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场景描写作文范文

场景描写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场景描写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场景描写作文

第1篇:场景描写作文范文

一、从句子抓起

学生们虽然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写作文,但到初中仍然是苦恼万分,所以进入初中后的作文训练,我仍然先从句子开始。

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运用“三段式论”教会学生生动描写;二是运用情景再现教学生生动描写。

1.描写“三段论”

例如,这样一个普通的句子:“操场上有一根旗杆,静静地竖立着,就像一位忠于职守的哨兵。”第一句话是叙述,第二句话是形容,第三句话是比喻,完成对一件物体的完整描述。

西边天空有一道彩虹,弯弯的,长长的,像架在半空的一座七彩的天桥。

教室的东边是学校的操场,平坦,宽阔,长满绿绿的青草(远远望去)像一块巨大的地毯。

公路上,汽车一辆接一辆(你追我赶)地飞驰,就像在进行一场没有终点的比赛。

天空飘着雪花,密密麻麻,纷纷扬扬,就像成千上万只蝴蝶一起从天上飞落下来。

三段论可以简化为两段:

朵朵白云在天空游荡,就像一群在蓝色草地里追逐嬉戏的绵羊。

城市里高楼,一幢紧连着一幢,就像一排排钢筋水泥筑起的森林。

三段论的每一个单句,也可以分别增加修饰成分,变为一组复杂的描写,如:乘飞机飞越内蒙,坦荡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绵延千里,一望无垠。牧民的帐篷零零星星地闪现在眼前,白白的,圆圆的,就像刚经过雨水冲刷的草地上钻出的无数个小蘑菇。

记叙性文章离不开描写,一些普通的事物,经过细致描写,往往变得美不胜收。因此,文学家往往都是描写高手。在朱自清的文章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景点描述。

2.情景再现

如写老师走过来,老师先做出不同的动作神态走几遍,让学生观察老师走来时的动作(如胳膊、腿),神态,有无其他的特点等。

然后让学生写“老师怎样走过来”。学生有了观察基础,句子就生动多了,接着又让学生回忆平时所接触的人中(父母、老师、同学)他们的走路姿态,进行描写。学生兴趣很高,写得也不错。

3.对联的练习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而且历史悠久,对对子能让学生斟酌词语,在运用词语的能力上会有很大提高。

例:

(1)身居陋室前程似锦,口吃淡饭事业有成。

(2)乘东风同破万里浪,立壮志共上一层楼。

(3)天上一轮满,人间万户圆。

经过这种练习学生对联的水平提高了,在写文章时也会注意到词语的选择。

二、多方面开展作文训练

1.调动观察积极性,写观察日记或片段作文

不管些人还是写物,都要先观察才能再现出来。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源泉丰富,溪流自然活泼得昼夜不停。”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意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

(1)我先从“物”入手,为学生确立目标,观察“一棵树”用一周的时间,分早上、晚上,从整棵树到一片叶子,从上到下,在不同的天气状态观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

一周后,写出观察日记,因为学生仔细的多角度的进行了观察,所以写出来的树细致入微,各具特色,而且还运用了自己的想象和联想。

(2)再观察人。选择一个你认为可写的人,观察他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再现他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活动。

例:妈妈捞鸡蛋的情景

妈妈把锅端下来,掀开盖,就用手去拿鸡蛋,手刚伸进去,又猛地缩回来,用嘴使劲吹,把手放在水龙头下冲了冲,又伸进锅里试了几下,终于把鸡蛋捞了上来,转身朝着我喊道:“快点吃吧,不然要迟到了。”

此段生动地再现了妈妈怕孩子上学迟到,而不顾烫手,为孩子捞鸡蛋的情景。

2.充分利用情境进行创作

(1)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即景创作。如:晴天要求学生写出太阳的光芒,太阳光下的感受;雨天,去听雨、观察雨;雪天去观察雪花,赏雪景;刮风时,去听风吹到各处的声音,去观察吹到各处的情景。

这样学生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没有感情抒发了。

例:写风

风推搡着窗户,喘着气,试图从小小的缝隙中挤进来,可是缝隙太窄了,它蜷缩在里面,着,发出呜呜的叫声,无可奈何之下,它转过身把窗户旁边的告示牌打得左右摇摆,劈啪作响。

(2)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不同的创作。写放学铃响前,响后的场景,写雨中上体育的场景,写自己观察到的有特点的场景。

例如:一位学生观察到校领导位置的变化而写成的。

情景一:正校长坐在门口长椅正中,一副校长居右座,一副校长居左座,教导主任立于其后。

情景二:正校长不在,二副校长各坐长椅两侧,主任立于长椅一侧。

情景三:正副校长皆不在,主任拿签到册端坐于长椅正中,一教师居右与之交谈甚欢。

3.与课本结合进行写作训练

在学习《列夫·托尔斯泰》后,结合文中所学的外貌描写,以及抑扬先抑的手法,让学生学习写外貌。

三、改变传统讲评方法

(1)作文讲评,我所选的范文首选来自学生习作(尤其是那些平时作文水平很一般而此篇文章很不错的同学),先请作者自己读,然后再请他们谈构思,谈个别细节的处理技巧。这样既激发了作者的写作热情,也给其他同学一个触动:“大家同在一个教室,他能写出来,为什么我不能!”

第2篇:场景描写作文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聋生 作文能力

对于聋校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来说,如何提高聋生的作文能力,一直是聋校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知识信息交流的多元化发展,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为聋校语文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崭新景象,其中作文教学也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在聋校的作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聋生的写作兴趣,发挥聋生的主观能动性,为聋生写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有助于提高聋生的作文能力。两年前,我开始尝试着让多媒体服务于我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各种优势,对聋生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并取得可喜的成绩。下面我想谈一谈在聋校这一教育领域里,运用多媒体对提高聋生的写作能力有哪些帮助,以求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一、多媒体有助于培养聋生的写作兴趣

在低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加大了对聋生的写话训练,班级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他们有时仍然视写作为苦差事,听说写作文就唉声叹气。

究其原因,听力障碍导致聋生虽然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对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容易忽视,加之语言储备量少,于是他们每当写作文时总是打不开思路,无米下锅。作为老师,我们要多方面地为聋生提供感知的对象,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导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我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到了多媒体声像兼备、图文并茂的优势,并让其介入作文教学,创设了生动的写作情境,较好地渲染作文氛围,使聋生在有意无意之中被吸引,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如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作文训练课上,我将一幅幅美丽的秋天场景放在大屏幕上:金色的阳光照射着大地,所有的东西似乎都变成了金色的,五颜六色的开得绚丽多姿,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这种音画交融、声情并茂的直观信息,把聋生的的兴趣、思维紧紧地凝聚在了小小的屏幕上,处于此情此景中的聋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秋日的种种景观,不知不觉地便进入了作文的情境之中,然后再动手描绘,自然就文思流畅,下笔有神了。

二、多媒体有助于丰富聋生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之源,但因聋生生活空间有限,而且对身边的事物容易忽略,生活信息库存量小,于是写作素材的缺乏就成了师生的烦恼。运用多媒体可以将聋生熟悉的、陌生的、过去的、未来的、现实的、创设的事物或情境生动地展示,来开拓聋生的视觉空间,大大地丰富了聋生的写作素材。

我利用PowerPoint设计了一些贴近聋生生活,富有童真童趣的幻灯片,展现了一幅幅直观形象的画面。如《我们的校园》《夏日》《太阳出来了》《小羊过桥》《聪明的小猴子》等等为聋生提供了练笔的机会。PowerPoint还可以链接电视、录像来再现生活情景,我常常拍摄一些发生在聋生身边的、反映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校园生活镜头,再链接到幻灯片中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以诱发聋生身临其境地写作。例如我录制了《课间十分钟》《今天我值日》《记一次升旗仪式》《庆祝十周年》等场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为聋生提供生动的写作素材,不但改变了过去作文教学材料单调的状况,而且让聋生的写作充满了生活气息。实践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多媒体的运用给作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使聋生的写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多媒体有助于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

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对聋生进行观察、思维、表达等作文技能技巧的综合训练,可以帮助聋生在观察中获得写作素材,达到会写作文的目的,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1.培养聋生有序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有顺序、有条理的,我们引导聋生观察生活的事物时,就要注意到这一点。从空间角度看,可以是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整体到局部;从时间角度看,主要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观察事物活动的情况,另外事情是有自身发展顺序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指导学生写《我们的教学楼》时,我拍摄了教学楼内外景观的录像,按照从外部整体造型到楼内局部构造的顺序放映给学生看,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和方法,使他们明白写作说明文的技巧和重点,从而提高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2.指导聋生学会抓住事物的重点和特点去观察

深入细致地观察,抓住事物的重点详细描写,才能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聋生对生活体验不深刻,对于看到的东西或忽略或印象不深,写作文时觉得无话可说。针对这种状况,我利用多媒体可以重放、慢放、定格等功能,对聋生进行抓重点、抓特点的观察训练,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文《学校变了》时,指导学生抓住“变了”二字来观察、描写,教学中我放映了反映校园面貌变化的图片和录像片,重点和精彩的内容通过定格和慢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从多方面写出了校园风貌的变化。聋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快乐地写作文,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四、多媒体有助于培养聋生自主作文的能力

多媒体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和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给聋生(除听觉以外的)各种感官的刺激,唤起聋生强烈的探求欲,使聋生兴致勃勃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聋生自主作文的能力。

以《记一次拔河比赛》的作文教学为例,课前,我拍摄了比赛的实况,作文教学时播放给学生看,这种教学形式最具魅力之处在于:录像显示的沸腾的场面紧紧地扣动学生的心弦,孩子们不仅从镜头中看到别人的表现,也看到自己的表情、动作,还看到了比赛时自己无暇顾及的情景。在叙述练习时,学生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生动形象的描述从他们的口中迸发而出。比如,“胖李帅缩成一团,用尽全身力气往后拉,真担心他的肚皮会破呢!”“眼看二班快不行了,我们挥着手,跺着脚,更加起劲的喊着:‘加油!加油!’多么精彩的比赛啊!”……这种多媒体介入的作文教学形式不需要老师细致讲解,聋生会主动地观察、感知、认识,情动而辞发,有助于培养聋生自主作文的能力。

五、多媒体有助于提高聋生自评、互评作文的能力

文章的修改是写作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是,聋生写完作文往往不能发现自己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很少会修改。如何引导聋生清楚地看到自己作文中的毛病呢?我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将学生写的事物重现,供全班同学对照评讲,并指导他们相互指出文章中存在的语法和修辞方面的问题,在反馈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此推敲琢磨,有助于聋生将手语转化为书面语,聋生的语言能力自然有了提高。

第3篇:场景描写作文范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了新的可能。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在此与大家共同进行探讨。

一、掌握学生作文心理,对症下药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前一部分学生虽然也知道作文在升学考试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写作兴趣仍不浓厚,甚至害怕作文。许多学生作文都是应付了事,有时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只要一提到写作文,学生们就会很害怕,不开心,甚至显得很烦躁。掌握中学生的这些作文心理后,在作文教学中就要注意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二、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作文要求,改变作文方式

前面笔者已经提到过,就中学生的能力来说,要想把作文写好是有一定难度的。对写作倍感吃力的学生,如果我们教师还是按照普通高中的教学方式进行作文教学,高要求写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想教好学生写作,不从根本上去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只讲作文技巧和章法结构,可以说是劳而无功的。

于是,笔者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课,在QQ上写心情,在空间中写日记或写博客,从写片段,记日记,写周记开始。他们可以对国家大事进行评论,也可以对校园里发生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长短不限,只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是盲目地要求他们写完整的作文,而是让他们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要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就行了。学生觉得这样的方式很新奇,也有成就感。这样方式的作文是他们能接受的,也是他们能完成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增强学生作文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所以,在作文教学中不仅仅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要积极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条件,满足学生渴望得到他人肯定和自我表现的欲望。

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笔者都能对学生的练笔进行及时批改指导,挑选出优秀作品在课堂上与大家品评,力求让每个同学都有文章或文章片段被诵读的机会。为扩大表扬面,笔者还从中筛选一些放到班级所建的QQ群里以及校园网上,让更多的人浏览他们的优秀作品。这些文字的点击率与关注程度,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此不疲。他们作文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后,写作的能力也就慢慢地提升了。

四、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提高作文能力

学生有了一些写作的能力以后,就要进行方法引导,不能让他们的作文能力被扼杀在摇篮里。我们常说文学是“缘事而发”,它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

许多中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学生对日常琐事漠不关心,失去了积累作文素材的机会,片面地认为作文的内容一定要有内涵,有意义,一定要写大事。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传统的作文课放到计算机实训室,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搜索与作文主题相关的内容,收集更多的资料与作文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不一定都要让学生写作文,可以由教师开一个阅读书目,让学生通过网络完成每周的阅读量。同时,可以安排小演讲、说故事、讲笑话、说新闻等活动,训练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好资料,说给大家听,只要内容积极向上即可。要表达完整,有一个中心意思,如果还能摆明自己的观点或讲出自己的感受就更好。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这些事进行筛选,想想哪些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可以写进周记。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开始重新认识写作,懂得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来为作文服务了。

五、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文段的模仿,巩固作文能力

正如学书法要临帖一样,学写作也离不开模仿。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对于写作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还能巩固他们刚树立的信心。

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把模仿也分成两步。首先是片段的模仿,让学生结合语文教材,在他们写的日记中体现模仿;让他们利用网络选取大量的素材,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感兴趣的人和事来写,尽可能地运用精彩的描法。有时候,一些学生通过一些小事从父母那里得到感动,就想把他的父母介绍一下,于是就进行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模仿;一些学生没事可写时会把他们在上下学路上看见的景写出来,他们就模仿着写场景;一些学生在遇到挫折、委屈时把心理感受写出来,他们自然地学会了心理描写的模仿。练习到一定的程度后,模仿的范围才扩大,根据作文的内容范围,有的放矢地选择一些上乘精品作为写作范文来模仿借鉴。

模仿,让学生感到作文的难度降低了,自己的作文水平也相应地提高了,自觉地仿效好的文章,可以吸收别人经验,扩大自己的写作经验,为在今后的作文中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可能。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学生作文的能力再次得到提升和巩固。

六、利用信息技术保障作文的质量,提高作文能力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尝试了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模式,例如:写日记、周记、假条、宣传稿等,但我们认为,这远远不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进行作文训练,保障学生作文的质量。这不仅让中学生获得了写作的动力,把作文与生活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综合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写好书信等。

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特殊评改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作文的评价方式也与中学生的作文兴趣有很大关系。中学生对自己写出的文章十分关注,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同,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用高标准严要求来评价学生的作文,恐怕会适得其反。

第4篇:场景描写作文范文

【教学目标】

1.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

2.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写出人物的心理、性格。

【教学重难点】

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能体现文中人物的某种心理或性格。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前,我想请几位同学一起互动来玩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这些同学隔开一定的距离,一字排开,我念出几个词,你们根据听到的词,做出相对的动作,看看谁的反应又快又准。

师选择4名学生,生根据师念出的词语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刚才这4位同学的反应都很快,但苏红同学的动作是最到位的。这些词语虽然简单,但都有区别。如果我们在写作文时,能够细致刻画人物的举动,生动具体地展现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那么这样的描写算是成功了。怎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好,写具体呢?围绕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片段作文训练――人物动作描写。

二、整体感知

1.动作描写的概念

师:那什么是动作描写呢?现在请大家齐读概念。

生齐读概念。

2.补充动作描写范围

师:动作描写的范围很广。

出示幻灯片:动作描写范围:日常生活中、生产劳动中、文娱体育中、军事活动中……

三、出示写作范例,归纳写作方法

师:不管描写那种场景中的动作,目的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下面,让我们结合一段成功的描写范例,从中归纳出有效的写作方法:

师出示幻灯片后,要求生齐读:

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有一只蝴蝶定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弓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一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着另一个目标去了。

师:这段描写,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该怎样表达呢?众生:6岁的小表妹抓蝴蝶。

师:对的。那么对于6岁的孩子怎样抓,怎样体现她活泼可爱的特点,作者是做了极其细致又精彩的刻画,而这些描写,往往是我们大多数同学平时作文训练时所欠缺的。现在老师的问题是:在这段范例中,你能从中归纳出哪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呢?现在大家以6人小组讨论的形式,把讨论得出的要点,记录在本组的小卡上,要求至少要写出两点以上。讨论时间为3分钟。

生按照学习约定,分别组成6人小组进行讨论,并挑选出记录员,全班约分成10个讨论小组,老师适当地巡视学生讨论情况。

师提醒3分钟讨论时间结束,提示小组成员用约定手势来表示自己归纳得出的要点,学生大多数归纳出3个要点。

师:你们从中都得到哪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呢?下面我们请出小组代表来依次发言。

生1:我们组发现,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他的观察很仔细,抓住了6岁小表妹天真可爱的特点来生动刻画。

生2:作者在描写中选用了很多的动词,比如奔、盯着、弓着、踮起、走、捧、撅起、追,这些动词都很好地表现出了小孩的好奇活泼可爱的特点。

……

师:小组代表的发言都十分有见解,讲得很好,看得出来大家的讨论是十分有效的。在我们进行人物动作描写时,首先要注意细致的观察,选取典型,准确用词,描写时还要注意动作的先后顺序,分解并细化动作。下面,我们归纳出写作方法,要求大家做好记录。

师板书 : 1.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2.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3.选取典型,巧用修饰。

4.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四、课堂小试身手

师:接下来,让我们结合归纳所得的写作方法,先请大家小试身手,要求个人独自完成。时间2分钟。

请填上准确的动词或修饰语。

天啊!要迟到了。我 开被子,从床上 下来, 地 过校服, 上鞋子,几步 进洗手间, 地 出牙刷, 牙膏, 在嘴里胡乱地 了几下,然后, 下毛巾, 地 在脸上 了几下,飞快地_ _出屋子。

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师提问。

生1:我填的答案是:踢开、跳下、扯过、穿上、冲进、快速地拿出、刷了、扯下、快速地、擦了、跑出。

师:嗯,果然动作够快的,被子都被当球踢了。(生笑)

生2:我填的有些不同,我的是“掀开被子”,“从床上滚下来”。(生笑)师插问:滚下来?不怕受伤?生2:我平时要迟到的时候,就是这么样的。我家的床不高。(生笑)

师:哦,想想这个词倒也符合你平时的作风的,做事情确实是风风火火地,“滚”得很有个性啊。(生笑)现在,大家也看看老师填的答案,都来读一读。

五、当堂练习,大展身手

师:全班分成4个大组,按照组号,对应本组训练的主题,如第一组训练第一个主题,以此类推,运用课堂得出的写作方法,用50――100字来刻画描写,训练写作时间为5分钟。

师出示主题演练(主题略)。

生在规定时间内写作,师巡视,视完成情况调整时间。

六、点评作品

师提示生交互作品修改,选出本组优秀习作,当众展示,师生互评,课后用小卡在班级悬挂展示。

七、师出示佳作欣赏,并且赠言(赠言略)

第5篇:场景描写作文范文

一.利用课件,“下水”指导学生观察

从小学生的心理角度分析,虽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新奇感,却只是感性的,表面的,小学生不易做到真正地留心周围的事物。因此当要学生写的时候,头脑里一片空白。如果教师能利用课件制作,把生活中的场景、图片帮助学生再现生活,给学生以实地观察之感,教师恰当指导,就能帮助学生充实写作素材,使其有内容可表达,有内容愿意表达,学生就能言之有物了。如指导《记“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时,教师用相机拍出同学们活动的照片制成课件并展示出来,把同学们的动作、表情、配点活泼的文字等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进行亲身体验后的仔细观察与思索选择取舍,这时教师再通过课件展示自己的示范作文,学生就能体会到要抓住个别典型人物重点写,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就写什么,学生明白原来作文就这么简单。树立起敢写的信心,激发出要写的兴趣。

二.运用课件“下水”指导学生积累

虽然现在的孩子们摄取的信息量比较多,但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老师不愿意上作文课的现象很普遍,就算有作文课也是敷衍了事,没有真正地起到指导作用。这就是学生的积累没有到位,或是积累浮于表面,没有运用起来,需要教师“下水”积累。一次指导学生写作文《家乡的柑橘林》时,我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随着欢快的乐曲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一株,屏幕上柑橘成熟的丰收景象,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柑橘,堆满筐的柑橘,剥开壳的柑橘,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这里对学生生活积累的再现,帮助学生找到了表达的机缘。

三.播放课件,“下水”指导学生表达

研究表明:小学生年龄尚小,语言的创造能力及情感把握稍差一点,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再现能力非常强,也很乐意去模仿。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口语表达训练当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集成优势,播放一段人物对白或精典文范读,甚至将老师的作品播放出来,让学生模仿其中情节进行表演或复述,学生兴趣盎然,收效显著,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口语训练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和发展他们创造性说话的能力。如续讲故事、想象配音、听音乐看图画编故事说给大家听等,通过教师示范与引领,学生的口语表达自然丰富起来,学生有话可以说,不就有内容可写了吗。

四.多媒体展示,“下水”指导学生想象

教师“下水作文”指导是师生互动、共同体验的过程,对师生双方都是学的过程、悟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如果教师经常性地与学生一起写,甚至是写同题作文,就更能激起学生的动笔欲望。看老师把熟悉的生活制成的课件,并描写成多彩多姿,生动入理文字题材时,学生便在自己生活中的一幕幕取材、选材、组材,动笔就成了行动。教师“下水”示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平淡无奇”的生活怎样经过心灵的酿造与想象变成了美,从而创设出极好的写作情境,促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描绘生活,想象与设计生活,从写作实践中提高作文水平。老师念自己的“下水作文”,师生选材、想象差异时,可以读自己的文章比一比;听到别人的文章中妙处,可以站起来发表意见,甚至更进一步发挥想象……于是好的视角,巧妙的描述,深刻的思想意义就这样展现出来。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感,又因下水作文激发了“攀比”情绪和写作欲望,形势便是大好。

第6篇:场景描写作文范文

一、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又叫首尾呼应。其作用就是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深化主题。我在指导我的学生写作文之前常常提醒他们注意这一点。比如朱自清的《春》,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结尾用三个排比句式“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的句式形成三个独立段,又用了比喻修辞反复咏唱、赞美,使作者热爱春天的这种激情得以深华,突出中心。再如《孔乙己》一文,标题是人名“孔乙己”,文章围绕“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写其命运的悲惨,最后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样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人物命运的悲惨和深化主题。

二、侧面烘托

衬托又叫侧面烘托,就是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和思想感情等。如《云南的歌会》中写到:“赶马女孩年纪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有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这里写赶马女孩山路漫歌就是衬托手法。即从赶马女孩这一次要的小孩山路漫歌这一侧面的描写中烘托出云南歌会的热闹场景,对突出主题思想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再如《智取生辰纲》一文开头:“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上攒行。”通过这一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天气酷热,折射杨志押送生辰纲的艰辛,为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提供有利条件,突出主题。

三、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指对要颂扬的人或事先贬抑,再赞扬,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人或事,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比如《阿长与〈三海经〉》中,对阿长的叙述就采用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首先,文章写“我憎恨阿长谋死我的隐鼠……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她常常喜欢切切嚓嚓……”“……讨厌她的睡相”;再如,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一条胳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她还懂得许多规矩,大概是我不耐烦的”。文章的后半部分写阿长则与前半部分形成对比。如:当我渴慕绘图的《三海经》别人没给我买到,而阿长给我买到后,“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梀起来”。这又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却有伟大的神力”。文章最后还写道:“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文章就是这样通过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歌颂一位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同时表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惋惜之情,从而更加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出人意料。

四、巧设悬念

第7篇:场景描写作文范文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顶上千言万语,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场景更加真实也更具有表现力。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个种表情、一个特征用特写的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见其景”。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场面等的描写之中。

一、细致的观察感悟是获取学生写作素材的先决条件

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事物可以获得更加真实的生活实感,这是作文的先决条件。在作文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联结。

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和调查,让学生明确观察或调查的意义,从思想上启发学生,使学生把所接触的事物同他们的思想感情紧紧结合在一起。在观察过程中,还要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且可用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到事物的特征及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各个阶段不同季节的特征。有一次我把乡土民俗与写作结合起来进行写作训练,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生动的习作。有一学生是这样描写结婚场景中的“闹茶”的:贡川婚茶中最热闹的当属“闹茶”。通过闹茶以求“人发大财,茶发新芽”。由新人双双抬一茶盘向客人献茶,按民俗,茶令要由喝茶人说一句,新娘和新郎学一句,茶令不雅而荤,但解释出妙趣横生,于是新娘羞得满脸通红,众人哄笑。因为写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所以学生能从形色味等方面细致观察,能用准确的语句生动表达。

其次要与教材紧密联结。为了使阅读成为写作的基础,有必要对全部的阅读材料做研究,统计出哪些教材,在哪些方面有益于学生的作文,然后确定采用什么方法,在什么程度上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例如我对九年级上的语文教材进行分析,《故乡》《智取生辰纲》《孤独之旅》等都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一些细节,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特别是《孤独之旅》中暴风雨的描写,紧紧抓住乌云的颜色变化,风的变化,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的叔叔于勒》可以体会对人物细节描写,如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现人物的性格。

二、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精心锤炼词语是表现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细节描写的词汇、句子,这是学生的写作材料。

1.对词汇进行分类。在平时教学中,常常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操练,能把典型的细节描绘得形象些。对人物的描写,可以设置一些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什么词语描写人物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人用什么样的词语恰当?写几个描写人物动作特点的词语;写几个描写人物语言特点的词语;写几个描写人物神态特点的词语;写几个描写人物语言特点的词语,这样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对平时所积累的词语进行恰当分类。对环境的描写,可以设置一些这样的问题:写夜晚的黑可以用哪些词?写月亮的形状可以用哪些词语?写月亮的光可以用哪些词?写花草的形状、颜色可以用哪些词?等等。

2.积累一些好句。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将自己平时看到的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作简单点评,还可以对优美的对句子进行仿造,每周要检查一次。通过反复训练,积累的好语句就会逐渐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3.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练笔。如设计这样一道题:“我忘记和妈妈说今晚会晚些回家了,我飞快地向家奔去。不禁加快了脚步。”在练笔时部分,学生都能生动地描写出来当时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透过树枝与树枝间的缝隙向家里的窗口望去,啊,一个人影!那是妈妈!妈妈伸长了脖子,向我回家的路上眺望着,随即又向我平时不常走的小巷子张望了几眼。”我不禁心头一热,这写得多好啊。

三、学会巧妙运用修辞是增强作品内容生动性的有效方法

修辞运用得好,表达内容会更加准确,也更加生动形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同的修辞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比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比喻起生动形象的作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等等。因此,要让学生准确运用修辞。例如写人的眼睛常可以用哪些修辞?有学生这样写“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如炮膛一样铮铮发亮”。写人的高大可以用哪些修辞?有学生这样写“一副高大的身材。如炮座一般结实,健壮”。写环境的乱可以用哪些修辞?等等。经常操练,学生就可以灵活巧妙地运用修辞进行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动。

四、学会准确的捕捉细节,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细节

叶圣陶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那么如何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细节呢?(1)可以同中找异。如与众不同的肖像、语言、动作、服装、表情、打扮、音调、姿态、风度与身材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法。(2)可以面上找点。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过: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见景生情”、“睹物思人”,因此,在写作中就要精心选取具有不同色彩的景物,用以衬托不同人物的内心情绪。如鲁迅的《故乡》中开头的那段环境描写:“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它写出景物的荒凉,也渲染了“我”的忧郁、悲哀的心绪,使情和景交融起来。(3)可以小中找大。如描写人物居住的环境,可以间接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因为人物室内的物品的摆设,往往可以反映出它的主人的阶级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精神面貌等。要学会从简单的摆设及朴实话语中捕捉具有深刻意义、富有哲理的言行。

总之在进作文写作指导时要教会学生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写出的作文才会生动才会感人。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8篇:场景描写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兴趣;情景创设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知识和素养的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叫苦不迭的话题,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就体现在他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上。如何使学生把所学到知识化成自己的能力,写出立意新颖、主题鲜明、文通句顺的文章,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改以来,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我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认为要想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写作中去,“情景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一、激发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怕写作文的现象,久而久之作文成了沉重的包袱,所以写不好作文,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英国教育心理学家席勒认为:“成功的学习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的”。情景作文教学重视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觉器官共同感知描写对象的属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作文的兴趣。我布置了描写景物的作文,把学生带到每天生活的校园中,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站在不同点上看到的校园景物:长方形的水泥砖铺设硬化的校园、醒目的跑道、绿化带鹅黄色的黄物、长出幼芽不久的铁锈红月季花叶子上晶莹的露珠、矮矮的柏球上泛出的小米粒样的小花,高大的教学楼、矗立的旗杆、耀眼的国旗、弥漫着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气息设施……学生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记忆,再辅以必要的空间层次上的顺序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一次有意义的展示台课”一课的作文教W中,我在作文课的前两天组织学生自编自导排练节目,并抽时间在课堂上表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节目中认为精彩的细节,还用相机摄下精彩的画面。在指导写作时,我先让学生回顾当时的情景并用投影仪情景再现,学生兴趣很浓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看到的精彩片段说给同学听,过程说得非常清楚。然后再指导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写起来自然轻松流畅达到了预设的目的。可见创设与写作内容吻合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

二、看清楚、想明白、写真实

巴普洛夫有句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观察让学生把色彩斑斓、形态万千的客观事物看在眼里,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感知对象。从观察入门,作文就言之有物。创设情景作文教学,这既符合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又是观察具有目的性、细致性、顺序性、持久性。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训练,有助于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的形成和观察能力的发展。

“心之官则思。对观察到的外界事物进行精密细致的思考,条分缕析,去粗取精,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直觉思维上升到形象思维,想清楚写明白。教师常常喟叹学生表达混乱,这往往是由思维混乱造成的。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我在指导学生写一种水果的作文前,要求学生每人带一种喜欢吃的水果,让学生观察水果的外形特征(形、色、触觉),然后引导学生按由表及里的顺序进一步观察果肉的颜色、果核的形状、品尝水果的滋味,果核纵切、横切的不同形状。促使他们体会到多角度观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三、丰富的想像力是作文的翅膀

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可怕的。丰富的想像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情景作文教学为拓展儿童想像力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客观表象,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我在教《草原》一课的时候,播放悠扬的手风琴独奏曲《牧民之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内蒙古大草原。前奏放了三遍,我们孩子们感觉到了什么?他们说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广袤的沃野,牛羊的鸣叫声,西北风的呼呼声。孩子们的感悟、联想能力居然这样强!播完第二乐章,我又问想到了什么?他们说悠闲漫步在草原的骏马、羊群、婀娜多姿的牧羊女,天苍苍野茫茫的雄浑,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秀美。播完第二乐章他们说听见了急促的、有节奏的马蹄声响,有万马奔腾、嘶鸣的壮美,手持套马杆的剽悍的蒙古汉子套马、摔跤、赛马叼羊的场景。再播放德德玛吟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白莲花”的画面,又让学生听宝.力仁的马头琴独奏,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听乐曲的联想,借助优美的歌声和器乐演奏还原草原物象。把这些场面系统的写出来,打开书本和原比较,看课文作者的表达和自己作文的异同,懂得剪裁、详略、过度。真应该感谢那些颇具灵性的孩子们!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音乐、歌声、画面和文字一样都能表现相同的情景,都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乐曲借助旋律与音符,画面使用色彩和线条,歌声运用韵律与喉舌。写作文时要插上想像力的翅膀,描述的景色要像画幅一样美,像音乐一样富有节奏、张力、像歌声一样沁人心脾,感人肺腑,感动了自己才能感染别人。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创设情景的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写出华美的文字,而是让孩子回到真实而有意义的生活中来。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说自己的话,说出内心真实的话,学会表达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我,写出童心、童言、童趣、童思,从而促进儿童语言和精神的协调发展,培养丰富而完整的未来公民。有人断言,说假话就是从写作文开始的,这话是有道理的。离开真实的生活或者对真实生活熟视无睹,不善于发现其中对写作有用的材料,不会取舍,怎么能写出言之凿凿的文字呢?

第9篇:场景描写作文范文

【关键词】目的明确方法具体过程创新

时下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此言虽有调侃之意,却也道出了一些学生真实的内心想法。谈起作文教学,学生大多直皱眉头,而语文教师也有难言的苦衷,一方面,教师没有现成的、系统的作文指导材料,作文课往往成了“鸡肋”;模式也比较单一,就是简单的写作、评议;另一方面,初中生的作文现状很不乐观,由于他们的生活空间狭小,生活方式简单,阅读面狭窄,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无病,胡乱一气,要么是像一只干瘪枣子,无话可说。

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这就给语文老师指导写作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那就是巧妙地运用文本,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的资源,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简单说来就是模仿训练。当然,模仿不等于抄袭,它是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开掘教材的写作资源,对人物形象塑造、表达方式运用、表现手法应用、谋篇布局技巧、优美精彩的语言等内容加以品味咀嚼,让语文教材成为习作的典范。

那么,如何对文本资源进行仿写呢?

第一,模仿的目的要明确。教师要挑选有价值的训练点,不可面面俱到;备课时就要作充分的准备,切不可带有盲目性、随意性。有的老师完成了教学目标之后,时间还有空余,随口一说,请大家写一段文字,要求……训练任务和课堂所学联系不大,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毫无益处,这样的练习就是没有价值的。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个片段的匠心独运之处在于看似客观地描绘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却又远非如此简单。作者在描绘之中寄托了自己一些感悟思考和思想感情,可谓形神兼备。本单元的主题是“咏物抒怀”,抒怀是咏物的目的,而咏物是抒怀的基础。“物”怎么描绘才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心声?这个片段无疑是个范例。抓住这个要点,教师布置相关作业:仔细观察你熟悉的某个物象,细腻地绘形,其中寄寓自己的某种情感或思考。

第二,模仿的方法要具体。模仿课文写法,不仅仅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而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深入体会文章精彩语段的传神之处或结构布局的精妙之处。其次要善于进行方法提炼,模仿就是要有章可循,有了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练习才会如鱼得水;最后才是动笔完成相关的习作训练。这个过程有一举两得之妙,学生既能学着去捕捉体会其生动传神之处,并模仿它写一段文字,还有助于理解文本,可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有这样一个场景的刻画: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李继耐庄重地下达命令,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是!”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航天史册上,定格在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个场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作者的议论展现了人物的坚定、

刚毅、乐观、自信的性格特征。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可以提醒学生关注场面描写的方法,继而进行提炼:典型事件完整性、经典对话震撼、性神态动作传神性、修辞手法生动性、表达方式多样性。这样学生自己描写场面的时候,就会注意从学过的课文中寻找方法和线索,而不会一说到写作文,就抓住课外资源不放,置文本于不顾。所以这种训练带来的效益是双向的,文本与作文建立起一种互动的关系。模仿多种写法后,便可以进一步把各种方法融会贯通,不拘一格,把作文写得活灵活现。

第三,模仿的过程要创新。写作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灵动性的劳动,创新是这种劳动的核心。它要求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采用灵活多变的结构,以贴近生活、新颖别致的材料,创造出新形象、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千人一面的作文缺乏个性,读之味同嚼蜡,有谁爱读?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因此模仿训练不是目的,而是学习作文的一个环节。作文的最高境界应是写出富有独创性的文章,但这种境界并非一朝一夕就可达到,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有扎实的写作基础,模仿训练就能加强这一基础。经过反复训练后,我们就可再作联想、创造等更高一层的训练了。

首先,文章立意要独特。王夫子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文章最忌人云亦云,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习惯思维和原有的心理定式去构思,避免在他人的圈子里原地踏步。例如学生的作文经常会表现这样一个主题:师生关系亲密无间。我们就可以反其道而行,提出这样的立意:距离之美,师生相处的一种境界。

其次,文章的选材要新颖。当你看到一个文章题目,脑海中第一个跳出的材料,不要去写,那一定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另辟蹊径。我们可以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来考虑选材,这样就能体现动态水平。尽量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逆向思考,见别人所不见,想别人所不想。如常州市中考作文题《你在我心里》,大多数学生都以人物为写作对象,老师、同伴、父母、外婆……但是小部分学生就能够另辟蹊径,以窗、笔、小树等物为载体,表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