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第1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 绩效管理 困境 策略

绩效管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义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管理时,要对绩效管理进行充分、有效地执行及落实。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境,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寻求有效地解决对策,才能较好地发挥出绩效管理的作用。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绩效管理形式分析

当前,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形式主要包括绩效财政补偿及工资分配机制。

1.1财政补偿制度

财政补偿制度指的是地方政府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相关医疗绩效为依据,给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应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总体水平,其是第一层次的管理机制。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表明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财政的补偿力度,以药养医制度开始逐渐向财政补医制度转变。还说明政府的公共财政已由预算拨付向绩效补偿转变。

1.2工资分配机制

该机制指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医务人员医疗绩效为依据,给予其合理的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是第二层管理机制。绩效工资的分配机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有公益性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但却制约了医务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工资分配机制的事实上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机构应有的公益性进行有效均衡的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二者承担着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及服务质量的重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将的二者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质量。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面临的困境

2.1绩效考核方法还存在较大缺陷

绩效考核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基本依据,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指标主要包括群众的满意度、服务质量及数量等,在考核指标的设计、考核方式以及考核理念等方面却还存在较大问题。针对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国际上更偏向于使用结果考核指标,但我国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绩效考核的时候却更注重过程考核指标,对结果考核指标还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此外,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员工相对较少,为避免考核的差异太大,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并未真正反映医务人员间的绩效差异,大大降低了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及可行性[1]。

2.2绩效工资中劳动力的价值没有得到有效体现

借助激励手段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质量及效率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尽管绩效工资具有较好的奖励先进及按劳分配作用,却没有充分体现出劳动力的价值。此外,绩效工资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其辅助作用,但由于受到国内制度环境的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医务人员基础性的工资水平还缺明确的标准,只能以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为参照标准,因此核定的总额标准相对较低,与其他医务人员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真正体现出医务人员劳动力的价值。

2.3过度重视激励机制而忽视约束机制

事实上,绩效管理不仅具有论功行赏性质,还具有论过行罚性质,从论功行赏性质来看是一种激励机制,从论过行罚性质来看是一种约束机制。在定岗、的定工资的制度背景下,绩效管理的财政补偿及工资分配机制极易出现过度重视激励机制而忽视约束机制的现象。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现状来看,大多数乡镇均只有一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为居民提高相应的医疗服务,如果政府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差而降低对其的补偿,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削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服务的能力及绩效,从而危害群众的利益[2]。

2.4过度关注利益而轻视权利

我国的绩效管理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论过处罚时,通常只罚钱,却不赏权利,这大大降低了绩效管理的作用,从而导致以权利为主要措施的绩效管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难以较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垄断乡镇医疗的服务市场,倘若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资格就很难找到其他机构代替,因此影响了绩效管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卫生部门之间的关系是管办不分,这样一种体制难以较好的规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可能出现的各种道德风险,最终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成效。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绩效管理实施困境的有效策略

3.1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

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绩效管理整体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就极为重要。要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要:首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层级或者岗位进行合理设置,并对医务人员应有的岗位职责给予进一步明确,同时对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进行合理细化,以实现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的价值。其次,将服务质量的提高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导向,对医务人员服务的行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重点进行科学引导,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目标[3]。再次,在进行绩效工资管理制度设计的时候,减量避免扣罚手段,以奖励为主,从而促进绩效考核体系作用的发挥。

3.2对医务人员劳动力的价值给予重点关注及反应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我国的卫生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维护群众健康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中,医务人员承担着主力军的角色,是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的主要承担者,其社会价值应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职业风险,劳动的难度、强度都比较大,因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时候,只有对医务人员劳动力的价值给予高度重视,并在绩效管理中给予反应,才能促使医务人员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3.3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绩效激励管理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时候,实行有效的信息化绩效激励管理对提高绩效管理的整体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计算机进行各科室最近几年绩效激励的发放水平,并对本科室的实际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评价,以掌握科室的具体绩效激励管理状况,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近几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医技部门、后勤部门以及临床科室的激励绩效工资发放总额、人均发放金额进行计算,以为绩效激励管理提高借鉴依据,同时遵循效率优先及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各个部门的发放数额进行确定[4]。利用科学软件(如金蝶软件)进行各科室人均发放数额以及整个机构应发金额的计算及汇总,从提高绩效激励管理的质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全面、有效的绩效管理提供前提保障。

3.4不断完善医务人员工资增长机制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体系制度由于工资增长机制的欠缺,导致医务人员工资的增长较为有限,从而难以使医务人员积极、有效的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完善医务人员工资增长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想要不断完善医务人员工资增长机制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在设计绩效工资体系制度的时候,要将其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的支付形式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医务人员工资和其劳动力的价值挂钩,从而达到完善医务人员工资增长机制的目的[5]。

第二,在激励机制当中,绩效工资是其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单纯绩效工资的改革很难取得较好的绩效管理效果,因此,医务人员工资增长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还要和相关人力人力资源的管理状况相结合,才能较好的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质量,实现医务人员工资增长机制的应有价值。

4.结语

总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想要提高绩效管理的质量,就要对其绩效管理面临的困境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并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困境为依据,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实际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才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云,徐义海,张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的失灵及应对[J].卫生经济研究,2013,14(4):20-22.

[2]赵云,许世华.财政养医体制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的缺陷[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7):501-502.

[3]赵云,黄亮,潘小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的形成过程及本质、目标和功能[J].卫生经济研究,2013,11(4):3-4.

第2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只是单纯地用计算机取代纸张成为信息记录的工具。实质上仍需要手工会计的核算,数据的核算缺乏简便性和准确性,而会计信息化则是利用信息技术,既确保核算的迅速、准确,又加强信息的关联性,整体性,对现代会计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仍然处在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忽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对财务部门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多以公立为主,计划经济时代的残留以及医疗的社会公益效益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来源多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筹措并不成问题,而在支出方面,国家对资金的使用也多有限制,因此,传统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财务部门的工作都十分不起眼,自然得不到重视;第二,单位领导的财务意识淡薄,医疗卫生机构总是将绝大多数的资源投入到一线的诊治工作当中,而对相关的配套机构重视不足,得不到资源的支持,会计信息化自然就无从谈起,不仅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效率,更是造成了资源的流失。

2.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

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支既掌握信息技术,又要懂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医院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多数是从原先手工做账的财务人员过渡而来的,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虽然接受了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但距离实际操作的业务水平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而新招入的财务人员虽然接受了良好的计算机培训,但会计核算中的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尚不能独当一面。与此同时,医疗卫生体系的招聘也不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公共医疗卫生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侧重于医学专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招聘较少,招聘到财务人员的医疗机构也多是大型公立医院,能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高素质财务人员寥寥无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

3.会计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

医疗机构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孤立的财务软件。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基本全部采用了会计核算软件,但是,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与医院的信息系统对接,与收费系统、医疗保险软件、物资管理软件相互独立,数据并未实现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成为孤岛。日常的基础工作的数据不能上传、交换、共享,导致数量庞大的一线数据无法整合,仍需财务人员手动录入会计系统,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力成本,也难以保证工作的准确性,没能发挥会计信息化联网互动的特点,削弱了实际工作当中采用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益。

4.重核算,轻管理

目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使用财务软件时普遍注重核算,忽视管理。在以往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财务人员的职责多是报账,使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核算内容较多,因此会计软件公司根据实际工作的反馈,在后续的软件开发中,日渐忽视管理功能的更新。而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与以前相比,新制度中增加了负债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更加注重收入、支出的管理,管理的方向性更加明确,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的重核算,轻管理的会计软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工作需要。

5.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会计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记账,而是管理工作体系的更换,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许多相关配套措施需要跟进。会计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它改变了整个工作的流程和模式,传统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工作实践,而目前的会计信息化制度还有许多不能覆盖的方面。首先,会计信息化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上,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信息泄露等新闻不绝于耳,对网络安全运行敲响警钟。因此,如何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安全运行是管理制度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部门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没有相关的安全软件的保护,没有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进行维护,财会人员也缺乏基础的安全意识和理论知识,更加没有接受安全操作培训,会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安全隐患极多。对信息的备份、恢复等没有相关规定,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没有保障。其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基础薄弱,缺少严密的管理制度或者有章不循,致使日常工作存在漏洞。而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则更加剧了这一问题,旧制度与新的工作内容衔接上出现问题,使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正常顺利运行,导致手工会计核算与计算机核算长期并行,没能起到会计信息化应有的效果。

二、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化不足的解决对策

1.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遭社会诟病的话题,如何有效的开源节流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产物,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有利于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会计信息化的宣传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会计信息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提高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的技能,扫除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盲区。此外,应制定各种配套政策,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如对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机构部门进行政策倾斜,优先享受优惠政策,在年底绩效考核时予以鼓励。

2.加快建设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医疗卫生机构的现代财务人员有两个来源:一是内部培训、选拔,对在职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大胆启用年轻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大多掌握了计算机、会计和管理知识,但实践经验匮乏,与经验丰富的老一辈财务工作人员形成搭档,形成传、帮、带的合作局面,优势互补,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人才、技术交流;二是外部招聘,增加对财务专业人员的招聘,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薪金待遇、发展前景等自身缺陷,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基层去。

3.系统整合,资源共享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高效性的发挥依赖于信息的集成、共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建立会计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集合财务、物流、人员、医患、医疗保险等信息的工作平台,信息的录入、运算、输出统一经过平台,保证资金预算、决算、收入、支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这就需要一个可以对接多个软件的通用型平台,既要满足已有的工作软件,还要考虑未来可能会使用的软件。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托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也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求各种软件提供商按照医疗卫生体系的要求设计软件。

4.重视管理功能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中强调了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因此,会计信息化不能满足于简单地处理账务这类的事后记录,而要发挥其实时监控的特点。既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熟练使用财务软件进行管理的技能,还要与软件开发商保持长期合作,不断就工作实践进行反馈,帮助其对软件进行改进。

5.加强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

信息安全的问题是应当放在重中之重的。信息的高度集约化加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制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设置密码、权限等,限制接触信息的途径;第二,利用安全技术手段,使用安全软件、防火墙等措施;第三,配备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网络安全的维护;第四,对财务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责任划分,保证他们安全操作软件,同时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避免其信息泄露。完善会计信息化下的运行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做好会计档案保管工作。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形成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局面;第二,设置分工清晰的操作权限制度,明确职责,工作顺序和工作范围,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第三,制定会计档案保存的相关规定,确定人员,确定细则,如存放地点要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要定期检查、备份。

三、结束语

第3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

“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虽然是几个简短的词语,已经概括了改革重心,然而每个省(市)甚至每个人对他们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为了全面阐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本刊将连续2期开辟专门版面分别解读。

绩效考核、全额拨款、统一招标……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这几年的经历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当这些改革一项项与自己的实际工作和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基层医务工作者才意识到改革真正来临。

可是,怎么改,始终是他们心中的疑问,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方向性强、操作性弱的政策时,往往无所适从。会上,卫生部药政司、卫生部妇社司有关领导回答了人们心中的疑问,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没有终点。

卫生部妇社司领导:

增编是用人机制的前提

竞争性用人机制的核心是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优化人员结构,按需用人,提高社区整体能力。我认为,要实现上述几点首先要解决编制问题。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遵循的编制制度是2006年制定的,即每万人配备3~7人,有的能够达到7~8人,社区卫生人员总数39万人。乡村两级人员队伍200万,服务内容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一致,即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相较医务人员数量需要大幅度提升。

上海、杭州编制标准已经提高,最高达到18人,湖北地区近期印发的文件要求12人,西部地区还没有突破。下一步各地区还要争取提高编制标准,编制标准一旦确定,接下来是聘用人员与合伙经费补助的标准问题。天津市不是按照100%补助,而是按编制补助标准的110%补助。安徽同林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以非政府办机构为主,采取的方式是模拟编制,根据服务人口情况、服务量模拟计算出编制,作为财政补贴的依据。

要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就要实行岗位管理。首先要明确岗位的数量,岗位的职责要求,按照岗位竞争上岗的方式来执行,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上岗后的医务人员属于编制内人员,下岗后就属于编制外人员。动态的灵活管理方式说起来简单,实际中很难做到。安徽省的做法是不管编制内还是编制外的医务人员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打破铁饭碗。经过1年的实践,约有1万人从编外转为编内,提高了技术人员的比例,优化了人员队伍,提高了整体能力。江苏在今年6月,实行了1/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竞聘上岗,8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完成了竞聘上岗。

对于竞聘失利的人要合理分流,保持队伍的稳定性。比较稳妥的做法是采取提前退休、自行择业,或者支持继续深造学习,3年过度安置的方法。2010年城乡两级有1万人退出卫生服务机构,分流人员占总人员的20%。

卫生部药政司领导:

基本药物不能统购统销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许多业内人士提出,应对药品实行全国招标、定点生产、统一定价、免费供应,也就是“统购统销”。 我认为,这不可行。

首先,我国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这4项举措都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产物。时代在发展,我们能不能走回头路?这与国家大局和世界经济体制是相违背的。计划经济意味着高度垄断,垄断后很难调动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其次,定点生产不符合当前的企业状况。假设在全国4 8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有500家生产青霉素,如果定点生产只能指定50家甚至5家,剩下的400多家企业就会面临倒闭。同时,在拥有行政垄断地位的情况下,指望定点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提高药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服务水平、降低流通费用、提高配送效率,不啻为水中捞月。

再次,这4项举措也不符合我国的公民素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但是老百姓的素质还跟不上免费供应这样的诱惑。去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当地政府宣布老百姓可以免费乘坐地铁,但因乘客太多地铁当天不得不停运,免费政策也在第2天被取消。如果真的免费供应药品,相信医院也会被挤爆。

无论如何,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对于破除以药养医的机制,对于减轻人民群众药品使用负担,对于改善医疗的行业形象提高公信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需我们不断发现该制度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且避免它走回计划经济的老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关志强:

医疗保险应分步实施

疾病到健康的转变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实现转变的前提,医疗保障制度则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筹资途径。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是资金来源不稳定,政府投入难以持久,医疗保险资金又较少流入。部分机构重医疗、轻保健,重视特色门诊、专家门诊,有的小诊所打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名号,却提供特殊医疗服务,其诊疗水平难以和大医院竞争,既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政府部门也不敢轻易投入。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医疗保险的管理体制改革可以通过分步实施加强社会化管理:对经济欠发达、管理能力薄弱的地区继续实行定员定编管理模式,通过公务员的管理形式,核定管理经费的方式支持管理工作。对发达地区、管理规范的地区,可以探索实施定费不定编的基金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管理绩效与基金规模、参保人的保障水平和满意度挂钩。在发展中鼓励由人员编制限制为主的传统管理体制逐步向定预算不定编、财权跟随事权走的管理体制转变,逐步淡化定员定编的管理模式。同时积极探索委托管理的模式,允许非赢利性公共管理机构承担跨地区的医疗保险管理业务,如异地就医、境外劳务输出、外国在华人员医疗保险等。

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仇冰玉:

责任人为考核重心

将来考核的方向、考核的结果不仅利于自身完善,上级部门还会将其与经费挂钩,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奖惩聘用挂钩。

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是保证社区卫生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重要条件。一是积极探索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和科学规范的收支管理机制以及合理的分配机制。二是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和医疗机构的分工合作,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免疫接种、妇幼保健等服务项目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三是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估和考核办法。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作用。

分配机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要建立稳定的财政补偿机制,补偿数额一定要大,并且要持续增长。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任务在不断增加,补偿总量不增长不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在总补偿额度提高的基础上开展绩效考核,对机构内部每个人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分配相挂钩,并且要拉开差距,因为只有拉开差距,才能建立激励机制。

第4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

基层医疗机构一般情况下是指最小的行政区划级别的医疗机构,现在的基层医疗机构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县一级的医疗机构和小型社区卫生医疗站(或者医疗救助中心);

现医疗机构的大致定位是: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其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 会计集中核算 优缺点

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其财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家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实行集中核算后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业务由独立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外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进行,按照“集中核算,规范管理,统一帐户,分户结算”的原则进行集中核算,监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项财务收支活动。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1 强化预算机制并落实责任。要求将预算和财务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各部门,并通过会计核算与预算的衔接,实现强化财务监管和会计监督、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1.2 合理划分收支,体现职能定位。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定位,在“医疗卫生支出”科目下设立“公共卫生支出”二级科目,同时,体现政府对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安排预算的补偿机制,将政府承担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支出以“财政基建设备支出”科目单独反映。

1.3 规范资产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要求和补偿机制,不要求进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无需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提取修购基金。合理划分和核算各类收支,防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涨,控制财务风险,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1.4 结合实施绩效工资,设立奖励基金,建立激励机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用基金中设置奖励基金,规定执行核定收支等预算管理方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年度终了对核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合格后,可按照业务收支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奖励基金,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用于职工绩效考核奖励,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和服务医改工作。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

2.1 集中核算能客观地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收支活动,既可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的合法性,杜绝乱收费等现象的产生,也可促进其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保证所有收入及时、足额入库,防止隐瞒、截留和挪作他用,对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完善招投标制度及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的贯彻实施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

2.2 集中核算有利于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管理制度。同时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

2.3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会计核算,使核算业务更专业化。同时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独立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外,使其具备更好的独立性,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行使监督职能,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实行集中核算以后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中心是对预算单位管理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成功实现了资金的集中核算和全面监督。但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也因为单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业务有各自的特殊性,实行集中核算以后存在如下问题急需解决。

3.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集中核算后,外部财务监督得到加强,但内部牵制机制弱化。会计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集中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而对实物、资产、合同等需要反映的经济事项仍然分散在单位,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脱节,弱化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

3.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业务交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核算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设会计岗位,只设一名财务联络员。单位财务状况知情面范围缩小,财务负责人一支笔审批,财务支出情况不公开透明。虽然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记账时也履行了监督职能,但由于其毕竟置身于单位外部环境,对单位的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无法掌握,有些复杂问题也难以分辨。

3.3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不利于责任的划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经办会计远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营管理现场,不能了解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真实情况,每天面对大量的票据,无法对票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真实合法性。尽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资金的三项权利不变,但集中核算单位仍然会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相关责任推向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而并不参与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不了解经济业务实质的中心经办会计总是陷入一种两难的局面。当出现虚假会计信息或遗漏核算事项时,就会出现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之间的相互推委,责任不清。

4、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4.1 完善会计岗位责任制度、会计档案及会计软件的保管和维护制度、单位收支管理制度、业绩绩效评价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管理。

4.2 落实财产物资清查制度,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定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产管理员进行物资清查,保证账实相符并落实责任制。建议财政部门也应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产物资的检查监督力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4.3 制定统一可行的经费开支标准,特别是在发放奖金、加班补助、福利费等方面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对那些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支出数额大的项目,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方可执行。

4.4 建议实施远程账务处理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联络人员可在院内登录财务处理系统进行相关操作和查询,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单位能及时了解财务收支情况,增进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会计信息交换。

参考文献:

第6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

关键词:梁平县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绩效管理

梁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距主城180公里,总人口92万,其中农村居民73万。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和卫XI项目等工作开展之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多数医疗设备陈旧、就医环境差、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不佳,整体服务能力不高,在结合卫XI项目,利用一系列改进措施,推行强有力的绩效管理后,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大大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一、梁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状况和问题

在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和推行卫XI项目之前,梁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面貌陈旧,设备老化落后,医务人员缺乏且素质偏低,就医环境非常不理想。在服务方面,基本上以医疗服务为主,忽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导致卫生服务水平偏低,医疗纠纷事故频发;在管理方面,大部分以经验为主,绩效考核只将经济收入作为唯一指标;在收入方面,主要从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中获取,并依赖于高达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药品利润,“以药养医”阻碍医院生存发展。以上种种软硬件方面的落后导致梁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大环境不理想

由于我国整体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限制,机构的绩效管理所处的大环境并不理想,比如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地理条件欠佳、政府对医疗机构补偿不能完全到位及历史欠账等问题,导致部分医疗机构在人员、绩效工资水平等方面的管理力不从心。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大多数机构管理者素质整体偏低,包括能力不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欠缺,存在分工不妥,管理流程不科学,制定绩效计划及绩效管理关键指标、工作目标设定不合实际的问题;存在日常和定期绩效指导是空话的问题;存在绩效考核一定程度上还是经济考核翻版的问题。

(三)综合满意度低下

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存在多方不满意的现象,首先是群众不满意。因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偏低,比如乡镇卫生院门诊两联及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率超过39%,门诊激素使用率超过21%。并且医务人员只片面地追求经济利润,提高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群众看病成本较高;其次是一些医务人员不满意。医务人员的收入差距较大,多则月薪上万,少的只有几百元;最后政府不满意。医疗机构在管理上以经验为主,绩效考核指标单一,卫生服务质量偏低,医疗纠纷事故频发,患者就医成本高,影响社会稳定。政府民调群众满意度排名靠后。

二、改进做法

针对上述情况,在重庆市卫XI项目办的指导下,结合“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历年工作,梁平县于2009年开展卫XI项目工作,以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为主要目的,对全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绩效考核和质量评价,先后经历了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以绩效改进为核心的农村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三个阶段,具体做法如下:

(一)卫生服务质量评价阶段(2009-2010年)

通过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抓手,县卫生局出台了《梁平县乡镇、村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方案》,制定了乡镇医院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指标分别为22个、14个,村卫生室的指标分别为9个、5个,并在云龙、回龙、仁贤、福禄等四个乡镇试点。

卫生局对试点乡镇卫生院每半年进行一次外部评价,试点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卫生室每季度评价一次,试点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每月自评一次。

(二)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考核阶段(2010-2012年)

将乡镇医院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指标分别调整为17个、18个,村卫生室的指标分别调整为8个、9个。

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从试点乡镇向全县乡村医疗机构铺开,同时推进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工作,服务质量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评价考核周期及方式同第一阶段,评价结果与职工绩效挂钩。

各乡镇卫生院制定了本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案》,其中明确乡镇医务人员人均绩效总额17543元/年,其中奖励性绩效为40%。

(三)以绩效改进为核心的绩效管理阶段(2012-2013年)

本阶段主要是以“绩效改进”为核心,以“三好一满意”医院建设为契机,把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并重,并将劳动纪律、医德医风以及各界满意度纳入医院管理和职工绩效考核,促进医院持续改进,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做法如下:

1、成立绩效管理组织体系

首先成立医院绩效管理领导小组。一般是院长任组长,副院长及其他院领导任副组长,院办公室等职能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职责是负责绩效管理方案制定及绩效管理的组织、协调、宣传、解释、督导工作;其次成立绩效考核小组。一般是分管行后、医疗、公卫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应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职责是具体负责绩效考核工作;最后成立绩效考核监督小组。工会主席任组长,妇委会、共青团主要负责人及职工代表为成员,职责是负责绩效考核过程和结果的监督及职工申诉的调查与处理工作。

2、制定绩效管理方案

《绩效管理方案》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及向一线倾斜的原则,明确各部门及各级各类人员考核办法、绩效分配办法。

3、确定各项管理指标

首先确定绩效管理关键指标;其次调整卫生服务质量指标;最后设立其他考核指标。

4、明确绩效管理程序、路径

首先制定绩效管理方案前,为绩效管理方案制定及落实做好人、财、物的准备;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的宣教及绩效管理、评价技能的培训;做好管理指标基础数据及职工建议的收集整理等。其次绩效管理方案(含考核指标、绩效分配办法)初稿后,广泛征询职工意见、建议,反复修改方案,争取绝大多数职工支持。第三贯彻执行绩效管理方案。绩效考核时公平、公正,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民意测验等方式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公开,对职工的申诉认真调查处理,做好绩效沟通。

三、经验总结

梁平县通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中的种种改进,大大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通过卫生服务质量评价阶段,初步建立起了一套目标明确、程序清楚、评价公开的基层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使得评价有据可依,摒弃了以往主观上用“好”和“差”来评价的经验管理模式;通过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考核阶段,完善了基层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初步建立了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大大提高了机构服务水平;通过最后一个阶段,初步建立起了以绩效改进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体系,使得乡村医疗机构管理更上一层,诊治病人增多,业务收入增加,医务人员收入增加,医疗服务质量上升,医疗纠纷事故减少,良好地实现了“三个基本满意”。

参考文献:

第7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

(一)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部门而言,在基层单位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门组织,并在医疗机构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短板效应”我们可以看到,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体现在各个方面,不可忽略了整体中的任何一部分。由于在医疗机构内部,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不直接参与到基层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因此部分基层单位领导管理团队对基层单位财务部门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这就会直接影响基层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单位之间的竞争力也在日趋激烈,不断提升的基层单位整体管理水平有利于基层单位竞争力的增强。只有有效的财务管理,才能给基层单位的各部门工作提供经济支持,才能保证基层单位各部门有条不紊的进行日常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基层单位进行正确的管理工作。

(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能够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秩序

对于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秩序而言,是离不开医疗机构的财务部门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首先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问题,对于一般的基层单位而言,当病人进入到基层单位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医生或者是护士,而是我们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因此,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保证了医院日常工作秩序的稳定与正常运转的开始。然后随着病人看医生的步伐,基层单位的财务也在不断的跟进,可以说没有基层单位的财务部门,病人们就不能将看病进行到底,那么基层单位也就会彻底的瘫痪。在医生建议病人需要做身体检查的时候,病人最先要接触到的当然还是基层单位的财务人员,需要对检查费用划价缴费。在病人看医生完毕之后,还会按照医生开出的药单抓药,这同时也需要到交费处进行缴费。

(三)有效财务管理促进医疗机构经济效益提升,为基层单位发展提供动力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理财”成为社会中各行各业所都会熟知的一个词汇。同时对于基层单位这一个有着复杂运行结构的经济体来说,理财更是必不可少的。基层单位的财务部门与财务管理对于基层单位的正常运转与长远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基层单位只有通过财务部门,清晰的看到基层单位的经济运转情况,才能够做出利于基层单位发展的决策。尽管基层单位有着服务人民的特殊性质,然而没有经济利益的支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下,还是举步维艰的。因此,有效的基层单位财务管理,有利于基层单位的经济效益提升,有了足够的经济效益,才能够为基层单位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财务管理工作都是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因此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情况,将直接的影响到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了保证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应该着力于提高基层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关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技巧的提高。对于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关的从业人员应该拥有过硬的专业技巧。只有专门的会计专业的人才,才能够很好的完成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医疗机构在进行财务工作管理人员招聘的时候,应该注重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关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是工作人员本身,工作人员能不能认真的对待财务工作,在工作中是否会出现徇私舞弊的状况等等。因此,应该定期的进行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培训,不断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评析基层单位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中,首先应该明确应收账款审计的工作流程,这样才能牢牢的把握该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避免在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影响到整个应收账款的处理工作。在财务管理的审计过程中,首先要看的就是内部控制体制是否完善和健全。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保证应收账款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应该首先注意到这一环节。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制的分析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在应收账款的审计工作中职责的分配问题,应该给予工作人员以明确的分工,大家各司其职才能顺利的完成应收账款的审计工作。接着就是分析应收账款的记录和备份情况,为了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单位对应收装款做手脚,就应该对应收账款的具体数目和信息及时的做好记录以及必要的备份,以确保应收账款的准确性。最后还应该注意到内部控制体制中是否具备了关于坏账的审批系统,坏账是应收账款中常会出现的情况,因此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应该完善这一环节,建立和完善坏账处理体制。

(三)核查末期款项的真实以及准确程度

为了保证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处理工作不出现问题,核查末期的应收项款的真实以及准确性就是必要的工作,应该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医疗机构应收账款的末期核查的形式主要是核对工作,就是将应收账款的总额与日常工作中应收账款的明细展开对比和核查,以确保整个应收账款的审计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在每一阶段的末期都应该做好财务管理的核对工作,只有保证了财务管理的清晰与规范,才能够为基层单位的远行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对于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而言,核查末期账款的真实性与准确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能仅仅看字面的数据,而是应该做好严格的核查工作,确保财务管理款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四)核实应收账款的增减的真实与准确程度

为了保证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出现问题,还应该审查应收项款的增减是否真实,以及增减的准确度如何。在此项工作的审查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调查。首先,应该查清应收账款的赊销记录是否经过了应有程序的严格审批,只有经过审批的赊销才是合理的,不能出现对应收账款的不明赊销,否则对于整个单位的财务管理来说都会是一项巨大的损失。另外就是核查时间的准确性,关于时间的准确性主要是核查销售收入的应收账款在具体入账的过程中,时间是否与记录一致,以确保应收账款的审计工作不会出现问题。然后就是核查一些已经收到的账款的记录情况,是否存在虚帐的情况,一些已经收到的账款没有及时的记录。然后就是一些长期没有归还的账款的处理情况,在账款核查的过程中,还应该完善账款催收的情况。最后就是关于坏账的处理情况,一些已经确定无法收回的账款应该做好完善的坏账处理,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医疗机构应收账款的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五)从多方面入手,建设节约型基层卫生医疗机构

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的当今时展的潮流,对于医疗机构的发展而言,应该积极的顺应这个时代大潮,积极的打造节约型的社会。在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更加应该注重节约问题。对于医疗机构而言,主要从开源、节流、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设施方面,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满足医疗机构正常运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比如在一些医疗机构的公共场合内,应该人走关灯,并注意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全面的推动节约型医疗机构建设。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将功夫用在平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推动节约型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建设,做好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

第8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

一、分析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基层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国家及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补助力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运转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资金保障。一方面,这有助于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更充足的资金完善自身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基层人民带来更多的便利。

其次,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优化内部绩效管理,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基层医院的财务管理素质并不完善。在医疗改革不断进展的过程中,这种问题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影响了基层医院发展的进程。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将会进一步实现公开、透明化,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更加的清晰和明确,提高了医院内部的公平性,更有利于基层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也能够得到更有利的维护,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得基层医院有更加充足的资金完善医疗环境、基础设施、人员团队等,继而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切实为百姓服务。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院财务管理的具体策略

为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需要让基层卫生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财务创新对医疗改革与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基层单位需要积极招收具备财务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突出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本院的财务管理者,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其财务管理的专业性,打造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另一方面,为保证医院财务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考核制度,定期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业绩成效进行考核与评估,并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予以相应的奖励,反之则要接受适当的处罚。

其次,基层卫生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确保财务的收支平衡,尽可能扩大盈利空间。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的前期编制以及后期执行两方面,而编制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了预算的执行度。为此,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基层卫生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因素,包括基层的经济水平、国家政策、市场状况、医院业务水平等。同时,预算编制者需要结合医院今年内的基础设施使用情况,科学预测阶段内医院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套用人事部门工资定额标准和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计算生成,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严谨。在预算执行阶段,财务管理者需要严格把控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果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需要及时找到具体原因并进行记录,提高下个阶段内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再次,基层卫生机构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收入、支出和结余的管理水平,确保医院资金的充分利用。财务人员可以将这部分工作分为财务支出、财务收入、财务收支结余三方面管理内容。基层卫生机构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及其他收入,财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标准,对这几项内容进行分别的核算,为保证准确性,每天都要进行收入清算,并在月底对收入情况进行总体的分析。财务支出同样需要在新财务制度的框架下展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出主要包括医疗支出、公共卫生支出两部分,进一步明确阶段内医院的成本及收益情况。收支结余的计算需要充分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遵循新会计制度的相关标准。当收支结余为正的情况下,需要按规章制度提取专用基金。当收支结余为负的情况则需要通过事业基金弥补,不可以进行其他分配。

最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充分的做好对负债资产的管理,主要从负债和净资产两方面展开,为确保基层医院的正常运行,财务人员需要定期对医院的资产状况进行清查,并将负债情况调节到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卫生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关于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尽量减小医院面对的财务风险因素。同时,需要对医院的专用基金、事业基金、财政补助结余加强管理和统筹,将其应用到适当的地方,保证基层卫生机构的正常、顺利运行。

第9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

关键词:卫生机构 基层 收支管理

我国很多地区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改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进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目前还面临着很多的矛盾。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汇集核算部分与医疗收费的收入性质之间的矛盾。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对基层的财务管理方面也会给予很大的压力。这样的改革无疑是对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的一次体制改革,一次机制性的改革。对于这项措施,各个部门对于这项制度褒贬不一。更有人认为这项改革措施的实施是财政进行非税的收入改革之中的好消息,但同时也会担心,县乡等基层政府对于财政保障能力。有的人则是对改革后续的效果不乐观。

一、实施基层机构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

在基层的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是有利于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但是在现实中也有政策性的困难,在具体的管理方面的问题包括如下:

(一)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医疗保险的服务流动性比较弱,这样就造成了收费收入与医疗支出这两条线会存在一些现实矛盾

在正式的实施了收与支这两条线管理的制度之后,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则增强了,医疗服务的收入财政项目却一直没有被作为具体预算资金进行财务的标准项目来被管理尤其实行非税务的收入以及收缴的制度之后。可以说,收与支这两条线的管理跟国家以前所明确规定的医疗收费收入的性质本质是自相矛盾的,这个项目政策的实施与财政的非税收管理政策是自相矛盾的。

(二)收与支这样两条线和基层的医疗机构所施行的会计核算基础

当施行基层的财政收与支这两条线管理,基层医疗的卫生机构获得的所有的收入都会上缴地方财政部门,所有的支出项目都会由财政部门按原先所核定的支出项目进行普及预算或者拨付,若是支出与收入无脱线的现象产生,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收支两条线对于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所出现的矛盾

我们发现核定经常性的补贴收入是达不到原先核定的经常性质的支出的。但是政府对基层的医疗机构所需要的那部分差额一般都是由财政给予补助。但是这些补贴不包含建设房屋和发展建设,也不包含设备的购置资金,并且这个部分的资金是不会在经常性收支当中反应的。在原先所补偿的这个模式之下,财政方面虽然做出了一些新的规定但对于很多项目的支出,都是必须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批准与论证后。可是实际中,基层的医疗卫生单位若是想发展建设,其大部分的资金都是要依靠这些基层单位自己来解决。

二、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的对策

基层医疗的卫生机构一般是直接面对民众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到,该机构实际上是患者们享受医疗服务的一个载体,一个平台。实行财务的收与支这两条线管理的部分,是利于引导我国医疗的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的,也是利于让我国的普通患者真正享受医疗的便捷、享受较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基层医疗的机构利用试行收支这样两条线的管理中会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来进行调整:

(一)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

基层医疗的机构所执行是具有明显的符合医疗行业特性的财会制度,这也是我国基层的医疗机构实际运行所需的。我国现在实行收与支这两条线管理,必然会提高收与支的差异风险,也就是说,账面收入不等同实际的收入,主要表现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医保待结算资金。

(二)满足非税收入的管理就需要调整我国的医疗服务收费的收入性质

基层的医疗机构从事着基本的医疗服务中所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可以当作非税的收入项目,并且把该项目纳入到财政的专用账户进行管理。当然,我们需要考虑到我国现在的基础医疗现有的特点,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存留基础账户,还要实行收支定期解缴,现金的收、支则还需要进行财政的核拨。同时财政部门也要的核定出收与支的控制,还需要考虑医疗机构的特殊性。

(三)有效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

必须完善我国基层机构的组织架构财政部门是收支的组织者并承担了执行者的责任,因而,财政部门需要义不容辞地担负日常管理的职责。 基层医疗部门业需要做好适合自己的财政探索,不能进行“一刀切”。具体事务上可以进行统筹的调配,保障基层医疗卫生的服务工作可以有序正常的开展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还需要落实政府投入

若是要全面的实行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收与支两条线并行管理,对地方财政的投入保障来说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收与支的两条线管理实际上是基层的医疗机构没有额外的资金可以用做发展,因而后期所有的需求都是依靠财政部门进行医疗资金投入。地方财政需要按地区卫生的发展来做出科学的规划,要认真的把医疗项目的投资列入到地方政府投资的项目库中,定期组织和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红兰.加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思考[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9

[2]周彬,周霖.试论经营性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J].中国医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