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普洱茶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普洱茶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普洱茶的作用

第1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1、普洱茶花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清热利咽,去油腻、降脂、明目、美容、提神等作用。普洱茶花,蜜香,甘甜的滋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特别很适合女性朋友,长期饮用可以帮助排毒养颜,美容护肤,帮助消化,减肥等功效。

2、同时茶树花还具有缓解压力、治疗经痛、预防和消除炎症、抑制细菌感染等功效,长期喝茶树花,有养颜美容安神的功效。

3、普洱茶花内含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蛋白质,皂甙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含丰富的花蜜和矿物质元素。其中30%的蛋白质,茶多酚约占14%,碳水化合物约占38%,咖啡碱约占2%,氨基酸约占3%。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普洱茶究竟怎么了?普洱茶为何“疯狂”起来了呢?

应该说,茶文化的进一步推广,首先源于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源于对普洱茶的逐步认识和研究;但是让其“疯狂”,最主要的是源于商家炒作、广告轰炸,一些广告宣传声称:普洱茶不仅仅是最佳饮料,还可以抑制癌症,可以减肥、降血脂……还有若干科研成果和材料证实,言之凿凿。引起不少人的狂热追逐,还真有的人就把普洱茶当作药物来使用了!

普洱茶果真有这些功能吗,可以当作药物来使用吗?

究根探源,还得从头说起。

中国茶文化历史渊源流长,茶艺、茶礼为文人骚客和达官显宦喜闻乐道。普洱茶是历史悠久的云南名茶,主要产于云南省南部,海南也有少量分布,一般生长在海拔1200-1400米的高山上,所以比较珍贵。云南有树龄达800年以上的茶树王,更是各地鲜见。

普洱,是云南省的一个小镇,历史上曾经在此有府、县设置,现在是县级市。普洱茶就是以这个历史上最主要茶叶经销地普洱镇而得名,但并不是仅仅生长、加工在这里。普洱茶已经有几千年的饮用史。早在唐代,普洱茶就已经销售到全国各地;到了宋朝,有了“以茶易马”的市场,用茶叶可以换取当时比较贵重的马匹;明朝“士庶所有,皆普洱茶也”,可见其珍贵。到了清代,普洱茶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每年远销外地十万担以上,清廷把普洱茶引为贡茶,成为向朝廷进贡的珍品。大文学家曹雪芹把普洱茶写进了《红楼梦》这部巨著,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在他的名著《战争与和平》中,也描写了喝普洱茶的场面。

普洱茶的药理功能早有记载,清人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性温味香……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百草镜》、《滇南闻见录》等古籍,都有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记载。可见古人对普洱茶早有关注和使用。尽管古人早有记载,普洱茶也已经有几千年的饮用史,但是对其深入研究探讨还是进人新时期以后。营养学家于若木称“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天然的最佳中药配方”。研究也早已证实,饮茶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及血液中的胆固醇,进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有很强的降脂和保护毛细血管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功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普洱茶的功能也进一步得到开发。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诸多实验,发现它有一定的抗癌功效和其它功效。昆明天然药物研究所教授梁明达、胡美英发表了《普洱茶――21世纪的抗癌保健饮料》一文,对普洱茶的抗癌功能进行了深人探计。据了解,目前肿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全球死于癌症者有400多万人,我国每年有80多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云南省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较低的地区,普洱茶主要产地思茅、临沧、西双版纳更是云南省肿瘤发病较低的州市。专家认为,这与当地居民长期饮用普洱茶有直接关系。日本是世界胃癌重点高发区,但是在其产茶大县静冈县,胃癌发病率明显低于其它地区。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茶水具有暖胃、减肥、降脂、降血压、降血糖、防龋齿、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抗衰老、抗癌、抗辐射、抗毒、减轻烟毒、预防便秘、解酒等功效。其中普洱茶的抗癌、抗辐射、降脂作用尤其明显。法国一家医院曾经作过一次有趣的实验,每天给那些肥胖者喝三碗云南普洱茶,一个月以后,发现这些胖子血液中的脂肪减少了将近四分之一。国内做的观察也很相似。体重超标者引用一段时间普洱茶以后,百分之四十以上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年龄在40-50岁的病例效果更显著。而且对降低人体内的三酸甘油脂、胆固醇等有不同程度的疗效。研究显示,由于普洱茶经过独特的发酵过程,其所含酵素具有很强分解脂肪的功能。不仅如此,普洱茶还具有抑制体重反弹的功效。许多人通过运动和控制饮食减肥,可是稍一放松,体重就会反弹。可是,坚持饮用普洱茶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日本朝日啤酒公司研究人员拿出四组大鼠做实验,先给它们喂食富含脂肪的食物,增重以后,喂食普通食物,各组分别添加普洱茶、茉莉花茶、乌龙茶及混合茶末,结果发现,喂食普洱茶的大鼠体重下降非常明显。比其它组大鼠平均体重下降了8克。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坚持饮用普洱茶可以抑制减肥的反弹现象。

可以看出,茶叶确实是有益健康的好饮料。1989年,在中国科协召开的全国肿瘤学术会议上,云南代表提出普洱茶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的论点,许多专家探讨了茶叶的抗癌功能、抗辐射功能等等。在会议纪要中,首次提倡在国人中推广饮茶,并把它作为抗癌的措施之一来实施。1991年。在亚太地区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上。中国茶叶尤其是普洱茶的抗癌、抗辐射作用的科研成果,引起与会者瞩目,并受到高度评价。

自此,茶叶,尤其是普洱茶的声威大震。一些商家抓住这些要点,大作广告,在一定程度上对普及茶文化起了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也不乏夸大宣传,有的商家大肆宣传其抗癌的功效,炒作抗癌概念。诸多的平面报刊加上影视声像等强大的立体广告攻势,使许多人误以为普洱茶就是可以治疗癌症的药物,可以治疗癌症和其它许多疾病。

第3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漫漫数千年,普洱茶随时随刻间散发出了一种强烈的内在吸引力,它从历史中走来。时间的轮转沉淀,普洱茶能让你体悟历史的沧桑感,让你感叹经瞬间洗礼时舒卷的美,品味那份独有的韵味,一杯茶,一份香醇。

普洱茶的功效,早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普洱茶经历了生茶到熟茶的转变过程,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功效。故普洱一直被誉为一种攻补兼备的良药。

普洱茶功效的现代研究共列出20项,有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搞衰老、抗癌、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抗辐射、兴奋中枢神经、利尿、防龋齿、明目、助消化、抗毒、灭菌、预防便秘、解酒等功效,于人体大有裨益,有良饮神品美称。

普洱养胃 在于普洱茶茶性温和,暖胃不伤胃,这点对熟普洱茶尤为明显。一般轻发酵茶对爱茶人来说,确有“不可承受之轻”的顾忌,尤其是我们这些整日喝茶又饮食不正常的现代人,在咖啡因、单宁酸的长期浸渍下,常有搜肠刮胃之苦,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

普洱降血脂 许多医学实验证明,持续以恒的喝普洱茶能降低血脂。有研究曾给20位血脂过多的病人,一天喝3碗普洱茶,一个月后,发现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几乎减少了1/4,而饮同样数量其它茶的病人血液脂肪则无明显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普洱茶在降血脂方面的特别功效。如果本来血脂就不高,喝普洱茶是不会再降血脂的。

绿色减肥 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有人提起普洱茶减肥功效显著。其实,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刮肠通泄”的记载,其中就提到了普洱茶解油腻减肥的功效。

普洱健齿 普洱茶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抗菌斑形成的作用,浓度1%时效果最佳。

第4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普洱茶 包装设计 研究

1 云南茶叶发展历程

谈到普洱茶的包装设计,大可分为传统包装设计与现代包装设计两方面,云南普洱茶是―文化符号,岁月的变迁,普洱茶从内到外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普洱茶的包装向我们演示着普洱茶的发展历史脉络。云南普洱茶的包装设计涵盖的设计内容运用的包装材料以及所采用的装饰图形等方面都有其特殊之处,这是和普洱茶属性产品形态、云南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关联的。

2 普洱茶的包装设计视觉分析 2.1 普洱茶包装的色彩设计分析

远看色,近看花,古往今来人们都认识到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色彩作为商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不仅起着美化商品包装的作用,而且在传达产品信息和树立品牌形象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据有关资料分析,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而造型只占20%;2分钟后,色彩占60%,造型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

2.2 运用体现普洱茶属性的色彩设计

包装的色彩与商品内容的属性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姻联关系。每一类别的商品在消费者印象中都有着根深蒂固的“概念色”、“形象色”、“惯用色”,人们有着凭借包装色彩对商品性质进行判断的习惯。如橙色让人联想到水果,绿色使人联想到蔬菜,而深褐色被经常运用到咖啡和巧克力。这一视觉特点是由于人们长期的感性积累,并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而形成的特定概念。在同类产品中,同样也有色彩认同上的偏向性。如不同的茶叶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绿茶清新鲜爽;红茶甘甜味香;花茶清香味纯;而普洱茶给人的感觉是醇香回甘、厚重而具有历史文化感。

普洱茶有熟茶和生茶两大类别:普洱茶熟茶,外形色泽红褐、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褐;普洱茶生茶,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金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因此,在对普洱茶熟茶的包装色彩设计上,较宜运用纯度不高的暖色或中性色,如咖啡色、深暗红色、熟褐色、暖灰色、灰黑色等色彩。这些色彩较能体现普洱熟茶的文化属性与汤色特点。而对普洱茶生茶的包装色彩设计,较宜运用明度不高的中性色或冷色,如乳白色、中灰色、浅咖啡色、深黄绿色或米黄色等色彩。色彩的运用延续到外包装上,使内外呼应整体统一;色彩的运用能较准确地体现普洱茶属性,同时也方便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时的辨别。

2.3 运用体现普洱茶品牌文化的色彩设计

普洱茶包装的色彩设计,有时可以运用品牌形象色来体现,运用合理能达到非常好的视觉效果。品牌形象色是象征品牌文化、品牌理念和产品特性的指定色彩,是品牌标志、品牌标准字体及品牌宣传媒体专用的色彩,在进行品牌信息传递和塑造品牌个性的整体色彩计划中,具有明确的视觉识别效应,是在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感情魅力因素。

2.4 普洱茶包装的造型设计分析

产品造型是能引起人的思想和情感活动的具体形态。普洱茶包装设计的品牌塑造,不仅要有自己鲜明的色彩设计,而且应该拥有属于品牌自身的独特的包装造型设计。

2.5 普洱茶包装的图形设计分析

图形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元素,是包装设计的关键。它不仅可以体现包装产品的内在个性和文化品质,更是可以超越国度、种族及语言文字障碍的视觉沟通语言。优秀的图形能使商品包装全然艺术化,进而产生对目标消费者和潜在目标市场的最大化诱导。

3 普洱茶包装设计创意作品分析

成功的包装图形设计,应该是能准确传达出包装品牌文化的内涵,即以能吻合包装品牌主题的视觉图形把商品的内容和信息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云南普洱茶作为颇具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商品是其他地域、民族所没有的。因此,在为云南普洱茶包装设计图形时可以从云南各民族的艺术形式中提取跟包装有内在联系的图形元素,借助图形来充分地传达普洱茶的地域性、民族性,体现普洱茶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意境。可以从云南的绘画、文字、雕刻、建筑、服饰、生活器具等艺术形式中,只要能体现出普洱茶包装品牌主题特点或与普洱茶包装有某种联系的图案、图形,都可以作为包装图形的设计元素来使用。

结语

本文以云南普洱茶的包装设计为切入点,对云南普洱茶属性、普洱茶文化、普洱茶包装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云南普洱茶包装设计的策略问题:在着手进行普洱茶的现代包装设计时,主张将悠久的普洱茶文化、独特的云南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时代文化融入于普洱茶的现代包装设计中;云南普洱茶的包装设计水平还处于需发展和提高的阶段,在丰富多样的云南普洱茶文化、云南民族文化、云南地域文化等特殊文化背景下,设计师应该深入研究、挖掘和提炼出能服务于普洱茶包装的民族视觉元素,通过对普洱茶包装中的色彩、图形、包装造型和字体等视觉元素的创新设计,实现普洱茶现代包装设计的品牌化、个性化、国际化。

参考文献

[1]赵龙飞,周红杰,安文杰.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J].

第5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随着体态的日渐丰腴,我也加入到减肥的队伍中。因为普洱茶具有“解油腻、消食、轻身”的保健功效,我才将它请进我的茶室。那时,我还生活在新疆,对普洱茶的选择面很窄,也没有什么好的茶品应市,故而只能买些低等级的,仅仅用它当减肥饮品,没有更多地去了解它。

来到北京后,这里庞大的茶叶流通市场和遍布大街小巷的茶庄,让我如鱼得水。闲暇时,逛茶市、茶庄,是我乐此不疲的美事,由此,也结识了更多的茶叶经销商。在被邀品茗时,悉心体会、虚心讨教,随着我对普洱茶的不断了解,它渐渐地成了我的至爱。

2005年五一黄金周,女儿随亲戚去青岛玩。吃海鲜、吹海风受了凉,回来的当天上吐下泻。女儿到家时几乎虚脱,我给她喝下两大杯浓浓的普洱茶,不一会儿她又吐了,但只见食物残渣,却没有一点儿茶色,女儿很疑惑,但感觉明显好转,并且能坐起来和我聊天。我俩接着用小杯喝了两小时的普洱茶,她居然能有精神用半天写了七天的作业。女儿惊异于没用药,只是喝普洱茶就康复了。我给她讲解了普洱茶“善吐风痰、祛风解表、消食理气、去积滞”的保健功效,就这样,女儿满心欢喜地跟着我一步步走进神奇的普洱茶世界。

还有―次是去同龄的姨家,我对她所保存的数种普洱茶逐一开汤,并用心体会,细细玩味。当品尝到那饼据说是800元买回、已收藏了多年的极品普洱时,女儿和我同时指出茶汤略有酸味,虽然只是淡淡的,却也能很清晰地辨别出来。带着这个问题,我回家查阅现有的茶书,却没能找到答案。不甘心的我,为此又买了普洱茶的专著,终于解开了这一疑惑。

类似的经历还有几次。在我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与普洱茶的关系也渐入佳境。日后,我姨说,―位深谙普洱茶的学者在品饮了她收藏的数种普洱茶品后,肯定了我送的那饼是最好的,而非她高价买回的那些所谓的“珍品”。这极大地鼓舞了我进一步品、鉴、购、藏普洱茶的热情,以及向友人推荐、分享的信心。在我的周围,不断有人跟我走进普洱茶的世界。

第6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普洱茶; 降血脂; 他汀类化合物

云南普洱茶的独特品质和悠久历史,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洱茶是以云南普洱地区所产的云南大叶种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或人工后发酵)形成的符合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的散茶和紧压茶的总称。普洱茶的降血脂功效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

早在清朝年间就曾有过对普洱茶降血脂功效的记载,清・方以智稿,其子中通、中履等编《物理小识》云:“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普雨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泄。”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云:“团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1]。”

历史的茶效记载,往往是凭感官、感受和经验而得,多数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时至今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分析手段的应用,茶叶理化成分的科学研究正向前发展,既知其然,也必知其所以然。普洱茶的类别和茶性不同,广泛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特别关注。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对于普洱茶降血脂的功效非常关注并且开展了广泛的探讨,特别是北京利康绿色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对普洱熟茶的降血脂功效在生理效应及病理干预和药理药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日本学者I・Tomita等用中国云南生产的普洱茶和日本绿茶进行动物试验,观察对血清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喂饲茶叶提取物6~8周后,血浆胆固醇脂类明显降低,而且连续喂饲普洱茶可以促进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分解。王旭华等对云南沱茶降低血清血脂进行动物试验,沱茶煎剂(40%)每鼠2ml灌胃,结果发现20~40h后血清血脂(胆固醇、磷脂质和甘油三脂)开始明显降低[2]。

法国的一家医院临床实验证明,饮用云南普洱茶对脂肪代谢作用明显,血脂的含量可下降13%(一个月中每日喝三碗),云南普洱沱茶还能加速降低血液中酒精含量[3]。巴黎圣安东尼医学系临床教学主任爱米乐・卡罗比医师实验证明,普洱茶对脂肪的代谢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凡饮用云南普洱茶的40%以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年龄在40至50的病例效果更显著;对降低人体所含脂类化合物效果好的占34%,效果中等的占33%对降低人体所含甘油三脂、胆固醇、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有30%的人降低了胆固醇[3]。

法国国立健康和医学研究所80年代以来的临床试验表明,普洱沱茶可降血脂,使20名血脂含量很高的病人,两个月内血脂下降22%[2]。巴黎亨利伦多医院贝纳尔贾可托教授,在克雷泰伊的莫道尔医院给20位血液脂肪过多的病人一天喝三碗云南沱茶,一个月后,发现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几乎减少了四分之一[3]。

何国藩等对茶叶降血脂效应的研究认为,普洱茶对高脂模型兔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的效应;此外,饮普洱茶后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故对老年人和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患者,均有良好作用[2]。

昆明医学院临床试验证明:使用云南普洱沱茶医治高脂血症55例与疗效较好的降脂药物安妥明治疗的31例对比,云南普洱茶的疗效高于安妥明,其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则与安妥明相似,且长期饮用无副作用[3]。

巴黎大学营养生理学试验室主任吕通教授,在奥尔赛营养生理学试验室用两组白鼠进行实验,一组用普通食物喂养,一组用富含胆固醇物喂养,两组都同时加入云南沱茶茶汁。9个月,血液化验结果,第一组脂肪降低10%,第二组脂肪降低30%。吕通教授说:“云南沱茶中有一种或数种不详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有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的作用。”[3]

是什么物质在普洱茶中发挥如此之好的降血脂的功效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国内外的专家们。尽管有研究表明, 红茶或绿茶提取物茶多酚(绿茶主要为儿茶素,红茶主要为茶色素)可以使血浆LDL-C的水平发生大幅度的下降[4]。茶及茶多酚类化合物还能通过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鲨烯环氧酶, 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以及减少载脂蛋白ApoB100的分泌来实现降血脂作用[5]。但是要达到可以使血浆胆固醇下降的多酚类化合物的血浆浓度, 人们必须每天饮用超出生理耐受量的茶, 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它的远期安全性和有效剂量也不是很清楚。因此, 对于多酚类化合物能否影响血脂水平, 仍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从普洱茶当前所发现的理化成分中茶褐素、茶红素、儿茶素、寡糖、多糖以及茶多酚都不足以有力地说明普洱茶的卓越降血脂功效。

北京利康绿色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于2003年首次从普洱熟茶中检测出他汀类物质,其中洛伐他汀含量为61.8mg/kg。从存放5年以上的普洱熟茶浸出液分离出相同的他汀类化合物120.2mg/kg,从陈年普洱碎茶末浓缩液中分离出的他汀类化合物为260.1mg/kg,命名为谢氏普洱他汀(化合物),其提取工艺和产品(制剂)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他汀类物质是一类组织选择性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2CoA) 还原酶抑制剂,能竟争性地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致细胞内胆固醇减少,反馈调节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 受体的活力,促进血浆中LDL -C水平下降。这就为普洱茶的降脂功效找到了确切有力的证据,从而解决了多年来国内外业内人士对普洱茶降血脂功效的疑问。

根据我们的推测,普洱茶中含量丰富的他汀类物质很可能来源于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优势菌群。普洱茶由生茶发酵为熟茶的过程中,主要优势菌群为:黑曲霉、青霉属、根霉属、灰绿曲霉、酵母属等。这些菌属在适当的湿度、温度、和气候土质等特定环境下可以产生他汀类物质。在20 世纪70 年代,Brown 等首次将Compactin(美伐他汀)作为细菌代谢物由Penicillium brevicom pactin(短密青霉) 中提取出来[6]。

随后Endo 等报道由Penicillium citrinum (桔青霉)菌株提取出了ML - 236A ,ML - 236B (Compactin) 和ML - 236C ,并研究了这几种物质的降胆固醇活性[7]。 不久,Endo 等又报道了来自Monascusrubber(红曲霉菌) 的Monacolin K ( 洛伐他汀)[8]。另外, Alberts等也由Aspergillum terreus(土曲霉) 提取出相同的化合物,并命名为Mevinolin (洛伐他汀)。 在同一培养液中同时分离出4α, 5 二氢Mevinolin[9]。

普洱茶在中国已有1700 多年历史,深受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广大消费者青睐,畅销国内外市场,被公认为绿色保健食品饮料。在经济和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普洱茶产业面临国内外强烈的市场竞争。普洱茶产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势必要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普洱茶的深加工。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该病的死亡率居各种疾病之首,占死亡总人数的40 %~50 %。 在我国,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居第二位。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其病理核心是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着,几乎所有的脂蛋白均涉及此过程,诸如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中间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IDL) 以及三酰甘油( TG) 等。凡血浆中VLDL , IDL ,LDL 及载脂蛋白B (apoB) 浓度高于正常值为高脂蛋白血症,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他汀类药物的问世使降脂药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在高血脂症方面的应用也是一次新的革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高润森教授指出,在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非常有效升高“好胆固醇”的药物的情况下,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关键还是使用他汀类降低“坏胆固醇”。国际心血管专家把他汀防治心肌梗死比喻为青霉素治疗感染,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突破。而普洱茶中存在的降血脂的有效成分?他汀类化合物的新发现为普洱茶药理药化及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也无疑为普洱茶深加工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普洱茶对人体独特的保健功效和它蕴涵的清醇优雅、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必将增强普洱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这一切都将推动普洱茶及其深加工产业走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参考文献:

[1] 王泽农.万病仙药茶疗大剂[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2] 梁名志.漫谈古今神奇的普洱茶药效[J].云南茶叶,1996,(l-2):7-10.

[3] 王树文,苏芳华.茶的故乡-云南[M].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内部资料),1990.

[4] Green M S, Harari G. Association of serum lipoproteins and health related habits with coffee and tea consumption in free-living subjects examined in the Israeli Cordis Study[J]. P rev M ed, 1992, 21: 5322545.

[5] 邓慧君.茶及茶多酚类化合物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J].2004 ,3:101-104.

[6] BROWN ,A G, Smale T C.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ompactin,a New Antifungal Metabolite from Penicillium Brevicompactum[J].Chem soc Perkin I ,1976,1:16521 170.

[7] ENDO A , KURODA M , TSUJ ITA Y. ML - 236A ,ML - 236B ,and ML - 236C ,New Inhibitors of Cholesterogenesis Produced by Penicillium Citrinum [J]. Antibiotics ,1976,29:1 34621 348.

[8] ENDO A ,MONACOL IN K. A New Hypochole2sterolemic Agent Produced by a Monascus Species [J]. Antibiotics ,1979 ,32 :8522 854.

[9] ALBERTS A W,J CHEN MEVINOL IN. A highly Potent Competitive Inhibitor of Hydroxymethyl2glutaryl2coenzyme A Reductase and Cholesterol2lowering Agent [J] .Proc. Natl. Acad. Sci. U.S. A. 1980 ,77 :3 95723 961.

【关键词】 普洱茶;,,降血脂;,,他汀类化合物

关键词: 普洱茶; 降血脂; 他汀类化合物

云南普洱茶的独特品质和悠久历史,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洱茶是以云南普洱地区所产的云南大叶种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或人工后发酵)形成的符合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的散茶和紧压茶的总称。普洱茶的降血脂功效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

早在清朝年间就曾有过对普洱茶降血脂功效的记载,清・方以智稿,其子中通、中履等编《物理小识》云:“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普雨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泄。”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云:“团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1]。”

历史的茶效记载,往往是凭感官、感受和经验而得,多数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时至今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分析手段的应用,茶叶理化成分的科学研究正向前发展,既知其然,也必知其所以然。普洱茶的类别和茶性不同,广泛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特别关注。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对于普洱茶降血脂的功效非常关注并且开展了广泛的探讨,特别是北京利康绿色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对普洱熟茶的降血脂功效在生理效应及病理干预和药理药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日本学者I・Tomita等用中国云南生产的普洱茶和日本绿茶进行动物试验,观察对血清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喂饲茶叶提取物6~8周后,血浆胆固醇脂类明显降低,而且连续喂饲普洱茶可以促进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分解。王旭华等对云南沱茶降低血清血脂进行动物试验,沱茶煎剂(40%)每鼠2ml灌胃,结果发现20~40h后血清血脂(胆固醇、磷脂质和甘油三脂)开始明显降低[2]。

法国的一家医院临床实验证明,饮用云南普洱茶对脂肪代谢作用明显,血脂的含量可下降13%(一个月中每日喝三碗),云南普洱沱茶还能加速降低血液中酒精含量[3]。巴黎圣安东尼医学系临床教学主任爱米乐・卡罗比医师实验证明,普洱茶对脂肪的代谢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凡饮用云南普洱茶的40%以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年龄在40至50的病例效果更显著;对降低人体所含脂类化合物效果好的占34%,效果中等的占33%对降低人体所含甘油三脂、胆固醇、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有30%的人降低了胆固醇[3]。

法国国立健康和医学研究所80年代以来的临床试验表明,普洱沱茶可降血脂,使20名血脂含量很高的病人,两个月内血脂下降22%[2]。巴黎亨利伦多医院贝纳尔贾可托教授,在克雷泰伊的莫道尔医院给20位血液脂肪过多的病人一天喝三碗云南沱茶,一个月后,发现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几乎减少了四分之一[3]。

何国藩等对茶叶降血脂效应的研究认为,普洱茶对高脂模型兔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的效应;此外,饮普洱茶后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故对老年人和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患者,均有良好作用[2]。

昆明医学院临床试验证明:使用云南普洱沱茶医治高脂血症55例与疗效较好的降脂药物安妥明治疗的31例对比,云南普洱茶的疗效高于安妥明,其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则与安妥明相似,且长期饮用无副作用[3]。

巴黎大学营养生理学试验室主任吕通教授,在奥尔赛营养生理学试验室用两组白鼠进行实验,一组用普通食物喂养,一组用富含胆固醇物喂养,两组都同时加入云南沱茶茶汁。9个月,血液化验结果,第一组脂肪降低10%,第二组脂肪降低30%。吕通教授说:“云南沱茶中有一种或数种不详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有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的作用。”[3]

是什么物质在普洱茶中发挥如此之好的降血脂的功效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国内外的专家们。尽管有研究表明, 红茶或绿茶提取物茶多酚(绿茶主要为儿茶素,红茶主要为茶色素)可以使血浆LDL-C的水平发生大幅度的下降[4]。茶及茶多酚类化合物还能通过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鲨烯环氧酶, 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以及减少载脂蛋白ApoB100的分泌来实现降血脂作用[5]。但是要达到可以使血浆胆固醇下降的多酚类化合物的血浆浓度, 人们必须每天饮用超出生理耐受量的茶, 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它的远期安全性和有效剂量也不是很清楚。因此, 对于多酚类化合物能否影响血脂水平, 仍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从普洱茶当前所发现的理化成分中茶褐素、茶红素、儿茶素、寡糖、多糖以及茶多酚都不足以有力地说明普洱茶的卓越降血脂功效。

北京利康绿色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于2003年首次从普洱熟茶中检测出他汀类物质,其中洛伐他汀含量为61.8mg/kg。从存放5年以上的普洱熟茶浸出液分离出相同的他汀类化合物120.2mg/kg,从陈年普洱碎茶末浓缩液中分离出的他汀类化合物为260.1mg/kg,命名为谢氏普洱他汀(化合物),其提取工艺和产品(制剂)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他汀类物质是一类组织选择性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2CoA) 还原酶抑制剂,能竟争性地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致细胞内胆固醇减少,反馈调节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 受体的活力,促进血浆中LDL -C水平下降。这就为普洱茶的降脂功效找到了确切有力的证据,从而解决了多年来国内外业内人士对普洱茶降血脂功效的疑问。

根据我们的推测,普洱茶中含量丰富的他汀类物质很可能来源于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优势菌群。普洱茶由生茶发酵为熟茶的过程中,主要优势菌群为:黑曲霉、青霉属、根霉属、灰绿曲霉、酵母属等。这些菌属在适当的湿度、温度、和气候土质等特定环境下可以产生他汀类物质。在20 世纪70 年代,Brown 等首次将Compactin(美伐他汀)作为细菌代谢物由Penicillium brevicom pactin(短密青霉) 中提取出来[6]。

随后Endo 等报道由Penicillium citrinum (桔青霉)菌株提取出了ML - 236A ,ML - 236B (Compactin) 和ML - 236C ,并研究了这几种物质的降胆固醇活性[7]。 不久,Endo 等又报道了来自Monascusrubber(红曲霉菌) 的Monacolin K ( 洛伐他汀)[8]。另外, Alberts等也由Aspergillum terreus(土曲霉) 提取出相同的化合物,并命名为Mevinolin (洛伐他汀)。 在同一培养液中同时分离出4α, 5 二氢Mevinolin[9]。

普洱茶在中国已有1700 多年历史,深受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广大消费者青睐,畅销国内外市场,被公认为绿色保健食品饮料。在经济和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普洱茶产业面临国内外强烈的市场竞争。普洱茶产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势必要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普洱茶的深加工。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该病的死亡率居各种疾病之首,占死亡总人数的40 %~50 %。 在我国,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居第二位。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其病理核心是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着,几乎所有的脂蛋白均涉及此过程,诸如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中间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IDL) 以及三酰甘油( TG) 等。凡血浆中VLDL , IDL ,LDL 及载脂蛋白B (apoB) 浓度高于正常值为高脂蛋白血症,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他汀类药物的问世使降脂药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在高血脂症方面的应用也是一次新的革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高润森教授指出,在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非常有效升高“好胆固醇”的药物的情况下,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关键还是使用他汀类降低“坏胆固醇”。国际心血管专家把他汀防治心肌梗死比喻为青霉素治疗感染,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突破。而普洱茶中存在的降血脂的有效成分?他汀类化合物的新发现为普洱茶药理药化及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也无疑为普洱茶深加工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普洱茶对人体独特的保健功效和它蕴涵的清醇优雅、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必将增强普洱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这一切都将推动普洱茶及其深加工产业走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参考文献:

[1] 王泽农.万病仙药茶疗大剂[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2] 梁名志.漫谈古今神奇的普洱茶药效[J].云南茶叶,1996,(l-2):7-10.

[3] 王树文,苏芳华.茶的故乡-云南[M].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内部资料),1990.

[4] Green M S, Harari G. Association of serum lipoproteins and health related habits with coffee and tea consumption in free-living subjects examined in the Israeli Cordis Study[J]. P rev M ed, 1992, 21: 5322545.

[5] 邓慧君.茶及茶多酚类化合物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J].2004 ,3:101-104.

[6] BROWN ,A G, Smale T C.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ompactin,a New Antifungal Metabolite from Penicillium Brevicompactum[J].Chem soc Perkin I ,1976,1:16521 170.

[7] ENDO A , KURODA M , TSUJ ITA Y. ML - 236A ,ML - 236B ,and ML - 236C ,New Inhibitors of Cholesterogenesis Produced by Penicillium Citrinum [J]. Antibiotics ,1976,29:1 34621 348.

第7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一、“烘青”工艺的采用――普洱茶的“大忌”

很多普洱茶的生产企业为实现大规模生产,直接将人工的“晒青”转变为机器的“烘青”。表面上看,这种工艺的改变提高了产能效率,但却犯了普洱茶制作工艺的“大忌”。因为普洱茶制作所有的环节都忌讳“高温”的出现。“烘青”的过程,其温度都在80℃以上,更多的是在100℃以上。但普洱茶一旦超过60℃,其生物酶绝大部分失去活性,后续的陈化过程在没有“酶”的参与下,很难向好的方向转化,其品质只能是逐次下降。对此,邹家驹先生也曾撰文指出, “烘青、炒青茶新上市时,汤青味甜香高,不苦涩,但存放陈旧后,陈旧烘青茶不但苦不堪言,而且涩显舌苔,燥扰喉管。烘干机的火,竟然能够在茶体中一直保留下来。烘干机的高温,宣告了烘青茶在某种意义上的终结。”

“烘青”工艺的引进是借鉴了绿茶的制作方法。但绿茶采用“烘青”或是其它高温手段则是对的。绿茶的“烘吉”恰恰是要通过高温(100℃以上)将茶叶中“酶”分子链阻断,让其失活,不让它产生任何发酵的“动能”。绿茶强调的是“保鲜”的特征。

因此,“烘青”方法的引进显然是错的,是典型的“绿茶思维”。

二、普洱茶原料等级的界定存在着“绿茶思维”

本来,在2002年之前,国家颁布的“紧压茶”和“沱茶”的产品质量标准中,有意识在“等级和实物样”一栏中注明“不分等级”。更没有“鲜叶”和“晒青”茶的分级指标。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两点考虑,

一是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其最终的品质只能在陈化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鉴别,

二是普洱茶按传统的工艺习惯,基本上是以粗老叶为主,有其特殊的选料标准。与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在用料标准及习惯上差别极大。暂时无法界定。

但是近几年来,普洱茶界竟悄然地将绿茶的“鲜叶质量分级”和绿茶的级别标准引用到普洱茶中,并有意识以“芽叶”含量的多少做为分级标准,“芽叶”比例愈高,级别也愈高,形成了“绿茶标准”的翻版。

这自然给普洱茶界一个错觉,似乎选用品级愈高的原料,愈能做出好的普洱茶。因此,大量的以芽头制作的“宫廷普洱”,以芽头撒面的饼茶更是层出不穷。而真正以七级料(新国标为八级)为主体的普洱茶却愈来愈少。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我们现在能见得到的“普洱老茶”(年份在八十年以上)中,无例外地以相老叶为主,其粗老梗的比例在每饼中的含量不低于10%。在这些留存下来的“普洱老茶”中,没有发现哪一饼茶是以“芽叶”为主的:如果套用现在的等级标准,这些茶的选料等级都在八级以下。这在我们今天看来,简直就是“垃圾”。这里有一个疑问?当初这些普洱茶的制作者为什么不选用“芽叶”比例大一些的原料来做普洱茶呢?――原因很简单普洱茶重在后发酵,那些“芽叶”因为太嫩,根本经不起漫长时间的“锤炼”,会很快地“烂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卢经研究员曾证实,上个世纪60年代整理库房时,普洱茶黯下的最多,龙井等绿茶都已经成灰,只有普洱茶以“团、饼、沱、膏”的方式保存下来,依然完好,有的还没有开封,同时保留下来的还有数十片茶膏。如果普洱茶以“芽叶”比例高的原料压制成饼,会造成茶饼过于“紧密”,因为普洱茶后发酵起关健作用的厌氧菌是兼属厌氧菌,是有氧与无氧之间存活并产生“效能”的特殊菌群。因此,普洱茶的紧压必须是松紧适度。以八级(过去的七级)以下的茶可以避免紧压过度,由于它是粗老叶,粗纤维较多,弹性较强,可搭建普洱紧压茶的“骨架”。并在以后的发酵中产生“膨胀”。所以,我们看到的“普洱老茶”都是膨松的

2、最重要的一条,是粗老叶(新标准八级以下)的内含物质远高于“芽叶”。以还原总糖为例,粗老叶的茶比“芽头”要高出许多,普洱茶的独特发酵模型是将茶多糖分解为低聚糖。我们说糖尿病人可以品饮普洱茶,甚至对治疗糖尿病起到辅助疗效,就是因为低聚糖的原因。还有,相老茶叶的茶梗,看似难看,但却内含大量有机物,也是“芽叶”无法比对的。因此,含有粗老梗的“老茶”格外耐泡,可达二十泡以上;但以“芽叶”为主的“宫廷普洱”则不耐泡,最多也就是十泡以内。

因此,普洱茶的原料级别不应以“芽叶比例”这一绿茶思维为参照物。普洱茶做为特殊的一类茶品,应本着利于发酵的原则确定普洱茶自身的原料级别及标准。

三、普洱茶的生茶为什么不是绿茶?

普洱茶过去没有生熟之分,自现代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成功之后,人们便将普洱茶依工艺不同做了细分,将自然发酵的茶定为生茶,将人工发酵的茶称为熟茶。近几年,部分普洱茶界专家有一个新的提议建议将普洱茶的生茶划归到绿茶。这种提议的本身就具有浓重的“绿茶情结”。

1、从历史的角度上看,普洱茶的制作早于绿茶。这方面的史料记载有很多。如果不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罢龙团凤饼,改散形茶”的圣谕,其“散形茶”(绿茶的前身)根本就不复存在。

2、现行的茶叶分类有两种,一种是按茶叶颜色划分,如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这是历史习惯的一种划分,但缺乏严谨性,另一种划分是按发酵程度划分,如不发酵茶(绿茶)、轻发酵茶(乌龙系列、白茶等)、全发酵茶(红茶)、后发酵茶(普洱茶、茯砖、千两茶等)。如果按后一种茶类划分的话,普洱茶的生茶也不应划到不发酵的绿茶系列中,因为普洱茶的生茶属于自然发酵的茶。

3、从制作工艺上看,绿茶采用的是一条“高温”路线,其制作过程的温度可达到100℃以上,而普洱茶则采用的“常温”路线,其制作过程的温度不能超过60℃。以两种茶产生的芳香类物质――即茶叶的香气为例,绿茶采用的是“高温提香”,而普洱茶香气则复杂得多,普洱茶是以发酵为核心的工艺,凡是发酵就离不开微生物,微生物能产“酶”,“酶”又能分解一些“脂类”物质,这些“脂类”物质又能演化成多种芳香类物质,普洱茶的香气就是通过这样一种特殊“通道”逐次转化而来。

4、很多人认为云南自身就有“滇吉”“滇绿”两种茶品,它们一部分也是采用普洱茶“晒青”工艺,与普洱茶的生茶有极相似或相近的工艺。那么,“滇青”“滇绿”属于绿茶范畴,普洱茶的生茶为什么就不属于绿茶呢?我们说,“滇青”“滇绿”的制作是借鉴了普洱茶的“晒青”工艺,是对绿茶工艺的本土化改良。“滇青”“滇绿”不重发酵,而普洱茶生茶重在自然发酵。

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普洱茶的生茶可等同于绿茶的话,是不是绿茶存放时间长了也就能成为普洱茶?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普洱茶的生茶不可能归属于绿茶,如同绿茶即使压成饼、无论存放多长时间,也不能成为普洱茶一样。

四、普洱茶为什么需要发酵的“载体”

普洱茶制作有三大精髓,第一是乔木大叶种,第二是晒青工艺:第三是紧压成型。这其中,紧压成型表面上是普洱茶生产过程的完结,但相对发酵而言,其固态发酵的过程远没有结束。因为普洱茶原料在紧压成型后,必需进入一个新的发酵“载体”,开始后续发酵的过程。没有这个发酵过程,普洱茶很难有好的品质出现。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

1、普洱散形茶是不是普洱茶?

我们知道,晒音毛茶如果不经过紧压成型(团、饼、沱、砖),即使存放时间再长,也只能是普洱茶的原料,不可能成为普洱茶。那么,晒青毛茶经过“渥堆”发酵后,其“出堆”的散形茶算不算普洱茶呢々答案应当是否定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渥堆”的散形茶属人工快速发酵,存在发酵过程不完全,及发酵过程偏重“催熟”的弱点。因此,只有将“出堆”的散形茶再紧压成型,使其仍然进入自然发酵的过程,才能弥补其不足。我们可以做这样一种实验,将陈化七年的散形茶(熟茶)与紧压茶《熟茶》进行冲泡比对,会很容易地发现,无论是汤色、香气、滋味及度,紧压茶的品质都远远高于散形茶。其实,我们应当清楚的是:“渥堆”工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普洱茶就可抛弃紧压成型――这一发酵的“载体”,以散形茶形式出现。它最大的功绩,是将“载体”发酵时间“缩短”而已,二是“渥堆”后的散形茶,如果不紧压成型,又会回到空气的之中。因为缺少厌氧的环境,只能与红茶一样,会出现木质化或碳化的过程,保存时间相比紧压茶短。因此,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上讲,普洱散形茶,不管是晒青毛茶,还是“渥堆”的熟茶,不经过紧压成型及后续陈化,只能是普洱蔡的原料。离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尚有很大的距离。

2、发酵“载体”的标准是什么?

近几年,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将紧压成型的“功夫”花在外观“好看”上,造成很多的紧压茶不是为后续发酵服务――脱离了发酵“载体”的功能。应当知道,普洱茶紧压成型只是生产过程的完结,而非发酵过程的结束。这就要求普洱茶紧压成型的“样式”,必需符合后续发酵的要求一即发酵“载体”。在此基础上,第二位的才是外观美感的要求。这是因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存在有氧菌与厌氧菌的转换的要求,晒青毛料是以有氧菌群为主,而普洱茶更重要的后续发酵是以厌氧菌群为主,因为只有在厌氧菌群的“参与”下,普洱茶才能出现其独有的衍生物质,而这些衍生物质是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因子”。而厌氧菌群存活与“工作”的前提,是厌氧条件。因此,紧压成型的模式必需符合厌氧菌的“工作条件”。

云南普洱茶的先人,为我们留下来了“团、饼、沱、砖、膏”这五种主要模式。形成了普洱茶紧压成型以圆形为主要特征,使发酵产生最佳的“工作效能”。普洱茶紧压成型这五种形态,除砖茶以外,都带有明显圆形特征。如团茶外形似满月状,饼茶近似半月型,沱茶则接近碗形(半圆状)。这种圆形为主的特征,不仅是为了外观的美感,更多的是附合发酵的要求。因为微生物的发酵忌平面和直角,最适合的“工作空间”是以圆形为主。

由此,也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普洱茶发酵“载体”的标准应以圆形为主。

五、普洱茶品饮过程中的“绿茶思维”

普洱茶的品饮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煮茶法,一种是冲泡法。

煮茶法源于唐宋的方法,后来在地区得到最有力的传播。他们将普洱茶与奶、盐巴、姜片、枸杞子等一起调煮,实质上有调味茶的功用。现今除川藏地区仍沿用此方法外,其它地区则改进为纯普洱茶的煮茶法,强调普洱茶本味的特点。这种品饮的方式是最科学的,它能将普洱茶通过煮的过程,使其营养物最大程度的“浸出”。

冲泡法晚于煮茶法。是明朝以后“散形茶”(绿茶的前身)而逐渐兴起的冲泡方法,也是绿茶、乌龙茶等习惯的品饮方式。这种方法表面上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也特别符合绿茶等茶类偏重感官审评的特点。就这点而言,冲泡法对绿茶无疑是科学的。但将这种方法用在普洱茶上,却会使普洱茶大为逊色。很多人曾将普洱茶用煮茶法与冲泡法进行比对,发现用煮茶法使普洱茶的“厚、滑”度增加,冲泡法则次之。

其实,云南人在品饮普洱茶时,也采用过近似绿茶的冲泡方法。即将普洱茶先用铁器在火上“炙烤”,而后用热水冲泡饮用的方法,这种“烹茶”的方式由于过程太多复杂,只维持在云南山寨少数人使用,很难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冲泡法在普洱茶界的大量“普及”,还有一个原因,即这种方法可涵盖所有普洱茶,尤其普洱茶的生茶。就煮茶法而言,它只能被普洱老茶《即有一定年份的普洱茶》、熟茶、茶膏采用,普洱茶的生茶却无法用煮茶法,那样会使生茶变成“浆糊状”,其汤色混浊,苦涩味更重,难以入口。但这不代表煮茶法的落伍。因为云南自古就有“爷爷制茶、孙子卖茶”的习俗。新加工出的普洱茶不是用于“即饮”的,而是存放的。只有存放一定年数的陈茶,才具有品饮价值。其实,普洱茶的生茶被大量饮用,源于我们对普洱茶的“误读”。

第8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普洱茶属于云南大叶种茶。其形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较多,银色增辉,叶片大而质软,茎粗节间长,新梢生长期长,嫩芽多,发育旺盛。

普洱茶的制作也是与众不同的。它是在晒毛青茶的基础上,经自然发酵或者人工渥堆发酵制作而成的。晒青和后发酵是普洱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区别关键。辨别普洱茶时,需注意它的清、纯、正、气。

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霉变。

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气:品其汤。回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古人云,做人要有德行。普洱茶就像做人一样,它讲究五德。主要包括:健、奇、厚、和、真。健,指养生保健。清人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性温味香,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便。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膏能治百病,如肚疼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滇南见闻录》、《百草镜》、《物理小识》一些书中均有一些记载。现代医学研究说:普洱茶叶中儿茶素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还具有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奇:产地原料加工及沉香之奇,野生普洱茶树百年历史者多如牛毛,且与樟脑树枣树混生,因此所产茶叶冲泡之后,会有独特的樟香或枣香等香气。厚:形貌之厚,气韵之厚,涵容不同茶具喝,口感之厚。和:性非寒非热之中和,涵容不同文化之和,人与人之和,人与茶之和。真:有天然自然之真,风华万种却性纯而真,外表大智若愚而质绚丽多彩而真。

第9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普洱茶早在唐朝时就远贩西藏、新疆等地。那时的西北人喝茶都会在里面加上奶、盐、蜂蜜等调料。现在也不例外,加蜂蜜使普洱茶的味道更加好,而且长期喝还可以预防感冒。

2.加干花

在普洱茶中加上玫瑰花、茉莉、贡菊、桂花、熏衣草等,可以增加茶的香气,淡化普洱茶的陈味,对于女性来说还能起到养颜美容的作用。

3.加陈皮、干桔皮

加了陈皮的普洱茶会稍微有些苦味,但对于化痰、顺气、止咳都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