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

学习项目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项目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项目计划

第1篇:学习项目计划范文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具与技术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以及运行维护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工程师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传统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注重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方法等基础知识讲解,学生由于缺乏项目开发的实际经验而难以理解。传统的实践内容涉及到多种软件工具的使用,内容安排零散而不成体系,学生无法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因此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贯穿于具体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作过程中,并设计完整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参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整个过程。

2.课程教学中的现有问题

2.1 理论教学枯燥

本课程理论教学知识点多且覆盖范围广,涉及到信息系统的概念、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多种方法、系统分析设计报告的编写规范、软件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等。课程讲授的理论、方法、模型技术都十分抽象。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果使用传统灌输式的讲解方式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感觉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主体的能动性[1]。高职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往往比对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力弱,因此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欠佳。

2.2 实践教学零散

目前很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教材缺乏配套的较完善的实训教材,无法让学生全面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实训通常设计为使用若干种辅助系统开发的CASE工具,粗略讲解每种CASE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设计几个组织结构图、业务流图、数据流图、用例图、类图、活动图等练习[2]。实训安排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作流程不匹配,实训内容零散不成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仅仅掌握了几种CASE工具软件的简单使用技能,但没有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全过程,没有经历一个系统从需求分析、需求转换成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最终形成表达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模型的流程,因此并没有真正具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CASE工具实训主要是练习使用Microsoft Visio、Rational Rose、PowerDesigner等工具软件辅助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3]。高职院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综合能力,强调实验过程中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实际运用,不要求学生进行过于复杂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生参与分析与设计的信息系统一般是小型系统,所要完成的任务相对简单,采用大型的软件分析设计工具如Rational Rose、PowerDesigner等过于复杂,需要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使用。并且多种软件分析设计工具的使用也使得课程的实践环节缺乏连贯性,往往导致每种工具的使用技能都没掌握牢固。

2.3 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整个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通常以讲授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和过程为重点,实践教学中通常以讲授CASE工具的使用为重点,目的在于让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具与技术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以及运行维护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教学效果与课程目标差距很大,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无法融会贯通,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另一方面实验环节的设计与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一一对应,实验内容不能有效地服务于课程理论知识。学生的感受是抽象的理论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实践操作时又找不到合适的理论方法的支撑[4]。

3.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

3.1 课程内容构成

随着上海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职业能力较强、与工作岗位对口的职业教育人才由于实际针对性更强将成为农业信息人才的需求重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对培养具有农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农业信息复合型人才有重要作用。针对本课程知识抽象性强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农业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调整课程内容体系结构,设计两个农业相关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

以第一个“农业生产管理”项目为引导,使用项目任务组织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针对此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每个环节进行教学和实训。以第二个“农产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为强化,设计工作任务,完成对该信息系统详细的分析与设计工作。第一个项目设计得较为简单,主要是以该项目为载体进行理论教学。第二个项目设计比第一个项目复杂,侧重于实际工作任务的分解与实施。两个项目由易入难,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进行了两轮,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课程内容覆盖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项目可行性分析与项目计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通过以上工作过程的分析,将项目分解出多个工作任务过程,按学习情景(学习项目)的教学顺序描述教学内容。以72课时为例(其中包含实训36课时),具体项目及任务内容及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3.2 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思想是:工作任务确定实训内容,工作岗位确定任务分工。项目一是理论教学的主要载体,做为入门级项目的实训注重基础技能的掌握,实训环节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二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应用,做为提升级项目的实训注重岗位技能的掌握,实训环节要求学生成立项目组定岗进行。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实际是一个建立信息系统逻辑模型与物理模型的过程,基本采用图形方式表达所建立的模型。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模型的可视化效果,便于与用户交流,分析原系统中存在问题,验证用户的真实需求,为最终建立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提供基本的模型与规范,也为用户提供验收信息系统的依据。因此,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利用相应的开发工具,可以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效率,提高系统开发的质量。使用Microsoft Visio提供的常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模型的模板能绘制Gantt图、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框图、UML图、数据库模型等,利用这些模板可以快速建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模型。Microsoft Visio与微软的其他软件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直接将生成的图表为网页文件或将图表插入到Word文档中,也可以在Word文档中打开Visio对图片进行编辑修改。另外,该软件操作界面简洁、操作方法方便、图形修改便捷,使用拖放式建立标准图形,功能数据与图形的有效结合能方便在进行模型建立时提供更多的信息。因此,选用Microsoft Visio做为实训环境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综合能力。

以36课时为例,具体实训内容、实训目标、实训安排如表2所示。

3.3 考核方式研究

本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是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理论进行笔试,对CASE工具的使用进行机试。这种考核方式只考核了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需要对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具体方案如下:

(1)实训文件与实践报告相结合

每次实训课要求学生提交相应的实训文件,课程结束要求学生将所有实训文件归纳整理后形成“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和“农产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既可以考核每次实训的结果又可以考核项目的完成情况,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掌握。

(2)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

项目一的各次实训及最后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考核实训文件和实践报告的完成质量,检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理论基础在实际中的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需要项目组成员的团队合作,因此课程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项目二的实训过程中,让学生组成项目组,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实训和提交实践报告。课程结束时让每个项目组的学生进行讲解和答辩,根据其讲解和答辩的情况实施组间互评,结合教师评价来确定该部分考核成绩[5]。最终,将项目一的个人考核与项目二的团队考核结果加权平均做为课程的考核成绩。

第2篇:学习项目计划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项目;教学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枯燥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终身探索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具有在实际工作中解决能够解决各种复杂工艺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本文对“机械制造技术”项目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其载体是“项目”,所设置的“项目”应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学生自己负责收集信息,自己负责设计方案,自己负责实施项目,自己负责最终评价,通过该项目,学生了解和把握这整个过程的基本要求,学生了解和把握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作为教师,我们则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

2.项目课程设计

2.1设计理念

(1)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地去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因为,通过到企业实践,我们可以很好地了解企业生产的工作流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了解这些,我们则可以确定有针对性地教学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掌握综合职业能力。

(2)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企业的管理机制,引入企业的竞争机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企业,让学生提前与社会接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对于优秀的团体,我们则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此外,我们还应该要注意工作的完整性。

(3)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只是针对性地讲授、示范、引导。

(4)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时,将管理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提高综合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习惯中提高综合职业素养。

2.2设计思路

如果采用项目化教学,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设立教学项目,该教学项目的主线是典型的工作任务,其原则是由简单到复杂。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独立地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很好地认识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体验工作任务的完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形成职业岗位能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3课程内容的选取

多次去机械加工企业调研后,我们选择了以下3个贴近工厂实际的典型项目:

(1)项目1:制定、加工以及检测轴类零件,针对这一项目,我们计划安排8学时的理论课,12学时的实践课,总计20学时。其能力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分析零件图;制定工艺流程;检测成品;确定工艺路线。

(2)项目2:盘套类零件工艺的制定、加工以及检测。我们计划安排8学时的理论课,12学时的实践课,总计20学时。其能力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分析零件图;检测成品;工艺路线的初步确定;工艺规程的制定。

(3)项目3:机械装配工艺的基础知识。我们计划安排4学时的理论课,6学时的实践课,总计10学时。其能力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熟练掌握装配的方法;正确分析装配工艺的特点;能够正确计算装配尺寸链。

2.4课程的重难点以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适度”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是使学生掌握“够用”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零件工作图制定相应地零件的加工工艺,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本课程的难点则是制定零件的工艺规程、使用专用夹具以及选择装配精度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以项目形式来设计内容的办法来解决该问题,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积极地为学生营造相关地企业工作环境,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多种途径来加深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从多种途径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3.教学方法实施过程

3.1实施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课程改造,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实训基地,实施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亲身体验工作,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

将实训基地模拟为工作车间、下达任务及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以及项目验收和评价是“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四个主要的环节。通过完成这四个环节,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更加全面。

4.课程考核

4.1考核内容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便是对学生进行考核,因为理论和实践是不能被分开的,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考核也应该包括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虽然不同的项目考核的内容是不相同的,但是它们都包括相关的知识要求、相关的素质要求以及项目能力这三个方面。

4.2考核方法

在评价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的发展,学生的作业质量以及其参与活动环节的表现都应该纳入测评内容。考核方式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相反,在考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项目的进行情况,随时进行考核。我们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考核:

(1)学习小组考核(30%)。这种考核方式的负责人是学习班组长,也就是说由学习班组长负责该小组的考核。这个考核是最基本的。

(2)指导教师考核(30%)。这种考核方式的负责人则是指导教师,由于学生的人数比较多,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考核,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抽查该小组的几位学生来进行考核,但是,这几个学生的成绩会影响整个小组的评定成绩,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小组的人员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期末闭卷考核(40%)。该种考试的进行是在结束学期全部课程以后,这种考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科]

【参考文献】

[1]吴振国.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2]龙晓庆.基于“项目驱动法”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大众科技,2008,(05).

[3]雷术海.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第3篇:学习项目计划范文

关键词:声控电路 ; 一体化教学; 技工院校

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都比较差,大部分比较活泼好动,不善于动脑和动手,综合素质偏低,对理论课程基本不感兴趣,上课一味玩手机,理论知识没认真学,到实习课室根本就是一窍不通。针对这种教育状况,需要我们老师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资源,探索一条更有效教学途径。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整合电子技术理论及实习教学内容,借鉴兄弟院校一体化教学经验模式,提出基于声控电路的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一体化课程特色及发展必然性

一体化课程教学是通过对企业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典型的学习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教师设计一个个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一体化教学由原来的知识演绎技术转变为技术归纳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了技工教育的特色。

传统实习教学按照模块教材让学生安装单独电源电路、放大电路、功放电路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习兴趣不大,而且由于存在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不同步的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其原理,学生对安装与实习这些电子电路没有积极性、主动性。这种理实分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常抱怨无法学到更好的知识,无法理解工作原理,造成学生流失率大。鉴于严峻的教学形势,一体化课程教学是技工院校发展的必然性。(参考文献:《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设计浅议》 《科学教育家》2009年第1期  魏永红;项目教学模式下高职《玩具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改革与实践  廖春蓝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05期 )

二、基于声控电路的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1、声控电路及原理:

                                                                                              声控电路图

本电路由电容降压桥式整流直流稳压电源、信号转换放大电路、双稳态触发电路、数字电路等组成。由电容C1、电阻R1、二极管D1~D4、滤波电容C2、稳压管D5组成电容降压桥式整流直流稳压电源,将220V交流电变为12V直流电,供电路使用。由驻极体电容传声器MC、三极管VT1和VT2、电阻R2、~R7、电容C3~C5组成信号转换放大电路,R2、C3将电路頻响限制在3kHz左右,使其对掌声灵敏;由三极管VT3和VT4、电阻R8~R13、二极管D6和D7、电容C6和C7组成双稳态触发电路;由二极管D8、电阻R14和三极管VT5组成功放推动电路。

当拍手(击掌)声被驻极体电容传声器MC转换成电信号,经VT1、VT2放大后,这个放大脉冲信号又通过电容C6、C7耦合到晶体三极管VT3和VT4组成的双稳态触发器的计数输入端(CP端),使触发器翻转。此时如晶体三极管VT4截止,其集电极电位升高,促使晶体二极管D3正向导通,给晶体三极管VT5加了正向偏置,于是VT5饱和导通,则继电器K得电吸合,常开触点K闭合,接通交流接触器J的线圈电源,再由交流接触器J的常开触头去控制各种电器设备,以实现声控。本示教装置控制220V的灯泡,使之发亮。

                                                          声控电路实物图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我们先出示声控电路。“鼓掌,灯亮了,再鼓掌,灯熄灭”。学生看到后,心里痒痒的,一下就来劲了,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积极,不会的同学也不停地来问老师,而且主动跟会做的同学交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我们再开展一个一个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即讲即用,学用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知识的带来的生动活泼和乐趣,增强了学习动力。(参考文献:《声控电路实习教学》 《科协论坛》2011年第4期 唐志希)

2、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声控电路有声有光,对学生积极性能大大调动起来,我们确定以它为典型工作载体,进行对电子技术一系列知识的融合,开发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每个学习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电路板的工作原理分析和制作任务,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我确立的工作情景是“某小区的物业公司提出给住户楼梯安装声控电路的需求,用户要求七天完成该项工作,安装公司同意接收该项工作任务,开出任务单并委派电子技术人员制作好该电路并安装,按客户要求完成任务,把客户验收单交付公司。”

学生以5人为小组,根据“用户”提供的声控电路参考技术图纸,分析其工作原理,根据功能要求正确选用电子元件并焊接制作、调试和安装声控电路板。课程分为8个学习情境:(1)学习活动一:明确工作任务;(2)学习活动二:认识半导体二极管;(3)学习活动三:制作直流电源模块电路;(4)学习活动四:制作信号放大模块电路;(5)学习活动五:制作双稳态电路及数字电路模块。(6)学习活动六:勘查现场并安装;(7)学习活动七:施工项目验收;(8)学习活动八:工作总结与评价。每一个学习情境分别涵盖相关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对学习情境进行排序。

3、建立完善声控电路一体化教学环境

传统的电子技术教学,理论课室和实训室基本上都是分开的,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我们必须努力创造一体化教学环境。针对声控电路制作、调试和安装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我们设定了两个授课环境:1、在一体化课室,包括多媒体设备和电子制作实习配套材料和设备。2、楼梯现场情景,利用该情景,让同学们学会现场安装并调试声控电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它既给同学一种学习环境空间的切换所换来的新鲜,又有安装调试后的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感。

     声控电路,声色俱全,在电子教学过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电子相关理论知识揉合在该典型工作任务中,通过我们设计的8种学习活动,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设计浅议》 《科学教育家》2009年第1期  魏永红

【2】《声控电路实习教学》 《科协论坛》2011年第4期 唐志希

【3】《电子CAD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思考》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  韦苏兰

第4篇:学习项目计划范文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笔者目前主持的市级课题就是对信息技术下项目化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从目前研究及实验情况看,信息化教学有效提升了项目教学的效果,促进了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可以说是为职业学校的教学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下面以笔者参加江苏省信息化大赛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在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教学实效。

一、信息技术提升了项目化教学

(一)项目准备

1、教师准备

①利用网络资源准备有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制作成制学课件;

②将教学课件、信息化教学服务系统、仿真加工全过程的视频录像挂在数控仿真实训室局域网的服务器上。

③后台设置信息化教学服务系统,并将学生的用户名及密码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以便上课时使用。

④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机房计算机呈六角配置方式,每组一般6人,设定技术员四名(A、B、C、D四名同学)、质检员一名(E同学)、车间主任一名(F同学,即生产小组的组长),安排各自任务;少于6人的由车间主任或质检员兼技术员。

2、学生准备

巩固G71指令,预习G73指令,通过网络访问数控精品课程或其他相关资源,进行G73指令的相关学习,为本节课做好相关准备。

(二)项目实施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球头短轴类零件的生活应用----门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共同确立项目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使用课件展示门吸零件;使用电子教室系统电子点名及组织学生讨论,安排技术员A代表小组汇报。

教学设计意图:图片展示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任务一 初识G73

演示刀具轨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G73指令格式。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利用FLASH动画演示;使用电子教室系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及小组汇报;使用网络评价系统进行学习评价。

教学设计意图:FLASH动画演示生动直观,学生易于理解;使用网络平台的教学评价系统,便于学生评价和教师统计,实现了教学的实时评价,解决了以往教学结束后才能评价、评价后教师难以统计的现象,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任务二 分析图纸

组织学生结合五大问题分析零件图,做好编程准备工作。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使用电子教室系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及教师展示;使用网络评价系统进行学习评价。

教学设计意图: FLASH动画演示走刀路线直观形象,易于学生掌握;教师展示分析过程,便于结合学生小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总结。

4、任务三 编制程序

组织学生先独立编程,再小组讨论出最优化的程序。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使用电子教室系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及教师展示;使用网络评价系统进行学习评价。

教学设计意图:使用记事本编程便于小组讨论修改,和导入仿真系统;展示参考程序,便于讲解注意事项及对学生编程点评总结。

5、任务四 仿真加工

组织学生仿真加工出球头短轴并进行质量检测。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使用上海宇龙数控仿真教学系统进行零件的仿真加工和质量检测;使用电子教室系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及汇报;使用网络评价系统进行学习评价。

教学设计意图:虚拟数控零件,弥补数控设备不足,场地有限的劣势,避免学生操作失误而造成对学生自身和设备的危害,提高学生数控学习的自信心;仿真软件直观生动并能调整速度,学生可细致观察加工过程行,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项目总结

1、经验交流知识拓展

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学生结合三大问题总结汇报;布置作业对知识适当拓展。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使用电子教室系统帮助学生讨论及汇报;使用网络评价系统给各组打分,评出项目学习优胜小组;使用邮箱收集学生作业。

教学设计意图:使用评价系统汇总学生评价,及时评出优胜小组,表彰及时,激励功能最大化;知识适当拓展为后续项目做好辅垫。

2、课后助学助教

组织学生课后交流讨论,巩固本课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运用:建立QQ群,在个人网站开辟讨论论坛;将上课视频及教学课件等资料放在网上供学生下载使用;提供相关数控精品课程网站给学生参考。

教学设计意图:便于课后师生间加强交流,使学生课后的个性化无限学习成为可能,方便了课后的助学助教,提高了学习成效。

二、信息化项目教学的实践思考

学生在《仿真加工球头短轴》项目学习中,借助信息技术,方便地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从理论分析到技能应用,最后自我总结、拓展创新,每个学习任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其中起助推器作用的无疑便是信息技术。

1、根据数控专业岗位分析(学生必须具备数控机床操作及数控编程的能力)设计本项目教学,采取“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的方式实施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整合多种信息技术资源辅助教学,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汇报展示反馈评价总结提高”的方式,利用仿真软件模拟企业情境,体现自主、交互、探究、体验式学习和“低起点、小步子、多反复”的教学特点,分解了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2、依据“组内强弱搭配,组间能力均衡,个人职责明确”的原则进行“异质分组”,结合仿真机房计算机按六角配置的特点,按6名同学组成一个生产小组,模拟企业情境角色扮演,每组设车间主任一名、质检员一名、技术员四名。虚拟数控加工企业环境,利用仿真软件仿真加工零件,弥补学校数控设备不足,教学场地有限的劣势,避免学生操作失误而造成对学生自身和设备的危害,提高学生数控学习的自信心,为后续真实数车实训奠定良好基础。

3、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问题为纽带,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仿真加工零件,直观生动,为指令的理解提供方便,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强化技能,提高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自主设计本课网络评价系统,轻易实现了实时评价及统计,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利用网络平台,方便了师生课后讨论交流,使学生课后延伸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信息技术方便实现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小组成员均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展示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的过程。

第5篇:学习项目计划范文

【关键词】化学分析检测技术;项目化教学;技能

高职院校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向企业和化学检验岗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化学分析检测技术课程又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高职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笔者在化学分析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以学生完成各个项目的实践为先导,以实际操作为主线,补充相关的理论知识,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转化为一个个可操作的方案,使学生在自己思考自己动手中完成项目任务,让学生采取“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获得知识与技能。

1 项目化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化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化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 项目化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2.1 确定教学目标

2.1.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化学分析检测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这些来指导项目任务的完成。

2.1.2 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完成各个项目,训练精密细致的操作技能。

2.1.3 素质拓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2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习项目

为了更好地实现项目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技能目标的培养为主线,同时实现知识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具体是将化学分析检测技术的教学内容安排为若干大项目单元,在大项目下面,还可根据各项目内容的需要,分设不同的子项目,子项目以任务书的形式出来。通过对化学分析检测技术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贴近专业的实际要求,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2.3 根据学习项目,制定计划

如在酸碱滴定法项目中食醋总酸含量测定的子项目学习中,就在课前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把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促使学生在工作中相互学习。一般每个小组确定2-3名成员,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教师应对该项目任务进行分析,并组织学生利用教材、参考书、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学习完成该项目内容必备的基础知识;设计完成该项目的方案及具体操作步骤;了解该项目实施中可能涉及的试剂、仪器及基本操作等,进一步查阅资料熟悉相关仪器标准操作规程,熟悉相应试剂的性质及使用注意事项,熟悉基本操作的关键点,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

2.4 实施计划

各小组根据实施方案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学生应明确各自的角色,并以该角色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去分析决策,体验工作的艰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并要求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培养团队精神。

2.5 检查评价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项目完成后,各小组自行进行总结,汇报结果,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由教师评价总结,帮助学生反思项目完成效果如何、自身是否积极参与、评价学生独立操作能力,以及协同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对表现突出的项目小组进行表扬,进一步巩固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学生完成任务书,教师给出一个成绩。

3 项目化教学的体会

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师生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共同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虽然开展化学分析检测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需要教师付出许多劳动,但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3.1 整合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开展项目化教学时项目的设计可充分考虑专业需求,与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可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知识,这样就有效避免了脱节的问题。另外,如果学生在一个项目环节中表现比较差,可以延长其在该项目的时间,使其有机会进行重复化技能训练,进而使其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重复强化得到提高,直至掌握基本要求,保证达到培养目标。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可以通过观察、体验等方式学习到相关知识与技能,使教学效果得以改善。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真正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同时,项目化教学创造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学习效果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不仅是靠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靠学生在实训中练习,这样不但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还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项目化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培养了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他们成为主动学习、独立工作、善于交流、联系实际、有时代精神的新一代高职人才,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向知识的引导者、教学的研究者。项目化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挑战,它有助于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从而促进教师多方面的专业发展, 开阔了视野,使教师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3.3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增进了教师之间的感情

在进行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比较多,再加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问的问题也比较多,这样和学生天天接触机会也多,无形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学生融为一体。

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因此增进了教师之间的感情,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第6篇:学习项目计划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深人调研、分析就业市场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岗位及核心能力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在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中,开展就业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探讨就业导向下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方法实施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成为各高等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职业学校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不能较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弊端日益显现。于是,一种针对当前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有效缩短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期、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应运而生。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在多年从事专业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用人单位岗位技能需求深人实地的考察调研以及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追踪分析,深感现有的专业教学模式和学生在校获取的专业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严重脱节,学生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在校学习了2-3年后竟然不会,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不高导致就业竞争力低下。自2006年起,在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中,开展就业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总结回顾如下:

1项目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教学模式,是“行为导向法”的一种,也是当前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理论基础是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观。项目化教学,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讲解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对教学目标项目的分解、实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2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2.1“项目”是市场人才需求与课程教学内容双向融合的结晶

以专业人才就业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所学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是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特定岗位的知识群和技能群的意义建构,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2项目的完成有赖于全体成员的合理分工和通力协作

项目化教学一般以“开发小组”为单位,依据项目目标各小组独立地组织、安排本组的“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全体成员按照分工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同时又要与其他成员保持联系,通过交流和协商,共同完成小组的项目任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协作的团队精神。

3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3.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项目任务

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重点在于师生协同努力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的开发,所选项目应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在设计项目时,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力求使大纲中的知识点融合到各个项目中去,学生通过操作项目后,可以概括性地了解所学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胜任这些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同时,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针对性。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项目的设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在深人行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邀请行业一线专家共同确定项目任务,实现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轨。  3.2项目实施阶段

第一步是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各方面不同的特点,如年龄、性别、个性、学习成绩等,把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促使来自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建立相互信任、了解和欣赏。第二步是按计划完成项目。这一阶段以学生的自学和相互协作为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此时学生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并站在角色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去分析决策,体验工作的艰辛,激发个人潜能和创新能力。

3.3项目成果的提交与评价

当整个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总评,总评应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评价还应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将项目评价和学生个人评价有机结合。评价的目的不应只评出分数和名次,更应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具体改进及修改建议,让学生在下一个项目学习中表现更出色。

4项目化教学应用体会

4.1项目化教学真正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教学目标来看,项目化教学是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技能提高,而传统教学则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从教学形式上来看,项目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而传统教学则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从学生的参与程度来看,项目化教学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作出选择,体现了“我要学”,而传统教学是学生听从教师的指挥,是“要我学”的被动学习;从师生互动的方面考虑,项目教学表现出学生主动提问问题,教师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学习互动形式,传统教学则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主动权在教师一方;从教学动力方面来看,项目化教学是教师围绕学生的优点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得以调动,能维持长久,而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学生的不足来进行教学,主要靠外在动力强迫学生学习,效果自然不佳。

4.2项目化教学更有利于高职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7篇:学习项目计划范文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080-02

2007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决定提供专项资金,资助全国100所重点大学中的15000名大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1]。武汉大学作为首批入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的大学之一,在国家项目资金的扶持下,推行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的深入开展,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改革,通过开展实施计划,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努力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然而,尽管如今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并且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实际效果还是与预期目标产生了一定差距,而且在实施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缺陷,遇到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武汉大学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创新性项目参与成员,拟了解本校学生在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作用提供指导依据。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收集各个学院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以及指导老师的信息,按照学科特性分为六个领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领域)。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

2.问卷调查。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完善问卷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参与项目的原因、项目执行过程主要收获和问题、预期效果与实际成果的一致性、指导老师作用等方面。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现场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

二、结果

本次受访者429人,其中女性比例为56.9%,男性占43.1%,女性被访者比例略高于男性。调查对象中大三学生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7.7%;其次是大二和大四,分别是29.7%和10.7%;大五的学生最少,仅1.9%。

1.参加创新实验项目的初衷和所选项目与专业的关系。从表1数据可见,大多数的同学是怀着良好初衷、希望达到提升自己和对学习知识的渴望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只有少部分成员参与项目是为了获取活动分,为以后工作、考研等增加筹码。没什么目的,只是看见同学参加就跟着参加了以及老师让参加的比例很小。这说明调查对象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都是有自己的理由和目标的,同学们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想达到怎样的目标。

进一步分析所立项项目的内容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显示:57.2%的学生所进行的项目是完全属于自己专业领域的,36.7%的学生进行的项目部分属于专业领域,只有6.1%的学生选择的项目与专业完全无关。

2.项目进行过程中遇的问题和指导老师的作用。表2结果显示,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前5位问题分别是:资料查找不全面或不够专业;创新项目目标有违创新理念;项目的选题不恰当,仓促进行;仪器设备或技术无法跟进;项目实施时间太短。可见学生们对创新项目的选题的了解程度、对创新理念的理解存在较大问题。项目实施时间和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项目的进行。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如果指导老师全程参加并发挥很大作用,所指导项目59.1%都能很好完成并获得较好成果;反之项目完成较好情况仅为28.5%。可见指导老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项目完成效果,这可能与大学生相关专业知识欠缺以及经验不足而需要指导有关。

3.创新项目结题时的完成成果与预期差距。调查对象认为项目完成成果超出了预期成果和完成成果十分好的比例分别是8.6%和39.3%。42.2%的同学认为项目完成成果一般,不及预期成果;7.0%的同学认为项目完成成果很不好,远远不及预期成果。为分析影响项目预期成果的因素,我们进一步分析了项目成员对研究的主动性与预期效果的完成情况的关系。结果见表3。从数据可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成员越积极主动的承担任务,达到的效果就越好;而项目成员越是被动消极,完成的效果就越不尽如人意。希望同学们在申请到项目以后的实施过程中能更加积极主动,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创新项目的结果更符合预期,用自己对创新的热情积极地完成项目。

三、对策与建议

1.校方应加大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宣传力度,并注重宣传该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等多方面的信息,减少盲从现象的发生;组成专家组对项目的立项、中期、结题进行严格的质量审查把关,保证课题的高质量产出。

2.指导老师应积极发挥指导作用,适当引导、辅助学生,提高项目完成质量。建议指导教师和学生组织定期的交流研讨会[2],定期检查学生执行的情况并记入指导教师日志[3],让学生在实施项目中积极反思总结,提高科研能力。

3.校方应加大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开放的实验平台。对部分需要购买昂贵材料和器具的实验性课题,校方应合理增加资金支持并对此类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防止项目因资金缺乏而成果缩水。学校的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应向执行项目的学生开放,提供项目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做到保证使用、悉心指导。对于接收学生的实验室,学校应给予一定的补贴[4]。

4.在立项之前深入思考和研究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考虑多方面综合因素,确保不会因为事先考虑不周而遇到不可解决的难题或是半途而废。鼓励学生选择与本专业相关,并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都有较好推动作用的题目,有助于学生主动高效地完成课题。

5.项目进行过程中各个项目组人员应加强团结合作,切忌各行其是。

参考文献:

[1]赖晓晨,惠煌,夏锋,李丽坤.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关键问题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17-20.

[2]张玉平,官锋.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研究与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1):97.

第8篇:学习项目计划范文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eform effect of project course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 reformation of its evaluation system was explored in this article. Combining assessment of process and results is to promote students' dominant and recessive professional ability, strengthen their adaptive capacity of accounting post.

关键词: 高职财务会计;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project course;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30-01

0 引言

根据教高16号文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会计专业属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技术型、应用型和桥梁型人才,主要为当地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养在一线工作的初级会计人员。基于这一任务,我院《财务会计实务》作为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在该课程的建设中力图通过按会计岗位设置项目重构教学内容,加大其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力度,以使学生具备能够胜任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能力并使其顺利就业。

1 根据会计岗位重构教学内容

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对会计的实务操作展开论述,是典型的知识体系结构,具有浓厚的学科体系色彩。对此,我们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社会调研,经过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的反复研究与讨论,最终确定《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按照会计岗位设置项目化教学内容,即按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税务会计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总账会计岗位等岗位中所需核算内容构建教学模块,采取工作任务驱动来讲授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及业务处理。通过教学内容的如此重构既反映了各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也突出了会计工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现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2 传统教学评价的不足

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基于工作工程导向的财务会计课程的改革,但若评价体系没有改变,则有将改革成果毁于一旦的风险。因此对财务会计项目化教学评价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一直以来传统教学评价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评价比较单一。传统财务会计实务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多为理论知识,平时缺少考核的机会,因此,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所有的知识点都到期末以一张试卷进行考试,卷面试题量难免过多,而且试题记忆性成分所占的比例过大,导致学生往往忙于应付考试。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期末考试临阵磨枪,往往还能拿高分。使考试成为对死记硬背的一种鼓励,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也割裂了学习和能力形成的关系,使提高能力和素质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另外传统的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成绩评价通常关注结果,只重视学习阶段终了状态的考核,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重结果的考核是一种显性的功利性的评价,它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对学生的能力作出判断。

3 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3.1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评价,应该是以能力为本的整体性评价,注重的是显性和隐性双重能力的获取,评价的指向也不应只是学习终了状态时知识性评价。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评价将传统“一纸定终身”的结果考核方式变为“平时实验+期末考试”的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双重考核方式。

财务会计实务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加大了岗位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专业技能的形成是需要过程的,需要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出错,老师帮助其不断纠正错误,然后由学生反复感悟来最终形成。因此,对这些岗位技能的考核就应在这些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及时评价。期末,再按照每个岗位所需的知识点进行考核,而且媒介也不再局限于试卷,试卷的设计上也可以进行改良,例如可以将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按能力要求拆分成若干子项目组成试卷考核,而考核结果可以通过凭证、账簿及报表等来提供。通过这样的改变,将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都按工作过程导向实施,有效保障了教学内容的改革效果,也将考试的导向作用落到了实处。这种将课程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既关注了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又关注了职业能力形成所必备的专业知识的掌握。但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在学生岗位技能学习的初期阶段,应更重视过程和程序的正确性,然后逐步重视结果的质量评价。

3.2 融入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随着经济发展的复杂多样化,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高职会计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能更注重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会计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在平时的过程学习中就应训练不同的原始凭证意味着发生了什么经济业务,而每一项经济活动和事项的发生必须获取哪些原始凭证,这些原始凭证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又是什么,以及怎样的原始凭证是不合法的等。在考核中就应增加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经济业务,同时更应增加异常原始凭证,如假发票、错误单据、不合理单据等,培养和考核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识别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会计岗位适应能力。

3.3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在《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评价中除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之外,应该引入用人单位对该课程的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作为高职教育“产成品”的学生,其到底合格与否,还需要社会用人单位的检验。因此,在构建评价主体上应尝试引入用人单位的评价,将课程评价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通过考核评价体系的如此变化,就会使财务会计实务的最终评价结论体现出综合性。既有结果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既有硬性评价(操作方式和操作结果的正确性),又有软性评价(职业判断、团结、协助、创新等);既有校内评价,又有校外评价。从而使评价更全面,达到综合评价学生专业技能、职业实践能力的要求,也更适应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让用人单位和学生得到实惠。

参考文献:

[1]王世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考核方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4).

第9篇:学习项目计划范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桥梁,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是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现代会计工作中涉及的基本知识、技能为主线,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将原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和《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三门课程加以整合为《会计信息化基础》,本文以《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开发及设计进行探讨。

一、当前会计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体系的设置重复

在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发现,许多院校的会计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等相关计算机课程,随着职业认证的进入,又增加了《会计从业资格认证》课程,在内容的讲解中我们发现有许多相同之处,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知识设置的重复必然后造成课程设置的重复,不利于学生学习,也造成了各项资源的浪费,因此,迫切要求我们将这三门课程进行整合,建立以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为中心,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平台,基于工作导向的项目教学体系,为此,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开发了《会计信息化基础》这门课程。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当前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相矛盾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讲授,不注重过程的讲解,一般是教师讲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总结的教学过程,而当前会计在发展,会计人员掌握的技能也必须发展,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单单会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还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完成会计自制原始凭证的制作、相关会计报告和文件的撰写等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设置应围绕“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来设置课程内容体系,通过项目化教学来加以实现。

(三)理论知识比重过大,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不利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会计人才培养

原有的课程内容安排,主要是按知识内容逐章逐节地进行讲解,仍以高等院校的知识学科体系,没有形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之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在用人需求上由过去高校学生进入工厂再进行岗前培训转向要求学生能够直接上岗,多数单位在招聘时要求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这使许多应届毕业生无法就业。因此,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具备具体的岗位工作能力,使之毕业后能直接顶岗工作。为此,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里的项目是指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在工作过程中就是工作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被称之为“项目”。

《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设置是对会计专业课起支撑作用,为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课服务,同时也是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修课程。因此,《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就是结合企业会计人员按不同的会计岗位需要达到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和会计从业资格,将原有的知识内容加以调整,形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即项目化,从而使学生达到“零距离”就业。

三、《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等职业院校所有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对现代会计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现代会计工作中涉及的基本知识、技能为主线,以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为依据,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财会岗位,能在金融领域及管理领域从事出纳、核算、审核、财务管理、纳税申报以及小型企业会计主管等实务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此目标下,《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设置为走进计算机、WindowsXP的使用、Office2003应用、金算盘财务软件的应用等主要内容,所以说《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是学生专业学习和走入社会后的必须,设置此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在本课程内容的选取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素质养成、会计基本能力培养”为核心,面向会计专业,突出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会计信息化基础》根据“基础、实用、新型、能力”,设置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为走进计算机、WindowsXP的使用、Office2003应用、金算盘财务软件的应用等四个项目。本课程教学内容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单元,以其相关性和内聚性为依据组织成四个互相联系又独立成章的项目,每个项目又以其自身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四、《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的具体设计

《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设置为走进计算机、WindowsXP的使用、Office2003应用、金算盘财务软件的应用等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又结合工作实际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又根据企业的具体的工作要求完成典型的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设计,具体如下:

(一)走进计算机(16学时)

1、任务描述:“认识”计算机;e网无限。

2、知识目标: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与选购及键盘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信息搜索、邮件收发及计算机安全与维护方法。

3、能力目标:能够完成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选购;能具备较好的文字录入能力;能使用Internet进行信息搜索与邮件收发。

4、素质目标:具备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具有和谐相处、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与人交往的社会沟通能力。

(二)WindowsXP的使用(12学时)

1、任务描述:操作WindowsXP。

2、知识目标:WindowsXP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方法;创建、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3、能力目标:会WindowsXP系统操作;会财务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4、素质目标:具备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

(三)Office2003应用(20学时)

1、任务描述:制作个人名片、简历、电子小报;制作、统计与分析入库单和出库单;制作毕业设计答辩演示文稿。

2、知识目标:Word的基本操作及Word的高级应用;Excel基础知识及Excel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方法;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一般方法。

3、能力目标:会使用Word进行文档排版;会使用Excel进行制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会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4、素质目标:具备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具有适应财会工作的良好身心素质;具有与人交往的社会沟通能力。

(四)金算盘财务软件的应用(36学时)

1、任务描述:进入会计电算化;建账和基础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会计报表处理。

2、知识目标: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及会计软件操作流程;建账和基础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会计报表处理。

3、能力目标:会根据会计电算化制度和企业实际选择商品化财务软件;会操作金算盘财务软件。

4、素质目标:具备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具有与人交往的社会沟通能力;具备遵纪守法、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

五、《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的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建立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以课程内容项目作为对象,根据相应项目教学要求对学生完成的成品进行评价。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形式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实现考核的全程化(平时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立体化(课堂听讲、作业、自学、阶段实训)、标准化(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期末考核根据学生对知识、方法的了解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对促进学生重视平时操作和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引进了社会考核评价体系,推行会计从业资格认证考试。这种考核方法既考核了学生在各个项目上的学习情况,也考核了知识技能总体的学习情况,较好地做到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知识评价与技能评价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认真、主动地进行本课程的学习。《会计信息化基础》项目考核评价表,如表2所示。

六、《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做”这样特殊的教学循环过程中,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比较传统的教师在多媒体进行灌输式的操作演示而后学生到实验室去“复制”教师的操作那种死板的教学方式,项目化教学法无疑是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性的进步。但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极易出现的问题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比如说,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以往不同,教师需要设计项目任务书以及收集为完成项目任务相关资料等诸多工作。

总之,要想使项目化教学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实践中收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在今天的教学中进一步加以优化,使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适应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要,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同时也使我们的高职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英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中国商界,2009(1).

3、张辉.试论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在会计综合实习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9).

4、侯克兴李长山.吉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