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写作手法范文

写作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作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写作手法

第1篇:写作手法范文

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 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 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 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 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 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 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

知渲染极 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 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 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 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同类相比”是什么?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 原来如此!

什么是讽刺?

“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者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表明 “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 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 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

一 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 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二者有相同点。师生,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

被人理解接 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 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 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 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 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 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 认的道理。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 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 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写作手法

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修辞手法种类很多,但中学阶段只需要掌握常见的几种,其它较少见的了解就可以了。

以下几种大家应该熟悉的: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高中阶段应了解博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其它的互文, 起兴等在文言文中用得较多,也可以了解一下。

表现手法较多,较复杂,下面都是常见的表现手法:

第2篇:写作手法范文

1、《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历十余年而完成,《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司马迁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写作手法范文

1、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2、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写作手法范文

逢入京使的写作手法是拟人手法。拟人(Personification)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写作手法范文

强调句式的基本结构是:It is/was +被强调部分+ that +原句剩余部分。当被强调的部分是指人时,that也可以用who替换,被强调部分可以是主语、宾语、状语等成分。在独立写作中,考生可以用强调句型来强调自己的观点。比如这个题目:“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Younger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opinions of celebrities than older people.”考生此时可以用强调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It is younger people rather than older people that are more likely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opinions of celebrities.

再比如,针对这个题目:“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vest more mone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考生可以通过强调介词后的宾语来突出自己的观点:

It is economic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vest more money in.

再比如这个题目:“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People can take better care of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urban areas than in rural areas.”考生可以通过强调状语来突出自己的观点。

It is in urban areas rather than in rural areas that people can take better care of their family members. 方法六:倒装句式

在托福写作中,下面四种部分倒装的句式比较实用。

1. “Not only ... but also …”句型:当not only放句首时,not only后面的成分倒装,but also后面的成分不倒装。这个句型可以用在作文主体段表达并列关系的内容,或者用在结尾段概括总结主体段的内容。

Not only can taking part in social activities help college students make lots of friends, but it also helps to develop their all-round abilities.

2. 否定副词或者否定短语放句首,句子部分倒装:常见的否定词或者短语有never、hardly、rarely、scarcely、seldom、in no time、in no way、by no means、on no account、under no circumstances等。句子倒装后,否定的意思得到了强调。比如:

Never will I give up.

Under no circumstances will I give up.

3. “Only +状语”放句首倒装:这种类型的倒装句可以分为三种情况:①“only +副词”作状语放句首;② “only +介词短语”作状语放句首;③“only +状语从句”作状语放句首。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Only recently did I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Only by doing so can we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Only when we are far away from home can w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parents.

这类倒装句型经常可以用在独立写作结尾段最后一句,作用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升华。

4. “So ... that”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当“so +形容词/副词”放句首时倒装:比如,对于句子“The flood was so severe that it damaged the village”,考生如果想强调洪水的严重性,可以将so severe放句首进行倒装,具体如下:

So severe was the flood that it damaged the village. 方法七:虚拟语气

在独立写作主体段,有时考生可以用虚拟语气来加强论证。针对与过去或现在事实相反的情况,或者未来不太可能发生的情况,考生就应该用虚拟语气的形式来表达。比如,为了证明科技的好处,考生可以这样假设:“如果现在没有互联网,将会……”这就需要运用对现在进行虚拟的表达形式:从句的谓语用过去时(系动词用were), 主句的谓语用“would/should/might/could +动词原形”来表达。以下面这个句子为例。

If there were not the Internet, it would be difficult for us to obtain information.

再比如,在主体段举完一个实例之后,为了加强例证,考生可以用对过去虚拟的形式来对比论证。此时,从句的谓语用had done的形式,主句的谓语用“would/should/might/could + have done”的形式。比如,为了证明看电视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考生可以举例证明Mike因为看电视过多导致成绩退步。之后考生可以运用虚拟语气来对比论证:如果Mike没有对看电视上瘾,他就不可能考试不及格。

If Mike had not been addicted to watching TV, he would not have failed the exam. 方法八:同位语作插入语

考生可以用同位语从句作插入语来补充说明一个名词,进而使得句式更加多样化。比如,针对句子“Beijing is a great city”,考生可以补充Beijing的同位语:

Beijing, the capital of China, is a great city.

这里两个逗号中间的同位语不仅补充了表达的内容,而且让句式更加丰富。在独立写作主体段举例的时候,考生介绍人物或者地点时经常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再举一个例子:

Jack Ma, the founder of China’s biggest e-commerce group, is a successful businessman.

方法九:修辞性问句

修辞性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的适当运用可以丰富以陈述句为主导的文章的语言。在独立写作首段,考生可以通过问句来引出文章的争议话题。在主体段或者其他地方,考生可以通过反问的方式来加强论证说服的力度。

第6篇:写作手法范文

关键词:《辛德勒名单》 蒙太奇手法 记叙类写作 启示

自新课改以来,苏教版语文教材在深掘原有素材内涵的基础上,着力拓展语文学科的外延,笔者在进行必修四教学时惊喜地发现其专题二既保留了传统名篇《雷雨》,还新收了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节选自《巴黎圣母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材编写者将《辛德勒的名单》也纳入其中。作为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可谓成功至极,其实作为语文学习的素材,这部电影的剧本也堪称文学的经典。这里笔者对教材节选的这一部分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作些简单的分析,结合自己写作指导的实践就其对记叙类写作的启示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揣冒昧,望请赐教。

一、蒙太奇手法在《辛德勒的名单》(节选)中的运用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可以说,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蒙太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画面剪辑,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二是画面合成。在电影中,蒙太奇并不是镜头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它所表现的思想和产生的效果,也不是几个镜头相加的和,而是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第三种意义。必修四专题二所选的是《辛德勒的名单》的101——117共17个镜头,镜头虽然不算多,但其间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却丰富多样且表现效果极佳,在此笔者就略举一例。

《辛德勒的名单》(节选)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最精彩的段落之一是酒吧中辛德勒先贿赂酒吧侍者以接近高级军官们,到辛德勒和高级军官们打成一片,刚到的高级军官主动接近辛德勒,这一过程应该是发生在一段时间,很多个晚上的事,而斯皮尔伯格则巧妙地运用了蒙太奇,将它们剪辑到了一个晚上。影片这样处理完全打乱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既有画面的分解,又有画面的集中,既有全景又有特写,节奏快,有紧张感。这一段落通过对蒙太奇的运用,巧妙地表现了辛德勒社交手段之高、城府心计之深。

二、蒙太奇手法对记叙类写作的启示

(一)高中生记叙类写作的现状

笔者已有近十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历,其间发现高中生越来越少写记叙类文章,也越来越少能写好记叙类文章。很多同仁将其归咎于学生缺少生活,笔者对此并不否认,但事实是为高考血拼的高中生又有多少闲情逸致去感受生活。因此在高考的大背景下去一味强调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似乎显得有点不切实际。笔者认为与其对作文所需的生活素材“孜孜以求”而不得,不如在记叙类写作技巧的指导上多下工夫。在《辛德勒的名单》的授课过程中,笔者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将电影的表现技巧引入文学写作呢?尤其是作为电影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的蒙太奇对记叙类写作又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二)记叙类写作中蒙太奇手法运用实例举隅

笔者认为在记叙类写作中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印象和阅读记忆中的镜头“剪辑和合成”到作文中,以拓宽写作的思路和选材的空间;还可以把从不同途径得来的材料“剪辑和组合”到某个人身上,以表现某一思想。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剪辑和合成”自己的和别人的东西,再经过艺术加工,从而产生 “第三种意义”。殊不知,一些记叙类佳作其实在有意或无意间已经成功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如2009年湖北优秀高考作文《站在老屋的门口》,就把祖孙相伴、奶奶追思、爸爸坚守老屋三个生活镜头“剪辑和合成”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于亲情、生命、岁月等人生主题的体验和思考。全文如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但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待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三)蒙太奇手法在记叙类写作中运用方式归纳

电影中镜头的剪辑和组合的方式即蒙太奇的手法是影片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电影蒙太奇大致有这样几种方式:平行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对照式结构、重复式结构、幻想式结构。在记叙类写作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几种组合方式,教会学生围绕文题,从合适的角度切入,截取典型的片段,再进一步考虑安排结构,把写作的内容分出层次,并且有秩序地加以排列和组合,使文章结构清晰,条理清楚,中心突出。笔者在此将记叙类文章“剪辑和组合”画面或情节的主要方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并列式。并列式蒙太奇有两种,一是单线式,一是双线式。单线式并列蒙太奇,主要是与文章中心相关的镜头,以小标题、序号、空行和场幕的方法组合在一起,共同表现文章主题。双线式蒙太奇采用双线结构,一明一暗,明线写人,暗线记物,两线情节同时推进。同样采用板块式,每一板块的情节基本相似,目的是相互映衬。

2.层进式。层进式蒙太奇指的是镜头之间构成了层进关系。如《站在老屋的门口》“祖孙相伴、奶奶追思、爸爸坚守”三个生活镜头按辈分和时间推移,一层比一层深地写出了几辈人的思想情感:爷爷坐在老屋的门口,是恋旧;奶奶坐在老屋的门口,既是恋旧,也是恋人;老爸不愿意拆老屋,是源于对父母的爱;我站在老屋的门口,理解祖父辈的思想情感,是因为敬重,是因为孝道。

3.对照式。对照式蒙太奇,指的是镜头之间构成比照关系。如《守财奴》一课中,巴尔扎克就将葛朗台对金钱的执著和种种为争夺金钱的种种丑态和女儿欧也妮对金钱的无所谓,对父亲的真爱鲜明对比,突出葛朗台被金钱腐蚀的丑恶灵魂以及欧也妮灵魂的美好和崇高。记叙文中的对照结构应该特别注意不要简单地通过评价直接对比,而要在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让事实说话。

4.重复式。重复式蒙太奇指的是将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目的。

5.幻想式。幻想式蒙太奇是根据人物的内心活动,将多个画面或场景组接起来,它主要用来表现人的所见所感。

第7篇:写作手法范文

2、把米饭蒸的不软不硬。

3、热米饭拌入少许盐,香油,芝麻。

4、紫菜铺到帘子上,拌好的米饭均匀铺到紫菜上。

5、黄瓜条,胡萝卜条要事先用盐腌一会,鸡蛋稍加调味摊成薄饼,火腿切条。

第8篇:写作手法范文

加强税收征管,加大分配调节,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需要强大的财力作保障。税收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家运用税收筹集资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1999年全国税收收入突破1万亿元,2003年突破2万亿元,2004年超过25000亿元,2005年达到30866亿元,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政府管理能力大大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国家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就要求税收随着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进一步适当提高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筹集到更多的财政收入,使国家财政有能力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增加社会福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全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税务部门要大力推进依法治税,积极组织税收收入,不断壮大国家财力,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打下坚实基础。要深入贯彻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依法做好减免税审批管理工作,防止越权减免税,不能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能寅吃卯粮收过头税,禁止转引税款。要大力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加强税收预测分析,重点分析各税种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关系,分析宏观税负和税收增长弹性变化的原因,并据此及时发现和解决税收征管中的问题。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搞好纳税评估,加强税源管理。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流转税、所得税等税种征管。进一步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应用效率,发挥其加强税收征管的作用。通过加强各方面管理和服务工作,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

深化税制改革,落实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可自动对经济波动产生熨平作用。同时国家还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制定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来减弱经济的波动程度。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结构、税收制度,实行规范的税收政策,对正确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扩大社会就业,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服务“五个统筹”的大局,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税务部门要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和实行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约的财税制度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税收环境。

落实好既定税制改革措施。进一步落实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措施,加强退税申报审核,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办理出口退税和免抵调库,支持外贸出口。继续在东北地区部分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消除重复征税,鼓励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认真实施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清理规范减免税项目。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研究有关税制改革方案。与有关部门配合,深入研究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实施的方案。研究调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税率和征收办法,合理引导社会消费行为。研究完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改革方案,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推进资源税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按照最严格保护耕地的要求完善耕地占用税制度,加大税收调节耕地占用行为的力度。

认真落实和完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行促进科技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政策。完善促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税收扶持政策。进一步落实对部分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措施。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资源回收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和废旧资源回收利用。调整完善废旧物资经营税收政策。调整民政福利企业税收政策。研究完善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环节。当前,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出发,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问题。据统计,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比例是3.241,不同地区居民、不同行业员工的收入分配差距也不同程度地拉大。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扩大消费,也不利于社会稳定。税收作为一种分配工具,在调节收入分配,缓解分配不公,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综合运用其他调控措施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支持“三农”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农民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更加安定祥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更牢固。要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做好取消农业税后的各项收尾工作,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研究完善农产品收购和加工的增值税制度,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税改革试点,落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涉农税收政策,积极研究完善涉农税收优惠方式,确保农民直接受益。

促进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完善和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促进服务业、商业零售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安置富余人员,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

加强对个人收入的税收调节。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具有普遍征收、收入高者适用高税率、收入低者适用低税率的特点,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功效显著。首先,要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根据居民收入情况适当调整费用扣除标准,规范和拓宽税基,优化税率结构,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其次,要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建立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代扣代缴明细账制度、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双向申报制度、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护税制度,建设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对个人收入的全员全额管理、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对税源的源泉管理。通过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加上其他管理调节措施,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拉大。再次,要深入研究城镇建设税费改革,在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加强社保费征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保障。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的重要任务。税务部门要充分发挥征管优势,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大力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提高征缴率,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推进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

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国家税收事业发展,发挥税收分配作用的重要条件。要推进依法治税,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征纳和谐中的作用。要改进纳税服务,提高办税效率,融洽征纳关系。

一是规范执法。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营造良好税收环境,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也是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与促进,绝不能从局部利益出发,以支持发展、优化服务为名越权减免税。认真执行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加快制定和完善配套管理办法,切实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

第9篇:写作手法范文

关键词:培养 写作感受 发现能力

从经常获得的反馈信息看,学生写作时感到最头痛的是不知道写什么,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即便写了,也是干巴空洞,行笔艰涩,不少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积极感受、有所发现的能力,从而失去了无数次撒布写作种子,催发写作冲动的良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对事物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并从这一起点抓起,从这一基本功练起,也就成了提高学生写作整体能力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一步。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感受和发现能力作一探讨。

一、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感受生活

学生摄取生活材料,除了观察以外,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途径就是感受生活。无数作家的创作体会都证明,文章是在对生活的感受中孕育而成的:有生活感受,才能写出文章,有独特的生活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个性”;感受得深刻,才能表达得深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呢?

1.对生活的直接感受 对生活的直接感受是写作积累的基本手段,能保证为写作注入源头活水。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参与生活。这里有三个培养层次。

(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我们可以结合著名作家热爱生活、投身生活的事迹或体会,结合课文作者谈课文写作经过来引发。

(2)引导学生善于体察生活。即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设身处地、感 同身受地体味和领悟。我们仍可结合课文及作者的写作心理。通过“原型启发”来引导。从浅层次来说,引导学生要情入生活,对生活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要“动之以情”,从深层次来说,则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对生活进行艺术感受,留意形象的捕捉和美点的采掘。。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工厂、医院、工地去参观或劳动实践;可以带领学生踏青秋游,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教师则可从旁暗示美点、感悟点、闪光点引发想象或联想,帮助他们有所“感兴”,领受其美,体悟其理,催发文思。同时要引导学生“五官开放,心官激荡”地感受,在一个情、声、色、味俱全的世界里获取种种形象,从而丰富感受,强化感受。

2.对生活的间接感受 所谓间接感受就是通过某种媒体来感受生活,包括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间接感受生活。在尊重学生生活阅历的前提下,有目的地选择、推荐一些书刊让学生去阅读,并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和联想,“五官开放”地阅读,对书中描述的生活情境“入乎其内”,全身心地认同、领会、体验、乃至“目迷神醉”,去阅世、阅史、阅人、阅情。观自然之天趣,察人间世态,悟人生之真意。这种对书本知识的感受还能强化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感受。

(2)回忆――重温生活感受。主要的方法是创设作文情境,帮助学生打开记忆(表象记忆)的闸门,触思,从而使他们的重温生活感受的过程中孕育写作的种子。

二、指导学生敏锐地发现生活

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和发现是摄取生活阶段两个“共生”运用的心理活动。如果说“感受”重在积蓄,那么,“发现”则在感受的基础上捕捉、洞察出生活中潜在或显现的思想意义。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发现生活呢?

1.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现实生活的启迪

生活中常常有“亮点”闪现,一留意,稍纵即逝,失之交臂。一个作家独特的才智就是能及时地、紧紧地抓住那些“亮点”。这对于学生的写作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首先,在指导学生捕捉灵感和直觉的火花。青少年学生感情丰富,思想活跃,面对五彩纷呈的生活,奇异变化的世界,往往会勃发某种奇思异想,闪现创见的火花,涌现某些联想和幻想,产生某种预感、推测和遐想。它们或回眸历史,或洞烛现实,或神往未来,或放眼宏观世界,或窥探微观天地,如及时捕捉并积累下来,再经熔炼,昭示意义,即为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同时,在方法上要指导学生巧运联想,“迁想妙得”,要在感受某一事物时,融入某种具有本质联系的思想、情感、意志、性格,造成“投射效应”,从而获取某种启迪,就如杨朔从辛勤无私的蜜蜂身上看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发现了重塑“自我”的精神力量,茅盾从北方白杨树看到了北方军民的伟大性格和祖国的希望。

2.发掘自我生活的感悟点

所谓自我生活的感悟点,主要是指学生从自己内心世界的动情点(如情有所钟,心灵震撼、强烈印象)中感而有悟,思而有得。青少年学生正值豆蔻年华,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往往表现出情思激荡。诸如环境变换,人化,交谊庆贺活动,文娱、论辩等课外活动,考场、赛场拼搏乃至纠纷受屈,这此生活现象必然会引发一段思想感情的波动,进而引发出“一番觉悟”,形成一个个感悟点,同时也就形成某种写作契机,或者说是抒情言志的突破口,怎样指导学生去发掘这些潜在的突破口呢?

(1)让学生学会对动情点作“观察”。由于动情点往往处于印象状态或潜意识深层次,因此,如何对头脑中的动情点进行一番自我“观察”就显得很重要。首先,要激发学生自我“观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认识自我的倾向和动力。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自身内心世界的任何一点微妙变化,探其轨迹,究其原因,经常进行自我解剖,自我反省。再次,还应要求学生勤于动手,善于把我“观察”到的东西及时、迅速地记录下来,写成文字,积累动情点。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