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基础知识汇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

第1篇: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的优势,主要是运用声音、图片、视频等模式,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软件,加强教学内容直观性、生动性和应用性。以中医妇科疾病望诊为例,可针对不同证型患者的舌质、舌苔,各种疾病阴道出血、恶露及带下的性状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图片;分娩过程、妇科检查程序、常见妇科手术过程,均可利用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学比单纯的语言描述要形象、生动、直观,印象深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从课堂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

    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通过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目前较为盛行的PBL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及案例教学法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之不足,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并组织学生对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从而逐步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案例教学围绕病案这一主线,创设模拟临床情境,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综合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2]案例选择是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案例分析、讨论及交流能否顺利完成。中医妇科学的教学,注重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训练,选择案例以中医临床优势病种为主,例如崩漏、痛经、不孕症、滑胎、胎漏、胎动不安等。教学中以案例为主线,围绕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逐步提高学生搜集临床资料、综合辨证要点、制定理法方药的能力,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由课堂教学阶段更好地过渡到临床实习阶段,为培养成为合格医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PBL教学法1969年,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了PBL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逐步开展,逐渐成为一种适合医学教育特点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这一教学方法中,更关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作为学习主导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通过PBL教学法的应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因此深受师生欢迎。运用PBL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使用PBL教学法,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阶段花费时间及精力较多;课堂教学花费课时较多;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病例的深入分析、资料搜集与汇总、综合讨论与总结。在一些中医院校现有条件下,本科层次的学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有一定难度。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PBL学习方法的培训、加强文献检索方法及技巧培训、加强师资培训、逐步增加PBL教学方法课时等方式,提高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教学中的分量,进而充分发挥其优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中医妇科学的整体教学水平。

    中医妇科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中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长期从事中医妇科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应扬长避短,应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为各级医院培养合格的中医妇科医师奠定基础。

第2篇: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

[关键词]PBL; 病理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R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224-0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上世纪引入我国的一种以问题为基础,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1]。病理学作为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将疾病与临床紧密结合在一起,涉及内容较广,内容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是很多学生头疼学,老师头疼教的课程。PBL教学模式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有所不同,通过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2]。本文对比分析总结了我校近年来通过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现报导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2008届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112人,按授课班别,一班为实验组56人,二班对照组56人。两组学生既往学习成绩差异较小,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授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各章节课时安排相同。

1.2 教学方法

1.2.1 传统教学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由授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具体课时安排对学生进行详略得当的教学。

1.2.2 PBL教学 实验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以教科书及书本内容为基础和主线,针对病理学课程中的难点和常见问题提出质疑,将学生随机分为七个小组,每八人一组。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课本内容及图书馆、网上检索等参考文献进行分析汇总,然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根据相关知识的课时安排进行详细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认识。通过对问题的阐述和讨论,最终由教师根据大纲内容及最新研究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处理和汇总。讨论过程即要由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和认识,也要有教师控制主线方向;既要有多角度的争论,也要有教师控制最终的结论结果。

1.3 评估方法

所有课程结束后,分别给两组学生发放课程设计匿名满意度调查问卷,并针对所学课程考察统一的考核试题,比较两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情况及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且P

2 结果

两组各发放调查问卷56份,回收56份,回收率100%。实验组教学模式改革的评价结果为:好:54例;一般:2例;差:0例,实验组课程设计好评率为96.4%,对照组教学模式改革的评价结果为:好:45例;一般:9例;差:2例,好评率为80.3%,两组对课程设计的好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病理学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能够将病理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在一起,涉及内容较广,内容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是很多学生头疼学,老师头疼教的课程。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将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方式较为死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问题提出及分析能力不足以在日后临床工作中应用[3]。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上世纪引入我国的一种以问题为基础,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PBL引入病理学教学模式之中,针对病理学中常见的难题及多见问题,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辩论讨论,拓展学生思维的方法,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用性相结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4-5]。PBL教学法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之中已经初见成效,在国内的部分医学院校逐步启动PBL教学,且相关报道效果较好。

PBL教学法应用于病理实验教学中,结果显示与传统“填鸭式”教学相比,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①PBL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因病理学内容较枯燥和抽象,属于形态学科,PBL教学模式,对抽象的病理变化结合具体典型的临床病例来教学,使学习过程由静变动,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气氛也活跃轻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②以学生为主体的PBL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体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对病例的研讨过程中交流,从看、写、查、合、讲、结环节中相互讨论,贴进学生思维和思想,新知识新内容易于学生吸收,使课堂学习轻松愉快。③PBL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了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对资料的查找、整合和分析,来形成自己的观察和看法,不同智力水平、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可共同提高,实现互实,学生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质疑和老师的询问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使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积极、主动的状态。PBL教学模式充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倾听技巧、沟通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④PBL教学模式使病理学与临床其它学科的联系增加。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对病例进行研究时,会自觉的把疾病的病理变化、病因与临床表现结合起来,即加深了对病理学知识的了解,又为后续学习其它临床各学科课程垫定了病理理论基础。

本文对比分析总结了本人近年来通过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PBL模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掌握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内容较为枯燥和难理解的病理学知识教学,学生满意度较高,且对学生的成绩有较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裴丽霞.局解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对比[J].中国临床解剖学.2007,25(4):95-96.

[2] 王金德,陈邵春,范艳,等.教与学互动的解剖学PBL教学模式[J].中国临床解剖学.2007,25(4):96-97.

[3] 吕磊,张正厚,李永珍,等.PBL结合LBL在医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65-68.

第3篇: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

关键词:留学生 中医药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19-02

目前,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中医药专业仅次于汉语言专业位居第二。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它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结晶,更是其中一颗璀璨明珠。因此,高等中医院校应加强对留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1 加强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中医药教育

中医药学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整个的中医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因此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的中医药教育理论体系。因此,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加快中医药国际人才的培养,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教育俨然是中医药国际教育一个重要的特征和主要形式,通过留学生教育让世界了解中医药、认可中医药。

1.2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医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多,国别也出现了扩大化,最初来华学习中医药专业的留学生以中国的近邻日、韩国家的学生为主。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欧洲、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的许多留学生也把中医药学作为来华留学的首选专业。但是留学生很难理解中医学的内涵和精髓以及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来自汉文化圈的日、韩、东南亚的留学生,虽然能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但是毕竟还是与本国文化存在着极大差异,因此他们对中医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盲点和障碍。

因此在中医药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国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是会说流利的汉语,会日常的交际,还要懂得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言的有力支撑。正因如此,高等中医院校不但要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体,更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不能让文化成为专业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而要使文化学习成为专业学习的良好基础。

1.3 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留学生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留学生学习中医,汉语言是基础,没有过硬的汉语言水平是肯定不会在专业学习中取得成绩的,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汉语课程的学习,打好汉语言基础。但是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日常交际口语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系统学习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中国的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背景、人文地理知识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中医药文化的深刻内涵,否则只是表面肤浅的认知记忆。但目前各高等中医院校此类课程开设不足,学生缺乏系统的学习,造成在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时候显得尤为吃力,只是死记硬背,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涵。人文学科、文化课程开设不足,学生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文化素养,很难形成中医思维和逻辑。

因此,中医药国际教育不但要加大汉语言课程的教学力度,还必须加大人文课程的教学,优化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逐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其教学地位。开设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古代经典著作鉴赏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显得尤为必要。这种新问题的提出就要求中医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外事管理干部不仅要拥有渊博的中医药知识,更应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提升思辨和领悟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把握中医灵魂和命脉的大医精诚的高级人才。

2 重视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保持中医优势特色的途径

2.1 拓宽文化教育空间,创建文化教育新模式

为增进留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学校应力求为学生营造氛围,无论从教室的布置还是体验活动的安排,都要充分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打破以往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应努力创造具有烘托中医文化氛围的活动,使学生积极营造有中医药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多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定期举办人文、社科类讲座,举办艺术节等以提高留学生人文素质为宗旨的大型活动。定期开展中外学生联谊会,不但能增进中外学生感情,同时也可以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我校近年来连续举办了中外学生中医基础知识竞赛,竞赛内容既有中医学知识又包含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种竞赛不但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能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记忆。此外,我校部分留学生代表参加了“中医中药中国行走进天津”、“中医中药中国行走进北京―― 大型科普晚会”的活动,通过文化娱乐活动留学生们对中医药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热爱,并能切身体会到中医药对人类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2.2 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引进高水平人才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就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大多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都只对其中某个领域有比较深的研究和造诣,若要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恐怕是有一定难度的,就此问题,高等中医院就要从引进师资方面考虑如何解决。如果只引进医学方面的人才,不能满足人文学科的教学任务,那么就要考虑从文科院校直接引进具有人文科学研究的专业人才。迄今为止,能独立承担本学科教学任务的老师还占少数。

此外,也可重点培养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一些即将毕业的本校本专业的学生,使其成为适应课堂教学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学以致用,在留学生中大力弘扬中国文化,做文化传播的使者,而不是照本宣科,更不可以视留学生教学为儿童教学,只讲一些肤浅的,皮毛知识,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入贯彻留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2.3 创新文化课程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上课要么照本宣科,要么按照PPT宣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只会让学生认为中医教学就是陈旧的,呆板的。而PBL启发式教学法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发展的一种教学大趋势,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效率,引导学生自主式学习,在传统文化这门课程中尤其适用。PBL即“问题导向学习”,它与传统教育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别。问题式教学方法促使留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国文化的深邃以及留学生自身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都会增加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难度。因此,当前教育存在的一大主要问题是留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之中。而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以问题激发兴趣,促使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无疑可以减弱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困难,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尝试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形式查找信息,探究答案,总结规律,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以讨论的形式汇总大家的观点,在沟通交流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体会。

3 加强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3.1 是留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需要

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求学,说明了他们对中国,对中国文化、对自己所选院校和专业的热爱。但是由于受本国本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等的影响,会让留学生在新的环境中产生陌生感、恐惧感和思乡感,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就会严重影响到他们在华期间的学习生活。

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使留学生尽快的熟悉中国国情和民俗习惯,还可以大大提高留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是向世界宣传中国、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有效途径

留学生这个群体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让留学生从初来中国的陌生感、恐惧感,到逐渐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文化并且接受中国文化,成为中外交流的使者,是我们外事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是对外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红梅.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研究中医思维培养途径[J].四川中医,2008,26(8):41-43.

[2] 周仲瑛.加强中医传统文化研究,保持中医的优势和特色[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63.

[3] 胡森.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必要性及思考[J].中医教育ETCM,2004,23(3):81-83.

[4] 薄彤,张杰.中医文化在中医药对外教育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1,24(8):57-59.

第4篇: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

关键词:基因工程 翻转课堂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184-02

基因工程在医学院校课程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医学专业学生视野的拓展、专业知识的完善及以后的学习、科研都大有裨益。我们教研室教师在多年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希望能够制定一套完整的符合中医药院校特点的基因工程教学方法,能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为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基因工程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1 基因工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发展基础上于本世纪70年代诞生的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基因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更新较快。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暴露出教学质量与效率低下的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不利于人材培养。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对基因工程的教学产生了新的思考和建议。

我们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基因工程教学工作,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加课堂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艺术和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及创新的意识,使我们培养的医学生从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化。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思路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让学生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根据学习需求自由掌控学习进度。我们通过对翻转课堂特点的研究,并结合该校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翻转课堂在基因工程教学中的应用,其构思的分析过程如图1所示。

2.1 教师制作教学视频

教师根据基因工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章节系统性制作教学视频。视频不宜过长,但应明确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最终教学目标。在视频录制过程中应充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要能体现其较强的交互性和可选择性。并且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针对性的制定课前练习,合理设计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和数量,课前练习题的难度要恰当,数量应适中,不宜过多或过少,应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

2.2 学生课下自学

学生根据自身的时间来安排在线视频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自由选择教学视频,以自身为主体,自由掌控自己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查阅教材及相关资料,并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收获记录下来,以便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和分享。学生在教学视频学习之后,为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要及时完成教师对学习视频提前制定的相应课前练习。在此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重新观看视频并加以思考,如果自行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记录下来以便下一步的互动交流。

2.3 在线交流

学生在课下的自学中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渠道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应给予指导并及时汇总,为课堂的学习做准备。学生之间也应就自己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讨论,获取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4 课堂活动

教师根据课前与学生在线交流中收集来的问题,总结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与学生共同讨论并解决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其它章节所学内容,让学生对知识能融会贯通,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再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2.5 教学评价与反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前练习的成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在线交流中提出问题的情况、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等多方面。教师根据这些反馈的评价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确定下节课的探究问题。

3 教学效果

该研究对2016年选修基因工程的学生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通过教学评价与反馈的信息看出, 大约75%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该教学模式表示喜欢;大约25%认为教学效果较好,学习的时间更自由,减轻了学习负担,对教学模式表示认可。期末考试学生成绩普遍较好。

通过对成绩及试卷分析结果也显示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对于拓展性问题分析、解答的能力明显优于往届,教学效果较好。

4 结语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里,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自由掌控学习进度,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则更多的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初步教学实践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能克服基因工程课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及个人时间管理能力等,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挖掘了潜能,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1(6):5-6.

[2] 郑少燕,杨锦华,何萍,等.创新医学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5):32,34.

第5篇: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

【关键词】中药炮制 实验教学 炮制实验改进

中药炮制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依据辨证施治的用药需要、中药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科是最具传统特色的专业学科之一,是中药有别于天然药物的重要标志。传统的中药材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必须经过炮制才能使用。中药材通过炮制可以p低或消除毒性、改变或增强药效,从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中药炮制学是各中医药大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中药炮制学课程实践性很强,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纽带。随着中药炮制学的不断发展,各种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以及中药饮片生产的逐渐规范化,现有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方法单一,影响了学生对中药炮制这一快速发展的传统技术的正确认识。为此,进行中药炮制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创新研究,对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中药炮制的综合性实验是在完成了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之后进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通过常规的实验教学,将已经掌握了各炮制方法的操作要领和饮片质量检测手段的方法,并在“系统炮制学”的理论之上,对炮制的前后的各个样品进行质量检测,让学生亲自动手,使个子货制成中药饮片,并检测各个阶段质量发生的变化,进而从整体把握饮片的生产工序,并了解各个步骤对饮片生产的重要性,最终加深学生对炮制各个环节的印象和综合知识的运用[1]。

开放性实验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验资源和自由空间,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挑战性和自主性。中药炮制学的设计性实验中,学生制定方案,并分配各小组同学主动提出问题与指导教师反复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操作过程中对不熟悉的领域积极请教相关老师进行学习,改善了学生对实验课被动接受的态度。开设开放性实验,即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种药材的炮制研究实验。实验前让学生查阅相关医药学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可涉及某一药材不同炮制方法之间化学成分或药理作用变化的研究;或同一炮制方法不同工艺优化的实验研究等,最后形成实验报告。任课教师对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发现问题时及时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汇总整个班级的报告情况,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本教研室通过实行该方法,不仅使学生对炮制实验研究产生浓厚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科研思维与能力[2]。

一、中药炮制实验教学的改革

(一)增设中药炮制综合性实验

目前各中医院校中,所开展的中药炮制实验的教学仅是局限在炮炙(单炒、合炒、炙法等)的过程,而其上下游很少涉及,如中前处理中的软化、净制和切制以及后期在方剂中的应用均很少涉及,但事实上这些所忽略的炮制工序对饮片所产生的疗效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针对目前炮制实验的所设项目的情况,发现学生对炮制的观念仅仅局限在了动火炒制的过程之上,影响了炮制的效果。基于此,我校贾天柱教授所提出的“系统中药炮制学”炮制理论,得到广泛认可,所以在原有的基础实验进行改革,再加上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实验。这样让学生完全掌握在饮片制备全过程的技能,加深学生对炮制技能和饮片制备的全面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加入这方面的内容可以使得学生上课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确实有效的实践和应用,将理论和实际内容联系得更加紧密,摆脱了以往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对学生奠基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拓宽就业渠道都有推进作用。

挑选代表品种作为“系统炮制学”实验单味药。以白术为例,以往的实验课中是指导学生用麸炒炮制麸炒白术,我们现在要求从白术的根茎开始进行炮制,从原药材―净制―软化―干燥―麸炒―成品。强调净制、切制在炮制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系统炮制学的综合实验的研究方法。

实验技术路线如下:

在质量分析将使用高效液相的方法对白术的质量进行评价,通过以上内容对白术饮片的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在每一步的炮制工序后都对其指标性成分进行检测。这样检测各步骤的炮制质量,并进行比较,引起学生对净制和切制在炮制过程中的重视。同时在方剂的生制品遴选中,也做到了强调炮制对于方剂提高药效也是很重要的。

(二)增设中药炮制开放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和优选实验方案,可以分析、总结实验结果,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我们根据现行的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将“炒炭工艺对槐米质量的影响”列为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初步确定影响槐米炭质量的主要工艺因素,设计开放性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探讨和修改后,最终完善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实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如按照各自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后,有的未在最佳的炮制工艺下进行;有的设计方案一致,但实验结果却相差甚远,这方面可能是学生动手能力的欠缺。我们要求学生从实验操作到实验结果进行流程分析,总结出失败的原因:或是查阅文献不够,或是设计实验参数不合理,或是操作时温度控制不准确,或是有些同学在测定过程中选择了不合适的检测方法,或是在含量测定的过程中基本操作不过关。通过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加开放、主动获取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中药炮制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效

(一)改变了学生对炮制学科的看法

以往的学生对中药炮制的实验认识仅仅停留在炒药,没有更多的科技含量,认为只要将药炒好了,实验也就做好了。实则不然,对于中药炮制来说,学生既要掌握传统的炮制技术,又要学会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评价炮制品的优劣,解析炮制原理,这些都是中药炮制学生所掌握的技能,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学生掌握了现代的科研手段才能促进中药炮制的发展,所以对这种学生认为中药炮制落后的印象,要极力去纠正。

(二)促进了学生对炮制学科的掌握

开设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后,学生对中药炮制的实验技能的掌握得更加全面。原来的实验都是老师规定学生做什么,学生才去做什么,这样不利于学生更全面思考实验所练习的内容。实验课改进后,学生在对所要做的实验内容思考得更加周全,不再盲目地只是跟着老师的示教去操作,而是更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中药炮制的实验内容[3]。

(三)培养了学生对炮制学科的兴趣

通过新增开放性和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对中药炮制从原来的新奇到真正的热爱,在中药炮制的课程中有很多的问题是值得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去完成和验证。经过开放性的实验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对炮制所涉及问题的解决,学生从被动上课听讲,到愿意去参与科研实验,去解决炮制学科未知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对炮制学科的热爱,更加有利于培养中医药的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翡翠,姜林.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新疆中医药,2010,28(6):59-60.

第6篇: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

摘要:骨科是践性较强的学科,临床见习为医学教学重要内容,是架起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在骨科临床带教过程中,教育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强调医疗纠纷防范及医德医风,是当前首要任务。此文简单对骨科临床带教作出分析。

关键词:骨科;带教;措施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03-01

在外科系统教学中,骨科具有内容繁多、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和检查复杂等特点,临床带教难度较大。加强骨科临床带教,提高带教效果,促进医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需要从转变带教观念、培养医德医风、突出带教重点、激发学生兴趣和医疗纠纷防范等方面入手。

一、转变带教观念

传统带教采用填鸭式教学,带教教师一味地向医学生灌输知识,传授经验,带教效果差。在带教过程中,教与学两者相辅相成。带教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给予者,还是学习促进者,可引导医学生确定求知方向,促进学习兴趣和能力。研究显示,带教教师应努力创造良好带教氛围及情境,采用“教学相长”理念和“师生平等”理念,拉近教师与医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与医学生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其内心想法,有利于及时驾驭医学生思路,适当引导,提高个人创造力及实践能力[1]。

骨科理论内容较多,加上骨科患者病情多变、复杂,想要在实习期内全部掌握骨科理论和实践,难度很大。带教教师应充分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多引用常见病例和典型病例,培养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提高疾病认识及分析能力。

二、培养医德医风

医学生从带教开始接触临床和患者,是形成医德医风的过程。医德指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的道德。在带教第一堂课中,带教教师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医学生,无意中传递个人的态度及价值观,因此,带教教师应以身作则,时刻提醒自己,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以人为本”思想,充分尊重患者隐私,关心其病情生活,树立“为患者服务”意识。指导医学生真诚待人,从患者角度出发,想其所想,在实践中提高并完善技艺水平,诚于品德,精于专业。

三、突出带教重点

1.骨科为外科教学重要内容,内容多,课时长,学习复杂和直观,难度较大。骨科疾病诊疗常常需要很多专科体检及放射学检查,或者借助力学知识和解剖知识辅助完成。知识多变、复杂,医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部掌握,故带教教师应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简单逐渐深入,使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自觉投入深入学习[2]。医学生搜集骨折病史时,除了要询问患者骨折部位、畸形性状、疼痛性质、功能障碍等,还要了解骨折受力情况,身体姿势、受力部位、暴力速度、性质及作用方向等,加深对病情的了解,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

2.体检是诊断骨科疾病重要方法,医学生理解掌握体检方法十分有必要。大部分检查为实际操作,若仅作单纯的文字描述,乏味、枯燥,不利于记忆。带教教师先示范正确方法,再让医学生之间互相模拟体检,最后选择病例床边示教,以此加深记忆,理解体检临床意义。

3.作为骨科医生,阅片是必备技能,而阅片同时也是医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带教中,带教教师应逐步培养医学生阅片能力。比如,阅读股骨骨折X线片时,教导医学生除了发现骨折外,还要由外及里的全面观察,重点观察骨折部位、骨折线性状及骨折块移位等,一边阅片一边联系解剖知识,边看边研究受伤机制、骨折诊断、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案等。定期组织讨论会,将这些资料汇总,鼓励医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彼此之间的联系及区别,了解阅片意义。

4.医学生进入临床,带教教师引导其询问病情,了解病史,查体,填写病历等,结合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等作出诊断,并填写拟诊讨论,制定初步治疗方案。带教教师要求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整病历,每周1份,分析讲评,修改错误和不恰当之处,最后让医学生比较,找出自身理论知识不足及分析能力欠缺。针对教科书中未涉及的问题,详细回答或讨论。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应根据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掌握程度,不断强化实用性强的知识,积极补充骨科领域新知识,以此完善带教。抓好“三基训练”,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学习新技术和新理论[3]。带教教师应充分尊重、爱护医学生,鼓励其积极、主动、独立学习。

四、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带教以大课教学为主,带教教师和课堂为中心,医学生往往被动学习,主动性差,思想受到束缚,理解较浅,影响带教效果。带教过程中,应将医学生作为主体,而带教教师为主导,充分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给医学生面对面接触患者的机会,询问病史、检查和阅片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并作出初步诊断,提出处理措施,在此过程中,带教教师可适当启发和引导,活跃带教气氛,帮助医学生形成临床思维,勇于参与诊疗。临床思维是诊断和治疗疾病中必不可少的素质,与患者接触、了解病史及体检时,医生大脑会产生表象和知觉,形成疾病诊断假说,随后通过实验检查及症状体征等,对假说加以印证或,如此由浅及深,符合医学认识论规律。

五、医疗纠纷防范

临床带教是医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转为专业技能的环节,是其接触社会和服务患者的重要过程,是确定医德信念、加强医德意识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如何处理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是重要课题[4]。向医学生介绍临床实例或经典案例等,要求其保持负责、认真态度,全面考虑事情,切忌粗心、麻痹大意。认真负责是构建医患双方良好、和谐关系,预防差错事故的重要前提。患者检查时必须全面,耐心、详细的交代好注意事项,嘱其定期复查等,消除潜在风险和隐患。医患之间友好、和谐交往,良好服务态度,有利于患者以信任、愉快的态度配合医护操作,减少纠纷。

六、结束语:

骨科临床带教是培养医学生成为医德高尚、技术过硬和理论扎实医生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骨科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及首要任务。作为骨科带教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转变带教观念,培养医学生良好医德医风,在带教活动中突出重点,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导医学生做好医疗纠纷防范,以此提高带教效果,为培养优秀合格医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雪晖,罗飞,谢肇,侯天勇,常正奇.医学实习生骨科临床手术学习的带教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05):417-418.

[2]曹涌.骨科临床实习带教的几点体会[J].交通医学,2008,(05):584-586.

第7篇: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陕西省陕南、陕北、关中西线、关中东线共4条线路的1市10县共计30家基层医疗单位。陕南线走访了9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西乡县医院、西乡县中医医院、白河县医院、镇安县医院、5所乡镇卫生院);陕北线走访了6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榆林市府谷县人民医院、府谷县新民中心卫生院、延安市子长县人民医院、子长县李家岔镇中心卫生院、铜川市宜君县人民医院、宜君县彭镇中心卫生院);关中东线走访了5所医疗机构[澄城县医院、澄城县韦庄中心卫生院、寺前中心卫生院、高陵县张卜中心卫生院(精神病专科医院)、高陵县湾子中心卫生院];关中西线走访了10所医疗机构(亭口镇中心卫生院、南指挥镇卫生院、长武县县医院、长武县中医医院、凤翔县县医院、凤翔县中医医院、宝鸡市中心医院、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宝鸡市东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武县华仁医院)。

1.2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组织专业教师分别赴陕南、陕北、关中西线、关中东线进行现场调查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并通过开展座谈会、进科室参观和访谈形式进行调查资料的补充。

1.3调查内容

1.3.1个人基本资料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个人资料,其中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毕业学校及毕业时间、所学专业、学位、从事医疗工作年限、职称、聘用类型。

1.3.2岗位需求的知识情况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需求的知识情况,其中包括基层检验人员最需的知识及技能、最常规开展的实验项目及检测方法、实验室质控条件和标准。

1.3.3医学检验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及需求情况调查基本知识:标本采集、室内质控、标本保存、检验结果解读、检验方法临床应用评价、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仪器常规故障及分析。基本操作技术需求情况调查:骨髓细胞取材、涂片及染色、交叉配血、光谱分析技术原理及应用、电化学分析技术原理及应用、电泳分析技术原理及应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技术原理及应用、酶学分析技术及应用、基因扩增技术原理及应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定及校准。

1.3.4对医疗卫生单位的调查调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现有的主要仪器设备:分别调查临床检验及血检室、临床微生物检验室、临床生化检验室、临床免疫检验室等常规仪器。调查医疗卫生单位现有的医学检验项目:分别调查临床检验及血液学检验项目。调查医疗卫生单位对本校已开展的实验课程项目,评价调查医院对学校实际开展的实验项目的必要性进行调查,主要涉及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项目、临床检验基础实验项目、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项目、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项目、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项目、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项目、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实验项目。

1.4统计学处理

将调查问卷所得资料应用Excel进行资料汇总,用SPSS13.0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实际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0份,有效问卷119份。

2.2职称构成

在参加研究调查119名的基层医学检验及卫生检验人员中,100%有技术职称,其中初级职称占85.71%,中级职称占10.08%,高级职称占4.20%。与2008年卫生统计年鉴中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职称进行比较,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称构成上与全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初级职称比全国高1.45倍,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所占比例明显较低(P<0.05);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称构成上与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职称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初级职称比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高1.1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职称分布存在不均衡性。

2.3学历构成

在参加研究调查的119名基层检验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7.06%,大专学历占38.66%,中专学历占11.76%。目前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主要以本科和大专学历为主(占85.72%),其中尤以本科学历居多。与2008年卫生统计年鉴中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学历进行比较,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学历构成上变化显著(P<0.05),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分别增长1.32倍、2.75倍,表明高学历人员逐渐增多。

2.4年龄构成

在参加研究调查的119名基层检验人员中,<25岁22人,占18.49%;25岁~35岁70人,占58.82%;36岁~45岁15人,占12.61%;>45岁12人,占10.08%。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员年龄基本呈现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25岁~35岁。与2008年卫生统计年鉴中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年龄进行比较,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才的年龄构成虽呈梯形结构,但35岁以下中青年人员比例较高,年龄结构还有待优化。

2.5工作年限构成

在参加研究调查的119名基层检验人员中,工龄≤5年的人员59人,占49.58%;工龄为6年~9年的人员23人,占19.33%;工龄为10年~19年的人员14人,占11.76%;工龄为20年~29年的人员19人,占15.97%;工龄≥30年的人员4人,占3.36%。主要以10年以下中青年人员比例较高。

2.6岗位需求知识情况统计结果

经调查,基层医院检验人员反馈最多的是缺少质量控制相关知识,占总人数的84.03%,其中15.97%反映最欠缺的是检验仪器相关知识,65.55%反映最缺乏的知识为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28.57%反映最缺乏检测仪器的校准、维护和保养,5.88%反映缺乏检测技术的系统训练。

2.7医学检验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及需求情况调查统计结果

经调查问卷反馈基本知识中非常需要项目主要集中在标本采集知识、室内质控、检验方法临床应用评价、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仪器常规故障及分析。经调查问卷反馈基本操作技术中除基因扩增技术原理及应用在基层较少应用之外,其他检测技术都为非常需要项目。

2.8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现有主要仪器设备调查统计结果

经调查,基层医疗单位医学检验仪器设备已十分先进,完全满足检验项目的要求,血细胞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95%以上为全自动,县级医院普遍为进口可靠品牌,如贝克曼、日立等,乡镇卫生院普遍为国产优良品牌,如迈瑞、优利特等。

2.9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现有的医学检验项目调查统计结果

经调查,目前医院常规开展检测项目,日常教学中已经覆盖,但依然存在实验课部分手工操作项目在临床已完全淘汰,即使以单纯动手能力培养为目的,也应重新调整实验内容。

3讨论

3.1检验及卫生

通过调查结果反馈,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职称以初级为主,学历以本科为主,大专次之;从调查人员年龄构成可见,陕西省基层卫生机构检验人员年龄结构呈现正态分布,但目前主要以35岁以下中青年人员居多,如何避免未来几年内检验人员的断层培养,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年轻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优化人员的年龄结构,值得深思。本次调查各条线路各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普遍提出急缺卫生检疫方面的专业人才,而这些人才是预防医学专业所不能取代的。目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同岗位的专业化程度已相当高,几乎不存在一人从事多个岗位的工作,即岗位之间已划分明确而固定的界限,因此对卫生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样也很大。对检验室而言,预防医学等非专业人才,存在不能立即上岗工作、需岗前培训、业务提升空间有限、临床检验知识面窄等缺点。而本省到目前各医学院校并未开设卫生检验专业,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中需考虑新专业筹建申报的积累工作,为进一步切实培养更适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的人才做出一份力量。

3.2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需求

第8篇: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 教学质量评价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46-02

在校企合作模式开展职业教育办学的大环境下,教学质量评价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教学质量评价普遍存在重视校内评价、忽视社会评价,重视理论教学的监控和评价、忽略实践教学的监控和评价等问题。因此,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全面和综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职业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下面就以赣州卫生学校建设示范性学校为契机,探讨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构建多维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过程

(一)建立评价团队

以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合作医院与学校共同组建“赣州卫生学校校企合作理事会”,形成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政府部门与行业部门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团队。

(二)制定评价内容和机制

1.利用“赣州卫生学校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工作机制等机会从社会团体和行业专家角度,主要评价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就业状况、社会能力和工作情况等。

2.利用送实习生下实习单位、检查实习和实习结束、毕业生就业推介会以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从人才使用的角度,主要评价学生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等。

3.实施“一督二巡三检四谈五评六结合”,加强教学质量全过程监控。“一督”是指教学督导。紧紧围绕“监督、指导、服务、评估”八字职能,采取督导听课、向师生发放调查表、学生测评、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督导工作。两年来,督导听课教师共381人次,向教师发放调查表550份,向学生发放调查表16000多份,发放学生对任课教师满意度测评表2400多份,召开座谈会10次,将督导听课、学生测评、学生代表座谈会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归类后,及时通过多种途径反馈到有关部门和教师本人。印发《教学督导简报》,进行通报,通知系部、教研室或本人等,以便进行改进;“二巡”是指日常教学每天上、下午各巡查一次。主要检查教学纪律、教学秩序、课堂教学情况;“三检”是指每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各进行一次教学大检查;“四谈”是指分别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实习生座谈会和用人单位有关人员座谈会,多渠道、全方位了解和获得教学工作的真实信息,掌握所有教学活动的动态问题;“五评”是指发放各系部教学质量评估表,实行学生评估、教师评估、教学管理人员评估、督导评估组评估及社会评估。“六结合”是指教学督导与教学质量评估相结合、教学督导与教学竞赛相结合、安排听课和推门听课相结合、督导员督导监控和学生测评相结合、专职督导员与兼职督导员相结合、督导听课与教师的帮扶提高相结合。

由此逐步形成政府管理部门引导,社会团体、行业专家、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参与的多维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主要成果

(一)获得了社会教学质量评价意见反馈,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更加多元性和有效性。

对学生反馈意见如下:

1.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加强技能考核;

2.严格要求,提升观察能力、现场应急处理能力,对学生要宽进严出;

3.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报告,加强组织纪律和道德教育;

4.加强沟通能力培养;

5.加强团队精神教育;

6.加强文明礼貌、工作态度、责任心、主动服务意识教育、创新能力差;

7.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

8.护理教师要到临床一线工作,使教学更贴近临床;

9.加强风险知识教育;

10.提高生源素质。独立工作和意识不强,可多招些高中毕业生。

毕业生社会需求调查如下:

1.对农村医学专业要求:能看好小病、识别急症、健康档案管理、妇幼保健、信息化、团队协作的能力,考虑学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要求,培养大专生;

2.加强农村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人才的培养;

3.强化公共卫生技能、临床实践技能、全科医学技能和信息化技能培训;

4.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管理,不合格学生及时处理。

第9篇: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

[摘要] 基于《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道地药材、常用中药材、源于濒危物种的中药材及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统计数量的中药材名录,分析整理各类文献收载中药材的种类,并应用Excel对各类文献收载中药材种类的异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977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材合计894种,《中国道地药材》、《生活中的300种道地药材》、《中华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图典》共收载道地药材495种,《中国常用中药材》、《常用中药材用法用量》共收载常用中药材32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红皮书、限制进出口等濒危中药材共280种,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统计数量的中药材有360种。由于各类文献编著的目的不同,在收载中药材名录方面,药典的一致性比较高,珍稀濒危的一致性比较低。85%以上的道地药材和常用中药材被药典收载过,80%以上的常用中药材为道地药材,药典和道地药材中有10%~20%的需要保护。结合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实际,经过统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需要统计资源量的中药材563种,需要进行资源变化情况监测的中药材457种,需要进行濒危情况评价的中药材280种。

[关键词] 中药资源普查;重点调查;中药材名录

[收稿日期] 2013-09-0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30070, 81072989);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7008,201107009,201207002);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财社[2011]76,财社[2012]13);中医药全国性专款(ZZYZK2012科技司A002)

[通信作者] 黄璐琦,TeAl:(010)64014411-2955,E-mail: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是以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1],获取区域内重点资源的数量是此次普查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2]。由于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多,中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情况比较多,不同文献收载中药材的种类各异,需要制定全国统一的重点调查中药材名录,以便通过各省的普查数据汇总得到全国范围关于某种中药材的数量信息。本文收集整理各类文献收载的中药材名录,并对比分析各类文献收载的中药材种类的异同,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并获取数据量的中药材种类进行统计,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重点调查对象的确定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各类文献中药材名录及对比分析

从以下5个方面选择文献收集整理中药材(TCM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名录:通过查阅《中国药典》(PPRC,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收集整理药典品种名录;通过查阅与道地药材(DH,Dao-di Herbs)相关的文献,收集整理道地药材名录;通过查阅与常用中药材(TCMMCU,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common use)相关的文献,收集整理常用中药材名录;通过查阅与濒危物种相关的文献,收集整理濒危中药材(TCMMR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from endangered species)名录;通过查阅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相关的文献,收集整理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统计数量的中药材名录(简称“三普药材”,TCMMT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be analysed turnover during the third national survey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resources)。以各种文献中所收载中药材的名称为依据,采用Excel统计计算每一文献中收载中药材的种类数,及各类文献之间收载的中药材种类的异同,并将结果采用表格的形式显示输出。

1.2 重点调查中药材名录

根据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内容和现有中药材名录,提出重点调查中药材名录:以2010年版药典收载的中药材为基础,删除以食用等他用为主的药材、市场用量小的药材、及人工制成中药材,得到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需要统计资源量的中药材名录;以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用量较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中药材为基础,提出需要进行动态监测的中药材名录;以相关文献收载、源于珍稀濒危和需要保护物种的中药材,提出需要进行濒危情况评价的中药材名录。

2 结果

2.1 各类文献收载中药材名录

2.1.1 药典收载的中药材名录 通过查阅1977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版药典,收集整理药典收载过的中药材名录。结果显示:这4部药典共收载中药材894种[3-6],包括动物来源58种、植物来源800种、矿物来源32种、人工合成4种。其中,在4部药典中均有收载的种类为450种,3部药典均收载的有82种,2部药典均收载的有77种,仅被1部药典收载的有285种。4部药典和各部药典之间共同收载的中药材种类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药典收载的中药材种类在不断变化,通过对每一部药典与其他3部药典收载的中药材种类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增加和删减的中药材种类数见表2,3。对各部药典收载中药材种类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从1977年版药典到2010年版药典,每一部药典的颁布,均有新的种类进入药典名录,但新增加的数量逐渐减少。如2000年版在1977年版的基础上新增加66种,2005年版在2000,1977年版的基础上新增加52种,2010年版在2005,2000,1977年版的基础上新增加27种。每一部药典的颁布,均有部分种类在新版药典中被删除。药典对于部分标准不完善、多年无生产、临床不良反应多的中药材做适当调整[3],从1977年版到2010年版药典,曾经进入过药典名录但在2010年版药典中未收载的中药材共有281种。其中,1977年版药典收载,2000,2005,2010年版药典均未收载的中药材有235种;2000年版药典收载,2005,2010年版药典均未收载的有3种;2005年版药典收载,2010年版药典未收载的有43种。1977年版药典收载的部分中药材,被2000年版删除后被2005,2010年版重新收载。其中,2005年版在2000年版的基础上重新收载1977年版的中药材4种,2010年版在2000,2005年版的基础上重新收载1977年版的中药材30种。

对各部药典收载的动、植和矿物类药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植物类药在各部药典名录中变化的比例较大,动物类和矿物类变化的比例较小,见表4。

2.1.2 道地药材名录 通过查阅《中国道地药材》、《生活中的300种道地药材》、《中华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图典》收集整理与道地药材相关的名录。结果显示,4部与道地药材相关的专著,共收载道地药材495种[7-10],包括动物来源47种、植物来源426种、矿物来源18种、人工合成4种。其中有109种中药材在4部著作中均有收载,有109种在3部著作中均有收载,有97种在2部著作中均有收载,180种仅在1部著作中有收载。4部专著及各部专著之间共同收载的道地药材种数统计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专著收载的道地药材种类差别较大,多的收载369种,少的收载159种。通过分析结果显示,4部专著的侧重点不同,其中《中国道地药材》为比较早的一部有关道地药材的专著,系统地整理了道地药材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共收载道地药材159种。《生活中的300种道地药材》以药材功效为纲,介绍了每种药材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配伍宜忌、养生禁忌等基础知识,收载道地药材300种。《中华道地药材》的品种篇以区域为纲,分川药、广药、云药、贵药、南药、海药、怀药、淮药、浙药、关药、北药、秦药、藏药、蒙药和维药,收载道地药材310种。《道地药材图典》针对每种药材配以药材原色图片和生态环境图片,分4册收载道地药材369种,其中《华东卷》收载117种、《中南卷》收载97种、《西南卷》收载86种、《三北卷》收载108种(部分品种有重复)。对各部专著收载动、植和矿物类药种类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植物类药在4部与道地药材相关专著中变化的比例较小,矿物类药种类变化的比例较大,见表6。

2.1.3 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通过市场调查统计数量的药材名录 通过查阅《中国中药资源》,收集整理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通过市场调查统计数量的中药材名录,结果显示: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通过市场调查获取360种(原著写362种)中药材的数量信息[11],其中,动物来源28种、植物来源321种、矿物来源11种。通过分析,结果显示三普药材中有超过90%的为植物类药。

2.1.4 常用中药材名录 通过查阅《中国常用中药材》和《常用中药材用法用量》,收集整理常用中药材名录。结果显示,2部专著共收载常用中药材326种[12-13],包括动物来源30种、植物来源287种、矿物来源8种、人工合成1种。其中有111种在2部专著中均有收载,有215种仅在一部中收载。《中国常用中药材》共收载常用中药材138种,其中,动物来源8种、植物来源128种、矿物来源2种。《常用中药材用法用量》共收载临床常用中药材300种,其中,动物来源22种、植物来源271种、矿物来源6种,人工合成1种。通过分析,结果显示常用中药材中90%以上的为植物药。

2.1.5 源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中药材名录 从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红皮书、限制进出口和濒危4个方面查阅与珍稀濒危中药材相关的文献,收集整理源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中药材名录。结果显示,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需要保护的动植物名录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198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收载野生药材物种76种,涉及42中药材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渔业、林业部门)收载野生动物物种257种(其中标注所有种的按1种统计),涉及中药材1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收载野生植物物种259种,涉及中药材69种。由国务院环保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的《中国植物红皮书》收载野生濒危植物物种386种(原著写388种),涉及中药材106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共4册)收载濒危动物物种620种,涉及中药材6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附录收载中国有分布的物种209种,涉及中药材24种;《中药资源学》附录中涉及限制进出口中药材98种。《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收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物种57种,涉及中药材55种。

通过统计,与珍稀濒危中药材相关的文献共收载中药材280种[14-21],由于的部门不同,各类文献共同收载中药材的种类较少,只有3种在4类文献中均有收载,有19种在3类文献中均有收载,有50种在2类文献中均有收载,208种仅在1类文献中有收载。各文献之间共同收载中药材种类数统计结果,见表7。

2.1.6 各文献收载动物类药、植物类药和矿物类药的数量统计 通过分析每种中药材的来源,统计得到各文献收载动物类药、植物类药和矿物类药的数量,见表8。

2.2 各类文献收载中药材种类的对比分析

2.2.1 5类文献共同收载的中药材种类 由于同类文献不同著作之间的编著目的各异,共同收载中药材种类的比例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对各类文献收载中药材种类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部药典之间共同收载中药材种类的比例最高(50.2%),常用中药材和道地药材次之,与珍稀濒危相关文献共同收载中药材种类的比例最小(1.4%)。在收载中药材名录方面,药典的一致性比较高,珍稀濒危的一致性比较低。如与珍稀濒危相关的文献共收载中药材280种,只有1%的中药材在与珍稀濒危相关的5本专著中同时出现,有75%的中药材只在1种文献中有收载。

通过汇总5类文献收载的中药材名录,结果显示5类文献收载中药材种类合计1 182种,5类文献共同收载的中药材有67种。对每类文献收载其他4类文献中药材种类数进行分析,见表9。对每类文献收载其他4类文献药材种类的比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药典收载其他文献中中药材的比例最高,85%以上的道地药材、常用中药材和三普药材被药典收载过,80%以上的常用中药材为道地药材,三普药材50%以上为常用中药材和道地药材,药典品种和道地药材有10%~20%的需要保护,常用中药材和三普药材中有20%~25%的需要保护。

2.2.2 药典收载其他4类文献中药材种类 通过分析,药典收载其他文献中的中药材种类最多,分别统计分析4部药典收载其他4类文献的种类,结果见表10。通过统计分析4部药典收载其他文献中中药材的比例,结果显示:有30%的濒危品种、80%的道地药材、85%的三普药材和95%的常用中药材被药典收载过,1977,2000,2005,2010年版药典收载其他文献中药材种类的比例逐渐升高。

2.3 重点调查中药材名录

2.3.1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需要统计资源量的中药材名录 由于中药材来源的拉丁学名是中药材和标本鉴定的唯一标准,调查中普查队员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中药材的来源,因此需要统计资源量的中药材的名称要与来源的名称有明确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各类文献的对比分析,只有药典对一种药材多来源或一种资源多药用情况,以及药材名和来源名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同时,此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是依托“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原料资源调查和监测项目”开展的,而2010年版药典基本覆盖了国家基本药物名录品种范围[3]。因此,建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期间需要统计资源量的中药材名录可基于2010年版药典收载的品种进行编制。

综合考虑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时间和任务量等条件的限制,重点调查中药材名录基于2010年版药典收载的中药材,删除以食用等他用为主的药材、市场用量小的药材、及通过人工炮制后形成的药材,得到重点调查中药材共563种。基于2010年版药典整理得到这563种中药材来源的名录,共涉及原植物、动物或矿物698种,结果见表11。鉴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中采用的是市场调查和样方调查2种方式获取中药材的数量信息,综合考虑工作经费、时间和外业调查工作难度,及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以植物类药为主进行数量统计的情况,建议对分布极其广泛、资源不紧缺、自然更新快、用药量变化不大、植物的病理产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仅做市场调查不做样方调查。通过对563种中药材进一步细分,有249种中药材需要通过市场调查获取流通量信息,同时需要通过样方调查获取蕴藏量信息,涉及原植物444种,见表12;有214种中药材仅做市场调查获取流通量信息,涉及原植物、动物和矿物共257种,见表13。

2.3.2 需要进行动态监测的中药材名录 由于中药材产地和市场之间的供求信息不对称、生产盲目,导致中药材产量和质量不稳定、价格大起大落,严重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临床用药安全。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任务,普查中需要进行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对部分中药材的分布、价格、质量、流通量和蕴藏量等信息进行监测,实时掌握其变化情况,为中药材的生产、保护和利用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22]。为规范和统一监测工作内容和对象,建议主要对4部药典共同收载的450种中药材(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要求)、2部常用中药材共同收载的111种常用中药材(用量较大)、4部与道地药材相关文献共同收载的109种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变化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共涉及中药材457种(均为普查中需要统计数量的中药材),包括动物类39种,矿物类21种,植物类396种,人工合成1种。同时结合中药资源普查对这457种中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进行研究,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为中药材的市场流通提供定价依据;结合传统知识调查,从历史沿革、产区和环境特征方面进行研究,对道地性特征明显的中药材研究制定道地药材标准,为开展道地药材认证提供依据。

2.3.3 需要进行濒危情况评价的中药材名录 第三次全国药用资源普查之后,1987年国务院随《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一直沿用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我国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为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与其他部门的重点保护动植物名录之间相互兼容,应对其进行适当调整[23]。根据本文的整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不同,的关于珍稀濒危和需要保护的物种名录各异,经统计与珍稀濒危相关文献共收载源于珍稀濒危和需要保护物种的中药材280种。因此,建议在此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濒危药用资源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从中药资源学的角度主要针对包括这280种中药材在内的濒危药用资源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对现有保护物种名录(中药材部分)进行调整的意见和建议。鉴于这280种中药材中,大部分药材来源所在区域的环境较为特殊,只有115种为普查中需要统计数据的中药材,建议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对濒危药用资源进行深入的专题调查和研究。

3 讨论

掌握我国中药资源和中药材的种类,是此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目的之一,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有12 807种[24]。由于中药资源和药材种类多,生产实践中中药材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名称与实物不一致的现象较为常见。在统计过程以拉丁学名为依据进行中药资源的种类统计,结果相对准确。但是中药材尚未全部实现“一物一名”,“一物多名”的情况比较多,要得到中药材的种类数相对困难。《中药材正名词典》是我国第一部以“一物一名”的原则规范全国中药材正名的大型专业词典,全书共收载中药材5 872种,对正本清源、统一药名,解决中药材因一物多名、异物同名而产生的品种错乱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5]。

影响中药材种类统计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由于药名有古今时代的差异,全国各地又有由于民族称谓和地方方言的不同而出现的中药材一药多名和多药同名的情况。《全国中草药名鉴》共收载全国中草药13 200多条,其中植物药11 470多条,动物药1 630多条,矿物药160多条[26],系统的列举了每种药材的“植物名(动物名、矿物名等)”、“药材名”、“地方名”和“文献名(各种文献中出现的名称)”。孙宝惠等[27]对药典收载的中药材名称与全国20个省、市现行版地方标准所收载的中药材名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药典中的中药材中有21%的与地方标准收载的存在同名异物的现象。一种药材多来源,一种资源多药用。不同文献中会出现药材名与药材来源植物名混用的现象,导致在种类统计时出现重复计算或遗漏等问题。如2010年版药典收载的615种中药材中有144种为一种药材多来源,2010年版药典收载的615种中药材源于718种资源,有80种资源为一种资源多药用。

由于中药材名称的多样性,普查队员在进行数据录入时会遇到一种中药材有多个药材名可选的情况,建议在此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中开展“中药材名称学”研究,并基于谢宗万提出的23条中药材名称规范化取名原则[28],对众多的中药材正名进行规范化,建立中药材名称命名标准,为中药材的定名提供依据;编制《全国中药资源和中药材名称数据库字典》,实现中药材一物一名(正名),为普查队员进行数据录入和中药材种类统计等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兰萍,陆建伟,张小波,等.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制定[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7):937.

[2] 马卫峰,张小波,郭兰萍,等.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野生广布种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估算方法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8):1130.

[3] 中国药典. 一部[S]. 2010.

[4] 中国药典. 一部[S]. 2005.

[5] 中国药典. 一部[S]. 2000.

[6] 中国药典. 一部[S]. 1977.

[7] 胡世林. 中国道地药材[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33.

[8] 崔磊. 生活中的300种道地药材[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9] 彭成. 中华道地药材[M]. 北京:中国中医药版社,2011.

[10] 王强,徐国钧. 道地药材图典[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1]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资源[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6.

[12]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常用中药材[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13] 杨洪军,黄璐琦. 中药饮片用量标准[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23.

[1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J]. 药学情报通讯,1988,6(2):82.

[1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9(2):46.

[16]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13):39.

[1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植物红皮书. 第1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8] 乐佩琦,陈宜瑜.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9] 汪松.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0] 王文全. 中药资源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93.

[21] 黄璐琦,肖培根,王永炎. 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2] 黄璐琦,陆建伟,郭兰萍,等.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及实施[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5):625.

[23] 周跃华. 关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修订之探讨[J]. 中国现代中药,2012(9):1.

[24] 郭兰萍.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实施准备[J]. 中国现代中药,2009,11(2):3.

[25] 谢宗万. 汉拉英对照中药材正名词典[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6] 谢宗万,余友芩. 全国中草药名鉴[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7] 孙宝惠,刘铁钢,段吉平,等. 中药材同名异物与中药质量[J]. 中草药,2002(6):93.

[28] 谢宗万. 中药材名称规范化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1):725.

Key-point investigation lis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for

national survey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resources

ZHANG Xiao-bo, GUO Lan-ping, ZHANG Yan, ZHOU Liang-yun, HUANG Lu-q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ao-di Herbs, 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Base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list that includ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ao-di Herbs, the common used herbs, endangered species, to analyze the key-point investig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list was analysed. Results displayed that the variety numb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894, the variety number of Dao-di Herbs is 495, the variety number of the common use is 326, the variety numb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from endangered species is 280, and during the third national survey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resources the variety numb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that were analysed is 360. In the list of Dao-di Herbs and common used herbs over 85% are in the list of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list of the common used herbs over 80% are in the list of Dao-di Herbs, in the list of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Dao-di Herbs over 10% are in the list of endangered species. The key-point investig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list includes three part, the first part includes 563 varie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that need to statistics quantity of resource by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second part includes 457 variery that need to monitor the changing situation, the third part includes 280 variery that need to estimated endangered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