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

第1篇: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每天让一位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说话活动”,或背古诗或诵优美语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谈点见闻、互通信息,阐述见解。这种活动不仅能增加词汇的积累,还能促使学生在课外自觉地阅读。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经常背诵积累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还可以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另外我还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三、通过课文或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情”是一切“行”的源动力,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诱发其内因,从调动学生的情感入手:

1. 利用读物本身调动学生的情感。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因此,可利用读物本身优势,坚持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可逐步放手,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安徒生童话选》、《成语故事》、《百科全书》等,或让学生自由选择书目,读他们感兴趣的书,了解最想知道的事。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组织学生拓展乐读,进行“相似激活”,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学习赞美祖国美丽山河的课文时,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

2. 利用教师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小学生爱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对阅读怀有极高的热情,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教师的这种阅读习惯必能通过教师自身情感的外露来感染、影响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效应。因此,教师应该读一些经典作品,更要读儿童文学。教师品读儿童文学,既能找到一条与孩子沟通的捷径,又能及时推荐好的作品给学生。教师声情并茂渲染的故事情节就会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动的情感世界里。

四、推荐优秀读物

“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这句话启发我们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物。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推荐与阅读者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相匹配的读物。只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读书欲望,才能深入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首先,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童话、故事、儿歌、散文甚至优秀小说等,如《安徒生童话》、《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等。

五、以名人的读书事例树立榜样,激发阅读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欣赏;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叶圣陶、冰心、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身边的一个个能亲眼所见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乐趣,从而激起对书的渴望,产生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六、进行读书活动的评比交流

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例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在人性深处,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在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表现,带来了他人的赞许,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

七、写“推荐信”,记笔记,互相促进

第2篇: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是谁把最美的梦播进学生的心灵,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是谁把智慧和善良毫无保留地埋进学生的心里?

是你,就是你——如东县岔河小学!

今天,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将迎来一个特别隆重的好日子——你整整一百岁啦!

百年的风风雨雨,百年的沉淀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百年的智慧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经历了一百年岁月的洗礼,走过百年,你留下的是累累的硕果。沐浴在新世纪的曙光里,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一百年的风风雨雨,一百年的艰苦历程,你香飘了桃李,浓缩了灿烂!

我们爱你,你是我们的乐园。随着一阵清脆的下课铃声,同学们像飞出丛林的小鸟涌出教室。乒乓球台很快被占满,操场上也展开了激烈的比赛。欢笑声、喝彩声和加油声组成一曲交响乐,回荡在整个校园上空。

我们爱你,你是我们的学园。两幢教学楼接纳了全校八百多名同学。教室里窗明几净、桌椅整齐。“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吃饭,学会感恩,学会热爱大自然”让我们知道做人的道理,教室墙壁上那一幅幅中外名人名言时时刻刻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朴素整洁的阅览室,设备齐全的电教室,音乐室,电脑房……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第二课堂,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我们爱你,你是我们温馨的家!生活在这儿的师生是多么幸福啊!还记得年仅23岁的缪海燕老师,她虽然年纪,但却和学校所有的老师一样呵护着我们,为教育好学生呕心沥血,为我们付出了最诚挚的爱心,可“天有不测风云”,缪海燕老师不幸患了可怕的白血病,可恶的病魔使她的家人沉浸在悲哀中,全校师生的心情也分外沉重。就在这危急关头,是母校,是您伸出了爱心之手:全校师生们10元、50元、100元、500元……纷纷献上一颗颗爱心,给缪海燕老师送去一份真诚,鼓励她战胜病魔。

第3篇: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关键词:资源整合家园共育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幼儿园的工作实践中,家长还作为课程实施中人的因素,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对话可能产生许多新的知识外,家长与学生、家长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也将形成许多课程资源。同时家长的生活背景、社会阅历、人际关系等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的因素,也是对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起作用的无形资源。重视家园共育,一方面让我们密切了与家长的关系,赢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另一方面将更好地挖掘和整合家庭中蕴藏的教育和课程资源。

我们幼儿园开展的家园共育方式非常丰富,这些活动不是简单的陈列,也不是机械的操作,而是经过了老师们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它通过“搭建平台、做亮窗口、手册互动、拓展空间”等方式,强化了家与园之间的交流价值。它一方面提升了园所的信任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使幼儿园课程资源得以整合,家长的参与意识、角色认识、教育观念、教育策略发生变化,切实提高了家园同步教育的有效性,提升了教育合力。

一、搭建交流平台,共享家园教育资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了创新的家园联系方式,为家园共育搭建了新的交流平台。

幼儿园网站内容丰富,版块很多,有工作平台、七彩校园、亲亲宝贝、园丁风采、家长频道、雁过留声。各班的网站公布了课程的开展进程,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足迹。家长们平时工作非常忙,网站交流无疑是家园沟通的新平台,平时我们每个班级都会及时上传一些反映幼儿在园生活、学习情况的照片,让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类信息。

刚开始,网站开通后在网站上留言的家长不是很多,为了让所有家长燃起参与网络交流的热情,我们通过家长座谈会的形式与家长进行了心与心的沟通。此后我们发现,班上大部分家长都在网站上“驻足观看”,有的是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有的是询问孩子在园的情况,有的是发表了开展亲子活动后的感受等等,还有很多家长经常为班级和幼儿园提供各类教育服务和教育信息。这样的网络交流成了家园互动的一扇窗,在家长和老师之间进行着信息的双向传递,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实现着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做亮交流“窗口”,传递家园教育信息

以上谈到的家园共育新平台,是一种有效激活家园共育的良策。但我们觉得让我们的家长园地变成”会说话的窗口”,也能为家长参与家园共育活动和传递教育信息提供有效的保障。

首先,在这个园地中我们让孩子成为主人,每次当我们在更换好家长园地后都会对孩子说:“老师把一个秘密藏在家长园地里了,你们想知道吗?可以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来告诉你们!”通过激励孩子来引发家长对园地的关注,效果还是不错的。其次,在一些表述上将原来“命令式”的请求转变成协商性的交流和对话。如:“请家长收集图书的表述”以前是这样说的:“请家长明天带两本图书来园,谢谢!”现在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小博士图书馆’近期就要开张了,可是目前还缺少一些童话故事、生活百科、动植物世界类的图书,请您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这方面的书籍,相信在您的支持与配合下,大二班所有的孩子都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在这里,先代表所有的孩子感谢您,感谢您为他们做出的贡献!”我们还尝试让家长一起参与共建家园之窗,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把教师和家长融入了同学习、同交流、多角度、多渠道的共学共学活动中,获得了家园同步教育的积极效果。

三、巧用“方寸”之间,及时传播教育理念

除了搭建交流平台和做亮“窗口”外,我们还针对不同家庭和家长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以挖掘资源,满足多元化需求。比如:我们将每月一次的快乐家园,看作是与家长交流、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在书写《快乐家园》时,我们鼓励教师运用一些名人名言和教育格言,用叙事的方式与孩子的具体事例相结合,向家长传播新的课程理念。这里呈现的是《快乐家园》中一个关于如何处理与同伴之间的交往的事例: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学习与人交往,学习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世的规范。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我们每天都在与同伴交往,每天都要处理一些和同伴之间的矛盾。希望聪明的你能用更加友好的方法处理朋友之间的纠纷,这样才会让更多的朋友喜欢你!前面是运用了一些教育理念,后面是教师针对孩子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段话告诉家长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时出现的问题,让家长看了老师这段话后,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从而积极配合教师在孩子交往能力方面给予教育或培养。这些名人名言或教育理念的合理使用,一方面可以体现我们的知识修养,另一方面也能让教师的建议更有说服力。我们把这些名人名言或教育理念汇编成册,让老师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借鉴。

我们觉得《快乐家园》是记事本,将孩子的点滴进步、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快乐家园》又是育儿手册,帮助家长解决育儿中的困惑;《快乐家园》是情感交流通道,也是课程理念的者,经常性通过“本月主题”“向您求助”等栏目,请家长一起参与课程实施与开发;《快乐家园》还承担了“情感驿站”的交流功能,它把对家长的感激真挚地述说出来。它解释着误会,化解了矛盾,优化了关系!

这样的《快乐家园》手册,有效利用了方寸之间,传播着教育理念、传播着欣赏赞美,吸引了家长的积极回应和认真参与。

四、创建合作通道,拓展家园共享空间

家长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丰富的活动、家长的投入拓展了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家长共同分享着教育经验。所以我园在家园交流和互动实践中,非常注重创建家园合作通道,为幼儿的发展营造家园互动的良好氛围。

首先,依托各类“俱乐部”活动,拓展发展空间。我们以幼儿为主体,以玩具、图书等为媒介,在教师、家长的协同支持下,在幼儿园、班级内进行一定的尝试,开展各种活动的、宽松开放的团体组织活动,这些“俱乐部”的核心目标是,拓展空间,寻找“俱乐部”活动与幼儿园课程的结合点,从而共享多元化的幼儿发展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各班的俱乐部活动与课程有效整合,呈现出个性化的创造态势。俱乐部活动实现了与亲子活动的统整,与教育活动相融合,当俱乐部活动进入整合阶段后,它在与幼儿园课程有效结合的同时,也成了我园的特色教育活动,家庭教育资源转化为幼儿发展资源的机制得到确立和完善,家园共育的经验得以交流与分享。

其次,依托家庭内蕴资源,激发兴趣增长见识。很多幼儿的爷爷奶奶家都在农村,秋季时,一位孩子的爸爸兴致勃勃地带来了许多丰收的农作物,教师和孩子们把它们放置在一个区角中,孩子们把它叫作“快乐农庄”,农庄吸引着孩子。这位爸爸还向大家介绍各类农作物,孩子们从家长提供的资源里认识了水稻、红薯、玉米、南瓜等,激发了学习兴趣,增长了许多见识。

第4篇: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一、适当选题,贴近生活

作文命题要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自我认识、亲情、友情、环境污染等方面,让学生感觉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命题要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起写作兴趣。①命题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我手写我心。如《这就是我》。②命题让学生反思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正确与错误,吸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抵制诱惑》、《成长回眸》等。③命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从八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这意味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所以可写一些议论性的文章。如《我喜爱的一句名言》、《生活的启示》等。④注意学生道德情操,培养他们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如《充满活力的岁月》、《最美的珍藏》等。⑤让学生展望未来,对未来充满幻想,激发学习劲头。如《我的未来不是梦》等。

二、巧妙点拨,谋篇布局。

有了题目,学生想表达怎样的中心,教师不能过多地限制,否则,等于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写出真情实感,发挥不出最高水平;至于材料的选择教师也不能多加限制,只能引导或启发学生找适合中心的材料。但在文章的结构形式上,教师可授予学生一些作文技法,使他们的作文布局更合理,使材料更好地服务于中心。

比如“抑扬结合法”,就是“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鲁迅在《阿长与

另外,“主题叠加式”也是作文常用的一种写法。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因此,所选的镜头片断,无论是人物生活、景物描写、抒情片断,甚至是故事,都要服从主题的需要。画面的展现不能只在一个层面上,须多角度,具有代表性,力求立体地、全方位地反映主题。各片段在内容上须有所侧重,而且要层层拓展,或纵向以体现深度,或横向以体现广度,力求使行文富于变化,摇曳生姿。如朱自清的《春》。由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共五幅画面组成,各有侧重。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且前四幅为第五幅作了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

三、评语激励,培养兴趣

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思想沟通的桥梁,是师生交流的平台。作文评语用得好,可以大大改变学生对作文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要捕捉学生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

如一学生论环保时写道“我们欠了青山一笔债,我们负了绿水一片情”。我在评讲时对他大加赞赏,并把这句话作为环保的广告词。对作文中能够恰当地引用歌词、古诗句、谚语、俗语、名人名言来表情达意的同学,我都用嘉赞号给他们标出来并表扬他们这种做法。总之,学生作文只要有一点亮色,我都加以肯定。通过评赞、鼓励,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

2.评语要蕴舍对学生的关爱和德育

当学生把生活中的困扰写进作文的时候,老师要和风细雨,安抚那颗受伤的心,使之感到温暖生出希望。一位女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就因我是一个女孩父母就不喜欢我,是我不该出生?是我该死?看着桌上的那把刀,我便想用它割破自己的手腕,那样便不会再受委屈了……”我看完后非常震惊,给她写了这样的评语“人生在世,要学会感恩。生命弥足珍贵,不如意事常有,躲避不是办法,你可以去改变。试着和父母做一次倾心长谈,消除误会,你会发现,父母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他们是爱你的。你也要学会关爱别人。我和你的同学都会支持你的。”几天后,我观察她情绪好了,脸上绽开了笑容。评语中充满了关爱和教育,不只增加了师生的友谊,更使学生喜欢写作文啦。

四、注重生活积累,加强课外练笔。

第5篇: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关键词:假期作业;设计;类型

每次临近寒暑假,老师们都要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但学生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往往与老师们布置作业的初衷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与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不无关系。笔者就此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所提问题是:你觉得老师在寒(暑)假里布置哪些作业最为恰当?被调查的五十名学生,对“最恰当的暑假作业”认识各不相同。其中要求布置“有趣一点”、“不要太繁锁”和“不花很长时间就能做完”、“多布置一些活动、游戏类型”的居多。其中一些同学讨厌机械重复的“死”作业,而对活动类型的作业、新鲜一些的书写作业感兴趣。因此,假期作业可以遵循趣味性、创新性、活动性、灵活性、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来设计布置。

笔者据此对假期作业尝试改革,力求突破,下面就设计的类型进行简要分类。

一、巩固类作业——学期书本知识的必要复习

每一学期下来,学生学习了不少课文,也认识了不少生字,有必要进行复习巩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讨厌做该类作业,因为它看起来是在重复课堂作业,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它变得富有情趣。其中“接龙”是个不错的办法,例如“词语接龙”、“课题接龙”、“主人公姓名接龙”、“作者接龙”以及“混合接龙”等。

比如,“五年级上册语文共有25篇课文,加上拓展阅读课文共39篇。请你选择课文题目,连成一段话,题目用得越多越好。如果你能把39篇课文的课题都连起来,那就更不简单了!试试看吧!”这样的作业设计富有情趣和挑战性,学生普遍喜欢。当然,“也可以把作者、主要人物、文章主题和诗句等混合串编成一个片断就更有意思了。”对于生字新词,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认识、理解、使用、书写等多个目标同时落实,效果自然也很好。

二、阅读类作业——举一反三,有效拓展

1.课文内容的拓展——就《“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的阅读,布置学生拓展阅读描写船长的文章、描写海难的文章或电影、描写救人的文章等;学习《草船借箭》、《猴王出世》,布置学生拓展阅读儿童版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学习《小英雄雨来》等文章,布置观看抗日题材的电影、读描写时期的小说。

2.作者作品的拓展——读杜甫的诗《房兵曹胡马》、冰心的文章《忆读书》,布置诵、读杜甫的诗和冰心的散文集。就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养花》一课拓展阅读近现代知名作家老舍、朱自清、巴金等的散文、小说。

3.同类型拓展——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鲜明主题,紧扣主题设计作业,可以达到复习巩固和拓展深化的双重目的。就五年级上册“智谋”、“方法”等主题,布置课外搜集相关文章进行阅读。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江之歌》等以母亲河为主题的文章阅读之后,让学生搜集、阅读关于母亲河的诗歌和文章,感受母亲河壮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抒发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

三、活动类作业——让生活成为源头活水

1.“小调查员”:调查规范使用汉字情况,调查种植结构调整情况,调查不同兴趣爱好的比例,调查遵守交通规则情况,调查私家汽车的数量、种类等,调查同学们过生日情况……

2.“小收藏家”:集邮、收集成语、收集名人名言、收集歇后语、收集贴画、收集商标……

3.“小编辑”:根据制作手抄报的方法和经验,创编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杂志,注意主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插图补白的方法,报头、封面的设计。

此外,还有画画、外出游玩、摄影、养花草鱼虫、发豆芽、做手工制作、搞小实验等等活动(注意做好记录)。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积累学生习作的素材,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交往类作业——自我搭建交际平台

1.认识一位新朋友,到同学家串门,邀请亲戚、同学到家里做客,在儿童网站上注册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6篇: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观察 感悟 积累 表达

通过观察调查,笔者发现作文课上学生即使搜肠刮肚,咬着笔头发呆,也写不出什么感人的东西,最后只好闭门造车、抄抄弄弄,以蒙混过关。老师们认为作文难教,学生读了那么多的课文,练了多少年的作文,写出的作文仍然磕磕巴巴不顺畅……“作文难写”、“作文难教”是笔者在进行作文教学现状调查时反馈到的来自学生和教师心中的最大感慨。怎样才能使初中学生摆脱被动作文的局面,轻松而快捷地步入作文殿堂呢?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敏于感悟、勤于积累、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刻不容缓。有了这些好习惯,学生就拥有了通往作文殿堂的通行证,就会踏上通往作文殿堂的快车道。

一、善于观察——练就一双会发现的慧眼

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并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写生活,写生活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只有学会观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才能在写作实践中取得进步。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每一天,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其次,要帮助学生矫正“观察就是用眼睛看”的片面认识,让学生领悟“观察是多感官配合,立体化、多样化”的,用耳朵聆听,用眼睛捕捉,用双手触摸,用心灵感悟。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确定好观察重点,做到细致入微,充分感受;要有顺序,做到有条不紊;要抓住特点,努力发现异同,等等。

二、敏于感悟——培养一颗敏感的心灵

“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感悟能力要在生活中加以培养。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敏感的心灵,缺少智慧的眼睛。教师要启发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捕捉那些能感染人、激励人的瞬间,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喜欢把自己的体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读给学生听,与学生分享,以此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受和体验生活。比如,当笔者收到学生送来的鲜花时,就动情地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上午课间的时候,我收到了班里一位同学送来的一束鲜花。那花儿彩斑斓,有金黄的康乃馨、紫红的月季……散发着芳香,再配以野花、绿叶作点缀,煞是可爱。课间的时候,送花的同学带着微笑,手捧鲜花花轻盈地走到的办公桌前,她亲切地说:‘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我连声说:‘谢谢!谢谢!’心里特别温馨和激动,我感谢学生对我的深情祝福。”笔者的日记像一架摄像机录下了学生的成功和失败,欢笑和忧愁,也记录着自己学校、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笔者在日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言行、思想,对社会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给予评论、赞美,并经常读给学生听,与学生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笔者的影响下,学生用心感悟生活中的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进而发现生活之美,体验生活之乐,感受生活之味,用自己的笔触记录生活,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三、勤于积累——建一座内容丰富的材料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的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积累”的重要性。关于积累,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方面做起:积累语言、积累写法、积累思想、积累素材。只有这样,在作文时才会胸有成竹、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挥而就,进入“厚积而薄发”的境界。首先,要注重鼓励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其次,要注重积累写法。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多层次的立体的探究,在探究中领悟写法。再次,要积累思想。文章中有思想,名言警句中也有思想,教师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开拓出一块学习名言警句的天地,让学生亲近名人名言,领悟做人之道。最后要积累素材。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头脑中缺乏材料,就会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教学中笔者常常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从阅读中、从影视新闻中丰富素材,帮助学生建一座内容丰富的材料库。

四、乐于表达——把作文看做一种需要

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感到写作文不是在被动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要把它看做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表达、交际的需要。作文教学实践让笔者领悟到学生“乐于表达”的习作热情首先来自于老师热情洋溢的评价。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赏,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欣赏并放大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让学生因赏识而快乐,因赏识而感动,因赏识而对习作充满自信。成功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唤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作文讲评课上笔者常常选择学生的优秀习作在全班同学面前满腔热情、有声有色地朗读,边读边评,边读边赏,并适时讲解写作方法、技巧,让学生在欣赏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学生习作的动力自于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亲自参与活动,体验到快乐,再把活动的经历及感触记述下来,容易真情流露、轻松作文。笔者认为,教师要着力激发学生“我要写”、“乐于写”的书面表达热情,如此解决的是学习情感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7篇: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 新课改 激发 兴趣 师生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06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政治课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教学内容、目标、核心等几方面,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出有价值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如何提高政治课上学生的兴趣,如何实现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这是高中政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政治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弊端:偏向理论教育,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说教色彩较浓,缺乏对学生辨析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台上讲得卖力,台下学生听得吃力,学生对政治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睡觉、玩手机的学生比比皆是。如何克服以上弊端,使课改真正落到实处?关键是将课堂气氛搞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趣激学”,使学生乐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教与学的双赢。那么政治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没精打采地听,教师讲得累,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烦,昏昏欲睡。课堂上学生缺乏主动性,对教师的提问漠然待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当一个人弄清问题的欲望时,才能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思维因问题而发动,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巧设问题,给学生想象的时空,将学生的思维火花点燃。如在上《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一框题时,让学生看材料:“有个青年人夸下海口,亩产不到3万斤,就不结婚。”然后创设问题:材料中的青年是否能结婚?从哲学的角度看,他犯了怎样的错误?

再如,讲“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时,如此设问。兄弟俩到公园玩耍,向母亲诉说各自的观感。哥哥说:“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荆棘上面有鲜花。”弟弟说:“那地方一点不美,鲜花下面有荆棘。”为什么对同一事物兄弟俩竟会有不同的观感?如此巧设问题,就给学生造成悬念,引起学生注意,促使他们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引用成语、寓言激发兴趣

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内容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常有一些知识让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但如果教师能采用多种不同教学方法,别出心裁地进行教学,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认识运动”时,可通过刻舟求剑的寓言导入,过渡到“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这样就使抽象难懂的哲理立刻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还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据统计,高一高二的教材里各设有26幅漫画图示,名人名言61个。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能增强政治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兴趣

第8篇: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一、从生活中开掘源泉,启迪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生活是习作取之不尽的创作之源。生活实践多了,感触多了,学生才有所悟,才有所写。可是,众所周知,今天的小学生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可谓少矣!没有经历,就谈不上感受。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开掘源泉,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丰富情感。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有趣,而且有真情实感。

二、从阅读中获得感悟,培养兴趣。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阅读则是习作的基础。老师要鼓励学生课余多阅览各类书籍,在校安排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摘抄、讲演、交流等,让学生学习书中准确、简练、丰富的语言,锤炼学生的思想,扩充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为此,教师要做到“五要”:

“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学生感兴趣、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

“二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

“三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成立办报小组,定期出版手抄报,展示风采,激发兴趣。

“四要”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可以利用课前的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交流了感受,而且锻炼了学生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五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在课内外读物中积累写作材料。语文课本内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学习时,除了要求学生向作者学习怎样观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外,更重要的是向作者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在这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两点:一是每人备一本读书笔记,随身携带,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分别整理并在班内定期交流,相互观察;二是要求背诵精彩片段和名言警句,这样,背的多了,作者的语言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时就得心应手。

三、从活动中开拓思维,激发兴趣。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孩子们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著名作家孙梨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祖国壮丽的河山,奇特的风俗人情,观之不完,赏之不尽。教师要尽量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了解自然、感受自然。其次还可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筹划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等等。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既开拓了思维,又陶冶了情操,自然就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

四、在习作中真情表达,实践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体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它在人的生活中的意义是巨大的,是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强有力的活动之一。为学生创造兴趣环境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性格特点,酿造了不同的认识及感受。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创造宽松的习作环境,才会激发他们的真情表达,使他们言之有物。为此,我认为教师应做到:

一要拓宽习作题目的范围。如果说为学生提供的习作题目远离学生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符合他们的表达愿望,他们便寻找不到习作的源头。为此,教师在拟定习作题目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拓展题目范围,让题目与他们的生活接轨、与他们的思维碰撞。其次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就是老师提出一个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选择自己想要写的,自己确定一个题目来写,也可以同时出几个题目让学生选择,喜欢哪个就写哪个,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9篇: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关 键 词】 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上航行。”但是我们农村的小学生们,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读书状况令人堪忧,所以,必须要学校和教师切实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每一位学生能读到书,读好书。根据我们学校地处农村的实际情况,我在班级开展了一些课外阅读指导活动,也有了一些体会。

一、就地取材,创造氛围

学校少先队要求班级布置文化阵地,其中读书角、文化角是每班必须设立的。我带领班干部们充分利用好这些板块,首先选好管理员对图书角的图书进行管理,使学校发放的图书能最大的有效使用。同时每一周在文化角中展示本周在课外书中的收获,可以是积累的词句,也可以是读后的心得,对于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不同,所要求的收获是不同的,重在鼓励他们读书,并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有自己的作品展示就是一种荣誉。不过学校发放的书籍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于是我动员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带到班级图书角,相互之间交换着看,虽然图书充实了不少,但是毕竟是农村学生,家庭读本是有限的,于是我利用召开家长会和家访的机会,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支持孩子读书,并尽量保证孩子的读书需求。然后我与学校的图书室联系,由我班的管理员定时进行图书的借阅,以补充班级图书的空白。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对自我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也便于对他们进行及时的阅读指导,我与学生一起读书。

二、培养习惯,注重实效

学生读书时往往只注重故事情节,而对于其中的有价值的东西并不关心,更不会做记录。学生的一次作业习题中:徐特立老先生对他的孙子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多读、多写,其中多读时一定要动笔。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说说该怎样做到多读、多写。学生纷纷献计献策: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等等。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即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以提高阅读质量。

每读书一段时间以后,我会进行集中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为了便于我的指导,我会定时让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但每次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针对于课外书屋的推荐和学生的特点做定时的好书推荐,由学生自己投票决定读什么书。我们班的学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的续写,《鲁宾孙漂流记》的缩写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三、帮助选择,保留个性

由于学生的喜好不同,课外阅读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只有读自己喜欢的书,才会读得自由,才会读得投入,如果硬要他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再好的书也不会有激情去读的,更别谈从中会得到什么收获了,作为老师的我对于他们的读书范围不作要求,只要他们有兴趣,不管是名篇名著还是幼稚的卡通童话,我都会支持、鼓励的。

课外阅读益处虽很多,但开卷未必都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所以我在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时,关注他们的书的内容,引导他们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尤其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四、课内外结合,有效延伸

我在教学中不仅仅让学生读会书本,同时抓住时机让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如学了《少年闰土》推出鲁迅小说《故乡》;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看安徒生童话;学了《鲁宾孙漂流记》引导他们看外国名著,学了日积月累中的名言名句后,鼓励他们找到相关的作者的作品进行阅读。每次的课外书屋中书籍的推荐,我都会动员他们尽量去读一读,同时还抓住一些节假日推荐相关的书籍……被我用得最多的还是学生手中的《同步阅读》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

为了不在学习期间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不再要求学生写日记,只是让他们准备一本摘抄本,每当读到好的句子或有好的想法就随手记录下来,哪怕是一个词语也是好的,不过每次的记录要写上日期。学生少了难写又讨厌的日记,让摘抄取而代之,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作业要求的。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慢慢地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着课外所要阅读的量。在假期的作业中把假期作文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让语文作业因课外阅读也变得有趣起来。在每个学期开学时,我们班的学生带来的是一幅幅精美的手抄报,自己编辑的好词佳句集,有的学生还主动写了自己在假期中的读书心得,渐渐的,学生由被动读书转为主动地找书读。

五、展示自我,乐在其中

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实效,也是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我思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我结合课文进行了一些活动,如在学习名人名言的内容时,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开展“我喜爱的名言”交流会;学到关于、等名人的课文时,在班会上开展“名人故事会”,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在班级的文化阵地中还开辟了“课外阅读小报”,展示美文佳作,选登优秀读书笔记……学生们一有空闲便会寻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根据每月的读书主题搜集资料,整个过程使学生的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由于他们的阅读的量很大,在每次的文化阵地的评比中,我们班的文化阵地中的内容最丰富,得到的分数也是最高的。特别是这次的语文小报的比赛,我提出了要求,并没有安排哪个学生具体完成。出乎我的预料,学生们踊跃参加,并且他们自己收集了很多关于家乡芜湖的资料,而且起的名字也很有特色,如《家乡风韵》《奋进的芜湖》等,而里面的内容更是体现了芜湖的文化气息,表达了对家乡芜湖发展的赞美。同办公室的老师看了后连连惊叹我班学生的知识积累与归类能力。听了同事的称赞,看到学生的作品,我感到很欣慰,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训练没有白费。为了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班上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 “读书少年”,并在班级墙报上给予表扬。由于在阅读的每一环节,我都关注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大多数同学踊跃阅读,而且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征文活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真正做到了乐在其中的读书。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通过增加课外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有利于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服务,会更有助于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苏大银.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J]. 读与写(下旬刊),2015(5).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