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西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中西建筑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西建筑文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西建筑文化论文

第1篇:中西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祠祀建筑;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伦理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01-04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中国传统祠祀建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儒家伦理内涵进行研究,在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有其深刻涵义。

一、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内涵

所谓伦理,就是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行为规范以及所涉及的各种哲学思考。关于儒家伦理,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综合多数观点,笔者从“三纲五常”“理想人格”及“社会责任”三个方面解析儒家对伦理关系、个体价值、社会责任的理解。

(一)三纲五常

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形同于等级制社会,注重等级次序,其中最重要的观念就是“三纲五常”。“三纲”一词到汉朝才有,孔子、孟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指的是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如孔子曰:“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因此,早期儒家所讲的君臣父子关系,不是一种绝对的服从或上下卑贱的地位,而是一种相对的关系。“三纲”的提法到汉朝才正式出现,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根据“天尊地卑”思想,建立了“三纲五常”。他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汉儒的“三纲”否定了人的独立人格,与当代的人文主义伦理观相冲突,是一种落后的等级观念,阻碍了历史的进步。五四及后来的社会主义,主要批判汉儒绝对僵化的“三纲”次序。“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具体行为准则。孔子提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关系的重要性。孟子则归纳为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儒家的“仁”就是爱人,过去儒家讲爱人,包含阶级区分;现在讲爱人民,为人民服务,没有阶级区分,应肯定下来。“义”就是要态度公正。“礼”就是要有一定礼节。“智”就是要有知识。“信”就是说话算数,不说假话,不互相欺骗。这些是任何社会的人都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中国现代哲学家国学大师张岱年认为:“对‘三纲’应加以批判,对‘五常’应加以分析。仁者爱人,以及义、礼、智、信,应加以肯定。”[1]

(二)理想人格

儒家伦理内容丰富而且复杂。其核心是人格意识和社会责任[1]。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这是儒家肯定了人的价值。“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承认平民有不可夺的意志,有一个不可辱的人格。孟子说“忧乐天下”“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及“唯义所在”,反映了“理想人格”在人生中的体现。《礼记・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是从天子到普通民众,都是把建立理想人格看作根本。儒家所强调的理想人格,往往成为实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爱国爱民”这些正面行为的精神支柱。儒家认为拥有“理想人格”的人实现了人的内在超越,代表了儒家追求的终极理念“道”或“理”。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是儒家伦理的一个核心内容。

(三)社会责任

儒家的一个特点是强调社会责任心,认为每个人对社会都有一定的责任[1]。儒家不认可彼岸世界,他们认为世界就是眼前的物质世界,所以儒家思想是入世的,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现的手段就是“修、齐、治、平”。《礼记・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家从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的原则出发,把改造社会、治理天下的社会责任归结为个人的道德完善,并看成是万事之本。“修身、齐家”是为了“治国”,是为了“平天下”,个人家族的和谐是为了整个国家、天下的和谐。儒家强调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统一性,体现出了个体与群体、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之间的辩证统一。宋代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末顾亭林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反映了“社会责任”这一儒家伦理的思想核心。

二、中国传统祠祀建筑文化中体现了儒家伦理内涵

中国传统祠祀建筑和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天地祭坛等一样,都属于祭祀建筑。然而,佛寺及道观供奉和祭祀的是佛教及道教世界的各种神佛,天地祭坛祭祀的是诸如天、地、日、月等各种自然神,而祠庙供奉和祭祀的是“人神”。祭祀建筑中用于祭祀“人神”的建筑叫祠祀建筑,主要建筑形式为祭坛、祖庙、先贤祠等。从中国祖庙建筑的发展历程看,中国传统祭祖建筑随着祖先崇拜观念的出现和祭祀活动的展开而诞生,又随着祭祖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而先贤祠又是祖庙演进和发展的产物,是祖庙和祭祀活动宗教色彩淡化,政治性、实用性增强的结果。

(一)祠祀建筑中的“三纲五常”

《说文解字》:“,履也,所以事神至福也。从示,从丰。”从“”字的词源学考察,礼的起源和核心是崇拜、祭祀神灵和祖先。“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隆,民所取财用也……”是对原始人类产生自然崇拜和祭祀礼仪的最好概括。“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伦理内核[2]。儒家伦理的 “三纲五常”以“礼”的形式表现出来,重点体现在祭天、祭祖先、祭圣贤,直至今日还在影响着中国社会。祠祀建筑是儒家行“礼”的主要建筑场所,通过建筑形式、装修风格、内外空间表现“三纲五常”要求的“尊卑有序、内外有别、仁义礼智信”的伦理内涵。

传统祠祀建筑的建筑形式主要是祖庙和先贤祠。《礼记・曲礼》言:“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3]可见传统中国祖庙的重要性与普及程度。由于历朝以祭天为帝王专享特权,一般百姓则对天敬而远之,各自祭自己的祖先,所以祖庙是祠祀建筑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类。儒家伦理的等级次序主要体现在祖庙这种建筑形式、装饰风格及规模中。如传统中国祖庙分为两类且不可逾越,一类是皇室、诸侯用于供奉祖先牌位和祭祀祖先的建筑物,这类祖庙被称为太庙或宗庙,如北京的太庙等;另一类是臣子百姓用于供奉祖先牌位和祭祀祖先的建筑物,也被称为家庙、宗祠、祠堂,如江西婺源的萧江宗祠、广州的陈家祠等。在装饰风格及规模方面帝王诸侯、臣子百姓都有森严的等级区别,不可混淆。例如斗结构、龙凤符号,朱黄颜色等只用于帝王。建筑规模上,臣子百姓的祠堂不能超过太庙。祖庙的作用是提供一个精神联系的纽带,通过祠堂祭祖的仪式强化血缘关系,强调家族内部的上下尊卑,宣传孝悌忠信的伦理道德。儒家伦理的“五常”主要体现在先贤祠这种祠祀建筑中。如江西新余魁星阁、成都武侯祠、浙江鄞县忠应庙等。《礼记・祭法》言:“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这

则祀之,以劳安国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8]按此说法,那些善于理政,勇于安邦,忠于国君,勤勤恳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良将、名士、英雄等均在儒家祭祀之列,其实这就是对实现了“五常”理念的人的崇拜和纪念。

(二)祠祀建筑体现“理想人格”追求

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孟子说:“人人有贵于己者。”儒家强调人格,有人格意识。人格一词,近代才有,古代叫“人品”。儒家特别强调人作为一个人的意义。儒家的理想人格以“五常”(仁、义、礼、智、信)和“五德”(忠、孝、节、勇、和)等形式体现,祠祀建筑文化中祭祀的对象就是那些实现理想人格的祖宗及先贤们。祖宗是人之生命的本源,对其崇拜和祭祀是人类对自身产生、繁衍的一种感激和报答的体现,在儒家文化中以理想人格“孝”的形式表现。“孝”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主要方式是祭祀,在宗祖庙中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先人,有一定的宗教形式。第二,传宗接代。先贤祠则供奉着被儒家崇拜的圣人、忠臣、廉吏,名士等,体现了儒家文化对具有“理想人格”的人的敬仰和崇拜,起到了道德模范的作用。如代表圣人的曲阜孔庙;代表忠臣的杭州岳王庙;代表廉吏的开封包公祠;代表名士的江油太白祠等。

一般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都设置彼岸世界,而儒家没有彼岸世界概念,按照儒家的看法,世界只有一个,就是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因此,祠祀建筑祭祀的“人神”不是一般宗教意义上的“神”,而是在现实人生中实践且成就“理想人格”的人,是先祖和“法施于民”者、“以死勤事”者、“以劳安国”者、“能捍大患”者等。另外儒家的“圣人”也有别于一般宗教所说的天使、佛或神仙,依旧是人,只不过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具有“理想人格”的人。这些“人”承载着一个民族或家族的终极理念、历史情感、生活理想及宗法关系等。

(三)祠祀建筑文化中包含的社会责任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血缘聚落形态,对于血缘聚落来说,祠祀建筑(祖庙、先贤祠等)是聚落必不可少的公共建筑。它既是宗族象征,也起到了道德模范作用。传统祠祀建筑承担着个体启蒙、文化传承、道德教化的社会责任。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基础教育在家庭、家族、聚落中进行,宗族大姓在祠堂设立私塾,族内弟子在祠堂接受教育,个体通过在祠堂私塾学习成为合乎其社会规范的人。先贤祠中供奉的圣人、忠臣、廉吏、名士以及宗祠内祖宗起到了榜样的作用。这使得祠祀建筑成为“道德的感化所”,个体从中受到道德教化和人格熏陶,使其服从家族和聚落的管理,每位成员从中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角色,从而维护了伦理纲常。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祠祀建筑还承担着孤儿院和养老院的社会责任,使得族内的鳏寡孤独废疾者在祠堂能受到照顾。另外,祠堂还发挥着社会文化、娱乐功能,每年春秋祭祀或年节大庆,请戏班演大戏等。如今江西一些宗祠的戏台,如江西玉山县胡氏祠堂戏台、弋阳县李氏祠堂戏台、乐平市镇桥镇程氏祠堂戏台等,仍然保存完好,依然发挥着社区文化中心的作用。

三、结语

中国传统祠祀建筑文化之所以体现出儒家伦理内涵,就在于他是儒家行“礼”及宣扬“孝悌”思想的重要场所。孔子的“礼”,包含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方面:其内在精神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及相应的各种伦理关系;其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方面的礼节仪式。这些内容在中国传统祠祀建筑文化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强调人类的“仁爱”精神始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真情实感,这是人与人关系中最切近、最根本的感情。同时,孔子强调的“孝”,是“父慈子孝”。他所说的“悌”,是“兄友弟恭”。双方的关系是相互的,对应的,所以,这种充满人性色彩的伦理思想值得继承和弘扬。

《礼记・礼运》言:“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这虽是传统儒家的社会伦理主张,但也表达了当代人们对社会道德的朴素要求。中国在1999年就已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符合当前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也为社会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奠定了伦理基础。所以,在当代社会中加强传统祠祀建筑文化的影响力,有助于弘扬“忠贞爱国、尊老爱幼”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为重新构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最后,关于祠祀建筑文化的儒家伦理研究有一点必须明确,即传统儒家伦理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在当今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我们可以且应该继承传统儒家伦理思想中积极的成分,吸收其合理的民主性的精华。文化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还有历史的连续性[4]。中国传统祠祀建筑伦理作为儒家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有“精华”(如“五常”“五德”)和“糟粕”(如森严的宗法等级制度)。如何传承和发展,正确的态度是“扬弃”,即符合当前人类社会共同价值及道德观的,弘扬之;不符合,则抛弃之。

参考文献:

[1]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 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

[2]秦红岭.建筑的伦理意蕴:建筑伦理学引论[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2.

[3]冯国超.礼记[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4]张和增.论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7,6(1):80-85.

Confucian ethics in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classical Chinese ancestral shrine

CHEN Muchu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13, P. R. China)

第2篇:中西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字:中西方建筑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总述

纵观历史,中外古代建筑普遍存在有明显的差异,不论是形体风格还是和谐审美上都表现出了各自独特的魅力。从目前的视野往前回顾,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建筑皆倾向于地面式的横向发展,表现为重重院落相套形成的巨大建筑群,给人一种宽广无限的感觉。而西方古建筑却都倾向于高度式的竖向发展,表现为体量叠加垂直向上的雄伟单体,给人一种挺拔向上的感觉。面对如此迥异的中西方古建筑形制表现,让我们对于建筑历史文化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概括来讲,历来一个社会或者说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都与当时统治者的统治思想密不可分,不论是饮食、医疗、服饰、教育还是我们本论文讲的建筑都为统治者们服务。中国古代帝王所居为皇宫,皇宫形制为院落式组合结构,各地民居也是“家国同构”,所建的住宅形制按故宫比例缩小;而在古西方,统治人民思想的是主流基督教文化,统治者非帝王而是教皇,故我们可以从高耸云天的教堂建筑窥见各式各类向上挺拔的西方其他建筑。

二、细述

中国向心式与西方外向式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为优势,其别擅长运用院落组合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其建筑灵魂是庭院式中国古建群体布局。中国庭院建筑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受正统儒家观念的影响,中国人习于培养不骄不躁的谦虚品质,体现在建筑上,也可以深深的表现出来,不张扬、向心性的庭院或许还有接地气的平铺布局,表现出中国人的内敛性格。可以说,庭院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低位,也就是俗语所说“无庭不成居”。

与中国古建不同,西方古代建筑是呈现开放向高空发展的单体空间格局,采用体量向上和垂直叠加的创作手法,由巨大而富有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的整体布局。由于基督教义中倡导人人平等与西方传统观念中家庭观念的淡薄,所以西方建筑住宅其形制与中国传统庭院式建筑大大不同,没有围墙的实物压迫,没有家长等级的精神威慑,子孙非长辈的附庸,故其形制相比于中国平面布局也较平淡,只是更多的向天空中发展,形成傲然屹立与自然对立的鲜明特征。这与中国古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围合特性截然不同,不仅体现出西方人外向开朗的性格,也通常给居住其中的人一种明亮、通敞的感觉。

中国礼乐文化与西方酒神文化

(1)礼乐文化

中国《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中就点明了中国古建筑城市规划中的整体规划定制,即,表现出礼乐文化中上下尊卑的伦理秩序、讲人治、讲究皇权至上、尊卑等级、人伦道德、主从关系、层次分明的社会秩序等字眼背后的独特文化意义。

北京故宫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代表性建筑之一,在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主要是在1.6km的轴线上,利用长的、横的、方的不同形状的院落,与不同体型的建筑物相配合,构成连续的、对称的不同气氛的封闭空间。如图1及图2,自午门至神武门南北轴线严谨对称,层次脉络分明,体现封建统治阶级威慑森严的意图,强调了礼制文化的深刻含义。

图1 图2

老北京四合院,其形制如同皇宫,有“家国同构”的意味,也是以其院落组合形式体现封建礼制文化的代表。主要表现为以各个庭院为中心,进行大小、深浅的空间组合变化以形成整个建筑平面。通常一个老北京四合院是三进院落,而当一个院不够就在后面增加一个,要是大家族聚在一起,就主轴线上再旁边分出支轴线,以成为多组院落的并列组合。例如明清时浙江东阳县卢宅即有15公顷占地面积。如图3为正统老北京四合院建筑形制。

图3

整个四合院以垂花门为节点,由北至南,倒座房为仆役住房、贮藏等,北房为全院中心是家长所居处(据说未出嫁的女子也在此与父母同住),耳房也做储藏所用,东西厢房分为儿子所住,东厢为长子,西厢为次子,倒座属外院,通常为男仆等居住,为便于守门护院只用。整个四合院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宛如京城规制的缩影。

不管是皇宫还是民居,其建筑格局都是适应着国家政治、社会关系的秩序,都反应出中国古典建筑的等级观念、等级差别,是中国历史上君权胜神权的社会制度造成的独特产物,由此,更深刻的显现出其区别于西方国家文化的独特礼制文化。

(2)酒神文化

如果要谈论西方的酒神文化就要追溯到古希腊文明时代,古希腊文明时代有两大精神文化,一个是阿波罗为形象的日神文化,一个是狄奥尼索斯为代表的酒神文化。这两大精神文化被认为是互补构成为西方文化,是从同一现实分裂出来的两种对立的宗教精神,前者被认为是精神的沉醉,后者则是梦的沉醉。而著名哲学大师尼采认为,在艺术创作中,酒神精神是本质创作的基本动力,而日神只不过是为酒神提供具体象形。早在公元前7世纪,希腊就有了“大酒神节”,每年三月为表示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敬意,都要在雅典举行这项活动。在此活动中,人们打破一切禁忌,狂饮烂醉,追求一种解除个体化束缚、获得与世界本体的融合欢乐。作为艺术创作之一的建筑创作,其文化意义深深地反映出酒神文化的精神特质。

图4图5

图4为西方园林具象之绿化,不规则的几何图案,随意混乱排列,有序井然形成。图5我西方园林具象之水体,其气韵恢宏、灵动感较强,表现为奔放、热烈之势。这两幅图皆是重在表现所筑物在所处大环境中的奢华绮丽、夺目外露之感。

3、“天人合一”与“人定胜天”

中国古建筑构建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便是“天人合一”的建构思想,在民间主要表现为风水思想的合理运用。下面将以民居中,“门”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受风水学影响,老北京四合院的外门一般不开在中轴线上,而开在八卦方位的“巽”位上,即东南角的位置。据风水,巽为风,门开在此有助于藏风聚气,按老百姓的说法即可以开门讨平安、顺顺利利,即风水里的“坎宅巽位”。而对于门的设置,也就是说人们在进入大门后走入主人正房的行走路线的设置。通常进大门为一小天井,正对门楼设一影壁(按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大门开进设一遮挡视线的墙以保证主人隐私不让一览无余),穿过隔墙上的门洞,才到轴线上的第一进院落。中国院门之所以如此设置是由于北方风水学的影响,此学说认为鬼(即煞气)走路不会拐弯,所以住宅进门通常为“之”字形路线。不管是怎样的趋吉避凶、祁穰求福,都是表现“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机人文观。

而西方却完全不是如此,西方基督教中的自由观念深入人心,教父通常都会教导教徒们勇于突破自我向上发展,表现在建筑上就形成了不同于我国倾向于地面形制变化的高体量形制。典型的我们可以看他们的哥特式教堂建筑,以德国的乌尔姆市教堂为例,它高达161米,建筑形制表现为强烈的向上动势。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是城市的文化标志(表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巨大的空间尺度形成与不近人情的高耸入云建筑高度,都反映除了西方古建中非人性化,人与自然机械相处的环境生存观。

三、结论

在不断发展的现代化今天,建筑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由此,作为业界有识之士务必做到“以史为鉴,方可知得失”。继承建筑传统,需从深层文化思想内涵入手,合理分析其表象诠释,再结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最终将能够得出今后设计的指导内涵。

四、参考文献

1、黄浩.浅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2011

2、黄国红.中西方城市空间特色比较.新建筑,1997

3、朱小雷.形式实验的追问――从中西文化比较视角看当代关注形式的建筑文化现象. 华中建筑,2000

4、俘裕哲.从东西方人聚环境理论的演进中谈建筑师创作思维的变化.建筑学报,1995

5、徐岩,王少飞.混沌思维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1999

第3篇:中西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从历史断面和空间分布的角度阐述了又化的连续性、贯通性、民族性及地域性,指出建筑设计是对文化的解读与再现,以建筑的形式来表达文化的信息,建筑设计是当前背景下文化信息再现的过程,并以文化表达的方式存在着。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历史的贯通性,建筑也必须随之而发展。建筑设计与创造就是在当前背景下即历史延续的当前断面的前提下,对文化的解读与再现,以建筑的形式来表达文化的信息。积淀的文化指导、制约着建筑创作过程并作为一种元素参与了建筑创作,另一方面设计活动的成果—建筑又表达与再现着文化的意蕴,并作为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不断发展着,丰富着文化的历程。建筑与其所处的文化整体环境有着同构的关系。论文百事通我们要学会从历史横断面上读取时间序列,从空间分布上读取运动方向。

1)文化是不断前进的,有历史连续性、贯通性,从历史横断面上读取时间序列,寻找当前时代的文化基石,依次指导建筑设计,使设计活动能够真实的反映“当前”文化形态的信息,以利于当前时代作为未来的历史断面的文化信息得以顺畅的延续。

那么,文化是什么。齐康先生在一次研讨会上曾言:“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物质,又是精神;从狭义来说,它又是社会历史形态以及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个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川当然对于当前时代来讲,最重要的是当前断面的文化信息、内涵与特征,其次就是它随之所演绎的历史信息与折射的未来信息。

建筑文化有传承、转化和创新精神,其设计活动也就是对这种精神的体现。创新从传承中来,而且是历史的传承。要经过我们今天的消化来变成今天的东西,这就是传承。而转化就是要把各个要素转化成为我们今天的东西。换句话说,创新来自于传承与转化,基于今天的形态,而传承与转化扎根于不断延续的文脉,当前的形态是当前历史断面的文化的映射。未来始于过去,过去与现在都将成为未来的历史,历史不仅是相关的,而且是创造新事物的基础。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技术背景下以一定形态出现的建筑历史的罗列就足以印证,梁思成先生曾言:“建筑艺术是随同文化的发展而不停地前进着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就是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要求提高了,就必定要求建筑在实用上满足更多方面的需要,在艺术方面更优美,更能表达思想内容。所以建筑文化各个时期主创的特点都要有一定形态来表现,并且总是以时代的风格出现的,而各个风格的罗列也是有次序的。对于现代新技术、新建筑文化的中国建筑的诉求,也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思索。

2)文化又是散布于不同地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从空间分布上读取运动方向,寻找民族地域文化特性,据此影响建筑设计,使设计活动能够真实的反映“当地”文化形态的信息,以利于地域特性作为情感归属的文化信息得以更好的表达与维持。

文化是有民族性和地区性的。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了它的传统。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各自创造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形成了不同的特征。随着各民族的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彼此之间的接触交往越来越频繁紧密,相互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交流与发展中,每个民族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吸收外来的东西,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在缓慢的并不断的改变、发展着,但仍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征。这是因为我们需要这些特征的存在,那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归属感的诉求。

记忆是有情感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建筑也承载着这种寄托。建筑是物质的,非物质的,精神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还具有审美功能,能够满足精神生活需要,其作用于情感体验的特点又使它能与人们的心灵直接沟通,使其作为一门艺术在世上起着作用。所有这些使得它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充分地表现着人类文化的内涵。作为历史见证屹立许久的诸多建筑,应尽量全面系统地反映各民族和各地域的历史和它们的文化。城市设计,并不是设计师个人主观精神的表现,而是某种文化环境中的思想意识、时代风尚、社会伦理、群体心态的映射。中国的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的风格差异,就是文人墨客和皇室贵族这两种文化群体心态、思想意识形态通过建筑师的劳动得出的反映。从园林本身难以看出哪一位设计师的独特之处,但却可以鲜明的感受到高雅的书卷气息和富丽的贵族气息的不同。但它们又同是中国园林,显示了与自然融合相亲,“天人合一”的格调,而与西方古典园林高居于自然之上的思想明显不同,从而在更高一级的层次上即中西文化环境中显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群体心态。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和中国的画卷很像,用一步步发展的手法,把你由开头领到一个最高峰,然后再慢慢地收尾,比较有层次,而且趣味深长。这一切的设计活动,都是以某种哲理观念为基础的。这种哲理观念形成人们的建筑观,指导其建筑的构思和营造。这就是地域文化深人建造活动的结果,地域性的情感指导着建筑设计,并通过建筑向人们诉说着文化的情感。新晨

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生活,而不仅仅是空间中被欣赏的物体而已,建筑设计必须融人人类活动,并提升这种活动的品质。建筑的创作必须从城市规划、适用性、经济性、材料、结构、美观等方面综合地考虑。设计作品应能有力且流畅的显示出那个建筑设计的时间背景、环境因素和建筑目的。时间背景和环境因素就是地域、民族文化所展示出来的要素,设计过程中要对其全方位了解,并找到其中的平衡点。设计思维应贯穿整个设计过程,使之成为建筑作品的决定性力量。贝幸铭先生曾言:“充分深人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气候、自然和地理条件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深人其境。

“中国的建筑都有明确的思想性,天坛是天坛,北海是北海。”有个外国人曾经这样描述过,对于一个陌生人来说都看得出我们的建筑的与众不同,那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却忘乎所以。我们不能抛弃属于我们自己的特征,同时探求属于中国的建筑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要求,这也是情感诉求的结果。梁思成先生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是:“我们要求我们的新建筑绝对不是一座座已经造成的坛、庙、宫殿的翻版,而是从它们的传统的艺术造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且同时吸收外国建筑以及它们的艺术造型中我们用得着的东西。”这正是我们对于建筑地域文化坚持与发展的方式。

第4篇:中西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武汉;老房子;里份;保护措施

一、武汉老房子里份的背景

有人说“一座城市没有历史,就如同一个人没有灵魂。老房子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在经历了百年风霜后,沉淀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回忆。如同北京的胡同,上海的石库门,武汉也有本土居民建筑――里份。这些民居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它们鉴证了时代的变迁,蕴涵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地域特色,是展现这座城市个性魅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里”这一概念最初是指民户居处,乡里故里、里巷由此源之。“份”是武的方言,意思是小范围的居住区域。

二、武汉老房子里份的特色

在总体布局上,里份较之传统建筑,更讲究土地利用率,废除了传统的院落,将厢房和堂屋之间的院子压缩成天井,减少了住宅的幅面,将厨房等辅助用房和后天井居住部分隔离,后天井成为过渡性和通风的空间。二十世纪30年代之后,里份型住宅出现了新特点。如江汉村、六也村这些新式建筑对装饰的讲究注意到了大门、窗户和山墙,且装饰颇有洋化的格调,房间的层高亦根据住户需要,不尽相同,公用交通部分层高较高,屋顶形状也随之变化。除了门窗之外,其他的构件基本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楼梯也已出现。里份中邻里关系非常密切,公共空间就像一个个小家的延伸,大家长年在那里互帮互助,娱乐休闲,形成了融洽不可分的大家庭。里份因为其“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建筑”的结合形态而一直被称做“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标本”。一座建筑建成,就将长久存在,屹立在那里,几十年上百年美化着或丑化着这座城市。所以建筑不仅是只关系到建筑师的事,也不仅是业主的事,即使它的产权完全属于私人。”

三、武汉老房子现状和保护措施

武汉建筑划时代的变革正是由汉口开埠拉开序幕,许多建筑被列为优秀历史建筑。在发展武汉这个中心大城的同时,人们却忽视了那些赋予武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历史产物。一些承载着历史沧桑和延续着老武汉文化的老街区、老房子被推倒了,一些很有历史文化韵味的老建筑被铲平了,这无疑是对武汉历史文化的践踏和摧残。有些建筑依旧风貌依旧,得到很好的修葺和保护。可是有些建筑却常年无人问津,有的因为常年失修变得残破不已,有的甚至被限令。一批建成较早的里分由于近一个世纪超期服役使用和失养失修,目前的居住条件严重劣化,配套设施简陋,有些甚至几百户居民长年共用一个大厕所,急待更新改造。还有很多里分不堪重负不得不被拆除或重建,如仁寿里、如寿里、华中里等里分。

四、武汉老房子现状和保护措施

用今天的可持续发展观点来看,现阶段武汉老街区的保护更新过程还留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规模改造的烙印。这种改造实际上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它反映的是一种大工业时代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这种方式在短期效益上具有许多“优点”,如:便于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见效速度快等。但是同时它也存在天生的弊端。综合本节所述,我们可以分析总结目前武汉市老房子保护与更新的弊端和不足,为武汉老街区的复兴找寻对策。

仅仅针对零星几栋老房子的保护和更新对于城市老街区的整体保护更新是起不到一点作用的,必须以社区为基本单位进行成片的规划、整治。从环境、基础设施入手,落实到每一栋建筑,该维护的要维护、该保护的要保护、能利用的就不能随意拆除,一定要要讲究环境和建筑的品质,否则做了还不如不做。老街区活力的复兴不仅依靠硬件的更新完善,更应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对昔日繁荣的老街区进行合理的经营维护,营造宜人的城市人文环境。以社区为单位,从环境卫生的维护到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街区任何一个方面的事情都能找到相应的部门处理。处处从居民的利益出发,使人人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样才能使老街区环境宜人、气氛和谐、持续充满活力和吸引力。

五、结语

对老房子保护措施要以恢复老街区的活力为宗旨。它需要有政府参与、居民义务、专家职责,以及来自社会各方的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共同协作完成。老房子的保护它所形成的城市肌理、空间环境、生活形态、文化传统等,应该能够通过梳理、保护和再生,找到它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可持续性的土壤。老房子的生存抉择并非是单向度的只是为自身寻求生存空间,而是与现代城市建设更健康、更和谐的人居环境的目标之间有着良性互动。老房子不是城市发展的负担,而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采取怎样的策略,以协调和引导各方利益、规范法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政策执行过程,使老街区能在新的城市文脉环境中焕发独特的光彩,使它们与新的城市元素编织、交叠成多元复合的新的城市文脉,这是我们应该紧迫地思考和实践的。

参考文献:

[1]武汉城市规划局.武汉市城市规划志[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

第5篇:中西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附属建筑;设计规划

中图分类号:TU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142-01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之下,高速公路在交通运输上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而与之配套的建筑设施更是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和司乘人员提供优质、便捷、人性化的服务,它不光是局限于建筑层面,甚至可以将其划分为生活的艺术。与高速公里配套的建筑设施主要包括服务区、停车场、服务场所;管理中心、收费站、养护工区等等,在对相应的配套建筑设施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施工路段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人文特点,也就是说要在确保其实用功能的同时,体现出当地的人文特点。就以准格尔至兴和运煤高速公路为例,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以下意识。

1 整体意识

1.1 设计思想

在对准格尔至兴和运煤高速公路附属建筑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在满足各项功能和业主要求的前提下,体现出节能、环保、舒适、便捷等原则,同时还需要与当地的人文、气候、线外景观等环境因素协调,总结以往设计的成功经验,克服不足,做到服务功能、建筑文化和环境保护三者和谐统一,以体现高速公路的区位感和现代化水平。

1.2 遵循原则

首先需要确保所设计建筑之间的协调性,同时保持其建筑风格。各配套建筑的设计规划应该满足该高速公路的整体规划情况,还需要体现出当地的人文风格,并合理融入当代的现代化特色。

其次还需要合理借助项目现场地理条件,因地制宜设计出与现场环境相适宜的建筑,在充分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的同时,提升线路的实际公用水平。

最后,还需要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在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尊重自然,不能仅仅为了建筑的某些需求就肆意地对生态造成破坏。

2 专业意识

在进行附属建筑设施设计规划时,必须要充分结合本项目的实际特点,规划前,我对全线环境特征、运载类型、运营模式以及相应的气候条件等进行记录分析。准格尔至兴和路段以运煤车辆重载交通为主,车型比例中,运煤的拖挂车、大货车占70%;同时车辆方向性特征明显,准格尔至兴和方向为重载方向,反方向为轻载方向;路线全长约264公里,互通立交间距大,区域过境交通比例大;同时该项目为BOT项目,建成后按独立路段进行运营管理;所处地区气候相对比较恶劣,风沙较大,降雨雪量少,冬季气温低;为运煤专用公路,煤灰粉尘污染较为严重。这些都是该路段的实际特点,必须要充分考虑上述实际问题。

3 整体规划意识

准格尔至兴和运煤高速公路位于中西部高速公路网,途径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路线为东西走向,起点接沿黄线一级公路大路东互通,终点接规划中张尚高速,全线总长约264公里。全线路分为大路至永兴段(91.62km)、永兴至麻迷图段(79.45km)、麻迷图至兴和段(93.73km)。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上文述项目特点,对各站点的综合楼、配套用房、道路、广场、配套设备、绿化等诸多内容进行总体安排与统筹。将建设规划用地划分为办公、生活与配套用房等几部分,根据业务、管理和生活需要,对场区内的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建筑布局、道路广场、停车场、排水、绿化及环境保护做出了合理的安排,使之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取得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

3.1 服务区域设计规划

服务区域必须能够实现管理重心的各大功能。针对本项目里程较长,且重载货车较多的特点,根据路网内服务设施设置情况,准兴高速全线设置4处服务区和3处停车区,各服务区、停车区间距25~50公里之间。同时设置较大的停车场地,便于人员的休息、补给和车辆的停泊。各服务区占地均为120亩,建筑面积6008.19平米;各停车区均为占地40亩,建筑面积1461.31平米。服务区和停车区均为双侧布设。

3.2 收费站设计规划

收费站虽然面积较小,但是其数目极多,在线路的分布较为广泛。在设计规划时应该充分结合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尽可能确保其与环境的协调性,并且还需要按照车流量对收费站的车道数进行合理设置。同时其分布的地点应该居中在路线的出入口,以确保其收费管理职能的实现。该项目按照现实需求与车流量总共设有9个收费站点,车道数分别为6入15出、2入4出、2入6出、2入3出、4入8出以及6入16出,总计28入61出,能够有效处理高速公路收费管理问题,同时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3.3 高速路管理重心规划设计

高速公路管理重心主要负责完成对道路的养护,本项目由内蒙古准兴重载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独立负责准兴高速公路全线的运营管理工作,因此全线统一设置一处管理中心,内设监控、收费、通信中心。同时按照甲方要求在喇嘛湾东、和林东和凉城西匝道收M站同址设置管理所,进行路政管理。并且还设置有3处养护工区(每段一处),分别负责三个路段的道路养护。为节省投资,方便管理,养护工区与匝道收费站同址分区合建。

4 建筑意识

高速公路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由于人们对交通运输所产生的需求而衍生出的产物,因此在对其附属的建筑设施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体现出当下的时代气息,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效的融入当地的人文风俗、建筑风格等特点。该项目在初次设计时经过研究决定全线采用统一的现代建筑风格,以此为基点开始了对大站点的综合性设计。全线附属建筑风格高度统一,主体色彩也为麻灰色花岗岩和赭石色花岗岩,搭配湖蓝色线条和赭石色石板,以建设环保、绿色生态型建筑环境为首要设计目标,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同时融入了项目现场的环境,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高速公路附属建筑设计规划时,一方面要满足于其实际功能,另一方面还需要尽可能选择适宜的建筑风格,以此为相关工作人员和司乘人员提供优质、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吕宗让.高速公路沿线建筑设施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09).

[2]曹钢,周平,蒋跃,代明东.高原高等级公路站点房屋建设特点[J].西南公路,2012(01).

第6篇:中西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一年一度的三院交流会已经举办了四年,由三院轮流主办,今年是第二轮,再次移师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举行。自2006年第一届三院交流会举办以来,这个以建筑创作新作品,新理念,新方法的信息交流、知识提炼和理念升华的年度盛会越来越受到建筑师的关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三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国有建筑设计机构的建筑师定期探讨建筑创作的理想与现实,分享建筑创作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其本身就反映了中国建筑师团结合作,共同推进建筑设计进步的决心。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燕辉,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宇、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副总裁沈迪分别代表各院致辞,他们均表示面对竞争压力,三院建筑师应积极携手并进,强强合作,坚持原创设计,以品牌取胜,探讨以三院为代表的国企大院应对国际,国内竞争的建筑创作工作策略和方法,共同承担起三大院理应肩负起的重大责任。

主旨发言:建筑创作的理想与现实

总主持人:汪孝安(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持人:傅英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科技质量部副部长)

杨洲:建筑设计、注意力和媒介生态系统

李淦:开放

李亦农建筑同一个梦想

胡越:现代建筑的困境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持人 汪恒(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

景泉:浅谈在城市发展中的“标志建筑”

柴培根:建筑在城市中

徐磊:形之上下

于海为:寻找理想的创作实践

曹晓昕:基本设计

文兵:理想与现实

上海现代设计集团

主持人:汪孝安(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蔡淼:建筑师的创作情商

李大晔:青年建筑师如何面对“三大压力”

罗弥:忽悠・谎言・愿望

黄恕:人民的建筑

胡威:建筑创作的理想与现实

朱丽霞:回到原点:建筑师的公众意识

自由交流主题:社会舆论与公众期待中建筑师的创作态度

由主讲嘉宾、观察员、观众、主持人等组成自由讨论的与会者,围绕主题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建筑创作的思想火花交流和碰撞。

主持人:陈国亮(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主讲嘉宾

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我越来越理解建筑师是个为人服务的职业,古今中西,概莫能外。米开朗基罗都是如此,只不过他的甲方是教皇。那么,既然是服务于人的职业,就该有服务的准则和道德,要把被服务的人的理想放在重要甚至首要的位置,至少也是把个人的所谓专业理想和甲方的理想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服务才能实现,所谓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也就小了许多:从另个角度来讲,既然是服务性的职业,就需要甲乙双方的相互认同和默契,彼此有感觉,跟恋爱差不多,否则服务也实现不好或实现不了,所以如果双方没感觉、没默契,那还不如分手,强扭的瓜不甜,干嘛”痛并快乐着”?痛还快乐?我不理解;再有,作为服务性的职业,建筑师得具备真正专业的,别人不具备的能力,什么是真正专业的?这需要很多的修炼,并且涉及到另外的话题,在此不多说。

杨洲(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城市归根到底是生活的背景。不是要我们努力去做什么,本来也不需要我们来做什么,城市应该自然地存在。我们的工作,是为了城市的自然发展而作的。另外舆论也是一样,并非很可怕的东西,它也是我们的生活背景,它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应该很好地和我们在一起交流,互动,形成很好的媒介环境。我们如何与其很好地适应、共同前行,这并非难事,也没有对立,它对我们有很好的促进。我们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城市的背景,真正能够成为城市地标的,不是光凭建筑师就能做出来的,天时,地利、人和会不自觉地把这个使命交给他,而真的只是凭我们建筑师一方之力去做的话,无论尽多大的努力,是做不出来的。譬如,家里添置电视机,会花一些钱买一个好的电视机,它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可能的中心。但是如果我们把每一个物品都像电视那样买来,那五颜六色地就没有中心了。但是我们必然会有一个新的东西在里面,有可能是一个艺术品,也许是一个壁炉,它依旧会占领中心的位置,那决不是我们去设立出来的,而是它自然而然地存在着。所以无论城市也好,环境也好、舆论也好,建筑师应该敞开胸怀,去接受它、去欣赏它,和它一起往前发展,这样心态会更加平静。

俞挺(现代设计集团都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对于主持人所引用的一句话“建筑是带着镣铐的舞蹈,而建筑师是舞者”表示不认同,所谓的镣铐,枷锁等这些都是建筑师给自己加上去的产物。

对地标性建筑的理解 由位于柏林莱茵河畔的斯特林建筑引申出对地标建筑的看法,曾经非常被人们关注的东西,却在媒体被迅速地消耗掉以后很快地被人们遗忘,因此所谓这个城市的地标建筑是人们谈到这个城市的时候闭上眼睛,马上就浮现在眼前的建筑才可称为这个城市的地标建筑。

“不是风在动,也不是旗在动,是心在动”,对于舆论你可取之、可拒绝之,可顺从之,可排斥之,这些完全取决于自己,关键是建筑师自身是否具有核心生产力,个人的价值观是什么以及处事之道。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选择业主,那么就要做好被业主选择的准备,我们既然是服务业者就要具有服务业者的心态。

很认同“现在是思想进行变革的时候”这句话,现在应该从思想的本源和思考的方式上来思考问题了,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以及如何去破困。作为建筑师,建筑学是一个尴尬的学科,我们不得不借用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武装我们建筑学的研究,从来没有建筑学的研究者想到过可以用建筑学的思维来影响科学或人文科学的思考方法,如果建筑学不是总借助别人的工具来武装自己的话,那么我们绝不会走到现在如此尴尬和自怨自艾的地步,我们的建筑学应该用我们自己特有的思想方法来影响其他学科。

凌克戈(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助理)

刚才几位都提到了“快乐”,快乐来源于几个方面,有生活的,有工作的,这里当然是讲讲工作的。上午的几位介绍时都提到了创作中的痛苦,我认为建筑9币本是一个服务行业,由于这个圈子弥漫着一种艺术家般的忧郁气质,所以遇到困难就觉得很痛苦,这个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的教育都过于看重自己在建设过程中的作用,遇到挫折有一种失落感:另一方面可能更多是建筑师与业主不能产生共鸣,后者其实是创作中痛苦的根源。李(兴纲)总说实在难以沟通可以潇洒地放弃,我还是比较赞同的,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不是甲乙双方哪一方的过错,仅仅是不合适,强扭的瓜不甜。但在现实中有时确实难办到,所以一开始的接触与了解对于双方是否能够愉快的合作是很重要的。我前年做世博中心,中标之后的修改过程就很痛苦,一方面业主及政府的意见很强势,双方没有平等对话的基础,还有

就是在对建筑的理解方面也没法达成共识,所以上午几位提到的痛苦我感同身受,扩初做完也就做不下去了。后来做一个酒店,在三亚的一个悬崖上。用地道路还没有修通,需要有人在前面用柴刀砍路才能到达,我爬了六个小时的山,都是热带雨林。但是到了基地,270度的海景,能见度深达10m的海水,各种各样的鱼和珊瑚清晰可见,我顿时觉得能在这个地方做个设计简直是幸运无比。回来后和业主聊了几次,大家对酒店的认识都很接近,而且他想做一个很独特的,现在没有的,于是胆子就大了。我构思了一个从悬崖上出挑40m的泳池,泳池前端是玻璃,人游过去突然就像在海面上悬空了,会吓一跳,这个体验目前的酒店都没有,我还是比较冒险的。后来我就与业主去沟通,我当时也不抱什么希望,结果双方一拍即合,当时就觉得很快乐。所以作为服务行业了解业主的需求很重要,思想的沟通也很重要,实在不在一个层面上,放弃也许是一个好的选择。

创作中的坚持和妥协也是一门艺术,而理想是支撑我们在这个容易受到干扰的行业中去坚持的动力,实现理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快乐。

崔海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在这里,借游泳来作个例子,我个人比较喜欢游泳,刚上大学时50m自由泳就不行了,很累,这些年来一直坚持锻炼,随着技术的提高,虽然年龄增长,现在游2000m却不觉得累。水的阻力变成了动力。理想与现实的问题也是如此,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游刃有余。建筑师都是有追求的,要想到达彼岸,必须弄潮,不能上岸或抱怨水浑。屈原《渔父》中随波逐流的典故,从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个意思。现实中有这样那样的阻力,需要我们挑战自我去应对。我觉得理想就是暗夜中的明灯,没有理想,看不清脚下的路,人就会失去希望,就会放弃。把我们的“小宇宙”释放出来,它的能量越大,辐射的范围也越大。大师为什么有话语权,凭什么可以影响甲方?原因就在于此。只有“用理想之火照亮现实之路”,建筑师们才能在创作之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我们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既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上下其手”,求得最佳平衡点和坐标定位,也要在各种利益之间“左右逢源”,协调复杂的关系,我们更需要“前赴后继”,始终为心灵深处的理想而战斗。

李亦农(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建筑师想做什么?不用搞对立,不用吵架,也不用委屈,想做就做,认为有道理的就去做。做的时候,怎么说是一回事,怎么说服又是另外一回事。只要通过我们专业的技能,通过我们敏感的洞察力,通过我们的集体,通过一切的手段,认为我们做得是对的,那为什么不做呢?为什么要害怕呢?另外,人们是可以理解建筑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不要考虑自己,要考虑建筑本身。这对建筑师,业主,社会和公众都有意义。

观察员

唐玉恩(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上海现代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

三大院的建筑师们是如此热爱自己的专业,老中青几代在一起研讨建筑创作,是很难得的机会,这样的思考对我们是有益的。除了刚才有的年轻建筑师谈到的困惑和悲壮的痛苦,以及有成就的佼佼者的体会与信心之外,我想再补充一个观点:中国建筑师也应加紧研究本国建筑文化,创作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我们有令全世界都羡慕的舞台,有令全世界吃惊的工作量,还有近二十年来已建成的改变城市面貌的、数量众多的建筑。我们在实践中成长,机遇与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建筑创作要有世界的眼光,全球的眼光。但是我们身为中国建筑师,还肩负着在中国城市建设中作历史文化传承者的重任。中国有些城市是全新规划设计,也有城市在发展更新,我们有更多机会在这片具有悠久历史的土地上为这些城市的发展提供我们的建筑创作。我们在城市中生活、成长,吸取文化,我国各地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传统是当代建筑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意义更加特别。可以说今天许多建筑创作的成果就在构成明天各个城镇的新的历史,我们责无旁贷。所以我们既要有广阔的视野向外看,也应花精力研究我们自己的建筑历史文化,留心处处皆学问,即使是上海这样的近展而成的城市也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的古代、近代等建筑历史文化资源。不断观察思考,能给建筑师带来很多启示,对建筑师的培养是有益的。我们应该认识我们的城市,其实许多外国建筑师也在研究上海,通过走读,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会更加理解城市,对城市的热爱和理解的深度会表现在设计契合上,使创作的建筑生长在这片大地上,融入城市,还经得起历史长河的翻阅,我觉得这是中国建筑师的重任。尤其是当中国资本、经济、产业开始走向世界的时候,唯独建筑创作是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吸收丰厚的营养,才更具备走向外界的条件。中国各地都有丰富的建筑历史文化,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学习研究和建筑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理解,提高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文化价值。

顾晓鸣(复旦大学历史学、社会学系教授)

首先我要说真的是非常有收获,有感悟。今天发言的建筑师都是已经站在了制高点上,几乎把所有的问题都谈到了。

刚才有一位建筑师讲到的“小宇宙有多大,建筑就有多大”。那建筑师的地位到底在哪里呢?我的一个学生毕业论文套用了一段犹太论的话:“我挺忙的,我已经工作了六天,第七天我要休息,下个星期一我不来了,所以我就创造了建筑师。他代替我们的‘上帝’来造物。”其实“上帝”翻译时指的就是“造物主”,设计师就是代替上帝来造物的,创造建筑,创造城市,所以我觉得称建筑师是上帝一点都不夸张。

在这里我还要说句俏皮话,“建筑师心有多大,地球上的建筑就有多大,你们的心有多怪,地球上的建筑就有多怪”。人生和世界的游戏真的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2020年是什么建筑你会知道吗?你可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最近在建筑师年会里作了一个主题为“创意到底从何而来?”的发言,我认为创意由两种途径得来一是天生的,创意是天生的,就是给十个亿,也没办法创造个莫扎特,二是“狗急跳墙的时候”才会有创意,困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迫使你被动性地进行创意。

假设我们在一个荒芜的地方造了一个房子,我们就改变了那里的整个生态,改变了行为方式,前面的好几位建筑师都讲到了这个问题。其实,一个建筑物等于是一个集成电路,就像集成在地球上,设计得好,设计得合理都能改变地球上的通路,改变信息,改变生态等等。

2008年刚出来的一本书《我们智慧的地球》,从某个角度来讲,所有的建筑都是资本、创意等密集型的结合体。这么多方方面面的资源都由我们建筑师整合起来,风雨变幻、大自然变化、人类需求的变化,人类活动新的方式和信息都通过建筑师来传递,建筑师是中间的桥梁,是媒介,是纽带。

张俊杰(华东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接下来的25~30年,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期,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将面临由制造到创造的转型,这也是建筑师创作的黄金期。中国的国际化水平和经济在稳步发展,今后的25~30年中国将有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化,人才也将面临国际化的考验。

因此,对于建筑创作的理想与现实这个问题,第一,我们的建筑师要摆正心态,来协调,解决客户问题、社会问题和职业发展问题。目前中国的建筑设计市场还不成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建筑师如果带有英雄主义的心态,会常常遇到悲观的情况。第二,建筑师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还应该有全球的。国际的眼光,整合社会上一切资源共同实现社会的价值、项目的价值。第三,我们的建筑师要站在国际平台上,做当前的事情。另外要注意普及知识让群众了解建筑的价值和设计理念,引导帮助他们辨别什么是好建筑,什么是丑建筑,建筑师在公众中,在社会上绝不能失语。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我们建筑师面对的前景非常辉煌,但道路将很曲折。

(自由交流由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整理提供)

第7篇:中西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境 广告语 房地产广告词 个旧

1 引言

广告大师奥格威说过,广告是词语的生涯。李奥贝纳也说过,文字是我们这行业的利器,文字在意念表达中注入热情和灵魂。可见,广告语言在广告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撰写广告词时的语境,可以使创作者更能身临其境的创作出好的广告词,也可以使得接受者在一定需求的程度范围内更加直接的理解、接受创作者的意图,使其更加方便快捷地寻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物质实体。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急剧提高,民族文化总体素质也在不断加深。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所追求的物质生活越来越要求质量,特别是住房――家!家,是人的栖息地、避风港,现在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使得大多数人都有一个相同的愿望,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这可算是一个用无数心血与汗水堆砌而成的梦想。因此,很多厂商抓住时机,随即产生用文字与语言巧妙堆砌的房地产广告词,而在创作房地产广告词时所依靠的语言运用环境,则成为研究房地产广告的关键。

1 概述

1.1 语境

(1)语境的定义和内容。王建平先生从语用学的角度给语境下了定义:“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1]。

索振羽在其所编的《语用学教程》一书23页所归纳,大致可分为下列三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语境 1、上下文语境(即Context,由语言因素构成) 1.1.口语的前言后语

1.2.书面语的上下文

2、情景语境(即Context of situation,由非语言因素构成) 2.1.时间

2.2.地点

2.3.话题

2.4.场合

2.5.交际参与者:身分、职业、思想、教养、心态

3、民族文化传统语境 3.1.历史文化背景

3.2.社会规范和习俗

3.3.价值观

(2)语境在言语运用的地位。通俗讲来,语用学就是研究语言运用的学科,语言环境则是研究语言运用的关键。在不同的语境中,相同的语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例如,课堂上,老师夸奖学生作业完成很好时说:“你们真乖啊!”与在办公室,领导批评因为疏忽而放了错的员工:“你们真乖啊!”同样的语言,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就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因此语境在语言运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2 房地产广告词

(1)广告与房地产广告。广告一词,是外来语。通常解释为,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广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广告包括非经济广告和经济广告。非经济广告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如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事业单位乃至个人的各种公告、启事、声明等。狭义广告仅指经济广告,又称商业广告,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通常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沟通信息的重要手段,或企业占领市场、推销产品、提供劳务的重要形式[2]。

房地产广告属于商业广告,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权利人、房地产中介机构的房地产项目预售、预租、出售、租、项目转让以及其他房地产项目介绍的广告。不包括居民私人及非经营性售房、租房、换房广告[ ]。近年来,由于新兴的房地产业发展势头日渐强盛,房地产广告也在大众媒介中大量涌现。它是沟通房地产开发商与房地产消费者的重要中介因素,它可以集中地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时代风尚,可以折射出一种文化和一个社会的丰富内涵。有人曾评价说:房地产文化是中国最主流的城市文化之一。

房地产广告是以房地产开发商为确定的广告主体,通过一定的大众传播媒介,以房地产销售为传播内容的一种广告。目前,房地产广告竞争已经市场化,以品牌塑造为经营战略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不仅能看到许多终端的促销活动,更是被风格各异的房地产广告所包围。在广告创意上,从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到努力“发掘”“文化底蕴”,各商家无不利用广告向受众阐述着“家”的含义,而语言作为一种表情达意、与人进行沟通的工具,在诉求方式上也越来越表现出一种追求艺术化、多样化和情感化的趋向。

以小城个旧为例,我们先来感受广告创意的艺术追求:

唯美水景・生活大师――个旧大型水景园林社区。

一个视界・一个家――龙腾锡都福地生辉。

新景家园――个旧一中旁的“园林社区”。

金湖尚城――上层建筑・湖岸精品名宅。

世界风尚生活新典范・红河国际人文生活第一城。

生活在阳光时代――个旧锡矿造就大桥头锡行街百年繁荣。

臻品之作・臻品贵坏――演绎山景与俯瞰城市的尚层生活。

(2)广告词与房地产广告词。广告词,又称广告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词指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和招贴形式向公众介绍商品、文化、娱乐等服务内容的一种宣传用语,包括广告的标题和广告的正文两部分。狭义的广告语则单指广告的标题部分[ ]。

房地产广告词是广告词的重要分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随着我国房地产开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求满足心理的需求。因此,房地产广告要打动人心,它所诉求的不能仅仅是房子,而是要营造一个家的氛围和情调。它的效用不能是简单地推销一幢建筑物,而是要推广一种家的感受。

创意,是房地产广告的灵魂,它能够折射纵横数万里建筑文化的光彩,能够涵盖上下数千年人类居住的精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居住。”房地产广告创意也应是富有诗意的。房地产广告的诗意性不仅仅是华丽词藻的堆砌,更是语句形式的诗化。诗意,是艺术与人生的理想境界。房地产广告的诗意性在于营造提升一种诗意的人生境界,以拨动顾客的心弦,捕捉人们心灵中某种深层的心理体验。人类在不断追求新生活的同时,始终存有一种原始而温馨的情愫――对家的眷念,它本质上是诗意的,是对物质更是对精神家园的皈依,它是房地产广告诗意性的永恒主题之一[ ]。

以下是一则小城个旧的房地产广告:

优势 见证新视野高度。1)大型水景优势:亲水主题融合水景、叠水瀑布、水滨散步街道、中庭花园等全线景观,呈现亲水生活的独有魅力。2)稀有地段优势:占据个旧未来新商业核心,无限升值潜力。3)超低密度优势:26.7%超低建筑密度,约1000余户人家拥有的大型水景园林社区。4)创新产品优势:由六栋椭圆形,三栋多边形的高层电梯房组成,层层递进,营造出安宁静谧的私家领地。5)成熟配套优势:商场、银行、医院、电信大楼、学校、超市、药店、茶室、小吃店等衣食住行娱乐等生活功能一应俱全。6)一流物管优势:尽善尽美的物业管理,演绎健康自然、关怀友邻的人文环境,让社区时刻弥漫优雅尊贵之气。7)多种户型优势:新视界户型种类繁多,多达39种,满足不同需求。8)强强联合优势:一流的规划设计,卓越的施工管理,严谨的工程监理,强强联手,品质保障。

这样的房地产广告语言和谐,兼抒情与叙述于一体,在阐明住房周边环境幽美的同时,向消 费者说明了住房条件的优越。以隽秀的文字,突显着人文的关怀,以亲切的语言讲述着住房的优势,使得消费者不由得产生购买欲望。

1.3 个旧城市概况

个旧市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个旧东与蒙自县接壤,南隔红河与元阳、金平两县相望、西与建水县交界、北与开远市毗连。市区曾为红河州州府所在地。居住着汉、彝、回、苗、壮、傣6个世居民族和哈尼族等20余个少数民族。个旧以盛产锡闻名于世,是我国著名的锡都。

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919元,比上年增长7.5%。2005年个旧地方财政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7亿元,同比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22亿元,同比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31元,同比增长13.8%。目前,个旧市有城镇人口31万人,占总人口的68.43%,其中从业人员14.88万人,占城镇人口的48%。

在房地产开发方面,2003年个旧共投资106148万元,结合旧城改造建成了环境优美的明珠、绿海、园丁等住宅小区,共开发房地产224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182.71万平方米。201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倍。目前,一般的住宅价格范围在3000-5000元/O,建造了丽水金湾、金湖尚城、半山印象、宝华豪庭等建筑群。可以说,个旧市人们的住宅面积在不断增长,住宅要求在日益提高。

2 个旧房地产广告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上升,小城个旧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随着个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住房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现在的个旧人,生活在不断富裕,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他们越来越追求品位、环境与未来的展望。跟随时代潮流,不少商家也转变住房观念,从以前的宣传实用,到现在的宣传幽美。个旧房地产广告真实地体现了小城房产的现状。

2.1 流向

既然属于时代,房地产广告就要紧跟潮流。就像猪流感“甲型H1N1”来了,我们就写转折。骗子多了,我们就写诚信。因此,高档房地产多是卖给有钱人的,那么,作者就要多写富贵段子。如:

云锡俊园,稀世湖景大宅。云锡俊园位于个旧市金湖东畔、老阴山下、金湖文化中心旁,临湖而建,因湖而生。项目由三栋俊朗的高层建筑组成,汲取湖之隽秀,凝聚建筑之华美,用湖与建筑的完美结合深度诠释湖景豪宅的标准,无不尽显人文奢华。

云锡俊园以领衔个旧湖景豪宅的姿态,将人们从“临湖而据“的幻想中带入现实,突围城市喧嚣,遁入自然的境地,汇聚了个旧上流人士生活梦想与居住品位。

32层地标性建筑,气质“高”人一等。在城市成为建筑舞台的时代,地标建筑在城市人文气质上,象征着城市的形态和意向,是城市的内涵,延续这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价值,代表着城市的光荣和梦想,也是城市的意义,蕴涵这城市的精神和归属。

居于尘世之上,抹去名利场中的倦乏,远离风月场中的繁复,忘记角斗场中的成败,是每个成功人士梦寐以求的居住理想。云锡俊园32层城市地标性建筑,以“据高二临天下”的气质,满足一个城市的渴望!

建筑艺术,只为匹配尊贵品位。云锡俊园用简约流畅的线条、稀贵精致的建筑材料,将建筑与山光、湖色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并达到三者的和谐统一,成为金湖水岸一道亮丽的风景,以大气天成的高度提升了建筑的艺术价值与尊贵品位,成为展现城市性格的杰出作品。

云锡俊园,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五星级酒店式大堂以及阔绰通透、大气华贵的电梯厅,步入其间,舒适而惬意,彰显了业主尊贵的身份与气质,体现了俊发地产一贯坚持的人性关怀。

一直致力于服务高档住宅小区的俊发物业积累了丰富和切实的有效的物业服务经验,汇聚了一批具有多年从事大型物业项目管理经验的业务骨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竭力为业主创造一个安全、和谐、舒适的五星级家园。

总之,房地产广告首先是赶潮流,潮流是什么,就突出的写什么。可见,以上的房产广告词彰显出小城个旧人民的地位与品位,吸引着更多的消费者。

2.2 抒情

搜集和阅读了很多的个旧房地产广告之后,让我感觉到写文案的不少文人都是诗人出生,高档的铜版纸印上这么多令人心情荡漾的好诗,应该说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最好注脚吧。写房地产广告文案,诗歌确实是最好的工具。

经搜集和整理,我把个旧近期的抒情房地产广告词,主要分为古典和现代两种。

先看古典抒情:

依山而居,君临城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古以来,仁者乐山,人们对依山而居、闻鸟归林的生活有着莫名的眷恋。

老阴山坐落在个旧城的东面,山间常有玉带般的云彩萦绕着,海拔高度为2162.7米。作为个旧的母亲山,从金湖西岸看,老阴山就像一位沉睡中的母亲,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个旧人。

云锡俊园把山水文化的优异品质浸润于居住文化中,使建筑植根沃土,呼吸自然,与山的气质交融,宁静与繁华间悠然自得!

且观山色,且听湖语

大家气度尽自彰显

云锡俊园采用270度全景飘窗及观景台,超高的附赠率设计,不但大大增加了室内使用空间,更将视野扩展至极限,金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与葱茏挺拔的山景一览无遗,大大提升景观界限。在窗前看书、品茗,或者与爱人在棋盘的方寸间享受博弈的快乐,鸟语花香、流水潺潺,都成为入室美景,亦为日常齐聚平添与众不同的景观享受。

一场建筑中酝酿的感光盛宴。

龙腾福地,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承袭雍容典雅的园林风范,交融古典与现代时尚精髓,让生活回归一种尊贵、从容、优雅的境界。灵动之水附着绿色生态轴线缓缓流经整个社区,蜿蜒于建筑之间,或汇聚成池,或喷涌成泉,在繁华绿草和净值木栈道中时而急、时而缓,将入口广场、绿茵平台、休闲中心、康体花园等休憩景观与居住区巧妙的结合,营造开合有序、变化丰富的绿化生态空间,眼睛可以触景生情,身影可以自由停留,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挥洒身心的领地。

绿意怏然。

整个社区被绿意怏然的景观道路环绕,春节花语、夏季物语、秋季琴弦和冬季翱翔的司机风情迥异,花香绿意不觉。古朴淡雅的青石板路,卵石小径曲直有序,别致得让人神往。

风生水起。

房前巨岩赫然中开,溪流从石缝中崩裂而出,瀑布顺岩流下,蔚为壮观,形成多层叠水潭面,流水潺潺,流向不同方向,忽而交错纵横,周边绿地映衬,轻柔的和风,温馨与浪漫在这里得以发挥到极致。

几段房地产广告词,文字很是清晰,读后,让人如若满坐云端,悠然自得,满是欢喜之情!同时,几段文案都突出住房周边复古特色,简洁朴实的语言风格,轻轻点燃购房者心灵之火。

再观现代抒情:

公园・城市・优尚生活。

建筑和人一样,气质也是一种自然流露。

好住宅是环境和建筑的完美诞生,

当环境纯粹的不可挑剔,人们就自然把挑剔的目光投向了建筑。

我们用明朗的流线型设计,优雅的弧度处理,

让建筑犹如一副立面的写真画,

素净优雅、神韵自然,

午后绚烂阳光的肆意渲染,

一窗一户、一柱一栏,真切而宁谧……

心仪建筑,是生活的态度。

选择的建筑气质,其实就是选择者自己的气质。

占据繁华地段,坐拥宝华公园

占据宝华路口,城市都心,紧邻市政中心、商业中心,商场、酒店、银行、医院、休闲娱乐场所林立。全城繁华脉络皆汇聚于此,便捷生活配套一应俱全,雅致与高尚交相辉映。背靠老阴山,坐拥宝华公园,绿色自然美景,家与自然随时对话。

宝华路上,公园之畔,千亩森林环绕,上风上水之所

宝华豪庭紧邻个旧的游览胜地宝华公园、全国最大的长臂猿饲养基地宝华山动物园,千亩原生态森林每日制造万吨新鲜氧气,在天与地的钟灵刘秀之中孕育的上风上水之地,构筑了宝华路上的生态美宅,拂晓猿啼、绿色为邻的生活触手可及。

低密度多层建筑堪称区域内经典型生态舒适居住社区

平步“新景佳园”,位于路,个旧一中对面,与个旧一中新校区一街之隔,浓郁的人文氛围构筑出个旧城西新中心。区内路网发达,交通通畅,配套齐全,茂密青山左右相拥,蜿蜒起伏而过,提供最天然的绿色纯氧空间,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平步“新景佳园”精心营造出“城市居住、自然居住、情感居住”三位一体的人性空间,强调层次与次序的活性动态、亲情自然院落;各项规划都最大限度的节省了能源,减少了噪音,符合现代绿色家园的各类需要。堪称区域内经典生态舒适居住社区。

现代散文式的抒情文案,针对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以华而不丽的表达技巧,增强了广告的可信度,并给人以亲近之感,彰显了个旧人民生活的人文气质!

2.3 说理

可以认为,说理与抒情是一对兄弟,一是感性、一是理性。说理就是玩概念。玩概念需要在人们常用的、常见的词汇中玩出房子的哲理来,这应该比较难,但是,小城个旧却有这样的房地产广告词,这应该算得上是个旧人生活在这样一个人文熏陶的世界所创下的心迹吧!

“钻石生活版图,500米生活源

500米绝妙交通――路网发达,连关心老城区,为项目营造一个完美的生活居住氛围。

500米绝好地段――周边伸过设施配套、超市、银行、汽车站、菜市场、医院、百货大楼近在咫尺。个旧一中新校址成为人文规划新地标。

500米绝好生态――新城市规划地段。规划生态广场。绿树环绕。”

本案周边路网密集、交通顺畅,各种商业、餐饮、医疗、教育、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齐全,并且项目周边学校林立,人文气息浓郁,区域内更是汇聚了科技、文化、教育及上街的各路精英,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绝版地段。

“大湖观止,境界天成

一座湖改变一座城市。1954年,金湖改变了个旧。

金湖,80万平米中央大湖,坐落于阴、阳两山之间,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满载了人们对谁的无比期盼与向往。作为自然与人公里的惊天之作,金湖不仅获得了雕塑家刘开渠褒赞,更是赢得了巴金先生的无比青睐。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几千年来,象征物质与精神双重财富的贵族阶层都择水临湖而居。不同于江海之浩瀚奔放,不似河流之汹涌澎湃,唯有湖,才是人类最优质的栖居地。居于金湖水畔,无疑成为了个旧人梦寐以求的居住梦想。”

理说在点子上,不由使人心一动,产生购买欲望。

3 从语境角度对房地产广告词进行分析

3.1 狭义语境中个旧的房地产广告语

狭义语境即上下文语境,包括口语的前言后语和书面语的上下文。

“臻品之作・臻品规划――演绎山景与俯瞰城市的尚层生活

无可复制的地标建筑经典

蝶形设计带来的三面采光与通风,打破传统高层塔楼建筑单面采光与通风的格局;底层采用架空方式进行处理,有效延伸中庭绿化景观,拓展业主茶余饭后的漫步领域;灰色里面凝重之中不乏优雅,经典建筑的优越让你完全拥有。

内外双景设计,一半天赋、一半人造

社区内部营造了2000余平米的社区景观绿化(绿化率35.5%)成就了少有的都市高层浪漫园林,为业主构筑了一个清新自然的绿化生活空间;同时社区内部还设只有景观水池,休闲生活广场与健身空间等,生活情调不言而喻。

高实用率设计,增加置业透明度

建筑人文设计的主要原则,就是以生活为向导,使一家人的生活空间不在于大,而在于每一寸的房屋面积都可尽其所用。

宝华豪庭户型设计紧凑合理,户型布局动静有致、主次有别,数次产品设计的大规模修改均以提高得房率为己任,旨在于花样别出的地产市场,给业主一个明明白白的实在消费。

封闭式管理,智能化社区

宝华豪庭实行全封闭是社区管理,使业主在居住安全度上有了全面的提升;社区内设置有电子门禁系统、电子监控系统、火警监控设置等智能化设备,在保障了业主安全的同时,也成就了项目的科技含量。

高车位配比

社区设计人车分流互不干扰,并设置了近70%的车位配比,电梯直达地下车库,方便快捷、安全轻松。”

此段房地产广告语,从不同方面揭示臻品规划的便捷之处。从地标到景致,从景致到消费,再从消费到管理与车位,环环紧扣的描写与讲述,使人身临其境的观,言语有理有感,无不凸显语境的重要!

3.2 广义语境中个旧的房地产广告语

广义语境即包括上下文语境,又包括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语境。胡壮麟认为,在情景语境中,某些上下文无法弄清的意思,需要参考使用语言时所发生的事件、参与者和时空方式等因素,才能贯通起来 。在第二章中,已经提过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语境的分类。

小城个旧是主要靠锡矿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人文底蕴比较深厚,经历过百年沧桑后,现在的个旧城已汇聚文化经典,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个旧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素有“小春城”之美誉,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好地方。这里的人文气质颇为浓重,茶余饭后,市井文化更显丰富:金湖边散步闲谈、芳圃中歌舞升平、公园内游戏斗鸟……听,那金湖边还唱着我们个旧人自己的歌!

在这样的一个人间桃源中,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和观赏要求不言而喻。因此,对于房地产广告词的要求也在不断升华。对于不同的受众群体,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地点,房地产广告词也尽显着这一类人群的需求。如:

森源阳光时代商住楼

“森源阳光时代商住楼”为个旧市大乔片区旧域改造重点建设项目,是森源地产企业开发主打楼盘。现代超高层建筑风格,项目地处个旧市区南部大桥头(原个旧老锡行街,先大桥商业步行街正南面20米处);座南朝北,一至四层20000平米为商业裙楼,临街商铺6800平米。中西合璧设计之大立柱、廊墙、窗檐、门框;回首楼旁南侧的“宝丰楼”大户坊,而遥想当年大桥锡行街的繁荣与辉煌,老个旧锡文化发祥地源远流长;项目主体A、B、C三幢二十七层塔式住宅楼呈“品”字型美景。100平米左右、120平米左右、150平米左右、180平米左右,大、中、小共18种户型700多套住宅房,充分满足各种消费群体的居住生活要求;楼盘裙楼四层屋顶平面为3000多平米的休闲花园;智能物化管理;地下一层为车库,设置停车位300多个;主题大楼31层屋顶观景花园让您在品茗香茶之余,全景式观赏锡都魅力的湖光山色……

智能保安监控系统,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与录像,事实记录监控区域内人与物体的位移与变化,替代人工长时间监控,缩短了监控距离,并可以与防盗报警系统联动,有力地保障您的生命财产安全。

超大面积的景观阳台设计,让户外美景全方位涌入,让你和你的家人尽享阳光和美景。

个旧全城独有的入户花园,情景阳台,全玻璃落地窗,多种国际时尚元素打造精致生活空间,高尚人居理念。

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周边也太成熟。菜场、商场、学校、医院近在咫尺。

毗邻老阴山,宝华森林公园,是个旧城独有的天然生态大氧吧,片区空气质量为个旧最佳。

主体大楼屋顶景观花园让您在品茗香茶之余,全景式观赏锡都美丽的湖光山色。

大厦裙楼四层屋顶平面为3000多平米休闲花园,为您提供了一个在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完美空间。

这里是老个旧锡文化发祥地,座落于个旧西南阳山峰腰龙穴上,是当年老个旧最为繁华的锡行街原址。选择如此风水宝地作为你的居家之所,定会助你的事业蒸蒸日上,孩子学业有成,老人健康长寿。

这样的一则广告,从过去到现在,体现着个旧人民的文化传统,使用不同的户型设计,恰恰符合不同参与者的身份地位等要求。字里行间所要表现的、告知的内容,通过语境的巧妙安排,在全全告知消费者的同时,给消费者以一种文字感官的享受。同时,准确、简明词语的大量使用,真诚朴实的让人心动,使人倍感亲切!

4结语

小城个旧的房地产广告词,无不体现着这里人文的亲切关怀。从上述的思索与整理中,我意识到,语境无论是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更为深入的研究。它是文学、语言学和言语学重要的桥梁,存在于每一类的文学语言研究中。

参考文献:

[1] 史秀菊.语境与言语得体性研究[M].语文出版社,2004.

[2] 索振羽.语用学教材[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韩振宇.房地产广告的风花雪月[J].新月读,2003年7月中旬.

[4] 朱永生著.语境动态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周明娟.谈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