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

关于草原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草原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草原的诗句

第1篇: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语文高效课堂;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

多媒体课件具有灵活、快捷以及信息资源丰富等多种特点,为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在遇到山水风景类的内容时,学生只能通过想象,但有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教师能够把山水风景利用图片与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更高效。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为例,首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一段优美的春的乐曲,从文章题目引入,提出导入问题:同学们,大家知道古人笔下描写春天的诗句吗?教师可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并将其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离别》,进而将本文引出,并将作者的相关作品与简介充分地展示出来。随后,展示本文的学习目标:1.朗读文章,掌握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掌握不同的写景方法。在课件中展示下列相关问题:用圈点勾画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写出相关的感受与体会。提出问题:针对美丽的春天,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图画?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在描绘春天景色时,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结尾部分是怎样颂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学生朗读结束后,合作交流,指名学生发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答案,背景配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画面。)最后给出一幅关于春天的图片,如果是你,你如何描绘这样的景色?课后设置相关练习,还可以推荐相关优秀教师的微博、网站等;建立留言板模块与交流区域,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沟通与交流。

二、多媒体课件在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情境创设可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

通过利用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技术,促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为学生营造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间的关系更近。例如《春》一文的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制作关于春的景色与情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进而切实地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多媒体教学中,除了可以对所学课文的内容给予充分的讲解以外,在课后还可以将学习内容扩展,提供有关的阅读资料,课后指导网站等。促使学生课前与课后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便于其自主学习的开展。例如,在《春》一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教师推荐的网站,掌握了更多关于描写季节的修辞方法等。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件模块中,建立学生留言区与讨论区,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使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了解。学生除了能够与教师及时交谈之外,还可以与同学充分地交流,通过聊天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学好语文也就不是难事了。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时,教师必须做到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加强实效性,充分地借鉴别人的长处,倾听学生的真实感受,从而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肖钟平.关于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几点思考[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4(11).

第2篇: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写诗 读写结合 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大都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语言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诗词短小精悍,通俗晓畅,音韵铿锵,朗朗上口。有的蕴含优美动人的画面,有的富有清新高雅的情趣,有的包含意味深长的哲理,有的抒发纯洁真挚的情感,深受每一位学生的喜爱。我常常想,当学生有了一定古诗词的积累后,如果能学以致用,那么会不会效果更好呢?我引导学生尝试写诗,由“动嘴”到“动脑动手”,读写结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引导仿写。走出创作第一步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尝试让学生练习写诗。记得第一次要求学生写诗时,大家都惊讶不已。原来学生背了那么多诗,以为只有古代诗人才可以作诗,没想到老师竟然叫我们自己写诗,能写出来吗?看出了学生的顾虑,我便因势利导:“曹操的儿子曹植在7岁的时候就可以七步成诗了……”还没等我说完,学生便情不自禁地吟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学生背完,我接着说:“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比曹植更优秀,如果大家也能写诗,那该多好啊!”学生虽然大受鼓舞,但毕竟是第一次,即使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像样的诗句,更别说作一首完整的诗。经过琢磨,我决定先从模仿古人的诗句开始。我找来了一段关于瀑布情景的录像,要求学生模仿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创作另一首《瀑布》。不一会儿,就有一个同学完成了习作:“万里碧空白云飘,草儿吐芽花儿笑。遥看瀑布似白绸,信手裁来扮人间。”李白把瀑布比作银河,写出瀑布的壮观,这位同学把瀑布比作白绸,写出瀑布的轻盈、飘逸,恰如录像里的景观。当该生朗读完自己的“处女作”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为学生踏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而激动不已。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仿写、接龙、填词等多种训练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在积累的同时,逐步踏上神秘而又新奇的诗歌写作之路。

二、抓住契机。观察生活促创作

“创作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不竭的源泉。如果不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那么再好的作家也写不出优秀的作品。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即使观察,可能也体会不到什么。应该从观察的兴趣和习惯着手培养学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促进诗歌写作。

有一次,我带学生去操场上活动课,无意中抬头一看,发现天上的云朵变幻无常,新奇独特。立即让学生仔细观察起云朵,看谁能以“云”为题材即兴创作一首诗。不一会儿,一个学生便想好了,诗是这样的:“似沙漠骏马奔腾,如草原牛羊嬉戏。刹那间千变万化,只留得白云片片。”多有诗意,该生将天空想象成一望无际的沙漠和草原,把云彩比作“骏马”和“牛羊”,不仅比喻恰当,而且形象生动。最巧妙的是云彩变化的速度之快被表现了出来。

我趁势引导学生:要想创作出成功的作品,必须时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有时甚至需要亲自去体验,才能为创作找到素材和灵感。以后,同学们就经常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写作的范围和视野越来越广。有一个学生家的院子很大,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片果园”,特别是院落棚架上挂满了绿油油的丝瓜,给他极大灵感。他经过观察体验后根据丝瓜生长的顺序写下了一首诗:“绿叶碧藤竞延伸,点点黄花引蜂蝶。待到成阴挂果实,正是盛夏鸣蝉时。”前两句写绿叶、黄花和蜂蝶,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一片生机;后两句展开想象,由实到虚,别有韵味,最难得。我稍加评点,这首诗便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其实,学生的灵感正是来源于观察和生活体验,当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后,创作的灵感自然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看似偶然的“触发”,在学生心中却有积蓄已久、不得不发的必然性,因而可以写出真实生动的诗句。

三、锤炼字句。培养能力促进步

锤炼词句,力求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这是文学创作的共同要求:但比起其他的文学样式,诗歌更加要求语言的含蓄、凝练。古往今来的诗作者,总是注重“炼字”、“炼句”,并且与“炼意”融合,力求创造出鲜明生动的意象,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引导学生创作诗歌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时,要揣摩、推敲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反复修改,尽可能用词造句准确、生动。

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播放了一段关于春天景色的视频,要求学生根据画面中的景物,展开适当想象,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诗。不久,一位学生举手发言了,她是这样写的:“春日百花竞相放,树木葱茏绿成阴。蝴蝶飞来展艳翅,人人都夸春色好。”我一看,发现诗中出现了两个“春”字,于是提醒她再把诗多读几遍,看是不是可以改得更好?该生一读就觉察出来了,她想了一会儿,把“春日百花竞相放”一句改成了“三月百花竞相放”。原来她在思考的时候想到了“阳春三月”一词,同时把第四句中的“都”字换成了“皆”,这样更加有了古诗的韵味。在看似容易的修改过程中,学生却经历了一次扎实的语言训练过程。再如另外两位学生创作出的诗句,显然在“炼字”、“炼句”上下了一番工夫。一位写的是:“嫩草碧千里,陌上正花芳。蜂蝶慕幽香,翠柳映堤塘。”另一位写的是:“高山浮云风景秀,桃花含羞露嫩蕊。彩蝶嬉杏欢快舞,溪水清清海棠红。”第一首中的“慕”,写出幽香扑鼻;而“映”则写出绿柳倒影,妩媚动人。第二首中的“含羞”、“欢快”使人浮想联翩,兴致盎然。

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用词构思却各有巧妙之处,特别是在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上,几位学生都经过了仔细斟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不经过咬文嚼字,哪来的成功作品?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

四、展开想象。尽情描绘诗中画

古人对想象不乏论述。陆机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云:“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他们论述了想象不受时空限制的广阔性、快捷性及与具体物象结合的特点。诗歌是饱含想象、凭借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古诗词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没有品位,更没有创意。显然,想象也是诗歌创作的源泉。因为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需要大量运用想象和联想,所以诗词创作练习更是锻炼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渠道,其作用不容忽视。

在训练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尝试模仿填词。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学生似乎写上了瘾,一首接着一首。起初,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创作出了一首《忆江南》:“春景美,百花竞相放。泉水清莹似珍珠,岸边垂柳映水中。游人乐不归。”格式正确,用语工整。学生凭借想象描绘出泉水、垂柳的色彩、姿态,人物的神情,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图画。接着,班上便掀起了《忆江南》热。写得较好的如:“祖国美,蓝天衬白云。鲜花香气满天飘,日出光芒耀四方。云海连群山。”“红日升,晨雾尽消散。彩蝶飞舞落花中,幼芽何时悄然出。今日春已来。”“泉水好,鱼藻映青天。碧波清凉光四射,岸边垂柳细如弦。能不爱三泉?”学生展开想象,用诗写景,以诗绘画,不亦乐乎。

除了学写《忆江南》以外,学生还尝试填写其他词牌。例如《相见欢》:“江南美景如画,人皆夸。湖水荡漾晶莹见鱼虾。柳抽芽,百花放,蜂蝶闹,犹如畅赏千古桃花源。”这首词是学生到无锡太湖游玩时创作的。再如《阮郎归》:“春花时节梨木园,空山不见人,此山花木知多少?只闻鸟鸣声,望山去,悲以代,只有离别情,大江浪花腾东去,却留儿女心。”这首词是学生畅游燕子矶时有感而发的。

第3篇: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国家新近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尤为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和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入手,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求知的先导。那么语文教学中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一、创设愉悦情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中学生需要的是温馨、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传授知识外,更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轻松氛围。

例如,在教学《旅鼠之谜》这篇科学小品文时,教师首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你们想帮他们解开这个谜吗?”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学生在愉悦轻松积极的心境中翻开了课本,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的情感转变。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确定,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这样,既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报告文学时,教师首先利用大屏幕播放罗布泊在遥远的过去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后又播放今日的罗布泊已变成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画面,从而很自然地引入文章主题的思考:“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阅读兴趣,课文主题迎刃而解。

三、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形,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例如,教学牛汉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时,教师可设置这样几个问题:“你读的第一本书是怎样的?”“课文牛汉先生的第一本书指什么?”“他的第一本书有怎样的不同寻常的经历?”“这本书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情感?”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的,学生在快速默读中理解了文章内容,把握了文章主旨,充分体验到了参与的快乐。

四、创设竞争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心理需要――希望自己是成功者、胜利者。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激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在关于“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设置“看谁搜集的关于‘月’的诗句最多”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搜集活动过程中,活动结束后将其设计成一个关于“月”的诗词展览,并在班级举行展览。再如在“古诗苑漫步”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以“古诗中的……”为题,把查阅到的相关古诗辑录到一起,编成专题诗集,并为自己编辑的诗集起新颖别致的名字,编好后,在学校展览,选出优胜者,从而让学生产生成功的快乐。

五、创设表演情境

语文教学中表演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升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将内容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课文学完之后,将其编成课本剧或小品,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课外拓展的兴趣。

第4篇: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创作空间;体制;语言;意象

一只船街道、黄而不浊的黄河和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敦煌是诗人叶舟整部诗歌《大敦煌》的灵感源泉。我们可以想象诗人在西部兰州独有的黄河古韵中感受着大地上的青草味、坊间的油烟味和世间的人情味,感受到众生平等的悲悯情怀和普世价值。

一、宏大的诗歌创作空间

西部一般被景观化,沙漠、骆驼、戈壁、黄土、黄河、贫穷、落后这些词似乎成为了西部的代名词。当我们今天在新的文化视野下再来认识西部、关注西部,那我们应该如何立足西部,如何为西部发展寻找资源?文化上,我们应该有文学的大格局。西部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寄托,叶舟的诗歌《大敦煌》就是一部屹立于西部阔土上的神性作品,带领我们认识西部,领悟西部诗歌创作的独有魅力。

诗人叶舟以兰州为起点,用《大敦煌》为我们画了一个地图。韩松落说,内陆的边缘,西北的中心,多民族混杂,所以兰州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宽容,奇异的尖锐。《大敦煌》带领读者渡过黄河向西到河西走廊,游历丝绸之路,看到玄奘,法显,班超与霍去病,张骞。向南到达“中国的麦加”临夏以及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拉卜楞寺。向北行进,穿越毛乌素沙漠与戈壁,便与内蒙古接壤,藏传佛教的寺院也在草海之中绰约隐现。朝东以东,是黄土高原和汉文化积淀最深的地带,越过古秦州天水,就是秦砖汉瓦、刁角高悬的长安。在历史的风沙下,汉、回、藏、满等三十多个民族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一碗牛肉面里有回族的厨艺,藏族的牛肉,汉族的小麦。《大敦煌》的诗歌创作就基于这样一个地理空间上,从序开始,二百余首的谣风体短制、长诗《短制》、花环十四行诗体《敦煌的神殿》、抒情歌谣集和长篇散文《一座遗址的传奇与重构》一气呵成,把我们带进一个诗歌创作的宏大空间,同时也为整部作品的阅读定下了激越的速度感,这也成了诗人刻骨铭心的具有西北和西部文化意蕴,甚至是世界意义上的符号,在诗人的感悟中,敦煌就是他诗歌的首都,是他呈现理想道德和主题的衣钵。①

在卷一《歌墟》中“西北偏西”这首短诗:“大雪封山,只剩下我和敦煌,于最后一片草原,占山为王。诗歌的王,女儿敦煌。伴着流沙,顶着太阳,向着灯塔。”诗人带领我们渡过黄河向西到河西走廊,带领着我们跨越时空的限制,诗人为我们画了一张地图。在他的建构的图纸上,“以敦煌为中心――这神的山系、梦的家园和艺术的圣殿――自东而西纵贯的是几千年尘封的历史:从汉文化的首都长安起步,穿越河西走廊,到达天山和帕米尔,然后转至中亚高地,直至波斯高原或地中海文明,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厚重的历史在诗中铺散开来,我们不仅在欣赏诗歌,也在领略历史。《大敦煌》源于甘肃这片苍茫辽阔的大地,展示了敦煌深厚的历史人文背景。

二、短制的诗歌形式和“神性”的诗歌语言

第5篇: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

看《飞鸟集》的第一感觉就是清新,既不是村上春树那阳光中带着忧伤彷徨的青春故事,也没有雨果那种悲痛的剧情,它仿佛是浩瀚宇宙中最最新鲜的空气,让我有一种想一口气吞并、吸收它们的感觉,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读书笔记飞鸟集,请您阅读。

读书笔记飞鸟集1不同于村上春树那阳光中带着忧伤彷徨的青春故事,也有别于张爱玲华丽中透出凄凉沧桑的老式爱情。泰戈尔的文字是一种独特的清新,仿佛无人踏足的自然荒野上的空气,在铺天盖地的明媚阳光下,为我们打开一扇面朝天堂的窗……——题记

小巧秀气的浅黄色封面上掠过一群展翅高飞的群雁,映衬着三个柔中带刚的黑字“飞鸟集”(StrayBirds)——这,便是我桌面上摆在最显眼位置上的一本书。而就在昨天,在金海心空灵飘渺的歌声中,我刚刚读完了这本泰戈尔的经典诗集——《飞鸟集》。

《飞鸟集》由105段诗歌组成。每段诗歌都只有简短的两三句话,却在冥冥中,悄悄为我们点亮了什么东西。而在这些集灵感与思索为一身的精悍短诗中,泰戈尔更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多个身份——他时而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孩,为母亲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时而是一名四海为家的探险家,向着高山大海发出感叹;时而是一位热恋中的青年,因心爱的姑娘而讴歌爱情;时而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朽,独自在回忆中反思人生;但更多时他只是一个无名的过客,为世间万物记录下灵感闪动的瞬间,然后微笑着安静离开。

除去泰戈尔清新自然的文笔,在《飞鸟集》中,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但同时更高于生活;他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巧妙地隐去了一些苦难与黑暗,而将所剩的光明与微笑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读者。他对爱的思索,更是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亲对孩子永存的母爱、人与自然间难以言喻的爱……尤其是对于爱情,泰戈尔毫不吝啬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来赞美爱情的美好与伟大。在泰戈尔眼中,世界需要爱,人生更需要爱,正如他在《飞鸟集》中所写的一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

在另一方面,泰戈尔捕捉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总之,在泰戈尔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读书笔记飞鸟集2万年的时光染绿了石缝间的苔藓,千年的岁月斑驳了门口的古树,百年的光辉则沉默于他笔尖的舞蹈。从未见过哪一位作家能够只用短短几句话便将一个道理、一些思考、一种我从前以为抽象而不可描述的事物用语言急促而富有节奏地刻画出来,直到一个安静的午后,我无意间拂去了埋葬着昔日沉默灵魂的微黄纸张上的灰尘,悄然开始一场无声的对话。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他告诉我星星的光辉再柔弱也是对坚强的一种奖章,不值得为已经失去的事物而再次失去。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他启示我,认识自己本难,认清自己更是难上加难,影子或许只是一个水中的倒影,恰好与自身相反。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阅读下一首诗,再留恋地用目光抚摸过最后一个字,这种宁静的心情一直持续到我看到那首仅有14个字的诗,刹那间,我的心里是溢满了惊喜与悸动的。

曾经有位朋友问我,究竟是此岸月好,还是彼岸花好。我思与良久却未能解答,知道这个午后与这首小诗邂逅。泰戈尔说:“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此岸的触手可及与彼岸的虚幻飘渺都是一种美,也许你在此岸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彼岸眺望此岸的你,正如鸟儿和云,正如花儿与月,距离造就的美好在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风姿,因为没有一个定量,所以终究是不能相比。后来,我终于知道了问题的答案:“雾里看花花似月,水中望月月如花。”泰戈尔把我不知如何表达的答案隐藏在了《飞鸟集》的书页中,给了令我恍然大悟的启示与惊喜。

在阅读中,我惊异于他的想象和思维的不拘一格。他仿佛是草原上奔腾的野马,没有羁绊,没有束缚。耳边风的呼啸给他一灵感,眼前山的跳跃给他以视觉的盛宴。他的笔触在世间任意一个角落里来回穿插:水中沉默的游鱼,陆上喧闹的兽类,空中歌唱的飞鸟和复杂的人类。他自由而毫不顾忌地诉说着自己的灵魂,在膜拜这个世界的同时似乎也在不屑于这个世界。他干净而瑰丽的诗他的世界的纯粹与博大,还有如宇宙般难测的秘密。

没有丝毫的思维定式,他的文字在自然中放逐。

放逐思想,也许是我起航的新起点。

读书笔记飞鸟集3有的人,善于堆砌华丽的辞藻,营造虚幻飘渺的意境,内容却空洞苍白,无病;有的人,善于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数千字,读来却晦涩枯燥,毫无文字之美感。不如翻翻泰戈尔的《飞鸟集》吧,纵使多么冷漠的人,也难以抵抗这默默无声的爱和清灵洒脱的智慧。

大爱无声,泰戈尔用他沉默的文笔勾勒出对自然的爱,对人生的爱。在自然中追求真理,在人生中崇尚高洁,这是泰戈尔超出常人的智慧。“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啊,请留下你们的足迹在我的文字里。”他记录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记录了千变万化的经历。“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他道出了生存的真谛,人性的价值。“我投射我自己的影子在我的路上,因为我有一盏还没有燃点起来的明灯。”他反省自我,谦虚谨慎。“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他耐心追求,无怨无悔。

泰戈尔用简洁的语言,构造了一个真理的殿堂。不可否认语言的简略使得《飞鸟集》难以理解,但这并不影响其蕴含深刻无价的真理。从泰戈尔的文笔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认真的态度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他热爱生活,因此也隐去了生活中的苦难与阴暗,保留的是光明与欢乐。泰戈尔对爱的思索,更是深切,更是执着。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子间温馨的亲情,人与自然间微妙的感情……一切人类可以体会的情愫,都被泰戈尔原原本本,又及其含蓄地表达出来。泰戈尔尤其崇尚爱情,他毫不吝惜地运用了大量比喻来赞美爱情的伟大与永恒,就像他写的那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他把爱与真理恰到好处地放在生活这架天平的两端,没有丝毫的偏差。

品读《飞鸟集》是一种享受美的过程,如一杯香茗,散发着缕缕热气,如烟如雾,仿佛置身美好的幻想世界。一切都活脱脱的,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眼前。这里是一片净土,翻阅着泰戈尔的文字,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他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装饰着这篇土地,点缀着这个世界,清新的风格和朦胧的哲学思想更为它添了几分神韵。

读书笔记飞鸟集4《飞鸟集》是由短小精悍的小诗组成。每段诗歌都只有简短的两三句话组成,话虽短,但隐含在其中的意义却不小这些形式自由、语言精湛、短小精悍、气质悠扬、出类拔萃、令人深思、笔法清隽、朴素无华的小诗中,似乎带着一点点童趣,一点沧桑、一点忧郁、一点悲伤、一点心痛……每一句都告诉了我们事物的真理。例如,第十六句诗:“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又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不正是说出了时间,是宝贵的吗?正可谓有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

生与死本是一种永远无法溶合的距离,而近在咫尺却形同陌路是单相思者的心与所爱的人更遥远的距离。相爱却不能相处,有情人不能成眷属,是千古遗憾的情人间的距离,而明明爱着却装着不放在心上,是矛盾而痛苦,逆离真心的距离。可,比这更遥远的距离,你可知?是心的冷漠,是对爱的藐视,是面对爱自己的人断然掘上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把爱远远拒绝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外。

进入泰戈尔的《飞鸟集》,如同进入一个美的伊甸园。一切都活脱脱,一着一丝丽饰地展现在面前,虚空的谚语与伪善的面具此时早已化为溪中的碎叶和早冬的晨雾,而往日生活中的吁叹我已全然不觉,心中只存有一份喜悦。

在另一方面,泰戈尔捕捉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总之,在泰戈尔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我用自己最感性的思绪面对这些令人动容的诗句。享受着与心站得最近的分分秒秒,人类真的拥有太多了,多得不得不心存感激,感谢生活。

读书笔记飞鸟集5《飞鸟集》是我这个暑假最大的收获。不仅从头到尾细细读过一遍,更字字句句摘抄下来。伟大的泰戈尔,用他高尚的思想洞悉世间的一切,用他纯美的文字记录下每一个思想的光辉。人性的善恶,在他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对美好的讴歌,对丑恶的批驳,更是登封造极。虽比不上荷马诗歌的壮阔,但是《飞鸟集》这一部长诗,却更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初读时生涩难懂,但多读便将寓意看得分明了,正如茶的本性,使人唇齿留香。

美感和韵律是诗歌的灵魂,《飞鸟集》将人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天堂般的境界。这里有明媚的阳光,整齐的白桦林,仿佛一幅简单明了的彩绘画。这里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也有“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犹如一幅清雅脱俗的山水画。这里有黑夜笼罩下的狂风暴雨,也有沉沉暮霭下烛与灯的对话,好似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这里同样是奇妙的童话世界。看看不知深浅的萤火虫嘲笑着沉默的星星,瞧瞧马与草之间的精彩辩论,听听花朵与绿叶之间的低语,我领悟了深邃的哲理,同时又收获了可贵的天真。

泰戈尔的笔下,人性这个话题屡见不鲜。对人性的思考,在泰戈尔看来是永恒的。他用看似简单的语句揭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在可怖的夜幕中,我唤醒内心的理性,与泰戈尔一道,剖析着人性的弱点;在温暖的阳光下,我调动着感性的情感,与泰戈尔一道,感受着世界的气息。我在泰戈尔的引导下,明白了美的含义,也领悟了情的真谛。拒绝冷漠,拒绝愚昧。泰戈尔用自己的情感感动了我。

《飞鸟集》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文字如何的优美,而在于它的。它用唯美的方式演绎了晶莹剔透的篇章。我采撷着它闪耀的光芒,并从中获得了新生。

在它面前,我以前的文字都黯淡了下来,唯有它光彩夺目。在泰戈尔面前,我终于意识到我过去的灵魂是多么的卑微。

《飞鸟集》,好一部美的箴言。

读书笔记飞鸟集6今天,我读了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刚读,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这本书由325篇短小精悍的小诗组成。这些形式自由、语言精湛、笔法清隽朴素的小诗中,似乎带着一点点童趣,细细品味,仿佛又蕴含着一点儿哲理……总之,一个字:美。

说它有童趣,是因为《飞鸟集》中的诗,写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死物”,并赋予它们“生命力”和“说话的权力”。例如:他在第36篇中写道,“瀑布歌唱道:‘我得到自由时便有歌声了。’”这句话就是作者赋予了瀑布“唱歌的权力”;又如他在第86篇中写道:“‘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我藏在你心里呢,花呀。’”这是一则“花”与“果实”的对话,在对话中,作者赋予了它们“说话的权力“。

说它有哲理,是因为泰戈尔从那些似乎平常的事情中,却能看出许多错综复杂的做人道理。例如:他在第16篇中的诗句:“我今晨坐在窗前,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如果你仔细读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这句话中的哲理并不难找:时间就象一个顽皮的孩童,稍不留神,他就会从你眼皮底下溜过,因此,时间是宝贵的,一寸光阴一寸金也是这个道理。著名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有过一句名言:“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意思是:钟上的时间都是现在的,眼前的,而不是刚才的或是明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在不停向前走。刚刚还是现在的,一转眼已经变成过去了。我们不断看到的都是“现在”,但它们立刻就变成了“过去”,不断地“现在”,不断地“过去”,快得不得了!所以我们现在要抓紧时间,抓住每一个“现在”,好好地努力地读书,从“现在”的这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开始努力!

虽然,我现在只看懂了全书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没看懂,泰戈尔的诗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深奥、难懂的,不过,他的那些带有灵性的语言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儿,这就使他的诗给人带来一种美感,也是他的书令我爱不释手的原因所在。

读书笔记飞鸟集7《飞鸟集》,它是诗人泰戈尔的杰作。这部伟大的杰作由325首小诗组成,小诗虽然短小,却蕴藏着一丝童趣和深刻的道理。从不止哭泣的婴孩,到历尽艰险的探险者;从没有经验的青年,到饱经风霜的老者;从平凡不过的小草,到美丽妖艳的小花;从展翅高飞的小鸟,到洁净无暇的白云,无一不充满趣味。泰戈尔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天下万物都活了起来,让它们有机会诉说自己的欢乐与痛苦。这本书的第一页就写道:秋天的黄叶,它没有什么可唱的,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这本书的诗句里面,有描写一片美景的,有描写一段对话的,还有凭着对生活感悟写出的警世格言。其中有一句,叫:“我今晨坐在窗前,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这句话饱含的哲理其实也就是要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这些格言不但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警世作用,还能作为我们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

第6篇: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

一、选择适合师生共读的内容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好奇心较强,因此在师生共读的时候必须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内容。比如《海的女儿》《小老虎历险记》《三个小宠物》等,这些都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喜爱的书不一定适合师生共读,师生共读必须要选择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我们班的很多学生都喜欢《鸡皮疙瘩》以及《冒险小虎队》等书目。这些儿童阅读书虽然非常流行,但是并不适合进行师生共读,因为这些儿童书籍还不够优秀,缺乏师生共读的价值。

我认为,师生共读应该选择那些有一定阅读价值的儿童书籍,而非那些供儿童娱乐的书籍。阅读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梯度,可以让小学生理解,但是理解起来又有点难度的书籍,让其“跳一跳就可以够到桃子”,吃这样的“桃子”虽然费力,但是也是最好吃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师生共读的内容不能过于深奥,这样会打击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也会扼杀小学生早期阅读的兴趣。我建议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和心理需要选择不同的师生共读书目。比如,低年级的时候可以选择《小猪唏哩呼噜》《大卫,不可以》等书籍来共同阅读;中年级的时候可以选择《夏洛的网》《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书籍来共同阅读;高年级的时候可以选择《草房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来共同阅读。这样的师生共读内容安排可以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需要,让小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阅读技巧和阅读兴趣,帮助其心智的成长。

二、科学安排师生共读的时间

有了适合的阅读内容,我们还要保证师生共读的时间。我认为,师生共读的时间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例如,每周我都至少给学生提供三次在校阅读的时间,每次阅读时间都在20分钟左右。这20分钟就是我们师生共读的美好时间,师生可以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除此之外,我每天都尽量少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取而代之的是要求每位学生回家后都至少阅读10分钟的书,并做适量的读书笔记,第二天交给教师检查和指导阅读。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我在班里的图书角每天都会摆放一些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我也偶尔会翻看,这样学生也会被我的热情所感染,利用课余时间翻看书籍。

我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师生共读的机会。比如,我在执教《草原》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老舍的语言风格,就与学生共读了老舍的《养花》和《北京的春节》;执教《三顾茅庐》的时候,我与学生共读了《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时候,我与学生共读了《水浒传》的相关章节……

三、选择适合师生共读的方法

师生共读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宗旨就是,要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先阅读,然后教师点评和指导;可以教师先读,然后让学生跟读等。但是,我认为师生共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随性而为,在无形中实现师生共读。

第7篇: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

一、经过我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地理与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多有联系,而且地理学科的知识在很多时候都能够用得上,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拿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

地理教育应帮助中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要求学生 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时候,我上了一堂研究性学习的课。把学生分成了四组,让各个小组利用周末的时间出去调查关于沈阳城市污染的问题,其中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激起了他们极大地兴趣,每个小组都调查的非常好。空气污染小组照了好多照片回来,水污染小组取了水样回来等等。同学们对城市的污染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二、加强教学语言艺术,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兴趣

1、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一位教师即使拥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最终也是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在语言中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如在讲述《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时,为提高学生兴趣,在概述部分可进行这样的描叙:“我国有许多大江大河,奔流不息,浩浩荡荡,注入海洋;更有许多小溪小河,穿过原野,绕过山岗,一路欢歌,悠悠流淌。我国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颗明珠。有的湖面广阔,烟波浩淼,水天一色,蔚为壮观;有的群山环绕,湖水如镜,山水相映,景色秀丽。”通过形象描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当然是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使学生急于想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具体情况,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在地理教学中,还可根据具体内容引用一些富有地理特色的诗、词、民谣来配合教学。如在讲述长江三峡时可引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配合有轻有重、抑扬顿挫的语调,展示三峡图片,这样就形象生动、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三峡滩险、流急、景美的特点,把学生引入兴趣盎然的境地。

如在讲述草原的时候,可以用“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把学生自然地引入草原的境地。

2、教学幽默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身心的疲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教学幽默,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设计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教学幽默本身就像“激发剂”,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幽默能把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教学幽默是教师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现,因此教学幽默常常富于启发性,可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象才能会意,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教学幽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易于学生巩固知识。国外有人研究,如果在叙述一个概念时,紧跟着举一个幽默的例子,然后再解释概念,学生的记忆就会深刻。有人曾设计过这样的实验:给285名小学生播放一组视听材料,过后请他们复述。结果发现,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更深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和郁闷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钝,无创造性可言。教学幽默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人人精神愉快,个个情绪激活。在这种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不仅会受到老师情绪的感染,而且能使师生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教师的才干、学识、教学技能很容易转化为学生的智慧。

三、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爱上你。

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阳光。”

会教和会学、能教和能学是两位一体的。要“教”好必先“学”好,作为教师首先要会学、能学,掌握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创造性的基础,唯有学而不厌,才能建构具有优先意义的知识体系,站在时代文明的前列,有效的帮助学生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要肩负高尚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热爱学习,自觉吸取新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容量,优化知识结构,并且要能持续性的学习,才能有东西可教,才能在课堂上灵活自如地组织各种专业知识,旁征博引,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教学效果,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8篇: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模仿 训练方法

一、作文始于模仿的重要依据

关于作文模仿,古往今来有许多人都作过精辟的论述,扬雄的“能读千赋,则能为之”与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同时强调了读和写的紧密联系,读是写的基础,读要多读和熟读结合。多读“千赋”、“百诗”、“万卷”,是阅读量的积累,熟读,读“破”,就是阅读质的要求。古人认为书读得又多又好,才能把文章做好,就能写了,此外这还说明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写作源于对读书的模仿,小学生对写作技能的习得,需要通过大量的模仿所学知识,才能使作文得心应手。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已有定论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因此,模仿是一种技能与方法,是一种基本知识积累手段,也是小学生要把文章写好的一个重要步骤。此次语文新课程改革,有些人把批评的矛头指向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中长期坚持的模仿,导致模仿陷入了极其窘迫的尴尬境地。实际上模仿是初学写作者不能绕行的路径,也是一种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作文方法,模仿与创造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因此,模仿并不是一种程式化的套路,而是创作文章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模仿生活与自然,其次也可以利用现行语文教材的内容作为作文模仿训练的素材。

二、小学作文模仿训练方法

韩愈曾说过,学习古文要“师其意,不师其辞”。“师其意”是高级的模仿,就是要学生学习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的优点,而不是徒袭皮毛,惟求形似。但对初学者来说,能作一些“徒袭皮毛”的“师其辞”的模仿也是好的。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坡度,使学生拾级而上,获得参与的乐趣,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如“化整为零”进行片断的练习,然后“由零到整”逐步“扩大战果”。那些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我们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让学生进行仿写。在仿写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把握了仿写的真正内涵,避免因“仿”而“套”的毛病。

1.仿写精美词句

在语文课文与相关配套的练习册上,中有许多精美词语、精彩片断,让学生

理解后,进行动手仿写,能促进语言的内化与运用,其“妙”无穷。如李白有《赠汪伦》一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借深千尺的桃花潭水表达朋友汪伦对他的真挚友情之深。让学生体会了诗意后,也试着写,有学生写道:“陈×乘车将欲行,忽闻路上欢送声。高速公路长千里,不及朱×送我情。”这种方法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而且也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将优美的诗句内化为自己作文的语言。

2.仿写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一般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和背景,以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同时,环境描写还可以衬托作者或人物的内心情感,并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中的“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作者在文中把在青山碧岭行走时,满眼看到的翠绿,和春风微拂的感受描写出来,进而将景物描写化为内心情感的描写,把内心的喜悦表达得淋漓尽致,以“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凸显春景对人的感染力,让作者的整个身体被染翠了,整个心都被染醉了,突出春光的“美”、“绿”、“醉”,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此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环境描写,例如以“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这一句式为核心,让学生描写春景以及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描写美好春光对人心情的影响。

3.仿写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所表达的人和事物更加鲜明;利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利用反复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增进文章的节奏感。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仿写语句。例如如何写拟人句,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渗入作文拟人句写法的训练,首先引导学生对比以下材料: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其次开始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现在我们可以进行仿写句子练习,题目内容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或者动物,将其拟人化,写出他们具有人类思想品格的一面,教师还可以提示一下习作的题目,有《骄傲的梅花》、《谦虚的竹子》、《忠心耿耿的小狗》等。

4.关注生活,模仿生活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如蜜蜂酿蜜般地进行广泛观察、大量阅读、积累,养成写“采蜜集”的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得要求学生随时把生活中、电影里、报刊书籍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

三、结束语

模仿是写作的基础,没有模仿也就没有创造。模仿起初的“大同小异”是难免的,但通过经常性地训练,逐步地积累,就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印象,最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也要鼓励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根据自己的实际,把模仿同“不拘形式”、“自由表达”结合起来,以期尽快进入作文的自由王国。

参考文献:

第9篇: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

一个刚刚踏上河西走廊的人,或许会因为天祝的存在而对后面未知的旅行充满些许期待,并且会因此自然而然地减少某些关于河西走廊的担忧:河西风大,不至于吹散羊群;河西沙多,不至于打翻马兰。所以,天祝的意义就在于,它在暗示你:河西走廊不仅仅是一条承载着不同歌舞、不同风情的丝绸,它还会温情脉脉地替你拂去经年的风尘,给你一个香甜的大地之梦。

我在天祝这座心仪已久的小县城落下脚,入住一家离天堂寺仅有一墙之隔的藏族农家乐。充满藏域风情的房间布置,在给你视觉的新鲜感之余,更能让你的心灵获取一份震撼。我至今还记得那座院落里开得极艳的芍药,像是一句极美的诗,突兀地出现在你的面前。当然,漫无边际、随心所欲的天祝之旅,更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它将英雄的华锐部落的点点滴滴植根于我的内心深处,轻易不会泯灭。

天堂寺

于我而言,天堂寺是一座未睹其容就先闻其名的千年古刹。到达之前,我就知道它不仅是甘青藏区非常有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而且因其是华锐部落的成长摇篮而久负盛名。

在这个盛夏之日,我再一次从水泥、楼群、汽车与噪音充斥的世界里抽身而出,风尘仆仆地到达,将自己置身于猎猎飘动的经幡、袅袅升起的桑烟和盏盏点燃的酥油灯中间,置身于不绝于耳的诵经声和鼓乐声中,混迹于稀少的人群中,拾级而上,抵达天堂寺的内核。在这座背靠宝瓶山、前映照壁山的恢弘寺庙里,我满怀虔诚与谦卑之心,从一座殿堂到另一座殿堂,潜心于塑像、雕刻、壁画和法器当中。

因为是早晨,游客甚少,寺院显得出奇地静。薄薄的雾自后面的宝瓶山弥漫而来,仿佛给大地裹上了一层轻纱。在宁静的寺院里,我轻抚着转经筒,从右向左,虔诚地绕转……就在此刻,我与一位身着绛色服装的僧侣不期而遇,他正在专注地做着早课,淡定的目光里有一份自得其乐的陶醉感。我不由地想,他虽是小小僧侣,却是我们所有凡俗之人尊敬的师长,因为他在身体力行地教我们懂得:陶醉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在结束旅行后,我曾读到一份天堂寺的史料。史料记载:自唐代初建到解放初期,该寺历时1000多年,其间曾数度毁于兵燹,又多次重建扩建,建筑规模日趋宏大。据统计,1956年,该寺占地1500多亩,有佛殿14座,经堂40座,活佛昂欠有东科尔、嘉义、嘉若、八哈、玛其、阿万、赛义、莫科、仓哇、德格、夏玛、达隆、华藏等17座,僧人院落300多廓,房屋 4000多间。殿堂楼阁、高墙深院各有姿态,互为衬托,共同组成景象壮观的汉、藏建筑群。

出了天堂寺的大门,即是一些出售哈达、牛角梳的小商贩。他们矜持而彬彬有礼,不像其他景点拉着游客的衣襟去兜售的小摊贩。事实上,他们的存在恰恰给宁静神秘的天堂寺平添了一份尘世之气。在远处哗哗流淌的大通河里,清澈的河水与一块块洗得发白的石头彻夜交谈,不知会不会惊扰天堂寺里的佛祖?

就这样,我与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匆匆告别。

马牙雪山

在我抵达马牙雪山之前,就已经读到了两首与它相关的诗歌,一首是诗人古马所写,另一首是诗人阳r所写。两首出自优秀诗人精短隽永的诗歌早已让马牙雪山在我的内心充满了神性的光芒和浓厚的具象意味。

马牙雪山,藏语称阿尼嘎卓,因其形似马牙,终年积雪而得名。古诗里有名的“马齿天成银作骨,龙鳞日积玉为胎”,描绘的正是马牙雪山的胜景。事实上,远远望去,马牙雪山犹如一匹仰天长啸的骏马,正如古马诗句所言,“峰峰向我吡着”。然而当你从炭山岭镇出发,沿着幽深狭长的阿沿河谷前行时,就会以为自己误入了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当中。满河谷的野花整齐地盛开着,像一场正在举行的鲜花宴会;明澈的溪水潺潺流过,如同大地在呓语。至马牙雪山脚下,拾级而上,可至天池。一路上,依然是黄、红、紫等颜色各异的小野花、苍翠的灌木和绿油油的草地;头顶,间或有一两只鹰滑过,在白云游走的蓝色天空留下一道长长的划痕。此际,还有不知名的小鸟,在婉转地歌唱。所有这些集合起来,如同一幅移动着的风景画。

马牙雪山是华锐部落崇拜的神山,所以,它自然是一座拥有无数传说的山。一说这里曾是格萨尔大战霍尔国的古战场;又传华锐部落十三兄弟合力战九头妖魔,英勇牺牲后,十三兄弟的十三支青剑和十三匹战马的玉牙化成了马牙雪山;也说有108座神湖分布于各个山头。事实上,这些传说绝非空穴来风,都能在今天找到些许的物证。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在马牙雪山有108座神湖的传说中,德木却兰措湖和拉姆兰措湖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湖泊,至今,亦能见到,它们就是马牙雪山的姐妹天池。这两座姐妹湖宛如新月,静静地镶嵌在雄奇的雅布山和银木山之间,清澈明亮,柔美静谧,若有轻风徐来,就会荡起点点涟漪,宛如仙境,一副想让天祝大地温情起来的模样。

乌鞘岭

一只鹰飞过,又一只鹰飞过,这就是乌鞘岭。

其实,这只是我想象中的乌鞘岭,当我在这个烂漫夏日的上午真正抵临这座著名的山岭时,我并没有看到一只鹰从乌鞘岭的上空飞过。

这条横亘于天祝县中部、藏语称哈香聂阿的山岭绵延近20里,自古以来就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和咽喉。当我登临高岭,目之所及,真像是一条横卧于天祝大地、头西尾东的巨龙。龙身之南,是滔滔不息的金强河,是水草丰美、辽阔无垠的抓喜秀龙草原;龙身之北,就是被天祝人誉为“金盆养鱼”的安远小盆地。

其实,乌鞘岭更是一条漫漫的历史之路。一代代文人武士、贩夫走卒走过,像是把乌鞘岭一点一点地放进一部浩大的典籍当中,“乌鞘岭虽盛夏风起,飞雪弥漫,寒气L骨”。 方士淦的《东归日记》记载,道光八年(1828),“五月二十九日……惟过乌鞘岭极高寒,山多岚障”。林则徐在《荷戈纪程》中说: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十二日……又五里乌梢岭,岭不甚峻,惟其地气甚寒。西面山外之山,即雪山也。是日度岭,虽穿皮衣,却不甚(胜)寒”。

肃立于乌鞘岭上,阅读这些古人之句时,我仿佛看到李广、霍去病、张骞、班超以及更多的人们西去的苍凉背影。那点点背影,像是历史留在河西走廊上的点点鲜血。

在天祝的几天里,曾和友人踏访乌鞘岭。去时像亲密无间的朋友,待至岭上,则相忘于江湖,各奔东西地去寻找只属于自己的事物了。我独自一人,出神地坐在一小块草地上,看一群黑牦牛悠闲地吃草,看一朵野花搀扶着另一朵野花在微风中摇曳。放眼望去,还能看到海拔最高的古长城。目之所及的古长城经千年风雨的无情侵蚀,已成土埂,曾经耸立的烽燧也已倒塌,但从留下来的残垣断壁,亦可约略想象出旧时的恢弘气象。

大通河

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地带的天祝,既有莽莽林海,又有终年积雪的山恋,还有芳草如茵的草原,这一切美景,得益于祁连山脉和马牙雪山的滋润。事实上,当你真正深入到天祝腹地,就会发现,大大小小的河流纵横交错。可惜,我只记下了金强河、石羊河以及大通河三条河流的名字。

大通河,应该算是天祝最有名的一条河了。

这条发源于青海海西州木里祁连山脉东段的河流,其最早的名字并非大通河,而是浩门河。顾名思义,一定是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宋代,因在河畔建大通城而易名大通河。我在天祝的数日游走,总是和大通河一次次不期而遇,如命中注定,我们总能如影随形。身处异乡,能有这样一条河流时时相伴,也是一件奢华之事,更何况,它始终为我提供着繁茂的树木和丰盛的牧草。让我更加倾心的是,在大通河的侧身之处,能够看到青海与甘肃紧紧拥抱的样子。

2007年,在大通河上游北岸距天堂寺约13公里处发现了一块巨大奇石,其形酷似龟驮宝盆。在经过盛大的欢迎仪式后,将这块石头陈列于天堂寺,一进门即可看到。我一直在想,这样一块石头,是不是言说着大通河与天堂寺的神秘关系呢?也许,大通河与天祝之间,也有着更加广阔的神秘关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