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学习计划范文

儿童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学习计划

第1篇:儿童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儿童 水墨画 分析 对策研究

一、前言

水墨画作为中国一项传统的精粹,应该得到更为广泛的继承和发扬,从儿童时期便开始注重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能够对日后的相关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儿童水墨画的教学,有必要分析研究其教学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

二、儿童水墨画教学概述

作为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水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的深入推进,水墨画教学在中小学校也逐步开展起来。儿童水墨画教学可以让儿童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培养孩子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热爱。

环顾当今儿童水墨画的教学,总难免有一种沉重感。面对种种问题,笔者将当今儿童水墨画的教学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沿袭了传统儿童画的教学方法,一味地用毛笔勾线填色,任由儿童自由发挥,表现出趣味十足的水墨画。这类的水墨作品虽然具有一定的童趣,但完全没有传统技艺的传承,也就没有了谢赫提出的“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的意蕴,就没有了笔墨传情的技艺,岂不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画传统湮没了?

其二,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临摹作品作为学习水墨画的唯一捷径。不论儿童什么年龄、什么个性,在什么样背景下成长,都重复着这种绘画形式。让一群幼小的孩子成天跟着老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画,画得“像”才是好作品。这种单一枯燥、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方法捆住了儿童的思维,使他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学习水墨画的兴趣也就日渐消失在那一遍遍的临摹之中了。[2]

其三,教师心态过于急功近利。一个充满理想与浪漫的事业变成了纯粹的功利,这是美术教育的悲哀。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以证明其优秀,参赛获奖成为一个最直接、量化的标准。急功近利地参赛,使得水墨表现的不确定性、孩子对材料的难把握和造型能力的欠缺,三者结合,让孩子的作品具有了某种纯绘画意义上的稚拙与单纯,而这种稚拙与单纯恰恰是我们成人绘画最缺少的东西,于是老师与家长对这种成果津津乐道。

三、儿童水墨画的教学对策研究

1.激发儿童的学画兴趣

儿童处在一个混沌初开的年纪,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充满着好奇。教师若能激发起他们的学画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投入水墨画学习,这将有利于提高水墨画教学的效率。目前,小学美术中对水墨画的课标要求就是要用学生的兴趣带动水墨画教学。同时,兴趣也是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关键,只有存在兴趣,才会有独特的、有价值的想法,如果对这个领域很厌烦,就不必提创造力和创意想法了。

在进行水墨画入门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趣味性演示,可以将蘸满墨水的毛笔在宣纸上进行简单的作画,寥寥数笔,学生只是看到了几条线和几个点的勾画,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虾就诞生了,学生纷纷惊叹水墨画的神奇,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试一试,只用简单的点和线,看看还可以画出什么,这时学生就会动手作画,有的画小鱼,有的画树木。

2.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要想水墨画体现出神韵,创作者就必须通过细致的观察对所要描绘的事物有一个总体认识,抓住关键部分才能画出成功的作品,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画各种花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不同种类的花进行展示,让学生先进行观察。其中,的花瓣是细长而卷曲的;月季则是片状的花瓣,而且层层包合在一起;牡丹又有自身的特点。要画好这些花,就要对花的形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描画局部,才能画得生动传神。在着色上,这些花的颜色是不同的,即使都是红色,也有深红、浅红之分,颜色的划分是非常详细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选择合适的颜色,同时要学习调色。

3.因势利导,培养创作

儿童存在着个性差异,由于个人素质、生活经历等不同,创作能力也必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我将其归纳为如下类型,并在教学实践中相对调整了教学策略:

3.1传承型:偏爱传统,对水墨语言感悟力强,往往精于摹写而缺乏独立组织画面的能力。这类学生让他们多做默写练习。

3.2原创型:喜欢表现自我,不愿在技法上下工夫,拿起画笔就爱自由挥洒。这类学生多让他们凭记忆或联想等方式进行水墨画创作。

3.3创新型:想法多,爱猎奇,但缺乏恒心;既看不起原创型的“小儿科”,又不想在传统上下工夫。这类学生让他们尝试多种表现形式,激发兴趣。

四、运用教学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能集形、声、色、动感、肌理于一体,既形象又直观,能够以新激趣。浓厚的兴趣是儿童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儿童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

儿童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新奇的东西很容易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地方引入媒体工具,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媒体工具能使水墨画教学由笼统变为具体,由抽象变为形象,由模糊变为清晰。例如,构图规律原本是抽象而复杂的,仅靠语言描述很难让儿童理解,而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能让儿童发现、理解规律,更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枯燥说教的模式。同时,可以通过投影仪从视觉角度发展儿童审美能力,也可录制与课文内容吻合的背景音乐,为创作创设良好情境,启发儿童积极思考、进行创作。范画要教师自己画,与儿童生活贴近,容易让他们在心理上接受。

教师还要让儿童尝试各种新的水墨画材料,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心就不会产生兴趣。水墨画课应将教授理论与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如画一个桃子,可先让儿童触摸以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加以引导,让儿童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充分调动儿童的多种感知器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通过对儿童水墨画教学状况的分析以及对策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儿童水墨画的教学是一项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教人员要严格分析教学实际条件,结合儿童发展的客观环境,制定出最具针对性的合理化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可以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儿童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化疗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c)-073-02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主要是造血器官内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和非造血器官内的白血病细胞浸润。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小儿急性白血病中较常见的类型,其发病高峰年龄为3~4岁,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男女之比为1.1~1.6∶1[1]。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6例临床诊断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行化疗治疗患儿的护理措施与注意事项分析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均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确诊。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2~13岁,平均(4.1±2.5)岁。46例患儿中,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标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5例。

1.2 治疗方法

4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均采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3]治疗。给药方案:全部患儿均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每次3.0~5.0 g・m2,总量的1/6(<500 mg)在30 min内快速静脉滴入,其余剂量24 h内匀速静脉滴入,静滴12 h后以四氢叶酸钙(CF)解救,每次15 mg,每6小时静脉注射1次。同时给予碱化、水化尿液。

1.3 护理措施

1.3.1 心理护理

帮助新入院的白血病患儿及其家长适应医院的环境,热情帮助、关心患儿,让其感到温暖。由于本组患儿年龄普遍较小,且化疗药物剂量相对较大,治疗时间长,易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等情况,大多数患儿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因此,化疗前向患儿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化疗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向年长患儿介绍有关白血病的知识,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请已康复的白血病儿童到医院看望患儿,现身说法,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让他们以较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1.3.2 基础护理

嘱患儿注意休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疾病早期有乏力、贫血、血小板低时需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加强皮肤护理,定期更换,保持床单位清洁,预防压疮的发生。

1.3.3 预防感染

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较低,应用化疗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对骨髓的抑制,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下降[4]。因此,应对患儿采取保护性隔离,病室环境清洁、空气流通,每天应进行紫外光照射,避免交叉感染。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感染的早期表现;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以免造成医源性感染。

1.3.4 口腔护理[5]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卫生,避免出血及损伤,进食后嘱患儿用生理盐水漱口。口腔黏膜炎发生后,遵医嘱每天给予口腔护理2~3次,根据口腔pH值及具体情况选用碳酸氢钠、过氧化氢、灭滴灵等交替漱口。口腔溃疡疼痛时可用2%利多卡因喷雾,或加入漱口水中含漱止痛。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口腔情况,注意有无口腔黏膜颜色改变、充血、破溃等情况。

1.3.5 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出血是白血病患儿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患儿不要剧烈运动,减少磕碰,避免外伤。经常修剪指甲,不要挖耳、鼻,禁剔牙。静脉注射、骨穿后压迫注射部位10~15 min。鼻腔少量出血时可用头部冷敷、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压迫止血。牙龈出血可用冷盐水含漱。保持安静、绝对卧床、避免搬动。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药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1.3.6 用药期间的护理

1.3.6.1 熟悉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密切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 甲氨蝶呤可引起口腔、肛周黏膜溃疡,应加强口腔、肛周皮肤的护理,水化碱化,以减轻药物对黏膜的毒性刺激。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四氢叶酸钙拮抗,以减少毒副作用。甲氨蝶呤静脉滴注时需注意用黑纸包裹,使用避光输液器,以免药物分解。

1.3.6.2 消化道反应的护理 消化道反应是化疗患儿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防止胃肠道反应,可在化疗前30 min使用止吐药,在化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胃肠道反应情况[6]。患儿不能进食或存在电解质紊乱时,予以静脉高营养并纠正电解质紊乱。

1.3.7 静脉护理

制订静脉使用计划,合理选择静脉。穿刺静脉由远端开始,左右静脉交替使用,一般情况下选择粗、直的大血管进行穿刺,成功后应检查回血良好后才能进行化疗药物的输注。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勤巡视,一旦发现注射部位肿胀、疼痛等外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针头,用硫酸镁或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外渗部位还可用硫酸镁进行局部湿敷。推注药物时应证实静脉穿刺成功,先推注10~20 ml 生理盐水,顺利后方可用化疗药,推注化疗药物后,再推注20 ml生理盐水冲管。

1.3.8 饮食护理

化疗期间消化系统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特别是在诱导缓解期间及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期间,保证患儿有足够的入量,促进尿酸排出,预防因大量白细胞破坏引起的高尿酸血症,也有利于药物毒素的排泄。

2 结果

46例患儿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四氢叶酸钙联合化疗后,42例出现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3例患儿出现过敏反应;4例患儿出现口腔溃疡或溃疡破溃;11例出现骨髓抑制,经积极治疗与合理护理后均有所缓解。

3 讨论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有效的化疗治疗能够达到缓解或治愈该病的目的,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起关键性作用。因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接受化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化疗药物使用方法,做好患儿及家属相关疾病及用药知识的宣教工作,告知其化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并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尽量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达到良好预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晋.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

[2]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5):392-395.

[4]杨峰,梁爽,翟凤平.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四氢叶酸钙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9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9):54-56.

[5]李晓磊,樊桂荣,韩英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口腔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7(6):997.

第3篇:儿童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儿童;数学学习;个别差异;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数学教育在21世纪之初就显示出了其蓬勃的发展势头。随着我国课改的逐步深入,参照世界先进教育理念的发展方向。在儿童数学学习过程中,了解儿童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待不同的学生,在当今数学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一、儿童数学学习的个别差异

(一)学习水平差异

数学学习在儿童的学习生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家庭环境氛围以及自身智力差异等因素,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呈现出了较大的水平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数字概念的理解;对数学符号的运用;运算能力的强弱等。经研究证明,某些3--4岁的儿童数字概念很强,有些可以超过一二年级的水平,而这种学习水平差异与年龄的增长呈正比。在对数学符号的理解方面,儿童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如对1+1=2的理解,可以从外部添加一样东西组成两样东西来表明儿童对于“+”的理解。儿童性别也对其学习数学的水平有一定影响。女生在学习中比男生更容易与老师形成良好的关系,并在态度上更为积极,认真,但女生的数字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比男生略弱。

(二)学习风格差异

学习风格主要是指儿童在一定时期内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外在认知、个。儿童在学习中很容易养成自身学习习惯和偏好。学习风格不同,偏好不同,儿童对于数字信息的处理能力、组织能力和记忆能力也不同。有些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较为耐心,细心,容易分辨数字符号等,能避免出现错误。相反,有些儿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窗外的汽车声、桌上摆放的小物件等,这就为儿童数学学习造成了一定阻碍。另外,有些儿童对数字不敏感,接受抽象思维的反应较慢,需要通过各种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才能理解某些数学概念。自身个性特征也会影响儿童数学学习。个性外向的善于与他人讨论研究结果,个性内向的往往偏向于独立思考,不好意思向他人询问。

(三)学习情感差异

儿童对数学本身的情感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条件。很多儿童在早期学习中受到了同学嘲笑或是老师的冷淡态度,对数学学习抱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认为自己在智力上不如他人。这样的学习情感很难使儿童树立信心,加强和老师同学的互动交流。另外,由于数学学习难度的加深,儿童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容易随年级的增加而下降。

二、个性化数学教育的实施措施

个性化数学教育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因此,还有很多需要在实践中得以改正和发展的地方。本文重点提出三个个性化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措施,使儿童能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也有利于优秀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开展。

(一)完善教育、组织体制

个性化数学教育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各个学校,各个班级中,因此要不断完善教育体制。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需要保持一定的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不宜过多。但这样的要求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实施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应该在发达地区先实施试点,逐步向欠发达地区推进实施。只有实施小班化,才能保证教师对儿童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抓住不同儿童的特点,实现真正的个性化。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数学作为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具有从具体到抽象转化的思维。儿童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单一的,普通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儿童长期集中注意力,并完成思考运算过程。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很有必要。对于数字概念和运算,如果为儿童提供具体的实际的教学模具,再逐渐向图像、符号等方面转化。另外,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儿童创造出全面的立体的数学学习环境,充分调动眼、手、耳等多个身体器官,使儿童掌握抽象概念,发现数学规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儿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儿童数字辨识能力。

(三)教师与儿童的全面互动

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深入领会课改要求,充分了解并认识个性化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因材施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儿童正处在性格形成的过程中,思维及行为模式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与儿童全面互动,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受到老师重视,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仅靠老师一人互动还不全面,还应在儿童数学学习中贯穿多种学习形式。另外,由于每个儿童数学学习水平的不同,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习方面较困难的儿童,分析儿童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如:有些儿童手指比出的数字与口头说出的数字不一致,出现了口头念慢的情况,教师应当放慢数数速度,引导儿童把一个数字数清楚比清楚后再进行下一个。

三、总结

在充分研究儿童数学学习个别差异和对个性化数学教育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到儿童的差异,找到针对不同学习水平,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情感的儿童的学习方法,做到体制上个性化、教学方法个性化、教学主体个性化,从根本上践行我国课改方案要求和世界先进的教育发展理念。与此同时,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得到有效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4篇:儿童学习计划范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55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在儿童白血病中发病率较高,B-ALL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占80%~85%[1],临床预后比其他急性白血病较好。但在B-ALL中有一种变异高表达CD13的急性白血病,我们称之为B淋巴细胞白血病变异表达CD13,这种疾病临床预后较差,化疗时副作用大,并发症严重,因此,采取合适的护理对策,不但可减轻患儿的痛苦,还能达到满意的化疗效果。近年来我科共收治13例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变异表达CD13的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3例患儿,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5岁4例,6~12岁9例。均通过骨髓穿刺确诊为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变异表达CD13。其主要诊断依据为符合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且具有典型异常高表达髓系标志CD13的特点,在流式细胞技术检验中主要表达的抗体有CD19,CD34,CD38,HLA-DR,CD20,CD22,TdT及CD13,其形态学特点有细胞胞体大小不等,染色质疏松,核仁明显1~2个,胞质多数不整齐,边缘易见突出,部分浆中有可疑细小颗粒。本组13例患儿中对初治的4例采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左旋门冬酰胺酶(CODPL)方案,虽然并发症较少但临床缓解率较低,预后较差,化疗效果不满意;后治的9例患儿改用CODPL加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临床缓解率比采用CODPL方案较高,但缺点是化疗周期长,化疗副作用大,并发症严重,其中并发支气管肺炎4例,重度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口腔溃疡1例,化疗药静脉炎1例。

2 护 理

2.1 心理疏导及干预 白血病的治疗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目前国内治疗的疗程要求达到5年。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效稳定患儿及家长的情绪,使其自觉接受治疗是保证医疗效果的关键,还可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作用。对于6岁左右的幼小患儿,因本身的知识所限,其负性情绪如焦虑等反应就较少,这类患儿要尽量让家长陪伴,提供有趣的书籍和玩具等,分散其对穿刺所致的疼痛、化疗所致各种反应的注意力,还应更多地关注家长的心理变化并进行心理指导[2],因为家长的情绪变化与患儿的心理和治疗效果呈直接关系,要让家长树立信心,积极配和治疗,并告之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手段,让家长了解所用的化疗药物、剂量、副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合并感染、出血、 血尿、脱发等),并讲解定期化验(血象,骨髓、肝、肾功能,脑脊液等)的必要性,以及患儿所处的治疗阶段。对于11岁左右的患儿,虽然对白血病的危害性还未感到恐惧,但却很容易受住院治疗、化疗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及脱发后自我形象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告诉患儿及其家长,脱发只是暂时现象,待化疗结束后,头发会慢慢长出来[3]。我们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措施,13例患儿全部积极接受治疗,保证了治疗方案的有效进行。

2.2 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儿本来自身抵抗力低,再加上使用化疗药物,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就会明显降低,当粒细胞<0.5×109/L时,感染的发生率增高,而粒细胞<0.1×109/L时,败血症及其他严重感染更易出现。本组患儿中有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4例支气管肺炎,2例重度感染,1例口腔溃疡,以上感染的患儿除应用广谱抗生素外,重度感染的患儿还加用了万古霉素联合治疗,万古霉素虽抗菌力强但毒副作用也大,使用时注意严格控制滴速在1 h以上,严密观察有无血尿等肾毒性表现,定期监测听力,发现耳鸣、眩晕等症状及时处理。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证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病室空气流通,地面及床头桌椅均用84消毒液擦拭,做好保护性隔离。对于高热患儿要进行体温监测,给予适当的降温处理,多饮水,保证水分的摄入。对于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可雾化吸入生理盐水+盐酸氨溴索,进行消炎、镇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对于发生口腔溃疡的患儿我们用生理盐水棉球做口腔护理,每天2~3次,在溃疡面涂冰硼散,每天3~4次,漱口液可选用碳酸氢钠与呋喃西林漱口液交替漱口,如疼痛严重,可用1%普鲁卡因2 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2 mg+生理盐水100 ml溶液含漱,以减轻疼痛[4]。皮肤护理时要注意大小便后及时清洁会阴处及肛周皮肤以防感染。以上感染病例均得到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消失。

2.3 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要密切观察患儿口腔、鼻腔、皮肤黏膜、颅内及胃肠道有无出血现象。定期监测血常规,一般2~3 d 检测1次,如血小板低于80×109/L,容易出现出血倾向,此时要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温水擦浴、热敷,注意观察皮肤及黏膜有无出血点。做各项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穿刺要准确无误,注射治疗后要延长穿刺点按压时间,一般在5 min以上。发热的患儿应用药物退热时,要避免使用复方氨 基 比林、水 杨 酸 类 药 物,以免加重出血。颅内出血是白血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应注意观察患儿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患儿突然出现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则提示有颅内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配合医师抢救。本组有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经给予清淡、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严禁辛辣、坚硬及过热的食物,并配合应用止血药物,出血3 d后停止。

2.4 化疗药物应用时的静脉护理 有些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阿霉素、柔红霉素等对皮肤刺激性较大,多次注射或药液渗漏都会引起静脉周围组织炎症或坏死,所以应用时要注意:(1)血管的选择,要尽量有计划从远心端向近心端穿刺,并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熟练的静脉穿刺技巧,避免反复穿刺血管。若药物剂量过大,刺激性过强,应首先选择双上肢粗直的血管注射。每次应更换注射部位,若需要长期注射化疗药物,最好使用PICC置管或静脉港[5]。(2)静脉注射前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确定针头在静脉内方可注入药物;静脉注射时要边抽回血边注药;药物输注完毕后再用生理盐水10~20 ml冲洗后方可拔出针头[6],拔针后局部按压数分钟,以防药物外渗或发生血肿。(3)输注时疑有或已经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立即停止注入,不宜立即拔针,应由原部位抽取3~5 ml血液以除去部分药液,拔除注射针,局部冷敷后再用25%硫酸镁湿敷,也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4)本组中有1例已发生静脉炎的患儿,我们采用患肢抬高制动,矾冰液湿敷,紫外线灯照射,每日1次,每次30 min,28 d后症状基本消失。

3 小 结

综上所述,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变异表达CD13的患儿在做化疗时,副作用和并发症虽然比其他白血病化疗时重,但只要我们通过提前预防、注意观察、积极处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患儿的痛苦就会降低到最小化,从而达到满意的化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桂兰,张乐萍,陆爱东,等.短疗程化疗方案治疗儿童标危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5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2):948-949.

[2] 陈红艳.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心理反应调查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7):27-28.

[3] 韩 静,刘均娥,马岳红,等.白血病患儿对护士的期望[J].护理研究,2011,25(6C):1623-1624.

[4] 范壮先.正确的漱口方法对白血病病人口腔感染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9B):2458.

[5] 梅俊辉,赵婷媛,刘 霞,等.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时机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22-23.

[6] 牛志坤,刘玉芳,高 欣,等.正压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在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7):770.

第5篇:儿童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VVER;核电站;碱金属控制;除碱工况

中图分类号:TL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7-0047-02

1 VVER机组核电站除碱系统的运行方式

VVER机组核电站除碱系统由KBE50AT001和KBB10AT001两种除碱方式组成,其中KBE50AT001是一个混床,在机组启动阶段使用不小于16 g/L的硼酸溶液饱和其中的阴树脂,其中的阳树脂用于除碱,在结构布置上它与一回路净化系统KBE10呈并联分布;而KBB10AT001是一个阳床,在结构布置上它对一回路除气器KBA10BB001中的冷却剂进行循环除碱,系统流程见图1。

2 VVER机组核电站除碱系统化学控制方式

由于KBE50AT001的树脂填装量相对较少(阳树脂仅0.9 m3),寿期前期和中期主回路中氨碱浓度较高,如投用KBE50频繁容易导致很快失效,且KBE50树脂不能在机组功率运行时更换树脂,而KBB10AT001树脂装填量相对较多(阳树脂2.4 m3),且可以在功率运行时随时更换,故一回路总碱控制方案的总体思路为:寿期前中期投运KBB10AT001,寿期后期投运KBE50AT001。具体的操作方案及注意事项如下。

2.1 KBE10氨钾饱和阶段

由于技术规格书中在机组MCL后给了10天的水质调整期,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10天时间使主回路和KBE10水质稳定在溶氢3.9 mg/L,总碱A区下限略上的位置,以期达到保证水质合格的条件下尽量少加KOH的目的,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1)在机组启动阶段启动主泵加热时利用一回路排出的硼酸进行KBE10和KBE50硼饱和,KBE50硼饱和后要马上关闭KBE50出入口阀门,防止氨钾进入KBE50。

2)KBE10硼饱和完成后马上接入一回路进行氨钾饱和。

3)KBE10氨钾饱和初期(KBE10出口未检出氨钾)可以适当提高加氨钾的目标值以加快饱和,但同时为避免过高的氨钾洗脱出KBE10中的氯,我们控制加氨的目标定为18 mg/L,加KOH的目标定为A区上限(0.5 mmol/L)。

4)KBE10氨钾饱和中期(KBE10出口检出少量氨钾),此阶段由于是KBE10易洗脱出氯离子,故我们将加氨的目标下调为15 mg/L,加KOH的目标调整为A区最佳(0.45 mmol/L),加强KBE10出口氯离子的监测,KBE10出口氯出现上涨时下调加氨目标。

5)KBE10氨钾饱和后期(KBE10出口氨钾与入口较为接近),此阶段由于机组已带功率,硼酸浓度已降至6-9 g/L,但此时受到主回路溶氢的限制,我们将一回路下泄流量调至机组允许的最大值,将加氨目标继续下调至主回路溶氢3.9 mg/L所对应的氨浓度(一般在11 mg/L左右,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总碱调整至A区下限略上的位置,保证溶氢稳定在3.9 mg/L,总碱稳定于A区下限略上的位置。当然此时也不能忽视KBE10洗脱氯离子的风险,需对KBE10出口加强氯离子的监测。

2.2 机组运行前中期

根据一回路物料守恒的原则,我们可以根据一回路下泄量,溶氢目标值,KBB10AT001流量等参数计算出所需加入的氨量,然后通过加氨泵KBD31/31AP001的性能参数可以计算出所需的加氨泵频率,即可控制一回路水质的稳定。

随着主回路硼浓度的下降及硼核反应产生的锂在一回路中的逐渐累积,一回路总碱在硼碱曲线中的位置会逐渐上移至A区上限,这时投运KBB10AT001除碱。

1)冲洗KBB10AT001:

由于KBB10AT001为阳床,在放射性及氧化条件下会分解,产生的磺酸基团进入主回路会造成硫酸根升高,故在投运前需进行冲洗,冲洗至KBB10AT001出口硫酸根

MNH3=CH2×17/3×(0.8+X)×3.6+(0.8+X)×Y×3.6

X:KBA下泄流量,kg/s;

Y:一回路氨浓度,mg/L。

2)投运KBB10AT001:

冲洗合格后即可投入一回路中除碱,投运后要保持主回路溶氢,氨稳定需将除气器中损失的溶氢及KBB10AT001吸收的氨补充进一回路,每小时需加入的氨MNH计算公式为:

MNH3=(CNH3×Y/(0.8+X+Y)+CH2×17/3)×(0.8+X)×3.6

X:KBA下泄流量,kg/s;

Y:KBB10AT001的流量,kg/s。

由于KBB10AT001投运后会造成KBE10AT001吐钾吃氨的现象,这部分的氨没有上面的计算公式中考虑到,到了KBB10AT001投运后期,KBE10AT001前后氨的差距会很大,这部分氨就不能忽略了,要维持溶氢稳定,这部分氨也要加进一回路中,每小时需加入的这部分的氨MNH计算公式为:

MNH3=KBE10出入口浓度差×KBE10流量×3.6

在KBB10AT001投运后期中还会遇到下面的情况:一回路总碱不再下降甚至上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系统管线设置的原因使KBB10AT001不能完全将除气器中的钾吸收掉,会有一部分钾重新回到一回路,随着KBE10AT001出入口钾差距的不断加大,就会造成KBB10AT001吸收的钾等于甚至小于KBE10AT001释放的钾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主回路总碱会不降甚至上涨,这时我们可以采取加大下泄,增加KBB10AT001流量的方式使总碱下降,如果采取以上措施后总碱仍不能下降,则我们只能采取降低加氨量牺牲一回路溶氢或者降低KBE10AT001流量的方式解决。

3)停运KBB10AT001:

当一回路总碱降至A区下限时需要停运KBB10AT001,停运后每小时需加入的氨MNH计算公式为:

MNH3=CH2×17/3×(0.8+X)×3.6

X:KBA下泄流量,kg/s。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投运KBB10AT001后会造成KBE10AT001出现吃氨吐钾的现象,因此在刚一停运KBB10AT001时一回路总碱反弹会较多,如果此时的硼钾曲线宽度较窄需要连续跟踪几个班总碱,防止反弹太快总碱超出A区。

2.3 机组运行后期

机组运行到后期时,根据放射性源项控制的要求,需要将溶氢控制到较低的水平,而且此时硼碱曲线的区域也极窄,而受KBB10AT001管线布置所限,不能完全将除气器中的钾和氨去除,KBB10AT001的除碱效率不是很高,溶氢控制难度也增加,而KBE50AT001是直接接入一回路将氨钾全部去除的,除碱效率更高,且不会损失一回路中的溶氢,因此到寿期末,我们采用KBE50AT001除碱。

1)冲洗KBE50AT001:

由于KBE50AT001为混床,装有0.4 m3的硼饱和的阴树脂,如果直接接入一回路除碱会造成KBE50AT001释放硼酸,如果释放的硼酸过多会引起主回路功率波动,因此需要用一回路的硼酸冲洗KBE50AT001使KBE50AT001出口硼酸与一回路硼酸相差小于0.1 g/L,冲洗排出的硼酸排至KBB10水箱中,然后在除气器中配置与一回路硼酸一致的硼酸补充一回路。因此冲洗时为了维持一回路氨,溶氢稳定需将下泄损失的溶氢及冲洗损失的溶氢及氨补充进一回路,计算公

式为:

MNH3=CH2×17/3×(0.8+X+Y)×3.6+Y×Z×3.6

X:KBA下泄流量,kg/s;

Y:KBE50冲洗流量,kg/s;

Z:一回路氨浓度,mg/L。

2)投运KBE50AT001:

待KBE50出口硼酸与一回路硼酸差值小于0.1g/L时可投入KBE50AT001除碱。投运后要保持主回路氨,溶氢稳定需将除气器损失的溶氢及KBE50除去的氨补充进一回路,每小时需加入的氨MNH计算公式为:

MNH3=CH2×17/3×(0.8+X)×3.6+Y×Z×3.6

X:KBA下泄流量,kg/s;

Y:KBE50流量,kg/s;

Z:一回路氨浓度,mg/L。

由于KBE50AT001投运后会造成KBE10AT001吐钾吃氨的现象,这部分的氨没有上面的计算公式中考虑到,到了KBE50AT001投运后期,KBE10AT001前后氨的差距会很大,这部分氨就不能忽略了,要维持溶氢稳定,这部分氨也要加进一回路中,每小时需加入的这部分的氨MNH计算公式为:

MNH3=KBE10出入口浓度差×KBE10流量×3.6

3)停运KBE50AT001:

当一回路总碱降至下禁戒线时需要停运KBE50AT001,停运后需将一回路加氨量下调,每小时需加入的氨MNH计算公式为:

MNH3=CH2×17/3×(0.8+X)×3.6

X:KBA下泄流量,kg/s。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投运KBE50AT001后会造成KBE10AT001出现吃氨吐钾的现象,因此在刚一停运KBE50AT001时一回路总碱反弹会较多,而此时一回路硼酸浓度较低,硼碱曲线较窄,故需要每班跟踪一回路总碱,防止总碱上涨太快而偏离。

参考文献

第6篇:儿童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L-2IL-10;流式细胞术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patients at initial diagnosis and chemotherapy complete remission(CR)after IL-2 in serum,the change of IL-10 level.Methods Diagnosed with ALL after chemotherapy and 20 cases of complete remission in 30 cases of children and healthy children by flow cytometry(FCM)measurement diagnosis group,complete remission group(CR),healthy control group serum IL-2,IL-10 level changes of these two cytokine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and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level of IL-2(3.59±1.18) pg/ml in the newly diagnos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6.22±2.03) pg/ml(P

Key words:Children;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IL-2IL-10;Flow cytometry

近年恚有许多关于白血病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但大多数实验的对象以成人为主,也有部分实验的对象包括成人和儿童,并且儿童的平均年龄偏大,很少完全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实验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尤其是低年龄段的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且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因此,了解儿童免疫功能状态十分必要。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疾病,以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克隆性增生为主,抑制了正常造血细胞的产生,并侵犯其他组织和器官,从而使患儿表现出贫血、出血、感染、骨痛、关节浸润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且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程短,易复发,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白血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染色体异常、化工燃料、病毒感染、辐射、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相关。有研究[1]证实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调节异常能使肿瘤细胞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细胞因子的网络失衡可能为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提供机会[2]。现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我院30名ALL患儿化疗前及完全缓解后血清中细胞因子IL-2和IL-10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这两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儿童ALL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状态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山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2015年7月~2016到2月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且经过化疗6个月后得到完全缓解的患儿30例作为实验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15岁,平均年龄5.72岁,其中28例T型ALL,2例B型ALL。同期门诊儿童保健科体检健康的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73岁。

1.2标本采集 分别抽取初诊组、完全缓解组(CR)、健康对照组儿童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后取上清液,放置于-80℃冰箱待检。

1.3检测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 进行测定,流式细胞仪由美国BD公司生产,试剂购买于北京矿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公司提供的细胞因子检测使用手册进行操作。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7.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Dunnett T3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结果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前和完全缓解后体内IL-2和IL-10水平的变化值如下,见表1。

初诊组IL-2水平(3.59±1.18)pg/ml与正常组儿童IL-2水平(6.22±2.03)pg/ml相比较明显下降(P

3讨论

人体内的胞因子主要是由辅T淋巴细胞1(Th1)型和辅T淋巴细胞2(Th2)型细胞分泌而来,其中Th1型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有INF-r、IL-2等,Th2型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有IL-4、IL-10等。Th1型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在细胞免疫中发挥效能,而机体抗肿瘤机制的重要形式是由细胞免疫介导的;Th2型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发挥负调控作用。因此这两种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在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中保持动态平衡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其中一类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处于明显优势位置,人体的机能就会发生免疫功能紊乱,造成各种疾病的发生。如果Th1/Th2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并向Th2漂移,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抗肿瘤能力下降[3],而最严重的后果是可能使人患上恶性肿瘤。

IL-2是人体发挥免疫功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免疫最主要的细胞调节因子,IL-2主要由活化的Th1细胞分泌,其他与免疫相关的细胞也能分泌少量的IL-2,如: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C)、CD8+T淋巴细胞(CTL)、NKT细胞和肥大细胞等。IL-2主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包括:①促使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抗体的分泌;②增强淋巴细胞表面黏附分子(AM)的表达,诱导杀伤细胞杀伤靶细胞[4];③促进CD8+细胞的产生;④促进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抗白血病作用[5];⑤能够诱导产生NK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增强活化NK细胞的自然杀伤能力[6];⑥激活巨噬细胞及增强其吞噬及抗原提呈功能,在机体的抗肿瘤过程中发挥一定的免疫功效[7];⑦活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诱导肿瘤细胞的死亡;⑧能促使抗原已致敏的CD4+Th细胞(Th0)向Th1型细胞方向分化。IL-2水平在白血病患者血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8-9],有两种主要的原因可能与之相关,一方面可能由于白血病细胞分泌大量sIL-2R,与效用性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IL-2R竞争性的结合IL-2,从而使血清中IL-2的含量明显减少[10];另一方面考虑是IL-2主要来源细胞Th1型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其分泌IL-2能力的下降造成的。这次实验结果显示ALL患儿化疗前血清中IL-2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从而使得Th1型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能力显著减弱,这可能是造成白血病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IL-10是机体免疫过程中的起主要负向调控作用的细胞因子,具有十分显著的抑制免疫的功能[11]。主要Th2分泌而来,肿瘤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也是IL-10的重要来源之一,树突状细胞(DC)、中性粒细胞、Kupffer细胞、上皮细胞也能分泌少量。IL-10的免疫抑制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抑制Th0型细胞向Thl型细胞方向增殖、分化,促进Th0型细胞向Th2型细胞方向增殖、分化,并且能使Th1型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减弱,从而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易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最终导致肿瘤性疾病的形成。②阻碍树突状细胞(DC)、吞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APC)在免疫过程中发挥递呈抗原的功效,使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CTL)处于免疫无应答状态,容易造成免疫功能缺陷,为肿瘤的产生创造便利的环境。③抑制炎症反应,缺乏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抑制NK细胞的活化,减低IL-2活化NK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的能力,使机体的抗肿瘤活性下降。当人体发生恶性病变时,体内的Treg细胞明显增多,而肿瘤细胞和Treg细胞可大量分泌IL-10,肿瘤患者体内 Th2型细胞占据优势状态[12],而Th2是IL-10的主要分泌源,从而使得肿瘤患者血清中的IL-10水平升高显著。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患儿血清中的IL-10含量明显增多,严重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得免疫监视能力严重下降,从而有利于白血病细胞的免疫逃逸,促进了白血病的发生,与Douillard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

患儿治疗前血清中IL-2的含量与对照组正常儿童相比较明显降低,IL-10含量显著升高,和一些学者[14-16]的结论相同,说明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异常表达。Th2 型细胞因子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体内占据优势地位[11],可使患儿CTL细胞、NK细胞和DC细胞数量的急剧减少和功能的明显减低,分泌抗体能力下降,造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显著降低,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抑,从而导致了急性白血病患儿体内免疫功能发生严重紊乱。随着化疗的进行,完全缓解后患儿血清中IL-2的含量明显升高,IL-10的含量则急剧下降,与文献[14,16]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缓解后患儿体内免疫功能有所提高,参与免疫应答的效应淋巴细胞数目上升,分泌IL-2增多,经化疗作用患儿体内肿瘤负荷明显降低,使得IL-10的分泌量显著减少。然而IL-2和IL-10的含量都未达到对照组正常儿童水平,考虑与长期化疗形成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密切关系;且患儿年龄小,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完全缓解后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正处于逐渐恢复中,所以机体的免疫功能重建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有科研人员[17-19]研究证明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IL-10含量的显著升高是疾病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化疗后患儿体内IL-10的含量仍然很高,可能预示着疾病的恶化[20]。

由此可见,细胞因子IL-2和IL-10在儿童AL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免疫调节功能,其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ALL患儿体内的免疫功能状态的好坏,通过动态监测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中IL-2、IL-10含量的变化了解患儿体内的免疫功能情况,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疗效和预测疾病预后的指标之一,也为儿童ALL患者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近年来,IL-2作为一种免疫治疗药物已经应用于许多肿瘤性疾病(如:肺癌、肾癌、直肠癌、黑色素瘤等)的临床治疗,其中对肾癌[21]、黑色素瘤最有效,IL-2联合化疗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是大多数治疗用于成人患者,较少用于儿童患者,因此,可以_展IL-2联合化疗用于儿童ALL患者的临床试验以提高患儿的长期生存时间和质量。

参考文献:

[1]Prussin C,MetcaIfe DD.Detection of intracytopIasmic cytokine using fIow cytometry and directIy conjugated anti-cytokines[J].ImmunoI Meth,1995,188(1):117.

[2]Nakase K,Kita K,Anazawa H,et al.Induction of cell surface interleukin-2 receptor alpha chain expression on immature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cell[J].Leuk Res,1994,18:269.

[3]Yamamura MJ,Modlin RL,Ohmen JD,et al.Local expression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cancer[J].Clin Invest,1993,26:1005-1010.

[4]Surlivan B,Thomas R.CD40 and dendritic cell function [J].Crit Revlmmunol,2003,23(1-2):83-107.

[5]Brune M,Castaigne S,Catalano J,et al.Improved leukemia free survival after postconsolidati-on immunotherapy with histamine dihydrochloride and interleukin-2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results of arandomized phase 3 trial[J].Blood,2006,108(1):88-96.

[6]Waldmann T A.The biology of interleukin-2 and interleukin-15 implications for cancer therapy and vaccine design[J].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2006,6(8):595-601.

[7]Liu H,Yao YM,Ding LH,et al.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acts as a co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2 in promoting interleukin-2 transcription[J].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09,41(3): 641-648.

[8]沈艳辉,张瑞东,周Q.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状态的关系[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5,20(6):312-315.

[9]李中东,杨文琪,晏家益,等.IL-2、sIL-2R在白血病中的变化及意义[J].白血病・淋巴瘤,2001,10(4):234-235

[10]Foa R,Giovarelli M,Jemma C,et al.Interleukin 2(IL 2)and interferon-gamma production by T lymphocytes from patients with B-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evidence that normally released IL 2 is absorbed by the neoplastic B cell population[J].Blood,1985,66(3):614-9.

[11]姜焕好,曾东良,吴春凤,等.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VEGF、IL-10及IL-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医学综述,2012,18(2):299-300.

[12]张瑞萍,心,王社论,等.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Th1、Th2细胞的检测和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 2012,19(6):602-604.

[13]Douillard、J Y,Cunningham D,Roth A D,et al.Irinotecan combined with fluorouracil compared with fluorouracil aline as first-Iine treatment for metestatic colorectal cancer: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J].Lancet,2000,355:1040-1047.

[14]杨云,张王刚,乔义超,等.急性白血病患者IFN-r和IL-10表达的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3,16(5):207-210.

[15]杨会志,汪健,孙自敏,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特性[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7,15(6):1161-1164.

[16]杨俊文,贺付成,尹惠卿.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测定[J].河南医学研究,2000,9(2):151-152.

[17]Bien E,Balcerska A,Adamkiewiczdrozynska E,et al.Pre-treatment serum levels of interleukin-10,interleukin-12 and their ratio predict response to therapy and probability of event-free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childhood soft tissue sarcomas,Hodgkin's lymphomas an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s[J].Clinical Biochemistry,2009,42(11):1144-1157.

[18]⒅靖眨罗树舫,蒋红.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IL-10、IFN-r的检测及其相关性[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J],2001,22(4):337-339.

[19]黎启利,汪平帮,黄竹英.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及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157-1158.

第7篇:儿童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澳大利亚;《早期学习框架》;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0-0051-04

进入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幼儿教育在增强国家竞争力中的基础性作用,即幼儿教育是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储备的,因而致力于推行国家幼儿发展计划。

国家幼儿发展计划是一个系统架构,包括对幼儿学习课程、质量监管体系、专项支持制度、专业人力资源支持以及区域平衡发展和宏观调控与市场运营兼顾机制的建设等。由澳大利亚政府、州和地方政府、早期儿童教育机构以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并由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于2009年7月2日签发的《早期学习框架》(The Early Years Learning Framework,EYLF,以下简称《框架》)则是国家幼儿发展计划中有关学习课程的规定。制定这个《框架》是为了帮助教育者为儿童提供机会以促使潜能开发的最大化,为他们的入学做准备,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业成功打下基础,从而确保在全国不同地区实行一致且高质量的早期儿童教育。《框架》反映了澳大利亚早期教育改革在课程方面的最新动向,了解其理念、内容及实施,对于促进我国的早期教育改革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框架》的主要内容

《框架》认为,儿童的生活具有归属(belonging)、存在(being)和成长(becorming)三方面的特点。“归属”即承认儿童与他人是相互依存的,并且这种依存是界定儿童身份的基础性因素。“归属”是儿童存在和成长的核心,塑造着儿童是谁,将成长为谁。“存在”认可的是儿童当下生活的意义,而不仅仅把童年生活看作是未来的准备。“成长”反映的则是儿童在学习和生长过程中发生的重大改变,包括由诸多不同的事件和环境引起的身份、知识、理解、能力、技能、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基于这样的儿童观,《框架》强调了儿童学习(children’s learning)的核心地位,注重儿童学习的动态性、复杂性、整体性和建构性,并从原则、实践和学习结果三个方面确立了早期儿童教育和课程决策制定的基础。

(一)《框架》提出的原则

《框架》在充分吸收当代早期儿童学习和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早期儿童教育课程制订的五大原则,以帮助儿童取得进步。

1.建立安全、尊重、互惠的关系

研究表明,当学习环境具有参与性、回应性和激励性时,儿童的学习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结果。令儿童感到信赖的关系,能够为他们的探索和学习提供安全的环境,儿童会发展起自信心和自身价值感,逐步形成认可和尊重他人感受的意识,并积极与他人互动。教育者若能与儿童建立起安全、尊重和互惠的关系,将有助于儿童发展与他人积极互动的能力,了解自身对他人所负有的责任,理解学习过程中互信合作的重要,等等。

2.与家长建立伙伴关系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同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老师。早期教育者与家长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工作,将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学习。要想建立起真正的伙伴关系,早期教育者和家长应做到:尊重彼此拥有的有关儿童的知识;认清各自在儿童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坦诚交流;分享各自的儿童观;共同参与决策。

3.对所有儿童持高期望且平等对待

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早期教育者认为。尽管儿童的生长环境和能力水平存在差异,但所有儿童都有成功的可能。当儿童自身、家长和教育者对儿童的学习持有高期望时,他们的进步将最大化。因而,早期教育者在做出课程决策时应注重儿童的参与。与儿童、家长、社区以及其他服务机构建立起伙伴关系,努力探寻平等、有效的方式,以确保所有儿童有机会达到学习目标。

4.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基于当代澳大利亚社会文化多元性的特点,《框架》强调课程设置应充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具体表现为:课程应尊重并反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的生活、价值、信念和认知方式,教育者应保护儿童的文化身份,充分体现儿童的能力和优势,以激发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并鼓励儿童了解彼此文化的异同,学习共同生活。

5.持续地学习并反思实践

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是一种持续的学习形式,其目的在于搜集信息、获得启发,以支持儿童的学习。早期教育者应经常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自身参与、经历的事件,检验隐含在其背后的理念。反思这样的理念是否合适,是否有其他更合适的理念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已观察到或经历的事件等。在这样一种研究实践、检讨效果、产生新想法的持续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专业探究文化。

(二)《框架》倡导的实践

《框架》倡导早期教育者要采用丰富的实践方式促进儿童的学习,提倡运用以下八种具体的实践方法。

1.整体教学法

整体教学法认为,人的心智、身体和精神是相互联系的,儿童的学习也是整体的。早期教育者既要关注儿童认知层面的学习,也要关注儿童身体、个性、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整体教学法还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儿童、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应建立起相互联系的伙伴关系。此外,整体教学法亦注重人与自然的联系,注重培养儿童尊重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意识。

2.建立应答性学习关系

早期教育者的课程决策和教育行动应建立在对儿童已有知识技能理解的基础上,关注每一位儿童的优势、能力、兴趣、文化传统和认知方式,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积极性。同时,早期教育者应把儿童不断变化的想法和兴趣作为课程决策的重要基础,通过开放性提问、及时反馈,激发儿童的思维、扩展儿童的学习。应答性学习关系的建立,需要教育者与儿童彼此尊重和信任,一起学习、共同决策。

3.游戏性学习

《框架》特别强调基于游戏的学习(play-based learning),认为游戏为儿童的学习提供了机会和支持性环境。儿童在游戏中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想法、拓展思维、形成社会群体,并激发出学习动机。早期教育者在游戏过程中要扮演多重角色,使用广泛的策略,以鼓励儿童去探索、解决问题,推动儿童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4.有意教学

有意教学(intentional teaching)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的教学行动。有意教学强调学习的社会性,认为互动和对话对于学习至关重要。因而,早期教育者应灵活规划教学内容,通过引发有价值的互动和对话促进儿童的学习,使用诸如示范和演示、开放性提问、推测、解释、参与分享和解决问题等策略来拓展儿童的学习,培养儿童高水平的思维技能。

5.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

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反映并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对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做出回应,并能适应儿童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室内学习主要是支持儿童开展有关知识、方法、技能等的学习,户外学习,特别是自然环境中的游戏,则提供了大量在室内无法获得的学习机会。《框架》强调,教育者应鼓励儿童和家长提出自己的想法,共同创设学习环境。

6.促进文化能力的发展

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不局限于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更是一种对文化的理解以及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交流和有效互动的能力。文化能力包括:了解自己的世界观、形成对文化差异的积极态度、获取有关不同文化和世界观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流和互动技能。教育者应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差异,把文化和家庭背景看作是儿童的“存在”和“归属”,并视其为在终身学习中取得成功的核心。

7.连续性的衔接

这里的衔接,既包括从家庭到早期儿童教育环境的转变,也包括从早期儿童教育环境到学校的转换。成功的衔接是家长、早期教育工作者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早期教育工作者应与家长和学校教师密切合作,帮助儿童了解进入新的阶段后其身份的变化,确保儿童在转换中形成积极的角色意识,帮助儿童理解新环境中的常规和实践。此外,不同阶段的教师应共享有关儿童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信息,以便使儿童的后续学习能够建立在此前学习的基础上,保证衔接的连续性。

8.学习性评估

儿童的学习性评估(assessment for children’s learning)由计划、记录和价值判断三个连续循环的过程构成,早期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搜集并分析信息,了解儿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和能做什么。早期教育工作者可有计划地采用多种策略搜集丰富的、有意义的信息,记录儿童的进步,判断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以及所使用的学习策略,从而为做出更好的教育决策服务。

(三)《框架》规定的学习结果

《框架》提出了五项学习结果来体现早期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强烈的认同感;与其周围世界建立起联系并为之做出贡献;有强烈的幸福感;成为自信、投入的学习者;成为有效的交流者。这里的每一项学习结果又细分出若干关键因素,每个关键因素说明的是,当该项学习发生时,教育者可以在儿童身上看到的变化,也就是儿童可达成的学习目标,并列举了促进儿童学习的教育实践的具体实例。当然,无论是学习发生的证据,还是促进学习的实践,都会因儿童和情境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框架也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以供教育者补充来自他们身边的案例。

《框架》认为,学习不总是线性的和可预测的。每个儿童会以多种不同的方式逐步达成学习结果。早期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决策时应考虑儿童以及《框架》规定的学习结果两方面因素。此外,学习结果也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即儿童当下的能力、倾向和偏好;教育者的实践和儿童的早期教育环境;家庭和社区的参与;整合各项学习结果的学习。

二、《框架》的实施

《框架》签发后,在澳大利亚得到了迅速推广,《早期儿童服务家庭指南》(Families’Guide to Early Childhood Services)和《早期学习框架教育者指南》(Educator’s Guide to the Early Years Learning Framework)也随之出台。“社区儿童看护合作有限公司”还为澳大利亚政府开发了一套实践操作资源,以支持《框架》的实施。另外,每个州和地区都设立了“专业支持协调处”(Professional Support Coordinators,PSC)和地方专业支持单元(The Indigenous Professional Support Unit),为实施《框架》的机构及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和指导服务。除了地方性的培训和指导外,“早教澳大利亚”(Early Childhood Australia)还为澳大利亚政府开发了全国性的“早期学习框架专业学习计划”(The Early Years Learning Framework Professional Learning Program,EYLF PLP),为实施《框架》的机构和工作人员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此外,“早期学习框架专业学习计划”还开通了在线互动论坛。以供早期教育工作者分享交流。来自全澳大利亚的高水平的早教专家和实践者均会加入其中,回答相关问题,或开展主题讨论以及全国性的工作坊活动等。

第8篇:儿童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习习惯;差异;调查分析

Abstract:Thestudyoflearninghabitsisoneoftheimportantfactorsinthestudyofhumanfeelingsandwills.BasedonthesurveyoflearninghabitsofthefreshmenandsophomoresofEnglishmajorsinsomeuniversities,thepapershowsthatfemalestudentshavebetterlearninghabitsthanmalestudents,andfemalestudentsgenerallydobetterinEnglishlearning.Itcanbeconcludedthatgoodlearninghabitscanguaranteethesuccessofforeignlanguagelearning.

Keywords:leaninghabit;differences;survey

一、引言

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过程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者的研究主流,因为“外语教学,无论是为何种教学目的,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结果必须体现在外语学习主体身上”[1],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教学活动的进行和研究。自从20世纪70年代Rubin开始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进行研究之后,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就英语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广大研究者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指导。

通过对英语语言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观察可以发现:有的学习者学得很轻松,有的学得非常吃力。雅克博维次(Jakobovits)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是:动力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其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年龄、兴趣和心理、环境、习惯。通过对学习成功者和失败者的研究,林格伦(Lindgrern)发现在学习成功的因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占30%,“兴趣”占25%,“智力”占15%,“家庭”占5%,“其他因素”占25%[2]。从雅克博维次和林格伦的研究当中可以看出,学习习惯对于英语学习过程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对英语专业低年级学习者学习习惯的定量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学习习惯的共性与差异,以便让学习者能对照自我,发掘和发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方法

笔者以江苏、江西、四川、河南四省的英语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1200份,实际回收有效卷1058份,其中男、女生比例为30.8∶69.2,一、二年级比例为570∶488。以年龄和性别作为因子进行分析的原因在于:①学习者的年龄是一个不可完全忽视的因素,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学习外语都有其各自的优势;②任何一个大学英语专业的女生人数都普遍大于男生人数,学习成绩优于男生。为了更有规律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归类分析,笔者先用均值比较及方差分析研究各整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影响各个自变量间的差异,然后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见表1)。

2.学习习惯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

第9篇:儿童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习困难儿童;学习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12-0011-03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大多处于学习阶段,对他们而言,学习是极其重要的生活事件。随着积极心理学的深入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主观幸福感日益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国外研究 (Huebner,2000)表明,各生活领域青少年对学校满意度水平最低,对学校生活的不满意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负性后果(如学业成绩不良、退学、违纪等[1])。学习困难儿童面临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学习过程中通常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幸福感普遍较低,反过来又对其学习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终身学习观和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关注学习困难儿童,提升他们的学习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困难儿童的界定

由于学习困难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学习困难儿童的名称和含义在各研究领域和各个国家均有所区别。神经生理学家倾向于从功能失调或脑损伤的角度,说明学习困难的原因,他们往往以“学习障碍儿童”或“学习失能儿童”等命名。在教育与心理学界,较多地关注这些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其适应状况,研究者习惯于使用“发展落后儿童”“学业不良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等[2]。关于学习困难儿童的定义,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基本理解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学习困难儿童显著而主要的标志是学习成绩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国家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或相应的教学目标。需要通过自身努力以及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或医疗措施给予补救或矫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完成学业的儿童,也可以被当作是学习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的儿童。其次,学习困难儿童身心的生长发育处于正常范围之中,学习困难儿童有别于弱智或存在感官障碍等特殊教育范围之内的儿童。这部分儿童智力正常,但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3],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或是虽然存在轻度心理障碍(如厌学),但通过挖掘潜能、激发学习动力,也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最后,学习困难儿童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不同个体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不同的,不同个体学习困难的表现形式和结果是不同的,不同的学习困难儿童转化的条件也不同。

二、学习困难儿童学习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作为心理学专用术语,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是美国学者迪纳(Diener,1984)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 [4]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生活质量都有满意与否或满意程度高低的不同评价,这些不同的评价与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期望值有关,因此,它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识、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5]。

学习困难儿童历来是心理学、教育学特别关注的对象。学习困难儿童不仅在学习上存在障碍,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然而,以往有关学习困难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而对幸福、快乐、满意、乐观等积极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则比较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自古就追求儿童的学习主观幸福感,但综观以往有关幸福感的研究,相关学习困难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却极为罕见。有学者就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作出了初步研究,其研究成果对学习困难儿童学习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现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偏低;影响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因素是学习体验和现有学习成绩,其中,学习体验的作用更大;间接因素是社会压力和希望学习成绩,它们通过学习体验或现有学习成绩间接作用于学习主观幸福感[6]。学习主观幸福感受到来自家长、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7]:家庭因素方面,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管教方式对中学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学校教师因素方面,教师关注、教学学习环境对学习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自身因素方面,学习成绩、学习价值观、学习成就感、学习自制力、学习结果归因、同学关系对于学习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见效度。

三、学习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

有研究揭示个体干预、家庭干预、学校干预和综合干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减弱儿童的学习困难,达到良好的干预效果。面对多方面影响因素,可以从父母、学校、教师、儿童自身多管齐下,全面系统地优化学习环境与学习心理,从而提升学习困难儿童学习的主观幸福感。

1.父母教养方式转变

(1)父母对儿童的情感关怀

丁新华、王极盛(2003)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有学者也调查证明了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学习困难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和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的偏爱对学习困难生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积极影响,而父亲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消极的影响。父母亲多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感就强,总体幸福感就高。相反,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放任不管或管教过于严厉苛刻,孩子体验到的幸福感则少[8]。所以,父母对学习困难的孩子应给予情感上的关怀和理解,而不应一味地惩罚和否定,否则只会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父母对儿童的学习管理

父母对孩子学习的管理和期望要适中,家长在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管理和期望的同时要考虑到孩子是否理解你的期望,以及孩子是否有潜力达到你对他的要求。如果外在期望高于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潜在能力,就会引起孩子较强的焦虑和内疚感,长期下去会导致自信心下降,对学习厌烦甚至恐惧[9]。家长要关注孩子,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在父母冷漠型的学习管理方式下,学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水平最低;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型的学习管理方式下,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最强。学习困难儿童往往对目前的学习环境适应不良,学业自我评价低,对未来彷徨迷茫,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父母要做的不仅仅是督促他们好好学习,更要与孩子展开关于学业、人生的深度对话。对话的双方必须是平等的,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体验、困惑,进而使孩子能够愉快地接受父母的劝告,重新唤起对学习的热情。

2.学校教师教育优化

(1)优化学校整体调控机能

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学习困难儿童主观幸福感普遍偏低,如此低的学习主观幸福感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也将妨碍终身学习理念的确立。学校要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定期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克服过分苛求和放任自流的心态,使他们能够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来确定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改进教育方法[9]。学校应注重心理教育,开设学习心理辅导课,关注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体验。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倡导合作学习,帮助学习困难儿童与同学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

(2)优化教师教学及关爱方式

对教师而言,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他们学会思考,能在学习中享受到作为一个“思想者”的乐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关注学习困难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学习体验是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子。要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和“快乐教学”的含义,并将它们真正落到实处[9]。同时,要重视情感教育,学习困难儿童学习压力较大,迫切需要有人倾听和交流,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上课时关注的眼神,与学生交谈时暖心的问候,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这都有助于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归因方式,对于学习困难儿童应该引导他们认识到事情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像别人一样取得好的成绩,增加他们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提升学习主观幸福感。

3.自身学习策略改进

(1)明确学习动机与目标策略

动机作为人们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虽然不直接参与学习困难儿童的认知之中,但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习动机的唤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能够帮助学习困难儿童克服学习困难[10]。学习困难儿童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有机结合起来,不能过于看重学习结果,要把学习看成一个过程,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知识及能力的提升,避免由于过分看重学习结果而产生过大的学习压力,激起焦躁、忧虑或厌学等消极情绪,从而体验不到学习幸福感。其次,学习困难学生为避免由于学习目标过高或过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出现学习困难,在参与学习时不要给自己制订过高的目标,也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恰当界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要求。

(2)提高学习自信与兴趣策略

自信是个体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保证,学习困难儿童常常学习自信心不足。要增强学习自信心,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学习困难儿童就要相信学习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相信通过努力一定可以克服,在学习方面自己一定能做好,即使出现困难,也只是暂时的。在提高自信心之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兴趣,兴趣作为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一种自觉的动力,学习困难儿童如果提高了学习兴趣,就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10]。学习困难儿童首先要提高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内心的探索欲望和学习欲望,为产生认知兴趣提供基础。同时,要学会在积极的情绪中增强学习兴趣,善于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闪光点,对于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以此促进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

(3)加强学习的自我管理策略

瑟洛认为,学习策略有两种基本成分:一种是基本策略,即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领会和记忆策略;另一种是辅策略,即学习者为了维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采用的诸如学习计划与安排、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等策略。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习困难儿童具备基本学习策略,而缺乏辅学习策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制订计划,自我管理能力欠缺[11]。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的潜能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主要是他们不会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果提高其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认知策略,其学习状况是能够改变的。学习策略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学习主观幸福感。(稿件编号:101027005)

参考文献:

[1]Huebner E S,Drane W,Valois R F,Levels and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J].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00,(3).

[2]王桂平,张杉杉.国内学习困难儿童研究概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01(02):47~51.

[3]陈栩,雷万胜.20年来国内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01):103~106.

[4]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542~575.

[5]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01(03):214~217.

[6]马颖,刘电芝.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01):74~79.

[7]马二虎.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提升刍议[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6):180~181.

[8]陈栩,张建霞,郭斯萍.学习困难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06):628~630.

[9]黄瑞枫.提高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对策[J].校园心理,2009,07(03):175~176.

[10]王国华.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3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