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学论文范文

小学生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学论文

第1篇:小学生学论文范文

的确,作曲家的艺术创造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小学生为抒己之情、达己之意进行的音乐创作,同样闪耀出创造的火花,同样具有艺术的价值。作曲教学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并非要求学生创作出“惊人的作品”,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音符、节奏、节拍、记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谱等知识创造音乐旋律,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并在不断的创作中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提高。

一、小学生音乐作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小学生作曲虽然不同于作曲家们的艺术创作,但同样也符合准备酝酿时的情感调动、投入创作时的灵感捕捉、加工成型时的修改完善的音乐创作规律

同时,由于受到年龄、心理、知识水平的,小学生作曲过程往往还呈现出独特的创作特点:

1.趣味性。趣味性是小学生作曲学习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旦音乐创造活动没有了吸引儿童参与的趣味性,教学生作曲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因此,教师在教小学生作曲时,千万不要将其等同于成人的音乐创作,应尊重并顺应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特别是在学生尝试作曲的初级阶段,应时时让趣味性体现在作曲学习之中。

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热情,调动他们参与创作。2.简易性。由于小学生是初步尝试创作,而且音乐知识的学习还处于基础阶段,因此,他们的旋律创作就带有简单化、儿童化的特点。例如:在旋律节奏的组合上,常用“菖—”、“菖”、“菖菖”组成的节奏;旋律起伏不大,创作作品简单、短小;音符也主要是八度以内的基本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音级;音乐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生活化、口语化的儿童语言。

教学生作曲并不一定要让学生创作出多么完善、优秀的作品,只要是他们乐于参与创作,能尝试用其掌握的音乐技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就足够了。3.协作性。受到个体认识水平、音乐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制约,儿童在进行音乐创作,特别是初步尝试作曲时,在很大程度上会依赖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协助。

这种师生、生生共同协作的活动,是扶持儿童走过旋律创作的启蒙阶段,并逐步完善创作,培养创作自信,直至以后能独立创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这种协作性在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作品修改完善这两个创作环节中会有突出的实用意义。

比如:通过学习、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模仿伙伴的创作技巧,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当创作思维受阻时,教师或同学的一个点拨、启发会让自己豁然开朗,产生创作灵感,等等。

二、培养小学生音乐作曲能力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作曲,点燃其内心的音乐火花,提升音乐创作学习的价值

这是很值得音乐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去探索的新课题。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努力寻找解决这一教学难题的切入口,寻求作曲教学的最佳方式。现将点滴所得总结如下,以求指正。

(一)初步尝试作曲,由“唱”开始1.尝试用“唱”的方式介绍自己。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创作灵感的突然性,音乐创作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此,教学生学作曲的最初阶段,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音乐创作难度。我是由“唱”入手,引起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给三年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小朋友上课时,我提议每人创编旋律创造性地介绍自己的名字,我先带头介绍:“5313襔5—”。这样新奇的自我介绍方式让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个个跃跃欲试,经过老师简单引导和点拨,很多学生能流畅地用旋律唱出自己:“53襔53襔2—”、“3—5襔6—5襔1——”等等。这样的即兴作曲是临场发挥,要求不可过高,要善于发现其创作的“火花”,予以鼓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励。2.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模仿。低年级音乐创作可以尝试由创编歌词入手。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了《动物说话》这支歌之后,教师就请学生重新编歌词,尝试创编其它动物的说话。当学生能模仿着歌词“小鸡说话叽叽叽”创作出歌词:“喜鹊说话喳喳喳,小羊说话咩咩咩,青蛙说话呱呱呱”之后,教师提出新要求:“你们想不想自己创作一首歌曲来唱?”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将原旋律也进行改编,自编旋律唱一首全新的《动物说话》。

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每个人都在哼哼自己的旋律,完全都是一副小作曲家的模样。之后,老师将一部分同学的旋律进行记谱,邀请大家一起来唱一唱、改一改,一首儿童自编自唱的全新的《动物说话》就诞生了。

(二)自编自唱,体验创作乐趣某天,我准备上四年级的音乐课,还没走进教室,就听见教室里的学生在大声地唱《千里之外》,进教室一看,学生们兴高彩烈,唱得好不得意。我问同学们:“这支歌好听吗?”“听!”我接着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谁作的曲子吗?”“周杰伦!”看到学生一脸崇拜的神情,我继续问:“你们知不知道,周杰伦刚开始创作歌曲时,他写出的歌曲并不被人看好,没人愿意唱。可是,他还继续写,最后,干脆自己唱。

不断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果。”看到同学们沉思的样子,我进一步激励他们:“我们也可以尝试自己亲自动手创作歌曲,写我们自己想唱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歌呀!”在我的鼓动下,这节课成了教孩子学作曲的启蒙课,大家摩拳擦掌,都想试试自己的作曲本领。我不断地给予学生引导、建议和提示,并将学生创作的曲子用钢琴弹奏出来,请大家一起倾听,参与修改和补充。经过两节音乐课的雕琢,一首首童趣盎然、充满稚气的歌曲就诞生了:《我高兴》、《下课铃声响》、《蜜蜂飞》等等。

(三)作曲与集体游戏相互融合小学三、四年级音乐课本上均有“接龙”的音乐游戏,这种音乐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简易的作曲练习。例如,四年级音乐上册出现的“接龙”练习:1=C2/453襔3襔襔襔襔襔襔练习要求下一小节的第一个音必须与前一小节的最后一个音相同。如果按要求直接让学生个人完成这个作曲练习,可能会有一些学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生缺乏热情,效果也不见得好。

我设计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一个集体“接龙”:按照座位的顺序让音乐旋律不停地进行下去。如果要想让游戏顺利进行,大家就得回去作些准备,下节课进行“接龙”。这样一来,大家的积极性全给调动起来了,有几个音乐感不是很好的学生也在大家的指导下认真地作音阶、音准的练习,惟恐到下节课“接龙”时“梗阻”,影响游戏进行。借助集体游戏推动学生投入到音乐创作中来,不仅能让每一个孩子都不会掉队,而且使音乐作曲学习变得有趣、活泼,有效激发学生音乐创作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要让学生明白,音乐作曲并不是一种枯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燥、单调的活动,它也是一个有意思、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四)为学生提供展示作曲成果的舞台给学生提供音乐创作展示的舞台,要让学生及时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获得欢愉感与成就感。学生是音乐的创作者,同时,也是音乐的表演者、欣赏者和评价者。要把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例如,举办班级或校内的学生音乐创作作品表演;将学生优秀的音乐创作作品向有关报刊或杂志投稿;推荐学生的音乐作品给学校的广播站或艺术比赛使用等等,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音乐创造才能的平台。利用一切机会展示学生音乐创作的成果,让他们体会到创作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每次音乐创作活动结束后,我都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创作体会和对其他同学作品的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创作的认识和水平,鼓励学生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为今后的音乐创作学习作准备。超级秘书网

三、指导小学生音乐作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作曲学习应注意由易到难。

作曲教学要依据小学生年龄及认知特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点,在教学中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在教学方法及步骤的确定上,都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例如,在学习步骤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小三度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孩子们的名字和熟悉的歌谣。在方法上,通过生动、愉悦的游戏来进行作曲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确定教学目标、要求和程度,使学生逐步积累音乐创作的方法和经验。只有创作目标适当,才能最大程度地兼顾全体学生的创作热情,并在音乐创作中使学生获得自我实现、自我肯定的快乐。

2.标新立异,鼓励创造。学生学习音乐创作常常从模仿入手。

模仿是音乐创作学习的必经之路。例如,按照歌曲范例填写新词;按照范例创编旋律等。

通过这种模仿可以学习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技法,应由易到难,边学习范例边进行作曲。然而,音乐创作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模仿的阶段。要避免按照某种固定的框框进行简单的模仿,尽可能鼓励学生的创造。要鼓励学生“与众不同”、“标新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立异”,并通过具体指导开阔其创新思路。

第2篇:小学生学论文范文

小学生对这个世界既感到陌生又感到新鲜和好奇,科学课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引导他们参与实践,让孩子们自己通过感官,独立观察。在观察的时候,教师先不要指定他们观察材料的哪些特征,而是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以各种方式去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现象,以及观察的过程、方式,把发现的秘密,尽量真实的描述出来,促进学生认真、仔细、全面地观察,达到要求。对事物的特征,有的学生不一定观察发现得很全面,可以由多个学生补充完善,也可以再观察,再发现。如在学习《小车的运动》一节时,教师让学生实验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拿到实验用品,首先充满好奇的把小车拿起来,看看车厢,转转车轮,放在地上往前一推,让小车向前滑动,玩个不停。对于学生的这些行为,教师不要过多的干涉制止,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用易懂的语言、文字、表格等,把他们观察物体的过程、方式、特征以及实验数据描述或记录下来,当学生不能准确描述时,要学生反复观察,多次实验,互相补充,直到能全面、真实地得出实验结论,获得物体的共同特征,这样才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活动进行科学发现。

二、自己动手,科学探究,提升操作能力

小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直观形象思维是小学生思维的核心,儿童常常依赖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和卓有成效的!首先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做好课前准备,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要让学生一进入科学实验室就有一个新奇的感觉,激发学生上好科学课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想看、想摸、想问、想研究、想动手、想制作。如在教学《摆》一课时,我预先让学生观察,了解自己家钟表的相关知识,自己准备了一座跑慢的落地钟,有个长长的摆,我说:这座钟有什么问题?有谁知道是什么原因?能帮老师修一下吗?由此引出本节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研究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探讨本节相关知识!其次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精神。教师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实验中,教师只是介绍一下仪器的用途、注意事项等,充分让学生去动脑、去操作、去探究,学生手脚放开了,思维活跃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如教学《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一课时,要研究硬币的弹性,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玩一玩硬币,看有什么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按照书上三枚硬币的弹法去做,而是自己把硬币像弹力球一样扔到地上或者桌子上,看能不能弹起来,也有的学生把硬币象直尺一样放到桌角弹一弹,看有没有弹性,方式是自己想出来的,异曲同工。再次,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进入探索知识的境界之中。我在教学前总会尽量设计一些学生感到新颖、有趣的演示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探索知识的境界之中。如教学“大气压力”时,我准备了一满杯水,用一张厚厚的纸盖住,让学生猜猜看,倒过来会怎么样?同学们都在思考,议论纷纷,意见不尽一致,但大多数同学认为,水会洒在地上。接着让每位同学都拿起杯子和老师一起完成实验,结果很成功,杯子里的水安然无恙。同学们愕然,紧接着个个眉飞色舞,兴趣盎然,急切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奥妙。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精力集中,教学效果很好。

三、独立思考,科学创造,提升思维能力

第3篇:小学生学论文范文

思想品德教学,要从现实生活中选材,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体验生活的快乐。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思路,以新的教学方式呈现学习资源。例如,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带领学生走进了生活的“困惑碰碰车的游戏”:(1)下课了,同学们迅速走出教室做游戏,而成绩优秀的你也是如此,却发现你的好朋友正为一道难题愁眉不展,此刻你怎么办?(2)放学了,雨下得正大,你打着一把雨伞跑出校门,却想起未带雨具的同学,此刻你又怎么办呢?(3)学校里,你突然生病,想一想同学们又是怎么做的?(把你的想法、做法通过表演做出答案)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教室里回荡着热烈的掌声,阵阵的喝彩,课上活了,学生的积极性高了,兴趣也浓了,答案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落实了,体现了思想品德教育以人为主,引导儿童健康、愉快地生活、负责友爱地生活,动脑创新地生活,感受快乐和童趣。并通过榜样和群体来影响行为,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自主探究实现了教育的目的性,体现了德育价值的追求。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现实生活

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以道德知识及其学科为载体,通过说教形式让小学生理解并牢记道德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条目具有权威性,不允许学生去怀疑、去思考。上课就是通过教师说服、规劝或奖惩,使学生无条件地接受这些内容,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在教学《主动做家务》时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首先我深挖教材,把握重点,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班级就是我们的家,我就是妈妈,用你们充满智慧的双眼去观察一下我们的家,用行动告诉“妈妈”怎样令她满意。马上看到同学们眼睛亮了,头脑灵活了,不多时全行动起来,整理自己的书桌,排放自己的桌凳,捡起地下的垃圾,擦门窗玻璃,就连图书角的、工具处的扫帚、水桶、脸盆都各就各位。于是我相机点拨:“作为妈妈,我好幸福,有这么一帮懂事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家,大家有话要说吗?”就连平时最不爱讲话的程阵(化名)也讲话了“:我觉得我们的家真清洁,真让人舒服。”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对笑了。每个同学的脸上都绽放着幸福的花朵。

第4篇:小学生学论文范文

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指的是中小学生上进心的骤然萌动和进步欲望的闪现振奋,是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因受教育情境感染、教育活动刺激、师长或同学言行激励而闪现的渴望进步的思想火花和振奋情绪。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过程既是中小学生自我选择规范、接纳扬弃的思想碰撞过程,也是追求进步、奋发向上的思想萌动、孕育、生长的过程。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可分为自然冲动和自觉冲动两大类。自然冲动即主要由情景感染、环境陶冶、情感激发等自然因素和情感因素诱发的无意识冲动,包括新奇冲动、趣乐冲动、爱好冲动、灵感冲动、美感冲动、特长冲动、共振冲动、情感冲动等。自觉冲动是一种能动的、觉悟的、有意识冲动,包括明理冲动、成才冲动、需要冲动,目标冲动、认可鼓励冲动、仿效冲动、前途理想冲动等。根据冲动功能,又可分为有效冲动和无效冲动两大类。有效冲动指符合中小学生实际、能够稳定保持、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有实际激励价值的冲动;无效冲动是一种痴妄心理的闪现,指的是脱离个体实际,不可能且无法稳定保持,对中小学生成长进步没有实际价值的冲动。根据冲动时效(即冲动保持的时间)还可分为瞬时冲动和持续冲动等。l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的几个基本特征

①情感性。上进心理冲动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通常情况下受青少年学生当时的心情心境、兴趣爱好、新奇愉悦等感情好恶、需求欲望等情绪支配。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优化,教育者的音容笑貌,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友好帮助、信任尊重以及对学生情感的适应调谐、师生课内外活动交流的和谐融洽,都为中小学生上进心的孕育萌发营造情感氛围,开启思想碰撞的情感阀门。

②时境性。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受时间、地点、空间等环境背景条件制约。

③闪现性,即突发性。上进心理冲动易生易逝,一般是由强到弱地快速递减消失。因此,抓好上进心理冲动的复现诱导,“留住冲动”、“延续冲动”是教育者永恒的职业课题。

④多端性。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具有多角度、多渠道、多范围、多形式、多层次的诱发开端。

③迁移性。它具有心理顺势和心理惯性,自然冲动可以向自觉冲动(引导)迁移;无效冲动可以向有效冲动(引导)迁移;瞬时冲动可以向持续冲动(引导)迁移。

⑤感染性。同一层面的青少年学生群体的上进心理冲动氛围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良好的学风、教风、班风,良好的家庭、社会风貌,优美的育人环境,群体的榜样示范,都能相互感染、相互渗透而产生“你追我赶”的“共振效应”。

以上特征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认识、把握这些基本特征,对于提高教育工作者抓好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诱发引导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是十分必要的。

2上进心理冲动的教育价值

①净化作用。上进心理冲动在中小学生心录深处能够驱逐消极情绪和颓废思想,抵御拜金主义。封建腐朽思想,战胜心灵深处的利己主义、懦夫懒汉思想等不健康心理因素,从而起到自我净化作用。

②强化作用。上进心理冲动对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心理品质起着自我鼓励、自我肯定、自我赞赏和自我强化作用。使他们身上具备的进步思想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加强。

③催化作用。上进心理冲动可以促进中小学生不断进行总结回顾,反省自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扬弃。促进中小学生不断地深化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确定新的目标,向更加高远的标准看齐,随时调整、规范、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积极、主动地追求进步。

④升华作用。随着上进心理冲动的不断萌发、凝聚、扩展、生长,必将促使中小学生不断地向着高远的理想境界、坚定的意志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升华,向着追求进步、严格要求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过渡,从而逐步发展成为较为稳定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的诱发引导原则策略

1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的诱发引导原则

①鼓励性原则。教师对学生采取肯定、赞赏、支持的做法,使学生得到鼓励,诱发上进冲动,促其优良品质得到巩固发扬。具体来讲,一是对学生要一分为二,用肯定、鼓励代替批评、惩罚;二是及时对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表示认可;三是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发现、发展、发挥自己的潜能、优势和特长。

②针对性原则。熟悉每一个学生,了解其特长优势、志趣需求等,及时准确地发现、诱导上进心理冲动。③渐进性原则。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的诱发引导是由量的积累(上进心理冲动)到质的变化(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的连续不断的渐进过程。

④顺势性原则。把握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的心理惯性,“趁热打铁”,顺势引导,使其向着奋发向上、不断进步的精神风貌迅速过渡,最终形成比较稳固的追求上进、敢于拼搏的优良品质。

⑤情趣性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上进热情和参与兴趣。

⑤点滴性原则。“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的诱发引导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此外还有超前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等。

2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诱发引导的策略

①立志扶志,引导中小学生选准人生的参照物。志是人之本,无志不成器。无志就等于没有灵魂。中小学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立下宏大志向,确定终身奋斗目标,是人民教师最首要的任务。一是要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引导他们选准人生的参照物;三是鼓励支持他们坚定理想志向,为理想志向的实现而奋发努力;四是当他们困惑、迷茫、摇摆时给他们以力量,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并转化为上进心。

②育心交心,让中小学生的心热起来,劲鼓起来。育心即培育、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基础,是学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的动力支点。交心即交流思想,开展谈心活动。交心的主要方法有:拉家常法、商讨迭、寻掘潜能优势法、推心置腹法、体谅宽慰法、心理补偿法、期待鼓励等。

③发掘潜能,让中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是上进心的重要源泉。“必须培养中小学生具有情绪稳定、作风踏实。自尊自强、充满自信、勇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求新。不怕失败挫折。有远大理想抱负、有创造欲望和信念等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智慧潜能,排除阻碍智力开发的心理障碍与不良习惯。

④置境激情,给中小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胜”。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上过热情,给他们参与、表现和获取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

第5篇:小学生学论文范文

1.1小学生性格发展趋势

小学生群体性格特征是发展速度参差不齐,有的快有的慢。在小学生当中,高年级的学生的性格发展的速度比较快,是一个人社会性格发展的核心时期,一个人成年以后的观念和处世态度受其孩提时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说,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项教学活动的实施对于孩子的成长的深远影响,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2语文课堂与德育教育

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从一定程度上说对于小学生品性的培养要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反过来说,语文学科本就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除了基础知识以外,阅读理解和作文等的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小学生自我健康成长,有利于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当学生自我发现语文课是他的人生导师的时候,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随之增长。另外,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会显著提高,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非常有利。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思想的正向引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学校德育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2.1由5+2=0引发的思考

Y同学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孩子,整天捧着电视看,也不学习,以前学会的也都忘了。我非常吃惊,吃惊后是仔细地分析与思考,为什么孩子在家、在校判若两人。我想这种结果要归咎教育方式,在学校有小竞赛竞争,孩子生性好胜,像小狼一样所向披靡。但是回到家里,有宠爱自己的姥姥姥爷,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比他大很多又很爱她的长姐,哇,家里都供着他,没有竞争了,没有了斗志的“小狼”就变成了“慵懒的狗狗”。另外,孩子总想在老师面前留下好印象,这也是他在家、在校判若两人的原因之一。对此,我在班级,把他的表现真实地讲给大家,要他跟大家保证:“在教室认真听讲不捣蛋,周末回家认真做作业,只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我告诉他,我会和妈妈通电话,如果做不到,就取消小组长的职位。(他非常在乎这个职位)周一班会课上,我当着他和其他同学的面,拨通了Y妈妈的电话,询问了他在家的表现,妈妈说,“还是看电视,确实没以前那么厉害了,我还奇怪呢,咋一回家就说今天不看电视了呢。老师,你再给他个机会吧。”结合家长意见,我把他降为副组织,考察一周。第二次通话,Y妈妈说那个周末表现不错。学校5天的教育和学习成果,周末放假2天,一切努力就都付诸东流了。这个结果归因两点:①家长把教育基本完全推向学校,自身缺少教育孩子的观念或者缺少有效的教育方法。②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不够多,不够有效。

2.2加强家校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品德形成。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在家长的配合下,使思想品德教育贯彻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学校需要及时通家长沟通交流,使家长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了解到自己子女在学校的品德表现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教育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形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优势与长处,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解决当前学校教育所面临的许多棘手问题,促使青少年一代更好的发展。

2.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

进行德育教育,单纯地靠外界的说服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寻找德育的新方法,让大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修养。只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们真正领会到品德教育带来的益处。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简单,而他们却憧憬比较丰富多彩的生活,希望能更多的同这个社会和大自然接触,因此,学校老师应该多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意愿;另一方面,可以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去养老院探望老年人,这样既可以给老年人带来温暖,又能让学生们在同老年人的接触中得到思想品德的提升。再就是带领大家到大自然中,进行环境观察记录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切身体会到乱扔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2.4学校要抓住“幼—小”衔接

第6篇:小学生学论文范文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再买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样多了?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我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5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1.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们争着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有关系吗?”这就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途径。

2.充分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

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教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后,我问学生:取一根16厘米长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总之,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第7篇:小学生学论文范文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循序渐进,知行统一”的原则

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幻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地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订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我们称它为“思想品德评估导向标”),为他们创设道德情境(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简单,表现刻板,直接与外界(教师、家长等)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把不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做为出发点,在设计“评估导向标”时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当然,评价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既要以激励为主,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但一定要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去做才对。在使用“评估导向标”犑辈患欠郑瑺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就是引导他限期(下次自我评价前)改正错误,重新做起,然后给予登记。再让其多次反复去做,这样就给了他改正的机会,激发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有时在引导小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反复练(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培养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以身作则,以情感人”的原则。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

在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丰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评价中要严格作好教师的自我评价,(我们为此在教师中开展教师工作评估,实行教师工作积分制)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勇于自我批评,诚心诚意地、民主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受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恰当,要有激励性。特别是对待道德行为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信心,使其刚刚荫芽的思想火花能够越闪越亮。

在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要为其道德行为的培养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少先队、班集体,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第二 课堂之中,使其产生出各种道德情感,培养意志,促进道德习惯的形成。

第8篇:小学生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尤其重要的。

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在诱导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赞可夫这句话说明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妥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

二、在诱导变通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变通,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以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

三、在鼓励独创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尽管小学生的独创从总体上看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却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如解答“某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60件,7天完成任务,实际只用6天就全部完成了。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玩具?”一题时,照常规解法,先求出总任务有多少件,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然后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列式为60X7÷6-60=10(件)。

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只须60÷6就行了”。他理由是:“这一天的任务要在6天内完成所以要多做10件。”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路是跳跃的,省略了许多分析的步骤。他是这样想的:7天任务6天完成,时间提前了1天,自然这一天的任务(60件)也必须分配在6天内完成,所以,同样得60÷6=10,就是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的件数了。毫无疑问,这种独创性应该给予鼓励。独创往往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性又丰富了发散思维,促使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散。

四、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1.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

2.一图多问。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事物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细地观察,认识事物,理解知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一题多议。提供某种数学情境,调度学生多方面的旧知、技能或经验,组织议论,引起思维火花的撞击。

第9篇:小学生学论文范文

一、农村小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象与原因

(一)家庭礼仪教育意识淡薄。1.家庭对孩子礼仪教育方法失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成为了家庭关注的重点,家长们喜欢将更多的财力放到孩子身上。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尽量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对孩子过分溺爱,使他们养成了懒散、自私、任性的不良习惯,他们不懂得分享、缺少责任感,也自然会产生不文明的行为习惯。2.父母育儿观念中缺少礼仪教育元素。农村多数家长文化程度不高,重“智”轻“礼”,认为智力发展不容忽视,而文明礼仪可有可无,等孩子长大自然会明白。家长注重智力等方面的投入,唯独不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二)小学礼仪教育流于形式。1.师资匮乏。农村小学礼仪教育被边缘化,没有授课时间的保证,也没有师资力量的支持,礼仪教育变成了课余活动。礼仪教育刻板、无趣,小学生“被”日常行为规范约束行为,不能自主探究礼仪教育方面的知识。2.教法不力。农村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多是为应付检查,缺乏系统性,多是通过班会渗透,教师很少将其融入就餐、打电话等日常生活之中。没有专门的教材,多是分散于思想与社会教学中。(三)社会环境对礼仪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礼仪教育尚未列入课程体系,未形成整体性规划,缺少政策支持,礼仪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公众人物的一些不雅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冲击了礼仪教育培养出来的良好习惯与修养。

二、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