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总结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班级管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班级管理总结

第1篇:小学班级管理总结范文

一、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干部队伍的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加强常规训练。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等等诸多方面。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1、激发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将情况等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与外班的竞争意识。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2、建立互助组:以互助小组、"1+1"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3、奖励和批评:奖励与批评的方式各种各样,目的都是鼓励先进、指出缺点、激励所有学生争取更大的成绩。奖励比批评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五、协调与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建立丰富的信息网络。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

第2篇:小学班级管理总结范文

一、明确职责,保障各项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学校确立了以陶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刘校长为副组长,德育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为组员的德育领导小组。开学初,大队委组织大队委员开展竞争上岗。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德育工作档案制度,学校重大事件快报制,完善德育先进班集体,个人评比制度,使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抓班主任建设,促师德师风建设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重视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与管理,班级配置了配班老师,并为新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进一步明确班主任:职责填好《班主任工作手册》、通过每周的常规训练,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中队活动、晨会课教育,强化班集体建设。注重特殊学生的帮扶,作好成长记录。通过班主任沙龙,交流身边的育人故事,总结良好的德育经验,挖掘树立优秀的德育典型。在每期的家长学校中,让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到师德师风的评比过程中,填写好反馈表和问卷调查表。

第3篇:小学班级管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素质评价;班级管理效率;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179-01

身为一名班主任,怎样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使繁杂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轻松有效,使学生的各方面的表现能规范化,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虽然在现行的各种班级管理制度一应俱全,但究竟怎样去做,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尤其是学生做得怎样,更缺乏有效的监督,最终结果仍然是以成绩论英雄,甚至干脆以期末考试名次确定评价等次。这样下去,很难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削弱了班级德育管理的实效。

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以来,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直尝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周量化考评的办法,使学生既对自己一周的表现有个清楚的认识,也为学期末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这一办法的实施,学生总体上变的积极自觉了、自律意识强了,进取心足了,极大的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下面我就将我的实践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结合实际,制定周考核细则

周考评细则的制定能否全面周到,直接影响学生日常行为的导向,影响到考核结果能否真实反应出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优劣、好坏。为此,制定出全面、行之有效的考核细则,是实行操行周考核做法能否成功、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步。所以我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采取广开言路的做法,广泛听取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全班同学集中讨论,制定出了涉及学习、纪律、卫生、日常表现等等方方面面的《学生综合素质周考核细则》。在细则的制定中,我尽量把学生的表现进行一定的分值量化,实在不能进行量化的,我就另行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主测评内容进行考评,把测评的结果进行分值量化。另外在考评细则的制定中,还要多涉及一些针对不同学生的鼓励性加分项目,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希望,明确目标。

但在实施过程中,时间一长,一部分学生就产生了分值疲劳。针对这一情况,我又及时的加入了一些与分值相关的惩罚性措施。比如,根据每周正负分的总值,在负分达到一定程度时,给予捡一定数目的饮料瓶,或承担班内的一些小范围的临时性劳动等,这样既起到了惩戒的目的,又警示了他人,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考评的积极性。

二、客观公正,实施考评细则

考评细则制定出来以后,怎样客观公正的落实考评细则才是关键。我首先充分发挥班干部及各科课代表的职能,为考核收集好客观的资料记录,做到有据可查,使考评的结果具有说服力。但时间长了,班干部中也出现了一些循私情的现象,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进来,每周的考评小组轮流担任,考评小组的成员与班干部一起负责记录周班内同学在各方面优劣得失,然后利用周会课进行量化评分。每周的考核结果均公开明示,每个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回头看”活动看到全班同学的表现情况。这样,依靠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给了每位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群策群力,让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把遵守规范守则变成一种学生自觉的行为,真正把外在的强化监督和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保证了管理效果,自我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在考核中应正确的应对的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学生学习成绩与考评结果的关系。在考核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成绩好的学生一优百优,不能做到在制度人人平等,失去了考核评分的公正性。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只看事,不对人。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的考核上,应注重强调:自己与自己比——是否比以前进步了;自己与别人比——是否比别人用功了;自已给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了、超越了。通过设计的这些考核项目来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取心。

2.考评中要注意确定学生行为习惯的总导向。规范、守则、班规班约虽全面,我们有时候却只要求学生去遵守,很少去讲为什么这样做,具体该怎样做。所以在考评细则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确定行为习惯的总导向。因此,在后来的摸索实践中,我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为内容的“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班级学生发展的总导向,也作为每周进行量化考核的一个基本依据。同时,对这个要求结合具体学生的言行案例,对照守则、规范进行讲解、评判,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查,从而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水平的目的。

3.周考评结果应与期末考评紧密挂钩。考评切忌虎头蛇尾,周考评的结果要与学期末的考评紧密联系起来,使周考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期末考评的结果。不能两种考评、两种结果,使学生对平时的考核产生怀疑,影响到学生参与考评的热情。

四、考评办法实施后的效果

1.群策群治,民主化管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必事事躬亲,当好裁判即可,既有效的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2.在班级管理中,使守则、规范不断得到强化教育,其外在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在班级中形成了一种自觉遵纪守“法”的风气。

第4篇:小学班级管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班级管理;管理能力

自制力不强、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纪律性不强等都是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挑战,尤其对经验不够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人生发展,因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展开论述。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

很多青年小学语文教师刚刚走出校园到学校任教,教师对小学生的特点把握的不够透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对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这样才能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了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

(一)通过入职培训,提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入职之前都要进行相关的培训,教师入职培训的内容较多,然而有些学校在进行入职培训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教师如何进行班级管理进行培训,因此,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有效对班级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要求在入职培养的过程中,加入班级管理部分的内容,使教师在入职阶段就意识到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二)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与其他阶段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生的学习方法性不强,容易出现注意力转移等多种不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点的情况。真实的教学体会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师逐步认识到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三)积极查看一些与小学班级管理相关的书籍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既缺乏经验,又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因此,教师首先可以从理论的层次着手。教师应该积极查看一些与小学班级管理相关的书籍,通过读书获取更多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经验,进而更好的指导班级管理活动。当然,通过阅读书籍小学语文教师获取的方法与技巧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究竟能否切实的发挥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应用,并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也才能切实发挥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二、与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老教师的管理方法与小学生十分贴近,因此,虚心向老教师取经十分必要。

(一)单独交流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积极主动,要主动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老教师空闲的时间,以轻松交谈的形式向老教师取经,分享老教师的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师在向老教师取经的过程中,可能某些教师的一些方法不按常理出牌,然而却能够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进行思考。

(二)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管理心得交流

除了单独请教老教师之外,学校也应该组织一些交流会,为小学语文教师与老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在座谈会上,经验丰富的教师将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与其他教师分享,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班级管理经验,使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视角变得更加开阔,为小学语文教师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座谈会上,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就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疑惑与老教师进行交流,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三、通过教学反思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

教师在从书本或者他人那里获取了班级管理经验之后,能否对班级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关键还要看实践。教师在将他人的经验运用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奏效,也有可能不奏效,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反思,对有效的管理经验进行反思,对失败的管理经验也要进行反思,这样教师才能有更多的领悟。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

教师在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及时进行反思,及时寻找原因并做出归纳与总结。

(二)在课后进行有效反思

课后的反思也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班级管理能力不可缺少的。针对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后要及时进行反思,并积极进行探索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能够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总之,反思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反思引起重视并善于反思,才能收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

四、处理好知识点讲解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第5篇:小学班级管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0-058

众所周知,农村小学班主任既是校长的有利干将、得力助手;也是一个班集体的“家长”。在管理班级事务时,班主任往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包揽、管理着班级全部事务。这种管理模式,班主任终日被班级的琐事缠身,常常疲惫不堪。其结果是:表象上班级管理既严谨又统一;实际上,班级内严重缺乏内在的活力和个性的张扬。显然,这样的管理模式,是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实现了这一目标,就能使学生实现同时代同步发展的终身发展。对此,本人在日常管理小学班级事务时,着力培养了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探索出了三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 指导学生自我制订班级管理“长、中、短期”奋斗目标

有了奋斗目标,学生才有奋斗的动力。一个班集体有了“理想化”的“长、中、短期”的奋斗目标,学生就能为此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地为此奋斗,逐步实现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由于农村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掌握知识不多、没有社会经验以及严重缺乏班级管理经验等原因,身为班主任,如果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制订“长、中、短期”班级集体奋斗目标,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班主任务必帮助学生制订出适合自己班集体学生思想教育、学习帮扶、团结互助、尊敬师长、爱护公物、生活自理、劳动锻炼、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等诸方面的奋斗目标来。

1、长期目标:在争创学校优秀班级的基础上,小学1-6年级里,要自始至终保持这一荣誉称号。

2、中期目标:培养独立、合作、探究学习的学风和团结、奋进、友爱、争优、健康、活泼的班风。

3、短期目标:每学期开学时,都要制订本学期的学期奋斗目标。内容必须从学习、纪律、卫生、团结、劳动、锻炼诸方面细化。

当这些目标一一制订后,要教育学生,不可操之过急,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逐一完成目标任务。当学生们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进取时,班主任一定要引导学生发挥班集体中每个同学的潜能,使目标教育和过程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相结合,人人都为此目标而努力,团结班集体中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完成奋斗目标,共同收获获得集体荣誉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在班内逐步形成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班级既是每个同学的,也是班集体中所有同学的。因此,班主任在“放心”地把班级管理实务交予学生“自我管理”时,务必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自我管理,绝不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实务撒手不管,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学生在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条条框框”的“束缚”下,有目的、有要求地“自我管理”。当然,引导学生制订的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行为守则》的整体“框架”,还要适合本班的班情。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发动每个学生献言献策,群策群力,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制订出思想、学习、纪律、劳动、团结、友爱、锻炼、帮扶、卫生等诸的日常行为管理规章制度。

2、实行班干部、小组长每周轮值制。在这个班级内,班干部和小组长不是“终身制”的。这个集体,大到班长、副班长、其他委员,小到各小组长,每周一轮换。这么一轮换,人人都能在“领导”岗位上过足“几把瘾”,都能经风雨、见世面,历经磨练。每周轮值制的班干部的“核心”领导是班长。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差异,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学生天生就有领导才能,有的就次之。假如这周的轮值班长欠缺领导能力,班主任要为其搭配一名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副班长协助其开展工作。

这样一来,班集体内的每名同学,从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踏进学校大门那天起,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人人都会经历多次这样的“自我管理”锻炼的机会。

对每周的轮值班干部、小组长的工作状况,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详细的检查和记录,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点拨。每周五下午的班会上,要对此进行总结,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他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3、“自我管理”班级事务要实行责任制

有压力,才有动力。当把小学生能轻松地承受得起的责任制压到他们的肩头的时候,他们一定能在这些“压力”的驱动下,迸发出能量巨大的潜能,认认真真地“自我管理”好班级事务。这些班级事务,大到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春秋两季体育节、植树节、九九重阳节时的尊老活动等“重大”活动,小到浇花浇草、捡拾教室内的纸屑等“鸡毛蒜皮”之事,要人人有事做,人人身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这样一来,就能实现“自己的事自我管理;班级的事人人管理”的目的。

三、 及时对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

班主任对小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激励,不但能充分调动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也能为他们下一步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还能使班级管理更上一层楼。

评价、激励要采取如下几种方式。

1、树立榜样。每周五下午的班会上,班主任一定要把“自我管理”的优秀者进行总结表扬,评选出每周的遵守纪律进步之星、勤奋学习进步之星……让这些“星星”各自介绍自己的进步经验,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当然,班主任在这里一定要做到两点:一要发动同学们向“星星”看齐,迎头赶上;二要引导“星星”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6篇:小学班级管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村;班级参与式管理;思考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教育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我国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教育领域的探索和改革,但以前大多数教育探索和改革是集中在学制、教材、教法和课程领域。现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很多问题,如班主任仍然缘系着传统的“专制型”、“权威型”的管理;教师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协作;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教育缺少应有了解,进而对孩子的教育缺少监督和管理;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和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到农村学校的班级管理,也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结果。“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班级管理的重要理念,贯彻这一理念需要体现在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实际行动之中,据查阅的资料来看,上述存在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关注还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这些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在农村实施有效的班级参与式管理,将有利于解决上述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提高村学小学的教育效果。

一、农村小学班级参与式管理概念界定

目前,在查阅到的资料中还未见到有关这一概念的界定,据此,笔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内容,对这一概念作如下界定。

农村小学班级参与式管理是指结合农村班级管理和小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特点,以学校的有关管理者为主要负责人和组织管理者,吸引或者是吸纳学生、家长及任课教师参与管理班级中的与其身份和能力相匹配的管理活动。一是农村学校实施班级管理与城市有区别。表现在安全管理、留守儿童管理、家长的参与能力和沟通方面与城市班级管理相比有其突出的特点,要根据这些特点来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二是要结合小学的特点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农村小学实施参与式班级管理,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和侧重点、激励小学生参与的办法、任课教师和家长参与等方面与初中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方面的特点来组织和实施农村小学班级参与式管理活动。

二、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的优越性

参与式管理是针对传统的“命令式”、“专断型”的管理方式提出来的。参与式管理一方面要求重视弱势群体和重新评估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增加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发言权和建议权;另一面就是要改变发展决策模式和管理方式,实施参与式管理以达到激励组织成员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的目的。目前在农村学校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就是要对利益相关者的知识和能力做好公正客观的再认识,从各方面吸引或者吸纳他们参与班级管理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存在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存在如下突出问题急需研究和解决。一是缺少班级参与式管理的目标和计划制定,导致参与的过程没有评价标准和方向指导,最后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二是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哪些问题没有清晰地界定,致使要求家长合作的很多问题往往与家长的想法相冲突;三是人、财、物的缺乏影响到班级参与式管理的实施;四是缺少外部的激励;五是班级参与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缺失,规章制度是进行管理的保障,由于规章制度的缺失,参与管理也就无章可循,会导致自由懈怠。

四、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的思考

(一)制定好农村班级参与式管理的目标体系。一是要建立好多方参与班级管理的总目标;二是要建立好家长、学生、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分目标;三是要确立好每一参与管理活动的目标,例如学生参与班级考勤、卫生、纪律等具体目标,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监督问题等的目标,任课教师参与讨论和管理班级的目标。

(二)明确各方参与班级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多方参与班级管理,并不是说各方都要参与班级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由于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身份、年龄、思维水平、社会阅历、以及对教育的认识等差别很大,参与班级管理首先是要积极调研,明确班级管理中的什么问题需要学生参与管理和讨论、什么问题需要家长参与讨论和管理、什么问题需要任课教师参与讨论和管理。只有明确了各方参与的相关问题,才可能制定出符合各方利益的相关策略、方法和手段。而就目前查阅到的资料和调查研究,这个问题在查阅的文献中没有学者作系统和深入的讨论。

要在农村建立好多方参与班级管理一是积极调研,了解家长、学生和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中关心的问题;二是构建多种参与渠道,分别与各方讨论并确定需要参与管理和讨论的问题。三是征求各方的参与意见,总结和整理出其中一致认可的问题和实施办法。四是根据实施情况的反馈,对提出和新发现的问题再做出讨论,再次明确需要改进的问题和实施办法,这样可以持续改进各方参与的问题。

(三)制定参与计划的程序。遵循实地调查、因地制宜、一致性和激励性等原则,确定各方参与的问题和目标,收集相关信息,确定计划制定标准,拟定初步计划,确定参与管理计划,实施参与管理计划,评价计划实施的效果,反馈和跟踪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

(四)采取相关的配套措施,保障班级参与式管理实施。在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本来基础就薄弱,不仅表现为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还表现在农村学校内外的教育氛围差,教育观念老套和陈旧,信息闭塞,教育所处的社会大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益变得复杂和多变。因此,一要建立多种可行的、流畅的参与渠道,比如合理选择口头沟通、合理选择书面沟通、通过班组活动和机构沟通等;二要综合选择激励机制。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激励手段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观中外激励思想,在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主要可以采用情感激励、目标激励、成就激励、强化激励、榜样激励等措施。

(五)建立好班级参与管理有关的档案。农村小学班级参与式管理应建立相关的档案,而建立好有关班级参与式管理的档案是改进和提高这一管理方式的又一保障措施。

第7篇:小学班级管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43-01

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落实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主任教师积极的从自身出发,为学生做好榜样,充分的去关爱、尊重学生,积极联系学生家长,及时选取班干部帮助管理,科学、有效、全方位的去提高管理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提高管理效率

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地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从教师人格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言教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常学生都有很强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所以我们需要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这样才能使班级的管理更加容易。因此,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想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教师首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榜样。教师一定要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起崇高的威信。班主任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比如,要求学生按时进教室准备上课,迟到2秒钟都不行,许多学生为此觉得太不通情理,那么作为班主任,就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绝对不拖延进教室的时间,也尽量做到不拖堂,不提前上课,除非征得学生的同意。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自觉遵守班级规定。除此之外,对于言行举止、衣着穿戴方面也要为学生起表率作用,我们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以身作则,一视同仁,以身作则,各方面都要为学生做好表率,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这样不仅能够让同学心理上得到平衡,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尊重、关爱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管理效率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保障,也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关键。集体氛围是否良好,关系到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以及学生是否能有个正常的学习生活。一个喜欢教师的学生,他会认真的对待教师的安排和交代,一个和同学之间相互亲近的学生,他们会互帮互助。班级是一个集体,处在集体中的每个人都应该积极的贡献,班主任也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在为学生做好榜样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的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同学关系,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为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应多关心和帮助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心感化学生,既要有母亲般的慈爱,又要有父亲般的严厉,既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又能处处给学生热情的关怀和鼓励。这样,在教师用自己的爱心、精心、耐心、细心、恒心营造学生学习的空间,博得学生的信任,班级管理就顺理成章了。

三、选取班干部帮助教师管理班级,提高管理效率

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如果一个班集体中,只有一个班主任在进行管理,那么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选取一定的班干部,组建一支办事效率高,有独立见解、执行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面对表现欲强、争强好胜心强的孩子们,我们要多去发现他们的特长,积极的在班上多设岗位,积极的吸引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一方面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共同影响、约束的作用,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在班干部的选取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演讲竞选法、班主任指定法、民主推举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科学、合理的选择班干部。在班干部确定以后,班主任教师还应进一步的对其进行培养,注重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既要各负其责,又要团结一致,使他们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让他们带动整个班集体的发展,形成班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此外,还应制定一个班干部职责,让班干部按照职责去管理班集体,做到班干部管理有章可循。这样,有了班干部的参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会有所减少,管理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四、积极和学生家长沟通,强化班级管理

小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以外,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家长的监护下成长。因此,积极的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的管理好孩子,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不可少。班主任作为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充分的发挥这一重要最重作用,积极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交流彼此的教育想法,及时发掘孩子在学校没有表现出来的一些优缺点,同时纠正家长的一些教育错误行为,优化管理策略,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

总结: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责任重大,班主任需要以先进、科学的方法作指导,以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作基础进行班级管理。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主任教师应不断的总结管理经验,积极交流,进一步创新管理途径和方式,不断的去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班级管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 思考

引言

当前,有不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注重量化管理模式,盲目地追求精确性,从而以示学生间存在的差异。特别在小学时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常按照自己的个性化工作及学校所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办事,没有重视起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以及实际需求,存在着诸多的误区,笔者认为,当前应创设“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建立“以人为本”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精力充足,有活力,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和被人所尊重,向往着合理、民主、公正。所以,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加以高度的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化的管理模式,这样,学生不再是以往的被监督对象,而成为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使得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全面的发挥,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且形成了良好的民主意识和健康的人格。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科学合理的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巨大价值,同时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1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主体意识

小学时期,应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主体意识,这是推动他们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只要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参与自身发展的积极主动性也就会越大,这样他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也就会将自身的能动力量全面的发挥。同时,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对于自己发展的责任也就会越来越大,那么,就会对自身有着较高的要求。

1.2能够给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在基础教育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培养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缺乏爱心、缺乏责任心、合作度不高、集体意识与社会意识不强等等人格缺陷多数都是因为班级管理制度中严重缺乏以小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完全和人本主义理念背道而驰。人本主义的班级管理模式除了能够培养出熟知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较高智力的人,同时,对于小学生的情感、信念、意志等非理性因素也进行了良好的培养,也就是说,对于学生主体人格的培养十分有利,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与智力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立、良好的人格。

2 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将自己的管理理念进行全面的转变,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特点以及教育资源,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从而将班级管理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2.1树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不仅是其的客体部分,同时还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教育者必须将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全面的转变,从而让每位学生在组织结构中都能够将自身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促进他们个性自主的发展。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充满鲜活生命的人,所以班主任在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时,不仅不要忽视、冷漠他们,也不要一味的灌输、强制、体罚他们,而是要对学生表现出热爱、尊重,对待学生必须时刻以民主、平等为原则,主动地接触学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将管理过程中原本属于学生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多方面的需要,因此,班主任在面对需要时,也应作出多方面的选择。不仅要对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选择予以尊重,同时,还要对他们选择错误以及重新选择的权利予以尊重。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特征,不过,班主任绝不可以将自己当成塑造者,应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与帮助者,通过教育者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习与体验以及生活,从而实现主动全面的发展目标。

2.2重视方法、过程、情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首先,对小学生的自主管理方法予以一定的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过程中,班主任不能不闻不问,因为他们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应将自己的主导作用全面地发挥,对学生的工作加以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结合班级的具体特征,自主能动性的开展工作,增强自身工作责任心,做好学生们的参谋后盾。其次,对小学生自主管理过程加以关注;实质上,班级管理是在合作机制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过程就是学生间合作管理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一套新的广播体操时,体育委员将班级学生分为了四个小组,要求各组长统一动作,然后分别指导本组训练。在这一过程中,体育委员与组长之间必须紧密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教好广播体操。所以,班级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必须与小组间紧密的合作,这样,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才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另外,对小学生参与管理的情感予以关注;班级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各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以制定《文明小组评比细则》,每一星期做一次小结,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这样,学生就会将自我管理当做是为组争光的任务来抓,不自觉中提高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情感。

第9篇:小学班级管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

改革开放背景下,青少年作为接受信息的主体,其思维意识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就给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稹A硗猓农村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中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都逐渐输入到农村,出现了农村以城市为范本的生活教育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过于松散,且具有命令式,一直强调班主任的主体地位以及权威性,对学生的主体、管理客体的双重身份过于忽视,导致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效果较差。从目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必须采取动态管理模式,结合每一个学生成长、思想、智力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因素,优化农村小学高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问题

1.班主任教育理念陈旧

班主任自身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班级管理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出现传纸条、聊天、睡觉等问题,班主任一般出现两类表现,第一就是不管不问,第二就是惩罚教育。这样的管理方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管理阶段,不符合当前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

2.班主任权威地位明显

长久以来,班主任是班级中“神”一样的存在,有着明显的权威地位。教师对于学生在班级中所表现出的问题,班主任只是去强调很多事情不能做,但是并未告知学生不能够做的原因,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种问题的出现,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无法站在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沟通交流,学生时刻被管制,有些时候还出现做事畏首畏尾的现象。

3.班主任强化学习统一要求

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性格、行为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但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并未重视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上,对于每一个学生都统一要求,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以及特长,最终很多学生由于学习不好受到批评,最终限制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还会造成学生厌学等情绪。

4.学生思想意识改变

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表现出诸多的问题。以青少年来说,由于现在独生子女情况较多,加上当前农村经济收入的提高,所以对于孩子的骄纵变得明显,部分孩子开始变得更为懒惰、更偏激、更焦虑、更娇惯。例如,不愿意参与农村劳动,不愿意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向父母索要的零花钱更多、缺乏责任感等,这些问题的形成都会影响班级工作的管理。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优化策略

1.强化班主任科学化管理理念

班主任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认识到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并且学习当下的创新教育理论。另外,班主任要积极参加学校以及教育机构举办的教育科学、学生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讲座,并对班级管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班级内部学生之间、学生以及班干部之间、学生与班级系统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握班级管理工作状态。

2.强化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教师长期的主体性地位,导致师生之间的隔阂关系,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其已经开始逐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容易被错误观念所影响,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班主任要在一言一行中让学生感受到双方之间的平等性关系,例如,在交谈中将自己的事情和同学们进行分享,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趣事,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困苦问题,班主任要站在朋友的角度上去帮助学生分析,并说明如果自己遇到相似事情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等。最终,在友好交谈的情况下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让学生愿意交谈,让学生和班主任成为朋友。

3.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差异性认识

每个学生在个性、能力方面都会有所不同,但是绝不能仅用学习成绩作为判定学生好与不好的标准。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个性发展空间,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可以定期组织手工操作比赛、合唱比赛、表演比赛、绘画比赛、朗诵比赛等,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充分施展,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赛项目。另外,在授课方面教师要注意学生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在授课方式上、成绩评定上都需要进行综合评定,选择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学习的方法,不要仅凭成绩判定学生的优秀与否。

4.强化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当前,很多农村学生的性格情况、劳动意识、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表现,这与当前农村收入的增高情况以及家长对于孩子的溺爱情况都有相关性。作为班主任教师,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培养。例如,教师要多组织班级同学进行劳动比赛或者播放劳作人民的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辛苦,让学生珍惜当下的生活,让学生更加理解父母。学生只有懂得父母的辛苦,才会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意识,不再去相互进行攀比,不再变得虚荣,不再和父母大发脾气,也会树立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赡养父母的行为意识。另外,班主任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说明家长言行举动对于孩子性格养成、价值观养成的相关性,实现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良好沟通。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其作为鲜活的个体,出现了行为意识、思维理念、新世界观等方面的转变,这就对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要求班主任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增加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转变班主任传统主体地位的管理理念,在反复的实践与学习中开展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