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系统性强、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培养具备职业化特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已成为大多数高等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学目标。
创新型应用人才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观点,并且能够运用创新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但笔者认为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定义为: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熟悉物流管理相关法规,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人。在学科开设方面,自2001年北京物资学院正式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到2008年,全国254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54所大学开设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从现行各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上看,在物流课程的开设上一般有《物流管理概论》、《仓储管理学》、《运输学》、《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设计技术》、《国际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英语》等理论课程或类似课程,但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重课堂理论教育而轻实践操作能力培训。由于场地、资金、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一些高等院校缺乏物流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学生只能从课堂上教师的讲述和通过观看实务视频、到企业参观等形式获取理论知识以外的物流实务知识。从效果上来看,学生对实务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差,不能够达到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
(2)灌输式教育多于启发式教育。教授的知识多而杂,但都是抽象的理论,即使是案例教学也是就案例讲案例,没有尽享扩展性讨论。所以学生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举一反三,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去解决。
(3)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符。人才培养目标没有能够结合社会实际人才需求出发,导致培养目标广泛而没有针对性。学生完成四年学业后感到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不精,更不用说从事管理工作。而企业需要的是能快速上手的专业技能人才,尤其是从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管理、国际物流事务的人才。所以现在的毕业生虽然工作容易找到,但大多数都是从搬运岗位干起。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落到实处,对于高校来讲,要利用好已有的实验室资源,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来可为当地企业输送合适的人才,服务当地经济,二来提高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使学生拥有专业技能,在就业方面增强优势。
2 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设计
柳州是广西及西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全市工业涵盖30多个行业,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产业,制药、化工、造纸、制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企业,如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工集团、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柳州又是大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湘桂、焦柳、黔桂等铁路干线从柳州通过,向南可通过越南直达东盟各国,也可在防城港实现海陆多式联运,并且拥有国家一级口岸,水路可通过柳江深入广西中、北部广大腹地甚至湖南、贵州等地。随着柳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的需求与日俱增,柳州大型的物流企业现有五菱物流、桂中海迅、瑞泽物
流、中铁物流园等。柳州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柳州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对柳州高校来说,针对柳州产业结构进行教学体系设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一条好的途径。柳州以汽车、机械产业为龙头,这些行业的物流运作涉及到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及废弃物物流。所以柳州高校的物流管理教学体系设计应紧扣这一流程,使学生熟悉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和其中具体的物流操作和细节,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流管理学科要求以扎实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所以公共课程的设计要包括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管理学原理、会计学、法律等。专业课程的设计要体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特点,要有一些工科基础课,使学生了解车间现场的车、磨、刨、铣、钻等工艺,使学生能看懂零部件三视图,在学生进入汽车、机械企业就业时,就能很好地理解生产物流,容易上手,并且在做采购业务时,能看懂零部件设计图,理解规格、精度要求,不会出现纰漏。另外在专业课的设计上,要体现汽车、机械产业链的特点,要有从采购到废弃物处理一系列的课程。实践课程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以企业真实业务为依据,最大程度模拟现实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如表1所示)。
3 实践课程解读
3.1 金工实习
通过车、磨、刨、铣、钻、焊接等工位的机床操作,以及参观企业的装配线,熟悉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现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物流的含义,做好生产工位的JIT配送。
3.2 物流信息技术认知
包括条码操作能力训练、射频读写器操作、电子标签拣货系统训练、POS机操作、EDI操作、GPS和GIS操作能力训练、WMS仓库管理软件操作、海关报关报检软件操作。
条码操作能力训练:根据EAN编码原则编制条码,通过条码打印机打印条码,将条码贴在相应货架上,利用条码扫描仪扫描条码。
射频读写器操作:粘贴电子标签,利用手持式RFID读写器或固定式RFID读写器采集信息。
电子标签拣货系统训练:学生先在控制计算机加载本批次订单,按下启始按键之确认键,前往其启始通道区进行拣货,拣货完成时,蜂鸣器响起,则再查看下一通道指示器上所显示的信息,直到电子标签LED屏显示拣货完成,方可离开。
EDI操作:熟练进行EDI报文的收发。
GPS和GIS操作能力训练:熟练进行车辆监控(地图定位、绘图、距离测量、地名查询、面积测量)、车辆调度、载货管理、统计查询、网上查询。
WMS仓库管理软件操作: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在库管理、预警管理、实时仓库监控、结算管理等。
海关报关报检软件操作:进行出口业务报关、转关、清关、报检、财务、查询等。
3.3 供应链综合实验
构建一条汽车供应链,学生分角色扮演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制造商、销售商、物流公司,完成销售商下订单、汽车制造商查询整车成品数量、计算需要生产的整车数量,计算各个汽车零部件的需求量、查询库存零部件数量、制定出汽车零部件需求计划、向零部件供应商发送订单、供应商备货、第三方物流接货和入库、按生产计划排序拣货、配送至生产工位、汽车装配、产品检验、第三方物流向销售商发货、销售商客户管理一整套供应链操作业务。
3.4 第三方物流运作综合实验
包括入库流程、在库保管流程和出库流程、整车运输流程。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操作,尽可能真实地模拟汽车产业链中第三方物流的日常运作(如表2所示)。
3.5 物流建模与仿真
适合于高年级的本科生,可作为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内容。学生对某一当地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调研,利用相应的仿真软件(Vensim、Flexsim)建立模型并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设计实验内容及步骤,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财务管理;就业;前景
一、引言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非常快,高校也在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实现大众化。财务管库专业的大多数毕业生都会从事会计与财务管理相关的职业,会计侧重账务处理过程,财务管理则更注重成本与资金的管理。我国企业财务系统正处于发展与完善的阶段,很多中小企业还处在认为会计人员是可设可不设的闲职,不能生产出实际价值。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局面会大大改善。在高等学府受到教育,在基层工作岗位积累到实际经验的财务管理人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弓箭。干财务工作的不需要多么高的学历,重要的是“越老越值钱”。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不能得到很好的待遇和很好的职位,更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简要介绍
财务管理专业是我国管理学科中的一个新兴的、极具发展前景的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主要是根据市场的发展状况,对公司财务金融人才需求的专门化要求,面向公司理财和金融两个领域培养的专业性人才。1998年,我国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决定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并陆续开始招生。财务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的是财务与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原理与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方法与实用技巧的基础训练,培养出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主要是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坚持教师教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性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计划的财务管理活动。其中管理的核心就是企业财务活动体现的财务关系,这其中主要包含有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客户等之间的关联。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主要是帮助企业实现自身制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并且不断的改变财务行为,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人们一度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等同看待。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就相当于链条,链条一旦失灵,机器就不会正常运转,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大量的管理和理财等知识与能力的专业人才。
四、财务管理专业从事的职业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对口的工作就是做会计,这也是最为常规最为妥当的一个职业。但是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放弃这样一条职业道路,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多,市场竞争激烈,同时也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有限。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十分片面的,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基础和普通人才太多,优秀的财务人员较少,所以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想做优秀的财务人员,首先是要把基本功练扎实,专业知识要做到十分的通晓。最好可以熟练掌握与运用一种以上的财务管理软件,利用多媒体帮助自己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基本技能都已经熟练之后参加真正的实行以达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要多多注意观察自己的老师对工商税务和公司内部的沟通技巧,进而仔细揣摩。多多尝试到不同的公司企业。不同的行业中去实习,以方便自己积累多方面的经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的越早对于学习的效果就越好,最好可以在大一的寒暑假就开始实习,次数越多越好,最好是每个假期都进行实习。除了了解企业内部基本的财务状况,能更好的适应变化极快的人才需求市场,专门的职业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多多参加一些财务方面的专业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财务管理专业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职业,是相对一个很容易规划的职业。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有很多的职业方向:1.外企或者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2.进入专门的财务公司;3.银行等金融机构等。但不管是哪个方向的财务工作,尽量要争取向高端方向发展,做高精尖人才。
五、总结
企业财务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继续发展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就业前景也是十分的良好。希望改专业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将基本功抓牢,多多实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重庆超力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孙建萍.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考试周刊,2007(48).
[2]刘利群.区域特色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初探—以浙江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3]王斌.关于优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
[4]左小明.国际化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3).
[5]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财务管理人才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与培养设想[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6]黄维干.财务管理人才面临的环境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J].集团经济研究2007(21).
[7]任国瑞,段宗志.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8(29).
[8]刘贤仕.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
一、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建设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专业定位明确,但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层次性,不利于学生的分级分类管理,不能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方向性人才培养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应提升层次、拓宽专业、提高素质、注重实践、面向市场,体现层次性、系统性和结构性,实现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最佳组合。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核心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有:按财务管理的层次来设置、按资金运动的阶段来设置、按财务管理的主体来设置以及按财务管理的环节来设置几种模式。具体如表1所示:(1)课程设置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相似度高,没有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向的定位,课程设置缺乏方向性。(2)专业课和专业特色课程缺乏深度和广度,个人理财规划课程、公司理财规划课程以及企业风险管理等相关专业特色课程缺乏。(二)双师型师资队伍资源丰富但后续师资实践培训平台缺乏。(三)实践教学意识明确,但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以及效果落实监控手段匮乏。(四)校外实训基地数量稀少,建设效果不明显。(五)学生能力目标体系仅限于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六)实践教学以课程实践教学为主,手工实训、电算化实验和实验室实践比重较轻,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优化路径分析
(一)建立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的关键点就是将教学质量管理提升到学校战略管理的核心地位。以战略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制定战略实施计划。战略规划中要谋全局,谋重点,谋长远。2.充分利用机制的灵活性和办学的自主权,突出优势把握社会需要的发展机会。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创设特色专业奠定社会地位,扩大社会影响力,集中力量创特色专业。在理论研究型大学和实践应用型大专之间找准自己的定位3.教学科研人员、课程与学生的质量及基础设施和学术环境的质量对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组建高效的教学管理团队,加强对教学秘书、教务干事的教学管理培训,在明晰的政策、制度指引下,使教学管理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研究化的方向发展。5.突出企业等用人单位在独立学院学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落实校企结合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战略。(二)积极合作开发校外实训基地,促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构建,形成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保障体系的三层次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通过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应遵循时效性、规范性和稳定性。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和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组织学生进行创业规划和创业方案设计并提供财务管理相关内容的咨询。2.校外实训季度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基本问题,通过政府、企业和高校的资源整合,结合市场机制的导向结果,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完善高校的培养技能和目标,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提供大量优秀的后备人才。图1-校企合作就业机制框架图(三)构建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效率性为原则的实践教学体系。1.整体性原则。建立计划—实施—评价的循环式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财务会计作业、财务报告评价、财务管理认识实习、财务管理模拟实习等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总结来监控教师与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监督学生对会计整个循环过程的认识程度以及独立完成会计数据生成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具体问题分析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决策方法运用能力等。2.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就是将实践教学目标分为整体目标和分级目标,整体目标则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分级目标则包括了基础目标、技能目标和方向目标。层次性目标的制定和执行要结合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两地办学的特点,对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3.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就是通过课程设置体系以及学生的考核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兴趣特点为出发点,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1)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根据质量评价指标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级管理。(2)利用课程体系专业课的方向性对学生进行分类分级培养。4.效率性原则。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技能为本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1)优化实践教学考评维度。在课程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案例教学、手工实训、电算化实验、实验室实验等多种实践环节中完善对学生和教师的考评维度,全面监控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和质量,确定合理的成绩结构,改革课程考试题型。(2)明确考核标准,细化和拓宽考核内容。对实践环节中的内容细化、量化,通过明确的指标体系展现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后续教育即业务提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水平。鉴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应用型强的特点,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起着重要保障作用。双师型教师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通过宣传教育、校企合作岗位培训、教学实践、社会实践见习、学历进修、技能培训与考核等手段,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建立一支教学能力强、学识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多用途教师队伍,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财务管理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缺少学生自主学习体系,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模块,通过教师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六)培育精品课程,持续抓好重点课程建设。(七)通过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分向引导和培养。在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大二结束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进行考评,根据学生个人意愿以及学生家长、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考研、考证、实践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针对性培养。使学生能够心中有目标、实施有计划、行为有动力、结果有预期。(八)继续加强教改和科研建设,以改促学,以研促教。(九)通过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进行多方面培养。在财务工作实践中,财务应用能力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到工作岗位中能迅速接受单位财务工作基本工作流程和所在岗位任务的能力,即利用在校所学知识快速获取实践新知的能力。第二阶段是经过半年到一年的适应期后专业应用能力的灵活应用阶段。这一阶段的能力包括了敏锐地发现问题的能力、深入而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切实可行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竞赛、财务管理案例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实践技能大比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十)完善学生参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体现了专业对学生的认可,毕业证和学位证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认可,助理会计师、助理理财规划师等含金量颇高的资格证书则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认可。通过完善学生参与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提高证书通过率,提高专业、社会对毕业学生的认可程度,提高社会对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程度。(十一)多途径增加手工模拟教学、电算化教学、实验室教学、校外实训等实践教学模式的比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每个年级学生人数众多,按照年级统一安排手工模拟教学、电算化教学、实验室教学等实践教学压力较大,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应充分发挥多种途径实施上述教学模式:1.根据学生专业课成绩按照一定标准进入实验室教学。2.发展学生手工实训、电算化教学的教师群体。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大四学生中有部分同学具有较高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水平和手工实训经验,可以通过电算化操作以及手工实训对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考试筛选出水平较高的同学对大一、大二的同学进行小组式教学。3.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资源联系校外实训基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综上所述,充分发挥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现有的服务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定位的课程设置体系、学生能力目标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师资力量的作用,并通过对以上方面更深入、更专业、更精准的补充和强化,继续构建和完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独立学院特色财务管理专业。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与困境
作者依照目前市场环境作出了详细的调查工作,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同时向有关术业专家进行访问,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内容以及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方面的涵盖知识,进行了一系列的收集工作,针对当下财务学习体系当中的学习内容,覆盖范畴,知识点的架构和从业岗位和金融会计专业的两厢交接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两者间是存在交融的,从而也发现,正是由于彼此间相互推导的状况,从而令到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空间受到了极大冲击。
根据非财务和会计专业人士的研究立场而言,其认为这两者间是两位一体的,而且区别不是很大,不过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性。不管是从内容还是职责方面来说,学生就业时进行的就业取向通常情况下还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别性的,尽管有着部分关联,但是依据专业文章,理论指标甚至是典型的分析案例来看,其任务规划下的教职人员的工作内容,都与整体上有着些许的分差。教职人员按照规划日程来进行的学习内容,无论是从内涵的角度,还是生存空间的角度来看,专业财务管理都是处于主修会计和金融两大专业来进行的。经受相关的金融与会计专业的内容挤压,令到实际的教学工作环节,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受到限制。之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生存存在的过程是有着一定的困难的,未来更好的克服这些难题,摒弃陈腐的理念指导,转化危机为动力,将财务管理人才培育的体系革新成新的风向标,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而本文主要通过上述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目标定位与要求
相对而言,理财专业指导学生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而不是具体到一个专业性的会计职能。进行理财学习,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经济学和管理理论都有着必要的掌握。要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的海洋当中,对知识面和接受度上不断拓宽,重视质量,只有当能力,知识,质量三者统一发展时,才能促进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想培养人才,必要时要先了解学员的真实能力,对于实践动手经验,个人操作的水平等都要多加留心,推动整体的学生技能涵养的提升,不光是专业素质的提高,还需要对其在校时的教育授课程度进行管理,高校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和中小学校的教育体制和形式有着重大的差别性,诸如在教育的思路,专业能力的评测,以及能力的要求方面,都各有划分。
不同层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区别,主要强调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本科所需求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一定的从业技能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把重点集中在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上,学生学的更广泛,学生可以掌握更扎实的理论知识,财务管理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三位一体。但不同专业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财务管理主要集中于知识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更注重会计技能的培养,金融专业更注重综合业务。不同的企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有所不同。
专业财务管理从课程、核心课程、专业属性、就业方向、技能要求、质量要求、财务会计专业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大方向有联系,但主要来自工作组,岗位责任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关键点和难点知识不同,培养学生强大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强大的技能,培养高质量的高级人才,主要是适合一些研究,高学历,高职业建议,打开一些高技能,专业和强大的实用性,以适应岗位的需求。
三、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目的是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中的财务管理专业水平。它是学校师资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体现的文化条件。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专业要求明确和具体的培养目标,项目人才培养科学、合理、人才培养、完善工艺规范、师资队伍素质高、教学条件好、设备先进的教学方法,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良好。要求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有良好的教学大纲,有一套先进的教材和一套适用的教学资源;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套规范、严格的考试方法;一套课程特色的现代教学手段。按照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要求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往后的专业培养过程当中,不光要加强整体的术业能力,提升其职能实践性,还需要对其基础理论的架构有一个整体的疏导。专业人才指代的不光是一方面的能力,能够触类旁通,学而致用,将相关的财务知识融会贯通,相互贴合发展的,才是真正的培养成才的证明。
总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人才的需要,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和高级人才的会计、财务等方面的不同,责任要求不同,本文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位,指出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完善财务管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准则,为企业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有助于实现中国梦。
四、总结
对于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定位,能够带动我国的未来财政行业发展垫下坚实基础,引领专业技能迈向领先地位。就当下来看,我国目前的培训机制与成熟地区的培训工作来说,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相关人员的术业能力的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定可以带领更多的学员完成学业目的,成功就业。
一、实训基地建设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向有所明确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是具有较强的融合性的专业学科,也正是基于此,使一些教师和学生对该专业学科没有准确的定位。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如果没有对该专业以准确定位,就会导致人才培养存在“越位”的现象;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存在着局限性,而不会从多学科角度广泛地涉猎;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而言,财务管理专业是动态发展的,如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没有涉及学科的前沿,就会导致其进入到职业岗位只能够而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而不具备人才竞争力。实训基地建设有助于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充分融合,实施过程性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对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以培养,还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训基地建设有助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就业率是较高的,可以超过90%,但是,从就业质量来看,很多的学生都没有从事专业对口的职业,而是进入到相关职业领域,比如出纳、营销、材料管理等等,这些职业会涉及财务管理知识,但是财务管理并不是主业,而是发挥着辅的作用。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即市场对财务管理专职人才的需求量并无法从就业状况中获得真实信息,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到这些过渡性岗位,是由于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试图在这些过渡性岗位得到锻炼。如果学校开设实训基地,就可以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操作能力以培养,让学生的过渡性职业在学校中完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就业效率,让学生进入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就可以适应岗位工作。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对策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首先,要对学校的实训场地进行研究,包括功能、布局以及实训项目的可行性等等,都要有所考虑,以提高实训效果。其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考虑到实训活动的仿真性,主要是项目仿真,在环境背景建设上要与仿真的项目相符合,还要进行设施仿真。所有的仿真设计要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实际工作场完成项目任务,对财务管理的各项业务环境以体验,以能够对本专业的未来职业有所明确定位,避免进入到职业岗位后产生心理落差。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首先,要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所发挥的教学功能以明确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中,实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确保所建设的实训基地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符合。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是从职业岗位的角度建设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实训基地教学中要以岗位需求为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等,都要服务于专业研究项目,给学生塑造虚拟操作的空间,也可以实施项目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项目研究场景,学生不仅可以参与操作,而且还要接受评价,以对自身的专业素质以不断完善。
其次,结合实训项目开始教学活动。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教学更为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因此,所实施的实训项目都要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服务,包括教学软件以及硬件设施也要围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展开。学校的专业教师在实训项目的选择上,要通过人才市场调研获得,根据人才质量需求进行项目定位。比如,人才需求单位注重对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就可以将相关的内容设立为实训项目。实训基地所需要准备的教学设备包括手工实训所需要的资源、电算化设备、仿真设备等等,以确保实训教学能够顺利展开并发挥时效性。
关键词:财务管理 实践能力 T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48
1 引言
财务管理教育不接地气一直遭人诟病。毕业生到企业后不会做预算、不会写分析,不会报税,不会对账。能做什么呢?最合适的岗位是出纳与费用报销,大多数企业确实也是这样安排毕业生的。有三分之二的用人单位认为缺乏专业实习是该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四年大学教育,仅仅教会学生做出纳与费用报销两项技能,显然是不成功的。通过财务管理、会计实务模拟教学,学生完全可以掌握更多的本领。
2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2.1 实践课程(环节)单一化
T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企业经营模拟实训沙盘、手工做账、财务软件应用、财务报表分析实验。毕业实习以在校模拟手工做账为主。毕业实习中的手工做账,学生对整个做账流程的训练不完整,其中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环节缺失,对账、财产清查也不能得到相应的训练。仅仅是对制单、错账更正进行简单实训,而对于发票的填制以及报税等更是一知半解。
2.2 重校内实验室建设,轻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T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室建立比较完善,能够完全承担该专业所有实践课程的教学。但校外的实习基地:如资产评估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没有相应的实习基地。学生没有机会到企业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学生的实习更多的是比较抽象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有限。
2.3 重会计实践教学,轻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T大学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包括:计算机实验、会计学原理实验、统计学原理模拟实验、财务软件应用实验、经营决策沙盘模拟实验、电子商务综合实验、计量经济学实验、审计学实验、财务报表分析实验、Excel在企业财务中的应用实验。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应用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形成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3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要求
3.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面对21世纪具有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管理部门的财务金融管理工作,也能适应普通大专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3.2 专业培养要求
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财务管理的环境,掌握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目前,T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集中在企业财务部门从事会计工作,因此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应结合学生就业方向,多开设选修实践课程,增加课程实践环节,多给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财务管理课程不必一味在形式上追求实践教学,而应该立足现实条件,灵活运用实践教学。
4.1 增设应用型选修课
4.1.1 开设报税实践课程
开设有关报税的课程,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了解报税规范的业务流程及具体的实用的税法常识、贴切的生活事例等有关知识。使学生搞清楚不同的项目要去不同的税务局领发票及其相关的流程,掌握真假发票的审核等细节问题。掌握报税的基本规定及对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缴税时间、纳税的申报流程及税务发票的领取等。
4.1.2 开设财务预算实践课程
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是两个不同的门类,即营利组织财务会计和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营利组织财务会计即企业财务会计,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即预算会计。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编制财务预算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财务预算具体编制方法、需要考虑的因素等实际问题等。
4.2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财务工作的保密性及重要性,需要比较稳定的财务人员,基于财务工作的特点,往往用人单位不接收实习人员,所以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比较困难。即便接收实习人员,实习学生也无法得到专业方面的锻炼机会。因此,学校方面应该为学生搭建校外的实习基地,校方与实习基地签订协议,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专业素养、实践能力都较强的老师到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实习,保证实习质量和效果。
4.3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专业实践能力;除了获取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对专业知识持续更新,专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这样才能够满足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往往注重自身理论知识的提高,而自身实践机会较少。校方在对教师考核时应该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给教师创造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在考核方面,加大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
5 结语
走出美丽的象牙塔,去感知外面的世界,才能真正体会到社会竞争的现实性和实践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财务管理专业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专,应注重加强学生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参考文献:
【1】颉茂华,吴倩.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调查与研究――基于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三维的调查问卷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3,(3下):121-125.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育 复合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作为我国大会计学科中一个新兴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依托于传统会计学科,并不断吸收管理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各校工商管理学科中的一个主流专业。南京审计学院财务管理系在实践中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结合社会需求和既有学科优势,将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建立在具有较强优势会计学、审计学和金融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了特色鲜明、支撑扎实、系统完整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南京审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一)以“大审计”学科为支撑平台,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财务管理人才 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以“审计”命名的高校,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南京审计学院形成了以“审计学”为龙头的经、管、法、文、理、工等学科群谱,而其中会计学、审计学和金融学成为最具特色和实力的学科。由于会计学、金融学与财务管理在学科属性上的邻近关系,使得会计学、金融学成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最为重要的支撑平台。审计学作为我校的立身之本和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优势学科,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独特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财务管理与审计学的学科属性从大类上说,均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从学科内容来看,财务管理学关注组织的价值管理。而现代审计学的范围也从传统的报表合规性审计发展为涵盖工程项目审计、内部审计、绩效审计、环境审计、管理审计等不同领域,这些扩展实际上是对受托责任绩效(财务绩效、投资绩效、环境绩效,但重点和基础还是财务绩效)的关注,与财务管理关注组织的财务绩效是一致的。其区别仅在于两者关注的视角不同,财务管理从组织自身的角度关注绩效,而审计学则从外部第三方的角度关注绩效,并对其进行审计评价。因此,审计学与财务管理从学科理论上可以相互支撑与渗透。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着力凸显审计特色,充分利用审计学科优势,在专业选修课中加大审计学相关课程的供给,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视角来分析和看待组织财务问题。从审计行业来看,随着财务咨询等非传统审计业务在审计机构业务构成比重的增大,审计人才能力需求也从传统的单一审计能力发展为包含财务知识的复合型能力,使得拥有审计素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二)依托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 南京审计学院地处我国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未来10年至20年,长三角地区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将逐步发展成为高增值的制造业、高知识的服务业中心、世界性的金融中心之一,从而产生对财务管理、财务咨询和服务人才的大量需求。财务和会计专业也从传统的以记账、算账和报表审计为主发展到以上述业务为基础的一体化财务决策、咨询和服务,从组织经理人的帐房先生发展为经理人组织价值创造的合作伙伴,因此,其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也逐步从以单一的财务会计拓展为以财务知识为主体,并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宽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国际文化素养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生源结构上看,财务管理专业的生源70%以上来源于江浙两省,学生对本区域的文化习俗非常熟悉,其就业去向也大部分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同时由于地理优势,我校与区域内的许多企业和政府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师生在区域内进行实习和实践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因此,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是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办学的重要立足点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三)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工作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 随着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区域内各类组织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工作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我校立足于区域经济日益国际化对人才能力需求的要求,不断在教学师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提高国际化程度。2004年开始,在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合作办学过程中,通过引进重点课程,派出师资进修,植入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引进了国际财务管理教育的先进理念、知识架构、内容体系,还直接引入了相关课程,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英文课程。2006年,通过与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公会(CGA)的合作,引进了CGA的相关课程,将专业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除了鼓励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直接修读相关课程获取职业资格外,也将其相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入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来,实现国际化和职业化的融合。从近三年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许多学生被国际大型会计事务所、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录用,还有一些学生被北美和澳洲重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结构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教育部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涵盖了所有普通高校,包括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包括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职高专和以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为主的一般普通高校。从对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师资条件和生源质量看,教师和学生的理论素养大大高于一般应用型高校,从培养实践看,本专业初次就业和毕业后用人单位的反馈分析来看,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单位层次相对较高,毕业后经过2年至3年大多能成为所在单位财务管理的骨干。因此,培养目标不能定位于操作型实务人才,也不能是研究型人才,而应该是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这样既区别于高职高专学校,也区别于研究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来看,其岗位能力需求不能局限于实务操作。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中大型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占很大比例。我们就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及我校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对2006年至2008年期间接受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抽样60家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专业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即“上手快、后劲足、实用性强”,从毕业生的职业成长路径看,大部分在毕业后3年至5年内成为单位财务部门的业务骨干和财务部门负责人。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生源质量和办学条件来看,具有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条件。我们的招生在第一批次,生源质量高于一般211学校。因此,从学生能力潜质和就业能力需求来看,单纯的事务性操作人才不能作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我院会计、审计专业基础雄厚,培养经验丰富,社会声誉好,加上两个主要支撑专业管理学和金融学均为我院优势学科,具备培养以“会计”为基础,以“财务”为核心,以“管理”和“金融”为发展的复合型财务人才的资源条件和办学实力。
(二)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特征分析 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定位为,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根据应用型人才对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结合我们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以及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探索总结出财务管理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征为:拥用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基础、综合人文素养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知识结构上,除了重视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外,应该重视会计、财务、管理与金融知识的复合,以适应动态商业环境下公司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和内部决策、实施过程日益复杂化的知识需求。在能力结构上,除了具备一般的财务技能,能在财务管理专业内多方位开展工作外,还应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动态商业环境下分析和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在组织变革中引领组织财务发展的创新能力。因此,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为具有财务意识、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财务专才”,同时对会计学、审计学和金融学具有较强领悟能力和一定基本技能的“财经类通才”。这种“财务专才”+“财经通才”的能力结构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组织及其不同发展时期对财务管理及其相邻专业岗位的技能需要,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和岗位迁移能力,成为组织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和管理层创造价值的重要伙伴。
三、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置思路 为了支撑上述“财务专才”+“财经通才”的能力结构,在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构成比例中,改变以往过分强调专业主干课和专业课的课程供给结构体系,采取两头大、中间小的课程结构体系,加大通识教育课和专业选修课的供给,按照“通、实、精、活”的原则,通识课与其他专业真正打通,培养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和科技人文素质,奠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格局。专业基础课强调真正基础扎实,构成对后续专业课的支撑,并在学生职业生涯的中期和后期发挥重要作用。专业主干课和专业课做到少而精,强调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专业选修课多而活,重点是强调与复杂动态的理财环境相对应的理论与方法,强调课程的灵活多变,课程更新周期快。
(二)专业主干课和专业课设置 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对国内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比对分析,选择的专业主干课为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投资学和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内容,中级财务会计为会计类课程;会计是财务分析和决策的基础,因此在专业基础课开设了会计学基础后再开设中级财务会计,以加深对会计信息生成和利用的理解;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单独设置为专业主干课。专业课设置为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国际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为会计学课程,是财务决策的信息基础,国际财务管理主要研究组织在国际化经营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为动态商业环境下的战略生成与实施相关的财务管理,按照与职业能力需求相联系的课程设置原则,这些课程都植入了与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财务分析师考试相关的内容,从而将专业课、专业主干课和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联结起来。
(三)专业选修课的设置 在方案论证过程中曾经提出了专业选修课的两种设置思路。第一种思路,以学科属性出发,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按学科模块分会计类、审计类、财务类、财税类、管理类、金融类等多个方向分别设置,即以课程供给为设计导向。其优点是模块同质性高,便于课程组织,即从供给出发设置课程,其缺点是不能与学生就业选择的能力需求直接联系。第二种思路,从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出发,按学生毕业去向分为三类,一部分继续深造,一部分主要在工商企业从事财务工作,还有一部分主要在金融机构和其他组织从事财务工作。由此,将专业选修课分为财务理论、企业财务、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财务几个方向分别设置,即以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为设计导向,这种设计模块内部同质性低,模块之间课程存在交叉,课程组织难度较大。最终确定的设置思路为第二种设置方案,实现了专业选修课程的模块化与毕业生主要服务组织的财务管理岗位的能力需求对接。
(四)实践课程设置 根据复合应用型人才能力发展的要求,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重视试验和实践课程的设置。将实践与试验教学分为分为验证性试验、应用性试验、探索性试验和创新实践训练。验证性试验和单项应用性试验嵌入到理论教学中,不直接单独设置科目和安排时间,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在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而综合应用性试验和探索性试验则安排单独的时间,集中实施,同时通过鼓励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研究性课题、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探索性试验和创新实践。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室,联合学工部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培训,通过就业指导讲座、模拟面试、就业成功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就业环节与就业政策,锻炼就业技巧,提高就业能力。
四、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
(一)促进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创新 在教学内容确定后,教学方式的创新就成为影响教学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培养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要出发,我们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加大了实践和试验教学的规模,并改革了具体实施方式。实践与试验教学分为分为验证性试验、应用性试验和探索性试验,我们将验证性试验和单项应用性试验嵌入到理论教学中,不直接单独设置科目和安排时间,而是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这样改革以前强调实践将实践和试验教学单独独立成科,与其所依赖的理论课程切割的做法,将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使理论知识与其应用的组织情境和实现方式相融合。而综合应用性试验和探索性试验则安排单独的时间,集中实施,强调在这两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鼓励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研究性课题、竞赛等方式开展探索性试验和实践,如全校性的财务案例分析比赛和财务建模比赛。在日常教学中,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多主体参加的立体、互动的过程,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作业与反馈、考核方式确定、考试命题、评分标准等都由课程组集体讨论,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总体要求相适应,加大过程考核的力度,改善考核方式,形成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财务管理的职业素质。
(二)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师资和教学内容的国际化程度 根据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增大的现实,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也日益国际化。通过引进国际化课程和教材,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条件下工作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一方面,我们在巩固基础外语地位的同时,加大了双语课程的开设;另一方面,我们在原有的课程中嵌入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和具体内容,使得教授的所有财务管理知识和方法,既具有中国特有的制度和文化背景,又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同时,我们通过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CGA的合作,在引进国际化课程的同时,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等方式,提高了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在引进相关课程内容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三)加强与职业界的联系,将人才培养过程与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相衔接 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课程设置要征求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各职业界的意见外,将教学内容主动与各职业团体的资格课程相衔接,将有关职业考试的内容嵌入到相关课程体系中,但这种嵌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在考虑学科知识、能力形成与职业成长三者相互作用规律的基础上的有机融合。从而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学生的职业成长路径主动对接,同时也避免目前一些院校将基础课程变成考研辅导课、专业课程变成职业资格考试辅导课的弊端。在师资培养上,鼓励青年老师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财务实践,在一些重要企业的财务管理岗位挂职锻炼,结合教学科研实际开展一些问题导向的应用型研究,并整理加工作为课程教学的补充内容。改革实务类课程的组织方式,一些实务类课程聘请职业界有经验的人士来授课,或主办各类实践竞赛活动,积极参与职业团体组织的各类比赛,以提升学生对职业环境的认知。
五、结语
尽管从1998年首批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南京审计学院就不断进行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创新,也受到学科专家和人才市场的充分肯定。但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加之我国经济转型期组织理财环境和财务管理工具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方法也日益复杂,复合型财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项改革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培养乃至整个财务管理学科的建设和重构,至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改革的长期效果还有待于校内外专家和人才市场的动态检验。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这一变革过程的关键阶段和主要内容进行阶段性总结,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财务教育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共同关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人才模式的变革,从人才的供需两方面共同推进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本文受江苏省2011年高等教育教改重点课题“基于情境认知与职业能力开发的本科会计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1JSJG051)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集群经济条件下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组织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项目编号:10YJC630354)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年第12期。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财务管理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004-02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建设成为了推动全社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财务管理信息化则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是改革的重点和核心。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失控、财务信息失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企业实行统一集中的财务管理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大力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与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降低风险,并且还能起到推动其他各项改革的作用。
二、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定位
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熟悉会计政策,具备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能力,具备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业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主要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维护和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对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需要针对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相关的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
根据表1中关于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可以将该专业定位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手段。
三、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专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专业实践技能学习领域以及专业拓展能力学习领域三大部分,并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
其中,专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专业实践技能学习领域属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应该设置为必修课程,并保证教学所需的课时与教学质量得到满足。专业拓展能力学习领域属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非核心部分,可以设置为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选择,个性化发展。同时,学校还应当鼓励学生考取与工作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此外,计算机操作、外语、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等通用职业能力也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一般都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有所涉及。除了校内的教学活动外,校外的顶岗实训实习等经历也可以让学生尽早积累工作经验,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关键词:职教师资 财务管理 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取得了重大发展,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年招生超过1100万人,在校生超过3100万人。同时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不断推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面对高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部今年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对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进行动员和部署。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性因素,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由此,很多院校陆续开设了这一专业。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基于职教师资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在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相继开设,为中等职业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教师,在财务管理专业(职教师资方向)建设中积累的一定的经验。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变化,财务管理专业(职教师资方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无遗。
一、基于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面临的困境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基于职教师资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输送专门的财务管理教师的,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是面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然而,一些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目标的制定上只是笼统的遵循教育部规定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没有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未对本校的人才进行市场定位,在"通才"与"专才"之间把握不好。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建立在会计学基础上,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培养目标上也有着相似性,与会计学专业相比,无法突出自己的特点。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在理论课程安排上有些差异,但实践课程基本相同,都包括会计手工模拟课程、会计综合电算化课程、ERP课程。财务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金融风险能力和理财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校缺乏对学生的这方面能力的专门实训,造成学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模式定位的不准确。
(二)课程体系不合理
由于会计学和金融学知识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造成大部分高校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要么偏重于会计学,要么偏重于金融学,而没有形成关于财务管理学的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同时,由于定位不明,课程体系陈旧,各相关课程未能围绕专业方向要求进行统一协调和轻重相宜的合理安排,同一内容往往在不同课程中反复讲授。
(三)"双语、双师型"人才师资匮乏
实施双语、双师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会计、金融、管理、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还需要具备熟练的听说读写的外语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财务管理专业(职教师资方向)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英语的听说读写基本功较差,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并且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虽然拥有专业资格证书,但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能很好结合,所以若想实现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理论教学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的转化,教师必须进入企业或事务所培训才可以,但这样的老师毕竟是少数。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薄弱是众多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来提升。财务管理专业(职教师资方向)培养的毕业生要具备两种实践能力,一是财务管理专业素质能力,二是教师素质能力。这就要求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就财务管理专业要建设有针对性的实践基地。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课程一般是和会计专业一起,共用会计实验室进行手工模拟课程、ERP课程等,很少有学校专门针对财务管理专业专门建设的实验室。此外,校外实践也是开展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建立校企合作的学校不在少数,但真正做到知识共享的却很少,大多数的校企合作仅仅是到企业参观,真正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和锻炼实习的机会并不多。而到学校进行教育实习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
二、基于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一)立足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一个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的是否合适,是一个专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和社会展的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特点及发展要求,牢牢把握住时代脉搏,立足市场,转变观念,面向社会公开办学,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明确之后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结合教育颁布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将"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会计和金融理论基础,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能够熟练应用管理信息化,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管理、会计和金融理论知识创造性的传授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其成为工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财务管理专业(职教师资方向)的培养目标。
(二)规范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
为了满足符合市场需求的职教师资人才的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该以服务对象为基本研究内容,以财务管理活动为框架,同时结合教育技术和方法等进行设计。根据需要,课程体系可分为四大部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教育教学课程。
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学科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金融与贸易、经济法、税法等专业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专业主干课可以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教育教学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三)规范双语、双师教学
为了达到双语、双师型教学的标准,具体的做法是以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为核心,学校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可以选用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替代,再挑选外语水平和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核心教师作为双语课程负责人,团队参与教共同参与备课和教学,发挥团队优势,扬长避短。另外采取分批对校内教师进行校外实践或进修的办法,把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培养为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全面发展的教师。
(四)规范实践教学,完善教学环节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在财务管理专业(职教师资方向)整个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是相互依存的,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阶段。
校内实践应采用随堂模拟实习、阶段性单项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等形式。通过模拟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管理专业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操作基本技能,促进知识技能向实际操作技能的转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校外实践方面要和企业、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学生通过到企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通过到学校的教育实习,增强了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综合知识的感性认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从企业中、学校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他们通过身临其境主动式的实践性学习,从中亲自感受或体验这些专业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主动自觉吸收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