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第1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一.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指围绕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全面分析职业活动中劳动者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挑战与应对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通病”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育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知识的应用;重学科系统化,轻职业岗位对知识的综合性需求,知识的积累与考试成了最终目的。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锁定在“要培养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后,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又出现了“够用即可”的思想,甚至出现了以《应用文书写作》直接替代语文教材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得累,学生不爱学的现状及其矛盾日益突出。

(二)可行的应对与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优势

1.倡导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围绕企业需求与学生就业需求制定教学目标。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应不同的职业岗位,让语文课堂针对不同的职业能力需求侧重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各专业学生学有所得。

2.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强化了语文能力在职业岗位上的运用,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打破了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3.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的考卷定成绩的评价方式,以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从过程、方法、能力、素质等方面多角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既符合企业与学生需求,又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构建中职能力本位语文教学模式策略

(一)确定能力培养在中职语文课堂的主导地位

1.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为课堂教学活动指明方向,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要确立能力培养在中职语文课堂的主导地位,必须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教学目标。

2.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语文教学内容

中职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改装、充实,对教材中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调整,增强教材的实用性,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还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给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二)建立开放的多元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只有从评价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才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对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诊断,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落实就业对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第2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一案两课

近年来,随着城市高中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旗县高中学校办学越来越困难,生源大战,教学资源落后,师资流失等现象严重制约着旗县高中的发展。面对如此的形势,旗县高中教育必须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旗县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布局的调整,乌兰察布市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市的优质教育倍受青睐,旗县高中发展举步维艰,特别是交通发达的旗县,学习成绩好的或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都选择到城市就读,旗县每年的招生情况都不好,一则数量少,二则生源素质差,严重影响了旗县高中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在旗县高中教育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教学资源相对于城市落后的现实难以一下得到改变,但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中,寻找到适合知识水平相对低于流走到城市的优质生源的学生,适合于本地教师水平和教学特点的,有效快速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方法,还是力可行,行有效的。本着这样的思路,笔者做了大量的调查,对进入我校的三届新生的学业水平进行深入考察,摸清了新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状况。同时,通过对在校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观察研究,掌握了新生在以往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入高中阶段后的思想与行为的关系,为打开教学改革思路,寻找适合的突破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旗县高中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于教学改革

如前所述,旗县高中新生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也很差,特别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及能力都严重缺失;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之中,已经远离时展的需求。更为严重的是,教师的大讲特讲并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学生的厌学情绪得不到根本改变,如上课学生睡觉、玩手机、听音乐等现象难以消除,课堂教学的效率无法得到提升。那么,高中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笔者以为,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探索适合旗县学生和教师的全新教学模式,是高中语文教学获得高效的根本出路之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将课堂的时间空间主动交给学生,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感觉在教学中推行“一案两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一案两课”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案两课”课堂高效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为主,以教师的“导”为辅。教师一定要做到“五还”“一让”:“五还”,把课堂时间、课堂空间、提问权利、评议权利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一让”,课堂上教师把表演舞台让给学生。

课型的教学流程分为两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前准备主要是科学备写学案。课堂教学由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两部分组成。

1、导学课:导学课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课,即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完成学案中定制的,学生自学完成的学习。导学课分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两个阶段。

(1)自主学习阶段控制在三十分钟以内,课前教师或课代表把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上独立完成。这时要求学生不相互讨论,如果学生不会就标注出来,留待教学时,同学间相互讨论完成或由教师指导完成。学习不主动的学生,教师要规劝和督促,不能放任自流,不然,学生自学将成为空谈。

(2)合作探究阶段大约用时十分钟。这段时间内,要求学生把自学时不会的问题拿出来在组内互学、讨论,组内无法解决了,就以小组的名义写在互动卡上,交给教师,等待教师释疑解难。这时教师要巡视并对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

2、展评课:在展评的过程中必然会新生成一些问题,新生成的问题越多,说明展评课越有深度,有实用意义,我们必须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伟大的思想,以使展评课有助于学生的自学。

展评课的师生活动可以概括为“五步教学流程”。

(1)教师设疑激情,引入课题。目的是让学生带着乐趣和求知欲进入课堂。

(2)学生展示点评。展评每个问题时,教师引导、激励——让学生展示、点评、补充。教师只起引导、点拨、激励的作用。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由教师纠正、补充或讲解。

(3)教师纠正、补充或精讲。对于组内、组间经交流讨论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由教师纠正、补充或精讲。

(4)达标训练。取消作业,每学完一个知识点,教师将编写在学案中的配餐习题发给学生,及时进行训练。训练方式重在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解题关键、解题方法。

这里,笔者要特别强调在展评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确定好“展什么”,用多长时间。展评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学生会的不展评,学生不会的、出错率高的、培养思维的、拓展联系,要进行展评。

二是要确定好“谁来展”。在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展评的基础上,由学困生作第一梯队,解决不太难的问题,学困生展评不对的由中等生或优秀生点评、修改、补充。对于难点、疑点以及互动卡上的问题,则由组内完成,组间进行必要的修正或补充。

三是要确定好“怎么展”。展示方式要多样化:表述、板书、讲解、对话、辩论、质疑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展评课上成提问课,更不能上成优秀生的表演课。这是与导学相违背的。

四是展评课上教师要激励每一个学生敢于展示,勇于点评,不怕说错。

五是在一些学生展示时,其他学生做什么,教师要妥善安排好,做到人人有事做,而且做到位,起作用。这样的导学课才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第3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效”很关键。所谓“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在教师高效率的指导下取得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纸上得来终觉浅”,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新课改主张“自主、合作、探究”,这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真言”。

“自主―导学”教学模式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组内成员的合作交流,达到启发、互补、提升的目的。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为学而教,以学促教,打造高效课堂。

“自主―导学”课堂模式包括“自主学习D合作交流D质疑探究”三大环节,各环节所占的时间比例因课而异、因生而异。现以苏教版八下课文“窗”为例,简要谈谈“自主―导学”课堂模式的几个环节的实施。

第一环节:精心预设,自主学习。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意味着课堂只需要自动生成而不需要教师预设,教师应当认真地做好教学预设,设计好有价值的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为生成做好准备。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预设时突破“对课堂教学进行程序设定,即这节课何时到期何时进行什么环节,各环节间如何过渡”的传统备课模式,预设时心中要有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充分估计,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形成多种对策预案,做到未雨绸缪,尽可能地使所预设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学习起点相一致。简单地说,就是预设时要将重心从教师怎样教转变为怎样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只有明确了教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在对小说《窗》的教学进行预设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学习小说的抓手或突破口是什么?

2.怎样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读懂小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怎样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以下两个问题:

1.文章的标题是“窗”,透过这扇窗,你看到了什么?请圈点相关文句并批注。

2.文章结尾写到“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个结尾是否让人感到意外?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了解小说情节;走进人物,分析人物形象,进而理解小说主旨。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激活点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如此,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充分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行,要多关心学困生,对于他们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帮助,才会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要通过明晰而具有点拨性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的思考,学生经历了“山重水复”的思辨之后,能够进入“柳暗花明”的欢乐境地。

在学生充分思考,有了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活动要求如下:

1.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2.组长记录组员的发言,并整理归纳精要内容。

3.组内推代表在全班交流发言。

这一环节怎样才能达成新课程强调的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为学而教”呢?一般地说,这一环节中,组内生生互动,学生的思维火花彼此碰撞,会有很多精彩的生成。教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观点的对话过程中捕捉闪光点;因势利导地把深藏在学生心底的智力潜能挖掘出来,帮助学生提炼出有价值的见解;围绕讨论与交流的问题,沿着主线,抓住重点,定向引导,进而解决问题。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自主―导学”的课堂模式下,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表达、展示的空间,把话语权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或追问其不懂之处,因材施教,实现真正的“为学而教”。

第三环节:质疑探究,促进提升。

学生要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就必须要有质疑、体验和操练的机会。“探究”与“生成”是一对孪生兄弟:探究中充满生成,生成赋予探究新的内涵,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以学定教”的预设时,应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留出探究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自主―导学”课堂模式非常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以及学生的质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四人学习小组提出1~2个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展示,同时教师要善于选择,合理引导,并做出科学、艺术的分类处理。学生的质疑问难和深入探究是理解课文思想观点的关键,学生质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深度。教师要善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选择出最有代表性的问题,组织学生深入探究,以拓展课堂的深度和高度。比如,在进行“窗”教学时,就可以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两个问题,来组织学生深入探讨:

1.文中为什么要详细描绘窗外公园的美景,事实上这个公园并不存在呀!

2.当远窗者看到那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后,他会有什么想法?你认为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学生再次深入思考,探究小说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小说的主旨,让学生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和自由展示的天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积极的情感得到培养。通过《窗》的学习,学生透过一扇心灵之窗,既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又受到了精神的熏陶:只有心灵善良的人才能看到生活中的美景。

“自主―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下,凡能让学生自己问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提出来,凡能让学生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凡能让学生自己阅读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凡能让学生批注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批注,凡能让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之间合作解决,凡能让学生自己思考、联系、推导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做。要想成就学生主体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师就要善于“让贤”。以教师的“礼让”,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第4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91-01

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种创新实践试作探讨。

一、情境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以往简单的我教你听转变成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

1、激感。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语文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习,教师就会捕捉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鼓励,理解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平易地、诚心地与他们交朋友,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例如:我在教《麻雀》一课时,当问到学生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而于猎狗展开搏斗,你觉得老麻雀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你是老麻雀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老麻雀做的不对,它根本没考虑周全,它既救不了小麻雀连它自己的性命也会搭上,要是我是老麻雀我不会这样做的。”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做了肯定的评价“你说的很有道理,考虑的很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事情。”而不是指出学生这样回答不很好,而是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融入情境,让学生知道老麻雀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爱”在行动里面,老麻雀才会奋不顾身的与猎狗展开搏斗。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了课文,又有了自信心,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2、训练感觉。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学生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创设情境。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起学生学好语文的情绪。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例如:语文口语交际《我爱吃的水果》当中,我创设了“水果超级市场”的情境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用到学习当中,自己推销自己的水果。通过活动学生情绪高涨,达到了口语交际的学习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用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进行语言交流。鉴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较强,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表演。表演的形式应多种多样,有个人表演、小组表演等。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一切好的机遇除了学生把握外,还要靠教师的精心创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以质疑提问的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课堂中首先要发现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运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课堂中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在创新教育的语文教学课堂中,疑问是课堂中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在课堂中,只要对知识有疑问都可以提出,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有的教材中,往往一个学生对其中的一点提出疑问,还有更多的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在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分析,找出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五彩池》当中,学生围绕五彩池为什么会呈现出那么多的颜色展开了质疑,很多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我让学生根据提的不同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自己研究出最正确的答案。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兴趣高。

三、活动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1、语文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创新教育的语文课堂中,把语文知识紧紧的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因为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实践,才有体验。教师应根据语文活动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并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体验。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讨论、交流、欣赏、参观访问、操作实践、调查研究等活动及喜闻乐见的游戏来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注重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使活动过程不断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都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作用。

第5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一、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课前准备要更加充分,对学生的了解要全面,对教材的挖掘要透彻,对教学的设计要更为巧妙,而教学方法的选用要有利于教学的进行。1.对学生的了解,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学生预习课文所掌握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还应了解学生对与文本有关的资料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兴趣,学生对文本知识的需要程度,所期待获得的知识等。2.对教材的挖掘,不仅仅是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内涵。3.巧妙的教学设计能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诸多欲望:好奇心、求知欲、探知欲,乃至更多的学习欲望,观察的欲望、想象的欲望、朗读的欲望等。

二、文本教学要精、深

精选教学内容,深挖教材内涵。教学内容的选择除了教材的重点内容外,还应确定本文的训练重点。比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文本教学我们确立了一条主线:围绕将和相由“和睦——失和——和好”展开教学,依据文本特点,我们也确立了一条训练主线,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了作者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而为什么写则需要我们去深挖教材。深挖教材其实就是挖掘文本的情,文本的文化层次,《将相和》及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还蕴含了深深的爱国情感,这个情是文本的又一条主线,我们的教学就顺着这三条线进行。我们的语文课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承中华文化,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挖掘文本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在教学《长城》时我向学生传达了长城的文化,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我向学生传达了东、西方的神话。

三、合理地使用阅读材料

我们从“211”课题组得到了一份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大致有四部分组成:阅读学习、阅读天地、主题阅读和写作素材。阅读学习部分以作者简介和习作背景为主,阅读天地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包括有名著、名篇的节选,主题阅读是与课文主题有关的不同体裁的名家名篇,写作素材则提供了写作的内容及范例。这样大量的阅读材料,在有限的十分钟内去完成是不可能也不能保证效率的,特别是对于刚开始这种课堂模式和接受这种课堂理念的老师和学生。而针对本地区、本班学生,我们还应有针对性较强的阅读材料。所以,我们应有选择性的、灵活地综合使用阅读材料,而孩子们阅读水平和速度参差不齐,因此可在阅读时间段选定一些必读篇目,其余篇目由学生自己有选择性的阅读。阅读材料可以固定在某一时刻集中使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作为教学的辅助的材料,促进教学的深入,适当调整时间段。

四、把握好写作的切入点

刚开始把这种课堂模式引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时,我们总是把写作放在阅读材料之后,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想法,只把它作为对文本的中心的总结和升华,后来发现这一做法只能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或是延伸一些想法,虽然也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但写作面比较窄。而这一训练方式可在学生自读自悟时完成,对文本阅读后做批注。当然,这一训练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自读自悟。我们的一部分教师把写作放在课后,写一整篇文章,这对刚开始接触写作训练和写作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我们作了一些调整,发现在阅读的空白处、在情感的升华处、在情景的想象时,插入写作,既内化了学生的阅读,扩大了写作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语言,同时,把对文本的学习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6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一三六”模式 三环六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32-02

同志在一次重要讲话中说道:“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意味深长的话语,让身处教育教学一线的我们倍感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伴随着新一轮课程体系的确立和实施,课程改革也逐步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师生关系平等、民主,课堂气氛宽松、活跃,“一言堂”变成了“众声堂”,学生敢于设想,勇于发言,大胆展示;学生之间相互质疑问难;教师抛弃了“师道尊严”,躬身聆听学生的心声,引导他们思考、探究,鼓励他们展现自我、发挥才智。激励的语言,赞许的眼神,鼓励的手势,让学生树立信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开放的氛围。这样,一个体现师生交流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逐渐形成。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把课程标准的思想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要求教师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学生发展;由重“教”转变为重“学”,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由“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使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而是积极地获取知识的过程;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教师采用讨论、研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激发求知欲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无论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还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由此,我们广大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确立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特别需要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否则,新课堂改革将无从谈起。

近几年来,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我们学校陆续邀请专家到校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并先后到山东、湖南、南宁、桂林、玉林等课改前沿阵地观摩学习。根据市教育局的部署安排,深入贯彻,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用特色铸辉煌的工作指导思想,灵活运用“三环六步,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形成“一三六”教学模式,打造了高效课堂。

“一三六”教学法:“一”指一个中心,即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三”指课堂的三个特点,即自主、开放、高效;“六”指教学流程六个环节,即学前反馈、导入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实效检测。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强调落实教学过程的“五步三查”,五步: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当堂反馈,三查:三次学情调查。如下表1所示:

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百色市靖西二中的高效课堂日趋成熟,逐渐完善,这种课堂模式取得了一定得成功,培养了学生,提升了教师,发展了学校,得到了学生、老师、家长及社会的认可。

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朱自清)一课的教学过程为例。

第一环节:上课之初,利用教室黑板资源对上一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进行一轮学情反馈调查。

第二环节: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感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

2.作者抓住特定情境展开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独特的表现角度。

【学法指导】自我感知,读、议、说。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略)

2.写作背景(略)

第三环节:独学,即独立完成【预习案】(1-6题)

1.了解作者。《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 ),江苏扬州人。( )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品有《 》《 》等。

2.给加点生字词注音。

踌躇( ) 琐屑( ) 颓唐( )

栅栏( ) 簌簌( ) 搀 ( )

蹒跚( ) 狼藉( ) 游逛( )

箸 ( )

3.结合语境解释“狼藉、踌躇、触目伤怀、蹒跚、自已、颓唐”的意思。

4.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5.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请在文中标注出来。想一想每次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6.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四环节:对学、群学,完成【探究案】【(2)―(5)题】

1.预习结果展示

让学生到黑板上来展示自己的预习情况,写生字拼音等。

2.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的问题,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1)说说作者主要写哪次背影呢?作者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进行刻画?请举例说明。哪些动词最富表现力?有感情地诵读,并想想为什么写得如此详细?

(2)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来,谈谈你的理解(即什么话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3)再读课文,要求画出文中反映作者“泪如泉涌”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动情的原因和蕴涵的感情。

①第一次流泪:

原因:

感情:

②第二次流泪:

原因:

感情:

③第三次流泪:

原因:

感情:

④第四次流泪:

原因:

感情:

(4)找出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并指出这些句子的表达作用(结合课后练)。

(5)文章第2和第3段文字,似乎与“背影”无关,可是作者为什么要写它?

3.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每个小组成员都把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一起讨论,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

第五环节:

1.小组展示

每个组成员都拿着导学案、课本站在本组黑板面前,按U字形排开,一起讨论问题,由一位把结果展现在黑板上。然后,由教师进行适当评价。

2.大组展示。收集各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一起探讨,这一环节教师要进行启发、引导、点拨。

3.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

第六环节:实效检测

1.课堂检测(字音、字形、词语解释)

2.巩固升华

研读“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片段完成以下练习:

(1)父亲的穿戴:

(2)走路的姿势:

(3)爬月台的动作:

(4)买橘子这么废劲,为什么不让儿子去?回来后“心理很轻松似的”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5)原来觉得很“聪明”的作者,为什么看到父亲的背影两次流泪?又为什么怕父亲看见?

【课外拓展】(中考链接)阅读《父亲》文段,完成相关问题。(略)

“一三六”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我们真正转变观念,就是要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我们的追求目标,把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讨论的权力还给学生;努力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出,特征让学生观察,疑难让学生思考,思路让学生探索,规律让学生寻求,方法让学生尝试,意义让学生感悟,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和“点石成金”的技能。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相信学生的能力”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努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会有多姿多彩的课堂,就会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第7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中学生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生活和工作中更显得尤为重要,语文理解能力不好,不能更好的分析和理解问题,其他学科自然学不好。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语文的教学存在很多弊端,读书时间越久,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就越低。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就倡导应该以学生为课程主体,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从而建立起中学语文的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重视对语文的学习。

一、建立互动教学模式的原因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只是一味的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并没有重视同学们的互动情况,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往往都是老师在课堂上一个人讲授知识,同学们被动的接受知识,缺少老师和同学之间充分的互动,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并不能体会语文的学习乐趣,教学效率较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就需要一种能够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即为互动教学模式。

2.语文课程的自身特点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语文为基础,语文课程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语文课堂是同学们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陶冶情操的最重要的过程;其次,对于不同的文章和古诗而言,每一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语文的学习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最后,语文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

3.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

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也是学生自主接受知识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只是将知识强制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机械化的接受,这无形中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互动教学模式则是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形式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进行强化,形成一种双向性的互动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一味的考虑升学率,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学习乐趣所在,然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则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身心发展,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二、建立中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方法

1.?D换角色、营造互动课堂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师生交流和展现自我的平台,教师通过课堂实现个人的职业价值,而学生则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的转变角色,营造一个有趣的互动教学课堂。但是往往老师都不够相信学生的能力,由于课程进度等原因,老师总是会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模式。要想摆脱这种局限的教学模式,老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可以适当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互换师生角色,让同学们在课下精心准备,给同学们提供上台讲课的机会。

这种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对于一些较为内向的同学们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只要同学们能够勇敢的迈出第一步,这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都将是很大的进步,这种方式不但能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也能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当同学们知道自己上台讲课时,肯定会在课下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大量的搜集资料,将课本内容牢记于心。在课后老师应该对同学们的讲解进行点评,指出同学们在讲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在下次讲解过程中出现同样的错误。

2.积极引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目前已经处于网络信息时代,大多数领域都已经广泛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已经应用到大多数高校中,这也成为了当下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更加生动的表达文章或者诗歌的主旨及意境,这也能在激发学生对语文积极性的同时,增加课堂互动的环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两方面优势:第一,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播放动画,具有图片功能和音频功能,可以将语文课文中的学习内容通过动画或者图片等形式充分的呈献给同学,增加同学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第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演示教学课件,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课堂的真实性,教师也省去了写板书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3.创设合理的互动情境

第8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自主探究

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教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探究学习活动。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心灵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下,活跃思维,敢想敢说,启发学生的心智,激发他们的潜能,感染学生,萌发他们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好学习氛围,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开始的确可能出现麻雀闹林、你呼我叫的现象,这时作为语文老师来讲一定要有耐心,要沉住气,宁可让课堂闹一点,甚至是适当乱一点,万万不可抹杀了学生刚刚萌发的幼芽,要让这一朵朵花开大、开圆,这样才能结出令人满意的果实来。同时,我们要当好课堂“调度手”,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展开小组讨论、交流,成果汇报竞赛等。分组活动、讨论时教师要做好指导、引导工作。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待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余犹未尽时要合理转移目标,引出新问题,牵引注意力,拓展思维。这样整个课堂才能有松有紧、有张有弛,既气氛活跃,又秩序井然;既内容丰富,又重点突出。

2 合理安排内容,促进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训练内容,符合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是发散性思维能力形成的保证,但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训练的结果,我们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科课程中直接选取或是学科课程内容的深化、延伸。就目前初中语文所涉及的范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宏观宇宙,小到微观粒子,几乎无所不包。因而,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一部微型小百科全书。当然,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他的主要任务,大部分时间与学科课程打交道,从学科课程中提取一些问题,我认为是比较务实的,使学生将学到的成果加以巩固,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 自主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自主学习的问题需有深度。不宜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因为课堂时间毕竟相当宝贵,因此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我觉得主要是语言表达效果和写作作用分析等),以克服学生一览无余的弊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展他们的思维活动,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可以跳一跳,摘桃子。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有“于无疑处生出疑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在教师的诱导之下,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是果实,既非伸手可得,又非可望不可即,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所提问题还应根据其难易程度做“适时”停顿,给学生以思考时间。该停则停,该缓则缓,一切从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实际出发。

3.2 自主学习的问题最好是开放型问题。自主学习的问题 最好是答案是丰富多彩一类的或者解题思维是丰富多彩的开放型问题。因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给不同思维的学生提供了多角度思维与表达的可能,就具有自主学习的良好空间和展现优异学习成果、绽放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空间。或者是问题的答案虽然比较固定,但同学们往往答不全,或者答案比较偏颇。这类题是很有自主学习价值的,也是很能发展学生思维全面性和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精准性的。

3.3 自主学习的问题需有饱和度。即一堂课问题的设置应是有一定量的,问题过多,必然造成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的有限,且学生容易疲倦;问题过少,学生学习太简单,课堂会有很多空闲时间;问题过于笼统,学生会无从下手,或者思维懒散,因此,精心设置一定量的问题,使其教学内容达到一定的饱和度,既能保证学生思维发展、“生成”“优秀答案”的时间和空间,又能保证教学进度、提升学生素质。

3.4 自主学习需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参与度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全体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其次是所以学生自始自终都参与教学过程,再次是把参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第9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课堂 教学模式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第三条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一方面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有指出:“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要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很明确,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以学为主体的课程模式。如果把课堂教学内容比作食物,那么互动共享的教学就是老师和学生面对美味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共同分享美餐的乐趣。在共享过程中,师生平等地交流,老师不强迫学生和自己保持同一种口味,允许学生对各种佳肴作出自己的评价。在愉快的分享中,师生均得到满足,得到营养。

基于不同的教学理念,新型语文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当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较大的不同,必须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原则。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有重权威的习惯。这有好的一面,它可以使学生迅速接受前人的观点,掌握前人的知识。但在当今社会,重权威的负面作用也不可小视,它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地位,直接导致学生在思维上依赖老师,阻碍创造力的发展,压抑个性的生长发育,造成学生问题意识弱化、思维迟钝。因此,强调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就是要突出在人格上平等和课堂教学中的民主,要相互尊重双方的权利、尊严、义务、责任,对学生的观点和意见提倡尊重和赞赏。

2.学生在课堂上要有适度的自由空间。一个规矩过多、约束过严的课堂,只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让学生在适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但必须保持“动而有节”的原则。既不太放任,又不过于严肃。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集中和归纳。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创设条件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成功,从成功中获得乐趣。同时,也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尝试失败,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对学生的意见,不要轻易下“对”或“不对”、“好”或“不好”的结论,让学生在讨论研究之后共同评价,培养学生接纳意见、勤于思考的习惯。

3.突出现代学习方式的体验性特征。要将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并鼓励学生对教材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4.启发教学,自主学习。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主要启发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质疑、归纳、联想、类比、推理等技能。应用网络环境、现代化教育手段来提高效率和质量,改变单一的听讲、接受、记忆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多渠道获取新知、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不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而让学生亲自发现知识,品尝喜悦的过程。

5.激励性评价机制。德国教育学家矛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在评价机制上,应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宗旨,体现激励改进功能,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肯定进步与成绩,找出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同时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师生共同参与、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过程评价,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以上仅是对互动共享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的描述,在具体实践操作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民主性:人格平等,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教育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教育力量,我这里所说的语文教学环境,特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个感情问题,它还包含着教育观念的内涵。要贯彻新课程的精神,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屏弃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必须与教育对象建立平等的关系,并接纳对方,倾听对方,融进对方的心灵世界中去。在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会有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会有师生观点上的争议乃至对峙;也会有师生间的矛盾。如果从面向全体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要让学生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要义”出发,教师要敢于直面碰撞,善待对峙,化解矛盾。教师应该“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按照这个样子发展,它就不是真正民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