家各项建设的主力军,所以这种比例是极不正常的,是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格格不入的。

2.7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与家庭熏陶、父母对其教养方式的相关性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支出跟家庭所在地、家庭收入的相关性并不如所预期的那么大,而跟家庭熏陶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却高度相关。例如:父母同为个体职业者的学生,消费状况却两极分化严重,消费类型截然不同――消费支出高的学生,其父母教养方式多为忽视型或溺爱型,而支出低的学生,其父母教养方式多为权威型。另外,在统计消费类型时发现,与父母属于相同消费类型的竟高达56%,这都说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与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高度相关。

3结论与建议

此次问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比较健康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具体表现为:消费结构基本合理,消费水平不高;能够比较理性的进行消费决策;追求经济独立的意识较强。相比较而言,女性较男性在消费上更显得情绪化一些。大学生整体理财智商稍欠缺;存在消费盲目、攀比、从众、超前等病态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只是少数,但是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有约20%的大学生对消费意义的认知不足,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对消费意义的认知错误在一定条件下容易产生病态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同一阶层上的学生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主要跟父母对其教养方式、家庭熏陶高度相关,其次受社会大环境(学生所处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影响。建议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方面应发挥各自的作用。父母身体力行,使孩子形成节俭、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切不可以为只有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消费就是疼爱。学校应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重任,不可以为消费只是个人的事情而予以忽视相关教育。虽然具有不健康消费心理的大学生只占极少数,但病态消费心理具有很大的传染性、弥散性。建议高校适当开设有关消费方面的课程,或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这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人生价值的体现不在于消耗了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为社会贡献了多少,提倡节俭、科学、文明、适度的消费观,反对并抵制病态的消费观。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为社会输入高素质的人才。

4参考文献

第5篇:大飞机小飞机范文

(一)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2000年以来,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居民收入和支出的持续增长,为全区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12年底,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5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611元,分别是2000年的4.5倍和3.7倍。同期,全区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7717元,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382元,分别是2000年的4.5倍和4.1倍。在居民收支持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区消费规模持续扩大。201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4.6亿元,是2000年的7.5倍,年均增长1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消费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区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在由过去的温饱型、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生存资料消费在全社会居民消费总量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享受资料、发展资料消费比重不断上升,全区居民消费整体正在经历由量的满足到质的提升和跨越。

从代表消费结构变化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来看,2000-2012年间,我区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从34.5%降为30.8%,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47.7%降37.3%,分别下降了3.7个百分点和10.4个百分点。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我区居民食物消费开始向“吃好”转化,对粗粮的消费下降,对细粮的消费上升;对粮食的消费下降,对瓜果的消费上升;对植物类食物的消费下降,对动物类食物的消费上升。2001-2011年间,我区城镇家庭粮食消费支出占全年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2%下降到9.1%,肉禽及制品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比重由20.6%上升至22.5%;农村牧区居民家庭人均主食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由41%下降到20.9%,人均副食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则由36%上升至40.8%。

从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看,居住条件的改善带动了居民家庭设备支出的快速增长,居民家庭传统家电基本普及,耐用品消费开始从低档需求向高新智能化需求、舒适配套服务化方向转化。截至2012年底,全区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5.2台、电冰箱99.6台、洗衣机97.4台,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在我区城镇市场已趋于饱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交通、通信等基础消费设施体系的日益完善,我区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和领域发生巨大变化,以汽车、通讯、住房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享受型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推动消费平稳增长的动力。从城镇消费结构变化看,2000年,占据城镇消费总量前三位的是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和文教娱乐消费,2011年变为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和交通通讯消费。从农村看,2000年,占据消费总量前三位的是食品消费、居住消费和文教娱乐消费,2011年变为食品消费、居住消费及交通通讯消费。可见,无论城镇还是乡村,交通通讯都是本轮消费增长的热点,也是推动全区消费结构升级的亮点。

(三)消费模式多样化

随着我区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相关新兴产品及其服务的迅速发展,我区居民消费观念发生转变,消费模式也呈多元化趋势,尤其在节假日,除了购物、聚餐等传统消费方式外,旅游、娱乐、运动健身等休闲消费方式也广受欢迎。另外,随着物流、支付、售后保障等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消费者热衷于网上购物,网购成为我区居民购买日用品、家电类、服装乃至更大件商品时的重要选择。根据电子商务网站监测数据显示,在2011年中国网购订单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大省市中,内蒙古排在第二位,订单量同比增长178.7%。

二、我区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对全区GDP贡献率逐年缩水

过去10年,我区保持着高强度投资,投资对经济增长起着主导作用,尤其2009年之后,伴随着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更加强化了投资对我区经济增长的贡献。2002-2012年,投资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73.8%上升至85%。与投资率高位运行形成鲜明对比,全区消费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2-2012年,消费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0.1%下降到30%。高强度的投资虽有助于维持经济总量规模,但对于民生改善并不明显,我区居民收入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快速提高。2012年,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6%,居民收入增长滞后,导致整体消费需求动力不足,不仅影响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更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城乡消费差距持续扩大

2012年,我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2.3%,但农村消费只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5%,农村巨大的潜在购买力未能转化为实际消费。一是农村消费增幅明显低于城镇。2000-2012年,全区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5%,低于城镇13.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二是农村市场所占份额呈下降趋势。2000-2012年,农村实现零售额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37.4%逐年下降到2012年的12.5%。三是农村市场整体消费水平较低。2012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6382元,相当于城镇居民的1/3。2012年全区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1.2%,北京的79.3%、浙江的77.1%、新疆的93%,排名全国第10位。

(三)消费结构升级缓慢

目前,我区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但居民食品支出仍高达32.2%,同时,在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娱乐保健等服务性消费仍相对较少,消费结构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一是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仍然较高,教育住房消费对其他消费挤出效应较大,影响消费品的升级换代。由于我区城镇居民用于医疗、住房、交通通讯方面的预期支出不断增加,大大强化了居民的储蓄意愿,导致普通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削减当前消费开支,影响其他消费领域的支出。以全区城镇居民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为例,自2001年开始,医疗、住房、文教娱乐消费比重不断增长,由2001年的18%增长到2011年的21.8%,增长了3.8个百分点。而同期其他杂项消费比重随之下降,由2001年的5.2%下降到2011年的4.1%,下降了1.1个百分点。二是消费供需失衡,居民社会化消费比重不高,非商品消费增长缓慢。由于我区文化教育、娱乐、养老、医疗保健等服务性消费及其配套商品供给不足,此类消费增速缓慢。以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为例,2006-2011年,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年均增长11%,比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速(14.8%)低3.8个百分点。

三、扩大消费的建议

(一)提高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比重下降是导致投资消费失衡、内需外需失衡和产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居民的收入占比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解一系列经济难题的首要工作。提高居民的收入,一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物价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保证非垄断行业的工资平均增速要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加快建立资本所得与职工工资增长的宏观、微观比较制度,引导工资收入的合理增长;三是加大政府的货币化转移支付,逐步提高扶贫标准、低保标准、抚恤标准和养老金发放水平;四是创造条件让居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在城镇,要进一步拓展居民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在农村,要加快推进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

(二)增加有效供给

针对当前我区城乡居民消费已逐步由吃穿为主的生活性消费向以住行为主的服务性消费升级的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发展科技、文化旅游、医疗保健、物流、休闲等新兴行业,改造和提升商贸、餐饮、仓储、运输等传统产业,培育信息、金融、保险及租赁等现代服务业,以便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为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提供发展保障。

第6篇:大飞机小飞机范文

前言

现如今,肥胖已成为21世纪上半叶全球面临的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专家认为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集体代谢失调症,是一种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正确的饮食观念和合理的饮食习惯以及适宜的参加运动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合理地实施减肥不仅对健康无害而且可以满足女性对苗条身材的追求,可以增加社会认可度,提高自信心。然而,科学的减肥方法并没有被在校女大学生中的减肥者所认识,认知方面的错误导致减肥行为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女大学生中减肥者的身心健康。 为此,笔者对广西北海市四所高校100名女生进行了肥胖现状及减肥情况的抽样调查与分析,并针对性的为肥胖者提供了一些的减肥处方,促进她们身心健康。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北海市四所高校女生(北海职业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的女生为研究对象,年龄18-25岁,总计100名。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调查内容包括:年龄、年级、院系、对自己的体型认识、BMI指数计算、是否需要减肥、肥胖原因、减肥目的、方式、饮食结构、运动与生活习惯、日常生活状况、选择减肥方式等。

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9份,有效率99%。

(2)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相关营养学、生理学以及肥胖、减肥处方的文献以及日常生活参考资料。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女大学生中存在一定量的肥胖人数

对肥胖衡量采用了适合于中国承认的肥胖标准所规定的体质指数(BMI)。即BMI=体重(Kg)/身高(m2)的平方。

北海市高校女生BMI指数判断肥胖状况

根据BMI<18.5为偏瘦体重,18.5≤BMI<23为标准体重,23≤BMI<25为轻度肥胖,25≤BMI<30为中度肥胖,BMI≥30为重要肥胖。表1调查结果显示,女生过轻人数19人,占女生总数19%,体重标准人数44人,占总人数44%,轻度肥胖人数22人。占总数22%,太胖人数14人,占总人数14%。其中偏瘦和标准体型占多数,而存在着一定量的肥胖人数,但差异不显著。从BMI指数显示结果看,只有36%人的体型肥胖。那么有63%的人就不需要减肥,所以不要盲目的去减肥,否则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2.肥胖状况与减肥情况

表2 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偏瘦的占20%,认为自己是标准体型的占42%,认为自己有轻度肥胖的占31%,认为自己太胖的占7%,认为自己的体型有肥胖倾向的占38%。

表3结果显示,认为自己需要增肥的12%,不需要减肥的战40%,需要减肥的占37%,不确定的占11%。

表4显示,想减肥的主要原因中,影响形象和交际的占63%,会产生自卑感的占14%,而影响健康仅占21%,其它方面占2%。女大学生对减肥意识与健康的认识还不够,一贯注重的是形象而减肥,而健康减肥问题应是女大学生应该重视的,因为身体健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本保证。

3.选择的减肥方式

表5显示,从众多女大学生肥胖者选择的减肥方法方式看,有36%的人选择了节食减肥,有6%的人选择了药物减肥,有19%的人选择了饥饿减肥,有9%选择了其它减肥方式,而仅有30%选择了运动减肥。可见女大学生对减肥一健康减肥的意识和减肥方式上,以节食(饥饿)减肥为主,这会严重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

由此可见,女大学生中存在一定肥胖人数,而且想减肥的人群占多数,形象问题又是女生的动机,健康减肥还需进一步的重视。女大学生年龄大多数是在18-25岁,处于成年初期,正值青春年华,身体各项机能处于人生的最佳时期,由于受传统文化和审美观的影响,女性追求苗条身材的审美观点以及时尚潮流的需求,肥胖人群中多数人都想减肥。调查结果还显示,正在减肥的人数占20%,最值得她们关注的减肥问题是,能不能减下来的占20%,影响健康的占44%,成功后反弹的占14%,怕没有明显效果的占22%。特别是在减肥方式中,采用运动减肥的仅占30%,而选择节食减肥的、饥饿减肥的和药物减肥的就分别站了36%、19%、6%。由此可见,女生们随时都在关注着自己的身材体型发展,促使它们采取各式各样,甚至一些不科学、不健康的减肥方法。这对它们的身心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

4.女大学女生肥胖的成因分析

(1)缺乏运动

从调查的运动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偶尔或极少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占83%,即使运动,有86%的女生存在着运动量不足。并且,每次运动时间少,选择运动的方式单一,是形成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

(2)饮食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在饮食方面有时有偏食挑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有吃零食或暴饮暴食的人数占91%。大学入学后,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自由安排饮食,进食过饱、吃过多含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吃零食、暴饮暴食、偏食挑食等导致营养过剩,助于肥胖的发生,它是形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3)不良的生活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女生每天的睡眠时间有41%的人在8-10小时,有37%的女生自认为生活规律紊乱。有极少部分有饮酒、吸烟等不良行为。大学生活习惯边进餐边看书、看电视或餐后看杂志、小说、久坐等,大量减少了主动锻炼身体的时间有助于肥胖的发生。

(4)遗传因素

结果显示,有30%的人认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少患者有肥胖家族史。尤其是最新研究发现,动物体内存在肥胖基因,它可以促使脂肪细胞分泌瘦素,瘦素是捅咕哦下丘脑-垂体调节机体的摄食行为、能量代谢。当肥胖基因突变后,脂肪细胞便不能产生瘦素,从而使机体摄食行为、能量代谢失衡,导致肥胖。这与后天的环境、饮食习惯是密切相关的。

(5)药物刺激因素

结果显示,有42%的女生认为或多或少服用过“补药”。在一些补药中含有大量的激素性药物,会刺激生长激素,使身体提前扩大性的发育,容易引起肥胖。

三、结论

1.通过对大学女生BMI指数评价标准显示,BMI指数值基本集中在18.5≤BMI<23的标准范围,但偏胖人数和标准体型人数比例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大学女生中存在着一定量的肥胖或太胖的人数。

2.从调查对象的饮食和运动情况中看,大多数女生在饮食结构上不合理、生活规律紊乱,表现在暴饮暴食、习惯吃零食、进食多饱过速、睡眠不足、长时间久坐等;普遍存在运动不足,表现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很少,运动方式单一并且运动强度不够的弊病,是造成女大学生肥胖的主要因素。

3.当代大学女生答对身材特别看重的占总人数27%,一般看重的占68%,不关的占5%,曾经或者将要减肥的方式中,选择运动减肥、节食减肥、饥饿减肥、药物减肥、其它方式减肥分别占30%、36%、19%、6%、9%。

四、建议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正确认识肥胖,树立科学减肥的观念

正确树立建立“身体健康第一”的认识观,对自身的体型做出正确的判断,充分认识构成人体健康的合理结构和成分。养成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体型自我评价标准。女大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也随时在关注着自己的身材形象和健康。正是因为大部分青春期女性在繁忙的学习中形成“苗条体型”的形象,认为“修长的瘦身材”才是美丽的象征,而一贯的追求“苗条身材”,造成一些女大学生采取各式各样甚至不正确、不科学的方法,使一些肥胖者对肥胖与健康的认识和减肥方式上存在着许多误区,对盲目的、不科学的减肥方式所带来的危害意识欠缺,使她们在健康减肥上偏离了方向。

2.运动减肥

运动减肥是一种最有效最安全的采用广泛并被普遍接受的方法。由于运动使热量的消耗增多,从而使机体合成的脂肪减少并动用脂肪供能而达到减少体脂的目的。

首先,适宜强度的运动使机体胰岛素水平升高,脑胰岛素有抑制食欲,增加机体产热的作用。故而,肥胖患者在剧烈运动后常食欲降低,摄食量下降。

其次,运动消耗能量代谢不仅体现在运动本身,而且运动消耗的糖、脂肪储备恢复也需要消耗能量。运动时可根据个人的情况,明确运动目标,选择响应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肥胖女大学生,则应在改善饮食的基础上,增强有氧耐力性体育运动,选择、慢长跑、游泳、跳绳、有氧健身操、晚饭后快步走、自行车等为运动项目,运动强度控制在50%-60%最大摄氧量,运动频率在一周内进行3-5次,每次运动持续时间控制在30-50min为益。运动减肥时的每次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放松、整理活动,选择正确的、时间充分的放松活动才能保证减肥效果。

运动减肥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区别对待的原则。不要求一开始就急于求成达到减肥效果,而要求的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另外,运动减肥是一向需要毅力和信心,因为肥胖症状是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要消除它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的过程。而一些女大学生存在心理作用,害怕运动后出现肌肉增长而不雅,其实在运动后消耗了脂肪,肌肉的比重相对增加,这方面是减肥消脂的效果,不必误解而终止运动减肥。

3.改善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严格遵守和养成“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饮食习惯,尤其是“晚吃少”是关键,早上必须吃早餐,不吃早餐的人在午饭时出现强烈的空腹感和饥饿感,不知不觉吃下过多食物,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中午要吃饱,中午吃不饱,晚上必须饿,“晚上吃少”就难做到了;晚上一定要做到尽量少吃!在九点后,人体器官功能已基本处于微弱状态,正是积累脂肪的时刻。而我们正常晚餐所吃下的东西需要5小时才能被完全消耗掉,这多余的热量,日积月累造成皮下脂肪堆积过多更容易造成肥胖。

从营养的角度出发,要注意各种营养的搭配,注意食物的清淡,不囊盲目、无限制的节食而采取饥饿疗法,不必控制水的摄入,也不必过度节食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反而会出现一些脱水、低血糖、贫血、感染性急病、微量元素缺乏等症状。控制饮食的关键是限制糖和脂肪量的摄入,尽量避免偏食挑食以及暴饮暴食,减慢进餐速度,少吃或者不吃零食、油腻、油炸 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高蛋白类等低热量食物的食量,来补充内营养的平衡。膳食结构安排合理,一日但餐安排得当,到体力活动少静坐,改善不嗜的饮酒、吸烟大呢感不良行为,早睡早起,合理安排作息时候,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情,也是控制体重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杨锡让.运动学进展――质疑与思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张蕴琨.体育卫生营养学――女子的营养与体育锻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荣湘江.体育康复及处方――肥胖严肃、症状的体育康复[I].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4]刘刚,黄玉山.肥胖及相关问题的认识(综述).山东体育学院报,2001,12(4):4

[5]邓树勋,王健主编.运动生理学――理论于运用.2003,8:259-261

[6]叶超群,康玉华.饮食控制、运动对肥胖者免疫影响的研究发展.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3):81-84.

[7]刘光红.肥胖的成因、危害及减肥对策.湖北体育科技,2004(4):60-62.

第7篇:大飞机小飞机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消费心理;消费特点;消费市场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一、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特点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特点。

(一)大学生以感性消费为主导。大学生通常是没有经济来源的,经济独立性较差,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常常不能理性地对消费成本与价值进行衡量。大学生还不能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同时消费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广告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二)大学生消费对品牌的忠诚度高。大学生消费经常会相信自己的心理感觉和真实体验,消费不看价格,只要认为好就买。如果对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心理和体验,就会对此品牌形成好的印象,从而坚持使用,并始终保持对此产品品牌良好的忠诚度。

(三)大学生消费倾向呈现多元化。当今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大学生们早已不再满足于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枯燥生活。娱乐消费、运动消费、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消费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二、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分析

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的同学多依靠父母,有的同学依靠助学贷款,有的同学能获得奖学金,还有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当然也有极少数同学还需申请减免学费。由此可见,大学生生活费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来自父母,但来源逐渐趋向于多元化。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日常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包含在其中,形成额外消费。时下电脑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高校大学生是电脑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年级越高,电脑的普及率越高,大一刚入校新生仅有30-40%的学生拥有电脑,而大四学生中拥有电脑者已经高达80-90%。

大学生消费结构呈三角形的结构。家庭明显富裕的同学位于三角形的上端,人数相对少,他们拥有名牌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比较贫寒的同学则处于三角形的下端,人数相对多,他们往往要靠勤工俭学或助学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三角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三角形的上端到三角形的下端依次消费水平降低,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生活水平。平均每年约一、两万元的大学生费用对于一个工薪家庭来说,负担不轻。拿普通工薪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需要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是。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家庭开支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在逐渐下降,但下降速度缓慢且大学生消费之大仍然是某些家庭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而在农村甚至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本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尤其对一些贫困家庭,有些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不仅仅只影响家庭,大学生消费还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逐渐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正确引导

综上分析,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只关系到自己、学校、家庭,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正确引导。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智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大多依靠家庭,大学生消费时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大学生消费要具有维权意识,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消费权利。

(二)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目前高校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和特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还有相关课程内容设置的因素,与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得到充分开展,从而难以达到对大学生消费真正的指导,学校应下大力气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

(三)加强大学生合理储蓄的宣传力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强大学生合理储蓄的宣传力度,量入而出,提倡理性消费和节约思想,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塑造节约型的社会理念。

总之,大学生是一支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有着独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经济上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许多矛盾。大学生消费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到方方面面。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养成阶段,容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消费市场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消费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个市场也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第8篇:大飞机小飞机范文

[关键词]扩大内需;消费需求;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5-0013-03

一、研究背景

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加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趋缓的我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在这种大背景下,一方面,中国经济不可避免会受到全球宏观经济减速的拖累,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下行趋势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前两年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向过热方向去发展,物价水平不断上涨。2007年开始,中央经济会议确定我们根本目标是双防,防止经济增长偏快转向过热,防止通货膨胀。所以,目前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但是,自去年2月份物价涨幅达全年最高8.7之后,我国物价水平上涨幅度连续回落。中国经济刚走出通货膨胀的困境,却又走进了通货紧缩的阴影。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也发生了重大调整。尤其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意义更加重大。对我国来讲,经济增长不只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因为只有经济能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我们才能不断地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因此,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更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实现保增长目标的根本途径。

二、加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历史中,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三驾马车拉着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但同时,长期以来消费率过低,单纯依靠投资和出口,这种结构失衡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一方面,我国多年来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而我们的增长方式是高消耗支撑高增长。大量投资意味着大量生产能力的形成,大量的生产能力形成之后,由于消费水平上不去,产能过剩的风险始终存在。另一方面,经济的增长靠出口拉动。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2.17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22万亿美元,分别相当于GDP的66.8%和37.4%。虽然不能简单地以此来计算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但由此也可看出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目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我们外部需求放缓、减弱,出口受到较大的影响。在出口受阻状况下,再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经济会导致大量产能产量过剩,使风险越来越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也屡次出现“过热――调整

再过热――再调整”的经济波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消费率偏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有关。

长期以来,消费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一块短板。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消费占经济增长的比重非常大,一般都在70%左右。美国居民消费占到GDP的72%,而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仅为3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力。消费需求是内需的主体和重点,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分析表明,消费需求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拉动作用。一国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就必须保持合理的消费率。消费需求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也是缓解经济剧烈波动的稳定力量。消费需求的波动相对平缓,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投资需求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动荡,缓解国民经济的大起大落。当前,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国际需求大幅收缩,而我国人口众多,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国内市场广阔,需求潜力巨大。我们必须真正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利用这次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居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导致的平均消费倾向下降。我国总消费与收入分配有密切的关系,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偏低且持续下降,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居民所得没有改善,反而也持续下降。收入分配明显影响总消费水平。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虽然有了明显好转,但结构性需求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社会成员之间消费增长极不均衡。有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相差近万元。除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城镇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均,会加剧居民消费的流动型约束。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递减,高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也呈现相对缩小的趋势,而占城乡人口绝大多数的低收入阶层有消费欲望却无支付能力,形成不了有效需求,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难以启动。可见,两股力量相互作用共同制约中国消费的增长。从根上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必须调整收入分配制度。

二是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导致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消费倾向不足。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资料显示,最近几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1%-12%,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0%-50%之间。政府只有大幅增加公共支出,才能免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多年来,中国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虽然高储蓄率是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成长的重要保证,但造成我国储蓄率高增长的根本并非完全是居民收入的增加,而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老百姓有钱不敢花,宁愿享受负利率也要将钱存入银行。说明老百姓有着强烈的后顾之忧。如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再加上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较低,水平不高,险种单一、机制欠灵活等,都给老百姓增添了许多不确定的担忧,使得我国居民仍然倾向于利用储蓄来防范风险。

三是居民投资渠道单一及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导致居民金融资产缩水,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比较,我国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和集中。我国投资渠道主要有储蓄存款、国债、企业债券、股票及基金等。但从现状看,居民储蓄存款规模居高不下,成为我国居民投资的最主要的投资渠道。另外,股票与基金也正在成为重要的投资渠道。而从2007年10月开始A股连续下跌,至2008年8月最大

跌幅已过60%。整个股市的市值也大幅度缩水。90%以上的投资者处于绝对亏损状态,2/3以上的流通股股东的损失超过大盘的下跌幅度。股市如此大幅度、长时间下跌,对投资、消费等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呈现出来。居民消费预期也呈现降低趋势,股票缩水导致的负财富效应将对多个行业造成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需要消费拉动的经济大环境。

四是持续的失业压力及就业难度加大,导致居民的消费信心下降。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十一五”期间,城镇每年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人,而在用人需求方面,按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约为1200万人,缺口达1200万人。更重要的是,农村还有1-1.5亿劳动力有待转移。同时,受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国际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一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广东、江苏一带外贸型企业甚至出现倒闭潮。此外,2008年也是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的最后1年,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的数量比以往任何1年都大。按照世界银行早前预计,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约在10.8%,如果采用2006年就业弹性计算,经济增长率放缓0.6个百分点,对就业影响为0.042个百分点,3200万人就业将受到影响;如果经济增长率为9.8%,就业受影响人数可能要增长1倍。城镇就业和结构性下岗失业的压力增大,影响居民的预期收入和即期支出。所以,就业压力得不到缓解,不仅影响短期消费需求扩张,更重要的还影响我国长期有效需求不足矛盾的根本性缓解。

五是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实现消费需求困难。由于多年来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使供给结构不合理,结构升级滞后,成为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几年,我国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引起产品过剩。商务部的600种商品中,供大于求的商品在80%左右。在需求方面,消费者的基本消费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恩格尔系数在下降,需求档次已经提升;在供给方面,供给的档次普遍低于消费需求的档次,供给的结构没有随着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由于供给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消费需求。另外,制造业和一些市场竞争充分的服务业发展迅速,但能源生产和国家控制的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在铁路交通、医疗服务、环境卫生服务和金融服务行业,已明显表现出发展的滞后性,压制了消费需求。

四、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启动消费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要使每个人都对消费环境满意,才有可能使消费得到更大的增长。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政府多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第一,提高收入水平,调节收入差距,提升消费能力。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首先,要逐步调整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城镇居民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通过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差距。在鼓励中高收入阶层消费结构升级的同时,利用多种途径扩大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其次,要建立对低收入阶层补贴的长效保障机制,并划拨专项财政资金,在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或经济社会发生重大波动时,用于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贴,保证在非正常情形下,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不出现明显下降。第三,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相应调整税收政策,通过减税减费,鼓励消费者增加购买支出。在优化税制结构的同时,可以开征一部分新税种,降低一部分税种的税负,以达到刺激经济,扩大投资和需求的目的。第四,通过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力度和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来提高农民收入,激活农村市场,有效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第二,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作为经济景气的“内在稳定器”,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刺激消费需求扩张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稳定居民支出预期,增强消费信心,促进居民当期和长期消费。目前应该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投入和公共服务投入,较大幅度地增加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廉租住房建设等公共服务支出。改革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安排,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缴率,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并确保社会保障基金专款专用,建立社会保障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障的省级统筹和跨省接续,消除城乡居民即期消费的后顾之忧,将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通过提高保障水平,确保低收入阶层的基本消费能力,降低居民未来预期支出,提高即期消费率。让中国的经济~--个新的台阶,社会保障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只有真正做好了社会保障,让老百姓放心,大家才能真正把钱拿出来消费。

第三,改善市场环境,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投资产品的低风险需要完善的投资环境的保障,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赋予居民更大的投资自,保障居民权益,促进投融资市场发展,提供居民投资渠道多样化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将产生财富效应,从而刺激居民消费。

第9篇:大飞机小飞机范文

[关键词]扩大内需;消费需求;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0-0014-03

自改革开放34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高速运转。但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立足点是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有效消费需求。为此需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释放城乡居民的巨大消费潜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制度瓶颈,实现我国经济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二次转型。

1扩大内需战略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的推动。出口是外需,投资和消费构成内需。我国经济一直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金融危机发生前的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是21738.3亿元占当年GDP 的66.8%,其中出口总额为12180.2亿元占GDP的37.4%,可见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很高。危机爆发后外需低迷,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较大。为此,扩大内需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1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发展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速度增长。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GDP为58786亿美元超越日本同期总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潜在风险也开始扩大,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上,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度加大,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经济的自主稳定性较差,所以,我们只有建立以扩大内需为主、以促进消费需求为持久动力的内生性发展模式,才能避免因外部经济震荡和波动所带来的影响。

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发展和生产积累,截至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471564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约为55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的行列。在取得如此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由于我国主要是依靠外部技术和消耗国内资源换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主要集中在“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即进行原材料供给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加工。但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我国劳动力成本将随之提高,且现有的资源禀赋逐步减少,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转型,否则将会陷入停滞或者下滑的境地。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扩大内需、培育潜力巨大的消费需求变得尤为重要。

1.2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我国经济现阶段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正在经历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内需,外需协同拉动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较大,主要是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造成的外需持续低迷,出口环境恶化,贸易保护加剧导致出口拉动经济的作用锐减,使得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短期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由此扩大内需已成为当务之急。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内生性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内需有投资和消费构成,在我国主要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投资率一直保持着40%以上,明显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消费率偏低不足60%,而主要发达国家的消费率约为66%~87%。2010年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消费36.8%,投资54%,出口9.2%。可见我国经济主要是投资推动型,但投资过度所引发的产能过剩以及投资结构固化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退化,造成了生产与消费的结构失衡,使得投资消费陷入恶性循环,会加剧我国国民经济的波动性,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拥有13亿多人口,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经济模式也已转向市场化,有利于形成消费需求。消费是生产的动机和最终目的,消费需求在拉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由此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扩大消费需求建立长效机制是保证经济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

2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需要大规模的制度变迁和模式转换。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依靠资源储量巨大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长期保持经常项目的盈余,同时政府投资的规模巨大,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随着后危机时代的来临,使得国家开始转换经济发展模式,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现实中,我国GDP总量不断攀升,而最终消费率不断下降,从2001年至2010年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45.64%下降至33.95%,居民消费存在着严重的需求不足,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一直存在。而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2.1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不足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较低,其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发展,劳动报酬增长滞后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同时大量的资本要素的投入挤占了劳动要素在总收入中的报酬比例,资本收益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资本积累,使得财富分配倾向于管理者和技术劳动者,拉大了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分配差距。2010年我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可见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之大。

在我国经济转轨体制转型时期,相关制度的缺失和宏观调控的疏漏也加剧了收入分配的差异,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体制下,政府掌握的大量优势资源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加大了地区收入差距,而大型国有企业的垄断性生产供给加大了行业之间的分配差距。加之,我国现行的监督体制和法律体制不完善,滋生了权力寻租和道德风险,加大了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从而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悬殊,大量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严重不足。

2.2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了居民消费预期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全面带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自身改革的深入,及时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标准已成为我国政府的战略重点,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政府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保障政策有助于降低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稳定居民的良好消费预期,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扩大对商业性产品和服务的即时消费。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总体上不够完善。一是保障水平低。现行的城镇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金偏低,在大部分落后偏远地区看病难、养老难的问题仍然突出。二是保障覆盖面窄。截至2010年,全国参保人数仅为1.03亿人,其中仅有2863万60岁及以上农村老人享受国家发放的养老金,制度覆盖面仅为24%。三是统筹层次低,养老和医疗等主要的社会保险制度被分割在多个统筹内运行,多为县市级统筹,“分灶吃饭”的现象明显,且社保基金的跨地域性转移存在政策也降低了人们参保的积极性。

2.3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科学,减少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我国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外延式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发展依靠外部科技资源和管理经验,缺乏自主创新,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结构落后,深层体制的矛盾依然存在。2011年,第一产业比重为10.1%,第二产业46.8%,第三产业为43.1%。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发展严重滞后。而第二产业尤其是加工业,大多进行一些低附加值的粗加工,产能相对过剩。为此,消费者多样性的消费需求难以满足,服务性消费,享受性消费包括健康医药,网络信息等的产业供给与需求结构性失衡。

3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消费经济落后的局面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现阶段经济发展中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和关键所在,发挥着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让人们能花钱、敢花钱、想花钱,进而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可持续运转。深入推进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构建,关键在于扩大消费需求和发展消费经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3.1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者收入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居民个人的消费能力由其收入水平决定,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全面提升居民的消费力。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逐渐缩小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以及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而逐步提高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

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应着重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广大的中低收入者属于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消费群体,是扩大消费需求的突破口。首先,应该促进就业,扩大就业是推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应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对广大中小企业施行结构性减税,加大对职业教育、在职培训的公共投入,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其次,应该建立健全工资收入增长制度,形成常态的工资增长机制,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深化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税收在再分配的调节作用,逐步开展征收资本利得税、遗产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同时坚决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最后,应该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和农村消费信贷体系,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3.2正确处理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实现投资和消费的合理布局投资和消费共同构成内需,它们彼此互补,互为增减。在我国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极点,常年能保持在40%以上,2010年达到48.6%,作为正在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水平是必要的,但近年来居高不下的投资率上升幅度超过了合理水平,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并调低经济增长速度为7.5%时,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应随之调整,投资为35%,消费率为65%的比例较为合理。

从投资转为消费拉动是一个渐进的过渡,就目前而言,投资的拉动空间还是存在的。关键在于优化投资结构,选对投资方向,提升投资质量。一是要加快政府投资体制的改革,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严格控制市场准入条件,抑制投资的盲目性和功利性,鼓励和促进民间资金进入垄断性行业和环保、农业产业发展,增强竞争意识和行业活力,提升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二是注重投资的长远效益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严格控制市场准入和信贷管理,防止重复性和“两高一剩”(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的行业投资。三是加强对经济发展中薄弱环节的资金投入,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三农”建设、生态建设,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3.3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必须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实施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加大对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卫生和住房保障的重大民生工程投入,有助于提升国民整体福利,提升居民消费预期。构建基本服务体系,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调节分配收入、维护社会财富公平、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权利的有效途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降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风险,间接增加居民的持久性收入。一是依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险基本面,重点扩大农民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二是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切实减轻居民医药负担。三是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强化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实现保值增值。四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节机制。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性支付投入。

3.4逐渐调整消费模式,注重优化消费环境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倡导与我国现阶段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大力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之间的内涵式调节,切实降低产销中间环节的流通费用,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从而带动居民逐渐升级消费模式、扩大消费范围、增强消费意愿。

消费模式的调整、消费环境的净化以及消费行业的拓展是发展消费经济的有效途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消费市场的容量逐渐扩大,人们对服务性的消费力度加大。对此,我们应该加大对新兴服务行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在信贷政策上给予支持,扩大消费信贷。其次,应该加强对产品流通体系的监管和完善以及城乡基本服务性设施的健全,实现“农超对接”,扩大商业网点在农村的覆盖面,继续推行“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最后,应该规范市场秩序,严格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切实关系到民生的行业准入标准,加大对假冒伪劣、商业欺诈行为的惩处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合理的定价体系,努力营造健康、安心的消费环境。

3.5加大对城镇化的推进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5%至80%的平均水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农业大国,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自身产业发展的滞后,使得城镇化的成长速度缓慢且发展规模较小。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潜力是无与伦比的,其过程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农民转为市民,这不仅意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意味着农村居民消费观念与结构的升级,目前,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3倍左右,城镇化的发展对于释放农村巨大消费潜力的作用重大。而县域经济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和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

加快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平均消费率,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立足点。应坚持因地制宜,各地区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基础来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化,不能人为造城。其次,应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大对中小城镇的住房建设、医疗卫生、公共教育的投入力度,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维护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最后,应以农民增收为目标逐步推进县域经济的扩展,加大对产业化优势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大力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相关的产业加工,重点建设工业园区,积极推行招商引资,科学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城镇居民的收入稳定增长。

总之,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消费经济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点,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内生性和长期性的战略方向,需要逐步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厉以宁.谈扩大内需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12(21).

[2]王裕国.对当前消费经济领域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意见[J].消费经济,2011(1).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