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涵洞施工总结范文

涵洞施工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涵洞施工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涵洞施工总结

第1篇:涵洞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 水利工程;涵洞设计;相关问题;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TK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2-0051-02

0引言

涵洞作为水利施工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主要承担着快速排除公路表面和地表积水,保护公路路基安全的重要作用。另外,还有通过在涵洞设计过程中增加闸门部分,这种情况下的涵洞还能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

1涵洞的用处和功能

涵洞的设计和施工对于水利工程建筑来说,是非常关键而且重要的环节。在水利工程建筑中涵洞主要起着排除公路路面积水,以及公路路基内侧的积水的作用。另外,还有将涵洞设计中添加闸门的,这类涵洞除了排水功能还具有调节水量的作用。由于其所起的作用的特点,决定了涵洞设计过程中位置、结构、类型等因素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涵洞设计的安全性也是关键性的因素之一。因此,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的涵洞对于公路的正常使用以及路基的安全和整个施工项目的成本,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涵洞的分类

2.1按构造形式

涵洞按照其构造形式,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四种,即管涵、拱涵、箱涵和盖板涵。其中管涵由于主要依靠采取直径在半米到一米之间的灌装涵冬,所以具有在受力和适应性好的特性,而且具有成本低的优势。但是由于其管道特性,因此受位置因素影响较大。比较常用的是拱涵构造的涵洞形式,其具有超载潜力大,而且施工容易的优势。箱涵因为造价成本高,通常不被选用。盖板涵主要适用于地势低的填土路基。

2.2按水力性能

涵洞按照水力性能可以分为倒虹吸管、压力式涵洞、半压力式涵洞、无压力式涵洞四大类。其中倒虹吸管涵洞的形式是涵洞两侧水深高于涵洞进出口的情况,这类涵洞通常需要在涵洞的进出水口设置竖井。其次,压力式涵洞和半压力式涵洞都是涵洞的入水口高于涵洞的洞口的情况,区别之处在于水流是否充满涵洞。其中压力式涵洞的整个涵洞内都充满水流,而半压力式涵洞则只有进水口出有水流。而无压力式涵洞则是涵洞口高于入水口深度的形式。

另外,按涵洞洞顶的填土情况,还可以将涵洞分为明涵和暗涵两大类。

3涵洞的设计

3.1涵洞位置的选择

涵洞选择位置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涵洞位置的选择对于涵洞的设计及其使用性能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首先,涵洞位置在受路线分布影响的情况下,必须要选择与路线的设计极其走向相一致。除此之外要考虑的就是地形、地址的因素,以及地基的承载力和沟床的稳定性等因素。在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需要考虑的就是施工技术的难易、施工成本的高低等问题。要在保证涵洞有效使用的前提下,控制施工及后期养护和维修的成本。

通常需要设置涵洞的情况及地理位置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其一,当施工路面的积水面积高于规定标准时,需要在施工路线与河沟相交的位置设置涵洞。其二,在施工路线必须穿过农田灌溉区,而且存在影响农田灌溉的情况下,需要考虑通过设计和建设涵洞来解决问题,避免影响农田灌溉,造成不良后果。其三,在山区施工的的山坡面,为了保证有效的排除路基内侧边沟的积水的情况时,需要考虑通过设计涵洞解决问题。其四,当施工路线必须与其他路线或者一些重要管线交叉的情况出现时,例如公路、铁路、人行路等,都必须考虑相应的设置涵洞,避免由于施工可能带来不便或者隐患。其五,在山区施工路线时,遇到易塌方路段时,要考虑雨季的积水量大、排水需求高等因素特点,配合施工情况设计施工涵洞,为公路和水利设施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3.2确定洞身与涵洞长度

涵洞的洞身对于涵洞的设计和使用来说,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作为保证水流畅通的排水的主要建筑,涵洞的洞身必须要保证稳定性和一定的承载力,而且必须随时保持畅通的状态。另外,涵洞在一定程度上还起着支撑路面的作用,因此就要求涵洞必须具备足够的承压能力。所以说涵洞洞身高度与涵洞的长度的设计比例,也是涵洞设计合理、正常使用的关键因素。

3.3涵洞孔径的设计

涵洞的洞孔主要起到的是稳定涵洞使用性的作用。如何通过涵洞洞孔的设计,在利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节约构建成本是涵洞洞孔设计的关键。跨高比是指涵洞切面的直径与涵洞高度之间的比值,主要用于衡量涵洞洞孔的关键性数据,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在涵洞洞径的该比值控制在零点七五到一点一二五之间是最佳的范围。

3.4涵洞基础设计

涵洞基础的设计主要需要考虑是工地的地理情况,通常可以设置在地面、河床低等位置。在河床低设置涵洞时必须要将其设置在河床低一米以下的位置。在考虑将涵洞设置在地面时,要考虑其地基土质的情况,需要适当将地基进行处理。例如在遇到柔软地质的情况时,需要通过铺垫粉砂桩或者砂砾垫层来调整地基地质。

3.5涵洞洞口布置与设计

关于涵洞的洞口设置通常情况下相对灵活,具有多种形式。在实际设计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是一字型洞口和八字形洞口,以及与之相关的组合型洞口。涵洞洞口的主要作用在与进出水,以及协调和美化涵洞与周围的环境。另外,在涵洞洞口的设计和布置时,要考虑是否能够保证水流的顺畅,以及与路面、路基的顺接、是否易损坏或者腐蚀等情况。

3.6涵洞施工的步骤

关于涵洞的施工主要包括:1)施工前准备工作;2)基坑开挖;3)浇筑基础砼;4)箱底浇筑;5)涵身浇筑;6)盖板现浇;7)涵背两侧的填筑等步骤。其中箱底浇筑和涵身浇筑是比较关键的环节,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重点监管。

另外,关于涵洞投入使用后的日常养护和维修也是非常重要的,是确保涵洞的正常使用,发挥作用的关键。

4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水利工程建筑的关键,涵洞的设计直接影响涵洞是否能够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只有科学合理、符合实情的涵洞设计,才能在使用发挥真正的作用。否则不但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极大的浪费,甚至可能由于涵洞设计不合理导致次生灾害的发生,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邵会男.浅谈涵洞的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3).

第2篇:涵洞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速铁路;涵洞工程;施工方法;基坑防水;台背回填

中图分类号:U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7-

1 涵洞工程概述

新建铁路天津至秦皇岛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年客运输送能力8000万人。客运专线II标段二分部的DK88+915.93~DK89+991.89段为软土地基路堤区段,路堤上采用了II型无砟轨道,其区间段设有三座涵洞,分部是DK89+134.00框构小桥、DK89+404.00框架箱涵以及DK89+727.60框构中桥。其中DK89+134.00框构小桥位于R=9000m曲线及i=0.6‰坡道上,津秦正线线路法线与框构轴线夹角θ=33.32°,基坑实际开挖深度超过6.0m,最大开挖深度达到6.5m,为三个涵洞中夹角最大,开挖深度最深,施工难度最高的涵洞。本文以DK89+134.00框构小桥施工为范例,结合其它两个涵洞施工的共性特点进行总结。

2 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础砼浇筑(分两次1~7.78m进行)底板和墙身C45砼浇筑(分两次1~7.78m进行)八字墙施工边墙施工帽石C30砼浇筑回填路面检验验收。

3 施工方法

3.1 基坑开挖

相比于普通的承台基坑开挖施工,DK89+134.00框构小桥复杂的平面形状、高低不一的基底标高、较大的开挖深度和广度以及流塑性强的土质(涵址处原为一排水主沟渠),都对其基坑支护开挖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面对DK89+134.00框构小桥苛刻的基坑开挖施工环境,大桥局二分部技术管理人员根据以往承台、涵洞基坑支护经验,深入现场调查研究,结合DK89+134.00框构小桥自身实际,提出了钢板桩+型钢双层支护、平面分区分层分级开挖的施工方法,成功解决了基坑支护开挖施工坑壁稳定的问题。

支护开挖方法概述如下:

3.1.1 支护。框构小桥全桥结构轮廓线15cm处整体插打拉森IV型钢板桩支护,对于开挖深度达5.5m的挡墙区域采用长为12m的钢板桩,对于开挖深度为4.0m的桥身主体区域采用长为9.0m的钢板桩,钢板桩保证锁口闭合。

3.1.2 支护加固。在钢板桩约3.0m放坡开挖处再插打一排型钢支护,在型钢与内侧的钢板桩支护之间拉设钢丝,使两排支护整体受力。

3.1.3 分区分层分级开挖。依据DK89+134框构小桥的结构特点,将开挖区域分为四个挡墙和一个主体共五大块,先整体分层向下开挖三层,每层开挖深度0.70m,开挖过程中将外露的PHC管桩桩头及时截除,再依据开挖分区进行分级开挖,每级高1.0m、宽5.0m,每级界线处均采用长为9.0m的I32a进行支护,同时将外露的PHC管桩桩头及时截除。

3.1.4 放坡开挖。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再在钢板桩支护进行放坡开挖,及时截除外露桩头至设计标高,并对PHC管桩桩头进行混凝土封堵。采用挖掘机开挖放坡,基础开挖底宽为涵洞混凝土基础宽度两边各加1m,用于施工作业空间。

3.1.5 基底处理。按设计要求基地垫层铺设0.5m,并让实验室对基底进行承载力试验确认其满足设计要求。

3.2 涵体施工

3.2.1 测量。基底验槽合格后,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样出涵洞中心轴线、边线,及挡墙基

础线。

3.2.2 钢筋工程。

(1)涵洞施工所用钢筋原材原材料进场后,首先检验进场材料的等级、规格和产品外观,检查无误后再检验其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单,无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单的应不予验收。进场材料验收合格后,按材料的不同种类、型号、规格、等级及生产厂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并设立识别标志,材料宜堆存在仓库(棚)内,钢筋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以防淋雨锈蚀和其他污染,影响钢筋质量。

(2)钢筋进场时,本部试验人员和现场监理共同对钢筋按规范要求和频率抽取钢筋样品,进行力学试验,并同时应进行见证试验。钢筋试样的力学性能达到规范要求时方可使用,否则应清除出场,严禁使用。

(3)钢筋加工在平台上进行,加工成型的材料按有关规定要求摆放、保护。钢筋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335牌号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4)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根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焊缝须达到饱满,焊完后焊渣敲除干净。

(5)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焊接接头,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不能大于总截面面积的50%。

(6)钢筋绑扎时,现场需有控制设备,保证钢筋绑扎间距符合规范要求。

3.2.3 模板工程。

(1)顶板模板采用2㎝厚竹胶板,模板采用加条木骨肋。肋木采用10×10cm方木做横向肋骨,横向肋骨间距为50cm,纵向设置三层肋骨,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外面支撑采用钢管支架搭设斜撑支护。

(2)模板接缝采用泡沫条塞填密实,并用腻子刮平,在模板安装前要把模板表面的附着物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

(3)调整好模板后,重新进行中线和尺寸复核,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2.4 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施工前认真检查模板内存有的杂物,并清理干净。

(2)混凝土由混凝土工厂生产供应,当混凝土到现场时,检查其坍落度、均匀性等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振捣应充分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现象为止。

(3)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振捣应充分密实为止,做到快插慢拔。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现象为止。

(4)涵洞洞身采用分段一次浇灌成形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涵身混凝土时,按工程施工进度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力下到涵身内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不大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并且不能形成明显的施工冷缝。

(5)混凝土基础浇筑时,至少做三组混凝土试块。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钢筋、模板的安装。

(6)混凝土初凝后,用土工布覆盖,并将其洒水湿润,保持养生,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达到终凝时间时,就要对其覆盖土工布进行浇水保湿养护,养护用水在满足要求的基础上按就近取材为原则。

3.2.5 沉降缝。按设计位置设置,做到两端竖直、平整,上下贯通,沉降缝的填塞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3 防水

3.3.1 在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后,在涵洞主体涂刷基层处理剂,用M10水泥砂浆填塞紧密。

3.3.2 涵洞伸缩缝处防水处理:伸缩缝处在墙体的内侧,用M10的水泥砂浆填塞,墙体的外侧用沥青浸制的麻絮填塞,麻絮要嵌入墙体内2cm。麻絮填塞完成以后,外贴一层沥青浸制的麻布一层。麻絮填塞范围与麻布防水范围为涵洞单条伸缩缝的整长。

3.3.3 涵洞整体防水:涵洞整体防水自顶板顶面至顶板底面以下20cm,两侧边墙外面涂热石棉沥青两层。

3.4 台背回填

涵身混凝土模板拆模后,先清除基坑内的碎木屑、垃圾及表面虚土。基底先洒水润湿,再用小型冲击式夯实机夯实。然后分层回填,压实机械用小型冲击式夯实机时,每层松铺厚度为15cm,分层压实度须达到96%以上。涵洞台背回填填料最大粒径不超过5cm,每侧宽度不小于2倍孔径长度。涵洞两侧对称夯填,涵顶填土厚度大于1m时,方可允许施工机械通过,防止混凝土出现开裂等人为破坏。

4 结论与建议

(1)涵洞施工放样后,结合实地对涵洞的功能进行确认,对于过水涵洞要实测进出口原地面标高,与设计涵洞进出口标高进行比较,确保流水顺畅,对于交通涵,确保涵洞与既有道路中心要一致。

(2)基础开挖较深时(≥2m),要考虑基坑的放坡,必要时进行支护。开挖过程中,基坑有水的,要设置积水坑及时将渗水排除。基坑开挖后及时进行基底承载力的检查,并及时请设计院现场地质代表和现场监理确认,合格后尽快进入下一工序;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现场与设计不符的应及时通知技术人员并做好记录,根据具体情况按变更程序处理。

(3)基础与涵身必须按设计分段长度设置沉降缝,并按要求进行填充物的填塞,沉降缝勾缝采用平凹缝,为确保沉降缝的位置准确,跨度≥3m的涵洞分节间隔浇注砼,涵洞的沉降缝必须垂直于结构中线。

(4)框架涵分底板、墙身顶板两次浇筑完成,施工时注意钢筋搭接焊质量;砼浇筑时,要注意保护钢筋,钢筋骨架发生位移及变形,及时纠正;施工缝要凿毛清理干净。

(5)框架涵身浇筑时,要水平分层对称施工,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防止对内模造成偏压;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振捣作业,杜绝漏捣、过捣情况发生。

(6)拆模后的砼要安排专人根据天气情况采取覆盖保湿养护方式进行养护。

(7)防水层要铺设平整、顺畅,沥青涂刷饱满、均匀。进行涵背过渡段填筑时,按照涵路过度段填料要求施工,施工时要注意保护防水层。

(8)基坑和涵背填筑级配碎石,施工时划线分层对称进行夯填,涵身两侧2m范围内的填筑不得用大型机械施工,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填筑过程中及时进行试验检测,确保填筑压实度。

第3篇:涵洞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山区涵洞;涵洞位置;因地制宜;立面布置;洞口选型

1. 引言

涵洞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单个工程数量较小,费用低,但对整条道路而言,涵洞分布全线,工程量占着相当比重,是保障路基排水通畅和长期稳定重要构筑物。同时涵洞的设计还与地方农田水利灌溉有着密切关系,直接影响沿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于发挥公路建设社会效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涵洞是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整条道路安全、稳定和正常运营的关键环节之一。

实践中涵洞设计重要性往往被忽视,施工中涵洞设计变更严重影响路基施工的连续性,涵洞设计施工不合理会给道路的使用留下隐患。对于目前涵洞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涵洞结构的选型,涵洞位置、立面布置及洞口构筑物的选择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2. 涵洞结构形式的选择

涵洞应根据所在公路的使用功能、等级和发展需要,按照适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结构类型的选择应考虑地质条件,施工能力,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

1)石拱涵能充分利用天然石料,造降低,施工技术简单,经久耐用,养护费用低 ,但基本采用人工砌筑,施工速度慢,建筑高度较大,对地基要求高,适用于高填方地区,路基工程中已较少采用。

2)管涵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钢筋用量较少,便于预制,施工速度快,但损坏后修理和养护较困难。若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管涵易出现开裂,渗水,不利于路基稳定。管涵一般采用无压流过水,与地方灌溉渠相接时较多采用。近年来,部分工程采用波纹管代替钢筋混凝土管。波纹管由若干块成品波纹钢片拼接而成,施工速度快,可适当变形,以适应路基不均匀沉降。波纹管建筑高度大,波纹间易淤积泥沙,不利于水流快速排除,不适于在长流水沟渠处设置。

3)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应用范围最广,其构造简单,自重较轻,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不高,维护方便,适用于不同路基填筑高度。钢筋混凝土盖板多采用现场预制,工厂化施工,速度快,质量有保证。

4)箱涵整体性能好、对地基适应性强,但用钢量多,造价高,一般多采用现场浇筑,施工难度大。通常适用于软土地基。

涵洞结构形式的选择应结合项目特点,地质条件,工期及客户要求综合考虑。涵洞结构形式不宜太多,以便于施工组织和原材料供应。

3. 涵洞位置的确定

3.1涵洞选址的一般原则

涵洞位置选定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路基的稳定、道路的使用功能以及工程造价的高低。山岭地区地形起伏,峰谷交替,路线布置上以纵断面控制为主,实际布置中应结合具体地形特征,将涵洞布置在如下部位:

1)、山岭地区一般应顺沟设置,一沟一涵,尽量保持河沟的原有状态,涵轴线与水流方向一致,以有利于泄洪和减少对下游冲刷破坏。

2)、涵洞设计与路基排水密切相关,路基排水一般通过边沟、截水沟、急流槽等汇入涵洞或通过排水沟排除路基以外,因此涵洞设计时须紧密结合道路平纵横设计。如在道路纵断面凹曲线低洼处、道路纵坡由陡变缓处,会出现水流淤积和对路基冲刷,须设置路基排水涵。

3)、若项目经过大面积的耕地,影响了原有的灌溉系统,应布置灌溉涵,其位置和相邻涵洞的距离需结合灌溉要求而定。

4)、改沟合并,当路线通过地段相邻河沟距离较近且流量又小,在地形上便于通过排水沟相连,排水沟上游水流设计流量小于边沟宣泄能力,同时又不至于危害路基稳定时,可以考虑改沟合并已减少涵洞数量,降低造价。

5)、结合地址勘察资料,涵洞应尽量避开淤泥、崩塌、滑坡或泥石流发育严重等不良地质地段。如必须在此设涵,则要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保证施工和使用安全。

3.2涵洞选址应注意的问题

1)涵位与路线总体设计有机配合

路线总体设计时,就应结合道路平纵横断面,考虑线路中涵位的布置,使其与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下图左)。如线路在转弯处,路基内侧会出现水流汇集和变向,若采用边沟将水引入下游,易出现对路基冲刷和泥沙淤积,宜在此设涵(下图右)。

排水系统总体设计 曲线内侧设涵洞

路线纵断面设计中应考虑涵洞立面布置,挖方段落设置涵洞,可能导致涵洞进出口开挖量较大,增加涵洞出口铺砌长度或涵长,若将路线纵坡抬高,可有效减少涵洞土石方、涵身及进出口工程量;涵洞设计完成后,应结合路线总体布置,检查路基排水系统能否有效将水流排除路基以外,应特别注意路基内侧地形起伏较大填方、挖填过渡段及低凹路段是否有出现积水情况的可能。若有积水无法排除,此时可通过在路基内侧回填土石方将水流引入边沟,或在低洼处设置涵洞的方法沟通路基两侧水流。

2)因地制宜,综合考虑

山区地形复杂,山势陡峻、沟壑多变,道路建设中,原则上应逢沟设涵,但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河沟密集,汇水面积较小,逢沟设涵并不现实,此时应利用山坡截水沟、边沟、排水沟等将相邻几条水流导入同一方向,并在最低处设涵,

对一侧坡面汇水面积较大,山坡虽无明显沟壑,因山区暴雨洪水汇集快,流速大,为确保路基安全,也需每隔200~400m布设涵洞,以免路基内侧边沟积水过深,漫流路面。

4. 涵洞立面布置

山区涵洞立面布置受自然沟底纵坡,进出水口标高,路基横断面形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当河沟纵坡≤3%,且涵长≤15m时,涵洞基础可水平布置,涵底铺砌纵坡可采用1%~3%,当河沟纵坡≥3%,≤6%时,涵底铺砌可采用与天然河沟相同的纵坡。

对于山区高填方路基,当整个路基范围内都是缓坡时,涵洞受排水要求的限制,可以腾挪的空间不大,涵洞沿沟底布置,水流易于宣泄,但涵身工程量大,若通过边沟,截水沟将冲沟内水流导入临近低填方路基,可有效减少涵长。当高填方路基地面线起伏较大时,可设置成边坡涵,涵底纵坡一般≤5%,这样可缩短涵长,但因涵底基础置于半填半挖路基之上,易出现不均匀沉降,此时填方段可采用碎石路基填筑,减少路基沉降,且可有效增加涵洞出水口抗冲刷能力。

山区陡坡涵可设置为齿状基础或台阶形基础、或将出口设置为扶壁式,考虑施工陡坡涵施工难度大,基础易开裂,现实中较少采用。

5. 洞口构筑物的选择

洞口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设计师机械地搬用定型图,洞口形式选择,不结合进出口条件,洞口形式单一化,一律采用“跌水井+八字式”,建议涵洞洞口设计中应认真调查涵洞进出口条件(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据以选择合理的洞口形式,除常用的八字墙,跌水井洞口外,因地制宜,灵活采用直墙式、一字墙、扭坡,跌水井式等多种形式洞口。

涵洞口周围地势平坦,河沟有一定的宽度,可选择八字墙式洞口,而河沟中存在较为明显的沟渠,且涵洞的空间可以满足排水要求时,可进一步调整八字墙,将其扩散角设置为零度,从而形成直墙式;一字墙适用于沟床稳定、土质坚实的河沟及流速较小的人工渠道或不易受冲刷的岩石河沟;扭坡式适用于盖板涵、箱涵、拱涵洞身与人工灌溉渠道的连接。跌水井式洞口适用于河沟纵坡大于50%或路基不能满足涵洞建筑高度要求、涵洞进口开挖大以及天然沟槽与洞口高差大时,以解决路基边沟或天然沟槽与涵洞进口的连接。

6. 总结

山区公路涵洞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到地形、地质条件等众多问题的影响,其设计难度大,这些要求设计者应重视涵洞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涵洞结构形式的选择应从地基稳定、施工组织,原材料和投资造价等方面综合考虑;涵洞位置的确定除受自然沟壑的影响,还应满足路基综合排水,保证路基排水无死角,避免出现低洼积水的情况;涵洞立面及洞口形式的选择应保证涵洞过流平顺,不得冲刷涵底、进出口构筑物和路基。涵洞设计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设计前应做好调查研究,掌握上述设计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设计出安全、经济、合理的涵洞工程,减少施工过程中重大修改,保证施工进度和路基排水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JTG/TD65-04-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S]

[2]JTG/TD60-04-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3]孙家驷《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第4篇:涵洞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既有线;斜交盖板涵;侧向顶进

1.引言

斜交盖板涵是我国在早期铁路设计时期较多采用的一种涵洞形式,其优点是结构形式简单整体性好,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有较好的适应性;盖板可预制,施工方便工期短,因而使用范围广。近年来随着铁路增建二线工程的建设,斜交盖板涵的接长施工也随之出现;对于较大孔径(3m~6m)的涵洞,斜交盖板涵接长施工面临着安全风险高、工期长、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尤其在软土地基和高地下水位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尤为突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涵则能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在既有线下顶进箱涵施工技术广泛运用,在复杂条件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研究能满足施工需要,在使用框架箱涵接长既有铁路斜交盖板涵方面尚需要研究以满足施工实际需要。

本文为满足既有线施工实际需要,提出采用侧向顶进框架涵接长既有铁路斜交箱涵法,针对实际既有线盖板涵工程项目,在施工方案比选、框架涵设计计算、施工方案比选、实施过程总结方面,对本文方法进行探索,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2.工程概况

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在桩号K65+064.00设置一孔4.00m钢筋混凝土斜交盖板箱涵,箱涵结构中心线与铁路中线相交45°,此涵洞是地方百姓出行的主要通道,车流量较大。新建二线铁路需对该涵洞进行接长,新建涵洞位于软土路基上,涵中心距既有涵洞中心14.58米,孔径4m,长12.65m,接长涵施工时需要拆除既有涵洞的翼墙及其它附属结构,而拆除部分恰处于路基边坡处,对路基边坡稳定有一定影响。涵洞接长施工必须在保证营业线行车安全及运输任务的前提下进行。

3.侧向顶进框架接长既有线斜交盖板涵方案

3.1方案的构思

常规施工方案一般先拆除既有涵洞梯形盖板节,对铁路进行加固,再支架现浇施工接长部分涵洞。该方案因拆除部分盖板,造成铁路运输安全风险高,现场条件使得线路加固与墙后填土施工难度大,进而使得质量隐患多,且工期慢,迫切需要一种安全、可行、经济、高效的施工方案,减少对既有线运营的干扰。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将接长后的涵洞设计修改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涵,采用在距离线路一定距离的场地整体式现浇预制框架,使用侧向移位顶进方式移动到设计位置后,完成八字墙附属设施施工。

3.2施工程序及主要施工设备

本施工方案的总体施工顺序为:施工前准备──工作坑施工──涵身预制及后背制作──顶进施工──八字墙附属设施施工──清理施工现场。

实施本施工方案,需要框架涵预制设备、完成顶进施工的千斤顶设备、提供顶推力的工字钢横梁和钢轨顶柱。

3.3施工方案设计

根据工程项目实际,将原盖板涵修改为框架涵,其中涵身长12.65m,净跨径4m,净高5m,顶板厚0.4m,底板厚0.55m,侧墙厚0.45m,顶板倒角0.9m×0.3m,底板倒角0.3 m×0.3m,如图3所示。

现场基础位于Ⅲ级硬塑粘土层,基本承载力200kpa,回填30cm厚C20素混凝土垫层。其中土的压缩模量为7MPa,内摩擦角在10°~30°之间。据此,选取单位横向涵长建立平面杆系有限元模型,共60个单元,底板与侧墙设置弹性地基边界,考虑顶板的列车荷载、底板的横向汽车荷载、混凝土收缩徐变等作用,计算最不利工况下结构内力,并依据规范进行配筋。图5的验算结果表明,本框架涵满足规范要求。

为完成侧向顶进,需设置顶推后背以提供反力。为传递框架涵顶推力,在后背设置直径1m的钢筋混凝土挖孔桩,并在后背填土以增加桩基础的水平抗力;为保证挖孔桩的共同受力,设置钢筋混凝土后背梁,如图6所示。

4.方案实施与安全风险比较

4.1方案的实施

框架涵的预制中,外模采用组合钢模板,内模采用大面积钢模板。外侧模板用方木和钢管支撑,内模用碗扣式满堂脚手架支撑。涵身混凝土分三个阶段施工,先灌筑箱身底板(包括下梗肋),当底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再绑扎上部钢筋,灌筑两侧边墙至约3/4高度,最后再灌筑上部剩余边墙及顶板(包括上硬肋);两侧边墙施工接缝处预埋连接短钢筋,同时两边墙施工缝相互错开,使之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利于框构承受剪力。

千斤顶的布置以箱体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为防止箱底板因直接承受顶力而压碎,在顶镐与箱底板尾部接触处设置一块20mm厚的承压钢板,承压钢板下端焊接钢板托盘,千斤顶放置在钢板托盘上,以避免千斤顶与底板接触造成刮板现象。在框架后方离后背稍远距离处设立观测站以观测框构顶进时的中线和水平偏差;在框构洞内四个角上进行高程测量,顶进方向偏差的观测在框构一侧的前后端各用环氧树脂粘设一个标尺进行;为观测顶进中后背的变形情况,在后背梁两端设立标尺,进行后背变形观测。

4.2安全风险比较

按照原设计方案进行施工需要先拆除既有梯形节,并且有一侧需要拆进去6-8米,已到既有铁路正下方,墙身和盖板均为混凝土,需要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拆除,难度极大,拆除后涵洞两侧无法进行有效防护,涵洞两侧路基容易坍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既有线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

而采用侧向顶进框架法进行斜交盖板涵的接长施工则不需要封锁慢行点,不需要大型机械,方案易实施,可操作性强,安全风险低,对营业线的运营和行车安全没有威胁。

5.结束语

采用侧向顶推法施工紧邻既有线斜交盖板涵成功解决了斜交盖板涵接长施工的一大难题,施工过程中未对既有线安全造成任何影响,工期满足施组要求。在今后的施工中,如何灵活、经济、合理、高效地使用该技术,还需要不断的积累施工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施工。

参考文献:

[1]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通肆桥(2005)2012-Ⅴ][M].武汉:2005年5月.

[2]《改建铁路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施工图》(K65+064.00 1-4.00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3]《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第5篇:涵洞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桩基布置;工艺步骤;施工要点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人民渠干渠穿石亭江涵洞位于什邡市双盛镇与绵竹市新市镇交界的石亭江上,始建于1956年春,后经1962年、1964年、1970年、1975年扩改建,达到设计过水流量75m3/s,加大流量81m3/s的通水规模。控灌面积308.75万亩,同时还承担着涵洞下游灌区部分城镇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用水的输供水任务,工程的安全极其重要。2013年7月8日石亭江流域普降暴雨,上游高景关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达2710m3/s,为1933年来发生的最大洪峰流量,受洪水冲刷,工程河段河床下切,致使主河道涵洞工程下游消力池及左、右岸堤防被冲毁。

为实现对涵洞主体工程起到保护作用,减小工程河段剧烈演变的现状,使涵洞上下游河床良好衔接,设计在主河床从工程上游到下游布置涵洞顶部衬砌段、陡坡段及底流消能设施、海漫段、防冲齿墙段。防冲槽齿板埋深10.0m,采用C30砼浇筑。齿板基础以下布置1排净距4.0m直径1.2m深20m的桩基。

作者有幸参与了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通过总结,在文章中分析防冲槽桩基施工技术在人民渠石亭江涵洞加固治理中的应用。

防冲槽桩基施工包括C25砼(抗滑桩)、砂卵石层钻孔、桩基钢筋制安,抗滑桩为C25钢筋砼圆形桩基,直径为1.2m,钻孔52个,每孔长度为20m,共计1040m,桩基钢筋制安197.02t。

1.2 防冲槽桩基总体施工布置

防冲槽桩基施工工期紧,工程量较大,是工程工期关键线路节点,为满足汛前完工的总进度要求,必须加大施工强度,进场后首先测量放线、基槽开挖、桩基造孔施工作业,其次在钢筋场制作钢筋笼,当桩基孔具备浇筑条件时,及时进行抗滑桩砼施工,防止塌孔。

2 钻孔桩施工机械选用

本工程防冲槽桩基施工时间紧,工期紧迫,施工选用一台SWD

M360F型旋转钻机作为桩基施工的主要设备,该机械施工的特点是造孔快,孔径及深度等质量控制精确,造孔不易坍塌。

3 旋挖钻机施工工艺步骤

(1)桩位放样、埋设护筒,放入泥浆。首先安设一段护筒。护筒直径比桩径大100mm即1.3m,以便钻头在孔内自由升降;(2)造孔过程中为保证桩基精度,不再外加压力,依靠钻头自重作为钻进压力;(3)待钻头内槽里装满土砂料后,提升出孔外,将渣土倒出。(4)钻孔完成后进行清孔,测定深度;(5)放入钢筋笼;(6)放入导管;(7)进行第二次清孔;(8)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9)拔出护筒,清理桩头沉淤回填,成桩。

4 钢筋笼制作安装

(1)钢筋笼在加工棚内加工成型,钢筋骨架内加焊内撑架,用以保证足够的刚度;(2)搭焊接头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3)骨架横向圆周按设计要求均匀设置保护层厚度定位钢筋,以保证骨架定位准确;(4)钢筋笼顶端与护筒焊接,使其定位牢固,防止在灌注过程中沉降和上浮;(5)因旋挖钻机成孔速度较快,根据现场施工测试2~5小时可完成一根桩的造孔,钢筋笼在桩孔开钻前制作完成并验收合格。

5 砼浇筑

砼由搅拌站拌合,汽车运输,导管泵送灌注。

(1)砼储料容量按桩基第一批次砼的灌注量控制;(2)根据灌注时间,按规范要求在砼中加入减水剂和缓凝剂以加强砼流动性及延长初凝时间。砼连续灌注施工中间不间断;(3)导管采用高强钢管;(4)在整个灌注时间内,管底在砼顶面以下2m,防止泥浆及水冲入管内;(5)灌注桩顶标高比设计标高高出0.5m。

6 桩基检测

桩基灌注完成后,采用预埋声测管进行声测法检测和小应变动测。

7 造孔施工要点

(1)护筒埋设施工。护筒埋设工作是旋挖钻孔机施工的开端,护筒平面位置与竖直度准确与否,护筒周围和护筒底脚是否紧密、不透水,对旋挖钻孔机成孔、成桩的质量都有重大的影响。护筒的制作及埋设的原则:a护筒采用钢护筒,长度4m采用厚5mm的钢板制作。连接采用多节护筒连接使用,连接形式采用焊接;b护筒内径1.3m;c护筒埋设深度按设计布置,护筒埋置在土层0.5m以上;d护筒顶高出施工施工地面 0.5m。

(2)泥浆。制备泥浆是旋挖钻机能否成孔的关键。制浆前,应先把粘土块尽量打碎,在井孔外以泥浆搅拌机制成泥浆后使用。为了回收泥浆原料和减少环境污染,施工时设置泥浆循环净化系统。

(3)钻进出渣。开钻前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即可开始钻孔施工。旋挖钻机钻孔施工中,泥浆为单向供应,在孔口注浆即可,与常规钻机泥浆循环系统有较大的区别,部分泥浆随筒钻出渣而排出,损耗较大,需要随时观察孔内泥浆标高。

(4)成孔验收。钻进到位后,将孔口附近的钻渣及泥浆等全部清除干净。对成孔进行验收,主要检查复核护筒中心偏位及标高、深度、孔径、孔斜等。

8 结束语

经过精心组织,工程进度、质量均达到了预期效果,作为关键部位、关键控制点没有耽误整个工程的总进度。目前,经过汛期考验工程运行正常。

参考文献

[1]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第6篇:涵洞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结构物、施工缝、沉降缝、防水、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为实现铁路大提速,确保行车及人身安全,铁路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将既有平交道口改为立交,以保证铁路行车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得平改立桥(涵)施工数量增加。防止平改立涵洞不均匀沉降所以在涵洞中心设置一个整体的通缝为沉降缝;且在箱涵分节浇注施工时就会产生人为形成的施工缝隙。在平改立桥(涵)施工完成后,经常会出现施工缝、沉降缝渗漏水的情况,严重影响平改立桥(涵)施工质量。

概况

漯阜铁路增建二线工程DIK55+742.3框架涵为1-3m框架涵,涵洞中心线与线路中线法线夹角为40°,左侧船槽长32.4m,右侧船槽长35.7m,箱体沉降缝、箱体与船槽沉降缝采用橡胶止水带处理,止水带外层分别为遇水膨胀橡胶层和弹性密封膏封闭层。目前,该涵洞箱体和船槽主体、沉降缝已经施工完毕,但发现右侧船槽和箱体之间的沉降缝漏水,导致框架涵内积水。

一、沉降缝

箱涵沉降缝 “渗漏水”的原因分析

1、橡胶止水带未加固牢固,在施工浇注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过于靠近止水带,将止水带推离原位,导致止水带未起到止水作业,出现漏水。

2、止水带出现破裂或者损坏,出现漏水。

为找到原因,我架子队在涵洞箱体两侧过渡段进行开挖,挖至涵洞基底以下,并进行抽水以降低涵洞外侧有压水,通过涵内积水外漏准确找到了沉降缝上的漏水点。然后人工将该处凿开至止水带位置,通过观察,发现止水带位置安放正确,但在止水带上有一小孔,导致漏水,从而找到沉降缝漏水的真正原因。

预防沉降缝“渗漏水”的措施

1、在沉降缝施工时一定要将橡胶止水带放置到正位。并且对橡胶止水带进行加固处理。橡胶止水带一定不能破损和弯折。

2、在混凝土浇注施工中,要分层浇注,每浇注一层就要调整一下橡胶止水带的位置使其保持正位;且混凝土振捣要尽量避免振动棒直接与橡胶止水带接触。

3、在沉降缝防水施工时。沉降缝要处理干净;箱涵内、外侧处理为:先塞入遇水膨胀橡胶、然后用弹性密封膏封堵。

4、在箱涵防水施工完成后,应立即在箱体外侧基坑内注满水,做灌水试验。检查沉降缝是否有漏水情况。如有漏水及时处理。

处理沉降缝“渗漏水”的措施

在检查到沉降缝有渗漏水情况后,应立即将箱体外侧基坑内水抽干。如过渡段已经回填的,应将过渡段进行两侧开挖。对沉降缝漏水位置进行处理。

1、人工将沉降缝上漏水点的位置凿开成“U”型,冲洗干净。

2、检查橡胶止水带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新备一块橡胶止水带,并削成一小片,用801胶粘贴住原止水带的破损处。

3、用止水带厂家提供的用于止水带连接的SBS防水卷材粘贴在修补位置,起到加强保护作用。

4、用环氧树脂砂浆修补完整沉降缝。

5、在沉降缝内止水带内、外侧均先安放一层遇水膨胀橡胶,再用弹性密封膏进行封闭。

在过去的箱涵施工中,发现施工缝漏水也时有出现在平改立桥(涵)上。由于施工缝渗漏水严重威胁到涵身内部的钢筋,所以施工缝一旦漏水同样是危害平改立桥(涵)施工质量的一颗毒瘤。

二、施工缝

箱涵施工缝 “渗漏水”的原因分析

1、由于混凝土分次浇注,连接不够密实。

2、混凝土分次浇注振捣施工时,连接处漏振捣不够密实或漏振。

3、防水处理不够到位。

4、二次支模时,模板加固不到位产生漏浆。

预防施工缝“渗漏水”的措施

1、在箱涵混凝土二次浇注前,应对已施工完成混凝土接触面进行凿毛。将浮浆全部凿掉,直到露出骨料为止。

2、在箱涵混凝土二次浇注前,应对已施工完成混凝土接触面进行清理。

3、在混凝土接触面中间放置一条遇水膨胀橡胶。要将混凝土接触面凿出一个U行凹槽,将遇水膨胀橡胶放置在里面并用钢钉固定。

4、施工缝处模一定要加固牢固,避免漏浆现象。

5、混凝土浇注施工时。先浇注3公分厚同标号砂浆,防止前期浇注混凝土浆挂到钢筋上施工缝出现麻面现象。混凝土振捣一定要密实、均匀。

处理施工缝“渗漏水”的措施

在检查到施工缝有渗漏水情况后,应立即将箱体外侧基坑内水抽干。如过渡段已经回填的,应将过渡段进行两侧开挖。对施工缝漏水位置进行处理。

找出施工缝漏水位置,将施工缝内外侧各切开一个宽为5cm、深度为15cm的口子。用弹性密封膏封堵在最里面;然后塞入遇水膨胀橡胶;外层再用弹性密封膏封堵;在墙身外侧用SBS防水卷材粘贴在修补位置,起到保护作用。

结束语

上述预防和纠正箱涵沉降缝渗漏水的方法和措施,是总结了过去一些经验教训以及本次漯阜铁路增建二线DIK55+742.3框架涵发现施工缝、沉降缝渗漏水后采取的措施。总的来说要作到先预防和主动预防,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关于施工缝、沉降缝渗漏水的处理和预防方法还是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还需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创造更有效的技术。

参考文献:《漯河至阜阳增建二线电气化铁路工程图纸》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第7篇:涵洞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管涵;施工顺序;质量措施

公路工程在经过河流、过道时,通常设置管涵,管涵的作用不仅是供水流通过,行人通过,还起着支撑路面的作用,因此对管涵施工进行探讨有一定意义。

1 施工准备

1.1 在已清表的路基上用全站仪放出涵洞的中心桩及其轴线,并在适当位置进行保护。据此进行涵洞的施工放样。

1.2 根据放出的轴线与现行的排灌系统进行现场核对,如有涵洞位置、标高与设计意图不相符的地方立即上报监理工程师。待经有关部门批复后方可进行施工。

1.3 在涵洞附近路基范围以外不易碰到的地方加密一水准点,以此进行施工标高的测量和复核[1]。

1.4 如果涵洞所在位置处在现有排灌水系处,应将原有水系进行改道或必要时进行围堰处理,采用草袋进行围堰,然后进行基坑开挖和清淤。

1.5 做好原材料的检测及临时用电准备工作、组织机械设备进场。

2 测量放样

在基坑开挖前,精确定出圆管涵轴线控制桩并报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

3 基坑开挖:

3.1 基坑开挖采用人工或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挖方边坡采用1:0. 5(如基坑坑壁牢固可将坡度适当放大),从基坑中挖出的素土按指定的地点进行堆放。

3.2 若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渗流量过大,则在基坑两端开挖集水坑用人工或水泵及时将渗水排除。

3.4 开挖深度严格按设计标高进行控制,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超挖,则用中粗砂回填。

4 砂垫层施工

回填管基底部的砂垫层采用中粗砂填筑,砂垫层采用人工回填,采用水密法使其密实,其施工方法为先将砂垫层洒水至饱和状态,然后将砂垫层渗流水从集水坑中抽出使砂垫层达到密实状态。

5管基砼浇注

5.1 砂垫层填至设计标高施工完毕后,应在其上精确放样立模后进行管基第一层砼和端墙基础砼的浇注,砼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使用溜槽进行浇注,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在振捣密实后用木抹子仔细找平,此时注意用3CM厚木板按每6米设置一处沉降缝且必须与日后施工混凝土管节接逢对齐,在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将木板抽出并用中粗砂将沉降缝填塞满[2]。

5.2 施工时管底以下管基砼浇注标高比设计管底标高低2CM左右。

5.3 在圆管涵管节安装前安排专人对已施工完毕的管底以下管基砼进行凿毛处理。

6 管节安装

6.1 安装管节前,先在砼面上精确放出涵洞的中心线及轴线,并测放出每一节管的接头位置。安装时以此作为控制每一管节的具置。施工放样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以及洞口端墙的精确位置。

6.2 采用吊车或装载机从涵洞中心向两端进行安装,吊装时注意保护管节端头不被钢丝绳损坏。管节平稳安放在管基上用混凝土垫块垫好后,摘下钢丝绳,用撬杠缓缓移动混凝土管并适当调整垫块直至两管整齐对接,并注意两管接头处内侧管底平顺、不错台。

6.3 沉降缝处管缝处理措施

两管节之间缝宽为1~1.5CM,在两管节对接完成后,设置防水层[3],防水层宽为15CM其设置方法为:先在两管节缝宽内用沥青麻絮赛满,然后用四层沥青浸制麻布将麻绳包裹好,并用四根粗铅丝将其绕管壁牢固捆绑好。

6.4 非沉降缝处管缝处理措施

将管缝紧密对接。

7 剩余管基砼的浇注

管节安装完毕后,在已凿毛的管基上支立模,浇注管基第二层砼。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使管底三角区砼充分密实与管壁紧密贴合。

8 抹带

砼浇注完成后,用钢刷将管接缝两侧各8CM范围内混凝土管表面进行刷毛处理,刷毛完毕后用1:3的水泥砂浆进行抹带,管口内砂浆勾缝。抹带完成后及时洒水养生。并在涵管的整个表面涂抹两层沥青。

9 涵洞端墙及帽石混凝土浇筑

在圆管涵管节安装、抹带完毕后,进行涵洞端墙及帽石的支模工作,其模板采用组合钢模,用对拉、外加斜支撑方式进行加固,模板支撑完毕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前所有拉杆、螺栓都必须拧紧,用木楔处也要将木楔背紧,拼装模板时注意模板是否变形,以及相邻模板的接荐是否超出允许偏差,及时自检,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砼浇筑时按照一定的厚度、顺序、方向分层浇筑。砼浇筑时其分层厚度不得超过30 Cm,且应在下层砼初凝或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砼,我部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每一处振运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振动过程中避免触碰模板,对某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砼密实为止,砼浇筑完毕后及时对砼表面进行修整抹平[4]。

10 回填

10.1 砼强度及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后可进行回填,采用5%灰土在涵洞两侧对称分层填筑,回填范围为涵洞洞身两侧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在靠路基填土一侧按1:0.5边坡开挖向上形成台阶状。

10.2 回填时采用行走式夯机进行夯实,每层填土厚度不超过15cm。压实度达到96%。

11 锥坡、洞口铺砌及截水墙

11.1 圆管涵的洞口铺砌和截水墙均为7.5号浆砌片石,在基底平面平整夯实后即可进行施工。

11.3 砌筑锥坡、洞口铺砌前,先在铺砌层的下面铺筑一层砂垫层,含泥量不超过5%,垫层应与铺砌层配合铺筑,随铺随筑。

11.4 片石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净干净,砂浆应有良好的和易性,随拌随用,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11.5 采用浆砌片石进行洞口铺砌及截水墙砌筑时,石块应相互咬接,砌缝砂浆饱满,砌缝宽度40mm~70mm。进行洞口铺砌时注意其顶面标高、平整度及顺直度。

11.6 砌筑上层石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已砌筑的砌层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11.7 较大的石块应用于下层,安砌时应选取形状有尺寸较为合适的石块,尖锐突出部分应清除。竖缝较宽时应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不得在石块下面用高于砂浆砌缝的小石片支垫。

11.8 浆砌片石勾缝采用M10砂浆勾凸缝,待砂浆初凝后,洒水养生7~14d,养护期间避免碰撞、振动或承重。

11.8 浆砌片石用砂浆严格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拌制。

参考文献

[1] 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 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GB/T50315-2011.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第8篇:涵洞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涵管 设计 垂直土压力 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 TV331 文献标识码: A

涵洞是水利、交通道路工程中常用的交叉建筑物,通常由进口翼墙、洞身、控制闸、出口消能防冲等部分构成。图1系笔者设计的湘江流域某县城堤防穿堤涵洞布置图。

涵洞的设计,包括涵洞本身和进出口连接建筑物、控制闸等部分,如何合理的进行总体布置,选择结构形式和正确的荷载及结构计算方法,是涵洞设计的关键。下面就我们近几年在大堤穿堤涵洞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关于涵洞形式的选择和工程布置中的有关问题

1、涵洞形式的选择

根据涵洞正常运行时是否承受内水压力,通常分为压力涵洞和无压涵洞;根据洞身断面形式的不同,常用的有圆涵、箱型两种。圆形涵洞,由于承受内水压力最有利,通常在压力涵洞设计时使用。由于圆形涵洞现浇施工时,不仅模板制作相对较复杂,且浇筑混凝土时,下半部不易密实,难以保证质量。对于无压涵洞,选择箱型涵洞,对地基承载能力要求低,施工方便,质量容易保证,因此,在城市防洪工程中,对于大堤的穿堤涵洞,我们均采用箱型涵洞,

图1某县城堤防涵洞布置图

2、进出口型式选择

涵洞进口,根据进水口前的地形和水流情况,通常有八字墙、扭曲面两种形式,由于扭曲面水流形式好,进口水头损失相对较小,应尽量优先选用。对于涵洞出口,一般应按底流消能形式设计消能防冲建筑物,必要时还需设计具有较强防冲能力的泄水渠道。

3.关于进出口闸门的布置

对于穿堤涵洞,当外河水位高于内河水位时,内河的水无法从涵洞排出,因此需设闸门关闭。内河(堤垸内)的积水改由排水泵站抽排。涵洞的闸门布置在涵洞出口、进口均可。过去的设计,一般将闸门布置在涵洞出口,这样当闸门关闭后,涵洞内不承受内水压力,或只承受很小的内水压力,对涵洞的安全有利,但一般要修建较高的闸门启闭机台,同时要修建通往启闭机台的交通桥。将闸门建在进口,启闭机台的高度只需满足闸门开启的要求,一般不需考虑洪水位问题,但闸门关闭后,涵洞内承受由外河高水位形成的内水压力,对于涵洞和堤防的安全是不利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株洲市在湘江地方建设中,就设计了一种竖轴“自关式”闸门,这种闸门,涵洞泄水时自动开启,不像拍门那样,开启需较大的水头损失。当外河水位高时,如果闸门安装得当,可以自动关闭,即使由于某些因素不能自关,也只需稍用力钩一下就可关闭,在株洲市县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如果堤身外坡出现孔洞,照样会威胁堤防安全,株洲市易家港排水涵洞,在1998年洪水期,虽安装在涵洞出口的竖轴自关闸门完好无损,但涵洞出口处堤防边坡穿孔,洞身损坏,洪水倒灌,经抢救无效,最终导致大堤决口,使当时刚开发不久的株洲市河西大部分城区被淹,不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近几年我们在堤防加固工程的涵洞设计中,除在出口安装自关式竖轴闸门外,在堤垸内涵洞进口,还设计了提升式钢平面闸门。采用这种布置方案,出口竖轴“自关式”闸门出现故障,不能有效关闭或涵洞进口段出现险情,外河洪水经涵洞倒灌时,关闭涵洞进口的提升式平面闸门,即可有效的控制外河水流倒灌。这样,就有了双保险,可以做到万无一失。竖轴“自关式”闸门的示意图见图2所示。采用这种方案,虽比在涵洞出口安装提升式闸门的方案多了一道闸门,但出口“自关式”竖轴闸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免去出口提升闸门高耸的启闭台框架和工作桥,所节省的工程投资,足以弥补涵洞出口自关闸门的造价。由于外河中没有高耸的启闭台和工作桥,不仅使河岸有更好的景观效果,同时,河床中没有启闭台阻水,使河道中水流更为顺畅。

图2 竖轴自关式闸门示意图

二、钢筋混凝土涵管结构设计

1、涵洞的分缝和止水

为防止涵洞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造成涵洞纵向破坏,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在涵洞设计时,我们沿长度方向每15~20m设置一道变形缝,这样,即可保证地基不均匀沉降和温度伸缩时涵洞不破坏,同时,又不使容易造成漏水隐患的分缝太多。应该指出的是,在工程实际中,可能出现沿涵洞长度方向地基不一致的情况,此时,需在地基变化处加设变形缝。此外,涵洞进出口闸室,由于自重和承受的外荷载不同,均需设变形缝与涵洞分开。

对于分缝处的止水,通常有埋设止水片(带)和在洞内表面用环氧树脂粘贴或预埋螺栓用钢压条压接平板橡胶带止水两种方式。采用粘贴(压接)平板橡胶带的止水形式,优点是便于更换,但如处理不好,容易漏水,另外,为使外贴橡胶不突出涵洞表面阻水,需要将每节涵洞两端做成相当于橡胶板厚度的凹槽,使布筋和施工变得比较复杂。因此,我们在设计中推荐使用埋设止水片(带)的止水方式。考虑到穿堤涵洞埋深一般较大,出现问题时翻修困难,根据穿堤涵洞的重要性,推荐使用铜止水片止水。

2、垂直土压力计算方法的采用

进行涵洞结构设计,首先必须计算荷载。钢筋混凝土涵管属于刚性管道,根据敷设方式的不同,分为上埋式和沟埋式两种。作用在涵洞上的力有:填土压力(铅直土压力和水平土压力)、内外水压力、涵身自重和填土上的活荷载等。

对于上埋式和沟槽较宽(按沟埋式计算出的土压力较按上埋式计算的土压力大)的沟埋式管道,其水平土压力、内外水压力、管身自重和填土上活荷载的计算方法,各种书籍资料中比较统一,而对于垂直土压力的计算,在有关书籍中,存在两种方法。本文仅就两种计算方法的应用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⑴只计算管顶的填土重量

在一部分书籍资料中,不分涵洞是上埋式还是沟埋时,每1m长管道管顶上的垂直土压力按下式计算:

(t/m)

式中H――洞顶以上填土高度(m);

――填土容重(t/m3);

D1――涵洞外轮廓宽度(m);

⑵将管顶的填土重量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

大量的书籍资料中,考虑到涵管本身的刚度和两侧填土的刚性不同,在填土的压实过程中,涵管顶部的填土和涵管两侧的填土之间产生相对变形;涵管底部的地基和涵管两侧的地基的沉陷量亦不相同,涵管的刚度大于两侧同高土层(即与涵管突出地基面以上的高度同高的土层)的刚性,管两侧土层的沉陷量较管顶上部土层的沉陷量为大,两侧土层对管顶上部土层将产生向下的拖拽力,从而增大了管顶土压力。因此,将管顶土重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这样,每m长管管道上的铅直土压力按下式计算:

(吨/米)

式中H――洞顶以上填土高度(米);

――填土容重(吨/米3);

D1――涵洞外轮廓宽度(米);

――系数,

原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编《农村小型水电站讲义(1958年7月北京第一版)》,华东水利学院、大连工学院、西北农学院编1974年版《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下册,1984年版《水工设计手册》第8卷等书籍中,对于上埋式涵洞(管)的荷载计算方法,均采用本公式。关于系数,其影响因素较多,如填土高度、土壤性质、施工方法等,工程实践中一般查相关的图表选取。1984年版《水工设计手册》第8卷第40章介绍,对于刚性涵洞可按下表选用。

表1系数KS表

注:表中H为管顶以上的填土高度,D1为涵洞外轮廓宽度。

表1中,仅考虑了填土高度(H/D1)对值的影响,根据《水工设计手册》介绍,对于一般水工涵洞设计,可以满足要求,因此,在工程设计中,普遍采用。

目前设计实践中,不同的设计人员往往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根据填土高度的不同,其值在1.04~1.50之间变化,采用第2种方法计算,有时涵管(洞)内力可能比采用第1种方法计算结果大很多,导致结构尺寸和配筋相对较大。笔者认为,第2中方法考虑的因素比较全面,是偏于安全的。对于比较重要的涵洞,如水库大坝下的放水涵洞,堤防底部的涵洞,凡属于上埋式涵管的,或通过分析,确定需按上埋式设计的沟埋式涵洞,均应采用第2种方法计算垂直土压力,进行结构设计。虽然以前有少数工程采用第一种方法设计暂时未发现问题,但洞身的抗裂(部分涵洞需校核抗裂)或裂缝开展宽度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往往很难被直观地看出。需要抗裂的不能抗裂,需要限制裂缝开展宽度的达不到设计要求,虽在短期内不会出现结构损坏等明显的问题,但将大大缩减结构使用寿命,甚至因渗水对周围填土产生侵蚀而出现险情。这类涵洞,失事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而且翻修时工程量很大,设计时必须认真对待。对于沟埋式管道,当土质情况允许时,应尽量减小开沟宽度,控制管顶至地面1/2高度处的宽度,使其不出现需按上埋式管道设计的情况,以节省工程投资。但土质较差,开挖边坡不能太陡,经分析必须按上埋式管道计算方法设计时,仍应按第2种方法计算管顶土压力,进行涵管结构设计。

结束语

涵洞设计在水利枢纽工程中占有不可小视的地位,涵洞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设计中牵涉的问题很多,本文是笔者在工程设计中,对涵洞设计方法和设计中常见问题进行的分析、总结和比较。我们根据上述原则设计的涵洞,运行情况良好,没有出现问题,但并不代表设计是先进和完美的,限于笔者的水平,可能存在不少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仅供同仁们参考。

参考资料:

1.《农村小型水电站讲义(上卷第二分册)》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水电组编,1958年7月北京第一版

2.《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华东水利学院、大连工学院、西北农学院编,建筑工业出版社1974年10月北京第1版,1975年7月第2次印刷

第9篇:涵洞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关键部位;技术分析

公路工程的建设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意义,能够有效的缓解经济的发展压力。因此,涌现出了大量的道路工程建设。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关键部位的施工对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只有不断的加强公路工程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控制,才能有效的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通过来说,公路工程中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包括了路基施工、路面施工、涵洞施工等,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施工,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公路工程中施工关键部位的确定的原则分析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想要加强对于关部位施工,首先应该积极的进行关键点的确定,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关键部位,有针对性进行施工,才能保证良好的公路质量。通常来说,关键部位确定的原则主要包括了:

(1)所谓的公路工程关键点施指的是的一些薄弱的施工环节以及一些重要的施工项目,相关施工部门应该积极的加强控制。

(2)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施工材料、工程质量、工程成本等影响因素的控制,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替身的根本保证。

(3)积极的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新材料以及新技术进行控制。

(4)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忽视的工作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关键点不是一成不变,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关键部位,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1]。

二、公路工程关键部位质量的有效措施分析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关键部位施工质量控制一般能够分为以下几点:

(1)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实际的施工前,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加强对于施工原材料的采购工作,在实际的施工材料采购工作中,相关的采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对相关的材料进行审核,主要包括使用材料的质量、规格等,杜绝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只有保证了材料的质量,才能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

(2)施工关键部位的测试

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对工程的原始基点、质量控制点以及导线点。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积极的加强对于相关仪器的使用,只有保证了相关数据的准确性,才能有效的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2]。

(3)路基工程的是施工要点

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加强度以下几点进行控制:第一:在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加强对断面的测量以及施工放样;第二: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要求度路基进行处理,保证后续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第三;加强对路基施工材料的控制以及路基施工过程中含水量和土质的密度都符合相关的施工需求。

(4)积极的混凝土的搅拌进行控制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对于公路工程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在运输过程只能,相关工作人员已改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离析现象的出现[3]。

三、公路工程中关键部位施工技术分析

1.路面施工技术分析

在实际是施工过程中,公路路面是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体现。整个工程中,路面十分容易受到损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采用施工技术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来说,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按照相关的文件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要求。就目前来看,公路工程中路面施工主要包括了垫层、底基层、基层和面层。相关工作人员在垫层施工时,应该积极的在路基上铺设一些合适的施工材料,能够有效的加强对路基的保护。另外,对于垫层的施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程序进行施工,积极的对相关的材料进行控制,保证含沙量的合理性。在路面底基层施工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对底基层进行合理配置,严格按照相关的比例进行配置,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施工质量。在路面基层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配置,保证其科学性。在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路面面层施工是整个路面是施工质量的根本,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相关施工材料的搅拌力度,保证其合理性,同时还要避免材料凝结度较低,才能保证良好的施工质量[4]。

2.路基的施工要点分析

通常来说,路基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了几点:(1)在路基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依据实际情况,积极的对路基施工进行设计,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进行研分析,制定合理的措施。并且,还要对相关的施工方设备进行控制。(2)积极的加强路基施工技术的选择。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状况具有一定的突发性,所以,相关的施工人员应该积极的依据施工现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3)相关施工人员应该积极的明确施工过程中的一些要求标准,对于出现问题应该按照相关的要求及时的采取措施,才能保证良好的路基施工质量。(4)加强对于路基填筑技术应用。在实际的路基施工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对相关的材料进行控制,并且,还要加强对水分的控制,能够有效的避免路基为题的出现,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5]。

3.桥梁施工技术分析

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都会遇到喝多沟壑,只有积极的进行桥梁的建设,才能保证相应的施工继续进行。在桥梁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桥梁施工工艺。另外,还要积极的加强对于桥梁施工材料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工程整体的质量要求。还应该积极的加强对于桥梁结构的选择,是桥梁施工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桥梁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承受自身的压力,还要承受车辆等压力,所以,合理的桥梁结构是桥梁质量的根本保证。

4.涵洞施工技术分析

在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中,涵洞施工是公路通畅的基本保证,所以在公路施工中加强涵洞施工十分必要。涵洞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了对涵洞内容的确定、保证涵洞的跨度能够满足相关的施工要求等。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应该积极的加强对于涵洞类型的确定,保证其整体性。然后在依据实际情况,积极的对涵洞的施工方案进行确定。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对涵洞的坚固性进行考虑,才能有效的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积极的加强对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十分重要,是公路工程质量保证。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提高对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保证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桠葶.公路工程施工中关键部位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1):14-14.

[2] 焦壮.公路工程施工中关键部位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9):45-45.

[3] 贾远,李建平.公路工程施工当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3):38-39.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