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语培训总结范文

国语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语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语培训总结

第1篇:国语培训总结范文

2012年底,我带着学校的嘱托和期待,来到有着一百零五年校史的师范类知名学府福建师范大学,参加国家教育厅首次举办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2013年底,我怀着空杯心态,来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再次参加学前教育国培。江西大虽地处革命老区,但有着显赫的前身,我国学前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就在这里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师。如果说,去年的福建培训就像把我这个饥肠辘辘的“门外汉”,引进了摆满色香味俱全的学前教育菜系的豪华大厅,让我大开眼界、目不暇接,但每道菜只能浅尝辄止;今年的江西培训则像奉我为座上宾,让我系上餐巾,慢条斯理地品尝着学前教育菜系的每一道菜那萦绕在舌尖上的真滋味。

有着多次承办国培任务经验的江西科技大学把培训安排得有条不紊。特意聘请了富有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和幼儿园园长给我们讲课;联系了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和学前教育富有成效的国家重点学校给我们参观和实践。听课期间,教授们的观点总能点拨开我们原来禁锢不化的思维,碰出智慧的火花。下面我把两个感受深刻的观点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授观点一:学前教育专业如果把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放在首位,是绝对错误的培养目标

现代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协会理事胡青和黄烈教授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的非常重要,只有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学前教育人才。”

(一)正确的培养目标

尽管目前有些不懂幼儿教育真谛的幼儿园园长在面试时还注重应聘者的唱歌、跳舞、弹琴、绘画等艺术技能,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领导,绝不能和无知者一样,把艺术技能放在培养的首位。社会不缺会唱歌、跳舞、画画的幼师,缺的是学前教育理论扎实、职业道德认同感(专业承诺感)强、真正了解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能实施有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有一定文化学科素质,心理、身体健康的幼儿教师。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幼儿教师的艺术技能太专业化,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有限的用武之地也让这类老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淡化了艺术技能的重要性,可以给大部分因没有艺术特长而很自卑的学生重树自信心,让其轻松选择奋斗目标,增强学习主动性。教授们认为如果要提高学前专业入门门槛,富有爱心、喜欢孩子、多血质型、身高155cm左右、容貌端正者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特色人才

作为中职学校要明白,中专学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无法考取幼师资格证的;为提高就业率,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向上,要考虑构建学生差异性(特长)发展特色课程,确定以下几个特色方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教育、学前儿童保育、婴幼儿营养与保健、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护理。学前专业学生在经过两年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推荐和考核的方式,在第五个学期集中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有目的地突出特长。注意在特色方向中,每个方向学生数目控制在3~5人,因为通过培养特色人才可以为中职学前专业树立良好的社会效应,打响专业品牌。

教授观点二:从智商来说,中职生普遍不低于重点高中生;他们在“盼望被认可、成长、成才、挣钱养家”等方面的情商比高中生还高。只要我们老师把学生内心的渴望变为学习的内在动力,相信他们,经过三年的培养,一样可以成才

特级教师曹树华先生认为,不少中职老师把教不好学生归罪于学生的底子和本质差,很少从自身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上找问题,造就了不少本来充满期待成才的学生在学校“混”了两三年后,带着对学校、对老师的失望和不信任懵懵懂懂地走进企业、走向社会。作为老师,回想这些可怜的孩子,有没有愧对良心的不安?

面对现实中接连不断出现的幼儿园事件,面对社会对幼儿教师水平的质疑,学前专业老师不妨经常自我反思这几个问题: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我打算教会学生什么?我应该怎么教?

(一)幼儿园需要什么

很多人片面地认为幼师只要会唱会跳会弹就吃香,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清醒地认识到,艺术技能好的幼师只会给本身带来更多,只有专业知识扎实的幼师才能给幼儿园和孩子带来更多,所以实习期满后最终被录用的往往是后者。从后续个人发展来看,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观察能力、学习反思能力、自觉追求专业发展的幼师都能成长为复合型学前教育事业人才。这就提醒我们,基于专业的视角和归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从“建立行业意识、明确成长目标、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这三方面合力培养学生。

(二)教什么

据调查,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中真正喜欢幼师这一职业的不足30%,很多学生对专业缺乏了解,因此新生入学伊始,就业指导工作就应开始启动,首先解决思想上的问题:通过《马背上的摇篮》《幼儿园的一天》电影视频、优秀校友讲座,参观幼儿园等形式接受“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职业理想熏陶与教育,初步了解幼儿园岗位环境、幼儿日常表现和就业形势;通过写观后感、日记和总结明确行业方向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在第一学年,就业指导要融于各学科教学中,突出以诚实守信教育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增进学生的行业责任感;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从最基本的文明素养抓起,对学生的坐、立、行等仪表行为做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这样不仅使学生端正就业态度,还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社会竞争力。

职业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这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各学科老师要有整合的意识和行动,以形成专业教学的合力。拥有合力的老师会把这种合力演变成自己独特的魅力,魅力又会促进教学更加有效,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学前教育专业各科老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就业工作的指导者。老师应经常深入幼儿教育第一线,了解本学科知识在幼儿园各领域的运用情况,并以此制订教学计划,在传授本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传授与本学科相关的幼儿园教学法,如钢琴――教儿歌弹唱;视唱――教幼儿歌曲;美术――教幼儿简笔画、蜡笔画、教具制作和环境设计;体育――教幼儿体育游戏;英语――教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幼儿活动设计――模拟幼儿园课堂;卫生学――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纠正心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各学科教学内容和幼儿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学会了幼儿教育方法,为今后求职就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方面,在校期间学校要主动掌握本土专业活动动态,了解各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早教机构免费接待日、教师比武、骨干教师观摩课的安排时间,积极主动地带领学生参加学习和观摩;在“六一”儿童节前主动联系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组织学生协助他们编排幼儿表演节目和游戏活动;对学前专业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特长意味着在就业上更具竞争力,所以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展示才艺、发现自我、找回自信,活动内容包括讲故事比赛、主题墙布置比赛、手工比赛、幼儿歌曲弹唱比赛、幼儿舞蹈创编比赛、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比赛、学生五项全能比赛等。

第二学年开始,学校要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见习起码两周;第五学期末期和第六学期期间,一定要由专门老师带队到幼儿园或教育基地实习。实践证明,让学生了解自身缺陷,检验学习成果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下园进行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真正了解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积累幼儿教学组织技巧和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对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观察模仿,培养良好的教姿、体态和表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操练,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能力,让幼儿教学技能实践能力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遗憾的是,目前有很多中职学校不太重视多方面、多时段对学生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只考虑第六学期的实习,但实践证明这个决策时间点对学前专业学生来说,已经太晚了!很多毕业生能力与幼儿园的要求相脱节,毕业生的“成熟期”大大延长。

(三)怎么教

虽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俗话让很多老师听起来很不舒服,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也因授课进度而听到不利的评价,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也产生过怀疑。但在培训后期,在国家级培训大师石科明教授悉心传授下,有幸让自己从“雾里看花”领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也明白老师在不容乐观的中职课堂教学质量现状中,的确需承担着绝大部分的责任。

新课堂教学过程:

石科明教授说:“让不懂教育的人大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评价一个老师、一节课堂是大笑话。”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弄懂“教育”的含义;然后,弄懂“教学”的含义,在深刻理解“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过程后,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延伸未来”;接下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认可、参与、成就),熟悉尽可能多的教学方法(现在比较倡导的有案例、模拟、小组讨论、竞赛与评比、分层递进、行为导向等教学法),掌握语言、非语言和教具的使用技巧;最后就是拿着准备充足的备课设计,怀着相信自己的自信心,通过清晰的逻辑支持授课论点,运用三种以上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并把教学气氛推向,以小结和回顾方式结束授课过程,达到课程专家眼中的“好课”标准(高效、智慧、默契、直观、难忘、满足、快乐、成长)。

石科明教授认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是老师掌控课堂能力的直接体现。因此他教我们掌握一些利用视频、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控制课堂气氛的例子,如:板书5551=24(要求学生思考,怎样通过对5551这四个数字运用颠倒顺序和“加减乘除”等方法让这个等式成立);板书5+5+5+5=555(要求学生思考,怎样通过在5+5+5+5 这部分“添加一笔”的方式让这个等式成立)。他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各科任老师提出,要主动掌握多种在幼儿园里用于赞美和表扬幼儿的肢体和语言方式,并在教学中毫不吝啬地运用起来。因为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认可、享受成功”的需要,还教会学生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必备的技巧。

国培三个月来,除了胡青、黄烈、石科明教授和曹树华先生的观点让我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合力培养方式”以及“学前教育专业新课堂教学”有了更多思考,陈水平教授让我深刻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的五大要素;袁玖根教授提高了我制作课件的水平;毛淑娟教授通过指导论文写作坚定了我在学前教育领域的钻研决心;幼儿园特级教师李静通过让我亲手制作手工作品,让我挖掘出自身潜伏已久的美术特长……

第2篇:国语培训总结范文

学院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积极开设面向高校韩国语教师的在职培训,积极引进高学历、经验丰富的韩国语教师。目前我院担当教育教学任务的韩国语教师已由从最初的4位本科韩语教师,现在发展到拥有硕士教师4人,海归教师3人,及韩国外教2人,师资力量有很大的提高。

学生在学习韩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听说方面实践能力差,思维跟不上说话人的速度。二是词汇量小,学生第一次接触韩国人时,对自己掌握的知识量、准确度没有信心,就越无法集中精力。三是阅读理解、速度方面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很难提高水平。四是语法知识和写作方面,连贯性差。学生学习语法时,能理解,也能运用,但实际写作时用法不当,甚至有些语法根本不用。

学院在韩国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韩国语教师师资梯队建设有待完善。二是教材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连贯性。三是课程设置有待改善。韩国语教育不应该只局限在教授学生韩国语基础知识上,更应该结合学生的毕业走向,开设提高学生日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训课程。

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就能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学生有目的性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大连翻译职业学院就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分析学生毕业后主要工作岗位,顺应社会对三年制韩国语专业毕业生的需要,为自己量身制定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并逐步形成自身特色,这样就能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院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采用小规模授课形式。语言类教育需要听、说、读、写、译等多个方面结合。小规模的教学能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对于零基础的韩国语教育,小规模的授课形式能使教师更容易掌握各个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的境况,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韩国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在教学工作中带的一个16人的自考班,班级人数少,在日常教学中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从发音到写作,逐个加以针对性辅导,使得班级16人的成绩整体进步明显。

学院加大和国内、外同类院校的合作。三年制大专、高职院校毕竟其教学资源与设备方面都很有限。因此各大专、高职院校应积极加强与国内同类院校的交流,探索与韩国校际间的合作办学项目,做到资源共享。建立一个对学生更加有利的学习环境。

学院加强与各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及时地获得相关的就业的信息以及社会对韩国语人才需求得变化。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韩国语人才。我院下属的大译五洲贸易有限公司,需要大量的韩语翻译人才,在校的3-4年的学习期间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也让学生更加明确在校的学习方向。

二、韩国语教学发展前景

1.学生数量增加、学习需求增大

随着中韩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频繁进行,全国各地出现学习韩国语的热潮。韩国语学习者中固然以出于专业需要而希望系统学习韩国语的学生居多,也不乏为追寻“韩流”本源、甚至仅为欣赏韩剧、听懂韩国语歌曲而学习韩国语的学生。从本院韩国语学生招生情况来看,实际招生数有大幅度增加,第一志愿填报上线人数也从最初100多名增加到500多名,双语专业韩国语学生也从最初的一年60多名增加到一年200多名。可以预见,大连翻译职业学院韩国语也将成为未来的外语热门专业之一。

从近几年本专科生就业形势的总体情况、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和供求比例来看,韩国语的毕业生近几年来一直有着相当优越的就业小环境和广阔的前景。从长远来看,持续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涉外型韩国语人才,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在韩国语人才多年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无论是韩国语专业毕业生还是曾经选(辅)修过韩国语的其他专业毕业生,都将受到欢迎。因此,总的趋势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将还会有更多学生希望通过不同方式学习韩国语、了解韩国文化。

2.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知识化、信息化时代,培养外语、计算机过硬的复合型、双语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涉外型外语、外贸大学的普遍模式。社会对韩国语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各高校韩国语专业今后必须探求新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3.中韩大学合作共同培养的趋势

仅仅通过3~4年国内学习就能够掌握一门外语并非易事。除了学生的勤奋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专业教育计划与语言实践途径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中韩两国大学合作、实现共同教育的“3+1”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学生学习对象国语言、体验对象国风俗习惯最好的教育方式。目前,实行1年或者2年在韩国进修韩国语的“3+1”、或“2+2”韩国语本科教育模式的大学有普遍增加的趋势。另外,一些大学的韩国语专业还出现了本硕连读、中韩合作的“3+3”或“4+2”等多种教育模式,我院的国际交流中心正在积极和韩国的几所大学建立姊妹学校关系,为学生进一步进修韩语搭好桥梁。

韩国语教育在中国始于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基本全盛期。“韩国语学习热潮”已从东南沿海地区传到南部、西南内陆地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希望通过不同途径学习韩国语、了解韩国文化。

今后韩国语学生还将继续增加,韩国语教育将更加活跃。面对新形势,我院韩国语学院将继续开发和完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韩国语高级人才的需求。另外,中韩两国政府以及友好团体的支持、中韩两国有关大学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是我国韩国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于林杰.中国的韩国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新国语教育,1996,(53):143-152.

[2]李得春.世界中的朝鲜语/韩国语和阿尔泰语系语言[J].朝鲜-韩国语言文学研究,2004,(1):69-77.

[3]李恩淑.中国的韩国语教育成果提高方案考察[J].双语学,2005,(27):137-159.

[4]李得春.作为第二外语的韩国语现状及发展趋势[J].韩国语教育,1999,(8):14.

[5]金英玉.关于中国的韩国语(朝鲜语)教育考察[J].语文教育,2003,(26):253-270.

第3篇:国语培训总结范文

10月22日,五华县教育局组织部分中小学校长到梅县外国语学校跟岗学习。作为其中一员学习期间,听汇报、看现场、做记录,边观摩、边思考,汲取了先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经验,坚定了干事创业的信心,通过参观交流学习,内心颇受触动,体会深刻。

学习的收获与感悟

1、进一步理解了教育的内涵,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

学校以高质量、有特色和现代化为办学理念,致力打造成广东省名校、全国乃至东南亚有影响力的学校;学校从突出英语教学逐步发展成多语种教学,努力培养博采中西文化之长、具有国际化视野、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该校的建成,为梅州学子提供了优质学位,有助于提高梅县区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有效改善了投资发展环境,加快了城市扩容提质进程。所接触到的陈建军校长,从他身上了解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教育政策法规,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超前,办学思路清晰,学校定位准确;践行着“让教育成为生命关怀的事业,让学校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乐园”的教育理想。

2、扎实推进教学改革,靠科研促提高。

科研兴校,质量立校。只有坚持长期发展,持续发展,创出特色,创出品牌,才能使学校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让我深深感受到:他们扎扎实实搞科研,大胆进行课堂改革,最终换来的是学生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特色的提升。

3、目标管理精细化,项目负责人人抓。

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工作重点放在发掘自己团队的优势上,不断激发教职员工自觉为学校发展做贡献的主人翁意识,真正把自己的发展同学校的发展统一起来。梅县外国语学校在办学理念、课程改革及教学要求上标准极高,学校为教师提供了非常多的培训机会,专门聘请各校特级教师到校进课堂,开展教师论坛、学生论坛和家长论坛,人人有项目,每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教职工的积极性也发挥到了极致。

4、抓校本研训促教师专业成长。

要学习梅县外国语学校“科研先导”的学校特色,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培养锻炼学校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制定目标、 评比激励,不断诱发教师队伍的内驱力,引导教师朝学习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的方向不断努力。营造互帮互助、互相激励的氛围,大家比学赶超,既合作又竞争,使校本研训真正有理念、有内涵、有载体、有实效。特别是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尤为必要,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采取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办法,用“以新带老”、“以强带弱”等形式,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带动作用。对教师的培训,通过举办现场指导、个案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水平测试相结合,并把测试成绩纳入绩效考核。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要突出课堂教学达标、多媒体教学、教学反思、特色课堂,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才。

5、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作为一间“校园新秀”,梅县外国语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分别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外国语学校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借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重要基地”的优势,吸收深圳外国语学校的办学模式、教育教学管理等先进理念。成立学校理事会,是梅县区教育的一个改革,政府要把“办”学校的相关权力下放给学校、下放给理事会,进一步释放了学校自主办学活力,最终构建起新型的政府、学校、社会关系。同时在陈校长的带领下能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6、营造优美的书香育人环境。

第4篇:国语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韩国语 教学改革

一、韩国语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我国在经济领域与国外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伴随着经贸合作的增多,文化交流也逐渐增多,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出国旅游,到外边看一看。韩国作为我国的近邻,在经济和文化领域领过都有深入合作,随着一批韩国企业进驻我国,韩国语的学习在国内逐渐被重视,各个高校也都开设了形式各样的韩国语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为中韩两国的交流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高校的韩国语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教学方法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大多数学校只是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听说读能力,不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违背了高校教学的目标。近些年很多学校也尝试了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没有更多的经验可循,其效果也是一般。韩国语课程的改革一定要符合实际,不能盲目改革,一定要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设置情况,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

高职院校的韩国语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推动教师结构的改良,组件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保证学校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和完成,完善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的授课质量,并且要力求在教学科研方面有所突破。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督促教师继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鼓励教师考取更高的学位,拓宽研究领域,更好地服务学生,争取成为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韩国语教师。高职院校的韩国语教学,应该更多地结合实际,和企业合作,打造校企合办的人才培养基地,这也符合当前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想。目前,韩国语应用的行业还不是很多,大多数人才需求的都有行业背景,所以这也便于对学生进行定向培训,提供更为特色的教学。各个企业的发展也要依靠高职院校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校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越来越密不可分,两者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好的教学模式带来适应企业需求与发展的生力军,使得企业在发展中所需的人才输送无后顾之忧。

二、高职韩国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的韩国语课程开设时间还很短,在教学经验上非常缺乏,硬件设施也不很完善,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在韩国语教学上存在很多问题。加上近些年,我国高职院校进行了扩招,学生数量进一步增加,给教学带来了更多的问题。这里总结了目前高职院校韩国语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问题

韩国语教学并不算是我国传统的外国语种,韩国语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快速发展的经济,我国和韩国的经贸来往越来越频繁,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增加,基于这种经济发展的需求,对能够使用韩国语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这种需求,各个高校相继开设了韩国语课程。由此可以看出,韩国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能够使用韩国语的人才,而不是培养研究型的人才。高职院校的韩国语教学,更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这区别于一些本科院校的韩国语课程。但是,由于韩国语教学在国内起步比较晚,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太多的经验,基本上都是模仿本科的课程,很多课程的开设并不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这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在教学上对目标把握不准,甚至一些院校有些课程设计不够谨慎,导致教学目标的错误。没有明确的目标,对既定目标把握不准,这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比不符合综合型实用性的人才。

(二)教学方法的问题

当前韩国语教学还主要是依靠书本教学,授课的内容主要是一些语法和时态,教师的授课重点自然也离不开这些内容,这样书本的质量就非常重要。纵观这些韩国语教学的书本,大多数是基础词句、语法的学习,并没有太多的实用性的实例。而且作为一门语言,韩国语也会涉及到很多方面,大多数课本也是讲了太多的内容,但是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可能并不需要太多,这就导致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的差距。一些书本甚至就是为了迎合需求,质量参差不齐,国内高职院校非常缺乏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书本。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有限,这也极大的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手段,除了依靠书本以外,很多教师也是无奈。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只能依赖于课本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哑巴”,仍然不能胜任工作岗位。

(三)教学模式和课程问题

目前国内对于语言的评级还主要是以考取等级证书为准,无论是本科学校还是高职类院校,都是如此,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掌握也是考证书,但是证书的考取更多的是依赖于考试,而考试内容也以笔试为主,这种以证书为参考标准的模式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使得教学与实际应用相差甚远,培养的学生并不具有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另外,韩国语的教学模式和其他学科一样,主要还是依赖于老师的讲,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严重遏制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并没有学习的自主性。高职院校韩国语的课程也存在很大问题,很多课程并不符合实际需要,很多院校的课程都是静态的,并不跟随实际需要改变。实际上,根据市场的需要的改变,我们的课程也是需要不断改变,合成的设置应该是动态的,以满足市场需求目标的,而且很多教师反应课时严重够不够,学生越来越多,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辅导学生。

(四)教师和教学平台的问题

教师问题一直是我国韩国语教学的重要问题。在刚刚开设韩国语课程的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缺少老师,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一般,加上在教学方面没有经验,很多院校的教学质量不敢恭维。当前阶段,由于近些年的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加上市场对韩国语方面的人才却是需求很大,实际上教师还是很缺少,尤其是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教学平台的建设上,韩国语教学更显落后,相对于英语的自主学习平台,韩国语的教学还主要在教室里,学生接触到韩国语的地点也仅仅是在教室,并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另外,韩国语教学缺少一个评教的平台,仅仅依靠笔试考试,很难真正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考核形式单一,让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并没提高自己的韩国语运用能力。

(五)教学理念落后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还仅仅停留在教学生的阶段,并没有帮助学生学会用,在办学理念上也仅仅是教学。目前,高职院校的很多课程都在尝试着产学结合,也就是企业培养与教学相结合,使得学校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也更加明确,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考证和考试上。这样也解决了很多企业反应的学生不能适应岗位的问题。企业与高校合作,既有利于企业储备人才,也有利于教学的开展,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很多专业发展的方向。

三、高职韩国语教学改革措施

(一)编写符合本校的韩国语教学教材

当前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学还离不开教材,教材的质量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有一套适合本学校的教材至关重要。虽然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多的韩国语教材,不过这些教材很大一部分是翻译的韩国教材,或者是韩国教育机构编写的,并没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实践证明很多教材并不适合本学校的教学。尽快建设自己的教材,积极制定与本校教学战略相符合的教材,或者是认真选择教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教材是教学重要的参考,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韩国语的基础,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深入了解教材,要研究教材。但是,教材毕竟是死板的,但是学生需要的是灵活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将教材和学生的需求相结合,灵活运用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有用武之地。

(二)把握课堂教学

当前高职院校的韩国语教学还没有更好的平台,课堂教学还是主要的授课方式,那么把握好课堂教学就成为了教学的关键。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更多的使用韩国语,鉴于学生基本上都是初次接触韩国语,教师尽量使用简单的韩国语教学,让学生听得懂,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韩国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重要,老师带头讲韩国语,创造一个讲韩国语的环境,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简单的使用中练习单词和语法,掌握使用韩国语的能力。其次,在韩国语教学课堂上。老师要多鼓励学生敢于用韩国语。敢于使用交流,避免以后真正遇到韩国人时由于不够自信。而不敢说话。在教学课堂上,老师也应该给学生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用韩国语交流。随着我国近些年的高招扩招。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导致了现在老师学生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和老师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极大的影响了韩国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所造成的损失,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学生配对对话练习,练习课本上的情境对话,或者分成小组讨论问题。最后,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欢快的学习环境。欢快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激发教师的潜能。

(三)加强教学平台的建设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往往是一维的,教师讲课的方式常常局限于课本,缺乏灵活性,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也经常会产生枯燥感,这就要求在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寻找一种可以灵活教学且学生不会感觉枯燥的教学方式。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给教学提供了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如果在韩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那么可以增加课堂的有效性。在韩语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可以使学生学到书本以外更多的知识,且学生不会感觉到枯燥无味。多媒体为情景教学提供了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重复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搭建测试平台,让学生利用虚拟环境联系对话,增强语境感。网络技术的使用,使得学生可以在网站上共享学习资源,提升知识广度,还可以在网站上与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也联系了交际能力。再有就是学生可以不定期组织网上模拟应聘或者虚拟角色模拟,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职业感,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完善教评体系和产学结合体

我国的韩国语教学考试还主要是笔试,学生学习的知识也是为了应付等级考试,这种评价教学的方式并不能真正检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改进教评体系,从根源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以平时成绩为基础,以期末成绩为主要依据的教评体系。二考试的形式也需要进一步改进,避免过分依赖与笔试,要更多地结合听说考试的成绩。考试的形式还可以依托教学平台展开,进行网上答卷和阅卷。利用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听力以及对话的检测,还大大减轻了教师的阅卷压力。高职院校与企业展开合作,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人才,这种模式已经在很多学科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开设相应的更有针对性的课程,以满足企业要求,还可以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培训,让学生了解企业。其次,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相关实习基地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并且需要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韩国语人才的培养。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学生分批次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熟悉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要求。这样学生就能更好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道学习的重点,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工作的需要。

四、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我国在经济领域与国外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韩国作为我国的近邻,在经济和文化领域领过都有深入合作,随着一批韩国企业进驻我国,韩国语的学习在国内逐渐被重视,各个高校也都开设了形式各样的韩国语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为中韩两国的交流发展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王静.多媒体技术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

[2]童晓玲.提高韩语初学者口语水平的有效方法[J].商业文化 (学术版),2009(6).

[3]张伊兴,李明.我国外语教学改革之我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6).

[4]朱振霞.浅谈比较法在韩语教学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9).

[5]雷挺,金锦花.高校旅游韩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

[6]章国英.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与研究[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7]袁春阳.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外语教学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1999 (4).

第5篇:国语培训总结范文

大外语教育:打开国际社会大门的金钥匙

学校将不同国家的文化引进校园、带进课堂,举办万圣节、感恩节晚会,每位外教都要开展“异域风情”专题讲座,介绍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以此开阔学生视野,让孩子接受不同优秀文化的熏陶;学校大胆引进福尼斯语音教学法,解决了传统英语教学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跟读的弊端;小班授课、全外语授课、多语种学习……在总结外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学校整合国际资源,构建了具有外国语学校特色的大外语教育体系,包括构建大外语教学模式,开发外语特色选修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外语活动,构建外语教学综合素质评估体系,形成了开放式的“本土教师—外籍教师”沟通交流和培训机制。

大外语教育体系的构建,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学外语、用外语,培养学生成为吸纳世界优秀文明成果、适应现展需要、具有世界眼光的公民。大外语教育成为学生今后成功打开国际社会大门的金钥匙。

品格教育:让孩子更好地行走于世界中

学校于2002年从感恩教育入手启动了品格教育。我们把孩子的品格培养细化到每个月中,根据品格培养的核心内容,设立“仁爱月”“秩序月”“礼仪月”“整洁月”“诚信月”“感恩月”等,让品格目标落实到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例如,品格教育在餐厅,培养孩子节俭、守时、有序等品格;品格教育在公寓,培养孩子整洁、接纳、合作等品格;品格教育在家庭,培养孩子感恩、尊重等品格。同时,通过系列活动,建立社团等方式,使品格教育多样化。

品格教育是孩子整个教育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说“没有品格,教育只完成了一半”。虽然人们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生活习惯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人们对美好品德的共同追求,如崇尚感恩、诚信、民主、合作、责任等。昌乐外国语学校通过教育实践,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让孩子更好地行走于世界中。

情感教育:培养人格饱满的世界人

情感教育系列化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爱是教育的起点,我们在“爱生育人”的同时,也把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新生入校,学校开展入学课程。通过举办“同伴关系月”活动,让学生认识新学校,了解新老师、新同学,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在新学校快乐成长。学生毕业,学校开展毕业课程。2013年的毕业课程以“情系母校·放飞梦想”为主题,包括“倾诉·感恩·展望”主题班会、“情系母校·放飞梦乡”主题校会及“依依惜别”的礼送会。基于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考虑,学生毕业离校后,学校对每一届毕业生都会开展跟踪调查活动。2012年11月24日,昌乐外国语学校跟踪访问第一届毕业生活动在及第中学大礼堂拉开帷幕。老师们先后走进及第中学、昌乐中学、昌乐二中,调查访问首届毕业生升入高中后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听取毕业生对母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在昌乐二中就读的张静在欢迎仪式上这样说:“得知母校的老师们要来看我们,我激动得一晚没睡好,老师们不仅把我们送出了校园,还在关心着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学生!”

未来发展能力:课堂中的价值引领

学校进行课堂改革,一方面体现在学习方式上。把“合作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常态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改善课堂结构,促进同伴关系,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理性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不仅仅在于知识与技能的高效掌握,更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鼓舞,强调的是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思维、习惯、方法把握、情感参与、价值认同。将品格教育有机融入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引领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

《教育大未来》一书的作者托尼·瓦格纳,在书中提出通行21世纪有七个关键力,包括批判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灵活性与适应力,主动进取与开创精神,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评估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好奇心与想象力。昌乐外国语学校课堂理念和课堂模式的深层次变革,开启了培养学生七种关键能力的征程。

第6篇:国语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06-003

1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现状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自身和家庭的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有突出的就业能力。

1.1 就业能力的构成

根据新华字典的解释,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百度百科解释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而对于就业能力的内涵和构成,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差异。英国学者希拉吉和波拉德认为就业能力不仅包括个人特征,而且还包括展现这些特征。即对个体来说,就业能力依赖于他们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美国培训和发展协会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分为6个类别,16项技能,包括:基本技能(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计算能力)、沟通技能(听、说能力)、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自我发展技能(自尊、动力、目标设定、职业生涯规划)、群体交往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团队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影响能力(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能力)。国内学者郑晓明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通过对比,笔者认为就业能力可以概括为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包括如下几方面:

1.1.1基本技能:即与就业相关的一般能力。包含言语理解能力、判断推理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数量关系把握能力等。

1.1.2专业技能: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对新知识和新鲜事物的接受和适应能力、处理相关事务的能力。

1.1.3求职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1.2 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随着高中生的逐年减少,高校生源也呈递减趋势发展。尤其是近几年“高职院校热”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更让一些家长放弃了子女上本科的机会,去选择学习一门技术,以利于就业。这样一来,一些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更得不到保障,尤其是三表本科民办高校的学生高考分数并不高。以黑龙江省为例,民办三表本科院校虽有部分是400-500分的学生,但大多数学生的分数是还在350分上下。而我们要解决的正是如何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民办高校的整体就业率问题。

研究发现,民办高校学生虽入学分数不高,但个性强、头脑灵活等优势却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总的来说,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2.1就业基本技能具备。

就业能力中的基本技能在前边已经提到,是指与就业相关的一般能力。民办高校学生拥有个性较强、头脑灵活、思想活跃等优势,因此言语理解能力、判断推理、听说读写等基本就业能力是具备的。

1.2.2 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较弱。

民办高校学生基础薄弱,并且大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专业技能方面,很多学生浮于表面,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透彻,缺乏刻苦钻研的毅力和精神,势必导致专业技能掌握不牢,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处理相关事务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1.2.3 就业关键的求职技能严重不足。

民办高校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家庭环境较优越,本人的学习意愿不强,缺乏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像这样的一支队伍如果放任到就业大军中,无就业优势可言。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依赖性,习惯于等待,习惯安稳生活,缺少主动竞争的意识,与其他竞争者相比,满足于现状中的他们显得求职技能严重不足。

2 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方法

面对以上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我们就业工作者要开拓思路,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努力帮助学生寻找方法,提升就业能力;要借助民办高校的各种优势和灵活的机制,培养出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应用型特色人才。

文章从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入手,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制定了“特色培养方案”,下面就研究的阶段成果——“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谈几点体会。

2.1 改革教学方式,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面对日益庞大的高校就业大军,如何以独特的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并大胆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让教师教会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掌握知识的技巧,把以“教师教为主”改为“学生学为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

本文在对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研究中做了很多工作。在学生大一入学初为每名学生建立个人“培养档案”,对学生的就业目标进行调查,并在大学四年期间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同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随时完善自我。通过灵活大胆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四年后毕业顺利走向社会打基础。

2.2 加强就业理论指导,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求职技能

目前,高校大学生求职技能的训练主要依靠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和相关讲座。这些都是在理论上进行的指导,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求职技能,除了加强就业理论指导外,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对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部分学生制定的“特色培养”方案中突出体现了这一点,除了为学生建立“培养档案”来记录每年收获外,还为每个专业制定了“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培训计划”和“就业指导实践活动计划”。其中“理论知识培训计划”中包含了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程,同时,每学期还有针对性的为每个专业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比如,大一年级我们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就业趋势解析等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四年的安排,明确就业方向;大二年级开展专业方向、专业课学习方法指导、职业素质训练、就业意识培养等专题讲座; 大三年级开展求职礼仪、面试技巧、法律知识等方面的讲座;大四年级将对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角色转换、最新就业政策等进行讲解。在“实践活动计划”中,突出大二暑期和大三暑期及平时课余时间的利用。我们将积极开拓实习基地和就业市场,提前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考察,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工作环境、体会工作内容。对于大二和大三的暑期,让学生自己安排做一份有报酬的工作和无报酬的公益活动。学生通过接触社会,能够尽早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这种培养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各项求职技能。

2.3 挖掘家庭资源,广开就业渠道,培养学生就业主体意识

民办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就业动力,就业主体意识不强。很多学生习惯于等待,等待家人、亲戚、朋友的帮助找到工作。为此笔者在对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学生开展“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将学生本人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个人总结与每学年的收获一起记入“培养档案”,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寄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已得到家长的认可,通过这个桥梁和纽带,家长更加了解学院、关心学院发展,同时,还对我们的培养提出宝贵意见。家长们感到把学生送到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是放心的,是骄傲的;从家长反馈意见的字里行间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使命,肩膀的重任;我们听到的声音再也不是对学院生活条件的种种抱怨,更多的是对学院未来发展的关注。“培养档案”的建立,不仅保持了我们与家长间的经常性沟通,还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家庭资源,增强了学生和家长的责任感和就业主体意识,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打下基础。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我们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积极推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刻不容缓。本文从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入手,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就业指导工作,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通过制定“特色培养方案”,为每名学生建立“培养档案”,并跟踪四年,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进行总结,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参考。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将不断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我们将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工作,因为这是时代的使命,更是历史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顾倩.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维度与培育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29).

2 史瑞龙.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学理论,2011(33).

3 尹涛、许海川.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分析[J].魅力中国,2010(30).

4 张惠丽.关于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构成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10).

5 刘余镇.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3).

第7篇:国语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思路;课堂教学;高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2-0043-03

【作者简介】夏梅芳,江苏省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江苏常熟,215500)校长,高级教师。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是知识、教养、智力文明和劳动的策源地,美丽又时尚”。我校是由常熟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和常熟市第七中学整合创建而成。整合之前,这两所学校虽然近在咫尺,但是两校的教育状况、教师观念、工作方式等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008年新校成立后,在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硬件的建设已达到了全市最前沿的水平,但软件的建设即学校的管理、队伍的建设和教育质量的稳定提升等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对于一个新组建的领导班子来说,的确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不负众望,我们很快明确了办学思路,确立了奋斗目标,制订了发展规划,并以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为重心采取了相应的举措。

一、在优化管理中构建新校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新校生源特点、培养目标以及发展趋势,过渡期应是教师提前调整、相互适应、切磋教艺、增长才干的过程,这个过程更是全体教职员工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塑造外国语初中良好形象的重要过程。

1.加强校本培训是基础。

加强校本培训,学理念,提升教师素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是整合学校成功的基础。既然整合了两校的教育资源,那么就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学校160位教师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加以充分挖掘和培养是学校尽早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轨道的关键。于是,我们在建校伊始就大张旗鼓地加强校本培训,学理念,营造“备好课、上好课”的教学氛围。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观摩课、成功教师的访谈录、学术交流会、教学基本功竞赛等途径引领教师践行新课程标准,大胆改革创新,不懈探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成功之路。

2.开展合作备课是良策。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质量是一个关键,合作备课不失为一种良策。我们提倡“大备课”和“小备课”相结合的形式。所谓“大备课”就是利用每周统一规定的教研时间,有针对性地、有准备地、系统地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集体备课内容。所谓“小备课”就是不固定时间,只要有机会就随时进行讨论。例如:每节课后,随时交流上课的不足和经验;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随时交流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统一作业的布置或题型的训练等。另外,合作备课除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外,还要备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通过合作备课,教师们抓住了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备课周详细微,讲解细致到位,资源共享质量较高,集体竞争实力得以提升,教师个人实力也获相应提高。

3.抓好随堂听课是保障。

教研活动的听课是按学科进行的调研课,语数外大组的调研课每学期10节左右,有的备课组长听同轨优秀教师的课一听就是两周,总结成功的做法推广到全组。另有一部分是学校安排的年级调研听课,是学校自己组织的分年级进行的调研活动。每个年级两周左右时间,由校级领导、中层行政为主体,各教研组长参与,按照教学“七认真”要求,不分年龄、不分职称,备课组所有的教师都接受听课、备课、作业批改等检查。

二、在业务培养上构建新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积累、循序渐进的,这离不开学校方方面面的培养和激励。因而,从学校整合一开始,我们就高度重视对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

1.倡导公开教学作引领。

随着备课组活动、调研活动的深入展开,特别是评教评学的有效实施,大家都认识到了“公开课”对自己业务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公开课后同事之间的坦诚交流,直言不讳的意见和建议,听课者和上课者不同角色的感受,这不仅仅是对开课教师本人,对大家同样也是一种启发,一种提高。特别是校本培训的扎实开展、学校教育设施的完善和“一师一优课”等活动的推动,教师们从怕开课逐步转变为敢开课、想开课、勤开课。

我们通过公开教学这种形式,一方面推动了教师的自我学习和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学生多了几分自信。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学生表示喜欢教师开课,更喜欢教师去听课,他们觉得这样有成就感、荣誉感。应该说,和谐的教师群体,强烈的团队意识和个人的进取精神,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第8篇:国语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PISA阅读素养教育考试评价

一、PISA阅读素养测评的相关概述

(一)PISA对阅读素养的界定是指学生为实现个人目标,以形成个人知识和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为目的,对阅读材料(或文本)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的能力。

(二)在PISA评价中,学生要进行纸笔测试。测试会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题目的组合。学生、校长、家长均要接受问卷调查,以为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PISA评价主要包括情境、文本、测试题目三重结构。PISA阅读素养测评基于项目反应理论(IRT),对测试进行评分,根据学生能力等级的判断结果编写报告,并采用项目图的形式将学生在不同等级上表现出来的阅读技能以视觉的形式再现出。

二、PISA阅读素养测评对我国教育考试评价的启示

(一)评价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PISA阅读素养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了适应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综合能力,如考查学生获取、分析、评价信息等能力。根据PISA的定义,这种阅读能力越强的人,越有能力搜集、理解、判断信息,以达成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开发潜能,并运用信息,有效参与现代社会的复杂运作。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用一句话形容现状: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中考却文思未动。PISA阅读素养测评所起到的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一作用,正是我国语文中考中所缺少的,是值得我国语文中考学习和借鉴的。我国语文中考在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考试形式上,可以借鉴PISA语文素养的测试,如:考试内容不局限于课堂材料,还包括学生在课外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种材料;考试范围不局限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简单应用和记忆,还要包括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如表达、写作、总结等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

(二)测试题应注意情境的设计

问题的情境性有助于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PISA在评价内容介绍之前,会先引入情境。它认为人总是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进行阅读活动的,所以将阅读素养的评估放置在各种阅读情境中。但阅读情境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阅读活动发生的环境,它所强调的是不同的阅读目的。PISA针对不同的阅读情境,提纲掣领地设置评价内容是阅读测评的宝贵经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为学生现实生活服务,那么课程实施后,学生是否掌握了现实生活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如何加以评价,PISA经验值得借鉴。我国语文中考作为学生发展的转折点,不管继续学习,还是踏入社会,它都将对学生的语文学业成就水平进行测试,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国语文中考可借鉴PISA语文素养测试中通过设计情境,设置不同的评价内容,测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如为了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一个情境,如:某商场为顾客无偿提供雨伞,但需要写标语提醒顾客还伞;要求,写两句短语,每句话字数在12字以内,两句话的字数结构要一致,表达简洁,意思清楚。

(三)体现不同能力等级的参考答案

PISA阅读素养测评在设定答案时,并不是只有对错两种标准。由于问题的开放性,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出自己的回答,在题目编写阶段,不可能预见到所有可能的学生的理解方式。因而,PISA评分标准的制定参照预测中收集到的学生的真实回答,在得分设置上,以不同的代码表征答案不同程度的合理性,杜绝答案的一刀切,从而激发学生发挥自我应用知识的能力,达到测评最终的目的,即树立终生学习观。评阅人能从这种参考答案中搜集到更多关于学生的信息,如学生的答题思路、创造性、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能判断学生学习薄弱环节所在和哪些能力较差等等。我国的语文中考中,开放题较少,封闭式题型较多,而且通常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这种考试与PISA评价相比,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强弱的考查不够具体、全面,对教学的影响不如PISA评价的影响深远。因此,我国语文中考可以借鉴PISA阅读素养测评中的评分标准,增加一些开放题,建立体现不同能力等级的参考答案,相对应的要注意对评分者的培训,同时,可将情境设计与设立开放题结合起来,从测试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与终身学习的角度,设置评价内容。若在语文中考中建立体现不同能力等级的参考答案,不仅可获得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成就水平,还可以收集到学生的答题思路、创造性、理解能力等信息。

PISA语文素养测试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开放式的评价项目,其作用和影响毋庸置疑,其规范的评价体系,先进的评价方法,对我国语文中考提供了借鉴。而我国语文中考作为学生发展的转折点,应反思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侧重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缺乏考查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考试内容过于单一,评价标准不够具体、全面等;同时,借鉴PISA语文素养测试的科学,进步之处,进行改革;不能为了中考而中考,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呼应国家制定相关的保障制度,为了学生终身学习与长远的发展而完善中考。

参考文献

[1]杨希洁.PISA特点分析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8,2.

[2]王蕾.PISA在中国:教育评价新探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8,(02).

[3]李广.为生存而学习:PISA评价思想价值取向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5,7.

第9篇:国语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与时俱进 英日复语 复语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鉴于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态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进入变革与创新阶段,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外语教育应与时俱进为目标,在2010年新增“英语专业(英日复语)方向” “英语专业(英韩复语)方向”两个复语方向,成为西南地区培养“复语型”外语人才的先锋。本文以本校“英语专业(英日复语)方向”为例,谈谈培养“复语型”外语人才的前景与发展。

1 什么是“复语型”外语人才

“复语”亦可称为“双语”,“复语型”外语人才可以理解为通常所讲的“双外语复合型人才”,是现今社会炙手可热的“复合型人才”中的一支新队伍。“复语方向”有别于过往的“英语+第二外语”的传统培养模式,以一种较为新兴的模式在中国的各大高校逐步地发展起来。

这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体现在外语专业上,以英语为例,就是英语学科与某种学科结合起来,这些学科包括另一门外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外交、经贸、法律或新闻,也包括文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英语+另一门外语”的教学模式就是“双语”教学模式,它要求该专业方向的学生在4年本科学习期间,同时学习英语和除英语以外的另一门外语,掌握两种语言的专业知识,洞悉相关国家的文学、语言学和社会、地理、经济、文化等知识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从事相应的工作。

与以往到了大二后期或是大三时期再进行“第二外语”的学习不同,在大学四年时间以内,“复语型”外语人才的“复语”道路是从入学开始,一直到学生大学毕业为止。是一条真正的“双语复合型”道路。

2 “复语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成长

目前,我国开展“复语型”外语人才培养教学的学校已有很多,比如大连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等,这些较为成功的学校已经经历了近十年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在2007年就计划并开设复语同声传译硕士研究生课程,培养能用一门母语(汉语)和两门外语(英语+德/法/俄)从事口笔译的国际化的人才。

而作为“英日复语方向”的先驱——大连外国语学院在设置此专业时提出:“英语专业+外语模式为英日复语”。此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相对高水平的第二外语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和第二外语在外交、外事、经贸、文化、涉外企业等部门从事双外语翻译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借鉴了上述外语人才培养较成功的经验,更新了教学理念,改革了教学方法,从2010年起,新开设了“英语专业(英日复语)”“英语专业(英韩复语)”两个专业,成为西南地区培养“复语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先锋。这两个新方向的开设,为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英语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气象,也开启了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对“复语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3 我校“复语型”外语人才培养特色

“英日复语方向”人才在“复语型”外语人才培养领域中属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我校(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在开设“英日复语方向”之前,也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以寻求适合本校人才培养的“复语型”外语人才培养之道。“复语方向”人才的培养区别于过往的“英语+第二外语”这一模式,而是采取“英语+日语”双语言培养模式。即两种语言学习齐头并进,无论在课时和课程安排上都是不相伯仲,充分体现了“复语方向”与“第二外语”培养模式的区别。我校借鉴和传承了成功高校的经验,不断改革创新,设置了有文理特色的“英日复语方向”。

我校“英日复语方向”学制四年,其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具有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化基础与娴熟交际技能,又拥有较高水平的第二外语日语语言沟通能力,能同时熟练运用英语及日语从事与双外语相关的各项工作,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外经、外贸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其就业方向可在外交、外事、外经、外贸、文化等部门从事翻译与文化传播工作,亦能从事英语以及第二外语教学;也可在中小型日资企业从事文秘、翻译以及人力资源培训等工作。在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上,也对英语和日语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并且从听、说、读、写四大能力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合格要求,充分体现了“复语型”外语人才的“复合标准”。此外,我校“英日复语方向”在课程设置和知识能力要求上,既体现了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师范性”特色,又符合了现在“复语型”外语人才的要求。我校作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为数不多的开设“复语方向”的高校之一,成为了西南地区这一领域的先锋,这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对我们学校宗旨“文以养德、理以求真、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最好诠释。

4 社会对“复语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据了解,近年来英语的普及化教育使得非英语专业学生和社会大众的英语水平日益提高,因此英语专业人才的竞争优势受到明显的挑战。而近年来小语种人才却表现出良好的就业形势。从调研数据了解到,2005年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83.79%,而非通用语种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日语的就业率则分别为95.73%,86.38%,92.31%,92.73%,均高于英语专业就业率。因此,掌握英语和一两门非通用语种的“1+1”型外语人才受到市场的追捧,为此,许多高校也设置了不同的“复语”专业或方向。据了解,高校的复语专业的就业率均能达到80%以上,大连外国语学院的“英日复语方向”的就业率更是有着传闻中的“接近全部”一说。当然,这与我国东北地区的“日语学习热”是密不可分的。

我校新增“英日复语方向”“英韩复语方向”的学生,将作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新兴的“复语型”外语人才,去迎接四年之后的挑战,为未来的社会注入真正的“复合型”血液,让我们拭目以待,迎接一个新的“复合型人才”时代。

参考文献

[1] 黄源深.21世纪的复合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2001(1):10.

[2] 孙玉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