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自我评价总结范文

大学自我评价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自我评价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自我评价总结

第1篇:大学自我评价总结范文

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大四,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着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

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足球。在四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脚法和意识。我是从高一开始接触足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总能在同一水平的伙伴中踢一段时间后脱颖而出。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抱定了要踢好的决心,也许还有那么点运动天赋。踢足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记得有好几次,同学或老师约了我见面,我答应以后必定按时到达指定约会地点,即使有急事也从不失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充分展示了出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以上这些优点,是我今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以此鞭策自己奋发向上。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两用。

第2篇:大学自我评价总结范文

摘 要 现行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已不适应高校体育俱乐部制健康教育的要求,探讨一个新的体育俱乐部评价体系(即包括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校医评价、学校评价、档案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既进行定量精确评价,又进行定性模糊评价;既自我评价又他人评价的动态性评价体系,并总结了具体实践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体育俱乐部 学习 评价体系 设计

一、引言

上个世纪末,随着“体育俱乐部模式”引入高校体育教学,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便日渐转化为实践。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不仅是体育课,还应包括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运动队训练等活动,这无疑给高校的体育学习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创新构建体育俱乐部学习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二、现行体育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体育教学评价制度不能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体系不科学;过于注重技术测验,方式单一;偏重体能,忽视身体运动的态度和健康知识的运用;更多关注教材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应有得重视;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差异,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解决方法

1.加强学生对考试内容的选择性。学生考试时在所规定的几个项目中任意选择2-3项进行评定。这样他们就会比较自觉地去练习所要考试的项目,也就达到了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就会给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2.加大身体活动“态度”评价的比重。在评价学生时应因人而异,根据他们在学校上课的认真态度、进步情况、成绩差异等进行综合的评价。采用这样的评价方法,教师就可根据学生在上课时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这对那些上课很认真却因原来成绩较差而拿不到高分的学生来说就比较公平了。

3.注重相对评价(进步度)。注重相对评价即进步度,例如:有些学生在大一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成绩特别差,经过一年的学习后,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没有达到合格的标准,此时就应根据学生自身的进步情况给以适当的评价。采用进步度,就可以较科学的实现对这种学生的评价。

4.重视自我评价。减少他人评价,加强自我评价。采用学生自己进行体育学习小结的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会有较大的帮助。注意在实施自我评价时还应考虑学生的自身素质,如果有些学生的素质偏低,自我评价时自然就会有较大的水分,这样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了,所以此项分值不宜过大。

5.采用定性的模糊评价。现行的体育评价标准中,把分值评价得很细。实际上体育成绩在60-80或80-90分对学生健康来说影响不大。在国外一些高校中,所有学科的成绩评价均用ABCDE这五个档次分开,如果把这个标准换算成中国的100分制,就是20分一个等级。所以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实行较模糊的分级制,使学生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就不会产生自卑和自傲,反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体育俱乐部学习评价标准的方案设计

结合我国历史文化特点和体育教学自身发展条件,总结了我校三年多的体育俱乐部教学评价改革经验,完善了体育俱乐部学习评价体系,提出来与大家探讨。体育俱乐部学习评价标准方案设计详见表1。

四、结语

建立体育俱乐部学习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老师和学生进行体育成绩的评定,同时也是给学生一个比较简捷明了的评分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是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不可缺少的部分。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方法,表现出了不全面性。因此,在新时期不断探索完善新的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显得尤其重要。

基金项目: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编号:JG2014022。

参考文献:

第3篇:大学自我评价总结范文

【关键词】自我评价 测试性评价 教学实践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元认知监控”,指的是学习者在认知过程当中的自我定向和调节。在中学教学实践中,这种自我定向和调整(即自我评价)对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在现行高三英语教学实践中,重“测试评价”轻“自我评价”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制约其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1 现行高三英语教学评价模式及其弊端

新课程改革以来,关于英语教学评价的模式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改变,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评价模式,特别是在高三年级,英语教学容量大、课后习题多、测试频繁的现象普遍,弊端明显。

一是偏重于测试形式的评价,形式较为单一。研究人员认为,测试性评价在教学中不可或缺,但过分强调其指挥作用,可能导致教师认为考试成绩才是教学成果的检验标准,从而使学生长期缺位教学评价,无法发挥其教学主体地位。

二是偏执于寻找客观原因,评价结果不真实。现行评价体系下,作为教学两大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盲从与测验的“指挥棒”作用,忽视从自身角度剖析影响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而固执地从学生方面寻找客观原因,因而无法得出真实可靠的评价结果,制约着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互动关系。

三是忽视能力目标,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频繁使用测试和练习作为评价手段,强调语法、词汇等考试重点,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高考知识目标,但忽略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目标,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是满足于“填鸭式”教学,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新课改形势下,少数教师仍旧满足于“填鸭式”教学,惰于调查和研究,缺乏交流与沟通,不善于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教学,既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评价、自我反思和调整的良好习惯,客观上也造成了高三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

2 关于高三教学评价有关实验情况及效果

在高三英语教学实践中引入“自我评价”机制,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其英语综合水平的目标?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愿望,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实验实践。

2.1 学生基本情况

我所教高三理科202班共43人(男生21人,女生22人),多数(尤其是男生)偏理科,学习态度端正,勤于练习和背诵但不善于钻研思考,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自信心不足。进入高三以来,学习后劲不足,成绩无明显提高。

2.2 主要的思考

实践中发现,高三教学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效果,教师则通过考试来检验教学效果,再以试卷评讲来强化和巩固考试内容。这是高三特殊阶段的特殊教学模式,而且好像也成为了约定俗成的途径和方法。但我认为,以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的方式虽然有其长期存在的合理性,但实际上考分并非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比如有些学生碰巧做对了题,实际上却缺乏对所考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更谈不上综合运用,这样就增大了下次考试的不确定性,同时这样的考分也让教师无法看清真实效果,从而误导下阶段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另一个情况是,本届高三使用的教材是《牛津高中英语》,共11个模块,语言知识点和词汇很多,复习容量大,教学任务繁重。如何在紧张的教学中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进行有效沟通、创造轻松自信的学习环境?如何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其成为评价的主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基本思路

现阶段,测试和练习似乎已经成为高三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由此导致的情况是,教师成为唯一的评价主体,而学生则处于被评价的地位。实际上,教师更应当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增强学习反思能力,自主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实践中应该注意恪尽以下职守:为学生创造更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培育更有利于成长的群体、提供更有利于成长的指导、鼓励做那些更有利于成长的事情。

孩子们应该善于做到:获取信息、独立思考、实施行动、研究和解决问题、调整更新、体验情感、与人合作、学会审美。

实践别要重视采用新的评价方法,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进行评价。排斥情感评价的传统模式认为,情感是模糊的,因此无法测量。实际上并非如此,越亲近学生的教育者就越能采集到更多的关于学生情感的表现事实,从而更容易分析和判定学生的情感状态。而且学生在学会自主评价的过程中会更有效地进行情感反思,这对其终生学习和发展更具指标性意义。

2.4 基本步骤

抽取样本:我校201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步骤一:引导学生对考试进行自我总结

对总结形式不做固定要求,但要从知识技能(包括听说读写以及词汇和语法)、方法、习惯和情感态度几方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步骤二:教师抽样分析、归纳学生存在的问题

步骤三:阶段性自评表

学生每次在进行测试性评价后,总结和反思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然后有针对性地计划下阶段学习活动。这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因此我通过制定阶段自评表,引导学生自我检验是否严格执行,跟踪学习效果。

学生阶段性自评表抽样:

步骤四:教师根据阶段自评表再次调整教学策略

优化教学的关键必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评价。教师必须持续关注学生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培育适合学生的友好环境。

学生在总结第一次模拟考试后,主动性上明显加强,规划了下阶段学习策略和方法,整体效果良好。表现为:有的学生每天早上提前15分钟来学校,找到安静的角落大声朗读单词和文章,纠正了很多单词的读音,有利于提高听力;语法比较弱的同学通过多做练习

强化修正了对基本语法规则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理论,会估价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优点。

学生的表现虽然有阶段性收获,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词汇记忆效率不高,反复记忆但仍会遗忘;练习听力时有紧张,缺乏有效的应试技巧;不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对文章,尤其是散文类文章的深层理解能力有限;写作中使用复杂结构时错误多、得分低;受情绪影响大,有时连续几天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

针对上述情况,我针对性地进行了方法和策略调整。一是采取“精神鼓励法”,包括在课堂上保持精神饱满,语言丰富幽默,以高昂的情绪感染学生,避免学生紧张和烦躁,同时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公开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二是针对不足传授技巧,利用课堂听力训练,注重讲解听力应试技巧;建议背诵一些精品文稿,对易懂又实用的句型和词汇加以积累和运用;精讲课文时,多举例子以及配备相应练习来强化和巩固复杂句子的写作;课后与学生沟通交流,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各类问题。三是挑选优质阅读材料,发掘学生的理解能力。主要是从媒体上选取热点话题或“原生态”的文章供学生挑选,专门用每周一个早读时间阅读《学生双语报》“心灵驿站”的文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深层理解能力。

2.5 对比结果

以下是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高三年级8次月考成绩的统计和对比(以考试时间为序)

评价结果显示,引入学生自我评价实验以来,基本上所有学生在各种题型的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分一般保持在85分以上,其中4次得分在90分以上,最高达到100分。对比实验前(最低77.8分)最多调高了22.2分,上升幅度高达22.2%。

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业能力的最能动因素,它不仅应该成为我们发展课程的方式,也应该象测试性评价一样,成为日常教学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生进入大学自主性学习的最后关键阶段,通过引入自我评价模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深化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情感,提高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对学生学习英语,而且对他们整个人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Dirkes,M.Ann.Metacognition:Students in Charge of Their Thinking[J].Roeper Review,1985.

[2] 《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 吴红云.英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社,2007.

[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研究与探索.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第4篇:大学自我评价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的办学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对韩、日、英、美四国的高校评估进行了系统地比较,希望能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启发。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的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建构起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实现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结构与效益全面而协调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政府、高校和社会都普遍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评介韩国、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基础上,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正确处理政府、高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试图建构起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

二、国外典型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简介

1.日、韩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

日、韩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均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日本高等教育评价的最高领导机构为大学评价委员会(NIAD),而韩国的评价工作委托给韩国教育委员会(KCUE),机构成员包括大学校长、教授以及研究机构人员和企业界人士。其职责主要是讨论制定评价的计划、评价人员的组成、评价指标的设定等,并将最终审议评价结果。

日、韩高等教育的评价方法以自评为主,除横向比较外,更注重每所高等院校发展的自主性。先由院校为单位撰写评价报告,并将报告及相关资料提交评价机构,再由评价小组成员赴学校实地调研,综合得出评价结果,并公诸于众。其目的首先是对大学开展的教育、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的评价结果反馈给各个大学,以期对改进大学的教育、研究等起到促进作用。其次是通过评价将大学的活动状况、成果等以易于明白的形式公诸于众,以广泛证求国民对作为公共机构的大学的理解与支持,从而促进大学的发展。

2.英、美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

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英、美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包括多重目的:就政府而言,便于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就大学而言,便于获得经费;就学生而言,便于转学;就社会而言,增强了雇主的信心。但无论出于满足何种利益群体的要求,大学认证最初和最终目的都是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这一思想指导着认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英、美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发展有意识地借鉴了工业企业管理当中的质量保证的思想,各个高等院校均设有学校内部的质量保障机制,并接受来自外部的质量审查,逐渐形成了内外双管的教育评价模式。各个高校均设有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内容包括:(1)新生录取政策,确保只有能胜任学习和研究的学生得以注册入学;(2)专业审批和复审,确保向学生提供的专业已经达到学校所颁发证书的水平;(3)监控和反馈程序,确保采取适当措施改进教学和服务质量;(4)师资招聘和进修制度,确保只有具有适当资格和受过相当培训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才能担任教学指导、研究和从事管理工作;(5)教师和职员的鉴定制度,确保教师和职员的业绩能得到相应认可。

此外,英、美高等教育评价模式独具特色,是由一定的认证机构开展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分为学校层面上的认证和专业层面上的认证。学校层面上的认证是对整个学校的认证,确认学校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是否都实现了学校的目标。专业或者特定的认证是对学校的具体专业或院校进行的认证。一所高校的认证地位是决定其存在合法性的前提,认证制度在维持美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质量标准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认证过程一般都经过了我评价、同行评价、现场访问、认证机构做出评判、持续的外部评价等部分。认证标准是高等院校和一系列政府与民间的职业机构或其他特定机构共同合作制定的。评价制度实施依法管理,政府给与高度的支持和信任。

三、国外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多维比较分析

1.评价模式比较分析

虽然以上日、韩、英、美等四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评价模式各不相同,但是在不同的评价模式当中,都存在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两种模式相互吸取对方的优点,不断走向融合,寻求在新的起点上达成新的平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引入中介机构的评级,这一趋势是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政府主导管理体制与市场主导管理体制相融合在高等教育评价领域中的反映,也是当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无数事实证明教育质量只有内部与外部共同努力才能更有保障。

2.评价目的比较分析

比较以上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评价目的,我们不难看出,各个国家在建立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之初都抱有大致相同的目的,即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的来制定自己相应的评价方法、评价制度等。

3.评价机构比较分析

韩国大学的评价机构是韩国大学教育委员会。1982年四月成立的韩国大学教育委员会自主决定大学评价的所有问题。而评价的具体工作则由下属的大学鉴定委员会负责。专门评价小组由教授组成。

日本高等教育的评价机构是大学评价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有30人,包括大学校长,教授以及研究机构和企业界人士。大学评价委员会下设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审议所评价项目或者领域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实施评价和审议评价结果。各个专门委员会又下设若干委员和评价员组成的评价小组,开展具体的评价活动。

英国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从学校内部的评价机制看,评价机构是校董事会,通常设有一个校学术委员会,之下专设一个委员会,再在院系和研究所的层次上设若干个分委员,分层掌管教育标准和相关问题。与之同行的是在行政层面上专门设一个副校长级别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执行上述决定。从学校的外部评价机构看,英国在1997年成立了QAA。作为一家独立的机构,QAA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和教育质量审核合二为一。

美国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是由非政府的自愿参加的院校协会和专门职业协会下的认证机构负责进行的。这些认证机构都是私立的非政府性的组织。有的机构下设分委员会,全国性的认证机构主要是针对特定的专业实施认证。

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不尽相同,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民间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教育评估机构是具有独立地位的法人实体,是一种专门性的高等教育评估组织。同时,从以上四国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中我们可以发现各国的高教评价机构日益专业化和系统化。专业化表现在组成人员有教授和校长等权威的学者和管理者;而系统化表现在评价机构分开了不同的层次,有大的委员会还有各个专门委员会和分委员会,有决策层面的委员还有执行层面的执行委员。总之,评价机构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是当前各国高等教育评价机构的整体和必然发展趋势。

4.评价内容比较分析

比较以上四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评价内容,多元性和动态性是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从多元的角度看,各个国家都不单单是以学校为评价单位,而是分层次地展开评价。例如,日本有以大学为主体的评价,有以学科领域的研究状况为主体的评价……不同的评价层次的评价侧重点又各不相同。从动态的角度看,各个国家也不单单是重视静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指标,而是输入、过程、输出多个环节并重。由此可见,高等教育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动态化已成为高价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

5.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综合以上四国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程序基本相同,其基本过程与步骤概括如下:

(1)学校向评价或者认证机构提出评价认证申请。

(2)学校准备自我评价报告,提供证据,以证明自身符合规定的评价。

(3)学校和认证机构派出由较多同行专家组成的现场访问团到被评学校进行访问。

(4)现场访问组提出评价报告在征得学校对事实的确认后报评价和认证机构。

(5)评价和认证就够做出评级和认证结论。在核实的时候公布评级报告和认证结果。

而以上五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学校的自我评价。

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自我评价的真谛,我以美国美国独立院校认证委员会的自我评价问卷为例,来介绍自我评价的特点。

美国西北部院校协会的高等教育学校委员会在其《认证手册》中为自我评价和认证委员会提供了一个建议框架——自我评价的标准与导则。自我评价的标准分为九个方面。每个标准后附有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被认为是标准的一部分,为标准提供一些限定。紧接其后的是标准的支撑文件,即为了满足标准需要提供的证据。支撑文件分为三部分:要提交给评价委员会的,要在现场展示的一级建议办学机构在自评时考虑提供的文件或者信息。

外部评估最重要的功能应该是集中于为高校自我改进与提高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持,使高校及其成员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中关注其专业活动的质量。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内生要素,自我评估经济有效,能增加被评估单位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提高评估后质量改进的可能性。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学校的自评,院校内部质量保证是外部质量保证的前置条件。因此,以自我评估为核心的院校内部质量保证必将在整个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中处于基础地位。

6.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日、韩高等教育的评价结果逐步被广泛应用于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大学自身的管理、评价制度的完善等各个方面。同时将评估结果以易于明白的形式公之于众,以其求得广泛的国民的理解和支持。

英国高等教育的评价结果更加重视学科层面。引导学生注重内涵式发展,根据自己的特色争取在一两个学科中跃居国家前列。遵循“目标适合性”的指导思想,英国的学科评价不记总分,也就是不与行政拨款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如再评后仍不合格,则将视具体情况取消或者减少拨款。

而美国高等教育的评价报告通常是保密的,只提供给被评院校,便于院校改进质量,但是获得认证资格的院校、专业名单则是每年向公众公布的。

各国对于评价结果的处理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共有的趋势基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首先,是评价结果的发展性。任何一个国家的评价结果都不是一个终结性的而是直接指导着问题的解决,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等,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科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次,是评价结果不仅反馈给学校还大都公之于众,以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支持和理解。再者,评价结果不与国家的行政拨款构成直接的联系,而是间接的联系,即要看到学校在评估激励下的发展,这样就避免了评估的作秀等不良的作风。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国外高等教育的评估基本有以下共同特点:(1)评估模式上,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融合。(2)评价目的上,注重发展性的实质性的目的而非工具性的量化的目的。(3)评价机构上专业化和系统化。(4)评价内容上动态化和多元化。(5)评价方法上,注重自我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更注重定性评价。(6)在评价结果上,发展的结果和结果用于发展;结果公之于众求得社会大众的支持和理解;结果与国家行政拨款形成间接的联系。总之,各国都在高等教育评估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成熟模式和可贵经验,希望通过本文,能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有所启迪,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也早日拥有适合我国国情的且行之有效的评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福华.世界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与借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02).

[2]朱镜人.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理论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06).

第5篇:大学自我评价总结范文

社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体社会的好坏、事业成功与否或者生活中的满意度。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不仅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社会角色,形成和丰富个性的基本途径,而且也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有些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虽然掌握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但当他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时,大多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社会适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被淘汰者不乏其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长期以来忽视对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技能一般来说包括人际交往技能、适应社会环境技能、正确对待自我的技能、在困难条件下完成任务的技能等。社会技能的研究是多年来西方教育研究的热点,我国也有这方面的研究。我在多位专家文章启发下,认为学校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正确的自我评价

众所周知,体育比赛是一种公正、平等、道德的竞争。运动员的水平与能力在统一的、客观的标准面前得到公正的鉴别,并且这种鉴别能够得到社会的公认。在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大多数家长(不管家庭条件如何优劣)总是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所以养成其以我为中心的毛病,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能正确地自我评价或以公正的态度去评价别人。这些孩子被困难一击便倒,永不敢战。

因此,当学生从事体育活动时在愉快、公正的体育情境下,通过亲身体验,容易使公正精神得到内化,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正确地自我评价,在评价别人时能尊重客观事实和奉行公正的原则。

二、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学过程简单地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因而影响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而实际上学校体育却为学生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校际之间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广阔天地。现代社会,可能没有一项活动,能象体育一样受到亿万民众如些关注,如此狂热的追求。也可能没有一种文化,能象体育一样如此不分国界、政体、民簇、肤色、信仰,在全球找到了共同语言。体育运动是一个社会互动的领域,可以促进人际交往,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促成人事关系的和谐,即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可依赖性、信任感,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接受来自教师的情感信息,还要不断接受同学之间的情感融通,并且后一种情感交流更为重要。由于体育的竞赛特点,要想在体育比赛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在同学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自由、坦诚、高效的人际交往,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这些心理品质的培养,无疑会促使人际交往技能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竞争意识是指人对外界活动所做的积极的、不甘落后的心理反应。人类社会活动中,通过竞争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有竞争意识的人才会不断完善自我,进步提高。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当中,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游戏、体育比赛以及团队练习等方式,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竞争意识,帮助学生确立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全身心地投入到展现自我、提高自我的竞争当中,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还能够避免竞争意识的无序发展,有效地杜绝了盲目地竞争给学生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将竞争意识的积极作用最大化,同时降低了竞争意识的负面作用,对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涵盖了日常的体能锻炼,也包括了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和紧张刺激的体育竞赛,这些活动大多是遵照一定的规则,以团体协同对抗的形式展开的,因而要求学生在进行团队内部合作的同时,与对手展开激烈的竞争。

体育竞争也是一种智慧的较量。任何一种比赛都要求以己之长克彼之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总结的优势,实质上就是一种竞争的技巧。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学习的集体性。因此,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团队行为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通过集体项目的学习和竞赛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团队的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感受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团结友爱、关心支持、鼓励帮助、尊重信任和理解体谅,这对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人对社会适应的很多方面,主要表现在是否适应身边的集体。如果一人能融入身边的集体,并在其中体现自我价值,那么,他就有了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基础。因此,集体是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纽带,而集体教育也是学生社会化的媒介。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自学自练、自己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矛盾,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学研究认为,所有的学习中都包含着不知不觉的、自动的学习方式——内隐学习。通过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并以此为载体可以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内隐学习。因此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一个典型的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在此氛围中,学生在无意识中,可以自动、高效率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第6篇:大学自我评价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大学社会评价;模式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作为唯一一个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经验成功的例子,它的高等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地方。纵观15年得发展和变化,日本外部评价的色彩越来越浓,外部力量对于大学的控制越来越强,日本的大学也逐渐的发展成两种,一种是国立大学,一种是私立大学,因此就产生了两种外部评价机构。

一、日本的大学社会评价模式

日本高等教育社会评价的实施准确的来说是从2000年开始的,日本高等教育制度的存在有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对此有两类社会评价机构对其进行评价。其一是由大学团体结成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其代表为大学基准协会,主要评价私立大学;其二是由政府设立的评价机构,其代表为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主要评价国立大学。同时,大学基准协会和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目前主要进行机构评价。当然日本政府并不是完全的与社会评价脱离,而是对这些评价团体有直接管理和监督的权利,上述团体存在的合法性需要政府认可。所以,日本的大学社会评价从整体上来看有两种,一种是认证评价模式,另一种是大学排名评价模式。

1、认证评价模式

日本的认证评价模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私立大学进行社会评价的大学基准协会的认证评价模式,一部分是对国立大学进行社会评价的准政府认证评价机构的认证评价模式。

日本的认证评价模式是成功借鉴美国的认证评价模式,大学基准协会作为民间的团体机构,分为两个组织部门,一部分是常设组织,另一部分是专门的大学评价组织。常设组织负责处理评价组织的日常事务,专门的大学评价组织负责大学评价的实施。

大学评价・学位授与机构的认证评价则是受英国的影响,也是日本唯一一个准政府认证评价机构。评价过程比较简略,一是机构要举行评价说明,二是大学提出评价申请,三是机构向大学自我评价的担当者说明自我评价报告书的记录方法,四是大学根据机构所明示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五是评价委员会对大学进行审查,做正式的评价结果,六是机构把评价的结果通知给大学,并向社会公布。

2、大学排名评价模式

目前在日本影响力最大的是朝日新闻社的《大学排行》,也是日本众多大学排名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排名机构,在日本的大学排行中独树一帜,很有影响。《朝日新闻》社大学评价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单项排名,针对每个指标体系都有一个排名,但是没有将单项指标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排名。

3、日本大学社会评价模式的特点

(1)多元化的评价机构的建立使得日本的大学社会评价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日本在大学社会评价的发展进程中,不仅有完全独立于政府的评价机构,也有依托于政府的评价机构,不同的评价机构在对大学进行社会评价中,都对大学的社会评价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有利影响。

(2)认证评价模式对于结果的判定十分人性化,认证评价模式对于结果的判定是非常谨慎的,并且做出“否”的判断的例子非常少,即使大学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大学提出改善意见,并有改善的迹象,一般都会做出合格的判定,最多也是保留判定,给大学一个充分修正的机会,这和日本的认证评价宗旨有很大的关系,日本的认证评价宗旨是为了促进大学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可见日本的认证评价是十分人性化的。

(3)大学排名评价模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了社会评价的队伍中来,体现了社会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推动了大学社会评价的发展。日本的大学排名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大学排名的出现提示了现代社会中大学评价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方向。

(4)日本的大学排名评价模式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只从单项指标的数据对大学进行排序,而不做综合指标体系的排行。即使有综合的评价,也只是某一个单项指标的细化,没有对大学的综合排行。所以避免了因指标体系设置、指标的权重分配等问题而产生的排行争议,这是日本大学排名评价模式的一个最突出的优点。

二、我国的大学社会评价模式

1、大学排名评价模式

我国由于一直是政府主导的大学评价模式,因此我国的大学社会评价模式从发展初期就是单一的大学排名评价模式,开始于1993年。虽然我国的大学社会评价起步晚,而且发展的很不成熟,但是我国的大学排名评价模式从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许多的成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国内民间四大排行榜。

2、我国大学社会评价模式的问题

(1)我国大学社会评价的根本问题在于模式单一。

我国现在的大学社会评价只有大学排名评价模式一种正规的评价模式,虽然也存在着其他的评价,但是都没有形成正规的体系。

从我国现在的大学评价现状来看,虽然除政府以外,市场和社会力量已逐步参与到大学评价中来,但是由于中央政府始终把握着对大学评价的绝对权利和影响力,使得大学评价的天枰重心过于向中央政府一边顿斜,其它评价主体的权利没有的得到保障,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模式的单一直接导致了社会大众对于单一的一种模式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并且一种单一的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公众对现有的评价模式褒贬不一,问题较多。

我国现有的大学社会评价模式就是大学排名评价模式,对于大学排名评价模式,公众的态度褒贬不一,而且大学排名评价模式自身所体现的问题很多。通过国内外的比较不难发现,我国的大学排名评价模式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进行大学排名之前,没有将大学进行很好的分类。此外,对于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评价的方法是否科学都是社会公众争议较大的问题,坚持不断完善评价指标和方法也是大学排名评价模式发展的基础。

(3)大学社会评价缺乏权威和公信力,缺少专业的评价机构和人员。虽然我国的大学社会评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我国的大学社会评价都没有没专业的队伍和人员,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并且评价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大都是兼职人员,因此这样的评价团队及机构难免会让社会大众感到疑惑,使得评价结果不能对公众产生信服力。

(4)我国的大学社会评价模式的评价指标存在科学性的问题。虽然不同的排名评价模式都有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对于指标体系的设立和权重的分配,一直以来都是争论的焦点问题,在如何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以及指标体系如何才能做到面面俱到并且公平公正,特别是对于分类评价的不合理也是社会各界提出的质疑。

三、结论

通过对日本大学社会评价模式的总结,以及对我国大学社会评价模式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大学社会评价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第一,政府主导的大学评价,抑制了大学社会评价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以政府评价为主导的,社会评价为辅的评价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是接受高校最终成果的场所,因此社会也最有资格对大学进行评价,并且会有最大的公平公正性。在今后的大学评价发展过程中,应逐渐打破现有的固定模式,最终形成以社会评价为主,政府评价和高校自评为辅的大学评价模式。

第二,从社会评价的角度来看,公众以及社会没有强烈的共鸣和意识来对大学进行评价。大学社会评价的快速发展应当让公众意识到其重要性,大学最终是为社会而服务的。政府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公众认识到其意义,意识到社会评价与自身的密切联系。

第三,应当建立独立、自治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从日本的大学社会评价模式来看,日本的认证评价模式是由社会上各个组织和机构来进行的,而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大学评价,这样的评价模式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完善的,因此应当尽快的建立起具有权威性的评估中介结构,制定一套符合我国高校的评价体系。

第四,通过研究日本的大学社会评价模式,我们不难看出,日本的大学社会评价模式不但将美国和英国的成功经验很好的在本国展开,并且在借鉴的过程中,还能够结合本国自身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将两种不同的评价模式结合到不同类型的大学中去,这一点也是日本大学社会评价最大的特点。因此,我国的大学社会评价应当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不但要尝试构建独立自治的高等教育评价中介机构,还要将社会大众的力量结合到大学社会评价中来,并与大学排名评价模式很好的配合,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于我国的大学社会评价之路。

参考文献

[1]陈玉琨.论高等教育评估的中介机构[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8,(1).

[2]欧阳康.论社会评价[J].人文杂志,1994,(5).

[3]黄鸿鸿.大学社会评价势在必行[J].福州师专学报,2001,(4).

[4]李守福.国外大学评价的几种模式[J].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2,(6).

[5]张玉琴.日本大学质量保障体系转变的重要举措[J]. 日本学刊,2008,(03).

[6]杨秀文.日本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与评估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3.(07).

[7]李国仓.中日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特点及社会中介评价机制比较[J].大学教育科学,2007,(04).

[8]李雪梅.战后日本大学评价制度的变化和发展研究[D].2008,(05).

第7篇:大学自我评价总结范文

目标设置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是由美国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E.A.Locke)于1968年提出的一种工作动机理论。洛克等人认为,与绩效相联系的工作行为的最直接条件是职工的绩效目标,因此他强调制定职工在将来某时间内要完成的任务,即设置目标的重要性。明确的目标对人们日常行为具有动力性的引导作用。引导大学新生合理树立明确目标、积极规划和设计未来的能力对大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从大学生自身发展来看,他们正处于适应成人社会的准备阶段,实施大学生目标教育理念,使大学生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既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目标教育的定义

目标教育的字面意义包含两个方面,教育的使命是引导确立目标。人的成长既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的教育引导过程。目标的确立不是一个自然的成长过程,而是需要社会的教育与引导。目标的确立与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教育有许多使命,但最重要的是引导人们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从社会发展的维度,如果个体能够确立合适的目标并为之奋斗,那就是最大的成功。因而,可以说教育的首要使命就是目标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需要教育。一个人自身仅凭个人力量难以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个人目标的实现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直接影响个人目标的实现。通过实施内容全面、方法专业、手段多样、师资良好的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汲取社会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实现个人目标,获得人生价值。

目标教育实际上体现了四个层面的内涵,目标制定时期的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教育;目标调整过程中的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所谓目标教育,教育者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帮助其树立不同阶段的目标,指导并监督受教育者执行目标,并对目标实现情况及时做出评价,不仅要让受教育者时时体会实现目标的成就感,还要及时对目标实现不理想者提出意见和建议,引导其调整目标,或改变实现目标的途径,最终达到目标的实现。

高职学生目标教育状况特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于目标教育的认识,分析目标教育的现状、有效地提升目标教育的水平,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问卷,于2013年6月份对我院应用工程系学生的目标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有75%的学生表示对大学生活有初步的规划,但不详尽,且仅仅只有23%的学生有明确的实现计划。高职学生目标状况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目标方向较为不确定,目标体系较为不完善。首先,对自己的未来抱有较为积极的期望,但目标不明确。大一新生初进大学,因为没有了中小学时的升学压力,暂时表现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降低的现象。高职学生在进入大学初期,大都会因为未进入本科院校而存在一定的失落心理,且一部分学生经过调剂就读于所在学院,对所学专业非常陌生,对其就业前景抱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导致其缺乏学习积极性,内心迷茫、无所适从。其次,目标的方向较为多变。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思想充斥着大学校园,学生在接受信息之后难以取舍,无法确立明确的目标,或是在有了新的经历之后,有了新的想法,产生了新的目标,还有一些同学同时设立多个目标,认为多目标会积累下多种前途资本,学而不精,难以致用,最终可能导致一事无成。再次,目标体系从横向、纵向上都不完善。横向上,大学生给自己定位的目标,普遍重个人目标,轻社会目标;重智力目标,轻道德目标;重职业目标,轻事业目标。纵向上,虽能为自己立下内容全面的目标,但是目标层次不完整,少中间层次、过度层次的目标,目标没有构成层级阶梯,加大了目标实现的难度。

缺乏独立实现全部目标的能力。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当中,只有少数有着明确发展目标的学生认为自己大学期间制定的目标能够基本实现,大部分学生则认为仅凭自身力量,基本不能甚至完全不能实现大学期间的个人发展目标。目标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良好的计划性和适当的动态性,涉及到多种因素、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仅仅凭借学生个人的努力的确难以实现具体的目标。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讲,他们的心理智力等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完全成熟,都处于一个全新的起步阶段,这就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股力量联合起来共同引导帮助他们成长。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外部各种条件、资源以及途径,指导他们整合出一个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全面的计划。

不能及时总结目标,调整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目标必须不断地进行修正、调整,大部分学生刚刚跨入大学校门时,对于大学生活可能存在很大的新鲜感,特别是面对这种相对独立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制定的个人目标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偏高,通过自己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实践与体验,部分同学可能会发现自己当初制定的个人目标与实际执行之间存在矛盾,比如难以适应大学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出现人际关系障碍等等,部分同学可能会因此逐渐丧失斗志,慢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再加上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够完善,对自我的评价不够客观,慢慢地就放弃了对目标的总结和调整,最终导致有始无终,碌碌无为。而有的同学在入校一段时间之后,通过与周围优秀同学的对比,发现了自己与优秀同学的差距,而这些差距恰恰是由于当初制定规划不合理导致的,这个时期如果不能及时归纳、总结并调整目标,可能会导致差距进一步拉大,最终只能望其项背,丧失信心。

基于团队导师制的目标教育的提出

团队合作学习的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团队合作学习的核心理念是互动和合作,实践表明,团队合作学习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的学习形式,它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获得提高。

导师制是对学生培养与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指导学生的一种有效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思想指导。导师们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不少卓越的成就,并且拥有巨大的资源,既有学术方面的资源,又有社会方面的资源,因此,他们能大大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自信心。到了现代导师与团队结合形成的新的培养模式,传统导师制演化为基于团队的新型导师制,称为团队导师制。

目前,目标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之后,在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的基础上,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将团队合作学习的理念贯穿于目标教育的整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基于团队导师制的目标教育方案。

基于团队导师制的目标教育模式,是融团队管理理念、现代教育和学习理论于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综合价值目标、学业目标、能力目标、生活目标教育为目的,依据目标方向一致原则,组建学生学习团队,制定团队学习计划,在教师整体指导以及个别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团队组织形式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自我评价,通过相互沟通和相互协作,完成预设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基于团队导师制的目标教育的方案

目标制定时期的教育。目标摸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现有的学习心态,学风状况进行摸底,分析学生现状,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内在需求;目标拟定:指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自身情况以及发展需求,拟定个人目标,将目标进行阶段性细化,设立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目标护航:成立学习小组,6到8人为一组,小组内部成员由班级内部同学自由组合构成,小组内成员具有相近的整体目标,根据拟定目标的特点,配备具有这一方面专长的导师。在导师的指引下,通过合作学习,互帮互助,获得自身的提高。

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教育。建立导师与学生联系和沟通的有效渠道,安排相对固定的导师接待日和地点。导师与学生之间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等多种指导方法,每半个月至少一次面对面的团体辅导,做到方案要细致,要管用,交流有主题,有实效。

第8篇:大学自我评价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自主的英语学习者,培养自主的英语学习者离不开英语教师的自主性。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性可以通过教学对话、反思和英语教师教育三个途径形成。

英语教学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大学英语(包括公共英语和英语专业)教学的研究在经历了学习者因素诸多探讨(包括学习者自主)之后开始了对教师课堂作用的研究。如果说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自主的英语学习者,那么大学英语教师(包括公共英语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的自主性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关键因素。

教师自主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行使专业处理权,提高教学效能和追求专业发展的倾向,包括自主职业行为和自主职业发展。

1教师自主与学习者自主的关系

二语教育研究中,教师自主性被视为一种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发展的教师专业特质和能力(professional attribute),涉及到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发展英语学习自主性的种种能力和态度,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学生。也就是说,学生要依靠教师提高英语学习的自主意识,获得教师对他们在英语学习的具体计划、实施和评估方面的指导,还要依赖教师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同时,教师自主的发展也离不开学习者自主。英语教师需要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计划、实施和评估方面,与学生展开协商,在协商过程中拓展能力和责任感,提高教学自主程度。

2.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性形成的三个途径

鉴于英语学习者自主和英语教师自主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以发展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能力应该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长期目标。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学者们更加关注英语教师的哪些专业特质有利于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英语教师的作用被明确置于“教师自主性”的框架下进行讨论。基于上述讨论,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性的形成途径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条:(1)教学对话(2)反思性实践;(3)英语教师教育。

2. 1教学对话

Crabbe(1995)指出,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每时每刻的课堂实践”是否真正鼓励学生决策,即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实施和自我评估。与Crabbe一样,Little (1995)认为发展英语学习者自主性的决定因素是“教学对话的本质”,即师生如何通过交流互动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根据英语学习的本质—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有效的“教学对话’能促进学生发展英语学习的自主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课程教与学的计划、实施和评估方面与学生进行具体的协商以培养学生对具体课程学习内容的责任感和自主意识,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做自我计划、自我实施和自我评估,并对学生的学习实施过程进行密切的监督和介人。随着师生“对话”的持续和深人,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能力就能得以培养、发展并不断提高。在这种环境下,教师通过不断的师生协商和协作,最大限度地把握和利用课堂的自主空间,从而提高教学自主的程度。

以英语写作课为例,倡导自主的教师与学生协商,就某一单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达成一致意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全班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的方式,如学习某种写作手法和范文,互评作文,课堂即席写作等活动,完成该单元学习任务。教师在其中起着引导、组织、协助和总结的作用,学生自主体验英语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的建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逐渐学会了对英语写作学习的具体计划、实施和评估,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构建起来。学生学会了具体学习内容的计划、实施和评估的初步能力之后,教师利用未学单元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训练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实践,以强化并评估学生的自我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教师自始至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中起着导师(facilitator )、顾问(counsellor)和资源(resource)的角色,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着自身自主的程度。

2. 2反思性实践

因为每一个语言课堂都是动态和变化的个例,而且每一个英语教师都是孤立的工作者,所以,自主的英语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反思,监控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反思自己在促进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重视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英语教师把学生看作探索型伙伴,平等地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任务中,鼓励并协助他们自主地完成英语学习的建构过程。这样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就是英语教师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学生的反馈中不断地审视和修正自己的教学理念的结果。

教师的反思一般是通过写教学日志、回看课堂录像或听课堂录音、与同事交流、行动研究等手段进行。以英语写作课为例,结合Stanley提出的教师反思的五个步骤做一个详细说明:

(1)回顾;

(2)记住教学过程和某些重要细节,如某种写作手法的学习和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使用;

(3)思考所用的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交际理论)和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集体学习)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作用(包括学生课堂反应、反馈和自我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是否得以提高;

(4)用不同的理论框架(翻译法或PPP理念)重新建构写作教学过程,思考其可能产生的结果,如师生会不会回到传统的课堂教与学的模式和结果: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能否真正学会自主计划、实施和评估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否与学生自主模式下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差异?

(5)根据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分析结果决定下一个教学过程所要采取的措施。如果已采用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英语写作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当时机成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这种理论和方法框架下,采取力度更大、更多的措施推进学生自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如组织任务难度更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指导学生对各单元写作模式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训练学生对阶段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等。

教师的反思流程如下:

研究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理论——形成个人理论观察、研究课鸳参——获取教学实践资料和数据——反思一行动研究一形成新的个人理念——实施新的课堂实践——新一轮反思

反思使英语教师把外语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直接联系起来,推动教师思考自己的教学理论、课堂角色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教学自主性的要求,又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英语学习自主能力的发展,这对教师自主和学生自主的形成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2. 3英语教师教育

教学对话和反思性实践是在职英语教师实现自主性的两种主要途径,而英语教师教育则是培养职前英语教师自主性的最佳方式。

Little认为真正成功的语言教师总是自主的,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有强烈的责任感,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分析,最大限度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和认知。从这个角度看,英语教师自主对等于英语学习者自主,主要区别在于责任和控制的对象:英语学习者自主涉及对英语学习的责任和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英语教师自主则涉及对英语教学的责任和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因此英语教师自主性的形成可以通过类似于发展英语学习者自主性的教育手段来获得。这就是英语教师教育。师范大学里的英语教师教育课程,包括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应该把未来英语教师自主性的培养当做一个目标,未来英语教师需要通过教师教育过程增强自主能力,从而能够以有利于学生的方式行使专业处理权。Little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如果语言教师本身的教育经历是鼓励自主的,那么成为教师后,他们在发展学生语言学习的自主性方面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目前,师范大学里的英语教师教育大纲和课程体系还没有把未来英语教师的自主性作为一个具体的培养目标,师范生培养的重点还是比较传统的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这对于未来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从改革现有师范大学里的英语教师教育大纲和课程体系人手,把未来英语教师自主性的培养和形成作为一个具体目标,列人到英语教师教育大纲里。在课程体系和具体课程设置方面,增加英语教师自主性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系列课程。在大的教学原则上,通过协商诸如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习任务和评估方法等领域,来达成培训者和未来英语教师之间的共识,培养未来英语教师的自主性意识。在具体课程教学方法上,训练未来英语教师对所学内容做自我计划、自我实施和自我评估,进而训练他们学会对未来的教学做自我计划、实施和评估,逐步形成自主教学的意识和能力。要特别突出对未来英语教师反思能力的培训,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提高其自主意识和能力。对该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未来英语教师自主教学和自主发展能力要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做出综合评价,以检验该课程体系的有效性,并根据未来基础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做出调整。

第9篇:大学自我评价总结范文

【关键词】管理;参与;发展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管理是班集体的骨架,班级是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绪,集体就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形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在工作中突出教师民主,学生自主,在班级中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的良好局面,从而促进班级管理的最优化。下面,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美化班级育人环境

1.1 定班名,设班徽,定班规,编班歌。

为了让同学们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提出班名自己取,班徽自己设计,班规自己定,班级自己管,活动自己安排,同学自己帮,教室自己布置,班长轮流当等。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和学生一起找出班级的特点,确定奋斗的目标。引导学生从粗浅的想法或是幼稚的认识中提炼出含义深刻的班名。

围绕班名设计班徽,学生更是兴趣盎然。形式不一,造型各异的图案设计代表着一颗颗童心,闪烁着创造的火花。最终我们选定了慕兰同学的创意,设计出了班徽:海平面上正冉冉升起一颗世纪之星。海水代表老师的恩情,世纪之星寓意成长中的学生;星星内有一只燃烧的火炬,是老师把这星星火炬交给了同学们;火炬上方还有四颗小星星,好比我们的学生终会成人成才,象星星一样发光发热。

1.2 美化环境,突出童性,让教室充满育人氛围。

“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是师生共同布置教室的宗旨,既要不失童趣,又要让教室令人耳目一新且富于教育意义。教室里的每一幅画,每一句标语都应是激励同学们奋斗拼搏,积极进取的励志语言。在师生共同创造、共同设计、共同布置中,师生的感情会增强,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教师为其健康成长所做的一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会随之增强,自主性活动也会得到发挥。

2.营造平等合作的育人氛围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创造一种合作的育人氛围。在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设计下,大家根据课型的不同,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座位摆放形式。如班队活动课可采用环形摆法,组织讨论时可采用T型。实践证明,课桌椅摆放的创新,促进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对老师也是“敬而远之”。这样的管理锁住了学生的心扉,压抑了学生的情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我们主张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朋友式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只有真正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支持、赏识每个学生,才能使他们自觉接受教育,才能消除他们心灵上的恐惧感。在他们迷茫时亲切地送上一句:“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或在犹豫时鼓励他们:“别怕,你一定能行”,会让他们如浴春风,增强信心和勇气。师生和谐的关系能让学生更自觉参与班级管理。

3.班级自主管理的组织和实施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过多的包办代替,束缚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造成学生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改造班级内的组织结构和班级活动的运作机制,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参与组织、管理和实施的机会。

3.1 加大学生自主活动的广度和力度。

让学生轮流承担活动的组织工作,能更好的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班主任提前将活动时间、活动主题告诉同学们,让大家思考、设计,同学们可自己编小品、演节目,推选自报主持人。准备一段时间后,由班主任组织同学们评选出最佳方案,然后,这个计划在主持人的组织下进一步分工负责,积极准备,准备成熟后,在各小组长的主持下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对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主持人进行评议,总结经验,提出不足,促进下次活动再上新台阶。

3.2 丰富班级管理角色,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自主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通过精选在班级管理岗位得到锻炼,提高管理能力,应成为班级自主管理追求的目标。为此,可采取两种策略。

(1)增设岗位,竞争上岗。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并在此活动中提高管理能力。除原班级的常规班干部外,还增设了如:班级管理、课间纪律巡查、个人卫生督查、各科作业收发、黑板报编辑、普通话小督查等,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集体荣誉感。

(2)试行角色动态分配。单一的社会角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有管理权利,也有服务义务;通过岗位轮换,竞争上岗,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体验不同角色;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构建班集体个性。

班级自主管理为每位学生创造了参与组织管理和实践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班级小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学会自我管理。

4.开展自查与互查,学会自我评价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德育“小明星”评比活动,增强责任意识,爱护自己的小岗位,自觉做到每天坚持上岗、文明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